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2024-07-26

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共9篇)

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篇1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的补充通知

1.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应明确社会实践的性质是思政课,必须结合问题,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报告应体现思政课的性质和教学内容

2.调研报告强调真实性,要真作、真写,防止大段摘抄。

3.规范性。从调研格式、表格设计、报告内容、表述方式应尽量按照要求完成。

4.调研表问题设计不宜过多,以5——10道题左右,最好有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5.调研报告选题内容应由班长协调,一个班不能有30%的调研内容重复。(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让各班学生把要做的题目向班长报以下,如果题目非常集中,就调节一下,大概各题目平均一下,一个题目不能超30%的学生做)。如果学生有非常好的选题,而且与思政课相关,也可由学生自拟题目。

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格式要求

xxxxxxxx状况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xxxxxxxx调研

实践时间:2014年7月20日-25日

实践地点:

调研成员:

任务分工:如是小组调研,应有具体方案设计人员,组员及分工情况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二百份一共回收了二百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三、实践感言

(如是小组调研,应是每个小组成员的感言。)

附录:调研问卷

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篇2

一、“概论”课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 “概论”课是各个层次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 充分显示了该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核心地位, 从“概论”课本身的特点来看, 它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很强的学科, 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 围绕“概论”课开展实践教学, 是增强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就武汉工程大学的情况来看, “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是比较丰富的, 例如, 组织学生观看《走近毛泽东》等电影, 参观“八七会议”遗址和辛亥革命纪念馆, 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经典著作, 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等[2]。其中, 暑期社会实践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有着其他实践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

(一) 暑期社会实践参与性强

与其他校内实践形式相比, 暑期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当代大学生普遍不大了解基层社会, 他们平时身居校园, 关注的东西比较狭窄, 缺乏一种国情意识、社情意识, 对地方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知之甚少。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不但了解国情社情, 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认识, 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经受了锻炼, 增长了才干, 丰富了知识和阅历, 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

(二) 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多样

校内的实践活动受种种条件的限制, 涉及主题相对有限, 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暑期社会实践由于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在活动主题上可以做到丰富多彩。每年武汉工程大学围绕“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课程内容拟定的实践主题高达上百个,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实践项目, 有利于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 暑期社会实践覆盖面广

学校虽然也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参观革命遗址和访问一些企业, 但由于受实践经费和单位接待能力的限制, 只能是选择一部分学生参与, 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暑期社会实践则弥补了校内社会实践活动的不足, 能够覆盖到每一位学生, 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得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 要求大二学生必须在暑假完成一次社会实践, 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可以拿到1个学分。具体做法是在大二下学期“概论”课结束时布置暑期社会实践的任务, 实践的主题、实践报告的格式及具体要求都挂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参考。从近三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完成情况来看,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绝大多数学生在暑假结束后上交了社会实践报告。但在批阅学生实践报告时教师也发现不少问题, 感觉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有待加强。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的实践报告弄虚作假、东拼西凑, 常见的现象是有些报告无时间、无地点、无人物;有些报告明显直接从网上下载, 标点符号、格式均未作任何修改;有的报告内容雷同, 仅在时间、地点、人物上稍作调整;还有的报告与“概论”课内容毫无关系。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这类虚假实践报告几乎占到一半之多, 真正有价值的实践报告少之又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原因。

首先, 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在思想上不够重视, 认为参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无关紧要, 把它看做可有可无的东西, 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消极应付, 根本就没有在暑假参加任何实践活动, 等到快开学时, 从网上随便下载一篇文章打印出来交给老师。其次, 不少学生有怕苦怕累怕麻烦的思想, 不愿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必然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和家门, 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展开调查研究, 这样才能得到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 为撰写实践报告提供素材。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到基层开展调研, 自然也就无法写出有质量的社会实践报告。再次, 思政课教师与学校各相关单位缺乏沟通, 实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3]。每年暑假, 武汉工程大学各个院系和校团委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果这些单位能够与思政课部相互配合, 由思政课教师全程参与实践项目的制定、实施和总结, 将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但在现实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 使得实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最后, 教师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缺乏指导。暑期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 在暑期社会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 教师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情况完全不知情, 这也影响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

三、加强“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效果的措施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非常好的实践教学形式, 但要更好地发挥其效果, 必须把工作做细。具体而言,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强“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效果。

(一) 调动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大学生是暑期社会实践的主体, 要想暑期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必须调动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为此, 一方面需要“概论”课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课堂上积极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各院系、校团委等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做好动员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不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例如, 校团委可以组织编印《暑期社会实践简报》, 集中报道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成果, 简报的发稿情况作为各院系评比的内容。对于优秀的实践报告可以誉称号等。

(二) 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前的组织工作

成功的社会实践是以活动前充分完备的组织工作作为前提条件, 因此, “概论”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 紧密结合课程内容, 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突出课程特色和专业特色,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可行性, 最好能够提供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格式。其次, 鼓励学生组成实践小组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投入, 单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 任课教师可以在放假前要求学生自愿组成实践小组, 上报实践小组的名单和实践方案, 对学生暑期实践的时间、地点和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再次, 在放假前要确定好每个实践小组的指导教师, 给学生留下指导教师的联系方式, 以便教师在暑假与学生保持联系, 随时掌握学生实践情况, 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三) 加强教师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

暑期社会实践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这种指导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在校内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培训, 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关于“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选题原则、调研方法、报告撰写等内容的辅导。通过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辅导, 使学生对“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标更加明确, 对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要求更加清晰。二是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指导, 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带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 这种形式虽然效果最好, 但限于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 适用范围有限;另一种是间接形式, 即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通过手机、电子邮件、QQ与指导教师保持联系, 这种形式只要应用得当, 应该也能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四) 强化对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考评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 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效果, 也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应该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的考评工作。开学一周内, 任课教师应该将自己所带学生的“概论”课社会实践报告收齐, 并认真审阅, 给出分数。对于明显抄袭、弄虚作假的实践报告直接打回去要求学生重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由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组织答辩。答辩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答辩学生所撰写的实践报告针对调研选题的意义、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基本结论和对策以及自我感受等内容进行提问, 结合学生答辩情况, 由辅导员和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给出具体的分数。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虽然已在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广泛开展, 但由于多种原因, 实践教学环节实际实施情况良莠不齐, 实效性有待提高。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概论”课暑期社会实践为例, 对如何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中宣部教社政[2005]5号.

[2]叶芃, 汪洪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205.

红色旅游与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红色旅游 思想政治 社会实践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将教育功能与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新的旅游产品,它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目的的旅游活动。而高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程的教学计划、目标、内容和要求为基础,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进而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去思考与分析现实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的多种教学方式或环节的总和,包含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藉红色旅游活动方式,使高职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历史事件或人物,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去感悟史实,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旅游: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之路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将近占到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一半,切实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努力提高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而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有较大差异,一是较复杂的生源造成的,高职学生要么从中职、职中或技校对口招收而来,少量从初中毕业生中录取而来,要么从比本科分数线低的普高毕业生中录取。生源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二是高职学生较低的自我认同度造成的,当下仍有相当部分人视高职为低水平层次的教育,这也严重挫伤了高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三是高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力度不如本科学生高造成的,高职学生更倾向从社会生活实践环节中获取知识。因此,要提升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就有必要把思政的实践教学作为个突破口。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广大青年学子增长见闻、感受世界的渠道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为贴近生活实际、贴近高职学生,和科学与知识、娱乐与趣味相结合,潜移默化并寓教于乐,才能深入人心,从而取得实效。旅游自古也是人们陶冶性情、增长学识的教育手段,红色旅游无疑成为提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绩的有效路径。

古人常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充分利用旅游的趣味和娱乐功能,可将思政课乏味枯燥的学习变成生动丰富的体验。我国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红色旅游资源更是数不胜数。各地遍布的革命遗址与文物和流传的故事,诠释了先贤们的理想追求与崇高价值观,彰显了民族的优良品德和革命传统,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因此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旅游新线路的拓展更是将红色旅游作为宣传亮点与营销品牌。譬如嘉兴南湖作为党的诞生地,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中国红色旅游之源。每逢“黄金周”、寒暑假与重要纪念日等旅游旺季,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均游人云集。当然,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同时,亦能令教师深入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进而更好的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谓之“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涵盖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对这些基本理论、观点、知识的学习,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而“实践观点就是把握并贯彻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和现实的人的观点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因此,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方可真正讲清楚并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而让高职学生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果有更准确到位的认知与体悟。通过红色旅游这一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也能使思政课教师于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体系改革的宗旨,令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实,使高职学生真切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红色旅游:拓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之载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到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配合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理论教学而展开的,实践教学的内容无疑需紧紧地服务于两门主干课程的理论教学而调整变化,实践教学的形式也需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涌现了基地教育、案例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但怎样的载体才是行之有效并可持续发展的,也成为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1]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学界一般认为应同时具备两要素:一是可以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原则,任务与内容;二是可以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使两者为之互动。而当下红色旅游这一活动方式无疑充实了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寓教于游的新课堂,是改进和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载体的红色旅游,符合新时期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要。当下的红色旅游以“缅怀先烈、激励当代、教育后人”为目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为方向,以革命年代所遗留的标志物、纪念地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和精神为基本内容,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和高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绝佳形式。同时,红色旅游是覆盖面更广且便于操作,集当代的传媒、文化与活动载体的优点于一体。因而将革命历史和精神包括新时期的党性要求以旅游这一时尚方式传输给高职学生,必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nlc202309012133

此外,思政课实践教学采用红色旅游方式也符合教育心理学规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教育对象心理阻抗,如教育观念陈旧,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教育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建设不力等。故而,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加以创新,而红色旅游这一新型教育形式寓教于乐,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规律,可以实现游中学、学中游的教育效果。红色旅游迎合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旅游这一高职学生普遍喜欢进行的既时尚又具有文化品位的方式对其进行传输,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经济资源加以整合,将革命传统教育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融会贯通,结合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开放性与高职学生张扬个性、追求自我价值的普遍诉求,避免了课堂教育枯燥无味的说教和高职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阻抗,把传统的泛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引向了解历史、认知社会、关注现实、融入生活的体悟式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旅游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润物无声的特点,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学生喜闻乐见与乐于参与的活动之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丰富了革命精神的内涵,能使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入耳、入脑、入心。可以说红色旅游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与功能,丰富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它是时代所赋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

三、红色旅游方式下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形式探讨

中宣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仅限于完成具体岗位工作的操作技能,更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红色旅游无疑将有助于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当然,所有的高职院校都采取实地考察开展红色之旅的方式也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学生管理、路途远近、出行安全、经费保障都是实践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开展这一活动。如何开展好思政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无疑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仍需思政课教师去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根据新时期高职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情绪波动特点、行为模式特征开展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以配合理论教学,将思政课的内容真正融入到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做到知与行之统一。

要善用红色旅游资源,根据资源多寡及有无,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笔者建议可采用如下三种方式选择开展。一是全体学生实地考察式。如广州地区高职院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选取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纪念馆或烈士陵园作目的地时,可尝试先布置思考题目或者让学生课余去收集一些史料,学生通过收集、处理、组织资料了解并从中形成自己的初步认知;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聆听解说员的讲解与教师的补充介绍,带着疑问“游中学”,教师引导思辨,讨论此前初步的认识有无错漏;参观归来后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讨论反思,让学生体悟。二是部分学生假期考察式。如广州地区高职院如开展赴外省红色之旅时,可采取海选或推荐形式,确定假期每班赴相关景点考察的学生名单,根据经费安排调控好人数,采用如前所述方法引导学生做准备及参与,返校后在课堂上每班参游者做图文并茂的介绍,使其他同学感知这红色之旅。三是课堂场景再现式。如课堂开展重走红军长征路导游活动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选出组长,分配每组负责的线路;每组都要撰写导游词并找到相关图片以及当年红军发生的故事;课堂中教师负责线路间的衔接过渡介绍,每组一位同学作为导游介绍所负责线路现在和红军有关的遗址和旅游资源,可以小品的形式再现红军的故事;每组还要有同学负责所负责线路的配图与影音资料播放。活动结束由每组派出同学评选出优秀团队与最佳导游。简而言之,无论采用哪种实践教学方式,知识都不是由教师灌输形成,而是由学生通过不断体验与感悟、小结与提炼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取。如此,不但增强了学生革命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自主与合作学习、信息与交流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和升华。

当然,这些设想需要不断实践去完善,为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始终要做到两点。一要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每门思政课课程都应有准确的定位和基本教学目标,应依据教学任务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在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时应避免内容泛化,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并在实施实践教学方案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培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令学生由此掌握一定的与社会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交流和总结以切实巩固教学效果。二要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和保障机制。根据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科学界定评价标准,坚持过程与结果、动态与静态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对学生在品德修养、团队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力求做到考核的全面客观公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发挥实践教学的优势。诚然,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取得预期效果,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各院校应定期研究实践教学计划,指导检查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按照学分和学生人数确定经费投入比例并切实予以保证;条件允许时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要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新人工程,大力支持思政课教师接受全面培训,从而确保实践教学长期有效和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刘云山.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N].光明日报,2004-07-2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

[3]高清海.哲学文存(第1卷)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6.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思政实践课论文写作要求 篇4

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因为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在格式、结构、内容的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在格式和结构上仍然存在着共性。一般来说,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内容是由报告标题、导言、正文、结尾和附录等部分构成。

特别提示:调查报告应联系学过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导言中应说明运用了哪些思想政治理论知识。

1、标题

社会调查报告的标题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鲜明、生动、针对性强的标题会更好地吸引读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标题的写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陈述式。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单标题法,就是在标题中直接表明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和主要主题,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前大学生择业观念调查》、《广州市市民消费水平调查》等等。这种标题法的优点是对象明确、简明客观、主题突出,但是比较呆板平淡,缺乏特殊的吸引力。

二是提问式。是以对某一问题的疑问作为标题,如《下岗职工,出路何在?》、《他们为什么选择试婚?》等等。这种标题法常见于揭露问题和总结经验方面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尖锐泼辣,简洁明快,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常采用这种标题方式。

三是判断式,也叫结论式。是以判断式的语言作标题,来表明作者的结论和观点。如《家长制领导方式是导致某某厂经营不利的主要原因》、《规划不当妨碍城市成长》等等。这种标题法针对性很强,影响力大,但是理论色彩较强,不够活泼。

四是双标题式。是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作题目的复式标题法。一般主标题多以提问式和判断式表达,而副标题多以陈述式表达。如《高新技术产业特区的探索——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调查》、《独生子女都是小皇帝吗——对某某市1000名小学生的调查》等等。这种标题形式、既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又鲜明地提示了主题,具有前三种标题的优点,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标题形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标题形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标题形式,都要注意标题必须与社会调查报告的主题相符合,而且文字要简练。资料: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单标题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双标题就是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标题的写法有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

2、导言

导言又叫前言、引言,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有机部分,是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其主要任务是向读者简要地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有关背景,包括社会调查研究目的、内容、对象以及社会调查研究的时间、地点、方法等。一般说来,普通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较为简单,而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则较为详细,包括的内容更多。

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导语还可以有以下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资料:从写作方法上看,导言如何写,应该根据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种类和写作目的来确定。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方式: a.直述式,即在导言中直接将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范围以及方法、过程等一并交代清楚。

B.悬念式,即首先描述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然后对其产生原因、影响等提出疑问,最后介绍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结论式,也就是描述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同时,直接把社会调查研究的结论写出来,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当然实际调研中可以灵活地决定所要采取的方式,但是一定要注意围绕主旨,文字简练。

从写作内容上看,导言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第一、社会调查研究的问题或现象的介绍。在导言中应试明确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还要说明题目的来源和背景,以简明清晰的语言说明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第二、已有相关研究的综述和评论。在这一部分,介绍要简练,重点要突出,而且要紧密联系与自己有关的内容。如果文献评论部分非常重要或者需要评论的文献资料非常多,篇幅比较长,也可以将这一部分单列出来,自成一部分,而不必一定要放在导言中。

资料:一个好的社会调查研究必须对研究课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对相同以及类似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的成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就是说,要明白就本课题而言,已经有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哪些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上获得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等。当然,做好这一步需要完成大量的查阅文献工作。我们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优先选择那些与自己的研究成果相同或相似的、权威性高、有价值的、新的成果,通过对这些成果的介绍与评论,使读者对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为其阅读和评价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也可以通过对已有成果优劣长短的评价,使读者明白自己研究的价值所在。

第三、对社会调查研究的说明和评价。在导言的最后,应该对自己的研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介绍一下自己的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自己希望通过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等。尤其要讲明自己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有何不同,自己的研究有何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最能体现研究价值的地方。

资料:方法

在普通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对方法不是特别强调,简单说明一下即可。所以一般不必单独列为一部分,放在导言中就可以。但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这类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方法是否合理得当关系到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价值的大小,同时也是读者衡量社会调查研究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

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具体方法上的差别很大,但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说明。在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必须对社会调查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做出详细全面的介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总体的情况决定了样本的性质和社会调查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及解释力,所以应该讲清楚社会调查研究对象总体的情况,使读者对被社会调查研究的对象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是对抽样方法的说明。在介绍了总体情况以后,应该对社会调查研究的样本以及抽样方法和抽样程序进行说明。尤其是在学术性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必须详尽地讲清楚样本的状况、抽样过程和抽样方法。

三是对主要研究变量的说明。应该说明研究的主要变量、其操作定义以及具体衡量指标,对复杂的研究变量还要说明对它的分解方式。这样才能使读者明白研究的变量体系和衡量标准,知道你的研究是遵循科学、严格的方法要求的,结论是有说服力的。

四是对社会调查研究过程的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影响社会调查研究的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一方面应该对收集资料的方法做出比较详细的介绍。比如说,采用的自直填问卷法还是结构访谈法,如果是前者,那么是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还是邮寄填答法,如果是后者则需进一步说明是当面访问法还是电话访问法等。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所使用的工具作一些介绍。比如说在使用问卷法调查时,要讲清楚在这一部分也应该对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工具的准备等情况作一些介绍。另一方面,也应该对所使用的工具做一些介绍。比如说在使用问卷调查法时,要说明问卷的结构,内容、形式以及制作过程,在使用结构访谈法的调查中,要讲清楚访问问卷的设计、调查员的培训、被调查者的选取等内容。此外,在这一部分也应该对调查的时间、地点、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员的培训、调查工具的准备等情况作一些介绍。五是对资料分析方法的介绍。不同学科、不同性质和要求的社会调查研究在资料分析过程的差别很大,有的以定性分析为主,有的则强调定量的方法;有的只需要非常简单的描述分析,有的则需要深入而复杂的变量关系分析。因此在社会调查研究工具上的差别也很大。这些都需要说明清楚。

3、正文

正文是社会调查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是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报告质量的高低与影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情况。这一部分应该根据报告的主题与所掌握的资料的合理布局。一般来说,应该围绕三个方面来展开:

第一、客观地叙述研究对象和现象的基本状况及其相关行为,阐明其性质和特点。应该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从定性和定量两种角度的分析中,叙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在叙述社会调查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第三、提出建议和措施。根据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认识,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法和措施,以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应用型的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中,这一部分尤其重要。

例如:第33题,过去1年中你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有效值473份,其中100—300元的占67.9%;301—600元的占21.4%;601—1000元的占6.1%;1000元以上的占4.7%。从调查结果显示我校百分之八九十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节约,重情轻利。但是也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用于交往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说明这部分大学生交往方式过于功利化,交往的目的、动机不是很明确。从另一侧面显示这部分大学生无形中给父母多增加了经济负担,这种交往方式对纯消费群体来说我们是不提倡的。

4、结尾: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5、落款:调查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6、参考文献:根据需要而定。

7、附调查问卷:我们大学生提交的调查报告必须要附调查问卷,这是判断调查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求:

1、调查报告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并一一列出,加以注释,力避剽窃现象发生。

2、要符合调研报告的撰写格式。字体字号要求:普通中文字体要求为宋体。题目用2号黑体字;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3号黑体字;第二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用4号宋体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段落行距以固定值20磅。

3、统一A4纸打印,统一封面。

4、杜绝没有调研的假报告,若发现学生有以上行为,经查属实的,思政实践课成绩为不及格,没有相应的学分。

5、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字数不少于4千字左右(专科3千字左右)。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交齐社会实践课调查报告。原始问卷及统计资料要附在报告后面一并交齐,包括电子文档。

6、指导教师写出评语、评出等级、给出成绩(百分制。优秀:90分以上含90分;良好:80-89分;一般: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发现是网上搜索、全部抄袭的判0分)。

7、评选出10%较好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评再优中选优,推荐出优秀的调查报告上“社会调查报告文集” 待条件成熟,整理汇编印刷成册。

思政课社会调查参考题目

第一部分

1、关于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就业选择的相关性的调查

2、关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涉及的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调查

3、关于大学生财富观念的调查

可选择某个更具体的题目进行调查,如:关于国内外富豪榜的态度;关于创业与致富的话题;关于理财观念与能力的调查;对慈善捐赠的态度与行为的调查等。

4、关于参与网络公共生活的状态的调查 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于校园网络暴力现象的调查;对网络公共话题的参与、选择、态度、方式的调查分析;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大学生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情况分析调查等。

5、关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调查

6、当前大学生在品牌认识及消费方面的调查

7、某地(村、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及其经验的调查。

8、某地(村、乡、县、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的情况调查。

9、某地(县、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情况的调查。

10、农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情况的调查。

11、某地(乡、镇、县、市)私有经济发展及其作用情况的调查。

12、大学毕业生成才道路的调查。

13、某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调查报告

14、关于当今农村贫富差距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地方为例

15、某某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员的调查报告

16、当前农村基层民主的社会调查报告

17、农村党基层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以某某乡为例

18、当前农村文化现状——以某某村为例

19、城市个体户生存状况调查——以某某街道为例 20、关于公共安全问题的调查

21、农村失学情况调查及对策——以某某乡为例

2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23、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

24、关于农村医疗状况的调查

25、关于某地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

第二部分

1、对中小学生课业、未成年人进网吧等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与关注问题的调查;

2、农村、城区、企业、学校等文化阵地建设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建议;

3、文化队伍特别是基层文化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加强的意见建议;

4、关于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建议;

5、关于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6、关于网络业、手机短信等新兴文化传媒的发展与规范;

7、关于演出市场、图书音像发行放映市场、网吧市场等文化市场发育、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8、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趋向性调查报告

9、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

10、湛江市各级党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1、湛江市各级团组织的发展建设调查

12、农村健康观念、生活方式调研

13、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14、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报告

15、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调查

16、农村卫生条件和农民健康状况调查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生动实践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指导

19、学习型社会在农村

20、改革中农民队伍的新变化

21、诚信在农村、社区、街道的调查报告

22、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加快发展的调查报告

23、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均引起的社会现象的调查

24、农民致富心理趋向研究

25、社会转型期农村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和分析

26、网络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分析

27、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和哲学思想

28、我国高考制度“利”与“弊”的调查

29、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0、农村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

31、假日经济发展调查

32、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33、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调资分析

34、扩大和培育内需的调查

35、实施西部大开展战略的调查研究

36、“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调查研究

37、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动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38、各地房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39、各地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调查分析

40、大学生的就业与高等教育发展调查研究

41、敬老、爱老——社会公德现象调查

42、社会公益活动调查研究

43、新社会阶层调查研究

44、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

4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46、全民文明习惯调查分析

47、青年失业再就业调查分析

48、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

49、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50、诚信考试——大学生考试舞弊现象调查

5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也可以另选题目。相信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能够体验社会实践的丰富内涵,用灵敏的双眼和善思的大脑,捕捉社会实践的闪光点,谱写一篇篇新颖、独立、厚重、理论与实践统一的优秀作品.注意:不要写网上太多的、已成定论的题目。

如: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的恋爱观等。

附录四:社会调查报告封面

广 东 海 洋 大 学

大学生思政实践课调查报告

调研题目:

院系专业班级:____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_ __________ 时

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要求 篇5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课中, 大量引入社会实践环节, 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但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认识并理清几组关系, 才能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理论课程中, 加大实践力度, 先要解决师生间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师生关系应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 教会学生学习, 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而非绝对的领导者。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学习者, 由教师指引, 独立完成实践环节, 通过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因此, 在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教学中,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指引他们努力的方向, 但不是说教者, 而是和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实践活动中, 独立完成实践任务, 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多以理论为主, 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塑造完满的个性, 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入实践环节, 并不意味着削弱理论教学地位, 而是要合理地处理二者关系, 使其和谐发展, 共同完成教育活动。一方面, 理论教育应进一步加强, 抓紧有限时间, 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知识, 建造思想政治理论体系, 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另一方面, 社会实践环节要依托理论知识, 选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 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 解决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同样重要, 教师和学生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进一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实践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 但不等同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 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 促进学生就业, 这是二者的最佳关系。因此, 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社会实践环节, 应突出其辅助作用, 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首先, 注意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学生心理的教育, 应在实践环节中教会学生脚踏实地, 防止好高骛远和精英意识,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其次, 注意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社会上的林林总总容易腐蚀学生的心智, 将他们引上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 因此, 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拒绝金钱和权力的诱惑, 发展完满的个性。最后,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 责任意识非常重要, 这决定学生是否能在工作中拥有坚定的意志品质, 积极应对工作上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不足。实践教学课时逐渐增多, 必然会压缩理论课程, 这是对传统教学固有模式的一种转变, 需要高校师生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但目前的情况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认识水平不足, 师生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 认为实践教学就是自习, 或是完成一个作业、 写篇论文就可以了。因此, 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水平不足, 将严重阻碍社会实践教学的发展, 那么就更无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师生都要对实践教学环节拥有足够的认识, 彻底摒除不以为然的思想倾向,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近年来, 很多高校已经认识到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逐渐扩展实践范围, 延长实践时间,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开展。但是, 长时间以来始终无法取得明显效果, 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环节一成不变, 严重缺乏创新性, 使得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比较随意, 教师安排的实践任务也无非查阅资料, 形成文章, 或是义务劳动。虽然这能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但单一的实践环节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性这一问题由来已久, 而且在很多地区的高校都存在这种问题, 需要得到尽快解决。

3.实践经费无法落实。要想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一定效果, 学校要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 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丰富性。但是, 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方面的支出数额明显不足, 因此, 实践经费无法落实, 已经成为影响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问题。高校经费主要用于校区建设、场馆维修、师资建设、科研活动等项目, 对学生发展也投入大量资金, 导致能够用于社会实践的经费不足, 影响社会实践环节的规模和质量, 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

4.落实实践活动存在现实问题。尽管实践活动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意义, 但是落实到现实教育活动中, 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如果不提前计划, 妥善协商, 那么实践活动只能是空泛的想象, 无法取得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会牵涉众多高校部门, 如教务部门、学生部门、保卫部门等都要协调工作。此外, 学生集体参与社会实践, 人数众多, 需要事先联系社会团体、企业、食宿地点等。无论从高校本身思考, 还是从实践单位考虑, 需要事先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充分落实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途径

1.课内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程中, 有些内容需要学生自习,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内实践教学内容, 由学生独立完成, 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或分组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事先根据学生能力和性格等的差异分组, 培养团结意识和协作能力。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不能脱离教材内容, 应以教学难点和拓展内容为主,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查阅资料, 收集数据和信息, 完成一篇正规的文章。此外, 课内实践教学活动还可以安排案例教学, 通过多媒体设备, 在课上播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电影、视频、图像等, 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教学内容。

2.校内实践教学。在学校内部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 即“校内实践教学”, 是教师根据课程进度和教学目标安排的实践活动, 活动场所被设定在学校内部。 作为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一部分, 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端正心态, 完善个性, 陶冶情操, 提升素质等, 因此, 只要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的实践活动, 都可以被纳入进来。例如, “学雷锋”做好事, 观看主旋律影片, 欣赏高雅艺术, 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比赛, 参加讲座和座谈会, 组织专题活动等, 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在实践活动中净化心灵, 提升素质。

3.校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开展, 要保证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多参加校外实践活动, 可以增长见识, 开阔视野, 为他们日后走上社会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下,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外参加体力活动, 包括捡白色垃圾、到养老院打扫卫生、植树等, 让他们在劳动中深刻认识自己;也可以带领学生到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工厂农村等地实地参观, 感受学校以外的世界。

4.专业实践教育。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在大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应积极拓展与大学生专业教育融合之路, 让二者和谐共融, 避免脱节, 共同对大学生的教育起作用。例如, 专业课中, 教师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 因此, 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以与专业课教师取得联系, 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四、结束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 对端正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观、就业观和世界观等, 具有突出作用, 因此, 高校应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学生心理工程, 培养坚定而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余展洪.求真、求实、求效——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前沿, 2012, (10) :91-92.

[2]金朝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 (05) :80-82.

[3]李飞飞, 黄华平.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 2014, (04) :14-15+3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 篇6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是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如何培养新时期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作出了明确指示,文件中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具有重大而深远战略意义的问题。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思政课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要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教育目标。根据《意见》精神,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提出要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强调高等学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以期通过理论教学强化观念,通过实践教学培养素质,实现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的结合。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产生书本中、课堂上体验不到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而且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避免出现培养“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尴尬。从05方案实施多年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虽然对此进行了初步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普遍存在学校重视不够,主要反映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不足,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等;②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主题不明确,实践教学方法陈旧,造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度不够,过程不可控,使得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较缺乏;③由于缺少制度的支持,思政课老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影响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④由于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造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得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影响力低等等不尽如意的问题。

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整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及其存在问题的普遍性,使得建立一套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方式新颖、过程可控以及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其迫切。众所周知,思政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构成了当前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不足将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整体思政教育的效果。经过分析,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条件并不充分,有的条件甚至缺位,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建设思政课的总体系统工程中,实践教学这一子系统必须首先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条件的创设。条件的创设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四项保障”,条件的具体创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思政课教学,包括实践教学,首先要建立一个核心,即强有力的领导。从以上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可看出,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得不到重视,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领导不重视。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首先确立强有力的领导,这是整个思政课条件建设系统中的核心,也是前提条件。这其中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强”,是指领导重视且具有权威性。这体现在领导的思想观念、领导班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意见》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这要求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审时度势,充分认识到在当前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能站在人才培养、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这一课题,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条党的思想路线,建立一个由学校党委统领、分管校领导直管、思政部负责、学校各部门的党政干部配合的领导体制。二是“有力”,这是指思政工作机制要有较强的行动力。

第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建立保障机制,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的创设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枢纽,是实践教学得以长效运行的关键。主要要求做到“四项保障”,即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实践基地保障。

保障一:制度保障

按《意见》精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政群齐抓共管的大事。同时,因为高校各专业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以,高校必须营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努力形成“大思政”的格局。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实施“厚德砺志”、“人生导航”、“笃学强能”、“文化修身”、“阳光心灵”五大育人工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这主要从两方面来操作:一是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教育教学以及其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也即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系及其他部门同仁的共同指导下,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尽量做到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长;二是在进行专业教学时,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必然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保障二:队伍保障

《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力当属思政课教师,这支队伍的稳定和建设是关系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必须要予以重视。在我们进行的“‘概论课教学改革情况问卷调查”时,问到“你喜欢的‘概论课老师应该是怎样的?”选“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达到80%以上,这项数据说明,高校学生非常看重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针对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进修要予以重视和倾斜。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05方案中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思政课教师更加需要不断地充电,通过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且要掌握教学方法,尤其要掌握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次,思政课老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思政课教学不是空喊口号,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通过加深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进而引导学生对理论在现实生活与政策层面体现与运用的理解。因此,高校应让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外部世界,以弥补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最后,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还要有不懈的精神追求。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考评也是对思政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endprint

保障三:经费保障

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05方案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教育部曾下发过多个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每年要按一定的生均数额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从05方案实施多年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高校挤占思政教学专项经费的现象,同时因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所涉学生面广人多的特点,使得实践教学经费紧张,造成活动效果打折,影响有限。因此,各高校在领会和落实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两方面的支持和保障:一是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专项经费。参照文件精神,按标准足额足量下发到位,由思政部统筹安排、使用,学校财务及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二是对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参照专业实习实践标准,对学生、老师按予以交通费、餐费等进行补贴。

保障四:实践基地保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反复性的特点,一种信念的确立和人格的完善,需要多次的反复,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建立稳定的、类型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说明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使命,同时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思政教育必须形成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合力,高校有责任联系社会力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创造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力量也有义务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基地锻炼,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理解社会人的重要特征,加强诚信的感悟。这需要学校广泛与社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体验式诚信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3]李群芳,黄雪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科技信息,2010年(25):30-31.

暑期社会实践材料上交要求 篇7

1.首先要交一个表格(邮箱).表格在航空航天学院团学会群共享里,也可以在升华网的通知附件中下载到.注意:对于附件1,如果你的团队有哪项成果,你就在对应的栏中填上数字,如果没有的话,什么都不用填.如果有宣传成果,就要填一下B成果统计表;附件2只填自己团队的情况.附件3不用管;附件4:团队每个人需要复印一张填写好并上交,实践学分最多两个.2.需要交自己团队的调研报告和活动心得以及宣传成果的网页截图,还有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图片,视频,音频等,最好做成电子稿.调研报告还需要复印一份(纸质)上交.3.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校内、外新闻报道和领导批示原件和复印件.关于经费报销

1、时间(拟定):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0月12日

2、报账要求:

(1)按财务规定,整理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正规发票;

(2)发票需由院团委书记和带队教师同时审批签字;

(3)由院团委书记统一报账,不受理各团队和基地的单独报账;

(4)党员博士团可在此期间自行组织报账;

(5)没有完成工作目标和逾期未报账的单位将被取消余款支持。

2011暑期企业实践要求 篇8

学时:48学时(2周)

学分:2学分

形式: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如果实在联系不上,与老师协商解决。

企业实践目的:学生进入现代制造业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体验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与人有效沟通的能力,初步认识职业和职场对毕业生的道德、责任和专业知识的要求。

实践内容:参观现代制造业企业;到某一生产岗位进行具体操作,操作中联系所学的专业知识,请教师傅或同组人员商量解决技术问题,最后能胜任岗位工作。

实践要求:

1、完成技术日志(10天)。

2、根据技术日志整理3000字以上的企业实践报告。

3、完成实习鉴定表的填写。

企业实践可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不能超过5人,各组分别从事不同岗位的企业实践。

每个同学最后将技术日志和实习鉴定表装订成册上交(实习鉴定表放在技术日志的最后),企业实践报告单独打印上交。

技术日志和实践报告如有雷同,则雷同的几个同学企业实践成绩记为0分,不能获得企业实践学分。

2011年6月28日

注:

1、请各班级于7月8日前将班级企业实践分组情况和实践单位统计上报到指导教师处。

2、各班于下学期开学初(9月5日)由班长收齐交企业实践老师处。

10专接本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唐武

08级本科企业实践指导教师:李伟华

论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知行统一 篇9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知行统一

知行统一既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观,也是人类在道德生活中的基本诉求。促进大学生的知行统一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终极目标。毋须讳言,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反思作为教学主导的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知行”问题。只有当思政课教师实现对实践教学的“知”与“行”的有机统一后,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一、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知”

(一)知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目的

实践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思政课改革的亮点。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进行有效实践教学的前提。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对目前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的理解存在“教学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与“教学是什么”争论。思政课教师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完整把握实践教学的内涵。我们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列入教学计划的以“思政课”教学内容为主题,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和演练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素质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与特点

1、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

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本质的看法,目前主要存在课程说和教学形态说两种观点。课程说认为思政课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它由思政课单项性实践教学、思政课综合性实践教学和思政课潜在实践教学构成。[1]教学形态说则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独立的教学形态。[2]我们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教学活动,但这种教学活动不是随意的实践活动,必须借助一定课程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应该是课程与教学形态两者的有机结合起来。

2、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

(1)目标特定性

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参观、调研考察等活动,也不是为社会实践而实践的形式主义,而是服从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特定目标,让理论“进头脑”,产生认同乃至内化。社会实践是手段和途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手段时时要为目的服务,目的处处体现着手段的作用。

(2)主体双边性

实践教学一方面必须在思政理论课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教师在场的学生分散的参观调查之类的活动不是教学活动。而且教师在每次实践教学前都要撰写详细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当在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理论和方法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技能、方法、理论思考和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帮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内容关联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依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开展的,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

(4)空间广阔性。从空间看,思政课实践教学既可以在现实空间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3]进行,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一种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虚拟软件,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

(5)形式多样性。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既可采用课堂讨论、演讲、知识竞赛、观看音像教学资料、专题报告、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在课堂实践教学形式,还可以采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教育实习、课外读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自办刊物、社会服务等课外实践教学形式。

二、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行”

思政课教师对充分了解实践性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只是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落实到思政课教师组织实践性教学的行动上。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行”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核心。

(一)统筹规划,构建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目前实践性教学具有“三无”特征:一是无统一的教学大纲。二是实践性教学分散,无教学体系。三是无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根据实践教学特点,构建适合各校的“合身、合体”的教学大纲,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整合成一个整体。

(二)创新形式,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吸引力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吸引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一是发展感悟实践教学模式。这一形式主要有参观见习、录像见习、观感报告等。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感知社会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二是实践体验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分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主要是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社会实践。如:利用双体日去实践教学基地义务劳动或蹲点学习;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等。间接体验,就是组织学生听社会实践报告等。三是实践问题研讨教学模式。这一形式可以采取实践课题研讨和实践模拟。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与教学有关的科研小课题,就一些热点、冰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道德冲突、模拟法庭等实践模拟方式,加深对有关实践问题的了解。四是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其具体形式有网络虚拟、网上调研、实例分析、影像体验等。

(三)转变观念,打造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只单纯考核结果,要注重对大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智慧、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思政课教师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应采取硬评价与软评价、过程评价观念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的评估体系。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评估体系去考察和诊断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差距,以便为下一次实践教学提供新思路、新经验。

总之,知行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对“行”具有指导约束的作用;而“行”是“知”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结果,可以促进“知”的提高和升华,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知行统一,用对实践教学正确的“知”,指导自己实践教学的“行”,才能不断开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局面,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侯云霞. 于金秀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2:104-108.

[2]王祝福.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研究,2008,(11):67-69.

上一篇:综合协调组工作职责下一篇:教研活动回顾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