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精选5篇)
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 篇1
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
异化与归化原则是翻译界十几年来一直讨论的热点问题,学者们对这个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翻译目的.与全球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异化翻译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有效的翻译应适时加以归化的辅助.同时还就异化与归化问度的把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 者:王悦 WANG Yue 作者单位:上海市商业学校,外语教学部,上海,72刊 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10(5)分类号:H059关键词:归化 异化 文化交流 翻译 文化全球化
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 篇2
赖斯认为译者要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译文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赖斯的研究是翻译目的论的发端。既赖斯之后,弗米尔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而一切人类的行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的。因此,翻译行为的实施也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或目标,甚至会在目标语境中产生结果和影响。随后,曼塔利在弗米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三位学者的著作最终奠定了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翻译界的地位。而另一位德国学者克罩斯蒂安·诺德首开先河用英文全面而系统地整理和归纳功能派的各种学术思想。诺德把翻译目的论纳入到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整体框架中,建立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促进了目的论的进一步发展。
二、浅析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
翻译是一项极为复杂、极具挑战性的活动。译者在从事这项活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受到种种矛盾的困扰。在翻译的种种矛盾中,核心的一条就是如何处理异化和归化的关系。1995年,劳伦斯韦努蒂在其《翻译家的隐形》一书中,将第一种方法称作“异化法”,将第二种方法称作“归化法”,似乎更为科学一些。因为异化和归化,一个要求“接近作者”,一个要求“接近读者”,具有较强的界定性。然而笔者认为,在翻译实践中采用异化还是归化,译者要考虑到翻译目的,文本类型,读者期待心理等制约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具体的翻译策略。
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韦努蒂指出,在盲目自大地使用单语、并把归化翻译法作为标准的文化社会中,应提倡异化翻译法。韦努蒂把异化翻译描述成一种“背离民族的压力”,其作用是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之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不过,韦努蒂也承认,译文是用“本土的文化材料”组成的,异化翻译像归翻译那样只能是翻译过程中的其中一种策略,不同的是,采用异化法的译者一般都态度鲜明。例如,庞德用异化法译了一些中国古诗并获得了巨大成功。早在60多年以前,我国著名学者鲁迅也已经提出,在动笔翻译之前“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其他不少学者也有类似的主张,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善于求同存异,保存原文语言的特色,积极吸收外来语言新颖的表现手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和表达方式。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源于这一著名翻译论断,尽量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韦努蒂指出,归化翻译法是英美文化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策略。这种策略与该文化社会和其他文化社会的非对称文学关系相一致。由于归化翻译法流行于英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因此有必要有意识地选择其它翻译策略,以挑战其统治地位。
三、从目的论角度探讨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选择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赛珍珠这篇小说中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农民生活的田园风光。此后,该作品被众多译者译成中文,其中胡仲持的全译本《大地》是1949年以前中国最受欢迎的中译本。但是,我们在胡仲持的译文中感受不到乡村生活的诗意色彩,更多的是对当时贫苦农村的社会性诠释。由此可见,胡仲持的译文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尽量将译文靠近本土文化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形。胡仲持本着满足中国读者意愿的翻译目的,弱化了原作的诗意色彩,使得此作品更加顺应中国国情与读者的意愿。笔者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无需苛求非要选择异化或归化哪种翻译策略,而具体翻译策略的选择依赖于译者的翻译意图与目的,同时也受限于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等客观条件。所以译者应根据当时客观条件的需要与文化层面等因素的影响来决定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同样,无需纠结于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问题如同纽曼与阿诺德翻译论战一样,在二人的风格之争中,论及对诗意风格与非诗意风格的取舍,阿诺德十分重视《荷马史诗》中六音步扬抑抑格的格律,因为这种格律对他来说会产生有一种“诗意”的风格和审美效果,坚持以诗译诗,因此他在自己的英语译文中采用了与原文相同的格律。而纽曼在音律问题上与阿诺德意见不同。纽曼的翻译意图在于扩大读者,所以在他所译的《荷马史诗》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一“诗意”的格律,他认为翻译《荷马史诗》不宜运用六音步扬抑抑格的格律来进行翻译,这样会减少读者范围,使译文晦涩难懂。翻译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总是会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不同的价值主体,因为自身条件,能力和需要不同,价值目标也不同。因此并不能否定同一原文不同译文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从上述两个翻译实例看来,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选择需要通过译者的翻译目的来决定,而如何来平衡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关系,需要把握一个适度的原则。
采取所谓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与译者选择的文化立场有关。译者作为跨越两种文化的使者,他所面临的有出发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事实上,在翻译中究竟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的翻译策略,除了要考虑选择能分化目的语文化准则的外语文本之外,还应该要考虑到读者对异质文化的接受能力。随着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的经验视野不断扩宽,其接受能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对于同一外语文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有可能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当今社会,全人类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高潮迭起的文化交流,我们必须怀有理解异族文化的愿望,克服一切误解和偏见。译者无需拘泥于单一的异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应根据当时的翻译目的与翻译意图来来选择具体的翻译方法。极端的异化或一味的归化都不可取,译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翻译目的论的观照下采用适度原则,决定最终的翻译策略。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目的论较为详细的介绍,浅析了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笔者主要将翻译目的论与异化归化翻译策略二者相结合,针对具体翻译实例,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当今社会国内外文化互相交流碰撞,面对纷繁复杂的不同语言的作品,译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翻译目的论的引导下来尽力寻求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平衡。
摘要: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翻译方法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在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原文异化或归化。本文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有关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说明目的论是如何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起作用的,以及所选的策略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译文效果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位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译本。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策略,归化,异化
参考文献
[1]许钧.生命之轻与翻译之重[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2]齐晓燕.论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策略[J].中州学刊,2007(5).
[3]黄艳春.异化归化要义[J].外语学刊,2010(4).
[4]吕俊.对翻译批评标准的价值学思考[J].上海翻译,2007(1).
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 篇3
【关键词】目的论 美国情景剧 幽默翻译 归化 异化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中国引入了大量的美国情景剧:《六人行》、《摩登家庭》等。它们通常以搞笑的剧情和幽默的语言在中国好评如潮,拥有大量的粉丝。对于美国情景剧的幽默翻译,其目的是让观众能像源观众一样理解并欣赏其中的幽默,因此在其幽默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幽默原汁原味最大限度的并有效地呈现出来十分重要。
一、翻译目的论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富迷儿弗米尔创立了目的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目的论主要遵循三大法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目的准则是指译者根据交际目的和功能选择翻方法—意译,直译或者介于二者之间,并且译语必须满足受众的需要。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
归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而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作为两种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绝对的归化和异化都是不存在的。在情景剧幽默翻译中,归化或者异化策略的采用,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目的论下归化策略使用的具体体现。在观看美国情景剧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比如中国流行语,谚语,方言的使用。
1.中国流行语的使用网络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流行语,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有木有”,“童鞋”,“犀利哥”,“打酱油”等网络流行语随处可见。在字幕翻译中,如果能将这些正确的应用于字幕翻译中,将会更大的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幽默效果。比如在《生活大爆炸》第三季第八集和第八季第24集中有这么两段对话:
例一:leonard:stars are pretty.Arent they?
莱纳德:星星很漂亮啊,不是吗?
Howard: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like a little diamonds in the sky.
霍华德: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Koothrapali:thats beautiful,dude.You should write that down before someone steels it.
库萨帕里:太优美了,兄弟。你应该赶快把它写下来,免得被人山寨了。
例二:Amy:I didnt kill the mood.You did,talking about your stupid TV show.
艾米:我没有破坏气氛。是你,一直在说你那白痴的电视剧。
Sheldon:excuse me? Starting watching a tv show that might runs for years isnt a decision to take lightly.I am wrestling with a big comment issue here.
谢尔顿:你说什么?跳坑看一部可能播出好几年的电视剧,不是能随便决定的好吗?我在纠结要不要许下这一重大承诺呢。
在第一段对话中,使用了中国版小星星的歌词,还用了网络流行语山寨。让不知道英文版小星星歌词观众更好的明白霍华德说的只不过是歌词,并不是其原创,那么库萨帕里说的山寨就肯定会引起观众大笑。在第二段中,“跳坑”和“纠结”都属于最新的网络流行语,观众看到这个翻译,能不会心一笑么?
2.谚语的使用。
例三:Its rough month when Halloween and PMS hit at a same time.
万圣节和大姨妈一 个时候来,还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生活大爆炸》
这里使用了大家熟知的谚语“屋漏偏逢连夜雨”,增加的译文的幽默。如果直译成“艰难的一个月”可能就会丢失一些幽默感。
字幕翻译俨然已成为翻译界的新兴领域。如何将美国情景剧中的幽默通过翻译更好的呈现给观众是一个挑战。在对幽默的翻译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采用归化策略或者异化策略其中的一种,而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并且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做到忠实源语言,译文连贯,达到目的语言的交际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媛.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字幕翻译的功能主义分析[J].语文学刊.2012.
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初探 篇4
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造就了英语习语独特的文化内涵.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本文就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做出初步探讨.
作 者:李艳丽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235000 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习语 翻译 归化 异化
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哲学思考 篇5
异化和归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回顾和分析了我国译界就两种翻译方法争论的历史并指出,是用偏向归化的译法还是异化的译法要受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读者的审美情趣,以及翻译文本及翻译目的、不同的源语及目的.语等因素的支配.本文认为,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归化译法或异化译法,或两者兼而有之,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各种文化间不断增加的交流,异化翻译法将是总的趋势.
作 者:袁晓宁 刘成 作者单位:袁晓宁(东南大学外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刘成(河海大学外语学院,210036)
刊 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年,卷(期): “”(2) 分类号:H315.9 关键词:归化 异化 动态变化
【以文化交流为目的看归化与异化翻译】推荐阅读:
以计算机为媒体的交流01-12
以交流为话题的作文600字05-31
从关联理论看文化翻译05-20
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06-10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10-19
中院以干部交流和培训为突破口推进队伍建设10-18
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06-08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增强党建魅力10-28
以完善制度为落脚点,推动以案促改常态化经验交流材料06-16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