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精选8篇)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篇1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作业的质量
山寨初中王瑞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课堂作业的质量。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优劣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学生良好数学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了解作业情况,查找问题,探究原因
1.观察作业,查找问题。
认真观察每个学生作业,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发现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作业书写不正确、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作业潦潦草草;写字速度太快,胡乱写连笔;常写错字或别字;画线不用直尺而是随便用笔一画;点小数点点成顿号;多数同学阿拉伯数字写得不规范,如: 6不像6,0不像0,还有的同学把等号写的不规范,看起来像”二“。
(2)作业经常涂改。学生作业涂改严重,出现错误或乱划,或用涂改液,或用用透明胶粘等。
(3)书写工具和材料随心所欲。①钢笔水颜色不统一。有用蓝黑的,有用纯蓝的,还有用碳素的,有时在一本作业本上会出现两种以上墨水;②书写工具不统一。有时用钢笔、有时用油笔、有时用铅笔。
(4)对作业缺乏保护。部分学生作业褶皱、撕裂,还有的学生两页作业纸间不垫纸,致使作业洇斑点点,很不整洁。
(5)作业布局不合理。表现在:写题号、列算式不对齐、不规范;写“解”字、“答”字不规范;做完一题不空格或过格等,导致作业杂乱无章不美观。
2.针对问题,找原因。
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不是重要的;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才是重要的。导致学生作业差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学生缺乏书写基本功。书写基本功不强,缺乏规范是作业质量低下的直接原因。
(2)作业要求不明确不统一。对作业布局、书写格式、书写工具等要求不严格、不明确、不统一、不指导,学生没有形成布局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导致我行我素,各自为战,致使质量层次参差不齐也就无可厚非。
(3)作业量大。作业量大也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大多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欲速而不达,学生为完成任务只好速成快写,难免扔掉了质量。
(4)学生珍爱作业意识不够。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不珍爱自己的作业,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如果不把整洁美观、工整有序、正确无误等纳入自己的作业过程,必然会出现褶皱、撕裂、涂抹、脏乱、无布局等问题。
二、针对问题 实施干预措施
1.规范书写要求。
作业本上阿拉伯数字使用的频率最多,因此我要求学生练习写规范的数字。每天上课时我的板书总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田格纸练习写数字。每次写作业时,我随时还提醒学生要写好汉字,把字写规范。
2.改善作业布局。
开始做作业时,我要求学生把作业纸对折分半使用。作业看起来不整齐,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就过印了。后来,我让学生画明线,这样写起作业就不会过线了,题号也能对齐。但是作业本看上去给人一种感觉--“偏沉”。后来,我们把前后对应的蓝线头一连,把第9、10个点与下边相对应的点一连,这是为了隔开两边的作业,我要求学生把写题号的格打成隐格,这样布局作业显得更美观。
3.增加卷面书写分。
每次单元测验都设有卷面分,如果卷面书写不工整,有粘接现象,致使卷面显得有些乱,就要在考试成绩总分中扣除相应的卷面分。由于增加卷面分,同学们认识到了卷面清楚的重要性,卷面都比以前清楚,卷面扣分的现象逐渐减少。
4.专心作业,提高正确率。
我们学校的班容量都在七十人左右,上课时不免有些孩子要开小差,作为老师就得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课,练习时,我对每一个差生做到心中有数,练习要有针对性,出现了错误要及时纠正。只有学生学会了课堂的内容,才能保证作业的正确率,要在课上尽量留出一部分时间做作业。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想好思路再动笔,避免了涂涂改改,作业也就清楚多了。
5.严格作业要求。
(2)书写算式时,要把算式写在中间,要一行一步,每行前面要对齐。
(3)单位名称要加括号,括号要画一样大。
(4)等号要画齐,题号要对齐。
(5)画横线、一些长的分数线时必须用直尺。
(6)写比号、冒号时要把点点圆,比号的两个点不要离得太远。
(7)解比例时,上下两道题的等号要对齐,“解”字也要对齐。
(8)在解应用题时,如果需要用序号,序号要对齐。
(9)每做完一道题,要求学生空一行再做下一道题。每次做作业时也要空一行,再做当天的作业。
(10)画图时一律用铅笔,要把图画在中间位置。
6.改善评价方式。
以前批改作业,我总是用优+A、优+B、良+A、良+B来评价,比较单调,学生没有什么新鲜感。后来我通过反思决定改变作业评价方式,而且要经常变。如:作业正确率用100分来表示,作业清楚工整用A来表示,作业布局合理用☆来表示,如果一名同学的作业全对,并且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那么他的作业本上会出现“100+A+☆”;如果作业上只出现了“100+☆”,说明这名同学的作业书写不够清楚工整,也可能会有粘接现象,下次做作业就要注意。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总想得到最高等次。还可以过几天用小红旗代表书写清楚工整,也可以用笑脸代表布局合理。
7.老师写好评语。
评语也是激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的一种手段,老师的几句简单的评语就是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一种桥梁。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篇2
体育教学从广泛意义上讲就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学生们通过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当今的体育教学方法一直沿用着旧式的教条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机械的灌输体育知识, 不能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就造成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不全面, 从而导致了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造成了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减小的体育运动所造成的良好的影响, 旧式的体育教学采用死板的方式, 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是否愿意接受, 接受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自我进行锻炼的标准, 这些后果很严重, 只有接受了正确的指导, 才能体现出体育运动的价值和良好的影响。在本人对“大连财经学院”的运动前准备活动一项调查过程中发现,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同学中, 直接进行活动不做准备活动的同学达到了96%, 简单活动下 (这里指准备活动时间不超过2分钟) 的同学达到了3.7%, 而完全做好准备活动的同学紧紧有0.3%, 这数据表明,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准备活动,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 教师教条式的授课内容, 让学生们根本不懂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如果换个角度来讲,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说明准备活动的主要原因, 列举出具体的事例, 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准备活动的意义, 也就能积极的去做好准备活动, 从而减少伤病的发生。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1) 体育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革才能在将来使体育改革的方向不会重新走回过去的旧路, 体育教学的根本在什么位置呢, 教师,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使体育知识传播到学生当中去,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研究集体练习和自我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近些年, 一些年轻的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 给教师队伍带来的新的理念和生机, 但是, 不可避免的弊端也逐步体现出来, 年轻教师没有工作经验, 对因材施教做的不够准确, 对学生的不够了解导致了体育教学容易走入误区, 但是新的理念有带来的老教师所不具备的良好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把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新的理念结合到一起, 从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来适应现如今体育活动的发展。定期的组织新老教师的交流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定期的进行各大学校之间的交流会让教师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状况,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锁定一个正确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深化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 利用各种因素、手段, 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就是说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 结合教学改革精神,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出发, 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 学生成长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新大纲也对此有了要求。
2) 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光是灌输体育知识, 是指导学生能够掌握并实际应用体育知识, 现如今的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该加入自己的创新模式, 特别是高校的体育教师, 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实践理论, 怎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能把所要教学的知识融于活动中,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掌握了知识, 这样才能印象深刻, 在将来自己独立锻炼活动的时候能够好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教学不光是内在的一些原因, 外在同样重要, 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各大高校可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力提高体育教学的环境, 只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齐备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体育教师要发挥最大能量, 注意人力、设施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动员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校医、及当地校外的体育名人为教学改革服务, 起到督促、帮助、榜样的作用。设施资源是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体育教师要与领导多沟通, 结合实际, 有计划, 有步骤配齐体育器材, 发挥作用。
3) 理论知识的教学, 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比外在的一些因素要重要, 只有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了, 学生才能对所要参加的体育活动有足够的了解, 只有深层次上的理解才能正确的发挥此项体育运动的作用, 例如:一个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进行篮球对抗比赛, 但是对深层次理解不够透彻, 这样只能是学生们能够完成一场比赛, 但是如果此校同学能够理解篮球的内涵, 也就是集体活动同学之间的配合, 那么这个学校的篮球比赛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度, 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的结果肯定也大不相同。所以一项体育运动不光是能让同学进行运动, 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论知识教学, 进而使学生们学会相互的配合, 相互的鼓励帮助,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这个素质不单单指的是身体素质, 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
4) 一专多能的教学方式, 现在各大高校进行了选课的教学方法, 这是教学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但是这种上课的方式也有其弊端, 比如:一个同学喜欢足球, 这样就早就了他一直选足球课, 而当他结束了体育课后可能还不知道羽毛球、网球是怎么回事, 这个弊端的存在是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 要解决这个弊端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 第二课堂, 普及班等等, 各大高校针对这个弊端的解决方法不同, 但是效果都是一样的良好,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制定好解决的方法利用哪一个, 然后培养教师对其他项目的知识掌握程度, 从基本上对学生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其他的领域也有了解,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多能”, 而学生本身喜欢的项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本身水平和自身素质逐步增加教学内容, 达到“一专”。
三、总结
当今社会是知识急剧膨胀的社会, 不改革就会被时代的车轮丢弃, 不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形式, 所以只有不断的改革提高自身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才能使全民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重在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改变。
参考文献
[1]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浅析体育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体育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目标
我国一直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体育作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项,早已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并把其纳入升学考试中的一项考核,但是,虽然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行多年,却一直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这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陈旧教学理念无法分开,在某种程度上讲,正是由于无法完全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才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所以,为了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体育素质,必须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采用新颖、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体育教学大改革与发展。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如今,现代化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人们过渡透支身体健康,据权威机构调查,目前,我国80%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也表明,我国普通居民健康程度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在国务院最近推出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要把“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放在教学理念的首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深化体育教学的改革。
我国大力推行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的目的在于改善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也就是说主要功能在于健身。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在体育教学中更要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科学制定体育教学内容,客观开展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引入终身体育思想,淡化以往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过于重视的技术性和竞争性,使终身体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教学原则始终伴随体育教学工作。
二、树立体育教学的发展观
面对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一切事物都应本着发展的目光对待,体育教学更是如此。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各个行业的人才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只有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观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体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我国体育发展环境的教学机制,实时更新教学内容,敢于采用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立足长远,更快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不可只注重眼前,要从长远考虑,对教学的每个阶段都制定详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在符合国家体育教育条例和要求的基础上,细心观察,勤于探究,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手段,加快向现代化体育的改革,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淬砺体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大多数学生基本上为独生子女,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受过挫折,过于溺爱的生长环境使他们丧失了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克服困难,遭受打击的能力。因此,实施淬砺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顽强奋斗的毅力,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磨练耐受力,增强团队意识,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对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和今后事业的发展都有巨大帮助。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下逐渐形成的。那么,为了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协力完成。首先,要打消学生日常的慵懒作风,把淬砺思想引用到体育教学中,通过长跑比赛、跨域障碍、野营等活动,增强学生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但是,这种锻炼一定要适度,不要过分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否则就有可能削弱学生的积极性,要通过合理的活动安排,使学生在磨练中获得成功,从而更加自信。这是学生必备的品质,更是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四、教學目标多样化,评价方法多样化
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因此,每个人的智力也是多元的。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每个人及其智力都是多元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只不过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每个人都是可塑之才,只要经过科学的引导,发掘学生的潜力,就一定能够找到学生所在行的智力领域。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遵循多元智力理论,融合现代体育教学观点,不再制定单一的体育教学计划,建立多元的发展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树立不同的体育发展方向,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掘潜在的能量,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另外,体育考核与评价机制也需改革,要更加倾向于学习体育的态度与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获得最合理的评价。
五、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虽然我国一直都比较注重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致使体育教学观念非常落后。一直以来,我国学校都开设有体育课,以及课间操活动,但是,这种体育教育只是起到一时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制。但是,健康的身体素质是需要进行长期的,甚至终身的体育锻炼。因此,这种阶段性的体育教育观念已经非常陈旧,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把阶段性的体育教学观念向终身体育过渡,主要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坚持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就要科学的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终身实用性和兴趣出发,选择相对大众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有氧运动,这些项目不仅简单,而且非常实用,就算学生走进工作岗位后也能坚持进行锻炼。
总之,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体育教学要进行改革,就应融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立足长远,树立体育发展观,推广终身体育思想,大胆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促使我国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作章.课程改革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J].教学理论与实践
[2]王平.对东西方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3]张扬,徐艳.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篇4
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侯盼亮
北平镇中心小学
摘要:强化体育课教学、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及阳光体育运动的意义与价值,是使学生能够在人生各个时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项生活内容来安排。本文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水平,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来开展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学改革及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使教师形成良好的体育课教学习惯,使学生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为研究目的。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法、观察法、访问法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再着重从下面六点阐述如何开展阳光体育:
一、从思想入手,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二、体育课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教学内容;
三、发挥班主任的凝聚作用;
四、增设多样有趣的运动项目。综上所述,在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手段,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论文正文
强化体育课教学、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及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研究目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及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体育课教学及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深入推进体育课教学改革,有序开展学生课余体育竞赛,促进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繁荣学校体育学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校体育工作。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法、观察法、访问法。
一、“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立足于国家民族全局和亿万家庭福祉的重要要求。
第一,从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全局来认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大意义。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纷纷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国家级战略,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自然成为衡量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国家现有及潜在综合实
一、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 措施、方力的重要体现,成为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
第二,我国已经具备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必要条件和社会共识。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作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基础工程,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青少年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从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调查发现,全国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升。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学生肥胖检出率有所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在校生的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有所下降,这与他们的体育锻炼不能经常到位有着直接关系。有关调研也表明,有些地区的学校和社会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城乡、区域之间体育设施配备不平衡,学生体育课和锻炼活动难以保证。这些问题越来越影响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将制约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未来进程,正在引起全党全社会更加高度的重视,逐渐凝聚起强烈的教育改革动力。所以说,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等举措,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效。
二、小学体育课宜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第一、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第二、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三、体育教学改革和“立德树人”教学实践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在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各学科具体教学等几个方面的全面展开,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对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努力构建与之相衔接的科学体育课程。但我们也发现,但由于缺乏对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的理念追求,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着闻风而动的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学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学实质却没有发生变化,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评价过分注重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重视不够。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体育教学过程并不是直接的身体锻炼过程,体育教学不等于健身,单靠体育教学也解决不了增强学生的体质问题。传统体育教学虽然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却在长期的实际教学中,花相当多的时间传授运动技术和技能。运动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部分,而且是一个非本质的部分。从本质上将,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系统运行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确定目标、激发动机、理解内容、进行身体反复练习、反馈控制与评价等环节组成的。
四、体育教学过程的具体问题
1、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改革虽然在全方位进行,但不少教学改革者在实践中却只热衷于操作层面上外在课程形式的改革,过分追求一种表面上的热闹、活跃,学生内在情感和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其根本原因,就是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为什么没有转变? 第一、现实社会中,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第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除常规的体育课堂教学外还有大量的课外工作,如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学校运动队的训练等;第三,缺少改革的理论导向和具体指导,同时上级教研部门给教师的教改指示大多是口号式指示,“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等。而且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了解设计的意图,缺乏教学改革的必备技能,而且也没有多余时间去学习探究这些问题,使体育教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学校体育的一个致命伤是学生学了十几年的体育,在他们走出校门后,竟与体育再见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相关;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所偏重的是一个技术怎么教,一个动作怎么做,忽略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忽视了对学生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健身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无所适从,无所收获,这无疑是体育教学的失败!
3、教学内容。长期以来,竞技运动一整套的项目、规则和办法规范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以致积极主动去锻炼的学生有减无增。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则是从体育竞技的角度出发,以实效性为原则,选用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技术为模式,通过程序化训练过程,达到完善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这样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必然会偏离正确的健身目的,违背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规律。
4、教学评价。目前教学评价的划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基础差异,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缺乏激励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我,从中获得激励,不断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标冲击。
五、采取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树立以终身体育为主,发挥和营造民主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自练和自评的体育锻炼实践中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
2、重新设定教学目标。把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意识、能力、习惯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体育有基本的认识和学习态度,懂得健身的意义,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能运用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同时要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
3、遴选教学内容。一是体育教师要学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素材的竞技运动进行加工改制:在具体的教材内容上,简化教材的技术结构;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抓住运动中的主要因素简化规则。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如健美、舞蹈、艺术体操等,根据地域性的特点增加民族传统项目,如武术、毽球等。总之,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搞简单的“一刀切”和“强制命令”,确保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都有提高。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使学生获得主动的发展。
5、改革考核方法。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学生的积极性,成绩的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体育教学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心所在。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切实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真正地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全面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六、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
七、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
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对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出明确目标,明晰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制订具体实施细则,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全面树立“人人都是体育运动指导者”的理念,鼓励学校全体教师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教研组及学校要认真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体育教研活动应以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立足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广大体育教师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以便于完成阳光体育运动。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评选表彰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开展育锻炼。参考文献
浅谈现代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 篇5
时代在变换,社会在发展我国体育课程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理念,在改革中脱颖而出了。学校体育的性质也逐步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依据课堂教学改革向健康性、保健性、娱乐性、统一性综合体育转化。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娱乐性将成为学校的主流。健康快乐体育作为新世纪一种全新的体育思想和理论,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需要及体育要求提出的。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技术上知道如何去完成某一技术动作,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和懂得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课堂改革要以实现体育目标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它有其特定的设置和任务,当前在体育课程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把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同实际锻炼联系起来,对运动项目和运动技术没简化,结果是运动技术没学好,体质也没增强,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学生心理趋向和知识规律为主线设计一个单元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内在逻辑性和外在轻松愉快,学校体育课程趋向“大课程”发展,如实践课程、理论课程、余暇课程、健康课程、电教课程等,正是利用系统整体中各运动项目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提供的信息,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发挥和提高体育课程的整体功能,在教材中,采用选择式教学,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项目组合与不同教法,甚至可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不同类型或不同项目的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现代人一般都要经历学校体育阶段,今天的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应该是道德、知识、体系、身心健康的综合体,他们不仅通过学校体育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
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篇6
xxxx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基本要求,优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内容设置,“三自主”(自主选课、自主选师、自主选时)情况,体育课程评价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情况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我校体育课程实施基本情况;从课程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两方面探讨了体育课程实施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以及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
1、“三自主”的教学模式日趋成熟
我校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新《纲要》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 个领域的内容为课程目标建设。我校开设了十个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运动科目,课程涵盖了传统类的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实用性的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健美;民族传统类的民族健身操、滑冰、武术;时尚体育项目瑜伽、街舞、跆拳道等。在理论上既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又满足了人的自然属性需求和社会属性需求,体现了“一校十品”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竞技与休闲同台、智力与体能结合、健身与养身并举、传统与现代相容、民族与世界共存,多特色、多类型的体育课程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和授课时间,这种“三自主”的教学模式日趋完善,为实现人性化高校体育教育搭建了平台。
2.教学资源平台开发和利用
xxxx专业团队为实现专业快速发展,加强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在开发的新的教学资源平台中,实现了“三自主”网上选课和成绩登录模式,可以打破原有的院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避免了传统体育课教学内容的繁杂、片面、重复,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掌握所需课程完整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提高运用能力,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掌握 1~2 项能用来作为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构建了实施人性化体育教学的平台。
3、体育教学的网络化
xxxx专业团队为实现专业快速发展,加强学习资源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已建成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精品课程、地方特色教材、网络课程等学习资源。将国内外优秀教材、地方特色教材和校本教材等构成特色的教材体系。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辅助教学学习库、案例库、试题库,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资源库,并继续完善、拓展课堂教学以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库,已实现课程教学网络化。
4、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样化。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班级建制的调整,学生“三自主”选课模式的确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相继出现了“俱乐部”教学模式、“三段型”教学模式、“并列型”教学模式、“分层型”教学模式、“一体化型”教学模式、“三基型”教学模式、“综合性”教学模式等,各学校结合自身的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方法、组织方法理念的更新,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法、组织方法的研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教学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构建要点应以强化专业基础和教师教学技能为原则,进一步优化体育专业课程模块,拓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内容。根据地域性、民族性、师范性特征,xxxx经过近三年来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同年级打破传统的自然班,推行专项选项课教学;相应的增设了健身类课程如:健美操、啦啦操、瑜伽、体育舞蹈、跆拳道等;根据xx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相应的增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辅修课程如:民族健身操、滑冰、滑雪、轮滑、拳击、摔跤、方棋和九宫棋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并且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这一与时俱进的举措受到业内人士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认同。根据xx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经济欠发达场地器材匮乏等形状,专业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成员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艺术融入到健美操,创编的不同风格的民族健身操系列教材运用实践教学和运动竞赛中,引领民族健身操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和推广。2014年12月民族健身操校本教材被评为自治区地方特色教材,社会效益显著。同时,体育教育教师团队创编不同风格的校园集体舞系列、民族传统武术系列、跆拳道系列校本教材正在推广普及中。
6、、开展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以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依托,以xx中小学体育研究中心为契机,以学院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将校级精品课程体育舞蹈和跆拳道、自治区级健美操精品课程为基础,重点建设校级体育教育特色专业。组织学院骨干教师进行各年自治区教学质量工程的申报工作,以工作坊的形式组建体育教学团队、质量提升工作工作团队,策划、筹备和撰写三个项目的申请材料,完成本自治区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通过xxxx宏观调控,各质量工程项目项目负责人负责制,所有教职工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人员组合,实现每个人有项目,围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和水平的二级督导领导小组和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的研讨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鼓励和支持各教研室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教学改革试点,实现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同时,每名教师结合自我实际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寻找差距,制定可行的自我提升措施。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同时带动xxxx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建设。
7、合作办学模式的巩固和拓展
在原有建成的校校、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由小学、小学体育教育专家、小学一线优秀体育教师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基层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需求,并以xxxx教育教学机构为平台,建立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的办学模式,遵循合作办学、共同发展的办学思路。校企联合编制实施性教学大纲,特色教材。面向合作学校和单位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通过研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依托(韩春英)小学体育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和小学体育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广汇篮球俱乐部、克拉玛依教育局、亚洲健身学院、罗健群健身会所等校企合作项目拓宽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二、落实学校体育“三个办法”情况分析
根据教育部印发“三个办法”(教体艺[2014]3号)三个文件精神,我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统筹管理和xxxx主抓为保障,有效地开展和落实学校体育“三个办法”情况的进展。
1.有序的开展学生体育健康监测评价
学生体育监测与评价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和抓手,我校在全面实施《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学生体育监测中心,组织实施全校学生体育监测测试成绩,将措施成绩向学生进行反馈,形成我校学生体质性工作报告,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学习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并对学生体育健康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办法
三、落实体育教学工作标准,加强学校体育的进展情况
1、加强目标管理,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的地位。
把学校体育纳入学校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来,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纳入学校考核评价体系、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研究制定和完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及配套实施办法,每年组织编制和发布《全国学校体育工作报告》。启动学生运动技能评价标准研究,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同步进行建设青少年校园阳光体育和体质健康监管平台。
2、加强过程管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一是实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项目”。制订体育课“基础锻炼与运动项目”实施办法,组建体育教学改革和运动项目教学联盟,大力推广“一校十品”校园特色运动项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运动技能。打造和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制订公共体育课建设目标和内容。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实行质量监测和动态调整。二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在整合体育场馆现有社会资源和专业人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余体育锻炼和第二课堂,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三是实施“学校体育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项目”。制订体育教师从业运动技能标准。
3、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学校在进行在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和统筹规划新校区体育设施建设中,学校新校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督促按照有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地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同时统筹全民健身工程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改造和建设原有体育场馆和全民健身工程设施在保证学校体育和学生锻炼使用的基础上向社会开放,加强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4、形成各部门合力,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加强学校部门之间的协调,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技术、人才、场地和体育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学校体育督导,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奖惩机制。建立宣传体育工作经验的长效机制,建立国家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库,开放共享优质体育教学资源。加强引导社会重视学校体育,营造支持学校体育和学生锻炼的良好氛围。
四、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情况
五、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靠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施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只有不断丰富业务技术结构,提高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培养师资,提高办学质量,大量培养基础牢、适应广、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抓好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继续教育,并能定期培训,拓展运动专项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学业务研究,有效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进一步改善其待遇。建立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奖励制度,并建立教师培训和教学技术现代化的经费和政策等支持。
2、加大力度,尽快改善体育教学软硬环境
在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和环境基本满足学校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切实按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及配套规划和建设,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促进场馆建设和器材设备的添置,尽可能创造条件满足体育健康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在新校区建设规划中,建设一些新兴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场馆。
3、加强组织管理
为保证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制定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群策群力、同心协作,保证好教学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条件。同时,在教学组织中,就项目设置、学生选课、考勤、教学过程、考核等方面建立完善制度和措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4、重视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和科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础理论和运动专项理论方面,充分体现体育中的教育功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五育人”的模式,以增强认识和感受,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开设多项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体育理论教学,融合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从而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增强学生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5、构建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 篇7
刚刚接到《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同志关于参加“体育学习方式”讨论的邀请时, 笔者感到很茫然, 也很犹豫。
自从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以后, “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中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以后, “学习方式”的说法和研究也是开始盛行起来。但, 尽管笔者已不知多少遍地听说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说法, 但对“学习方式”的含义却一直没有搞得很明白, 更重要的是不太了解“转变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中会起到, 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所针对的课程教学问题是什么,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要做的具体的事情是什么, 不知道将要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什么样的教
学方式,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内容应该说还不是很清楚。
说到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 可能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 体育除了面对上述问问题题以以外外, , 还还面面临临着着如如下下问问题题::
1 1.. 如如果果其其他他学学科科是是要要改改变变过过去去比比较较机机械械的的、、被被动动的的、、死死记记硬硬背背的的、、缺缺乏乏交交流流和和合合作作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的的话话, , 那那么么体体育育教教育育要要改改变变什什么么样样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 , 我我们们过过去去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的的问问题题是是什什么么??是是机机械械的的、、被被动动的的、、死死记记硬硬背背的的、、缺缺乏乏交交流流和和合作的吗?
2.一个其他学科 (至少不是体育学科先提出来的) 的改革理念, 能够解决我们体育课程教学的什么问题, 体育教师应针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去“借力”呢?
3.我们现在要进行什么样的讨论清楚吗?其他学科提出的概念对体育学科是否适用, 体育“转变学习方式”的具体的思路和方略又是什么?
4.所见的一些有关“体育学习方式”的文章, 有的明显地把“学习方式”错觉成“教学方式”, 有的直接就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嫁接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中, 让人感到“学习方式“的主体、学科范围、问题的指向、学生的学段等都显得讨论不够, ”望文生义“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想到这里, 笔者倒觉得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参加了, 但笔者没有完全按照编辑部要求的题目来写, 而是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的思路展开了自己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二、什么是“学习方式”
其实, “学习方式”是一个新概念, 甚至是一个新的说法, 至今关于它的定义和内涵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将部分有关学习方式和体育学习方式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见下表) 。
从上面各个学者解释的概念来看, 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非常统一的:
1. 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方式不是教师的行为方式, 不是教学的方式。
2. 学习方式是发生在学生面对学习任务 (或处在学习情境下、教学活动中) 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行为。
3. 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
但是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不同意的, 甚至是对立的:
1.有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的策略, 而有的学者则明确反对这一点, 认为学习方式不是策略。
2.虽然大家都赞同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 但不同学者认为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等。
3.有学者明确指出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
三、我们从“学习方式”概念的讨论中得到了什么
从上述学者对“学习方式”的不同定义和解释中, 笔者明确地获得了以下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以后的讨论很重要, 也很有帮助。
1. 虽然“转变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中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什么是“学习方式”在概念上还很不清晰, 也不是很统一。
2. 鉴于“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内涵不清晰, 那么“转变什么学习方式”和“如何转变学习方式”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不是很清晰的。
3. 笔者可以认为此次课程改革的“转变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在这样前提下,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必然也是前提不明, 概念不清, 目的也是不清晰的。
4. 虽然“学习方式”的概念众说纷纭, 其内涵也非常松散, 但“学习方式”是指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动性、创造性这一点是很清晰的。
因此, 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 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概念的正统 (因为没有正统的概念) , 更没有必要追求概念的全面性 (因为我们不知何为全面) , 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与其他文化类学科“学习方式改变”做法的完全一致性 (因为体育课程改革与其他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因此, 在此讨论的目的应该是:根据当前课程改革要“转变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本着提高体育学习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目的, 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 通过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 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的完善, 为全面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做出贡献。
四.“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与体育课程教学基本问题的解决
那么, 我们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还要从体育课程的教学的现实问题来看, 那么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下五个主要的基本问题:
1.第一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和目标的问题 (为什么教、教成什么样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如何适应社会和国家现实需要的问题; (2) 体育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主要指向问题; (3) 体育课程目的和目标的表述问题。
2.第二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与方法的问题 (教什么、教多少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和方法问题; (2) 教学内容的选编原则与方法问题; (3) 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和弹性问题。
3.第三基本问题:
体育学理与体育教程、教法的问题 (如何学会、如何教会、如何教好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运动技术的分类方法问题; (2) 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与阶段划分问题; (3) 体育学理的探究与教学方法科学化问题; (4) “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 (5) 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
4.第四基本问题:
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在体育课中如何让学生体验乐趣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辛劳的体育锻炼中喜爱上运动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运动乐趣的本质认识的问题; (2) 运动乐趣与运动的辛劳和失败的关系问题; (3) 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
5. 第五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环境优化的问题 (在什么环境下和教学氛围中教得更好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问题; (2)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 (3) 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 (4) 体育场地器材内容和质量优化问题。
在上述诸多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中, 以下几个问题是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是有关系的, 或者说这些基本问题有可能是通过“转变体育学习方式”来解决的。
(1) 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教学阶段划分以及体育学理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学生是怎样学会运动技术的, 牵涉到提高运动技术教学效率的成因有哪些, 其中哪些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
(2) 教学方法科学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教”和“学”的关系问题, 涉及到“教”如何促进“学”, “教”如何激发“学”, “教”如何指导“学”等问题。
(3) “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学”的内容, “学”的质量、学习方法的习得及其背后的原理等问题。
(4) 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问题, 涉及如何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创造性发展、合作性发展的问题。
(5) 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这个问题涉及到运动本质问题以及运动技术学习的乐趣和兴趣的机理问题, 也涉及到如何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的问题, 其中有和体育学习方式转变有关的问题。
(6)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由于体育教学是一个在室外进行的复杂的技能性课程, 因此教学的管理与体育学习方式也有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时而促进, 时而干扰。
(7) 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得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氛围是否良好以及创造性激发的环境是否形成等。
五、“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
综上所述, 笔者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来自我们体育教学界的原本初衷, 而是承接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 套用了别人的基本概念, 来试图借劲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的, 是“借他山的理念和概念之石来解决体育问题”的讨论, 对于这一点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否则, 就会在人家的概念和人家的问题中去“打转转”, 形成“为新概念而研究”、“为说法而研究”“为写论文而研究”的虚假研究现象, 最终于事无补。
本文通过上述讨论, 笔者认为在今后研究“体育学习方式”时, 要紧紧扣住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 围绕下面的几个问题来展开深入的探讨, 力争通过这个研究来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
1. 促进学法的研究, 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习方式”的含义和“学法”的含义最为相近, 因此“学习方式”的讨论的最直接的效果应该是促进“体育学法”的研究, 而“体育学法”的内容与方法探究会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 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发展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和认识, 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尽管笔者对这种感觉和认识还持有疑义, 但毕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而且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也非常符合大家比较公认的“学习方式”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探讨会解决不少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会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这是研究“体育学习方式”的重要课题。
3. 促进相关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学习方式”是学生的学习策略 (或者是行为、认知、动机、效果、习惯、意识、态度和品质等) , 它是指学生的事情, 但它确实是在学习的情境下的事情, 因此教师的激发、引导和指导必在其中。于是“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笔者认为:“转变体育教学方式”就是以前经常讨论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因此,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研究的另一个可借力点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10.5.
[2]于军, 徐元君.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7.
[3]赵俊荣.高校体育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7.
考虑教学需求,改革体育教学 篇8
面对这样严峻的数据,体育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体育教学的现状?思考体育课程教学是否应该与学生的课余锻炼接轨呢?
一、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许多难题,因为体育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催生出“不出汗、不脏衣、不气喘、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七不三无”体育课,体育教学中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做法,让学生喜欢体育又不喜欢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有效掌握锻炼技能,教学效果不佳。
二、改革体育教学的机遇
1.相关部门重视体育教学
党和政府历来注重青少年学生体质工作,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做到了事无巨细。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虽然总课时减少,但增加了体育课时。如把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体育课课时从每周3节增加至每周4节,高中体育课课时从每周2节增加至每周3节,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保证学生有一个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课时的增加一定会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大数据时代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在《大数据时代》中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除了原本的因果关系以外,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思考和决策。当我们拥有了全局性大量的数据样本之后,就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做出判断。
最近几年,“顶层设计”这个词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阵热潮。体育教师是否应该跳出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统揽全局地进行思维和决策呢?大数据时代为此提供了可能。过去,我们可能无法统计全国体育锻炼的状况,但是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三、考虑学生需要,改革体育教学
教学有法,但是“学”远比“法”重要。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没有体育考试压力时,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运动兴趣,才是推动他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
怎样能让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多关注课堂的根本问题,即课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是学生喜欢的课。每一节课前后,教师都要自问:“今天教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學生还有其他问题吗?”
说到底,体育教学就是应该在大数据的分析与指导下,更加清晰地设计课程目标,减少“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在看到不足的同时,我们更应效仿江苏省锡山中学“巅峰体育课程”的做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锡山中学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把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用在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高度相关的运动项目上,既贯彻实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意见,又让学生掌握了一至两项终身受用的健身技能。
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体育教学只有回归社会,融入生活,才能还原体育课堂教学社会化的本质,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取舍教材,让体育课堂变成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如果体育教师脱离了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强迫他们进行锻炼与学习,过于循规蹈矩,必然导致课堂封闭、严肃、单调,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让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余锻炼接轨,才能改善被动体育的尴尬局面。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如果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终身体育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推荐阅读: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10-15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06-15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05-27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05-31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07-11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07-28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分析08-05
中专体育教学与改革09-11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09-2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