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修辞作文(共9篇)
生活中的修辞作文 篇1
运用修辞手法作文开头作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作文中的修辞方法大致有这几种,即排比、对偶、比喻、题记、引用。
(一)排比:开头排比,气势恢弘。
我看见西子浣沙的涟漪,望见貂婵戏水的波澜,听到红拂袖水的誓言,闻到虞姬临江的哀叹……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一抹真彩。女子立于水边,便成了“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囚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烈火下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刀锋。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山东考生《那阵风吹过》
在冷漠者眼中,维纳斯是残疾的;在痴迷者眼中,维纳斯是美丽的;在旁观者眼中,维纳斯既是残疾的,又是美丽的;——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儒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高考佳作《猛虎和蔷薇》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湖北考生《学会历史般的旁观》
(起兴,用漂亮的句子开头,亮相即得满堂喝彩)
(二)对偶:严谨整齐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高考佳作《魂兮归来》
当大唐盛世的瓦当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昨日繁华渐渐褪去,一叶带着一名叫徐福的术士和追随而至的童男幼女的扁舟向一个小小的渔岛驶去。一个名叫日本的民族在中国的臂弯里成长,可这个小小的渔岛却见证了泱泱中华的悲欢荣辱。——湖北考生《镜中日本》
(三)比喻:形象生动,更赋诗意。
求知的瞳孔放飞色彩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赧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得,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是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飞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高考佳作《捕捉理性的灵光》
生命如风。——四川考生《风,可以穿越荆棘》
(四)题记:
用一句漂亮的话放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那无疑是让评卷者在花之未开前已享荷叶之清香。文中有好句子,也不妨拿出来放在题记的位置上,让评卷者先睹为快,后再在文中享受第二次阅读快感。
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受到,因为你在我的心里。——题记——高考佳作《我心依旧》
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过分欣赏自己海湾处的风景,而忘记了,在那片湛蓝的大海上,有着更美丽的风景!——题记——高考佳作《不要忘记,远处也有风景》
哲人说,影响你行走的不是一双鞋,而是一粒沙;同样,遮住你视线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缕烟。——题记——高考佳作《烟迷你的眼》
(多好的句子!千万不要让它埋没在文章“云深不知处”的地方)
(五)引用:
简洁地引述材料,准确地提出观点,用名言开门是一种相当好的手法。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高考佳作《勿为情所障目》
古语说:人无痴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思想汇报专题人无癖者,无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也。古人交友,如此看重情感。可见,在我们人生的磨励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受其感染。影响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在人们的脑海里,感情是孩儿的呓语,是情人的依偎,父母的疼爱,朋友的信任。如此美好的事物,左右我们的思潮。但无论何时,总必须坚定心中的道德尺寸,衡量对与错,是与非。以正义来认识世界。——高考佳作《跨越情感的感知》
排比造势
关键词:排比的作用、排比造势、暗喻式排比
“排比”的作用:华丽的服装需要珠宝的点缀,以显其高贵;出色的文章需要修
生活中的修辞作文 篇2
一.嵌题点睛, 通篇生辉
俗话说:“看书看皮, 读文读题。”意谓一本书的封皮与一篇文章的标题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使文章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 激发阅读兴趣, 最好的办法便是在标题中嵌入合适的动词。
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泻树丛中》, 作者围绕“留一点空白”这一话题立意, 在月光与树丛之间巧妙嵌入动词“泻”, 具有点睛之妙, 使整篇文章既契合话题的要求, 又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泻”赋予月光以动态感, 在一派静谧朦胧之中, 将那一份别致的“空白”表现得异常动人。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标题着一“起舞”, 很醒目, 也很形象。结合文章的第一段我们便可感知到标题的妙处。作者说:“仰望星空, 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 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 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里像地球一样, 有灰尘也有石渣, 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 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动词的嵌入, 使标题既与《星星》一诗中所阐述的道理相勾联, 又清楚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二.动静互化, 壮景生情
动词最突出的修辞功能是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动态感使所描绘的事物富有活力, 而表现力则能深深地感染读者。写景状物之中, 准确、巧妙地使用动词, 采用动静互化的办法能够壮景生情, 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所谓动静互化, 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以动写静”, 二是“以静显动”。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 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 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 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 横处三分之一。帘子中央, 着一黄色的, 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 石青色;丝缕微乱, 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月, 淡淡的青光遍洒纸上;月的纯净, 柔软与平和, 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 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 上下错落着, 共有五丛;或散或密, 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 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 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 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 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 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敧斜而腾挪, 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 背着月光, 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 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 似乎在入梦之前, 还有所留恋似的。
这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月朦胧, 鸟朦胧, 帘卷海棠红》中的片段, 是对一幅画面的描绘, 给读者的审美感受却是极富动态之美, 这是因为作家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画面本是静止的, 但“垂”、“曳”、“洒”、“伸”、“掐”、“开”、“流”等动词的使用大大丰富了画面的意境, 让静态的画面呈现出活的生机。
蝴蝶双双入菜花,
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 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是范成大的《田园杂兴》。诗人采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 通过蝴蝶的飞舞 (“入”) 、鸡飞狗叫等动态性的词语, 生动地显现了宁静安谧的田家生活环境。整天无客而至的田家, 因一个远行茶商的突然到来而变得喧闹不已。动词的渲染反衬之功在此可见一斑。
三.摹写人物, 情态毕现
动词在摹写人物方面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巧着动词, 能够以少总多, 使人物情态毕现, 产生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1.展示内心世界
随着汽车喧嚣的声音, 我似乎从妈妈欲言又止的样子看出了什么。是什么, 我不敢去想。妈妈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摸了摸我的头, 用手指了指汽车前进的远方, 低声告诉我:“瞧, 那是你爸的故乡……”身体不自然地僵硬起来, 从妈妈口中听到的是早已预测过的答案, 没想到心底还是痛得抽搐难受。那个地方, 是十年前抛弃我和妈妈的男人——他的故乡。
这是2008年广东满分作文《不要轻易说“不”》的片段。小作者巧用“呼”、“摸”、“指”、“告诉”等动词, 真实再现出妈妈内心的情感波动, 表达出母亲“欲言又止”的痛楚之感, 很能打动人心。读这样的文字, 读者的心仿佛也像小作者那样“心底痛得抽搐难受”。
2.刻画精神品质
“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我用石板一迎, 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 大伙笑了, 她也笑了。”这是魏巍笔下《我的老师》中的精彩描写。一个“落”字将蔡芸芝先生温柔、慈爱的性格描摹出来。
“他立刻明白了, 就轻轻地关上灯, 拉开窗门, 随手拿起准备好的扫帚, 小心地挂在窗台下面的钉子上。”《挺进报》中, 陈然被捕前的一个晚上, “急忙地赶印”《挺进报》直到早晨五点钟。“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使他“立刻明白了”危险的到来, 于是他“轻轻地关上灯”, 将准备好的扫帚“小心地挂在窗台下的钉子上”。“关”、“拉”、“拉”、“挂”等动词, 让读者看到的是陈然处乱不惊, 从容自如, 舍己为人的个性品质。
3.反映性格特点
“孔乙己一到店, 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有的叫道, ‘孔乙己, 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 对柜里说, ‘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 见他满手是泥,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这是孔乙己取钱时的两个动作, 一为“排”, 一为“摸”, 简单的动作描写便将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揭示无遗。“排”活画出他虽然穷困潦倒, 却很是自视清高, 以此显摆给人看的猥琐性格。“摸”则将其落魄之窘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取钱, 鲁迅先生又是如何写华大妈的呢?且看:“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 掏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 老栓接了, 抖抖地装入衣袋……”“掏”且“掏了半天”, 足见华大妈对这包洋钱是何等珍视, 藏得何等严实!人物谨小慎微的性格以及生活的困苦, 医治儿子的急切心情, 便于这看似平常的动作之中显现出来, 可谓精妙之极。
四.渲染环境, 营造氛围
夏的轰雷一响, 我们几个玩伴提起一双凉鞋比赛跑回家, 淋成了落汤鸡也是‘咯咯’地笑, 眼里充满了快乐。又是一个下午, 又是‘拉帮结派’来到河边, 什么也不顾一骨碌跳下河尽情地游、笑, 仿佛在天堂。这里, 童年的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一篇笑声的乐章。在河里拍打着、泼着, 连泊着的水也成了活泼的珠子;在河边筑着堡垒, 有国王、王后、士兵、坦克去攻打另一国王。俗话说“一国不能有两王, 一山不能容两虎”, 有时我就坐山观虎斗, 谁赢了我拍手, 谁输了刮鼻子, 大声笑。这就是快乐的童年海洋。
这是满分作文《在自然中生活》的片段, 所要表现的是作者与小伙伴们在夏日里的快乐情景, 并以此诠释在自然中生活的惬意愉悦的主题。这种情景通过一连串动词的有效渲染而具有了感人肺腑的神奇力量, 带给读者一种可以感知的氛围感, 一种能够调动内心情感体验, 让人似乎也回到了美好童年的真切感。
生活中的修辞大师 篇3
一天,几个女生正对一个男生评头论足。有的说:“他那耳朵,简直和芭蕉扇一样大。”有的说:“他一着急,眼睛马上凸得像铜铃!”这时,有一个同学说道:“他的嘴巴又厚又翘,像煮熟的香肠!”我们听后捧腹大笑。这时,一个女生被一个高年级男生欺负,我一下子怒火万丈,一个箭步冲过去,拨开女生后一声大喝:“你欺负女生算什么本事?!”那个男生被我的阵势吓住了,没敢再吭声了。事后,同学说:“王婧你好牛啊!你发飙的时候好凶啊!你刚才好像要吃人啊!你不知道,你发飙的时候连头发都会竖起来,哦,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瞧,一群修辞大师!
晚上,妈妈烧了一锅鸡汤,爸爸尝了一口后,兴奋地说:“太好喝啦,差点把我的舌头吞下去!”“哈哈哈,看来这汤真的好喝。”我尝了一口,“啊!味蕾都麻了,我的舌头已经不见了。”表姐和表弟都来我家玩。表弟才3岁,而表姐已经16岁了,脸上有许多小痘痘。小表弟来劲了,一边摸表姐脸上的痘痘,一边唱到:“红豆豆,绿豆豆,还有一颗黄豆豆!”这让爱美的表姐一下子火冒三丈,她最怕别人讲她的痘痘,哪怕是三岁小孩。妈妈的擀面棒成了她的“双截棍”。呼呼哈嘿,她走到哪儿,哪儿的屋顶就会塌下来,她的脚踩得大地都会颤抖。她一声嚎叫,好似晴天霹雳。哈哈,我们全家都是修辞大师。
你看,我们身边的修辞大师很多吧,只要你留心观察!
(指导老师:何捷)
点评:
浅谈英语中的修辞 篇4
浅谈英语中的修辞
本文探讨了修辞在英语中的`运用,列举了20多种常见的修辞格,使人们对英语修辞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理解英语这一世界主要语言的形象性、强大的感染力,表达的灵活多变性,激发学习者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作 者:程训谦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116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 MONTHLY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修辞 语言研究 导航
广告文案写作中的修辞技巧 篇5
李慧东
历经20 多年的现代广告实践,中国的广告业已开始进入了成熟期。广告文案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广告文案的写作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提升与下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巧妙地运用修辞技巧则可以增加广告文案的可读性、趣味性、形象性和感染力+可以使得广告文案能更好地帮助受众记忆、联想和回忆,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实现传播目的。因此,在广告文案的写作中,发挥汉语言文化的优势,运用修辞技巧进行写作,是使广告文案散发出独特魅力的有效方式。广告文案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排比、感叹、双关、对偶、飞白、回环、顶真等。
一、比喻
比喻是广告文案写作中最常用的修辞方式之一。它是依据广告传播的信息主体与另一事物之间的某种相似性,用另一事物来比况该信息主体的修辞方式。运用这种修辞方式,可以把抽象陌生的事物表现得形象亲切,化平淡无奇为生动有趣+吸引受众的注意,加深受众的印象,实现广告的目的。
像母亲的手一样柔软。
———台湾某儿童鞋广告这则运用了明喻的儿童鞋广告贴切生动,情感真挚,准确地传播了儿童鞋的特点———“柔软”。喻体“母亲的手”使人产生温馨的联想,母爱是人世间最温柔、最深沉的情感,母亲对孩子的关爱是最细心、最体贴的。这种形象的比喻所唤起的深厚的亲情,会使受众对儿童鞋产生美好的印象,从而激发起购买的欲望,导致购买的行动。
爱箩利,随身的绿荫。
———爱箩利防晒霜广告这则防晒霜广告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告诉受众爱箩利防晒霜的防晒功能,像浓浓的、凉爽的“绿荫”,能有效地遮挡酷暑阳光,保护皮肤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且这种保护是随时随地的,是“随身”的,是方便适用的。由于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技巧,使得广告文案形象直观,引起了受众极大的关注。哪个爱美的女士能抵挡得住它的吸引力。
二、排比
排比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的词组或句子,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这种方式运用得好能够在视觉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在语气上形成逼人的气势,使受众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感染、被吸引。
天天呼吸,空气不可污染.日日饮用,水源不可污染.餐餐进食,蔬菜不可污染.———公益广告相同的句式,相关的语意,铺排在一起,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给受众以警醒、以震撼,让受众强烈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给您带来欣慰,秋季给您带来甜美,冬季给您带来回味。
———新飞冰箱广告
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好感受铺排在一起,浓墨重彩地烘托出舒适、温馨的生活氛围,冰箱的美好印象便深深的烙印在受众的脑海中了。
三、感叹
感叹是一种用呼声或类似呼声的词句表达含义的修辞方式。在广告文案写作中运用感叹,能增强文案的情感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感染受众,从而实现广告目的。
“味道好极了-”
———雀巢咖啡广告
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也是人们最喜欢的一句广告。发自肺腑,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更经典,所以就永远地保留了它。
“世界最薄,舒服极了-”
———博士伦隐形眼镜广告简单直白,亲切自然,琅琅上口。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受众急于一试。运用感叹,要求情感真挚,分寸恰当。不能矫揉造作,胡乱夸耀。否则,容易引起受众的反感。
四、对偶
对偶是一种可以增强广告文案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的修辞方式。它是通过把两组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的词句成对比地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含义的修辞方式。在广告文案的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对偶句,可以使广告文案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文意流畅,文气饱满,便于记忆和传播。
总裁为您服务
领袖由我安排
———某服装厂广告
这则广告对仗工整,气势非凡。言简意赅地传达了服装厂提供高档服务、保证上乘质量的信息。面对受众,充满自信,底气十足。让受众感到放心、可靠。既富有个性,又引人注目。
顺水推舟随波逐流
———某航运公司广告
此广告巧妙地运用了两个成语进行对仗,别出心裁,而又妙趣横生。既有可读性,又具艺术性。
运用对偶的修辞技巧写作的广告文案,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文采斐然。看起来美观醒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这样的文案不仅有利于满足受众的阅读心理,同时又显示了文案背后积淀的文化底蕴。
五、双关
双关是一种可以使广告文案具有含蓄美和幽默感的修辞方式。它是通过借助语音或词意的联系,故意使语言关联到两种事物,使语句构成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运用这种修辞方式写作广告文案,可以使广告文案具有委婉含蓄、幽默风趣的特点, 收到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
格力空调,冷静的选择
———格力空调广告
这里运用的是语义双关。
“冷静”既传播了格力空调制“冷”效果好,安“静”无噪音的特点;又提醒受众选择空调要深思熟虑“, 冷静”分析,言外之意即选择格力空调是冷静的选择,正确的决定。一语双关,言简意丰,含蓄委婉。
丰华正茂
———丰华圆珠笔广告
这是谐音双关。它利用“丰华”的“丰”与“风华正茂”的“风”同音,使文案具有双重含义.一、“丰华”牌圆珠笔的产销“正”处在“茂”盛时期,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使用“ 丰华”圆珠笔,会显得“风”采飞扬,才“华”横溢。含蓄隽永,富有感染力。
双关的运用,使得文案具有了含蓄委婉、意味深长的风格,既实现了传播目的,又避免了自我夸耀的嫌疑,符合我国受众的审美心理。因此,我国成功的广告文案中运用双关写作的例子很多,如上文对偶部分“总裁为您服务,领袖由我安排”中的“总裁”、“领袖”也是妙语双关,可谓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要注意的是,运用双关写作广告文案时,相关联的两种含义要自然、贴切,避免牵强生硬,晦涩难懂。否则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六、飞白
飞白是一种故意运用白字的修辞方式。“白字”即“别字”。有意将词语写错、读错或故意仿效错误的词语的方法,便是飞白。飞白修辞方式的运用,能使广告文案收到趣味盎然的效果,让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华力电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
———华力电蚊香广告
“闲”妻良母
———台湾某洗衣机广告
中国电信千里“音”缘一线牵
———长途电话广告
这里是用飞白的修辞方式进行成语、俗语活用。故意将“闻”写成“蚊”、将“贤”写成“闲”、将“姻”写成“音”,令受众感到极有兴味。“ 默默无‘蚊’的奉献”一方面表明了该电蚊香驱蚊效果好,寂静无声,有助睡眠的特点,以及企业默默无闻地为消费者服务的诚意,契合了文案的诉求点;另一方面又让受众感到巧妙有趣,过目难忘。
“‘闲’妻良母”别具深意,洗衣机使辛劳、忙碌的妻子、母亲清“闲”了+有更多的时间相夫教子,可以更好地成为贤妻良母了。此文案以其文词运用巧妙而在消费者中产生了口碑效应,以至成为广告文案中的经典名句而被经常引用。“千里‘音’缘一线牵”令受众产生美好的联想,有着极好的传播效果。由于飞白运用了别字,有时会在语言方面产生副作用,因而要慎用。一般多用引号加以提示。
七、回环
回环是讲究词序有回环往复之趣的修辞方式。它是把词或词组的先后顺序颠倒过来之后+仍能构成一个新的意义的方法。在广告文案的写作中,运用回环法,就是对广告信息进行有变化的重复,回环往复地传达信息,以增强表达效果,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万家乐乐万家
———万家乐热水器广告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长城电扇广告
回环的运用,强化了广告信息,语言具有回环之美,为广告效果的优异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回环的作用在于揭示信息内在的联系,如果不注意信息内在的联系,而单纯在词序上做文章,就容易陷入文字游戏之中而偏离广告目的。
顶真是用前一句的结尾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联而有上递下接趣味的一种修辞方法。运用顶真手法,可以使文案结构严密,语气连绵,音律流畅,更好地表现事物之间的承接、递进关系。骆驼进万家
万家欢乐多
———骆驼电扇广告
世界愈来愈依赖电脑
电脑愈来愈依赖“斯切拉特斯”
———“斯切拉特斯”软件公司广告
八、顶真
顶真的作用在于使文案节奏明快,气势强大,加大刺激力度,引起受众对广告信息的高度注意,从而激起购买欲望,完成购买行为。且文案中前一句与后一句有重复交叉之处,容易被受众识记而难以忘怀。运用顶真写作文案,句与句之间重复交叉的部分,要写得自然天成,不能勉强拼凑。
在广告文案的写作实践中,经常是双重、甚至是多重修辞的综合运用。如上文“总裁为您服务,领袖由我安排”既运用了对偶,又运用了双关;“长城电扇,电扇长城”既是回环,又是比喻。多重修辞综合运用,可以收到更加突出的效果。
广告心理学家认为:广告中精炼的语言文字比形象更便于记忆。好的广告文案,往往一字千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传播方式,语言文字永远是广告最重要、最有效的工具。如何使语言文字在广告中发挥最佳效应,则是广告文案写作要探索的问题。
(作者:武汉警官职业学
浅析广告创意中的修辞现象 篇6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于广告创意的搜集,研究了广告中的修辞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归纳。发现了修辞学的运用使得广告创意更为鲜活,使其更富生命力,而对消费者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其购买欲。
关键词:广告创意;修辞学;消费者心理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街小巷无时无刻我们都能够看到广告的身影,而仔细品味广告我们可以发现修辞学的踪影。一个优秀的广告创意则和修辞学的运用密不可分,于是广告也渐渐成为了研究修辞学的优秀材料。
在现今的广告中运用修辞学,不仅能够准确地传达商品的特色,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还能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给观众以启示、引导和联想,在段时间内拉近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灵距离,并激发观众的购买欲,达到预期的商业效应。
一、广告创意以及修辞学的各自含义及特征
一个广告如何在广告如林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呢?那就得靠广告创意了。何为广告创意?它是广告设计、制作者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经过精心的思考和策划,进行艺术创作,以表现广告主题、塑造广告形象为主要目的的广告创造活动。广告创意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以真实性作为创意的基础,以广告主题作为创意的核心,以“新、奇、妙”作为创意的境界,以形象化、艺术化的符号作为创意的手段。一则有创意的广告,可以获得品味和境界上的提升,跳出传统的推销模式,将广告和艺术融合在一起,通过语言和画面,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意境,使得人们由此产生联想、回忆、感叹、赞赏等心理活动,由此来激发内在的情感和购买欲。
而修辞学又是什么呢?修辞学(Rhetoric),源于古希腊文rhetorica,愿
意为演讲之技巧,是专门研究演讲者为了打动、说服听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修养和采取什么样的手段的学问。我国的《现代汉语辞典》对于“修辞”的定义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这个定义显然有把修辞等同于修辞格的倾向,缩小了修辞的应用范围。亚里斯多德则给以了简洁而又精准的界定:“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这里所指的便是广义的修辞。而广告中的修辞便如一条腾飞的龙的眼神,准确而又巧妙的传情达意,有画龙点睛之感。
二、广告创意中的修辞模式
为了呈现形象而具有艺术的广告,则要求我们在广告文案创作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作为广告创意的修辞模式。综合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我们大致可以把广告创意模式分为以下四种:
(一)、语义更新型模式
语义更新型广告创意模式就是指运用修辞方法,有意赋予词语或句子以新意,以便与人们司空见惯的意思想偏离,从而产生新奇感。具有这种广告修辞模式的辞格有双关、飞白、换义、仿拟等。如:
(1)一切尽在掌握。(爱立信手机广告)
(2)喂,老板娘,睡觉一晚多少钱?(新加坡电信广告)
(3)吃培根比读培根重要。(咸肉铺广告)
(4)多快好省,静在其中。(格力空调广告)
例(1)是运用了双关的手法。双关是利用一种语言形式,同时兼顾表里两层语义或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在“一切尽在掌握”这句广告语中“掌握”既可理解为掌握和把握的意思,又可理解为掌中握着的意思。这里便有了个一语双关的效果。通过双关我们可以看到:小巧的爱立信被握在掌中,而通过它,你又可以掌握一切。坐家中,知世界的效果让人无法抗拒。可见在广告语中巧妙运用双关,能够使语言含蓄、幽默、生动,给人以无尽回味和想象的空间。
例(2)是运用了飞白的手法。飞白又叫“非别”,就是明知对方的语言文字错了,而将错就错,有意把白字、别音等如实地记录下来或仿效的一种修辞格。在这个广告中明明在卖水饺,而有人竟然打来要睡觉?广告故意运用飞白的手法,塑造出了幽默而趣味的画面,以此来突出其主题,表达新加坡电信公司推出中文简讯服务,让大家用中文来进行相互沟通以免出现像广告中一样的笑话。
例(3)是运用了换义的修辞手法。对一个字词或句子,在一段话中变换其意义,前面用甲义,后面用乙义,使之发生变化的语言手法,修辞学上叫做换义。在这则广告中,前后分别出现了两次“培根”,但其意义却大为不同。前面的“培根”是腌肉的意思,指的是事物,而后面出现的“培根”指的是著名哲学家的名字。广告将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摆在一起,使广告诙谐幽默而富有深意。
例(4)是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仿拟是有意仿照人们熟知的现成的语言材料,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创造出新的语、句、篇来,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讽刺嘲弄,或幽默诙谐,妙趣昂然。该广告将格力空调把功能多、制冷快、质量好、用电省等诸多方面的优点尽集其中。这里运用到了我们熟知的成语“尽在其中”,但策划人巧妙地用谐音字“静”代替“尽”,除了上面的意义之外,又突出了“清净”无噪音的优点,进一步激发人们的购买欲。
(二)、语用越位型模式
语用越位型的广告模式指的是指运用词语时有意跨越其使用对象的界限,将它运用到其它领域,从而创造出不同以往的新奇感。符合这一型的广告修辞模式的辞格主要有:比喻、比拟、借用等。如:
(1)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德芙巧克力广告)
(2)永远不会向你请假的得力助手。(佳能电脑广告)
例(1)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广告中的产品是巧克力,设计者不仅巧妙地将巧克力的口感比喻成柔软顺滑的丝绸,而且利用了联觉感受,将口感比作一种触感,是的广告意境高远,形象生动。
例(2)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广告中将电脑人格化,把人与电脑之间的关系说成了助理和
老板的关系,而且用“永远不会向你请假”强调其电脑的性能之好,效率之高。
(三)、逻辑偏离型模式
逻辑偏离型的广告模式是指故意跳离我们常规逻辑的限制,跳出常规思维模式,呈现出出人意料的效果。符合这一型的广告修辞模式的辞格主要有:夸张、矛盾、歧义等。如:
(1)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波导手机广告)
(2)我喜欢黑色,它可以将我藏起来,我又不喜欢黑色,因为它一点头屑
都藏不住。(海飞丝洗发水广告)
(3)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阿里山瓜子广告)
例(1)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指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的手法。广告设计者将波导手机说为手机中的战斗机,这显然是对手机实际功能的夸大,战斗机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速度快,效率高。侧面说明了波导手机的质量高,通信能力强,速度快,性能好。其夸张的手法使得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其产品特色,从而激起其购买欲。
例(2)中运用了矛盾的手法。矛盾是指在两个或更多陈述、想法或行动之间的不一致。广告中“我喜欢黑色”和“我又不喜欢黑色”形成了矛盾,但这个矛盾的产生起到了吸引注意力的作用,观众会对矛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而感兴趣,而广告又巧妙地将矛盾的解决方法设为使用海飞丝。这一手法的运用既让人有新奇之感,又让人印象深刻。
例(3)中运用了歧义的手法。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意义不明确,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一嗑就开心”,从字面看“开心”作形容词用,指心情舒畅愉悦,但广告设计者的另一番意思则是指阿里山瓜子味美而易剥,轻轻一嗑瓜子就打开了。此处的“开心”是作动宾词组用。歧义的方法既突出了使用阿里山瓜子会使人心情愉悦的效果,又强调了阿里山瓜子味美易剥的特点。
三、总结
广告是确定的组织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依靠付出费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由指定的媒体,将真实信息传播出去的一种交流活动。而良好的广告创意的运用能够使广告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修辞学在广告创意中的广泛运用,是因为修辞学使得广告更具人性化,更有说服力,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产生了直观的影响。而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而修辞学赋予广告的鲜活而生动的效果,使得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广告丛林中留有深刻的影响,对其购买欲望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修辞学》,2004年2月10日。
[2] 李瑞进、劳惠仪,《广告的语言艺术》,1994年1月。
生活中的修辞作文 篇7
有关修辞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来, 对语文教育就富有较大的启示, 但我们一线教师往往只关注积极修辞, 且对修辞格只做静态的分析, 与作文教学大都是割裂的。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看, 大量作文教学时间被挤压, 作文教学沦落为阅读教学的附庸, 更不用说如何去发展作文教学。而以技巧和工具为中心进行的作文训练, 忽视人的价值和情感, 导致学生主体性和个性的缺失。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 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害怕作文, 讨厌作文, 对作文失去兴趣, 把作文当成一种痛苦的负担, 更不用说如何去重视作文中修辞的运用。
我们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语言存在物。”人与人正是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美国威廉·W·韦斯特认为:“写是为了有效地交流。”作文的本真是表达与交流。学生作为生命个体, 本质是发展中的人, 其作文主要是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要的交流, 是生命的一种运动方式。学生通过文章与他者对话和交流。我们把作文教学看作是信息的交流与传输过程, 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一种人际交往的动态过程。修辞的运用为的是加强语言交际的效能, 所以我们主张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修辞教学。
一、在观念上,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所改变
1. 传统的作文教学, 以学生一次成文、教师讲评做了结, 只有部分学生的文章被展示, 作文缺少“对象”。
长此以往, 学生的真情实感没有真正流露, 作文只是为了应付或为了应试, 作文教学没有真正起到交流作用, 学生对修辞的关注也将少而甚少。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 作文是交流, 每位学生都有读者去关注他的文章, 这个“读者”不仅仅是教师, 更是全体同学, 甚至扩展到更多人。有了读者意识, 学生的作文就会受到读者的情感、态度、与作者的关系等非语言因素牵制, 就自然重视修辞的运用。
2. 修辞的运用并不等同于作文用词华丽或运用多种修辞格。
朱光潜曾说:“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 存心装饰的文章甚至使我嫌恶;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 心里所要说的与手里所要写出来的完全一致, 不含糊, 也不夸张, 最适当的字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那一句话只有那一个说法, 稍加增减更动, 便不是那么一回事。语文做到这个地步, 我对作者便绝对有信心。”正如朱先生所言, 修辞运用重要的是“精确妥帖”。对此要有正确认识,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 则不能一味地看学生积极修辞的运用, 而是要结合消极修辞来运用。教师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作文动向, 所以教师的观念首先要更新, 进而教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学生在实际作文时才会更加注意。
二、在实践上, 教师和学生需共同努力, 优化修辞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 阅读积累, 注重仿写
我们知道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阅读是积累。离开阅读, 作文将难以发展。历来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阅读, 都强调学生要多阅读和多积累, 但往往忽视阅读与作文的直接结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 往往是教师直接命题, 学生凭着可怜的记忆去完成文章, 而对写作前的体验、感悟、生成不重视。我们主张学生在作文前进行阅读积累, 并注重仿写练习。
阅读积累强调感悟和体会, 强调阅读中的理性思考, 强调对文章修辞的比较分析, 尤其关注模仿性阅读, 这是通过阅读学习范文而获得作文修辞运用的技巧和方法, 形成自己的创造性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模仿性阅读正是“借用别人的文章炼眼力”的过程, 否则, 作文修辞要运用得规范、得体就很难了。
在阅读积累中, 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课文, 结合具体的言语环境, 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通过修辞教学, 让学生了解作家语言准确、生动有力的美感来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语言艺术化的自觉性。在阅读中, 学生体会到孟子的雄辩气势, 庄子文辞的汪洋恣肆, 鲁迅文辞的冷峻犀利……各位作家独特的修辞风格。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就要对作家修辞范例进行分析, 增强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
除了从课文中获取积累外, 还要广泛地从报纸杂志、文学作品、网络等地方吸取精华, 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对修辞的要求。修辞不仅仅是积极修辞, 也包括消极修辞。学习中要注意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的综合运用, 如《荷塘月色》, 既要注意学习作者形容词、动词的选用, 又要注意学习作者对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运用。
模仿虽不是创新, 但是创新的基础。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修辞方法自觉地仿用于作文中。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学生在认真仿写的基础上, 自然会感受到优秀作家锤炼词句的功底, 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 得到逐渐的提高。仿写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理解、消化, 建立起正在阅读的文章的心理映象。这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心理结构, 仿写以此为基础, 进行模仿和加工。仿写的过程加强了心理映象的强度, 直到纳入学生的心理结构, 最终以模仿为中介, 通过阅读—模仿—写作, 建立起稳定的心理结构。
中外语言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要培养学生规范地艺术地使用母语的能力, 示正和纠误相结合, 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在阅读积累和仿写练习中教师进行示正和纠误, 针对学生仿写实践, 把“纠误”转化为教学资源, 指导学生修辞的运用。
2. 发展思维, 多方分层
心理学上把思维当作一种心理活动的自然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由于每位学生知识储存、认知结构和个性及观念的差异, 对同一实践活动的建构是不同的。因此, 我们主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 确定不同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文中的修辞训练。通过分层教学, 改善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结构,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表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提高作文中运用修辞的能力。
笔者兼任班主任工作, 到了期末写评语时有做过这样的尝试:第一步, 先将任务分成3类:第1类是“五则评语绘同学———横看成岭侧成峰” (由5位学生共为一名同学写评语) , 第2类是“一副对联赞同学——一片冰心在玉壶” (个人独自用一副对联的形式完成评语写作) , 第3类是“一句点评激同学———不畏浮云遮望眼” (个人独自用一句话点评同学) 。学生自主选择任务级别。第二步, 学生进行评语创作。第三步, 全班交流, 对以上评语写作做分析和修改,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四步,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评语放入成绩单作为反馈。
显而易见, 第1类五则评语的写作是演绎, 是生动的形象描绘。第2类对联的创作则是归纳, 这还不是一般的归纳, 这是内容和文采的双重提升, 内容要提炼浓缩, 文笔要更上一层楼。事实上, 学生对于文采的理解也在逐渐加深。而第3类一句话点评是深沉的思想锤炼, 更是深化学生对文采的认识, 使浅表的灵动渐渐走向内在的深刻。整个过程, 师生分三个层面以亲身体验和创作对“文采”进行深刻解读。将德育活动———评语写作放入作文教学, 评语不是只由老师完成, 而是师生共同努力, 且学生根据自己思维特点及作文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来完成。实践证明, 培养恰当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 有助于挖掘隐藏在自己身上的财富。
当然,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所处层次不是固定不变的。作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体验世界的过程, 是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我建构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是课程内容持续、动态的生成与转化、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按心理学所说, 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具有可接受性和相融性, 而且学生有向上的一面, 不满足于停留在同一层面上。这时, 教师要巧捉时机, 在组织分层教学时满足学生的需求,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人格平等, 保证学生差异性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发展性。
摘要:立足于中职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 试着将作文教学与修辞教学结合起来探讨, 展开在作文教学中修辞运用的研究, 以期提高学生在作文中的修辞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语文,作文教学,修辞运用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生活中的修辞作文 篇8
一、拟人研究的历史与定义
拟人是故意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临时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性格或感觉。说话人凭借客观事物,充分展开想象,使无生命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用人的习性或特征,具有思想上的跳跃性,其作用是易于深刻地描写事物,充分地抒发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使表现对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易于给听众或读者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获得异乎寻常的形象感和生动感。
例如,在“恕我直言,你的苹果长得很性感,但吃起来没什么味道„„”,中,“性感”这个通常只用来描述人的词语的运用使得苹果那色泽鲜艳、果肉饱满的形象立然在目。再如 ,“The sun has gone to bed and so must I”, 此句中将太阳下山比拟成太阳睡觉,十分生动有趣。
拟人修辞法在书面语及口语中都常用到,但一般口语中较简洁,在儿童读物尤其在童话和寓言的对话中用得较多,把一般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声音、笑貌,使情景交融,充满抒情味,也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显得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这样的例子在童话书中不胜枚举。在书面语中一般用于诗歌和散文中,议论文中有时也适当地采用拟人法,可使相对沉闷的议论文字富有风趣。如 : CordellHull, intheageof print ,observedthat a lie goes halfway around that world before truth has time to get its trouse on.(考岱尔、赫尔在印刷术时代曾经指出,真理还来不及穿上裤子,谎言已经走遍了半个世界。)这里把lie(谎言)和truth(真理)拟人化了,它们有了腿可以走路,把谎言传播得比真理要快得多,讽刺得惟妙惟肖。
拟人修辞法历史十分久远 ,人类自有语言开始就大量采用拟人隐喻。原始人类总是用自身的一切去类比大千世界,即古人所谓“近取诸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切语里大部分涉及无生命的事物的表达方式都是用人体及其各部分以及用人的感觉和情欲的隐喻来形成的。„„人在无知中就把他自己当作权衡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 „„”由此可见,“拟人”,是原始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
Personification与汉语辞格拟人是基本对等的。都是强调物和人的相通相融之处,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人永不出现,只是临时把人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物。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英汉2种不同的文化以及不同的语言习惯,拟人修辞的具体表现也存在许多区别。
英语中谓语动词拟人化用法比汉语多。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英语中无生命主语比汉语多,钱歌川曾指出:“我们说中文时,惯常都要用人或生物作主语,而英文则爱用无生物作主语。”有人把这总结为英语文化的“客体意识”和汉语文化的“主体意识”,正是英语中这种“无生命主语”经常采用表示人类行为的动词作谓语,使得英语中谓语动词拟人转义的情况比比皆是 : 1)“Dark lady of the Sonnets”,George Bernard Shaw a)“the caprice of Nature that made you the most wondrous piece of beauty the age hath seen.”
你是这个时代自然创造出的最令人惊叹的美人。b)“I’ll kiss those lips that have dropt music on my heart.” 你说的话语像音乐般涤荡着我的心灵,因此我要亲吻你的双唇。c)“the world for the most part will none of my thoughts.” 大多数时候世人左右不了我的想法。2)“Great Catherine”,George Bernard Shaw d)“If it comes to that,my boots shall speak for me.”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的靴子会替我说话的。
e)“It was the temptation of the devil that led your young man to bruise my vitals and deprive me of breath.”
你那年轻的恋人受了魔鬼的引诱,以至打伤了我让我难以呼吸。f)“let eternal honors crown his name” 让他永远戴着荣誉的王冠。
英语动词的大量拟人用法与英语非人称主语的句法结构密切相关。这些句子一旦转译为汉语,大多成了人称主语的句子,其拟人色彩也便消失殆尽。
在形容词的拟人转义中,英汉2种语言表现出具体搭配中的差异。例如,中文形容某人心肠软用“柔肠”,如“柔肠侠骨”,可英语中却是“gentle blood”而非“gentle gut”,如:“It was his gentle blood that was ever too generous for trade.”还比如“怒火”:不等于“angry flames;“angry winds”在中文里不是“怒风”,而叫“狂风”等等。在名词的拟人转义中,英汉2种语言在语言习惯及文化层面的差异。例如“father”,“mother”的拟人用法:“father”在英语中广泛用于“Father Time”(时间老人)、“Father Christmas”(圣诞老人)“Fatherland”(祖国)、“Father Thames”(泰晤士河)、“Father of Waters”(密西西比河),透露着西方文化中把造物主称为“圣父(the Father)的宗教传统;而汉语中的“母校”、“母机”、“航空母舰”、“螺母”等大量以“母”字拟人的名词则暗示了一种汉族心理文化: 汉民族向来以农业为本,视她们为哺育土地、作物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母亲”。如我们汉语中说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在英语中分别被称为“a parent company”和“subsidiary company”,而没有用到“mother”一词。另外,在语言习惯上汉语惯于说“兄弟城市”、“兄弟院校”以示平等亲切的关系,而英语中则以“sister cities”(姊妹城),“sister schools”(姊妹学校)称之。
英汉语中具有不同的拟人构词法。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会发现汉语中更多采用复合构词实现拟人转义,如:故事的核心(the heart of astory)、钟的指针(the hands of a clock)、问题的节骨眼(the eye of a problem)、城市的中心(the heart of a city)建筑物的正面(the face of a building)等。
而英语中的拟人构词法则更多样,人称代词和人名作为构词成分以及利用后缀派生拟人语词都是英语中所特有的。如:he-dog(公狗)/ She-dog(母狗);TomCat(雄猫);tiger(公老虎)、tigress(母老虎);lion(公狮子)、lioness(母狮子)。
英语中还有另一辞格称为“prosopopoeia”,它有时也译成中文的拟人,但这个辞格除了有把物当作人或把无生命事物当作有生命生物来描写的作用之外,还能把虚幻人物、缺席者、已故者表现为正在说话或行动,所以在这个层面它和中文的拟人辞格是不同的。
二、口语中拟人修辞的理论依据
在语用学(Pragmatics)里有这么几条理论原则 :(l)语言行为(Speech acts);(2)合作性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语言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说话不仅仅是产生一个包含语法结构和单词的句子,这个句子的真正用途是实现一个动作或行为: “actions performed via utterances are generally called speech acts.”
(“Pragmatics”,George Yule,47)“语言行为”又分为3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言内表现行为,指话语交流的行为效果,它既可以一个陈述,一种提供,也可以是一个解释或命令等等。
合作性原则认为,谈话双方在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数量、相关性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遵循着合作的原则以使谈话顺畅进行。在有些话看似背离这些原则的时候谈话双方一般还会认为对方在合作,从而理解出话语更深层次的意思或说话者所要表达的话语效果。也就是说when the cooperative maxims are violated during a certain conversation,“the hearer still assumes that its speaker is cooperative and knows that he is trying to say something distinct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这2条原则为拟人修辞格在口语中的运用提供了依据,同时,拟人修辞格在口语中的运用也验证了这2条原则。
例:George Bernard Shaw,“Great Catherine” …
PATIOMKIN.You want me to kick you upstairs, eh? You want an audience of the Empress.EDSTASTON.I have said nothing about kicking, sir.If it comes to that , my boots shall speak for me…
„
李清照“梅”诗词中的修辞赏析 篇9
本文选取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六首和“梅”有关的词进行修辞赏析,剖析其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李清照出身官宦名门,自幼资质聪颖,性格坚强,故而争强好胜,又颇高傲。易安多咏物词,较之她笔下梧桐芭蕉的清凉,海棠犁花的愁苦,菊花木犀的高洁,梅花则孤苦坚贞.这应与李清照的性格与人生经历多有关系。自易安现存四十余首词中择取六首与梅有关的词,或是咏梅,或以梅作为引发感情的线索甚至是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者,现实录如下,略作修辞上的分析。
1)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2) 玉楼春・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3)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4) 诉衷情
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残蕊,更拈余香,更得些时。
5)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6)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一、李清照“梅”词中的拟人
陈望道谈到“比拟都是发生在情感饱满,物我交融的时候。”详细地来说,比拟中的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无生命之物以生命,无感情之物以感情,从而折射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故而拟人是一种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透过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了解到作者在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状态,李清照“梅”词中的拟人尤是如此。
例如在《渔家傲》一词中,“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此句中,以拟人的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寒梅的姿态情貌――朵朵红梅,花蕾初绽,花香袭人,像一个娇柔的少女露出妩媚的笑脸,既而统一于浴出新妆的玉人,剔透玲珑,清新优雅,然而不仅如此,同时寒梅亦给此玉人带来了凌霜傲雪的高贵气质,别具一格,“此花不与群花比”。此词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明诚黜官,他们生活的周围笼罩着一种冷落寂寞的气氛,人情冷暖,可见一斑。但再看李清照这首词,“渔家傲”属中调,六十二字,前后各五句,五仄韵,句句押韵,是用韵最稠密的词调之一,故而乐感很强,从而表现出轻快明朗的格调;以寒梅附于玉人,宣之“此花不与群花比”,其高傲,不与人同的个性显现出来。可见,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失落的情绪,反而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快感来。
又如在《清平乐》一词中的上阙,“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一句中,以拟人的手法写梅花因受了而洒落“清泪”,恰描绘出了少女活泼天真,无忧无虑的情态,惹人怜爱。这正是李清照南渡前宁静生活的写照。而在,《玉楼春・红梅》一词中,“红酥肯放琼苞碎”,又以拟人化的物态描绘了红梅初放时的情态和神韵,妙趣横生。一个“肯”字,大胆直率,再结合最后一句“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来看,词人坦率的性情便显现出来,而词中的感慨亦是词人的身世之叹。又如在《孤雁儿》一词中的“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一句 ,“笛声”(即《梅花三弄》,相传此曲为晋人桓伊所作,声调哀怨)是哀绝凄切,催人泪下的,此处曲笔写“梅心”为笛声所动,实则表达出梅心尚且如此,人心更何以堪的感慨。词人将人心附于梅心,以梅心曲意衬人心,“物我合一”,情感倾泻而出。此首《孤雁儿》约写于建康三年,赵明诚逝后,为悼亡之作。词人把梅作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着力描写了丈夫逝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境。
在其余两首《诉衷情》与《菩萨蛮》中,虽未有明显的拟人手法,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与梅的统一。这两首词中的梅均以“残”的形象出现,词人意不在咏梅,而是将梅作为引发情感的线索,抒发了孤寂抑郁的愁绪,表达了个人的身世之叹,故国之思。
从对以上六首词的分析可以看出,拟人手法的运用,最重要的是实现物与我的统一,因此,上述的修辞手法, 看作一个更广泛意义上的拟人。
二、李清照“梅”词中的对比手法
李清照擅长于对比,运用娴熟,信手拈来,自然而不造作。易安词 常常可见对比,层层对比,把人物的今昔之感和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此六首词中,对比手法运用的最有代表性的应是《清平乐》。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徙途中的作品。词的上下两阙,分别描绘了两个不同的画面。从时间上看,上阕写的是往昔,下阕写的是眼前;从背景上看,上阕是红梅白雪,下阕是海角天涯;从人物上看,上阕是头簪梅花的少女,下阕是两鬓生华的老妇;从行为上看,上阕是“尽梅花无好意”,下阕是“故应难看梅花”,凄凉无奈。从意境上看,更是一个明朗轻快,一个阴黯萧索。总之,上下两个画面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下, 词人将自己的一生诉诸其中,南渡前宁静幸福的生活,国破家亡后流离失所的飘零,人生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在这强烈的今昔对比之中突显出来,感伤倍增。
然而,从对这六首词的分析来看,词人对比手法的运用并不仅限于此,“处处对比”亦表现在一些细节之处。
例如,在《玉楼春・红梅》“红酥肯放琼苞碎”一句中,一个“碎”字写出了红梅初放时的静中之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梅花乍放时令人销魂的一瞬,静动对比之中,感染力之强可见一斑,李清照这首咏梅词被誉为“得此花之神”。词人动静对比的运用并不只此一处,又如在《诉衷情》一词中,下阕“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残蕊,更拈余香”,在万籁俱静的环境背景中词人忽起奇笔,连用三个“更”字,静中见动,从细微的之中表现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活动,纵使尽残梅,也难捱这漫漫长夜,动与静的描写就这样统一于人物的愁情离绪的感情和弦之中。又如在《渔家傲》一词中,词人先铺展开了漫天大雪,四周皆白的背景,然后在此背景中突显出一树红梅,这就不但使梅的形象更加鲜明耀眼,而且更能充分展示出寒梅凌霜傲雪的坚强性格,归结到词的最后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对比之中,词人对梅的喜爱不言自明。
此外,词句中暗含的对比随处可见,如《诉衷情》中的“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一句,既有对美好梦境的憧憬与追求,又表达了对身边现实的厌烦与埋怨。再如《菩萨蛮》之中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故国之思缘何而来?必定是想起了往昔的`时光。由此可见,李清照词中的对比,已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已深深地融入到了词人的创作与思想之中,这种娴熟与不着痕迹,自是词人对一生的记录、体悟与感慨。
三、李清照“梅”词中的叠字
陈望道定义“叠字”为(同一的字)紧相连而意义也相等,叠字绝大部分为形容词,功能即为摹声状物,表情达意。
叠字按照摹声状物的性质可分为模拟声音的象声词和描绘情态的形容词。在李清照这几首“梅”词中出现这样几处叠字。
a.小风疏雨萧萧地。“萧萧”又作“潇潇”,形容风雨声
b.萧萧两鬓生华。“萧萧”描绘了一种凄凉之感
c.人悄悄,月依依 。“悄悄”用以描绘静,“依依”指月的朦胧
“诗源于歌唱”,而词作为律化的,长短句的,固定字数的,讲究平仄对仗的诗,在词谱下填写而成,则更具有音乐美。用文字表达音乐,那么最能产生乐感的词语莫过于双声、叠韵、叠字这几类。“双声之婉转,叠韵之铿锵”,那么叠字可将两者结合起来。
摹声、状貌,本取其声或形,而不问意义,但被词人恰当地运用于词中,不但构成了声律上的和谐,亦体现出了所暗含的意境和氛围,所谓“声谐义恰”,是词人情感的流露。如两个“萧萧”,一摹声一状貌,但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形象而丰富。又如“悄悄”与“依依”,它们所表现出的不在于对具体事物或环境的刻画,而是偏重于词人当时的情绪与感觉,细致而美好。
李清照擅长于叠词的运用,最令人称赞的莫过于《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连下了十四个叠字,将一个孤寂老妇的那种若有所失,身心俱寒的凄惶表达的淋漓尽致,由浅入深,既细腻有层次,又吻合人物情绪发展的顺序,毫不使人感到堆砌做作,可见其雕琢功夫之深。
四、总结
【生活中的修辞作文】推荐阅读:
生活的修辞学07-12
生活、修辞与课堂教学05-29
法律语言中的修辞06-27
广告中的修辞运用07-26
广告英语中的修辞特点05-26
诗歌中的比喻修辞课件09-02
课堂教学中的修辞运作09-17
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修辞12-05
浅谈周杰伦歌词中的修辞06-02
论张爱玲比喻修辞中的女性意识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