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精选12篇)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1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体育产业伴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迅速发展起来, 在欧美体育产业发展发达的国家, 体育产业开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我国的体育产业起步较晚, 到目前也就20余年, 但其间的发展非常快速, 其逐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体育消费的持续增长, 体育市场的日益繁荣, 体育产业开始成为启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生力量之一和潜力股。
体育消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 是当前生活小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是人们在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之后追求精神、文化等方面, 从而做出来个人及家庭的消费行为, 也是工作和家务之后, 一些空余时间里的个人消费行为, 因此, 利用个人空余时间进行消费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样是整个社会消费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在扬中市范围内抽取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按照社会学和体育统计的原理, 设计出“扬中市居民体育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其信度和效度都经过有关专家的检验。共发放调查表100份, 回收90份, 回收率为90%。其中, 有效问卷80份, 有效率88.89%。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近年来国内有关城市居民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等方面的研究文献, 进行查阅。
1.2.3 调查访问法
实地了解扬中市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状况, 共计走访调查20多人次, 获得了丰富的市场前沿材料。
2 扬中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居民的收入增加同时可支配的也随之增加, 在工作、家务等之余, 空余的时间也增多, 居民的精神要求越来越高, 精神需求也丰富多彩。居民的消费领域也从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向精神领域转移。体育消费正因为能满足居民多方面的需求而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随着体育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体育消费的比重也成上升趋势。
2.1 扬中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的发展与消费人群的经济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关系, 经济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人们才会更舍得在体育方面的投入。
由表1可看出, 经济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占18.75%;1501~2000元的占47.5%;2001~3000元的占23.75%, 扬中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目前正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 而3000元以上的仅占10%, 则说明扬中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2.2 扬中市体育消费主体的差异性
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居民的体育消费选择。表2表明, 有42.5%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是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有26.25%的居民具有高中/职高/中专的文化;有27.5%的居民拥有专科/本科学历;有3.75%的人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总体可以看出扬中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导致进行体育消费的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不高, 消费的主体在文化、年龄、职业上存在差异。
2.3 扬中市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表3指出, 扬中市居民中有37.5%的人会认为发展体育消费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有35%的人认为还是有点必要的;有13.75%的人认为体育消费市场是可有可无的;有13.75%的人认为发展体育消费市场是没有必要的,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淮安的整体发展水平较落后, 没有很好的进行体育健身娱乐的宣传, 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步, 对体育的理解程度不高, 没有很好的认识到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性。
2.4 扬中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
扬中市体育消费结构是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劳务型消费并重。居民的体育消费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由表4可以看出, 有46.25%的人体育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体育服装、器材、报刊、运动饮料食品、体育彩票等实物消费;38.75%的人用于参加体育培训活动;13.75%的用来观看体育比赛;1.25%的人用于其它体育活动消费, 这种以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的消费是目前扬中市体育消费的主要结构, 居民对于体育消费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实物消费的表层。
3 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 价值追求也必然呈现出多样化,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促进扬中市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经过调查与分析扬中市体育消费市场在发展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 细分扬中市的体育消费市场, 开发不同层次所需求的体育消费
针对扬中市的实际情况根据体育消费人群的年龄、职业、经济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出现的消费需求的不同, 进行开发出多样的体育消费品, 从而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的需求。例如现在青少年喜欢游泳、轮滑、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中青年则喜欢网球、篮球和户外运动等;中老年更注重的是养生的太极拳、广场舞、气功等活动, 这些都能成为目前中国特色的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
3.2 提高体育劳务生产者的素质
扬中市目前存在较多的体育竞技水平不高的运动队和技能不突出的运动员, 还有一些质次价高的体育场馆设施服务组织, 这是很难获得消费者和企业的青睐。因此, 扬中市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则需要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生产者, 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竞赛水平、增强其竞争性和观赏性、加强自身科学技术和文化素养等。
3.3 加强舆论导向, 转变扬中市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引导合理消费
充分利用大众媒介, 加强对非体育人口的宣传, 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 加大扬中市政府对体育方面的投入力度, 加强体育场馆开放的灵活性, 提高人均体育面积, 倡导居民合理利用余暇时间。
参考文献
[1]邵淑月, 陈梦周, 张智会.我国体育消费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996, 11 (4) :43-46.
[2]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19 (4) :57-60.
[3]甄瑞.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7) :31-33.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2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然而,与持续较快增长的城市消费相比,农村消费呈现出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其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继而导致其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而探讨了制约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相关因素,并对如何扩大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些借鉴。关键词:农村居民,现状,消费需求,经济发展
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角度上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性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投资、进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其中尤以消费为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已达到46﹪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外贸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约15﹪,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40﹪左右。而在国内需求方面,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却持续下降。数字显示,近5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平均为61.1﹪、59.8﹪、58.2﹪、55.5﹪、53.9﹪。再看国际上该指标的大致情况,世界平均水平为77﹪,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消费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而在国内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却很低。这样看来,不论是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人就有待提高,而农村居民消费更应该得到重视。
(二)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来看,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相比,无论是在消费总量还是在消费比率上,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相差很大。农村消费市场在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及监督等方面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在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现状下,积极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收入和消费支出同步增长,但总体消费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很少,1978年只有133.6元/人,相应的消费支出只有116.1元。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和改善。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到6176.9元,年均增长7.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到3756元,农民消费支出
与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民占人口的比重为54.3%,而农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1%,与城镇居民相比,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在消费总量和层次上均处于滞后状态。
(二)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EC)是衡量消费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站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联合国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是:>0.6,居民生活水平处于绝对贫困状态;0.5<EC≤0.6,居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阶段;0.4<EC≤0.5,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水平;EC≤0.4,居民生活趋于富裕。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为:1978-1982,EC均在0.6以上;1983-1997,EC均在保持在0.5-0.6;1998-2005,EC数值在0.45-0.5见小幅变化;而自06年至今,EC在0.43上下小幅变动。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趋于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各地区建校费差距明显地区差异性明显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性差异是由来己久的,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生活消费支出,另一个生活消费支出的结构差异。无论是综合消费支出,还是消费结构,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性差异。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各地区农村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敏感度都很高,尤其是商品市场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指数结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支出特性,以及多地形、多文化的影响。
三、制约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
现在农村居民早已解决温饱问题,正步入小康水平。尽管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落后城市居民10-15年,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省市居民的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依然相对于处于较低的状态,农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很显然,在农村居民消费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收入相对较低,抑制消费欲望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经历了一个线逐步缩小在扩大的过程。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05、06、07、0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493、9771.1元、13786、15781元。高于农村的3255元、3476.34元、3712.73元、3965.19元。农村居民的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左右。另外,我国农村居
民不仅在收入上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而且其增长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其消费能力的提高。据统计,1990年-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幅度年平均为5.0%,同期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到8.2%,比农村居民高出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的收入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且呈现出上升趋势。
(二)消费心理的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
第一、风险意识强,预防性储蓄倾向高。据2002年-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计算,居民的储蓄增长率平局每年达到11.5%,我国农村居民的储蓄余额从73762亿元上升到172616元,6年间翻了一番,而同期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年均增长6.1。对未来的风险意识前,储蓄倾向高。第二、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占主导地位虽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于众人的心理。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依旧影响着农民的思想。现如今在农村,人们通过自己活着亲戚朋友的帮助来完成,这样一来,就偏好储蓄,压抑现期的消费支出,这种长期的生活方式,成为阻碍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极大的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落后的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对龙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农村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档次含量上与城市相差太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条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这不仅表现在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体系落后,市场软硬件建设不足和储运加工系统不完善,更表现在生存不能在质量数量命中等方面与市场相适应,产品不能够适销对路。其次,市场监督体系不完善,消费者权益没有保障。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在我国广大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不佳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利的贫穷落后地区,由于不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商品知识少,对假劣商品的识别能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使假冒伪劣商品,如假酒、假烟、过期变质食品充斥市场,欺诈骗销问题突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另外,农村地区的售后服务这一环节比较薄弱,使得不少农民对一些产品尤其是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颇有顾虑,这些也影响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抑制
不少农村卫生机构在功能、设置、管理、运作、人力和技术等方面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医疗服务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卫生服务对象和卫生服务体系两方面分析。从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居民看,虽然近几年卫生服务需求量不断提高,但经济支付能力有限,贫困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就医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能就诊,住医院
治疗的比例较低。农村人口中多数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完全靠个人直接付费支付医疗费用,再加上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贫困人群因付不起费用而享受不到必要的治疗。一个家庭背有大量债务,就不能对未来生活和从事生产进行适当投资,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经济收入降低。医疗药品市场管理混乱受客观条件限制,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现有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够合理,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部分农村医疗机构存在药品采购管理不规范、购药渠道混乱,药品贮存条件差、质量难以保证,乡村医生用药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使得农民承受了重大压力。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现阶段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方案。
(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一,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农产品的销售。目前农民中有大片果园,养殖业等一类的农产品大户,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在农产品消费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例如,市场疲软时,政府可适当帮会组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门路,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农产品,以防止价格大幅度下跌带来的损害。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农村居民生产效率低下,在于大部分仍然延续的是以往的手工劳作。在现带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下,应当推进农村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们的生产效率,同时引入优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这样一来来,其产品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
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促进农民征收。
(二)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
消费习惯对于人们如何消费,消费什么都起着重要作用。转变消费观念是开拓农村市场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和过分守财、过度节俭的观念,激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懂得享受生活,拓宽消费领域,追求文明、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民增添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家电等设施,比如,汽车、冰箱、空调、手机等的消费。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非商品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档次。
(三)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为农民消费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当前的农村市场疲软。要改变目前农村市场存在的商业网点少、品种匾乏、信息不畅、交易成本高的状况,必须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特征和经济要求的新型购销网络体系。
二、我国目前农村消费市场服务水平很低。要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当前应从制定政策、规范准、组织行业协会、取缔非法经营入手,提高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优越的服务,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证体系方面,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的问题,同时也拉动了其消费。其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不同地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差异,国家可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标准,在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一部分困难农村的生活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进杰 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和对策[D] 湖南师范大学.,2005
[2] 王红娜 我国农村消费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 鲁艺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 刘宇虹 重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J].宏观经济管理,2006 [5] 周宗社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探讨[D].西南大学,2007
[6] 丁凌云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3
关键词: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体育产业
体育是城市休闲文化的高度体现。于是体育必然具有“业余”和“休闲”性质。体育的意义,也恰恰在这里。劳动是人类的主体活动,人类只有以支付体力与脑力劳动方式才能换回生存能量。同时,人类在支付体力和智力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各种疲劳甚至疾病。因为所有的劳动都不符合人类的“自然”天性。
如何消除劳动中所伴生的疲劳与疾病?最佳方式当然是对“劳动”进行“反动”,最佳途径自然是在“工作之余”到体育场进行休闲和体育。体育运动之所以越来越受到文明社会的高度重视,本质原因就在这里。体育相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就是消除劳动带给劳动者疲劳与疾患的最积极方式。据笔者所知,日本新日铁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体育与健康,但公司却明令规定不许员工上班时间体育锻炼,下班之后再要求大家进行1小时锻炼,并提供最好的体育场地;上海宝钢公司借鉴日本与德国经验,明令员工上班时间不许体育锻炼,甚至不许看书看报听音乐,下班之后任其自由,鼓励锻炼。以上这些都是管理严格效率极高的公司范例。劳动就是劳动,并不能中途进行体育,尤其是当今高科技的精確时代,绝对不能一边工作一边体育。想体育,那要等到“业余”。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那种工作期间进行体育比赛的做法,作者不敢恭维。我想,未来的改革可能会扭转这种局面,让体育进一步回归它的“业余”本性。如果一个人群乃至一个民族的主体活动就是体育,业余活动则为其他,则完全背叛了体育的性质。既不能充分保证劳动,也会使体育发生畸变。
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基本情况:体育人口是决定一个地区体育锻炼、体育消费的重要指标,是反映本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重要指标。1998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布了我国体育人口为35.6%,并将体育人口定义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体质具有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负荷强度者。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基本与全国持平,但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体育人口与经济收入不相符。
儋州市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一个地区的经济收入决定这个地区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有一半以上是用来购买运动服装和体育彩票,用于体育健身、精神消费的所占比重较小,这意味着体育产业市场有待加强和开发。
在目前的体育消费结构中,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远大于体育劳务消费。这其中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居民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社会文化背景和体育传统、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等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
儋州市体育产业与国内其它经济发展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儋州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量小,并且品种单调,很多企业规模小,品种单一。高档体育用品市场占有份额几乎为零,体育产品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大部分是体育专业的人士。由于人才链的封闭,其他领域的人才很难进入体育产业领域,严重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传统计划体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也是体育产业结构单调、规模小、产品档次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的重要因素。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数量,大多集中在青年和老年人这个年龄段,中间年龄段人数较小。要加强宣传教育,使中间年龄段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儋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仍然以实物为主,虽然居民体育意识有一定提高,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且内容单一,需要引导。体育产业市场刚刚起步,还处于较低阶段。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体育服务业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这一系统工程,在政策和物质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中青年、中老年及高学历、低学历人口的宣传,使他们能更多的参与健身活动和体育消费。体育场馆应全方位向大众开放,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体育锻炼;为基层比赛提供场地服务,努力开拓适合不同层次的体育消费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收入的个人及家庭参加体育活动与消费。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4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果、消费意识和习惯的显著变化, 以及我国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 体育消费领域正在不断地得到开拓和发展。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 直接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 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目前, 尤其是“5.12汶川地震”后, 绵阳市的城乡差距仍比较大, “二元”结构层次仍很明显。城镇居民中, 因经济收入、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距以及生活方式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消费趋向多元化层次结构, 体育实物性消费仍占较大比重, 而当前针对绵阳市这方面的调查与研究较少, 因此有必要对绵阳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进行调查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居住在绵阳市各区的居民进行调查研究。重点选取了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
2.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对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居民发, 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450份, 回收有效问卷420份, 回收率为93.3%。 (2) 文献资料法:查阅2005~2011年国内13类体育期刊、主要学术期刊中体育消费领域的研究成果, 以及相关政府调查报告等信息资料。 (3) 数理统计法:本研究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 运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居民体育消费概况
“十一五”期间, 绵阳市体育产业坚持“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思路, 实现了“彩票做强、本体做大、基地做实、政策做活”的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彩票销售业为核心, 以城西体育休闲园区 (九洲体育馆) 、城南体育休闲街区 (南河体育中心) 为两翼, 以体育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销售业等为支撑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达1000天以上, 到馆人数达200多万人次, 市本级体育产业参与单位的产业收入由“十一五”初期的320万元上升到750万元, 增幅为134%。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布局达345个, 彩票销售额稳步增长, 2010年底达1.49亿元, 比2005年增长3 0 0%, 名列全省第二, 体育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3.2 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3.2.1 不同性别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由表1得出, 女性居民在100元以下体育消费要远远多于男性, 在100~400元之间的消费男女比例是相等, 体育消费在400~700元的是男性高于女性, 700~1000元之间和1000元以上的是女性低于男性。可见, 男性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于女性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3.2.2 不同年龄体育消费状况分析
在年龄划分上, 根据需要将年龄分为18岁以下、18~28岁、29~45岁、46~60岁以及60岁以上6个阶段。 (如表2)
由表2, 年龄在18岁的居民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00元以下, 18~28岁的体育消费100元以下的占82人, 29~45岁的多集中的700~1000元之间, 46~60岁的体育消费集中于100-700元。60岁以上的体育消费多集中在100~400元。由此可见, 不同年龄段居民体育消费大多数都集中于400~700元之间, 在7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的人数很少。调研中我们发现, 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 绵阳灾区居民家庭收入来源、收入水平及就业情况均发生显著变化。震前37.6%的被访者依靠个体经商等多途径方式获取收入, 而震后比例下降为27.6%, 国家财政拨款成为居民收入的首要来源, 比例高达35.3%。绵阳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偏低从根本上制约了消费需求规模, 体育消费自然也受到制约。
3.3 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分析
3.3.1 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要形式
从表3可以看出, 绵阳市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的选择上与朋友、同事 (同学) 一起进行消费为首选, 占总人数的55.7%, 排在第一位。说明绵阳市居民喜欢集体性质的运动形式, 玩伴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与家人一起进行消费的, 其比例占21.2%, 排在第二位, 可以看出居民的家庭观念比较强, 喜欢比较封闭的“小范围”的形式;个人单独进行体育消费的占1 6%, 排在第三位, 这部分人主要以学生为主。参加单位或俱乐部组织的体育消费活动的占4.5%, 排在第四位, 参与的居民较少, 可能是这些场所的活动时间相对固定, 与很多居民的活动时间不符合或者是场所离居民住宅区较远等, 以其它方式参与体育消费活动的仅占2.6%.由此可以看出;朋友、同事 (同学) 的友情消费和家庭亲情的消费所占比重较大。
3.3.2 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
从表4可以看出, 绵阳市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场所选择公园、广场的占39.5%, 其次是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和单位体育活动场所。原因是这些场地不收费, 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选择体育锻炼。
改革开放以来, 大量的场馆都是为满足高水平竞赛而建的, 各地都对兴建可以作为城市地标的大型场馆趋之若鹜。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自建成共举办了四次大型赛之后就闲置了, 汶川地震的时候安置灾民才派上了用场。“我们现在不缺大型体育场馆, 真正缺乏的是生活体育设施。”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研究中心的林显鹏认为, 老百姓现在只能享受低端的体育锻炼, 能够提供高级运动方式的资源比较匮乏。
3.3.3 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 绵阳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重点放在体育参与型消费上, 说明绵阳市居民认为体育消费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居民有一定的体育消费意识, 居民现在很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随着绵阳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 以及居民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 参与型体育消费将迅速增长。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属于实物型消费, 这些居民体育消费观念, 消费意识和消费结构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总的来说, 观赏型体育消费所占的比例较低, 在绵阳市可供人们观赏的体育消费市场还不够完善和成熟。
4 对策与建议
4.1 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体育消费能力
体育消费在本质上已经属于居民发展生活的一部分, 也是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收入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要不断的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才可以保证居民拥有体育消费的能力, 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快速发展。震后, 绵阳应积极运用国家“输血型”政策扶持, 着重建立“造血型”长效帮扶机制, 提高居民的就业水平, 增加居民的总体的经济收入, 同时还应适当调整居民的收入结构。绵阳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才会进行体育消费, 从而带动体育消费的发展。
4.2 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健身场所
绵阳市公共体育场所设施应该合理的利用, 应该做到有偿使用, 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体育消费中。绵阳市应利用灾后重建契机, 争取财政投入, 加强对体育基础设施、场馆的建设力度, 多修建一些面向广大居民的体育娱乐场馆和休闲健身场所。政府要扶持体育俱乐部, 体育健身所的发展。在公园以及住宅区附近修建体育场馆, 从而有利于绵阳居民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
4.3 转变居民体育消费观念
体育消费观念影响着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和水平。人们的观念就是体育应该由政府或者国家投资的一种福利性的事业。因此, 要把体育作为一种“商品”推上市场, 在人的思想中必须经过一个适应到转变的过程。要改变居民的观念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 对居民进行有意识的指导。利用广告宣传 (包括报刊、广播、电视) 体育的社会价值, 以促进绵阳市居民体育价值观念的更新, 使人们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 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消费中。
4.4 增加专业人士的培养和引进
培养和造就一批体育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对居民体育进行指导。体育部门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的有关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培训, 从而提高指导水平。招聘或引进一些非体育部门的经营管理人才到体育经营单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居民区周边的健身场所也要有一定的专业人士对居民健身进行指导, 以保证居民科学合理的健身。
4.5 壮大体育消费人口, 培养竞赛表演市场
2000年以来, 绵阳承办了一些具有影响的大型体育赛事, 如2000年10月的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 2002年第二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6年的国际职业体育舞蹈公开赛, 2005年世界拳击锦标赛、第六届亚洲龙舟锦标赛等。近几年, 绵阳也成功举办了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 让更多的人看到绵阳, 了解绵阳。绵阳市应该积极举办大的群众参与性强的体育赛事, 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促进居民体育消费。
绵阳市应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突破口,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 做到了经常化、多样化、科学化, 形式上以健身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为载体, 充分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六个绵阳”, 把社区体育与农村体育, 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 把体育产业与体育设施建设, 把体育行政职能与行业协会俱乐部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把绵阳的体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同时, 还要动员全民以实际行动打造“绵阳健身之城”, 让“体育锻炼经常化、个人健身生活化”, 从而推动我市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
4.6 开拓绵阳户外运动市场
绵阳市户外运动资源十分丰富。其拥有其独特的王朗大熊猫保护区等自然生态景观和能充分展现古老的巴蜀文化的6条旅游线路探源王朗·生态之旅;文昌出巡·朝圣之旅;西羌猿王洞·风情之旅;华夏诗城·浪漫之旅;三国遗踪·探访之旅;温泉之都·休闲之旅。同时, 绵阳市户外帐篷节、环仙海湖自行车公路公开赛、梓潼登山节等活动蓬勃开展, 充分展现震后绵阳依然美丽的形象。积极推动绵阳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展, 促进了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2]曹艳杰.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8, 30 (5) :5-6.
[3]绵阳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Z].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1-07-21.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5
3 对四川省体育消费市场发展的思考
3.1 以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选择和能力为立足点开发体育市场调查表明,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存在明显的消费主体特征,体育论文范文根据年龄、性别、收入、职业和生活水平消费的城镇居民依其体育消费动机和消费承受能力对体育服务产品消费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因此,开发与之相适宜的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推出符合各类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并根据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体育市场的走势。
3.2 培养体育市场消费主体,强化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体育人口、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消费水平是决定体育市场大小的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努力培养体育市场的消费主体,积极倡导和鼓励群众进入体育市场参与体育消费。在不断开发多样性体育市场、提高体育物质产品引发居民体育消费欲望的同时,配合各种媒体宣传以强化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
3.3 加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力度
体育娱乐健身市场和竞赛表演是体育产业的核心市场。重点开发强身健体、欢度余暇、愉悦身心和体育康复等健身保健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也应重点开发那些进入职业化管理且竞技水平高的、观赏性极佳的各类竞赛项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社会体育活动竞赛市场和商业性竞技市场,以高品质服务吸引消费者进入该类体育市场。并且不断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加强对体育市场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1) 四川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使城市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不仅使居民消费支出连年增加,而且有一定剩余,为体育消费奠定一定的基础。
(2) 强身健心、防病治病、休闲娱乐是四川省市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动机。
(3) 中青年是四川省市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24~45岁居民消费比例较其他年龄段要高。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水平从整体排名来看,处于中上水平,高出全国水平,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4) 四川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呈两头高,中间低的发展态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消费和参与消费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5)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并加强四川省体育娱乐健身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发展,为我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条件。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6
【关键词】祁县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消费现状及特点
祁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消费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消费形式也由单一的物质型消费向享受及服务型消费转变,服务性消费逐渐步入”快车道”。2015年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356.46元,同比增长8.63%。在八大类消费性支出中,呈现”六升二降”的态势。
1.食品消费有所增长。近几年来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居民食品消费倾向于营养化和多样化,从“吃饱”向“吃好”转变,饮食结构从单纯的主食消费到注重粗细搭配、追求营养均衡转变食品消费品种更加丰富,再加上肉禽蛋类、蔬菜类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上涨,拉动了食品消费支出增长。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食品支出为2418.013元,同比增长19.45%。
2.衣着类消费有所增长。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衣着更加注重品位和品牌的消费,衣着消费市场各式服装应有尽有,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居民的消费欲望。2015年人均衣着支出887.7元,同比增长0.76%。
3.居住消费热度下降。房地产业较低迷,导致居民购房热度下降,2015年居住类支出2269.39元,同比下降3.16%。
4.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上升。随着祁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对生活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呈现多样化和精细化需求。2015年祁县城乡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人均支出889.01元,同比增长11.75%。
5.交通通信支出略有下降。由于我们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样本对数据影响较大,2014年102户住户中有一户花费8万元购买了一辆汽车,导致2015年交通通信类支出同比有所下降。仅此一项对祁县城乡居民收入人均影响227元,剔除此因素这项消费实际是增长的。
6.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幅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教育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倾向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健身、休闲娱乐、旅行等消费,“乐享生活”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一种“新风潮”。2015年祁县城乡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人均973.13元,同比增长41.93%,增幅位于八大类消费之首。
7.医疗保健消费有所增长。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用于健康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呈稳步上升趋势,而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城镇居民人口结构的老化,也使得居民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比原来有明显增加,居民家庭医疗费用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2015年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64.87元,同比增长25.87%。
8.居民加大对自身的美化和其他消费投资。居民对美容、美发、保养越来越重视,用于化妆品、美容等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2015年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为475.63元,同比增长8.94%。
二、对释放祁县城乡居民消费潜力的思考
1.城乡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同时,城乡消费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教育、保健和文化娱乐的消费潜力较大。
2.城乡消费差距有待降低。祁县作为农业县,农村人口多,但和城市相比,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信心不强,消费能力不足,市场流通不健全等原因,使得城乡消费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城乡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三、挖掘祁县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几点建议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常态下,挖掘市场潜力,激活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水平。收入作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必须把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作为促进居民消费的有效途径。一是完善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二是稳定就业,建立工资性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保持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三是加速建设,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和创业服务机制,积极搭建创业平台,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创业者积极性;四是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助标准;五是稳定物价水平,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六是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发展集生产、制造、销售一体的龙头企业,向消费对象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将农业打造成为全产业链的“第六产业”,带动居民收入增长。多措并举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得城乡居民“能”消费。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消费信心。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是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下降,储蓄性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快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贫有所扶,孤有所助,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减轻城乡居民对预期支出的压力,增强消费预期,从而释放消费需求,使得居民“敢”消费。
3.扩大消费刺激政策,引导消费方向。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继续采取措施,完善可持续的消费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鼓励居民适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作用,使得居民“会”消费。
4.完善城乡市场体系,改善消费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较差的农村,更要加大对通路、通电、通水、通网等投入,加强建设和完善城乡市场体系,鼓励企业增加和科学分布商业网点;二是加大城乡市场整顿,促进市场竞争,降低流通成本,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使得居民“愿”消费。
5.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保障消费安全。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切实加强对进入流通领域商品的监管力度,减少伪劣商品的出现,减少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条款,营造安全公正的消费环境;二是加强立法,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罚力度,保障居民消费的安全权益,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7
1.1 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消费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在生活压力剧增的社会生活中,体育消费不仅能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还能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广东省城镇居民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增长,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99.3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消费性支出为14336.8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性支出的13.9%,消费支出均逐年成增长趋势,且增幅逐年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1]广东省城镇居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金额大约为770元,其中体育用品消费金额大约为人均每年323元从全省看,珠江三角洲地区体育消费金额较高,其他地区比较低,深圳是梅州地区的14.2倍,体育消费情况基本与广东省经济结构发展相似。[2]
1.2 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内容
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主要还是实物消费为首选,其他选项依次为一般性体育器材、体育门票、体育彩票、参加培养活动和购买大型健身器材。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发展较快,均安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结构中体育服装、体育器材、比赛费用、培训费用分别由原来1996年的37.86%、12.62%、2.48%、3.36%上升到2010的43.52%、19.34%、7.08%、3.85%,这表明,人们更加重视体育锻炼质量和实际锻炼,身体健康程度提高。[3]台山是排球之乡人均休闲体育消费为50.47元,体育消费仍以耐用型为主。[4]潮州居民体育消费大多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运动鞋、小型运动器械、体育报刊、体育音像制品以及到廉价健身锻炼场所消费上,这部分内容消费占总消费水平的63%,且购买运动服、运动鞋、小型运动器械又占这部分消费水平的76%。[5]调查显示,珠三角居民年体育用品消费支出总体呈现出支出额随阶层地位升高而增加的趋势,说明经济收入对体育消费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从消费项目来看,用于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比例最高,为75.2%,其次是购买体育器材,其他依次为支付参加体育锻炼的场馆费用、购买体育书刊、观看体育比赛费用、其他体育消费。[5]可以看出,居民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用品等实物型消费为主。
1.3 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
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成多样化趋势,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健身走”、“跑步”为主要锻炼项目的人数比例最好,占总人数的60.7%,其次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篮、排、足球占21.1%,再次是骑车、游泳、登山、健身操等。调查表明,男子列前6位的是跑步、散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太极拳,女子列前6位的是散步、跑步、跳舞、健身操、羽毛球、乒乓球。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来看,大多数活动内容都是无需支出或支出较少的体育活动内容,这也意味着群众在健身方面可以付出较小的经济成本而获得较大的健身效果,体育消费的支出较小。
1.4 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场所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锻炼场地方面,还是以免费场所为主,以“公共体育场馆”为主要锻炼场所的人数比例最高,为24.2%,其他依次为单位或小区的体育场所、公园、广场、自家庭院或室内等。绝大多数居民对收费场馆的门票承受力是比较低的,10元以下的占了57.56%,选择到健身俱乐部的比例较低,但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年青人选择购买会员卡到健身俱乐部进行健身活动,主要看中健身俱乐部的良好环境和设施齐全,以及健身指导等。一些企业会购买健身俱乐部的健身卡送给员工,或指定时间包场的形式,如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场等促进员工参加体育锻炼。[6]随着体育市场的完善,可供人们选择的消费方式也越来越多,很多长期体育锻炼的人一般选择简便易学、局限性小的运动内容,如跑步、跳舞等。对于某些不单追求简单的健身,而又没有合适场地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的人来说,花钱租场地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了。
近年来,我省大力修建休闲绿道等公共体育设施,2008年以来,广州市先后建成了257.91公里的自行车、自驾车和增江画廊三大绿道以及21个绿道驿站,增城市率先规划建设500公里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绿道网,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更多场所。目前,大多亚运体育场馆以有偿或无偿形式向市民开放,为广州市民的体育锻炼健身休闲娱乐提够了更多的场馆保证,促进了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热情。
2 影响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和制度改革
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型需求和发展型需求的范围,需求的弹性较大,因此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不会有较快的提高。加上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等因素,造成城镇居民有钱不敢花,加上近两年来通货膨胀加速,居民支出大幅度上升,影响居民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使体育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广东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体育消费呈现不平衡的态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体育消费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2.2 生活压力大余暇时间少
自1995年实行每周5天工作日以来,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增多了,但从调查数据显示,没有时间却成为阻碍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的最大因素之一,说明城镇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了。闲暇时间的多少是社会、家庭生活极重要的时间,闲暇时间的多少,以及如何利用,既反映居民的物资条件,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如何增加居民的余暇时间,不仅仅是广东省自身的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公平的问题,国务院否定广东省五一七天长假就是很明显的举措。
2.3 居民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方面的制约
体育消费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育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以及居民体育意识的强弱是分不开的。从我省体育消费结构可以看出我省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还有待于转变,在生活消费中,人们树立花钱买健康的消费意识还有待于加强。而城镇居民由于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体育消费则是重观赏、轻参与,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个人的欢娱主要依赖外界(比赛、体育书报)的给予,而直接参与达到自练、自娱的目的不强。
2.4 体育场馆的开放及资源配置不合理
体育场馆是居民体育消费的物资条件,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它已逐步成为现代城市的窗口和体育经济的支柱。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省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77596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12%。我省现有体育场地中,分布在校园的45969个,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59.2%,分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楼院内的有6040个,占7.8%,而居住小区、老年活动场所及公园分别占6.3%、0.8%和1%。[7]学校体育场馆数量最多,但因管理维护和安全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开发利用不足。
3 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未来趋势及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将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发展趋势来看,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会逐步上升,体育消费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3.1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体育消费在逐渐增长
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虽然还较低,但与200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慢慢发生变化,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求。逐步认识到健康就是幸福,健康就是节约的道理。体育健身成为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多了,体育消费也随之逐渐提高了,且在家庭休闲娱乐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明显趋势。
3.2 城镇居民体育消费仍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但体育劳务性消费逐步提高
在短期内,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内容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体育消费重点仍将是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人们的现代意识和个性化意识越来越强,因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由其是青少年将是这类体育消费品的忠实消费者。在此同时体育劳务性消费也在稳步提高,如参加健身俱乐部,以及参加高尔夫球等体育项目培训班的人数将会较以往增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带动我省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意识的改变,非实物性体育消费势必会步实物性体育消费之后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3.3 政策完善促进锻炼设施得以保障
近年来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办法》等一列的措施和方法,为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为群众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2011年我省体彩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国第三,总销量达94.73亿元,同比增长19.63亿元,增幅26.14%,为我省群众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3.4 乡镇体育发展逐步完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为更好地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东省体育局印发了《2011年广东省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案》,并与省发改委、财政厅、文化厅、住建厅、农业厅、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实施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乡镇体育的发展和推进将带动我省群众体育消费的上升,对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又是一次有利的契机。
参考文献
[1]朱红伟,王云涛,周卫海.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32-35.
[2]谢荣华,陈海燕,李崇生.广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与变动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2):15-17.
[3]刘幸东,李元,欧阳业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分析与预测——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1,31,(02):43-48.
[4]栗燕梅.台山大众休闲排球活动发展现状与因素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2005,25(1):35-38.
[5]潘哲浩.城市居民大众健身与体育消费研究——以潮州市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44-145.
[6]沈茂金,廖洁莹.广东省小康居民体育消费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04):32-35.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8
以1000名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的城市退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得出数据;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进行了逻辑性的分析。
2 分析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体育消费的发展现状
2.1 体育消费目的
根据对江苏省1000名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目的调查,可以发现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是具有同质性的,通过分类合并后,大致可以分为:人际交往、强身健体、放松身心、加强能力等方面。这些体育消费目的促使退休居民开始购买体育产品,其中有10%的人每个月购买体育类服装和体育健身器材等方面的消费大约在300元左右,有16%的人每月购买关于健身的杂志书籍的体育消费大约在350元左右,37%的人每月观赏各类体育健身活动所支出的体育消费大约在420元左右,45%的人每个月所参加体育健身俱乐部等方面的体育消费大约在600到800元之间。这足以说明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
2.2 体育消费时间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时间并不太固定并且没有规律,不同的退休居民有不同的体育锻炼时间,调查有45%的65岁以上的退休居民表示自己体育消费时间较多,时间比较充裕,同时也拥有较强的锻炼欲望。而在对60-65岁之间的退休居民调查中,却有高达58%的人表示要帮子女带孩子,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更谈不为体育而消费,20%的人表示自己被单位返聘或是有兼职工作,所以相应的减少体育运动的次数与体育消费。
2.3 体育消费地点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退休居民所选择的体育消费地点也是有所不同,例如60到65岁的退休居民喜欢在室外进行体育锻炼,所以这些退休居民在健身房或者一些体育俱乐部的体育消费达到每月400元到500元之间,占生活消费25%,65岁到70岁之间的退休居民会选择室外和室内两者结合锻炼身体,这类退休居民就会购买更多的体育产品,例如一些跑步机、呼啦圈,杠铃等体育产品,从根本上加大了体育消费支出水平,这些体育消费大约为300到400元之间,占退休居民消费的45%。而70岁以上的退休居民则大都选择室内锻炼,这类退休居民会购买一些体育杂志、书籍,例如一些太极拳教学、初级剑教学之类的体育书籍,这个方面的体育消费大约为100元左右,占退休居民消费总和的18%。从这些方面可以发现,江苏省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内容还是较为丰富的,所占比例相比以往也在逐渐加大,但是总体情况还是不太理想。
3 解析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
在所有的生活消费中,大多居民都认为体育消费是属于较高层次的消费。根据调查内容显示,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体育消费影响因素主要是由于专业体育健身场所较少以及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等方面,改变退休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并不是一朝之间就可以改变,这是一个长期并艰巨的过程。另一方面,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时间和消费价格也是影响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较快,有的退休居民还在做兼职工作,或帮儿女照看小孩。退休居民不仅要忙于工作,还要在工作之余处理自己的家庭琐事,大多数退休居民都没有时间或者有较少的时间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除此之外,社会原因、运动产品发展等多方面间接原因也在影响着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内容,因此,只有改变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提高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程度。
4改善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的消费现状的对策
1.改变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思想:
江苏省政府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同时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大力度宣传体育消费的优势,使退休居民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进行体育消费,逐渐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内在魅力,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鼓励退休居民要舍得把钱用在体育消费上,引导城市退体居民购买体育产品,参与体育活动,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逐渐提高身体素质,使退休居民真正热爱体育,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从而改善了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
2.不断发展经济,提高城市退休居民日常补助:
虽然现在江苏省经济发展较为快速,人均生活条件也相对较高,但是江苏省政府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利用一切企业资源,不断的进行创新和进步,制定一系列利民政策,提高江苏省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为退休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提供条件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城市退休居民开始进行体育消费。
3.合理布局体育锻炼器材,开放城市居民活动中心:
江苏省的一些偏远城区还没有配套一系列的体育健身器材,因此,江苏省政府要鼓励私营企业投入资金,同时也要结合有限资源土地,在原有体育消费地点的基础上再兴建几个室外健身场所,引导退休居民参与到健身房活动,从而进一步推进江苏省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
4. 合理组织体育活动,丰富体育生活:
江苏省政府要适度组织一些适合退休居民进行锻炼的一些体育项目,举办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或者比赛,使城市退休居民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活动中,融入到体育集体活动中,从而才能正确的提高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理念。
5 结论
体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的功能和优势已经逐渐被居民所熟知和认可。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也在不断发展,体育消费已经成为人类生活消费中的一部分。尤其江苏省的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做为我国经济发达较为活跃的三大城市,其退休居民的退休经济保障也在逐步提升,这不仅促使江苏省居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且开始产生购买体育消费产品的欲望。
但是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表明,目前江苏省城市退体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虽然与往年相比呈现了上升趋势,但是其整体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的,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城市退休居民体育消费思想意识薄弱与生活水平消费观念偏低,以及专业体育健身场所严重缺乏等方面造成的。因此,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当地政府与体育管理部门,通过借助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体育消费的优势和内在价值,鼓励退休居民进行体育消费,同时组织大量的体育竞技活动,激发退休居民的体育兴,使退休居民能够进行体育消费,从而提高城市退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戴俭慧,罗时铭,顾季青,等.江苏省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现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21-26.
[2]王乔君,童莹娟.浙江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层级性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5):67-69.
[3]陈永军,段鹏,高秋平.城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体育学刊,2010,(2):40-44.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9
荆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其春秋战国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打造了荆州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人们在感受旅游消费带给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愿意积极的自我参与旅游体验带来的快乐和享受。目前, 荆州市消费市场层呈现活跃态势;截止到2010年1月,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0.6亿元, 比上年增长23.7%, 增速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 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93.7亿元, 比上年增长27.3%;农村 (县及县以下) 消费品零售额176.9亿元, 比上年增长20.0%, 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缩小。[1]体育旅游作为新兴旅游消费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更满足了不同人群对消费方式多样化社会性需求。因此, 把握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的规律性, 对于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供求均衡, 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简单随机抽样对荆州市13个行政区选取560个居民进行相关体育旅游消费调查研究。其中有旅游消费 (包括体育旅游消费者在内) 452人。
3 结果与分析
体育旅游包含了专项体育旅游与旅游体育活动;专项体育旅游是指以体育活动、体育赛事等体育资源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旅行游览活动, 是一种主题旅游;旅游体育活动是指游客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所参与的各类体育活动, 是旅游活动的组成部分。[2]
体育旅游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 旅游活动按人们出游的目的分为六大类, 即休闲、娱乐、度假类;探亲访友类;商务、专业访问类;健康医疗类;宗教朝拜类与其他。体育旅游则属于休闲、娱乐、度假、健康医疗类。[3]
荆州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其春秋战国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打造了荆州旅游产业的一片天, 而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 荆州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体验、去感受体育旅游带来的享受。
3.1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性别状况
在参加过体育旅游活动的人群中, 男女之间的参与比例差异很大。男性群体占整个体育旅游参与者的56.9%, 而女性群体只占到43.1%, 这说明男性要比女性更喜欢体育旅游这一休闲运动。
这一现状可能与人们传统的观念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 男人更多的是在外面抛头露面, 女性大多都做一些家庭内务, 单位勤杂方面的事情。这一传统的观念也影响到人们的体育旅游活动。在进行旅游方面, 女性朋友大都喜欢比较休闲、娱乐, 安全、稳健的休闲游, 而男性对那些山水游、休闲游不是很感兴趣, 大多都比较喜欢刺激, 探险, 体育旅游这一新的旅游活动的出现, 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旅游活动方式。
3.2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 荆州市参与体育旅游的年龄结构人群差别较大。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 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的相对较低。在抽样调查中, 2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18%, 25-35岁的消费者占41%, 35-45岁的消费者占33%, 45岁以上的消费者占8%。
在统计中, 参加体育旅游的人群主要是以中青年人为主, 由于青年人的消费意识比较超前, 比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追求时尚, 敢于冒险、敢于桃战, 从而比较容易接受对体育旅游这一新的休闲方式。而由于体育旅游需要一定的身体条件、经济基础, 所以青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在参与体育旅游的人群, 就要相对低很多。
3.3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职业分布
本研究调查显示, 荆州市参与体育旅游人群的职业主要分布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员工、公务员、在校大学生、教师、个体工商业主这几大类。其中企事业机关单位员工、公务员居首, 所占比例较大;在校大学生、教师所在比例次之;个体户工商业主和其他职业所占比例较小。
由于事业单位、机关部门每年都会组织单位职工外出旅游, 现在休闲游已经不能满足这类群体的旅游热情, 体育旅游慢慢成为这类消费群体的一大热点项目。现代在校大学生, 大都喜欢刺激, 探险、徒步类休闲方式, 体育旅游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这种新奇、冒险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大学生现在是体育旅游消费人群的生力军。
3.4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收入状况
体育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消费, 而决定这种消费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持续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和消费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追求健康, 外出户外活动, 参与体育旅游的意识也随之相对增加, 从而为体育旅游消费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加体育旅游活动与居民的收入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收入水平越高, 所能用于体育旅游消费的资本就越多, 居民的的收入状况与参与体育旅游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3.5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的支出水平
在被调查者所有的旅游消费中, 体育旅游的消费约占16%。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他们的体育旅游消费水平较高, 如家庭收入在4000元以上群体, 200元以上消费的人群最多, 远高于1000元以下收入的在200元以上消费的群体约25%。而大多数体育旅游的项目主要是以漂流、爬山、野外穿越等为主。不算一些装备, 人均每次消费大概在50-300元之间。如算上旅游的其他费用, 大概在200-550元不等。这个消费水平与一般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相比较, 其消费水平大致相当, 而且还要稍低于一般的旅游消费。总体来说, 这个消费水平对于荆州的旅游人群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3.6 体育旅费消费群体的消费动机
调查显示, 大部分居民的业余休闲活动都是以健身, 娱乐休闲为主, 而也有不少居民认为参加体育旅游活动, 可以回归自然, 冒险猎奇, 同时还可以在参加体育旅游中交朋结友, 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全面健身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体育旅游健身活动在我国悄然兴起, 体育健身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 如户外徒步旅行, 野外穿越, 漂流等等活动项目,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活动参与者在进行某项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达到健身, 娱乐和旅游观光的多重目的。而且在人们忙碌的工作中, 适当参加体育旅游还可以减少压力, 愉悦心情, 帮助人们更好的面对生活。
4 结论
4.1 调查结果显示, 荆州市城镇居民体育旅游消费明显活跃、消费热点突出;
体育旅游消费群体中, 56.9%男性要高于43.1%女性;并以青年人居多, 老人和小孩比例相对偏少;另外, 文化水平越高, 参与体育旅游的高水平消费人群所占比例越大。
4.2 荆州市体育旅游消费人群的职业多集中在企事业机关单位员工、公务员、在校大学生、教师、个体工商业主这几大类。
不同居住地人群对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不尽相同, 市区和城镇居民的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消费观点较新。
4.3 体育旅游消费约占总体消费16%。
荆州市体育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大概在200-550元之间, 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越高, 参与体育旅游的次数就越多;家庭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群体, 消费需求最大, 消费动机最强。
参考文献
[1]荆州市旅游局[EB/OL].http://www.jztour.gov.cn/Article/HTML/Article_94.htm[1]荆州市旅游局[EB/OL].http://www.jztour.gov.cn/Article/HTML/Article_94.htm
[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 (6) :4-6.[1]闵健.体育旅游及其界定[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 (6) :4-6.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10
收入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直接相关, 因此体育消费者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其体育消费行为。据调查可知, 不同收入的个人观赏型与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是:排在第一位的都是收入在2500元以上, 年消费额分别为48.08元和362.65元, 而收入在501-1000元的年消费额均排在最后, 分别为15.43元和67.83元。但是同时我们又发现:在1500元到2500元的收入群体中, 他们的观赏型与参与型体育消费支出出现部分的降低, 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收入较高, 工作压力较大, 余暇时间相对较少造成的。
体育消费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和货币开支, 它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为前提, 目前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 体育消费支出通常占社会消费娱乐支出的20%-40%, 而陕西省的恩格尔系数在35%左右, 大部分的消费用于吃、穿、住上。统计分析表明:在影响居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各种因素中, 列第二位的是经济条件不好, 占35.4%, 它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根本因素, 经济是基础, 只有收入有了保障, 满足了基本的需要, 才会有更好的需要。
在谈到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态度方面, 我们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等几方面的调查人员进行归类和总结, 大体上发现, 在西安市城市居民中, 对于体育消费持积极态度的大约占到被调查人群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 从年龄层面来分析, 中小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相对比较消极, 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平分秋色, 进入工作之后, 大多数城市居民对于体育的态度都是忽视体育运动, 偶尔单位组织外出活动会有部分参与, 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在体育消费方面更是投入较少, 四十到六十岁的城市居民, 在体育消费和支出方面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我们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 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之后, 在城市生活中, 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 他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体育休闲娱乐方式来作为自己外出交际的手段和方法, 所以在体育支出方面相对较多, 再加上体育服饰的宽松和休闲款式, 使得衣着更加的随意和舒适, 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增加体育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退休之后, 我们发现, 不管男性还是女性, 在体育支出方面都有小幅度的减少, 而且从他们对于体育消费的内容来看, 他们的主要支出是在体育服饰上, 在体育产品和信息费用支出上明显较少, 甚至没有, 这主要的原因在与追求时尚的体育项目已经不是这个群体关注的主要对象, 他们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传统体育健身联系上, 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体育活动, 所以在体育消费市场上, 这个群体的主要消费内容是各种体育器械, 比如慢跑鞋、运动服饰、羽毛球拍、太极剑等等。
从职业类别来看, 我们发现, 在日常工作中, 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的城市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相对较多, 且他们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也相对较多, 而工作时间相对比较分散, 工作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工作人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较少, 且体育意识相对较差, 一方面在于由于工作因素, 他们很难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 另外一方面, 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 导致参加体育活动的场所相对较少, 体育活动内容相对比较单一, 使很多人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工作的内容来看, 从事商业活动的群体在体育消费方面支出较大, 从所占比例来看, 基本上这个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大约占到被调查群体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且他们的体育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时尚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支出上, 从消费的内容和消费形式来看, 他们体育消费的主要目的在与商业活动, 其健身的内容相对较少, 虽说健身意识相对较差, 但是健身活动内容却相对较多。
从性别来看, 我们发现, 在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的体育消费观念中, 男性把消费的主要目标都定位在体育娱乐上, 而女性把体育消费的主要目标定位于体育产品上, 以体育服装为例, 我们发现在现有的体育消费支出中, 男性把体育服装作为消费主要支出的大约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三十不到, 而女性把体育服饰作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却接近百分之八十, 男性把体育娱乐作为消费主要支出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而女性把体育娱乐作为主要支出的大约占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种差异很悬殊的原因在与对于体育的理解男性和女性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大多数男性在体育消费方面, 更看重的是体育娱乐带给自己的愉悦心情, 而女性更多的是把体育服饰的休闲和时尚作为自己购物的方向和目标, 所以在消费理念上的差异性使得男性和女性对该项问题有不同的答案选择。
从体育消费的时间选择和体育消费的金额上, 我们发现, 男性在体育消费的时间上没有太明显的特征, 在全年体育消费方面的投入相对比较均衡, 没有波动起伏很明显的变化, 在消费金额上, 我们调查发现, 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男性体育消费支出大约占到收益的百分之十左右, 有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男性体育消费支出占到收益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 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男性体育消费支出占到收益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三, 从体育消费支出来看, 男性在体育投入方面相对较多, 而女性在体育投入方面的情况和男性相比较确有一些差异性, 女性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是假日休息时间, 这主要的原因在与这个时间他们才会把时间花费在体育购物和体育娱乐方面, 所以从消费的时间来看, 比较集中, 却有明显的周期特征, 在消费支出比例方面, 女性中百分之六十左右年体育消费支出大约占到年收益的百分之三左右, 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女性体育消费支出不足年收益的百分之一, 从体育消费所占比例来看, 女性在体育投入方面明显较男性少, 主要原因在与一方面女性社会收益相对而言较男性低, 另外一方面, 女性在体育消费意识方面较男性差。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安徽省家庭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郭立平.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3]李小进.制约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09.
[4]张泽.构建“社区、学校与家庭”体育一体化, 谋求社会和谐发展[J].科教文汇, 2006.
[5]吴宗美.城市现代家庭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2.
[6]陈彦.西安市体育人口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02) .
[7]王乔君.宁波市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4, (01) .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11
[关键词] 居民 体育消费 经济学分析 中国
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居民“体育消费”的水平和进行体育消费的行为方式,涉及到体育资源的利用和配置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实际上是在体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居民个人为在愉悦身心、增强体质等方面获得最大效用或满足,对自己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配置和利用职权的一种选择方式。经济要保持增长的势头,体育消费是一个极其重要性的内需领域。
以社会学、经济学、体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为指导,按“八·五”规划有关精神,将全国各省市按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偏远)3个层次,在各层次内随要抽取若干省市(区)为调查地区,确定所要抽取的城市,在所抽取的城市及乡镇中,由调查人员按随机抽样原则缺陷取若干居民为调查对象。居民问卷共放2020份,回收1961份,有效问卷1551份,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所有统计处理工作由计算机和统计专家用SPSS软件完成。
一、体育商品价格变动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市场价格变化自动调查共给量和需求量,并促使价格均衡移动。体育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当体育商品价格和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其价格将向均衡价格方向移动。市场价格变化自动调节供给量和需求量的这种功能就是通常所说的价格机制(price machnism)。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条件下,从理论上说,某种体育商品的价格是在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价格变动对居民体育消费量影响的一般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价格变动影响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作进一步深入分析。
第一,若其他因素不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素质、科技水平、体育偏好、消费偏好,预期的价格、其他相关体育商品的价格、国家体育政策等),单就某种体育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而言,价格上升,居民消费量会减少。同时还产生两方面的边带效应。一方面,会引起这种体育商品的互补品消费的减少;另一方面,会增加这种体育商品的替代品的消费。
第二,若其他因素不安,某种体育商品价格下降,居民将会增加对这种体育商品的购买量。此时,对这种体育商品的互补品的消费量将随之增加,而对这种体育商品的替代品消费量将会减少。
第三,不同的体育商品,当价格发生同一程度变化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不一样。不同体育商品的消费量对价格变动反映的灵敏度是不同的。原因:一是体育商品的替代品的数目和替代的相近程广东省同;二是不同体育商品在居民家庭预算中所占比例不同;三是体育商品的用途多寡不同。体育需求弹性变化不同,体育消费行为相应变化。
第四,体育商品的自身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动,居民消费行为也将发生变化。预期价格变动对该本育商品的当前消费量也会产生影响。消费者偏好、习俗等不同,消费行为也会有差别。科学技术、造型款式等对居民消费待业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商品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上述影响,是一种大量的、普遍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反价格行为”,越贵越买,越便宜越不买,或少买。
此外,政府干预体育商品价格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也有一窍不通的影响。政府价格管制是对市场价格机制自动调节功能的一种纠正或补充,有关政府部门或机构要以均衡价为基础,按价值规律办事,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
二、收入水平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般说来,居民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获得生理或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称为效用(utility)。体育消费越多,总的效用越大;体育消费越泊,总效用越小。随着对某种体育商品或服务消费数量的增加,这种满足感将越来越减弱。我们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分年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时发现,无差异曲线只是表示消费者主观上对多个不同体育商品不同组合的偏好,以及各种组合给予居民相同满足的一条曲线,但他们底能消费多少,在客观上还会受到收入以及体育商品价格的制约。有的消费量大,有的消费量小,原因在于他对消费各种体育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的估计以及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收入变动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分多种情况。
第一,若消费者偏好不变,体育商品的价格不变,居民体育开支增加,对各种体育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也会相应增加;居民体育开支若下降,对各种体育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也会相应下降。收入消费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收入变动引起对两种体育商品的消费量变动的轨道。
第二,对不同的体育商品或服务而方,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消费量变动幅度不一样。可以用需求收入弹性来衡量某种体育商品或服务对收入变动反映的灵敏度。就居民俱来说,收入增加时对正常体育商品的需求量一般会扩大;收入下降时,对正常体育商品的需求量则会缩小。而对假冒伪劣体育商品的需求情况则呈相反方向的变化。
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体育消费行为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制约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呢?首先,居民家庭或个人的生活必需品费用是制约其体育开支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居民个人获取收入的时间是制约其体育开支的重要因素;最后,体育商品价格是制约居民体育开支的又一重要因素;此外,疾病、意外事故、灾害等都会影响居民的收入,从影响居民的体育消费能力。
三、政府体育支出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
政府体育支出来自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越多,用于体育支出的部分越大;财政收入越小,用于体育支出的部分则越小。政府体育支出在形式上可分为直接的体育支出和间接的体育支出。不管哪种形式的政府体育支出都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实际上是在体育资源有限条件下,居民在增强体质、偷悦身心方面获得最大效用或满足,对自己所拥有的体育资源进行配置和利用的一种选择方式。在干預对价格机制的缺陷起补充和调节作用。从静态的角度看,当居民收入一定(或体育开支一定)时,其体育消费行为是由购买的各种体育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这一消费者均衡条件所决定的。从动态的角度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受收入弹性的影响,对正常体育商品的消费量将增加,对劣质体育产品的消费量减少。宏观环境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政府体育支出的多少是居民体育消费环境改善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
1.要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发展体育之间的关系
发展经济和发展体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明确了经济与体育这种相互关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应该对体育特别是群众体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全民健身运动”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和环节,积极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体育的消费活动。
2.深化体育改革,充分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守会主义各项工作的动力
发展体育和发展经济一样,都离不开改革。体育改革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体育场馆的的有偿服务、若干竞技体育的俱乐部制度、多种所有制体育场馆的有偿服务、若干竞技体育的俱乐部制度、多种所有制体育企业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新事物。今后,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体育场馆和国有体育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他们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还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直接速效,充实体育场馆和体育企业的酱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转换经营机制;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体育的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体育市场,着重發展体育资本、支支国和教练人才、体育科技等体育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体育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进一步发挥市场对体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对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持体育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平衡,根据国民经济和国际、国内体育场发展的情况,对体育内部的结构进行高速调控的手段,主要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根据价格规律,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干预,打击各种不良体育消费行为。
深化体育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调动体育企业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各种体育产品和进行优质服务的积极性,从而也有利于居民体育行为的多样化。
3.借鉴别国经验,大力推进社会办体育和体育产业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国家体育支出有限的情况下,支持和鼓励么主人、集体、国有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办体育,很有必要。私人、集体天全国各地创办的场馆、棋社等小型体育企业,方便居民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对他们的赢利性体育服务,工商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协调监督,使其做到价格合理、健康经营;大中型国有企业,创作积极开展本单位的职工体育活动力争上游,其体育场和其他体育设施可以面向社会,从事经营生体育服务,大力推进企业与竞技体育的联合,充分调动企业办体育的积极性;对于观赏性强、影响大的竞技体育,应采取承包和股份合作形式,组成若干体育经营实体。从运动员的选择培训、竞技比赛到国际交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通过他们自己的经营性体育服务,积累资金,实现由体育养体育的良性循环。在这方面,应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闯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化道路来。
不断推进体育的市场化改革,优化体育资源配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多样化水平将会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汉超欧阳柳青: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钟天朗:上海市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4(3):9~12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篇12
关键词:江西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对策
体育消费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的一个方面, 它是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所引发的为适应更高层次需要所做出的一种抉择, 是一种伴随对体育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的新型消费类型。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既是基于其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 也来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体育消费行为会影响到整个社会体育消费的规模和效益。研究人们的体育消费问题, 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和体育消费方式, 引导、开拓、组织和调控体育消费过程, 发展体育产业, 扩大体育市场, 更好地发挥体育的本质功能,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为人民群众造福。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南昌、九江、新余、萍乡、赣州五个城市进行调查。每个城市发放40份 (本研究的回收率和问卷有效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额的基本要求) 。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江西省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情况分析
2.1.1 男、女性别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从调查可以看出, 男性与女性的性别以及性格的差异是导致接受消费价格显著差异的直接因素。调查证明男性的消费意识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女性强, 男性居民的个人行为较少受他人影响, 再加上女性由于家务劳动的繁忙, 导致了男性消费多于女性消费。
2.1.2 不同年龄层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 25岁以下的城乡居民因受没有固定收入影响, 他们接受价格能力最低。其次是60岁以上的, 最高的是25~60岁这一年龄层。这些都是因为25岁以下的年龄人数大部分是学生, 而学生的经济来源单一, 除去必要的生活费外, 已经所剩不多去支付体育消费时, 能力大大减弱, 因此25岁以下城乡居民消费最低。60岁以上的老龄人虽然有退休金, 但这一消费群体主要从事一些静的运动项目。如太极、下棋等项目, 这些项目基本上只是购买服装、录音带、太极剑等。消费比较低再加上体育消费观念比较落后, 故接受能力也有限。只有25~60岁之间的城乡居民有稳定的收入, 有精力、时间和先进的健康意识, 接受能力强, 所以这一群体的消费者体育消费的能力较高。
2.1.3 不同职业的消费水平分
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肖琪仝仕胜肖玲
调查显示, 不同的职业人群对体育消费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由于学生、自由职业者没有稳定的收入, 加上学生的经济来源单一, 因此消费水平较低。而企业单位人员和行政机关人员有稳定的收入, 消费的比率较高, 所以行政机关与企业单位人员的体育消费水平比较高。
2.2 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2.2.1 居民的收入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调查显示, 江西省27%城乡居民由于收入影响了体育消费, 人们所能接受的消费层次是在满足生存所需的前提之下, 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也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一般说来, 居民消费在客观上主要受到经济收入的制约。收入提高了, 体育消费也就上升。就居民个人而言, 收入增加时对正常体育商品的需求量一般扩大, 收入下降时, 对正常体育用品的需求量也会缩小, 收入水平不同的居民对体育的行为也不一样。收入因素是制约江西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2.2.2 体育商品价格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价格因素的比例占18.7%, 单从某种体育商品价格变动而言, 价格上升, 居民消费量会减少, 再者不同的商品价格分析与价格发生同一程度变化时, 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也不一样。原因主要有:不同的体育商品在居民家庭预算的比例不同和不同体育商品的用途各种各样。因此, 不同的体育商品当价格发生同一程度化时, 就会引起居民偏好性的体育消费, 用途广、价格便宜的体育用品颇受欢迎, 反之亦然。
2.2.3 消费者的时间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时间因素的比例占到了10.7%, 之所以占这么高的比例, 这与江西省城乡居民的健康消费观念淡薄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之余常年累月打麻将、打扑克等, 这直接导致体育消费时间的短缺。这也足以表明, 不是时间不足, 而是部分居民把时间都荒废在如此不良生活习惯上。
2.2.4 消费观念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有10.9%的人在体育观念上受到影响。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消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体育消费, 是指那些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例如, 掏钱买票观看高水平体育比赛或表演, 购买运动服装、器材等从事身体锻炼活动, 进入收费的健身中心等。广义的体育消费, 包括一切同体育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或投入, 或锻炼时间等。
2.2.5 政府政策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目前, 江西省政府对体育市场的管理和导向作用还比较单一, 政府对于占主导消费地位的“全民健身运动”不够关心, 同时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对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活动扶持不够, 导致“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缓慢。因此体育活动少, 体育消费也就少了。
参考文献
[1]蔡军.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4, (4) .
[2]欧阳柳青, 赵高彩.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2, (3) .
[3]骆秉全、攀心刚、徐振芳.对我国体育消费若干问题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1) .
【居民体育消费现状】推荐阅读: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05-17
美国居民消费现状09-02
居民体育05-09
社区居民体育08-04
居民体育休闲09-11
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07-19
居民消费06-21
居民消费价格06-02
居民消费倾向06-05
居民消费视角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