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2024-10-15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精选12篇)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1

一、什么是体育教学、当今体育教学的弊端

体育教学从广泛意义上讲就是指通过课堂的教学, 使学生们能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 学生们通过这种方法锻炼身体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当今的体育教学方法一直沿用着旧式的教条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机械的灌输体育知识, 不能掌握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样就造成了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不全面, 从而导致了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造成了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减小的体育运动所造成的良好的影响, 旧式的体育教学采用死板的方式, 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是否愿意接受, 接受的程度是否达到了自我进行锻炼的标准, 这些后果很严重, 只有接受了正确的指导, 才能体现出体育运动的价值和良好的影响。在本人对“大连财经学院”的运动前准备活动一项调查过程中发现,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同学中, 直接进行活动不做准备活动的同学达到了96%, 简单活动下 (这里指准备活动时间不超过2分钟) 的同学达到了3.7%, 而完全做好准备活动的同学紧紧有0.3%, 这数据表明,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准备活动,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 教师教条式的授课内容, 让学生们根本不懂每一个步骤的意义, 如果换个角度来讲,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说明准备活动的主要原因, 列举出具体的事例, 这样学生就能够理解准备活动的意义, 也就能积极的去做好准备活动, 从而减少伤病的发生。

二、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1) 体育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说体育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革才能在将来使体育改革的方向不会重新走回过去的旧路, 体育教学的根本在什么位置呢, 教师, 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力量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使体育知识传播到学生当中去, 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 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 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研究集体练习和自我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近些年, 一些年轻的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 给教师队伍带来的新的理念和生机, 但是, 不可避免的弊端也逐步体现出来, 年轻教师没有工作经验, 对因材施教做的不够准确, 对学生的不够了解导致了体育教学容易走入误区, 但是新的理念有带来的老教师所不具备的良好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把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年轻教师的新的理念结合到一起, 从而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来适应现如今体育活动的发展。定期的组织新老教师的交流会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定期的进行各大学校之间的交流会让教师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基本状况,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 锁定一个正确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深化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 利用各种因素、手段, 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 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这就是说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教学, 结合教学改革精神,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从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出发, 制定出符合教学改革, 学生成长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新大纲也对此有了要求。

2) 进一步确立体育教学的目的, 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光是灌输体育知识, 是指导学生能够掌握并实际应用体育知识, 现如今的体育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应该加入自己的创新模式, 特别是高校的体育教师, 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实践理论, 怎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能把所要教学的知识融于活动中,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就掌握了知识, 这样才能印象深刻, 在将来自己独立锻炼活动的时候能够好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宽松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设备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体育教学不光是内在的一些原因, 外在同样重要, 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各大高校可以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大力提高体育教学的环境, 只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齐备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靠体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 体育教师要发挥最大能量, 注意人力、设施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动员班主任、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学生、校医、及当地校外的体育名人为教学改革服务, 起到督促、帮助、榜样的作用。设施资源是加强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增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体育教师要与领导多沟通, 结合实际, 有计划, 有步骤配齐体育器材, 发挥作用。

3) 理论知识的教学, 理论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比外在的一些因素要重要, 只有理论知识达到一定程度了, 学生才能对所要参加的体育活动有足够的了解, 只有深层次上的理解才能正确的发挥此项体育运动的作用, 例如:一个学校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进行篮球对抗比赛, 但是对深层次理解不够透彻, 这样只能是学生们能够完成一场比赛, 但是如果此校同学能够理解篮球的内涵, 也就是集体活动同学之间的配合, 那么这个学校的篮球比赛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度, 和其他学校进行友谊比赛的结果肯定也大不相同。所以一项体育运动不光是能让同学进行运动, 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理论知识教学, 进而使学生们学会相互的配合, 相互的鼓励帮助, 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这个素质不单单指的是身体素质, 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

4) 一专多能的教学方式, 现在各大高校进行了选课的教学方法, 这是教学改革上的一大突破, 但是这种上课的方式也有其弊端, 比如:一个同学喜欢足球, 这样就早就了他一直选足球课, 而当他结束了体育课后可能还不知道羽毛球、网球是怎么回事, 这个弊端的存在是一直以来体育教学的一个特点, 要解决这个弊端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 第二课堂, 普及班等等, 各大高校针对这个弊端的解决方法不同, 但是效果都是一样的良好,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制定好解决的方法利用哪一个, 然后培养教师对其他项目的知识掌握程度, 从基本上对学生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其他的领域也有了解,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多能”, 而学生本身喜欢的项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本身水平和自身素质逐步增加教学内容, 达到“一专”。

三、总结

当今社会是知识急剧膨胀的社会, 不改革就会被时代的车轮丢弃, 不改革就跟不上时代的形式, 所以只有不断的改革提高自身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才能使全民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重在体育教育改革, 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能改变。

参考文献

[1]林志超.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3]张望.浅析近30年中高校体育教学逐步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2

山寨初中王瑞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课堂作业的质量。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作业是检测课堂教学优劣的一面镜子,同时也是学生良好数学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了解作业情况,查找问题,探究原因

1.观察作业,查找问题。

认真观察每个学生作业,发现了很多问题,我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发现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作业书写不正确、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作业潦潦草草;写字速度太快,胡乱写连笔;常写错字或别字;画线不用直尺而是随便用笔一画;点小数点点成顿号;多数同学阿拉伯数字写得不规范,如: 6不像6,0不像0,还有的同学把等号写的不规范,看起来像”二“。

(2)作业经常涂改。学生作业涂改严重,出现错误或乱划,或用涂改液,或用用透明胶粘等。

(3)书写工具和材料随心所欲。①钢笔水颜色不统一。有用蓝黑的,有用纯蓝的,还有用碳素的,有时在一本作业本上会出现两种以上墨水;②书写工具不统一。有时用钢笔、有时用油笔、有时用铅笔。

(4)对作业缺乏保护。部分学生作业褶皱、撕裂,还有的学生两页作业纸间不垫纸,致使作业洇斑点点,很不整洁。

(5)作业布局不合理。表现在:写题号、列算式不对齐、不规范;写“解”字、“答”字不规范;做完一题不空格或过格等,导致作业杂乱无章不美观。

2.针对问题,找原因。

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不是重要的;认真研究这些问题,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是才是重要的。导致学生作业差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学生缺乏书写基本功。书写基本功不强,缺乏规范是作业质量低下的直接原因。

(2)作业要求不明确不统一。对作业布局、书写格式、书写工具等要求不严格、不明确、不统一、不指导,学生没有形成布局意识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导致我行我素,各自为战,致使质量层次参差不齐也就无可厚非。

(3)作业量大。作业量大也是导致作业质量不高的一个原因,大多数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欲速而不达,学生为完成任务只好速成快写,难免扔掉了质量。

(4)学生珍爱作业意识不够。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不珍爱自己的作业,就是不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如果不把整洁美观、工整有序、正确无误等纳入自己的作业过程,必然会出现褶皱、撕裂、涂抹、脏乱、无布局等问题。

二、针对问题 实施干预措施

1.规范书写要求。

作业本上阿拉伯数字使用的频率最多,因此我要求学生练习写规范的数字。每天上课时我的板书总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求学生在田格纸练习写数字。每次写作业时,我随时还提醒学生要写好汉字,把字写规范。

2.改善作业布局。

开始做作业时,我要求学生把作业纸对折分半使用。作业看起来不整齐,有的学生写着写着就过印了。后来,我让学生画明线,这样写起作业就不会过线了,题号也能对齐。但是作业本看上去给人一种感觉--“偏沉”。后来,我们把前后对应的蓝线头一连,把第9、10个点与下边相对应的点一连,这是为了隔开两边的作业,我要求学生把写题号的格打成隐格,这样布局作业显得更美观。

3.增加卷面书写分。

每次单元测验都设有卷面分,如果卷面书写不工整,有粘接现象,致使卷面显得有些乱,就要在考试成绩总分中扣除相应的卷面分。由于增加卷面分,同学们认识到了卷面清楚的重要性,卷面都比以前清楚,卷面扣分的现象逐渐减少。

4.专心作业,提高正确率。

我们学校的班容量都在七十人左右,上课时不免有些孩子要开小差,作为老师就得想方设法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课,练习时,我对每一个差生做到心中有数,练习要有针对性,出现了错误要及时纠正。只有学生学会了课堂的内容,才能保证作业的正确率,要在课上尽量留出一部分时间做作业。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想好思路再动笔,避免了涂涂改改,作业也就清楚多了。

5.严格作业要求。

(2)书写算式时,要把算式写在中间,要一行一步,每行前面要对齐。

(3)单位名称要加括号,括号要画一样大。

(4)等号要画齐,题号要对齐。

(5)画横线、一些长的分数线时必须用直尺。

(6)写比号、冒号时要把点点圆,比号的两个点不要离得太远。

(7)解比例时,上下两道题的等号要对齐,“解”字也要对齐。

(8)在解应用题时,如果需要用序号,序号要对齐。

(9)每做完一道题,要求学生空一行再做下一道题。每次做作业时也要空一行,再做当天的作业。

(10)画图时一律用铅笔,要把图画在中间位置。

6.改善评价方式。

以前批改作业,我总是用优+A、优+B、良+A、良+B来评价,比较单调,学生没有什么新鲜感。后来我通过反思决定改变作业评价方式,而且要经常变。如:作业正确率用100分来表示,作业清楚工整用A来表示,作业布局合理用☆来表示,如果一名同学的作业全对,并且书写清楚工整,布局合理,那么他的作业本上会出现“100+A+☆”;如果作业上只出现了“100+☆”,说明这名同学的作业书写不够清楚工整,也可能会有粘接现象,下次做作业就要注意。这样的评价方式激励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总想得到最高等次。还可以过几天用小红旗代表书写清楚工整,也可以用笑脸代表布局合理。

7.老师写好评语。

考虑教学需求,改革体育教学 篇3

面对这样严峻的数据,体育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体育教学的现状?思考体育课程教学是否应该与学生的课余锻炼接轨呢?

一、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许多难题,因为体育引发的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催生出“不出汗、不脏衣、不气喘、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七不三无”体育课,体育教学中出现“考什么、练什么”的做法,让学生喜欢体育又不喜欢体育课。这种体育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有效掌握锻炼技能,教学效果不佳。

二、改革体育教学的机遇

1.相关部门重视体育教学

党和政府历来注重青少年学生体质工作,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做到了事无巨细。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虽然总课时减少,但增加了体育课时。如把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体育课课时从每周3节增加至每周4节,高中体育课课时从每周2节增加至每周3节,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必须保证学生有一个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时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体育课时的增加一定会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2.大数据时代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在《大数据时代》中告诉我们,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除了原本的因果关系以外,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思考和决策。当我们拥有了全局性大量的数据样本之后,就可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去做出判断。

最近几年,“顶层设计”这个词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阵热潮。体育教师是否应该跳出局部环境的束缚和影响,统揽全局地进行思维和决策呢?大数据时代为此提供了可能。过去,我们可能无法统计全国体育锻炼的状况,但是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三、考虑学生需要,改革体育教学

教学有法,但是“学”远比“法”重要。体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当没有体育考试压力时,学生表现出来的体育运动兴趣,才是推动他们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

怎样能让学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家书院常务副院长郭华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多关注课堂的根本问题,即课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是学生喜欢的课。每一节课前后,教师都要自问:“今天教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學生还有其他问题吗?”

说到底,体育教学就是应该在大数据的分析与指导下,更加清晰地设计课程目标,减少“跟着感觉走”的现象。

在看到不足的同时,我们更应效仿江苏省锡山中学“巅峰体育课程”的做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锡山中学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把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用在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高度相关的运动项目上,既贯彻实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意见,又让学生掌握了一至两项终身受用的健身技能。

体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体育教学只有回归社会,融入生活,才能还原体育课堂教学社会化的本质,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取舍教材,让体育课堂变成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如果体育教师脱离了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强迫他们进行锻炼与学习,过于循规蹈矩,必然导致课堂封闭、严肃、单调,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让体育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余锻炼接轨,才能改善被动体育的尴尬局面。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但如果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终身体育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4

刚刚接到《中国学校体育》编辑部同志关于参加“体育学习方式”讨论的邀请时, 笔者感到很茫然, 也很犹豫。

自从在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始以后, “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了中国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以后, “学习方式”的说法和研究也是开始盛行起来。但, 尽管笔者已不知多少遍地听说了“转变学习方式”的说法, 但对“学习方式”的含义却一直没有搞得很明白, 更重要的是不太了解“转变学习方式”在课程改革中会起到, 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所针对的课程教学问题是什么,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要做的具体的事情是什么, 不知道将要从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什么样的教

学方式, 不知道“转变学习方式”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些内容应该说还不是很清楚。

说到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 可能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 体育除了面对上述问问题题以以外外, , 还还面面临临着着如如下下问问题题::

1 1.. 如如果果其其他他学学科科是是要要改改变变过过去去比比较较机机械械的的、、被被动动的的、、死死记记硬硬背背的的、、缺缺乏乏交交流流和和合合作作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的的话话, , 那那么么体体育育教教育育要要改改变变什什么么样样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 , 我我们们过过去去的的学学习习方方式式的的问问题题是是什什么么??是是机机械械的的、、被被动动的的、、死死记记硬硬背背的的、、缺缺乏乏交交流流和和合作的吗?

2.一个其他学科 (至少不是体育学科先提出来的) 的改革理念, 能够解决我们体育课程教学的什么问题, 体育教师应针对什么样的现实问题去“借力”呢?

3.我们现在要进行什么样的讨论清楚吗?其他学科提出的概念对体育学科是否适用, 体育“转变学习方式”的具体的思路和方略又是什么?

4.所见的一些有关“体育学习方式”的文章, 有的明显地把“学习方式”错觉成“教学方式”, 有的直接就把这个问题的讨论嫁接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中, 让人感到“学习方式“的主体、学科范围、问题的指向、学生的学段等都显得讨论不够, ”望文生义“的可能性确实存在。

想到这里, 笔者倒觉得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很有必要参加了, 但笔者没有完全按照编辑部要求的题目来写, 而是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的思路展开了自己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二、什么是“学习方式”

其实, “学习方式”是一个新概念, 甚至是一个新的说法, 至今关于它的定义和内涵更是众说纷纭。本文将部分有关学习方式和体育学习方式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见下表) 。

从上面各个学者解释的概念来看, 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非常统一的:

1. 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 学习方式不是教师的行为方式, 不是教学的方式。

2. 学习方式是发生在学生面对学习任务 (或处在学习情境下、教学活动中) 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行为。

3. 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

但是以下三点认识是各个学者不同意的, 甚至是对立的:

1.有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的策略, 而有的学者则明确反对这一点, 认为学习方式不是策略。

2.虽然大家都赞同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的行为和认知, 但不同学者认为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等。

3.有学者明确指出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基本特征

三、我们从“学习方式”概念的讨论中得到了什么

从上述学者对“学习方式”的不同定义和解释中, 笔者明确地获得了以下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以后的讨论很重要, 也很有帮助。

1. 虽然“转变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中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什么是“学习方式”在概念上还很不清晰, 也不是很统一。

2. 鉴于“学习方式”的概念和内涵不清晰, 那么“转变什么学习方式”和“如何转变学习方式”的内容与方法也必然不是很清晰的。

3. 笔者可以认为此次课程改革的“转变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 在这样前提下,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必然也是前提不明, 概念不清, 目的也是不清晰的。

4. 虽然“学习方式”的概念众说纷纭, 其内涵也非常松散, 但“学习方式”是指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能动性、创造性这一点是很清晰的。

因此, 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 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概念的正统 (因为没有正统的概念) , 更没有必要追求概念的全面性 (因为我们不知何为全面) , 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与其他文化类学科“学习方式改变”做法的完全一致性 (因为体育课程改革与其他课程改革面临的问题不一样) 。因此, 在此讨论的目的应该是:根据当前课程改革要“转变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本着提高体育学习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目的, 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 通过体育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进, 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的完善, 为全面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做出贡献。

四.“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与体育课程教学基本问题的解决

那么, 我们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还要从体育课程的教学的现实问题来看, 那么体育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笔者始终认为我国的体育课程教学面临着如下五个主要的基本问题:

1.第一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的目的和目标的问题 (为什么教、教成什么样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如何适应社会和国家现实需要的问题; (2) 体育课程目的和教学目标主要指向问题; (3) 体育课程目的和目标的表述问题。

2.第二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与方法的问题 (教什么、教多少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体育课程的编排逻辑和方法问题; (2) 教学内容的选编原则与方法问题; (3) 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和弹性问题。

3.第三基本问题:

体育学理与体育教程、教法的问题 (如何学会、如何教会、如何教好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运动技术的分类方法问题; (2) 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与阶段划分问题; (3) 体育学理的探究与教学方法科学化问题; (4) “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 (5) 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

4.第四基本问题:

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在体育课中如何让学生体验乐趣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在辛劳的体育锻炼中喜爱上运动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运动乐趣的本质认识的问题; (2) 运动乐趣与运动的辛劳和失败的关系问题; (3) 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

5. 第五基本问题:

体育课程教学环境优化的问题 (在什么环境下和教学氛围中教得更好的问题) , 这个基本问题又延伸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 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问题; (2)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 (3) 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 (4) 体育场地器材内容和质量优化问题。

在上述诸多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中, 以下几个问题是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是有关系的, 或者说这些基本问题有可能是通过“转变体育学习方式”来解决的。

(1) 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教学阶段划分以及体育学理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学生是怎样学会运动技术的, 牵涉到提高运动技术教学效率的成因有哪些, 其中哪些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

(2) 教学方法科学化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教”和“学”的关系问题, 涉及到“教”如何促进“学”, “教”如何激发“学”, “教”如何指导“学”等问题。

(3) “学会”与“会学”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学”的内容, “学”的质量、学习方法的习得及其背后的原理等问题。

(4) 运动技能学习与其他培养任务协调共进的问题。这个问题牵涉到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问题, 涉及如何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创造性发展、合作性发展的问题。

(5) 体验运动乐趣的方法。这个问题涉及到运动本质问题以及运动技术学习的乐趣和兴趣的机理问题, 也涉及到如何优化学生的体育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的问题, 其中有和体育学习方式转变有关的问题。

(6) 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管理优化问题。由于体育教学是一个在室外进行的复杂的技能性课程, 因此教学的管理与体育学习方式也有密切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时而促进, 时而干扰。

(7) 体育教学氛围优化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否得以发挥、学生的集体氛围是否良好以及创造性激发的环境是否形成等。

五、“转变学习方式及其研究”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课题

综上所述, 笔者在此讨论“体育学习方式”其实并不是来自我们体育教学界的原本初衷, 而是承接了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 套用了别人的基本概念, 来试图借劲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基本问题的, 是“借他山的理念和概念之石来解决体育问题”的讨论, 对于这一点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否则, 就会在人家的概念和人家的问题中去“打转转”, 形成“为新概念而研究”、“为说法而研究”“为写论文而研究”的虚假研究现象, 最终于事无补。

本文通过上述讨论, 笔者认为在今后研究“体育学习方式”时, 要紧紧扣住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真实问题, 围绕下面的几个问题来展开深入的探讨, 力争通过这个研究来解决体育课程教学的现实问题:

1. 促进学法的研究, 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由于“学习方式”的含义和“学法”的含义最为相近, 因此“学习方式”的讨论的最直接的效果应该是促进“体育学法”的研究, 而“体育学法”的内容与方法探究会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 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发展

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和认识, 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实质上是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尽管笔者对这种感觉和认识还持有疑义, 但毕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与“学习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而且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也非常符合大家比较公认的“学习方式”的含义, 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的探讨会解决不少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问题, 会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因此这是研究“体育学习方式”的重要课题。

3. 促进相关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学习方式”是学生的学习策略 (或者是行为、认知、动机、效果、习惯、意识、态度和品质等) , 它是指学生的事情, 但它确实是在学习的情境下的事情, 因此教师的激发、引导和指导必在其中。于是“转变体育学习方式”与“转变体育教学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笔者认为:“转变体育教学方式”就是以前经常讨论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因此, “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研究的另一个可借力点就是“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 2010.5.

[2]于军, 徐元君.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 7.

[3]赵俊荣.高校体育学习方式变革的理念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7.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篇5

关键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掌握基本的体育技巧,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积极性,但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院校生体育水平的提高。下面首先分析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如何做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展开论述。

一、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1.体育场地和器材缺乏

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需要室外进行教学,需要必要的场地和足够的器材,才能保证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器材和场地投资有限,教学器材比较缺乏,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2.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有的学生体质较弱,很难跟得上体育教学的强度,甚至出现抵触和厌烦的心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方式非常单一,通常都是教师首先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在高职院校中,具体包括田径和球类等体育项目,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直接面对社会的需要,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体育教学内容不能社会体育进行合理的衔接,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3.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而言,很多中职院校没有制定完善的体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导致很多体育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枯燥,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从体育教学考核方面讲,中职院校体育教师更多的关注学生对实际技能的掌握,但是对体育学习缺乏过程性评价,导致考核方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打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1.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标准的体育教材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对中职院校教材内容进行提炼,更好的为每个学生服务,同时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采取拔苗助长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体育教师要适当穿插体育运动发展史和奥运会的讲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进行球类比赛或者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集体观念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学成团结友爱的精神,树立良好的集体意识。

2.做好中职院校要做好体育课程改革

根据新的教学纲要要求,要实现体育培养目标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建立健康第一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基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为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健全性格和心理,提高他们的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要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满足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可以学生的兴趣开设田径、健美操、足球、篮球以及排球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进行专项的体育锻炼,最大限度的提高全面的身体素质,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个性以及不同专业的需要。另外,还要促进教学和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发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成绩考核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出勤率,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空间,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3.要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

中职院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加强自我学习,完善知识更新体系,优化教师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结构,为学校以后体育教学储备大量的人才,重视青年教师技术能力和指导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学场地和器材方面,教师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有效的改善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教学器材,不断加强中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发挥体育教学的最大作用。

4.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在中职院校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养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中职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要跟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体育素养,培养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还要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升自身身体素质。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终身教育 该校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22-02

一、终身体育教育概念及特点分析

1.终身体育教育概念界定

终身体育教育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思想,该教育思想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讲,终身体育教育指的就是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学校所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或其他的相关体育教育活动而实现自身体育知识技能水平及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并鼓励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确保在离开学校体育活动后,也能保证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指导,以此来成功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有效延续的重要方式。

2.终身体育教育的特点分析

(1)终身性

该特点主要体现在了时间上的终身性。终身体育教育所强调的也是一个人在一生之中都要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教育同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有所不同,它所注重的是人们在锻炼时间上的宽广程度,在人的一生中任何一个时间阶段都可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并接受体育教育,所有这些都可以纳入到终身体育的范畴。

(2)全民性

对于终身体育教育而言,其参与主体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专业体育运动员和爱好者,它所倡导的是包括整个社会范畴在内的全体成员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所以,实现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对于我国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对于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一种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终身体育教育视域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体育意识的淡薄及教师素质能力低下

在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重技术而轻理论的现状。而要想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体育运动项目,更好的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就务必要强化体育理论知识教学。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都是片面的注重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没有一个足够的重视,因此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就带来了极大地不便。另外,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由于其综合能力水平的不同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对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而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的不足、专业水平及教学水平的低下,已经严重的制约到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校体育场地及器材的制约

要实现高效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前提就需要具备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体育教学工作实施过程中都普遍的面临着资金不足、场地器材受限等问题,这是学生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一大障碍,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终身体育教育视域下强化高校教学改革的建议

1.明确改革目标、端正教学思想、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明确改革目标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终身体育教育的终身性特点,不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身心发展水平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以学生的终身健康教育为目标,促使即使在离开学校之后,依然能够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达成一种终身体育教育的效果。

(2)端正教学思想

所有的体育教学都应该本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来实施,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就需要在强化学生体育技能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终身体育思想教育。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树立起一种良好的终身教育观念,为学生做好表率,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观念。

2)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能够结合学生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3)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更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学校也要为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深造及进修机会,帮助教师综合素质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升。

2.强化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为更好的保障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对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场地及设施问题,校方要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加强校园体育馆建设,并及时的更新学校体育器材,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打造出一完善的场地设施,从而实现学生课外活动锻炼的顺利进行,同时,这对于一个良好体育活动氛围的营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也能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结合学生和社会需求,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1)立足于社会实际,并在结合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编排,促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更好的发挥出自身价值。

(2)坚持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操作性强的新型教学科目,以此来成功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需求。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也是需要后期去采取措施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的。总之,相信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学校所采取各项有效措施的顺利实施,基于终身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必定会迎来一崭新的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郑重.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的探索与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6:67-68.

[2]伍娟,林志军. 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21:105+107.

从终身体育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篇7

1. 终身体育的相关概念理解

终身体育指的就是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运动的终身化,相对于以往的体育教学而言,终身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不仅要在学校学习时进行体育锻炼以及学习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身体素质。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工作压力以及身心压力使得人们的健康成为最难保障的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这种在社会现状下,前苏联、法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先后提出与终身体育锻炼相关的论述,希望国家可以改革原有的教学机制,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进行实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让终身体育教学成为可能,并得到贯彻执行,但是我国由于其他的种种原因以至于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日本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重视学生的体育终身教学,1995年,终身体育教学在国务院颁布的具体政策下才在我国得到推广,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的教学科目而言,更具有挑战性,新课标教学的全面深入发展要求我国各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全面贯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理念,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

2.1 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很多高校体育教学在进行相关的体育教学活动时,认为自己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了,而对于学生的体育知识的掌握能力没有过多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只是抱着应付的态度去上课,并没有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这种现状的存在对高校体育终身学习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此外,就目前我国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过于忽视,大多数教学在教学中存在错误观点,认为学生只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学生以后的就业需求就好,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的教学目标,在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方面没有过多的关注,很多教师在教学意识上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存在严重的偏差,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2.2 教师的教学素质较差。

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在课外上课,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散,而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接触得最多的人,教师教学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中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要能为新课标下贯彻执行终身体育的理念做正面推广,但是在现实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些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较差,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教学中大多数时候没有自己的观点,都是摸石头过河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没有专业的教学理念做支持,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有经验的教师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教学,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对专业新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没有做到及时更新,在高校体育终身教学改革中并没有起到正面推动作用,反而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深入发展。

3. 终身体育论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想要得到发展,终身体育教学要想得到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对高校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高校学生的素质不仅仅是表现在理论知识上,更应该体现在学生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上,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学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此外,各高校在终身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应该全面加大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中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同时强化师资力量,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各高校应该做到合理安排体育课程设置,保证学生的体育学习全面落实。

3.2 将终身体育理念作为体育教学指导理念。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这要求各高校在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以后,再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将终身体育作为教学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教学中将人的终身健康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理念。这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激情,让学生自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结语

终身体育论下高校体育教学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是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以终身体育观念作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体育终身意识,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高校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8

1.1 “生态体育”概念

“生态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利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和自然,社会进行亲密接触,实现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培养, 获得自然和社会的精神的经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存力和适应性。

1.2 “生态体育”特点

“生态体育”的提出不仅丰富了高中体育的模式和手段,还拓宽了体育教学的环境和场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自然性

“生态体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是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感受自然气息,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发展。

1.2.2时代性

21世纪后,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加之,奥林匹克体育思想的转变, 使得体育奥林匹克运动更加符合时代的特性,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2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依据

2.1新时期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变革的需要

传统高中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的方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培养。新时期教学主要以“三自主”教学模式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提高,体育教育要求“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需要为以后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逐步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体育教育也应该顺应现有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拓展知识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

2.3缓解教学条件制约的有效手段

随着普通高中的普遍和其大范围扩招,高中的学生逐渐增多, 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都呈现严重不足的状态,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下降,严重影响高中生的身体素质,对其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后续学生体育的学习和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一定的挑战“。生态体育”帮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自然和社会进行锻炼,为缓解当前教学条件不足的现状创造了条件。

3开展“生态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3.1实践经验方面

相对西方的生态体育模式,我国的生态教学起步较晚。在体育领域,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学者进行研究,但并没有形成整体系统的研究体系和趋势。所以对于高中“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2教学方面

当前,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国家性的大纲、计划和教材。生态体育课程也缺少系统性有深度的实验, 尚未形成较成熟的课堂模式,实战经验缺乏,大多数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论证和理论方向,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生态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阶段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生态体育的评价尚未完善,仍然需要多方的认证和推敲,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为“生态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4 “生态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

4.1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目设置

传统的体育教育大多在学校内部,利用现有的器材和场地进行训练,根据“生态体育”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的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可以对现有的体育项目进行合理的改革,运用技巧丰富教学内容。新颖的科目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更好的探究和操作。比如在进行短跑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俯卧跑,转身跑,接力跑等模式进行科目的改革, 或者利用不同的光、声、触信号刺激学生的感官,锻炼其反应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参考有关地区的体育教育改革,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新的科目的设置,比如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登山,素质拓展等户外活动,将学生与自然,保健,运动损伤的内容进行结合,帮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学习,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的同时,缓解了场地器材的压力。

4.2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组织形式

“生态体育”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根据课堂的环境,场所和季节而变换。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等平台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转换,安排素质拓展和体育游戏等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比如在进行抛铅球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课程,比如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而是应该让学生先进行抛铅球的简单练习,帮助其探索发掘适合自己的抛铅球的最佳方式,最后再进行标准动作的示范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的锻炼和摸索,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并找到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4.3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

“生态体育”高中体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评价过程中都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根据每位同学的情况进行培养。教师对待每个学生既应该一视同仁,也应该区别对待,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案,针对不同学生,从体能、锻炼能力、体育情感进行不同培养,并在评价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过程的客观性,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感,在身心方面都得到放松和提高。

5实行“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野外实践活动中,对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进行合理的准备,比如在登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防滑,在游泳过程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游泳圈,做到防患于未然。

(2)将学生带入大自然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防止学生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和伤害。

(3)对于“生态教学”场地的选择而言,对于环境较为偏僻的学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周边的平原或者高山进行练习,对于城市中央的学校,教师应该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和场地进行合理的安排,或者引领学生进入社会环境进行体育课堂的开展,最大程度的挖掘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6结语

高中体育文化的建设和改革对于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丰富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高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更好地促进社会体育的发展。在“生态体育”教学模式下的高中体育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以改革为契机,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逐步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从多角度多方面推动生态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7.

[2]石刚强,葛幸幸,雷辉旭,等.高校“三选”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行为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59-61.

体育英语教学改革 篇9

1.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仅注重运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运动基础的体能素质培养。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从长远发展来说, 对高职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可知, 近些年来,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 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必须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 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确保身体健康, 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基于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1 渗透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 形成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活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教育理念而言, 终身体育向学生渗透了“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 而且比“健康第一”更重视阶段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高职体育是学生正规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 加强此阶段的体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 通过终身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从而养成长期的锻炼习惯。基于此, 以终身体育为高职体育改革的主导思想, 更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既能加强学生在学校时期的体育锻炼, 也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既能着眼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还能放眼学生的未来的体育锻炼。

2.2 制定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在新形势下, 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基于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要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具备了终身体育意识,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2.3 合理制定渗透终身体育理念的体育课程大纲

与其它学科不同, 体育是一门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才能收益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锻炼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还能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从而终身受益。基于此,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 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重视锻炼和养护身心, 使体育教学向着终身化方向发展, 同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征, 由浅入深,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实现强身健体的最终目标。

2.4 改革体育课程内容, 与终身体育衔接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和体能的需要, 体育课程应该按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施教, 制定具有特色的课程计划。具体来说, 可按照下述集中模块开展体育教学:第一, 公共性模块, 即体育基础教学, 该模块教学适合所有高职学生, 主要是进行基本运动理论讲解和实践;第二, 定向性模块, 即设置专项体育课。可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公共体育课阶段和定向体育课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训练,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后一个阶段是根据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及专业性等特点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 如礼仪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等;第三, 拓宽性模块。开设强身健体、实用性强的终身体育锻炼项目。例如: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爱好, 开展游泳、武术、气功等体育教学活动, 让学生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和理论知识, 达到终身受益。

2.5 按终身体育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通常以理论和专项技能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的考核和评价, 重视对成绩的考核, 这种考核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不能重视达标等这些定量的考核因素, 而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及锻炼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从而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结束语

总之, 只有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 以终身体育为主要指导思想, 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和专业的具体特点, 将终身体育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使体育教学大纲、教材、方法和总目标实现一体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使学生终身受益。

摘要:在分析终身体育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 对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可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大纲、课程内容及考评体系五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梁晓东.对高职业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 2014.4:78-79.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篇10

一, 加强理论课教学

体育课程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还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原则和自我评价的方法等, 要让学生科学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很多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忽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大多数学校体育理论课学时数不到总学时的10%, 并且教学形式沉闷单调, 理论与实践脱离, 不利于学生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学要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理论课时数量, 传授健身养心和科学的锻炼方法的理论, 使学生能在体育实践中相结合, 从而掌握终身受用的体育锻炼方法。

二, 优化教学过程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 体育课程大都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 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教学过程应体现在:重视掌握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全面性;加强能力的培养, 增加实际操作的机会;学做结合,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中提倡主动性和创造性脸皮立刻, 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相对的不规定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教材, 提出不同的要求, 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优化教学应强调体育项目为学生的健康服务, 学生以某一项目作为锻炼手段,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 提高心理品质, 培养社会适应能力之目的。优化教学具有时代特征, 符合社会需求且深受学生喜爱。

三, 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优化组合, 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 通过播放音像制品等把学生的兴趣先培养起来, 使他们对自己选项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直观的了解。教师也可以把现实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表达的授课意图全面系统地以非常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 而且不受季节天气的制约限制,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技术要领, 接收更多有关的体育知识。此外, 还要拓展体育课程。将体育课的时间概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课内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掌握方法为主, 课外练习以兴趣为主。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 磨炼意志, 还可以缓解因学校而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在教学方法上,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获得“学会”和“会学”的技巧和要领,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四, 完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也是促进学生坚持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体育考核普遍存在一些弊端:如重视竞技项目的技评和达标, 轻视体育能力的评价;重视术科考试, 轻视理论考核;忽视学生先天素质差异, 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严重挫伤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在评价方法上加以改进。要增加体育能力考试内容, 增加学生课外锻炼的考核, 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先天素质差异, 承认差别, 分等级进行体育成绩测评。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综合化, 真正做到合理公正公平地评估学生的体育成绩, 使学生的体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 高职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 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使他们意识到体育的价值, 体会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所以高职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 它不仅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习惯和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成高职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为国家培养出健康应用型人才。

摘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需要进行很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新的体育教学改革尝试, 会以增进健康为主线, 走出一条真正为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教学之路。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篇11

关键词 大学体育 体育教学 探析 改革

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必然会伴随教育中的课程改革,课程的改革也同样反映出社会因变革而改变了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如何深化高校体育的改革,更进一步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大量的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现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正确认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并在在传统教学理念、方式下,没有及时抓住时代发展的脉搏。

(一)缺乏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主体,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导致学生成为被动学习,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

(二)教学内容繁杂,目的不清

过于频繁的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换交替,不但没有让学生达到学而精,反而形成无一技之长的状态,更没有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同时,教学目标也不清晰。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过于侧重对各项运动技能的测评、达标,却没有完成锻炼学生身心素质目的,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课上的各种“达标”项目而锻炼,完全丧失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和本意。

(三)缺少人文精神的融入

现行的体育教学,其目的只是为了让大学生锻炼身体、学习综合性的体育项目,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素质教育,没有充分利用体育教学在人文精神培养的有利优势。

二、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理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体育教师应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学生们所占据的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与方式上,都应以挖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内在兴趣,提供多种锻炼的自由式平台为主要目的,便于促使学生进入一个宽松、积极的锻炼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可以全面发挥出学生自身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重视教育和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以“终身体育”的观念来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身心锻炼的意识,为将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通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品德的修养,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在各种体育锻炼与竞赛中,将自身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自我实现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提高。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整合教学内容与方法

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要充分符合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将一些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的体育锻炼项目引进教学内容中来。同时还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与理解,逐渐引导学生们积极、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以达到对其自我综合素质的锻炼与培养。还可以通过对学生个性的观察,为其提出相对应的锻炼项目及方法。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等举行一些竞赛,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与长期的体育锻炼目标,为将来成为“终身体育”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评体系的改革

以往的体育考评中,只是侧重对各项锻炼指标的考评,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全面考评。因此,我们需要对原有的考评体系进行修改及完善。我们要将学生在体育学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出勤率、体育知识等各方面因素都列入考评体系之中,这样则使得对学生的考评更客观、科学、合理。不但可以突出教育主体的人格特征、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自我努力及自主参与程度。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及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也采取了必要的改革。如何深化高校体育的改革,更进一步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大量的身心健康、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中重点。我们高校体育改革主要是从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着手改革。以达到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杜成林,金宝玉.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2003(06).

[2] 谭广宗.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4).

[3] 李凤华,张博.如何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4] 梁海港,赵越强.论体育基础教育与发展[J].硅谷.2009(03).

[5] 李桂玲.学校体育教育中轻“知识”重“素质”倾向的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04).

浅议健康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篇12

健康体育的概念和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重新定义, 突破了传统的“健康”概念, 把身体的健康与心理及社会适应紧密结合, 注重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或生存质量。健康体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 促使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降低生存风险, 减少发病率, 提高生存质量。大学体育是提升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主渠道, 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陶冶大学生的情操, 完善大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 因此, 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不能不提到健康体育, 健康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而人的健康是实现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前提, 也是人服务于社会的基本保证。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 劳动者的脑力劳动时间大大延长, 体力劳动、身体活动的机会逐步减少, 尤其是大学生, 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更多更长, 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现代体育教学, 尤其注重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 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生体质, 提升健康水平, 掌握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 养成终生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内容, 最终实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健康体育的目标和功能

1.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

健康体育首要的目标就是增强体质, 促进健康。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强身健体为出发点, 才能达成体育教学的长远目的, 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 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 进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 对身体系统施以定量的运动负荷, 促进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发生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反应, 达成身体的健康与体质的增强, 为生存与竞争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2.促进心智发展, 调节情绪

体育教学, 是大学生身体直接参与的活动, 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协调自己的身体, 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 作准确的感知、分析和判断,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锻炼其敏感性和耐受性, 从而调节情绪, 改善其心情状态。在体育活动中, 运动能使脑刺激强度得到变换, 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而且运动中身体内分泌“腓肽”的一种激素, 被称为“快乐因子”, 能缓解压力, 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 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 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3.增强规范意识, 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 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 而人际冲突却是大学生心理适应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离不开交往、交流、竞争和合作, 这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与此类似的是在体育训练与竞赛中, 人际间的互动十分频繁, 既有冲突和竞争, 也有合作和协商, 还有体育竞赛的平等、公平原则等规范的落实, 这些都是健康体育的重要功能。在运动和竞赛中, 大学生学会了人际交往技能, 学会了遵守规范和处理冲突, 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实现心理保健, 获得支持的力量, 同时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自信等多种心理需要。

4.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耐受性

竞争失败后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 适度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 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具有应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就会应对各种挫折环境, 宣泄消极情绪, 减轻精神压力, 预防心理失调。竞争是体育的显著特点, 体育竞赛的结果有优劣和胜负, 自然有胜利后的愉快和欢乐, 也有失败后的沮丧和痛苦, 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经受的强与弱、胜与负客观结果和情绪上的跌宕起伏, 以及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担, 就是对大学生的磨炼与考验, 需要极大的意志努力, 学生的果断、忍耐、坚持的意志品质在其中得到培养, 极大地提高他们应对未来挫折的适应能力。

健康体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

1.变革指导思想, 建设全新课程体系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要由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向健全人的身心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健康体育是大学体育落实“强身育人”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大学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其心理健康,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需要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 建设具有较强实用性、较高锻炼价值的课程体系。应选择难度适中, 实用性、娱乐性强, 易开展并且增强体质效果显著的体育活动, 如体操、球类、有氧健美操、韵律操与舞蹈、传统养生运动、民间体育等。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体育意识, 健康体育能力, 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2.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健康体育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大学生能否增强身体素质, 学会锻炼技能, 形成锻炼习惯, 促进心理健康, 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 培养运动兴趣并形成锻炼习惯, 是大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生的运动和锻炼兴趣, 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乐上体育课, 把健康体育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 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方法, 终身受益, 最终实现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3.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之中

大学体育教学从掌握技术为主向娱乐健身为主转变, 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重视娱乐健身教学并不是忽视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 而是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活动中, 把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和丰富趣味、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相结合, 是体现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实践民主型的教学模式, 享受运动乐趣, 轻松把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自觉地投身于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去。

4.注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灵活多样

贯彻健康体育理念, 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教师不仅要加强教法研究, 还要加强学法的指导, 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 可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 组成学习小组, 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 来满足兴趣和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 由小组决定互动的形式和内容, 教师指导和协调, 以改变依靠纪律约束, 分步教学的陈旧教学组织形式, 形成以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性为主要方法的新组织形式。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激发了自身体育健身的兴趣, 课内体育健身教学能自然延续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得到体验、熏陶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体育科学研究, 2002, 10 (3) .

[2]王献军.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08 (3) .

上一篇:口腔正畸患者论文下一篇:自动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