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2024-08-12

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精选3篇)

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篇1

2009---2010学年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编号17寄语: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

②代表诗集:《人间喜剧》:艺术价值:展示了,揭露,所以被誉为

(2)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艺术价值:

描写_赞扬_

展现揭示___

所以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3)法国司汤达《》英国狄更斯《》

3、突出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4、影响: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重要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后,风起云涌,建立的直接行动。

2、代表作:高尔基的《》,地位:被公认为的奠基之作。

四、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20世纪中叶

1、背景:

面对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中惊醒,陷入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大萧条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弥漫着一

股集中体现着社会现实和个人之间矛盾冲突方面的精神危机。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资本主义

现实生活的荒诞和虚无,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归宿。)

2、特点: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点。强调世人,渲染具体表现为:(见课本方框小字)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_____________《》

思想价值:《等待戈多》作为碑。1969年______________。

4、影响:现代主义流派给,丰富了,形

成局面。

【预习自测】

1、“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此话出自:

A.雪莱B.拜伦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2、被罗曼•罗兰赞誉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的作品及作者

A.《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B.《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C.《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D.《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托尔斯泰

3、《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

A.荒诞派B.存在主义C.黑色幽默派D.魔幻现实主义

4、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的作者是

A.雪莱B.拜伦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课标: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 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荒诞派文学的主要成就、背景及影响

难点:19世纪以来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到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

【知识结构】

1、时代背景

一、浪漫主义诗歌

2、代表人物及作品风格

3、特点、4、影响

1、时代背景

二、现实主义小说

2、代表人物

3、特点

4、影响

1、时代背景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时代背景

2、特点

3、代表人物及作品

4、影响

【自主学习】

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就以下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与探讨,并加以理解、记忆。

1、简述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影响?

2、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3、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4、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和特点?

5、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合作探究】

材料一: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 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

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一

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请回答:

(1)恩格斯在材料中所涉及的是欧洲19世纪初的哪一文学流派??列举两个代表人物。(4分)

(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个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文学流派的特点。(4分)

【自主检测】完成用时: 5分钟

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巴尔扎克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②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反映社会现实

③要立志在法国政坛上有所作为④通过改变法国政坛的腐败现象来解决人民的疾苦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材料一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瘾头”„„他的金币“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们“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材料二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

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3、两则材料分别与哪两部文学作品有关①《唐璜》②《西风颂》③《人间喜剧》④《战争与和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材料一涉及的作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B、它的作者自称为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C、它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D、它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5、材料二涉及的作品①被称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②罗曼·罗兰赞誉它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③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力作④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材料一:拜伦生平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天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亲自参加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1824年逝世于希腊战争中。

材料二:雪莱生平简介: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受卢梭等的影响,他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最终与保守的家庭决裂。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1820年),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年),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等。1822年在渡海时不幸溺死,终卒不足30岁。

材料二:巴尔扎克生平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材料三:高尔基生平: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代表作《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鲁迅《鲁迅全集》第7卷)

材料四:贝克特生平: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精通数国语言的贝克特分被派作失明的乔伊斯的助 手,负责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1932年漫游欧洲,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

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课后练习】

1、“一夜醒来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是哪一部作品使拜伦如此出名?()

A、《唐璜》B、《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C、《西风颂》D、《致爱丽丝》

2、《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杰作,以下对这部巨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部巨著展示了19世纪后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B、这部巨著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

C、这部巨著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D、这部巨著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和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

3、荒诞剧《等待戈多》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民生活困苦

C、二战后“冷战”和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社会失横

4(2002年全国文综卷)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① 简述欧洲19世纪以来在文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欧洲文学在这一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2、A3、A4、B5、①诗歌:拜伦的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及《唐璜》;雪莱的代表性的佳作是《西风颂》。小说: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戏剧:法国作家贝克特荒诞派的开山之作《等待戈多》。

②19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社会基础;广大文学家的努力。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诗歌小说与戏剧说课稿 篇2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落实课标

一、诗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1、时代背景: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后,欧洲各国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对社会失望,对现实不满;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代表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反对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的丑恶。代表作《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具有乐观主义精神,代表作《西风颂》;

雨果:法国人,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顶峰;

3、影响:

①其行动有力支持了当时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②其文学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近代史上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颠覆了西方资本主义旧的价值理性,以强烈的反叛精神构建了一个新的文化模式。

二、小说——现实主义文学

1、时代背景: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在文学上,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

2、主要代表:

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托尔斯泰:俄国人,是人们公认的世界文豪,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具有非凡的艺术成就.

法国: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英国: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萧伯纳《苹果车》;

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以上后3点一般了解)

3、评价:

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

其经典作品不仅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且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

由于历史局限,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四、荒诞派

1、时代背景:

19世纪末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失望、苦闷、迷茫等精神危机,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成为荒诞派作家不断重复的主题。

2、代表:

贝克特,法国人,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特点:

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篇3

摘要:在现代派音乐家中,贝尔格是非常感性的一位,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总是能看到超出音乐之外的象征意义。以贝尔格音乐中数字等象征意义为着眼点,探讨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奥秘,可以阐述贝尔格这种音乐创作特点形成的社会及个人原因。

关键词:贝尔格;音乐创作;象征意义;数字隐喻

20世纪现代派音乐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乐派是以勋伯格(Aronld Schoenberg)和他的两个学生韦伯恩(Anton von Webem)和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他们的作品大多属于表现主义音乐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贝尔格追随着老师的创作道路,其早期作品的音乐语言属于无调性音乐创作,后期转向十二音技法创作。

贝尔格现在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自己的前几部作品也没有编号,然而其完整作品几乎都堪称杰作,两部歌剧也在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超出音乐之外的神秘的象征意义,然而,由于贝尔格的早逝,他的大部分遗作及手稿都被其遗孀海伦娜固守,不为外人所知,给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直至海伦娜1976年去世,大量有关贝尔格的手稿及其第一手材料才逐渐为后世所知.为贝尔格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前景。

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乔治•波尔是一位研究贝尔格的专家,他不仅潜心研究了贝尔格的两部歌剧,还于1977年从贝尔格有关《抒情组曲》的手稿中,发现了贝尔格和汉娜•福克斯一罗贝廷Hanna Fucks—Robettin)的秘密恋情以及作曲家本人对数字象征的酷爱。这个发现揭开了围绕贝尔格音乐创作的很多谜团,后来的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发现了贝尔格音乐创作中对数字隐喻的喜爱以及贝尔格无法言明的情感体验。

所渭数字象征是指人们人为地将数字符号的表层结构赋予了与数字符号本身毫无关系的种种意义。数字象征手法在以往作曲家的作品中用得并不多,但是有些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特殊的可能也是不可言语的感情,常在自己的创作中加入部分“秘密标题”的成分,如巴托克的《第三弦乐四重奏》,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中对象征手法的应用等。而贝尔格却对数字象征如此感兴趣并且多次运用,这也是在贝尔格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作品中找到贝尔格对数字象征的应用,并通过这种表象深入探讨贝尔格的情感世界和历史背景对其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贝尔格音乐创作中的数字引用

1.歌曲《闭上我的双眼》

贝尔格的一生中有许多女人与他都有恋情,其中和汉娜的恋情对他的影响最大,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包含着对汉娜的暗示。汉娜是贝尔格出席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节时经阿尔玛介绍认识的,此后两人的友谊日益加深而转为爱慕。这段婚外恋情自然不能公开,但是,为了表达对汉娜的感情,贝尔格在创作音乐的时候常常将这份爱慕之情隐藏在音乐中。

《闭上我的双眼》一共两首,第一首创作于1907年,是贝尔格早期作品的一个代表,歌曲Ⅱ创作于1925年,是贝尔格运用严格12音序列手法对字母的应用最早来源于巴赫的作品,巴赫在《赋格的艺术》中最早使用BACH的音名动机,之后这种象征手法在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都得到的同主题的序曲等。贝尔格创造性地将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音乐中,不仅如此,1925年的《闭上我的眼睛》从1900年的9小节扩大到20小节,这个变化也不是偶尔得来的,它渗透着贝尔格数字的理解。在贝尔格看来,23这个数字代表自己,lo代表汉娜,这首歌的小节数是20,这是代表汉娜数10的两倍。这首歌曲是贝尔格在其十二音作品中融入秘密含义的最初尝试,在此后的许多作品中,贝尔格将这种方法更广泛地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2.《抒情组曲》

《抒情组曲》题献给曾是勋伯格老师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但是它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的秘密题献者都是贝尔格的情人汉娜,其内容被公认为“贝尔格秘密爱情生活的音乐自传”⋯。《抒情组曲》和之前的歌曲《闭上我的眼睛》所采用的是同一个序列,其首、尾音分别是F和B,而且贝尔格在该作品中还不断强调这两个音。

1976年,乔治•波尔发现了一本带有贝尔格亲笔注释的《抒情组曲》袖珍总谱,进一步揭开了围绕在这部作品上的谜团。在此之前,学者们然从贝尔格写给勋伯格的公开信以及其他的一些作品中知道了贝尔格某些作品的标题隐含的意义,但是,所有的发现由于没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史料论证显得“证据”不足而缺少说服力。波尔的发现打破了这种僵局,总谱上的标记清楚地表明作曲的最初尝试。贝尔格将这两首歌曲题献给维也纳环球出版社的社长埃米尔•海尔兹卡,但这首歌曲的秘密题献者都是汉娜。

在设计这首歌的序列时,贝尔格巧妙地使用了“姓名一音名”字母转换法,将两人名字运用到其原始序中。这首歌所采用的统一序列的首、尾音分别是F和B(德语中的H),暗示汉娜的姓和名,贝尔格在创作中还常常在序列进行中强渊F和B这两个音,以表示自己对汉娜的爱慕。

例:《闭上我的眼睛》的原始序列了贝尔格自己对数字的理解。

在这份手稿中,贝尔格对一些细节作了详细的注释。作者的照片下方有其亲笔签名,标题页的上方写着这样的题献:“为了我的汉娜”。在“12音作曲这个似乎很受限制的体系允许作曲家自由地引用了《特里斯坦》的开始小节。”一句后,贝尔格补充了如下注释:

我的汉娜,它也允许我有另一些自由!例如,在音乐中秘密地插入我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H.F.和A.B,并把每个乐章和其中的每个部分与我们的数字10和23相联系。

我在这本送给你的总谱上写下这些,其中有许多是另有意义的。

这部作品的每个音符都是为你,仅仅为你而写下的——尽管上有公开的题献。但愿它是一次伟大爱情的一座小小的纪念碑。„21

正如贝尔格所言,在《抒情组曲》整部作品中都渗透着作曲家对自己情感的暗示,而其中对于数字的暗示就更加明显。如第一章是69小结,是贝尔格数23的三倍。第二章共150小节,是汉娜数lO的15倍、第三乐章138小节,是23的6倍,第四章69小节,也是23的倍数。因此在这部作品中,贝尔格对数字的应用渗透在整部作品中,不仅在对乐章的整体布局上,对各细部的处理也是如此。

3.《沃采克》

歌剧《沃采克》的成功使得贝尔格第一次为人们所熟知,他本人从一位默默无闻的作曲家一跃而享誉乐坛。《沃采克》中所蕴含的巨大感染力和感情浓度来自于音乐和戏剧的完美处理,而在音乐中也饱含了许多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不像《抒情组曲》或者《小捉琴协奏曲》一样用数字表现得那么明显。《抒情组曲》中更是对汉娜二人世界的描画,而《沃采克》的象征意义更多时候是暗含在音乐之中的:贝尔格在这些作品中对于富有象征意味乐句或者动机的使用只求铭刻师生恩情或者钟情者心有灵犀,而在《沃采克》中作者使用的目的则是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象征下的巨大意义空间。【3 J

贝尔格在《沃采克/--幕一场很多的元素都由7组成,第一幕中代表开始和结束的两个主题部是由7小节组成,有7次变奏,双重赋格同样也是建立在7个音之上的主题,甚至有些动机也是建立在三幕一场的数字7的象征之上。虽然作曲家在谈到7时仅仅只是提到为了“结构的严谨”,但作拍都足7的倍数。

波尔则认为关于7的应用与作曲家更为私密的个人体验相关,卡纳认为玛丽读经一场中的7象征宗教感情,无论如何,关于数字7象征意义确实耐人寻味。有关贝尔格对于数字象征分析的方法,也许有些人认为带有牵强或者主观的色彩,是不管怎样,它也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贝尔格作品的一种思路而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4.《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在音乐创作的最后十几年中一直采用十二音技法方法进行创作,但他在这些作品中使用的技法和勋伯格、韦伯恩都有很大的不同,许多程序都带着贝尔格音乐特有的印记。在此创作过程中,贝尔格感到无比困惑的始终是如何表现标题型内涵,甚至如何在音乐中隐藏自己的秘密,而同时又要遵循老师勋伯格的十二音的作曲规则。

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是“纪念一位天使”——玛农•格罗皮乌斯的安魂曲,描写的是玛农•格罗皮乌斯生病、受尽病痛折磨以及后来通过死亡而获得解脱的生命痕迹。正如《抒情组曲》所隐含的秘密程序一样,在协奏曲的乐谱上又普遍出现了有关贝尔格个人的密码:数字28、23、lo以及作曲家本人和秘密情人汉娜名字的首字母AB与HF。贯穿于《小提琴协奏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数字象征,它对这部作品的结构和内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贝尔格在《小提琴协奏曲》中将数字象征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贝尔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中主要出现了23、28和10。这三个本来用于区别事物量度关系的数字符号,都被作曲家赋予了另外的神秘含义。在协奏曲一开始“行板”的1至10小节就被明确地记录为引子(10个小节),这与汉娜的数字相吻合,被当作贝尔格对自己秘密情人汉娜的暗示。“柔板”的变奏I和变奏Ⅱ均各有20小节,“兰德勒和克恩腾民歌的回忆”是从第200小节开始的,它与“尾声”即变奏Ⅲ相连直至第230小节结束全曲。贝尔格为何用10来象

征汉娜,学者们大多表示原因始终不详,不过彭志敏先生对一些猜测性的理解:汉娜虽然为复姓,贝尔格总是将其简称为Hanna Fuchs,这就包含了10个字母。

和《抒情组曲》一样,23这个数字在作品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协奏曲的第二部分有230小节(这是贝尔格数和汉娜数的结合),“主导节奏”首次于第23小节出现,第二部分157小节是众赞歌开始在第23小节的。其实数字10与23早就在《抒情组曲》中担当重任,该作品中多次出现的数字10与23一起被贝尔格称为“我们的数字”。仅仅从该作品的第五章来看,各个部分的小节数均为10的倍数,整个乐章是460个小节,是10乘23的两倍。

上一篇:爱上写日记作文下一篇:北京物业管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