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参与现状

2024-08-29

体育参与现状(精选12篇)

体育参与现状 篇1

一、研究目的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现阶段, 我国中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学生体质测试中身体素质成绩下降较多, 不能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相一致。中学体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 分析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动机和习惯, 为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提供理论依据, 以便合理地安排和调整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文以初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在初一、初二男女生中随机选择了5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500份问卷, 有效问卷497份, 初一男生134人, 女生134人;初二男生113人, 女生116人。

(二)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处理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

初二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均值是26.73分, 68.1%的学生能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初二女生参与体育的均值是24.27分, 46.6%的学生能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初一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均值是30.19分, 80.6%的学生能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初一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均值是29.90分, 58.9%的学生能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初一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明显高于初二学生。

(二)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每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

每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 男生总体比女生多。男女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4次的占43.3%, 男女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3次的占15.9%。这说明学生每周体育锻炼总体参与度较高。

(三)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平时在课外练习体育课上学过的内容的情况

初一男女生经常在课外还练习体育课上学过的内容的占35.1%、20.2%。这与初中体育过程性评价中初一男女生的教学内容难度有关。

(四)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节假日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传统的节假日空闲时间,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较高。经常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43.1%。这表明,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家长参与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关系。因此,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 应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

(五)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在没有教师要求的情况下, 坚持做课间操的情况

学生在没有教师要求的情况下经常坚持做课间操的占15.1%。初一男女生在课后坚持做课间操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二学生。这一现象与初一入学来要学习新的课间操有关系。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教师要求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坚持做课间操, 表明课间操的内容、形式、管理都有待改进。

(六)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代表班级参与学校的各种比赛的情况

经常代表班级参与学校的各种比赛的学生占20.9%, 从来不代表班级参与学校的各种比赛的占19.1%。这表明, 初中开展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较少。

(七)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和同学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

经常和同学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占41.6%。男生明显比女生要多。调查显示:与同学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得到快乐, 心情舒畅。

(八) 初一、初二男女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的时间 (不包括体育课和课间操) 的情况

每周参与体育锻的时间 (不包括体育课和课间操) 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84.5%。只有15.5%的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的时间 (不包括体育课和课间操) 1~2小时。这些现象表明每天锻炼1小时的效果较好, 也有利于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九) 与看电视、玩游戏等娱乐活动相比, 平时将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的情况

与看电视、玩游戏等娱乐活动相比, 平时较多地将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的学生占47.9%, 平时较少将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的学生占52.1%。占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看电视、玩游戏等。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电子产品严重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十) 学生平时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体育的书报和杂志的情况

平时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有关体育的书报和杂志的学生占48.5%, 平时在课余时间很少阅读有关体育的书报和杂志的学生占51.5%。这表明学生对体育相关知识较为有兴趣。

(十一) 学生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复习考试阶段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复习考试阶段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36%, 64%的学生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复习考试阶段较少或从不参加体育活动。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及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关, 也与学生自身有关, 如学生身体素质较差、课业负担重、低兴趣以及缺乏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等。这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四、结论

第一, 从总体上看, 中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但是在学习任务比较重的复习考试阶段能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35%。这说明小部分学生能够非常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持其他态度的学生占总数的35.2%,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部分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并不积极。这可能与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氛围的影响和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情感倾向有关。这也提醒我们, 转变这部分学生的态度是未来一个时期内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 结合中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内容可以看出, 大部分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男女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4次的占43.3%, 3次的占15.9%。每周参与体育锻的时间 (不包括上体育课和课间操) 2小时以上的学生占84.5%。所以, 学生总体参与度较高。但是这也反映出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学生在课后没有兴趣参与练习, 因此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有待改进。

第三, 从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情况可以看出, 经常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43.1%, 经常和同学参与体育活动的占41.6%, 平时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有关体育的书报和杂志的占48.5%, 经常代表班级参与学校的各种比赛的占20.9%。这说明, 家长参与、同伴交流、个人的表现等因素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与体育教育的目标相距甚远,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致使大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就放弃体育锻炼。

五、建议

第一,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要培养中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还要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确保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参与性。

第二, 学校应树立开放性大体育课程观, 设置现代运动为核心的开放性学习内容、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课程, 采用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的教学形式;加强课余体育目标管理, 构建新的课余体育目标管理程序与体系, 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程和学生体育活动改革的力度。

第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加强责任意识, 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措施, “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监测体系和科学健身信息网络, 为青少年学生创造一个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体育锻炼的良好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北京四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全面分析了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及体育锻炼习惯, 为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合理安排提供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体育参与现状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参与 排球运动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排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技术的全面性、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技术的两面性、严密的集体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和观赏价值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该运动还具有促进人类和谐、培养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拼搏向上的优秀品质等作用。排球运动是能够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与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勤奋、助人、拼搏、合作等优秀品质的运动健身项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学院参与排球运动的学生为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学生参与排球现状的相关资料,以及咨询相关教师和学生,对全校非体育专业参加排球运动学生发放500份问卷,进行学生参与排球问卷调查,其中回收498份,回收率为100?g。回收有效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9?g。

2.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需要,利用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云南师范大学排球运动现状

1.学生参与课外排球运动对象分析

从研究可以看出,喜欢排球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其中,大二学生占总人数的48?,喜欢人数最多,大一学生次之,占总人数的32?,大三学生占13?,大四学生占6?。不难看出,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在大一和大二时学校开设排球选修课,有些是必修课,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和认识了排球运动,改变了以往对排球的观念。大三学生主要在有排球技术的基础上喜欢上排球运动,还有就是大三学生平时课程比较多。大四学生打排球的人有点少,主要是大四学生正在忙着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各种压力忙的没有时间打排球。

(二)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现状

1.每周参加排球运动的频数和时间

从调查看出,大学生在每周运动次数和时间上的分配是不均的,其中男生在每周参与排球次数1次的为28人,占总人数25?,2次的为40人,占总人数36?,每周参加排球运动次数最多的是2次,每次时间为1-2小时占绝大多数,女生在每周参与数最多的是1次,占总人数的15?g,而每次运动时间最多的人数是在30到60分钟左右,说明我校女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时间和次数分布的比例是比较低的。排球技术性要求较高,其次,排球较硬,有些人受不了打排球时手的疼痛感。排球运动只有在打比赛时才是有趣的,而打比赛又需要有一定的技术,这就让学生在参与排球的次数和时间上有较大差距。

2.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

从“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动机”中可看出,增强身体健康的比例占38?,兴趣爱好的比例占34?,从数据上看,学生参加排球运动主要是为了增强身体健康其次主要是对排球运动有一定兴趣爱好,接着是为了增加交流和丰富课余生活。在此基础上,在校大学生也通过排球运动来提高排球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努力拼搏、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校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较单一,除了平时上课外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等。和其它学生很少有交流,朋友就很少,通过排球运动的组织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增加朋友圈,增进交流,从而丰富课余生活。

3.影响参加排球运动的因素

从调查中可知,影响学生参加排球运动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的身体素质差; 2.场地、器材不满意;3.没有人组织管理;4.校园排球文化氛围不够;5.没有专业人员指导;6.其它。从而可看出没有专业人员指导问题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从问卷中可看出由于排球本身的特点限制,让许多人对排球的兴趣不怎么浓厚,但学校的场地也没有充分得到利用,也没有人进行组织和没有专业排球者进行指导。由于排球运动自身的特点,使许多人在排球课中怕球,在开始学习排球时由于项目单一,使学生产生厌学、对排球兴趣度不高等心理。在学校里面排球场地不完善,没有人组织排球比赛或者排球运动,让学生原本喜欢排球但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让原本并不怎么兴起的排球运动处于平淡状态。

三、结论

(一)缺乏专业排球指导员。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每个人都照顾到,致使学生只是掌握了排球技术的一些皮毛。没有掌握到专业的排球技术,大多数学生的动作都是不规范的,与专业排球出身的指导员相比还是不够科学。

(二)排球运动技术性较强,对排球运动缺乏兴趣。排球技战术特点对参与者有很高的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不过这些基础技术动作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指导,不断反复练习。

(三)学校宣传力度和组织上不够重视。学校只有通过积极的宣传方式,才能让学生产生潜意识。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排球比赛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热情和兴趣。

体育参与现状 篇3

一、女生对体育锻炼主观意识以及原因的分析

调查结果体现出女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还是较薄弱的,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参与。一般选项所占比例最高,表明女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从而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效果及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再加上怕脏、怕累、怕笑话、出现月经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初中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致使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

二、 初中女生参与课外锻炼的频率及其参与形式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初中女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课外体育锻炼,但是在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每次锻炼的时间也较短,从而其锻炼效果不高。所以,初中女生在实际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中还是存在较大不足。女生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形式的选择中,大多数是选择和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说明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还是依赖于结伴参与,这可能与女生的依赖心理特点有关。

三、初中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体验

通过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身体形态、运动技能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好的提高。初中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所产生的效果有较明确的认知。大部分女生认为,通过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四、初中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及其选项目的

对于初中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选项依次为健美操、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跑步、体育舞蹈等,由此显示出女生倾向于表现美感的运动项目,并且乐于参与能娱乐身心、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的运动项目。体育中考项目很大部分促进了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五、对初中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几点建议

1. 提高体育教学改革质量。这要求在教学中力求灵活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利用实用适用的教学方法为初中女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建设,利用多渠道、多方位地充实自身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实现科教一体,促进初中女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加强体育课外锻炼指导。增强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各种兴趣培训班,让她们充分体验课外体育锻炼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究式教学和合作性学习,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信心和热情,提高学生实际参与课外锻炼的积极主动性,达到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女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增设女生喜爱的体育选项课。根据女生在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立足课外体育锻炼的实用性和普及性,增加开设女生喜爱的选项体育课,如形体训练、健美操等课程,并且课余时间经常举行丰富多样的竞赛锻炼。以竞赛带动普及,提高她们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增强其实际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

4. 建设社会体育锻炼环境。加强硬环境(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建设,提高软环境(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质量,为保障初中女生更好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使家长起到好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质量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

体育参与现状 篇4

21世纪,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的工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由于空闲时间的富余,我国公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就会导致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改变。”[2]丰衣足食的基本生存状态已经不再满足21世纪的现代人、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对生活的享受,因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体育休闲时代。

“运动休闲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在具有体育特征的时空中进行体育精神与实践的总和,亦即在认识与行为,内容与效果方面带有规律性的典型形式与特征。”[4]在现代社会中,休闲体育的价值和功能朝着多方向发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大学生运动休闲与校园文化、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等有着密切联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4]因此,本人通过对阜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几点有关的建议和对策,为将来高校休闲体育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将来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

以阜阳师范学院200名全日制1~4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男、女同学各100名,共200名学生进行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分法

通过大量阅读我校图书馆的书籍、报刊以及查阅中国期刊网、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体育期刊篇名目录数据库等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为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现场发放、现场收回的方式:在阜阳师范学院共发放《高校休闲体育参与的调查问卷》200份,共收回了198份,收回率为99%,其中有效调查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

2.3 数理统计法

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2000进行管理和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休闲体育参与的现状调查

3.1.1 休闲体育认知的现状调查

据此次调查结果得知:有81%的学生认为参与运动休闲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普遍认为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幸福的生活。而有68%的学生认为运动休闲能够娱乐我们的身心、调节我们情趣。这说明人们不单单追求健康的生活,还需在健康的基础上去追求精神生活,从而来丰富自己忙碌的生活。也有42%的学生认为参与运动休闲可以减轻我们的压力,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随着就业压力的递增,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就需更加努力,所以压力更大。

由于我院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经此次调查结果可知,只有14%的学生对于运动休闲不了解,完全了解占8%和有所了解的占76%,这充分表明阜阳师范学院比较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从而才会有如此多的学生了解运动休闲。

3.1.2 高校休闲体育的价值取向

由上表可以得知,阜阳师范学院的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选取比例最多的是强身健体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需求,这充分说明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们的心里。也说明了我校大学生对运动休闲的价值是非常认同的,他们对体育的本质功能是有一个清楚的认知的,因为运动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体质,而且还能够增进我们健康,这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有74%的大学生选择娱乐,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对运动价值的充分认识,他们希望从休闲运动参与中体验快乐、分享快乐,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品德、感情理念、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和培养,这正好反应出高校大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

3.1.3 高校学生参与运动休闲的项目选择

阜阳师范学院的男女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分别是:男学生参与的运动主要有篮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攀岩等运动,而女学生所参与的运动主要有健美操、羽毛球、舞蹈、篮球、排球上。

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 阜阳师范学院的男生比较喜爱参与的项目是具有对抗性、竞争性较强、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比较喜欢传统的、简单的、具有娱乐性的和表现形体美较强的项目;另外,男生喜欢球类明显大于女生。而女生喜欢舞蹈类、形体类则多于男生。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与男女学生在个性、能力、兴趣等的差异有关。

3.1.4 高校休闲体育的消费现状

经调查结果显示, 阜阳师范学院学生每周用于可支付的运动休闲活动的费用在100元以上,而50%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30~50元以下,这充分了说明大学生对参与运动休闲的消费比较低,且具有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个人家庭状况、个人参与状况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阜阳师范学院特别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教授、实践能力的培育和道德品质的教养,并特别看中对学生人格魅力的挖掘。因此,只有14%的学生对休闲体育参与不了解,完全了解和有所了解的分别占8%和76%。

2.阜阳师范学院学生休闲体育参与的价值取向是多方面的,选取比例最多的是强身健体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说明“健康第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3.在运动休闲项目中,阜阳师范学院男生比较喜爱参与的项目是篮球,而女生是比较喜欢健美操。因为这跟男女学生在个性、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4.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每周用于可支付的运动休闲活动的费用在100元以上,而50%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30~50元以下,这充分了说明大学生对参与运动休闲的消费比较低,且具有两极分化的现象。

3.2 建议

1.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习惯,并了解各种休闲体育的技能,以符合时代潮流。

2.建立校园休闲体育的社团。

3.充分使用校园的场地设备,为阜阳师范学院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休闲的硬件设施、建造更好的体育休闲环境。

4.加强我校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5.加强培养大学生休闲体育意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摘要:通过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对阜阳师范学院在校本科生休闲体育的参与状况进行调查。提出有关的建议,从而对中国高校体育和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休闲,参与

参考文献

[1]吴玉华,刘霞,等.论高学校大学生休闲体育[J].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006(3):21.

[2]陈齐.于涌论.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3):20.

[3]刁艾莉.吉林省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及其价值分析[J].2008(4):29.

阳光体育,快乐参与? 篇5

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这一次是在我们十堰市的体育中心开。按理说,我应该很高兴的,但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说来话就长了!

星期二是运动会彩排。早上7:40我就赶到了体育场,首先开始排练方块队。老师让我们走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不让休息。而且还老嫌我们走的不好(咱们都已经快累死了啊)。走了二个小时后,我们广播操队又开始训练。我们站在椭圆形的草地上,练习队形整理。先入场跑,然后退场跑,然后入场跑,再就是稍息、蹲下、跨立等动作。

过了一会老师开始又整理队形。我们已经站了一上午了,谁经得起这般折腾?太阳努力地发出炙热的阳光,似乎要把我们烤熟。王老师在这时问了我一下我的情况:“刘昱显呀,这么大强度的训练你受得了么?”由于我体质很差,所以王老师怕我一坚持不住就倒在场上。但我像傻子一样的说:“没关系,坚持得了。”其实,我完全可以在这时说我站不住,要求退场。但我咋就这傻涅?

不一会,同学们大呼脚疼。站了这么久,脚不疼才怪!于是,我带头喊起来:“抗议!抗议!!!(老师一知道,我这广播站站长就别想当了…)虽然这是同学们的心声,但没人敢响应。我这“抗议计划”荣幸的变成了肥皂泡。12:47,训练终于结束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累死我了!幸好下午放假。

但是,午饭过后,我又精力充沛的玩滑板去了。(天啊)我把自己连着滑板甩来甩去,似乎要甩掉所有的禁忌。

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这天是正式的演出。全体师生都到了体育中心,等待着我们的.表演。方块队先上场,完了以后是介绍来宾。这次来了好多教育局的人,难怪人民小学这次大搞形式主义!然后是教育局书记致开幕词。教育局书记一口方言,笑死我了!讲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广播操队大显身手了!表演完后,我顿感轻松。就为了给这些领导看,我们牺牲了好多课余时间,训练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真是地狱啊!而且还让我们这天6:20到达体育中心,结果门锁打不开了!害我们等了一个小时。

要说人民小学也没多差,当差就差在爱稿形式主义。你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人民小学的,而且,那个雏鹰广播站站长就是我呦/(^o^)!

这天,我们坐在看台上,被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差一点就中暑了。中午我们吃的午饭是自带的,我早就饿扁了,于是猛吃猛吃,结果,我被撑死了(╯﹏╰)。

这一届体育节很令人不爽。学校把我们转移到体育场、搞训练、弄表演……还不是为了面子?我们只是满足学校虚荣心的工具,根本不是学生!学校应该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来教育我们,而不是通过我们来为学校争面子!再说了,我们为了学校的虚荣心,累了那么久,是应该的吗?我们努力的按照学校的意思来做,换来的却是可耻的虚荣,这也是应该的吗?是我们学校要面子,还是整个中国要面子,还是整个世界要面子?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我想起了运动会的口号:“阳光

体育参与现状 篇6

[关键词]柳州市柳南区 中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42

全民健身计划是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为发展重点的系统工程,它是新世纪的伟大战略规划,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建设科学文明、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对柳州市柳南区部分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从中了解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各方面情况,从而提出解决现存主要问题的方法,为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作参考。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柳州市普通初中非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柳州市柳南区二十二中、二十七中、四十六中、十八中和十七中五所学校的初一及初二年级学生共计1100人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柳州市柳南区二十二中、二十七中、四十六中、十八中和十七中五所学校的初一及初二年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78份,回收率达98.00%,填写合格1051份(男470,女581),有效率达97.55%。

(2)数理统计法

将收回问卷的选项输入Microsoft Excel中进行数理统计;多项选择题采用平均选择系数法和百分比统计,单项选择题则采用百分比进行数据统计;对男生、女生两样本率的差异进行U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对体育运动的喜爱

调查表1显示,85.35%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其中男生92.77%,女生79.35%,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积极的态度。但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比女生高出13.42%。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男女生身心发育特点的差异所致,男生相对来说更为活泼好动,女生由于处在青春发育期,身体器官趋于成熟,性征发育明显,体形不断变化,再加上生理期造成不稳定的情绪影响。

2.闲暇时间的支配

调查表2显示,学生课余闲暇时间的支配主要是进行体育活动(27.24%)、交友娱乐(24.06%)和复习功课(22.41%),其平均选择系数都大于1。

3.参加课外体育的动机

调查表3数据显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36.17%)和消遣娱乐(35.47%),平均选择系数都大于1。可见学生表现出更强烈的健身和心理娱乐动机,他们通过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达到健身目的以外,还希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体育活动使身心得以放松。

4.用于课外体育的时间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应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也就是说,除去每星期两节体育课外,学生每星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要达到2小时以上。调查统计表4显示,男生参与活动比例高于女生。但活动时间2小时以下的比例较高,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5.课外体育的内容

调查表5显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主要是:球类运动(40.17%)和跑步(20.01%),平均选择系数分别达到2.81和1.40。其中选择球类运动项目的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07%,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究其原因,特别是三大球项目对参与者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等素质要求较高,而男生在这些方面都优于女生,这可能造成男女生在选择上存在差异。跑步由于在技术上的要求不高,男生和女生选择的比例较高,平均选择系数分别达到1.34和1.45。

6.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

调查表6显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内(43.41%),平均选择系数为2.60,这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气氛比较活跃有关。另外有18.25%的女生选择在家中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平均选择系数达1.09,可能由于男生占据了校内大部分活动场地,令女生在校内活动场地有限。选择在收费场所、街道空地、公园广场和其他地方的比例都不是很高,一方面,健身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赢利性体育锻炼场所的高消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难以承担。

7.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因素

调查表7发现,在本问卷所列出的6项影响柳南区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选择学习负担过重而没有时间的(25.15%)、场地器材缺乏的(21.78%)、其他(14.24%)、缺少技术指导的(14.19%)、怕耽误学习的(13.53%)和缺少经费的(11.11%),其中学习负担过重而没有时间和场地器材缺乏这两项的平均选择系数分别达到1.51和1.31。可见,场地器材的不足是制约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客观原因之一。同时,我国的应试教育仍然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学质量的优劣,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对体育活动不重视,过多的把时间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由于面临应试教育的升学率考核机制,使初中学校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重心倾向于学习成绩,体育课外活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使课外活动的开展无法常态化。

(2)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表现出积极的心态,但场地器材缺乏、师资力量不足和学习负担过重是造成学生无法参加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

2.建议

(1)教育部门应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以升学率为轴心来评价中小学教育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保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保证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2)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找准发展切入点,开拓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同时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体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杨学军等.中美两国部分青少年学生余暇体育的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8).

[2]陆跃琴.对高中女生厌学体育的研究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2(10).

[3]谢静月等.对体育教育中女生学习兴趣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2(9).

体育参与现状 篇7

从2007年开始, 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3年时间, 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也强调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然而, 大多数的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上, 除每天的课间操和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外, 几乎就没有其它体育活动。本文专门设计有关课外体育活动的若干问题, 对我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掌握我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为下一阶段促进学生更好参加锻炼和学校作出相应措施提供某些依据。

2 调查对象

本文随机抽取12个班级近500名学生进行调查。

3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基本常规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设计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问卷, 内容包括:“你们赞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吗”、“你们知道学生每天应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吗”等6个问题。 (如表1、表2)

4 调查结果与讨论分析

本文将调查结果 (表2) 归类为学生“认识”、“参与”及“学校态度”三方面进行讨论。

4.1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认识理解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及理解是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和动力。对问题“你赞成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吗?”的调查结果表明:赞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高一占97%, 高二占95%。这表明, 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 认为课外体育活动是有锻炼价值的, 同时也证实了《全民健身计划工程》开展实施后, 在青少年中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全民健身计划工程》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对“你知道学生每天应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吗”的调查结果表明:有10%的学生回答“不知道”,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占11.3%、10.9%, 回答“知道一点”的学生占31.7%, 两者相加是41.3%, 这表明这部分同学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或《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某些细节了解尚不充分,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在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上存在不足, 学校各部门应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工程》的宣传工作, 提高学生对健身活动的认识, 促进其主动地投身到锻炼中去。

对“你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会影响你的学习吗”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不影响”的学生是86%,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占87%、85%, 回答“影响”学习的是9.3%,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是8.5%、9%, 还有部分学生回答“不知道”, 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不能把学习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协调好, 导致他们认为参加锻炼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原因二是学生课业负担重, 要从课业中抽出时间来参与锻炼使他们认为会影响学习。作为学校, 应利用各种宣传栏、有线广播、黑板报等形式, 向学生广泛宣传体育的各种知识, 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活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

4.2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

对“你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吗”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占63%,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为64%、62%, 而回答“偶尔参加”和“不参加”的学生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原因有:一是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二是学校在健身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 致使学生对健身认识程度不够, 参与的自觉性不高。

4.3 学校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对“课外体育活动有组织者吗”的调查结果表明:回答“有”的学生是78.5%,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为78%、79%, 由此看出, 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还是比较重视。“学校的场地器材能否满足你们活动的需要”的调查结果表明:只有45%的学生回答是“能”, 其中高一、高二分别是43%、47%。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 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市中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较为正常, 特别是这两年开展了趣味运会,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锻炼的意识较强, 但学校的某些实际情况也给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了不便。

5 结论与建议

(1) 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工作, 学生的班主任, 特别是体育教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 加强组织及辅导工作, 但是要体育教师承担起所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是不可能的, 必须对其他学科中年纪轻、身体健康、对体育有兴趣的教师加以培训, 学习体育的一般规律、基本要求, 使他们能够承担起课外体育活动课的组织者。

(2) 学校还应从实际出发, 积极创造条件, 改善运动场地, 器材设备和卫生条件,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锻炼环境, 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动机和兴趣, 使其逐步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在场地小, 器材紧缺的情况下, 各班级也可以自制或购置一些简单的器材, 以适应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3) 要完成增加学生体质的任务, 仅靠每周2节体育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在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4) 学校体育的改革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地位, 随着体育走向世界, 面向未来,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人们文化经济、生活的改变和变化, 终生体育思想被人们所重视, 尤其是把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将成为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 课堂40min完成不了的任务以及学校各种任务将在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弥补和完成。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正业”, 将为学校体育以及整个学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广大中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对中学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高度重视中学体育工作, 使广大中学生在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 锻炼和发展身体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广大中学生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王嫒, 张百宇, 戴华.要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6) .

体育参与现状 篇8

关键词:普通高校,群体体育,参与,消费

现在在校读书的学生群体, 是城市生活未来的主要成员, 也是目前展开体育活动的重要群体之一, 他们一旦走出校园进入社会, 一定是体育消费的主体。所以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有怎样的意识, 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体育消费的行为取向, 这种潜移默化的转变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

1 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调查

1.1 问卷编制

在查阅高校体育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相关文献及借鉴大量高校体育运动开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借鉴赵小平的《安徽省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调查问卷》、唐枫的《广西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情况调查问卷》、汪晓义的《广西省普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关金永的《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后, 编制了《湖南省高校大学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调查问卷》。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4所长沙高校和湖南工业大学、南华大学、吉首大学、邵阳学院四所湖南省其他地方高校的在校学生的263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回收问卷252份, 提出无效问卷4份, 得到有效问卷248份, 回收率为约94.3%, 符合统计学要求。

1.3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

1.4 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调查得出的数据在进行统计和汇总的基础上, 应用数据分析工具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t检验法进行检验, 获得湖南省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消费现状及其原因。

2 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调查结果研究

2.1 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

本研究主要从湖南省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四个方面来阐述当前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

2.1.1 群体体育参与及体育消费意识调查

根据本论文的问卷调查统计, 湖南高校学生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来, 学生的群体体育参与情况有所提升, 在问及“每周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是多少”时, 有近60%的学生选择了“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 有超20%的学生选择了“每周参加2次以上体育锻炼”, 仅有不足20%的学生选择了“从不参加体育锻炼”, 可见湖南省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意识逐渐形成。

2.1.2 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体育消费各项目的比例关系。通常的体育消费结构归纳为:体育发服装费用、体育器材费用、体育报刊音像费用、体育赛事门票费用、体育培训咨询费用6大类。从本研究的调查情况来看, 当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大学是体育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体育服装费用, 其次是体育器材和体育音像报刊费用, 体育赛事和培训等观赏提高类费用所占比例最小。

2.1.3 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有所提高。通过对湖南省大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显示, 在问及“您年度体育消费的金额是多少”时, 有13.5%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元以上”, 有33.5%的大学生选择了“600元以上”, 有37.5%的大学生选择了“300元以上”, 可见湖南高校大学生群体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 且存在男女消费水平不均衡的特点。

2.2 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原因分析

在本研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中存在体育消费意识尚未完成形成、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等问题, 本研究拟从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经济学等角度来分析造成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原因。

2.2.1 体育消费动机的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

消费动机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直接原因和内在动力。在本研究的开放式访谈中发现, 湖南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从众心理和追赶时尚的心理较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与身边同学朝夕相处, 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相互影响。如当同一寝室的某一同学想进行某项体育消费时, 其它同学可能也会在他的鼓动下一起去参加, 这种情况在女大学生进行参与型体育消费的时候尤其突出, 很多女大学生参加健身俱乐部、体育培训或是到运动场地锻炼都是结伴同行。

高校大学生处于青年期, 好奇心强, 对新鲜事物、信息非常敏感, 相比成年人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对各种富有个性的名牌运动服装、街舞、网球等新兴运动热情极高, 为追求自我个性展示和表现, 加上网络、名人和广告的影响力, 成就了大学生强力的心理消费需求, 喜欢根据个人喜爱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消费需求。

2.2.2 社会传统观念和家庭经济条件

我国社会传统自古以来崇尚艰苦朴素, 同样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崇尚艰苦朴素的消费观, 纵然节省的体育消费观对社会财富累积有过重要意义, 可是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作用。加上湖南高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学生家庭的供给, 在保证日常生活开销的同时, 如何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学习中的哪一个方面一直困扰着高校大学生, 因此当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高校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更乐于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等免费或花费较少的体育运动。

3 改善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体育消费现状的建议

针对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中存在体育消费意识尚未完成形成、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等问题, 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改善湖南高校学生群体体育参与及消费现状的建议。

3.1 正确引导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意识

通过学校对学生加强合理体育消费意识的培养学生健康、培养和指导、大力宣传体育消费功能、积极的消费理念, 改变湖南高校学生体育消费由集中在服装、体育器材购买等实用型消费和体育器材、场馆租赁等参与型消费理念, 加强体育观赏型消费指导为湖南高校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体育消费环境和良好体育消费氛围, 拉动湖南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市场。

3.2 营造丰富多彩学校体育消费氛围

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是妙趣横生、欢乐活泼、健康科学的学校文化体育的氛围。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带给学生很多的进行体育实践活动、得到体育知识的机会, 使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得到丰富, 有助于大学生消除精神紧张、获得美的享受、调整生活节奏。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及形式的上要加大力度组织体育项目的竟赛, 充分利用起有限的场馆, 举办更多的体育知识讲座、竞赛以及体育健身技能培训班, 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进行体育消费。

3.3 开放和升级学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

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消费场所与体育锻炼场地的建设力度, 让学生得到吸引并进行体育锻炼与消费。对存在的体育场所实行体育有偿化, 对在校学生进行适当开放, 从而加强学生群体的体育消费水平。

4 结语

现在学生群体存在的体育消费问题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消费问题, 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群体的各种价值观所形成之前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将学生群体当下的体育消费动机、行为以及结构进行分析, 掌握学生潜在的消费能力与体育消费特征, 从而得出学生群体体育消费市场日后的发展潜力。了解学生群体现在潜在消费能力和体育消费特征, 不管对加快体育市场化的进程, 扩大体育市场规模, 还是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都有着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荆光辉, 李献君, 林鹏, 等.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3) .

体育参与现状 篇9

女性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情况和女性的身心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下一代的身心素质, 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由于女性承受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照看孩子和其他家务等负担, 借助体育运动的力量可以帮助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 可以为她们提供一个更好地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 可以帮助女性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 树立起自尊和自信。体育运动还可以教会女性如何做到自立自强以及发挥领导能力。通过展示女性杰出代表勇于挑战“女不如男”传统观念的风采, 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女性对实现更多人生目标树立信心。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社区女性为研究对象, 对社区女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并总结影响社区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 进一步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我国女性体育健身进行分析, 从而对我国以社区为单位的女性身体健康状况做出初步的判定, 研究旨在有针对性的提出有利于社区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措施, 对于在社区女性体育健身运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为社区及周边环境进一步改善女性体育健身场所提供有效依据和建议。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要求, 查阅了大量有关女性问题、大众体育活动、及女性体育方面的资料。大量前人研究的成果, 使本研究能拓宽视野, 获取有益的借鉴, 顺利完成研究工作。对抽样的10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社区发放40份调查问卷。发放400份问卷, 回收380份。回收率是95%, 有效问卷380份, 有效率95%。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社区女性参与健身的方式选择团体健身方式的占47.3%, 个人进行健身的占32.7%, 其它的占30%。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社区女性各年龄阶段参与体育健身的方式大部分是团体健身, 通过走访了解到大多数社区女性认为团体健身方式是一个集体项目, 可以和家人一起参加, 同时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 进而增加了她们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因此选择团体健身的人较多。只有21到30岁的年轻人选择个人健身占的比例较大, 这与年轻人的个性有关。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社区女性非常愿意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较大, 占46.7%愿意的占32.6%, 不愿意的占20.7%, 还可以看出选择健身次数每周3~4次的大于每周1~2次的, 进而更加说明社区女性对体育健身的积极程度很高。可以看出, 社区女性文化程度的不同参与体育健身的比例也不同, 研究生的占23.65%, 本科占35.7%, 大专占18.3%, 中专占16.5%, 高中占4.6%, 初中及初中以下占1.3%, 说明随着文化程度越高, 参与体育健身的女性比例越大。按照运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小强度的活动可以有效改善机体成分, 降低体脂含量及体脂百分比, 降低血脂, 同时降低安静时收缩压;中等强度的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肺功能;较高强度的活动可以显著地增强心功能储备。通过问卷数据可以看出:采用小强度进行体育活动的占被调查总数的24.81%;中等强度的占43.66%、较高强度的占31.53%.可以看出大多数女性都选择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 说明心肺功能的改善使她们有良好的感受。通过问卷可以看出社区女性大多数一周锻炼2~3次, 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主要在1h以内。通过进一步的问卷分析, 欲将寻找出影响社区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

可以看出, 社区女性参与健身的目的有增强体力和健康的占32.2%、散心解闷、消遣娱乐占25.5%, 改善情绪与修养气质占15.1%, 增进与朋友、同伴的友谊交流占10.3%, 美容、减肥、健美体型占8.4%, 增进亲情和爱情占6.3%, 其它占2.2%, 说明社区女性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和层次在不断地拓宽和加深, 不再局限于其健身功能, 而是更广泛地从多角度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心理、审美和个性培养中的价值。另外在问卷调查中, 患有职业病或慢性疾病的为72.3%, 没有患病的占27.7%, 说明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在早晨8点以前活动的最多, 居首位;晚上18点以后活动的也比较多;上下午活动的相对较少。多数活动时间在早晨8点年以前和晚上18点以后, 这与活动场所有关, 街道居委会场地、街头巷尾和公园等免费活动地点是居前位的活动场所, 这些场所常年开放, 早晨8点以前和晚上18点以后, 气候非常宜人。居民可以任意、随时的选择活动场地, 而且离家或住所较近, 非常的方便。因此, 这时候的活动人数比较多。每天持续活动时间在1~2小时的最多, 而在活动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最少, 这与居民的活动时间及其长短有关。有些社区大部分居民的锻炼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内, 结果显示为46.62%。这和当地的经济影响有关, 当地近似于农村, 经济相对差一点, 并且当地居民的生活很可能是不规律的;而老城社区和新城社区居民的锻炼时间大部分是在1~2小时, 结果分别为48.86%、44.92%。

三、影响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

1、家庭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可知, 家庭成员对于女性参加体育健身的看法, 以及在家庭生活中女性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 以及必要家务劳动, 辅导子女的文化学习等都成为影响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

2、个人因素

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 女性对于体育健身重要性的认识, 以及对于当代女性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时尚意义的认识与理解也不同。因此, 造成社区女性参与体育健身时在项目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强度的合理性及健身效果等方面不够合理和完善。

体育锻炼的目的首先是健康身体, 它可以提高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耐受力和应变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和自信心。但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 进入小康社会后,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娱乐休闲、社会交往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广大居民对于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已从单纯的强身健体发展到集体娱乐休闲、社会交往与强身健体融为一体的多功能。

四、结论

1、女性对参与体育活动的认知主要表现在:

“增强体力和健康”、“散心解闷、消遣娱乐”和“减肥、健美体型”。对体育的关注程度, 随文化程度高低而有所差异, 二者成正比关系。

2、体育态度和行为形成的因素来自于多方面。

学校体育教育的后果、家庭成员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是社区女性体育态度和行为形成及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国岳, 沈黄胜.论新时期女性青年的体育文化创造[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1 (3) .

体育参与现状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十堰市及周边县市旅游景点的部分游客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体育旅游的文献资料, 为本文撰写提供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十堰市及周边县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武当山、太极湖、太极峡、牛头山、四方山、五龙河等) 为主,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这些景点的600名游客发放问卷, 通过问卷了解消费者参与体育旅游的现状, 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550份, 回收率91.67%, 其中有效问卷507份, 男性288份, 女性219份, 有效率92.18%。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十堰市参与体育旅游的人群特点

十堰市参加体育旅游的人群年龄集中在18~45岁之间, 这部分人群所占的比例为68%, 其职业特点是以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和学生为主, 分别占到43.2%和16.6%, 而农民、工人、退休人员以及其他只占到40.2%, 同时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人群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总数的72.8%, 这说明对于体育旅游这种特殊的活动来说,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参与的积极性最高, 这类人群一般身体状况好、精力充沛,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所以对于这种具有自由奔放、冒险刺激等特点的体育旅游活动更容易接受。此外, 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热情与闲暇时间、经济水平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2.2 十堰市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情况

人们对体育旅游概念、功能的认知程度, 直接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旅游的热情。从调查结果得知, 十堰市居民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的认知度较低, 其中只有18.93%的人知道体育旅游的概念, 57.99%的只是听说过体育旅游, 还有23.08%的从没听过体育旅游。究其原因, 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宣传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十堰地处山区, 经济水平较低, 旅游业发展缓慢, 信息闭塞, 人们对体育旅游知识的了解很匮乏, 获取体育旅游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单一, 从调查中发现, 有51.5%的人只是偶尔通过网络或电视了解一些关于体育旅游的知识, 仅有15.9%的人是通过旅游广告与促销加深对体育旅游的认识的。

2.3 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情况

2.3.1 参与动机

体育旅游动机是指激励人们产生体育旅游活动意向以及到何处去并进行何种体育项目旅游的内部动力。从调查获知, 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比较单纯, 大多数人以娱乐休闲和增强体质为主, 只有少数年轻人选择参与体育旅游是为了增加阅历, 获得独特的旅游经历以及冒险猎奇探险。这说明人们追求健康与休闲生活意识的增强是激励其参与体育旅游的原始动力。

2.3.2 参与方式

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方式多种多样, 包括自助式旅游、随旅行团和单位组织旅游等, 其中选择自助式旅游的人最多, 占到总数的52.6%, 并且不同的人群, 选择自助游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主要集中在自驾游、骑自行车游或徒步旅游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 由于自助式旅游自由、经济、方便, 这种旅游方式最受大学生群体青睐, 他们一般选择与好友或室友一起骑自行车或徒步旅游。而有车一族, 更多的是选择自驾游, 他们利用小长假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自驾车外出参与体育旅游。

2.3.3 参与频率

参与频率主要是指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时间和次数, 从调查结果显示: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时间主要为1~3天, 其中选择利用元旦、五一等小长假参加体育旅游的占总数的38.6%, 选择周末的占31.7%, 寒暑假的仅占29.7%, 这说明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时间主要是短时间的出游, 且主要是以居住地短线周边旅游为主。同时经常参加体育旅游的人很少, 只占到调查总数的11.1%, 有35.4%的人只是偶尔会参加体育旅游, 还有53.5%的人很少参加体育旅游, 这与十堰市居民对体育旅游认知度的情况基本相吻合, 同时也反映出十堰市的体育旅游业发展十分落后。

2.3.4 参与项目

兴趣是个人参加体育旅游的原动力, 是激励人们产生体育旅游活动的意向。在对十堰市居民最感兴趣的体育旅游项目进行调查发现:观光赏景、登山、徒步、游泳是最受居民欢迎的体育旅游项目, 这可能与本地区的地形地貌有一定的关系, 十堰山多水多, 自然环境优美, 人们进行登山、徒步等较少受气候环境影响, 参与非常方便。而选择森林探险、水上快艇、攀岩等新兴体育旅游项目的人很少, 这可能与参加这些项目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 还需要一定的费用有关。

2.3.5 影响因素

在影响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因素中, 对体育旅游不了解、没有时间、经济条件限制分别排在前三位, 无专业指导、无兴趣排在最后, 这说明十堰市居民对参与体育旅游主观上有需求, 但因自身对体育旅游不了解, 限制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这与前文所调查到居民对体育旅游认知度偏低以及参与体育旅游的频率不高是相一致的, 此外, 时间和经济条件也是人们参加体育旅游活动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在对人们进行体育旅游消费主要考虑因素进行调查时发现, 价格因素排在第一位, 体育旅游活动内容排在第二位, 自然地理风光占据第三, 这说明人们在进行体育旅游消费时比较理性, 同时也折射出十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4 十堰市居民对体育旅游项目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十堰市居民对本地区现有体育旅游项目的综合评价不高, 其中有53.5%的人认为本地的现有体育旅游项目一般, 他们认为体育旅游的项目内容及配套设施还过得去, 基本能满足需要, 有8.1%的人认为不好, 还有1%的人认为很差。而当问及“您对参加的体育旅游相关活动的满意程度”时, 有18.2%的人选择很有兴趣, 有53.5%的人选择有兴趣, 感觉“一般”、“不感兴趣”的分别占到26.3%和2%。由此可以看出, 十堰市现有的体育旅游项目基本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人们对体育旅游活动比较感兴趣, 但因大众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低, 认识上存在偏差, 实际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人少, 所以加强对体育旅游知识的宣传, 不断丰富体育旅游活动内容, 提高体育旅游地的配套设施建设是促进十堰市体育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3 促进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对策

3.1 转变观念, 提高重视

首先政府部门应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重视, 加强对体育旅游产业的支持建设, 全力打造良好的体育旅游环境。一方面, 不断强化政府在整体形象包装与旅游宣传方面的主导作用, 积极加强对体育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 做好组织策划和协调调动工作;另一方面, 通过一定的政策倾斜与经费支持, 调动相关部门及企业的积极性, 通过政企联手、部门联合, 努力打造良好的体育旅游环境。其次体育旅游经营者应转变经营观念, 要以人为本、随需应变、不断创新、积极加强体育旅游市场的调研、把握市场发展导向、有针对性的拓展体育旅游市场,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 可开发出不同消费档次及类型的体育旅游项目, 扩大体育旅游的消费群体, 增加体育旅游人数。

3.2 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 营造良好的体育旅游氛围

体育旅游相关部门可通过在市区的主要街道设立旅游灯箱、广告, 在各旅游景区设置体育旅游知识专栏、发放宣传册等, 向市民宣传体育旅游相关知识, 推介体育旅游产品。通过各种优惠促销活动培养市民的体育旅游消费兴趣, 例如利用旅游淡季免费向市民开放部分体育旅游项目, 通过体育旅游活动体验, 提高人们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度, 调动其消费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利用节庆活动营造声势、加大宣传, 例如通过举办体育旅游文化节、武当武术健身大赛等一系列节庆活动, 宣传体育旅游的生活意义, 积极引导市民接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消费理念的形成, 逐步形成全市人民支持、发展、参与、宣传体育旅游的良好氛围。

3.3 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服务质量

体育旅游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特色旅游项目, 旅游者的参与程度是体育旅游的最大特点,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仅可以给予体育旅游参与者一定的体育知识, 以增强他们体验的乐趣, 而且还可以给予他们必要的安全保障。因此加快对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体育旅游人才的素质及服务质量, 是促进体育旅游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通过对十堰市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及参与体育旅游的动机、方式、频率、需求、影响因素以及参与的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了解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的现状及需求, 并探讨促进居民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对策, 以期为十堰市的体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十堰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现状,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伟.影响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旅游因素的调查与研究——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5 (3) :55-57.

[2]林宏, 徐徐.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现状及对策——以四川丘陵地区部分高校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7 (12) :113-116.

体育参与现状 篇11

关键词 天津高校 课余体育活动 学生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天津市的这四所高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频率

经过调查,天津师范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每周参加3~4次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前两所高校有明显的减少,而每周参加1~2次的人数比例有所增加,特别是天津理工大学,说明这两所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明显不足。天津理工大学每周参与课余体育活动5~7次的学生人数比例在这四所高校中比例最高,分析其原因,虽然该校整体参加课余体育活动频率并不高,但是该校开展的课余体育训练人数较多,同时爱好足球和篮球项目的人数较多,这类群体的学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抽出时间参加篮球和足球运动项目的活动。因此天津理工大学出现了每周参加5~7次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在上述四所高校中最高的情况。

(二)天津市的这四所高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时间

调查显示,每周课余活动4个小时以上的,交通职业学院有67%,天津农学院有54%,天津师范大学有42%, 天津理工大学有52%。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相比其它三所高校有些特殊,就是其每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时间超过8个小时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了17%,分析其原因,天津理工大学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人数较多,参加课余体育社团的人数较多(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在下午下课后必须到场活动),因此虽然其学校总体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其每周参加课余体育活动超过8小时的人数相对较多。

(三)天津市的这四所高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强度

据调查,在课外体育活动开始10min的时候,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心率最高达到了108次,最低得是天津农学院的学生77次,其他两个高校学生在10min时刻的平均心率为82次和96次。活动开始的10min时间,基本上是属于学生热身的时间,也就相当于准备活动的时间,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要求心率到达120~150次/分之间,而上述四所高校的学生,只有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接近这一值,其他三所高校的学生均远离准备活动应该达到的心率,说明天津市四所高校的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的准备活动效果较差,通过调查,学生在课外自由活动期间不进行任何准备活动。这样导致学生在活动中肌肉粘滞性较强,身体没有到达预热,可以会发生一些运动损伤,不利于学生的正常体育活动。

调查显示,当活动进行到30min的时候,也就是活动的中期,观察几个学校学生的平均心率,只有天津理工大学的学生心率超过了160次,其他几所高校的学生心率在120~140左右,这个心率表明学生仅仅处在比准备活动强度稍大的状态下进行活动的,不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身体的作用。最后60min的时候,也就是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几所高校的学生心率也没有能够恢复到正常的心率,势必影响到部分学生晚自习的上课。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其活动之后基本上依靠自然恢复,没有任何的放松练习和恢复性训练。

分析上述结果,天津市四所高校的学生进入活动状态速度较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较低,活动后的放松效果较差。这3个方面不仅影响了该地区高校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而且对其晚自习的上课也会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需要改进。

(四)天津市的这四所高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场所

调查显示,天津市四所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使用的场地主要有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指田径跑道,不包含中间的足球场)、乒乓球台这几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足球场和篮球场,使用频率最低的是排球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其中只有天津师范大学有10块以上的排球场地,说明这几所学校的排球场地较为欠缺,使用足球场活动的并不只是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而是很多其他项目也使用足球场进行活动,但是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项目的学生在争像足球场这种比较平整的场地。据调查,使用其他场地的总人数也较多,达到了48人,这48人主要是在教学区域,以及利用学校的其他空地进行的活动。从活动的场地看,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活动需要适当的增加体育活动的场地,特别是平整地面的场地(可进行多种活动)。

(五)天津市的这四所高校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

调查显示,天津四所高校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是足球、篮球分别有44人次和42人次。参与羽毛球和乒乓球的人数居中,参与排球项目的人数最少,只有6人。参与排球项目人数较少的原因是场地较少,只有天津师范大学有两块排球场地,排球运动在天津市四所高校开展的较差。其他项目中,包含了足球、篮球项目,根据现场的实地观察,其从事该两项人数较多,导致场地不足。

二、结论与建议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明显不足,需要增加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频率。

交通职业学院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最多,其次是天津农学院和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需要增加。

从活动的场地看,天津市四所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活动需要适当的增加体育活动的场地,特别是平整地面的场地(可进行多种活动)。

教师指导和协会社团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掌握各类技术动作,同时可以减少损伤。建议四所高校在学生课外活动期间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社团。

体育参与现状 篇12

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相对其他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具有较大差距,而且与本市经济的发展相比较也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事实,因此对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力量参与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形式、途径现状以及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从而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的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致力于提高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全文数据库对关于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资料查询和搜集,旨在为该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文研究的需要,针对许昌市社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制定相关问题并设计问卷,随机对许昌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有效问卷286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5%。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处理和分析。

1.2.4 访谈法

根据该文研究的需要,对许昌市部分社区居委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有关责任人以及许昌市市民针对许昌市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公共体育服务等情况进行走访和交流。

2 结果与分析

2 . 1 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公共体育服务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在实践中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与社会公民对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许昌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快速发展阶段逐渐趋于平稳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政府对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和环境改善方面尤为重视,例如大力建设能够彰显许昌文化的各种小公园以及为不断巩固“国家十大森林城市”地位所建设的“千亩游园”等等,不可否认政府在发展公共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公共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千亩游园和各种小公园为人民茶余饭后的健身提供了场地的便利,但是现实发展表明,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仍然较落后并且存在较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许昌市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非常满意的为0人,满意的占11.1%,一般的占28.3%,不满意的占41.9%,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占18.5%。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和实地调查得知,许昌市为居民提供的健身场地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首先市区能够供人们自娱自乐的小广场较多,但是符合正规的广场舞场地则少之又少,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篮球场地更是罕见,尤其是老城区此现象有位凸显。晚间在公路两边人行道上跳广场舞的现象早已不为鲜见,不仅影响交通甚至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其次健身器材较少、脏乱、损坏、利用率低、缺乏使用指导也是造成居民不满意的原因。近年来随着健身路径中健身器材的无人维护保养、长时间的磨损、人们使用过程中爱护意识薄弱造成的损坏等因素,很多以往健身路径的作用已经处于失灵状态,新的又未能及时替补造成公共体育服务中健身路径的作用大打折扣;再次,健身指导员的配备和管理也较为混乱,通过调查走访得知部分社区有意向配备社区体育指导员但至今仍未落实,一部分社区配备有固定的健身指导员,但早已名存实亡,对具体的监管制度更是模棱两可,介于此许昌市居民对体育指导服务的满意程度可想而知。

2 . 2 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社会力量指政府和体育事业单位(体育局等国有体育组织)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包括企业、社会团体等不直接承担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其他事业单位或自营单位的组织或个体。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得知,88.7%的居民并不了解“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11.3%居民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在对居民进行进一步解释后,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得知,非常不满意的占总数的32.5%,不满意的人数占总数的47.5%,一般的占16.2%,满意的占3.8%,非常满意的人数为0。从调查数据得知,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效果不容乐观。公共体育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是群众,一切发展和服务皆要围绕群众所开展,因此群众对其的认知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政府和体育局等分管公共体育服务的分工不明确,管理政策不清晰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不能达到公众的满意,体育场地设施供应紧张、已有健身设施不符合公共需求产生的闲置、健身器材的损坏未能及时替换出现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缺乏系统管理造成体育健身指导的混乱、缺乏政府有效扶持和引导造成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薄弱。目前许昌市政府和体育局分管部门的角色主要以提供一定的财力支持和相关政策引导为主,公共体育服务的落实能力不强,体育协会职能分管不清的现象突出,其他自发组织的社会体育团体主体地位较弱,进而无法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尽其所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带动功能,久而久之不仅会削弱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和耐心,重要的是这种局面直接会影响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以及公共对其的满意度。由于群众受教育层次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组织水平和意识相对较低,居民大多属于自发组织参与健身体育活动,凝聚力较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种现象也是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2 . 3 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3.1 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不强和参与动因不足

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现阶段已经建立起运行体制,相较于公共体育服务体制的发展,社会力量参与还显薄弱,没有形成社会力量踊跃参与的氛围。从企业和民间资金参与社会公共体育服务来看,企业非常乐于帮助所在辖区解决公共体育的资金问题,但这种资金的投入往往是“活动”式的没有建立长效帮扶机制;而社会体育团体参与的社会体育服务往往是自身社团常年从事的体育项目,虽然有自身的运营机制,但是局限于本项目的爱好者之间服务于社会体育意识淡薄;从社区居民参与情况来看,社区居民少部分有主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但是大多数社区居民往往是“活动”式的接受体育服务,没有主动诉求参与意识缺乏。

2.3.2 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政策支持不明确,参与渠道不畅

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已经基本满足部分社区居民的需要,但是除去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经费,公共体育维护及服务资金相对较少而且常被挪用。致使社区公共体育服务难以长期开展,体育设施维护不足。所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了解公共体育服务特点,履行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相关制度,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的投入与监管,结合已有优势发展许昌特色公共体育服务体制。真正建立起企业民间资金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社会体育团体的联系“桥梁”。使公共体育服务在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的同时,建立起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长效渠道,服务于人民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诉求。

2.3.3 缺乏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体制引入竞争模式,政府主动放权加大监管。完善体育服务标准化管理制度,使社区居民自主选择,倒推政府管理部门满足民众需求。同时引入社会成功模式,让社会力量以自身熟悉的模式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当中去,以规范公平的环境建立起多机构平等竞争的局面。同时建立与之匹配的监管体制,将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社会体育团体引入到监管体系当中去,形成公平的运营监管体制。

摘要:如何成功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发展中政府为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和大力发展社会参与为主体的新模式,进而加快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是当今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许昌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共体育服务的管理政策管理分工不明确,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等因素造成许昌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不能达到公众的满意。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积极性不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应紧张、已有健身设施不符合公共需求所产生的闲置、健身器材的损坏未能及时替换出现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缺乏系统管理造成体育健身指导的混乱、缺乏政府有效扶持和引导是造成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意识薄弱及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公路养护工程成本管理下一篇:增压器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