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性(精选11篇)
协调性 篇1
协调性训练法大概有下九种手段:1、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2、反向完成动作;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4、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6、采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8、利用各器械或自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
依据上述训练法所列项目再加上教练另编项目来操作强度七十%频率每星期三次动作下: 1.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 2.前跳:方法要领同上向前与跳
3.侧跳:方法要领同上向左与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领同上向方形位置跳 5.转向跳:方法要领同上跳起转向180度着地身体与双手要去维持平衡向左与向右跳
6.跳跃转向:方法要领同上单脚跳 7.侧向交叉步:有左交叉与右交叉两种 8.手脚反向动作:单脚立双手与提起脚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撑立:先站立蹲双手撑地双脚向蹬直双脚再收回原地站起。
协调性 篇2
在中文中与“协调”意义相近的词有“协同”、“和谐”、“协作”等,在英文中,与其意义相近的有“fit”、“alignment”、“consensus”等,它们是近年来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使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其相关研究是管理科学领域的一个前沿课题。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协调”(包括协同、和谐等)及其相关研究普遍涉及了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关系,反映了一种联系与系统的观点,这无疑非常符合管理科学所倡导的系统发展观以及组织有效生存的现实方面,因此学术界以及实践领域都对其显示出的密切关注,有关协调及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于此同时,虽然不同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系统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如何定义协调,如何评价系统的协调度这两个基本问题方面,学术界尚没有较为一致与权威的论述,对这两方面的研究尚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协调定义以及系统协调度方法模型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将协调的定义进行了扩展,并构建了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以期在深化对协调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解的同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与铺垫。
2 对协调的扩展性定义
2.1 国内外学者对协调定义
协调是一个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使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国内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与表述:协调的本意为“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它描述了系统内部各要素良好的搭配关系[1]。孟庆松、韩文秀认为协调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组成要素之间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彼此的和谐一致[2]。李艳、曾珍香认为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看,协调是围绕组织发展目标对组织整体中各种活动的相互联系加以调节,使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减少矛盾,相互协调,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3]。戴淑燕、黄新建认为协调是系统内在要素的有机统一,物质循环和谐有序与逐层上升[4],它反映出系统的2个根本特征:一是系统的有序性,二是整体效益观念。孙爱军、吴钧等将协调定义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一种良性的相互关联,是系统之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关系[5]。申金山、宋建民等认为协调是指系统在某一时刻系统或系统要素合理匹配,有机组合的状态[6]。
在英文中,与协调意义相近的词语有fit,alignment,consistent,consensus等。现有的很多文献将其译为“一致性”,与“一致性”相比较,我们认为它们的内涵更加符合“协调”的意义,因此在以下的研究综述中,我们将它们统称为“协调”、“协调性”或“协调度”。通过文献整理发现,虽然很多国外学者没有直接给出关于“协调”的概念和定义,但他们通常会通过对系统协调状态的描述以及达到协调的路径(体现了协调的管理职能)来阐述他们对于协调的界定与理解。
fit的概念源于种群生态学的模型和情境理论[7],是许多管理学理论尤其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核心问题[8]。大多数战略领域的学者都倾向于对协调所涉及的系统要素进行探讨与界定,于此同时一些学者对战略协调性也作了精彩论述。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对战略协调性全面的理解:Hrebiniak将协调(fit)解释为一个广义的格式塔(gestalt),它反映了组织与环境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尽管各种元素变量之间的协调性(fit)并不一定包含了他们之间的因果联系(causality)[9];Miller指出格式塔代表了复杂系统要素间持续的相互联系与合作[10],当塔内多种元素变量之一发生改变时,组织内部往往会通过寻求某种程度的平衡,要求其他元素变量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是持续和共同的调整;这是一种开放系统的观点,能很好的解释组织是如何有效生存的现实[11]。
Lingle和Schiemann强调高效率的组织能够将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围绕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以促使组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理论上讲,需要各个层面的战略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协调一致(consistent)[12]。Nadler和Tushman将两要素之间的协调定义为:一个要素的需求(needs,demands)、目标(goals,objectives)以及结构体系(structure)与另一个要素需求、目标、结构体系相一致(consistent)的程度[13]。Boyer和McDermott认为当组织中不同层级的员工就什么是实现组织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达成一致看法时,就达到了战略协调(strategic consensus),在此基础上,定义战略协调性为组织要素诸如成本、质量、物流以及灵活性达到与规定目标一致的程度[14]。Robinson和Stern认为,当组织全体员工的意向和行动符合组织的关键目标时,就达到了战略协调(strategic consensus)[15]。
2.2 对协调的扩展定义
协同论认为,系统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它左右着系统的相变特征和规律,协调度与有序度的内涵类似,并可以认为是这种系统效能的量度。系统之间的关联度越大,说明系统联系越紧密,协调性越好[16]。协同学强调了系统内部要素间的关联互动对系统协调的重要性,而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强调,一个活的系统只有在开放的前提下,在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从无序上升到有序或向更高一级的有序态演化。因此,协调思想应该包含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联互动作用。
另一方面,系统子系统/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并不一定意味着系统的协调性好,子系统或要素间的矛盾争斗及内讧现象,也是一定程度的“关联作用”的体现,而这种状态只能造成系统资源能量的浪费和损失,这与系统协调状态无疑是矛盾的。因此,在强调关联性对系统协调贡献的同时,还应该把握关联的方向性,即保证子系统与系统的发展目标是一致且理想的。
同时,系统的协调发展无疑会受到各子系统/要素自身发展状态、成长水平的制约。在系统较为完善,消除了要素冗余的情况下,各子系统/要素对于系统而言同等重要,任何子系统的不完善,都会影响其它要素的功能实现和系统整体的功能表现。因此,在系统资源、能量有限的环境下,各子系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完善的同时,要与其它要素的成长保持均衡状态,这是系统实现协调的另一核心环节。
通过上述对系统协调机理的分析,可以将系统协调的实质概括为系统要素相互关联、目标一致性以及均衡发展。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协调定义,大多数国内学者都是通过简单的状态描述来定义协调,将它表达为各子系统或各系统要素之间、系统各功能、结构或目标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这一思路很容易造成概念的同义词重复,同时也不能把握协调的实质。由于协调不仅是系统要达到的一种状态结果,它同时又是一种调节手段,也是一种管理和控制的职能,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定义协调更具有实践和现实意义。李艳、曾珍香的定义中强调了协调的管理职能意义,将其归纳为促进系统要素相互关联以及目标实现两层面内涵,他们对协调的定义角度与思路值得借鉴。
相较于国内学者,国外学者对协调的描述与定义更加具体,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协调的实质。综合其观点,他们对协调的理解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了系统要素的关联作用,例如“格式塔”学派的观点;二是将达成目标的程度(现实行动与目标的符合程度)视为协调的本质,如Boyer和McDermott以及Robinson和Stern的观点;Lingle和Schiemann同时强调了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关联作用以及要素的目标一致性,这可以归纳为第三类观点。Nadler和Tushman通过“两要素相一致”来定义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若将“一致性”变化理解成关联性产生的结果,则此定义属于第一类观点,但如果将对方要素视为自身的目标,此定义也可从第二种观点的角度去解释。
李艳、曾珍香以及Lingle和Schiemann从管理职能角度对协调做了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系统要素的目标一致性以及要素的交互作用对系统协调的贡献,但他们同时忽略了系统要素的均衡发展对协调的意义,而大多数的国外学者只阐释了协调内涵中系统要素关联性或目标一致性二者中的某一方面。结合系统协调机理,在李艳、曾珍香提出的协调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将系统协调定义为:在保持子系统/要素充分、均衡发展的同时,围绕系统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和促进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间积极的交互作用,以实现各子系统、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以及系统的整体优化。
3 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构建
3.1 系统协调度三维评价模型
由于系统协调的实质可以由系统要素的均衡发展性、目标一致性以及相互关联性来概括,因此对系统协调性的测度可以结合以上三个核心环节具体展开,基于以上思路我们构建了系统协调度三维评价模型,用图1表示如下。
若记系统协调程度为RH=(P,C,R)T,RH为系统协调状态的函数,即RH=u(x).其中,RH各分量与系统各特性的对应关系是:
P(proportionality)——系统要素的均衡发展度(要素的平衡稳定发展程度)
C(consistency)——系统要素目标一致度(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目标一致性程度)
R(relevancy)——系统要素相互关联度(系统要素之间以及系统整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联的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协调的三个核心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互为前提、相互催化;目标一致为均衡发展、关联互动提供了方向;均衡发展为保障要素的目标一致与关联互动提供了条件;同时,关联互动也为要素个体的充实完善以及目标统一提供了途径和保障,是要素与系统整体实现演化的动力源泉。因此,均衡性、目标一致性和关联性作为系统协调的三个核心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协调体现了三个核心环节的同时实现,在任何一方缺失的状态下讨论协调问题,都是不充分的,系统协调度是对三个环节实现水平的综合度量。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需要以系统协调度三维评价模型为框架,结合关于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协调性测度方案。以下将对现有的系统协调度的测算方法模型进行梳理总结,旨在为构建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即系统度方案提供基础与借鉴。
3.2 系统协调度测算方法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系统度模型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Miller通过构建外部环境——组织之间的协调(match)模型,探讨了管理者的任职期限长短与外部环境——组织协调之间的关系[17]。Venkatraman N与John.E给出了环境——战略协调性的测度模型,该模型对协调度的阐释为:对应于特定环境,要素对一个理想状态的接近程度,这同时也隐含了对理想状态的偏移程度,反映了不协调(misalignment)的程度[18]。John与Dennis基于Nadler和Tushman对协调阐述,构建了管理风格——组织结构——战略使命之间协调的规范模型(normative model)[19]。Maheshkumar P.Joshi等考察了总经理(GM)与制造经理(MM)在战略优先问题(strategic priorities)方面一致性看法对生产绩效产生的影响,构造了相应的协调模型[20]。学者Gregory G.Dess采用了与Maheshkumar P.类似的方法考察了高层管理团队组织目标的协调度(consensus)以及竞争策略的协调度[21]。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学者也从不同学科和行业角度出发,对系统协调性测度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多种协调度测量方法和模型,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综合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协调度测算方法,将它们归纳为以下几类:(1)采用离差系数来测算系统之间的协调度[22,23]。离差法的基本原理如下:设系统Si、Sj在时点t的发展水平的量度函数(综合评价函数)分别为F1(t,x)和F2(t,y),Si和Sj协调意味着F1(t,x)与F2(t,y)的相对离差即离差系数小。(2)以协同学为基础,结合序参量和有序度的概念,通过计算序参变量的系统有序度,来测算系统协调性[24,25]。(3)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概念对协调发展进行描述,通过隶属度函数来反映隶属度变化规律并建立协调度函数[3][26]。(4)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建立多个系统或要素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构造耦合度函数来计算协调度[27,28]。(5)以灰色关联度作为系统主行为因子与相关行为因子关系密切程度的相对标志,从随机性的时间序列中找到关联性,并用关联度计算方法构造系统之间协调性评价模型[29,30],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6)和谐理论认为系统和谐体现在系统各要素或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中,故可以从系统要素相互配合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利用和谐管理理论中的和谐度来描述系统的协调性是评价系统协调度的又一思路[31,32]。(7)一些研究采用了指标体系赋权法计算系统协调度;此方法的主要思路就是通过建立系统的协调指标体系,并赋予相应的权系数,最后进行加权求和,即得出了协调性;例如,郑刚所构建的企业各要素全面协同性测度模型[33],曾珍香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模型[34],以及汪波、方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模型[35]。
关于协调度计算的其它方法:赵涛,李晅煜通过比较子系统与系统整体的发展速度,给出了系统协调度的数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模型能够定量化地表达3E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36]。张新华基于SPA(集对分析)建立了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三角形,利用该三角形来探讨科技成果转化协同三要素(成果吸收源、成果发生源、中介)是否协同[37]。王嘉寅,许晓雯将项目团队抽象为项目团队系统,用傅立叶级数部分和表示项目团队的和谐度,基于此提出了和谐度响应模型,模拟对项目团队系统施加管理活动后和谐度的变化,并证明了用这种方法表示的和谐度波动与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绩效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38]。
在国内学者对协调性的测度模型中,方法(1)的离差法的协调度表达式是在二元子系统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因此适用于两个子系统的状况,虽然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将协调度的计算推广至多元系统,但其有效性尚需进一步考察验证。方法(2)序参量法的前提是认为系统的序参量的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其取值越小,系统的有序程度越低;而结合自组织理论可知,系统序参量取值的大小与系统有序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判断系统的有序度不能以此为评断标准;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寻找系统的序参量本身也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因此是否适宜于利用此方法来测算系统协调度,值得商榷。方法(3)隶属度方法存在的不足在于它只适用于两两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的判断,这一特点限制了其在衡量由多子系统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问题方面的应用。方法(4)由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推广形成,但其是否普遍适合于其它科学尚没有经过严格论证。方法(5)用灰色关联度法的实质是从系统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中找到关联性,以各子系统动态变化的一致性程度,来判断系统的协调性;它适合于测度具有时序特征的子系统间的协调度以及对系统协调发展趋势的评价研究。由于它是以具有时序性的一系列数据为判断依据,因此限制了它在数据有限或评价具有相对稳定性系统状况下的运用。方法(6)以和谐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和谐度计算模型充分地考虑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对于复杂系统,由于识别系统内部要素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确定其作用强度比较困难,因此对于以判断两两要素间不和谐度(相互关系)为基础所建立的协调度模型,实际数据能否客观准确获取成为制约其应用的瓶颈问题。特别地,如果需要判断的对象要素是抽象概念,要素间的关联关系将更难确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所采用的专家打分的方法极易出现武断评价的结果并最终导致方法失效。在方法(7)指标体系赋权法中,如何建立系统的协调性指标是这一方法的关键环节,但同时也构成了此方法的难点所在。
另外,其它的协调度测算方法虽然其模型构建思维很有新意,值得借鉴,但大多数理论尚处于尝试探讨阶段,需要结合大量实证研究以验证其理论的可行性。
3.3 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的构建方案
构建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的实质可以总结为:在深刻理解系统协调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关于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对应于协调的三维度找出一个综合的测度方案。同时,由于协调性测度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分析对象(系统)的自身状况及要求,以系统协调度三维评价模型为框架,参考现有关于协调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协调性测度方案,因此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体系,只要符合系统本身性质特点的方法模型都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并且它需要根据系统的要求以及变化做相应的调整。
通过对现有协调度方法模型的总结评述可以发现,虽然国外学者的协调度测量模型在形式上存在差别,但其本质都是通过测度要素变量与目标值或要素变量之间差距的程度来定义协调度,因此,它们可以统称为“差距测度法”。从系统协调的实质内涵来看,在Miller、Maheshkumar以及Gregory的模型中,当要素变量之间的值相等时,系统协调度取得最大值,反映了协调的均衡性层面。若将John与Dennis模型中的环境承载能力看作系统(子系统)发展的目标值,其与Venkatraman模型的核心都是测度要素变量与目标值之间差距的程度,这反映了子系统与系统核心目标的一致程度,可以作为要素目标一致性的度量。
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从系统协调的实质内涵角度分析,隶属度函数法及耦合系数法在一定程度上与离差系数法类似,都是通过测度子系统的均衡发展程度来测度协调性,即当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均等时,系统的协调度达到最高。这些方法都是将系统协调看作系统/子系统间的发展相似性或强调了子系统/要素均衡发展对系统协调的意义,但它们都同时忽略了系统协调的关联性、目标一致性两个层面,因此不能作为一个完善的协调度测量模型。
灰色关联度法是通过各系统/子系统动态变化的同步性来体现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定义协调性;以谐管理理论以及和谐性的定义为基础提出的和谐度(协调度)计算模型充分地考虑了系统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将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联程度作为评价系统协调的基准参量,体现了系统协调的一个核心环节——关联性。但灰色关联度方法与和谐理论测度模型同现有的其它协调度模型类似,只将协调的三个核心要素之一纳入到对系统协调的判据中,因此对系统协调的评价存在片面性。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的协调度模型主要体现了对系统要素“均衡性”以及“一致性”的测量维度,而国内学者构建的协调度模型体现出了系统“均衡性”和“关联性”的测量维度,这些协调度方法都是从系统协调的一个核心层面出发来评价系统协调性,因此对协调机理的概括都存在片面性,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评价方案直接加以应用。但由上述的评价分析又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所归纳的协调度模型之间又存在互补性,可以结合具体的分析对象,将它们进行适当的组合,促进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构造出适合于系统自身的协调性测度体系。
4 结论
系统协调的相关问题研究已成为是管理科学领域的热点与前沿课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协调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有关协调及其相关研究的成果也非常丰富。本文对协调进行的扩展性定义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系统协调性测度体系的构建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提炼与综合。
谈影视音乐的协调性 篇3
[关键词]影视音乐艺术形式协调性
一、引言
在优秀的影视剧作中,音乐总能带给我们一种如期而至的舒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怎样使得影视音乐应该充分体现作品的总体艺术构思。从而能够为影视剧增色添彩,而非画蛇添足。下面将从影视音乐的协调性方面作一些论述。
二、影视音乐的谐调性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20世纪2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和影视技术的进步,音乐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的关系不再是松散联盟,表现方向也不再是“各行其道”,而是与影视艺术的其他构成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去共同实现这一艺术形式的整体表现力。与单纯的音乐形式不同的是,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既定的艺术效果一般不可能通过单纯音乐形式那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去独立地实现。而必须通过与影视艺术整体相协调才能实现。这便是影视音乐的协调性。
三、形式上的协调性
在影视这种综合艺术中,影视音乐协调性首先体现在形式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影视作品中画面的协调。即与视觉的共融。以达到声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二是与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包括人物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音响的协调,即与听觉的协调,以达到和谐一体、浑然天成的效果。影视音乐的各种样式,包括声乐歌曲和器乐乐曲、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和插曲。以及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等,都应当通过这种与画面、与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协调,来服务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示、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去实现影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
比如影片《甜蜜蜜》是以邓丽君的歌曲命名而且以此歌为音乐线索贯穿始终。歌曲作为一条心理主导线索,赋予影片以意义的诠释和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复杂而巧妙的隐输。该片的主题曲与片中的画面和声音协调性上处理得非常完美。主人公李翘和黎小军合伙卖邓丽君的磁带,但在当时的香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喜爱邓丽君的歌。因为那样就说明自己是大陆人。结果这场生意就在风雨中“泡汤”了。二人竭力叫卖,雨越下越大,影片的音响却由混杂的声音过渡到只保留邓丽君的歌声——从磁带传出,音量越来越大——动听的旋律中带着些许哀怨。音乐和画面的巧妙配台,使其它声响(叫卖声、风雨声)在淡化中细腻化了。而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影片中歌曲《甜蜜蜜》第一次淡淡切入,是李坐在黎的自行车上唱出来的。伴着歌曲节奏。李的双腿前后摇摆,“音乐和画面在运动和节奏范围内部是对称的”。这是视觉节奏与音响节奏之间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契合。渲染了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淡淡的甜蜜。类似的还有,黎为疲惫不堪的李按摩时所唱。慢慢地他的手指的跳动也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而且深刻表达了人物感情心绪——沉沉的爱怜。直到结尾,李、黎邂逅于商店橱窗前,由漫步街头到四目相接,由“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甜蜜蜜”。歌曲以抒情绵长的旋律与镜头节奏对位配合,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情调。这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甜蜜蜜一歌再次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可见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离开了这种协调性,影视音乐便无法实现其对于影视艺术的表现功能,甚至失去在影视艺术中存在的意义。中外许许多多成功的影视作品,其中音乐与画面情境、音乐与人物语言及音响的结合,都是和谐而完美的,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四、内容上的协调性
所谓内容上的协调性,主要是指影视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生活场景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情景氛围的表现的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体现在影视音乐的创作、影视音乐的表演和影视音乐的欣赏等诸环节之中。
音乐创作是音乐活动的首要环节。但在创作要求上。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却有所不同。一般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比较自由地去进行艺术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而影视音乐的创作则首先需要在准确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之上,在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之下,从更好地表现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更好地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出发,去进行音乐的构思与创作。影视音乐的创作必须服从于特定的影视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表现,这就必然使影视音乐呈现出内容上的协调性。比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她创作《妈妈的吻》等许多优秀的抒情歌曲的时候,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当她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去创作片头歌曲、片尾歌曲和插曲的时候,她就是在反复地阅读原作,深入地领会剧情。并在充分把握作品精神气质的基础之上,调动自己的人生感受去进行创作的。而这些音乐之所以成功,首要即在于它们把作品那种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得准确深入、酣畅淋漓。台湾流行音乐的主力制作人陈焕昌,曾为三部电影创作过电影音乐。三部电影都得到了金马奖。他在谈到电影音乐创作时曾说:“电影配乐会帮助我进入特定的思考情境。”他所说的正是影视音乐创作上的协调性。
与一般音乐一样,影视音乐当然离不开表演——演奏或演唱。与一般音乐不同的是,影视音乐的表演仍必须与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情感相协调。比如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和著名歌手毛阿敏,他们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所演唱的片头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片尾歌曲《历史的天空》。那一种浑厚和深沉。那一种苍凉和悲壮。都使作品中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凸现。与音乐创作一样,音乐表演的这种内容上的协调性要求并不意味、也不可能意味是限制作曲家或歌唱家的个性风格:恰恰相反,艺术家们的个性风格正是在这种协调性的要求中才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五、结语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协调性研究 篇4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协调性研究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传统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树立和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重要条件,优良的学风能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办学的品位,展示师生的学习风貌,推动高校内涵建设的发展.因此,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出发,阐释出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探索加强学风建设的协调性方法与措施.
作 者:曾学清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英文刊名:WORLD OF ENTREPRENEURS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方法 措施
协调性 篇5
2.1缺乏有力的施工监管措施,员工自身的协调性有待完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城市路桥工程的增多,在实际的路桥施工建设中,很多的设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由于在施工工期的限制下,缺少对工程实际的调研工作,更有甚者,有的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达到施工工期的要求,盲目的进行施工,没有按照要求的规范程序,这样工程的施工就缺乏了科学的实际调研数据支持,造成建设工程的整体设计不是很清晰明了,使相关部门的施工监管工作有了很大的难度。另外,监管人员由于自身业务素质的偏低、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专业知识欠缺,自身的协调性很难完全发挥出来,也就使整工程的施工管理协调性大大降低,他们更多注重的是施工质量,对施工的进度、安全、效益等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监管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阻碍了工程的整体协调性发挥。
2.2施工部门间没有有效的协调配合。市政路桥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在开展施工时也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然而,在施工工程的分层化管理模式下,各个施工部门之间有相对较强的独立性,协调沟通工作很少,专业人员之间的配合工作较少,各有各的工作职责,互不干涉,各个部门间的衔接交流甚少,使得一些工程问题出现后,找不到具体的责任负责人,使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进而延误了工程进度,使工程效益下降。另外,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上基本是处于室内指挥,很少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对施工的现场状况不是很全面真实的掌握,其作出的统筹方案,并不能考虑到各个施工部门的实际状况,在执行时就会导致部门间的矛盾增加,影响到施工的整体建设协调性。
2.3分包管理过多,施工整体衔接度降低。分包管理是路桥施工常采用的管理制度,这样都导致工程施工中的各个参与承包单位之间是独立性,彼此之间没有深入的交流,在具体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上定位不准确,而且承包单位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熊阿姨,造成了施工中各个工序的衔接度下降,没有明确的责任归属。
协调性 篇6
摘要:域次之,开都河-孔雀河流域协调性最低.将塔里木河流域42个城镇归为城市化超前型、同步协调型、逐步磨合型、城市化滞后型、低级磨合型等5种类型,其中大多数城镇仍处于城市化滞后型和低级磨合型.因此,需要认清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协调关系,采取适当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作 者:杨宇 张小雷 雷军 YANG Yu ZHANG Xiao-lei LEI Jun 作者单位:杨宇,YANG Yu(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张小雷,雷军,ZHANG Xiao-lei,LEI Jun(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协调性管理分析 篇7
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 道路的规划、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 不论在设计, 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 都能在本部门得到质量控制。但问题是, 在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中却往往会出现问题, 处理得不尽人意。结果等到了工程施工后期, 在交接验收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造成不得已的返工, 给工程投资带来极大的浪费, 不但影响工期, 而且还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功能, 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作为项目的高级管理人员就要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深入分析当前市政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要深入分析建设过程中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及时查漏各部门协调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三管齐下, 自查自纠, 才能保证建设工程的全面竣工和质量的完善。
一、当前市政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复杂, 监理不到位
在现代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中, 由于缺少必要的时间调研, 很难按基本建设程序完善相关手续及设计文件, 有些项目甚至先施工再补前期有关手续及资料。另外, 在监理人员方面, 存在着职责不对称的问题, 比如在监理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要履行三控、三管、一协调的职责, 但是操作运用中, 大部分权利却都被放到质量控制上, 而在其他方面则严重缺少权力保障, 这样就会影响到道路桥梁施工的整体协调性。
2、分配不均, 缺乏协调, 配合性差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是工程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配合, 使得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程往后推迟。问题主要在于各专业的交叉配合和协调工作方面经常会出现断层, 使得工程之间衔接不太融洽, 进度上不能保持一致性;其次, 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也存在着缺乏协调的问题。施工管理人员很少深入到工程队伍之中, 不能及时了解施工人员的具体情况, 不知道工程进度中所需要的条件, 这样就造成任务分配的不均匀, 容易造成各专业部门之间的矛盾, 不利于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协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协调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很多, 因为这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监理、业主, 从多专业技术工种到多单位多部门的方方面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1、科技更新快
目前现代交通设施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 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安装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每一个专业里, 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 同时又必须要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 空间位置等一些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进行充分的全面考虑, 特别是交叉部位的细节方面缺乏考虑, 则极易产生问题。
2、各专业独一性强
由于市政工程牵涉的有关单位及专业范围广, 几乎每一项道路工程都是一件独一性的产品, 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技术工作的难度, 使得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施工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把握, 有效更新, 也会带来一些问题。
3、层层分包, 存在漏洞
从客观上分析, 在目前现行的管理体制中, 存在着施工单位层层分包的现象, 这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往往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不可否认, 从主观上看, 各单位被利益的驱使往往形成推诿, 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样就会造成工作上的遗漏, 人为地设置一些问题, 增加了协调性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4、管理不健全, 协调管理难推动
在施工组织管理上也非常不健全, 因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 再加上疏于协调性管理, 势必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工作磨合带来困难与不便, 造成施工协调性工作无法推动。
三、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协调性管理的重要性及方法对策
1、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协调性管理的重要性
(1) 协调管理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在市政道路桥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 通过协调管理工作, 能够加强各施工单位、管理单位之间相互协调的能力, 共同研讨出施工技术措施和最优方案, 协助质监站和安监站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检查, 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落实, 这样一来, 就可以促进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提高和管理人员施工能力的增强, 保证施工的高效顺利进行。
(2) 协调性管理能够积极推进施工进程
由于标段衔接频繁, 各施工单位的交叉作业比较多, 加上专业间与标段间的协调工作不好落实, 通过协调性管理就可以协调材料供应等, 完善施工方案, 优化工作策略, 全面提升施工的整体进程。另一方面, 在与政府各部门、不同标段项目经理部之间也能够推进协调进程, 积极协调征地拆迁、绿化拆除和恢复, 还有交通疏解、水电报装、管线改移、场地和临时道路使用、质监、安监、环保、验收移交、临时用水用电等多项工作, 大大提高施工整体进度, 有效解决施工单位、业主与参建各方之间的矛盾, 使得各方得到和谐发展。
(3) 协调管理有效促进施工的合同管理规范化
通过现场举行的协调会议, 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专业详图、设计图纸和设计内容的技术交底, 经过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协商, 可以对施工设计图纸中不明确或错误之处进行修改和验收, 进而更好确定和合理控制工程变更等问题, 有效防止或减少争议的发生, 促进市政道路施工工程的顺利运行。
2、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的协调性管理方法
(1) 深刻领会协调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 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 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 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 从提高行业标准, 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 深化管理改革模式, 建立科学新模式
加强管理, 就要在现有的管理水平基础上, 针对工程质量品质还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无论是技术、人事制度还是监管层面, 都要建立更有效、更科学的管理体制, 同时还要更加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
3、加强协调性管理的具体对策及措施
(1) 技术上的协调性管理:
为了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 就要做到熟悉图纸设计, 因为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 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 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 并认真落实, 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同时, 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上协调性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就要从图纸上积极解决问题。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而技术交底则要做到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 了解施工各个环节的程度, 尽量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 管理上的协调性管理
健全的管理协调制度, 首先要来源于管理层过硬的技术。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 建立统一领导, 由专人统一指挥, 进行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问题责任制度, 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 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要抓好各个关键环节, 比如在工程从图纸阶段进入实施阶段时, 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会比较形象直观, 这时候问题更容易被发现, 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3) 组织协调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 要强调的一点是, 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 每一个制度的制定决不能走形式, 而要落在实处, 实实在在执行, 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 对自己的工作、签名都要承担相关责任。值得注意的是, 当大家在统一领导下, 在相关的奖罚措施激励下, 一定可以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 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做好施工中的协调性工作, 常见的包括以下协调:埋地管线与市政排水管的协调;周边建筑物与在建道路工程的协调;道路的使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施工工序、班组之间的协调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一个成功的市政道路桥梁施工工程项目, 协调性管理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施工中的协调工作, 牵涉面广且又琐碎, 项目经理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协调性管理, 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 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宏阳:《市政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2]隋小东:《做好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几个难点和对策》, 《建筑管理》, 2004年第2期。
[3]雷勇、万利:《管理工程师如何管理和监督施工合同的履行》, 《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年第4期。
初中体育课堂学生协调性的培养 篇8
一、利用游戏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基础,体育训练比较枯燥无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穿插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这样的游戏就被赋予了训练的意义。游戏还有利于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会更加容易投入感情和精力,有助于对动作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协调性的目的。
例如,“老鹰抓小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游戏。在每堂课开始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用此热身,培养学生的身体灵敏协调性。把学生分成组,分别是老鹰、小鸡、专门保护小鸡的人,位置可以互相更换。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动作敏捷,协调一致,而且反应和速度都要快,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速度、灵活度、协调度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协调性的重要,因为填鸭式的体育教学令学生对体育课并无太大兴趣,特别是农村的学校,教师一般集合后,简单的做一些常规训练,如跑步、拉伸等,就会让学生自由活动,对于学生来讲,体育课就是活动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多得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情境,设计相关游戏,既可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韵律操提高节奏感觉,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身体的灵敏协调性训练,必须依靠一些对协调性要求比较高的项目进行节奏的改变,如广播体操、健美操等韵律感比较强的项目。这些项目集音乐的语言、舞蹈语言、体操的动作、美学原理在一身,必须要把音乐、舞蹈、体操完美地结合一起才能够完成好,在内容上蕴含了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具有强大的健身功能和健美功能,肢体运用的协调、恰当,可以把健美操美学价值发挥出来,而这些美感是需要通过上下肢体和躯干、头、颈等身体部位共同协调才能完成,因此,通过韵律操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例如,生活中有许多学生熟悉且喜闻乐见的歌曲,教师可以利用来进行韵律操的练习。如播放歌曲《小苹果》时,学生不由自主地摆动起来。于是教师设计了两个组合四个节拍的动作,“举起手、笑一笑,踏步、扭扭腰,”“踏步、原地跑,小马跳、开合跳”,要求学生动作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协调,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下,80%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身体的灵敏度也不断提高。
韵律操对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有明显的优势,就是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配上简单易学的动作,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节奏,而节奏就是提高协调性的灵魂。许多协调性差的学生,对于音乐的节奏感都是比较差的,所以利用韵律操改变学生的节奏感,能够使学生的身体自然地发挥协调功能,从而提高协调能力。
三、利用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协调性
身体的灵敏协调性和个人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这些身体素质,必须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协调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更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得到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单个动作系列重复练习,也可以设计组合式动作重复练习。
例如,在每堂课十五分钟的体能训练中,带领学生进行肩绕环练习,达到提高手臂协调性的目的。接着进行组合式动作练习,在一系列动作的反复练习下,学生耐力和力量都有了提高。在教学时,这些练习既可以让全体学生统一进行,也可以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做到动作统一协调,如有不相同的动作必须要反复理解动作要领。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必须依赖长时间的锻炼,所以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强度、密度、时间合理的结合,还要注意一定的度,如果过于用力就会取得反效果,动作的质量就无法保证,在时间的保证下,身体经过量的积累,身体的协调能力就会慢慢提高。
中学生的协调性培养,除去天分之外,需要一个持续的训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兴趣,再配以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动作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教学下,提高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进而使协调能力不断提高。■
沟通与协调 篇9
一、内部沟通 1.秘书要与所服务的总经理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了解总经理近期的工作重点、业务要点及管理方面的思想。准确理解总经理的授意、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2.秘书应以主动谦虚的态度与总经理所领导的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尽可能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进展情况,并将信息及时整理反馈给总经理,有效地协助总经理推进工作 3.作为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与其它部门和同事的协作,要把对方看作是自己的资源,通过一点一滴的交往,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任何部门、任何一位同事都应有极强的客户意识,尊敬对方、尊重对方,注意及时向那些给予你支持的部门和人员表达谢意。
二、外部沟通 外部沟通会大量使用电话、电子设备、书信等媒介,因此要特别注重在这些方面的商务礼仪。(见电话礼仪、书信规范)1.业务合作 作为总经理与外界沟通的窗口,秘书应以热忱的态度与合作厂商建立起真诚信任的关系,但在处理事务时注意以公司利益为重,端正自己的位置,灵活处理。尊重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要注意多方了解与业务相关的事务,以做到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帮助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传达。在代总经理进行有关业务的推进工作时,要与合作厂商达成理解,为总经理的决策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辅助总经理推进。·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2.礼尚往来: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2 答谢(节日礼品、贺卡等)在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春节、或重要合作厂商的公司纪念日等)秘书应在征求总经理意见之后,以礼品或贺信及时致意,维护与合作厂商的友好关系。在业务合作中,适时提醒总经理并为其安排与厂商的定期沟通活动或轻松的就餐,与厂商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与进一步的合作。
三、秘书作为领导辅助人员应具备的礼仪 秘书作为总经理的辅助人员,除完成日常业务事宜外,更多的精力是为总经理服务。一个好的秘书既是领导的助手又是领导的参谋,秘书在日常工作中既要辅助领导进行决策,同时还要辅助领导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1.作好助手和参谋的工作 参与决策调研,提供有份量的信息。秘书要做好决策参谋,就要积极参与决策的调查研究。首先是广泛收集信息,多提供真实情况。其次是超前搞好调研,多提供决策预案。再次是和领导同步思维,多提供有份量的文稿。其中要把握三点: 第一,要有观察力,跟踪了解总经理的思维轨迹,敏于捕捉领导的思想火花。才能及时预测总经理在想什么,准备什么。第二,要站在领导工作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一定的高度、广度和深度。第三,主动与总经理交流思想,通过听取领导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在事务处理和文稿撰写中更好地体现总经理的思想。·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3 参与实践,协助总经理推进工作。积极介入有关工作,及时掌握相关情况,适时提出建议。经常了解全局情况,取得按时保质完成各类任务的主动权。参与要有度,参谋要有方 参与决策调研,注重“多谋”,切忌“擅断”。参与督促检查,工作要“到位”,不能“越位” 参与工作实践,要当好助手,不能做“主手”,做好牵头、把关、协调的工作。2.辅助总经理塑造良好的形象。秘书和秘书部门是为总经理服务的,领导对外形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秘书和秘书部门的服务水准。秘书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辅助领导塑造良好的形象。(1)语言形象 总经理在正式场合发表讲话,秘书要事先准备好文字材料、发言提纲,必要时做好语言标识。公务活动之前,提供广泛适用的背景资料(包括活动内容、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及与此相关的人文等知识)供总经理参考准备。(2)协助总经理树立行为合作形象。要在事务安排中,尤其是公司内部活动中,使领导多接触普通员工,了解情况,融于员工之中,才能使领导的形象得以升华。(3)协助总经理树立行为激励形象。要尊重别人,帮助领导把握好用人之道,多协商,多征求大家意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下属及部门的需求,增强合力。·中国管理工具网· 文 件 名 检索编码 CM031094 沟通与协调 页码 5-4(4)协助总经理树立行为感化形象。领导者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影响他人,秘书是总经理对外界面的口,必须协助总经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待人热情,例如在总经理开展某项活动之前,详细了解该项活动所涉及的人员情况,包括姓名、身份、履历等,以便领导掌握对方的信息,为开展热情友好的交际活动创造条件。对外交往要真诚情切,秘书要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总经理的处事原则,并在对外交往中很好地运用,必要时提醒总经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感化、教育和鼓舞他人。
临床协调员 篇10
临床协调员
本范例仅供参考,请酌情修改后再使用
岗位职责
1、完成临床试验方案、研究者手册及相关文件;
2、培训相关医师、护师及试验相关人员试验方案;
3、完成最终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4、协助注册部门整理注册所需材料;
5、编写产品简介、培训公司销售人员。
任职资格
1、医药相关专业大专或以上学历;
2、具有两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
3、能应用英文读写、熟练应用相关工作软件;
4、较强的对外沟通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产管理与建筑施工安全协调性 篇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95-01
摘要:
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的,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就会有杜绝伤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要求,所以笔者姑合多个方面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安全生产;企业管理;质量效果
近年来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采取了多处加强安全生产的办法和措施,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监督的力度。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目前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还存在交叉状态,很多项目的建设并不规范,监督也主要以突击性安全检查为主、缺少日常监督管理有效措施,监督力度和手段也难以适应医院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
1.2从施工部门本身看,部门的安全生产投入还是严重不足且基础薄弱。新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不能到位,从业人员接受到的系统正规的安全培训不够完善。
1.3从安全技术方面看,建筑施工是难度大、危险大的特殊行业,而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未能满足施工需求,安全防护装备落后、配备不足,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2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含义
安全生产是指使生产过程处于避免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及其它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和设备是安全的,即保障人的健康和安全杜绝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将人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全生产管理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上涉及到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调整、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其管理内容涉及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成功與否,应该由事先确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测量,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过去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作为今后安全管理工作的参考。由于建筑施工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很大。建筑工程产品构造物形式多样、工种复杂、施工作业流动大,标准化程度低、都会导致事故发生,危险防不胜防,关心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健康与安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现阶段“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经济建设方针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随着本单位最近几年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全生产成为管理中的头等大事,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关系着部门的生存和发展。
4建筑施工企业安生生产管理创新的方法
4.1明确安全生产政策。部门要成功地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就必须有明确的安全政策。政策的目标是在保证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风险的责任。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部门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并通过计划实施,使用风险管理的方法确定消除危险和规避风险的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损失。部门施工的安全政策不仅要满足法律
上的规定和道义上的责任,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单位的要求。一是政策制定者要深刻理解工人对部门的重要性。对于单位来说,工人绝不仅仅如设备工具一样是部门所拥有的资本,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二是要能够促进风险控制并且保证工人的身心健康,为工人提供安全的健康的工作环境,使工人在工作中能够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三是重视安全带的风险。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在生产过程中的未遂事故多得多,通过对这些隐患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最大限良地减少事故隐患,从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4.2加强对安全生产有效控制。与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不同的是,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认为,几乎所有的安全事故和职业疾病都是可以避免的,而最终导致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根本原因还是组织管理的失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由此可见,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管理不当造成的,是管理者的责任。
4.3重视安全投资的经济性。安全需要投资。因为一旦发生事故,由于建设施工带来的利润可能远远不够补偿安全事故的损失,对于工作中系统而言,太低的安全程度不仅带来人员和环境的伤害,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理的。
4.4安全管理应与质量管理有机地结合。实际上,在部门的日常管理中安全与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有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原则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部门要想在安全上取得成功,应该致力于在组织中建设安全文化,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在部门各个层级间,包括部门中每一个员工,树立安全文化意识,使每个人都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4.5建设创新型的安全文化。施工安全管理的成功最终是取决于隐藏在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之下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法制和经济激励机制的发展密切相关,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在建筑业中运用安全文化的手段在部门安全管理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改善和提升安全文化是提高全科室的安全水平的有效教育培训、宣传和理场安全管理计划,培养部门与工人之间等各方协调合作的氛围,从而最终形成一种可以改变施工人员安全工作的态度及方式的安全文化。
5 结语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安全是质量和效果益的前提,直接关系部门的健康发展。施工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切实做好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