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篇1
“引导探究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尝试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左卫寨小学 马槐春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书69-70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计算两只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商和余数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会表示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物乐园的情景,体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循环小数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数学应用的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关于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循环小数的认识 准确地判断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生疑。
1、听故事,认识循环
课件出示《和尚和庙》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并让学生接着往下讲。并提问:你们为什么能很整齐的将这个故事续讲下去? 生:因为这个故事就是将这四句话重复讲下去。
师:也就是说,按这样相同的次序不断地重复出现。如果老师让你们继续讲下去,不准停,你们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2、课件出示找规律填空,指名学生完成并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师:这些图片和刚才的故事都是依次不断重复的出现。我们把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叫做循环。
3、提问: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吗?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这些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在生活是普遍存在的。今天我们就一同到数学王国里去找找看。
【设计意图:生动有趣的活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活动简单有趣,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这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引导解疑。
(一)、认识循环小数
1、出示教材主题图:小蜘蛛和小蜗牛正在进行激烈的爬行比赛,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问题:谁爬得快?指导学生列示,(师板书:73÷3 9.4 ÷11)
3、指名学生上黑板列竖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是呀!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5、让学生总结一下什么是循环小数。课件出示循环小数的概念,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认识了循环小数,使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
(二)、探索循环小数的读写
1、学习循环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教师指导。(板书24.333„读作:二十四点三,三循环。0.85454 „读作零点八五四,五四循环)
课件出示练习题火眼金睛。快速认出哪些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分组完成。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概念后,紧接着安排这两道直接应用新概念的练习,以达到及时强化记忆、巩固概念的目的。】
2、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循环小数还有其他表示方法,那就请我们的数学万花筒来告诉我们吧。(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寻找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黑板上粘贴纸条,让学生上黑板找出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并写出简便写法。
(三)、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师:我们计算时如果用到那么一长串数字,会很麻烦吗?(会)那么我们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他们的近似值来进行计算。前面我们学了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值,同学们还记得吗?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的方法和整数的一样,都要用到四舍五入的方法。
课件出示我能行的练习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抢答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了解小数的分类
1、课件出示一组小数,开火车读
2、要求学生把这些小数分成两类,告诉学生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再要求学生把无限小数分为两类,可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参与了解新知识,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
三、拓展应用,内化提高
1、摆一摆:
每组发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摆成循环小数,并记录下来。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摆的循环小数最多。
2、课件出示:小刚练习书法,他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句话 依次反复写,第62个字应写什么字?小组讨论,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这两个练习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探索小数除以小数的过程, 理解、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形成自己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理解算理, 形成算法的学习活动中,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概括与归纳的数学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规律, 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 理解算理, 形成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 进一步体会“转化”的实际价值。
课前预习:
1.看书自学P21。
2.观察下表,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结合上表的规律, 计算下面各题:
7.2÷9 7.2÷0.9 0.72÷0.09 0.72÷0.9
4.自学中, 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前预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本课的预习作业主要有三个部分: (1) 通过看书, 初步了解所学的主要内容: (2) 提取旧知, 用以尝试解决新问题; (3) 对于自学中的困难, 能够主动收集、整理并形成与同学交流的意识。预习作业, 应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将“学习内容”提炼成“重点问题”, 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计, 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能对预习情况做出有效的反馈检测。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引入新课
1.提问:这一单元, 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确:
(1)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 再点上小数点
(4) 如果有余数, 要添0再除
2.揭示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课前质疑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帮助学生回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为本课学习“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作好铺垫;其二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更好地促进知识网络的建构。
二、精讲释疑
1.预习反馈
提问:昨天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 请将你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 比较一下是否相同。
指名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1200÷30=120÷3=12÷0.3=1.2÷0.03
2.理解算理
提问: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 请同伴合作检查一下自己的口算题是否正确。
7.2÷9 7.2÷0.9 0.72÷0.09 0.72÷0.9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应该怎样计算?研究一下以上的除法计算, 你能概括一下吗?
3.即时练习
2.6÷0.2 0.24÷0.06 5.555÷0.5
3.693÷3
提问:你认为这些题该如何计算?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 同伴讨论, 交流反馈。
针对5.555÷0.5=55.55÷5和3.693÷3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的时候, 要看除数。
教师相机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时, 要看除数。
进一步引导:因为无论是整数除以整数还是小数除以整数, 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 因此只需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就可以了。
4.优化算法
(1) 0.75÷0, 57.5÷0.575÷0.5
(2) 6÷26÷0.26÷0.02
5.学习笔算
(1) 出示例5, 指名列式:7.65÷0.85
(2) 提问: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你打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
(3) 提问: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要求学生独立练习, 不会的也可以看书自学。
(4) 指名说说移动小数点的写法, 教师注意规范格式。
追问:这个移、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确: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5) 核对结果, 进行验算。
(6) 完成单位名称和答句。
设计意图:新知学习的环节有两个层次, 一是对算理的理解, 二是笔算方法的指导。算理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同伴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等多种方式加以揭示;而在笔算中移动小数点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因此教师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会的自己尝试一下, 不会的也可以看书自学”, 再紧紧扣住算理引导学生明确算法, 从而真正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
做一做: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怎么移动小数点, 然后再计算。
2.专项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 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用以巩固强化笔算中移动小数点的方法, 专项练习则是对笔算过程中的典型错例进行辨析, 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对于知识学习的反馈就很准确。
四、归类整理
1.新知小结
(1) 今天我们学习小数除以小数, 你能概括一下方法吗?
(2) 计算小数除法时,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相机出示: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 再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 要添0再除。
2.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看书:这一单元的小数除法, 我们先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 接着学习了小数除以小数。你们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吗?
3.妈妈购买萝卜、番茄, 每千克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
针对计算,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时, 不仅针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 同时对“小数除法”这一单元知识的编排进行了梳理。最为巧妙的是在课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的问题, 这个问题又引出了新课的学习。
总体评析:
1.知识的系统观
郭思乐教授认为, 我们的课程需要将丰富多维的事物转变为平面读物——教材, 就像一栋建筑, 既有钢筋水泥沙石, 更有它所反映的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灵魂。学生如果无从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根茎花叶, 接触到的仅仅是冰冷的知识陈列, 学习只是思维的最终产物, 而没有一点思维的意义或含量, 这样的学习是无意义的。
本课的教学, 始终将“小数除以小数”这一知识贯穿整个单元知识体系中, 紧紧扣住单元知识的编排顺序, 引导学生从复习“小数除以整数”到学习“小数除以小数”, 直至课末对“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问题的提出, 体现了知识不断完善、建构的过程。
同时, 预习时的“看书自学, 了解主要内容”, 课始复习时“看书回顾已经学习的小数除法知识”, 课堂教学中对于笔算方法的探究“不会的可以看书自学”以及课末的下一例题、题的引出, 这几次的阅读教材, 用得恰当, 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从部分—整体—部分梳理知识, 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且也促成了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的逐步形成。
2.学生的发展观
要发展学生的能力, 需要的是“粗料精做”, 学生去粗取精, 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本课教学, 鉴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材料的难度, 预习是一种“粗学”, 而课堂上的同伴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则是“精研”;预习所得是自我的体验、感悟、发现, 可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而课堂上的思想碰撞、方法点拨则是群体的合作、共识、结论, 应该是准确的、肯定的。教师较好地把握了“粗”与“精”二者的关系, 不只学习知识或结论, 更把得出结论的过程作为演练场, 促进学生获得能力, 从而解决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口算。(练习十二第5题)
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直接写出答案,然后同桌之间交换互查。
2.先找规律,再填空。
(1)
(2)4、3、7、4、3、7、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名口答。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再写下去会是什么?
3.引新。
从刚才练习的题目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图案或数字,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揭示:循环)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知识,你们想不想了解?
二、自主探索。实现创造
1.循环小数的意义认识。
(1)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先算出下面两题的商。
①32÷6②2.7÷11
a.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b.当学生发现问题不再算下去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知识或现象吗?”
c.学生交流。
d.猜一猜: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算一算:你的想法对吗?
e.你能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吗?
(2)你认为这两题的商应该怎样写呢?(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3)引导概括:你发现这样的小数有什么特点?你能为这样的小数起一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后,完善课题)
(4)同桌交流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2.练一练:下面几个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有()。
①4.2②3.222……③3.08787……
④5.7676⑤5.7676……⑥9.4208208……
⑦3.1415926……
(口答并说一说理由)
3.认识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1)像以上这些循环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你知道吗?(学生交流并试一试)
(2)在练习中选两个你喜欢的循环小数,并用这种方法写一写。
4.理解小数的分类。
(1)小组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
(2)出示相应算式。
①0.666÷0.2=3.33
②17÷16=1.0625
③1.4÷0.3=4.66……
④15÷7=2.142857142857……
(3)指名说一说,根据商的这两种情况,小数可以分成哪两类?
(4)师生交流,整理板书。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
三、运用新知。拓展提高
1.发展练习:判断下列各题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思考并提出问题。
3.1415926……0.652652……4.1777……
5.333334.8686……0.00707……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师生讨论交流,介绍无限不循环小数)
2.思考:8.2763763……小数部分第80位上的数是几?
(学生独立分析,小组合作交流)
四、质疑问难。谈论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为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本节课创设了开放的问题情境,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初步感知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数学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与创新的空间,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了不同的数学,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4
哲商小学 綦红俊 教学目的:
1、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能比较熟练地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能力及探索规律的能力。
3、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还能接着往下说吗?能说得完?说不完,那么他们是怎样的不断出现的呢?
2、这样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吗?出示4幅图:太阳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文字的循环、时间的循环。
指出:在这些循环现象中,每种事物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说说。
3、引导学生说出并板书:无限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二、新授
1、指出:在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中,也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吗?出示:3、6、11,让学生选择两个数组出除法算式探决究数学中的循环现象。
1)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提醒:如果遇到问题,请不要急着问老师,先自己思考,可以前后位的同学商量,但是要控制声音,不要影响别人。选择两个竖式板在在黑板上。2)有可能出现循环现象吗?那你得到验证了吗?是不是所有的除法它的结果中都有循环现象?
3)引出:当我们把两个数相除,如果能除尽的,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循环现象。4)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了哪些算式的结果中出现循环现象? 引导的问题:继续除下去,你认为商出现什么规律?不断重复出现3;
为什么会不断重复出现3?因为每次除得的余数不断重复出现1;继续除下去,你以为会出现什么情况?横式上的商应该怎样表示? 5)指出:在除法中,当除得的余数不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数,就会在商中出现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像这样的小数我们称他是循环小数。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什么是循环小数?
7)看看书上是怎么介绍循环小数的?读一读,把你认为重要的词划下来。
8)从书上你还了解了哪些知识?什么是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怎样的?刚才的这几个循环小数用简便形式 写写。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8.252525 0.2020202…… 21.327327…… 1.548845458…… 12.4916916…… 9.03 3.1415926…… 0.9999…… 1)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为什么?
2)像3.1415926…… 1.548845458…… 小数与循环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尽管无限,但不满足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他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又统称为无限小数。
像9.03 8.252525 小数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他是有限小数。
三、课堂练习
1、竖式计算:
(1)12÷11=(2)2.7÷11=
2、对于循环小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近似值。像2.7÷11 = 0.24545……(1)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近似值()(2)商保留三位小数,近似值是()。(3)商保留四位小数,近似值是()。
3、比一比
1)0.37676…… 与 0.376376……哪个更大?
2)0.37676……与 0.376376……小数位数第10位各是几?第30位呢?第100位呢?
4、你知道吗?
你一定没有想到,1,2,3,4,5,6分别除以7,会呈现出十分有趣的结果。不妨试一试。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5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6
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教学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师:你们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生:星期六、星期天。
师:为什么?
生:星期六、星期天不用上课。
师: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
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评析】采用聊天的形式导入,使学生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循环”的含义,从而为后面学习新
知作好的铺垫。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一)认识循环小数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32÷6和2.7÷11
两个除法算式请同学们分组计算。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除不尽。
师:除了除不尽外你们还发现什么没有?
生:商不断的重复出现。
师:为什么商会重复不断的出现呢?
生:因为它们的余数会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
师:32÷6的商怎么表示?
生:商用5.333……表示。
师:5.333……会一直重复出现什么?里面会有多少个3呢?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商是从第几位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从第一位开始)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出2.7÷11商。
师:0.24545……会一直重复出现什么?里面会有多少个45呢)那么这样的商怎么来表示呢?
1、小练习
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篇7
关注教学深度难度, 切实利用微课程实现基于目标的教学
如何在微课程中确定教学目标,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 这不仅是三维目标完整度的问题, 更是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问题, 即我们常说的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 以及“能教到什么程度”。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教学目标较为细致和具体, 但对算理和算法的课程深度分析还显得不够。而南京市小行小学的目标设计相对简单些, 这样在后期微课程实施过程中较容易实现, 但在课程内容实施的整体性和完整度上稍显欠缺。
关注教学过程性的探究, 结合新技术手段彰显设计创新
两篇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都充分反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特点, 但在教学设计的过程和媒体技术的选择上具有各自的特点:
1.利用媒体技术, 实现重难点突破, 彰显创新设计
邯郸市复兴区前进小学的西游记情境设计, 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这一难点, 还能通过“一起作业网”等网络学习平台解决课后的巩固练习。而南京市小行小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微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难点的突破, 并在此基础上, 依托思维导图软件, 帮助学生建构所学的知识体系, 从而真正完成学生“算理”和“学力”的提升这一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以自主探究活动为导向, 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生活中充分感知小数,形成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能认、读、写小数。
2、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培养学生发现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
4、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生活中充分感知小数,形成对小数的初步认识,能认、读、写小数。
2、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超市一角,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去逛超市发现超市里藏着一些数学上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媒体出示超市一角)在超市里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数,你们看是什么呢?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数吗?(小数)对,这些表示物品价格的数就是小数。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请帮老师把这些小数念出来?
学生读出小数,师板书这些小数。
2、引入新课,初步感知小数。
师:这些用来表示物品价格的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多了个小圆点)对,多了个小圆点,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吗?(小数点)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带有小数点的数叫做小数。板书:小数
师:像5.98 、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课件展示这句话)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小数,经常用小数来表示一些我们需要的数据,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小数(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指导读小数
2、指导写小数
(1)教师念小数,学生写。
(2)学生说小数,大家写。
3、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1)课件出示P88的表格
①学生思考,独立解答。
②学生汇报:
(2)教师小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表示的是几元的,而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的是几角的,第二位表示的是几分的。(板书: 元 角 分)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中读、写小数。设计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时先让学生结合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试着讨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最后再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4、交流生活中的小数
①学生说。②展示生活中的小数。
师小结:小数不只可以用来表示物品的价格、东西的长度、还可以表示重量、体温、时间、视力、身高等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生活中的小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生活中的小数是无处不在的,同时也渗透思想教育。】
5、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身高?老师告诉你们我的身高是——1米60厘米,(板书1米60厘米)老师的身高是1米60厘米,你能用米做单位的小数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说。(学生可能会说1.60米,1.6米)
同学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不着急,咱们接着往下学,就会弄明白的!咱们请米尺来帮忙!
(1)课件出示米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 米, 米还可以写成小数0.1米。——教师板书
(2)想:如果是3分米呢?7分米呢?它应该用哪个小数来比表示呢?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3)观察找出 、 、 的共同点。
(4)观察0.1米和0.3米,0.7米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像0.1米、0.3米、0.7米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点右边只有一位数,所以,我们就称它为“一位小数”。观察:这些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什么样的分数?(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几)也就是说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改写成一位小数。
(5)如果老师把米尺平均分成100份,那么每份又是几?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就是 米,像這样 米可以写成小数0.01米。——教师板书
(6)想:如果是3厘米呢?18厘米呢?它应该用哪个小数来表示呢?
(7)引导发现 、 、 的共同点
(8)观察0.01、0.03、0.18这些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观察发现:像0.01米、0.03米、0.18米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两位数,我们就称它为“两位小数”。再观察:像这样的两位小数都表示的是什么样的分数(或者可以问几分之几的分数)?(两位小数表示的都是一百分之几)也就是说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改写成两位小数。
(9)用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1米60厘米
讨论:为什么有的写1.60米,而有的写1.6米呢?它们一样高吗?因为60厘米等于6分米,1米60厘米等于1米6分米,所以1米60厘米可以用1.60米表示也可以用1.6米表示。
(10)让学生用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是让学生试着用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1米60厘米,从而设下疑问:到底谁说对了呢?从而激发学生往下探索的欲望,接着借助米尺,让学生初步感知十分之几的分数可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用两位小数来表示。用百分之几的分数表示两位小数这部分内容因为有之前学习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做基础,所以本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学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对小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园吧,去迎接新一轮的挑战吧!(课件出示智慧园)
1、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48.13读作四十八点十三。…………( )
(2)7角用以元为单位表示的小数是0.7元。 ……( )
(3)7分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是0.7元。………( )
(4)34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是0.34米.……( )
(5)8.88元中的这三个“8”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 )
2、下面哪个图形表示的是0.4呢?
3、你们想知道古代的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了一个闯智慧园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了解小数的历史背景,充分感受人类的智慧,通过让学生猜古代小数表示法,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
四、课堂总结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收获
以学生为主的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9
有的说:“春夏秋冬,日落日出”。
有的说:“一月至十二月,周一至周日。”
还有的说:“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篇10
五年级二班:董红林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新课的导入时,我用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巧妙的引入课题。“老和尚和小老和尚”的故事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具有“同一个内容在不断地重复”、“永远也讲不完”的特点,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充分感知数学中的循环现象。我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通过看图形找规律,加深感知。在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
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牢固掌握新知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简写法及读法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较好,获得了成功。
四、不足之处: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循环语句;(2)能运用循环语句表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对循环语句的两种形式有了感性认识;(2)让学生归纳、整理、比较各种语句的使用及归纳本节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计算机语言的严密性和重要性以及与数学的精密结合,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
难点: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当型和直到型循环的格式与逻辑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问题1:两种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分别是什么?问题2:今天我们研究循环结构的程序语句,你能画出循环结构的基本框图吗?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系统认识和对前后知识的衔接。)
(2)探索新知
知识探究(一):直到型循环语句
思考1: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是什么?你能写出直到型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吗?你能说明计算机在执行上述语句时是怎样工作的吗?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各种语句的学习和理解,那么根据英文单词的意思对直到型循环语句你能理解吗?
生:DO是做的意思,LOOP是循环的意思,UNTIL是直到……为止的意思,所以结合直到型循环结构的特征应该理解为首先执行循环体,然后判断条件直到条件成立时,循环终止执行下面的程序。
师:给予必要的补充解释与相应的评价。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语句的充分理解。并让学生明白循环体应该夹在哪里,充分理解while与wend在程序中的位置。)
(3)知识应用
练习1:计算1+2+3+…+100的值有如下算法:
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计算S+i,仍用S表示;第三步,计算i+1,仍用i表示;第四步,判断i>100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S,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二步。
师:你能利用UNTIL语句写出这个算法对应的程序吗?要写出程序我们应该先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直到型循环语句的应用加深对直到型循环语句的理解。)
(4)探索新知
知识探究(二):当型语句的形式
思考2:当型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是什么?你能写出当型循环语句的一般格式吗?你能说明计算机在执行上述语句时是怎样工作的吗?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各种语句的学习和理解,那么根据英文单词的意思对当型语句你能理解吗?
生:while是在……的时候的意思,wend是走的意思,所以结合当型循环结构的特征应该理解为在条件成立时,执行循环体,否则执行wend后面的语句。
师:给予必要的补充解释与相应的评价。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语句的充分理解,并让学生明白循环体应该夹在哪里,充分理解while与wend在程序中的位置。)
(5)知识应用
练习3:计算1+2+3+…+100的值。
师:你能利用WHILE语句写出这个算法对应的程序吗?要写出程序我们应该先做什么?
生:应该先画出程序框图,然后根据程序框图来写出程序语言。
(设计意图:通过当型循环语句的应用加深对当型循环语句的理解。)
2.归纳总结
(1)两种循环语句源于两种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语句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条件;当型循环语句先判断条件,再执行循环体。(2)直到型循环语句在条件不符合时再执行循环体,当型循环语句在条件符合时再执行循环体。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归纳知识,提升自我整合知识的能力,培养思维严谨性固化知识,提升能力。)
3.课后作业
(1)正式作业:P33习题1.2A组:3;B组:2。
(2)家庭作业:优化设计:循环语句。
(设计意图:巩固和加深知识的整合应用。)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篇12
片段一:从生活原型中引发
师:(课件出示情境平面图)同学们,昨天,老师去到王大爷家种植的苗圃,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苗。这是王大爷家的部分花苗平面图,要计算出种植的每种花苗占地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满天星占地面积是2×2=4(平方米)。
生2:百合花占地面积是2.25×2=4.5(平方米)。
生3:月季花占地面积是4×3.3=13.2(平方米)。
生4:玫瑰花占地面积是3.8×2.7,我不会计算。
师:看来,这道题在计算时同学们的确遇到困难了。那么,困难在什么地方呢?
生4:老师,因为前面两个算式都是小数乘整数,这道题是小数乘小数,不知道怎样去计算。
师:真是爱动脑的孩子。这没关系,你还没学过呢。
生5:玫瑰花占地面积是3.8×2.7=10.26(平方米)。
师:3.8×2.7的计算结果是不是10.26呢?请同学自己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饶有兴趣地分析解答。)
师:同学们,类似这样的面积计算问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学习了今天这节课——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赏析:在计算教学中,要合理灵活地用好教材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选择与本地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计算教学。基于此,以上片段中,教师从“计算出种植的每种花苗占地面积”这个生活原型引入,切入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一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问题,既引领学生主动将生活问题提炼成数学问题,并用抽象的算式表示出来,又充分体验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思考过程。真正让学生在生活化数学运用中提升实践意识,感受计算教学的价值。
片段二:在探究思辨中感悟
师:同学们能估计一下玫瑰花占地面积(板书算式:3.8×2.7)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1:我估计玫瑰花占地面积大约是12平方米。
生2:我估计玫瑰花占地面积大约是9平方米。
生3:我估计玫瑰花占地面积大约是10平方米。我是这样估计的:把3.8看成4,4×2.7=10.8,所以只能是10平方米左右。
师:说得好。如果要准确计算3.8×2.7的得数是多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4:老师,可以像小数乘整数那样,用竖式来计算。
3.8
(板书:×2.7)
师:很好。你们能自己想办法算出3.8×2.7的积吗?在草稿本用竖式试着算算看。(学生试算,教师巡视,其间发现不同算法后指名板演,算式如下:)
(1)3.8 (2)3.8
师:同一个乘法算式,列竖式计算时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能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和这样计算的理由吗?(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生5:我同意竖式(1)的算法。可以先把3.8×2.7当作整数38×27,然后把乘得的积上点两位小数,因为两个因数中各有一位小数,共有两位小数。
生6:我同意竖式(2)的算法。可以先把3.8×2.7当作整数38×27,然后小数点对齐,再把乘得的积上点一位小数。
师:我听明白你们的意思了,而且老师特别欣赏大家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很可贵。那根据你的理解来比较这两个竖式,你认为哪一种算法可能是正确的结果呢?
生7:我认为第一种是正确的。因为10.26与估计的大约9平方米或10平方米都比较接近。
生8: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8米是38分米,2.7米是27分米,38分米乘27分米等于1026平方分米,1026平方分米等于10.26平方米,所以,我也认为第一种是正确的计算结果。
师:大家一致认为10.26是合理的答案,看来关键问题是积的小数位数。计算3.8×2.7的积为什么要点上两位小数呢?
生9:我认为把3.8米和2.7米分别改写成分米作单位算出面积是1026平方分米,再还原成平方米作单位,所以积是两位小数。
生10:我也认为积是两位小数。因为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计算时把3.8和2.7分别看作38和27,把两个因数都乘了10,算出的积1026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为了让积不变,就要把1026除以100,所以在积上应点上两位小数。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示如下分析推理图。)
师:你能看懂框里的意思吗?请解释一下。
生11:我是这样想的:框里的第一个箭头“×10”是把3.8看成38是乘10;第二个箭头“×10”是把2.7看成27是乘10;这样两个因数都乘10,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最后一个箭头“÷100”表示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把得到的整数积除以100。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能解释一下吗?
生12:他的意思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两个因数都乘10,这样,积就相当于乘了100,要还原到小数乘小数的积,必须除以100,所以在积上点上两位小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现在你们知道算法(2)错在哪里了吗?(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了100,算法(2)只把得到的积除以了10。)
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26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8×2.7的积是两位小数。这样也就说明了3.8×2.7=10.26,和估计的结果是一致的,积的确是10平方米左右。
赏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程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主要是掌握算法和理解算理,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上述片段中,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有了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这既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又让学生体验到过程的快乐。教学时,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能够凭借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然而,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恰恰是学生的思维困惑处。为此,教师把“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利用已有的经验试算,接着通过提问“3.8×2.7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这一“问”使学生欲罢不能,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主动的探究中。并适时呈现分析推理图,让学生思考框里的箭头图及算式的意思,扶着学生步步深入地完成整个推理过程。这样使学生不仅实现了从“算法”到“算理”的自然过渡,还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
片段三:在交流寻找中明理
师: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研究很有成效。想不想再挑战一下自己呢?
生(齐):想!
1.计算,直接说出它们的积是几位小数。
(1)1.9×6.5,积是()位小数。
(2)7.25×3.3,积是()位小数。
(3)0.15×2.8,积是()位小数。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答案并进行了比较。)
2.根据148×23=3404,很快地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2.3= 14.8×0.23=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两道题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师:刚才的分析很成功。不过老师觉得我们还应该再试一试,大家有信心吗?
生(齐):有!
3.请你来当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3.5 (2)15.4
(启发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谁能说说这两道题是否正确?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生1:第(1)题中得数的小数点位置不对,不应该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要看因数里共有两位小数,所以应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并点上小数点。
生2:第(2)题中因数共有两位小数,先从积右边起数出两位并点上小数点,然后才能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而不是先去掉零,再数两位并点上小数点。
生3:两道题都是小数乘小数,先按整数乘法去乘,再看因数里共有几位小数,从积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师:说得非常清楚,真是了不起。那么,谁还能再说说小数乘小数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自己总结并概括了计算法则以及注意事项。)
4.竖式计算。(独立完成)
3.46×1.2= 10.4×2.5= 12.8×0.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篇13
新课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很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教学质量。上课一开始,我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加深感知。可以说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但现在再看这节课的导入,可以和生活联系更紧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关注细节,循序渐进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以及循环小数简写读写法等,而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循序渐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知识与知识的连接,才会让整个教学里流程十分的顺畅。在教学设计中使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关注教学内容。
四、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设计多种类型的练习
我这节课的知识容量非常大,在教学中我关注了练习的设计。尤其是最后的开放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进行了一些训练,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增加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区分的有关练习。但在教学设计中,还可以加入一些其他方式的练习,比如,一些具有生活情境的练习或者是趣味练习。会使练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有所增加。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 篇14
五年级数字上册教案:循环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循环小数 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10-17
循环小数教学计划11-11
《循环小数》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0-13
循环小数(一)(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01-02
循环小数08-03
《循环小数》06-13
循环小数案例05-28
循环小数的教案07-16
循环小数教案反思12-30
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