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

2024-10-08

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精选8篇)

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 篇1

工业转型升级中的“两化”深度融合研究

遵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我国工业发展最重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近几年,杭州市大力开展“两化”融合工作,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建设、电子商务和政务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有些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杭州工业仍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传统产业需升级换代,新兴产业需大力拓展,所以继续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杭州市破解发展瓶颈、实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推进杭州市“两化”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杭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杭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杭改十条”),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出将“完善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机制”作为“杭改十条”中的“围绕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杭州市深入实施“创新强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路径 杭州工业发展方向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来,杭州市工业总量持续增长,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但杭州市传统产业不够强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也不够,资源环境要素约束更为突出,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对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杭州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杭州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和实现路径。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智慧杭州、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崭新途径。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可以提升信息技术对杭州城市竞争力的支撑作用:一是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着力突破关键技术领域,支持信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应用,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三是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四是“两化”融合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管理、产业、机制的升级转型和环境优化,提升城市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级,形成“智慧杭州”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二、杭州市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发挥政策和规划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杭州市为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实施政策。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的决定》、《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等重大政策中都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政策方向。去年又先后制定了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工业设计、化纤、精细化工、食品饮料、钢结构等13个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对行业和企业积极引导和推动。2013年,杭州又做出新部署,实施电子商务创新工程、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等“十大工程”;推出鼓励中心镇电子商务发展、扶持产业特色园区建设等“十大政策”,力争电子商务服务业收入三年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这些政策和规划组合,为杭州市“两化”融合深度发挥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加大对示范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近年来,杭州市积极开展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认定工作,形成“认定、评价、服务、资助”四位一体的信息化应用推进体系。并将企业信息化程度作为确定杭州市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之一。同时,按不同的比例对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给予财政资助,对在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中介机构,也由市财政予以一定额度的奖励。各区、县(市)也设法建立扶持企业信息化应用工作的专项资金,以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应用的投入,并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杭州市累计已对1065个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资助13800万元。

(三)搭建共享信息的服务平台

杭州市充分利用拥有国家级城市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数字电视、电子政务等五个试点城市和国家软件产业化、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等两个基地的优势,以政府网站为基础,利用特色专业网站,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市场和产品信息服务。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还专门组织成立市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构建信息化专家库,组建中介机构为企业服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化推进环境。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带队,组织“两化”融合区县行活动,组织专家教授深入各区县(市)上门服务,专题演讲,介绍“两化”融合解决方案,为传统企业与软件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四)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信息化应用体系

企业是信息化应用项目的实施和受益的主体。杭州市在企业信息化推进中,注重强调企业的主导作用,要求企业信息化切入点和突破口、业务流程重组方案等,由“一把手”亲自决策拍板。许多企业利用信息化,优化新品开发设计流程,缩短研发设计的周期,提高管理效率。杭州市42家省级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有30家成为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如浙大网新、顾家工艺、新安化工、致中和酒业等大批著名企业,有效推进了“两化”融合。信息化应用中注重行业特色,机械、轻纺、印染、精细化工、造纸等不同行业特色越来越明显。如机械行业中,汽轮动力、杭氧、万向、万达为龙头的杭州机械制造业加大对三维CAD、CAPP、ERP、EB等应用推广和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目标。杭州市还鼓励本市IT企业参与企业信息化应用,加快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力开展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交流,提高杭州市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开发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推进合力 杭州市“两化”融合工作,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各部门通力合作,齐心推进。杭州市政府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工作,通过工商、地税、国税、质监四个部门信息交换,实现企业基础信息的共享;通过市民卡项目,实现个人信息在公安、社保、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共享。政府投资信息化与政务云方面,杭州市构建了全国领先的“杭州政务云”新模式。目前,已有30个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在平台上开发应用。杭州市一批骨干企业,海康集团、中控科技、阿里云、航天长峰、浙江鸿程等在智慧能源、智慧政务、智慧安居、智慧环保等领域开展大型专用软件的开发,并将在云计算、大数据、数据交换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三、杭州市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优势和不足

(一)主要优势

1.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有较好基础

自2003年以来,杭州市开展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和融合。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每年确定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约100项,有风电机组设计系统、供应链信息化整合项目、数字化设计开发系统、机械人手臂自动抛光系统、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这些项目实现工业设计制造与信息化相结合,大大提升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效率。华日电冰箱公司的一体化信息系统,每年可为企业节约原材料和库存费用近300万元;青春宝药业公司注射液车间的信息化项目,可使年产值增加3亿元,利润120万元。到目前为止,杭州市共认定了省级、市级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企业共482家。其中吉利控股集团、农夫山泉公司、传化股份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四家企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带动杭州市工业企业信息化上新的水平。

2.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

软件技术是“两化”融合中的核心技术,杭州市软件产业规模和效益已上新台阶。杭州市登记软件企业1244家,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4家,其中超百亿企业2家。2012年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1398亿元,同比增长32.%;2013年主营收入1650亿元,增长33.7 %。浙大网新等11家软件企业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恒生电子入选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前十强。杭州市软件企业在机械制造、证券金融、智慧城市、安防监控等方面都有创新优势。如海康威视推出智能高清产品在国际上获奖,在全球视频监控产品排名上升到第一位,银江股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迅速拓展全国业务。阿里云努力打造互联网数据分享第一平台。杭州市积极谋划实施政务云平台的应用,使新一代信息技术稳步推进。3.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杭州市一批骨干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崭露头角。目前杭州市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98家,其中国家级有30 家。如汽轮集团应用设计计算程序、制造信息系统平台等,使产品从单一汽轮机走向燃机、压缩机的高端透平制造,所产工业汽轮机已是中国名牌,制造能力和产量居世界第一;杭齿集团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开发出齿轮箱产品远程监测、AMT自动换档变速器等高档产品;中控集团研发“大型炼油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等,打破国外垄断,达国际先进水平。有两项目获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扶持资金1400万元。杭州市已有工业设计企业300余家,进入全国工业设计名城“第一梯队”。对于集信息化、自动化、高端化于一身的“机器人”产业,杭州市发展势头也很好,拥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如中控科技、新松机器人、国自机器人、通灵自动化等。杭州已在汽车制造、电力、纺织化纤、食品饮料、五金制造等许多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2013年杭州市机器人产业形成主营收入约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4.物联网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物联网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杭州市经济的一大亮点。2013年杭州市限额以上物联网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已达524亿元,同比增长17.2%。杭州市物联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近40家,其中,华三通信主营收入102亿元,中国电科第52所(含海康威视)主营收入80亿元。销售产值在亿元以下的中小物联网企业有160多家。物联网技术应用从交通、环保、安防、医疗等领域向传统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浙江好络维公司建设“生理监测项目”,惠及桐庐全县110个村级卫生站;浙江天马轴承公司,对车间进行物联网技术改造,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品数量;中芯微电子开发监狱智能管理系统产品,在浙江、新疆、云南等地监狱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创联信息、绿健科技等一大批企业在仓储物流、城市管网监测、工程车监管、工厂物联网、芯片研发等领域形成技术优势和应用市场。

5.电子商务推动传统产业不断提升

“两化”融化包含信息技术应用到市场营销等环节。杭州市近年来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的成绩。杭州市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已连续四年增速达60%以上。杭州市拥有国内外领先的电商服务大平台。有全球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有全国最大的B2C网站—天猫,有全国最大的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2013年,阿里巴马电子商务成交额突破15000亿元,居全球首位。杭州已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和专业网站,化工网、纺织网、医药网、建材网等,全面服务于各行业。去年,杭州市电子商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5%,领跑各行业。杭州还开展“百镇联网”工程,已对142个乡镇(街道)完成联网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有10160余家企业通过 “杭州百镇工业网”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促进了制造业、服务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这项工程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6.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国内前列

杭州市积极抓好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首先优化城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的网络覆盖,杭州“城市光网”覆盖已超过250万客户,光纤入户突破60万户。积极推广4G应用。杭州市的“智慧城管”和“智慧安监”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电梯杭州市已安装监控系统1500多台。工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项目接入数达到15000辆。建设工地安全监督管理平台项目已接入杭州市区300个项目工地。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完成健康档案753万份,占杭州市常住人口的86%,在市主要医院推行了“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方便病人治疗。

杭州市信息化建设广泛用于民生工程。已累计发杭州市民卡758万张,走在全国前列。有人工服务窗口约1500多个,自助服务点有700多个。应用领域日趋扩大,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商盟支付”一卡通,逐步覆盖养老、低保、医疗、公共事业缴费等领域。

(二)存在不足

一是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尽管“两化”融合已推进多年,但支撑企业信息化的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少既懂专业技术、又懂信息化及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的瓶颈;企业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业技术和产品水平的能力还不强,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两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进一步拓展。

二是在产业发展方面,由于研发投入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还较少;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适应不同行业特点、具有专业特色的信息化产品较为缺乏,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不够有力。

三是在产业集聚方面,信息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还不够,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四、推进杭州市“两化”深度融合对策

杭州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总体策略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全面实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抓好区域推进和行业推进,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物联网工程、智慧城市和政务云建设等,形成“两化”深度融合的整体推进战略,努力达到“示范试点体系基本建立,信息化平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的目标。主要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一)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杭州市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企业升级换代是一个重要方向,而且潜力巨大。一是要更扎实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指导更多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运用,成立企业信息化推广中心,建立企业信息化促进平台,总结成功经验加于推广。二是要分类指导传统企业,深化信息技术在机械制造、轻工家电、生物医药、纺织化纤等产业上的渗透融合,推广综合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技术,分步实施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三是发展智能制造,杭州市在汽轮、自动控制、制氧机、数控机床等领域有一批龙头企业,要发展领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和运用,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物流效率,增强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四是大力鼓励和普及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生产经营的转型升级,加强网上采购、网上融资、网上营销等活动,做好做足“电商换市”的大文章。

(二)大力发展“两化”融合程度高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促进信息软件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杭州市要以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有力促进杭州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抓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强化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研发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一批新的电商企业发展壮大,确保杭州市电子商务和信息软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二是要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支持土兰微等电子龙头企业加快技改投资,形成集成电路整机联装和成套设备制造等关键技术。发挥杭州市众多IT企业和上市公司优势,促进智能网络化电子产品、移动消费电子产品发展。推进杭州市数字集群无线政务专网改建工作。推动新一代核心网、基站和终端设备研发。做好“宽带中国”工程,推进宽带提速工程、TD-LTE试验网和增值业务应用,实现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是积极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重点要推进工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智能仓储、智能物流、智能电网、安全生产以及食品安全溯源等示范项目。推进滨江区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仓前、拱墅区、钱江开发区的物联网产业园建设。培育和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链体系。在安防监控、智能仪器仪表、无线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网络、通信传输设备、系统集成应用等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四是强化对“机器人”产业和3D打印产业的扶持和发展,杭州市已成立机器人产业联盟和协会,要深入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开展“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和优势服务企业认定,加强“机器人”供需对接。协调推进3D打印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企业建立研发平台。筹建3D打印产业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高端3D打印设备组、3D打印材料组、服务应用组等,注重推动在行业中推广应用,在汽车制造、生物医疗、电子信息等行业先行示范。保持杭州市“机器人”和3D打印产业在国内跻身于前列的地位。

(三)积极扩大战略合作领域,创建高层次“两化”融合的新成果

杭州市与中国工程院、阿里巴巴集团等一批科研学院、大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要借力科技优势,主动对接,创建一批高水平的“两化”融合新成果。

一是要与阿里巴巴合作抓好跨境电子商务和网上自贸区推进工作,推动阿里“来往”、信用团队与政府部门在智慧政务及信用杭州建设方面的合作。

二是推进中国工程院与杭州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成立智能城市研究院,进行智能建设核心技术攻关,编制杭州智能规划,在杭州实施国家试点项目。

三是推进与中国电科集团的战略合作,编制《打造千亿级物联网产业行动计划》,成立物联网研究院研发团队,建设中国电科第52所总投资15亿的基地项目,开发智慧安监专用软件示范应用。

四是推进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战略合作,开发特种标签和特种天线产品,开展隧道安全监管系统的示范应用。五是推进与香港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超高频RFID智能芯片等产品。同时深化与中国普天集团、浙江移动等央企、大学的战略合作,支持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普天照明智能研究院以及杭州市物联网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四)以智慧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杭州”建设。以省智慧城市试点为抓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组织实施《杭州市智慧杭州建设总体规划》,扎实推进“智慧安监”“智慧城管”省试点项目建设。扩大电梯安全监控、搅拌车超载超速监控等项目的范围,大力推进杭州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旅游和网上办事等重点民生应用。协调推进智慧医疗向区、县(市)推广工作,进一步拓展市民卡应用的领域和覆盖面。

二是积极实施“政务云”的推广应用。“杭州政务云”已完成统一平台建设、购买云服务模式等重大突破,杭州市17个政府部门30个项目已上网运作,形成技术领先、效率提高、资金节省的新一代电子政务体系,在国内居领先地位。下一步要建设杭州市统一数据备份云数据库,启动城市管理、交通出行、企业服务等综合数据库的部署建设。从基础设施、平台管理、应用服务同步推进政务云建设。要利用云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将各区县(市)政务网项目统一到杭州政务云平台上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统一应用。要支持阿里云、华数集团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创造杭州市云计算产业走向全国的先发优势。努力完成新一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药品安全智慧监管、标准技术产业服务平台、安居工程信息管理、少儿动漫馆等24个政务云项目的建设工程。

三是围绕改善民生,打造智慧城市综合体,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优先在智能社区、健康保健、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开展示范工程。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农村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和智能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开展工业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和大气环境监测、地下管网监测示范项目。

(五)加强“两化”融合自主创新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

充分发挥杭州市具有30 家国家级和16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智能化相结合集成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开发和应用能力,杭州市每年重点抓好100项重点关键共性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推进100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研发和投资方向主要是信息软件、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机器人、互联网、中小微企业电商平台、商务智能系统、三维设计平台、能源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全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创新和应用项目。发展关键信息技术,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加快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重点提升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杭州市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首个“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去年完成快递业务量4.5亿件,同比增长70%;杭州市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在国内率先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整合的联动发展格局,行业整体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前列。要继续推进一批具有先进信息技术的大项目、大平台建设。进一步支持阿里巴巴集团组建菜鸟网络公司建设“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圆通速递在杭投资55亿元兴建全国航空总部和华东管理区总部项目,联邦快递在杭设立中国区转运中心,UPS公司在杭设立国内首个区域物流服务中心项目。要把快递行业作为电子商务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杭产品销售市场,推进电商、快递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六)加快区县(市)经济信息化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施小微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即一条互联网高速通道、一套便捷沟通网络、一套自动化办公系统、一套内部监控平台、一套电子商务系统等,推进“智慧企业”建设,通过一批信息化应用项目示范推广,提升“瞪羚计划”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运用信息网络促进生产技术、物流、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对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二是加快培育产业集群,认真抓好杭州装备制造业、萧山化纤纺织、建德精细化工等5个省级转型升级示范区和10个市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确定一批重点发展的产业平台,包括各类开发区和县、市域产业发展平台。提升产业平台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创新型企业和发展项目腾出发展空间。三是发挥区县(市)产业特色优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规划布局, 确定一批区县(市)信息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鼓励市区先进制造业向五县(市)梯度转移。做好产业项目对接,注重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特色经济和信息化水平高的工业强乡镇和产业园区,形成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城乡统筹产业发展。

五、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推进机制,组织规划实施

对杭州市“两化”融合发展工作,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根据杭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明确“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具体实施,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作,定期沟通,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要发挥杭州市已建立软件协会、机器人联盟、电子商务等30多个行业协会的优势,通过技术、信息等交流做好行业“两化”融合的服务推动工作。确立企业在“两化”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健全信息化领导机构,完善企业信息化规划、项目管理和考核机制。及时吸收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形成目标细化、运转高效的“两化”融合推进机制。目前,杭州市已制订《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包含智能装备发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等九项内容,要切实围绕这些专项行动计划,多方协调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杭州市“两化”深度融合的水平。

(二)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政策支撑

杭州市对“两化”融合项目资助力度较大,去年对涉及信息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机器人、信息化应用等重大创新项目,资助3亿多元,促进了杭州市工业制造转型升级。今后继续鼓励企业用于“两化”融合的技术创新。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电子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对“两化”融合中共性技术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明显,示范效应强的企业,在政府采购、用地上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先权。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征收的税收可以一定比例返还,金融部门在贷款方面给予优先权。努力优化政策服务,引导各类资本投向“两化”融合的重点领域。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融资业务发展,政府出资搭建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成本。

(三)开展典型示范,实现产研联动

在全省“两化”融合国家试验区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组织开展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巡回推广活动,大力宣传各地区、各行业和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通过媒体、网上展示和博览会等形式扩大推广范围和深度。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区县(市)树立示范企业、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充分发挥我省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扩大产学研结合,把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优势结合起来,探索建立产学研用战略对话机制。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专业研究机构之间在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方面深化合作,共享成果。发挥产业联盟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合作。

(四)建立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培训 组织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服务行动计划,培育和发展集信息化规划、咨询设计、项目实施和专业培训为一体的信息服务业。建设一批“两化”深度融合服务产业中心和机构。发展和完善一批面向企业的低成本、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聚集区和园区智能化发展水平,优化服务质量。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信息领域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等,大力培养各领域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鼓励高等院校与工业企业联合培养急需的信息化实用性人才。加强对信息化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对工业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完善信息技术管理职业资格考试和认证制度。

(五)制定标准规范,重视产权保护

要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需求,通过标准化工作的不断突破和标准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的标准化体系。按工业门类组织编制工业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鼓励企业参与工业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工作。努力构建并完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和激励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环境。积极实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联动,在杭州市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特别要鼓励杭州市电子信息、软件、物联网和先进制造业等企业创新具有知识产权的各类产品,推进杭州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 篇2

该意见确定, 到2 0 1 5年, 青岛市通过实施“11162”工程——争取建设10个“两化”融合示范园区, 扶持10个第三方行业应用平台, 培育100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和60个“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0个优秀服务机构, 拉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促进全市过千亿产业链高品质快速发展;重点企业实现上网带宽达到1000M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上线率达到75%, 设计信息化普及率达到80%;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率达60%左右;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关键词一60个示范企业

面向企业, 分类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重点抓好60个示范企业。

针对龙头企业, 推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 鼓励龙头企业, 实现产品、价值链、企业管理协同创新, 建立基于互联网和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 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 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和产业整体信息化。

针对大型企业, 引导信息技术综合集成, 重点围绕全市制造业百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推进企业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成, 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信用支付集成等, 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

针对中型企业, 推进信息技术由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发展, 重点推进金王、青食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提高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水平。

针对小微企业, 鼓励和扶持应用第三方信息化平台, 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

关键词二100个示范项目

青岛市下一步将面向“7+6”产业需求, 以家电电子行业为示范, 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行业为重点, 分行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重点抓好100个示范项目。

关键词三区域“两化”

青岛市将面向产业集群, 推进区域“两化”深度融合。

围绕特色产业, 形成市、区 (市) 、街道 (镇) 齐抓共管推进机制。以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蓝色硅谷建设为契机, 搭建软件研发、工业设计、高端制造、虚拟制造等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围绕功能区建设, 重点抓好10个“两化”融合示范园区。鼓励企业搭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信息化平台, 实现企业对人员、资产、设备、货物、能源等生产要素的全面协同管理, 提升精益制造能力。

关键词四财政扶持

今后, 青岛市将充分发挥科技三项经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信息产业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现有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鼓励区市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 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

贵州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篇3

“信息化能否带动工业化,10年前90%的国人就有这样的疑问。如今,工业发展的历程已经清晰的告诉我们,工业在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信息化的引领是必要的,不可回避的。不同行业和处于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要实现信息化引领,高端要实现信息化的世界引领,低端要通过信息化提升生产效率。”9月16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和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两化融合深度行”全国首发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杨学山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

此次全国“两化融合深度行”首发站选在贵阳举办,贵州省孙国强副省长以“两化深度融合,助推工业强省”为主题,对贵州省的两化融合做了主旨报告。据他介绍,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得益于信息化与工业的融合发展,贵州省的工业经济正在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4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贵州茅台集团、瓮福集团、航天电器等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的典型企业,成为带动贵州经济发展的领头兵。

两化融合 因地制宜

因交通不发达、结构性缺水等原因,多年来贵州省的工业发展速度一直不快,而且有总量小、链条短、能耗高、附加值低等特点。因此,孙国强在会上表示,贵州省的两化融合必须因地制宜,对现有工业进行改造,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对此,杨学山也表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要在‘引领’、‘求实’这两个词上下功夫。”

“全球金融危机深化,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交织影响世界经济进程,贵州省工业现状是西部地区的典型代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更具深刻意义。”孙国强表示,贵州省政府将重点主抓三个方面。

首先,除烟酒工业之外,贵州省的支柱工业主要集中在煤炭、能源、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原材料工业,虽然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已经具备了中期的工业特征,在资源型的重工业融合上有很大潜力。

因此,为了实现重化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贵州省将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服务,在提高工业的附加值上面下功夫。”孙国强说。

比如,贵州全省现有400万吨氧化铜和100万吨的电解铜,但是对铝的深加工工业却多年没能突破卖矿石、卖初级产品的低级经济发展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州省将目标瞄准了高强度铝合金,以延长铝加工产业的产业链,并拓宽产业服务,有效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这个月,贵州省将开工建设年产两万吨高强度铸造铝合金工程。

第二,“贵州省工业管理向来非常薄弱,如何实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特别是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和改进制造管理,对本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无疑非常重要。”孙国强表示,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手段不先进、管理水平能力弱等问题,只有通过两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信息化的改造才能够彻底解决。

第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贵州省在畜牧业、新材料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找准突破口,着力的点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这样在深度融合中才能为推进贵州工业加速發展,加快转型和推动跨越化起到更有力的作用。

传统工艺整合信息技术

据悉,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贵州省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但仍有像翁福集团、茅台集团、航天电器等企业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受益于信息化建设与业务的融合。

据了解,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市场是航天,航空、电子、兵器、通信、交通等领域。通过实施ERP系统,航天电器公司规范了基础管理,统一信息维护标准,编制全面系统应用准则和规程,并在系统全面应用的基础上,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航天电器公司还在ERP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基础数据平台,通过系统规范企业的基础管理,构建企业供应链控制中枢,使企业销售与计划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快速反应,使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协调一致。同时,采用业务处理与财务核算一体化处理模式,提高财务核算与处理效率。

而在《计算机世界》报记者的走访中,作为贵州省最知名的企业,贵州茅台酒厂的信息化建设更为成熟。

“很多制酒企业拿到茅台的原液也酿造不出原汁原味的茅台酒,主要原因是茅台地势低,四周青山环绕,本身就是一个天然酒窖,在酒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茅台酒厂依然坚持‘不挖老窖,不卖新酒’的政策,即便如此,茅台集团也意识到,两化深度融合,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对茅台酒业的重要性。”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说。

据了解,茅台酒厂的信息化工作开始于2000年,主要以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关键词,通过信息化建设辅助,确保公司食品安全、产品全程(从生产到流通)可控,实现精细化管理、产品质量追溯,并解决日常生产、科研、工艺及计量(统计酒库基酒、老酒的库存量)等问题。目前茅台酒厂使用的核心应用系统有营销管理平台、酒库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用友NC财务等,信息中心作为信息管理组织下设5个科室,包括:网络通讯室、信息门户室、信息系统室、综合信息室、信息中心办公室。

2006年~2009年,贵州茅台进一步围绕生产业务,以提高利润集团效益与用友NC财务系统为重点,并拓展供应链管理,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和相关业务规范制定,在推广和使用中不断优化。

“事实上,除了支持茅台集团启动信息化建设,2009年用友公司也与从事磷化工业的瓮福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在2010年启动了IT规划、财务与资金管理、 供应链管理、HR、OA、EAI等项目建设,促进建设‘绿色瓮福、 国际瓮福’的发展战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告诉《计算机世界》记者。

同时,王文京还表示,针对贵州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将来也会加大力度提供适应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降本增效”的IT服务,其实,ERP、PRM、CAD、电子商务、EMS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已经给中小企业带来了降本增效的改变。

“十二五”下的七大任务

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贵州省工业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4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对此,孙国强总结认为,贵州省积极实施的结构调整和扩大开放政策的成效正在显现,“十一五”期间贵州引进的省外投资年均增长超过35%,投资企业不仅带来了投资,也带来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

经过几年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产业体系,尤其是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迅速成长为第一支撑产业,优势原材料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烟酒工业支撑地位进一步巩固,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分别达到36.8%,14.6%和19.2%。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也在加快发展。

而最近几年,国有企业在贵州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发明显,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总数达到62.6%;国有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和需求也不断增强。

尽管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大,但由于贵州省工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管理水平偏低、集中度低、发展速度慢、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此,贵州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江平告诉记者,贵州省针对两化融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七大目标:第一,在装备现代化水平方面,全省主要骨干企业生产设备数控化率达到70%;

第二,提高综合集成应用水平,应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的主要行业骨干企业比例达到35%,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的主要行业骨干企业比例达到30%,建立统一管控平台的主要行业骨干集团企业比例达到50%;

第三,提高效益水平,主导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率达到25%,主导产品交货周期缩短率达到35%;

第四,提高服务型制造业水平,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的主要行业骨干企业比例达到20%,开展产品远程在线运维服务的主要行业骨干企业比例达到20%;

第五,企业传统业务实现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和交易的比例达到20%;

第六,应用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的比例达到30%;

第七,两化融合推进机制建设水平,设立CIO岗位的主要骨干企业比例达到40%。

“目前贵州省发展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形成全行业覆盖,全局深透,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格局。”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王江平表示,为此,贵州省将以改革提升传统产业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企业核心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充分结合战略性兴新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迈进;另一方面加强各行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特别是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促进业结构优化和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做大做强工业软件产业,促进软件企业的转型,完善两化深度融合的支撑保证体系将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之一。”王江平说。

链接

“两化深度融合行”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举措,今年的两会对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等相关部委,起草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要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通信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通信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等重要任务。

《意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點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 篇4

(附获奖名单)

12月28日,在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下,由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主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协办的“山东省2017年度两化融合深度行总结大会”在济南市成功举行。山东省经信委、各市经信部门、山东优秀CIO代表和200余家企业负责人出席大会,探讨互联网+时代山东企业转型升级之道,共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计。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冰、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调研员张旸、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书记谭安辉、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主任张凯丽、山东财经大学管科学院副院长兼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副主任刘位龙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

以“四新”促“四化” 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是山东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换的必由之路。

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廉凯副主任发表讲话

2017年,全省各级认真贯彻实施“1+22”实施方案和《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积极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山东工业大省、制造强省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企业新型竞争能力,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山东省54家企业入选国家第四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居全国第3位;前四批国家试点山东省共列入211家,居全国第三位。同时,引导234家省级试点企业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形成以管理标准促创新、促转型、促发展的新格局。持续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目前,青岛市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70家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企业,山东入围11家,居全国第一位。

接下来,山东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要素,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转变,引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打造山东新工业。

随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冰发表致辞。他表示,通过2017年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已为149家企业免费提供企业通信录,为39家企业免费提供幸福工厂云平台定制开发,为189家企业免费部署钉钉,为135家企业提供销售管家等其他信息化产品,提升了客户管理效率30%,积极助力企业科技与管理创新。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冰发表致辞

两化融合助企公益项目 为企业转型插上新的翅膀

“2017首届两化融合助企公益项目对接仪式”在会上成功举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代表莫广奇、山东圣普勒电气有限公司代表蒋旭叁、浪潮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高乐光、山东阳谷电缆集团代表唐恒彩、山东智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仇恒想、保龄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刘鹏、山东云小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冯利、山东恒宇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任新刚进行现场签约。

2017首届助企公益项目对接仪式

2017年3月24日,山东省首推的“两化融合助企公益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由山东省经信委指导、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组织,旨在加快推动山东省企业两化融合发展。两化融合助企联盟成员为山东省各地市企业免费提供价值1亿1000万元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所有产品及服务没有附加收费。

截至11月底,五征集团、禹王实业、海科化工、鲁花集团等三百多家企业免费获得了信息化相关产品和服务,极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两化融合助企公益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山东省的两化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主任张凯丽对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2017年的工作做了总结汇报。她表示,2017年,在山东省经信委的精心指导下,在地市经信委的积极参与以及建设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两化融合深度行及专题活动的足迹遍布齐鲁大地,累计举办活动60余场,培训各类制造业企业3800多家,专业技术人员超过5200人,帮助数十家企业顺利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

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主任张凯丽做工作汇报

此外,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还首创了每月至少一期的“明湖论道”系列公益培训活动。“明湖论道”通过每期选取一个行业、一个主题、一个专家的形式,围绕信息化建设进行研讨学习,为山东政府机关、企业、单位解决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享优秀的信息化建设经验。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突出贡献奖”揭晓

会上,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韩冰、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调研员张旸、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书记谭安辉、山东财经大学管科学院副院长兼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副主任刘位龙为获奖企业、个人和单位颁发了“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先进个人”、“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推进先进单位”奖项。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代表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先进个人代表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推进先进单位代表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代表夏兴昌、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王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张立静、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许洪澎、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吕玉红、玫德集团有限公司代表李长青现场进行“优秀解决方案合作签约”。

2018年,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主任张凯丽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集团代表王巨现场签署了《2018年山东省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省经信委的指导下,创新工作思路,形成发展合力,开辟一条务实有效、融合创新的两化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强省建设。

2017优秀解决方案签约仪式

随后,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IT 总监李长青为大家分享了玫德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和经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战略客户中心副总经理赵崴、浪潮云服务集团高级架构师张伟、易升云图山东分公司总经理仇恒想、万腾科技市场总监柏超分别就互联网+助力企业转型创新、大势所趋 上云之道、BPM 与 IT 价值重塑、MES助力企业迈向2025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

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IT 总监李长青进行精彩分享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战略客户中心副总经理赵崴进行精彩分享

浪潮云服务集团高级架构师张伟进行精彩分享

易升云图山东分公司总经理仇恒想进行精彩分享

万腾科技市场总监柏超进行精彩分享

大会现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山东省正在加快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两化融合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山东省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将继续团结优秀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搭建有效交流平台,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通过开放、合作来培养人才,推动我我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突出贡献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先进个人 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李长青 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 刘希伟 山东宏宇橡胶有限公司 徐金岭 山东胜星化工有限公司 刘宝君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胡立全 东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刘炳永 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王丽宾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宋 涛 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 刘红福 泰安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齐 勇 永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薄兆峰 滨州渤海活塞有限公司 张合清 德州恒丰集团有限公司 付 刚 山东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 王 泉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 陈队范 东营市科德化工有限公司 王春刚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胡广敏 山东恒涛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方夕涛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马法红 山东中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秦可鑫 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栾 波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郝忠臣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田义举 山东丽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张立军 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刘景磊 山东天普阳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郭 凯 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朱立新 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赵迎芳 特变电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 麻宝忠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诸城奥铃汽车厂 王兴后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 西王集团有限公司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海汇集团有限公司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 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中石化储运有限公司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平邑中联水泥有限公司 华盛江泉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东华水泥有限公司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潍坊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拉峰服装有限公司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 山东恒宇科技有限公司 菏泽巨鑫源食品有限公司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 山东蓝帆新材料有限公司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海科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菏泽富海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星瀚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东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精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 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多路驰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东阿县贵妃阿胶制品有限公司 福田汽车集团诸城奥铃汽车厂 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力诺特种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金城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中煤工矿物资集团有限公司 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营市垦利区数字信息管理服务中心 山东东阿阿健阿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2017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推进先进单位 济南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潍坊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德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聊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滨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临沂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枣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烟台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莱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日照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菏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泰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诸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广饶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郯城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荣成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泰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龙口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阳信县信息产业局

2017年度两化融合优秀解决方案厂商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浪潮集团有限公司 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智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万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云小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

中国石化首届产学研座谈会召开

2017年8月28日,中国石化首届产学研座谈会在京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开放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与行业内优势力量共商合作、共谋发展。国内外50余所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的70余位院士、专家应邀出席,为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建言献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永生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中国石化自成立以来实施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国石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推进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推动前瞻性基础性研究,构建了系统的知识平台;与相关高校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马永生指出,当前,能源化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石化只有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着眼当前、布局长远,突出重点、长效合作,尊重创造、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发展。

马永生强调,中国石化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联合各种优势力量,攻克关键技术,推进产业转化。要以更加创新的精神,大胆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完善创新平台和合作机制,推进资本、人才、市场等方面合作,强化前沿技术研究。要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要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两化融合汇报材料 篇5

报 材 料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是实现煤矿企业高产、高效、安全开采的有效途径,是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煤华晋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煤矿坚持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一、企业概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数字化矿山”(Digital Mine)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提出来的新概念。“数字化矿山”是对真实矿山整体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认识与数字化再现,是一个能够真实反映矿山本体、矿山开发与运行过程的“虚拟矿山”。数字矿山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把矿山的所有空间和有用属性数据实现数字化存储、传输、表述和深加工,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与管理和决策之中,以达到生产方案优化、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的目的。数字矿山的特点为基础信息数字化、生产过程虚拟化、管理控制一体化、决策处理集成化。

矿业公司的数字化矿山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中心任务,在矿山技术、管理标准、规范、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的约束环境下,建立矿山系统的数据库、三维地质信息模型、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矿山安全监测系统、采矿技术、计划和设计服务系统、选矿工艺流程监控、管控系统、矿山生产经营管控系统。

本项数字化矿山建设与ERP系统相结合,与ERP系统相衔接。数字化矿山建设主要以矿山地质、资源储量、采矿技术计划、设计、矿业公司各矿山地理信息和矿山全息数据信息、矿山安全监测、矿山生产工艺监控等项目为主要管控目标,实现公司对各矿山资源、采选生产工艺、安全系统的可查、可控、可追逆、可优化,实现领导对矿山系统信息的在线即时掌控,达到即时、全面、准确地管控矿山的安全与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数字化矿山概念包含三个层次:

(1)将矿山中的固本信息(即与空间位置直接有关的相关固定的信息,如地表地形地貌 , 水文地质及地质构造、矿山地质储量、开拓开采方案、已完成的采矿工程等)数字化,按三维坐标组织起来一个数字矿山,全面、详尽地刻画矿山的整体面貌;

(2)在矿山固本信息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嵌入矿山开发与运行相关信息(即空间位置间接有关的相对变动的信息,如储量、安全、机电设备、人事、生产、技术、营销等等)组成一个意义更加广泛的多维的数字矿山。

(3)在多维数字矿山基础上,融合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管理决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对整个矿山的开发与运行进行科学的预测、规划、计划、组织、控制和检测,提高矿山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矿山企业生产运作效率,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增强矿山企业的竞争力,使之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项目实施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数字化矿山建设由数据采集和传输网络层、信息展现层、数据储存层(数据库)、系统配置层(DBA)、核心应用层、数据挖掘层、决策指挥层和操作层构成,实现信息的完全共享和各种业务的无缝集成,可简单描述如下:

(1)数据采集和传输网络层:该层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线路、信道和采集设备等网络设施,一般在井下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包括485总线、CAN总线)的数据传输网络,有线+无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在地面采用有线数据传输模式和C/S+B/S的数据访问方式,统一使用OPC标准工业协议,使得数据传输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就可以保证矿山数字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2)信息展现层:这里主要包括图形工作站、DLP大屏幕、工业视频电视墙等相关设施建设,软件方面使用了基于iFix 5.0开发的专用王家岭综合自动化平台系统。

(3)数据储存层(数据库):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检索效率,我们从逻辑上把数据库划分为静态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使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分别管理,实现分布式操作,其中静态数据库使用了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8,主要用于存放普通数据和静态文档、实时数据库使用了Proficy iFix数据库管理器,主要存放监测监控的实时数据、多媒体数据库存放工业电视系统和通讯系统的视频片段和音频片段,该层主要用于信息的采集和储存。

(4)系统配置层(DBA):该层次属于高级管理员操作层面,主要功能是数据库结构定制、角色和用户设置、流程定制、WEB发布管理、综合管理界面设置、系统间联动设置、编码管理、报表格式定义等。

(5)核心应用层:主要包括矿山数字化平台、生产技术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生产信息综合查询系统,该层中各系统专业功能的强弱、技术的先进与否、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能力直接关系到数字化矿山建设的效果。

(6)决策指挥层:主要包括效益分析、计划制定和调整、工程进度控制、生产和安全隐患的集体会诊、可视化指挥调度等,其效果代表数字矿山建设的成败。

(7)用户操作层:通过DBA的WEB发布设置,实现Internet上的远程操作和信息管理。

四、项目价值、优势和创新点

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讯联络系统、执法网系统及产量监控五个系统现已安装完毕。各系统运行稳定,保障监控安全有效,各系统如下:

1、安 全 监 测 监 控 系 统

我矿采用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并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和(AQ6210-2006)的技术要求规 KJ90NB监 测 监 控 系 统 范设计方案。目前我矿安装有KJ90-F16型监控分站13台,甲烷传感器30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3台、烟雾传感器5台、温度传感器10台、风速传感器7台、负压传感器1台、风门传感器7台、水位传感器3台、开停传感器17台、馈电传感器10台、断电器10台、风筒传感器2台、氧气传感器6台、二氧化碳4台、声光报警器2台,各类传感器共计140台。分别布置在矿井地面筒仓;井下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采掘工作面,主要进、回风大巷、避难硐室、等区域。经对各主要功能反复测试,符合矿井“六大系统”设计及AQ1029-2007规范要求。各类设备的备用量均按照使用量的100%配备,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井下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及其巷道内机电设备处,掘进的工作面、回风流、采区回风巷、总回风巷、井底煤仓、硐室、避难硐室、移动救生舱等地点全部安设了甲烷传感器;各皮带的下风侧、总回风、回采工作面均安设了一氧化碳传感器爱;温度、风速、烟雾、馈电、开停、负压、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类传感器均按要求全部配备安设齐全。风电、瓦斯电、故障三大闭锁严格按照要求坚持每7天测试一次,保证闭锁功能的正常、可靠运行。闭锁测试的各种数据真实可靠,且全部符合要求。每次测试闭锁前和发生各类异常情况均按时上报公司和县局监控中心。甲烷传感器坚持每7天进行标校一次,并详细记录。报表、存储、打印、显示、报警、断电等功能齐全可靠。双机热备切换、后备电源满足设计要求。于县、市联网运行正常。

2、无线通信人员定位二合一系统

人员定位移动识别卡 人员定位系统

我矿采用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KJ251A型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与KT106R无线通讯系统,无线通讯及人员定位共用一套传输线路,以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星型的中心点,基站之间采用总线型连接方式。基站同时具有语音通信和定位功能,定位终端包括手机和专用的定位卡两种。并严格按照国家《AQ6210-2006》和《AQ1048-2007》的技术要求和规范保准设计安装。系统集成了矿井目标定位、跟踪、报警求助、预警救援、考勤统计等基本功能,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情况动态反应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的总数及分布状况,干部跟班下井情况、矿工入井、升井时间及运行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

目前矿井共安装地面基站2套,分别布置于矿井地面工业广场的办公楼俩侧;KJ251-F8人员定位分站三台,KJF210B矿用读卡器6台,KTW118K(B)型井下无线通讯基站16套,分别安装于副立井口、井底、主要进、回风巷、各采掘顺槽、设备硐室、各巷道、交叉路口、重要场所等地点,可对矿井每个作业区域范围、交叉点、进出口等全面覆盖,经反复测试,无遗漏卡现象,能实现井上下通信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调度通信行政通信一体化。井下软件资料、存储、报表打印、显示、查询、模拟动画、设备显示、人机对话、超时、超员报警等功能齐全,轨迹回放与井下实际路线相符,地面监控中心实现了双机切换、双回路供电、备用电源满足8小时供电,主机、后备电源全部安设在机房内、统一管理。目前与县、市联网、运行正常,配备有专职值班员和维护员,24小时连续运行。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3、产 量 监 控 系 统

我矿煤炭产量远程监控系统型号为山西万立科技KJ528型并严格按照《MT1082-2008》《MT1080-2008》及省厅管理细则等行业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设计安装;

产 量 监 控 系 统

施设备配置齐全,符合防爆型电气设备的要求。该系统装置由监控终端、省市网络中心产量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组成,具有煤炭产量远程监测、工作状态监测、输煤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视频监视功能。超产报警、统计、显示、打印、存储、查询等功能齐全,配备专职值班员、维护员,24小时连续运行,各类报表、台账资料齐全、与县、市联网运行正常、稳定可靠。

4、通 讯 联 络 系 统

(1)、采用北京富华宇祺KT195数字程控调度系统,该系统由调度主机、调度台和调度分机组成,扩展的设备包括调度服务器、数字录音系统及具有特殊功能的调度终端;系统通过两路50对专用通信电缆下井,两路电缆分别敷设在副斜井的两侧,互为备用;目前,井下共有电话28门,符合煤矿调度通信系统的要求。

该调度主机实现了所有呼叫交换功能,调度功能及组网功能,同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使用不同的配置。调度交换机与无线通讯系统可完全融合为一套系统,调度台键盘可通过按键直接强插、强拆所有用户且系统嵌入式数字录音系统,可对所有交换用户进行录音。

广播通讯系统 矿用本安型手机

调 度 主 机

(2)、我矿采用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KT175型矿用广播通讯系统,该系统具有多路广播功能、音源种类丰富、可分区功能、日常安全宣传、教育等功能,在矿井安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在安全指挥中心,通过广播系统向井下最危险的地点下达安全指令,紧急避险,从而有效的指导人员安全撤离。

目前,矿井共安装广播音箱12套、广播基站8台,分别布置在主要运输轨道大巷、采区进、回风巷道、采掘工作面,能全面覆盖、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

执法网机柜

5、执法与决策系统

执法与决策网为可视化交互系统,由北京翔科佳信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安装;现已安装完成且与县、市联网,运行稳定正常。

目前产量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均运行正常,数据上传准确、可靠、三网合成执法与决策系统与上级监控中心联网,上传稳定正常。监控系统均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同时配备了井下不少于2小时、地面不少于8小时的后备电源,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监控室配备了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业人员24小时不间断值班。监控室内线、外线、各系统专线全部配备录音电话,同时对各系统的数据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备份。各系统数据保存完整,便于查询,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6、安 全 指 挥 中 心

我矿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煤炭企业调度室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的要求,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后,矿井于2011年3月建设了安全指挥中心,信息自动化工程由北京翔科佳信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设计,软件开发并承建。该项目建设完成后,能够监测井上下各生产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所需的生产和安全参数,能对矿井内个控制子系统发布控制命令;能够与主体企业和县局建立局域网络,实现矿井与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生产与管理信息的及时交换,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网络化、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现代化。

以上各系统的设备“四证一标志”全部齐全有效,按时进行检定和校验;各系统台账、记录、图纸填绘及时,保存完整。监控中心配备监控值班员2人,井下巡检工9人,全部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配备调度员7人。井下各种信息反馈及时。各系统实现生产设备故障和矿井安全状况的预测预报及时,从而把安全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杜绝各种事故隐患的发生。

我矿工业以太网系统KJ90自安装完毕后运行正常,现已接入瓦斯通讯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广播通讯系统。系统可实时监测各网络节点运行情况,在链路发生故障时不中断数据传输。顶板在线监测、主扇风机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正常,调度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办公OA系统于2012年7月份建成以正常投入使用;工业视频系统正在规划建设中,届时将可实现监测井上下皮带运输、罐笼提升等。

中央水泵房自动化排水控制系统和10102自动化采煤工作面已纳入公司2013年重点工作。

三、下一阶段规划

基于山西省煤矿企业“两化融合”以及集团公司的总体规划工作的要求,我们将逐步完善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覆盖范围,并达到两者的信息协同。以安全需求促进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生产水平;提高安全保障、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环境保护。

金晖荣泰煤业有限公司

两化融合发言稿 篇6

导语: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两化融合也是物联网4大技术的组成部分和应用领域之一。

两化融合发言稿

一、企业基本情况

红豆集团是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江苏省唯一一家由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红豆集团党委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也是唯一一家由中组部发文号召全国企事业单位学习的民营企业党组织。XX年集团产销435亿元,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57位。

多年来,红豆集团荣获国家级荣誉500多项。XX年3月,“红豆”品牌荣获中国服装行业最高殊荣成就大奖。XX年4月,红豆成为国内首家通过“CSC9000T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红豆集团因其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取得的优异成绩,获得“XX度全国纺织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XX年11月,红豆集团获得“CCTV中国品牌”。XX年5月,红豆集团技术中心被评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较少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XX年底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二、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1、集团采购的商用信息化系统,包括金算盘财务系统、九恒星资金系统、百胜ERP系统、富勒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优洛克门店督导系统、金蝶人力资源系统、万户OA系统、统一通信RTX系统等。

2、由集团开发部自主开发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用于橡胶轮胎生产线生产(MES)和ERP管理的大型综合管理系统、用于纺织服装供应商查询进销存以及日销量的供应商查询系统、用于集团员工工作日志的提交查询和管理系统的工作日志管理系统、统一通信RTX的手机客户端、集团招投标管理的招投标系统等,应用了生产、排成等系统。

3、由集团各二级公司各自负责的管理销售平台,包括红豆电信的联通转售业务、红豆商城的服装网销的电子商务平台、纺织材料交易中心的面料交易平台等。

三、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工作情况

已与南京慧德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洽谈,12月初确定协助红豆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两化融合贯标标准的咨询公司。

四、企业两化融合取得的成效(有哪些亮点)

1、获得的荣誉

XX年获得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

XX年获得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

2、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成绩

股份公司西服厂引进3条瑞典伊藤吊挂线,是国际先进设备,吊挂线的使用,使得衣片的搬运由人工转为设备自动化,消除了搬运衣片的时间浪费,同时吊挂系统是单件流模式,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批量生产方式带来的批量质量返工问题,与非吊挂系统相比,人均效率提升了倍左右。

电子商务的销售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以双十一为例,XX年红豆集团双十一的销售额为一个亿,而XX年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则是亿元。

五、企业两化融合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红豆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的协助下,以创民族品牌为己任,以提高集团公司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以深化“千亿红豆“为奋斗目标,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在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了管理创新和

管理工作升级。

在两化融合的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各公司各部门间的沟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工作都是需要通过沟通大家协作来完成的。为了顺利地实施和推广信息系统,需要领导和各业务部门多多进行沟通,以确定科学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效率。

二是要突出实效,让员工和管理者真正的参与到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和建设中去,从而使大家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建设给自己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领导对信息化工作的支持,使企业管理目标和信息化目标得以高度融合。

三是要个个突破,将信息化目标分阶段实施,各个击破,为全面实现企业整体的两化融合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要坚定信念,信息系统的实施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性工作,也不是一项IT部门内部的管理工作,而是一场企业管理变革的系统工程。这样的变革既会牵涉到企业各方利益的调整,也会涉及到思想观念的更新。企业各级决策者必须坚定信念,敢于创新,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两化融合发言稿

一、企业两化融合现状

1、现状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苏州金龙)成立于1998年底,现有总资产50亿,拥有5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客车生产基地。海格客车驰骋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具备25000辆大中型客车及底盘的生产能力,15年来以年均50%的增速快速发展。XX年公司销售各类车辆25810辆,销售额亿,销量占行业的%,市场保有量突破20万台,稳居行业前三甲。我司主要产品为大中型客车,客车产品的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客户定制要求多。这样的产品特点,造成了组织生产活动复杂度高,在满足客户的产品性能、品质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交付的及时性。这对我们的研发设计及组织生产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司深刻的了解到,只有积极的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的出路。要提升客车产品的信息化程度,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要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集成应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创新和应用,支持云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制造资源的开放共享,这样才能应对多

变的客户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司紧跟政府在两化融合方面提出的方针策略,积极的配合实施企业两化融合建设和试点工作。

2、做法

1)信息技术融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忠诚度

在客车产品中植入信息化设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附加值,真正的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的思路。我司于XX年7月,在客车行业首家创新开发出车载G-BOS智慧运营系统(以下简称G-BOS系统),该系统是苏州金龙推进两化融合建设以来的最大亮点,是物联网技术在客车行业的首次应用。G-BOS系统集成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等技术,是为客车运营商量身定制的新一代智能运营管理工具。刚一上市,即被授予“中国客车创新大奖”,并由交通运输部向全国路客运行业推广。现应用企业XX多家,在安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得到政府和运输企业的认可。

2)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在金龙公司的应用,它已经深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各个业务领域,推动公司管理升级和业务创新。合同由依靠传真传递的纸质合同,转变为通过互联网随时下单的电子合同,提高了合同的响应速度;产品数据管理由Excel管理,转变为依靠先进的PDM系统的结构化、自动化的管理,大大降低了产品数据的错误率;采购由传统的依靠个人经验判断采购,转变为依靠先进的SCM系统,由系统自

动计算,提高配件到货及时率。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XX年启动《营销、研发、运营三军联动的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项目》,融合G-BOS平台,深化基础应用,深化三军联动应用,并向客户和供应商两端延伸信息化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实现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3)流程变革管理助推业务模式转型

XX年引入的eBMS流程管理系统,以标准的图形化的方式,把非标准的口头的做事过程转化为可见的、相互关联、有价值的标准流程,为公司的运作提供了统一的规范。XX又引入《流程设计和优化课程》,把流程管理的思想引入公司。流程的优化和固化,为公司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入应用奠定基础。现已经形成了一套整合了TS16949、ISO14001、3C、出口免验等要素的管理体系。在流程管理领域经过6年的实践,在XX年总结出流程变革管理的方法论(简称管理IPD)。建立起整套流程和变革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各个业务领域推动管理变革项目,确保每个项目在组织、流程、绩效、IT层面四位一体的有效落地,快速见效,形成一个以客户为导向、以流程为中心、以信息化落地为手段的,组织服务于流程的流程型组织。

4)信息化在研发设计的应用

现已掌握CAN总线的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CAN总线电气系统设计匹配已很成熟,可根据车型电气系统匹配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对动力总成或整车进行合理的CAN总线优化设计。苏州金

龙正着手对CAN/LIN网络的客车控制系统展开更多的研究,以期在车载网络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客车显示、控制、监测、附加等功能多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客车轻量化技术是公司开发的专用技术,XX年列入苏州市科技局的技术专项项目,公司投入XX万元,开发完成一个客车车身数字化快速开发平台,应用轻量化技术开发的KLQ6125AA客车较传统结构的KLQ6125BA客车减轻自重321kg,提高了车身强度和刚度,并通过国家客车检测中心的侧翻试验,提高了客车的被动安全性。目前公司开发的新车型使用客车车身数字化快速开发平台,使用该平台后,开发新车型的时间比常规开发可节约四分之一的时间,车身重量下降3%,车身的强度和刚度得到保证。

二、企业两化融合取得的成效

1、工作成绩

G-BOS智慧运营系统是为客车运营商量身定制的新一代智能运营管理工具,具有安全驾驶管理、远程故障报警管理、3G视频监控管理、油耗管理、GPS定位管理、维保管理、车线匹配管理七大功能,该系统的应用,开启了中国商用车“车联网”时代的先河,也标识着苏州金龙从单纯的客车生产制造商向整体运输方案提供商转型。

截至XX年12月底国内,G-BOS终端的安装数量已达5万多台,客户主要为公路客运、公交、旅游三大方面。根据客户 的实际使用体会,G-BOS系统,由车线匹配管理实现最佳效益,以驾驶员行为管理保障行车安全,用燃油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从维保管理延长车辆寿命,从而为客户实现管理智能、安全运行、节能高效和持久耐用的“四大利益”!

以节能效益为例:苏汽集团自XX年3月开始试用,截止XX年底,共安装1500多台,助推了苏汽集团的节能减排和车辆的综合管理。通过不良驾驶行为的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通过车线的合理匹配达到节能目的。车辆普遍达到3%-10%左右的节油率。按每台车每年运行平均运行10万公里,百公里油耗20升,平均百公里节油5%来计算,5万台车每年能节约6万吨标准煤,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节约燃料费约亿元。

2、两化融合的亮点

1)海格云战略,为客户赢得客户

XX年5月14日,苏州金龙发布云战略。整合资源,采用互联网思维,免费为客户的客户提供移动互联接入服务。让乘客尽情体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乐趣,提高上座率,为客车运营商赢得更多的乘客,提高客运业服务水平,使客车产品和客运业真正实现转型升级。苏州金龙与中交汇能、阿里巴巴等企业搭建互联网的桥梁,构建了全新的客车云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数以千计的海格客车供应商和数以万计的海格客车运营商也将通过海格E产品配置的云系统和云管理,获得得便捷、及时的各种信息服务。

两化融合发言稿

深度融合 互动创新

打造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在工信部两化融合座谈会上的发言

南钢集团金恒公司总经理 孙茂杰

一、南钢两化融合的现状

南钢具备10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中国最大的中厚板产业基地之一。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南钢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行业前列,其中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始终稳居行业前三名。XX年预计利润4亿元。

随着产品不断提档升级,南钢已形成十二大类行业领先产品系列,如军工及海洋用钢,是国内第一家通过造船和海洋工程用钢板10国船级社认可的钢厂,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名列前三。船板、船用球扁等应用于军舰制造,与鞍钢一起成为国内军工板材主力供应商;储罐用钢,液化天然气陆地储罐和船用镍系钢板、石油储罐钢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南钢是目前唯一能同时向“三大油”提供陆上LNG储罐用板,唯一能提供20万立方米以上LNG储罐用板;电力用钢,供货国内多个核电项目,成为中核等核电公司的合格供方,并负责起草了风电用钢国家标准,已于XX年实施。

南钢两化融合总体发展路径是借鉴和学习台湾中钢、韩国浦项等国际知名企业管理思想和成功实践,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提升,实现了全面的系统集成与业务整合。南钢信息化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并形成支撑企业发展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长期以来,南钢十分重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十二五以来,南钢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建设更得到了快速发展。XX年,国内首个炼轧一体化中厚板MES系统上线;XX年1月正式启动ERP工程,投资1亿多元,建成覆盖企业生产经营关键过程的整体信息化系统;XX年6月,南钢 ERP系统整体上线;XX年3月南钢ERP通过工信部“倍增计划”项目验收;XX年9月,销售电子商务和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上线运行;XX年南钢信息板块核心,江苏金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XX年,金恒公司信息化综合竞争力钢铁行业前三位,获得两化融合贯标咨询服务资质。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南钢形成的拥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建设架构,该架构基于传统的5层信息化架构,但不强制区分各层次的信息系统,反而十分重视信息化系统之间互相融合,在每一个业务系统建设之前就极为重视数据和业务的融合。目前南钢两化融合建设在工厂自动化层、产线追踪与控制层、计划与管理层这三层的基本完成,正在全面开展L5层的建设,同时优化、深化L3、L4层的应用。

作为全国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单位,南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于8月中旬正式启动,由金恒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与指导。通过与标杆和企业自身目标比对,发现差距,明确提升方向,形成《南钢两化融合现状调研评估诊断报告》,该报告作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和建立的基础。根据该报告,分析形成企业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明确管理体系框架,包括管理手册和20个程序文件;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梳理作业规程和记录文件,记录文件以信息与自动化系统支撑为主;同时,对380项现行业务流程进行再梳理和优化。经过3个月的努力,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完成并发布,并纳入协同办公知识库统一管理。目前已进入内审和管理评审阶段,预计12月中旬提认证申请审核认证。

二、南钢两化融合的成效

(一)精益生产,柔性制造

精益材料设计:以生产订单为核心,结合炼钢、轧钢各工序生产标准及作业条件,创新性的采用四阶段设计方法,组合多个订单进行自动材料设计,实现了余材最少化、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各类损耗

优化计划排程: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收集生产数据,实时掌握生产节奏,动态调整生产排程,使现场管理能做快速反应已不是遥不可及。炼钢厂上下工序配合紧密度高,各生产工序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一个有效率

的排程及监控工具来组织生产,炼钢动态排程系统即是担负这样的重任。

柔性过程制造:打破传统的以炉次为单位执行炼钢计划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转炉出钢量波动,造成炼钢计划执行率低的问题,提高炼钢生产组织水平,减少余坯切割损失。系统上线后,计划外余坯减少60%以上、计划板坯未产出量减少60%以上,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有效提高合同兑现率,降低板坯库存。

订单全程追踪:采用多种接口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高效采集,以用户订单为中心管理各工序的生产进程量,提供订单的生产全过程状况信息,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基于信息化环境下的JIT生产与交付

基于客户精确需求、精确制造、精确配送的一体化方案。船板分段定制配送,供应链协同创新,促进经营模式转型。南钢的准时制生产配送模式是对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模式进行一种变革创新,通过延伸销售与客户协同设计最终产品的用料,组织定制化、精益化、柔性化的生产,提供敏捷、准时配送交付,为下游行业精益精准生产提供服务,最终打造综合成本最优的价值链。现在已在船板上试行船板分段配送。船厂钢材利用率至少可以从90%左右提高到95%以上,库存从2个月降到7-10天,造船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人工数量减少三分之一以上。

(三)业务财务一体化,成本日清日结,动态管控 全面的系统集成与业务整合,真正将企业的产、供、销数据与财务无缝集成。生产数据经由抛帐表实时自动转换为成本帐务数据,物流交易核算帐务即在此一流程中完成,可提升管理时效。

(四)新一代能源与环境管理(EEMS),助力企业系统节能减排

南钢能源环境管理系统EEMS是一个集能源数据采集、控制和集中的管理调度、供需平衡、能源预测分析和优化、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控、环境分析和评价为一体的管控一体化计算机信息系统。EEMS为能源环保工作提供了可视化管理手段,促进了扁平化管理。实现了“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闭环管理模式,提升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1.创造性的建立节能与减排的整合平台EEMS,实现联动效应,把经济运行与环保效益结合。

2.智能能源管控子系统,在重点生产厂建立能源管理子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主要设备根据生产节奏进行用电控制,实现产线节能5%的目标。

3.同时在EEMS建立能源数据长时存储和历史数据分析功能,为能源管理人员提供能源分析和优化的有效手段

加速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企业管理 篇7

两化融合下的管理创新内涵

成立自动化、信息化领导小组, 适时开展员工培训

骏化集团成立了以集团董事长为组长, 以分管副总、部门经理为副组长, 以部门员工以及各分公司相关部门员工为成员的信息化以及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以各分子公司总经理为组长, 分管副总为副组长, 以车间主任为首, 各车间员工为成员的自动化领导小组;干部按各子系统分工负责此项工作, 一把手亲自抓, 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就是各子系统的使用管理责任人, 对整个系统工程按计划, 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全方位的内部管理变革, 使得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得以合理调整, 业务管理等流程更加优化, 为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化融合系统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才能实施与正常运行。骏化集团适时地对各级干部、员工开展创新经营教育, 参观学习了“华鲁恒升”、“德州实华”、“内蒙古君正化工”等一些经营、管理较先进企业, 对参与的实施者共120多人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现场系统性指导及务实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使广大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与操作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借助于这一工具高效率地工作。

系统论证, 明确系统建设目标与设计方案

在实施这些系统的过程中, 骏化集团都会要求第三方软件公司对我公司业务流程进行细致的调研与咨询, 并提出企业管理调研、论证咨询意见。骏化高层领导再对这次调研与咨询意见进行多次深刻的分析, 并组织项目组制定相关需求文档, 进行概要设计;系统在设计中采用了国外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 (如:MRPⅡ、JIT、TQC等) 和管理方法, 并制定了系统工程的技术设计思路和目标, 其内容如下:

建立生产过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化控制体系

系统以生产过程和产品及物料管理两个关键业务流程为核心, 生产过程上构筑并奉行EMS (能源管理系统) 的系统管理理念, 产品及物料管理上奉行ERP及条码管理系统的管理理念, 逐步达到生产能源供应链、销售市场成品供应链、原料及备品备件采购供应链等的管理完善与高效运行, 确保生产均衡与安全, 规范并提升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 提升市场控制的反应速度。

建立两级成本动态控制体系以及高效的质量溯源系统

通过完善公司整个SPC (统计过程控制) 体系, 建立起公司与车间的两级生产成本动态核算控制体系, 形成高标准的企业经营管理综合信息分析中心, 为各级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信息。

企业管理必须奉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诣旨, 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 要求特别强化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管理, 通过人工控制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建立起高效的双重质量溯源系统, 有效地进行质量监控、跟踪和溯源, 最大限度地提高对能源、物流及其产品品质的监控。

构建安全、易扩充、易维护网络与数据平台

在系统设计上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 即充分利用MRPⅡ、ERP及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等思想, 对系统设计及其方案的实施, 本着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的策略, 做到各子系统与模块的合理布局, 既具备扩展性, 同时使得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系统中各级部门只有在权限允许的范畴进行业务操作, 不能越权限或跨组织进行业务查看或操作, 非公司人员或业务非关联人员禁止登录系统, 为防止盗用他人密码非法登录操作或查看, 系统设有密码期限提醒功能, 提醒操作人定期更改密码以防他人冒用。

所有系统都只在内网中才可查看, 公司内网通过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在内部按功能区域划分VLAN, 各个VLAN内微机之间因其处于同一部门可允许相互通讯, 但各个VLAN因其属不同的功用或不属同一单位不允许通讯, 各个VLAN内的微机在外网上只有唯一出口并指向公司防火墙, 且在防火墙主路径上设置有上网行为管理, 所有的微机只有在上网行为管理的监视下可访问外网, 并且在网上的所有行为都保存有记录备查, 防火墙有主动防御和入侵检测功能, 可有效防范病毒和木马。

识别信息化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科学制定解决方案

系统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要重点解决数据透明化问题、生产过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化、两级成本动态控制以及高效的质量溯源管理等问题。这里, 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信息透明化问题”, 即首先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获取生产现场的温度、压强、流量等基础数据, 然后再通过信息化软件如能源管理、条码管理等系统将这些生产数据以及销售、采购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有机集成, 形成管、控一体化的企业管理信息集成系统, 避免“信息孤岛”现象, 以实现节能、降耗、降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系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于频繁调节的阀门, 安装自动调节阀, 由人控改为机控, 通过DCS系统自动调节阀门开度, 调节附近设备的压力、温度等, 使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对于装置区的大型及重要设备, 一旦出现故障必将引起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需要通过检测设备的振动频率、温度等判断设备运行状况, 提早发现问题, 防范于未然;生产现场设备错综复杂, 一旦一个装置有漏点, 泄露出了有毒气体, 就会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 为此需要建立有毒气体泄漏报警机制, 及时发现危险源。

二是进一步整合供应链管理系统, 实现生产、销售、采购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透明化。如实现集团层面上的集中销售、集中采购, 通过整合的销售平台、采购平台对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领导通过该系统可查看业务过程中的所有数据, 避免暗箱操作, 帮助各级管理者提供可靠的管理决策信息;

三是解决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化问题,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进行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化的重要手段, 即通过各车间的DCS系统以及能源管理系统将控制点信息以及各主要生产关键流程数字化, 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分析成本以及消耗的构成因素, 通过分析找到降成本、减消耗的解决方案, 扩大利润空间。

系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系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有:计算机与各种仪器、仪表等的接口处理, 能源管理系统与DCS系统、有毒气体泄漏检测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的接口处理, 以及ERP与条码系统接口的处理等。

根据两化建设总体需求, 建设系统总体框架

骏化集团的两化建设以ERP为中心, 分为两大模块:即以能源管理为中心的自动化管理模块和以条码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化模块。这些系统通过整合和组态形成了一个集管理控制为一体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网络, 涵盖企业经营管理中生产、供应、销售涉及的所有业务流程, 市场应变能力得以提高, 基本实现了公司内部生产过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化、生产调度管理的高效化, 保证生产安全、均衡进行, 产品保障优质, 能源得以高效利用,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ERP系统

骏化集团ERP系统主要是引进金蝶公司的K3 ERP管理软件。现已完成总账、应收、应付、资产、现金、成本、采购、库存、销售、计划和质量等11个模块, 覆盖了骏化生产、采购、销售、仓储、财务等主要业务。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从各个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库存管理方面, 通过对仓库及零配件的有效管理, 物料的查找、出入库业务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寄销存模式的应用, 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

在生产计划方面, 建立了年度、月度、周和天的四级滚动计划管理模式, 实现了精确到时间、数量的详细进度计划。生产计划由原来频繁“每天变三次”降低到了四天不变。

在财务管理方面, 实现了财务模块与其它各模块的高度集成, 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另外财务核算模式由二级核算改为一级核算, 由原来的核算到分厂精确到直接核算到车间, 确保了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准确性。

在数据管理方面, 将涉及到产品、财务、质量、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等各个方面的各种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建立了17大类的数据编码规则。

在业务流程方面, 增强了业务过程的透明度, 优化了业务流程, 使整个业务过程变得透明和更加合理。

自动化管理模块

自动化管理模块以能源管理为中心, 底层还有DCS系统、有毒气体泄漏检测系统、摄像监控系统、设备振动在线检测系统、污染源因子在线检测系统。

能源管理系统 (EMS) 是连接DCS和ERP等上层管理软件的桥梁, 已实施完成并开始投运, EMS能实现DCS实时生产数据的自动采集, 能够在股份公司各车间、各部门实现无纸化办公, 使一线的操作工人从繁重的数据报表的填写工作中解放出来, 还能使各级领导及时掌握现场的生产数据;最主要的是它的能源管理功能, 不但能实现数据的收集汇总, 还能实现对生产成本以及水、电、煤、蒸汽等消耗情况的对比分析, 帮助公司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DCS的投运解放了工人, 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设备利用寿命, 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 如:控制现场设备的启动、停止, 调整、反馈现场设备的状态、数值、参数, 实现了人机对话。各工序增加快速切断阀, 连锁保护装置, 减低生产系统安全事故, 从而提高生产稳定性。

有毒气体泄漏监测系统能够监测到现场设备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泄漏情况, 利于操作人员及时发现漏点, 减少物料浪费, 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排入大气污染环境, 有助于给员工及周边居民提供安全而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摄像监控系统的应用使公司管理人员以及调度人员能够对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现场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加强安保监督。生产车间以外的视频画面同时也连到了保卫科, 方便保卫人员维护生产厂区的治安。

骏化集团下属的股份公司设备振动在线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已运行三年多, 实时监测着公司部分大型传动设备 (压缩机、造气风机、罗茨风机、脱碳泵等) 的故障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自动识别设备的运行状态, 预测运行趋势, 辨识设备故障的部位、类型、原因, 提出故障处理方案, 保障机组安全、稳定、长周期优质运行, 合理安排设备维修时间。传动设备自动化创新, 由原来巡检工到现场听声音, 摸设备, 到现在大中型安装设备振动在线检测系统, 在中控室就能看到每台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出现问题会有报警出现, 显示故障位置, 振动情况、重要温度, 技术人员根据设备振动趋势数据能够提前发现设备故障, 避免了多起事故的发生。

污染源因子在线检测系统在股份、顺达、洛阳、正阳、上蔡都已开始正常使用, 实时监测着各分子公司的COD、NH3N、烟尘、SO2等环保数据, 这些数据同时通过专线统一连到了集团公司, 便于集团公司对各分子公司的监督管理, 每个数据都设置了警戒值, 达到警戒值系统会自动给相关领导发送短信, 便于及时处理, 防范于未然, 避免环保事故的发生, 影响生产。

管理信息化模块

条码管理系统共包括两个部分:成品物流管理以及原材料采购管理。成品物流部分已正式使用, 替代了公司原有的销售流程;在该系统中, 销售人员首先把签订的采购合同输入系统中, 同时财务把客户打款金额也输入系统中, 销售人员看到客户打的款项之后, 根据客户要求开具调单, 冻结客户货款, 提交后, 调单传到物流公司, 由物流公司安排车辆;物流开票人员把派过车的调单打印出来, 交给各个不同产品的物流负责人, 把调单发给相应车辆的司机;司机拿着带有条码的调单进厂, 门卫核对调单是否可用, 调单上车辆信息是否与来车信息相对应, 如无任何问题扫描进厂, 否则拒绝进厂, 司机拿着调单到仓库提货, 仓库保管确认提货数量, 扣除客户货款, 并留下提货单的其中一联, 最后司机拿着调单进行出厂扫描, 同时也留下提货单的其中一联。除此之外, 系统还有欠款发货、场外出库、短盘管理、费用单等其他功能, 并最终形成了销售出库单、客户收款查询、客户发货查询、客户账户余额、合同执行情况查询, 库存查询、调单跟踪查询等报表。

系统间接口问题

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读取DCS中相应节点位号数据, 进行生产数据的汇总分析;在条码系统中产生的业务数据同步到ERP中, 生成相应入库单和出库单, 同时条码系统需要提取ERP中关于物料名称、客户和供应商等的基础信息。

采取分步实施策略, 系统推进整个系统工程项目

骏化集团对公司两化融合项目制定并采取了分步实施与系统推进的办法, 使得对整体系统工程实施工作能分阶段地把握重点, 降低了阶段性工作强度和实施风险, 增加了成功的把握性。

确保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

骏化集团每实施完一个系统都会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 采取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 共同确定系统工程项目的编程架构、操作方法, 同时信息管理人员在现场共同配合, 在实施策略上采取了边调研、边设计、边开发、边培训、边调试且边修改的办法, 确保系统的适用性、可操作性与通用性。

进行精细的现场调试

骏化两化融合项目通过近12年的现场调试、运行与不断整改, 要求在进行系统的实施过程中, 各子系统工作站操作员必须积极配合, 要实时准确地进行数据输入, 以确保调试工作的系统性推进。

硬件系统运行稳定是保障

为了满足车间一线生产工艺连续运行与监管的需要, 系统在连续后备8小时的UPS电源支持下, 保持着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系统中配置了“硬件防火墙”、“智能交换机“与“上网行为管理”软件, 都充分确保系统能够统筹分类管理以及正常稳定、可靠地运行。

用户积极参与系统使用

通过近几年时间对能源管理系统和条码管理系统的使用, 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和丰富的统计、查询和票据、报表等功能, 极大地吸引了用户对系统参与使用和管理维护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达到了引进并利用计算机管理的目的, 大力推进了管理变革。

丰富的系统信息, 给各级管理者提供高效工作平台

系统首先实现了将生产车间的在线仪器、仪表直接监测到的工序、工艺数据信息及时输入到系统中并通过“信息中心”传递到各职能管理部门及领导, 保证了各种主要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时性, 整合的生产数据能使得各部门与车间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留有记载凭据, 从而促进整体组织协调与管理。下工序可以通过系统中显示的相关数据, 判断上工序的生产情况, 以便及时调整工艺参数, 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及“信息死角”问题, 给各级管理者提供高效工作平台。

以制度化保障系统的高效使用

信息系统主管部门对于每个系统都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 使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各行政部门负责人就是各子系统的使用管理责任人, 严格要求各计算机工作站按规定时间进行准备数据、使用数据、备份数据等工作, 确保了系统的正常与高效运行。

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效果

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化的全面实施, 使骏化集团精简了组织机构, 优化了业务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在销售的管理上, 由原来多个销售部门的手工分散开票转变为开票中心的集中开票, 分散销售集中管理, 开票先后顺序由价格高低决定, 开票人员不直接跟客户接触, 避免了销售活动中的各种人为干预, 有效地堵塞了销售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加强和规范了销售管理流程, 大幅度降低了销售成本,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实时汇总管理, 帮助生产车间合理安排生产。同时该信息系统使车间生产管理、客户资金账户管理、财务结算管理与销售调单管理等信息得到有机集成, 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整合、促动沟通、求真务实、信息畅通、职责分明等目的。能实时、科学、准确、直观地反映出公司产、供、销、存、财务两级核算以及人力资源等各项业务管理的实际情况, 并及时监控和把握相关各部门的经营运作, 极大地提高了骏化集团的整体基础管理水平, 从而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管理真正由经验管理逐步转变到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 企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骏化集团两化融合项目在公司内部的不断深入推进, 骏化人越来越真切的体会到了其对骏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好,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了工作环境, 提高了工作效率, 留住了优秀人才

以往员工都是在现场操作, 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就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相应设备旁, 手动调节沉重的阀门, 这样的工作环境不但存在噪音污染, 而且还有生命危险。目前公司建成了东区集控室、西区集控室、造气集控室等一批大型的集中控制室, 这些集控室远离生产厂区, 内设有饮水机、空调等, 工作环境相当优越, 并且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操作安全保障系数, 减少了用人, 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 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助推公司快速发展。

降消耗, 降成本, 提高了经济效益

从2009年深入推进两化项目至今, 公司在两化建设方面累计投入1.6亿元, 生产操作日益稳定, 由原来每年大检修一次变为现在三年才大检修一次, 稳定了生产, 降低了消耗, 2014年综合能耗1210kg/t标煤, 较2009年有了大幅下降,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贡献率也逐年增加

两化深度融合:实质比形式重要 篇8

杨学山指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词是“认识”与“思路”。

所谓认识,就是要在思想上真正理解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在整个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其中要强调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三个方面。重要性指的是要充分认识两化融合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由大变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和必然要求;紧迫性指的是我国工业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亟须信息化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复杂性指的是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其复杂性,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要面向不同个体、技术、企业和行业,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

所谓思路,就是须将两化深度融合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切入点、路径等问题分辨清晰。杨学山表示,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中明确了“3+1”个目标,即三个实质性目标,一个形式性目标。三个实质性目标分别指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信息化对工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以及工业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形式性目标是2018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同时《计划》明确了八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建立管理体系标准,之后的两项任务分别是推动企业转型和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其他任务包括发展电子商务,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化的水平,加强智能监管、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培育,利用互联网实现工业融合创新等。

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在会上介绍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推广计划。他表示,该体系是一套帮助企业规范性、系统性推进两化融合的通用方法,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建立和优化两化融合管理过程。建设这项体系并进行推广是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的“一号行动”。徐愈介绍,推广计划将主要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研究制订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计划将在今年10月底前形成初稿,12月份发布试行稿,明年在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管理体系,形成修订稿;第二阶段是形成国家标准,目前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总体要求的项目书已经完成,接下来将争取尽快完成国家标准立项草案,到2015年年中形成报批稿和国家标准;第三阶段是通过认定服务体系的建立推广这套管理体系标准,包括推动成立第三方认定的管理组织,建立第三方认定的服务体系,搭建咨询与认定的服务平台;第四阶段是开展试点推广。工信部明年将进行500个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试点工作。

上一篇:外商投资项目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管理试行办法下一篇:国培送教下乡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