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师资现状(共12篇)
体育师资现状 篇1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几种方法, 对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山县农村中学拥有一支年轻化、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出以中青年体育教师为主的良好态势, 体育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 积极认真的工作热情, 大胆创新的工作精神, 体现出应用的活力和时代风貌。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高学历、高职称体育教师缺乏、科研水平较弱、学术氛围不浓。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及为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师资现状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以南宁市马山县12
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抽样调查, 体育教师共95人为总体样本, 以这些学校体育教师的队伍结构、思想素质、教学工作现状、科研、继续教育、福利、职称情况为研究对象, 来探讨研究对象特征。
1.2 研究的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近3年相关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有关著作, 对涉及体育教师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 对体育教师现状综述与分析。为此课题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选取生源多, 体育教师较为集中马山县马山中学、周鹿中学、周鹿初中、片联初中、双联初中、林圩三中、民族中学、古零中学、古零初中、金钗初中、百龙滩初中、合群初中、等十二所学校的100名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 回收95份, 回收率为:95%, 有效问卷95份, 有效率为:95%。
1.2.3 访谈法:
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相关的访谈。了解有关学校教师工作现状情况的看法与建议。
2. 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体育师资力量
体育师资是学校体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是开展体育与健康课及课外活动等的重要保障。
2.1.1 学历的状况
从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专科以上学历占调查总人数的96.7%, 其中大专58人占64.5%, 本科2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2%, 学历层次低, 中专3人占总人数的3.3%, 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和城市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虽然近年县政府和教育局加大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定向培养和工作后的再教育 (主要是成人教育) , 使教师的学历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但仍有近的3.3%人数达不到大专以上学历, 这和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学历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相差还有一些差距并需要加大再培养的力度。
2.1.2 职称结构状况
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和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从被调查的90名专职教师中, 中学高级职称2人占总人数的2.2%, 中学一级职称18人占总人数的20%, 中学二级职称的教师47人占总人数的52.2%, 中学三级职称的教师20人占总人数的22.2%, 无职称的3人占总人数的3.3%。分析表明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与主科教师职称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 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师范体育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到农村中学任教, 学历低, 达不到职称评定的学历要求;二是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够重视, 职称评定主要是向主科教师倾斜;三是县政府和乡两级主管部门对体育教师的教研活动以及规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不够。这样就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产生了惰性, 钻研业务能力不强。
2.1.3 年龄结构状况
从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的调查来看 (表3) :年龄在50岁以上者有6人占6.7%, 30—49岁年龄段36人占40%, 29岁以下48人占53.3%。由此可以看出, 马山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年轻化程度较高, 年轻的体育教师已经成为马山县农村体育教学的主干力量, 年轻教师敢于尝试和创新, 形成具有广西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与健康。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扶持和指导, 关系到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奠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基础, 是我县“十一五”期间推进学校体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2.1.4 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
无论是理论的发展, 还是技术水平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研究推动。作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也应当具备相当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调查结果显示, 在被调查体育教育工作教师中, 近三年发表体育文章5-6篇有5人, 发表1-2篇12人, 没有发表的占大多数。区、市论文评比一、二等奖的也寥寥无几。近几年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为了评职称需要而发表文章或参加评奖的。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还待加强和提高。
3. 目前农村中学生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3.1 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示范能力
在农村中学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主要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规范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具有正确、优美的示范能力是比较重要的, 也是最受学生关心和重视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示范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语言表达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利用自己熟练的动作示范去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级性,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种动作的要领。没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搞不好教学的, 但没有准确的示范能力则是无法教学的。
3.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教师要为人师表, 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全心全意地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耐心教导的职业道德, 以及教学竞赛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乐观、活泼等优秀品行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名和格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策略
4.1 加强教师教学计划与编写教案的情况
根据笔者的近几年跟踪调查显示, 马山县农村的中学都基本上要求体育教师每学期制定一次本学期总的教学计划;在编写教案方面也是不容乐观的, 仅有2/3的体育教师进行编写教案。但还存在学校没有要求体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情况, 这将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案的管理和要求。
4.2 加强在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针对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偏低、整体专业知识偏低的情况, 应在加大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同时, 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 对教师教学技术技能的提高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 吸引教师自愿参加教学技能培训, 强化教学技术特点, 提高教学技术水平和教师整体素质。比如在教师间经常进行相互听课或“教学观摩课”、“教学咨询”等活动;还可通过校拉校之间合作项目进行教师培训、培养等途径,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结论与建议
马山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体育与健康的态度是积极的。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学历也在逐年的提高。但仍有3.3%人数达不到大专以上学历, 高职称比例小的现象。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关心, 解决体育教师的学历问题, 送出去深造, 逐步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在职称评定方面应与其它学科教师平等。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各县乡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体育教学研讨会或观摩会, 通过教研活动使他们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尚大光.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 2000.报, 2004 (5)
[2]王宁, 周兵, 等.江苏省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 2006, 13 (6)
[3]王崇喜.受教育程度与健身意识和行为关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4, 24 (8) :17-19.
[4]梁春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 2004 (5)
体育师资现状 篇2
杭州市乡镇中学体育师资现状与研究
我国目前约有青少年2亿,中小学1.8亿,其中1.4亿在乡镇,乡镇教育是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对经济较为发达的杭州市乡镇中学体育师资现状与研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为其他省、市乡镇中学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 者:黄晓冬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许贤中学,浙江杭州,311245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杭州市 乡镇中学 体育师资
体育师资现状 篇3
关键词:高职;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校教育课程中体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高校在素质教育方面核心的构成部分。体育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实施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他们是高校在体育教育事业方面中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主力军,他们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好坏决定了所在高校的整体教育质量问题,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众所周知,目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前进和发展以及实施的教育强国战略性方针,各行各业的人才竞争显得日趋激烈,各种现象最终都指向了高校的教育问题,进而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要求。本文将简要阐述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探讨其解决对策。
1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1高校体育教师数量缺少,师生比例失调
高校扩招带来的是高校人生的激增,但是高校體育教师的数量增长却不多。这种情况下,大大增加的教学需求和数量严重不足的教师队伍形成巨大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加大,课时量增多,许多高校体育教师的每周课时量都在12节以上,有的高校体育教师周课时甚至达到20节左右。过密的课程安排和课程任务量容易让教师感到身心俱疲,教师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去上课,课堂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并且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1.2综合素质不高
部分体育教师来源于专业运动员,由于他们从小就参加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和比赛,文化学习时间被占用了很大一部分,与同龄人相比,文化基础稍差一些;另一部分来源于参加体育高考的体育院校教师,由于体育高考对体育成绩要求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体育院校本科招生的文化成绩远远低于其它学科文化成绩。在文化基础上体育教师就有了一个差距。
1.3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以及学缘结果相对单一
所谓学缘结构是各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毕业院校层次以及他们最终拿到的学历证书所组成的。而学缘结构整体上可以被整理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它包括来源较为广泛的以及来源较为单一、简单的学缘结构。所谓来源较为广泛意义上的学缘结构是指在各高校的体育老师的毕业院校以及他们最终取得的学历证书比较多元化,也就是说在同一所高校中融合汇聚了各种类型学校所具备的教学思想,还包括他们所毕业院校的教学风格及其方法;单一、简单的学缘结构是指高校中体育师资队伍里含有的体育老师所毕业的院校和最终得到的学历证书来源较为单一化,也就是说这些高校体育教师来自同一种类型的院校。这种单一的学缘结构不利于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中进行多种学派以及多种学术风格和教学方法充分交流融合的工作。
2完善建设高校内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议
2.1大力引进高水平的体育教师,保持合适的师生比例
师生比例合理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因为合适的师生比例,教师的课时才能得到合理安排,一定程度减轻课时负担,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疲于教学,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实践的研究,保证教学质量,保证科研的深入探索,因此高校应该最大限度的引进高水平的体育教师。要保证引进的体育教师的高水平,要坚持择优录用的选聘原则,不以体育教师的文凭和是否来自名校为依据,要坚持选聘过程公平、公开、公正,唯才录用,防止用人唯亲,坚决把好质量关。在引进时,要特别注意引进运动健将型的教练员教师和科研型高学历职称教师。因为前者运动训练经验丰富,而且运动技能高超,更了解运动训练的实际过程,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制定合适的训练目标,同时方法和手段更丰富,并且能做出较好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和掌握运动技能和运动方法;后者由于有科研能力较强,能结合体育实践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其研究成果也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
2.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2.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学校首先要利用校内报刊、网络、广播、会议等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其次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制定师德师风建设规章制度,完善师德师风建设评估体系,扎实开展对教师的岗前师德教育,重点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以讲座,论坛、座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
2.2.2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管理
学校要完善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要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还要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一批专任教师中的师德楷模,激励教师自觉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2.3避免学缘结构的单一性,使其变得多元化
目前,学缘结构的单一性早已成为各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在教学方面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高校内部进行学术的交流,十分不利于高校体育学科方面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象便要求各个高校在聘用创建体育教师时应安排公平公正的面试、考核等一系列竞争体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招聘时首先要控制和限制应聘的数量,也就是说安排设置优秀层次的竞聘,对于没有达到高校要求的竞聘者不给予应聘资格,而且要适量地扩大对别校学生的招聘数量,按照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原则录用优秀的应聘者。而高校原有的在职教师,院校内部应该适时地安排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技能训练,使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针对想深造的体育教师高校应该鼓励他们在母校读研究生或是安排其他学位的学习,支持他们在其他高校进行学习深造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明,孙红梅.对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15):121.
体育师资现状 篇4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2012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 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那么赣州地区农村教师队伍的情况如何?能否满足课堂教学所需?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赣州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农村学校体育进行调查, 抽取了赣州开发区天骄小学、安远鹤子初中、安远重石初中、南康唐江平田中心小学、南康朱坊乡荷田小学、信丰县西牛镇中心小学、会昌县站塘初中、赣州水东镇虎岗小学等学校。共发放教师问卷28份, 回收28份, 其中有效问卷26份, 有效率92.3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 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和整理, 筛选出本研究实用的信息, 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问卷的设计, 咨询了有关专家, 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进行了修改和整理。
1.2.3 问卷调查法
自行设计了封闭式问卷《赣州地区农村师资队伍调查问卷》, 本研究的信度检验, 采用“再测法”, 所测得两次结果相关系数r=0.81, 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问卷的效度检验, 采用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和E-mail形式对9名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 其中有7位专家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满意, 2位专家认为基本满意, 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订。因此, 本调查问卷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4 数理统计法
测得的研究数据, 均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包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体育教师配给情况
体育教师的配给情况直接决定了学校体育能否开展起来, 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体育教师那学校体育该如何开展。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基本标准是:学校应当在核定的教职工总编制数内, 根据体育教学工作整体情况, 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体育教师, 初中阶段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但全国现实情况确实不理想, 农村学校平均一个学校只有0.8个体育教师[1]。那么赣州地区体育教师配给情况如何。调查表明, 赣州地区农村体育教师配给与全国的情况相差无几, 其中专职教师占了调查比例的84.6%, 兼职教师和代课教师均占了调查比例的7.7%。
2.2 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教师的学历反映了教师接受教育的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教师学历越高, 其接受的教育越系统, 表现在教学能力、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也更强。根据调查, 专科学历的教师占了调查比例的30.8%, 本科学历占了61.5%, 研究生学历占了7.7%。根据教育部对各级学校教师学历的要求:初中教师需达到大专以上水平。可以说赣州地区是能达到这一要求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当地政府的重视, 在招聘教师这一环节中, 首先把关的就是教师学历, 没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不能参加教师招聘考试。另一方面, 一些教师在工作之余, 还能继续自学学习, 能考取研究生或参加函授本科的学习, 所以使得体育教师的学历在不断提升, 这是一个好现象, 应该加以坚持。
2.3 体育教师待遇情况
体育教师待遇是吸引优秀人才从事体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待遇较低, 教师难免五日京兆, 朝三暮四, 不利于稳定人才。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精神, 赣州地区农村体育教师的薪水有县财政统一支付, 因此, 各学校同职称的教师薪水理应相同,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调查中有46.2%的教师认为, 他们的待遇要低于其他教师, 有53.%的教师认为与其他教师相同。这表明了体育教师的劳动并没有得到认可, 将体育当作“小三门”处理的同时, 也将体育教师的待遇当作“小三门”, 这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2.4 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
终身教育地提出致使教师的教育, 学习不仅仅集中在大学四年或三年的课堂里, 而是要伴随教师的一身。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如果教师不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势必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赣州地区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情况发现, 有61.5%的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培养, 有38.5%的教师没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早在1993年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阐明,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负责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师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应该说,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有文件规定的, 之所以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没有组织该方面的培训。有一个教师专门对我们说, 他工作20年来, 学校没有组织过一次去外面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二是自身的原因, 主要是自己不想去学, 有许多教师经过多年的上课, 已经有一套按部就班的上课程序和方法, 他们不愿意打破这份宁静, 对新课程标准大都有排斥的心态, 因此, 以新课程标准为主的体育课程改革他们不愿去。三是家庭原因, 调查者认为, 家里事情比较多, 没有空闲时间出去学习和培训。因此, 在提高继续教育力度的同时, 有必要将继续教育作为一个强制措施, 督促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体育师资配给方面, 赣州地区农村体育教师配给与全国的情况相差无几, 专职教师达到84.6%, 其余为专职和兼职教师。在与其他教师待遇方面, 53.8%的体育教师认为与其他课程教师的待遇一样, 仍然有46.2%的体育教师认为他们的待遇是低于其他课程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方面, 赣州农村体育教师参与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有61.5%, 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的有38.5%。在学历方面, 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总体良好, 本科学历的达到61.5, 专科达到35%左右, 另外研究生学历占了7.7%。
3.2 建议
第一, 重视体育学科的地位。我国历来有音、体、美是“小三门”的传统。在此观念下, 学校历来将体育放置在边缘地位, 从这次调查体育教师的待遇就可窥一斑。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需重视体育学科的地位, 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条例, “拔高”体育课和体育教师, 最起码体育课和体育教师应该与其他学科的其他教师处于同等地位。
第二, 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上好体育课。由于有些体育教师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课程, 自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课程教学时随意性较大, “放羊课”的现象随处可见, 体育课变成人人都能上的地步。将心比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体育教师很难获得别人尊重。因此, 我们体育教师要看得起自身的专业,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将体育课上好, 上扎实, 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
第三, 体育教师要重视继续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终身教育提示我们, 我们需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因此, 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点, 不应抱残守缺, 应抓紧自身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素质, 对赣州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配给、学历、待遇、参加继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赣州地区,农村,体育师资,现状
参考文献
体育师资现状 篇5
> 【内容提要】运用调查访问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整体性、综合性角度,对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层次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高级职称老化”“学历层次偏低”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摘 要 题】学校体育
【关 键 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不仅关系到新世纪初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振兴和发展。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数量上,都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刻不容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86所普通高校的位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领导发出问卷调查表100份,收回有效答卷86份,有效回收率为86%;此外还咨询了十几所高校分管师资的负责同志,同时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得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结构(见表1)
表1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类别 教师人数 人数比例(%)
51-60岁 343 17.04
41-50岁 496 24.65
31-40岁 771 38.31
30岁以下 402 19.98
总计2012 100
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分布情况不难看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年龄分布为:30岁以下的教师(402人)占总人数的19.98%,31-40岁的教师(771人)占总人数的38.32%;41-50岁的教师(496人)占总人数的24.65%;51-60岁的教师(343人)占总人数的17.04%。从总体上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年龄老化问题有所好转。40岁以下青年教师所占人数最多(1173人)比率最大(58.30%),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随着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多,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证。41-50岁的中年教师所占的人数次多(496人),其比例为24.65%,他们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中流坻柱。如果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力量,则师资队伍将失去主心骨,对事业将会造成全面性的损害。而51-60年龄段的.老教师人数(343人)所占比例为17.04%。他们大都有高级职称,其中许多人是学科带头人,具有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如能继续发挥其潜力,他们将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巨大帮助。
2.2 职称结构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经过10多年的职称改革有了明显改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见表2)。
表2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这次被调查的2012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727人)比例较高,达到36.13%(其中教授144人,占7.16%;副教授583人,占28.98%);中级职称的教师801人,占39.81%;初级职称的教师484人,仅占24.05%。
高、中、初级三者职称结构比例已经初步形成卵状结构,这有利于培养大批学术带头人和形成系统的学术梯队。高职称教师队伍年龄老化情况客观存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将在今后内相继退离工作岗位,急需补充培养中青年教师,继承他们的事业。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职称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业务水平的断层,其严峻性远超过年龄结构的断层。退休的教师多数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包括许多在教学上和学术界有很大影响的教师。如果不在较短时期内培养和扶持中、青年教师,迅速提高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才能和优势,使尖子人才挑起工作的重担,那么整个师资队伍很有可能“滑坡”,甚至于出现“恶性循环”。
2.3 学历结构(见表3)
表3 全国86所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分布情况
附图
调查结果表明,普通高校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1702人)比例较大,占84.59%(其中33.25%是40岁以上的教师);近年来拥有研究生学历(141人)的教师比例有所增加,占7.01%,这可能与我国体育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有关。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正逐步趋于合理,但各年龄段教师数的分布十分不均衡,需要进一步调整。
(2)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职称结构正逐步趋向合理,与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吻合。但高级职称群体老化、教授比例偏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应当引起重视。
(3)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因此,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学历,应成为师资管理的重点。
3.2 对策
(1)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部分思想素质较高,有一定学术造诣,肯于钻研和善于团结人的普通高校中青年体育教师,充分培养与扶持。
(2)统一认识,改变现状。要重视目前普通高校师资队伍的“断层”危机,增加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和实际措施,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方针,培养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中青年体育教学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3)提供良好条件,优化成才环境。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上,尤其在评审高级职务上,要打破论资排辈的思想,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积极申报高级职称,促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术梯队尽快形成,解决好学术年龄断层问题。
(4)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教学、科研及教书育人等方面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教学研讨班,带领中青年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营造重视教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1] 叶长文,孙月霞.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0(6):102~103.
[2] 阎书波.浅谈河北体育学院师资队伍建设[J].体育研究,(2):32~34.
体育师资现状 篇6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分充分认识到改变传统教育体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正在不断的创新与改进,对高校教育的要求与标准越来越高,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科技人才,这同时也给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迫在眉睫。必须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真正重视高校体育师资培训建设工作,这是高校今后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体育师资培训;现状;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这就为我们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教学体制改革不仅仅改变教学模式,同时也应当改变教学主体。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是我们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的良好基础,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支撑。教育部下发【2014】4号文件再次体现了国家对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视,而体育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高校所有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和群体指导工作,因此必须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鉴于目前河北省的状况,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质量,千方百计形成合力,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策略。
1 高校体育师资培训的相关概况
高校体育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2014年6月教育部下发【2014】4号文件《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再次将高校体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规范体育管理,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体育教学质量关系到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的高低,同时也是符合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体育师资培训是指对学校内部的体育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训练,以此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高校体育教师培训的重点在于体育教师的社会道德水平、理论综合素质能力水平、综合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等,只有各方面因素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才能够授予相应的资格证书。高尚的道德水平是指體育教师积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有科学、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不断研究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思想抱负,为培养具有新时期特色的人才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是提高其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创新意识强、实际操作水平高的综合型人才。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及时了解与掌握新知识,加深已有的体育知识结构层次,让自己能够与时俱进,从而培训出符合国家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综合教育能力是指娴熟的教学基本能力、创造优秀教育环境的基本能力、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
2 河北省高校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河北省高校的体育教师中在两年的时间内没有参加过任何师资培训或者是研修课程的占总人数中的48.90%;参加过一次的比重为30%;参加过两次的占总人数的15%;参加过三次的占总人数2%;参加过四次的占总人数的2.5%;参加过五次以及五次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6%。由此可见,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参加进修的情况较差,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是高校教学中最为不受重视的一部分。原因分析如下:首先,河北省教育部门对高校教育工作的不重视,没有明确规定相关方面的师资培训制度和标准。这种情况下,高等院校在某些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程度,从而在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方面投入不足,力度不够。其次,高校内部在安排教师研究与培训的时候,少有的安排体育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一般来说,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实践教学,高校内部人员认为体育教师只需要掌握体育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进修与培训。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教师的发展空间受限,教学能力和观念无法及时的改进与创新。最后,高校体育教师本身对体育工作的认识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实践内容的教学,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就导致体育教师只关注实践板块,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主动进修与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体育教学工作质量。
3 河北省高校体育师资培训的相关策略
3.1 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重视高校体育教师师资水平培训工作,根据具体的情况拟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与制度,加大对体育师资培训工作的投入与关注度,建立完善与健全的高校师资培训制度。制度的建立与政策的出台使得高校更加关注体育教学工作,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高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高校应当将体育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到学校综合规划工作中,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培训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实施教师培训提高工作体系,根据具体的教师发展现状进行改革工作,主要包括体育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研究创新工作等等,根据学校、学生的发展需要来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与策略。除此之外,体育培训工作部分应当坚持实施相关方面的政策与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高质量、有序的开展。
3.2 完善体育师资培训机构,不断优化体育教师的学历资格结构。高校内部要建立权威与完善的体育师资培训队伍,提高相关方面的水平建设工作,为体育师资培训提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意见。不仅如此,体育师资培训队伍还应当定期反馈培训信息与结果,不断优化与改进培训模式与策略,从而提高师资培训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4 结论
当前,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现状不理想,距离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目标较远。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新时期,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与科学能力的竞争,同时也是教育能力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教育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建芬,陈雁飞,周志勇.新时期体育教师培训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111-112.
[2]潘建芬,陈雁飞,周志勇.新时期体育教师培训观[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56-58.
[3]李文学,朱志斌,史博强.基于发展和谐教育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2):34-39.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基金项目。
体育师资现状 篇7
关键词:河南,县级中学,体育教师,现状,发展对策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1],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资源的第一要素,是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队伍和具体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教师队伍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县级中学(县教育局直属的高级中学,简称县级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平顶山,许昌,济源,周口9个地级市的45所县级中学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调查人数为315人,其中男体育教师258名,占81.9%;女体育教师57名,占18.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50篇,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2.2 调查法
制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指标,设计科学可行的调查量表。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回收48份,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为90%。
1.2.3 专家咨询
对问卷调查量表中提出的所有问题随机抽取25所县级中学的校长或副校长进行咨询,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1.2.4 数理统计法
经对问卷调查量表的数据进行可靠性、有效性检验,原始数据符合统计学要求。
2 结果与分析
2.1 县级中学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
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标志着个体在所从事专业工作中的阅历,不同的年龄层次表现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效果不尽相同[2]。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体育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表现出对工作的极大热情,但因阅历较浅,又无体育教学训练经验而使得教学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中年层次的体育教师经过多年教学训练实践,在专业技术和专项理论上的实践应用均已趋于成熟,是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的最佳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不仅担负着传授教学经验的重任,而且担负着对中青年体育教师培养的责任。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在年龄层次上应具有合理的结构。为了了解河南省县级中学体育教师在年龄结构上的构成是否合理,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河南省县级中学男体育教师年龄在40岁左右的比例偏大,而青年教师的比例则偏低,存在着断层的现象。说明教师中缺乏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女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2.2 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
学历反映一名教师修完学业后所达到的某种知识水平,学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层次的高低[3]。因此学历不仅体现出教师自身所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表明了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具有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对河南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结构进行了调查,其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河南省男体育教师的本科学历的比例为66.2%,专科学历的比例为28.3%。女体育教师本科学历的比例为57.9%,专科学历的比例为42.1%。就总体而言,专科学历的比例偏高,也就是说整体学历结构存在着层次较低的问题。调查结果还表明,体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缺乏培训或进修,使得知识老化,很难适应中学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
2.3 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
职称是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4]。中学现行的职称结构为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4个级别。不同的职称等次反映出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调查所涉及到的315名体育教师中,特级教师数为零,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也仅占调查人数的7.0%;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51.8%;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40.6%;其它占0.6%,初级及一下职称的占41.2%。显然,县级中学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是很合理,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偏低,而低级职称者比例偏高,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2.4 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
2.4.1 工作服装配备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5]。调查发现,每年给体育教师配备服装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65.4%;每两年配备一次的占16.2%;偶尔配备的占18.4%;学校体育教师总配备率占80.5%。
在定期有服装配备的中学中,年人均服装费配备标准在100~150元之间的学校占6.8%,标准在151~200元之间的占61.5%,标准在201~300元之间的占22.6%,标准在301~400元之间的占9.1%,服装费标准不统一,相差悬殊。
调查还发现,服装费的配备标准与地域的差别无关,也与学校的经济效益无关,与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课的程度有关。
2.4.2 室外津贴
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所以大多在室外上课,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39.5%的学校有室外津贴,无室外津贴的学校占60.5%。
2.4.3 其它待遇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外训练以及体育竞赛,应计算工作量。”“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与其它任课教师同等对待”。经调查,给计算工作量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62.6%,不计算的占37.4%;体育教师待遇低于其它任课教师的占78.6%,高于其它任课教师的占8%,基本持平的占13.4%。可见体育教师与其它任课教师相比,某种程度上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体育教师的辛勤劳动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此现象如得不到纠正,势必会打消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2.5 体育教师的科研情况
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是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重要标志[6]。体育教师发表论文或编写著作情况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8—2008年间全体教师共发表论文20篇以上的学校,占调查学校的8.6%;发表论文在15~20篇的学校占4.2%;发表10~14篇的学校占9.6%;发表5~9篇的学校占19.8%;发表4篇的学校占12.4%;发表3篇的学校占9.2%;发表一篇的占3.8%,有32.4%的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近10内未发表过科研论文。可见中学体育教师总体科研能力低下是个比较显著的问题。科研力量的薄弱,滞缓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步伐。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体育教师年龄结构的构成比例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阅历及能力的具体体现。调查结果表明,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占34.9%,31~40岁的体育教师占24.9%,作为中青年骨干教师(31~40年龄段)所占比例太低,而4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达40.3%,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状,出现青年教师的“断层”现象。
2.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不能跟上学校体育的发展步伐。
3.职称结构不太合理,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偏低,低职称者比例偏高。部分年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超标,而且存在职称越高授课越少的不合理现象。
4.78.6%的学校的体育教师待遇偏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科研能力较低,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3.2 建议
1.在中学体育教师中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使之形成一支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又有年富力强的中年骨干教师,还有洋溢着青春活力的青年体育教师队伍。
2.创造条件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给中青年教师创造多种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支持只有专科学历的教师通过函授、自学等教育形式取得本科学历,有条件的中学可鼓励在职体育教师进修硕士学位课程,在中学体育学科中形成一批具有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
3.合理分配教师地工作量,学校应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业余学习和科研创造有利条件,以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4.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文件,限定教师学历达标的最后期限,制定职称评定的合理标准。有组织的对体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体育教师进行再教育,再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学校应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讲学,为体育教研室订杂志期刊,为教师搞科研提供便利,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尽快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要素简明读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建嘉.体育、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潘明荣.浙江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4):32.
[4]张占永.河北省县级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6):74-77.
[5]陈建国,刘星亮等.湖北省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9:7-9.
体育师资现状 篇8
一、学校中传统民族体育师资与培养的现状
1.传统民族体育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既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深受古代人民的喜爱。如果筛选、改造、整合与提炼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就能使一些具有较高教育、健身、娱乐价值的传统民族项目进入我国学校的体育课堂。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全面地、真正地重视这一事物,表现为开展传统民族体育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没有将传统民族体育与时代体育的发展进行融合。其次,现阶段我国的体育师资尚存在思维方式单一、知识面狭窄、敬业精神不足、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等状况,这也深刻影响着学校传统民族体育的发展[2]。再次,我国当前的传统民族体育教师培养制度短期内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例如教师缺乏传统民族体育教育科研精神,求知欲望不够旺盛,创造力弱,拼搏精神不足[3]。整体观之,我国开展传统民族体育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传统民族体育蓬勃发展的局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对传统民族体育缺乏新的认识
传统民族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我国各地学校在现代体育运动的开展中忽视了传统体育的开展和教师的培训。不少学校仅仅是为了迎接上级对该地区民族体育传承现状的检查,在检查的前几天让学生们临时排演一下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节目,在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秀一下,并没有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纳入常态工作中。体育教师掌握的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特色项目仅是一两个项目,而且限于开掘得比较完整且热门的项目,对于即将面临灭亡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的体育老师们几乎一无所知。
3.对学校传统民族体育师资的专业发展和培养不够重视
学校是体育活动的“摇篮”,也是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运动走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全面普及的必经之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要成为学校的课程内容,首先必须形成稳定的师资力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师资培养出现了入职教师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科学、继续教育制度不健全,以及教师培养偏离实际等问题。最为明显的是,传统民族体育师资的相关培养内容较为匮乏,有关传统民族体育教学的培训十分罕见。
我国各地区很少针对本地实际,有计划地对体育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此外,受培训的教师一般仅仅掌握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的技能训练,很少深入研究与掌握本地各种传统民族体育的健身、保健养生功法的科学理论知识。即便是在高校也缺乏关于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理论方面较为系统与专业的研究。
二、加强学校传统民族体育师资培养的作用
1.有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传统民族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是指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技术、方法保护民族传统体育事业,避免其遭受破坏。要科学地、合理地保护好民族传统体育,就必须建立起既掌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又精通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支专业队伍必须由高素质、具有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能力的学校教育者组成,并由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者将之推行到体育课,以促进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有效发展。
2.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包括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背景知识、活动规则、文化内涵等重要内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集养生、保健、愉悦身心于一体的健康运动方式,是与人们的生活、娱乐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不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民族传统体育早期是借助产劳动、节庆习俗、宗教祭祀等活动得到传承,后期又开掘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军事训练等几种传承方式。对比发现,学校教育有一定的传承规模,且相对而言更有优势,教学更具科学性、规范性。毫无疑问,加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培养,有利于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
3.有利于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须借助一定宣传手段,将其引向国内外更大的文化市场,以提高其知名度。民族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必须要由具备一定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来推动。因此,需要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然后由他们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学校作为教育部门,由学校体育老师承担推广民族传统体育的工作是可行的。
三、学校传统民族体育师资的专业发展与培养策略
学校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专业发展与培训。
1.加强传统民族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
传统民族体育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需要在体育院系开设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系和班级,普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也可以增设民族体育教师培养的相关课程,并将师资力量与社会产业连接起来,走人才培养产业化之路。同时,建立各地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学研究系统,以及指导员培训基地,同时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聘用有传统民族体育特长的兼任教师任课和开展训练,组织校内观摩课,并组织教师们外出取经,切实提高教师的实战技术与理论水平[4]。
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由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事业面临着危机,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者也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田野调查,同时懂得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最好能够掌握提炼理论的策略,将调研的结果上升为理论的高度,当然前提是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如果能够独立提出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课题,或开发与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课程,同时对不合时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造,并适当优化,就能不断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2.增进学校传统民族体育教师的互动交流
学校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教学的教师需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勇于创新。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努力收集适合当地的教学内容,在学校进行传授后,适时与他校的体育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以便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更具可行性。同时,学校要创造与相关的教育部门或其他形式的办学机构相互学习的机会,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举办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交流活动,深入学术探讨,而不是局限在技能技巧的理论运用上。须注重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活动中的心得研究,从而培养一支新型的传统民族体育师资队伍[5]。
3.传统民族体育教师的培养课程应该多元化
在民族传统体育师资的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不能单一化,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因此,不能只选择本地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也不能全部选择那些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兼收并蓄,使项目类型更加丰富多彩。对学校的传统民族体育教师的培养应依据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尽可能地开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使每个被培训的教师都有足够的能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
传统体育师资的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多样化,可以通过聘请民族传统体育专家学者或民间人士开展培训来实现。自古以来,我国的民间就散落着一些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特长的人士,这些人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他们分散在民间,成为传承与保护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成员。可采取“走出去”或“请进门”的方式,将这些人才聘请到学校协助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还可以派高校教师到民族传统体育培训做得比较好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学习。在高校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也是不错的办法。此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或聘请擅长民族传统体育的民间人士,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协助他们设计教学方案,让他们对学校的体育教师们进行专业技能辅导,增强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传承力量[6]。
4. 建立一支传统民族体育的科研型师资队伍
要使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得到发展,可以选择在高校内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高校是全国科研的前沿阵地之一,虽然不能要求其负责所有的科研工作,但高校作为我国知识分子密集的场所,对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综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情况,高校适合成为培养我国传统民族体育师资的科研阵地。
要提高传统教师的专业素质,就要加强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培训容易搞形式化,花钱不讨好,既浪费了教师资源,也耽误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传统民族体育教师培养问题上,由于先天资源不足,因此要慎重开展师资培训,注重实际培训的效果,绝不能形式化。培训者除了真正掌握所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动作技能以外,还要准确地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被培训者的民族体育文化记忆。调查显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动作技能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其内涵比较复杂,也较难理解。有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不同民族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在学校的传统民族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尤其需要加强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学习,以便使教师从整体上去把握传统民族体育的特点,把握其教学规律,并因材施教,灵活地运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当前,包括政府机构、社会团体、民族群体,甚至是个人的观念都过于急功近利。人们普遍追捧竞技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尤其是球类等观众较多的赛事,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视觉效果不明显,变成了冷门运动。于是,大多数学校也不愿意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上下功夫。但是,各部门应该加大对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并且防患于未然,避免我国的传统民族体育传承出现断层。在现阶段,强化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必然要求。
摘要:在传承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学校的传统民族体育师资培养也需要不断地深化。学校在培养现代体育运动师资的同时,必须重视传统民族体育师资的培训。随着我国“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从事传统民族体育教育的教师需要增强自我教学能力。要加强传统体育师资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促进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传统民族体育,学校,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茫茫.山东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流向对策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8).
[2]吕勇.我国体育教学论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彭玲.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4]王玠.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J].搏击,2012(8).
[5]赵长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4).
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现状研究 篇9
教师是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先锋, 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魄的神圣使命, 因此, 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吉林省体育院校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而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
1. 当前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剖析
1.1 存在的问题
当前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偏低, 科研能力较薄弱, 培训力度和频度不够, 部分教师工作态度散漫积极性不高、自身认识缺乏自信心 (认为体育课程属弱势学科领导重视度不够) 、责任和制度意识有待提高, 大部分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危机感不强, 教师思想实际化发展明显, 生活待遇偏低等。
1.2 对上述问题的分析
1.2.1 内因方面
1.2.1. 1 业务素质方面:
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方面、职称学历、科研水平等都有待于提高, 尤其在学科带头人指标上更是少之又少, 这对整个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发展不均衡问题较为严重, 这与我国体育院校培养机制、教师晋级体制、吉林省体育院校对体育工作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另外, 吉林省体育院校教师一般运动水平较高, 而教学、科研、再学习意识不强。在现实工作中, 由于年轻, 资历低, 以及人际关系, 领导态度等影响, 即使做出了成绩或具备一定的能力, 有时也不能得到重视和承认, 不敢给他们压担子, 不能任其素质发展和提高, 这样极易挫伤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 从而制约了他们的快速成长。
1.2.1. 2 思想素质方面: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 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的个体价值地位观明显增强, 注重实际, 价值取向由理想转为现实, 普遍存在现实主义态度, 而在共产主义信仰、集体主义观念、辨别是非能力, 社会事业心, 社会责任感, 历史使命感越来越处于从属地位, 从而导致他们逐步流失了高尚的师德、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终身学习意识。当然, 这与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
1.2.2 外因方面
1.2.2. 1 正面影响:
从大方向讲, 当前国家提高了教师地位, 人民关注体育的意识增强, 以及社会活动需要体育教师的参与增加等, 使体育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鼓舞。
1.2.2. 2 负面影响: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 吉林省体育院校面临办学竞争体制的不断加大, 竞争淘汰机制增强, 职称评审难度的加大, 使吉林省体育院校体育教师本身存在危机感和“下岗”意识。另外, 由于体育教师思想较为活跃, 人际关系交往较多, 当今社会吃喝玩乐风、炒股风、网络游戏等都在极大地冲蚀着体育教师。
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
一步深化, 对高校体育和高校体育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综述资料的研究, 认为目前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教学为本, 重视学历能力双提高
多年来, 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和职称偏低一直是制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吉林省体育院校教师的学历状况呈现较快提高的趋势。这是吉林省体育院校教师队伍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迈出的一大步。需要指出的是,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因此高校的师资队伍培养要围绕教学来进行,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注重提高队伍学历水平的同时, 学校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 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师中的认可度, 提高高学历教师知识优势在教学中的转化度, 避免出现只认文凭、不注重实际教学水平等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
2.2 建立有效的考评、竞争奖励机制, 优化队伍结构
建立有效的考评、竞争机制, 是提高教师队伍的人员素质、促进队伍结构优化的关键。
首先根据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设立教师岗位, 通过考核, 择优聘用, 促进教师专业结构合理化;其次, 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 也是考核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 教学质量的衡量和考评, 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较难把握。目前常用的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往往有其片面性, 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除了常用的评价内容, 可以考虑从教学过程体现掌握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趋势;教学内容结合社会需求;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新课程的能力;能否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制定各项政策使教学水平评价落在实处。如:在教学岗位设置体育骨干教师岗位;调整课时津贴发放办法;在职称评聘中对教学学术水平提出明确要求;对教学能力突出、又肯于钻研的教师要进修方面予以倾斜等。对于高学历的教师, 也应设立相应的评价制度, 衡量其学历水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有效转化率”, 真正把那些具有高度责任心、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
2.3 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建设工作要立足自身, 着眼群体发展
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对高校体育长期稳定发展的要求。因此, 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应以群体发展为着眼点。近几年高校青年教师人数增长较快。且这些青年教师都普遍具有研究生学历, 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学校要安排中年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 使其更快的适应教学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 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更贴近于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因此, 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历和知识优势, 化为促进教学发展的推进剂, 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总之, 在教师培训中要体现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实现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各种培训活动都侧重于青年教师, 中年教师基本在“吃老本”。而中年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 往往也处于体育教学领导岗位。如果停滞现状, 势必会造成思想落后、教学管理手段跟不上体育教育发展形势等问题, 甚至影响和制约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 加强中年教师的学习意识, 建立开放的发展观, 促进知识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是关系到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大事, 必须加以重视。
2.4 从教师来源上严把质量关, 着力提升后备教师的层次和水平
由于多方面原因,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师都是本科学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对吉林省体育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压力。高校人事部门应严把新进教师进校关, 保证高校教师的基本质量。使高校教师在进校时就完成学历教育, 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学术水平。此外, 高校教育的本质和特点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理论研究方向等方面百花齐放, 一个学校的学科教师应具有尽量丰富的专业背景和教学思想, 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良好局面。如果师资来源单一, 地域范围狭小, 势必会形成专业重复, 视野狭窄等诸多弊病。把好教师来源的质量关, 是关系到高校体育的未来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环节, 不容忽视。
在当今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保障。目前, 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科研水平偏低、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 确实影响到高校体育师资的综合素质, 进而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当完善师资队伍的规范化管理,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促进体育教学手段多样化等途径,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为吉林省体育院校人才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教师是构成高校教学和管理的主体。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持续深化, 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创造力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 已成为吉林省高等体育院校共同奋斗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体育院校师资队伍的研究, 剖析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体育师资现状 篇10
本调查以武汉地区28所高校的796名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部属本科高校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湖北省属本科院校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9所;湖北省属专科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等9所;湖北省教育厅属民办专科学校武汉科技职业学院等4所。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8所高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对10所高校体育部主任进行调查访问, 再运用数理统计法将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 使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师资结构是指教师队伍的各种要素数量构成比例及相互组合的关系。它主要是由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分布、性别等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动态结构, 它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2.1 学历结构有较大改善, 但高学历比例仍然偏低
教师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一般而言, 学历越高, 水平起点就越高, 适应能力就越强, 发展潜力就越大。近几年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学历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共同趋势[2]。现阶段,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在这种大趋势下已有了显著的改善 (表1) 。
调查结果表明, 本科学历是高校体育教师学历的主体, 占总数的86.51%。在高校合并的背景下, 因为部分中专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学校, 所以在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极少数专科及中专学历。研究生比例虽有所提高, 但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仅占6.87% (不包括4.54%的硕士在读教师) , 博士学位即将实现的“零”的突破, 目前, 已有两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虽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但与同校的其他专业相比, 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明显偏低, 特别是距教育部教人 (1999) 10号文件“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的“具有研究生比例的教师, 教学为主的本科高等学校达到60%以上;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达到30%以上”的目标相比, 相差甚远。高学历教师人数的偏少, 以及青年教师中高学历比例的偏低, 使得体育科研在普通高校中冲劲不足, 同时也不利于高校体育学科地位的建立。
2.2 年龄结构趋向合理, 青年教师有待进一步补充
由表2可见,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与全国的情况相近,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平均年龄为37.0岁, 41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主体, 占被调查人数的66.7%, 而50岁以上的教师仅占7.5%, 这样的一支教师队伍完全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群体。一般而言, 自然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人才创造高峰期大致在35岁左右。在青年教师中, 31-40岁的占了教师总数的39.7%, 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将会极大地提高武汉地区高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但同时还应看到, 41岁以下年龄段的青年教师总数呈逐级减少趋势。“新鲜血液”的补充减少不利于肌体的新陈代谢与修复。自1998年高校实行扩招政策以来, 普通高校招收的本专科生数从当年的108.4万猛增至2003年的382.1万, 短短的五年间招生规模增加了近235%!高校招生规模的急骤扩大与体育教师队伍人才补充的逐渐减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不利于高校体育师资的优胜劣汰, 不利于体育院系人才的培养与规划, 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3 各层次高校教师队伍人数分布不均, 生师比总体偏高
6所部委属本科高校共有体育教师281人, 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36.5%, 他们要担负起一二年级本科生共约61500人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生师比达到218.9:1;12所武汉地区属本科院校共有体育教师372人, 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48.2%, 他们要承担共约80578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 教学生师比为216.6:1;10所武汉地区属专科学校114人, 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14.8%, 他们要承担4070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教学生师比高达357.0:1;4所湖北省教育厅属民办专科学校仅有4名体育教师, 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0.5% (其中有一所学校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 , 他们要承担约6000名学生的教学任务, 教学生师比竟达到1500:1。
2.4 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明显改善, 但教授比例仍然偏小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高校体育教师高级技术职务的比例为17%, 其中教授不足1%[3]。经过十多年的专业技术职务改革, 武汉地区体育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已有了明显改善, 助教、讲师比例下降明显, 副教授比例大幅上升, 目前, 武汉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已上升到42% (高讲未计算在内) 。但是, 教授比例仍然偏小, 仅占教师总数的2.1%。这种比例与高校体育教师承担科研任务的现状, 进行体育人才培养以及体育学科建设的现状是极不相称的。
普通高校中还出现了另外两种专业技术职务形式:高讲、助讲。这两种形式是高校合并重组的产物。在目前这一历史时期, 一部分中专学校在合 (并) 校后, 因与高校的学术水平评定的巨大差异无法消除而产生的这两种极小比例的特殊职称必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传统的专业技术职务所取代 (详见表4) 。
3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对策
3.1 区分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 强化职务聘任
教师聘任制度, 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 通过学校和教师签订和聘任合同, 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制度。聘任前包括对教师的品德修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 其目的是为了用人, 当然职务的聘任有数量的限制, 也会与工资津贴挂钩。强化职务聘任, 落实岗位责任和考核制度有利于优秀教师的迅速成长。职称评定制度是指通过考察教师已经取得的学术技术成就和工作业绩来评定教师的学术、技术及业务水平等级称号的一项制度。它是一种单纯的人才评价制度, 以评价人才为目的, 属于品位分类, 不考虑用人意图。职称评定不受数额限制, 只受标准限制。评聘不分, 技术职务数额的限制让很多教师失去了上更高一级职称的机会, 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方面的投入, 更多在管理方面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3.2 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规模小, 研究生毕业人数少, 而且培养的体育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大部分留在体育院校、体科所等部门, 进入普通高校体育部 (室) 的很少。随着各校教师学历结构的总体改善, 普通高校急需培养和引进高学历层次的教学、科研骨干, 以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仅依靠体育院校的研究生招生是不够的, 有条件的高校也要加形成自己的学科梯队, 拥有自己的硕士点, 能够招收培养研究生。
3.3 重视师资引进工作
在补充师资方面要做到公开公平、择优聘任, 在学历层次上要基本以补充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为主, 以改善人才结构, 优化教师队伍, 同时要注重高水平学术骨干的引进工作。做到引进人才长期化, 淘汰不合格教师长期化, 通过在竞争中选拔人才, 在动态中稳定队伍, 在自我约束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中加强管理, 使师资队伍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畏惧聘任制, 在引进师资方面过于谨慎, 只能导致现有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大, 高水平教师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4 民办高校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民办高校的出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让广大青年学子有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民办高校在我国还是一个起步较晚的新鲜事物, 由于利益的趋动, 部分公共基础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特别是公共体育课, 个别学校甚至没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监督机制的缺失, 生存在民办高校边缘地带的体育课, 对部分学生来说, 只能是一种得不到满足的期望。这种不规范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的形象。
高校体育师资现状的改善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 只有大家携起手来, 共同努力, 高校体育师资的质量和队伍建设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曹士云.我国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0, (2) :40.
[2]吴龙21世纪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5, (3) :119.
[3]孔祥.高校体育师资管理状况的文献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9, (1) :107.
[4]夏淑云.论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 2009, (2) :89.
体育师资现状 篇1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陕西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京大学、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5所院校的体育教师95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年轻化和师资队伍不稳定。通过对陕西省部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年龄及工作年限情况统计得知,首先,从年龄结构上看,目前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中,22-35岁之间的占80%;35-45岁的教师占5.3%;45岁以上的教师占14.7%,与苟定邦等对陕西民办高校体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的调查结果比较接近。说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总体年龄分布上呈现年轻化态势。民办高校体育师资来源有原来的离退休教师为主向以年轻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转化。年轻教师的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民办高校教育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但由于年轻教师毕竟是刚刚从校园走向社会,教学经验还比较欠缺,教育心理还不成熟,这将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其次,从被调查者从事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年限来看,1-3年者居多,占57.9%;3-5年者占34.7%;5-10年者占17.9%。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主要是普通高校的退体教师和近几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相当部分年轻教师只是把这份工作作为个过渡时期。说明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流动性很大,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和体育教师再教育欠缺。通过对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高职称、高学历人员较少,分别占15.8%和4.2%;而低职称、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居多,分别占72.6%和95.8%。职称结构不合理与民办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还未纳入到省高校教师职务评审范围之列有关系,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接受再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84.2%的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继续教育,15.8%的体育教师接受过再教育,而这部分受再教育也只是那些外聘的离退休人员,他们也是在公办院校在职期间进行的。民办高校教育体制下,高校学生一般分为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本科和国家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专、本科两类,也有个别高校办预科班。学生重点参加每年5月国家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而自学考试并没涉及体育考试内容。民办高校的民营机制更多的考虑投入和产出,资金利用的效率。对体育教师的再教育不愿投资,有“为他人栽树”之虑。
3.基本生活保障单一。通过对陕西部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经济收入调查统计结果得知,民办高校体育教师生活收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固定编制中的靠工资和课时费作为生活来源;另一种是那些从公办高校退休教师,靠代课获取薪金。民办高校的民营性质使得他们在教师的住房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上不可能像公办学校那样有保障。因此,对于那些虽然为固定编制,但主要靠工资和代课的80%教师来说,生活的命运也就随着学校办学状况的好坏而起伏不定。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了生活的最基本保障,那么,这部分人怎么能安心地投身于体育教学当中去。而对于17.9%的外聘教师,他们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他们代课一方面是挣点“外会”,一方面也可以充实自己的闲暇时间。至于学校体育教学、科研等对他们来说已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4.科研工作不容乐观。民办高校由于建校历史短,体育师资队伍中青年教师太多,他们体育文化知识积淀薄;而外聘教师中具有高级职务者大都以完成工作量为目标,无暇顾及指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激励科研工作措施滞后,与教师切身利益无关紧要,故民辦高校体育科研整体水平偏低,能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者少之甚少,在检查的5所高校中仅有1所学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1篇论文,其它学校在此还是一片空白。
5.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敬业精神不够。本人在对几所民办高校的调查中发现,九成以上的体育教师敬业精神不够。有的教师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教师在校内是君子,校外是赌徒,有的教师“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有意无意贬低其他教师等。“放羊式”教学根深蒂固,更不用说授业解惑、健康体育了。这些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和声誉。
三、结论与建议
1.完善民办高校教育评估体系。国家应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应民办高校的评估体系,促进民办高校的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体系的建立要在一定程度上宏观调控民营高校办学的大方向,使办学者在不影响其资金投入效益的前提下,自觉地将重点向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转换;另一方面,体系的构建应将体育教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其中。使民办高校教育真正走向健康的良性发展道路。
2.加快进行民办高校用人与工资福利等制度的改革。建立民办高校与教职工的新型的契约式的工作关系,变单位的人为社会的人,让市场成为配置高校教师这一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同时,制定政策,使民办高校的教师与国办高校的教师在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上真正享受同样的待遇。
3.应尽快将民办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普升纳入高校教师系列职务评审工作之列。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
4.加强体育教师思想道德建设。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要想满足这些需求,就要创遣一个宽松的环境,这对师德建设是有益的。同时,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体育师资现状 篇12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师资,现状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体育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幼儿园中无专职体育教师,幼儿园活动课往往由非体育教师甚至保育员代理[1],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幼儿园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学前体育教育发展的深入发展。但近些年随着社会对幼儿身体健康的逐渐重视,各地幼儿园对专职体育教师的需求越来迫切,湖北省现有1万余所幼儿园,拥有几百万适龄儿童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体育师资配备率如何,湖北省如何培养适宜学前教育的体育师资,研究立足于幼儿园体育师资的现状,为湖北省学前体育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 . 1研究对象
以湖北省各个地区幼儿园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1 . 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搜素和查阅了大量关于幼儿园体育、幼儿园体育教师方面的专著、文献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章,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使获取的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主要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的方式,向武汉、黄石、仙桃、咸宁、襄阳、孝感、宜昌等地200所各级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同时向湖北省各高校学前教育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回收情况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3观察法
考察湖北省各地区幼儿园体育健康课,了解各地区不同级别幼儿园体育师资的配备情况,了解制约幼儿园体育教师发展的因素。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 . 1湖北省各地区幼儿园体育师资情况
根据湖北省地理位置,研究对不同地区的幼儿园体育师资配备率进行了调查,由表2可见在调查的幼儿园中,武汉等周边地区的幼儿园体育师资配备率较高些,其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体育教师最高学历有硕士研究生。其它地区较低,而稍偏远且经济落后的幼儿园没有配备体育教师。由此可见我省幼儿园专职体育教师配备率较低,且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2 . 2湖北省不同级别幼儿园之间体育师资分配情况
通过调查得出,湖北省各地区幼儿园体育师资配备率高低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而各地区成、县、乡之间,配备专职体育的幼儿园,往往在武汉等办学条件优越,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地区。
从表3中可以看出,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的21所幼儿园中,有16所位于中心城市(如武汉、荆州),其中6所属于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区、县、乡幼儿园体育教师的配备数量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从中可以得出,湖北省幼儿园体育师资的整体配备率不高,且中心城市、区、县、乡之间幼儿园配备十分不均衡。
2 . 3制约幼儿园体育师资发展的因素
2.3.1湖北省高校培养的学前教育方向体育教师缺乏
湖北省高校没有明确对学前方向体育教师的培养,只是开设体育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掌握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胜任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是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高校没有规定学生需认识学前体育课的基本理论,掌握幼儿园体育业务。
2.3.2幼儿园领导对幼儿园体育存在误区
通过走访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园领导对幼儿园体育的概念就是游戏、不受伤。湖南省某幼儿园在体育课中甚至让孩子成“肉垫”,称是训练课。领导对幼儿园体育的误区,致使我们的幼儿园体育课日渐“消亡”。幼儿园怕孩子受伤是幼儿园引进专职体育师资存在的顾虑,也是幼儿园体育师资得不到推广的原因,研究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如表4),调查的幼儿园中,有40.1%的幼儿园领导认为引进专职体育教师怕引起不必要的意外伤害;有10.7% 的幼儿园认为没有必要引进专职体育教师,其他教师可以领小朋友进行活动;有37.6%的幼儿园领导认为没有招聘到学前体育教师才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而认为缺乏专门器材设施和场地建设占到7.3%。
2.3.3教育部门对幼儿园体育支持不足
教育部门对幼儿园体育工作的政策支持,是学前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2]。而研究发现,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教育法规中,没有指出幼儿园体育教师配备和学前体育教育的发展规划。同时在制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中也没有指出幼儿园体育师资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这与广东、福建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较,我省在幼儿园体育教育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更凸显不足。广东省教育厅2011年颁布的《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要切实解决幼儿园体育师资、经费、场地和器材不足等问题[3]。因此,我省教育部门对幼儿园体育的支持力度缺乏,是造成幼儿园体育师资配备率低的原因之一。
3相应发展对策
3 . 1高校专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师
我省高校需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培养专门的幼儿园体育师资来满足我省各地的需求,是解决学前体育发展的前提,要培养学前方向的体育教师,首先,应根据学前体育教育的特色和需求,增设适宜在幼儿园广泛开展的体育专业课程,使在校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学前体育教育的需求。其次,要走出“为培养体育教师而培养”的传统观念,结合国家对幼儿园教师应掌握各类幼儿发展知识和幼儿保育、教育知识的规定[4]。着重培养学生对幼儿体育游戏等适宜在幼儿园开展项目技能的掌握,以保证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
3 . 2幼儿园领导、老师正确理解幼儿园体育课
幼儿园体育课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幼儿园领导应重视。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科学地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协调,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研究认为发展幼儿园体育课,要做好几个方面:(1)突出幼儿在体育课的主体和地位。在任何一种教学活动中,幼儿都是活动参与的主体。教师要把幼儿身体动作和提高身体素质这一根本目标作为每节体育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幼儿提供身体练习的机会和条件,保证幼儿运动的时间要充分。(2)灵活地运用个人、小组、集体等组织形式有效地增加幼儿的运动密度。体育课中,灵活开展集体、小组、个人等组织形式,让幼儿充分练习,达到恰当的运动量。(3)精心设计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体育课中有准备运动、队列队形练习、基本动作练习、游戏和放松运动等环节,教师在设计各个环节的时候,应考虑各环节需多长时间、重点、难点示范等,以保证幼儿园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3 . 3教育部门加大对幼儿园体育的支持力度
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学前体育教育及师资配备的重要性,尽快颁布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发展计划。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中多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通过增加相应财政拨款和筹集社会基金等方法,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同时在我省的幼师国培计划中,应早日制定幼儿园体育师资的管理办法和培养方案,为我省幼儿园体育师资配备和学前体育教师的深入发展做出制度保障。
3 . 4促进省内幼儿园体育师资的均衡布局
要建立城乡幼儿园体育师资一体化,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首先,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城市幼儿园优秀体育教师到乡村去任教,保障和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其次,市县教育局建立城乡教师双流动机制,让城乡幼儿园之间建立一对一的帮扶关系等。最后,要加大乡村幼儿园培训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乡村幼儿园培训班,让乡村幼儿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幼儿园体育教育教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学前体育教学技术。
4结语
【体育师资现状】推荐阅读:
体育师资10-04
体育师资培训11-24
民族传统体育师资11-26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总结11-25
英语师资现状10-17
师资队伍现状05-11
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分析07-03
物流师资10-16
护理师资10-16
双语师资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