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课程设计(精选11篇)
中学教学课程设计 篇1
《秋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的内容。
2、挖掘文章的独特美质,学习本文多角度拟人化表现生活哲理的技巧。
3、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品味赏析 教学难点
领会并说出本文的主题 教时
一课时 教具
录音机,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提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2---3人说)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饱含哲理的写景抒情散文---秋 1
魂,作者刘增山。
1、分析题目
“秋魂”的“魂”与“鬼魂、军魂、国魂、民族魂”含义一样吗?(讨论)明确:“魂”在这里指精神,“秘魂”指秋的精神或说秋的灵魂,文章标题用了拟人手法。
从标题看,作者对自己笔下的秋是一种什么感情?
明确:赞美(歌咏)秋的什么。学习本文,我们就是要体会作者对秋的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2、录音机播放“散文知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作者的主观感悟,是散文的思想。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都是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是观察、思索、感觉的结果。只有作者的深思妙悟,才有散文深刻隽永的情理、意味。散文形式有独特性。在叙述方式。常常是抒情、记叙、议论熔为一炉,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在艺术表现上,散文有“出奇制胜”的“机 2
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二是侧面暗示。在结构行文中有的比较讲究章法,精心布局;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或情绪……因而散文的美,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文调。
明确:读散文就是要读作者对事物的独特感悟,分析文章形式上的美质。
3、快速浏览课文,看文章在结构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1)有题记;(2)用小标题形式将文章分成七个章节
4、要求学生读题记内容,看本文要歌咏秋的什么特点?
师解“题记”•---题记是写在书的正文前或写在文章题目下面的文字,多为扼要说明著作的内容或主旨。
二、理解内容。
1、七人接力读课文,要求:
①圈出自己认为容易读错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②用[ ]标出你欣赏的字、词、句。
③给每个小标题后补2---4个字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比 3
如“秋实××”。
2、学生讨论 概括各部分内容(见板书)•(要求最好说点理由,借机融入朗读相关句子)
三、赏析品味
师:文章中你最欣赏那些句子或文段,读出来。或说出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如果能说点理由更好。•(穿插朗读,公认的美句、自读、齐读、范读等)可供挖掘的美点参考:(学生能说3条即可)(1)运用题记提挈主旨。
(2)从不同角度歌咏秋,小标题的结构形式使文章精美工整。
(3)全文用拟人的手法写成,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或褒或贬,渗透着作者的感情。(4)每部分的末句都蕴含着哲理。
(5)•灵活运用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既给文章增加了浓厚的感情,又使句式优美,读来气势贯通,琅琅上口。如“不是风,我怕……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了。”几个整齐的句子构成排比,充分表现出秋的细致的思索,展示出它那成熟的大脑。
(6)•抓住景物本身的特点,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展示人生和生命的内涵。如:“低下头”是秋天果实的共有特征,作者把它与低下头的人联系在一起,想象它在想什么,用“不是……也不是……是”这样的句式让它想“我是怎样成熟的”,赋予它谦逊的品质,让秋知道,所有收获并非自己独创,而是自然界共同的结晶。揭示出真正成功的人知道任何成功都离不开通力合作,都要几经磨炼的内涵。(7)结构语言富有变化。
A段落结构的变化。“秋实”•篇用心理描写,“秋色”、“秋味”篇用对话描写,但秋的回答又有变化。“秋土”篇直抒胸臆,“秋景”篇使用对比手法使行文摇曳生姿。
B、语句的变化。全文多处使用结构整齐的排比句,但注意灵活多样,如“秋风”•篇第3段,作者先用三个反问构成排比,接着又改用三个强调句(肯定句),既显得整齐优美,又避免了句式单一。
C、用词的变化。如“秋味”篇,秋的回答中“不单是……不只是……不光是……不会是……更不尽是……”几个词意思相同,但作者精心锤炼,稍加变化,使行文活泼自然,耐读耐品。
(8)•立意新颖。本文立意上一改以往作家描写秋天的肃杀凄凉,或流于表面的写景咏物,或抒写秋天带给人们的离愁别绪,而是将思维的触角向更深更广开掘,多角度写景,从几个方面来歌咏秋,在歌咏秋的成熟中发现更深的知识,更好的方法。
四、总结收获,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就你喜欢的季节,学习本文的写法,模仿写一两个小章节。
附:板书设计
秋 魂
秋实 果实成熟———————————谦虚不居功 秋色 五彩缤纷————————胸襟博大,容纳万物 秋味 酸甜苦辣————————历经磨练,方有收获 秋风 慈母心肠————————仁慈关爱,保护生命 秋叶 不寻常的开始与结束———————贡献精神 秋土 诚实——————要有好的收获,必须真诚播种 秋景 淡然一笑————————博大宽厚,仁慈善良
中学教学课程设计 篇2
基于上述缘由, 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践中加深和巩固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为高校培养未来合格而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奠定了基础。因此, 对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的优化配置显得极其重要, 在实践课的具体设置中应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性。就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的优化设置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师外在形象的塑造
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要求要有规范的仪容仪表, 有研究表明, 人们在接触陌生人的时候, 第一印象很重要, 而第一印象中“外表”占了55%, “自我表现”占据38%, “所讲内容”占据7%。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中, 要明确规范学生的穿衣打扮, 学生在每一次站上讲台时, 都要以教师的着装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女生不披头散发、不化浓妆、不涂鲜色指甲、不染鲜色头发、不穿露透紧的服装、不穿超短裙裤装、不穿鞋跟过高的高跟鞋, 男生不留长发、不留胡子、不穿拖鞋等。教师的穿戴应该干净整洁、大方得体。
另外, 对于教师的行为举止也有严格的规范。微笑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教师站上讲台时, 要学会用温和的目光注视学生, 再加上甜美的微笑, 这样的神情更具亲和力, 也更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讲课时要注意, 不要长时间将手撑在桌面上或是身体斜靠在讲桌旁, 也不要长时间固定在讲台上的某个站位点, 或是在讲台上频繁、急速地走来走去, 尽量做到双手不叉腰、抱胸、背后或放裤兜, 擦黑板时身体站立稳住, 不能全身猛烈抖动, 讲台上的一举一动都要端庄得体、和蔼可亲。
二、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 他的基本功如同他的仪容仪表, 都是一张强有力的“明信片”。教师应该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 书写工整、大小适中、下笔有力, 字如其人。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上, 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块小黑板, 在课下勤练粉笔字, 在课堂上会不定期地进行粉笔字的书写比赛。粉笔字练好了, 钢笔字也不能落下, 语文教师经常会给学生批阅作文, 所以, 不管是粉笔字还是钢笔字都要练好, 在工整的基础上也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讲究书写的美感。
除了字以外, 学生还要有一本简笔画册, 要学着画一些简笔画, 在课堂上如果运用得当, 能够增强教学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如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在试讲七年级下册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时, 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形象生动的白鹅, 给她的教学环节增添了生趣;也有学生在讲授高中第二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 勾画出了一幅月色中的荷塘简笔画。对简笔画的运用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动笔, 通过绘画所表达的想象空间, 可以更加细腻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在中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是极为常见的方式了, 所以,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上, 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课件制作, 以及当下较为流行的慕课、微课等, 将这些新技能通过多媒体很好地融入到语文课的教学中去, 做到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在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还要求学生的普通话要用语标准而规范, 除此之外, 还要去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发现, 学生在试讲环节朗读课文, 缺乏感情、干瘪无味。所以, 在这门课上要求学生能富有诗意地朗诵诗歌、饱含情感地讲读故事, 在课堂上也会不定期地进行诗歌朗诵比赛。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人生中的大舞台, 教师在这个舞台上也充当了表演者的角色, 有时我们是激情澎湃的演说家, 有时我们是柔情似水的诗人, 有时我们又是追忆时代的说书人。教师通过朗诵将情感与故事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学习中别具一格的风景。
三、板书设计的专项训练
包括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板书设计方面的训练。板书的运用在语文课堂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中, 将板书的设计独立出来进行专项训练。具体操作中, 采用在课堂上快速浏览课文短时间内制作出板书的训练, 以及课下精读分析后制作精美板书的专题训练。在试讲环节中, 也会将板书的设计作为一个重点进行交流学习。通过训练, 要求学生在设计板书时做到精炼简洁、对仗工整, 避免多余重复的字出现, 以节约课堂上书写板书的时间, 也要避免长时间背对学生书写板书;板书要富有逻辑性、层次性、完整性, 板书的内容是课文内容的再现, 要让听讲的人即便没有学过这篇课文, 一看板书就能够明白课文的意思;板书的设计还要兼具美感, 语文课堂的板书设计如同一件艺术品的诞生, 一块黑板、四十五分钟,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黑板创造出一幅别具一格的艺术品。板书设计展示的是教师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所以, 在板书的创作上要进行大胆的设计和对传统的突破。如在教学实践中, 有学生在讲七年级上册《秋水》一文时, 在黑板上画了四幅简笔画勾勒出作者所描述的秋天的场景, 没有用文字全是画作来展示, 一边讲解课文, 一边进行绘画, 使得整篇课文的讲述变得非常生动、形象、直观。以上讲述的是传统黑板设计板书的要求, 由于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在板书设计这个环节要注意协调课件制作中的内容与黑板上的内容, 不要重复书写, 要有主次之分, 如果黑板的运用是重点, 那课件制作则是辅助, 反之亦然。
四、课文讲授的专项训练
它涵盖了上述有关教师仪容仪表、教师基本技能以及板书设计等的综合考察, 是检验学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环节, 因此, 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中最为重要的训练。这个版块的教学设计分为文言文、诗歌、散文等教学技能的专项训练, 以及初中、高中语文课程的分段专项训练。在训练中, 可以设定某一篇课文, 让每一个同学分别试讲, 相同的文章因个体差异其教学设计也会存在差异性, 大家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取长补短。另外, 在试讲环节中, 要设定一次不借助任何多媒体的传统教学模式, 以此训练学生不过分依赖PPT等多媒体进行教学。不过, 在当今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中, 很多学校都已经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了教学实践当中, 所以,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是一种趋势,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中, 要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 但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 从而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运用是为了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比如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的运用, PPT板书的设计可以节约用黑板书写的时间,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给学生呈现一堂更加形象、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五、作文教学环节的专项训练
包括对周记和大作文的批阅、评讲等训练。“中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练习性的写作活动, 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写作尝试, 它具有基础训练的性质。”[2]因此, 要教中学生写作, 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 尽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有写作必修课, 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上仍然会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这种训练是针对中学作文的专项训练, 要教中学生写作文, 老师自己得先学会写中学作文, 当自己深有感触了才敢谈如何教中学生写的问题。另外, 要转变一个观念, 即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能把分析讲解课文作为唯一的重点, 要学会在经典作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审美感觉和语言修辞的生动体验, 这些都能帮助并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文章不同于说话, 说话是时间化、线性思维, 写文章则是一种空间化、结构化的思维, 因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训练, 从表达方式上, 进行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训练;从写作过程上, 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等训练。在训练中学习写作中学作文, 自己知道怎么写了, 慢慢地也就摸索出如何教了。
综上所述, 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课, 它的意义在于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整合, 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教学准备后再走向社会、站上讲台。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是针对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实践课, 这门课程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修专业必修课程的实际运用, 也是学生踏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前的教学实践, 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由于这是一门实践课, 又决定了它的地位的特殊性, 因此,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实务课程的设置要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以及效率性, 合理地配置教学资源,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教师技能
参考文献
[1]王世堪主编[M].中学语文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永康翟启明主编[M].中学语文教学论.成都:天地出版社, 2001.
[3]王文彦蔡明主编[M].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5-153-02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素质之外,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设计是否达到最优化。依据化学的规律和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教学设计的优化,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恳请同行的指正。
一、对教学目标的优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做到:①学生该学哪些知识?应学到什么程度?②应巩固哪些知识?为学哪些知识作准备?③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④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的教学来培养?等等。使教学目标具体全面,教学目的、任务明确,既要有知识性,智能性,又要有教育性。
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其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对教学知识结构的优化是基础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前提下,依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理解、领会并加工处理,使课堂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教学知识优化还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板书体现出来,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规范准确可以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另外,板书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良好的板书不仅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体现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核心
教学质量、效果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学过程的实施,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向学生明确一节课学习目标,学习要求;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这部分。而课的结尾,要使学生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的实施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新奇——兴趣性
教师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向学生揭示该课知识目标和学习要求,以唤起学生地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时候,可设计这样的实验:向酒精灯芯(内放一小块钠)滴水,马上着火——“滴水生火”。顿时引起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带着好奇的心理去主动学习。
这一阶段,从教学目标上,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从教学结构讲,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有趣实验,激化学生学习兴奋点,取得良好效果。
2.精讲点拨——科学性
通过新奇的导入,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时机已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应承接第一阶段学生呈现与教学重点相关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疑惑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胆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教师处于主导角色位置。
比如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课中,一开始就提问学生:“碳酸钠溶液显酸性、碱性、还是中性?”学生回答:“显中性。”我演示了碳酸钠溶液使酚酞变红色的实验,全体学生感到惊奇,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接着再用pH试纸检验醋酸钠氯化铵与氯化钠三种溶液的酸碱性,这样抓住学生急于求知而又无法得知的最佳思维的时刻,指点他们探索、讨论、表达,师生共同活动,运用电离理论和化学平衡移动观点,分析了水解的原理,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突出了其本质。同时与中和反应对比,指导学生总结出“盐类水解”概念。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水解的本质?还需通过练习加以检验,如“氯化铁、硫化钠、碳酸氢钠都会水解吗?能水解的写出离子方程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通过分析归纳,按盐的组成判断其水溶液的酸碱性,概括出“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的水解规律。趁热打铁,将这一部分知识及时迁移到高考试题中的离子共存问题,概括出“单水解不影响离子大量共存,而双水解影响离子大量共存”的规律。这样使学生由感性→理性→应用→巩固,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理想。
3.小结精简——逻辑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系统地讲述知识内涵和构成。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与传统教学总结不同的是,教师不是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四、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如质疑法、探索法、发现法、单元结构法、自学辅导法等,究竟要采用什么样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高效”就是好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基本方法,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使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
另外要注意的是,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必须应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如《原电池》一节,设计以下几个实验:①观察锌板和稀硫酸的反应;②用铜板接触锌板,有何现象?③用导线连接外电路通过电流计有何现象;等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 篇4
教师提前进行好中学音乐教学设计有利于确保中学生音乐课的顺利开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欢迎大家阅读。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在对音乐作品的比较聆听中,引到学生自主探究,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知识与能力:通过聆听、赏析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基础常识,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和体验古琴曲追求的弦外之音的深邃意境。过程与方法:通过听、看、讨论、体验、探究等活动,体验名曲的意境和古琴曲的风格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古琴曲的深邃意境。
1、用聆听、讲解、感受、思考、讨论、体验、探究等方法组织教学。
2、通过讲故事、拨动皮筋引领学生探古寻音和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3、古琴知识和乐曲意境的了解和理解,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探索。
一、闭目静神创心境
导入:为更好的进入本堂课的欣赏,现在请同学们闭目静神片刻。
二、古韵声声续心境绵情源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继续闭目静心聆听一段音乐,想想音乐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境?(注: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生:音乐带给我一份优雅恬静的心境;音乐带给我灵动而又深远的心境;音乐带给我一种莫名无语的心境
师:那同学们想过你为何有如此心境呢?(注:问题设坎打下伏笔)
生:(注:此环节因不同的班级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但大多班级的同学会产生茫然无语的境地)
师:(话锋回转,导问渐入课题)那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音乐?或者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
生:古琴音乐;古筝音乐(注:因知识不一,会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说明:此环节如学生们出现音色辨别的争议,可适时加入简述古琴与古筝的基本区别。(注:此环节学生传发介绍古琴乐器的相关资料。目的是: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通过聆听古琴曲引发了很多美妙的心境,与此同时又让我们产生了无语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古琴音乐来领悟其深邃的意境。(注:出示课题)
三、故事反倒设悬疑,问题引入思因由
(设计意图:高山流水“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对此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耳闻,但故事背后蕴涵的古琴曲大音希声之境界所带来的曲高和寡却让学生耐人寻味,此环节通过悬疑问由引领学生探古寻音)
师:同学们知道一曲《高山流水》激荡出“伯牙遇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那同学们对于故事中俞伯牙遇知音后又失知音做出的摔琴叹息之举是如何理解的呢?
(注:此环节请学科代表分发与古琴相关的故事资料)问题提出,同学们议论纷纷 最后学生感悟到:
师:很好!从刚才同学们对“伯牙遇知音”的故事理解以及我们刚才初步接触到的古琴琴韵,古琴曲意境之深远带给我们曲高和寡之感,接下来,我想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古琴曲《流水》来尝试“演绎”一番新世纪版的“伯牙遇知音”的故事,不知同学们意下如何啊?
生:(同学们会意一笑,满怀期待)
四、皮筋调动心鸣,引发赏乐臆想
(意图说明:古琴曲意韵深邃、曲高和寡,对于现代初中生在欣赏时难免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通过随琴曲拨动牛皮筋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与古琴音弦达到共振的效果,以此来引发学生产生赏乐臆想)
师:在“演绎”之前请同学们拿出刚才进教室时老师分发给每一位同学的牛皮筋,(此时同学们眼神中略带疑惑)请同学们保持刚才赏乐的心境,继续闭目静心聆听古琴曲《流水》并随琴音的起伏轻轻拨动你手中的“弦”(注:皮筋),把自己置身于鼓琴者的心境,想想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师:刚才我们静心完整聆听了古琴曲《流水》,请问,你在述说什么?传递什么......?
生:畅所欲言
五、问题拓展深入,赏乐探古寻音
师:刚才同学们对古琴曲《流水》有如此奇妙之感受,想过它通过什么手段或手法来演绎如此神韵的吗?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课本:“拓展与探究”中第1、2题中所提出的问题来进一步深入探知感寻古琴曲《流水》带给我们的神韵。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介绍古琴音色及演奏技法的视频,想想古琴曲《流水》中是如何运用琴音及演奏手法来表现其深远意境的?(注:投影板书:
一、古琴音色之特点
二、古琴常用演奏技法)
师:有了对古琴音色及常用演奏技法的初步了解及之前聆听古琴曲的感悟,我们再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拓展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来谈一谈,古琴曲《流水》所表现的是实景、还是实情?还是虚幻、还是臆想?
生:(注:问题提出,同学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师:很好!此时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和想法,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古曲音乐风格特点的思考,那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份思考和疑惑再来聆听一遍《流水》,看看同学们在这次聆听中是否能找到你心中确切的答案?
在这次聆听时请同学们带着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继续闭目静心聆听琴曲《流水》,再入佳境探古寻音(注释:此环节老师出示若干装有水的盆或桶,引导学生把手置于水中随琴韵在水中游动)
(意图说明:古琴曲《流水》乃表现流水之形态,意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来抒发对大自然壮丽的赞颂。此环节在前面同学们用皮筋与琴音产生共振带来的神韵中,再通过俱像的水来引发琴音(鼓琴者)与心灵(赏乐者)的碰撞,那岂止是课堂的升华更是古韵的回荡)
师:有了水的流动和心的灵动,你已经有“弦外之音”了吗? 生:畅所欲言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5
1、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和作品的主要题材及风格。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体验文中流露出的真挚的亲情。
【学法建议】
要重视诵读。本文是归有光的抒情名篇,感情真挚强烈,应通过诵读读出文气,读出意蕴,读出感受。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项脊轩( ) 垣墙周庭( ) 珊珊( )
偃仰( ) 兀坐( ) 迨诸父异爨( )( )
先妣( ) 门扉( ) 栏J(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可容一人居: 顾视无可置者: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室始洞然: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
客逾庖而宴: 凡再变矣:
先妣抚之甚厚: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一、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
文章开头,具体地写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旧称“ ”,“ , ” 见其小; “ ”直接点明旧;“ , ” 见其破漏;“ , , ”则见其阴暗。这样写,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不漏、不暗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怡然自得。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
后面四节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作者写了“ , ,
”这三个典型的细节,写出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这是可悲事之一。 ,是可悲事之二。 ,是可悲事之三。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最后两段, ,是可悲事之四。
2、艺术特色
(1)文气贯通,浑然一体
文章写于不同时期,思念的人有三代,但作者以 为线索,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又把自己的感情灌注其中,使得文章浑然天成,毫无松散凌乱的感觉。
(2)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写出真情实感。
表现大家庭的破败衰落,作者选取了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见;写祖母,也只是平平常常的几句话和“ ”“ ”两个动作,就表现出责备、疼爱和喜悦交织的复杂情感。
三、问题探讨
1、作者在修葺后的项脊轩中有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请从古代诗歌中再找出一些用了这种手法的诗句并加以体会。
2、第二节中写作者的悲情写得很有层次,请划分出层次并加以品读。
3、有人认为第三节是多余的,应该删去。你是怎么看的?请说出理由。
4、本文的结尾,不言悲而悲不可禁,说说这样的结尾妙在何处。
5、有人说《项脊轩志》的主题是写亲子和夫妇之情,有人说是表达对昔日家庭生活的怀念,也有人说是对家道中落的身世的哀鸣和对个人遭际的不幸的凭吊,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栏J(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ōu)
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班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J(横的叫栏,纵的叫J)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5、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 篇6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中学美术优秀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和震撼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重复构成作品
学生准备:卡纸、各种谷物
四、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媒体播放xx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思考:假如击缶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并举例说明。
3、教师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请学生思考:图片中是什么形象进行的重复,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为什么要重复呢?
4、感受古人对重复构成的应用。
(三)初步体验
以小组(2人一小组)为单位,在卡片上,以手里的谷物做重复排列,并介绍你是如何排列组合的?
(四)探究重复
1、师生共同分析单元基本型和骨骼。
2、教师小结重复构成的要素:
单元基本形:组成重复图形的个体
骨骼: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为了将图形元素进行有秩序的排列,而画出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格子、线、框,称为骨骼线。
3、感受不同的基本形,可以产生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4、小组讨论:相同的基本形,做不同的重复构成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变化?
基本形的方向变化
基本形的颜色变化
骨骼排列方式的变化
(五)合作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要求:
1、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2、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有美感。
(六)展示评价
将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合粘贴,感受组合后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阐述自己的创意构思。
(七)拓展延伸
1、了解重复构成的其他方式。
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与教学设计 篇7
一、科学探究的定义
关于科学探究的定义, 结合我国新课改的特点及要求, 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可以理解为:科学探究不是指广泛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 而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 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交流为前提, 通过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为参照物, 给学生提供充分想象、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方法、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科学探究既是新形势下学生的学习目标, 又是教师在新课改下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我们也叫探究式教学。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教, 二是学生的学。科学探究既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同时又是教师的教学方式, 那么就要求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在其它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进行探究, 在探究中来获得知识, 并应用知识,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活动、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就教师而言要求教师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技能。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探究活动进行中不要给学生讲解得太多,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 自己动手去做。
二、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要素与说明
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要素有以下几点:1.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能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并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表述这些问题, 认识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2.猜想与假设, 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 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认识猜想与假设的重要性。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 制定实验方案, 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 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 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选择的实验方法及装置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 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5.分析与论证,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尝试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认识在实验中进行分析论证是很重要的。6.评估, 尝试分析假设与实验结果间的差异, 在探究活动中发现新的问题, 并改进探究方案, 认识评估的意义。7.交流与合作, 能独立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在探究中要注意与别人的交流与合作, 要有合作精神, 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整个科学探究中, 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 也可以只涉及部分的要素。
三、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篇8
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随意”及其表现
随意,即凭自己的意愿来教,来做,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境界。过去,我们认识评价教学工作一贯只注重了教学的常规性特点。领导检查备课,要看教学步骤的设计是否齐全,听教师讲课,要看是否紧扣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只看重了教材各方面的知识点(字词、结构、主题、特点等),面面俱到;在练习、考试中,只注重了题目的标准答案。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太强调了条条框框,而忽略了最能体现教师智慧和能力以及最能考查学生智力水平的“随意性”问题。这是对语文教学的片面理解,是不符合语文学科的独特教学规律的。
其实,认真分析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不难看出,他们在注意教学常规要求的同时,都有很多“随意性”的闪光处。每个语文教师的阅历、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认识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教学过程多具有“随意性”的特点。
1、首先,教学语言的“随意性”。有的教师沉着老练,四平八稳;有的教师富于激情,豪爽正直;有的教师处事圆满,兼及各个方面。他们选择的教学语言,当然也就风格边异。上海的于漪老师阅历丰富,知识面广,教学语言风趣幽默,有力度;原泰安一中宋遂良老师,教学语言极富感染力,听他讲《出师表》,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流泪;魏书生老师上课紧扣教材,语言简洁明快,极为凝炼。
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所运用的教学语言随意而为,各有机智,令人赞叹不已。
2、处理教材的“随意性”。因为每个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不同,面对的学生情况不同,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同,在处理教材时,也就各有侧重。同样讲朱自清的《春》,有的老师侧重于思想内容的分析,有的老师侧重于艺术特点的探讨,有的老师注重通过字词的分析带动课文的讲析,各自都具有极强的“随意性”。
二、课堂的展示艺术
有人说,课堂展示就是“摆样子、花架子”。就是把学生课前寻找的冗长的资料,或提前画好的画,拿到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一番,而老师则毫无原则的一律称“好”。根本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却认为课堂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记得在《雷电颂》一课的课本剧表演时,学生们把我们在七年级时一次“综合性学习”用过的“京剧脸谱面具”也派上了用场,使“东皇太一庙”大殿内的各路神仙粉墨登场,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艺术的课,它能够综合许多研究领域的知识,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学生的大胆想象、适时展示,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艺术的所在。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教师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展示艺术。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展示肤浅,甚至可笑,教师也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终身的。
三、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这样就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探究未知的知识领域。为此,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准备好预习习题和课堂提问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例如初二语文上册的《苏州园林》,叶圣陶老先生通过优美的文笔,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一节通过“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句话,给人留下了总的印象。第二节通过“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交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第三至第六节围绕四个讲究(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谋篇布局。第七至第九节又从细节方面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高度的图案美、色彩美。从而使文章结构思路清晰,语言优美。我们作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
四、精批精讲作文,比赛谁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念
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对我来说,无疑有些累,特别是作文的批改,让我很头疼。可是我从不敷衍任何学生的任何一篇作文。第一次写作文的时候,学生怨声载道,不愿写。第一次作文发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都睁大眼睛笑着看评语,因为我的评语让他们惊叹:“老师改得好认真啊!”更重要的是我的精批和肯定、鼓励让他们感觉到了自己写作的价值。我把写得好的作文拿出来作为范文,并让本人或本人推荐一个人来朗诵自己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很高兴,作文被朗诵的学生高兴是因为优越感,其他的学生则有的是单纯地听并享受好作品,有的是体会站在讲台上读的快乐。每每作文还没有改出来时,学生就来问:“老师,什么时候再讲作文啊?”“老师,我的作文这次能不能拿出来念?”能让他们如此焦急地等待作文课的到来不正是他们写作兴趣的体现吗?正所谓“我学习,我快乐”!看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我喜上心头。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才智》,2012(01)
[2]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试题 篇9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15分)1.地理教学设计: 2.建构主义: 3.学习科学: 4.翻转课堂: 5.教学机智:
2.下列属于建构主义模式方法的是()a.支架式教学 b.抛锚式教学
1.加涅认为教学系统就是促进,即“对用以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
骤做出安排”。
篇二:高中地理教案题目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目录
(高一年级上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目录
(高一年级下学期)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目录
(高二年级上学期)高中地理选修3教案目录
(高二年级下学期)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教案目录
(高二下学期)
篇三: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地理教案
第三章 走进国家
日本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2.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并分析成因。
过程与方法:
1.认识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主要灾害及成因分析。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资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懂得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2.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关于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城市的分布。2.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
教学难点
1.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原因。2.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多媒体课件、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图片《富士山和樱花》及有关日本文化的图片。
总结: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讲授新课
读图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
(1)、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和《日本国》图
3、读图分析讨论:日本的领土构成,日本与英国的差异
(1)、多媒体展示《日本国空白版图》和《英国地形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a.说出日本的领土构成,主要城市 b.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
c.比较日本与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
4、探究讨论:日本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1)、多媒体展示《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2)、学生分组活动讨论:
日本的地形特点
总结:
5、师生互动:日本的气候
展示多媒体课件,《日本的气候图》分析讨论:
(1)、日本的气候类型
(2)、日本的气候特点
总结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降水较多
6、合作探究: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1)、展示《富士山》图片,《六大板块示意图》 a.活动探究:
①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②我国也是多震的国家
b.联系“5.12汶川地震”模拟地震中,在四个不同场景中(教室,家里,商场,大街上)如何自救?
总结:
a.日本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不仅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火山。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与地震。b.我国处在两大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7、课堂小结
(1)、提问:本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
(2)、展示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日本(第一课时)
(1).地理位置
(2).人稠地狭
(4).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5).多火山和地震
8、随堂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望岳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知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能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3、德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4、重点目标:背诵此诗。
5、目标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简介(略)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小结: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研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篇11
1.差异性作业的设计。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如学完《中国石拱桥》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三道有层次性的作业:①读了此文,说说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②走一走,看一看,家乡有哪些桥?都一样吗?③如果有兴趣,可以用上网、查资料、请教家长等方法向同学们介绍一座著名的桥,如苏州文化古迹之一宝带桥。结果很多学生在完成第一道题后都尽力地去完成第二、三道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好胜心,并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异性作业的具体做法有: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需相应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2.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在完成实践性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中增加语文知识,增长语文才干。
3.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如在学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之后,学生对水浒故事大有兴趣,教师可适机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届时开个读书交流会交流阅读心得。教师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做到新颖多样,突出趣味性,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如设计唱唱、画画、写写、演演等能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性的作业形式。学生趣味盎然地完成新颖多样的习题,练习成了他们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习的主动性。
4.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①想象性作业。如读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合理想象作文并加以交流。再如学了享誉世界的俄国短篇小说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之后,可让学生通过合理地充分地想象,续写一个“警官奥楚蔑洛夫路上偶遇将军的哥哥”的场景,更淋漓尽致地表现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阿谀奉承的性格,增强、提高学生的文本体验与解读能力。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例如教学《苏州园林》《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课文前,布置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祖国丰富的语言材料。③自主性作业。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性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
5.研究性作业的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成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作为语文老师,都能认识到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语文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阅读的兴趣,这时如果设计一些研究性作业,或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如在学了《孔乙己》《范进中举》之后,我布置给学生一道研究性问题:造成孔乙己和范进悲剧的根源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在的升学考试?虽然论题较大,但学生乐意,加之教师的指导,结果还是让大多数学生拍手叫好。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时间、空间与方法,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中学教学课程设计】推荐阅读:
中学音乐教学设计08-08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05-20
中学英语教学习题设计06-27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论文06-03
越州中学教学设计发06-06
往事依依中学教学设计06-29
教学设计优化中学数学05-10
中学数学的教学设计05-23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07-24
小学科学做中学实验教学案例设计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