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2024-10-17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共11篇)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篇1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除运算中,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2.能够按照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数。

3、渗透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体会用 “四舍五入”法对积、商进行凑整的必要性;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美德。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3、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末尾或几位是0时,应当保留,不能划掉。

3.教学用具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提问:近似数43.910末尾的“0”能划掉吗?为什么?

二、新授

(一)、积的近似数

1、师:情景引入

同学们,为了迎接“重阳节”,学校组织了许多丰富、有意义的敬老活动,在筹备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为了招待退休的爷爷奶奶,学校购买了一些水果。

已知每千克苹果2.05元,购买了8.5千克。应付多少元?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汇报: 2.05×8.5=17.425(元)

4、师:根据生活经验,你有没有发现一些问题?

生:在收付现款时,通常只算到 ‘分’,小数应该是两位小数,而积是三位小数。

5、师: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着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积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分” 2.05×8.5=17.425(元)≈17.43(元)

方法: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小数点右边第三位上(千分位)是几。注意:提醒学生,由于最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6、师: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除法中所得的积或商,常会遇到小数位数太多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它的近似值。

7、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8.7×10.2(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0.63×0.54(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二)、商的近似值:

在筹备敬老活动中,学校还购买了48本相同的纪念册,一共用了261元。每本纪念册多少元?(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计算方法。

2、全班交流汇报: 261÷48≈5.44(元)

3、师:同学们用了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简单些? 小结:求商的近似数,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

4、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四舍五入”法求得数的近似数:

24.56÷3.5(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4.5÷0.23(得数精确到个位)

5、师: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小组交流讨论)

相同点:都要用到“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决定取舍时都要看要保留的那一位的后一位。

不同点:求积的近似值,要先算出积的整个值再求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不需求出商的整个值,只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的下一位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得数的近似数:

2、综合运用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9.5米,宽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少先队组织植树活动,共买了3种树苗,(杨树4棵10.3元,梧桐树3棵8.6元,枫树5棵12.7元)每种树苗每棵分别是多少钱?(结果精确到十分位)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写出并解答。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探索小数除以小数的过程, 理解、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形成自己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理解算理, 形成算法的学习活动中,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概括与归纳的数学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规律, 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 理解算理, 形成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 进一步体会“转化”的实际价值。

课前预习:

1.看书自学P21。

2.观察下表,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结合上表的规律, 计算下面各题:

7.2÷9 7.2÷0.9 0.72÷0.09 0.72÷0.9

4.自学中, 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前预习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本课的预习作业主要有三个部分: (1) 通过看书, 初步了解所学的主要内容: (2) 提取旧知, 用以尝试解决新问题; (3) 对于自学中的困难, 能够主动收集、整理并形成与同学交流的意识。预习作业, 应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 将“学习内容”提炼成“重点问题”, 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设计, 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能对预习情况做出有效的反馈检测。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引入新课

1.提问:这一单元, 我们来学习小数除法。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 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要注意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确:

(1)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 再点上小数点

(4) 如果有余数, 要添0再除

2.揭示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课前质疑

设计意图:课始复习目的有两个, 其一是帮助学生回忆“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为本课学习“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作好铺垫;其二梳理本单元的知识, 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编排结构, 从而提高自学能力、更好地促进知识网络的建构。

二、精讲释疑

1.预习反馈

提问:昨天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 请将你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 比较一下是否相同。

指名回答, 教师相机板书:1200÷30=120÷3=12÷0.3=1.2÷0.03

2.理解算理

提问: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 请同伴合作检查一下自己的口算题是否正确。

7.2÷9 7.2÷0.9 0.72÷0.09 0.72÷0.9

提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应该怎样计算?研究一下以上的除法计算, 你能概括一下吗?

3.即时练习

2.6÷0.2 0.24÷0.06 5.555÷0.5

3.693÷3

提问:你认为这些题该如何计算?为什么?

学生尝试练习, 同伴讨论, 交流反馈。

针对5.555÷0.5=55.55÷5和3.693÷3组织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的时候, 要看除数。

教师相机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时, 要看除数。

进一步引导:因为无论是整数除以整数还是小数除以整数, 我们都已经学习过了, 因此只需要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就可以了。

4.优化算法

(1) 0.75÷0, 57.5÷0.575÷0.5

(2) 6÷26÷0.26÷0.02

5.学习笔算

(1) 出示例5, 指名列式:7.65÷0.85

(2) 提问:这是一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你打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算。

(3) 提问:你能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吗?

要求学生独立练习, 不会的也可以看书自学。

(4) 指名说说移动小数点的写法, 教师注意规范格式。

追问:这个移、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明确:就是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5) 核对结果, 进行验算。

(6) 完成单位名称和答句。

设计意图:新知学习的环节有两个层次, 一是对算理的理解, 二是笔算方法的指导。算理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同伴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等多种方式加以揭示;而在笔算中移动小数点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 因此教师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会的自己尝试一下, 不会的也可以看书自学”, 再紧紧扣住算理引导学生明确算法, 从而真正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分层练习

1.基本练习

做一做: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怎么移动小数点, 然后再计算。

2.专项练习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 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用以巩固强化笔算中移动小数点的方法, 专项练习则是对笔算过程中的典型错例进行辨析, 练习设计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对于知识学习的反馈就很准确。

四、归类整理

1.新知小结

(1) 今天我们学习小数除以小数, 你能概括一下方法吗?

(2) 计算小数除法时,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相机出示: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 商0, 再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 要添0再除。

2.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看书:这一单元的小数除法, 我们先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 接着学习了小数除以小数。你们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吗?

3.妈妈购买萝卜、番茄, 每千克的单价和用去的钱如下表。

针对计算,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要求。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时, 不仅针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提炼、归纳, 同时对“小数除法”这一单元知识的编排进行了梳理。最为巧妙的是在课末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的问题, 这个问题又引出了新课的学习。

总体评析:

1.知识的系统观

郭思乐教授认为, 我们的课程需要将丰富多维的事物转变为平面读物——教材, 就像一栋建筑, 既有钢筋水泥沙石, 更有它所反映的建筑设计的思想和灵魂。学生如果无从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根茎花叶, 接触到的仅仅是冰冷的知识陈列, 学习只是思维的最终产物, 而没有一点思维的意义或含量, 这样的学习是无意义的。

本课的教学, 始终将“小数除以小数”这一知识贯穿整个单元知识体系中, 紧紧扣住单元知识的编排顺序, 引导学生从复习“小数除以整数”到学习“小数除以小数”, 直至课末对“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的小数部分位数不够”问题的提出, 体现了知识不断完善、建构的过程。

同时, 预习时的“看书自学, 了解主要内容”, 课始复习时“看书回顾已经学习的小数除法知识”, 课堂教学中对于笔算方法的探究“不会的可以看书自学”以及课末的下一例题、题的引出, 这几次的阅读教材, 用得恰当, 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从部分—整体—部分梳理知识, 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而且也促成了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法的逐步形成。

2.学生的发展观

要发展学生的能力, 需要的是“粗料精做”, 学生去粗取精, 也就是形成思想的能力。本课教学, 鉴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材料的难度, 预习是一种“粗学”, 而课堂上的同伴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则是“精研”;预习所得是自我的体验、感悟、发现, 可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而课堂上的思想碰撞、方法点拨则是群体的合作、共识、结论, 应该是准确的、肯定的。教师较好地把握了“粗”与“精”二者的关系, 不只学习知识或结论, 更把得出结论的过程作为演练场, 促进学生获得能力, 从而解决复杂多变的新问题。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 篇3

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循环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会判断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1.口算。(练习十二第5题)

请同学们在3分钟内直接写出答案,然后同桌之间交换互查。

2.先找规律,再填空。

(1)

(2)4、3、7、4、3、7、______、______、______……

①指名口答。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再写下去会是什么?

3.引新。

从刚才练习的题目可以看出,它们都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图案或数字,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揭示:循环)在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的知识,你们想不想了解?

二、自主探索。实现创造

1.循环小数的意义认识。

(1)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谁先算出下面两题的商。

①32÷6②2.7÷11

a.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b.当学生发现问题不再算下去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知识或现象吗?”

c.学生交流。

d.猜一猜: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什么?算一算:你的想法对吗?

e.你能说一说这是为什么吗?

(2)你认为这两题的商应该怎样写呢?(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3)引导概括:你发现这样的小数有什么特点?你能为这样的小数起一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后,完善课题)

(4)同桌交流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2.练一练:下面几个数中是循环小数的有()。

①4.2②3.222……③3.08787……

④5.7676⑤5.7676……⑥9.4208208……

⑦3.1415926……

(口答并说一说理由)

3.认识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1)像以上这些循环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你知道吗?(学生交流并试一试)

(2)在练习中选两个你喜欢的循环小数,并用这种方法写一写。

4.理解小数的分类。

(1)小组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

(2)出示相应算式。

①0.666÷0.2=3.33

②17÷16=1.0625

③1.4÷0.3=4.66……

④15÷7=2.142857142857……

(3)指名说一说,根据商的这两种情况,小数可以分成哪两类?

(4)师生交流,整理板书。

5.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一练”。

三、运用新知。拓展提高

1.发展练习:判断下列各题中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思考并提出问题。

3.1415926……0.652652……4.1777……

5.333334.8686……0.00707……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师生讨论交流,介绍无限不循环小数)

2.思考:8.2763763……小数部分第80位上的数是几?

(学生独立分析,小组合作交流)

四、质疑问难。谈论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为了体现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本节课创设了开放的问题情境,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初步感知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数学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与创新的空间,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了不同的数学,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数乘整数教案设计 篇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这样的理念,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以下简要说明:

1.创设情境,让学生易上手。

新课伊始,让课堂走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敢于放手。

在例2的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然后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并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循序渐近,使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师:瞧!文化广场真热闹,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你们想玩吗?(课件出示卖风筝画面)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自主探索

1.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尝试计算。(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有3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都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3.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列式为3.5×3。

生2: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5×3。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小数,一个是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2)尝试计算。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3)展示方法。方法一 3.5+3.5+3.5=10.5(元)

方法二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方法三 3.5元=35角 35×3=105(角)

105角=10.5元

师小结:我们在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时,可以用小数连加来解决,也可以把3.5元化成元、角来解决,还可以把元转化成角用乘法竖式计算来解决。

设计意图: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尝试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1)出示例2,尝试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3页例2:0.72×5。

师: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这样的单位,同学们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并汇报演示)(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用课件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①先将因数0.72转化为整数,转化的方法是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

②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

③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想求原来的积,扩大后所得的积360应缩小到它的。

④将积化成最简小数。

让学生观察积3.60,提问: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学生思考并汇报: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师:算出积以后,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师再进行总结)

师总结: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3.感受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呢?

生1:我们去超市买菜,菜的单价通常都是小数。生2:买水果也是。

生3:我爸爸去交取暖费,每平方米收费27.5元,我家的房子是78平方米,想知道交多少钱,就需要用27.5×78。

„„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深化练习

1.实践应用。

同学们,图中还有其他美丽的风筝呢!你们想买哪一种?买几个呢?需要多少钱?自己选一选,算一算吧。如果给你40元,买6个雨燕风筝够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汇报)

2.课件出示教材3页“做一做”1题。(让学生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3.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4.用竖式计算。

7.08×6

9.35×8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小数乘整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 ⊙布置作业

教材3页“做一做”

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例1 3.5×3=10.5(元)

教案《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5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唤起经验

出示:1/2 58 5/12 0.5 1.2 5.8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吗?

谈话:后面的三个数,你平时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学生可能会想到:铅笔芯的规格、眼睛的视力、商品的价格等。

揭题:是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这样的数。它们都是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提出问题。

提问:你想了解小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提出:小数是怎么来的?学了小数有什么用处?小数应该怎样读,怎样写?……

2. 教学第一个例题。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其实小数就来自我们的生活。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活动:小组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用不同的数、不同的单位把测量结果表示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表示方法最多。

学生在小组内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交流不同的表示方式。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反馈:你们小组的测量结果是多少?想到几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学生量出课桌面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并用600毫米、60厘米、6/10米等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00毫米、40厘米、4/10米等表示课桌面的宽。(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分米=6/10米,4分米=4/10米)

提问:除了上面几种表示形式外,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表示吗?

如果学生主动想到分别用0.6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则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到的,0.6米和0.4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用小数来表示,则讲述:其实,6/10米还可以用小数0.6米来表示,0.6读作零点六。(板书:= 0.6米 0.6读作零点六)也就是说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6份可以用0.6米表示。

提问:你能说一说0.6米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让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引导:那么4/10米还可以怎样用小数来表示呢?(板书:0.4米 0.4读作零点四)

提问:0.4米表示什么意思?

再问:那么你知道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吗?用小数怎么来表示呢?2分米、5分米、8分米呢?

学生交流时,分别让学生在米尺上指出0.1米、0.5米、0.8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把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电脑出示答案,集体校对。

4. 教学第二个例题。

谈话:昨天三(5)班的李萍同学在育才商店里买了这样一些文具用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文具的图片及标价:

铅笔 圆珠笔 笔记本

3角 1元2角 3元5角

提问:一枝铅笔是3角钱,如果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呢?(分别用3/10元和0.3元表示,并读一读、写一写。)

讨论: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1元2角,怎样用元作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呢?请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反馈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1元2角是1元多2角,2角可以用0.2元来表示,1元和0.2元合起来就写成1.2元,1元2角可以写成1.2元。(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提问:一本笔记本的价钱是3元5角,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又怎么来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3元5角=3.5元 3.5读作三点五)

小结:几元几角写成小数就是几点几元。

5.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填空,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 介绍自然数和整数。

让学生自由阅读书本第100页的最后一段,提出不懂的问题。

7. 游戏。

男同学代表整数,女同学代表小数,看到你所表示的数请你站起来。

8 0.2 3.8 0 59 95.4 1 1/4 1.6

三、 竞赛激趣,拓展延伸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进行比赛好吗?

1. 听录音,把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

一只青蛙跳过0.4米的田埂,来到宽16.8米的河面上,踏上了0.2平方米的荷叶,狂叫三声,扑通一声掉进了深3.9米的河里。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抢答,并说一说每道题中分数、小数的意义。

3. 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包上好佳,价钱在1元到2元之间,请你猜猜它的价钱是多少?

小组合作讨论后把价钱写在纸上,交流时引导学生用“几元几角”和“几点几元”两种方式表达,并在数轴上分别找出每种可能价钱所在的点。

四、 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 拓展

产品再循环设计的全新视阈 篇6

关键词:产品,再循环设计,视阈

在现实生活中, 并不见得再循环的物品就能直观体现产品再循环或再循环理念。消费者很难看出一张纸是再生完成的, 并且很难从一张再生纸看出再循环的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理念。消费者也不可能发现所穿的衣服是使用回收的塑料进行再循环生产出来的。这些都是再循环中以技术和环境为中心的方面。设计师在其中则很少有机会进行理念的传达。

产品再循环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 与其它设计理念的交叉融合使得再循环设计越来越体现强烈的人文特征并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其表现形式包括:意义再循环、设计再循环、体验再循环、实体再循环、使用再循环五个方面。这种分类只是说明产品再循环设计不同形式的偏向性, 而不是绝对化的生搬硬套, 把每种产品归为某种再循环设计形式。

一、意义再循环

“意义再循环”是指在产品再循环设计中通过新产品的设计表达再循环的意义。

意义再循环其实并没有任何材质经过再循环设计和活动, 它只存在于设计师营造的氛围中和消费者依据以往经验而生发出的想象中。这也使得产品再循环设计和绿色设计产生了不同之处。产品再循环设计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是按照绿色设计的原则进行的。这就像是宜家家居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从原材料的获取和加工, 到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都是在绿色设计的原则下完成的。但是只有通过再循环理念的引入才能使得最终的产品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值得强调的一点是, 上述事例的产品在销售中是作为奢侈品销售而非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一般消费品。从这一点看来, 产品再循环设计并不能简单地区分为是满足大众的还是满足高消费的。

巴黎设计师山姆·巴隆 (Sam Baron, 1988-) 的作品“100%wood” (图1) 是为现代高档场所设计的长凳。通过该设计, 可以看出设计师在传统家具造型中试图寻找到新的突破, 而这种突破也正是符合和满足现代西方消费者关于情感诉求, 具有故事性和情境感的设计。

设计师大胆地使用了木屑作为凳子装饰的主要材料, 材料本身也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意味。

首先, 作为木屑材料的使用, 会很容易让顾客联想到在农场里垫牛棚的草料堆。把农场里经常使用的材料移植到家具上, 这种时空的对比, 会很容易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感受到强烈的农场气氛。

其次, 客户在购买凳子的时候, 能够向周围的社会表达一种以自然为模板的态度 (MODEL=NATURE)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渐加深, 对自然的感情和眷恋使现代人有着一种浓浓的渴望回归自然之感。自然界往复的物质循环也是人类发现并学习的榜样。一切与自然有关的理念和情感都得到了全人类的普遍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 该设计仅注重再循环的意义所在, 所使用的木屑和木框架等材料都是全新的, 都是通过工厂的加工制作而成, 有着考究的工艺和严格的制作标准以及精巧的设计。其生产过程并没有通过回收和改造得到任何的生产原料。“T O DESIGN=TO LIE”是目前西方较喜欢引用的一个公式, 设计活动其实就是在寻找借口 (噱头) , 目的在于给消费者带来一个美好的假象和真实的谎言。这里的一件全新的, 通过工厂制造出来的家具被通过设计活动赋予了再循环的意义, 而不是真正地通过材料的再循环简单地表达再循环意义。

二、设计再循环

“设计再循环”是偏重于设计本体的再循环。同一个设计在形式不发生变化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环境和对象, 满足不同环境的要求, 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设计效果。

设计再循环体现了设计师对设计本体的深刻认识和对传统的突破, 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大胆启发和积极鼓励。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总是被排斥在设计活动之外, 设计被神圣化为只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和高等教育的设计师才能从事的活动, 而普通消费者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情势。在思想层面上其不仅是杜尚装置艺术理念的在产品设计领域的简单继承, 同时也是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崇尚亲自动手和操作的现代人心理诉求的满足。

西班牙设计师马蒂·圭希 (Marti Guixé1964-) 的设计现实虚拟作品“胶带相框”是体现设计再循环的经典范例 (图2) 。

该设计的诞生源于装置艺术理念的发展和成熟。最早要追溯到1910年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1887-1968) 将一个现成的男用小便池签名之后送入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 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品”便使得由现成产品演变而来的装置艺术开始从不可理解、不被关注的边缘艺术样式, 逐渐进入了当今艺术界的主流领域。

马蒂·圭希学习了装置艺术的理念, 提出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 由此产生了“胶带相框”的设计。任何人把他们的物品摆在画框中间都是一件艺术作品。其可以是实用目的的作为张贴海报的固定胶带, 也可以作为墙面装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设计本体的再循环创造出真正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三、体验再循环

“体验是个体对生命价值及其意义的富有情感的把握, 是他心理能力特征——敏感度的表现。体验不同于经验——那只是感官对某一事件感受的汇录, 而体验是主体对种种同类事件经验的抽象总结, 这是自觉层次上的, 强烈的心理活动。”

对于个体而言, 可以通过产品表达使用者所向往和有意愿诠释的体验和经历, 通过具有再循环意义的产品, 展现和表达具有一定成熟度和阅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体验再循环偏重于个体或者群体主观理念的表达。任何设计都包含了体验的因素, 因此对体验再循环的认识也不能绝对化, 作为再循环设计的特征之一, 体验再循环揭示了再循环设计的重要内容, 成为进行再循环设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以牛仔裤文化为例, 其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文化现象, 具有做旧效果和破洞的牛仔裤成为年轻人追捧的设计 (图3) 。当然, 这里谈到的牛仔裤也是全新的。做旧效果和破洞隐含了背后的某种故事和经历。我们都能体会到带有破洞和磨损效果的衣物往往反映了使用者所经历的某种特殊环境, 代表了使用者的经历。一个满是泥泞的鞋子说明了穿鞋的人刚从乡野或者工地等较为污浊的环境归来, 浅颜色的服装说明了穿着者一定不从事与体力和较污浊环境接触的活动。这些都是符号学所研究的内容。因此, 服装的质感往往体现某种具体的环境和经历, 也代表了服装往往具有和隐喻过去经历从而讲述人生的故事。

四、实体再循环

“实体再循环”是产品再循环设计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它是把第一生命周期结束后失去使用功能的产品进行功能的调整和外观的修补、改造, 从而使产品在第一个生命周期结束后展开第二个生命周期。实体再循环偏重再循环过程中实体本身存在价值的延续。

法国5.5 designers1设计团队一群年轻设计师对破损家具的修复项目 (图4) , 配色所选用的绿色是法国垃圾桶的标准颜色。绿色的塑料构建有两个功能:首先是修复的功能, 使产品重新具有使用功能;其次是让人们思考, 到底什么是损坏的东西, 究竟损坏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通过思考来解决和合理安排物品的再循环和利用问题。它不仅让本来废弃的家具得到了重新利用, 同时又可得到一件独一无二的设计。这种破损和修复形成强烈的视觉吸引力让你引发联想:修复并不是只意味着让物体尽可能回到原来的状态, 而是让它重生。

五、使用再循环

“使用再循环”偏重再循环过程中使用功能的传递, 是产品再循环设计的传统外延之一。它并不是最新的理念, 但作为产品再循环的外延很好地阐释了再循环的理念。使用再循环是设计师在设计活动中通过预先设想或消费者自发创意, 在产品第一个生命周期结束后非设计师参与的再循环活动。使用再循环过程中, 物品没有发生任何形体和性质的改变, 而是发生了使用功能的流转。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设计的依云矿泉水瓶子是包装设计的典范 (图5) 。该设计让人体会到一种向上的朝气。在消费者喝完瓶子里面的矿泉水后会非常愿意把瓶子保留下来当做花瓶和橱柜摆件。瓶壁图案上的鲜花使得矿泉水显得格外纯净和健康。印刷工艺的花卉图案不用浇水又永远不会枯萎。实际上消费者在购买依云产品的时候专注于两件东西:一是健康的矿泉水, 二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瓶子。也就是说虽然消费者购买的是一件商品, 但心理上是表达两种需求。功能上, 矿泉水瓶子也存在两个生命周期:第一个生命周期是在未饮用之前作为矿泉水的功能性包装, 起到了装水的盛器作用, 同时, 作为商业产品的包装展示, 起到了与其它产品进行对比差异化并赢得消费者购买的品牌作用。

在饮用之后, 作为极具设计感的器皿, 很少有人舍得丢弃, 其装饰功能就完全地发挥了出来。这也是其第二个生命周期再循环过程的开始。

六、结语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教材主题图呈现了四幅场景,分别是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的两种文具及其单价,医生给小朋友量体温以及一位小朋友在量身高。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然后由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

学情分析: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知道小数的实际含义并会读、会写小数。

教具准备:米尺,收集的超市收款凭证小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说一说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探究新知

1.引入小数。

师:同学们经常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爸爸妈妈到收银台付完钱以后,售货员就会给他们什么呢?(收款凭证。)哪些同学把这些收款凭证小票带来了?你能向大家展示一下吗?(放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出来。)

师:老师这也有一张小票,是小华的妈妈给小华买文具的收款凭证,现在老师把它做成了标价牌。(展示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一分类呢?怎么分?

师:左边这组数是45、3、18,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谁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右边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呢?(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小圆点叫作小数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题目:认识小数。)

2.认识小数。

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让学生读文具标价牌上的三个小数和学生拿的凭证小票。)

引导学生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让学生看圆珠笔、铅笔、橡皮的标价牌,说一说,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元角分。)

3.学习教材第92页例1。

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

教师总结: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份中的1份,所以1分米也可以表示为■米,还可以写成0.1米。

教师提问: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0.3米。)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那么,用分数表示就是■米,也就是0.01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1.30米或1.3米。因为30厘米就是3分米。)

4.完成“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2页的“做一做”,请同学们读题,先说一说题目的含义再解答。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3题。

2.填单位名称。

8.37元=8()3()7()

2.65米=2()6()5()

0.24米=2()4()

3.40元=3()4()

3.填适当的数。

0.25米=(   )米=()厘米

0.73元= ()元=()角()分

2.92米=()米()厘米=()厘米

四、思维训练

按要求涂色。

(0.8)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设计 篇8

邻水县石永镇中心小学 刘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自学指导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4~25页例

1、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的一天已经开始了,老师希望孩子们以这种心态“我学习,我快乐,我成长,加油!加油!”来开始今天的学习生活。一 :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以前学过整数的除法吗?孩子们请用竖式计算,并说说是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在总结出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全班齐读整数除法的方法)为后面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做好准备。

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看大屏幕,全班齐读今天的学习目标。孩子们你们有信心完成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吗?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跑步吗?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每天坚持晨练,(我们也一样,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都要像王鹏一样坚持不解做每一件事情。)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师:让孩子说一说从图中都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王鹏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师:根据图中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2)引出问题。尝试列式,分析数量关系 师:让学生说出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生: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路程÷时间= 速度 这一数量关系(或者把22.4千米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千米?用除法计算。)

(3).揭示新课,感受学习价值。

请孩子们观察这道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除数是整数,被除数是小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板书本节课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孩子们怎么计算这个算式呢?

(4):自学提示,分小组探索新知。

为了让你们能计算出这个算式结果,老师今天跟大家准备了自学提示,请看大屏幕,全班齐读。(1自学提示:(探究算法)

认真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内容,在四人一组,小组内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

1.能不能把22.4千米转化成整数来做呢?怎样转化?

2.如果不能转化,直接用22.4÷4怎样计算呢?你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课本中的小数点是如何处理?(比一比请在5分钟内看哪组又快又准完成问题。)并把完成的问题写在草稿本,在小组内交流。

(2 四人一组,探究交流计算方法,小组组长汇报。

1.小组组长汇报自学提示第一个问题

师:想一想:能不能把22.4千米转化成整数来做呢?怎样转化呢?

生:把22.4 km改写成22400 m,再来计算。

22.4 km=22400 m(小数转化成了整数)22400÷4=5600 m(用整数的除法来计算)5600 m=5.6km 2.小组组长汇报自学提示第二个问题

(1师:不是所有的小数除法都可以这样转化,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方法,孩子们我们接着看自学提示第二个问题。所以我直接用22.4÷4,我们遇到什么问题呢?生:22.4是小数,我们可以借助整数除法用竖式计算,那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师:像整数除法一样列竖式计算)(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1. 我会先用22除以4(师提示:整数部分)商5,5 写在商的个位上。(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后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余数2和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商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就是0.6。所以6写在十分位为上,)。(师补充:整数部分余数2和小数部分4掉下来结合起来看成24个十分之一)小数点应写在5的后面(即商的个位后面写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下面不写小数点。2.

3.4.

(5):归纳概括。

师:观察下面两个竖式计算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 相同点:小数除法的法则和整数除法的法则相同 不同点:在做22.4÷4时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生: 1.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商在那一位,每次除后余数一定比除数小。)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三:巩固练习

师:利用刚才学习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孩子们有没有信心顺利闯关?如果能通过,说明你们能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

(1)闯关一:我是小法官(让学生先判断,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改在草稿本上,集体订正。)这两个题在和例1能得出什么规律?(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闯关二:用 竖式计算(全班坐在草稿本上,在抽三名学生到黑板板演)提醒学生计算的方法,要注意什么?(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做完后仔细检查,在集体订正。孩子们今天你们今天闯关闯过两关,老师觉得你们都不错,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四:课堂小结。孩子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多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并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让学生先总结,教师在一起归纳。(全班齐读课堂小结的内容)今天学到的东西真多,最后老师希望大家做计算题一定要细心,祝你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学习。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第1题和第2题 六: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篇9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48÷16=3 2.480÷160= 3.4800÷1600=

4.4.8÷1.6= 5.0.48÷0.16= 6.0.048÷0.016=

(二)用竖式计算

8.1÷18

二、指导探究

(一)启发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能不能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呢?

(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二)教学例4

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布可以做多少条短裤?

1.读题、列式

2.思考:你打算怎样计算?(两种思路)

3.独立列竖式解答.

(三)教学例5

计算 10.5÷0.75

1.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为什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0倍,同时扩大100倍行吗?

(四)总结计算法则.

根据上面两道题的计算,谁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中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多少倍,应该怎样移动除式中的小数点?

(二)把下面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68÷1.2=□÷12 2.38÷0.34=□÷□

5.2÷0.32=□÷32 161÷0.46=□÷□

(三)计算下面各题.

1.44÷1.8= 11.7÷2.6= 4.48÷3.2=

(四)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体重达135千克,最小的鸟是峰鸟,体重只有0.0016千克.鸵鸟的体重是峰鸟的多少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后作业

6.21÷0.03 210÷1.4 1.104÷24

19.76÷52 109.2÷0.42 8.4÷0.56

10.8÷4.5 6.825÷0.91 25.84÷1.7

关于循环结构设计的一个问题 篇10

(1)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设计的算法(含循环结构)不是上述形式,哪怎么办?由于教材中只给了上述两种形式,所以基本的办法就是:改进这类结构,使其成为标准的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其实,人教A版教材中就提供了相应的例子,不过很不明显,而且因为前后不连贯,使人看不懂,不好理解,也许是教材的一个不明显的纰漏.

教材第4页,提出探究:你能写出“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的算法吗?然后给出了下面的算法:

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n.

第二步:令i=2.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如果按照这一算法,相应的程序框图为:

这个算法就很难用WHILE ……WEND 语句和DO …… LOOP UNTIL语句来写(不能用GOTO语句或EXIT语句).在教材第7页,给出了“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很明显,这已经是改进了的.容易看到,这个结构是严格按照两种循环结构之一的直到型来设计的,因此利用这个框图是很容易写出相应的程序的.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

分析 如果有人把算法设计成下面的形式:

接下去写程序就很难了,所以这个算法必须改进,即改成严格按照两种循环结构来设计(这里当型和直到型都可以,下面给出的是直到型):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其实可以合并成一种结构:

如果没有B,则就是当型循环结构,如果没有A,并把条件P换成非P,再把“是”和“否”交换一下,则就是直到型循环结构.上面例题中的第一个框图所显示的算法结构,就是这种型.但这种合并型,教材并没有提供相应的程序语句,如果一定要用,还是要对这种结构作一下改变(如右图):

容易看到效果是一样的,相应的语句就容易写了.以QBASIC为例对应的程序结构如下:

多路电视循环切换监控电路设计 篇11

目前,大多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在多套路电视播出中的监视、监控这一设施上,一般采用的都是电视墙的型式。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设备不断更新,节目套路迅猛增加。电视墙的方式首先就会碰到发展“空间”的问题。 其次,电视墙的方式,需要配置多个值班员。长时间的高度精神集中,广角式的盯着多幅屏幕,久而久之难免会给值班员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和判断上的迟钝。另外, 不可回避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监控室里,电视伴音都是人为处置在静音状态,至使监听如同虚设,实质上就造成了监控上的盲区,无形中给安全优质播出打了折扣。

我们设计制作的多路电视循环切换监控电路,就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的设计思路是,把多路电视视频在一幅监视屏上依次切换,即时间分割式的循环显示。伴音信号在LED屏上作同步电平显示。这样就只利用一个监视屏,就使全套电视节目得到了连续循环的监控。一个值班员就可以完成整个播出的监控工作,减轻了值班员的工作强度。另外电路还设置了故障自动检索、报警等功能,使监控功能更趋于完善。

1电路设计

如图1所示:整个电路可分循环切换电路,伴音监测和故障报警电路三部分。 其中循环切换电路是本电路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输出脉冲串行,依此再转化为单向脉冲,作为切换动作信号,提供给监视器或机顶盒的频道调换电路,实现电视频道的更换。伴音监测电路是把同步切入的伴音信号以LED电平的形式显现出来,同时据其电平的变化判断是否发生故障,以启动报警电路。故障报警部分,电路在发出报警信号之前,先给切换电路一个停滞动作信号,为使故障频道画面停留在当前页面上。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故障未能自行解除,电路系统再发出声光报警。

1.1循环切换电路

电路由集成电路U5(NE555)和U3(CD4093 )及外围元器件组成。其中U5、 R11、R13、 C4构成单稳态脉冲振荡电路。 U3A、U3B、R14、R15、C6组成单稳态触发电路。串行方波脉冲由U5-3脚输出接至U3A-1脚,单稳电路把周期性方波转变成单方向窄脉冲,形成切换信号。

原理分析:当静态时,U3A-1-2脚高电平,输出端U3A-3低电平,U3B-4输出为高电平。动态,U3A- 1脚有低电平输入,U3A-3输出高电平。电容C6正端电压突然由0上升至VCC, 又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跳,所以就有一个正电压加到U3B的输入端,使U3B的输出端由高电平变到低电平,随着电容C6从VCC—R14— C6—R15的充电过程,U3B的输入端电压慢慢下降到门限电平时,输出又为高电平,这样就有一个负向脉冲形成。调节电阻R15可改变脉宽, 即切换信号的作用时间。U3C-10连接U3B-5,是单稳电路禁止端接口电路,当U3C输出低电平时,单稳电路不工作。S2为切换信号倒向输出开关。S1-2为电路工作状态选择开关。

1.2伴音监测电路

U1(LM3915)是10段LED发光管驱动集成电路,该电路的内部包含有放大器、基准电压电路及10个电平比较器,有对交直流放大和检波作用,由它构成音频电平拾取电路。其作用是检测输入伴音信号幅度的高低,依此即可判断是否故障, 并据其输出相应的高/ 低电平变化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U4、U2A是它的输出电路。

1.3报警电路

U2B、R6、C2和U2C、R9、C3各组成不同时间延时电路,作用是为判断是否发生故障留有时间冗余。电视信号正常时,伴音信号经U1内部放大检波生成正比于原音频信号大小的直流电压,驱动比较器产生差比电压输出低电位,逐段点亮LED管。 U2A翻转输出高电平,U2B、 U2C输出低电平。若在U2B-4、U2C-10脚保持低电平延迟时间内又有音频信号输入,则U2B、U2C输出将始终保持低电平,即不会出现低一高电平的变化,从而防止了因节目之间的停顿和间歇时间而引起的误动作,电路没有控制信输出,表示电视信号正常。

电视信号异常时,U1内部的直流电压减小或为零,10个比较器逐段关闭呈现高电位,U2A输出跳变为低电平,此时U2B、U2C输入端由于电容C2、C3的作用, 电压不会马上下降,C2、C3经电阻R6和R9对地放电,U2B-5-6、U2C-9脚的电压也会随着慢慢降低,当下降到2/3VCC电压时,U2B、U2C电路翻转,输出高电平, 完成延时。在电路设计中,R3、R4取值不一样,所以它们完成延时存有时差。第一个延时是用来作滞停切换电路动作的控制,由U2B-4脚经S1-2、U3C接到单稳禁止端。第二个是由U2C完成LED警示发光和触发蜂鸣器声音报警。S1为切换功能联动转换开关。

2电路的调整

2.1切换电路调整

改变R13,可以调整U5输出频率在1-20Hz之间变化,即可控制切换时间间隔。时间周期可由公式t=2.3RC求得, 一般设置在20S左右。实际操作时可随时观察切入画面停留时间的变化,微调电位器R13。单稳触发脉冲电路中R15、C6是决定脉冲宽度的关键元件,数值也可由RC时间常数公式得出。一般情况下,在选定了电容值,只改变R15,就可达到调整脉宽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脉冲宽度不能调得过大,以防止连续跳台现象,一般调整200mS以内。

2.2音频检测电路的调整

这部分电路采用了LM3915使调整变得简单,音频信号经电位器R4接入5脚, 调节R4和机顶盒的音量键,观察LED条状发光管点亮变化,当第7个发光管被点亮时,输入的伴音电平幅度即为合适。

2.3延时电路的调整

R6、C2和R9、C3分别是构成两个延时电路时间元件,同样可以用时间公式决定RC的数值。也可以采取边观察边调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关闭音量,预设R6、 R9数值,测量U2B、U2C输出端的电位变化,低电位时为延时时间段,高电位时即延时完成。U2B电路一般调整在10S, U2C电路调整在20S左右为宜。

3电路的安装

本电路所用电阻均为1/8W,集成电路和其他元器件也可用其他型号代替,PCB制版最好采用双面板设计。该电路只要焊接无误,经过简单的调整就能正常使用, 且工作稳定可靠。整个电路可以安装在受控监视器或机顶盒内,电源为+12V供电, 可以借用机内的电源。电路A-IN插口接受控监视器或机顶盒的音频输出,S2的CH+ 和CH- 端口分别接到监视器或机顶盒的频道上调键和频道下调键电路。

4结束语

多路电视循环切换监控电路,通过利用普通元器件,以巧妙设计,完成了多路电视视频依次切换、循环往复,在一个监视器屏上监视的实践,解决了对多路电视进行监控的实际问题。同时在对伴音监控的设计上也兼顾了故障报警功能,使电路系统更趋于完善。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简单易于制作,不需太多调试等特点。 可作为一般发射台站设备更新、节目套路增加,监控措施及时跟进的技术手段,它能够替代电视墙的使用,也适合各类视频监控场合。

摘要:应用于多路电视的监控,电视墙应当是常用的型式。然而它每单屏适用频道固定和整体占用空间面积大的特点,极不适应广播电视的发展,更跟不上节目套路急剧增加的节奏。本电路利用循环切换的方式,把多路电视视频依次切换在一个监视器上作时间分割式显示,伴音以LED条状发光管显示电平。很好解决了多套路电视监控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可以解除对电视墙的依赖。电路采用常用元器件,原理简单巧妙,结构紧凑,不但经济且实用,适用于一般广播台站作为在多路电视播出监控设施上的运用。

上一篇:医院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论文下一篇:我身边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