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2024-09-29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共12篇)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篇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对比研究法对竞技体育学校的英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并提出教练和英语教师要积极协作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意识的观点, 同时, 针对提出应探索一些结合体育学校的具体实践进行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体育学校的“体教结合”模式下的训练与教学注重的不仅是输出了多少运动员, 而且是输出了多少有文化素养、道德素养、意志坚强的运动员。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体育学校培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现结合我校在“体教结合”模式及几年来自己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 谈谈自己对如何提高体育学校英语教学质量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教练和英语教师要积极协作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意识

体教结合是体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的平行并进开展, 也是两个集体——教练队伍和文化课教师队伍的工作互相渗透结合的过程, 体育教育与文化课教育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所以, 承载这两项工作的教练和教师也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支持, 才能帮助我们共同的工作对象学生更好的训练和学习。

1. 教练对英语教学的认同感会促进队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体育学校的教练对“体教结合”的认知与理解然存在非认同感。部分教练认为这样的结合非但没使队员专心训练, 反而使学生纠结于上课和训练, 产生了强烈的厌学心理。因为教练是体育学校学生心理最畏惧、最崇拜的人。如果教练日生生活中适时地暗示其队员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那么这些队员会将注意力多分配一些到英语学习上来, 从而促进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意识。

2. 英语教师要以提高自身的感染力引导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意识

英语教师要通过教练了解每个学生的训练情况, 以便对学生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体校学生由于对学习成绩, 尤其是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如高水平的学生升学几乎不需要文化课成绩。所以, 体校学生给除教练外的文化课教师留下不够尊重老师的印象。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本着理解学生、包容学生的心态, 积极的重建自我形象, 扭转学生对自我的态度, 争取以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感染学生, 从而削弱或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和偏见, 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冲动。

二、探索一些适合体校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体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文化课底子差, 对英语毫无兴趣的学生, 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因此体校的英语教学, 应该适当降低授课难度, 结合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整合, 只强调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和运用。此外, 一定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与学生交流英语语言文化及外国文化, 拓宽学生眼界, 引导学生好奇心, 激发学生对异国语言文化的兴趣

体校英语教学中, 如果只教授固定的语法知识等, 绝对会引起所有学生的厌学。所以, 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摸索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结合这几年我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教材需要, 我会与学生分享一些英语语言文化、外国各色礼仪等。比如关于餐桌礼仪的话题, 我就将西方的就餐习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 将中西餐桌礼仪的对比作为重点以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通过分享, 学生会很开心地相互讨论, 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

2. 降低对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说出来”, 产生交流兴趣

新教改突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词汇、句型的记忆以及语法的分析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其应用技能的培养。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诱发学生讲英语的热情, 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体育生, 英语教师不必过分强调其语言的准确性, 应着力培养学生“说出来”的兴趣, 这样会大大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 让他们在课堂上敢说和愿意说。

3. 增加课外知识,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体校学生训练任务重, 大计量的体育训练, 学生非常疲劳, 压力也大, 文化课学习时间少, 然而他们大多思维活跃, 因此更应该启发他们去发现英语这门语言的有趣之处。我的英语课上会给学生观看和讲解一些有益学习的教学资源, 比如, 有关传统文化、旅游民俗风情等等, 学生都会从中受益很多。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扮演教师、同伴、朋友等多种角色。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育时期, 各方面都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要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和睦关系。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会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不会课上故意搞乱、阻止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保证顺利完成英语教学任务。

总之, 体育学校的英语教学有着它的特殊性, 我们必须根据体育生的特点, 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护, 用赋予真实情感的语言和行为来感化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 体校的英语教学质量才可以提高, 才能促进整个“体教结合”模式更好的为体育学校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著.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组著.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3]毛振明著.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篇2

2013-02-26 15:14 来源: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环境 影响因素

论文摘 要: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是保证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包含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于体育教学的主要影响,有利于学校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

对于正常的教学来说,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与之相关的教学环境,我们知道,教学环境的好与坏对教学活动地开展和教学质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需要在某些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才可以进行,因此,科学而又合理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保障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是体育教学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的环境主要有物质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物质环境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以及体育场地器材等,而其心理环境则包括有校园的体育文化、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和体育教学的人际关系等。

一.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环境所包含的分析

在学校体育课进行的过程中,需要在一定的教学规律指导之下,依照学生们所具有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体育的基础状况,在已经具备的学校体育教学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从而帮助学生们培养自身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爱好,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学校体育教学的环境是体育课实施以及提升的基础。从系统观点上来说,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主要包含的因素有: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人员要素,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要素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条件的要素。其中,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人员要素主要是指参与学校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以及各级各类的学生们;学校体育教学的信息要素是指学校体育教学安排的教学类计划、学校体育教学的标准以及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条件的要素主要指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体育教学的时间、体育教学的空间以及体育教学中需要运用的器材设备等。

二.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中的自然环境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其自然环境主要指的是在体育教学场所中的空气质量、教学过程中温度的高低、光线的强与弱以及声音的大与小等。这些因素能够对老师以及学生们的身心行为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从而使得他们在生理上出现不同的感觉,产生一些情绪、形成某种情感。例如在室外的场地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由于高温度以及强光线会极大地降低学生们的体育热情,这个时候如果把场地换成绿树成荫的环境,老师与学生在该环境下进行一定的体育教学内容,会又舒适以及凉爽的感觉;同时,由于光线对于体育教学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室内等场所进行一定的教学内容时需要拥有较为合适的照明与光线,但光线既不能太弱也不能够太强,如果太强或者太弱,都有可能引起学生视觉上的不适,从而引起类似于眩晕等的严重症状;噪音也会给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讲解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带来比较大的困扰,我们通常所说的噪音主要是指某些令人烦躁或者不愉悦的声音,噪音会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而使人产生心烦、不安、注意力不能够集中等行为,从而影响到体育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学中场地设施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地设施主要是指组成学校的物质环境的因素,它是体育教学行为能够进行的必要的物质基础,标准化的体育场地以及充足性的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对于任何体育教学的内容来说,其开展过程都需要在某些场地上进行,也就是说,各个项目都需要具有相应的场地才能够进行一定教学以及学习任务,对于不同项目来说需要具有不同的场地进行一定的教学,当然某些场地是能够共用的。

(三)体育教学中心理环境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环境是由校园的体育文化、校园的体育教学气氛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构成的。和谐而又融洽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校园中人际关系构造的基础,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够让老师体验出工作过程中的乐趣,让学生们感受到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这些对于创造美好而又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体育教学的效果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发现,体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学校需要对其设计一些长远、科学的规划,正确建设出具有一流水平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更新体育教学的方法以及体育教学的手段,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科学地编写相关的体育教材,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以便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培养一些具有高技能、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军,周宗惠.再论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和优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01).

[2]吕岩荣,王宏启,李光宇.试论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11).

[3]李璧亮.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气氛[J].中国教育学刊,2002,(06).

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 篇3

关键词:医学中职;体育教学;调整

中职教育是为了能够培养出一定的中等技术劳动人才来适应社会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而如何将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到“以技能为基础,以最终就业为根本”这一职业教育目的,是中职学校的体育老师需要注意的事情,在素质教育的基础背景下,体育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能够让学生得到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补充,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将医学特色和体育课程相互结合等,都是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落实的几个方面。

一、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遇到的瓶颈

1.学校既不重视,也没有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

目前一些地区的医学中职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远不及其他课程,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还停留在学生自己自由活动的概念中,小学初中的课程和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如出一辙,没有需要老师教导学生的需求。这也造成了一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形同虚设,对待体育课程太过于随意,没有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开设一定时间段的体育课程,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2.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因为中职学校自身的原因经常被社会忽略,这些素质科目也因此被拖累、被弱化,很多学校对体育教学这方面的认识不足,认为体育课程无足轻重,对体育老师的素质要求没有非常严格,医学中职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少之又少,很多体育老师都只是中等文化水平,也让体育课程的含金量变得不乐观。体育老师的专业素质不够强大,让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课程中学不到体育专业知识,学不到如何正确开展体育活动,如何赛前热身,如何在体育事故出现时冷静处理等,这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但很多学校老师目前也只是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老师上课过于随意,也让学生养成了懒散的情绪,时间长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必定也上不去。

二、如何让医学中职体育教学创造出自身的特色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要想让教学质量上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健康始終摆在第一位,要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一个个都非常有个性,也喜欢表现自我,要将体育教学转变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摆脱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模式化教学,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要适当地添加适合医学中职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爱好的体育模块,而在理论课程中则是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学生有兴趣的体育赛事的讲解,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等,拓展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让学生全方位地学习到体育知识,将学生的被动学习体育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点燃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2.适当开展游戏和比赛教学的模式

在实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适当地开展游戏活动和比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游戏活动可以让原本单调枯燥的体育课程变得活跃热情,而体育竞赛则利用了一定的紧张情绪,让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老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和学生充分拉近关系,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也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良好方式。

3.注意医学专业自身特色,开展具有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

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年级的体育课程,不单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还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所学的医学专业特点,通过调查医学劳动日后工作的需要,对于体能的要求,从医容易产生怎样的常见职业病等,针对这些实际中会出现的情况,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应该选择跟这些方面相关的教学内容,通过理论知识讲述和实际运动过程中针对性的跑、伸展活动、走等运动技能的锻炼,让学生为日后工作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自身保护措施。如医学中职的学生将来可能从事护士、药剂师、麻醉师等职务,针对这些长期日夜颠倒的职业,应对采取怎样的体育措施保证自身的身体健康,都是老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了解的。

中职体育教学是中职学习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让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就要将原来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调整,将教学内容更多地结合医学中职学习的特色,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更多的突破……只有将这些束缚都尝试挣脱掉,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始终摆在第一位的同时加强老师的各项专业素养的提升,才可以体现出“以技能为基础,以最终就业为根本”的学习目标,为今后医学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何运祥,蔡克全.就业导向下的中职体育教学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6).

[2]李明.体育游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1(04).

[3]何新均.影响中职学校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对策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09).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篇4

一、实施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1. 着眼于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自上世纪90年代提出“终身体育”观念以来, 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 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应着眼于体育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教学中, 作为教师, 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 逐步引导学生爱上体育, 在体育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一两特长项目, 并试着坚持下去。通过一系列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锻炼、自主设计锻炼计划并实施、自我评价等能力, 从而学生获得得良好发展。

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呢?首先, 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外,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第三,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的方法

1.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就应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有机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 在提高学生体育认识的同时, 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 增强他们的体育兴趣。另外一方面就是加大意识教养力度, 例如: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激励作用, 充分发挥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等。

2. 引导学生直接参加体育锻炼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校体育要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 在运动中体验乐趣, 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学生、体育教师、场地等因素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学生自身参与锻炼的意识差, 学生的锻炼兴趣低, 不愿参加体育锻炼。要想很好的锻炼必须要有很高的参与意识, 然而在我国中学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强调教师主导作用,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致使学生讨厌体育, 学校体育也就不会为终身体育教育服务。加之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 学校的运动场地、运动设施不齐全也造成了学生的锻炼兴趣减少, 如此反复, 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学生自身锻炼兴趣与锻炼意志很大的左右了正确体育意识的形成, 进而降低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学校、社会采用的措施和方法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

学校、社会缺乏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有效措施。由于社会对学校体育重视不足, 只是片面地注重文化教育, 冲击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忽视了对学生自我锻炼兴趣和意志的培养, 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没有组织广泛的教育。另外, 学校缺少和社会的沟通, 没能做到必要的宣传和动员, 忽略终身体育在学习、生活中的地位, 从而不能找出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终身体育教育的需要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直接相关,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就得有一桶水”, 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体育教师如果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 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样便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这些就必须要求体育教师要有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然而, 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些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足, 业务能力水平不高, 缺乏教学热情, 又不能很好地备课、钻研教材, 在教学中应付了事, 不能正确地讲解示范, 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 使学生的学习欲望降低, 运动技能低下。

四、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对策

1. 更新终身体育教育方式,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学校是培养、造就人才的摇篮, 学校体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人只有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变化进行适度的身体练习, 才有助于健康, 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意识地参加锻炼, 增强体质, 调节身心, 我们的体育教学就达到了目的。为此, 体育课就必须围绕学生的健康进行, 不但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锻炼的习惯, 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加强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正确认识, 确定终身体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

2. 加强体育教师培训, 提高终身体育教育的水平和能力

终身体育被提出后, 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一种考验, 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质量、水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状况, 所以培训应使体育老师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信息, 提高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3. 改革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 发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倾向和单一的课程结构, 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重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爱好, 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内容, 加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采取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 按兴趣分组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以及程序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另外,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终能促使学生在脱离老师, 离开学校以后也能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 并从中获益。

4. 学校、家庭、社会协作给力, 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兴趣, 成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条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应占据重要地位, 学校应该担负起主要任务和责任, 家庭和社会应加以协助和合作。

5. 创建校园体育文化, 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情操。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 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5

在课堂上,我经常通过创设情景或把活动内容用情节串联起来,将师生的情感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在耐力(定时跑)练习课中,我将枯燥单调的耐力训练设计成一堂情景课——“社会实践活动—秋游”,按照“准备→穿过小树林→爬山→登顶→欢庆(稍作休息)→下山→盘山公路→放松”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练习中入境入情,有效避免了耐力跑的单调。

2、变学为“玩”,以玩促学。

在教学中,我把教材精心设计成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亲自“玩耍”,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滚翻和攀爬内容后,我设计了爬雪山——过草地——钻过火力网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我还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编游戏演示,好的就拿来在课堂上供小朋友玩,这种方法更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另外,在课的开始时,我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惯,而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的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

3、注重问题引导,培养创新精神。

高中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策略 篇6

关键词:田径;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59-02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在重点体校和专业运动学校的支撑下,成绩仍处于上升阶段。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学校体育训练好的学校都集中在大城市。把田径课程纳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必修课,标志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视。保证了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回升,同时也给中学生体育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高中学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田径课程向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中学校中设置田径课,将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学校田径训练要有适当的手段

田径运动的要素大体为力量、反应、力量耐力以及各种专项技术等。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活动时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专项力量素质就是指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比赛要求的力量,依据的指标不同,力量的分类也不同,按力量的训练学原理大致可以把力量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更是耐力的基础。田径专项力量是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田径专项力量应以田径基础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田径技术特点为核心,结合运动员个体差异特点,合理选取练习方法和手段,确定专项力量的合理比例关系,以期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二、高中学校田径运动力量专项训练的原理

田径技术动作最本质的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亦即支撑腿落地后,髋关节不参与缓冲,而应不间断的伸展髋关节,增加“扒地力”和“扒地效果”。因此,田径运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必须围绕着强化伸髋技术与摆动式扒地技术加以选择。在专项力量训练上,以动作形式,动作方向,动作幅度与专项技术中所需要的“伸髋”“扒地”动作背道而驰的提高伸膝力量与下肢蹬伸能力即我国传统田径力量中十分推崇的杠铃练习法必须重新加以审视。田径从技术上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和终点冲刺。段落不同,起跑所需的主要是最大力量和爆发力量,起跑后的加速跑中爆发力和连续快速力量起主要作用,连续快速力量对途中跑的影响也比较大,终点跑与力量耐力有关。在当今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下,要突出专项力量以及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必须按照各专项技术特点和运动员本身能力进行科学训练,将其引申,可描述为:专项力量训练工作特点相似与专项运动竞技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特点相同。

三、高中学校速度与耐力训练的手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在以提高频率为主的动作练习时,练习时间短,练习的强度大,并且练习的方法多样,使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遵循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敏感期。

速度耐力是田径训练的基础和保证,速度能力是核心,只有抓住项目的基础和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现代田径比赛的全过程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是在不断变换速度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员往往都是在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必然输掉。在当代世界田径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的速度,基础训练要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贯穿全过程以“速度为中心”。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耐力素质是内脏功能以及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在跑动中的综合体现;是田径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改善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内容。在训练中,无氧供能的训练,要在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进行。专项速度耐力的提高要建立在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只有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增大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才能增加每博输出量,才能推迟“极点”的出现,提高跑的能力。

四、高中学校田径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很多内容是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的内容。学生没有意识到学好田径对学习和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没有意识到田径的健身作用,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不知道如何去欣赏田径运动的美,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田径比赛,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

五、高中学校田径教学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近几年体质健康调查说明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国家开展体育运动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大国,但不属于体育强国,要真正实现体育强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体育运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体教结合”这一模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广,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中学体育训练会逐渐承担起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任。

如何保证我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发展,个人认为,各级政府应在各项体育运动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田径体育运动的作用,加大对各地区中小学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重视中学体育训练,为中小学配备专业体育教学训练人才,提高中学体育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 1998

[2] 过平江.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4] 2000:89-[5] 102

学校体育中创新体育教学的研究 篇7

素质教育明确地提出:“教育应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 是民族振兴的动力之源”。目前全国目标教学专家提出了目标教学今后的改革方向, 从学科教育到人文教育, 目标教学要建立从旧的三中心 (即凯洛夫的教师中心, 学科中心, 课堂中心) 转到新的三中心 (学习者为中心, 能力为中心, 活动教学为中心) 的指导思想;把目标教学的定位从接受型的目标教学转到创新型的目标教学;教学过程的改革从单向的传授型向多维互动转向;教学上注重突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可见创新教学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 是体育教育价值观的全面更新。为此, 本课题在这里做一实验性研究, 以探求创新体育教学形式与内容。

2 研究对象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我校大学一年级健美操、篮球、排球三个选修班196人, 其中实验班人数为100人, 体育教学上采用创新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对照班96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两组教学时数都相同。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有关体育教学的相关文献资料, 主要有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以及其他国内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2.2.2问卷调查法。在根据《心理自测丛书》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最后确定问卷, 采用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测量问卷, 问卷有28道问题, 本调查共发问卷196份, 回收问卷196份, 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100%。并将实验过程中测得的两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并作常规统计学处理。2.2.3实验法。实验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分成若干体育选项班, 教学上主要发展其兴趣项目,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 创新的宗旨为更加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关注学生体育学习, 鼓励其掌握新的运动技术, 并不断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强化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然后测量他们创新能力, 做一个对比。实验时间一年。

3 创新式体育教育过程

3.1 教学理念创新。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2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体育教师必须善于把现代的教学方法引入到体育教学中, 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的组合方案。主张启发式的创新教学, 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习方法的实效性, 鼓励学生多提问、多争论, 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实践。3.3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形式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 把班级分组、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配合起来运用, 扩大参与面, 在教学中注重分组、分层的做法, 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 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针对教学目标, 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 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 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层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练习难度以及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有时根据需要进行互补性的学习组合,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处于一组, 力求使教师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重视因材施教, 这样利用空间距离的接近, 形成民主交流的情景。3.4教学环境创新。体育教学中, 教师主动去营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创新, 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新的创新理念与行为予以肯定, 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微笑和点头, 专心听他讲。微笑表示友好亲密的关系, 是一种我喜欢你的表现;点头表示赞许与接纳, 使学生倍增勇气, 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是通过集中精力听不同意见来鼓励他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体现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因此, 教师要为学生创置良好的、宽松的、积极的教学环境。3.5教学评价的创新。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 体育教学是否民主,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评价:看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的高低, 是否解决了要我学, 还是我要学的问题;看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面的大小, 课堂上学生是普遍参与教学过程还是只有少数人参与;看教师教学设计中的激发思维的程度, 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 是激活学生思维还是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看课堂上学生发表见解的多少, 教师是否设计了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时间和情景;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新思维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4 创新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比较结果分析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学习目的进行调查分析, 学生在所有学习动机上、兴趣上, 实验组的学生均表现出良性的态势。而对照组在兴趣上反而比以前有所下降, 这说明老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要, 学生对大学体育的期望过高, 而实际上的体育课并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美好。所以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采用创新教学的兴趣上, 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教学中, 提倡优化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等一系列新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成功的。而对照班的教学是以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练习为基本的信息交流,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发展。

5 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变化比较

创新心理测试问卷有28道题, 总分140分, 共分五个等级113-140, 85-112, 57-84, 29-56, 0-28, 得分越高, 创新能力越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创新能力变化如下表:

有上表可以看出, 在试验前, 两组在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大都在一个水平线上, 而通过一年的试验后, 不管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 学生整体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这有可能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提高的幅度上, 试验组与对照组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试验组的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性提高, 说明采用合适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性作用, 应该重视大学体育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无定法, 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值得所有体育工作者去深挖, 去探索。

6 结论

6.1 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新, 它新在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适应了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知识化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他新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6.2体育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显著性作用。体育教学创新活动追求教学的实际效果, 是创新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结合。概念新是手段,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目的。我们应该重视体育教学的创新教学的研究, 使体育的人文作用发挥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春, 邓九斤.现阶段我校体育教学大纲内容构成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讨论[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34) .

[2]刘江丽.创新体育教学手段与高校素质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3) .

[3]张贵平.浅谈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构思[J].今日科苑, 2008 (2) .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篇8

第一阶段:高一年级的体育教学模式——“男女分班的基础课”模式

此阶段为高中生活的适应期, 高一年级新生刚刚踏入高中学习阶段, 对周围环境比较陌生,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比较淡漠, 上课纪律较好, 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新鲜感, 求知欲较强。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男女生在形态上、心理功能和心理特征方面都出现较大的性别差异。因此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应采用“男女生分班的基础课”教学模式。

(1) 指导思想:此阶段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基本常识、基本技能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增加师生间的相互了解。逐步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态度决定行为”, 开始形成好的习惯, 为今后的体育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内容。

(3)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男女生分班, 每班有固定的老师。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掌握知识的最佳前提,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多采用游戏、比赛的形式, 使体育课游戏化、艺术化、趣味化。体育课严而不死, 活而不乱,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汗中”的快乐。

第二阶段:高二年级的教学模式——“男女分班分项轮换”模式

此阶段为高中生活的转折期, 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较熟悉, 思想上容易松懈,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有个别迟到、早退现象, 因此, 针对这些现象, 宜采用“男女分班分项轮换”教学模式。

(1) 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上课的积极性, 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学生关系,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全面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 发挥学生个人特长。

(2) 教学内容: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与校本课相结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内容的基础上, 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项目, 如搏击操、跆拳道、街舞、集体舞、形体、瑜伽健身操、毽球等。

(3) 教学手段:根据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特点, 在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单一课为主, 保证主教材的顺利进行, 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充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学习潜能, 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方法, 使学生学得主动, 学得活泼, 达到预定的目的。

(4) 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传统的班级授课与教师固定班级的教学形式, 采用男女生分班, 学生轮换项目、教师定项教学的组织形式。根据学校的教师配备、体育场地、器材以及班级多少确定组织形式。例如, 我校有15位体育教师, 有70个教学班, 每周每班有3次体育课, 场地、器材充足。每节课同一年级有6个班上课, 每两个班的男女生合班成为男生3个班, 女生3个班, 6个教学内容, 组织形式如图所示。

教学内容, 2周小轮换 (学生轮换项目) , 6周大轮换 (项目大调整) 。

第三阶段:高三年级的体育教学模式——“选项课”模式

此阶段为高中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期,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方法已基本了解, 形成了自己的学习规律, 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同时由于面临高考, 一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 而放松体育锻炼, 不愿上体育课, 针对以上特点, 构建“选项课”教学模式。

(1) 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态度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潜在的运动能力,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为走向社会和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内容:在第二阶段所学项目的基础上, 经过问卷调查法,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3) 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手段:同一年级几个班合班上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择项组合为基础与教师定项教学的组织形式。每一阶段的选项教学后, 组织各个项目的竞赛及成功展示, 学生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 让学生在比赛与表演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强调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 精神得到陶冶, 身体得到强健, 技能得到发展。每学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可以选报两次项目, 从而保证学生熟练掌握1~2个项目, 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篇9

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着组织、启发和引导作用,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及体育锻炼的意识, 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终身体育这一目标发展。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为主导, 让学生养成与掌握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法, 使之终身受益。

一、加强“终身体育”思想意识教育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入门期,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着重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加强教育和培养, 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价值和作用。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做好学生体育观念的更新工作, 即终身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献身的需要。学生的认识水平越高, 对体育的热情、兴趣、爱好就越浓, “终身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会越牢固。

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 围绕技能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开展教学, 围绕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保健知识、动作技能和方法, 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 了解体育基本知识, 掌握体育技术技能, 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 为培养部分运动特长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养成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二、注重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和爱好为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兴趣和爱好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而培养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求教师对所教内容做好事先预练, 掌握基本技能, 力求达到学生主动参与, 享受运动的效应。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正确示范, 力求达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成功教学法

成功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学生学习的成功是检验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准。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2. 快乐教学法

快乐教学法可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和乏味感, 使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快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 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负担, 又遵循了教学规律。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在教师, 其应在“乐教”中让学生“乐学”, 防止体育活动所带来的消极心理而影响教学。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班或小组为单位, 围绕课题的重点问题各抒己见, 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而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讨论的学生参与面广, 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讨论时要做到: (1) 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讨论前教师应提出动作技术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分析。 (2) 讨论时, 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讨论要围绕课题重点,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3) 讨论结束时, 教师应进行小结, 概括讨论的情况,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技能。因此, 教师应培养学生从小形成讨论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为实施终身体育发展奠定基础。

三、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在实施终身体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联系起来, 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速度、规模与家庭和社会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 没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 学校教育则只是一句空话!正如顾晓鸣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 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让我们一起携手在体育教育中不断探索, 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达到有机结合。同时, 体育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好场地、器材,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之, 学校体育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健康的有效方式。终身体育教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教育, 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所以, 学校体育在贯彻终身体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加强“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教育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与支持,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 为终身体育思想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终身体育思想背景下的学校体育, 会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开展、体育教材的运用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体育运动学校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篇10

但是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多从较小的年纪就开始了专业训练, 他们训练任务重, 学习时间少, 文化课的基础相对较弱且学习兴趣不高, 听不懂课堂讲授内容, 在英语课堂上经常是教师在声嘶力竭地范读、带读、讲解, 而仅有小部分学生在听讲, 其他的学生有的交头接耳, 不集中注意力学习。所以, 英语在体校的教学中是最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一门课。

对此, 我根据体校教学实际, 结合体校学生特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地学会、学好英语, 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理解宽容、真诚真实的。经验表明, 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 就会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反感, 进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速下降。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英语, 就必须让学生喜欢自己。体校的学生大多吃住在学校, 远离父母, 他们正处在成长和发育时期, 各方面都需要正确的引导。教师不能只顾教学, 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要付出真正的爱, 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 尊重学生, 与学生建立和睦关系。因此, 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护, 用语言和行为感化学生, 充分调动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整合教材, 结合体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我校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包括初中和中专两部分。初中用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材, 中专是用普通高中的教材。但是,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 底子薄, 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一半用来上课, 一半用来训练, 文化课的时间很难保证, 要想完成新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就更是不可能的了。另外, 学生经常要外出比赛, 流动性很大, 有时一个时段正好是比赛高峰, 学生缺课情况严重, 造成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以适应课堂的多变动态, 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调整课的进度, 适当增补些教辅材料, 尽量减少差异。

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教学调整。比赛旺季时, 放慢教材内容的教学进度, 等比赛结束后, 学生们基本都回校上课时, 再调整课的进度。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编了一本实用体育英语教材, 给学生作辅助教材, 其中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训练项目相关的术语专题学习, 例如, 篮球队后卫 (guard) 、前锋 (forward) 、中锋 (centre) 等, 举重队:举重 (Weightlifting) 、抓举 (Snatch) 、挺举 (Clean and jerk) 等;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有关体育交际方面的英语会话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就要培养学习兴趣, 这对于体校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经常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担心教师的惩罚和同学的讥笑。还尽量创造较为自然的言语交际条件, 按情景题材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交际场合中进行操练, 大量使用信息转换、情景模拟、游戏、角色表演等活动形式进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学生出国比赛或外国运动员来我校参加训练和比赛, 更是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好机会, 使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方法上, 我注意歌曲、故事、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 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之外, 还带着学生们走进训练场, 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 不借助翻译就能够理解运用所学内容, 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也不断标新立异,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如:运用电化教学设备, 把词汇放到句子里, 再播放VCD碟, 把抽象的文字符号以各种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 动词以动作表现, 名词以实物或静物画面表现, 其他难以单独表示的就配上恰当的语言环境或老师用手势、表情辅助表现, 这样就会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又能全面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看、想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电视和电影等媒体, 观看国际体育赛事的视频等, 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的经典用语。通过多种渠道, 向学生展示英语在体育世界的重要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和学好英语的决心。

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 英语在整个体育界的地位日益重要。英语教学历来是体校教育探讨的问题。体校的学生从小进行体育训练, 学习基础相对较弱, 学习时间相对少, 但他们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多掌握些实用英语知识?作者结合体校学生特点, 在体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体育运动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曹桂兰.如何在体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能力[J].少年体育训练, 2003, (5) .

[2]于涌.浅谈体校英语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6) .

浅谈幼师学校体育教学 篇11

关键词:幼师学校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要秉承素质教育理念

幼师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功能包括:1.增强身心健康。健康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生理素质和意志品德、调试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卫生健康和自我生存的知识和能力。2.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性等基本运动素质以及救生、求生、攀爬、游泳等基本活动技能。3.提高社会人文素质。它不仅体现于提高体育文化方面的基本素质,也包括协作精神、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社会适应方面的素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安排计划和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身体素质教育,采用以发展基本身体素质为主,以达标为辅的两翼战略,确保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生的特点是精力充沛、灵活性好、接受能力强,比较活跃、好动、多变、直爽、争胜好奇、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影响。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竞赛、娱乐等兴趣教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趣”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球类练习等手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并随这种情绪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一定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燥。

体育教学在进行身体素质教育过程中,也要强化德育功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体育教学本身包含着德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方法。例如,通过班级之间的体育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良好风尚;通过集体项目练习,可以发扬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的良好风尚;通过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耐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体操等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高尚的情操和民族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体育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二、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幼师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上讲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理智、个性等。

非智力因素在幼师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提供学习动力。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学生对体育学习没有充足的动力支持,教师的体育教学效果就没有保障。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恰好可以参与并影响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和效率,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效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积极地参与到智力和体力活动中去,就会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推动力。2.提供内在潜能。体育教学不仅是师生身体运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而且还是师生非智力因素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在各个方面不断深入交往和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更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兴趣、良好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3.融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學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喜爱体育教师,就会主动捕捉教师的意图与期望,欣然按照教师的期望主动的发展自己,这样的体育课是每个体育教师都向往的理想境界。要达此境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关键性因素。如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好,那么,师生关系自然会变得很融洽,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将很好。

三、针对幼师教育开展创新性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义,要做好幼师学校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教师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1.营造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注重促进探究、质疑和好奇心,应当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全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在体育竞赛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良好的纪律性,服从安排,听从指挥;其次,相互之间必须建立起平等坦诚协调一致的人际关系;第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宽容别人所犯的错误;第四,在竞赛中要兢兢业业,不论比赛结果如何,都要从一而终。这些心理品质的培养,无疑会促使社会责任力的形成。另外,它可以酿造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对竞争的热忱与自信心,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驱除懒散,焕发热情,遵守规则,并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追逐成就,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占明.体育教师素质论[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4

[2]曲爱英.论学校体育之真义[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

[3]张全新.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教育的使命[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5

[4]张权.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理念创新[J] 理论学刊2007,9

体育学校英语教学 篇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诸多学者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学校体育中的众多相关问题进行了颇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一直存在一个较为混沌的问题亟待解决,即学校体育学科中不同子学科的相互区别与联系问题。从目前能够检索到的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成果和相关资料来看,对体育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及体育教学论的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等核心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而导致了学校体育诸学科的范畴不清,概念不明,研究零散。这一现状不仅不利于学校体育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不适应当前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等的比较研究,旨在从理论上明晰我国学校体育诸学科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借以提高学校体育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平,更有效地指导学校体育实践。

二、学校体育学科的“结点辨析”

(一)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同属于学校体育学科的范畴,两者在研究方法上都受到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制约与影响,同时又都从广阔的社会科学中汲取营养以加速自身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的建设起步较晚,迄今为止,对两个学科的区别与特点的认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此,本文试在对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逐个阐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1. 体育教育学

体育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是由前西德的学者提出的。关于体育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在国外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将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教学、训练和教育(形成个性)作为它的研究对象,其使命在于研究创立借助于运动对运动员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解决高效率地培养优秀运动员的任务。另一种则认为体育教育学是以整个体育运动中的教育现象(包括教学、发展和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其目的在于揭示体育教育活动的规律(主要是运动技术和战术的教学),阐明体育教育活动的原则、手段和方法以及运动课业的教学和教育,以便有效地发展人的体形、体能和活动能力以及个性。

我国的体育教育学研究较之国外起步更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提出应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并认为体育教育学应以体育人才的培养作为它的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培养体育人才的教育规律,高效率地解决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1994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教育学》专著。该书作者认为体育教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学相互渗透的结果,是一门交叉性的理论应用学科,是研究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及科学方法。

对比国外与国内体育教育学的学科定义,我们认为,体育教育学不能将研究对象与任务仅仅局限于培养优秀运动员上,而应在此基础上拓展研究领域,把体育运动中的所有教育现象都包括在内。也就是说,体育教育学是研究体育教育全过程的学科,是揭示体育教育的教学规律、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体育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所运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由体育学和教育学相结合而成,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

2. 学校体育学

在我国,对学校体育学的科学认识是逐步加深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任务逐渐趋于明朗。学校体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标志是1983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由此开始了学校体育自我认识的新阶段。最初学校体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仅仅是体育教学,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它的研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目前,人们对于学校体育学的学科定义基本上取得了一致,即认为: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研究学校体育与外部的关系,即: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关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还要研究学校体育内部的关系,即:研究体育锻炼、营养、保健的关系;体育课堂教学、课余运动训练、课外体育锻炼的关系。换句话说,学校体育学关照的研究领域仅局限于学校范围中的教育现象。

3. 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由于体育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明确与坚持各自的研究对象,有利于二者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其学科地位比学校体育学要高一个层次,其研究领域自然也比学校体育学的研究领域宽泛得多。具体来说,体育教育学不仅包括学校体育教育,而且还包括家庭体育教育、职业体育教育、社会业余体育教育、军事体育教育等,即在体育学科范围内研究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就教学而言,体育教育学不仅包括普通学生的教学,也包括培养体育人才(未来的体育教师、运动员等)的教学,而且以后者为主。而学校体育学则是以学校领域中的体育教师与普通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为其研究对象的。很显然,体育教育学涵盖了学校体育学的研究领域。

(二)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论

1. 体育教学论

目前,国内对有关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任务等论述较多。如王伯英等人认为:体育教学论亦称体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中的分科教学法之一。“它是以学校体育教学这一特定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揭示学校体育教学规律,探讨和阐明体育教学本质、过程、原则、内容、方法和组织,以指导体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张颂歧则把体育教学论定义为:“是以一般教学论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从体育教育的实际出发,分析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总结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物质条件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帮助教师端正体育教学思想和形成体育教学技能,并对体育教学的效果开展科学的评价。”于长镇等人认为:“体育教学论是体育教育学一门重要的科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及其应用。刘清黎等人认为体育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揭示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它是探索体育科教学规律和法则”的。以上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阐述了体育教学论的学科定义,各有千秋。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体育教学论是揭示体育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探索体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指导体育教学实践,从而达成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2. 体育课程论

我国体育课程论学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虽然体育课程论的建设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以及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直到现在,体育课程论的真实面目、体育课程论的学科体系等许多相关问题亟待澄清。从“体育课程论”的名称看,体育课程论不仅是课程论的一个分支学科,而且还是学校体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体育课程论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体育课程的设计、编制、实施以及评价等的理论与实践,而其学科目的则主要是研究体育课程的特殊问题,揭示体育课程的特殊规律。也就是说,体育课程论是课程论中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研究和探索体育课程的本质与规律为己任,具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研究视角,富有明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对体育课程实践具有特殊的指导作用。

3. 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论的关系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有关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论的争辩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课程论是体育教学论的组成部分,前苏联学者一般持此种观点;另一种观点认为,课程的范围(母系统)大于教学(子系统),体育教学论从属于体育课程论。我国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多数学者也将体育课程论作为体育教学论的一部分来研究。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体育课程论的研究,使之逐渐与体育教学论相区别,并逐步走向独立。由此,我们认为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论是两个同等重要的不同领域的学科,各有其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领域和范围,都是学校体育学的并列下位学科,都旨在促进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的科学化进程与快速发展。

(三)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学论及体育课程论的关系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体育本质及其规律的学科。其研究领域较为广泛,涉及体育教学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原则、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评价以及体育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通过以上对体育教学论与体育课程论的分析可知,学校体育学研究领域中的教学过程部分,与体育教学论的研究领域有较大的交叉甚至重叠,只不过在体育教学论中把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作为了重中之重,而学校体育学对体育教学过程的阐述则较之体育教学论浅显。与此相同,体育课程论较之于学校体育学来说,在体育课程方面则更为完整、系统和深入。也就是说,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和学校体育学在研究的领域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研究的层次上是深入和浅出的关系。总而言之,关于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与学校体育学的关系,与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育学的关系相似,体育教学论是学校体育学中教学部分的延伸和深化,而体育课程论则是学校体育学中体育课程部分的延伸和深化。学校体育学为体育教学论及其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而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的研究成果也必将进一步丰富学校体育学的相关理论。

三、结论

上一篇:教学电梯下一篇:学生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