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现状

2024-10-15

学校体育现状(共12篇)

学校体育现状 篇1

我国一直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方针,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学校的体育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中硬件环境主要包括体育设施、体育场地等,软件环境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体育风气、教师素养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教育认识浅薄,忽视体育教育的开展,一些高校对体育课和体育教师分布不均,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的目的、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进一步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对全民身体健康有着深远意义。

一、学校体育教育环境现状

1. 体育教学场所比较少

学校的体育场所是开展体育课的重要地方,主要包括体育馆以及体育场所周围的周围环境,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备的物质保障。但是,高校对体育投入资金比较少,体育场所建设的数量比较少,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近几年来,我国学校进行规模扩招,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加,但是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校的体育建设发展缓慢,二者矛盾日益尖锐。学校基本只有一个体育操场,仅能够开展一般的室外体育活动。室内场所缺乏,如遇到恶劣天气不便于进行体育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教学设备不足

学校体育教学环境在硬件方面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体育教学设备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备。一些基本的体育设备如羽毛球、杠铃、篮球等数量较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经常出现学生争抢体育器材或者是排长队等待的情形出现, 大大地降低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此外,一些学校即使布置了足够多的体育器材,但是体育器材质量较差,器材缺损现象严重,维修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开展体育训练。 教师使用的电子化设备不足,如多媒体、录像机等没有为体育老师专门配备,降低了体育老师的上课质量,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3. 教育内容缺乏整合

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大多数教学内容重复单调,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整合,比较零散,内容落后,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相符。此外,教学上课缺乏创新思维,上课方式单一,按部就班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在身心发育方面的差异缺少科学的分析与标定。在大多数的学校中,教师不重视体育课程,其他学科老师随意挤占体育事件或者体育教师将大部分的课程安排在室内,而不是室外,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热情。

4. 忽视个性化体育发展

我国体育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千篇一律,缺乏创新思维,束缚了学生身心发展。体育教学忽视个性化体育发展,用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采用相同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运用统一的模式,所以体育教学千篇一律,体育手段匮乏,体育能力基本上是千人一面。

二、优化学校体育环境的对策

1. 扩建教学场所,增加体育设施

体育教学场所和体育设施是提高体育课堂质量、优化体育环境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育环境,增加投入资金,扩建教学场所。学校体育馆、运动场等是基本的体育场所,可以满足师生在任何天气下都可以开展体育教学,保证课堂纪律。增加体育设施,如羽毛球器材、足球器材、篮球器材等,在选购时不应该仅仅贪图便宜,还要看中器材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体育积极性。此外,针对新增加的器材应做好维修工作,保证器材的高质量使用。

2. 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青少年与八九十年代的青少年发展已经大大不同,因此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完善教学内容,要从学生发展的特点出发,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取信息,不断充实、更新课程内容。

3.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质量,因此我国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整合,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学历水平还只是专科或本科,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培训力度,学校应该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时期体育教师要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以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

结语

学校体育环境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如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良好的心里环境,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养成起着促进作用,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激发,师生关系,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等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社会上下全体共同努力,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学校的体育事业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完善教育体系,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民体质,增强国民素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环境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根据我国教育的特点提出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育环境,问题,对策

学校体育现状 篇2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现状与思考

四川省会理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尹德金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对我国文化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体质却不断下降的现状,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就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问题,作出了重要讲话,并提出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突破口。

5月31日温家保总理亲自参加小学体育课,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领导人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

四川省教育厅与体育局川教[]129号文件就如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作了明确规定。在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体质下降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学校体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智轻体的思想依然存在

高考指标及升学排名对学校的压力极大,但没有刚性的.学校体育考核机制,体育工作依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学校学校体卫工作条例,阳光体育,课程标准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二、体育投入不足

基础建设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场地差,器材少,满足不了教学活动的需求。许多学校连体育达标与体质健康测试内容所需器材都无法满足。不少一千多名在校生的学校,别说树胶跑道,就连200米碳碴跑道都不够规范。许多大纲规定的训练项目难以完成。

三、师资队伍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一方面是教师紧缺,学非所教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体育课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学习与培训,不少专职教师从未参加过州级以上业务培训,知识老化技能低下。三是教师缺乏相应的学习资源,许多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室,体育方面的图书缺乏,不能满足教师学习需要。

四、学校没有统筹应用好教育资源

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发挥,工作缺乏工作热情。设备管理混乱,器材闲置,更新不到位,有的设备器材被挪作他用。

五、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缺乏监测

为了教学成绩,学校只关注学生学习,对增强体质,保护视力方面的宣传教育明显不够,甚至没有任何监管机制,导致学生缺乏体质健康意识和知识。身体超胖,眼睛近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注重青少年体质健康,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再也不能忽视的的工作,开展此项工作的责任在学校,关键在认识,成败在管理。要真正将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宗旨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规定着一所学校未来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注重青少年体质健康,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应成为当今校长思考的当务之急。

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工作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指导思想。要加强体质健康宣传,制定管理和考核机制,要让全体教职员工认识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论文范文 )要让全体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职责,增强每位教育者的工作责任感。

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政策法规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建立学生体质监测机构和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评估考核标准。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改变重文化轻体育的教学现状,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和课间操,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营造人人参与、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保证学校输出的人才首先是健康的人才。

三、加强体育师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教研人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先决条件。对学校管理者应加强政策法规、体育思想、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对教师要进行体育知识、专业技能、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培训。在提高现有人员教学素质的同时,不断引进新的专业教师,充实体育教育团队,形成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学校体育教师队伍。

四、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体育教育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学校必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拟定学校体育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学校体育工作与各部门的工作关系;安排阶段体育工作任务;检查督促体育工作实施情况;制定体育工作奖惩,建立科学的体育工作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引领全体教师们参与到学校体育管理中来,形成体育工作合力。

五、将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业评价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对体质健康的重视。采取全面措施增强学生体质,特别应把防止眼睛近视作为当务之急抓紧抓好,使学生成为开展体质健康的主体力量。

浅谈学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 篇3

关键词:学校教育 学校体育 现状 发展

体育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还没有语言的时候,就开始跑步和攀爬。人类有了语言之后,同样肯定了体育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强调六艺对人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他本人也身体力行,参与到体育当中,以亲力亲为垂范弟子。而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学校教育,体育一直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主要的一部分。

1 学校教育的现状

学校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学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应因势利导,从习惯养成入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成长,在感悟中提高,在坚持中形成习惯,最终为学生能持续的创造和改变生活,激活自己,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奠定基础。这其中学校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他学科代替不了学校体育。

从学生的发展来说,长身体、增智力都需要体育这一有效地教学手段,应该说其他学科代替不了学校体育。这是学生生理、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两节课后,学生在精神上、心理上都需要一个舒缓的过程,同时也需要通过积极地体育活动,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这时体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如今的学校体育却令人担忧。在小学,体育课基本上是热身运动+几圈跑步+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时间在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一堂四十分钟的课只有二十到二十五分钟在运动,这其中还包括五分钟的热身运动。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问题。一旦学生在课上发生意外,直接问责的是老师本人,但是一些剧烈运动难免让学生有碰撞, 家长又过于保护孩子,所以教师为了不惹麻烦,只有减少或杜绝剧烈运动,选择轻松上课,体育课的运动量就变弱了,孩子的体质水平也慢慢成下降的趋势。现在条件好一点的小学都有“童趣园”,但这些先进的体育设施,只有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学生才能进入,平时学生一律不得进入,这些先进的体育设备也就成了摆设。在中学,因为初升高有体育考试,而且体育成绩列入升学总分,所以学校都很重视体育课,但其教学内容都有针对性,要说体育课各项内容都涉及,这似乎不可能。而在高中阶段,在随机的调查中发现:在学校教学中,能正规上体育课只有一成,体育课成自由活动的有二、三成,而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有六、七成,体育课基本上成为虚设。这样一种链式反应,导致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体质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迫使大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小学的内容教起,虽然是大学生,但他们的协调性、耐力都很差。在田径教学中一说到女生八百米和男生一千五百米跑,学生是谈虎色变。这就要求学校从自身的特点出发,从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突出“体育为舟,载德促智”的学校文化特色,用体育精神激发学生,发掘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学校体育的发展

那学校体育该如何发展呢?

2.1学校体育要与健康教育相结合

这是今后学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自身健康的能力和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方法、手段,保证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向保健体育方向发展。

2.2学校体育教育应该自主化

现阶段,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基本上是注入式和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但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进步,学校体育教育将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自学为主,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持续性的体育自学能力。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去完成某些技能和体能的练习,而是了解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加学习内容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让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体育项目,教师应给予指导和建议,向学生介绍体育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自身的发展方向。

2.3 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全民健身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这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实现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是学校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重要途径。现如今的学校体育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体育课敬而远之,而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不尽相同的,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他们就会兴高采烈地将它延续下去,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发展空间,不仅是学校教育最大的成功,也是学校体育最大的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生动活波地进行学习;教学内容要有突破,体现创新。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培养,不仅是使学生成为终身体育的受益者,而且要让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传播者和宣传者。我们只有不断创新,赋予体育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让体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校体育,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体现,一种活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舒献忠.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方向之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2.2

[2]范捷.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J].中国学校体育,2009.4

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与改善 篇4

一、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体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 培养其良好的体育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 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因种种原因受到严重阻碍。

1. 学校体育观念的滞后。

经过对多所农村中小学调查, 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 只要是中考、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 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许多农村中小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 常常体育课和课外活动被学校其他活动挪作他用, 有些学校的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 家里家外、校里校外, 形成统一“思路”。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本无法得到保证。长期以来, 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体系中是可有可无的。大部分学校领导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对学校体育工作重视不够, 研究不透, 形成“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有为数不少的校领导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玩玩乐乐, 极大地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2. 体育教师队伍力量薄弱、工作积极性不高。

农村学校体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够, 在一个1000多号人20多个教学班的学校就配置2~3名体育教师, 这种状态算是好的, 剩下这些兼职老师, 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学校评优评先, 体育教师也往往被列出名单之外, 由于一直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 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 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农村体育教师在社会上从事第二职业。

3. 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据调查:中部地区某县在校中小学生共有18万人, 其中, 高级中学7所, 25000人;初级中学43所, 50000人;小学412所, 105000人。按国家规定二类学校体育设施标准, 每所小学需购置1.5万元的体育器材, 初中需购置2.5万元体育器材, 而实际上小学体育投入5000元的只占33%, 初中达到1万元的只占60%。有些农村中小学每年每个学校用于添置新器材的费用不到1000元, 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 许多农村学校根本无力投资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面对这些, 农村中学体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艰难的。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 建立严格的体育工作督导小组和评估体系。

制定有关体育教学文件, 以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检查督促, 健全评价制约机制, 通过将体育列入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等措施, 保证学校体育教学质量, 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

2. 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 提高对农村体育的重要性认识。

通过板书、广播和比赛等形式来宣传体育, 让更多的人认识体育, 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使更多的群体关注体育、支持体育, 更重要的是有关领导和学生家长要更新观念支持体育工作, 激励体育教师, 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职能。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载体, 可以有效地增强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品质, 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 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广大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带动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从而推动广大农民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全民族健康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 抓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既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后备人才的需要。

3. 重视体育人才。

要为体育教师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 还要提高教师福利工资, 吸纳人才, 利用人才, 稳定高级人才的队伍,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引导激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学校还应鼓励现有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 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业务能力, 以适应学校体育发展要求。

4. 拓宽体育经费渠道。

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资金渠道来筹集资金, 动员社会力量加快体育设施器材建设。因陋就简, 因地制宜, 自制为主, 合理地使用体育经费, 用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经费不足、器材设备简陋的状况。

5. 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保证课时, 不得随意侵占, 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体育教学、考核, 大家都重视体育, 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界而努力。

三、针对农村地区特点, 合理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

1. 利用校外周边场地地形。

好多农村中小学都建在乡村里面, 自然环境优美, 并且许多学校旁边有河流沙滩, 学校附近的山坡平坦, 车辆行人较少, 学生活动安全而又方便, 有利于学生进行爬山、冲坡、翻山丘、穿越树林等练习。农闲时的打谷场, 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 这些都是天然的运动场, 还可利用山地开展野外活动, 利用江河湖畔有组织的开展游泳活动等。

2. 利用季节气候特点。

我国季节气候气象万千, 学校可根据不同季节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如春季开展春游、远足活动, 夏季开展游泳、沙滩排球活动, 秋季开展越野跑、登山活动, 冬季开展滑冰、滑雪等活动。

3. 灵活运用体育器材。

现有器材, 通过教学手段和组织的改变, 使有限的器材达到最大的练习效果。例如:栏架可用来跨栏, 也可当成球门使用, 还可作穿越的障碍等;小皮球可以用来投掷, 也可以用来踢足球, 还可以当篮球打。

4. 科学改造现有运动项目。

学校要大力开发现有运动项目的资源, 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例如:简化其动作、规则、技术, 最后补充入我们的体育课程教材之中。

5. 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体育项目, 极具生命力, 是开发利用的重要课程资源。例如:传统文化武术、滑冰、踩高跷、腰鼓、秧歌、摔跤、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民间体育项目已逐步走进体育课程及课外体育活动中, 不仅给体育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且使民间体育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6. 在教学的安排上要有选择性、目的性。

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 只要有活动的场地, 不影响教学秩序, 就可以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例如:在走廊过道、花坛等处安排武术、健美操、健身走、体操、身体素质练习等, 这种不用多少器材, 学生的活动范围小, 固定队形进行的练习, 要求学生位置不变而教材教法多变, 用以缓解场地、器材的不足, 来开展体育教学。

7. 老师学生自己制作器材。

农村中小学自然资源丰富, 可以用竹子做标枪, 用喝过的矿泉水瓶做“保龄球瓶”, 利用废旧轮胎做滚动游戏练习, 跳绳、乒乓球台等都可自制。老师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享受上课时不能体会的另外乐趣。做沙包、做毽子, 很早以前的游戏现在照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8. 雨天室内课。

3-5月, 阴雨天气,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没有室内体育馆, 雨天室外无法教学, 在不影响邻近教室教学的情况下, 我们的雨天室内课可以这样上。 (1) 新闻聚集课。平时体育教师收集的体育新闻、体育节目、体育赛事等各种资料整理摘抄好, 利用室内课向学生进行报道, 大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 知识拓展课。向学生讲授一些体育与健康的卫生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了解生理解剖学知识、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知识、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常识、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应遵守的原则等。 (3) 室内体育游戏。如“原地投镖”、“乒乓球颠球接力赛”、“小篮球、小排球等, 做击鼓传球”等游戏。室内体育活动课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让多数学生能上台表演节目, 如:讲一个体育故事、做一个体育动作、出一道体育知识题等。总之, 体育课前的合理安排, 形式多样, 是室内体育课能生动有趣的前提之一。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看, 要使田径、篮球、足球等这些竞技类体育项目尤其是体操项目类的器材达到标准, 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可以大力发展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 还可以利用当地学校的地形地貌开展一些如越野跑、定向运动等体育运动项目, 鼓励教师学生勤工俭学, 自己制作简易器材, 形成有农村特色的地方教材, 适应农村中小学校的实际需要。

农村学校可开发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当地学校教育资源的短缺。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教学服务, 是发展农村学校体育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秦贺余等.对体育资源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

[2]李莉.农村学校体育应具有独特性.体育科技, 2002 (3) .

浅谈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论文 篇5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此外,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解决途径 篇6

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农村, “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是:有德育、智育、美育、身体锻炼与增强体质的教育功能,其他学科只能具备前三方面的功能,不具备后一个功能。体育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而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3.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工作在整个教育工作规划中没有充分体现。组织机构流于形式,乡镇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村小和村办联中),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阻力和消极因素。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体育教学而言,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加强课堂组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想法。

首先,加强德育教育,促进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

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体育

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勇敢坚毅、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品质。教师要结合实践教材内容进行教育,可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拔河等教材,进行团结协作、维护集体的教育;通过中长跑教材,进行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教育等;通过讲授全运会、亚动会、奥运会及世乒赛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强国的现实。

其次,端正教学思想,积极投入教学。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尤其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为此,体育教师一定要端正教学思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学生作正面引导,向他们讲体育课的重要性。同时要争取学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把学校体育摆在重要位置上。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性、规范化。讲解是教学的主要方法,讲解的语言要简单扼要,使讲解既精练形象生动,又能突出重点。要善于用富于文采的语言,使讲解润色生辉,更加形象生动,形成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全神贯注。

最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成绩。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如果不对教学对象进行了解,教学工作也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已趋向于成熟,而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又不一样。作为体育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也应当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对知识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理特点,才能决定一堂体育课的运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有助于教师钻研业务,吸收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也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安排,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探究 篇7

1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现状

自新《标准》颁布以来,学校体育教育开始发生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体育教学也逐渐向科学教育靠近,向着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迈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前教学的不足,其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单调及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抗心理,严重阻碍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身体及个性的发展。

1 . 1 体育教学内容混乱

大多数学生会在体育课前问教师,我们这节课需要“玩”什么?难道体育课就是“玩”吗?不是!体育课也是需要学习的,学到的知识不亚于我们在教室、课堂上学到的内容。但是现在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偏爱、溺爱,导致学生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经不起挫败,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在家长对孩子的偏爱下,学校体育也没能向着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的方向前进,而是越来越放纵学生,体育课上的“放羊”式教育使学生从心底认为体育课就是游戏。基层教师不知道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茫然。其实,体育是对形和意的结合要求极高的一门艺术,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采用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认识到“形”,还没有体会“意”,就已经结束教学,由此开始恶性循环,学生也就照葫芦画瓢,只学个样式。

1 . 2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也需要适应现代化的潮流。现行的体育教学大部分采用的是以班级为主的教学,通常是男女生混合教学、同时教授学习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导致男女生身体素质差异较大,无法同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不明显:女生因羞于表现,对体育模仿畏首畏脚;男生因过于表现,影响体育课正常秩序。在种种影响下体育课几乎不能正常进行,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大大超过教学时间,延缓教学进度。学生每节课学到的知识更是寥寥无几。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阻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兴趣性和创造性。

1 . 3 体育教学方法单调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延续,禁锢了教师教学理念,只在乎自己是否把教学大纲的内容都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导致一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课却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有的则产生厌学心理,认为体育课的学习没有必要。“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1 . 4 体育场地、器材等问题

体育器材是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样体育课因器材的多样性而受到学生的喜爱。体育场地、器材是保证体育课可以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的保证。当前学校对器材的投入相当少,体育器材是用了再用,破旧不堪,如:足球皮破损;羽毛球拍变形;乒乓球拍只剩下木板等。场地也存在很大问题:篮球场数量太少;网球场闲置;足球场也就是一块空地;没有羽毛球场。由于学校对体育的不够重视,大多数学校利用破旧的器材给学生上课,器材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放弃身体锻炼。

2 对策与建议

2 . 1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本就是以身体运动为首的课程,而身体运动是以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作基础的。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加重科学性、时效性和兴趣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其中,适当减少教师口头表述时间,多增加以学生为主的身体活动。教师也应根据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根据学校场地安排合适的运动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在体育锻炼中学习不同的民族文化。

2 . 2 完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多样的组织形式可更好的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促进体质健康的发展。学校运动会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为得到好的成绩自觉锻炼,而且也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大家的荣誉而努力。《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说明了班级整体教学与分组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并进一步说明要根据学生不需求和学生的不同水平等做出合理的分组,做到区别对待。可以按兴趣、能力等分组,如此一来,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或者可以让一些己经掌握或是技能相对较好的学生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组织要向着多样化、综合化、区别对待等发展。坚持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维的健康观。

2 . 3 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心理的变化,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并自主学习。教师传授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身体锻炼,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中介的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组织与教法的结合、练习与恢复的结合、保护与帮助的结合,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应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4 完善体育设施

学校体育设施是体育课开展的基础,在发展的同时也要结合学校的教学任务。学校器材是学校体育发展水平的窗口,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点。(1)教师可利用、改造现有场地。不闲置,不浪费。在改造的同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兼顾学生的需求。(2)科学地规划体育器材。要考虑器材的可持续性。在不断完善中发展。(3)适量增加新器械。运动设备间接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建立符合21世纪学校体育要求的体育设施,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科学含量,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现状简述 篇8

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无统一界定, 在社会上的认识也各不相同。陈龙业认为学生伤害事故应该是学生 (包括幼儿园的儿童) 在校期间, 受到人身伤害或者死亡, 学校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事故。学生成年与否不影响学校伤害事故的构成, 学校的范围也不应局限于中小学、幼儿园。张厚福等认为学校体育伤害是指在体育教学或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竞赛中发生意外伤害, 造成重伤、残疾、死亡等重大事故。陈华荣, 王家宏指出美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体育教学或者体育活动过程中所造成的儿童、学生的人身和心理伤害, 不包括火灾、失窃等财产类损害。定义中的学校既是场所概念也是主体概念。刘蓉认为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发生的因过失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余洪指出从广义的角度上讲,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可以理解为凡是与学校有关的体育伤害事故都属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这种理解使得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 我们可以从狭义上定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实施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 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体育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体育伤害事故。杨爱萍认为:“学校事故广义上讲指在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关的活动中造成的在校学生及工作人员人身伤害、伤残的事件, 它与学校的管理不善存在因果关系。狭义上的学校事故仅指因学校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在校学生人身伤害事件”。郭修金和周亦瑾指出学生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 (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和课余体育训练) , 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杨能山指出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认为对于学生伤害事故概念的理解, 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的一种人身侵害事故; (2) 是在青少年成长阶段, 过团体生活时所发生的事故; (3) 是青少年在学校活动中发生的事故, 这种学校活动是在学校范围就学的青少年所无法避免的; (4) 事故绝大多数是在教师专业性活动中发生的; (5) 事故是在青少年接受教育权力下因学校没有提供安全的义务而发生的事故; (6) 探讨事故的发生, 旨在强化安全措施, 预防再发生并追究法律责任。

2、关于学生体育事故现状的研究

2.1、关于学生体育事故类型的研究

魏康胜指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主要分以下几种: (1) 在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 (2) 非授课时间 (即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 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身体活动时的伤害事故。 (3) 由于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事故。 (4) 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事故。翁荣, 彭勇指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主要有:学校责任事故、学生责任事故、其它因素的责任事故、混合型责任事故。尹宏指出类型有: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损害事故。冯萌, 宋军生认为学校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种类可分为教学中的事故和竞赛中的事故。教学中的事故可分为可预见性事故和非预见性事故;竞赛中的事故可分为他伤事故和自伤事故。万朝顺, 翟应田, 张平对体育运动伤害的分类为: (1) 损伤总体分类:肌肉韧带的扭伤及断裂、挫伤、四肢骨折、颅骨骨折、脊椎骨折、关节脱臼、脑震荡、内脏破裂、冻伤、溺水等。 (2) 损伤组织名称分类:皮肤、肌肉和肌腱、关节、骨、神经和内脏损伤。 (3) 损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口于外界相通;闭合性损伤——无伤口。 (4) 损伤轻重分类:轻度伤——受伤后不影响体育锻炼;中度伤——受伤后不能正常活动, 需停止患部的活动;重度伤——需卧床休息、治疗。 (5) 损伤病程分类:急性损伤——受伤后立即出现异常症状;亚急性损伤——受伤6小时后出现症状;慢性损伤——急性细微损伤积累成的劳损, 或急性损伤长期不愈转为陈旧性损。

2.2、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

李斌指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学校有关安全卫生保健等规章制度不健全、教师违反一般教学规律、学校未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翁荣, 彭勇指出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学校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于存在明显责任的伤害事故二是对明知存有事故隐患, 但没有采取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 、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不遵守纪律, 不按教师规定的要求进行锻炼或训练等, 或由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因素且学校并未知情时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等) 、混合方面的原因 (混合方面的原因是由多方当事人都有过错行为, 由其多方当事人共同承担的事故责任) 、纯属意外方面的原因 (一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一类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皮华英指出中小学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概括为八大方面:制度不严, 管理不善、校舍和设备陈旧老化或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玩忽职守, 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差, 品行不良、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过强, 心里承受能力差。何斌指出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有:活动要求不规范, 教学内容超过了学生身体的承受能力、体育活动设施不当或教师没有尽到有效管理的责任、意外事故、学生自身身体健康、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生自身的纪律意识差。方明富本文指出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合理、技术方法不当、教学组织不规范、场地和器械条件差、气候因素。万朝顺, 把常见伤害进行归类, 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体育伤害原因有: (1) 运动技能因素, 技能因素导致的运动伤害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技能不足, 二是技能运用不合理 (2) 隐性疾病因素, 隐性疾病是指在临床检查中没有症状, 在运动中会表现出来的疾病。在大强度运动项目中发案较多、运动中违背合理利用体育场地的基本要求、违背运动生理学规律、保护方法因素。

3、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的研究

郭修金和周亦瑾指出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民事法律责任中, 在归责原则上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准确界定学校有无过错。由于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学校在体育伤害事故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便无法律依据。即学校不应当依据无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民事责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 应当适当考虑公平责任原则。郁俊, 陈锡林运用民法及相关法律, 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提出的观点是: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以民法中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依据, 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公平责任原则为辅, 按不同伤害事故的类型, 分清责任, 明确责任承担者, 保护学校、学生、家长各方面的合法权益, 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包桂荣指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归责原则, 以过错责任为主要归责原则, 同时辅以公平责任原则, 并详细阐述了学校的责任和学生的责任, 以期分清责任是非, 明确责任主体, 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石岚说在某些特殊情形下, 考虑到社会公平、公正的理念, 正义的实现, 以及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 学校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谭勇军指出如果未成年人人身受到伤害, 学校一般情况下承担过错责任, 过错推定责任是其特例。丁振林认为对在校生的人身损害的赔偿应按过错责任或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应当排除公平责任原则作为确定学校责任的辅助原则。尹宏指出学生伤害事故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的民事责任, 不是违约或者其它民事责任, 在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当中, 依据已有法律的规定, 均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刘一隆的观点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包括教学归责和法律归责原则;法律归责原则分为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汤卫东的观点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应使用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学校承担全部或部分的民事责任。不过学校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教育机构, 不宜过多的进行赔偿, 也没有能力进行过多的赔偿。实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4、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保险机制的研究

关于学校体育保险的专门研究比较少, 但有一些研究对研究学校体育保险具有借鉴和参考作用。周爱光认为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保障机制。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经费有限, 对此我国应当根据国情,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构建侵权责任赔偿、社会保险、学生伤害赔偿金等多渠道赔偿机制。余洪指出目前我国对学校体育的保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主要问题有: (1) 保险险种单一, 覆盖面狭窄。 (2) 体育保障制度不完善, 学校体育运动缺乏相应法律保障。 (3) 学生自身保险意识差, 保险知识欠缺, 对保险业务陌生。 (4) 保险公司自身建设落后, 管理体制不规范。李怡分析后认为, 体育保险将是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纠纷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到体育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而保险公司缺乏开发体育市场的专业人才也是导致我国体育保险发展速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李慧茹的指出虽然我国的伤害事故保险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保险救济途径较少,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学校责任险一种是意外伤害险。前者还不够普及, 两者都有自己的承包范围具有局限性, 而且保险公司的商业性质和学校的公义性质发生冲突, 还有保险的保额是有上限的, 超出的部分有谁承担还是一个问题。胡乐乐指出要完善体育保险机制, 经费来源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皮华英指出保险在现实中面临着投保“校方责任险”的学校不多、没有买保险的家人不少、社会保险的现有险种难以真正保障受害学生的利益的问题。

5、学校伤害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对策的研究

胡松青指出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对策有:尽快制定相关法律, 是处理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根本出路、走社会保障之路、设立校方责任保险, 为校方承担责任、建立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专项基金是大势所趋。曹金凤指出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对策有: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意识、坚持依法公正合理适当和及时妥善处理原则、理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争取公益救助或保险制度的参与。邵立荣指出预防体育运动伤害的对策有: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学生体质档案、课前要对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进行检查, 消除事故隐患、要求学生穿好运动服装, 预防伤害事故、加强课堂组织管理, 发现学生的行为有危险性, 及时制止、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运动量、加强技术指导、掌握保护与帮助技能。常华, 周国群指出做好学校体育伤害的预防, 处理好体育伤害事故, 是全面落实学校体育工作、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预防体育运动伤害的对策有:重视体育安全教育, 提高安全意识 (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基本安全技能的传授、教师本身要加强自我安全学习与接受安全教育、对学校的各种体育器材与设施经常性的检查) 、加强体育工作的管理, 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师不得离开教学现场、加强体育基本常规的要求、课前、课后主动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得到主管部门的同意和支持) 。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是涉及家长、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医疗和法律等多方面社会因子的综合问题。如何正确、合理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问题, 减少及规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 完善伤害事故预防机制, 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摘要:本研究从文献视角就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包括:学校体育伤害领域的事故定义概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的现状 (原因、类型、责任归责等) 。研究认为, 应根据学校体育伤害的流行趋势, 完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归责及保险机制, 为制定伤害防范措施给与科学依据, 获得促进学校体育安全的最终目的。

浅谈乡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 篇9

一、教师观念陈旧

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 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 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 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 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 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 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 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 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认为的“四肢发达, 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 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知识, 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 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 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 并能熟练运用。 (3) 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 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 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 应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每学期都应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应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应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 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 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 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 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二、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缺乏, 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仅有部分中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 在专职体育教师中, 毕业于体育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得可怜, 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

三、教学设施不健全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 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 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 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 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 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更新思想观念, 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 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更新观念,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 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 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 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 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 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 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 加强专业训练, 做到多能并兼;此外, 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 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 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 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 研究教学方法, 让校园内你呼我喊, 你追我赶, 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 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 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制教具 (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

此外,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 不得让其他学科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 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 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 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新疆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研究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疆现有的1830所中学,4589所小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体育教师是国家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教育任务的主要践行者,也是发展学校体育事业的主要实施者和传播者。因此,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的全面发展。解放以来,新疆体育师资队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整体质量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内地发达地区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1.1 新疆中学体育教师学历现状

当前新疆各类中学1830所,在校学生数1572502人。体育教师数6468人,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243,体育教师人数欠缺很大,体育教师担任的体育教学工作量较大,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也没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训练,这也是新疆大多数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不积极,学校参加全国性比赛成绩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学历代表着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是衡量一个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反映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科研的发展潜力。从表1数据统计表明,新疆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中,研究生学历者占0.31%,本科学历者占46.92%,专科学历者占48.92%,专科以下学历者占3.85%。教师学历总体偏低,55.77%为专科或专科以下。新疆学校体育现在还存在“体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引起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影响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1.2 新疆小学体育教师学历现状

当前新疆各类小学4589所,在校学生2058884人。现职的体育教师数7171人,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比例为1:287,教师数量严重欠缺。

小学体育教师是人生树立体育信念,体育理念,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启蒙者、播种者、引导者。从表2中可知,在新疆的小学体育教师中,研究生仅为0.07%,本科为13.22%,专科为50.2%,另有36.51%为学历未达标者。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根本不能满足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儿童的可塑性极强,又是人生第一次在学校接受体育,如果没有一支高学历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来正确引导儿童进行合理体育锻炼和正确掌握身体活动基本技能,那么要培养人生的终身体育习惯是不可能的。

2.1.3 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比例现状

近年来,一些体育专家、学者呼吁要平衡中小学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有利于更好的进行教学。他们认为,针对目前中小学男女生的比例在接近1:1的情况下,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也应与之相符。从表3可以看出,新疆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性别结构上男性体育教师与女性体育教师的比例约为6:1,男性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大于女性体育教师的数量,性别比例失衡。

男、女体育教师合理搭配不仅能促进学校中各类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需要调整新疆体育教师的性别结构,改善招聘体育教师政策,重视对女性体育教师的引进。

2.2 新疆中小学场馆器械现状

2.2.1 中学体育场馆、器械现状

目前新疆有1830所中学,学生有1572502名,体育场馆总面积15406512m2,国家规定中小学校平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7m2,新疆人均面积为9.79m2,乡镇和农村的人均场地活动面积分别为8.25m2和11.92m2。这与新疆地域辽阔,人口密度较低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城市、乡镇和农村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数分别占各地区学校总数的60%、64%和68%,新疆各类中学的人均场地面积虽高于全国人均水平,但是总体达标率较低,塑胶操场稀少,仅有66%的学校场地面积达标,因此新疆不同地区场馆面积发展不平衡,存在有些地区学校场馆面积较多,有些地区学校场馆面积却未达标,严重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从表4可以看出,城市、乡镇和农村体育器械达标的学校分别为194所、162所、723所,占学校总数的53%、59%、60%,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每个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必须在80%以上,才能称之为体育器材合格,而目前新疆各类中学中体育器材合格的学校有1079所(占58%),还有42%的中学体育器材至今未达标。因此,为了保障正常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器械未达标的学校尽快补充体育器械,保证正常教学。

2.2.2 小学体育场地、器械现状

新疆4589所小学,学生2058884名,现有体育场馆总面积19937078m2,人均面积为9.68m2,乡镇和农村的人均场地活动面积分别为5.38m2和12.58m2,按国家规定的体育场地面积相比,新疆城市和乡镇小学现有体育场地人均面积处于全国人均场馆面积的中等水平,而农村的人均场地面积却高于此水平,这与新疆农村地区土地面积较大有关,但大部分农村小学利用空旷土地当运动场地,场地的质量较差,学生往往一运动就尘土飞扬,难以保证日常教学,也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从表5可知,新疆城市、乡镇和农村小学场地面积达标学校数分别为147所、181所、2253所,占学校总数的47.8%、56.2%、56.8%。在新疆4589所小学中器械达标的学校为2677所,占学校总数的58.8%,城市、乡镇和农村小学体育器械达标为159所、189所、2329所,占总数的51.7%、58.6%、58.8%。另外,通过访谈所知,新疆部分农牧区小学体育器材严重缺乏,有的小学三大球各1个,每校田径器材平均10件、体操器材5件,武术器材仅为2件。新疆还有40%多的小学体育器材未达标,急需改变这种现状,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2.3 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据统计在1934年,全疆有大中学校5所,学生1005人,小学1124所,学生31304人。1949年开始,中学发展到现在的1830所,学生增加到1572502人,小学发展到4589所,学生增加到2058884人。当前新疆中小学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执行,但在具体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2.3.1“课标”和“大纲”的冲突

目前在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两种教学方式。其中一部分学校仍是按照《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还有一部分是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因为,新疆是一个半农和半牧地区,城镇化建设速度较慢,大部分中小学地处偏远贫穷农牧地区,专业专职体育教师缺乏。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受到上述条件的限制。

2.3.2 体育课程安排

新疆中小学体育课分为实践课和理论课,理论课一学期设2—4次课不等。关于理论课内容,各中小学无统一教材。实践课,城市中小学,每周3节课,乡镇、农牧区中小学每周2节课。教学内容90%的城市中小学和条件较好的乡镇、农牧区中小学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执行,10%的乡镇、农牧区中小学因各种原因的限制,仍执行《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2.3.3 双语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必须进行双语教学,但新疆各类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数毕业于以前的新疆各地区示范学校,毕业后通过函授和自学的方式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还没有达到双语授课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南疆部分地区还存在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现象。导致体育教师知识更新缓慢,体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吸纳与推行,客观上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3 结论与建议

(1)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新疆中小学教育面临着新的要求,特别是基础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学历偏低、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不协调等。因此,新疆必须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阶段的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进程,促进各类城市、乡镇、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平衡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完善其知识结构,快速提高其学历和职称层次是新疆学校体育未来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2)学校的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械是开展体育教学、进行身体锻炼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新疆部分中小学场馆面积虽达标了,但场地质量较差,个别学校有场馆,但总体数量上太少。农牧区中小学体育场地面积虽大,但大部分是土质场地,刮风下雨无法进行体育教学,体育器械严重缺乏,难以保证日常教学与课外训练。所以,新疆中小学加强场馆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购置,保证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3)使用双语体育教学是新疆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双语教学水平的高低也影响新疆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所以,不断提高新疆中小学体育教师双语教学水平,不但对他们的自身知识更新有利,而且是加快课程教学改革信息的交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在今后的新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用双语进行教学管理的同时,通过多种培训渠道提高民族体育教师汉语水平是刻不容缓的。

参考文献

[1]马湘云.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107-115.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教育统计资料(内部)[S].2007:235-310.

[3]马明珠.新疆学校体育设备与冬季授课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9):58-60.

[4]田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改造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86-90.

内江市学校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篇11

【摘要】四川省内江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学校都相当重视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根据本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找出各个学校存在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进行改革与完善,在体育教育创新方面,走上了快乐体育的道路,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学校;体育;现状

当前,学校教育正处于深刻的变革时期。上世纪末,我国已提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方针,其中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过程中担负起了越来越重要的历史责任。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内江市学校体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1.内江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

内江市是一个相对其大城市经济发展较慢的区,但是随着内江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不断加强,内江市学校体育卫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市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也相当的重视。在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法规、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想了很多办法。第一、在教学质量方面,提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配合教学课程的整体改革,在加强对体育工作的宏观管理的条件下,在改革中使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二、在法规方面基本配齐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管理、课程和学生个体评价的有关法规文件,对一些已不适应工作需要的法规文件进行修改,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法制管理打下基础。

内江市的中小学,有在市区的、也有在郊区和农村,尤其农村学校居多。在经济、学校的环境、硬件设施、学生的体育意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到差异。首先,是学校硬件设施方面的差异,由于农村的学校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学校就硬件设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第二,在学校教学水平上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也是由学校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和教师水平差异而导致的。第三,学生之间体育意识的差异,在市区的学生体育意识相对完善,而郊区和农村的学生相对要差一些。要解决这种差异,必须要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郊区和农村学校的管理,结合当地与学校的实际,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第二,加强对郊区和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使其提高教学质量。

2.关于内江市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

2.1 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生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改革的重点进一步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使普及与提高两方面工作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发展模式。

2.2 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具体工作任务

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采取抓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农村地区的两头,带动一般地区的工作方式,推出一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发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模式。在进一步完善法规文件,加强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允许各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区的学校体育工作,即在目标管理上尽可能明确具体,在工作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上,鼓励对体育教学方面进行开拓和创新。逐步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百花齐放、群雄并举的局面,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提高。

2.2.1 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法规文件建设

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法规文件建设就要配齐有关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育课程和学生个体评价的有关法规和文件,对一些已不适应工作需要的法规文件进行修改,与各部委和委内其他司局的文件内容进行协调使之统一,为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法制管理打下基础,并把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纳入教学和体育运动管理的体系中。

2.2.2 推动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推动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的重点是解决在“双休日”的新条件下,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新问题。采用多种方式逐步解决学生在休息日体育锻炼少的问题,逐步形成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相互协调,互相促进。

2.2.3 推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推进中小学体育卫生教学改革是在进一步明确中小学体育课程性质和任务的前提下,探索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推行“中小学体育合格标准”,用这一标准来推动各中小学的校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动和完善和体育竞赛和训练,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体育教学研究工作,开展推动课程改革。

2.3 体育教学面向快乐体育改革

2.3.1 快乐体育改革的理论依据

体育教学面向快乐体育在教育理论上,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是知、情、意统一的过程;在体育论上,是以主客体统一论为基础,运动的主体和客体都属于人的自身。同时,体育是满足人类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一种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推动的主体也是人的自身,因此体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自觉、主动为前提才可能取得成效。

2.3.2 体育教学面向快乐体育的优化设计要点

第一,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贯彻“健康第一”的方针,强调以人为本,面向终身体育。

第二,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合作互动、主导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

第三,在教学的观念结构上,强调体育课是情感与身体发展为一体的结构。

第四,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启发式的教学与发展式的教学相统一,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第五,在教学组织上,主张有序的课堂纪律与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机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

体育教学面向快乐体育就要从学生活动内在动因入手,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变被动强制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解决活动主体自觉积极性问题,其内容不限定只做操,更不限定只做广播操,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其内涵是健身、健心为一体。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发展良好个性,造就学生体育骨干。

3.结论与总结

内江市农村学生所占全区学生总数的60%以上。因此,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让广大农村学生同样能享受体育教育,享受体育的快乐,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调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树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校体育工作十分重要。它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所必须的。学校体育通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体能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可以使他们增强体质,促进其体态的良好发育,同时也培养了受教育者顽强乐观的心理素质,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学校体育是我国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张玉萍.中小学健康教育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3).

[2]郑强芬.体育对中小学生个性发展影响的研究[J].体育教育学刊,2001,(3).

[3]李用.学校卫生工作管理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2,(5).

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篇12

一、教育思想陈旧, 体育设施落后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课堂, 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走近新课程、树立新理念以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一些农村学校, 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张“缠身令”, 把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 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业绩。农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思想, 特别是到了中学, 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 体、音、美课程自然就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了, 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由于受地域或经济条件的影响, 不少农村教师尤其是体音美教师缺少对外界的交流和学习, 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开展的又比较少, 造成对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 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仍停留在新课程改革前的水平。多数体育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 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按照新课程的要求, 部分人不会备课, 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和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 学生学得很乏味, 陈旧的教育思想、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施是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现在, 虽然上级实行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 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 但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是改变不了现状。由于农村学校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再加上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的漠视, 对体育教学设施的投入微乎其微。我所了解的一所农村小学, 现在操场内就一副水泥台乒乓球案子, 由于年久两个角都断裂掉了, 还裸露着约5厘米长的钢筋, 看上去非常危险;还有一所农村小学教学点 (1~2年级两个班) , 无任何体育设施;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 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 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 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总之, 缺少必要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资源, 导致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下降, 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体育师资不强, 体育课堂“放羊”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 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目前, 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地方政府迫于财政的压力, 多年来教师队伍不能正常补充, 特岗教师又无名额分配且每年都有一部分老教师退休, 造成师资紧缺现象。尤其是农村地区语文、数学教老师都不能保证, 体育教师就更不用谈了。基于这种情况, 学校只得选择语文或数学教师兼职体育教学, 这样就导致体育教师专业基本功十分薄弱, 缺乏相应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施行教学中内容单一、乏味, 学生因此不愿意学习, 结果体育课成为自习课或放羊课。

三、过分强调安全, 体育工作不前

近年, 由于部分地区学校安全事件发生, 对学生和家庭造成一定的伤害, 在社会上负面影响很大, 相关学校和当地领导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 各地对学校安全工作格外警惕。现在各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分解安全责任领导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 甚至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层层都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抓好学校安全工作无可厚非, 但是过分地强调学校安全, 弱化了学校其他工作也不可取。

出于安全考虑考虑, 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做出了取消体育课、尽量少开展或者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决定。因此“为了学生的安全”这句话就成为取消体育课、不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充分理由。这种剥夺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 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违背了教育规律的做法,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也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针对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需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一) 措施要得力, 奖惩需分明

真正要改变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首先应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并付诸行动。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来规范体育教育行为, 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开展, 对学校体育工作做的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 对学校体育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处分,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据悉, 为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切实为了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河南省教育厅发出通知, 从2013年起, 我省中招体育考试统一按满分5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这一政策的出台, 无疑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二) 摒弃旧思想, 走近新课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时不我待,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 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时期, 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变革, 传统教育思想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更要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 紧跟时代步伐。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开始多年, 但我们农村一些教师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 现在仍沿袭二三十年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给农村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后果, 我们要认真反思。

为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们要走近新课程、树立新理念;加强继续教育, 学习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 坚信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彻底扭转语文、数学、英语科目重要, 体育、音乐、美术为“小三门”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真正认识到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设施需完善, 活动常开展

要想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 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制教具 (如接力棒、跳高架、海绵垫等) , 根据学校能力逐年完善体育设施。此外, 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保证体育课时不得让其他教师随意侵占;体育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 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都重视起来, 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光荣而艰巨。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支持体育工作, 尤其要关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只有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了, 国家的体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任重道远, 光荣而艰巨。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支持体育工作, 尤其要关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只有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了, 国家的体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才能得以实现。

上一篇:城固县农业推广下一篇:微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