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2024-08-25

课堂教学改革分析(精选12篇)

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篇1

摘要:高校音乐课堂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音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另一方面, 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以此应对未来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因此, 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大学音乐课程只有在教学改革政策的指导下, 结合学校音乐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状况, 积极地进行大学音乐课堂的创新实践, 并对大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对策, 才能够实现大学音乐课程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分析,现状与问题,人文教育

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大学生要想脱颖而出, 仅凭单纯的文化知识技能很难实现, 还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文化艺术情操。大学音乐课堂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陶冶情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 并逐渐受到相关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在新一轮高校教育改革的推动下, 面对诸多的教学问题, 高校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本文将就大学音乐课堂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解决对策的实行进行分析, 以期对日后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有所启发。

一、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总体而言, 大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高校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音乐学科在学科实用性上与其余专业学科相去甚远, 忽视了音乐学科的编排和推广。另一方面, 高校音乐学科的教师也会在教学实践中因为一些问题和困难而在教学改革中产生退缩的心理。这样一来, 就会对高校音乐课堂改革的推广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从而影响到教学改革的进度。因此, 有必要对音乐课堂面临的问题进行详实的分析, 从而为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创造条件。

二、音乐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教学模式单一有待改善。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传统的高校音乐课程主要以试听鉴赏的形式为主, 教师主要负责对鉴赏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 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机械记忆, 因此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终会导致诸如师生缺乏交流互动、教学进度被拖延、课堂教学效率低等问题,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教师的教学热情, 更可能会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音乐知识, 就更别提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得到质的飞跃了。因此, 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校音乐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 因为只有课堂上实现双方的共荣、进步, 才能让大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 教师的思想素质亟待提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音乐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筹备和打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尤其是对专业教师思想素质的培养, 已成为高校音乐改革的一块“短板”。这样一来, 高校音乐教师就很难掌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中心, 也就很难将改革的精髓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 由于教师的思想建设较为落后, 可能会造成讲课方式单一等问题, 例如教师不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不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实践教学中等等。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教师无法在教学改革之中进行有益的尝试, 也就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 音乐学科体系安排不完善。考虑到音乐学科的特殊属性, 其与一般的课程在实现形式上仍旧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完善, 给高校音乐课堂的改革设置了障碍。从普遍的情况来看, 一般高校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会采取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的方式, 很明显, 这样的学科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真正实施起来时就会因为课时数较少而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 一些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不能很好地满足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很多高校没有为音乐教师配备多媒体设备, 或者干脆没有设置音乐教师。这些问题看似无伤大雅, 却会为日后改革活动的开展留下隐患。

三、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改革面临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 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学音乐课堂实现改革的核心环节。要想真正将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 就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使高校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下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设计, 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改的进程中来。此外, 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 积极关注学生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得, 也可以让班里的学习委员或音乐课代表来收集学生的意见, 及时根据现实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既有的教学计划。

(二)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针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存在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不足等问题,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弥补。首先, 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 多为教师创造培训交流的机会, 完备配套的教学硬件;其次, 高校音乐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机会, 多多进行教学心得交流, 参加相关的教学讲座, 在交流经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 还需要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职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例如:根据音乐的类型进行分类, 不定期地请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来校举办讲座, 为枯燥的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 完善硬件设备。一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与否, 是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新的教学改革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教学硬件来作为辅助和支持, 好让整个教学改革活动“锦上添花”。因此, 要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 校方需要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校方可以增加对音乐学科的投入, 增加音乐试听教室, 购置或更换主要乐器、音箱等设备;学校要加大对音乐课程的科技投入, 引进一批多媒体设备, 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 以便让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授课的趣味性。

(四) 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 高校可以适当增加音乐课程每周的课时数;其二, 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 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 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教师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任务, 而不必担心课堂上的效率问题。因此, 这一尝试是大有裨益的。

四、小结

综上所述, 大学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 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事业。虽然在实际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与困难, 亟待解决, 但是通过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理论建设,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 定会在日后的进展中获得极大的突破。因此, 有效的大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 为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平台。总之, 在大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全面改革, 是顺应当今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是对国家实行“人才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 定会对日后高校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为他们的未来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包江宁.大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3) :23-24.

[2]王雪梅.浅谈我国目前大学音乐课堂教学弊端及其改进策略[J].北方音乐, 2013, (12) :11-18.

[3]鲁楠.浅谈音乐教学改革中的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J].音乐时空, 2013, (06) :22-23.

[4]蒲晶.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改革的建议探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5, (04) :32-35.

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篇2

关键词:卫生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顶层设计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向内涵式发展的主战场。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卫生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卫生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师的“三缺乏”和“三不问”

目前,不少卫生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的传统方式为主,教师普遍缺乏立德育人的责任担当、缺乏改造课堂教学的职业使命感、缺乏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课堂上,教师基本上不问学生的内心世界、不问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不问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照本宣科,为上课而上课。

1.2学生的“三多”和“三不”

现在卫生职业院校的课堂,多数学生不听教师讲课,多数学生保持沉默,多数学生玩手机、刷微博和看电子书;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课堂不重视,对教师、知识不尊重。

2造成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我们会把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归因于教师和学生,认为问题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可否认,教师和学生是有一定责任的。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深层原因是我们的管理不到位,其根本在教育行政部门。大家知道,我国教育体制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制,其基本特征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各级学校;上级教育“官员”管理下级教育“官员”,各级教育“官员”管理各级学校“官员”。教育系统的“行政化”、“官本位”,形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话语权、决策权、管理权和分配权。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号施令,下级部门闻风而动;教育行政“官员”重视什么,学校领导就忙什么。这已成为教育系统的一种管理潜规则。如一年一度的全国及各省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什么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比赛一年比一年规范,能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其原因就在于国家举办、官方运作、教育部门大力推广、各职业院校积极参与。

3提高卫生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3.1建立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

2015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其中提出要聚焦课堂教学与实践。如何聚焦课堂教学,如何使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还需建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议教育部建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省教育行政部门制订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各职业院校制订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从而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定位、责任、任务、要求、措施与步骤,在教育系统形成一种回归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诊断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3.2建立完善各级领导听课制度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2014年浙江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立了委厅领导每年进课堂听课和听课情况报告制度;2015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又下发通知,明确规定相关处室每年组织到学校听课不能少于10次。浙江省教育厅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希望他们这种做法能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推广。同时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职业院校领导听课和听课情况报告制度,把学校领导听课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卫生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健全落实领导听课制度。通过听课,使各级领导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时刻把教学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各级领导要以课堂为主战场,及时了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措施,总结、推广课堂教学中的典型做法和有效经验,指导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深入发展。

3.3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

论文数量,轻教学质量;重科研项目,轻课堂创新;具备“双师”条件,评不上“双师”职称,这是卫生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一个主要因素。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人事、教育行政部门在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上有偏差。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制订适宜的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方案,职业教育职称评审标准应重点看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看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看教师“双师”素质的高低。只有教育、人事部门从根本上完善制度,突破不合理、不公平的制度障碍,下放部分职称评审权,建立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制度,才会使教师安心教学、研究教学、创新教学,也才会使学校调整相关制度,有效引导教师自觉投身于教学工作。

3.4积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是教育部提倡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已被大家认可,但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应有相应制度和措施保障。建议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省级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省级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制订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指导和督促职业院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建立省级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制度,把课堂教学改革纳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引导各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大胆探索,在创新课堂教学活动中走出一条新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职业院校要把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放在主要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用心培养教师,让职教课堂理念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让潜心服务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让讲台成为教师向往的神圣高地,让学习与研究成为教师成长的“武器”[2],从而造就一批“教练型”课堂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3.5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考核和成果交流机制

考核就是树标杆、立规矩、找差距、明方向;交流就是总结、学习、促进、提高。省教育厅应统筹、监管好各项考核制度的落实,如学校教学业绩考核结果与财政拨款挂钩制度;课堂教学创新奖励激励制度;学校课堂教学创新实施方案公示制度;第三方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情况通报制度;校(院)长教学述职与测评制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交流制度等。要以落实改进为重点,以考核督察为手段,扎实推进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各院校要建立工作评估考核制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核,实行优课优酬、优师重奖;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学生学业的考核评价,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管理。综上所述,创新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刻不容缓,而管理层的顶层设计则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分析 篇3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提出

随着现阶段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各个行业均开始积极进行先进知识的引进,大部分科学技术资料都是来源于欧美国家,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在大量的英语信息中进行精华的提取。但是,由于大部分资料都涉及到十分专业的知识,翻译人员并不能较好的进行翻译,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这也是现阶段高校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专业英语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将专业英语设置为考查科目,这一课程学时少,学分较低,相应的教材内容也是任课教师自行选择则,一旦确定教材的选择,则长期不变。这显然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于专业英语教学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将教材内容进行翻译即可,或是仅仅讲解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重基础、轻应用”的现象较为严重。除此之外,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情况也不容乐观。学生往往只是将专业英语当做是基础英语课程,混淆了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课程的概念。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专业英语这一教学环节,这导致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不断下降。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大大提升,往往出现既不能听,也不能说的状态。大部分高校学生无法应用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摄取。当走上岗位的时候,对其后期发展产生极大地影响。

2 专业英语改革策略提出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在此,结合专业英语的发展情况以及实际教学环境,进行相关改革策略的提出,其主要内容如下。

2.1 进行双语教学

随着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各国教育均开始进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语知识,才能具有竞争力。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对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改革,将基础英语学习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建议高校各个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双语教学。至少在进行专业术语讲解的过程中,对关键的专业术语进行英语词汇的给出,逐渐向双语教学过渡。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学到专业英语的词汇,让两者进行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当然,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承受程度、师资配备问题等。高校各个专业可以进行优秀学生的选拔,并进行教学试点的设置。除此之外,学院在进行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有所倾斜,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逐渐提高教师的质量。

2.2 采用多媒体教学

网络课件不仅仅可以提供超大的信息量、内容简洁、画面生动等特点,它能以交互式的学习方法,进行生动、形象学习环境的形成,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信息,突破课堂时间性、空间性。进而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学生围绕一个课题进行资料的搜索,并进行报告书写,并用英语的方式进行表达,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2.3 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可以增加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例如,工业专业就可以增加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教学内容,并分为十三个方面全面教授英译汉翻译方法: 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 科技英语的翻译标准、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词义的选择、词义的引申、词性的转换、句子成份的转换、词量的增加、词量的减少、被动句的翻译、否定句的翻译、长句的翻译、数的翻译。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汉译英方法的加入,对相应基础知识进行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4 教学模式多样化

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拼图游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并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答案、问题的两两配对。由于英语与汉语之间的翻译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学习方法可以用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二是派对分享学习方法。学生之间进行两两配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是解答。这种学习方法主要应用于专业英语文章分析过程中,在运用中,一个学生读英文、一个学生进行翻译、分析,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翻译能力。三是小组学习方法。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同一分组,并进行学习任务的分配,各个小组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协作意识。

3 结论

综上所述,进行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对于推动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现阶段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策略的提出,严格落实各项措施,一定能够取得一定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俊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09).

[2]刘黛琳,周雪峰.加强英语类专业基本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高等职业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解读[J].外语界,2015(03).

作者单位

1.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江西省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篇4

关键词: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教学改革,制药工程

0 引言

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包括农产品质量控制涉及的分析和农药残留监督分析两个部分[1]。农药产品分为原药和制剂两个方面,农药分析是农药产品化学研究的只要手段,其中包括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理化性质分析、原材料的质量分析以及杂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等。农药残留分析的内容是分析施于农田的农药在农田中的消解动态,最终在农产品、相关环境中的滞留情况以及各种施药因素对农药最终残留水平的影响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设置在植物保护学院,具有以农药方向为重点的特色。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效果的社会评估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我校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教学实践与体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力图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1 立足专业课程设置,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材采用王惠、吴文君主编《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教学时数为24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除绪论外,农药分析部分主要讲授原药与制剂分析的采样、有效成分分析-经典方法、有效成分分析-气相色谱法、有效成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效成分分析-毛细管电泳技术、有效成分及杂质的定性分析-波普法、农药理化性状分析等7章;残留分析部分讲授农药残留基本概念与田间试验、农药残留样品制备及残留农药的检测等3章。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教授学生掌握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其中涉及的方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结构分析》等前期基础课程中均详细讲述。因此,在设计教学重点及实验内容时,避免与前期基础课程的重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在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应定位为以上方法在农药领域中的应用及要注意的细节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 结合实际应用,促进学生理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笔者结合自身科研方向,将农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引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课堂讲授中,以笔者所制定的“8%川芎油·鱼藤酮杀螨环保乳油”企业标准为例,讲授各种农药分析方法在农药产业中应用。“8%川芎油·鱼藤酮杀螨环保乳油”企业标准内容基本涉及原料药标准、有效成分含量检测方法及制剂理化性质等农药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实例的讲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课程讲授内容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科研素养的目的,效果显著。

3 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小班教学是指班级规模较小,人数在15-30人之间的班级教学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我国台湾在这方面也颇为领先,其核心理念是以“个性化教育为根本”。尽管不同教育专家对班级规模究竟是小比大好,还是大比小好,还存在一定的争论[3]。然而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通过减少课时量实现任务型小班教学已经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并在全国高校得以推广[4]。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是学生在低年级掌握一定化学及农药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所开设的一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的应用性课程,由于不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加上课程的抽象性,难免会对学生学习带来不同程度的障碍,即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以“个性化教育”为根本的小班教学模式基本内容包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特征的“适应性”教育。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农药分析及残留分析实验教学学时数为16学时。实验教学内容的过度细化,主要表现在课程间实验内容交叉和重复、占用学时数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等,不利于“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人才的培养[5]。因此,要重视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在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加以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本课程应避免与前期基础课程实验内容冲突。要解决该问题,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必须明确。如:仪器分析课程和本课程实验内容中均会涉及气相色谱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仪器分析实验目的为让学生掌握气相色谱仪器的使用,而本课程实验目的应为让学生掌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在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在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应在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基础上,注重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上目的,最佳途径为大力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例如,将原气相色谱法分析吡虫啉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菌灵在油菜叶中农药残留、吡虫啉乳油热储稳定性试验及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等四个实验更改为“5%吡虫啉乳油杀虫剂质量标准建立及在油菜叶片中农残测定”一个大型综合性实验,达到提高实验连贯性,加深学生理解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效果良好。我们希望进一步完善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案,形成适合制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合格的农药学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永哲,贾海飞.《农药分析与残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202-203.

[2]曹红,刘红,陈思羽,薛梅.关于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培养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19(1):82-84.

[3]刘力.小班一定比大班好吗-关于小班教学实验的若干争论[J].教育科学研究,2007,11:16-19.

[4]欧阳旭东.高校扩招背景下的外语教学策略-大学英语通过减课时实现任务型小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1):59-61.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分析论文 篇5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通路封闭。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是高职体育教学和社会完全脱节,没有与时俱进,在体育教学时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重视,更没有反映出当代体育科技的发展。

2.重视教师的主导,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和主体作用,总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更缺乏对学生讲解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最终导致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呈现程序化、强制化,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技能训练,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教学模式过于单调、统一。一直以来,国家教委对于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的教学计划都具有统一的规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内容及大纲等都必须遵循教委的具体要求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打击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更难按照社会需求培养针对性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课类,它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性具体表现在:

1.有效促进体育资源的整合和有效优化,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2.体育老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积极有效的适应新时期社会进步的要求,给学生的学习发展环境提供广阔的空间。

3.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体育技能的扎实掌握,并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体育老师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提升,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对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说服力。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实行素质教育方针。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要以这一宗旨为根本,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指导思想,添加高职院校的自身教学特点,制定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改革中要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让学生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要重视加强自身体育锻炼,树立终身制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理念。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发挥其学习自主性。在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老师是引领者,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的、自主的、高效的进行学习和锻炼,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能客观的`做出评价。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呆板的、固定的,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切实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互动课堂,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发挥自己才能、思想感情和判断想象的自由空间,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更新观念,强化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思想,结合教育部的总体规划目标,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创建一套特色的、新颖的、快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健康的锻炼身体,健康的学习知识。积极主动的更新观点,早日实现统一教学改革。首先,改变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中心教学;其次,在对学生授课时,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教学效果的评价多倾向于健康标准。在体育课上,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3.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改革教育,就是改掉在传统教育中的落后的思想教育手段,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多问、多想、多创新、多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强化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具有青春活力,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了。所以,在上体育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即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又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真正地做到体脑结合,使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有机地衔接、融合。即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与连续性,又确保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与确立。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多样,涵盖面广,可以满足每个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进而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奋发向上、坚韧不拔、拼搏进取的精神。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的目的性是使学生的身心能健康的成长,适应未来的工作,让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还不是很完善。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前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教育教学问题,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大力重视并改进,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郑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发展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篇6

[关键词]任职教育;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66-02

任职教育,坚持能力本位,其核心要素是培养学员具有深厚的岗位业务知识、扎实的任职技能和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随着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我院转型成为以任职教育为主的院校,而空中领航学员的空中领航专业课程教学也改变了原有学历教育的功能和属性。

一、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空中领航课程教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宽厚知识为底蕴、扎实基础为根本的学历教育特点。转为任职教育后,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层次、周期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的新要求,亟待通过改革解决现有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乃至教员的教学理念与新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外场主训区域转移,开辟新航线,增添新设备,教员的飞行经验不足以支撑任职教育需要的问题;现有实习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任职教育需要的问题;任课教员需要重新解读文件、钻研教材、熟悉实训、分析学员、编写教案,教学能力和水平受到严峻挑战等问题。

二、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组织形式改革

有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员数量超过25人,教员就难以比较周到的顾及学员的差异反应。尤其像空中领航这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必须改变以往大班授课的组织形式,实行小班化教学,这是在培养周期被大幅缩短的情况下,不降低学员培养质量的基础措施。2015年,空中领航实现了每个班级18人的小班型,为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一方面,“削枝强干”,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在广而博的讲授中去掉不必要的、常识性的或学历教育期间重复讲授的知识,并对保留下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突出强化与任职有关的“为什么”及“如何做”。另一方面,立足任职岗位设备的实装情况扩展教学内容。在满足运输机领航员任职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将直升机、轰炸机的岗位任职需求也纳入教学计划,使毕业学员能够快速适应部队,缩短二次培训时间。通过教学内容的梳理,有效缓解了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也更突出了岗位任职教育特色。

(三)教学结构模式改革

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会使教学取得不同的效果。考虑任职教育特点,力求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打破了“复习-讲授-作业”的老三段结构,多采用“讲-演-操-评”等课堂教学结构,充分体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在建成空中领航专业教室的基础上,丰富硬件和软件设备,每个课桌上都安装飞行仪表板和学员操作台,实现学员能实时根据教员讲授的内容进行实操和互动。

2.实行“双师制”,理科教员和外场飞行教员同时走进理论教学课堂,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联系外场实际讲理论,谈方法,减少内外场差异,使学员更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请进了外场教员,还适时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部队轰炸机领航员结合训练实际讲操作,邀请具有飞行训练经验的高教学员讲心得。这样有效扭转了以往理论与实际脱节较多,学员适应岗位角色慢的状况。

3.充分利用模拟设备、虚拟教学软件和校园网络。今年的空中领航教学,不仅在教室实现了利用仪表板带领学员进行飞行程序的模拟演练,还第一次利用了飞行模拟器组织实施教学。这不仅让学员在还没有到外场飞行之前,就上“飞机”真切感受到了任职工作环境,直观看到领航仪表在飞行中的随动情况和指示特点,极大的弥补了以往学员反映的理科教学感性认识不足的问题,还检验、训练了学员的仪表大航线领航实施程序,真正实现了“领航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锻炼了学员适应紧张的空中工作环境的能力,为外场实飞奠定了基础,使教学效果更贴近了任职需求。

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以专业网站和课程网站为平台,实现网上教、学员互动。学员可以根据网上教学信息发布,自主掌握学习内容和进度,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的网上提交与批改,达成教学目标。教员根据提交作业的质量信息,实现有针对性地对某位学员进行网上答疑、辅导或面授。

(五)考核方式改革

我院转为任职教育以后,为了使考核成绩能更客观地反映学员的学习过程和效果,防止高分低能等与任职教育理念相背离的情况发生,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将课终笔试考核的卷面分比例降到60%,另20%记录参与实践教学成绩,同时细化平时阶段测试和作业成绩所占的20%比例(课堂参与5%、课后作业5%、阶段考试10%),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表现等多方面给予学员综合客观的评价。

提高阶段理论考试的考核通过标准,阶段测试以考核学员应知必会的理论内容为主,要求学员必须达到优秀(90分)的标准以上,没有达到的,将重复补考,直到达到优秀的标准为止,从而解决了学员考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的,打不牢航理基础,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难题。

三、改革保障措施

(一)教员能力保障

由于实施岗位任职教育后,改变了原有学历教育的功能和属性,教员面临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又无一不敦促着教员尽快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改变,要求教员既具有领航理论教学水平,又同时具有规范的领航技能训练指导能力。这既是教员的成长目标,也是落实任职教育的根本保障。

措施一,扶持教员参加全国性、全军级学术会议,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重点院校的对口专业深造,学习和观摩先进的教学方法,开拓思路和眼界,在教学中运用和创新先进的教学方法。

措施二,推送主讲教员参加岗位教学比武和教学研讨交流、专题讲座等活动,激发教员投身教学改革,钻研新教法的热情和能力。

措施三,加强教员内部的交流,鼓励学缘不同的教员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促进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共同提高。

措施四,派送主讲教员赴一线部队、训练团进行调研或体验飞行。体验新空域、新航线带来的领航工作新特点、新变化;了解训练部队对学员航理教学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保证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措施五,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员到部队代(任)职,到专业对口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修,参加部队训练和演习活动,与部队联合项目攻关,紧密跟踪新装备的研制和配备使用效果,不断增进教员阅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岗位任职服务能力。

措施六,组建以高职教员、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教学骨干为基础的教研成果研发队伍,实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二)教学条件保障

1.编写与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岗位针对性强、结构合理、内容准确、语言凝练的《空中领航》基础教材,与网络教材、电教教材一起形成完整教材体系。

组织队伍结构合理、工作能力较强的教材编写团队。选择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且担任空中领航专业授课三次以上主讲的人员担任主编;选择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且担任空中领航专业授课两次以上主讲的人员参与教材编写。

认真分析岗位任职需求,广泛征集意见,重新组织章节结构和内容,遵循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的原则,强调精益求精,杜绝照搬照抄,分工编写基本教材和习题集,制作网络教材和电教教材。

2.重视信息环境建设,为网络教材、电教教材提供服务平台。继续丰富空中领航专业网站的内容,建成主题突出、功能强大、信息丰富、专业一流的服务型网站。依托校园网提供的“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将教学内容和辅助资料以文字、图片、动画、录像等形式上传,构成涵盖新课程标准、教材、配套习题、教案和试题库等内容的空中领航专业信息资源,同时继续丰富专业网站内容。

3.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学装备体系,并做好现有模(虚)拟、实装等系统的维护工作。

(三)规章制度保障

落实课程负责人制度,协助教研室主任做好课程改革方案的制订,课件、教案的开发等工作。

落实集体备课制度。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由授课质量高的教员具体落实,根据任职教育的新要求进行专题说课,全体教员参与讨论,提出修正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对教学内容逐一“会诊”,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讲解的深度、广度达成共识,便于任课教员准确施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确立与培养人才目标相适应的、更新及时的、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培养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员队伍,建设系统配套、配置合理的教学条件,坚持“联系实际、精讲多练”的教学观,才能使我们的学员获得适应任职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以及严谨合作的领航精神,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白建忠,李红旭.对领航安全教学模式的思考[J].保定学院学报,2010(3).

[2] 闫凤良.领航与导航课程体系的创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6).

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篇7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高职学生在专业基础教学的要求

我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岗位群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化工企业、建筑行业、计算机网络等行业, 要让学生对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原理、工作状态, 都要有必须的熟悉和了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学的发展,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是集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继电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的综合专业。

高职学生如何才能“能力强、技术高、后劲足”, 专业基础课程教改是前提。按照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在电气自动化一线中, 除能承担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和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外, 还能承担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创新工作。

2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方式方法

通过带学生下厂参观和实习, 与现场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交流、座谈形式以及对生产现场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实场观察了解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了解生产现场的各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和对现场操作与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利用学院举办的各种校内校外的高级电工培训、问卷调查, 了解现场电气操作和维护工人的技术需求。

全体专业基础教研室教师归纳总结, 形成改革方案。

(1) 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数应5:5。

(2)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开发校外资源。

(3) 专业基础教学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 为专业教学服务。

(4) 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提升专业基础教学质量。

(5) 在专业基础教学中渗透专业意识、专业思想和专业理念。

3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

(1) 更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 突出“实用性”、加强“针对性”, 增加“创新性”。

(2)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教学手段, 改善教学环境。

(3) 保证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 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

(4) 改革考评制度, 制定考核标准, 综合评价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

4更新专业基础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幻灯、录像、PPT、教学模型等, 近一阶段, 学院做了改革, 将自动化技术系与计算机系合并, 更名为“智能设备与信息工程学院”, 对专业基础教学添置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仿真软件, 还增设两个电工电子多功能实验室, 更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环境, 增强了教学手段, 改革了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教师一言堂, 学生被动学习; (2) 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学习方向性不明确; (3) 教学手段主要是PPT, 枯燥、不形象、易发困, 学生听课很被动, 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 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向考虑:

(1) 理论教学采用:黑板教学→PPT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验证教学, 四种教学方式交叉进行。地点包括多媒体教室和专业实验实训教室。

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合作, 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验演示, 还有实验验证, 学生动手, 教师指导, 学生可获得直接感受。

(2) 采用互动式教学, 教学内容变得生动, 学生理解能力增强, 学生主动参与, 沟通能力, 交流技巧提高, 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采用青年教师的微课比赛、观摩课、公开课等方式激励教师, 使讲课更艺术及技术性。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中, 我们在努力尝试很多有益的方法, 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问题, 但我们会不懈的努力, 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服务, 为学院的发展贡献我们教师的知识才能。

参考文献

[1]颜惠庚.技术创新方法提高:TRIZ进阶[M].化学工业出版社.

[2]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 (初级、中级、高级) [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邓允.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

PLC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篇8

一、当前PLC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PLC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课, 具有知识覆盖面广, 更新发展速度快, 既强调理论又偏重实践, 与实际生产和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将掌握的PLC知识直接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为科研、生产服务。但目前的PLC课程教学和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滞后于产品的更新换代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PLC教学质量。

(一) 教学内容多与课时时间少的矛盾突出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 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因此, PLC技术也具有理论知识多、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PLC是综合课程, 其控制包括机、电、液、气的控制, 教学大纲内容众多, 同时也是机电、数控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 重要性突出。这就要求PLC课程要安排充裕的课堂教学时间, 还要尽可能多安排实践课时, 而实际上往往由于客观条件所限, 造成教学内容繁多与课时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突出。

(二) 企业需要与学校教学脱节的矛盾突出

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 抢占发展先机, 扩大市场份额, 必须紧跟PLC技术发展潮流, 这就对PLC人才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更多能够解决新型PLC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学校PLC教学, 由于教材更新速度滞后于PLC产品更新发展速度, 教师观念更新滞后, 同时, 学校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中PLC控制实际需要的了解, 教学的针对性不强, 毕业生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

(三) 实践内容多与教学试验资源有限的矛盾突出

PLC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突出, 硬件与软件相统一, 需要实践的内容繁多, PLC课程的开设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课时是实践课, 但实践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般的PLC实验台, 配备的是一台PLC基本单元, 若干实验挂件, 要实现的控制不但受挂件的限制, 还受基本单元的功能的限制, 同时, 还存在实验设备有限, “僧多粥少”的局面比较突出。同时, 在实践课中, 多安排一些重复的编程实践, 虽然控制对象不同, 但程序设计思路一致, 进行重复性编程练习, 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二、PLC教学改革措施分析探讨

针对PLC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积极探索PLC教学创新改革的措施意义重大。

(一) 改革理论教学形式, 进行一体化的教学

进行专业技术课授课时, 传统的做法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完全分开。一般是先进行理论课教学, 然后才进行相应的实操训练。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而衰减、学习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要有效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教师的理论指导就必须与学生的学习实践保持连贯性, 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配合实验来讲解一些理论内容, 学生也容易接受, 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讲解预备知识后, 给出了解决该实例的编程思路, 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编程、上机调试, 最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PLC的热情。

(二) 采取模拟化教学,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中, 要采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加深学生对PLC知识的认知。可采取组态软件和PLC控制系统相结合, 以组态王软件为基础, 利用组态王对PLC进行动画组态、硬件组态和控制组态, 通过计算机全真模拟PLC的整个控制过程, 对PLC实验项目状态进行模拟, 在仿真状态中可直观地对PLC实验程序的正确与否进行验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有效的模拟化教学方式, 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性。同时, 组态软件制作出来的动态画面, 可以打破课堂所限, 使许多课堂上没有条件演示的PLC实验, 通过组态画面展现出来, 学生的亲身感得到增强, 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三) 拓展教学空间, 提高学习效果

PLC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仅仅从理论到理论的学习模式, 靠死记一些指令不会操作是毫无意义的。教学中, 在保证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要多增加一些应用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实践,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或者由教师设置一些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控制对象, 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编程、然后上机进行操作, 同时, 尽量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 使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实验。要不断教学的空间, 延伸课堂教学, 因人而异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安排学生利用节假日到相关的工厂车间参观、见学, 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了解PLC最新动态, 并且可以把课堂上的疑惑带到工厂生产中去解决, 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惠娟.PLC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2]王兆明.电气控制与PLC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改革分析 篇9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2009年第一次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并召开了会议, 这标志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正式启动。随后几年, 政府每年都出台相关文件指导校园足球教学的发展, 涉及资金投入、设施建设、师资引进、招生考试等各个方面。2015年, 国务院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 包括:推进足球管理体制改革, 鼓励多元化资本投入, 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足球俱乐部。中国拟以推进足球改革与发展作为突破口, 力争将体育大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1]

在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 教育系统中的学校也逐步将足球教学纳入课堂之中, 但由于“重教轻体”的思想阻碍, 导致在非体育性质的学校中, 足球教学的开展大多流于形式, 既无法培养学生的兴趣, 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足球教学的初衷难以实现。

一、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发展现状

自政府鼓励足球进校园活动开展以来, 校园足球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截至2012年8月,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国家级布局城市已有49个, 国家级试点县3个, 省级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省份10个, 省级布局城市68个。目前, 校园足球活动已经覆盖大陆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这反映了足球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具体的施教情况还需进一步的数据说明。

王梅莹调查了河南省新乡市校园足球试点学校的情况, 调查显示, 新乡市145所学校中足球教学试点学校仅有12所, 占据了8.3%;而12所试点学校中, 就有一半的学校未开展足球活动。这些数据表明新乡市的足球教学仍浮于表面, 并未真正贯彻下去。在江苏省南通市调查范围内的30所中小学中, 有20所校园依据标准建立了针对性的校园足球机构, 临时成立球队的学校占60%, 这些得益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一周训练1—3次的有21所学校, 占到所有学校总数的70%, 训练频次比较低下;没有组织班级间与年级间的足球比赛, 占到所有学校的53.3%, 竞赛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 南通市的足球场几乎全部是人工草场, 足球器材基本上能够保障使用, 但是教师大多是本科生和大专生, 专业性不足。

通过以上两个地区的调查可以总结得出:我国初中学校的足球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足球教学的效用还未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还有许多地方有待改进, 今后的足球教学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二、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现状

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为促进足球教学, 近年来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开展校级足球联赛等各级竞赛、引进专业教师人才并不断培养自己的足球教学人才、建设人工足球场并配备大量足球运动设备。除此之外, 学校也注意加强对学生、教师的思想引导, 使其充分了解足球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培育的益处。然而, 苏州市各中小学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

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笔者通过访问该市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得知, 困扰很多学校和家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在当今社会学习成绩是唯一纳入升学考核的评判要素, 学习足球会不会挤占学习时间从而对考试不利。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阻碍, 导致一些学校和家长不希望足球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 也就根本不可能主动改善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对足球的积极性。

2.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调查显示, 大多数足球教师都是体育专业的本科和专科毕业, 而并非从事足球竞技事业的专业人士, 教学水平受到质疑。此外, 由于学校对于足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导致足球教师或教练得不到及时的进修和培训, 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最重要的就是, 专业从事足球工作的人才数量有限, 师资队伍难以壮大。

3. 运动保障体系不完善

足球运动既可以帮助初中生锻炼身体素质, 又可以为祖国的足球队发现优秀苗子, 于公于私都是一桩好事, 所以学校和政府更有义务建设好保障体系, 确保足球运动的开展无后顾之忧。鉴于此, 学校、社会、政府更要联合起来, 加大资金、设备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 并且明确相关法律法规, 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预案, 通过实施全方位的监督、考核与评估手段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获得踢球和看球的乐趣。

三、苏州市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改革方向

2015年3月, “足球进校园”再出新方案, 我国计划十年后, 建设5万足球特色学校, 容纳5000万人, 可能超过足球强国——德国。[3]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我国的足球教学建设也需要跟上节奏, 加快进行。

1. 明确教学目标, 改编教材内容

学校和教师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充分认识足球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深挖足球教学的潜力, 最大限度地使足球运动造福于学生, 也造福于民。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 教师和专家要加紧编撰教材, 确保教学有理论可依。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普遍使用的最新一版的《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已经做得很好, 其中既有对足球知识和训练技能的讲解, 同时还配有具象化了的真人画面和3D图像, 便于学生更加直观感受足球的技巧。文字配插图的方式既有理有据又生动活泼, 学生学习起来也不会那么吃力。其次, 新版教材内容还强调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和团队意识, 这在技能教学之外又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成功之后学生就会自动自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从而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的作用。这就需要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的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应用多种形式, 例如男女对抗赛、游戏环节、模拟足球赛等, 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4]创设情境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设计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场景, 使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自在的环境中, 自主完成对足球知识和技能的探索和学习。为保证创设情境的效果, 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和课中的局面控制。

3. 组织多元有趣的竞赛, 巩固教学效果

竞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挑战欲, 使其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和技能, 而且足球很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 所以通过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支支足球队伍, 在比赛中并肩作战, 十分有利于“战友”间感情的培养, 这对于他们的人格健康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 学校可以将足球运动纳入“校园阳光足球计划”, 打造崇尚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 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此外, 苏州市可以通过开展校际足球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5]

结语

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薄弱, 一直以来我国足球队员在大型足球赛事上不敌外国对手, 尤其是中国男足的表现一直不佳。这种现象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 而球员们在青少年时期的启蒙培养不足就是其中一大影响要素, 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足球教学非常有必要。文化课考试固然重要, 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才能帮助其在今后的社会中更好地立足, 所以学校和家长应避免短视行为, 保持长远眼光, 共同推动足球教学的发展。

摘要:强健的体魄是革命之本, 学生的健康更是兴国之本。足球进校园活动已经开展了近十年, 但是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政府和社会已经认识到足球对于提高青少年运动技能,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 但是足球教学却由于教学观念不当, 教学材料、师资、设施设备等资源不足, 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而发展缓慢, 从而也导致我国的足球竞技人才缺乏。本文立足于校园足球教学发展的现状, 着重探讨初中阶段的足球教学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初中,足球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天荣.南通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苏州大学, 2015.

[2]王梅莹.新乡市校园足球试点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状况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 2013.

[3]徐高.试论新时期下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改革[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 (14) :112-113.

[4]杨刚.浅析新时期下初中校园足球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 (中) , 2015 (12) :249.

化工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1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实施标准化操作

化工分析是以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基础, 解决化工生产和产品检验中实际分析任务的学科, 是分析化学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教学重点应立足于应用, 加强技能操作的培训, 以提高学生整体实践应用能力。让每位学生在操作之前了解遵守标准化操作的重要性, 模拟岗位操作规范, 从而使其操作更加标准化。在每次的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认真地进行每一步的操作, 务必做到精益求精。因为只有这样, 分析得出的数据才会准确, 才能真正体现分析检验的意义,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范操作实验习惯。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了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测定方法的选择和拟定、样品的分解与测定、结果的计算和数据处内容的训练, 特别是加强了测定方法的选择和拟定训练, 并将这些改革贯穿到了整个实验教学当中。

实施标准化操作首先侧重于培养学生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按化学检验工培训标准规定操作规范, 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的操作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反复示范、学生加强练习等手段进行强化训练。然后是“量”的概念形成, 学生们所做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定量分析, 培养他们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 养成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的习惯。通过实验课能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形成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如: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首先反复练习递减称量, 直至能够准确称量平行实验所要求的的无水碳酸钠的量, 然后再进行滴定操作。在这项实验中, 让学生明白在准确称量基准物质的前提下, 才能正确标定其浓度, 将“量”的概念应用在具体的实验中。最后是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 将标准化操作应用于具体的分析检测实验中, 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 让学生在每个具体实验操作中感受到真实分析岗位的感觉, 在不反复操作中逐渐养成了规范操作的习惯。如:工业甲醛溶液含量的分析、混合液中铁、铝含量的测定等等。实践证明, 实施标准化操作, 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后, 学生操作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体现完整分析过程。

化工分析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术的重要过程, 我们对化实验课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 每项实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较好地体现出分析检验技术在其行业上的特点。学生每学习和操作一项实验, 都会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单设实验课增多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一项完整的实验项目可通过以下几点得以完成。

第一是独立完成实验。从实验所需仪器的安装与调试到所用试剂的配制与标定, 以及样品测定等均由学生在实验课中独立完成。而且实验中要有“量”的概念, 树立经济观点, 具有环境保护意思。第二是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实验进程。实验前应合理安排实验进程, 实验中要结合实验室的现有工作环境及时进行调整, 以实现在规定的实验学时内, 用规范、熟练的操作, 尽快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第三是分析结果的计算与数据处理。实验中要依据所用浓度器具或仪器的精度来确定原始数据有效数据的位数, 且规范地记录。在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中, 数字书写有误时, 应用斜线划掉, 并将正确数字写在其上面, 不准涂改与擦去。在有平行实验的测定中, 用其平均值表示分析结果。

例如:以前“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和“硫酸铜含量的分析”是两个独立的实验, 学生在做这两个实验时往往只注重每个实验的操作过程, 并不知道硫代硫酸钠溶液是用于分析硫酸铜含量的标准溶液, 更不知道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的标定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硫酸铜含量的分析结果。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后, 将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 即“硫酸铜含量的定量分析”。优化了实验模式不仅体现了完整的分析过程, 同时使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觉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确保质量控制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就是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 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 通过多次多次反复摸索, 确定最有效实验教学方法, 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分析检验的最终目的是准确、快速且经济地提供有关试样的检验数据, 如某化工产品的纯度、杂质含量等。为了能使学生感受到分析岗位人员责任, 我们要求学生的每一次操作可通过质量控制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确保质量控制, 其中包括人员素质、分析方法的选定、布点采样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外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措施和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实在优化实验条件前提下可以得到保障的, 实验条件一般包括浓度、温度、等等, 通过条件实验, 选定最佳的实验条件, 这是提高分析结果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重要手段, 也是完善实验方法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以往的教学方法大都是做哪项实验先由指导老师讲解其原理及操作步骤, 然后学生开始操作, 大部分学生做的结果很差。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即指导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每种仪器操作方法, 对不宜掌握的操作步骤, 老师亲自做演示。然后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及书上的操作步骤自己写出一个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相当于预习报告) , 老师检查合格并给出成绩后学方可进行实操作。学生依照合格的操作规程进行认真操作, 最后绝大部分学生都获得出满意的结果。

例如:“氨水中氨含量的分析”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分析实验, 为了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我们实施了改革后的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们按规定完成分析任务。这样做不但可加深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要求的理解, 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 提高他们了的操作技能。

4 改革考核方法系统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以往一提到考试大家便都会认为是理论考试, 对实验课程进修考核的较少, 能够借鉴的经验更少, 为此我们根据实验课的特点整理出一套符合实验教学的考核体系。

我们制定的考核方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总计100 分。一是实验预习满分10分, 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能力的过程。要提高该过程的效果抓好实验预习是突破口。化工分析实验使用的操作仪器较多, 操作要求细致精准, 要做好一项实验, 每一步操作的好坏都会影响下一步的操作, 以至于影响最终实验结果, 所以实验预习十分重要。二是实验操作满分50分, 实验操作是化工分析实验的核心环节, 操作是否规范准确、实验结果的优劣、实验过程的有序性、安全性等等问题均在此环节中体现。实验操作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其中平时的实验操作占操作成绩的40%, 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占60%。三是实验报告满分20分, 实验报告主要是考核学生原始记录是否全面、合理, 实验后对所做实验进行的分析和评价, 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主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是否正确, 实验现象分析是否客观完整等, 起到对实验过程的总结和提高的目的。取所有实验报告分值的平均分作为实验报告成绩, 实验报告考核采用数据记彔复份, 避免学生修改数据。四是理论考试成绩满分20, 这部分考试内容主要实验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考核学生对所做得每项实验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例如:酸碱滴定过程中的中和反应原理, 以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原因。

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能给学生一个提高实验技能的平台, 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良好, 最终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作用, 启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多种成绩相结合, 能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 避免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今后的分析岗位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小丽.如何提高化工分析实验教学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31期.

[2]王崇侠, 宋庆平, 高建纲.有机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高师理科学刊, 2010年03期.

[3]朱俊虎.化工分析实验技能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9) .

[4]张浏彦.提高高职学生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方法[J].考试周刊, 2011 (67) .

[5]高亚男.强化化工分析实验技能的措施探析[J].中国化工贸易, 2014 (24) .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19

新时期,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也必须积极进行改革创新,这样才能获得发展,教学效果才能改善.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依据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完善学生的性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和挑战自我的精神及高尚的情操.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华罗庚在幼年阶段,从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不懈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极大的贡献;又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刻苦努力,一直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并取得了极大的数学成就.通过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格修养,使学生明白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依据教学内容,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事物规律本质的认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认识,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的高度对数学问题进行审视.这对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学生有效进行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某工厂要招聘A、B两种工种的工人700人,A、B两种工种的工人的月工资分别为800元和1200元,现要求B种工种的工人数不少于A种工种人数的3倍,问A、B两种工种各招聘多少人时,才能使每月所付的工资最少?要解决这道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思想.方程思想则指把研究数学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成方程或方程组等数学模型.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认识.又如,另一道题:在一个十字路口,A从路口出发向南直行,B从路口以西1500米处向东直行,已知A、B同时出发,10分钟后两人第一次与十字路口的距离相等,40分钟后两人再次与十

字路口距离相等,求A、B两人的速度.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应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学生需要画出“十字”图,分析两人在10分钟、40分钟时的位置,根据对图的分析列出方程组,才能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图形蕴含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依据新课改精神,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是通过“一言堂”的方式组织教学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中,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感觉不到参与数学课堂、自主探究的快乐,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要积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不等式,说出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1)3x-2.5≥12;(2)x≤6.75;(3)x<4;(4)5-3x>14.

学生观察后,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举出2或3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小组交流.让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有所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技能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和不同之处?同时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x-1)+2>3(x+2)-x;x-22≥7-x3.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这样,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有效地发挥出来.学生在自学、讨论、实践及自我总结中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这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仪器分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篇12

仪器分析教学包括两大部分,分别是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的前提,实验课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内容,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枯燥的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活泼,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因此,我们在实验前应先进行多媒体教学,再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首先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再逐步加强各种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最后完成教学大纲内容。这样的教学手段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4.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

动手机会少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差的主要原因。我院在课外时间有计划开放实验室,提供学生动手训练的机会,在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前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及次数,以对学生进行考核前强化训练。同时,在开放实验室时均安排一名教师随堂进行指导,这样可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大大提高。

5.改革实验报告形式,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十分必要,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科研能力及其兴趣。传统的实验报告仅仅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归纳、分析。我们则要求学生按科研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前言、资料、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4],评价实验报告时要从格式、内容、实验结果、归纳分析等去审查,结果要求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得不到预期结果的不可随意改动实验数据,讨论应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这样学生不仅会掌握论文书写格式,而且能知道科学研究必须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要有严谨、求实、客观的态度。

6.改革实验考核办法。

将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成

1.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有基本的掌握。随着仪器分析的飞速发展,只依靠书本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因此,我精选了教材,使教学内容把握时代的要求。在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我同时向学生展现学科学的发展前沿,以及仪器分析在生产实践中的最新成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仪器分析的技术应用充实到教学中,使学生拓展了视野,掌握了最新的学术知识,培养了学习知识、掌握信息的能力;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了解了所学知识与实践的密切关系,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掌握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同时,在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它非常直观、形象、实用且信息量大,已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2],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将仪器分析课程制成课件,利用网络资源,引入最新动态,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除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外,我还通过演绎法教学,将知识衔接起来,充分把握、全面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经演绎推理带动学生的思维解决新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应用相结合。

2.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仪器分析的原理,熟悉一般仪器分析方法、仪器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仪器进行熟练操作,能够根据分析对象的要求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当的分析法,具备分绩,占60%;二是实验考核成绩,占40%。实验考核又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分:(1)考勤(10分),根据学生缺课、迟到情况和态度情况进行评分;(2)基本技能(40分),根据随堂提问回答情况、随堂小测验完成情况、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与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评分;(3)综合实验能力(50分),其中实验设计占15分,操作考试占35分,操作考试前两周由教师选定考试范围及要求,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有动手训练的机会。教师按考题难易程度进行分组,各组难易程度相当,然后进行分组编号备用。考试时由学生自己抽签,按所抽到题号发题,学生根据考题内容准备仪器、药品等材料,独立完成操作,考试完成后当场评分。

我院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操作能力大大增强,科研意识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晶桐.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0:11-13.

[2]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

[3]覃洁萍,何翠薇,冯旭.仪器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初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68-69.

[4]刘智运.论高校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J]中国大学教育,2006.2:24-26.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思考

曹春艳

(乐亭县庞各庄初级中学,河北乐亭

摘要:物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初中物理新课标从教学理念到教学的内容与旧的教学大纲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作者从挖掘教材特点、重视教师备课、开展探究教学三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教学兴趣效率方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宗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改变教学的理念,让学生来做“导演”,而教师是“影视公司的老板”,老板只负责决定拍什么方面的影片和想要的结果,而具体的情节由“导演”自主完成。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赶上课改的快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深挖教材特点

新教材增加了大量新颖的插图和“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信息窗”、“请提问”等栏目,使得教材的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可读性和启发性都大大增强了。教师应挖掘新教材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用新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以适应教改形式发展的需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插图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充分挖掘新教材栏目的变化,能促进新课程的实施。

第一,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间的交流。第二,新教材中增加的“迷你实验室”栏目,对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增长才干、培析、解决工业分析与检验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以后的工作、科研及进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实验教学在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一方面它能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了解,另一方面它也体现了仪器分析的特点,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专业特点,在课程安排上,我采取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程序,让学生对实验逐步适应和提高,从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到研究型实验,逐步深入,使学生不断积累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由质变达到量变,成为真正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实验量化考核体系,通过几个方面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实验情况,逐项打分,直接给出平时实验成绩。包括上实验课前的预习报告、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课课堂提问、课后总结实验报告等。上述过程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验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觉深入地了解实验内容,认真地进行实验操作,强化理论与实验结合培养动手能力。根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特点,我校在教学上采取如下步骤: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环节通过课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开放实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生产实习了解生产实践,施展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毕业论文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创新能力。

3. 建立合理的考试模式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学生仅限于对课本的学习,学习中缺乏自觉性,注重考试成绩,但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合

养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指导学生阅读好“信息窗”的内容,能使学生从中积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在潜移默化中使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同时,还能从中了解到鲜为人知的有关科学家的故事,领略科学家们为了探索自然奥秘而经历的艰苦历程,让学生体会到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对取得科技成就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第四,处理好“请提问”这个栏目,对解决教材中的疑难很有帮助,能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能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栏目,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思想方法、道德品质、个性特长、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与发展。

二、重视课堂师生的合作交流

现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师生之间距离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显,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加分析,会发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点缀,每次只用两、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学优生的天下,学困生只能“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只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但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合作学习,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考核制度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我们将对学生成绩的考核纳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为每个学生制定了具体的考核表,掌握学生学习的进展,如实记录,及时通报,使学生在学习中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我通过如下的成绩考核模式给出学生的最后成绩:理论课成绩包括平时成绩30分,期末成绩70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率10分、课堂提问10分、单元测试10分;实验课成绩包括平时表现成绩20分,平时实验成绩40分,期末实验考核成绩40分。

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具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能力、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同时我将本课程与其他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而不是孤立起来,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设计培养中成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祖福.迎接知识经济时代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振兴和创新高等教育[J].大学化学,1999,(01).

[2]施开良,姚天扬,俞庆森.化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大学化学,2002,(06).

[3]刘宏武主编.学科创新教育新视点[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电化学阻抗分析下一篇:国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