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2024-10-15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通用10篇)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1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语感(feel for the language)就是“对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是人们一种对语言的.理性的直觉能力.不同的人对语言的悟性程度和反应速度是有差异的,胆是,通过训练都能够逐渐增强语感,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 者:曾治国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穿石乡小学校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G62 关键词: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2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听说能力。根据英语课标要求,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结合母语进行教学(比如对于一些难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可用母语稍作解释),尽量多用英语进行教学。刚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不能适应,但只要坚持,用不了多少时间学生就能适应,慢慢地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就会形成。为了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主动地说英语,还可在课堂上组织一些表演、讲故事、辩论、英语朗读比赛等活动,从而让学生的语感慢慢地得到培养。

二、听、说、读、写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1.领悟英语语感通过听来实现多说英语促进语感增强。上述提到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要在课后拥有英语语言环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是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做的,特别要把创设听的环境放在首位,使学生能尽情地享受英语的氛围。平时还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多听听一些英语材料,尤其是英美等国人士讲的英语,从而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所听的东西历经一段时间后就会内化为学生感知理解语言的能力,即提高了语感。学生听能力具备后,说的能力也得跟上。在课堂中可采取俩俩对话、三人或以上对话、师生对话、小组对话、男女生对话等形式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利于英语语感的培养;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进行交谈,始终都不要怕羞、怕说错,因为错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不敢说。

2.多阅读英语促语感发展。最广泛最有效的语言输入形式是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途径。多读可以让学生多掌握积累一些词汇的用法,多接触地道的英语语言材料,多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促进其思维能力和理解力的提高,从而发展英语语感。读可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英语课本就是学生精读的材料。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词、句、章节要细心推敲揣摩,要精读重点课文。要求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弄懂而且要背熟。泛读则要求量多、面广,题材多,它是对精读的一种补充,只求理解不求细。学生在泛读中形成了正确的阅读习惯,自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他快速阅读、快速捕捉、快速感知的能力逐步形成。通过广泛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语言直觉的感知判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习惯也逐步形成。

3.多写巩固英语语感。我认为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还是改出来的。平时应让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利用教材、参考资料、报刊和杂志等方面获取一些英文写作的好材料,通过加工整理,最终形成自己的“财富”,以便在具体实践中能学以致用,这样就能灵活驾驭英语语言,从而有效地培养英语语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要对作文反复进行修改,而教师也应不厌其烦地进行批改,直至学生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三、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逐步形成英语语感

素来,我国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些就是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注意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还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积累的时候,常常会领略到英语给他们带来的新天地,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提升。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它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否则英语教学就如空中楼阁,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摘要: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摸索并总结在培养学生英语语感方面的策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篇3

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在课堂上用英语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我在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同学都对我说:“老师,什么意思?”我便告诉他们不必听懂老师的每一个单词,要抓住关键词,借助老师的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来自己揣摩,培养这种听的习惯。这种做法既创设了英语氛围,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来思维的习惯。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或句的段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作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二、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语言的普遍方法,只有通过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过:“我觉得初学外语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其敏锐的语感。”许国璋先生的英语根基同样始于启蒙时的朗读和背诵。两位名家的经验之谈道出了朗读背诵对于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性。所以我在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多背,特别要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意群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在上早自习时,我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因为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很大的效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精言妙语,其语言含义隽永,修辞精当,富有节奏韵律感,具有强烈的美感。在对课文进行整体的理解和语言要点的讲解之后,我专门给学生安排时间对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背诵。同时在课余时间我让学生多背诵一些经典句子、对话、段落或诗歌等,要求学生读出句子中所体现的感情,并且语音语调要求准确,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出语感的妙处,达到语感教学的潜移默化的功效。总之,学生积累的材料越多,就越能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鼓励学生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扩大知识面,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一种途径,同时也能培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增强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15万词以上。因此,我们要扩大学生的语言实践量,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合适的英语材料,扩大知识面。例如我们给学生订阅了《21世纪报》,报纸上面的文章题材新颖,难度适中,和现实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感兴趣。读报纸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速度,增强了语感。

四、进行写作训练,增强语感

多读有助于语感的产生,这种发展是潜意识的。而多写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型,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的潜能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使语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英语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极大好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写日记书信,写短文、演讲稿等。要坚持天天写,每天把所见所闻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逐步获得英语思维。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学生写完之后,我提供给他们相应的范文,让他们互相批改作文,找出语病,并彼此改正错误,这样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还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我一般让学生将范文听写下来并加以背诵,这样久而久之,学生遣词、构句、谋篇的能力就会大有提高,这都是与语感的能力分不开的。

五、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体现了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记录下一些有用的单词、短语、谚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并要求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加以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篇4

淮北市北山小学 王 琴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一个具有良好语感的人,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最主要最最鲜明的体现。

一、教师示范,长期熏陶,触动语感。

只要认真去听,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说出过非常富有诗意的话,这是由于童言无忌,童心得以充分展露的缘故。后来因为“有忌”,许多孩子的语言就平庸了。再加之语感教学的缺失导致孩子语言的灵性、个性泯灭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如果语文教师能以娴熟自如的、充满灵气的语言,富有情感地讲课,像蜜一样把学生粘住,那么就会激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如教学《泊船瓜洲》,老师和学生对话时自然地引用“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等充满愁绪的诗句,不仅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也能触动学生说话、行文时乐用古典诗文抒情表意的感觉。语文老师在公开课上的教学语言大多在课前用心锤炼过,因此语流通畅,富有情感。但是,高品位的语感,要靠长期的熏陶才能形成。语文教师平常教学也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以充满灵气和魅力的语言影响学生。语感之树,有足够的光照,才会枝繁叶茂。

二、研究内容,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作品“说什么”的语言内容,也要品味作品“怎么说”的语言形式。如教学《鸟的天堂》,品味“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言的情味感,引导学生研究作者赞美大容树为什么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将原文改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让学生朗读品味两句的异同,学生在品味中领悟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不仅有赞美之意,还有陶醉之感,更有向往之情,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情味更深。再如,教学《桂林山水》,让学生通过诵读描写桂林山和水的排比句,品味其语言的形象感;教学《宇宙生命之迷》要品味语言的分寸感;教学《索溪峪的野)》要品味其语言的畅达感、节奏感。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去,让学生在潜心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感。

三、丰富积累,运用语言,习得语感。习得语感是一个内化、积定的过程。语文课本所选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倘若,学生能将文本语言材料内化为自身的积累,对语言文字一定会有灵敏的感觉。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语言实践的训练。如模仿《小抄写员》一文中写叙利奥午夜十二点起床偷偷地替父亲抄写签条的段落,记叙一次自己悄悄做某件事的情景,要求用上“蹑手蹑脚”“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等文中出现的词语;学习《小英雄雨来》,注意积累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描写一个生活片段,注意使用拟声词;读了叶圣陶的《养花》,让学生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需劳动,又长见识。”为中心,具体记叙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教学《斯巴达克》,让学生比较剧本与通常的文学式样有何异同,然后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历史故事改编成剧本。丰富积累,运用语言,习得语感关键在于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读写结合,以仿写为主,让学生有“帖”可“临”;目标明确,一次训练一个目标,不求全责备;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形式上富于变化,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有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丰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愉快地习得语感。

四、广泛阅读,感悟生活,获得语感。

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有对于生活的敏感。敏锐的语感和对生活的敏感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有事物,特别是语言,都在刺激他的语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广泛阅读和感悟生活尤其重要。

现在,有些老师把阅读仅视作“积累语言和丰富知识”的手段,一提到阅读,就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进行“欣赏点评。” 学生阅读的过程布满了荆棘和陷阱,无法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言为心声,阅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阅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进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阅读很大程度上是感情积累。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多读书,且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读点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和伟大作家去交朋友。

从现象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学生有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获得敏锐的语感。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少做作文,多记日记、周记、岁末回首、生活随笔(感谢生活、我的困惑等)。心有所感笔有所抒,情动而辞发。语言的运用中,情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胸中有千红万紫,才能描绘出世间的万水千山。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它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语感具有个人性,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语感是一种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语感教学需要心灵的参与。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感教学过程就是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声于外。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淮北市北山小学 石宗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利用网络特性,帮助学生实现合作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同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适当地整合两者。以下我将粗浅地谈一谈在我所见、所闻和所做中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点认识和想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研究心理学也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要让学生乐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加智慧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对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比较敏锐,记忆力更增强,想象力更丰富,情绪更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更能随之增强。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我在教学《垂线的认识》一课时,先呈现一个跳远比赛的视频片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以下问题:(1)根据同学们已有经验,怎样正确测量跳远比赛的成绩?(2)能否将这个体育比赛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呢?(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的示意图。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完成画图任务,并相互交流讨论。这一环节让知识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任务化,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并沟通“数学现实”与所学新知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再如北京杜利平老师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是这样进行的:杜老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既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的例子很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的授课形式,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以及录像等视听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再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真正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让学生获取知识易,保持知识牢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我在教“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寻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以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用电脑演示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沿一条高剪下,再打开,展示剪开后的图形,这样动态的演示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轻松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中,因为有了之前电脑动态演示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形象的支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再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做并不需要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计算机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

再如一位老师上的“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资料搜集、分组合作,参与学生的网上资料查询、合作探究的过程,观察、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有创见的想法及时给与肯定,对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分别给与指导。课始收集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利用网络收集到的有关七巧板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分类。然后自主探索,学生在局域网中教师预先提供的共享软件中自主选择菜单中四个难易不同的级别进行拼图练习,而且在拼图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还可以选择帮助菜单中的解答选项,获得软件给出的参考答案,每个人自己记录自己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接着合作体验,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网上练习,可以随机选择图形,也可以通过图形选择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拼图练习。在互动七巧板界面上,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形,自制七巧板以便课后继续进行拼图练习。最好评价反思,学生汇报自主探索中,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熟练和难易程度,同他人进行对比,评选出优胜者;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合作体验过程中各个小组完成拼图的形状和数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篇5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各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特别是对教育的改革。新课标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新课标提出了对语感培养的要求。对语文中语感的含义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做出分析,同时对如何培养语感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出要注重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是对语言主体把握的一种能力,具备良好的语感能让人感受到语言的博大精深,享受语言之美,提高审美能力。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对培养语感这一方面没有找到真正适合的途径,重视文章内容培养而忽视语言实践。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培养语感的重要性,甚至被认为是学习语文的关键。

一、语感的含义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直接、快速感悟语言的能力,是一种个人的语文修养,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语感的人在一接触到语言文字就能产生全方面丰富的直感,不仅能够感知语言的真正含义、体会到真正的情感,还能迅速感知言外之意。而语感能力差的人在遇到语言文字时总是不能领略其深刻含义,时常曲解本意。语感培养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该着重关注这一方面,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1.语感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感

当遇到语言阅读时,大多数人凭直觉来阅读,他们可以很快读出句子中的缺陷,比如哪儿用词不当,虽然说不出是为什么用词不当,但能直接感觉出用得不对。这种直觉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产生敏锐的领悟力,进而形成直觉思维。因此,必须做出有意识的努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有必要的。

2.培养语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心理因素

要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必须与学生的多种心理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感觉、直觉、记忆、情感、思维、表象等。当学生受到语言的刺激时,他们会将自己的心理因素参与进来从而完成对语言的欣赏。比如,当课文中美好的句子映入眼帘时,他们会经过感知觉和想象、表象这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参与进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所以,语感需要多方面心理因素的参与,同时会促进这些心理因素的积极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

语感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听、说、阅读以及写作能力。好的语感在视、听、说中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阅读理解、写作中能激发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势在必行。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以读为本

读是眼、口、耳、心的同时参与,在阅读时要眼到、口到、耳到和心到,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多读几次,自然而然地语感就上来了,也就逐渐明白意思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匀出一些时间,引导学生阅读。引导读书的方式有:范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和引读等,从读中训练语感。

范读就是教师给学生朗读,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到文章的意思,才能朗读得有感情,这样学生才会共鸣,进而模仿老师阅读,达到由感情渲染语感;自由读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发自内心地阅读,多读几遍就能将情感融入阅读中,比如小学语文中有这么一句话“黄继光站起来了”,学生联系前后文多读几次就自然而然地在读到“站”字时会发出强烈的语调;分角色读就是一篇课文可能会有不同角色的扮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各种人物性格的特点,要求不同人物分角色用不同语调读出来,真正融入角色扮演中,激发语感;引读就是教师将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在阅读中形象朗读出来,激发学生的感情,让学生接着朗读。

2.品析语句

品味语言是语感培养的核心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字词含义,真正了解语句意境,激发情感。比如,在一些简单的省略句中可以补充完整句子或在一些复杂的句子中删减变成简单句子,或者换个词语来代替原来的词,都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句子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增强语感。

3.联系生活实际

要想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不能只从字词中理解,还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经验运用到阅读语句中来,才会有效地提高语感能力。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文中老奶奶靠着洋槐树焦急耐心地等待着,与学生自己在约好地点等待别人,可是别人并没有准时到来这一情境联系到一起,这样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就可以有感而读。

4.将想象融入语感培养中

想象与语感是紧密相连的,在阅读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将课文内容的情景想象出来映在脑海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感情与作者感情达成一致,增强语感训练。

5.语言积累,奠定语感

学习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也需要积累。阅读多了,熟了,达到顺口而出的时候就是语感最佳的时候。熟读和广泛阅读就是对语言的一种积累,多读几篇,一篇多读,积累材料等就是在培养语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品析精彩语段,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语言文库;也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好的文物,开阔学生视野,为语感的培养奠定基础。

6.实践语言,增强语感

将所学语言实践到其他方面,学会迁移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积累的语言应用到口语、写作方面来,组织口语演讲或作文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思想内涵,发展自身语感。

总之,培养语感不仅对学生的视、听、说和阅读理解能力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语文教学奠定夯实的基础。希望教育者可以采纳以上建议,让语感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中闪光。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6

朝阳小学校

贾春美

什么是语感?叶圣陶曾经作过明确的解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一、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使用了“培养语感”这一概念,把培养语感作为学生语文素养中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而且在总目标中设定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目标。可见语感培养的重要。语感能力是人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最根本的基础。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低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更好地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感受语言,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语言。

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

(一)、读中体味、触发语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大量阅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是我国传统培养语感的方法,反复读,并在读中做到出于口,入于耳,了然于心,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1、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己阅读、质疑、讨论、感悟,让语文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如:一位老师在教三年级《陶罐和铁罐》设计了一个朗读的环节。

师:课文中“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是铁罐傲慢地向陶罐发问的一句话。同学们想一想,朗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最能体现铁罐的傲慢?

生:我把“敢”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没有胆量碰我的。这表现了陶罐的傲慢。

生:我把“碰”字重读。“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你陶罐只能巴结我,讨好我,碰我是不行的。这也能表现铁罐的傲慢。

生:我觉得“我”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意思是我是十分结实的、了不起的铁罐子,你算什么东西!

生:我觉得“陶”字重读更好。“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表现了铁罐对陶罐的轻蔑,也就突出了铁罐的傲慢。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各自的想法大声读几遍吧!教师的一句“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就按你们各自的想法大声读几遍吧!”,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也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自己不同的角度上去感受。学生也就在这自悟自得中感受着朗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2、以读代讲。如,在《荷叶圆圆》中我的一个教学片断。“在朗读中,我们已经发现原来荷叶中藏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呢!(出示四幅图。)多有意思啊!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快到课文里找找吧。”(请同桌一起再把课文读一读。)学生回答: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师问: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

生:读出课文四句话。师: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这样,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

训练朗读的方法主要有:组织学生听朗读,听规范的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可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少儿节目,多听一些少儿内容的广播,放录音听故事,让学生体会语言艺术的韵律美、节奏美,用浓烈的感情色彩感染他们,引起其感情共鸣,从而激发强烈的朗读欲望;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快乐,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课文朗读大赛”、“儿歌表演评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朗读训练的方法易多样化。

(二)、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积累又离不开必要的识记背诵。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而言,必要的记忆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就是空中楼阁。语感能力就是在大量阅读、大量背诵的过程中逐渐地积累、内化而成的。

课本上的要读、要记,课本外的佳句美文也要多读多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除了积累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挑选、推荐一些童话、散文、寓言等读物,教会学生多种读书方法,并指导学生做好语言积累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日渐厚重,螺旋上升,最后完成语文积累的任务。

(三)、品析揣摩、体味语感

训练语感,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读、议、品析、披文入情,深入理解文字的内在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敏锐和感悟力。但教学时不能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章和辞法,而是要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从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摸索出语言的规律。低年级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相对较弱,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品味词句,让学生去领悟作品语言的独到之处,这对训练学生的语感大有裨益。

1、换词比较,体会用词准确

将句中的关键词语换成与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再与原句比较,可发现他们表达的意思的奥妙差异,体会出祖国语言的丰富及作者用词的准确。如:《爬天都峰》一文中,“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挂”字的妙处,可要求学生用“拉”或“飘”等字换“挂”,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一个“挂”字把天都峰陡得似直上直下的特点极其准确、形象、巧妙地描写出来,与文后面的“攀”相映成趣,产生了一种朦胧的美。学生从课文语言文字中找出根据,见仁见智。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2、增删比较,发现规律

在文章的重点部分增添词语,两相对比,可加深理解课文。如《美丽的小路》一课中“兔姑娘又从小路上走过,皱起了眉头,说:‘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引导学生将“皱起了眉头”去掉再读一遍。通过对比,学生很快能感受到肮脏。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

3、抓住关键词来培养分析能力

叶老曾说过:“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如:一位教师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纷纷”一词的教学片断:

师:(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蒲公英,用力一吹)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蒲公英的种子一个接一个地飞起来。

生:它们有的往左、有的往右、有的上飞、还有的下落。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没有顺序地飞,就叫做—— 生:纷纷。师: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生:秋天到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纷纷落下来。

师:现在大家想象一下蒲公英的种子会怎样乘着风“纷纷”出发呢?

教师先通过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再引导学生说话练习,迁移运用,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训练了语言感受力。

(四)、充分想象,拓展语感

语言是思维训练的凭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凭借语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相结合,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主要可以用以下途径进行思维训练:

1、续想

有很多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续想就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沿着文章的思路把故事续编下去,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我问:小壁虎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它多么高兴呀!如果再见到小鱼姐姐、老牛伯伯和燕子阿姨它们会说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发言:小壁虎又来到小河边,对小鱼姐姐说:“姐姐,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小鱼姐姐说:“你和从前一样漂亮!”;小壁虎爬到大树上,又看见了老牛,它说:“牛伯伯,您看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老牛说:“我真为你高兴!”;燕子阿姨看到了小壁虎,惊讶地说:“小壁虎,你向谁借的尾巴?”小壁虎说:“这是我长出来的新尾巴,妈妈说我们壁虎家族的尾巴都有再生功能!”„„老师趁机引导使课堂上出现了一片勃勃生机,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2、补白

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为学生搭建施展想象力的平台,让他们在想象的海洋中遨游。如《美丽的小路》一课,当学习到美丽的小路变了样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想象美丽的小路怎么变丑的。学生有的说是住在小路边的鸭先生随手就将喝完的饮料罐扔了出去;有的说是在路上玩耍的小猴将雪糕皮扔在了路上;有的说兔姑娘散步时扔下了擦汗用的纸巾„„孩子们想象力非常丰富。

所以我们既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开展想象,同进又要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想象的条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所以在思维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卡壳”现象,这时应利用知识信息来弥补缺陷,保证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潜能不可忽视,对于思维的培养必须持之以恒。只有经过必要的思维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感。

3、重视拓展性阅读。

学生在课本上,精读过某位作家的一篇文章或某个主题的文章后,在选择与表达方法、题材相类似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反复体验,训练学生的语感。

例如,学生学习了《春晓》这首诗,请孩子们回家收集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歌和短文,利用班队课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姑娘走近我们的身边”交流会,每一段、每首诗都是一幅画,画面开阔,色彩鲜艳,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了产生了畅达感,对春意的感悟自然加深了。

(五)、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小学低年级写话是从有声语言发展到书面语言,如果没有有声语言的帮助,低年级的书面语言便难以展开、充实、丰富。因此要大力发展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已知,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规范语言,学会创作,拓展思路。

低年级学生在运用语言时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病,教师应当做一个语言医生,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及时指出学生的语病,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学生说:“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崭新的衣服。”教师提醒学生“衣服不能用„一个‟,要用„一件‟,开头的„我‟重复,应该去掉。”再如有一学生说:“图上有老师,还有小朋友。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师提醒:第二句的“老师和小朋友”可以用“他们”代替。然后让这位小朋友再试试。如能让学生重复说、模仿说,就可以强化正确的语言训练,掌握规范的语言,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学会精炼语言,清晰表达。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将大步提升。

语言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的,词语是语言中相对较小的单位。没有对一个个词语意义的具体理解,就谈不上对句子段落乃至篇章的理解,空泛地谈语感的培养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一直受到重视。学生积累的大多是词语,但对于词语的用法往往不能恰到好处。如果在教学中及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词语的理解选一两个词练习说话,就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以达到积累的目的。教师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将大大提高。如《两只鸟蛋》一课,学生在充分诵读课文理解了“焦急不安”之后,让学生用焦急不安练习说话,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练说话,不仅让学生感到运用词语的乐趣,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积累了词语,掌握了用法,发展了语感。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低年级学生由于受识字量的影响,写作对他们来说困难较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用拼音来代替字,学试写文,对于学生的佳作更要郑重其事地表扬,给学生以信心。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一定会积累大量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性教学,语感培养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无所不在, 而语感则是语言的灵魂, 它是我们对语言的感知, 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交流与运用, 而语感则是作为语言信息交流的根本, 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语言, 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所以语感能力的培养应作为当前英语教学的重点。

一、英语语感的定义

何谓语感 (linguistic intuition)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Robins在《普通语言学通观》中有这样一段话:It is often said that a good deal of what goes on under the name of language learning makes use of intuition?or a feeling for the language, such as is possessed by native speakers and is acquired by long familiarity with it rather than explicitly learned;and in linguistic descriptions appeal has been made to a native speaker’s intuitive reactions in approving?or?rejecting a particular mode of analysis.

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运用多元学习途径, 主动与被动结合, 内部与外部相协调, 形成学习者不断积极获取学习资料, 提升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经验体会。有效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语感。

二、小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1.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积极促进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教学环境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认知与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效率。不仅如此, 教学环境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向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我们利用环境的积极影响,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环境的优化:

(1) 心理环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无形的、动态的环境, 如人际关系、教学气氛、群体规范、班级文化和社会信息等。

(2) 物理环境:教学场所、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编排及自然条件等。

(3) 语用环境: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并保持刺激的纯度等。

2.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 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感

(1) 利用文本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研究

(1) 发掘文本, 以兴趣为支点, 拓展学生的阅读量

文本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光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要寻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身心特点的英语素材, 拓展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2) 解读文本, 以课堂为主阵地,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渠道,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助于语感的提升, 在此我们有必要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及提升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有效策略。培养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提升其对英语的语言感受、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能力和经验体会。培养学生迅速捕捉语言信息并迅速领悟、理解其内容的能力, 体现出对语言信息的灵敏度、准确性;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自如流畅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等。

(3) 运用文本, 以活动为载体, 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

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通过后天大量的语言实践逐步形成的,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活动方式, 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所学语言, 实现语言的交际性目的。

(2) 语言有效输入与输出的研究

语言的习得要经过输入、内化到输出三个环节。大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来说是重要也是必要的, 输入是输出的先决条件, 而有效地输出是输入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 关注语言输入的质与量, 保障语言输出地有效性, 指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保持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语感

(1) 家校联系, 为学生创造更多学英语、用英语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 学校的教育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 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不可能解决的。”由此可见, 教育不单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 我们更应该重视家校之间的配合, 重视和家长的联系沟通, 以达到共同教育, 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而教育的真正价值, 也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 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的表现, 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 家庭教育是教育成功的得力助手, 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 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2) 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 辅助课堂教学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英语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 它是在课外创设英语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的有效手段。它与英语课堂教学密切关联, 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也是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课堂上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的有效途径, 搞好英语课外活动,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特长, 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浅谈小学牛津英语语感能力培养 篇8

关键词:小学牛津英语;英语语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54-1

〖FL(K2〗

前言

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就要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因此对小学英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老师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适合当地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英语语感的培养虽说是有先天成分,但是还是需要后天辛勤培养的,在语言的环境中去领悟、提高。学生们通过在英语语言环境的熏陶下提高英语成绩,为今后英语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性

英语的学习和我们母语的学习本质道理是相似的。从小周围就是母语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如果学习英语也能有一个这样的环境,那么提高英语的听、写、读和说的能力是非常容易的。国家颁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在小学学习阶段应该注重英语语感能力的培养,教学要一改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在轻松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语感,促进英语成绩的提高。

另外,英语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技巧,优美的发音、抑扬的语调、明快的节奏和恰当的停顿都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情感。

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学习英语最重要就是实战训练,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因此提高小学生英语效率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提高语感的常见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注意趣味性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当老师提问的问题能激发小学生们的挑战性,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时,更容易激发小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习英语知识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的本质道理是一致的,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一定诱导性的,并且设置的答案要丰富多样,尤其在英语中,一句话的理解或者是对一句话翻译可以有好几个样本。

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逐步提问,例如:比如教“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一课时,教师问:“Do you know hare and tortoise?”学生回答:“Yes, we know.”教师又问:“Which one run faster?”学生胸有成竹地回答:“Of course hare.”教师接着说:“No, tortoise runs faster than hare!”根据老师的提问学生会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发问:“Do you know why tortoise run faster than hare?”老师通过故事将学生引入到问题当中,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龟兔赛跑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很适合作为老师的问题。

2.采用综合式提问的方式

老师在进行综合式提问时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学生们也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课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另外,英语老师应该意识到在课堂上提问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都不是为了将学生们难倒,而是为了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知识,并且将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将来的生活中。例如:Which is your favourite animal?回答这个问题时,老师可以先自己回答,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解老师所说的话,比如,My favourite animal is rabbit. Its colur is white.

通过老师根据班内的具体情况来设计问题,小学生们知识储备还比较少,因此老师要注意提问题的技巧,注意提问题的用语的得当,为了提高整体质量,老师要精心设计和准备。

3.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通过我国学生学习数年的英语经验发现,老师除了教授学生们语言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去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的语言发展的整体背景,当意识到西方人背景和交流的思维之后,此时学生们学到的是西方文化的思维,在之后英语学习当中就逐步养成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汉式英语的出现。例如:西方国家在交谈时不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但是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可以经常看到: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 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是正常不过,是为了便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因此,老师在教授课堂知识时要将英美文化及西方行为习惯和民族性格融入到英语教学中,通过在语言中渗透文化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将英语式的语言引入到英语学习中,提高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语言的语感能力。此外,英语老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语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在幽默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体会英语的美感和魅力,逐步地爱上学习英语,从而促进今后的学习。

总之,针对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在培养小学生不能着急要由浅入深,在一开始要帮助小学生们树立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不能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急切的帮助学生纠正;此外,老师们要紧随时代发展,在提升自身英语素质的同时,将时代气息融入英语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小学生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提升对英语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莉.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

如何快速培养英语语感? 篇9

1. 语感是根植于心灵深处的语言本能,是对语言信息很自然,不假思索的快速反应能力。

2. 语感是一种直觉,属于潜意思的范畴。

3. 掌握了语感就不容易被忘记,但语感也不容易获得。

4. 快速突破英语语感的诀窍就是背诵文章。

5. 背诵文章的方法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范文,将文章背熟后再背诵100遍!(背新的文章依赖于左脑的记忆,背熟悉的文章让左脑休息,从而激发强大的右脑功能,因为右脑管潜意识和直觉)。

6.在任何一个水平阶段,只要您背上10到20篇英语文章,您就可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得说英语了!

培养英语语感的具体操作方法

1、阅读

就像爱看书的孩子一般作文都写的很好一样,英语语感也得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上。

大量的阅读能使得词汇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加强了人们对这些词汇的印象,阅读还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句型,从而增强了见识与语言学习的动力。

2、朗读

除了阅读之外,还要大声的朗读。

阅读难免会有略过一些句子的时候,朗读就不会。

没有真正的朗读,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

每篇文章都会有其语言的独特节奏与作者的灵感,而只有大声朗读,才可以真正的体会到。朗读他人作品是学习,朗读自己的作品是完善。

3、背诵

最基本的,得知道单词的意思吧,背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石,没有词汇量,再怎么样也很难培养语感。

但是只有词汇量也不会有很好的语感,毕竟单词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以,在背单词的同时,也要背一些例句,可以更好的理解单词的用意。

这样的背诵可以同时掌握单词与语法。记单词只能记住含义,并不能记住用法,只有记住单词+例句,才能灵活使用单词。

4、累积

这里的累积,不是大量做题,而是在生活中做笔记。

看美剧发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可以记下来反复研究;读英文文刊时发现了有趣的语句,可以记下来随时看看;日常生活中,多想想这样的话用英语说出来应该怎么表达,然后记下来。

只有这样随时随地的累积,才会在增加见识的同时,巩固语感。

5、写作

看与读会培养语感,多写作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使语感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想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写作是对读、听、说的最好的反馈。

英语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刚开始要求不要太高,只写一些句子,然后逐渐增加成段落,只要坚持,就会渐渐养成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浅谈小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10

【摘要】从目前职高英语教学忽视学生语感培养的现象分析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六条职高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策略,以期人们对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关注。

【关键词】职高生、英语语感、策略

目前职高英语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英语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教学,仍存在淡化语言整体训练、忽视学生英语语感培养的现象。何谓语感?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很容易把语感看作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引不起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英语语感的形成就象学习母语,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从而形成对语言使用的判断,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1]但是由于每个职高学生个体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干预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呢?为此一年前就职高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策略,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1、加强规范的语音指导

职高生中大多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词汇量,但听说能力较差,他们在语音方面从未真正过关,加之他们对语音学,尤其是词汇的连贯、句子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世界上主要地区,如美国、英国发音的地方差异不甚了解,所以常常为独立发音和实际读音不一样而迷惑不解。这就给英语语感的培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广泛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规范的语音知识及语音的地方性差异,重点讲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方法,使他们不但在朗读上取得进步,而且在连贯的说话和交际中具备正确的发音和语流,使交际能顺利自然地进行,让语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但教师的指导方法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且充满信心,学到的语音知识看得见且马上能用,让他们发现只要得到正确指点,不但能学好语音,形成良好得语感,还会其乐无穷。

2、增加有效的语言输入

语感影响着语言的输出,而输入是能够输出的前提。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提出:假设人们现有的语言水平为‘i’,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输入应为‘i+1’,即略高出学习者可理解的水平,才能获得更高一级的语言习得。[2]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增加语言的输入量,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改变只重视书面输入,不断做题才对学生有用的观念,明确口头输入对语感形成的同样重要性,强调平时教学中的“精”、“泛”结合。“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语言规律,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这样既能提高语言的复现率,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又为他们体验领悟语言创造机会。这种在语境中进行的交流,不仅可以加大语言的实践量,而且为语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职高英语学习是中国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不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语言学习,学习语境原本就缺乏,这是由外语学习规律和中国的外语学习实情决定的。而语境又是促成语感的生成的必要条件,它包括本体语境和情景语境。[3]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语境中产生语言意识。语言意识是对于语言材料的内容以及形式的感受与洞察,和由此而形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进一步形成的反应和合乎逻辑推理的想象。语言意识要有文化生活背景知识做基础,但更需要积极的`反应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除此之外,还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和学习的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经常开展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角等课外活动。长期在以上环境下练习使用语言,就能使学生在遇到真实的交流情景时,迅速提取交流所需语言,良好的英语语感就能自然生成。

4、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学习内容和过程的能力。[4]加强和重视职高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既是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英语语感的需要。针对职高生自觉性弱、自控力差等特点,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课外英语辅导,帮助学生确立课外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会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从学期伊始,教师就对学生从学法上进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渗透法和示范法培养他们学习的策略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并非局限于课堂及其时间范围,既要承认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并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让学生真正、自主地活动起来,同时也要着手开发课外活动环境,结合家庭和社会力量的优势,建立课外学习活动场所,开展各种英语课外自主学习和活动。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中不断总结和感悟,达到语感的自我培养。

5、培养正确的思维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支撑和表达的工具,语言的背后更多的是隐藏的文化风俗,思维习惯。[5]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主张教师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此外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职高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而是英语的思维习惯。为此我们特别推荐《新概念英语》为主要课外辅助教材,让学生在学习时多多关注英汉思维的差异。

6、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6]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正是由于汉英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在句子表达时的时序和句序对应也不同,因此在教学汉英语句的表达时,就应根据各自的思维模式,尽量摆脱相互间的影响。尤其对于职高生来说,在了解汉英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英语要能不拘泥于汉语句子的结构,要按照汉英各自的造句规律予以安排,从而学到地道的英文,获得正确的英语语感。

总之,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是可以培养的,它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学生只有在长期的坚持中,才能体味到语言的美,才能形成自己对语言的认识,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对语言的感悟。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语言的隐舍意义.语文学习[J].上海,1992.

[2]、黄琼惠.寓语感训练于教学之中[M].学苑出版杜,北京,.

[3]、羊建红.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感[J].成才之路,.

[4]、陆爱萍.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5]、潘绍中.谈谈汉英对译中的文化因素[J].中国翻译,.

上一篇:毕业论文要求等下一篇: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二单元共同富裕社会和谐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学设计2粤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