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

2024-11-05

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精选6篇)

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 篇1

祥符镇积极推进村级“三资”清查工作

为了加强我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纪委对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该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集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分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该镇党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三资”清查工作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检委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同志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明确了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清产核资对象和内容、操作程序、实施步骤。明确各村(居)委会为实施主体,坚持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形成了由党委进行统一领导,纪委牵头督办,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协调,干部成员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

加大舆论宣传,确保公开透明。该镇利用会议、党务、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三资”清产核资工作的重大意义。为清产核资在全镇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开展自查清理,加强人员培训。要求各村建立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村会计、村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的清产核资工作组,对“三资”进行逐笔逐项清查;加强对清产核资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大家熟练掌握政策、任务、方法以及操作步骤。

完善监督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抽调工作干部组成核查组,对各村的清产核资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清产核资工作走过场的行政村查明原因,督促整改;对不符合清产核资工作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确保清产核资工作取得实效。

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管理体制。通过对各村进行清产核资,建立健全农村集体 “三资”管理及“三资”分配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的日常监管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确保该镇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有效预防农村腐败现象发生,促进我镇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及早步入正规化、科学化的轨道,促进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 篇2

1 汾阳市花生产业概况

1.1 自然概况

汾阳市花生种植区域有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贾家庄镇等平川井灌壤土区, 区域化种植初具规模, 品种品质结构优化。该区域农民素有种植花生的习惯, 并且所辖区域光照充足, 区内土质为砂壤, 土壤疏松, 中性微偏碱, p H值适中, 适合花生种植, 所产花生颜色白、皮薄仁大、色泽好、商品性好, 具备种植花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 是花生生产的优生区。

1.2 生产现状

2009年, 汾阳市实施花生高产创建田806.67 hm2, 总产量3 630 t, 平均产量4 500 kg/hm2, 按5元/kg计, 收入2.25万元/hm2;2010年, 种植花生1 013.33 hm2, 总产量4 682 t, 平均产量4 620 kg/hm2, 按7元/kg计, 收入3.23万元/hm2。2011年, 种植花生2 333.33 hm2, 总产量11 025 t, 平均产量4 725 kg/hm2, 按8元/kg计, 收入3.78万元/hm2。

2 产业优势

2.1 规模种植

近年来, 汾阳市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2012年发展到3 333.33 hm2以上, 冀村镇整乡推进集中连片种植1 333.33 hm2以上, 尤其是东宋家庄村集中连片133.33 hm2以上, 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

2.2 加工贸易

近年来, 汾阳市涌现出一批花生剥壳加工、分级包装、批发销售的贸易经纪人。同时, 还将花生皮加工压饼作饲料用, 增加花生的附加值。目前, 年加工能力已达6 000 t以上, 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疏通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花生仁主要销往青岛品品好粮油有限公司、山东鲁花集团等花生油大型品牌企业, 形成了广购、远销、大流通、大商贸的花生米经营格局。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 供不应求,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有力地推动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2.3 技术支撑

汾阳市在花生生产中采取专家承包到村、技术人员承包到户、从种到收、一包到底的办法。从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路线选定和关键环节指导等各个方面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加之省市农业职能部门开展包村联县驻点调研帮扶活动, 推进了产业化进程。种植户拥有多年的种植经验, 已经熟练掌握了种植花生的技术, 提供了实现花生高产创建目标的技术支撑。

3 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建设原则

3.1 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支持、百姓受益”的原则, 坚持立足资源、依靠科学, 发挥优势,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技术攻关, 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总量;通过高产示范片建设, 辐射带动汾阳市优质花生种植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 使花生在汾阳市油料产业中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3.2 规划目标

2012年汾阳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 333.33 hm2以上, 总产量达到1.5万t, 到2015年形成面积稳定在5 333.33 hm2以上, 实现总产量3.2万t, 总产值3亿元的目标。

3.3 建设原则

一是统一领导, 统筹规划。二是集中连片, 规模开发。三是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产品。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打造名牌, 形成优势产业。五是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举。

4 技术及管理机制

4.1 技术引进推广

在花生种植区域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新机具, 普及推广下种、覆膜、覆土一次性机械作业、调控施肥、培土迎针、叶面喷肥、生物防治等无公害 (绿色有机) 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加工能力, 增加附加值, 为大面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在生产中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晋花7号、晋花4号、晋花3号等优良品种, 优种率100%;集成推广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清棵蹲苗、培土迎针、叶面喷肥等关键栽培技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80%;全程机械作业100%。

4.2 管理机制

建立现代经营方式, 明确经营主体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 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获“五统一”模式。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记录, 完善档案整理。

5 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一是加强领导, 市政府要成立花生产业发展领导组, 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 各涉农部门领导及相关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二是增加投入, 市政府要设立花生产业发展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 同时整合使用各类财政资金, 将各部门农业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向花生产业倾斜。三是全方位搞好服务,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单位本部门职能职责, 为花生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农委负责方案的制定、具体工作措施落实及技术服务工作;财政局负责补贴和奖励资金的落实;水务局负责基地基础设施修复改善;林业局负责基地内农田林网建设;农机中心负责农业作业机械的配套与使用;农经中心负责土地依法流转, 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指导;信用联社负责花生基地建设所需资金的金融服务;所涉各乡 (镇、街道) 、村负责宣传发动及面积落实和具体组织实施。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设在市农业委员会。

6 预期效益

6.1 社会效益

本规划的实施, 可大大调动农民积极性, 推动花生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进一步扩大油料生产规模, 提升油料产业集中度和产品竞争力,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可大大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6.2 生态效益

通过有机肥、生物菌剂的应用, 能减轻土壤中化肥和农药污染, 培肥地力, 保护和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3 经济效益

2012年全市3 333.33 hm2花生平均产量4 500 kg/hm2以上, 收入3.6万元/hm2以上, 总产量1.5万t以上, 总产值1.2亿元, 综合利用收入达4.5万元/hm2以上, 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十二五”末, 花生种植面积达到5 333.33 hm2以上, 平均产量达到6 000 kg/hm2以上, 收入达到4.5万元hm2以上, 综合利用收入达6万元/hm2左右, 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参考文献

[1]于洪波, 史普想, 于树涛, 等.阜新市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 :13-16.

[2]董文召, 汤丰收, 张新友.河南省花生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10) :10-12, 17.

[3]白选杰.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 :1356-1358.

南阳市旅游交通规划浅析 篇3

关键词:南阳市; 城市旅游交通; 交通集散布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旅游消费意识逐步提高,出游次数大大增加。旅游交通分为城市型旅游交通和郊外型旅游交通。在城市型旅游交通中,旅游季节大量游客涌入,不仅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旅游质量,还给城市交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分析城市观光游览现状、掌握游客的游览模式,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探究本地居民游客和外地游客的出游特性及城市型旅游交通需求,为城市旅游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1旅游资源分布

南阳境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历史悠久, 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文化名城,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域内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市域西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山区,最具特色的风景旅游资源主要包括64处。南阳中心城区的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为横贯城区的白河,内河及西部的兰营水库和靳庄水库,自然景观为卧龙岗和麒麟岗以及独山等;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南阳古城、卧龙岗、汉画馆、南阳府衙、医圣祠、玄妙观和豫山禅寺等。

2旅游发展目标

2.1总体发展目标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南阳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使南阳成为河南的旅游强市 ,成为河南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南阳市的旅游市场定位为:“观光、休闲、科考、修学、度假、会议。”,旅游发展定位为“中原大驿站,河南后花园”。

2.2旅游交通发展目标

依托综合交通的完善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域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构建交通可达性高、与景区环境协调的绿色旅游交通体系,提升旅游交通服务的功能和档次,加快“四小时旅游交通网’’通达目标的实现。

3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根据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南阳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心,四区’’的旅游空间功能结构:

A、“一心”

“一心”指南阳中心城区,是市域风景旅游及旅游服务的中心。中心城区游赏资源丰富,其“府衙文化”、“玉文化”及“圣人文化”是南阳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进一步打造卧龙岗汉文化、独山风景区、白河湿地滨水游览带等旅游资源,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整个南阳市域范围内的旅游服务中心。

B、“四区”

南都多功能游览区:主要包括南阳古城、独山风景区、南阳府衙、医圣祠等景区、景点,是以展示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汉文化、三国文化、明清文化、独山玉文化以及现代城市休闲为特色的游览区。

伏牛山南麓生态游览区:位于西峡、淅川、内乡、南召境内的伏牛山南麓地区,主要包括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老界岭自然保护等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以及恐龙蛋化石群、恐龙骨骼化石等世界级自然遗产为特色的游览区。

桐柏山山水风光游览区:位于桐柏县、唐河县境内的桐柏山地区,包括太白顶、云台寺、淮源风景名胜区等景点、景区,是以自然山水、淮源生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复合型游览区。

丹江生态及文化游览区:位于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地区,主要包括丹江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荆紫关等景区、景点,是以湖光山色、传统文化、现代水利工程为特色的游览区。

5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集散点布局规划

A、旅游集散中心

在中心城区利用现状汽车东站原址设置一处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形成南阳旅游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南阳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品牌形象。。

B、旅游集散点

依据城市对外交通枢纽、酒店以及重要旅游点的布局,设置旅游观光线路车站,为来宛旅游客流提供服务。旅游集散点主要包括:

①对外交通枢纽:铁路南阳站、客运中心两站、客运中心北站和高速客运站等城市对外联系重要交通枢纽。

②酒店:在中州路、新华西路和长江路等酒店设施分布密集地区,有选择的设置多处客流集散点,便捷国内外游客旅游出行,提高南阳旅游服务水平。

③重要旅游点:包括武候祠、汉画馆、解放广场、南阳府衙、古城、汉城墙遗址、医圣祠、南阳水上公园、白河公园、花卉园、动物园、独山景区和达士营古寨等主要旅游点。

4旅游交通组织策略

①发挥南阳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的优势,提升南阳旅游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南阳航空、铁路和公路形成的综合交通系统,满足不同层次旅游客源的交通需求,突显南阳中心城区在市域旅游交通系统的核心集散作用,建立完善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②强化南阳与相邻地区旅游资源的衔接

南阳与洛阳两市交界的伏牛山地区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国、省道的改造升级,并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适时建设旅游专线公路,扩大南阳旅游市场的腹地范围,密切两者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的合作。

③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在南阳建设多级旅游集散中心,以形成完善的游客服务系统,全面提高国内外游客的接待和综合服务能力。一级旅游集散中心设在南阳中心城区,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布局于邓州、新野、内乡等市域内各县市,三级中心建立在各主要景区(国家级、省级)。

④构建无障碍绿色旅游交通网络

構建完善的市域旅游交通体系,便捷各交通方式之间旅游客流的换乘衔接,建立各市域内旅游景区之间的直达连线服务。同时,提升通往重点景区公路的技术标准,建设市域东西联络线等联结景区的公路,并强化其旅游和景观功能,建设“山水风景绿色交通廊道”。

6相关规划建议

①依托旅游交通主通道,形成旅游产业发展走廊,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旅游交通主通道系统,大力发展沿线城镇的旅游产业,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打造南阳市最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沿线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注重道路与景区环境的协调

旅游公路交通与旅游功能的综合性,加强公路沿线的景观建设,使旅游公路及沿线景观成为旅客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协调道路设施与沿线景区的关系。

③旅游旺季采取相关交通组织措施,缓解旅游公路交通压力

旅游旺季主要旅游公路的交通压力较大,规划建议通过县乡道系统进行局部交通组织,在旅游旺季限制部分旅游公路或者部分路段的货车通行,提高旅游交通的服务水平。

7.结 语

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道路交通设施日益高速化、网络化、现代化、舒适化,旅游发展交通瓶颈不断被突破,我国旅游业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迅猛扩展的旅游产业将对旅游交通产生极大的需求和压力;另一方面已建成或即将建成的旅游交通设施对旅游区域的旅游流空间组织以及旅游产业布局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这种新形势下,需要重视和加强对交通要素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交通改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和游客体验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R],北京,2007.09

[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阳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R],北京,2007.11

[3] 张霓.城市化背景下城郊旅游交通规划初探,交通标准化,2006.10

[4] 敬艳君,陈 峻.德清城市旅游交通网络规划,现代城市研究,2006.08

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 篇4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1.发展现状

(1)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发展实力不断提升。截止200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造车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7.8%;实现工业增加值58.1亿元,同比增长29.7%;造车产业对全市规模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4.21%,拉动规模工业经济增长7.4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25亿元,同比增长195.1%,全员劳动生产率14.98万元/人•年,同比增加2.77万元/人•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7.4,同比提高59.3个百分点。

(2)园区集聚能力提高,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市现有造车产业工业生产企业12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户(机车工业企业19户,汽车工业企业57户)。初步形成了机车产业园、南骏产业园、汽车工业园、海大橡胶产业园四个特色产业园区,共集聚造车产业企业 41 户。全市10个工业园区共集聚造车企业 5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39.9亿元,实现增加值38.9亿元,产业集中度达到66.95%。

(3)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带动能力逐步提高。2009年,全市50户重点企业中有15户造车产业企业,其中:汽车产业企业8户,实现产值56.3亿元。截止2008年底,南骏公司生产各类载货汽车产量为5.7万辆,实现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29.4%;机车公司实现产值20.3亿元,同比增长70.8%;空分集团实现产值20.1亿元,同比增长59.2%。投资16亿元的机车产业园机车、发动机、曲轴项目,投资12亿元的南骏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6亿元的玉柴资阳大中小功率发动机项目,投资22亿元的海大集团210万套全钢子午胎项目,投资2.2亿元的深圳东风专用车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增强了造车产业的发展后劲。

(4)产业整合明显加快,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资阳机车公司与株洲电力机车公司合资组建资阳南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大功率电力机车;海大集团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组建四川凯力威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全钢子午线轮胎;四通与深圳东风重组成立东风四通公司专业生产特种汽车;宇良机械厂兼并安岳水泵厂等车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在产业整合的同时,加大了车产业品牌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海大”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南骏汽车公司等企业先后获四川省著名商标。机车公司、天虎工具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天虎工具、海大集团等企业积极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桥电机、荣武机具被认定为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南骏公司、海大集团、东风四通公司三户企业被评为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南骏汽车产业园被确定为“四川省载货汽车制造业产业基地”。

2.面临的形势

(1)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趋势。2008年交通运输部提出5万亿元投资规划。预计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具备通达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公路,95%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同时,2009年国家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资金,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检测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的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汽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国家10部委出台的《汽车以旧换新实施办法》规定: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期间,报废使用不到8年的老旧微型载货车、老旧中型出租载客车,使用不到12年的老旧中、轻型载货车、出租车以外的老旧中型载客车以及提前报废“黄标车”(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Ⅰ标准的汽油车和达不到国Ⅲ标准的柴油车),并换购新车的,根据报废车型可享受3000—6000元不等的补贴。拟出台的《四川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规划我省未来3年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长率达到16%、20%、25%,提出了加快四川汽车产业集聚发展、促进汽车生产销售等8项任务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等5项专项政策。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省汽车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的提出,以及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为整个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为资阳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遇的契机。

(2)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重庆市未来10多年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夯实一个基础,强化两个优势,壮大两种产品,培育一个产业集群。即:充分发挥整车企业的带动作用,建成全国一流、具有比较优势、能充分支撑本地整车企业发展并面向全球供货的国内主要零部件生产基地,为“汽车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保持和巩固微型汽车在全国产销第一和轻型车在全国技术领先的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化微车和轻型车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壮大轿车和重型汽车两个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大、份额相对较高的重点产品,轿车尽快形成规模化多品种的生产经营格局,重型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在全国的排位“保四争三”创造条件。培育附加值高、对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专用车(改装车)产业链,形成在全国较有影响的“专、精、特、新”专用车产业集群。到2010年,全市整车产销量要达到150万辆。轿车生产的比重从目前的25%提高到70%,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5%左右,整车销售收入达到1350亿元。初步建立起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销售总量的50%以上。通过布局调整,基本形成以北部新区汽车城,渝北、江北、沙坪坝等特色工业园为基地的“一城多园”的大产业格局。到2020年,整车产销量达到260万辆,轿车生产的比重达到70%以上,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整车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并且,完全建立起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销售总量的80%以上。成都市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稳步发展,已具备相当规模,全市现有汽车工业企业155户,其中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16户,零部件企业139户,从业人员3.9万余人。近年来,该市汽车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实现生产效益同步增长。2007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5.68%;工业增加值63.74亿元,同比增长19.56%,占整个机械行业增加值的36%以上;利税31.64亿元,同比增长64.11%;实现利润18.26亿元,整车产量8万辆。初步形成了以轿车、越野车、客车、载货车及零部件开发、生产、贸易为一体的汽车工业体系。成都市规划以整车(轿车)为龙头,以零部件产业链为主线,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聚集区,以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手段,加快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到2017年,整车总量达91.4万辆,主营业务收入1932亿元,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利税180亿元,年均增长24%。

(3)国内机车产业发展趋势。在国家提出的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扩大内需计划中,铁路建设为拉动内需的主力军。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2020年,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规划目标由原来的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铁道部2009 年计划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 亿元,2010-2012 年全国铁路年均基建投资将达到6000 亿元以上。未来三年机车车辆购置费平均每年达到1500亿,行业面临着巨大发展机遇,国内铁路设备拥有量将急剧扩张。伴随着铁路投资的迅速提高和铁路营运里程的快速增加,铁路客运将进入高速时代,铁路货运重载潮流不可逆转,铁路配件更迭批量进行,整个铁路行业将出现高景气局面。国家出台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内燃机车、重载货车、城市轨道交通列为重点振兴对象,在钢铁、汽车、石化、船舶等九个行业的重大装备加速自主化,提出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十项专项政策。四川省出台的《四川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将机车车辆产品、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列为八大产品链,制定了六项专项措施。这些规划和政策的出台,对我市机车、特种车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的推动作用。

3.我市车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有利条件:随着全面落实灾后重建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逐步实施,资阳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在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将进一步增强资阳发展后劲。省委、省政府确立资阳为全省丘陵经济示范区,更是为资阳扩大招商引资创建了崭新的平台。当前外资西移、东资西进、区域合作的趋势明显,为地处成渝经济带节点的资阳市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受土地、劳动力及水电气等能源制约,东部沿海地区的造车企业有内迁的趋势。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西部车城、绿色资阳”。2002年,省政府批准资阳建设“西部车城”,确立资阳市以“车”为中心,发展车相关产业,建设西部车城,省政府在产业布局、规划等方面予以扶持。经过几年的积聚,造车产业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为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制约因素:从总体发展情况看,全市造车产业还存在“发展不够,造车产业经济总量不大;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足;配套不够,南骏汽车零部件本土配套率只有20%;开放不够,造车产业产品

出口比重不大”等突出问题,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小。一是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目前,全市整车企业数量少,本土配套率低,产业内部主体企业规模偏小,配套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造车企业从为企业配套向为产业配套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尽管最近几年我市造车产业龙头企业(南骏、机车、东风四通等)发展势头较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但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集约集群发展不够,核心竞争力尚未充分体现出来。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总体上讲,我市造车工业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健全,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动力仍然较弱,自主开发能力较低,技改投入不足,制约了我市造车工业快速发展。四是人才短缺。由于地域位置、机制、体制不活等原因,高级管理人才、创新型技术人才以及高级技工仍然严重短缺,制约了资阳造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省汽车、铁路、船舶、重大装备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指针,加速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奋力建设“西部车城”和成渝经济区新兴工业城市,突出做强汽车、机车、专用车制造业,做大发动机和汽车轮胎制造业,积极发展客车制造业,加快发展造车工业零部件配套工业,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集团,构建产业集群,努力把车产业打造为我市第一产业和千亿产业。

2.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形成产品优势。在结构调整中突出发展重点,针对我市车产业链发展的薄弱、缺失环节,有重点的进行招商引资和项目促进,通过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和引进创新,培育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2)坚持自主创新,促进品牌建设。围绕重点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相结合,建立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技术资源整合力度和研发投入,促进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尽快提升研发水平,壮大自主品牌,增强发展后劲。

(3)坚持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依托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和配套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合作发展,逐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4)坚持整车发展与基础配套水平提升相结合。一方面大力扶持当地整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和引进有规模、产业带动力强的整车企业,以整车产品的配套需求,进一步扩展延伸产品链条,攻克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研制瓶颈,开发新材料,努力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

3.发展目标

(1)经济总体目标。规划到2012年,全市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税利40亿元,到2015年,全市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的40%以上,年均递增28.0%,实现税利80亿元,成为全市支柱产业。车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300户。其中,年销售收入上200亿元的企业(集团)1户,年销售收入上100亿元的企业(集团)1户,上50亿元的企业(集团)3户,培育上市公司1—2户。

(2)结构优化目标。到2015年,汽车与零部件生产基地实现产值600亿元,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实现产值200亿元,大中小功率发动机生产基地实现产值120亿元,汽车轮胎及橡胶制品生产基地实现产值50亿元,农机及配件生产基地实现产值30亿元。

(3)技术进步目标。全市造车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龙头企业比例达到5%,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省级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15家。新培育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5个(件)以上,四川省名牌产品10个以上、四川省著名商标15个(件)以上。

(4)主导产品发展目标。到2015年,年生产汽车50万辆,机车500台,船用发动机500台,汽车发动机20万台,变速器20万台,轮胎2000万(条)套,主要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50%以上。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四基地、三中心、千亿产业”发展目标(简称“431”发展目标),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西部发动机生产基地,西部重要的汽车轮胎生产基地。着力建好国家级机车技术中心,四川省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四川省汽车零部件交易中心。通过7年的努力,把造车产业打造为我市的千亿产业。

1.建设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以大功率六轴电力机车为重点,以传统内燃机车为补充,立足国铁市场,拓展路外市场,扩大海外市场,通过技术改造,形成年产机车500台,其中电力机车300台、内燃机车200台的能力,以调车机车和出口机车为发展重点,提升品质,完善型谱,打造品牌。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完善和提升现有机车技术平台;打造与美国GE、EMD公司竞争的出口内燃机车技术平台。以6500马力交流传动机车为基础,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传动内燃机车技术平台;研究8轴窄轨和宽轨内燃机车,形成窄轨和宽轨铁路干线内燃机车技术平台;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快速开发混合动力机车。以曲轴、精密锻铸件等产品为重点,突破中速大中型全纤维船用柴油机曲轴制造技术,加速产业规模化经营,成为曲轴行业世界前三强。到2015年,努力建成产值达200亿元的国家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

2.建设西部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优先发展以南骏为代表的载货汽车,做强载货汽车制造业,支持南骏公司等骨干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强强联合,实施资产重组,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力争到2015年实现载货汽车25万辆,微型汽车20万辆,客车1万辆,专用车4万辆,总量达50万辆的生产规模。培植和引进核心专用车企业,力争引进2—3家全国知名的专用车企业,着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专用车制造企业。特别是依托东风四通、乐至熊猫的环卫汽车及专用车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将其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环卫专用车制造基地。机器零部件坚持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道路,造车零部件企业努力实现由“向企业配套”转变为“向产业配套”;由“国内化配套”向“国际化配套”转变。支持车厢、车身、车架、车桥、齿轮、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生产;开发生产汽车油漆等涉车化工、电子机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湖南同心资阳车身公司、宇良机械、诚德汽配、简阳汽配、和平车业等配套企业,做大汽车零部件工业总量。到2015年,努力建成产值达600亿元的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

3.建设西部发动机制造基地。以汽车发动机、船用发动机和燃气发动机为重点,以机车发动机和柴油发电机组为补充,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突出抓好德国MAN机、日本三菱燃气机、美国卡特36系列发动机等引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通过技术改造,形成年产大功率发动机800台(其中,船用发动机500台、燃气发动机100台、机车发动机200台)、20万台中小功率柴油发动机的能力,确保发动机2015年产值达到120亿元,成为西部发动机制造基地。

4.建设西部重要的汽车轮胎生产基地。半钢子午线轮胎主要面向经济型轿车、经济型商务车,以产品质量、制造成本、规模效益取胜,做到全国第一;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重点以中、高档产品发展为主;工程胎、大胎、农业胎和轻卡胎在现有质量超水平上稳步提升,并运用“四新”技术降低设计成本,以低成本取胜。建立轮胎仓储配送中心,成为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第一个入驻物流企业,建立布局科学的现代化的物流基地。到2015年轮胎生产能力达2000万条,努力建成销售收入超50亿元西部重要的汽车轮胎生产基地。

5.建设国家级机车技术中心。依托南车资阳机车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国家级机车技术中心,协调、整合全市技术资源,建立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平台,承担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决策和研究开发,为我市机车生产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6.建设四川省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组建专业质检机构,建设检测服务平台。抓住资阳市与省质监局战略合作的契机,整合全市企业、部门检测资源,积极争取国家质监总局的支持,在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组建四川省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

7.建设四川省汽车零部件交易中心。要认真做好服务规划,积极筹建为车产业服务、面向西部的物流中心,努力争取四川省相关行业部门支持,在资阳城南工业新区组建四川省汽车零部件交易中心,建设全省汽车产业供销服务平台。力争2015年交易额超100亿元。

(四)专项措施

1.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南骏公司和机车公司为龙头,高起点、高层次编制汽车、机车产业布局规划,指导我市汽车、机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坚持相对集中、集约发展、最佳产业组合和最佳配套半径原则,科学规划汽车、机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布局。一是以南骏汽车公司为中心和正在建设的南骏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基础,以拟建设的城南大道为轴线,规划10平方公里为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发展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及物流中心。二是以资阳机车公司为中心,沿侯十工业带规划4平方公里为机车产业园,规划4平方公里为汽(机)车零部件产业园,规划2平方公里为农机产业园,重点发展机车整车、多功能运输拖拉机和汽车(机车、拖拉机)关键零部件。三是在成都•资阳工业发展区规划10平方公里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四是在乐至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2平方公里的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水泥罐车、油罐车、高空作业车危化品运输车等特种车辆和汽车零部件。五是在安岳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2平方公里的农机产业园,重点发展农用机械(含三轮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统一全市车产业招商引资和投资政策,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和建设车产业项目。

2.做强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带动能力。要通过做精做强主业、实施重大项目、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支持机车公司继续实施“突出主业、分块激活”战略,做精做强机车整车、发动机、曲轴三大产业,通过社会化分工协作方式,将其它产品剥离改制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做活辅业。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力争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支持南骏公司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合资合作,突出汽车整车研究、开发,扩大总装、集成能力。加快南骏汽车产业园建设和招商引企。进一步抓好企业技术企业中心能力建设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帮助企业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同时,要加快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工作,培育和引进整车企业5—10户,增育一批销售收入超50亿元、20亿元、10亿元的龙头企业。

3.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零部件产业是我市当前应该着力培育的重点领域。在加快整车发展的同时,按照龙头带动、分类指导、合资合作、注重引进的基本思路,继续加快零部件发展步伐,提高汽车、机车零部件产品开发、系统配套和模块化供货能力。提高整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比例,实现与主机同步发展。支持和鼓励机车公司、南骏公司为龙头的大型整车企业加强区域合作,引导有条件的零部件企业入住产业园区,就近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上规模的现有零部件企业要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配套零部件产品,逐步形成适应整车企业先进采购方式、按专业化分工、分层次的零部件产业体系。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指导、扶持发展为重点,加大力度培育“专、精、特、新、配”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2015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300户,主要零部件本土配套率达到50%以上。

4.打造特色园区,提升承接能力。提升园区规划。坚持“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思路,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围绕实现园区特色化、产业配套化、建设标准化、服务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优化园区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和布局规划,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企业主体型、业主经营型、股份合作型、区域合作型等多种模式建园区,加快南骏汽车、资阳机车、海大橡胶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百亿园区,提高聚集企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力争今年造车产业园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提高到68%。到2015年,造车产业园区建成面积达40平方公里以上,产业集中度达85%以上。建设投融资平台。各县(市、区)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资源变资金”办法,加快建立园区投融资平台,优化资本结构,创新运作模式,科学配置资源,有效聚集园区建设资金,实现园区建设良性发展。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围绕造车产业,依托园区平台,实施充分合作开放,以产业园区招商和龙头企业关联招商为重点,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

5.实施项目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大力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改项目,突出主导产品,狠抓新产品的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抓好重点配套产品的开发生产,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推进投资12亿元的“南骏汽车产业园”、投资16亿元的“机车产业园”、投资22亿元的“210万套全钢子午胎”、投资6亿元的“大中小功率发动机”、投资22亿元的“熊猫汽车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其尽快投产见效。要坚持“开放兴车、开放强车”战略,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整合我市各招商引资力量,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要转向车产业。围绕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招商,重点引

进汽车转向器、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要组织专业小分队,对汽车重要零部件开展定向招商。抓好“两会”招商,积极做好“珠洽会”、“西博会”参展和“一会双百日”招商活动。通过招商引资,挖掘和培育一大批车产业项目,积极为项目落地、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2010—2015年期间,完成项目投入300亿元以上。

6.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以技术创新项目和关键技术开发为载体,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引进、消化、吸收,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机车、汽车、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重点抓好大功率电力机车、大中小功率柴油发动机等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加快形成实际生产能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抓好资阳机车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空分集团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支持海特、晨风传动、晨风工业等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努力提升机车公司、南骏公司等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与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重点抓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变频改造等节能工程,力争全市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和省上规定的19户万吨能耗企业节能规划任务。

7.建设服务体系,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要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建设政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民间商会自律、服务、协调、引导等作用,积极组建资阳市汽车行业协(商)会和资阳市机车行业协(商)会,定期召开技术交流会、产品展示会、企业家碰头会等,通过协(商)会增强区域合作和技术开发。二是组建专业质检机构,建设检测服务平台。抓住我市与省质监局战略合作的契机,整合我市企业、部门检测资源,加快我市省级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建设。三是组建投资担保机构,建设投融资平台。加快组建“资阳市汽车产业投资担保公司”、“资阳市机车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为车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开展风险投资等。四是组建培训机构,建设人才支撑平台。支持车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在大企业建“博士后工作站”和学生实验基地、科研基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市车产业培养大量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五是组建研发机构,建设技术服务平台。积极组建“资阳市汽车工业研究院”,逐步打造为面向全社会的、为车产业企业服务的技术平台。六是构建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建设供销服务平台。做好规划,积极筹建为车产业服务、面向西部的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同时,要稳定推进咨询、评估、代理服务等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服务平台建设,促进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 篇5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设计范围为南阳市中心城区白河右岸绿道,北起南阳大桥,南至雪枫大桥,全长15.6km,涉及7座大桥(南阳大桥、白河大桥、仲景大桥、雪枫大桥、光武大桥、卧龙大桥、淯阳大桥)、3条内河(邕河、温凉河、三里河)入河口和3处橡胶管理坝,形成一体化步道贯通景观。

2 规划原则及目标

2.1 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严格遵循生态化、人性化、本土化、经济性的建设原则;(2)遵循整体性、可达性、生态性、多样性、人性化的规划建设原则;(3)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相结合;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与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交通建设相结合;与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相结合;与提升文化、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相结合;(4)土地使用政策坚持原生态、原产权、原民居、原民俗的原则,力求不征地、不租地、不拆迁,不改变原有土地权属和使用性质。

2.2 规划目标

2.2.1 景观目标。

强调南阳的景观特色,展现南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南阳市的城市面貌。以道路体系为全程通道,以各座大桥为主要景观节点,以周边绿地为框架,形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方便群众、维护有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景观。

2.2.2 经济目标。

以绿道贯通建设为契机,提升周边地块价值,带动周边多元景观,体现南阳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2.2.3 社会目标。

结合各个地段的发展属性,完善城市功能,使之成为设施完善,适合于各种市民活动的城市公共空间。

2.2.4 文化目标。

塑造多元景观,体现南阳地域和文化特色,提供一种发扬传统文化、培育新文化的场所和氛围。

2.2.5 生态目标。

以生态建设为契机,充实城市的绿化资源,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3 规划方案

3.1 空间布局

根据功能和空间区位,整个绿道可分为:“一带、七区、三点”。一带:整条绿道采用多种通行方式,形成一条景观多样、体验多样、功能复合的滨水绿道;七区:七大各具主题特色的桥头景观区(含3座橡胶坝),即水韵南阳(南阳大桥)、中兴荣歌(光武大桥)、万汇南北(白河大桥)、慈航普渡(仲景大桥)、炫彩白河(白河大桥)、印象白水(卧龙大桥)、枫红江山(雪枫大桥);三点:在邕河、温凉河、三里河精心设计的简洁、轻巧、时代感强的景观桥。

3.2 桥梁周边绿道设计

3.2.1 南阳大桥周边绿道设计。

增加蜿蜒曲折的慢行系统,尽观白河浩浩;设计亲水浮桥,体验白河悠悠;增加水生植物,水绿相融;橡胶坝管理处被占绿地改为公共绿地,还绿于民,连贯绿道。

3.2.2 光武大桥周边绿道设计。

东汉时期光武帝卓越政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安定,世称“光武中兴”在本区域体现光武中兴文化;两侧绿地连接槐香湾、水上运动中心,是展示城市形象重要窗口;设计自行车道,贯通绿道;桥下设计休闲广场,满足绿道多种功能;桥下人流量大,在桥下广场设计花台以及设置休息设施,满足人们休闲需求,同时在休息设施处设计雕塑,让人在休闲的同时体会光武中兴的繁荣,增强文化氛围。

3.2.3 白河大桥周边绿道设计。

南阳白河航道兴于汉代盛于元、明、清末,历史上白河碧波荡漾,白帆林立,舟车辏辐、人蔗浩繁,该区体现南阳白河文化;保证河道安全的前提下,缩小第二橡胶坝管理中心规模,最小化占用公共绿地;现状管理房距道路坡脚约6m,在此位置设计3m园路,园路与道路连接;在桥头两侧道路边坡种植攀爬植物,增加绿量;白河桥下通道宽5m、长33m,护坡高4m,设计充分利用护坡,以青铜壁雕的形势,展示白河在历史长河中的秀美与繁荣,让人阅读白河的故事,体验白河的魅力。

3.2.4 仲景大桥周边绿道设计。

以仲景大桥为载体,设医圣张仲景看病诊脉雕塑,将仲景系列典故做成壁雕,发扬南阳中医药文化,强化南阳为“中医药都、养生之都”;完善桥下健身广场,增设花池坐凳;配套植物景观。

3.2.5 淯阳大桥周边绿道设计。

淯阳桥为非机动车辆通行的景观桥梁,桥头绿道通行采用桥上与桥下双向通行方式;由于桥下空间局促,栈桥宽度采用双向自行车道3.0m,在淯阳桥头西南侧设计坡道,游人能顺利达到二级台地;对紧邻桥头的桥梁基础进行加固与美化。

3.2.6卧龙大桥周边绿道设计。第三橡胶坝管理处被占绿地改为公共绿地,增加游憩设施,风格与原有绿地相统一;增加堤顶路宽度,满足通行要求;设计木栈道,贯通原有绿道。

3.2.7 雪枫大桥周边绿道设计。

在桥头南侧设计一级驿站,包括管理、商业服务、科普教育、安全保障、环境卫生、自行车租赁等设施,满足绿道多种功能需求;桥下空间通透、开敞,设计以彭雪枫为主题,以雕塑墙的形式,展现其坚韧的品格和辉煌亮丽的人生;增设广场和集散空间,满足人流流通;增设条石坐凳、树池坐凳。

3.2.8邕河青莲桥周边景观设计。青莲桥位于邕河口,白河北岸台地之上,在滨河路和光武大桥之间,桥长20m,莲花道长30m,桥宽9m,为简支体系。上部结构采用钢结构简支梁,桥面铺防腐防滑仿木地板,桥上有铝板装饰伞,外形如莲叶,可遮阴挡雨。桥梁下部采用直立式桥台,配钻孔桩基础。

3.2.9 温凉河凤鸣桥周边景观设计。

凤鸣桥位于温凉河口,白河北岸台地之上,在滨河路和仲景大桥之间。凤鸣桥,如展翅的凤凰,栖于白河之滨,桥跨70m,桥宽5m,桥梁为斜塔斜拉桥,弧形桥面。桥塔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后倾15°。吊索为整束挤压防腐成品索,呈扇面布置。梁体采用空间钢结构桁架,平面为圆弧形,立面梁高渐变。桥台为实体台,接钻孔桩基础。

3.2.1 0 三里河白玉桥周边景观设计。白玉桥位于三里河口,白河北岸台地之上,在滨河路和雪枫大桥之间,桥长38m,桥宽5m,为钢筋混凝土板拱桥。桥梁采用承台桩基础,桥上为古典石栏杆。

3.3 绿道植物种植规划设计

(1)地域性:宏观体现简约、大气的风格;(2)文化性:植物自身品格特征烘托白河文化气质;(3)丰富的季相色彩:季相变化形成层次丰富的植被色彩;(4)变化的林冠线:体现疏密、开合、高矮变化;(5)复合型多层次结构:滨水绿地、边坡植物、水生植物等多种类型,共同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型植被景观;(6)落叶常绿合理搭配:常绿与落叶树种类的比例控制为2︰3;(7)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相结合:速生树种与中生树种、慢生树种比例为2︰2︰1。

3.4 照明景观规划设计

从全局出发,不过于追求“亮”,着力表现重点,保证节奏感的视觉景观序列。照明强度的分配上,以“弱、次强、强、次强、弱”的节奏划分绿地内各段照明强度水平。

3.4.1 堤岸照明:

河流水域照明依靠自然光,沿岸一侧的亮化满足亲水活动安全性需要。重点节点照明以投光灯为主,强化景观流动感和吸引力。

3.4.2 景观绿地:

为滨河绿地步行提供良好的方向感。特殊区域及重要景观节点需要以投光灯加以强化,突出点景的效果。

3.4.3 步行道和广场、桥头节点:

人行主灯具要亲近人的尺度,亲切自然。大规模的人流集散活动场地设置适量的中杆广场照明灯,局部设置庭院灯。

4 结论

白河绿道贯通景观工程的实施能改善该区域的水环境状况,新增绿地面积约6.5hm2,与白河滨水绿道景观形成有机的整体,能完善该区域绿地系统及绿地景观资源状况,满足公众欣赏自然、感受自然等多重需求,提高了公众对城市的信任度和自我的幸福感。改善了水环境与水生态,增加了空气湿度、涵养水源、防震减灾、消减温室气体等方面也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虎利雯.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营造[J].南方农业,2015,19(27):80,82.

[2]崔凌霞.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3):78.

[3]李开然.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J].中国园林杂志,2010(3):24-27.

[4]丁文清,金晶.城市绿道景观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6):146.

[5]谷雷鸣,王睿,米春科,等.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14(30):174-175.

资阳市祥符镇规划图 篇6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城乡统筹的不断完善, 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需求正在向乡村地区快速拓展, 特别是大城市在其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中, 将大量的旅游休闲功能都附加在乡村地区。面对乡村旅游多元化的发展机遇, 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功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现有乡村空间结构也将随之发生转变, 一般镇、中心村、自然村的发展结构必将被打破。为了适应乡村旅游的快速增长, 必须结合乡村的特点从旅游资源开发角度对传统乡村空间结构进行调整, 重新确定发展重点, 挖掘新的乡村价值体系, 完成乡村价值的整体重构。

1 乡村地域空间的传统价值

乡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乡村以农业产业即第一产业为主,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资源, 包括各种农地、林地、园艺和蔬菜粮食生产等, 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 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 乡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

农业功能是乡村基础价值, 农村土地资源的功能与属性, 是指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村的生活资料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乡村的农业功能处于不断完善与发展中,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农业发展都会经历一个从快速增长到衰退的过程, 现代化过程中都需要解决农业农村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1]。

2 旅游视角下的乡村功能重构

实现农村发展的成功转型, 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经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众多城市问题不断加剧, 人口剧增、资源危机、城市雾霾、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困扰着城市居民, 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也严重影响着城市居民的休闲旅游方式。人们开始向往具有开阔郊野空间、优美自然风格、浓郁乡村风情的乡村地区。乡村的开阔空间、优美环境及乡土文化可以满足城市游客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 乡村旅游得到了更多旅游者的青睐, 这已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契机。

从城乡统筹的角度来看, 乡村旅游地应随着其功能的演变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不能再从单一角度审视乡村旅游地的地域功能, 应该从观光农业、历史文化、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和生活宜居等多方面对乡村旅游地进行价值和功能的重构。

2.1 乡村旅游地的观光农业功能

农业是乡村的基础, 乡村旅游需要依托观光农业的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也会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应该在保护基本农业耕种前提下推动生态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发展多功能、高度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以适应乡村旅游的发展, 推动特色农园、花卉农园、大地景观等农业发展形态。

2.2 乡村旅游地的休闲体验功能

乡村旅游是城乡休闲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乡村景观和农业的多样性、美学价值和休闲功能, 科学合理地开发休闲体验功能, 将乡村发展成为休憩度假的重要场所[2]。结合特色农业重点发展休闲体验特征的采摘园、农事体验园、休闲农场等乡村旅游功能。

2.3 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展示功能

乡村文化代表着乡村历史的积累和沉淀, 具有独特的识别性。相对于城市文化, 乡村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田园耕地、乡村民居、手工艺术、乡土饮食构成了乡村的物质文化;礼仪制度、人居空间、宗法制度等构成了乡村制度文化;节日庆典、家庭生活等构成乡村精神文化。积极保护乡村文化, 避免乡村文化受到城市文化的强烈冲击, 导致乡村走向庸俗化、商业化、城市化是保护乡村价值重要内容[3]。

2.4 乡村旅游地的生态保育功能

乡村农业本身是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 乡村的“山水田园”空间要素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屏障, 是区域生态系统建设的重点空间。乡村生态系统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结构要素应纳入城乡生态建设体系当中,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乡村空间作为绿色开敞空间, 一般具有生态环保、防护缓冲、户外活动等综合服务功能。乡村生态空间建设成为绿色开敞空间, 将使生态空间更为综合更为全面。应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区位特征, 重点培育森林、山地、河流等旅游空间, 发展乡村营地和休闲体育等特色内容。

2.5 乡村旅游地的生活宜居功能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下, 乡村旅游对宜居乡村的建设在不同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乡村地区的宜居性是农村就地城镇化重要途径。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农村社区, 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接受中心城区人口和居住空间的外迁, 随着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度改革, 将更有利于乡村地产新模式的发展。

3 乡村旅游地规划实践

3.1 项目概况

沈北新区共七个涉农街道, 即黄家街道、石佛寺街道、兴隆台街道、马刚街道、清水街道、尹家街道和财落街道, 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涉农人口约9万人。其中, 村庄建设用地约37平方公里, 人均村庄建设用地400平方米。2014年农业增加值实现32.7亿元, 农民人均收入约1.77万元。

3.2 资源分析

3.2.1 交通便利,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北部, 沈康、沈哈高速公路贯彻全境, 与沈阳中心区交通联系便捷, 纵向道路主要有101、102、203国道, 107省道和四环快速路横跨全区。沈北新区位于沈阳“半小时经济圈”, 半小时车程可达沈北全境, 具有都市观光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 是沈阳都市区范围内区位条件最优, 生态环境最好, 最适宜发展都市休闲旅游的区域, 是服务于沈阳市民的绝佳旅游目的地。

3.2.2 青山绿水, 自然条件优势突出

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丰富。拥有辽河、蒲河、九龙河、长河、左小河、洋长河六条河流, 水网密布, 滨水岸线曲折悠长;东部棋盘山余脉山地众多, 帽山、怪坡等山林叠翠。

3.2.3 历史文化, 地区内涵独具特色

辽金文化、满清文化等历史文化, 锡伯族、满族、朝鲜族等民族文化, 佛教等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底蕴丰厚, 极富地域特色。

3.2.4 农林牧渔, 农业发展资源丰富

一是沈北新区坐拥北纬40度 (辽蒲胡同) 黄金水稻种植区, 土地肥沃, 良田遍野, 近年来形成“清水大米”等地理标识产品和“蒲兴”禽畜产品等驰名商标;二是通过土地流转与涉农产业延伸, 成为全国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土地流转率达到70%以上。 (图1)

3.2.5 遗址景区, 旅游要素基础雄厚

全区现有双州古城遗址、七星山碉堡群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15处。七星山、怪坡等风景区和各类旅游景点15处。旅游体系初步建立, 稻梦空间、薰衣草庄园等特色农业观光项目成为新亮点。

尽管上述发展条件优势突出, 但总体来看, 沈北新区涉农街道仍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发展重点不明确等现实困境。如何利用好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思路是全区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任务。

3.3 基于乡村旅游的目标定位

紧密围绕我区资源禀赋、涉农产业特点, 重点培育大都市观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将涉农七街道建成为以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为特色的生态田园新都市。

通过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沈北新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进而推动沈北新区传统产业转型、激活相关要素整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致富。近期2020年,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990.72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69.35亿元;远期2030年,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664.78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216.42亿元。同时, 根据沈北新区游客人均次消费水平, 辽宁省 (沈阳市) 游客人均次消费水平测算, 设定旅游人均消费逐步增长。到2020年, 沈北新区游客规模将达到990.72万人, 旅游收入69.35亿元;到2030年, 游客规模将达到1664.78万人, 旅游收入216.42亿元。

3.4 乡村空间总体规划布局

3.4.1 空间结构

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和都市农业, 以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先导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辽沈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 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健康休闲、农业观光, 全面促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规划总体上打造“一带一路”的发展格局。 (图2)

观光农业发展带:结合省道107, 贯穿沿线尹家、兴隆台、石佛寺、黄家、财落、清水和马刚, 打造特色种植、有机水稻、高效农业、绿色林牧四大农业片区, 形成沈北都市现代观光农业发展带。

山水风情旅游路:以规划旅游大道为依托, 贯穿沿线尹家、兴隆台、石佛寺、黄家、清水台和马刚街道, 打造乡村休闲、七星文化、辽河湿地、怪坡娱乐、山旅风情五大旅游组团。总体形成东部依托森林山地景观资源, 西部展现辽河湿地景观的旅游路。

3.4.2 空间布局

按照空间布局完善、产业分布合理、区域功能清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 科学划定全区功能分区,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 统筹安排建设用地, 依托“一带一路”的总体空间布局, 形成全区涉农街道的镇村布局体系, 构建风情镇———特色村 (即7+21) 两级体系, 促进镇村合理布局、产业互补发展、产城良性互动、人口梯度转移, 推动区域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风情小镇”:规划七个风情小镇。其中黄家、石佛、兴隆、马刚为生态旅游型;尹家、清水为都市农业型;财落为产业综合型。

“特色村庄”:规划打造拉塔湖、腰长河、孟家台、曙光、中寺、盘古台、营盘、依路等共21个特色村庄。

3.5 乡村特色价值的规划指引

总体功能以“东山西水”为特征。东部山林经济区:马刚、清水两街道重点依托东部“山、林、蕴”等山林资源特色, 形成旅游休闲和农业产业服务片区。西部水乡经济区:石佛、黄家、兴隆、尹家四街道重点依托西部“水、田、色”等渔米资源特色, 形成旅游体验和特色农业种植片区。

黄家打造“水之源”主题功能。围绕辽河、长河、左小河、万泉河、洋长河及西小河六大水系资源, 形成“六水汇黄家”的特色景观, 优化全域滨水区生态环境, 依托水稻、渔业等农业特色, 重点发展湿地观光旅游, 营造具有文化水乡氛围的旅游乡镇。

石佛打造“文之蕴”主题功能。围绕独特的“六大文化”资源, 即辽金文化、锡伯文化、田园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及军事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深挖文化内涵, 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为依托,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项目, 打造历史文旅风情乡镇。 (图3)

兴隆打造“民族风”主题功能。围绕锡伯故里的民族地域特征, 结合盛京城锡伯族人民西迁原点的历史事件, 全面展示和传承锡伯族民族风情与历史文化, 使兴隆台成为锡伯族人民寻根祭祖的故乡, 打造中华锡伯第一镇。

马刚打造“山林境”主题功能。围绕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的山林资源, 以满族风情、祈福文化为民俗特色, 打造山旅休闲风情乡镇。

尹家打造“田园色”主题功能。围绕优质水稻资源, 推进农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 结合花卉观赏、水果采摘等特色农业开展农事体验活动, 打造田园风光主题的农业观光型乡镇。

清水打造“农科园”主题功能。围绕高效设施农业产业, 结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物流及农业科技研发, 打造现代农业服务型特色乡镇。

财落打造“产业镇”主题功能。围绕产业及交通资源, 发挥区位优势, 承接城区产业转移, 打造近郊综合型乡镇。

4 结论

规划以实践为基础从观光农业、生态保育、休闲体验、文化展示、宜居生活五大方面对乡村旅游地的价值功能进行分析, 围绕旅游资源挖掘, 提出全新的乡村发展思路, 构建适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空间结构, 提炼出旅游地规划的功能定位, 提出风情镇和特色村两级空间体系, 并在总体定位指引下对各镇村独特的发展价值进行重新审视, 总结出基于乡村旅游的镇村空间发展模式。

摘要: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推动农村就业非农化的先锋产业, 是促进现代城乡文明交融和共同进化的主要途径, 在乡村传统功能向多元化演变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空间配置和功能特征必将发生深刻的转变, 文章重点探讨乡村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价值构建问题。

关键词:乡村,旅游地,价值重构

参考文献

[1]王文萍.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5.

[2]王小磊.论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J].经济问题探索, 2007 (2) .

上一篇:水泉小学课程实施方案下一篇:学生就业应立足于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