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体育改革

2024-10-29

基础体育改革(共12篇)

基础体育改革 篇1

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内容设置, 体育的锻炼对于提升人的身体素养、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途径。文章简要通过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分析该教学思想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的促进作用。

1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基础

1.1 多元智能理论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指出, 多元智能理论的特殊性理解角度表现在智能以复杂的、整合的方式发挥主要功用, 同样的智能基础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方式, 而且在合适的情况下, 每个人的智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的主要表现特征是:人的智力是单一的, 是能够被精密仪器所准确测量的, 人具有8种相互独立又彼此紧密联系的智力基础。

1.2 传统体育课程

加德纳明确表示, 我国目前的高校体育课程主要以智商式思维为教学的主导理论基础, 这种思维方式对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性作用。该教学思维主要提倡学校是知识的聚集地, 学生主要在学校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训练以投入社会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鼓励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种教育理念以工厂批量生产的思维模式教导学生而饱受诟病。

1.3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基础的高校体育教学

学校的主要教学目的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潜在智能, 帮助学生发现其适合自身职业发展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的发展方向。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主导目标, 将思想文化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的教育设置进行有机地双向结合, 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与指导要求同多元智能理论有着高度的匹配性。在具体的课程结构的设计上, 大学体育课程主张采用兼具个性化与多元性的课程设计, 在最大限度内满足学生的个体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主张在个体的活动实践中实现智能的最大化增长, 双方表现出了内在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2 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的体育课程改革

2.1 教学模式的改善研究

教学模式是教师组织教学课程的主要主导方向,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中, 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引导教学深化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内涵, 让学生和老师在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明确该教学理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多具有的独特优势特征。当师生对该教学理论有初步的认定与认可后, 才能够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发挥多元智能理论的主导价值。多学教育突破了中学以前僵化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多元智能理论启发老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性与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就要求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性, 在多元化的教学变更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2 提升老师的专业化技能

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老师个人的专业化水准与教学技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与学习方法。在体育学习中对于自己的学习效果不够自信的学生, 需要老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基础, 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鼓励式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 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在建立学习成就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3 完善教材体系与操作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目标大多以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来规定教学主要方向, 要求学生在体育课程的训练中建立正确的生活习惯与健身方式, 提升自己的身体素养, 具备善于与人合作的心理素质, 在掌握必要体育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统一设定的教学主导方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 高校的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可以依据学生的潜能发展与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2.4 多元智能理论基础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操作方式

在大学体育课程的选择环节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选课为主导方式。在具体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 由于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导致体育课程的设计方式与学生的发展方向实现多元化的操作, 需要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展示其能力的平台。

2.5 在学会学习的评价体系中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建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技能要求, 帮助学生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 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应该依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内在习态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参评方式, 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最大化添砖加瓦。

2.6 在情境化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多元智能基础强调学生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中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方式, 在对学生的具体体育技能与体能素养的训练过程中, 其最大的教学资源就来自于生活。具体来说, 在练习篮球二对一的攻防战术练习时, 需要在实战性的教学方式中开展体育技能与智慧的双重教学。该学习项目具有明显的攻击性与对抗性, 需要学生在攻、防战术的练习过程中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攻者可以具体展现个人技术与同伴之间合作的主要技巧性把握;防者可以在彰显自我的过程中具体展示保护自己又灵活出击的体育实战类技巧。攻守双方都能够在具体的情景练习中提升自己的体育实战技巧, 老师可以以旁观者的角色仔细了解学生在实战演习中所表现出的优势特征与不足之处, 课后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实战表现以及个人的表现方向进行具体指导, 放大学生的优势技能。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不错的成长机会。

3 结语

综上所述,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内容与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鼓励老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潜在的优势特征, 帮助学生在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投入市场竞争。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老师应该以多元智能的理论基础指导自己的教学方式,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个性化的兴趣爱好, 在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付彬.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及抑制措施[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2]霍力岩, 赵清梅.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学生发展评价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 (4) :46-49.

[3]张建华, 杨铁黎.当代美国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7 (1) :65.

[4]于素梅, 毛振明.体育学法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基础体育改革 篇2

1、国际奥委会成立于1894年,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的洛桑。

2、法国人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希腊人维凯拉斯是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任主席。

3、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组织的三大支柱。4、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5、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其含义为:体现环保意识的绿色奥运,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人文奥运,体现尖端科学的科技奥运。6、国际奥委会规定,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和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的会期包括开幕式应不超过17天。

7、马拉松赛跑典故:公元前490年,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这位信使用35小时走完了雅典到斯巴达的150公里路程。但是,斯巴达人回答的却是:月圆之后才能出兵。这需要等10天左右。至此,雅典人不得不靠自己孤军奋战。结果反而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带着胜利的喜悦,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中央广场(跑距为42.195公里),向雅典公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贺吧!随即倒地身亡。马拉松就是为纪念这件事而设立的。

8、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女足获亚军,这是中国足球在奥运史上的最好成绩。

9、“东方神鹿”王军霞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5000米项目冠军。

10、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旗的底色为白色,国际奥委会的正式语言是法语和英语。

11、美国人尤伯罗斯第一个通过市场化方式来承办奥运会。

12、荣高堂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人。

13、田径运动被誉为“运动之母”,英国是现代田径运动和现代游泳的发源地,现代撑杆跳高始于德国,跨栏项目最早起源于英国,跆拳道最早起源于韩国。

14、“托马斯全旋”是男子体操项目鞍马必不可少的高难度动作,他的名称来源于人名。15、从2000年以来,郭晶晶独霸世界女子3米板的天下,几乎获得了所有大赛的冠军。

16、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开始第一次云集了亚、非、欧、美、澳五大洲运动员。17、在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上第一次挂起“五个圆环,五种颜色”的奥运会会旗。

18、1920年第7届安特卫普奥运会第一次使用周长为400米的正规跑道。19、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首次兴建了奥运村,供运动员居住。20、1996年女子足球被列为奥运比赛项目。

21、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包揽了乒乓球项目的全部金牌。

22、杨扬为中国赢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冬奥会金牌,许海峰为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23、刘国梁是中国乒坛的首位“大满冠”获得者。

24、欧文斯以杰出的运动才能和辉煌成就粉碎了纳粹分子的优等种族美梦。

25、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都是在国家体育场举行的。

26、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

27、奥运会篮球比赛中,每名球员各有5次允许犯规的机会。

28、奥运会网球比赛中裁判都说英语,“LOVE”代表的意思是零分。29、1900年马术比赛在奥运会上首次亮相。

30、蛙泳和蝶泳两种泳姿要求运动员必须使用双手触壁。

31、国际奥委会规定,夏季奥运会和夏季残奥会必须在同一城市举行。

32、蹦极最早作为体育运动之前是一项成人仪式。

33、1984年来自中国海峡两岸的运动员首次同时参加夏季奥运会。

34、兴奋剂检查开始于第19届奥运会,第27届奥运会开始对运动员进行EPO检测。(EPO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的英文简称。人体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服用红细胞生成素可以使患肾病贫血的病人增加血流比溶度(即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百分比)。去年以来,这种药物已进入商业市场。人体缺氧时,此种激素生成增加,并导致红细胞增生。EPO兴奋剂正是根据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原理人工合成,它能促进肌肉中氧气生成,从而使肌肉更有劲、工作时间更长。)

35、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共获得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

36、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2016年奥运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37、2010年将在广州举行亚洲运动会。

38、每四年举行一次的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2013年将在辽宁省举行。

39、在山东省举行的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浙江省代表团获得16块金牌

和69块奖牌。

4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发我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理》。4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42、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全国暨北京市起跑仪式,1日冒雪在北京市第四中学举行。本届冬季长跑活动以“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为主题,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宗旨,以宣传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为契机,通过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培养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健康观念和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强身健体、阳光运动的校园长跑活动氛围和文化,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在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表示,本次起跑仪式标志着冬季长跑活动已经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正式开始。她说:“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冬季长跑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体育场地和学生年龄、体质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和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冬季长跑。在长跑活动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每天长跑距离(参考)基数为: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学生2000米。

43、长跑前的注意事项:(1)跑前要做做热身运动。有些人不习惯做热身运动,而跑步前应做一下脚部的热身和缓和运动。由于跑步对膝关节压力较大,因此要加强膝关节的热身。(2)长跑最好四步一呼吸。长跑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大器官的循环,特别是呼吸系统。在跑步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以四步一呼吸为宜,并尽量始终保持这一节奏。在呼吸方式上,以鼻呼、口鼻混合吸较好。正确掌握跑步时的呼吸方法,是练好中长跑的重要一环,也是掌握中长跑的跑步节奏以及节省体力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3)如感到特别不适,就要停止长跑。长跑刚开始时,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因此会出现腿沉、胸闷、气喘等现象,这称为“极点现象”,特别是经常不锻炼的人感觉会更强,但这是正常的。如果感觉比较难受,应停下来,步行几百米,如感到特别不适,就要停止长跑。44、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的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糖是大脑器官的唯一能源物质。

45、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次数,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46、体育锻炼中因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准备活动常存在的问题有(1)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2)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正式运动的内容配合不当。(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4)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间隔过长。47、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英语: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法语: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u Sport Universitaire)主办,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始办于1959年,其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每2年举行一次。截止至200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已举办过25届。48、全国大学生运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主办,分届次有不同省市人民政府承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会于1982年在北京举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比赛按照普通高校组成的甲组和高水平运动队试点校和体育院校组成的乙组分别进行了比赛,截止至2009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已举办过8届。

49、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主办,由全国各高校轮流承办,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于1991年在徐州中国矿业大学举行,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每年的暑假举行,逢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则停赛一年。

50、全国大学生篮球锦标赛(CUBA)由全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主办,首届CUBA在1998年举办。CUBA分各省、市、自治区的第一阶段比赛,然后获胜队进入全国4个分赛区的第二阶段比赛,最后各赛区优胜队进入全国总决赛即第三阶段比赛,历时一年,我校女子篮球队曾获得过CUBA全国总决赛第七名。

基础体育改革 篇3

摘要体育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的特点,它的教育模式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基础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入门的基础课。体校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体力充沛,爱好新生事物,肩负学习和训练的双重任务,他们由于训练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有限,在文化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一些欠缺。如何针对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就业技能的掌握,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是计算机教学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教学方法体育学校

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和基地,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体育成绩突出的同时,由于体校的学生来自各个普通中、小学,文化课基础差异较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知识基础薄弱,加之参加专项训练运动强度较大,容易疲劳,导致了对文化课学习的厌烦情绪,而当前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体校文化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计算机教学中的最大难点。

一、教学目标、要求及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是所有体育职业中专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计算机应用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体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大多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实践课上趁老师不注意就玩游戏,所以我们的教学起点也相应要放的低一些,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必须根据体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体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生知识参差不齐,教学要由浅入深、分层教学

由于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知识的水平差别很大,致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首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控制教学活动。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从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引导学生分层教学。

其次,体育院校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到由浅入深,使学生易于接受,以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例如,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可以把网络内容先讲,因为很多学生对于网络都很熟悉,而且也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下,进而引导学生实际应用,搜索计算机的发展史,我国的第一部计算机等等知识。

三、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使得课堂讲授过程中,板书时间减少,可加大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菜单、窗口、操作步骤这些无法通过黑板板书出来的元素,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出了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动静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际操作演示结合起来,将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将桌面、窗口、菜单、图标、应用软件的使用,利用多媒体讲解后,再辅以真实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演示,将每一步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强调应注意的细节,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掌握。启发诱导式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Word、Excel、Powerpoint是Office家族套装软件中三个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在窗口、菜单上的操作基本相同,甚至有些功能也相同,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轻松学会其它办公软件的使用,优化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案例教学法是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将基本知识点融合在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中,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案例来带动知识点的学习,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过程大致分为这个四个步骤:分解为案例演示、分析讲解、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总结提高。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先行制作一个精美的个人简介,将素材的获取、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图片、影片、声音、Flash、音频、视频、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和超级链接等理论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幻灯片放映,展示其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再逐步分析讲解各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高,通过这一过程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信心。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一章的学习中,在教学上可以以撰写《我的体育梦想》为任务,将新建文档、输入和编辑文档、排版文档、表格处理、图形处理、样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档这些知识点隐含在八个小任务中,再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将小任务分成更小的任务。例如将排版文档分成字体、字号、字形、字符修饰、对齐方式、行间距和段间距、边框和底纹、页眉和页脚、页面设置、打印文档等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每一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掌握最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在体育学校局域网络连通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使用电子教室软件,这种软件主要在局域网上实现多媒体信息的教学广播,是一款实现在电子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或者电脑教室中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非常好的软件产品,集电脑教室的同步教学、控制、管理、音视频广播、网络考试等功能于一体,并能同时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的目的。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电脑教学任务,包括屏幕广播与点播、屏幕监视、遥控辅导、屏幕录制、屏幕回放、网络考试、网上语音广播、视频的网络播放、黑屏肃静、同步文件传输、提交作业、联机讨论、远程命令、获取远端信息、电子教鞭、电子黑板与白板、电子抢答、电子点名、网上消息、电子举手、锁定学生机键盘和鼠标、远程开关机和重启、学生机。教师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比如在打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打字速度与准确率,掌握正确的指法,为实现盲打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举办“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等等。通过举办的一系列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可以借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结构更新加快,计算机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

基础体育改革 篇4

《标准》提出了体育 (与健康) 课程的4个基本理念, 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难看出, 新的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重要性, 如何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又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使每个学生受益, 这是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审视在《标准》所设置的拟态教学环境中, 体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性是否得到了彰显, 是否使体育学的学科特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体育课程的学科特性到底是什么?笔者以为体育就是以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以及身体的健美来表现自我生命, [1]它是一种自我生命力的张扬和体现。它体现在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艺术性、体验性和发展性。体育教学来源于实践也终止于实践。我们看到, 从移植前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到如今不断较为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 无论是注重于技战术的、锻炼技法的技能掌握教学模式, 还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日本的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抑或是小群体的教学模式, 带着问题的发展式教学模式, 在不同时期虽都带有不同的局限性, 但是它们无不来源于对体育学科特性的重视, 只是在练习的数量、练习的方式方法、练习的对象等方面不同而已。新课程强调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与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 试图改变过去按照运动项目去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的状况, 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 以期达到运动与健康殊途同归的目的。殊不知, 在《标准》制定的本身就已经颠倒了学习领域与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即, 我们的学生是先学习运动的项目, 在运动中领悟健康的道理呢, 还是先领悟健康是什么, 而后再去运动呢?《标准》虽突出体育的重要性, 也指出体育课程内容是独立于健康课程内容的, 健康课程内容也是独立于体育课程内容的, 但是这种语词上的强调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是不能够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的, 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

对于体育学科而言, 无论是在学习的方式、参与层面, 还是教学所处的环境等, 诸多方面与文化课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从体育课程本身来说, 教师需要彻底解决教学中的三大矛盾:一是教学时数的有限性和体育项目种类的广泛性与发展性之间的矛盾;二是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与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的矛盾;三是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矛盾。无论制定什么样的标准, 体育课程的终极目标———也就是最终的目的, 是需要克服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矛盾才能达到的。矛盾的多样性也就使《标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多重性的, 既要求学生从身体上体验运动的认知能力, 又要求学生从心理上感悟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 这种以“全面人”的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构建课程, 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把运动作为教育的载体, 把教育作为目的, 对原体育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 更加关注体育课程的健康性、实用性、可持续性和个体需求等多方面的价值实现[2]。

二、教材结构、内容的安排缺乏内在张力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结构, 即教材的章、节、目次的编排方式。《标准》倡导的“三维的健康观”, 要求学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达到“完全健康”的目的。这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立体化的、对体育教材综合功能体现的知识结构编排, 通过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掌握及运动实践, 来促进学生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既体现体育学科课程本质特点, 又兼顾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需要[3]。“三维”的培养目标对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何况培养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 即“只有当相继出现的经验彼此结合在一起的时候, 才能存在充分完整的人格;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世界, 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4]。

我们以7至9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材为例, 它包括: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和舞蹈、游泳、野外活动等十一章的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编排基本类似)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运动参与学习领域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是从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入手所提出的学习目标;二是对于学生应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所提出的要求。中学阶段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很明显, 教材前四章的内容是为了契合前部分的要求, 至于如何从“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入手, 教材并没有以文本的方式呈现出来, 只是在前四章的教学目标中反复强调“理解”二字, 试图让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就可以达到《标准》所确立的目的!至于“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更是形同虚设。众所周知, 方法的习得是靠不断地实践练习, 在不断的体育运动中才能感悟到运动的方法与技巧。无论“体育与心理健康”, 还是“体育与社会适应”, 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教学过程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健康”和“适应”。只有把对学生心理的成长和对社会的适应融入到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 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

再如, 后七章强调了运动技能的学习,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 它最能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在《标准》中也承认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可使学生学习和基本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并形成自己的爱好兴趣,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抽象的、理论上的点滴说教, 再到全靠技术的动作要点解析、动作方法指导等的反复训练, 教材所强调的“掌握”一词频频出现在各章的教学目标之中。显然, 从“理解”到“掌握”的确是一个良性发展的过程, 但是针对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要求, 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教育学习过程之中, 由于教材内容本身的衔接、选择、内容安排、结构布局出现了问题而失去了应有的张力。

还有, 从《标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到教材对章、节的教学目标, 割裂感与模糊性非常明显。我们无法确定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标准》中陈述的“健康第一”, 还是课程目标中“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还是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等等。目标的模糊性, 导致学习的无目的性, 那么教师和学生就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猜测、调整教学计划, 定会出现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想脱离的现象。“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课程价值并不能完全体现体育的多功能属性, 它对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缺少层次上的区分, 它的单一价值取向造成了体育教学内容、方法与组织手段的贫乏以及评价手段的不足, 体育课程难以向多元化和生动活泼的方向发展。再加之对于移植国外先进教学方式与内容导致的水土不服;我国又主张体育教育的统一性, 全国实行统一的教育制度、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国家管理和领导机关、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种灵活性的缺失, 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个性的发展[5], 迷惘就在所难免了。

三、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需要过程

实施新的《标准》和授课内容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体育教师面临着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到融入体育教学、参与学生活动的提供帮助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教师作为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 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 对学生耳提面命, 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 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 必然会以自我为中心[6], 不会顾及学生的感受, 进而轻视教学要求。《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把人和社会分离开来, 把身和心以及知和行分离开来, 否则就会导致二元的对立。教师所形成的教学习惯也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教学经验的形成是教师个人内心和社会交互影响的结果。教师自己的经验有的是不符合新的教材编写体例与知识结构的, 对以后的经验的生长有阻碍和扰害作用, 或者使现有的知识体系反应僵化, 使新的知识体系反应诞生的贫乏, 养成教学疏忽和怠慢之心, 从而失去教学的组织和教学中心。体育教师需要在教学目的上转变教学认识, 这种教学目的不是武断决定的, 而是善于适应环境变化的, 因而是具有实验性质的。它是由当前向未来发展而逐步实现的, 绝非为着追求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目的, 因而以否定教育者的当前兴趣与需要为代价的。[7]教师原有意识的改变过程也是在生活、生长、经验改变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的过程, 也恰恰是这种由潜意识的故意到无意的本能的教学思想的转变成为革新的原动力。教师的教育观念对他们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有显著影响。[8]

教师的思维起源于对疑问的无休止探索;教师的能力来源于对知识的不断渴求。最好的一种教学, 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接触点。新课改下的教学, 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 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 实现育人的功效。对于学习方法的传授, 要求教师更多地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以冷静观察者的姿态, 找准学生的需求, 适时出击、提供帮助。在教材的选择上, 体育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地方性特点, 比较各种教材的优劣及适应性, 研究、选择、补充、开发体育教材, 在使用教材时, 如果他希望承担他对学生学习所起的作用, 那么, 他有必要了解正在使用教材的弱点以及如何加以弥补, 了解如何利用教材的长处, ……他需要具备课程发展方面的能力[9]。教师在选择教材、研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观察教学效果、反思经验与问题等方面不断地探求, 及时、有效地矫正、修改, 就可以避免学生因盲目模仿而走弯路或陷入认识误区。

四、学生的智慧需要激发

学生主体的缺位, 使得我们的《标准》的制定和《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使用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遇到很大的麻烦:学生喜欢体育运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不妨罗列一下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学科体系相对封闭, 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体育课程实施基本以教师、技术和操场为中心;体育课程目标缺少层次上的区分, 缺乏对学校体育课程多功能的理性思辨;教学内容过分强调运动技术;课程评价强调通过标准化的客观指标实现终结性的考核, 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能力;评价的鼓励作用和反馈功能得不到发挥;课程管理过分集中, 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区域特征实施不同的体育教学等[10]。所有的教学构建及其对存在的问题的臆想, 都把教学重要的实施对象———学生, 忘却了!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时候, 重要的“沟通”现象就出现了。学生是社会化的群体, 教育也是社会化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课堂上一切的沟通都具有教育性。学生分享到教师所想到的、所感受到的东西, 他自己的态度也就或多或少地得到改变———获得了扩大的或者改变的经验。

教师在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深入思考四个基本问题, 即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11]。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复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简化的教学环境之中, 选择一些基本能为青少年学生认知的种种特征, 根据教学计划循序渐进, 把已有的知识作为认知新知识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2]季浏.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65-171.

[3]吴建、常生.3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体育文化导刊, 2012 (8) .

[4]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张勇.中外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大纲的比较与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3) .

[6][德]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1.

[7][美]杜威著,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8]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9]叶谰、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0]傅建霞“.和而不同”: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 .

体育基础知识竞答 篇5

A、五局四胜

B、五局三胜

C、七局四胜

D、六局四胜

2、现代的足球运动起源于(C)

A、法国B、美国C、英国

D、德国

53、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自左至右的颜色为(A)A、蓝、黄、黑、绿、红

B、蓝、黑、黄、绿、红

C、蓝、黑、黄、绿、白

D、红、绿、黑、黄、蓝

4、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C)场就可决出冠军。

A、10 B、11 C、12 D、13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D)A、1993.10.31 B、1992.10.31 C、1994.1.1 D、1986.4.12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于(D)

A、1992年3月

B、1993年3月

C、1994年3月

D、1995年3月

57、掷标枪的扇形区内角度约(C)

A、35度B、45度C、29度D、34度

58、马拉松跑全程为(B),属超长距离跑项目。

A、41.195千米B、42.195千米C、43.195千米D、44.195千米

59、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项目是(A)

A、足球B、篮球C、乒乓球D、排球

60、掷铁饼、铅球的扇形区内角度约(B)

A、35度B、40度C、29度D、34度

61《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时间是(A)

A、1981年9月B、1982年9月

C、1983年9月D、1984年9月

62《全民健身计划刚要》颁发布的时间是(B)

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 63、最早提出体育教学法的是(B)

A、德国教育家拉特克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C、瑞典体育教师W·斯卡斯特罗姆

D、美国教育家杜威

64、嗒嗒球运动是将(B)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一项体育运动

A、羽毛球与跳跳球 B、乒乓球与羽毛球

C、羽毛球与排球

D、键球与乒乓球

65、在弯道跑时,左脚应以(A)着地

A、脚掌外侧

B、脚掌内侧

C、全脚掌

D、前脚掌

66、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采用(C)方式助跑

A、直线B、弧线C、直线加弧线D、弧线加直线 67、背越式跳高身体过杆后,以(B)先接触海绵包 A、头部B、肩部C、背部D、臀部

68、背越式跳高身体在杆上成(C)姿势

A、弓形B、水平C、背弓D、坐立式

69、篮球比赛中,一队已达7次犯规,该队再发生侵人犯规后,应执行(B)

A、罚球1次B、发球2次C、1+1罚球D、1+1+1罚球

70、武术比赛每位队员的成绩是(D)

A、最高分B、最低分C、平均分D、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

71、现代帆船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B A美国

B 荷兰 C德国 D日本

72、正式比赛中铁饼的重量男子为多少千克?

C A1千克 B1.5千克

C 2千克

D2.5千克

73、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哪个国家? C A英国

B 瑞士 C

印度 D 美国

74、足球运动起源于嘟个国家? A A

中国 B俄罗斯 C 日本

D德国

75、现代五项运动是综合性全能运动项目,下列不属于这五项的是()A

击剑

B、游泳

C、射击

D、赛车

76、中国奥运史上获得金牌数最多的运动项目是?

A A

跳水 B 女排

C体操 D 乒乓球

77、中国体育健儿首次夺得金牌的集体项目是?

C A跑步

B 游泳

C 女排D 女篮 78、跳水比赛的年龄限制是几岁? B

A 13岁 B 14岁C 15岁D 16岁

79、足球比赛的任意球分直接任意球和间接任意球,防守方都要退出多少米线以外?(如果不按要求退出,裁判员可出示黄牌)A A 9.15米线以外

B 9.25米线外

80、篮球运动起源于哪一年?

B A1890年

b

1891年

81、游泳比赛时,个人混合泳的姿势顺序是: A A 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B 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 C 蝶泳;蛙泳;仰泳;自由泳D 自由泳;仰泳;蛙泳;蝶泳

82、以下不是被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的是()C A 奥运会

B世界杯

C、亚运会 D、F1方程式赛车 83、1960年5月25

凌晨,中国登山队(总指挥韩复东,队长史占春),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侧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有三名队员登顶,以下不是登顶运动员的是()D A王富洲

B、贡布(藏族)C、屈银华

D、费军

84、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A A 刘长春

B葛菲

c 顾俊

D 陈静

85、自1894年起共有多少人被受任为奥委会主席?

D A 5

B 6 C 7 D 8

86、古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哪一年举行的?

A

A 公元前776年

B公元前772年

C 公元前768年

D 公元前764年

87、至今为止共举办了多少届夏季伤残人奥运会?

88、亚洲首次举办奥运会的时间是

1964年,其举办地是()C A、俄罗斯

B、韩国

C、日本

D、朝鲜

89、现代奥运会上年龄最大的冠军 奥斯卡-斯旺最后一次登上领奖台是多少岁?(A)

A、73岁

B、74岁

C、75岁

D、76岁 90、第一次兴奋剂检测工作开始于

()

年 B A、1945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5年。

91、国际奥委会(B)年恢复了中国奥委

A、1978 B、1979 C、1980 D、1981

92、连续参加了四届奥运会,且都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是

(A)A、熊倪

B、刘翔

C、李宁

D、郭晶晶

93、在第(D)届奥运会上首次开设的 女子举重

项目中,中国选手全获金牌。

A、23 B、24 C、26

D、27

94、国际奥委会投票选举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时间是(B)A、2000年7月13日晚十时十分 B、2001年7月13日晚10时10分 C、2002年7月13日晚10时10分

D、2003年7月13日晚10时10分

95、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是

A

A、顾拜旦 B、安素泰

C、铁斯 D、埃姆斯

96、唯一获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的中国人是

A、马艳红

B、周继红

C、万里

D、庄晓燕 97、第一位把标枪投过100米大关的是

D A、魏庆光

B、庄永

C、曾国强

D、霍恩

98、排球比赛场上6名队员分前后排站立,获得发球权的队,6名队员必须按(B)方向轮转一个位置。A、逆时针B、顺时针

99、足球主教练中年薪最高的是?A

A、穆里尼奥B、弗格森C、卡佩罗D、希斯菲尔德

100、排球场地上的线一般有(C)条(种)

A、3 B、4 C、5 D、6

57、(C)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成立环境委员会,环保被列为现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A.1988

B.1992

C.1996

D.2000

58、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已成为来自五大洲、四大洋(B)个成员国家(地区)的大聚会。

A.210

B.203

C.193

D.184

59、(A)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

A.1894

B.1896

C.1900

D.1906 60、(D)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法国举行。

A.1894

B.1896

C.1906

D.1924 61、1930年,国际奥委会决定将奥运会的举办周期限制在(C)天。

A.10

B.12

C.16

D.24 62、(B)年,国际伤残人体育联合会成立,同年在罗马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伤残人奥运会。

A.1956

B.1960

C.1964

D.1968

63、第一个奥运会吉祥物叫(C)。

A.山姆

B.悉德

C.雪士

D.科比

64、第一届全运会于()年在()省(市)举行。(答案:A)

A、1959年北京市

B、1958年上海市

C、1959年广东省

D、1958年天津市

65、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答案:C)

A、慢跑

B、登山

C、散步

D、游泳

66、我国的体育彩票是在年开始上市发行的。(答案:B)

A、1986

B、1987

C、1988

D1992

67、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是谁创造的?(答案:A)

A、陈镜开

B、许海峰

C、容国团

D黄志宏 68、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和全国人大通过的体育法都是坚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答案:A)

A、《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B、《体育健身纲要》

C、《全民健身法》

D《全国健身实施方针>>

69、体育竞技与体育健身都需要坚持锻炼,两种锻炼的主要区别是。(答案:C)

A、运动时间

B、有氧或无氧

C、负荷强度大小

D运动场地 70、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被美国《游泳世界》评为年女子跳台跳水世界 最佳运动员?(答案:C)

A

郭晶晶

B 伏明霞

C 周继红

D吴明霞

71、在球类运动中,篮球、橄榄球、足球、排球中哪种球最重?(答案:A)

A、篮球

B、橄榄球

C、足球

D、排球

72、国家对优秀运动员在(A)方面给予优待。

A、就业或者升学

B、就业

C、升学

D、就业和升学

73、城市应当发挥(A)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A、居民委员会

B、街道办事处

C、文体活动站

D、社区服务中心

74、全民健身计划第二期工程自(C)年,经过十年的努力,把全民健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A、1996-2005

B、2001-2015

C、2001-2010

D、2011-2020 75、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B)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A、学校体育活动

B、全民健身活动

C、竞技体育活动

D、奥林匹克运动

76、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B)为重点。

A、知识分子

B、青少年和儿童

C、中老年人

D、工人和农民

77、运动员违反《反兴奋剂条例》的规定,由有关体育社会团体、运动员管理单位、竞赛组织者做出(D)的处理。

A、取消参赛资格

B、取消比赛成绩

C、禁赛

D、取消参赛资格、取消比赛成绩或者禁赛

78、“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名言最初出自哪位运动员?(A)A、容国团

B、朱建华

C、许海峰

D、郎平

79、艺术体操分几种比赛?(A)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0、游泳比赛总共有多少种游泳姿势?(B)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81,美国篮球梦之队首次亮相并夺冠于哪届奥运会上 B

A、1996年亚特兰大

B、1992 巴塞罗那

C、1988汉城

D、2000 悉尼 82、体操比赛中共设()个项目。B

A.14

B.12

C.16

D.15 83、柔道比赛可以通过摔倒对方来得分,也可通过柔道技巧来控制对方,使对方在(A)内不动,得一分叫一本。

A.25秒

B.40秒

C.60秒.D 10秒 84、在羽毛球单打比赛中,一名运动员连续击球(B)次,谓之连击。A.3

B.2

C.5

D.4

85、在网球比赛中,一方先胜6局为胜一盘,双方各得5局时,一方必须净胜(B)局才算胜一盘.A.3

B.2

C.5

D.6 二

填空题

1、被称为撑杆跳女王的是谁?

伊辛巴耶娃

2、被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的是?

世界杯

F1 奥运会

3、中国男足在亚洲杯上的最好成绩是第几名?

第二名

4、姚明是哪一年登陆NBA的?

2002

5、曾获亚洲足球先生的中国足球运动员是谁?

范志毅

6、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的世纪足球小姐的中国足球运动员是谁?

孙雯 7、2010广州亚运会是第几届亚运会?

十六届

8、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9、奥运火炬是“祥云”。奥运会徽是?“中国印”

10、中国足球在奥运史上的最好成绩是什么?在哪届奥运会上取得的?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女足获亚军

11、巴西足球队一共夺得几届世界杯赛冠军?(5届)

12、1976年联邦德国在一份权威性杂志上评出足球史上五位球王,他们是: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西班牙的史蒂芬诺、匈牙利的普斯卡士和中国的谁?(李惠堂)

1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成成为中国卫冕冬奥会冠军第一人?

王濛 14、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为中国代表团拿到第一金的是谁? 什么项目

申雪/赵宏博 花样滑冰双人滑

15、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谁?(雅克〃罗格)

16、人气、教育、物质条件、环境保护中哪项属于奥运精神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环境保护)

17、田径比赛中,如果响起第二声枪响,意味着什么?

有犯规情况

18、田径赛中的接力赛是由什么演变而来?

搬运木材

19、女子最早参加奥运会比赛是在哪一届?

在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上。

20、田径比赛由哪几个方面的项目组成?

田赛、径赛、公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21、拳王穆罕默德〃阿里如今身患何种疾病,仍时常参与公益活动? 帕金森症

22、荷兰足球的“三剑客”是哪三个人? 巴斯滕、里杰卡尔德,古利特

23、“奥林匹克之父”是对谁的尊称? 皮埃尔•德•顾拜旦。

24、每届现代奥运会都参加的国家的有哪几个? 希腊、英国、瑞士、澳大利亚

25、奥运会金牌“中国日”是指哪届奥运会?具体时间是何时?为何有这一称谓?

第27届,2000年9月22日。在这一天中国队共获得女子举重、女子柔道、乒乓球女双、羽毛球女单、男子举重、男子射击共六枚金牌。五星红旗频频升起在悉尼上空。这一天是中国奥运史上最辉煌灿烂、最振奋人心的一天,被称为奥运金牌“中国日”。

26、现代篮球运动是(1895)年由(美国)传入中国的。

27、我国女蓝在(1983)年(第9届世界锦标赛)上和(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上均获第3名。

28、(1891)年美国马萨诸塞洲体育教师(詹姆士 奈史密斯)博士发明了篮球运动。

29、(1949)年美国成立“国家篮球协会”即现在的(NBA)。

30、篮球的进攻技术包括(进攻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突破)。

31、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丈量时是从界线的(内沿)量起。

32、篮球比赛2*20分钟犯规(5)次罚下4*12分钟犯规(6)次罚下。

33、篮球比赛2*20分钟队员不超过(10)名4*12分钟队员不超过(12)名。

34、抢蓝板球技术包括(抢位)(起跳)(空中抢球动作)(获秋后动作)。

35、“世界四大赛”是那四个大赛? 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奥运会

36、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包括(传切)(突分)(掩护)(策应)。

37、在公元前(776)年于(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

38、短跑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部分。

39、接力跑的传接棒方法(下压式)(上挑式)(混合式)三种。

40、跳高包括(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四部分。

41、跳远的空中姿势(蹲距式)(走步式)(挺身式)三种。

42、我们第一个国际奥委会第一副主席是(何振梁)。

43、国际田径比赛包括(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

44、IAAF代表(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

45、(1895)年美国青年会干事(威廉 摩根)首创了排球运动。

46、排球运动(1910)年传入中国。

47、(1979)年中国男、女排取得亚洲冠军的光荣称号。

48、首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于1977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49、排球击球手型(互握式)(叠掌式)(互靠式)三种。

50、我国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足球当时叫(蹴鞠)。

51、(1863)年(英国)第一个成立了(英国足球协会)。

52、(1900)年足球被列为正式奥运会项目。

53、(1904)年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英文缩写(FIFA)。

54、(1930)年举行第一届“世界杯”。

55、足球场地长为(100—110)米宽为(64—75)米。

56.点球距球门的距离为(11)米。

57.乒乓球起源于(英国)。

58.(1926)年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开始。

59、奥林匹克会旗-五环旗的设计者是?

顾拜旦

60、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村上空高高飘扬是(1952)年

61、人文奥运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其核心理念在于(和谐 62、代表当今世界男、女最高羽毛球团体水平的羽毛球赛是哪二个杯赛?汤姆斯杯和尤伯杯。

63、跳跃运动的技术结构一般可以分为那些? 助跑(走)、起跳、腾空、和落地。

64、跑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起跑、起跑的加速、途中跑、终点冲刺。

65、三级跳远的三跳分别称为什么?

“单脚跳”、“跨步跳”、“跳跃”。66、著名足球运动员 贝利曾经参加过那部足球电影的拍摄(胜利大逃亡)

67、1952年 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体育的题词是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8、正确的蛙泳动作周期应该有以下几个阶段

(划手.蹬腿.滑行)

一.选择题 1、100米跑的起跑分(B)

A、预备、跑

B、各就位、预备、跑 C、各就位、跑

2、以下那些是属于长跑项目(C)。A、200米、400米 B、400米、800米 C、1500米、3000米

3、马拉松跑全程为(B),属超长距离跑项目。A、41.195千米 B、42.195千米 C、43.195千米 D、44.195千米

4、在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的“亚洲飞龙”是(A)A刘翔 B巴特尔 C姚明

5、中国第一位奥运形象大使是。B A成龙B邓亚萍C杨澜

6、分腿腾越山羊和跳箱练习时,踏跳应采用(A)。A双脚B单脚C跨越

7、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做身体练习时(C)A、练习的数量

B、身体所承受的心理负担 C、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

8、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C)A、内力 B、外力 C、步长和步频

9、课间操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疲劳,保护视力,并提高(C)A、学生的鉴别能力 B、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 C、学生的学习效率

10、小学生的安静时的脉博是每分钟(A)。A:85次左右 B:65次左右手 C:105次左右

11、(A)是径赛项目,是一个集体项目,发展协作能力。A:接力跑B:跳高C:篮球

12、小学高段学生的睡眠时间为(B),才能保证身体的发育和脑力的恢复 A:8小时B:9小C:10小时

13、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B A 7月23日至8月9日 B 8月8日至8月24日 C 8月24日至9月10日 D 8月9日至8月24日

14、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又名C A五彩祥云 B搏动的行星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D动感全球

15、中国第一位奥运形象大使是B A成龙 B邓亚萍 C杨澜 D姚明

16、中国成功申办了第()届奥运会C A30 B26 C29 D28

17、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中国选手是A A伏明霞、邓亚萍 B邓亚萍、李宁 C李宁、伏明霞 D李宁,王义夫

18、每年()为全民健身日B A、6月8日B、8月8日C、10月8日D、11月26日

19、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A A6月23日 B 6月26日 C8月28日 D8月8日

20、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明确指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答案:C)A、慢跑 B、登山 C、散步 D、游泳

21、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是谁创造的?(答案:A)A、陈镜开 B、许海峰 C、容国团 D黄志宏

22、在球类运动中,篮球、橄榄球、足球、排球中最重?(答案:A)A、篮球 B、橄榄球 C、足球 D、排球 二.判断题

1、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有益于脑的健康(√)

2、体育活动不可以造就和改善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3、早晨空腹长跑有害健康。(√)

4、激烈的运动过后不能大量喝水。(√)

5、跑步比赛一结束可以马上坐下来休息。【体育竞赛项目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体育竞赛项目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6、小芳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体育成绩勉强达到合格水平,按规定,她不能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7、田径运动中,400米及400米以下的比赛,都采用蹲踞式起跑。(×)

8、蹲踞式起跑的口令为“各就位”、“预备”、“跑”。(√)

9、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10、健康是指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11、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

12、学校体育课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13、国务院规定小学生在校每天锻炼1小时。(√)

14、更高、更快、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

15、参加身体锻炼前或上课前先做准备运动。(√)

16、饭前宜做猛烈运动,饭后不宜做猛烈运动。(×)

17、运动后马上喝生冷食品补充能量。(×)

18、参加锻炼应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19、上体育课应背向太阳。(√)

20、国家教育部规定,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上3节体育课。(√)三.问答题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是什么? 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名字分别是什么?

答:鱼-贝贝、大熊猫-晶晶、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燕子-妮妮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哪里举行? 答: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4.2008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 答:第29届。

5.夏季奥运会每几年举办一届? 答:4年。

6、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

7、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谁?(许海峰)

8、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是谁?(容国团)9.姚明的身高是多少?(2.26m)

10.第一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人是谁?(刘长春)

1、立定跳远的基本动作技术包括预备姿势、(摆臂)、起跳、腾空和(着地)五个部分。

2、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跃)、投掷等项目。根据各项目特点又分为(田赛)和(径赛)两大类。

3、青春发育期男生大约在(12-14)岁,女生大约在(10-12)岁。

4、乒乓球分为(单打)和(双打)

5、(跑)是人体最基本活动能力之一。

6、人体的发动机是(心脏)

7、蹲踞式跳远的技术是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

8、起跑分为(站立式)、(蹲踞式)两种起跑方式

9、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学生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简答:

1、烟酒的危害?

吸烟是诱发癌症的直接因素之一;吸烟危害心血管系统;吸烟对骨骼有害;吸烟易患节段性回肠炎;吸烟会促进皮肤老化;吸烟污染空气危害他人健康。

2、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方法?

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穿好运动服装和鞋袜;戴防护器具;在不同运动中采取的自我保护方法如:滚动法、滚翻法、护头法、缓冲法。

3、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有利于大脑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脑的功能;可以提高大脑的记忆力;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4、课间体育活动采用哪些方式进行积极休息消除疲劳?

伸懒腰;深呼吸;远眺;转动头颈;唱游活动等积极休息,消除疲劳。

5、跑步中的健身作用是什么?

答:1增强心肺功能;2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控制体重;3增强神经系统功能。

6、身体素质有几大类组成?

答:身体素质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组成 7.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情绪低下、身体素质差、动作不正确、运动量安排 不合理、运动场所不符合规范。(说出四个就算对)

8、比赛场上的足球为什么是黑白两色的呢?

答:因为当足球在高速转动时以便双方球员,裁判及观众能准确辨认。当晴天白天或光线较强时,足球上的黑色对光吸收能力最强,容易辨认;同理,当夜晚或光线较暗时,足球上的白色反光能力最强,容易辨认。

9、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何含义?

答: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10、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是什么?有何含义?

答:主题:“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含义:体现环保意识的绿色奥运,体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人文奥运,体现尖端科学的科技奥运。

一、选择题

1、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时间B A7月23日至8月9日 B8月8日至8月24日 C8月24日至9月10日 D8月9日至8月24日

2、中国第一位奥运形象大使是B A成龙

B邓亚萍C杨澜D姚明

3、第一个登陆NBA的中国篮球运动员(B)。A巴特尔B王治郅C姚明D刘玉栋

4、在NBA被称为滑翔机的是(D)A乔丹B约翰逊C巴克利D德勒克斯勒

5、第一个登陆欧洲足球冠军联赛的中国球员是(C)A蒿俊闵B董方卓C孙祥D范志毅

6、称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是(C)A容志行B年维泗C李惠堂D郝海东

7、被称为F1之王的舒马赫上次退役时从哪个车队退役的(A)A法拉利B迈凯轮C雷诺D丰田

8、中国奥运史上获金牌数最多的体育项目是(B)A乒乓球队B.跳水队C.射击队D体操队 9、2010世界杯西班牙第几次捧得大力神杯(A)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10、被称为铿锵玫瑰的中国女足在世界杯的最好成绩是第几名(C)A第四名B第三名C第二名D第一名

11、奥林匹克日是哪一天?A A6月23日 B6月26日 C8月28日 D8月8日

12、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的奖杯是(A、勃莱德杯B、汤姆斯杯C、斯韦思林杯 D、13、为中国代表团取得冬奥会第一块金牌的 BA王濛 B大杨扬 C韩晓鹏 D李妮娜

14、现今世界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多少C A9,69 B9,45 C9,58 D9,72

15、足球比赛中,当球的多少部分球体,无论在空中或地面越过边线或端线,应判界外球.D(A)1/2个(B)1/3个(C)3/4个(D)1 A)。尤伯杯

16、篮球比赛中,当某队的场上参加比赛的队员少于(A)名时,比赛应宣布结束,判该对”“缺少场上队员”而告负

A2B3C4D5

17、篮球比赛中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罚则是C A界外球 B一罚一掷 C两罚一掷 D直接驱逐出场 18、1924年,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B)举行。A.美国 B.法国 C.雅典 D德国 19、1960年,国际伤残人体育联合会成立,同年在(A)举办了第一届国际伤残人奥运会。A.罗马 B.瑞典 C.英国 D瑞士

20、内家拳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直接运用中国哲学理论阐释拳理,重视修身养性,下列不属于内家拳的

是(B)A.形意拳 B.少林拳 C.太极拳 D.八卦拳 21、1997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颁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定为(C)A.二级六段 B.三级六段 C.三级九段 D.二级四段

22、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它的动作柔和﹑轻灵﹑缓慢,其运动如抽丝,圆活不滞,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请问它的发源地是(B)A.四川-峨眉山 B.河南-温县 C.广东-佛山 D.山东-曹县

23、奥林匹克精神通常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A)。A.奋斗原则 B.发展原则 C.竞技原则 D.全面原则

24、在球类运动中,篮球、橄榄球、足球、排球中哪种最重?(答案:A)A、篮球

B、橄榄球艺术体操C、足球 D、排球

26、体操比赛中共设()个项目。B A.14 B.12 C.16 D.15

27、中国国家男足唯一一次闯进的世界杯时哪届(D)A2006德国世界杯 B1998 法国世界杯 C2010南非世界杯 D2002韩日世界杯

28、中国北京在哪一年赢得了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举办权(B)A2002年 B2001年 C2000年 D1999年

29、世界网坛()被称为红土之王的是(D)A费德勒B达维登科C德约科维奇D纳达尔 30、单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个人是(A)A菲尔普斯 B博尔特 C李小鹏 D盖伊

31、为中国代表团取得冬奥会第一块金牌的 BA王濛B大杨扬C韩晓鹏D李妮娜 32、110米栏的世界纪录保持者B A刘翔 B罗伯茨 C博尔特 D特拉梅尔

33,美国篮球梦之队首次亮相并夺冠于哪届奥运会上B A1996年亚特兰大B1992巴塞罗那C1988汉城D2000悉尼

34、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被美国《游泳世界》评为年女子跳台跳水世界最佳运动员?(答案:C)

A郭晶晶B伏明霞C周继红D吴明霞

35.2011年获得法网冠军的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是DA郑洁B晏紫C孙甜甜D李娜

36、在中国被称为体操王子的是(A)A李宁B李小双C杨威D李小鹏 37、2008年北京奥运会 取得男乒冠军的是(A)A马琳B王皓C王励勤D马龙 38、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第一金得住是(B)A王义夫 B陈燮霞 C杜丽 D邹凯

39、称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是(C)A容志行 B年维泗 C李惠堂 D郝海东 40、2010的世界杯时西班牙第几次捧得大力神杯(A)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41、中国第一个田径世界冠军是谁?A A黄志红B王军霞C刘翔D朱建华

42、足球比赛开球时,守方每一位队员需站在开球点 AA10码 B12码 C15码 D20码以外.43、足球比赛时,出场比赛人数为每队十一人,若少於多少人出场时,裁判员有权暂停或终止比赛.A A七人B八人C九人D十人

44、篮球比赛中,当某队的场上参加比赛的队员少于(A)名时,比赛应宣布结束,判该对”“缺少场上队员”而告负

A2B3C4D5

45、奥林匹克会旗-五环旗的设计者是?A A顾拜旦B劳伦斯C萨马兰奇D欧文

46、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的时间是?(A)A1952年B1956年C1960D1964

47、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中国运动员是?(A)A荣高棠B霍英东C邓亚萍D许海峰 48、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几年举行一次?(D)A.1年B.2年C.3年D.4年

填空题

1、被称为世界三大体育赛事的是世界杯F1奥运会

2、被国际足联评为20世纪的世纪足球小姐的中国足球运动员是谁 孙雯

3、荷兰足球的“三剑客”是那三个人巴斯滕、里杰卡尔德,古利特

4、每届现代奥运会都参加的国家的有哪四个?希腊、英国、瑞士、澳大利亚 5.罗格是奥委会中第几位主席?8 6.乔丹职业生涯得到的最低分是多少?6分 7.中国冲击2002年世界杯是第几次冲击?第七次

8.悉尼奥运会铁人三项赛的比赛顺序是:游泳、自行车、长跑

基础体育改革 篇6

摘 要:基础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必备基础与工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本研究工作在针对本校大面积基础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发展等现状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青年教师教学培养、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队伍建设、教研相长的促进以及教师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全面改革探索。基础课程的改革与质量提升实施工作对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以及加强教师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基础课程;改革;教学质量;教师发展

一、基础课程的含义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基础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必备基础与工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对学生的成才及终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稳定当前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必须推动基础课程改革,提升中青年教师和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西安交通大学2010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各专业学生为完成学业需要170学分。其中通识类课程(体育、外语、政治、选修课等)约43学分(约占25%),学科课程(包括基础科学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程)约105学分(约占60%)。

我校25门公共基础课程,涵盖了以下四部分。(1)公共课:通识类课中的大学英语、4门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计算机基础等6门课(共25学分)。(2)基础科学课程:大学数学3门、大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等6门(在理、工科专业中约占30学分)。(3)专业基础课: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力学、电工等10门课(占20多学分);各学院的院级平台课暂未列入。以上三部分约75学分,占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总学时的50%。(4)医学部生物化学、解剖学、生理学基础课程3门。

上述25门课程在我校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事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约380人,占我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4.0%。

二、当前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过去一直拥有“基础厚”的办学传统,但当前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包括青年教师“助教”培养不落实、基层教学组织不健全、师资队伍“断层”和后继乏人、教学模式方法亟待改进以及教师发展受限等。为此,2013-2014年期间,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关专家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联合教务处与相关课程组、学院、基础课教师,多次进行座谈、研讨,对有关基础课教学在全国的地位、课堂教学现状、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成绩、学生对教师和课程学习的教学评估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助教”制度不实,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缺乏培养过程。当前青年教师大都具有博士学位,但他们科研压力大,大部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没有经过传统的“助教”培养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教学改进、教学研究投入也不足,因此,青年教师难过教学关,教学能力和水平更难以提高。

2.部分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创新人才培养意识不够。调研中发现,当前基础课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教材体系讲解基础理论知识,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亟待提高;教师通过第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理念需要加强、教学方法需要改进;教师不能及时以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能力培养不足。

3.教学与科研的矛盾,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够突出,基础课程教师发展受限。长期以来,公共基础课程教师大都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人均12~14学时/周,年工作量达300~400学时,以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不仅没有时间开展科研工作,连教学研究工作也不能有效地进行,成为单纯的“教书匠”。

科研和教研成果的缺乏影响了公共基础课程教师,特别是承担高等数学、外语、大学物理等课程教师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导致教师个人职称晋升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以致交大“基础厚”的优良教学传统也难以得到传承与发扬。

4.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原先基础课的教学组织——即以课程设置为基础的教研室有的已被取消,改为以二级学科点为基础的研究所;有的因研究所偏重于研究生培养和科研任务,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又正在转型重组,有的仍维持原状。以致承担基础课程的教师往往忙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集体教学活动不正常,有的基础课程已无集体备课制度;加上多种因素的干扰,如学校职称晋升政策、津贴发放等指挥棒的导向、出外兼职兼课的诱惑等,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上投入不足,课堂教学质量下滑。

5.教师队伍不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不仅需要通过自身学习得到加强,而且需要学校、学院、系等给予必要的帮扶和支持。当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重视程度和教师发展(包括教师教学团队的发展)未受到足够重视,缺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持续发展机制。新入校年轻教师愿意加盟数学、物理、英语学科的专业团队,而不愿做基础课程的“教书匠”,以致教师队伍老化缺编、后继乏人,有的基础课程已经近10年没有增加新人,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现象。

三、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为着力推动基础类、核心类课程的改革,吸引优秀教师、知名教授从事基础课程教学,学校决定从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设、质量评价方式以及教师选拔聘任、考核晋升和培养发展及申请基础课程科研项目等关键环节给予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学校认为:基础课质量有保证,全校教学质量也就保住了大部分,所以基础课改革至关重要。

1.建设师资队伍。学校出台政策,在引进人才时,有计划地补充一部分有教学潜质、愿意致力教学研究的新教师进入各个大面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学校在业绩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向一线优秀的基础课程教师倾斜。各门基础课程的改革,在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应注意减轻教师在一学期中所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有精力与时间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教研相长。比如,大学物理课程包含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其特点和不同的科技发展应用情况,将尝试模块化教学改革以减轻教学工作量。endprint

各基础课程将有目标地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对教学效果好、学历高、有教学改革成果,积极上进的教师以教学名师为目标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专人指导、名师帮扶等措施使其尽快成长。

2.完善和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每门基础课程建立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层教学组织。组织形式可以是无行政管理职能的课程教学组,也可以是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教研室或教学中心。

课程教学组(简称课程组)由若干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和部分流动的任课教师组成,其职责是负责课程的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包括教学法研究),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年给予课程组教学经费支持,用于课程建设和有关教学活动。课程组应由1~3位(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责任教授、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组成。

教研室或教学中心除了承担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承担师资培养、学术交流,以及对教师进行业绩考核等相关的管理职能;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设立若干课程组。

3.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当前本科教学中基础课程一般采用粗犷型大班教学模式(120~150名学生),其课堂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站在计算机控制台前,远离大屏幕,照着PPT照本宣科的灌输式讲授方式;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讨论参与度低,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大面积基础课程中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辅导和讨论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大学物理课程在钱学森试验班的试点已逐步推广到全校普通班。高等数学课程在全校开设有131个自然班,正在积极探索“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试点,即在整体上提高高等数学授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以小班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注意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差异化培养需求”,引入“大班授课+小班辅导”“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相结合混合教学模式,将以前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将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引导式教学,将统一的培养模式转化为“个性化”培养模式。

研究与制订了教学过程中的各类基础课程学业考核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要恢复月考、期中测验制度,合理确定其在学生课程总成绩中应占的比例。

4.切实加强基础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建设。从事大面积基础课程教学的部分教师认为:面对面的知识单向传输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统一时空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门基础课程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基于网络教育资源的“翻转式”教育模式;探索如何利用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展现形式的丰富的网络精品教育资源(如MOOC等)直接用于大面积教学中。例如,“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思政课于2014年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至今选课人数已有43 267人;在Coursera平台上线,选课的有25 000人。在2015年7月学校的小学期中,“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作为全校通识类核心选修课程,有90多人选修,教师规定学生可在网上学习,无须到教室上课;有问题可以在线答疑,但须按规定提交作业、参加小学期末的小结讨论,才可取得课程成绩,这项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肯定。

5.改进基础课程的课程考核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一流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及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通过加强学业过程考核不仅实时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而且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学习效果。为增强评估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引导、激励和改进作用,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估制度,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为目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握情况,也是促进学生投入学习的重要手段。当前,基础课程的课程考试存在着学生想方设法收集历届试题,以猜题、押题应付考试现象。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制订了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实践创新能力为中心目标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并试行第三方命题,即请“985工程”高校高等数学教研室出题,进行期终考试。为了实行教考分离,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分析考卷,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高等数学教学团队正在建设适合我校本科生各层次的试题库。

四、促进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教师发展活动的目标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善于运用教育新技术改进教学,积极应对学生学习手段变化所带来的教学难题,切实改进课堂教学。

1.创新教学培训模式,“五阶段递进式培训”实现青年教师全覆盖。在深入研究教师教学成长和发展规律基础上,设计了涵盖助教、讲师到教学骨干培养全过程、目标递进的“五阶段递进式教学培训模式”,包括:以做一个合格教师为目标的新入职教师教学培训,以做一个合格“助教”为目标的授课资格培训,以做一个优秀教师为目标的新开课教师强化培训,以“精准督导”为目标的教学跟踪培养,以培养各级教学骨干和名师为目标的“量身定制”的教学培优活动。通过各个阶段“没有水分”的教学培训和辅导工作,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能力。

2.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关系,促进基础课程教师的发展。理学院大学物理部每年承担约3 600名大学生的教学工作,他们认为“大学物理”作为一门大面积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其教学团队的教师必须热爱基础物理教学事业,能够积极投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各项岗位职责,特别是科研任务。教师参加科研,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通过亲身探索自然规律、实现工程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探索自然规律,实现工程应用能力的人才。endprint

3.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为了确立本科教学在学校的基础地位,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每两年举办一届(分上、下学期两次)教学竞赛,举办过PPT教学课件制作与使用评比、微课教学等各类比赛。

对青年教师而言,通过参赛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教态、教学责任心,教学设计的同时,还可以考查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和技巧、语言表达、板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水平以及教学特色等各方面。教学竞赛的准备过程,会得到老教师及同事们的指点和帮助;竞赛的进行过程中,专家评委的深刻点评中有褒有贬,会从多方面找出参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引起参赛教师的深刻反思。西安交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组织教学竞赛中还注意到,评定各级奖项不是竞赛的目的,强调青年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欠缺。2014年陕西省首届微课竞赛中西安交通大学获奖教师20名,2015年全国微课竞赛中获奖教师12名,其获奖人数、获奖层次居“985工程”高校前列。

4.紧抓教改热点、难点,以项目驱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围绕课程教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问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三年来已设立教改项目155项,投入经费达135万元。通过项目驱动,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中心开展的教改项目,与学校教务处设立的教改项目不同之处在于: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核心内容;课题负责人大都是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他们是教学改革的主体;青年项目的设立,把青年教师推向教改第一线,为他们提供一个独立施展才华的机会,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5.创新教师教学研讨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教学文化。选择基础课教师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如:如何讲好一堂课,怎样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改进PPT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如何通过知识的传授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开展有关课程建设的教学研究等。因此开展教学专题研讨会或教学沙龙,营造重视教学、热爱教学的氛围,构建教学文化。同时,中心还选派基础课程一线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教学培训、交流。

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基础厚,后劲才会足,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才可能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师的修养高度决定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只有给予教师发展的空间,才能保证教师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基础课程改革,促进基础课程教师发展,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重要举措。

基础体育改革 篇7

1、教育政策制度制约体育教学改革

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决定性因素, 这实质上是国家需要的反映。任何国家兴办教育都必须经过师生的教学活动才得以实现和发展, 同时, 教学活动也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符合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教学也是一种统治手段, 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无论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还是体育教学目的的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过程的展开、体育教学观念的变革、体育教学评价的执行以及师生的思想意识等等, 都受到国家教育政策制度因素的制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基础保障和动力;同时, 我国其他一些教育政策却在制约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切为高考让路”成了高中教育的宗旨, 作为一门高考不涉及的学科, 在高中教育中是根本没有其学科地位的, 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受到重视。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体育教学改革

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预示着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 这样经济就可以支持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 为其提供科技和物质基础。反之, 则会制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而现阶段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场地器材的短缺, “国家城镇化政策的推行使得城市人口激增, 而城市学校的增加却相对缓慢, 从而使得城市学校学生人数激增, 虽然其体育场地有所增加, 但学生人均体育场地拥有量却逐年减少。……绝大多数学校人均体育用地远低于国家要求的7-15平方米, 受场地的限制, 一个项目班 (组) 可能只能拥有一块较小的场地。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看到技术技能较好的学生排挤差生, 以便能更充分的占用场地, 而后者则常常成为体育课的看客, 更加学不到东西, 甚只能在旁边休息或去教室、图书馆自习, 从而挫伤其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出现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质状况两极分化现象。”教育经费的相对不足将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国家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投资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我们只能利用现有的资源, 合理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 同时要优化现有体育课程物质资源, 做到物尽其用。

3、文化传统制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社会文化是指由于生存环境和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某一族群或某一地区人们的心理、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一旦形成, 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并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及思维方式等产生影响。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也必然毫不例外地受制于社会文化。这正如美国教育人类学家斯克格勒所指出的:“一定社会特有的文化传统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强烈地制约着教育过程的进行和人们养育子女的方式。”

从总体上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农耕性、宗法型文化, 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观念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人们处于这种专制文化霸权之中, 已经习惯了控制和被控制, 已经在内心深处将控制合法化, 所以容易在教学活动中也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教学文化模式。一些学校领导或体育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 对新体育课程理念不理解、不接受, 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性方面并未引起重视。“师道尊严”, 强调教师”绝对权威”的控制型体育课程文化, 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扼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创造精神的发扬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中庸”的思维倾向使某些体育教师易形成随大流思想。他们视旧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为法宝, 严重影响对新体育课程理论的吸收。这种弥漫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因文化传统而来的种种负面影响, 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固化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当自上而下的课体育程改革给现实中的人们带来强烈冲击的时候, 很多人出现了心理上的不适应, 虽在表面上附和, 而在内心和实际行为上却存在着抵触;也有很多人虽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体育课程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却感到迷茫, 不能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观念转化成行为, 从而阻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结论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以解决。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其改革进程不仅受到体育教师以及体育课程理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政策制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传统都会制约着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 影响到体育课程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社会因素

参考文献

[1]柯政.课程改革中的囚徒困境:存在与消解切[J], 全球教育展望, 2005, 34 (10) :53-5.

基础体育改革 篇8

一、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

(一) 学生层面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在长期教育过程中忽视或轻视基础体育课程的传统观念没有得到较好地转变, 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不仅能让他们保持良好的身体, 而且能让他们掌握更好学习方法学习其他课程, 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没有明确的体育学习目的, 体育运动热情不高, 缺乏体育锻炼的恒心。

2.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端正

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 往往学习体育的兴趣略低, 缺乏自信心, 体育课上, 达不到老师要求, 不能完成老师规定的锻炼任务, 许多体育素质比较低的、动作不协调、体型肥胖或者偏瘦的学生害怕参加体育运动, 一些在体育中受过伤害的同学, 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阴影, 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困难, 一些性格文静的学生不喜爱体育运动, 存在怕苦怕累的思想, 并且逃避上体育课。

(二) 教师层面

1.受传统观念影响, 学校和教师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文化课比体育课重要,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程, 现行的考试制度没有将体育成绩纳入到学生的总成绩, 学校根据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是否接受升学, 文化分数成为了学生的最终追求, 教师教学也把文化成绩的高低放在首位。有些中小学甚至不断将体育课程长久占用, 体育教师得不到学校的重视, 严重地忽视了基础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2.缺乏改革的理论指导, 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内容和形式不够创新

体育老师在教学理念和责任心等方面存在不足, 而这些方面亟需提高。重体育、轻育心和重技术、是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存在的需要改革教学理念,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 基础体育课程教学演变成了“应试教育”, 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 而且这种注重灌输的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加上过分注重短期的效果, 却忽视了给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 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 部分体育老师至重视术科课程, 对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滞后, 学生对健康体育知识掌握甚少, 自我锻炼意识缺乏, 难以形成终身体育观。还有, 一些体育老师教学内容与形式简单机械、多重复、水平低, 系、科学、趣味的教学方式很少见, 而且把考试内容和课堂内容等同起来, 课堂教学沦为应试教学, 只是为了少数项目成绩的提高, 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部分老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改变, 学生个性没有得到发挥空间, 严重导致学生畏惧和厌倦体育课堂心里的产生。

3.学校对体育教师的选拔要求不严格, 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不够高

体育教师的技能水平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与坏,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室外, 大部分的学习都是非静态学习, 因此,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教学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接受, 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工作目标。在中学, 大部分的教师, 一部分教师还不能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

4.教师教学只注重技术、技能的传授, 忽视学生身心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关注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提升, 将运动技术的好、坏、快、慢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而作为当代的中小学生学生, 特别是90后、00后们, 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 身体素质差异较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不够,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动作完成不了, 跟不上教学进度, 没有体验到体育课程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打击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从根本上达不到新课标体育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增强自身健康的体魄, 而且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 能培养学生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打下基础。同时可以通过现代体育知识、体育保健知识的传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体育观念, 改变中小学生体育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自从国务院颁布了《体育工作条例》后, 确立了中小学体育在基础教育层面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这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清楚认识到基础体育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以及矛盾。体育老师要积极参与到《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来, 不断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能力。根据总目标, 从自身角度出发, 转变教学理念, 树立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 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有助于健身能力的提高, 和树立终身锻炼的良好品质, 更是为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改革打下基础, 铸造辉煌成绩。

3.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体系, 加大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的投入

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服务和管理力度, 对各环节和各方面的关系整理、协调;坚决排除外界对于基础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干扰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 确保改革中每项任务的贯彻与落实。就当前基础体育课程实施过程来看, 严重阻碍其改革与发展的原因是基础体育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条件等, 所以各部门要加大基础体育的投入, 并尽可能改善中小学体育设施。

4.加强体育课程建设, 创新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导师。为充分调动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选择适用性、趣味性、健身性强的教学内容, 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 开展游戏, 让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 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同时应注意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个性化培养。

面对国家推出的《新课标》, 中小学与基础体育教师们都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标》的新要求, 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 将这种压力转化为教学的动力, 加强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 体育老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业务素质, 深入研究《新课标》, 内化《新课标》, 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走向终身学习之路, 为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1:159

基础体育改革 篇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先后进行了八次改革。最新一轮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始于2001年, 制订了新的《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体育课程已经经历了七次改革, 每一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 打下了基础。”那么, 前七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有哪些经验值得继承, 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革呢?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和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 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呢?

(一) 八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概况 (见下表)

(二) 前七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

1. 成绩与进步

(1) 重视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历次的体育教学大纲都把通过体育教学“发展学生的身体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列为“三大任务”之首。尽管过去学校体育学术界先后两次进行过关于增强体质与掌握“三基”, 到底谁是体育课程教学的第一位目标的大讨论, 在讨论中甚至有人把体育教学大纲的提法, 作为是“纯生物体育观”与“短视行为”的反映进行批评, 但是, 传统的体育课程却义无反顾地高举“增强学生体质”的旗帜, 并在课程实施中, 强调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2) 重视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广大体育教师对此可以说是无人不知, 无人不晓。为什么“三基”教学能如此深入人心并获得广大体育教师的认同呢?因为它反映了体育课程的本质。体育课程如果抽去“三基”, 就不能称其为“课程”, 而是变成一个空壳。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是学生体育发展的源泉和起点,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需要, 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需要。学生如果不学习和掌握“三基”, 其体育发展根本无从谈起。所以, 在过去的七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 都十分重视“三基”教学。诚然, 对“三基”的具体内容, 不见得把握得很准确;“繁、难、偏、旧”的内容, 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课程实施中学生掌握“三基”的情况, 也并不尽如人意, 但其基本思想是值得继承的。

(3) 重视课程内容的规定性与选择性

体育课程是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就要体现国家的意志, 反映国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要求。而国家的意志是通过课程内容的规定性予以保证的。但我们国家地域辽阔, 各地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很不平衡, 为了保证国家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性。我国传统的体育课程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 20世纪60年代以后, 在课程内容上贯彻了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并逐步加大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截止到2000年, 选修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 小学1年级~2年级增至总学时数的30%、3年级~6年级增至总学时数的40%, 初中增至总学时数的50%, 高中增至总学时数的60%。

(4) 关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基础性

1985年的体育教学大纲提出:“适应终身锻炼身体和生活娱乐的需要”、“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等理念;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试验) 》提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理念。但这些课程理念因缺乏内容、方法与评价, 因而贯彻落实情况并不好。

(5) 提出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985年的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7条原则:

(1) 思想性原则; (2) 增强体质原则; (3) 科学性原则; (4)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小学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5) 教材多样性 (小学为:全面性) 与兴趣性原则; (6) 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7) 体育教材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这些原则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6) 明确提出各项教材教学的基本要求

1992年的体育教学大纲提出:“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任务→各项教材要求→年级教学目标 (含基础知识、锻炼方法、发展身体素质能力、掌握运动技术) ”的目标体系。在该体系中, “各项教材要求”实际上就是对各项教材的教学目标、每项教材要教到什么程度等, 都提出了要求。

(7) 在体育课程实施中, 重视教学文件的制订;重视个人和集体备课;强调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要坚持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

2. 存在问题

(1) 对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认识, 关注不够。

(2) 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 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目标, 基本上没有体现。

(3) 规定教材过多, 要求过高, 单元过小, 技能掌握情况不好。

(4) 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5) 在课程实施中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 教师决定一切、主宰一切。有些教师主观武断, 不倾听学生的意见, 不尊重学生, 甚至讽刺、挖苦、体罚、打骂学生。

(6) 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情感体验认识不足, 关注不够。

(7) 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认识不足, 关注不够。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大锅煮”, 制订统一目标、统一进度, 选用统一教法。

(8) 对课程评价理解比较狭隘, 教学大纲没有反映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也只局限于学习成绩的评定, 忽视了对课堂学习评价的指导。

(9) 课程的有些目标, 如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等, 没有内容支撑, 没有具体方法, 没有评价标准, 没有纳入成绩评定内容, 形同虚设。

(三) 新一轮 (第八次)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成绩与不足

1. 成绩与进步

(1)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多元课程理论, 开拓了体育课程的视野, 提高了体育课程的价值。

(2) 第一次明确提出体育课程的四大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3) 第一次对体育课程的性质进行界定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2001年) :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03年)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 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4) 确立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强调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 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确立课程目标, 并构建了“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体系。

(6) 按学段划分水平, 按水平制订内容标准, 提高了体育课程的适应性与课程实施的灵活性。

(7) 高度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 大大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8) 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运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9)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首次提出按内容模块实施选项教学的做法, 这是高中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大突破, 有利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体育特长。

(10) 根据多元评价理论全面改革课程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建立了“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的评价体系;并“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范围”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 强调过程评价的作用, 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11) 从教学建议、课程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课程实施的建议。

(12) 为了保证《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育部于2004年11月下发了《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时的通知》, 大幅度增加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课课时:1年级~2年级由每周2课时增至4课时, 3年级~6年级和7年级~9年级由每周2课时增至3课时。

2. 存在的不足

(1) 贯彻多元课程理论, 但未能阐明多元的相互关系。

(2) 界定体育课程的性质, 凸显体育学科的特点不够, 失缺了对学习内容的界定和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目标追求。

(3) 没有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阐明三维健康目标的关系。

(4) 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 失缺了课程内容的规定性。

(5) 强调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却未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加以阐明。

(6) 没有阐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与新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7) 没有阐明课程内容开发的原则与要求。

(四) 八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

1. 体育课程教学是整个学校体育的基础,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体育课程教学为中心, 进行课内外与校内外相结合的整体改革, 推动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 以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为根本目的。

3.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应当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满足社会需要出发, 建构合理的课程体系, 使学生得以健康、和谐、充分的发展, 努力实现学生、社会与知识 (技能) 的相对平衡。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 应贯彻规定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全面达成。

4.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必须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 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从地方和学校的实际出发, 创造性地实施《体育教学大纲》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5. 选择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 必须符合课程目标的需要,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 (身体练习) 、特点 (运动文化) 和价值 (发展身心) 。保证教材的健身性、教育性、发展性、文化性与趣味性。

6.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学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既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7.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既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和能力的需要, 又是锻炼学生身体、发展学生体能的需要, 也是实现课程其他目标的重要载体。为此,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应当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充分发挥这一载体的作用, 把课程教学的各项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

8. 建立与贯彻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 既是避免或减少伤害事故, 保证教学安全的需要;也是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组织纪律性的需要。应当给予其应有的重视。

9. 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既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需要, 又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同时也是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生理与心理需要。为此,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练习密度与练习强度。

1 0. 为了保证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确有成效地达成课程目标, 必须保证体育课程教学的时间和所需的场地器材;必须加强体育教师教育工作,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与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1 1.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不平衡, 因此,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应当从实际出发, 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办法。

1 2.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精髓, 在时代性与继承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相互碰撞中, 逐步走向融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既具有时代特征,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

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展望

(一) 课程标准将逐步得到完善

2007年11月24日, 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北京召开专家征求意见会, 与会专家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指导、学习成绩评定、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标准文本内容等方面, 对《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主要建议有:

1. 更加全面地表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1) 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什么的: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2) 更完整地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能力为主要目标。

2. 对课程理念做出更加准确、全面的解释

3. 对学习领域 (方面) 做出一定调整

把“心理健康领域”与“社会适应领域” (方面) 合并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 (方面) 。

4. 课程内容应反映国家意志, 体现出基础教育课程的规定性

对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做出必要规定。

5. 加强对编制教学文件的指导

提出地方实施课程标准方案, 学校实施课程标准计划、水平教学计划、年度教学计划与单元教学计划的案例。

(二)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更加结合课程的特点

1. 增进学生三维健康, 应以身体健康为基础。

2. 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身体形态,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

3. 重视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健康知识与健身方法的教学。

(三) 逐步明确多元目标的相互关系与相互整合

1. 探索研究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

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 迫使人们对体育课程的价值与目标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河南省开封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赵超君老师研究指出:“课程目标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但是, 体育课程多元目标的提出, 以及部分专家对精神层面目标的极度渲染与推崇, 使体育课程的目标出现泛化和均衡化的倾向。课程目标主次不清, 核心目标逐渐弱化”, 他说:“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价值的话, 其中必有一种居于主要地位的价值, 即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课程基本特征的反映, 也是一种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重要标志。”“课程的核心价值决定并支配着课程的核心目标。如果一种课程存在多元目标, 核心目标则是与课程性质和课程核心价值高度吻合, 在诸多目标中居于主体和首要地位”。他认为:“确定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要考虑两点, 一是多元目标中非核心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 或者说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是实现非核心目标的载体与途径。二是一种课程的核心目标应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目标。”

赵超君老师从体育课程的基本性质与核心价值的角度考虑, 其研究结论是: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2. 体育实践课将以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来整合其他目标

要全面有效达成体育课程的多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进行目标整合。赵超君老师研究认为:“体育课程非核心目标的实现对核心目标具有依附性。”“体育课程核心目标的实现进程是其他多元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和载体, 是设计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和开展教学活动的主线。”笔者赞同赵超君老师对体育课程核心目标, 及核心目标与非核心目标关系的分析。但笔者还认为:既然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增进学生身体健康”, 那就说明: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是目的, 它本身没有实体性的内容, 所以不能成为实现课程其他目标的“途径和载体”。正如《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的那样:“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 其他学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就会失去本课程的特征, ‘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目标就无法实现。”因此, 体育实践课教学目标的整合, 只能以身体锻炼与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线, 把其他目标根据教材与组织教法的特点, 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整合所有的目标。

(四) 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关注

1. 学生已有的运动兴趣, 将继续得到关注。

2. 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得到扩大, 并在扩大后逐渐形成兴趣中心。

3. 随着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间接运动兴趣将得到有效激发。

4. 学生的运动兴趣将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与形成运动特长中得以升华。

(五) 对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追求, 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1. 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优胜劣汰的法则被广泛运用, 各个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青少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升学、就业压力过大,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困难、挫折, 甚至失败。因此, 现代社会对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意志力、竞争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特别是意志品质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 学生心理与社会适应与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学生, 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很容易导致其产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与社会不相适应, 一些独生子女尤为严重。首先是, 自我中心倾向严重, 具有极强的占有欲;其次是, 盲目攀比、妒忌、猜疑、冷漠、孤僻、焦虑;第三是, 缺乏团队精神, 唯我独尊, 我行我素, 与群体格格不入;第四是, 意志薄弱, 经不起困难和失败, 抗干扰力和耐挫力差。

3. 体育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心理与社会相适应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在体育活动中, 平等和差别、公正和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等感受, 比比皆是。那种心理体验, 是极其复杂、极其深刻的;如在对待个人与集体、优势与劣势、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等问题上, 表现得是那样现实、具体和尖锐, 对人的教育是那样生动、深刻和有效;体育运动对培养人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 发展变化、辩证的意识, 竞争、合作、创新的精神, 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 自尊、自信、沉着、果敢的品质等, 都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所以, 通过体育课程教学, 促进人的心理与社会相适应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六) “教”和“学”的积极性将得到更加正确、充分的发挥

1. 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得到正确的确立。

2. 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由于学生的运动兴趣、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个体差异等会受到教师的关注, 又由于课堂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因而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中进行学习, 并能学得懂、学得会, 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使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3. 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得到正确有效的发挥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 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一系列的教学文件, 都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在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 需要由教师构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 需要由教师选择、加工和传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需要由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因此, 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素质教育既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也强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中, “教”与“学”的积极性都将得到正确、充分的发挥。

(七) 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将得到认真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是学校体育的根本方向。

1. 首先要抓好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

大多数学生的体育水平是制订体育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练习难度与要求, 以及安排教学进度与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大多数学生的体育学习, 理所当然必将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2. 体育尖子将得到更好发展

素质教育反对只抓少数体育尖子的“精英体育”, 但却十分珍惜体育精英。体育精英对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培养体育精英, 既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 少数体育尖子也将得到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 使他们得到更好发展。

3. 体育差生将受到特别关注

少数体育差生是“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和难点,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必将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

(八) 知识技能的教学与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将受到重视

1.“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 必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2. 知识技能是学生体育发展的源泉和基础, 仍将得到重视。

3.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将在“学会”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会学”的培养,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九) 体育课程资源将得到正确有效的利用与开展

1. 现有的课程内容资源与场地器材资源将得到充分利用。

2.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其质量。兼职体育教师将严格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3. 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将逐步规范。体育实践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将更加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具有健身性、教育性、发展性、文化性、趣味性等基本特点。

4. 场地器材资源开发, 仍将走正规化与自制化相结合的道路。

(十) 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深化教育改革将以育人为本,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为此:

1. 对教师思想品德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教育改革与文明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 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普及, 对教师的思想品德与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对教师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组织教学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理论与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

社会文化的发展是遵循“两极运动规律”进行的。即以文化的继承性与民族性为一极, 以文化的时代性与世界性为另一极。两极间不断发生碰撞, 相互牵制, 并形成一种张力平衡。体育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其发展也将遵循这一规律。社会文化的发展既不会是全盘的民族本位文化, 也不会是全盘的外来文化。为此, 只有批判地继承, 批判地吸收,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才能使我国的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健康发展。

基础体育改革 篇10

一、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演变与发展

建国64年间, 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经历的较大的演变与发展, 以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为时间界限, 大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196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的17年) 。这一阶段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主要经历了3次大的改革。3次改革的代表分别是195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1956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1961年教育部重新制定的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材。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颁布和实施,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是走得越来越稳。

第二阶段:从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10年) 。这一阶段, 由于政治原因, 体育课被严重的扭曲, 不仅仅是体育课, 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性质定位和发展走向都做了严重错误的判断, 导致该时期的体育课程的基础教育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这一阶段的体育被“军训”替代, 体育课则被“劳动课”所替代, 我国的基础体育课程教学处于名实存亡的境地。

第三阶段:从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30多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有了显著改观,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当然也不示弱, 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很多突破和完善, 但是, 我国基础教育中体育课程教学的总体实施情况还不是特别的乐观, 总体水平还不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程已经不能完全跟上时代的发展, 与社会发展步调不相一致。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1999]9号) 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1]21号) 两大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性文件,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二、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1. 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不断创新

体育教学理念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对其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 也是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态度、观念和信念。教学指导思想正确, 即是指学校或学院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实际出发, 正确贯彻《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的精神, 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 人们对体育教学理念的理解, 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 由“学科中心论”向“素质教育”理念方向转化;第二, 由“教学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素质教育为主、以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为主、健康第一”;第三, 由“专制”走向“民主”,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专家”走向“教师”, 由“关注学科”走向“关注学生”。

其中, 第一种观点主要是指体育教学理念由单方面的以学科为中心向素质教育理念的靠拢,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尖子教育”;第二种观点则直接将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对准了学生;第三种观点则更加注重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理和融合, 倡导的体育学习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凸显其民主、自主和开放的特点。正确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对于进行有效的体育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能真正使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 不断进步, 不断提高。

2.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锻炼身心的效果, 是进行一切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 且操作性强, 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多时, 人们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仍有分歧:第一, 通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和历史经验的总结, 得出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发展、学科建设和社会需要保持一致;第二, 汪晓赞博士于2007年针对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的问题, 进行了大范围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主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占93.8%) 。毛振明老师在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总结中得出: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体育工作者经常混淆“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的概念, 且将教学目标一定写在教学内容之前和每节课都要写全五个领域目标等等看成是大家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误解和错论。

在美国中小学课程中, 体育课程是颇受欢迎的课程之一。通过对比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发展身体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 与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教学目标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的大方向都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适应社会。

3.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逐渐改进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学和教的过程中, 传递的主要信息和内容, 简单讲即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且教材处理得当, 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

与其它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相比, 中国香港地区则更加关注学生的体验、从育人的角度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 且更加注重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美国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结构, 针对不同时期的学生设定与其年龄相适应的内容, 如小学 (1-5年级) 的体育课程内容主要是基本技能的学习, 中学 (6-8年级) 则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运动策略和学习各种体育知识, 高中 (9-12年级) 则将体育课程的内容更加细化, 一些现代化的元素逐渐走进学生的课堂。目前我国关于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正在逐渐改进, 且改革主要趋势是:本土化、多样化和基础化, 主要表现在内容结构设计应本土化;内容安排选择应多样化;内容功能表达应基础化。

4.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趋于完善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体育教学思想或体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中心阶段, 包括传输教学内容、指导、干预和管理课堂等等。针对究竟如何设计体育教学模式, 如何实施体育教学这一问题,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给了我们一些解释, 即教学设计科学, 教学分段合理, 教学组织严密, 教学方法有效, 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负荷适宜, 对各项的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具体的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 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目前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别:第一种是以新西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日本、加拿大、中国台湾省等五个国家或地区为代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模式;第二种是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英国为代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第三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分设的模式。三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在各自的区域特点内都有自己的优势。其实, 有时我们基础体育教学也可以参考一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如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三 (四) 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以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为代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福建师大为代表的“主附项兼修”模式;还有以深圳大学为代表的“俱乐部”模式等等。这些教学模式与之前相比都有很大的进展和改善。如深圳大学在尝试进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改革时, 实施过程是先由普通体育课到选择制教学, 再到选修课的改革, 最后转化到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确定是一种需要不断探寻的过程, 不过我们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在此条路上正在逐渐完善。

三、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解毅飞教授曾指出:当前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育地位的问题、体育条件的问题、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课余体育活动的问题和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五大部分。汪晓赞和季浏等老师在对我国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调查中, 针对“影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因素”问题, 得出的结论是:缺乏教学条件 (占72.1%) 、经费保障 (73.4%) 、领导不理解新的做法 (占61.1%) 等。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对此问题的观点是:主要困难在于缺乏培训机会 (占40.4%) 、缺乏交流机会 (占48.2%) 、缺乏指导 (占37.1%) 、缺乏政策保障 (占36.3%) 等等。针对该问题查阅相关资料, 得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有以下几点:

1. 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理解频出误解

误解一:淡化运动技能的教学

根据“三维健康观”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和体育学科的特点, 并参照国外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重新构建了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 拓宽了课程的学习范围,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 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每一个领域都不可偏废。但社会上流传一些说法, 如“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也不会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运动技术教学不用正规”等等, 这些都是对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错误理解和说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目标强调了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体育技术如站立式起跑的技术动作, 我们小学在学, 中学继续学, 到了大学的田径课仍有站立式起跑的教学, 这种枯燥且基本的运动技能可以稍作改变, 但是不能对所有运动技能的教学都淡化。

误解二:否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且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地位, 但是有关否定教师作用的错误思想与说法也有很多, 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上帝, 教师是辅助者”和“给学生一只篮球, 给他一片场地, 难道学生会束手无策地看着篮球发愣吗?不要说是篮球, 就是再换上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体育用品, 如壁球、板球等, 学生照样会去玩, 只不过此时学生的技术是不熟练。”等等, 这些把体育教师的地位进行了严重的否定, 这些对体育教学理念和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是很可怕的。

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选择缺乏基础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毛振明老师指出在对不同体育课程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应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与之相匹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体育教师由于过于强调课堂的创新性和娱乐性, 设置的教学内容幼稚且不能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相一致, 破坏了原本体育课的教育性意义。窥视很多广场中活动的年轻人或者老年人, 大家都有很强烈的活动欲望, 但却苦于活动内容的缺乏, 这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坚决抵制诸如幼稚的游戏、表演性内容、棋牌类内容和多米诺骨牌等进入体育课堂。

3.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忽视教育性与健身性的统一

教学组织不严密 (如跳箱分腿腾越) , 教学方法无效 (蹲腾跃的分解教学) , 教学步骤过粗 (如缺乏身体练习的体操) 和过细的课 (如农村小学的投掷) 都不是好课, 因为这些体育课程没有把握好体育课程的教育性与健身性的原则。每一堂合格的体育课程, 都是教育性与健身性的和谐统一, 两者不可偏废。季浏老师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的体育教学模式, 毛振明老师主张体育课要上得有实效, 即必须使学生先听懂、学会, 然后乐在其中地进行练习和不断巩固学习。两者说法不一, 但都是对体育课程教育性和健身性意义的表达。总之, 在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其教育性和健身性和谐统一的特性。

回顾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走过的路程, 体育实践者在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了很多的努力,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 但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还在探索中, 相信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精神的引导下, 一定会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李忠堂, 阎智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60年回顾.体育学刊, 2010, 17 (12) .

[2]曲宗湖, 顾渊彦.体育课程热点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3]李忠堂, 阎智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60年回顾.体育学刊, 2010, 17 (12) .

[4]于军, 徐元君.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25 (4) .

[5]吴健, 常生.3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及其历史经验.体育文化导刊, 2012, 8 (8) :92.

基础体育改革 篇11

【关键词】学校体育 ; 终身体育 ; 体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139-01

古人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健康的身体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而现在我们培养的是将面临激烈竞争的人才,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适应。因此,学校体育必须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适应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国民体育基础。

学生时代是形成人格和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重视学生自我健康能力与自我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体育要体现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是参与又能观赏的多种价值。这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那么,学校体育怎样才能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呢?

首先,学校体育应通过理论课,抓思想根源。让学生认识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影响。

从思想上,让学生对体育本质进行高度认识,即:“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只要学生重视体育的主体——学生自身的身心需要。体育课上起来就容易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在课中就体现了。另外,通过加强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一些基本体育保健常识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常见的体育运动的方法。懂得一些锻炼健身原理,掌握现代化健身技能,能正确选择健身方法,知道如何正确评价健身效果,并且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打好全面基础。

其次,学校体育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育教学对学生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使之终生受益。

健康的身体,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走向社会以后,如果缺乏锻炼的习惯和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环境及身体状况的变化,很快就会使健康的身体变垮,所以只有培养和形成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习惯,才会使他们一生受益。这是实现终身体育的必须条件。

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并为其服务。不是让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活动和享受体育活动的方法。因为,事实上并不存在可供一个人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其实,任何一个人处在不同年龄阶段,其生理、心理上都表现出鲜明的年龄特征。因而人只有选择那些适合于自己的锻炼内容,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已掌握的运动技术往往要受到器材、气候条件以及工作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等等,所以很难收到终身受益的效果。因此,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体育能力是终身体育的核心,学生一旦具备了体育锻炼的能力,就能终身设计自己,评价自己,可收到无穷的效益。所以学校体育应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身体发展、体育素养、锻炼习惯、方法等等要素。但最核心的还是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是指与身体运动相符合,并影响其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学生的体育能力是在体育学科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如果学生具备了各种体育能力,在漫长的一生中,无论就某方面来说,都可满足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主要是指体育学习能力、体育锻炼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入手,把教育学生的体育知识能力和培养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和培养能力寓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另一个是在体育活动中提倡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竞争精神,结合个人条件,有选择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就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一种渠道。

第三,遵循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把学校体育与校外体育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普及为主,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学校体育往往被人们看成是“校园体育”,把学生的体育活动局限在校园内,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已与校外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产生了广泛的联系,校园已不再是从事体育活动的唯一场所了。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社会上涌现了一批健身房、体操馆、游泳馆、乒乓球馆等一些大众体育活动场所,扩大了学校体育空间,增强了体育教育的效果,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应当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上,把“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重视学校体育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深入发展,《阳光体育计划》要求:“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这一要求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大潮,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必由之路。学校体育必须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21世纪体育将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要素,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校体育要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满足学校体育终身化的要求,冲破以往的条条框框,不断创新。把握健康与体育的本质联系,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康与体育意识、能力和行为。

体育教师也应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教学思想。把锻炼学生的身体,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美育教育与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有机联系和结合起来。为此:第一,要克服体育教学中轻视理论的偏向;第二,要重视体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第三,要注重学生竞争意识培养,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来适应高速度、高强度、靠激烈竞争生存的人才需要;第四,要加强课内外体育的结合,加强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因地制宜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第五,要加强对体育内容与教法改革与研究,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为实现学校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目标而奋斗。

参考文献

基础体育改革 篇12

在当今社会的信息化, 知识更新的现代化的背景下,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运动知识技术及技能, 它更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学校体育学生能达到身体健康、运动技术、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基础教育体育课成改革在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体系以及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使体育课程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涉及面广, 影响的因素很多, 本文仅就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以供参考。

2 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中学体育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 学生被各种考试及升学压力束缚, 在学生及家长中轻体育重智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学校方面, 学校受重视竞技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体质发展的思想影响, 在学校体育中出现了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体育尖子轻全体学生的严重现象。竞技体育运动代替了学校体育教学。

2.2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力度不够

在制定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考虑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能动的、创造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学中仍是以“教师为主体”, 缺乏突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的贯彻落实还不够。

2.3 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然而在教学中却发现, 当学生走出校门之后, 他们与体育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在课堂中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相关知识与原理以及参加运动锻炼的方法的传授。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偏重的是技术动作怎么教, 学生怎么做, 忽视对学生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更加忽视了学生对健康意识的培养, 健身习惯的养成。

2.4 体育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内容大多选择竞技运动项目, 竞技运动项目具有高规则、高技术要求, 这无疑使得天生好动的学生望而生畏,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降低。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竞技运动追求的是运动员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完善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 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的成绩。体育教学则是以促进学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体质, 增进学生健康, 促进学生掌握科学健身方法等为主要内容。选择竞技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内涵, 只追求外部的行为表现, 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2.5 体育教学评价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注重的是终结性评价, 而过程性评价却被忽视。虽然终结性评价能够对量化可见的结果评价较高, 但是终结性评价往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尤其是对那些身体素质不怎么好的学生, 终结性评价无疑会使他们远离体育课。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

3 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在体育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例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养成锻炼习惯, 掌握锻炼的方法及手段,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使体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 使学生真正地得到全面的发展。

3.2 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试想, 没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哪有高素质的教学?体育教师当务之急是要更新教育理念, 学习与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掌握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健身意识、健身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健身效果的基本知识。

3.3 制定全面的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人文化, 体育教学目标将更关注体现人文精神, 使学生自主的、愉快的学习生活, 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层次的教学, 让学生的个体要求和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统一起来, 使学生明确目标, 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在目标成功实现后, 学生既能体验成功的乐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 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 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 并在比较中客观的了解和评价自己, 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中学体育课程评价的新理念主要体现在:

(1) 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

(2) 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4) 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摘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 但目前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力度不够;课程内容安排存有缺陷;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以此为体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提供相关思路。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谭华.关于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学刊, 2000 (5) .

[2]万昌智.学校体育改革的科学发展观[J].体育学刊, 2004 (6) .

[3]江少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 2006, 10 (4) :68-71.

上一篇:批规范化下一篇:还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