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

2024-11-03

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精选11篇)

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 篇1

视频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

的学习。板书《XX》。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本框内容,请提出问题。生说,师板书。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呢?好,到这儿大家非常有智慧,我们本节课体坛提纲已经概括的非常完整,下面大家根据本节课自探提纲,自探教材XX页。给大家XX分钟,请注意自探要求。

好,大家课本都看完了没有,好,下面我们进入

合探环节,请大家注意讨论要求,一定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节奏,保证每道题都讨论到。没有解决的问题组长要记录好,准备质疑。全体起立。生讨论师下去指导。

4分钟左右给学生分任务,小组到黑板上写答案。展示时间给四分钟。好了,大家请坐下,下面有请点评小组的同时上来点评。鼓掌。打分。字迹,条理,关键词,补充,问是否有疑问。大家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谢谢大家。师加分,接下来有请第二题的点评同学。大家看,展示同学可以得到XX分,该扣分。点评同学加分,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感受一下,这是去年三月份日本大地震中的场景,我们来感受一下。好了,解释视频,这能体现粗什么道理呢。非常好,大家感受很深刻。下面进入第三题点评,有请第五组同学。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好,解释视频,和教材之间的联系。好,下面我们进行第四道题的点评。到现在我们完成本节课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本节课你还有那些新见解新的疑惑,请大胆提出来。图为:2016年11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

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全球化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逆转的客观进程。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不管是否愿意,都将或早或迟、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习近平指出:“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人或国家的意志为转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全球化的动力之源。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全球化发展规模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人类发展史上空前的新高度,不仅生产全球化了,资本也全球化了,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能量的释放必然冲破国家、民族的界限,导致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必然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生产力的大发展,必然促进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必然促使上层建筑的大调整。这一系列的“必然”和“调整”,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进程。习近平指出:“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各方利益,是大势所趋。”

二、认真应对经济

全球化的新情况新挑战

“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凡大事必有周折。经济全球化涉及世界安危、人类福祉,更不可能顺顺当当、一蹴而就。习近平指出:“当前,围绕经济全球化有很多讨论,支持者有之,质疑者亦有之。”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作为曾经全球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却开始反向而行。一些过去以自由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为旗帜的国家,现在却积极实行贸易保护,设置各种贸易、非贸易壁垒。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6年,美国对其他国家共采取贸易保护措施600多项,大约每4天出台一项,位居世界之首。的确,近几年因经济全球化生产了新内涵,出现了新情况,带来了新挑战。正如习近平所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需要认真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链深度重塑,这些都给经济全球化赋予新的内涵。”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变,大多数国家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也没有变。我们不应该回到闭关自守的老路上,而应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团结应对新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不能因为一时困难停下脚步,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注重同各自发展实践相结合,注重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我们要用行动向世界宣示,亚太对经济全球化决心不变、信心不减。”他强调:“在当前亚太发展的关键当口,我们要携手合作、促进共赢,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三、引领经济

全球化发展方向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在经济全球化面前,人们不是完全被动、毫无作为的,而是可以引领世界发展大势,主动而为,为人类福祉作出贡献。新一轮全球化是一个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化,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提出:“我们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无论过去、现在、将来,开放都是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经济全球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受阻。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保护主义政策如饮鸩止渴,看似短期内能缓解一国内部压力,但从长期看将给自身和世界经济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各国要坚决避免以邻为壑,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习近平指出:“任何区域贸易安排要获得广泛支持,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普惠、共赢。我们应该构建平等协商、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区域合作框架,封闭和排他性安排不是正确选择。”

引领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同为地球村居民,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理应相互包容,共促发展。要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问题。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十分严重,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环境是国际社会必须关心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使各国人民共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习近平指出:“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平等相待,既把自己发展好,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好。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美好。”他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地球是我们共同发展的空间,我们都是这片大海中前行的风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才是好的发展。我们应识时达变、顺势而行、同心共度,做经济全球化的倡导者、支持者、推动者,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造福世界人民。

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 篇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 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 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学会合作探究问题, 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 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现在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是压抑的、不知所措的一种被动的行为, 正是“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 把学习变成一件喜欢的事情, 这样的转变教育工作者所愿意看到的。 我愿意成为一位创造快乐的人, 而不是毁掉学生天分的刽子手。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教学环节, 即设疑自探, 解疑合探, 质疑再探, 运用拓展。 下面我分别就这四个环节加以反思:

一、设疑自探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 也是看这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万事开头难”, 这个头一定要开好, 为本节课的成功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环节要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 设置具体问题, 并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课前通过口头或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 迅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尽快营造问题氛围, 使学生“生疑”, 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设置具体自探问题。 根据学科特点, 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 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 然后师生归纳梳理, 如果问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 教师再补充提出, 最后确定自探问题。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教师都必须明白: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 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 问题点设置得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 适当增减问题的坡度, 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实践发现,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 能直奔“主题”, 节约课堂时间, 但学生的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 大部分支离破碎, 教师就要引导归纳, 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 占据课堂时间, 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们认为, 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 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 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 因此, 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 如果课型允许, 就应该先让学生提出,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也是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都把学生让在“前台”, 让学生去“表演”。

3.学生 “自探”。 这里的 “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 自探前, 教师一般要给学生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 要充分肯定学生, 告诉学生你们能行。 自探中, 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 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 有一个底线不能变, 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 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要么一看就会, 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 不需要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 缺乏递进性, 学生难以接受。 二是自探走过场, 时间安排不足。 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 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 要么漠然视之, 认为学生自探与自己无关, 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的情况下低效学习。教师要小心这些误区, 不要“踩雷”。

二、 解疑合探

这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 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 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1.提问与评价。 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 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另外, 评价还包括对评价的评价, 评价最好能用有关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对原来答错的学生, 要让其倾听后找出错因, 更新回答。

2. 讨论。 通过检查, 如果学困生做对了, 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 教师就不需要在此着力, 而应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检查, 以免浪费时间。 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 则需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 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 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

3. 讲解。 如果通过讨论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教师就予以讲解。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 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 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 直接让学生讨论。 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 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 换汤不换药。 三是提问不是优先“学困生”, 怕浪费课堂时间, 仅让中等以上的学生举手发言, 掩盖了学情。 四是搞形式主义, 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 这些误区的出现, 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学生的不了解和不信任造成的,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 其实学生有着让我们想象不到的潜质, 只要我们挖掘就会发现令人惊喜的“宝藏”。

三、 质疑再探

这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标新立异, 甚至异想天开, 勇于向课本、教师挑战, 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 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 诱发学生深入探究。质疑的主体是学生, 学生质疑的某个问题很可能与本节学习目标无关, 但我们应该明白, 对于学生来说, 质疑本身的意义就在于是学生主动发现了一个问题, 而不是被动解决了一个别人提出的问题。 质疑再探之所以要作为课堂的一个固定环节, 根本目的就是再次让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创新精神。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 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的完成情况进行引导性质疑,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容易出现的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 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 二是教师代替学生质疑, 重新出示几个问题, 让学生被动思考, 把“质疑再探”变成“设疑自探”的延伸。要想躲过这个误区, 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他们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 哪个学生提出问题, 就给予鼓励, 可以小组加分。

四、运用拓展

这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 围绕学习目标, 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 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 学生由于基础不好, 在这一环节就可以编一些基础知识点的填空题, 先把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了, 再逐步加大难度。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要求, 教师就要进行补充, 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编题时, 也可以借鉴平时习题的样题出题。 容易出现的误区:学生编不出来习题, 就照抄现成的习题, 而老师不闻不问。 长此以往, 会让学生不动脑、不动手就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避免这一误区, 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认真检查他们的编题情况, 对于有问题的加以解决, 编得好的加以鼓励。

“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 对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从课堂抓起,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 “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 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单纯“学会”,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接受到发展创新的根本转变, 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承者到创新人才的催生者的角色换位, 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

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 篇3

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情境问题,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根据阅读资料或者其它形式独立尝试解决问题。解疑合探是指在学生自探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老师与学生一起,或者学生与学生一起,通过沟通交流的形式合作解决问题。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教学内容之后,老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广度和深度上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达到发散思维,创新突破的学习目的。

三疑三探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养成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创新的良好品质和习惯。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合理的运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设疑自探

设疑自探是三疑三探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最为直观的体现,是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不过,设疑自探虽然是一个自学过程,其中也少不了老师的指导作用,最为突出的作用就是老师通过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捋清自学的思路,方便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学习《走进图形世界》这一章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建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剪纸或者折纸的形式将老师口头描述的图形构造出来,如老师说车轮,学生就知道剪出圆形,老师说魔方,学生就知道剪正方形。之后老师可以拿出一个保温杯,请三个学生从保温杯的前、后、上三个方向着眼,分别剪出自己看到的保温杯的形状。由于保温杯是圆柱体,那么在上的那个同学看到的一定是圆形,另外两个学生看到的保温杯的轮廓就是长方形。

透过这个情境,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方向可能看到不一样的图形,同时可以向学生发问,正方形和长方形能组成一个物体吗?试举例。那么学生就会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在之后的阅读自学中会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而同时他们会提出类似如圆形与正方形能组合吗?三角形与圆形能组合吗?等等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这样就引导学生进行了设疑自探的自学,完成了三疑三探的第一步。

二、解疑合探

解疑合探在三疑三探中承担着解决问题、巩固知识的责任,如果轻视了这个过程,会使学生留下知识的漏洞和缺陷,对提高学习成绩有影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采取合理的方法,让自己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让双方的沟通交流尽可能顺畅而有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比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时,由于解方程组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足够的了解,还要求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仅仅通过学生设疑自探无法达到消化知识的目的,所以老师就要安排解疑合探,让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如在解x+y=9与x-y=5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有的学生思路不够宽阔,用了代入消元法,将一式的x代入二式中,虽然解出结果却觉得麻烦,而有的学生使用了加减消元法,将两式相加,消去了y,先得出x的值,再解出y。显然,加减消元法更加符合这个方程组的解题思路,于是就解答了之前学生对于方程组简便解法的问题。

又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全等》这一章时,学生通过自学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和全等的性质,但是在全等与相似的区别上产生了疑惑。这时老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举例、绘图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到全等图形从形状到大小都是一模一样的,而相似图形在形状上是一样的,而在大小上是以比例的关系存在的。这样就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完成了解疑合探的任务。

解疑合探在三疑三探中占据决定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来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加强了解学生,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合作解疑的气氛融洽自然。

三、质疑再探

如果说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针对的是学习的基本任务,那么质疑再探就是开发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过程,旨在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挖掘,达到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中位线时,老师讲解了三角形中位线的知识点,并对此进行拓展,将两个三角形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梯形,并向学生提问,两个三角形组成的梯形,在中位线原理上还和原来的三角形一致吗?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从三角形拓展到了梯形,并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原理得出了梯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在思维的宽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拓展。

质疑再探是一个拔高过程,要求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拔高策略,以免适得其反。

三疑三探从理论上只有设疑自探、解疑合探和质疑再探,但在实践上还要包括一个运用拓展,因为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所以在三疑三探之后,老师要根据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应用实践活动,比如给同学布置作业,为同学批改考卷等等,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完整达成三疑三探教学的目的。

三疑三探 计划 篇4

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大体分为三阶段,从2012年12月开始到2013年12月,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学习宣传、示范带动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

本阶段目标: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让教师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认识到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三疑三探”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精神实质。

1.学校组织召开全校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动员大会。学校召开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考察经验汇报会和课堂教学引领汇报课。

2.做好教师思想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让全体教师能积极投入到课改实践当中去。

3.通过各种形式让教师们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相关的理论,理解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实质,掌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各科各种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

4.深入学习《课堂教学的革命》等相关经验、组织全体教师集体观摩“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展示课,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探讨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教改氛围。

5.搜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并编印下发到教师手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写出心得体会。

第二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1月)

本阶段目标为:2013年2月26日起在各年级、所有学科中全面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运用进入整体推进阶段。

1.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通过组织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培训会、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使教师们能逐步适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引导广大教学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使广大教师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2.让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3.抓好检查落实,全面推动教学改革。县教师进修学校全面抓好各校推广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偏。要切实保证每节课都运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导处加大对教师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集体备课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要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防止在课堂上,因教师对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准,导致学生的思考浮于表面,学习不深入,甚至出现错误。

4.通过下发学习资料、外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学科论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利用校际教研共同体开展校际间“三疑三探”推广经验交流会,认真总结实验推广的成功做法,不断积累实验推广的经验。年末,每位教师都要写出质量较高的推广总结或论文。

5.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课评课指导活动,教导处要严格落实“一课三阶段两反思”活动,即规范说课、上课、评课的三设计和说课反思、上课反思活动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课指导活动。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阶段(2013年12月)本阶段目标为:全校教师都要反思教学、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推广“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学习“三疑三探”后感 篇5

林楼小学:王磊

我县通过这一段的时间对西峡市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行。刚开始这段时间我在试行“三疑三探”的教学方法中,也有许多困惑。例如,课程进度慢,课容量小,有时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知识点没时间拓展总结,学生没时间做笔记,小组之间的矛盾,组内差生与优等生之间的冲突等问题。经过我在电脑中的学习、看视频和听其他教师的观摩课后,使我在教学中受益匪浅。我对这一教学模式完全转变了看法,它确实是一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课堂模式,彻底打破了灌输的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的好处就在于紧扣了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波刚落,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展。“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争取让“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融入每节课。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

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操作流程 篇6

一、设疑自探(10-15分钟)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也可经学生浏览教材后,直接提出问题;若课前已安排预习(不准下发导学案),由学科组长提前归纳整理本小组预习中产生的问题,教师板书归纳成自探提纲。教师及时给形成自探提纲有贡献的小组鼓励并加分。(3-8分钟)

2、学生独立自探,书面整理有关内容。(这个环节要留足时间,避免形式)。(7分钟)

二、解疑合探(17分钟)

1、围绕自探提纲,先在小组内交流自探成果。学科组长安排有序,主要对自探中的难点进行探讨整理、达成共识。小组交流快结束时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3分钟)

2、围绕展示分工,在学科组长的指导下,由展示人归纳整理后,迅速板书到黑板划定的位置上(必要时还要写清解题的思路等)。如果不需板书,则等待投影或口头展示。展示快结束时,出示评价分工及要求。(4分钟)

3、按分工逐题进行评价,教师即时强调、补充和归纳,难度大的问题要讲解。学生评价要节约时间,切忌长篇大论。①先打分②陈述扣分原因③强调解题关键④提出其它的思路和方法。教师要利用评分榜及时给展示评价人记分,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其他学生也要双倍加分。(10分钟)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给学生半分钟的反思时间,启发学生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先在组内质疑和答疑,解答不了的问题再提到全班解答;如果时间紧张,可由学生直接质疑,全班学生争相解答。有价值且有争议的问题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解决,及时给质疑和答题学生加分。

2、讨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直接解答。属教材以后重现或科学仍在探讨的问题要给学生指明,属于课外实践探究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下带着兴趣探究。

四、运用拓展(7-13分钟)

1、教师结合本节重点、难点、易混点等知识内容出示明确而具体的导向信息(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编题。

2、展示交流与练习,只需口答解题思路或编题意图即可。

3、围绕同一背景材料,教师出示高考真题或预设习题,讲编题意图,同学生编题作比较,鼓励信心,开启方法。

4、及时给编题者、抢答者、补充者加分鼓励。

5、师生反思与总结。

6、学科班长评价(确定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编题之星、诺奖希望小组等)。

注:①新授课的重点在“设疑自探”以及“解疑合探”中的“评价”环节,部分课堂甚至可以取消“运用拓展”环节,放在习题课上专项训练。②“解疑合探”环节,学生“质疑”也属于“质疑再探”环节范畴,无需单独割裂开来。③若课前未预习,“运用拓展”环节占用的时间应较少或取消该环节;若课前已预习,则此环节可适当加强。

“三疑三探”试题讲评课操作流程(试行)

一、设疑自探(6分钟)

1、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答题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1分钟)。

2、出示本班各题正答率,针对答题情况,结合考纲要求,由学生提出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归纳形成自探提纲,并为形成自探提纲做贡献的小组加分。(2分钟)。

3、结合本班情况,教师公布本节重点自探题号,学生独立自探。(3分钟)

二、合探、质疑与拓展:(37分钟)

1、小组内互讲互学,合探解决问题,合探快结束时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4分钟)

2、小组对展示同学(必须是本题以前做错的同学)进行帮扶,确保代表小组最高智慧。展示人展示时,小组讨论其它问题,为补充评价质疑做准备。展示快结时,教师出示评价分工及要求。(4分钟)。

3、学生点评。①学生打分并说明扣分原因,②强调解题关键,③新的见解思路,④改变条件重新组题等[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果、变题型),及时给展示、评价学生打分,同时给评价者提出质疑或补充的同学加倍奖分]。(14分钟)

4、针对每一道题,如果学生点评归纳不到位,教师要进行即时补充,并出示同类变式题进行即时强化性检测。(15分钟)

三、小结(2分钟)

1、学生总结,教师强调。(1分钟)

2、学科班长评价。(1分钟)

注:以上时间分配仅供参考,教师可结合授课实际灵活处理。

“三疑三探”复习课点评操作流程(试行)

复习课一般由两节构成,第一节完成导学案,第二节点评导学案。命制导学案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生自学课本x页至x页,独立构建知识网络,网络要突出重难点,要有利于比较易混点;二是典型的基础题、中档题和拔高题;三是高考真题有关信息的出示,让学生编题并解答。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教师简要点评答题情况,对不同层次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和加分。(1分钟)

2、教师公布整节重点展示内容,学生自探。(4分钟)

二、合探质疑与拓展(38分钟)

1、小组内互讲互学,合探快结束时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

2、展示与评价。①知识网络图展示;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展示人讲解,其它小组打分点评。②典型题一般由中等以下做错题的学生板书展示,也可由教师在投影仪上直接展示,让其它同学分析错因。③编题展示:可直接放在投影仪上展示,全班同学练习,并由编题人打分评价。④教师出示高考真题进行类比,鼓舞学生信心。

3、学生点评:①先打分并说明扣分原因;②强调构图或解题的关键;③新的见解思路或变式;教师要及时给展示和评价小组加分,同时给精彩质疑或补充的小组加倍奖分。

4、学生点评不到位,教师要即时补充,并出示同类变式题进行强化训练。

三、小结(2分钟)

1、学生总结,教师强调。

2、学科班长评价。

注:以上时间仅供参考,教师可结合实际灵活处理。

“三疑三探”习题课操作流程

一、明确课标和考纲要求(4分钟)

①出示高考考察的热点知识和题型。②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总结性再现,帮助学生回顾,为编题做准备。

二、学生编题与练习(24分钟)

①以某高考真题的条件为例,教师出示具体而明确的导向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考纲从不同角度进行编题。②小组内交流所编习题,出题人讲明编题意图,其它同学补充完善,择优向班级推荐。③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其它同学回答解题思路或练习,或进行变式。④编题者评价并讲明编题意图。⑤教师要及时强调、补充、归纳,给展示答题同学加分,对变式和质疑的同学双倍加分。

三、教师出示高考真题,同学生所编练习题作比较,讲解编题意图,回答解题思路,增强学生信心。(6分钟)

四、教师出示变式习题给学生解答。(8分钟)

五、总结与评价(3分钟)①学生归纳,教师强调。

②学科班长评价(评出“四星一组”)。

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 篇7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疑自探”

教学效果决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所以有人说教师的高度就是教学的高度, 说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安排上, 教师的理念和教学方法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保证教学质量。设疑自探是指教学伊始教师对教学的引入和情境的创设。教师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将数学知识融合在生活中, 以一种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引出新课及需要学生探究的具体问题。教师设疑, 学生探究, 简言之:设疑自探。这一步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为学生的新课学习打好基础。所谓“自探”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这个主干进行设疑, 这个过程可以是学生完成, 也可以是老师完成。由学生根据设疑的内容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探, 这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而且关注到全体学生,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亲自体验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过多干涉学生自探的过程和结果, 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倒数的认识》时, 新课开始, 我让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后提出问题, 这是自探。学生分别提出下面的问题:“怎么才能产生倒数?”“倒数就是把两个数交换一下吗? 如何求倒数? ”“学习倒数有什么用? ”“0有没有倒数?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和梳理, 同时把学生提出的不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换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保证学生“设疑自探”的效果。

教师梳理后形成本节学习新知的自学提纲, 之后进入真正的设疑自探, 由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内容, 加上和同座或者是小组学生进行讨论后形成问题的答案。然后开始汇报, 全体学生开始围绕这些问题开始独立看书并思考探究并开始检查自探情况。学生回答正确的问题可以顺利过去, 转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 回答不正确的问题, 进一步实施再探。在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明白了倒数的概念及求倒数的方法, 搞清楚“0为什么没有倒数”。

二、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解疑合探”

这一步可以说是教学的中坚部分, 学生在刚刚进行的设疑自探中已经对探究的问题有了初步的印象, 但是对一些具体问题还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解决。这个过程的实施要分清层次, 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都有一定的区别,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和区别, 从而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讨论后提出的新问题或者是没有在自探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要在这个环节解决。所以问题提出后, 教师要选择班级中的后进生回答问题, 由中等生进行问题的扩展或者是补充, 最后有班级中的优等生对刚才学生讨论的问题进行评价。如果经过这一轮后,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清楚, 那么就要由老师进行最后的讲解。教师此时的讲解要精、准, 讲解学生讨论后也不能理解和明白的内容。学生自己能理解和能解决的问题不讲, 或者是经过讨论后能理解的也不讲。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当然实施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 而且要再探自探没有解决的问题, 不能盲目提出新的问题和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使学生措手不及。老师还要放开手, 别担心学生不能探究, 学生的潜力是可以开发的, 而且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新知获得后的“质疑再探”

经过设疑自探和解疑合探这两个过程后, 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他们仍然沉浸在学习知识的兴奋中, 所以这时候可以由更高水平的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然后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探讨, 形成新的认知, 建构新的图示。通过质疑再探, 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这一步的质疑, 可以是优等生的拔高, 也可以是中等生的深入探究。所以不管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情况进行讨论和探究, 实现进一步深化教学的目标。有时可能会遇到超范围的问题, 这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 能解决的就解决, 不能解决的就不解决。但是在实践中, 往往出现学生没什么可以质疑的情况。教师这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主导性, 可以引领学生继续质疑, 让学生可以提出更有质量的探究性问题。坚持一段时间后, 学生就可以养成习惯, 形成能力。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沟通和交流, 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向着问题解决的高峰前进。

以《倒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 自探结束后, 学生在基本解决了开始提出的自探问题后, 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其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化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感到提不出问题, 于是我提问:

1.“1/1是 不是1/1的 倒数 ? ”有的学生回答 , 因为它们的乘积是1, 所以互为倒数。

2.“这说明1的倒数是它的本身。”“除了1以外 , 还有没有倒数是本身的数?比如3/3。”有学生回答:“因为3/3就是1, 所以只有1的倒数是本身。”

3.“带分数有倒数吗 ? ”“有 , 应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 , 然后再调换位置即可。 ”

4.“小数的倒数该怎么求呢 ? ”

5.“整数的倒数怎么求 ? 有 什么规律 ? ”这样层层深入 , 把学生一直带到问题的顶峰。

经过三疑三探后的学生已经对新课知识实现了高效建构, 之后的环节就是如何对新知识进行拓展运用。在巩固拓展的阶段,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和作业内容, 多给予学生实践运用的机会, 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同样如此, 在教学中存在弊端, 教师要注意克服。比如对学生主体性的过于重视会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会不会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是否都参与到教学中等问题, 都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好地把握, 以便实现高效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凌秋虹.基于“交互工具”进行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6) .

用“三疑三探”模式进行思品教学 篇8

一、在“设疑自探”环节,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恰当地导入正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一位教师讲《迎接挑战,励志未来》这节课时,先播放了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又讲述张海迪的故事,启发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引入新课,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并适时指导。课堂节奏很是流畅。

在调研、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普遍存在的误区:一是学生自探时间安排不足。二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置之,没有给予适时指导,学生学习低效。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在黑板上整齐地板书,列举问题,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二、在“解疑合探”环节,教师要了解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并及时给予科学评价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解决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后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和评价,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在调研、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误区:一是学生只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而教师却没有关注。如一位教师讲授《人格尊严权》时,让学生在黑板上抄写人格尊严权和肖像权的定义,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妨碍学生的思考。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又按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三是提问时没有照顾学困生,仅让几个活跃的学生回答。四是过于重视烘托气氛,很简单的问题也要学生进行讨论。五是评价形式简单、机械。教师应当这样评价学生的发言:“他的回答很精彩,因为……”“他的回答不够完善,是因为……”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在“质疑再探”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分析

在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如一位教师讲授《人格尊严权》时,首先提问《水浒传》里梁山英雄各自的绰号,引导学生提出了“给别人起绰号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再让学生讨论辨析。经过交流,学生对于事情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课堂效果很好。

此环节也有几个误区:一是教师过早地下结论,认为提不出疑问的学生说明完全掌握了,提出问题的学生说明没学好,导致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了。二是教师重新出示几个问题,让学生被动思考,把“质疑再探”变成“设疑自探”的延伸。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毫无发散。四是教师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当学生突然提出时,要么不知所措,要么搪塞应付。

综上所述,在推广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法、改进措施,力争使课堂收到最佳效果。

采蘑菇教案 三疑三探[定稿] 篇9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灰兔和白兔采蘑菇的事。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灰兔、白兔去采蘑菇;第二段写灰兔嫌太小太少;第三段写白兔不论大小都采;第四段写白兔篮子满了,可灰兔篮子空空的;第五段写白兔分给灰兔一半。目的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学习积累词语。

2、分角色读,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读课文。

2、理解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教法学法

用加一加、合一合的方法自主识字、自读自悟课文 教具学具

生字、词卡片,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2分钟)

1、(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关于采蘑菇的故事。

2、板书课题:采蘑菇

读课题,说出你心中的疑问。

3、听老师范读课文。(略)

师: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中,故事中的汉字娃娃正等着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吧。

自探提示:a、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用铅笔圈出本课戴红色帽子的生字娃娃。

二、初读,学会生字新词。(5分钟)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本课的生字。引导孩子自主识字,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或者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理解字义。

2、在课文中画出要求学会的生词。引导孩子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4、生字生词、生词卡片,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认读。(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8分钟)

1、学生尝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指名读。要求:不加字不减字、不回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看图,试说图画内容,了解故事大意。

四、品读,感悟课文内涵。(10分钟)

1、分角色读课文,重点要读好灰兔、白兔说的话。

方式: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激发孩子门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2、演一演。找两位同学上台演示小灰兔、小白兔采蘑菇的场景。在表演中引导学生理解“不屑”“盼望”两个词的意思,体会灰兔的心理活动。在演示中继续理解白兔说的话“因为你放弃了那不起眼的一两朵蘑菇,所以才会失去满满一篮子的蘑菇。

“不屑”“盼望”等词语,表现出灰兔不愿采不起眼的蘑菇,他总是希望出现很多才肯采,由此看来,灰兔不愿从小事做起;从“不论大小”“马上”“都不放过”等词语与灰兔是明显的对比。

“渐渐满了”“空空的”这是灰兔和白兔采蘑菇结果的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进一步暗示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所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灰兔为什么哭了。组织孩子们展开讨论,理解这个自然段的意思。

小白兔的话点出了这篇童话的中心。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做事应从小事做起,才会有收获。)

五、思考、拓展延伸。(5分钟)

紧扣课后作业题,让同学们编童话故事,可用画画、文字、图文结合等来表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写字指导(10分钟)

1、自己观察生字,先描后写。引导孩子先尝试描红,自己发现写好这些字的诀窍,再进行反馈。

2、教师巡回点拨。

3、把自己想写的词再写一写。

小结: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课余看看《安徒生童话》,那上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板书设计:

20、采蘑菇

践行三疑三探的体会 篇10

北陵中学

陈旭纯

自从区教研室推行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以来,我们北陵中学的地理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我们两位地理教师经常在一起研讨,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也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雍广胜老师的风格是语言幽默、风趣,常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教学设计自然,由于年轻和学生非常亲近,课堂上学生也不拘束,学生课堂讨论很热烈。相比之下我的课堂就显得很沉闷,我属于研究型的,我爱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知识。下面我把我们的一些具体体会介绍给大家:

一、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三疑三探要求学生能设计问题,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我们总担心的问题是,知识点不全,教学内容没完成,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设计是老师把基本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学生再带着问题读教材,把自己心中的疑惑提出来,由于问题简单完全可以由学生解决,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先解决实在解决不了老师再提示、讲解。

质疑再探环节我们设计的问题体现争议性。问题本身就有争议,让学生有讨论的价值。学生通过讨论就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比如讲到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专家提出把渤海水引到新疆你认为可行吗?学生经过讨论从地形、气候、运输、技术、作物种植、土地污染、经济价值等很多方面做了分析,当然学生说的 往往很肤浅,有很多不合理,需要老师及时纠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意中获得了很多知识。

拓展练习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这里设计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本节的重要知识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个总结和复习。让学生来总结,学生提问题。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感兴趣,学生爱听,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更好的教学,这方面除了要求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外,我们的体会是在内容设计上要有吸引学生的东西。不然你讲的再好,再透彻他也不爱听。所以我们做了以下几个内容:

1、努力搜集与教学有关的视频。内容涉及天体运动、气象活动、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的视频,特别吸引学生。比如讲到西双版纳,我找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视频,还有我到云南自拍的少数民族表演,野人踩玻璃表演,大象踢球、鹦鹉做数学、3米多长的大蟒蛇,虽然时间都不长,但学生看的津津有味,对云南的自然、风土人情也就了解了,教学很省劲,我觉得比讲书上知识有效果。

2、找地名比赛。看地图是学生学好地理的一个关键,但很多学生不爱看地图,看不懂地图。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找地名,开始找简单的,越找越小,地图的边边角角的找,虽然这些地名没什么用,但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多次看到那些有用的地名,因为那些名字大,明显,看多了也就记住了,开始我提地名,他们找,后来他们自己三一群俩一伙的自己就找上了。后来有一个学生和我夸口说:世界地图 你随便说个名我都能找到,我试了一下确实差不多。

3、画图、填图。画图填图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名称的位置轮廓记忆,像地形图,大洲大洋图,折线统计图等。亲手画一个由不同三角形组成的大洲大洋图,添上名称,就基本掌握了大洲大洋的位置,画得好的在班班通上展示,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脸上充满得意。

4、地理知识比赛。各个班级都有学习小组,小组还有自己的名字,什么奋斗组、阳光组,课堂上答题有积分,所以学生发言积极性很高,对地理知识记忆帮助很大。

以上是我们教学中发现的好的地方,当然实际教学中还有亟待解决的困惑,首先是学生提出问题多数质量不高,甚至很多与上课内容无关,回答浪费时间,不回答伤害积极性,多数都是“你这个问题下课我们再研究”,下课我也就忘了,学生也忘了。其次,学生不爱问问题,举手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再有学生知识面狭窄,很多问题还得老师代劳。

三疑三探课堂改革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中英语 三疑三探 设疑 探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91-01

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外语教学,我们引进了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互相质疑、师生共同配合展开的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所谓“三疑三探”,就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要求,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建立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学围绕“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三个环节展开。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设疑自探

第一步骤就是设疑自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情景问题,通过问题导入新课,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后,教师鼓励、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由师生共同梳理问题,从而形成自学提纲。在自学提纲的设置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置。如果这些问题主要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那么在问题设置上就要有跨度。如果这些问题牵连比较多的学困生,那么就要根据一波三折的原则来设置问题,在一个大问题中,设计几个子问题,来降低问题的难度。当问题提出来之后,就要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学提纲,自主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答案。

如《 Unit 4 Earthquakes》(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1),教师可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设置自学提纲。如先让学困生对这一课文内容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学困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课文中一些如“民族”、“极度的”、“损害”等单词可能不熟悉。针对这些学生,教师设置自学提纲的时候,应围绕单词和重点短语的识记来展开。中等生掌握的词汇一般比较牢固,可设置直接与主题“earthquake”有关的问题,在自学提纲的设置上围绕“earthquake”这个主题。优秀生基础比较扎实,可设置与文章中心思想、主题大意有关的问题,在自学提纲的设置上应增加让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的内容,增加仿写课文佳句的作业。

如自学提纲:

学困生:(1) (adj).极度的 (adv.)极度地。

(2) (n)民族;国家;国民。

(3) (v.)损害 (n)。

中等生:讨论(1)what natural disasters have your heard of?

(2)Which disaster may cause the worst damage?Have you ever experienced and earthquake?

优秀生: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 earthquake?仿写由which/who所引导的非定语从句。

二、解疑合探

这一步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查学生对自学导案的完成情况。在这一步骤,如果学困生能够学会的东西,那么其他学生理所当然也就学会了。当学困生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可由中等生进行相应补充。针对中等生和优秀生讨论的问题,可以由全班同学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互帮互惠。

又如《 Unit 4 Earthquakes》(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1),可以根据先前列出的自学提纲展开讨论。如可以叫学困生自主默记单词,当遇到不会的单词的时候,可以叫中等生帮助。在中等生和优秀生讨论的问题中,叫学困生和优等生一道来参与“earthquake”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中等生对“earthquake”发生原因不懂的时候,由优秀生进行解答。当优秀生仿写非定语从句的时候,中等生和学困生要认真看,如发现不妥可直接提出来,指出句子的好坏。通过这一合作探讨,让同学之间互帮互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三 质疑再探

学完一节课的基本内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抛开课本材料的限制,探讨一些更深层的疑难问题。为此,一方面,教师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讨论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在这一种氛围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对教师的“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知识储备和相应的心理准备,为解答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充分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习题编制、写作活动、演说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灵活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如在《Unit 4 Earthquakes》这一节课,在上完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地震这一话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如对课文材料所提及到的,失去双亲的孩子成为孤儿,在地震中矿工的遭遇,解放军和救护人员不顾自身的安危、奋力抢险的事迹,以及地震之后孤儿安置问题等展开讨论。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讨论。通过比较深入地讨论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之后,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质疑,然后进一步去探讨和检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开展说话和写作等拓展训练活动。比如,学困生可以把本节课的内容写成一个简单的课文摘要,中等生可以模拟描写在地震中被抢救的矿工,优等生可以写一篇描述军队和救护人员救灾的感人故事。这样帮助学生把课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通过“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文普.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J].新教育,2009(1)

[2]朱旋.浅议魏书生六步教学法[J].现代交际,2009(11)

上一篇:《胖乎乎的小手》教学案例及反思下一篇:回家的路很长随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