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师资

2024-10-16

护理师资(精选11篇)

护理师资 篇1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对教学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1]。护理专业师资随扩招急需增加。新教师补充的主要来源:一是从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中选拔适合担任护理教学的优秀生, 二是从临床护理第一线选拔具本科以上学历有临床经验的优秀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掌握较好, 可塑性强, 但是由于缺乏临床护理经验,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一个培养过程。而临床选拔的优秀护士虽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但缺乏教学经验, 系统的理论知识还有待补充。鉴于以上情况, 要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师资队伍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选拔和培养。现将近年来我校选拔和培养护理教师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如下:

1 护理专业教师选拔

我们在选拔护理教师时不仅注重被选拔者的学习成绩, 更注重其性格、品质及临床实习的表现[2]。选拔的程序是:首先进行试讲, 确认其是否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师应有的性格、气质、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仪表仪容、板书等;再与有意向者进行逐个谈话, 谈话内容包括对护理专业 认同感、通过临床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理解及从事护理教育工作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等;最后与所毕业院校取得联系, 以了解该生的客观资料。

除了来自高校的毕业生, 我们还从附属医院选拔通过本科教育的优秀护士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 并在职到高等医学院校继续研究生学习, 使其能迅速承担教学任务。采用以上两种途径使我校护理师资的数量、质量和学历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护理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

护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包括加强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临床进修深造、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促进科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2.1 加强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是指专门向新教师提供为期2年的系统持续的专业辅导。目的是使其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 由教研室组织进一步强化新教师护理专业的价值与理念, 护理教师的职责与行为规范及介绍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等。 (2) 观摩教学:安排新教师全程随堂听课, 观摩资历深、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的理论及实验教学, 并写出听课记录及心得体会。 (3) 组织新教师课前试讲。在试讲结束后, 听课老师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指导改进。 (4) 安排高年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指导者。新教师入职后, 实行导师制培养, 从教研室中选择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程序化设计、教案的书写、课件制作、教学效果及评价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指导, 促使新教师能尽快胜任教学。

2.2 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

为了保证护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才能和专业情感的持续发展, 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 更加符合教学的需要, 培养一支符合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在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中采取以下措施: (1) 学历教育: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在职学历教育。 (2) 参加短期培训班: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护理教育专业培训班及高校举办的护理师资培训班。 (3) 参加护理专业的学术会议:通过参加各类学术会议, 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教育、科研新进展的同时还与同行进行经验交流。 (4) 业务学习:坚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的制度。学习内容既有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 也有教学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探讨, 由多人承担的平行课程坚持理论和实验集体备课、统一制作使用课件, 较快的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2.3 加强临床进修学习

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更应具备新的意识观念和高尚的职业素养, 作为一名护理教师的同时, 还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护士[3]。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 护理专业课的讲授需要护理教师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在授课中才有可能用实际案例说明理论, 加深学生的印象, 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 护理实践与临床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书本上的知识难免落后与陈旧, 专业教师也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不与实际所脱轨。因此, 我们要求担任《社区护理》教学的教师到社区卫生中心进修, 担任《护理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到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 经过临床进修学习既丰富了护理专业教师的临床工作经验, 又为以后临床专科护理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

作为非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 一般普遍缺乏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4]。新教师一般来自医学院校和临床, 缺少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因此, 我们安排新入职青年教师分批参加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班。通过学习, 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丰富其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

2.5 确立研究方向, 培养科研能力

为使护理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 要求每一位护理专业教师都应有自己相关专业的研究方向。我们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与撰写科研论文让她们从中得到锻炼。

3 加强教学效果评价3.1 设立教学督导制度

为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水平, 同时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 我们实行了教学督导制度。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无教学差错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理论及实验教学的督导。教学督导小组的专家听课以后, 及时反馈听课意见。教学督导制度虽然给新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 但起到了促进其迅速成长的作用。

3.2 完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及时、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 我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学生评价制度。具体的评价方法包括: (1) 问卷调查法:采用不定期向学生发放不记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的方法, 从学生的角度对担任相关课程的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系部及教研室对评价效果不理想的教师进行综合分析, 找出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2) 座谈会:每学期召集学生代表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集体座谈, 及时有效反馈教师授课的真实信息。

综上所述, 护理专业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应该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要求, 采取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拔、培养护理专业师资, 并加强教学效果的评价, 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建立一支优秀护理师资队伍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通过对选拔和培养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学师资的研究以保证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方法:从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优秀毕业生及从临床优秀护士中选拔、培养护理师资并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法进行。结果:经选拔、培养后的教师能顺利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优”达60%, “良”达40%, 达到预期培养目的。结论:采用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拔、培养方法有助于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建成, 可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护理,教育,护理教师

参考文献

[1]Li Shuzhen.Today s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J].Journal ofNursing Education, 2001;40 (5) :217~221.

[2]戴舒霞, 李红丽, 李小寒.加强护理本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 2006;12 (41) :1128~1130.

[3]余晓平, 张国芳, 斯贞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 (2) :18~24.

[4]何仲, 沈宁, 许岩, 刘华平.护理专业教师的选拔与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 2004;8 (39) :608~609.

护理师资 篇2

2014年护理学院按照年初制定的师资培养计划,逐一进行落实,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职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

首先,学院各领导进行分工,每位学院党政领导均负责一定的年轻教师,在思想上、业务上对其进行指导。同时,学院建立了高职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主要是对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高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快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尽快入门、过关、胜任。

二、坚持青年教师讲课前的试讲活动

我院两个系均对新进入学院的青年教师进行了试讲工作,由各自分管的系的全体教师参加,在试讲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议和指导,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同行听课和领导听课制度

我院两个系均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同行及领导听课均已完成,并对听课中存在的问题均已进行了反馈。

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

今年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双语课堂教学比赛,我院积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

五、创造教师进修、开会、学习的机会

1、三名教师参加了全国医学院校精品开放课程与慕课课程建设与骨干师资能力提升研修班,为我院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奠定基础。

2、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的在线培训。

3、受日本文化人类学会的邀请,我院一名教师于2014年5月赴日本国参加由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办、日本文化人类学会协办的护理国际大会。

4、校际交流项目和学生交换项目,加强了学生互换项目,今年11月,由两位教师带领8名本科生赴泰国清迈大学护理学院进行访问交流。此次访问将使我院教师对泰国护理教育体系与社区护理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六、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今年我院教师申报并获批科研项目6项,到目前护理学院在研有国家留学基金委课题1项,云南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项;云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2项;校级项目6项。今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SCI收录2篇, 11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另外获得了1项国家级专利。今年结题2项。

七、召开了2次学生座谈会及多次小范围的征求意见会,充分听取学生的教学方面的反馈的意见,并针对意见,积极进行了整改。

八、专业教师中拥有博士、硕以上学位的比例在逐年增长,博士、硕以上学位的比例在逐年增长,目前护理院有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占19%;硕士学位教师(含在读4人)14人,占54%;我院对外交流出访及国内培训共13人次。

护理学院

护理师资 篇3

[关键词]中澳 职教师资课程 高职师资 职业能力 能力标准

[作者简介]刘渝,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任,“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办公室主任及项目协调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教/学材料开发;李时雨,重庆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中国—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组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及改革、煤矿开采技术、煤矿安全技术、企业管理。(重庆 40005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4-0078-02

一、中澳技术职教师资培训课程概述

高等技术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与学术教育相对应的专门教育,其根存在于工作体系”①,其功能是面向和支持区域性经济发展,为社会、行业输送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对师资队伍的职业能力有着特殊要求。 “职业能力”即体现一个职业或行业的某个水平包含的特定知识和技能,是一项工作中必要的量化表现水平。② 这种或一组能力体现“做”某项工作所必需的能力。它并不用来描述每个人具有的所有能力。它包括:在职场中需要做什么;必要的能力表现标准和做此工作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特征——知识、技能和品质。③ 澳大利亚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和准入资格是通过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框架下的澳大利亚证书框架和《培训及鉴定培训包》,开发和实施相关的证书课程培训,从而达到澳洲培训质量框架对职教师资规定的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成果与澳大利亚国家职教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相互衔接沟通,见图1:

澳大利亚培训质量框架是全澳职业院校/鉴定机构统一的办学质量评估标准,其中第1.3和1.4条,规定了职教师资、鉴定人员的质量管理标准和必须达到的最低准入资格——《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和相关行业技术资格等级证书。为了使职教教师、鉴定师能达到规定的从业要求,全澳的TAFE院校、大学的TAFE院校部分,依据证书框架和《培训与鉴定培训包》,开发课程,培训新教师,鉴定合格者颁发该职教师资资格证书。该课程证书与严格的准入制紧密结合、与工作密切相关,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证。

为了使职教改革成果能可持续发展,中澳职教项目为重庆各项目院校的骨干教师引进了澳洲职教师资资格培训课程。该课程由TAFE学院以《培训与鉴定培训包》的能力标准为教学大纲,通过一系列“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学习项目和鉴定活动,现重庆市各项目院校均有两名骨干教师获得澳洲职教师资资格证书——《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为澳洲TAFE院校与重庆的职业院校开展国际职教合作项目打下了质量控制的坚实基础。

该课程依据证书框架规定,灵活使用证书组合群集原则,满足学习者、职业院校/鉴定机构对师资人力资源的职业能力需求,使教师的职前、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习结果如图2:

二、《职场培训与鉴定》证书课程是职教师资获得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1.《职场培训与鉴定》培训包简介。该培训包是澳大利亚创新与商业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用做职教培训和鉴定服务机构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的标准,它陈述了职教培训和鉴定服务提供者需要的关键职业能力范围。它包含55个能力单元,构成8个相关的职业能力领域;两个证书级别即《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和《培训与鉴定文凭》。8个职业能力领域是指学习环境领域,学习设计领域,教学和促进学习领域,鉴定领域,培训咨询服务领域,协调、管理和培训和/或鉴定服务质量领域,语言、文字、数学实践领域,从其他培训包引进的能力单元。

2.《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课程的特点。(1)根据学习者需求将相关的能力单元组合、集成为课程模块,达到证书框架规定的全部能力单元的鉴定要求,发放相应的职教师资职业能力证书。(2)关注学习过程,创造了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包括应用包容性理念的工作实践和对学习者的多元性的正确反应;开发支持学习的文化,确保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开发和保持在职教培训系统中现时性的知识。(3)关注培养和提高为学习者设计学习过程和学习产品的能力;关注管理、指导、促进和辅导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并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4)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培养和提高,测量和判断学习者的进步和能力是否已得到展示。(5)关注在学习和鉴定中直接或非直接影响学习者及其需求的支持和咨询服务。(6)关注培养教师/鉴定师在其工作中及在开发和协调高质量的培训/鉴定服务系统之间与学习者的协调能力。(7)关注7种关键能力培养:交流沟通,搜集、分析和组织信息,计划和组织活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使用语言、数学理念及计算和使用技术的能力等。

3.《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课程职业能力的学习成果及鉴定特点。该课程的学习成果是通过完成能力单元规定的、可操作的实做任务和可测量的指标,鉴定学习者是否获得相关职业能力。学习成果表现为,学习者能展示以下职业能力:具有广泛的基础与理论知识;对特定范围中的偶发问题提出适当的技术结论;在宽泛而多样化的情况下,确认和应用某些领域内较深的工作技能和知识;确认、分析和评估来自多种渠道的职教培训相关信息;对相关的自我工作结果的具体质量标准负责;指导他人工作并对其工作结果和工作量负有限的责任。

“以能力为本位”的鉴定是确保该课程质量的基础。《培训与鉴定培训包》的鉴定指南是支持该课程高质量的重要依据,它为“以能力标准”实施教学和鉴定学习成果提供了可操作、可测量的指导。它主要包括:(1)鉴定基准:被批准和全国认可的、在澳大利亚证书框架中由注册培训机构颁发的证书/学习证明的基准。(2)鉴定原则:有效、可靠、公平、灵活的原则贯穿于整个课程设计和鉴定系统的管理、鉴定工具开发和实施鉴定的全过程中。(3)鉴定证据原则:据有效、充足、现时和真实的原则收集有效、可靠的证据材料,证明学习者达到能力标准规定的职业能力基准。(4)澳大利亚培训质量框架规定职业院校/注册培训机构必须遵守的国家规定的鉴定要求。

4.《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授课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了确保师资培训课程与职教工作相关、有效和高质量,该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职业能力有如下规定:须具备《职场培训与鉴定四级证书》的能力认可或同等能力;须具备将要教授的能力单元的正式能力认可或展示相关的能力;须能展示职教培训领域中现时的工作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以下的综合证明:相关的职教培训工作经历、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并注重在鉴定/职场培训中的最佳实践活动、同事的支持、参与过网络/社区的职教培训实践、最近所参与过的鉴定和职场培训活动、在鉴定和职场培训活动中,使用语言、文字和数学技能知识;具有当前的行业知识和了解参与职场培训与鉴定的学习,包括:熟悉用于以学习者鉴定和培训为依据的行业能力标准、理解学习者所运用的培训和鉴定系统、行业/企业认可的鉴定师的知识。

三、改革我国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培养教师职业能力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课程由普通高等院校或师范院校提供,注重高等教育“高教”的一般特性,忽视了职教领域“以能力为本、行动导向、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和特殊性,即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多样化的生源,使不同层次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在实践中形成职业能力实现就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提供的《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课程(见图3)及学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课程,来改善高职院校师资学历和任职资格结构。该课程缺少高职师资应有的“以职业教育工作场所的应用能力”核心,缺乏国家统一的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培训标准、与职教领域工作相关和有效的职业能力内容、授课教师在职教领域的从业经历、依据“能力”鉴定结果评价学习成果和颁发职教教师资格证书的评价方法。因此,无论是由高校毕业生或来自企事业、科研机构或行业的兼职教师,均缺乏职教领域的相关职业能力、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鉴定。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师资职业能力发展要适应新的角色,即合作者、学习促进者、帮助者和终身学习者和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此,职教师资培训课程应“以工作为本”,建立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培养与工作间的密切关系,确保职教师资职业能力发展具有“自我导向学习,获取新知识、技巧和实践经验”。

为了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在总结中外职教师资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利益相关方对职教师资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以下措施,科学务实地研究、改革我国高职教师师资培训课程:(1)开展高职学院教师职业能力、工作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职教师资的职前/在职培训需求。(2)确认各利益相关方对职教师资职业能力的要求,开发和建立适合我国职教发展的职教师资职业能力标准,使职教师资培训课程质量和准入资格达成一致标准。(3)以职教师资能力标准,开发“学习工作领域”模式的职教师资职业能力课程,设计、组织多样化的“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教学目标注重“为了行动而学习”,教学过程注重“行动过程的完整”,教学维度注重“行动时空的整体”,促进学习者了解和熟悉典型的职业行动情境,从技术、安全、经济、法律、生态和社会层面对职业行动的整体把握,④ 在完成真实、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从事实际职业教育工作所需的观念、能力。(4)开发鉴定学习成果的策略,促进学习者集成已有的经验与学习行动,通过学习过程多样化、“以能力为本”的鉴定活动,帮助学习者获得在职教领域有效工作的职业能力。

[注释]

①徐国庆.工作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本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②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National Competency Standards: Policy & Guidelines[OL].1992:29, www.ntis.gov.au,2006-12-18.

③Australian National Authority .Competency Based Training Workshop[OL].1993:10, www.ntis.gov.au,2006-12-18.

④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14.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Z].2002.

[3]Australia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raining. Skilling Australia[OL].2005(2):5,www.ntis.gov.au ,2006-12-18.

[4]Australian National Authority.Australian Qualification Framework[OL].Third Edition,2002, www.ntis.gov.au,2006-12-18.

[5]Australian National Authority.TAA04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Training Package[OL]. www.ntis.gov.au,2006-12-18.

[6]Australian National Authority. 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OL]. www.ntis.gov.au,2006-12-18.

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 篇4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为依据, 以提高护理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 以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 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 深化改革, 依法治教, 理顺体制, 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护理教育师资队伍[1]。

2 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

2.1 数量不足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的护理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各医学院护理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每年大量的护理学生进入临床实习, 同时随着医院建设规模的扩大, 医院每年新招大量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 造成临床上具有带教资质的老师数量不足。

2.2学历层次偏低

由于历史原因, 临床带教老师大多数是中专学历, 后虽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专科学历、本科学历, 但存在着理论基础较薄弱的问题, 本科护理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造成了低学历老师带教高学历学生的普遍现象, 他们在临床带教中仅限于经验传授, 理论指导少。不能很好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指导。

2.3 教学意识淡薄

我国卫生部规定医院的床护比不应低于1.0∶0.4, 但实际长期以来临床护士缺编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临床带教老师没有奖励机制, 造成相当一部分带教老师教学意识淡薄, 将学生当做劳动力使用。

2.4 结构不合理

由于多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感到工作压力逐年增大, 相当一部分护理骨干通过各种途径调离临床科室, 造成临床上带教老师的职称以护师、护士为主, 主管护师不多, 副主任护师甚少, 师资队伍偏向年轻化[2,3]。

3 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领导重视护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医院领导要明确临床教学是医院必须承担的任务之一, 要将临床教学师资队伍作为医院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师资队伍有计划、有步骤的良性发展。

3.2 完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体系

医院在建立护理临床教学研究室的同时要成立临床教学委员会。委员会由护理部分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及各科室护士长、总带教老师组成。负责个层面带教老师培训、临床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及反馈等工作。

3.3 严格带教老师带教能力认定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是护理专业学生的角色榜样, 应该具有专家般的临床技能, 能在实现临床环境中阐述护理知识, 并且运用临床经验和教学技能培训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没有教师的质量, 就没有教育质量, 因此带教老师很重要。要改变以往论资排辈的任命方法, 要全面衡量, 综合考评[4]。

3.4 强化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

使其充分领悟到教学医院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医疗教学的认识。同时, 医院建立一套临床教学奖励机制, 从而激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临床教学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组建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日常临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4 护理师资队伍的管理

4.1 师资管理, 师德为首

注重护理带教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专家讲座、师德反思等活动, 培养教师逐步具备严谨治学、廉洁从教、积极创新、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 进而形成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 发挥集体意识, 各尽其职, 团结互助[5]。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带教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要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要在评优、分配、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 充分展示出一支教师队伍的巨大力量资源。

4.2 科研导向, 提高专业素质

在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后, 质量的高低则是衡量一支队伍好坏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没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教学技能, 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带教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医院科研力度、科研手段有着直接关系, 加强教师考核制度, 完善教师聘任制。要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完善教学督导制, 定期进行考核, 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加强聘期管理与考核, 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4.3 学生对临床教学质量评价

定期对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反馈调查表不记名调查, 了解带教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成绩予以评价, 增加互动, 提高带教质量。

师资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能否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关键, 临床教学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学水平, 组建一支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 保证日常临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带出护理特色和水平, 对发展护理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护理教育的质量, 对护理教育的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也是一所教学医院, 每年承担着全国各高校的临床教学任务。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术知识、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有相应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

关键词:护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谢小华, 马光锟, 郑炳卿, 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临教学能力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6, 28.

[2]王霞, 麻安秀, 吴黎华, 等.临床护理带教组长的培训及成效[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3) :81.

[3]何仲, 许岩, 陈京立.有效的护理专业教师评价体制的建立[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11) :891.

[4]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 2006 (4) :26.

护理师资 篇5

麻江职中宋庆梅

现代的教师,由于承载着社会的高期待、家长和学生的高要求及来自社会、学校、上级、家庭的压力而倍感负重。对我来说,这个暑期最幸福的就是在我感到烦恼、困惑之时,有幸参加了贵州省教育局、幸福家庭公益基金、贵州省众心公益教育服务中心主办的“儿童心理护理种子师资培训”的学习。

暑假刚刚进行得十来天,我就被这个培训安排的电话打断了,说实话,我是带着情绪来参加这次培训的,在我大脑中呈现出来的就是学者们在上面长篇大论的说教,老师们在下面要么打瞌睡要么玩手机,云里雾里地听着一场又一场的讲座······,我该怎么度过这漫长的7天呢? 第一天学习开始了,当主持人老师亲切地介绍各位导师、助教和对学员的要求时,当介绍这个团队的工作性质时,当助理师们满面笑容地自我介绍时,我就感受到了这个团队的实力,感受到了这应该是一次具有实效性的培训。“拥有大师心态”“相信自己,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每个人都有资格拥有幸福的人生”,“心怀大爱,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等,是导师们在讲课时让我很感动的金玉良言,让我发自内心地感觉到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老师们说:“学会接纳与被接纳,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让我知道了爱自己爱家人,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才能有家庭和社会的和谐。老师对爱和被爱,接纳和被接纳的理解深深地触动了我,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是自己最大的愿望。“爱家人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从爱自己的身体开始”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软的部分,让我懂得了所谓的大爱都是源于爱自己,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会看到遍地的鲜花呢?在深呼吸放松的过程中,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放松自己的眼睛,放松自己的嘴巴,放松自己的心脏……在这个环节,我眼泪哗哗往下掉,因为我感觉到这些都是爸妈给我的最好的礼物,我想到了感恩我的父母,我就感动了,内心无法平静。

老师们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活动,让我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低头沉思,甚至泪流满面,不管是什么活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感动。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信任之旅的游戏,我们作为“盲人”时,一切都在依赖着“拐杖”走到最后。而当我们作为“拐杖”时,总是在很小心很用心地保护和引导自己的盲人,保证她的安全,争取得到她的信任,途中我们不会因为对方的担忧、害怕、忐忑而去放弃她……。那么,仔细想想,我们的学生何尝不是我们的“盲人”呢?而作为他们的“拐杖”,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我们总是认为学生屡教不改,有时会有过激的心理和行为,我们如果拿出今天游戏中的心态和耐心,我想学生一定会感觉到那份安全感,一定会信任我们的!

农村师资问题案例 篇6

每到秋季开学,总能听到家长们有点无奈的话:“我们这里的好老师都跑到城里去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转学又难,到城里就读又不方便。我的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可这里的老师调离的很多,我们只好在城里租房让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

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乡镇年轻教师不愿意扎根农村,农村教师得不到有效补充,让人不得不为农村教育的明天担忧。特别近几年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市,农村教师年龄结构老化,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动态流动,不可避免,运用行政干预或强制办法留人,是对人才的不尊重,留人留不住心,更无实际意义。可谁能来补充优秀教师离开农村学校后的空缺呢?他们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他教师工作的信心和留校工作的决心,一旦造成恶性循环,就会瓦解农村优秀的教育资源,所以留住现有的优秀骨干教师,稳定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剖析问题,我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農村教育环境、待遇相对较差,教师个人价值难以体现。

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所好的学校。但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当前农村师资变动较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不均衡的现象突出,具体表现在:

1、人才的不合理流动现象较严重,整体教学水平呈下滑状态。农村学校的教师总想往城里调,城里学校根据该教师的文凭、学识、职业技能等考核择优录用,结果使教育资源本来就不强的农村学校受到了较大损失。

2、骨干力量减少。江源小学有教师76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只有5人,骨干比率低下。

3、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试想没有一支稳定的、肯奉献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是一句口号。教学过程重形式不重实效,课堂上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老套,作业量多而效果低。教师累,家长又不够重视,是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很重要的因素。

4、社会信度降低。师资和教学质量的变差必然导致社会信度的降低。江源小学教学质量虽然在农村小学中处中等水平,但师资力量的减弱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从家长的问卷调查中了解,他们对学校的整体要求是:希望学校教师能够相对稳定,年龄结构能够相对年轻,学校设施设备能够趋近先进,教学质量能够相对提高。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不均衡现象,使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停滞不前,而城市的教育水平正蒸蒸日上。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进入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协调,城乡协调发展必然包括城乡教育的协调。教育不是少部分人的教育,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大多数,是社会的主体,农村教育水平上不去,经济必然受到影响;经济上不去,社会会产生新的问题。只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最大限度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眼光要向下,对农村学校要厚爱一些,多些资金投入,多些人才帮扶,多些政策倾斜,逐步消除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

三、解决问题我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利用好自身优势,缩小城乡差别,提高教学质量。

减少城乡差距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向城市看齐,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缩小差距。随着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在整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办学规模发生了变化。如江源小学由布局调整前的全镇35个教学班,变成了现在的18个教学班,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学人员的优中选优提供了条件,可以在全镇范围内选任拔尖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同时农村教师多年来形成的吃苦耐劳、朴实敬业等优良传统,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加之学校所营造的良好成长环境,让青年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工作带来的愉悦,利用好这些优势必然会带来城乡差别的缩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支援互助,城乡共赢。(1)要充分发挥好支教教师的作用。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应当说是贯彻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一种普遍的现象令人担忧,支教教师在原学校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但深入到农村学校就完全变了样,由于缺乏对他们的科学管理和正确使用,他们的作用往往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使这些优秀资源被浪费。怎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我认为:一要完善对支教教师的管理机制。要把支教教师的管理权限还给基层学校,要向管理本校教师那样去管理。二要科学地使用这些优秀资源,让他们真正发挥作用,把好钢用在刀刃上。(2)扩大对外交流。让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形成多样的教师交流格局。比如提供更多的公开课,或者组织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换教学。形成城乡互动,联片教研,支援互助,实现城乡共赢的目的。

3、促进教师向农村单项流动。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是促进教师向农村单项流动的有效办法。教师流动固然有其自身的发展需要,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待遇和工作环境”问题。那么,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让农村教师待遇略高于城市教师应当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这对于农村学校自身来讲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措施只能依靠政府。有些地方的措施值得借鉴,如增加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增加农村班主任津贴等,在待遇上、政策上给予农村教师最大的倾斜。“感情留人”策略是学校自身可为的,学校要创设一片良好的环境,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向农村单向流动。

当然金钱不是万能的,面对大部分以事业为重,对自身专业发展看得更重的教师更是如此。所以,一个务实、廉政、高效的领导集体,在留人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不可忽视的作用。那里的教师,切实感受到学校环境良好,工作之余不用花费“心思”去搞人际关系,同事之间以诚相待,人人心情是愉快的,心理是放松的。

护理师资 篇7

一、护理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职教师短缺且来源较复杂。

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 护理专业的专职护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 普遍存在班级容量大、合班上大课的现象。

2. 护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 学历结构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曾停止招生, 中断办学长达30余年, 直至1984年恢复招生。这样的历史原因使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仍存在护理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少、所占比例低而社会需求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很难招到愿意来执教的护理高等人才;其次, 职称结构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护理院校中高级职称的护理教师所占比例偏低, 以至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术骨干带头人的作用, 制约护理教育的发展;第三, 专业结构不合理, 护理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医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 尽管这些教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丰富, 但在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的理论和护理实践操作方面较为薄弱。

3. 护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亟待加强。

一般护理教师全部都是医学院校毕业, 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修养。另外由于各个高校大多把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作为教师考评、晋升的主要参考和评价指标, 而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质量等内容却未真正实现量化并加以考核, 致使护理教师主要精力集中到日常教学和为晋升发表论文、申请科研课题等工作上, 影响教学质量。而且, 学校对专职护理教师到临床实践又缺乏制约, 专职护理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工作, 实践能力与应用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二、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1.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化。

有针对性地引进护理专业人才, 以不断优化高等护理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在引进人才时, 应着重选择具有良好师德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同时明确引进护理人才的三个重点:以专业建设急需为重点、以引进高学历人才为重点、以教学一线为重点;要树立新观念、新思想, 灵活应用进人制度, 提高办事的效率;另外, 在加大力度引进的同时, 严把考核关, 确实引进对护理专业发展有帮助的人才。引进方式可通过登报公开招聘或直接从教学医院中选拔具有护理素质的优秀护理人员聘为专职护理教师, 也可在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同时, 各护理院校采取多种形式 (担任专业顾问、聘为名誉教授进行讲学) , 加强与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实现多方的资源共享。护理院校在大力度引进人才的同时, 也须注重对本校教师的培养, 提高现有护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护理院校还应鼓励护理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提升个人学历, 也可通过与其他优秀的兄弟院校合作开办专业课程进修班, 或是推荐教师到其他护理院校攻读委培或定向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也可作为国内的访问学者访学, 到发达地区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进修轮转和出国培训学习等途径, 解决和提高现有护理师资队伍的水平。

2. 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

(1) 护理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护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护理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积极实行PBL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护理院校的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进行管理, 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潜能, 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2) 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 树立竞争的观念。在护理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 要建立一整套激励约束机制, 让教师树立竞争的观念。可以采取加大对护理教师教学科研评价的力度和奖励措施, 增加护理教师的危机感, 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 以此来加强自身建设, 保证在岗教师保持敬业、勤勉的工作态度。 (3) “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优秀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护理教师除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 同时也应具备一名合格教师高尚的人格和思想观念, 可以熟练地组织教学和处理教学内容, 掌握好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 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但是由于护理师资队伍的教师来源全部都是护理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 在上学阶段从未接受过教育学等相关内容的教育, 在工作以后仅仅接受过时间很短的教师岗前培训, 导致了部分教师对复杂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的动力不足。要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 学校要让护理教师有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 良好人文素养和和持续的发展潜力。同时在教师成长的全过程要建立起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师培训体系,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 力争使每位教师都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 以此来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 培养“双素型”护理师资。

护理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护理师资队伍的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就是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 能进行护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双素型”护理师资队伍。“双素型”护理教师既可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 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适当的教学手段, 将护理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 同时也能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护理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医疗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无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而产生的专职教师临床进修执业资质等问题, 护理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作用为专职护理教师实现“双证”提供条件, 以保证临床教学需要;第三, 护理院校和教学医院都应鼓励兼职的护理教师成为“双素型”教师, 制定相关政策, 使临床兼职护理教师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4. 专职教师临床进修制度化。

护理专职教师师资队伍较为年轻, 大多是一毕业后就马上从事护理专业的一线教学工作, 而在临床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上存在欠缺, 操作水平能力相对薄弱, 临床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将专职教师临床进修制度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护理院校可以制定专职教师定期定量到临床轮转的硬性规定, 并保证每个学期都有专职教师进入临床, 参与临床护理实践和教学, 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 完善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和结构、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客观调查和分析, 指出高等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并对此提出对策, 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和改善护理师资队伍现状的办法。

关键词: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研究

参考文献

[1]丁艳萍, 王一博, 张玉红.高职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与思考[J].护理教育, 2012, (01) .

[2]付晓春, 徐哲.高职医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03) .

以赛促教加强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篇8

1 我校为支持鼓励护理教师参加各类赛事做出的积极贡献

1.1 形成并完善各类赛事制度, 为教师参赛提供制度保障

从2006年开展“天堰杯护士风采大赛”以来, 我省卫生职业教育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形式的赛事为一线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为提升我校在全省卫生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实力, 使我校青年教师以大赛为载体快速成长、提高专业技能, 我校先后制订并不断完善了各类赛事的保障激励制度, 充分强调以赛事培养人才、提升专业形象的重要性, 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或参与指导各类技能竞赛, 并加大对参赛教师、指导教师、优秀团队的宣传奖励力度。我校对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教师、指导教师除物质奖励外, 在评优评先、收入分配、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中也给予政策倾斜, 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赛的积极性。

1.2 以“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教师参赛提供技术保障

我校是以护理专业为示范专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为加快教师发展成长, 营造学知识、促业务、比技能、练本领的良好氛围[2],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养办法, 先后选派以护理专业为中心的各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武汉、南京、山东、北京、兰州等地的著名院校进修学习, 并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卫生学校等上级或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 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进行讲学报告、现场指导, 并形成长效机制, 为我校教师的成长进步做有效指导, 为教师参与各项赛事蓄积了能量。

1.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教师参赛提供物质保障

在近几年以技能大赛为主的各类赛事中, 我校为实现“赛出成绩”的目标, 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先后从天堰公司及各大知名企业购进配套的实训仪器、器材、耗材, 解决了以往设备陈旧落后、残缺破损、数量不足等问题, 并力求实训设备与大赛要求一致。如近几年购买的“全功能静脉输液臂”、“全功能急救模型”等设备, 为参赛教师、学生训练提供了仿真体验;2009年购买的优秀教学课件, 为教师制作高质量参赛课件提供了有效参考。这些举措都为参赛教师取得良好训练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供了物质保障。

1.4 精心部署, 层层把关, 为教师参赛提供组织保障

为确保良好的竞赛效果, 让教师在竞赛中成长, 使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得到提高, 校领导强调对各类赛事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狠抓落实、赛出成绩”, 学校以文件的形式保障赛事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赛前制订有效的参赛方案和办法, 精心部署选拔、集训、参赛等各个环节工作[3], 逐步完善了校内竞赛和选拔制度, 加强对技能大赛的组织和管理。通过校内竞争、层层选拔的方式, 推荐优秀选手参加比赛, 并且对参赛选手制订分阶段集训计划, 在训练期间, 校领导及聘请的校内外专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训练工作, 看望、慰问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 给参赛教师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对参赛教师进行模拟考核、赛前竞赛, 不断提高参赛教师的技术实力及心理素质。精心、细致、周到、周密筹划安排[3], 为参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 技能竞赛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以技能竞赛为动力, 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技能是职业技术类院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护理专业是我校各专业中的主干示范专业, 在护理专业学科教师中, 青年教师占90%, 是本专业教学和实训的骨干力量, 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和指导各类技能竞赛, 给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平台[2], 在竞赛中通过全员培训、层层选拔, 营造出了青年教师钻研业务, 提高技术水平“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促使青年教师在参赛训练过程中认真备课、钻研教材, 进一步加强了技能操作学习, 严格规范了操作进程。并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虚心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 老教师也积极发挥自身的“传、帮、带”作用, 互相切磋、互相学习, 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1]。通过竞赛不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夯实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2 以技能竞赛为契机, 推进了我校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校实训基地的实训器材残损破旧, 数量严重不足, 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能真正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临床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目标[3]。我校从2006年参加全省举办的各类大赛以来, 为满足竞赛与教学需求, 先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引进了大批实训设备, 使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提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切实加强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 也为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水平、培养“实践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奠定了物质基础。

2.3 以技能竞赛为航标, 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了教学质量

各类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改革、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综合检验。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这个教学交流平台上, 通过大赛带动教学、评价教学, 在检验各学校教学成果的同时, 引导各职业院校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3], 尤其是大赛中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 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风向标, 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如在2010年举办的“人卫社杯”护理技能大赛中, 有关人文关怀的考核使我校教师积极进行课改, 不断改良实训教学模式, 除注重护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外, 更注重对护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实际工作中, 通过各种教学改革措施, 利用校内护理实训基地, 模拟各种临床护理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认识工作任务和培养职业能力, 提高了护生的临床适应能力, 教学质量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2.4 以竞赛为平台, 提升了我校教师在兄弟院校中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学校的辛勤培养、精心组织, 我校教师参赛成绩逐年提高, 我校的知名度及声誉也跻身于同行业前列。竞赛也给参赛教师带来了个人成长的机遇, 使参赛教师增加了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开阔了眼界, 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水平, 也提升了我校教师在兄弟院校中的综合竞争力。

2.5 以竞赛为起点, 增强了护理教师队伍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竞赛活动中人人参与、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机制[2], 形成了护理教师互帮互学、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 增强了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增加了他们的职业自豪感, 极大地提高了护理教师及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 (她) 们切实感受到在“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势下,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的大好机遇[3], 促进了青年教师在技能竞赛中迅速成长, 坚定了护理教师培养高素质护生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使他们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不断进取。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对护生正确地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我国护理水平, 缩短与发达国家护理水平的差距, 在“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势下, 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搭建的教学交流平台上, “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 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或指导大赛, 全面掌握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鼓励教师在竞赛中迅速成长, 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张银玲.关于加强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10) :23.

[2]刘克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10) :32.

护理师资 篇9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双师型”的专职护理教师短缺

“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护生实践的能力。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护理教师的来源有应届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的毕业生;有临床护士转岗者。来源于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专职教师护理理论知识较广, 但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足;来源于医疗专业毕业生的专职教师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丰富, 但对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的理论比较陌生, 不能从护理角度传授护生知识与技能;临床护士转岗者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但专业知识不足, 教学能力不强。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职护理教师非常短缺。

1.2 部分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距“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2.1 专职护理教师

由于专职护理教师短缺, 专职护理教师主要精力集中到日常教学和为晋升发表论文、申请科研课题等工作, 而且学校对专职护理教师到临床实践又缺乏制约, 致使专职护理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工作, 表现为实践能力与应用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不强。

1.2.2 兼职护理教师

理论授课的兼职护理教师临床经验丰富, 教学范例过硬, 但理论知识系统化、规范性不够, 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点和考点。临床带教的老师护理工作不能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开展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仍采用功能制护理, 护生每天只是机械性重复简单的基础护理操作。实际护理工作与护理理论的脱节, 使护生认为护理工作无非如此, 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还有部分带教老师护理操作刻板, 不善于与病人沟通和护生交流,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部分带教老师缺乏教学责任感和积极性

由于教学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及护理工作繁忙, 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带教老师怕承担风险不敢放手让护生操作, 护生观摩多, 动手少;还有部分带教老师把护生当成服务生或放任自流, 缺乏实习指导和管理[1]。

1.4 少数带教老师职业素养不高

少数带教老师在无人检查的情况下, 不遵守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要求, 对护生今后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还有少数带教老师遇到问题不注意语言表达方式, 对护生不够尊重, 严重挫伤了护生的自尊心和实习的积极性[2]。

2 对策

2.1 严把师资资格准入关

严把“准入关”是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 也是降低培养成本、提升培养高度的重要举措。高职护理教师的选拔在强调学历的基础上, 还应注重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取得研究生学历的应届高护毕业生必须到临床实践并完成教师岗前培训后才能作为专职护理教师, 也可从教学医院中选拔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护理人员聘为专职护理教师。此外, 师资的选拔还应注重良好的师德和职业素养, 以不断优化高职护理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

2.2 建立健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

2.2.1 考评制度

高职护理教育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突出护生职业能力培养, 强调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 要建立适合高职护理教育特色的教师考评和督导机制。对高职护理教师的考核不仅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加工, 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处理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等教学能力的考核, 更应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和指导护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者可聘为“双师型”教师, 聘期结束, 重新考核, 以引导高职护理教师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作为职业生涯的追求。

2.2.2 激励制度

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对调动高职护理教师积极性, 争做“双师型”教师很有必要。目前, 我国有些高职学院仍隶属于“学术型”高校的二级学院, 在职称评聘上一直以“学术型”高校的职称评聘标准为主, 对高职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不利的。应当从高职护理教育的实际出发, 采取“双师型”教师职称单独的评聘标准, 不仅要考虑高职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 而且要充分考虑 “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性, 做到二者有机结合[3]。同时在收入分配上也应考虑“双师型”教师的特点, 激励高职护理教师争做“双师型”教师。

2.3 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

学校应建立专职教师终身学习的机制, 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护理教师到临床实践, 熟悉护理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教师本身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加强自身建设, 满足“双师型”教师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学院与教学医院还应通力合作,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发挥各自所长, 开展专项培训, 按需施教, 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专职护理教师与兼职护理教师可根据自身的需求, 选择培训内容,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教育能力, 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4 培养带教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积极性

带教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做好临床实习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学医院和学院可通过教学考评等奖惩激励机制的建立,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培养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积极性, 使他们把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荣誉, 一种责任[4]。

2.5 加强护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

护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护生的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医德医风、职业能力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高职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应把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等方面作为高职护理师资职业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 促使高职护理教师热爱护理专业、重视师德修养, 以完美的人格来影响护生、教育护生, 成为护生学习和工作的楷模。

总之, 学院与教学医院管理部门和广大护理工作者应共同努力, 抓好高职护理师资队伍建设这个根本, 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护理人才, 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摘要:“双师型”的专职护理教师短缺及部分带教老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教学责任感和积极性、职业素养不高是当前高职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此提出对策, 即严把师资资格准入关、建立健全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培养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感和积极性、加强护理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护理师资,责任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郑鸿, 彭丽娟.临床护理教学师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463-464.

[2]钱华英, 唐陆秀, 解曙柳.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全科护理, 2010, 8 (2B) :462-463.

[3]陈啸, 储常连, 吕静.关于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2) :27-32.

护理师资 篇10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师资培养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适应某一职业岗位需要、从事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325万人。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高职护理教育成为热门专业之一。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良好、满足社会需求的民办高职护理专职师资队伍是提高高职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前提条件。

1 民办高职教育专职师资队伍的现状

郭静、徐宝力等人[1]在对北京部分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调查中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的年龄和职称结构均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分布。一端是高职称、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多从其他高校退休;另一端是青年教师,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学历以本科为主。因此,提高民办院校专职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必然的。

2 民办高职护理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

2.1 学历、职称层次低

民办高职护理教育发展较晚,师资队伍年轻化,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研究生比例低,博士研究生匮乏。由于青年教师教龄短,未能进入评定职称阶段或其他原因,所以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以初级或中级职称为主。

2.2 人员流动性大

护理是热门专业,医院需求护士量大。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工作的护理专业高校毕业生少,加之工资保障、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影响,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2.3 实践能力差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多元化,青年教师毕业于国办高校,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少专业的实践与经验,存在动手能力差,技能操作不强的弊端。

2.4 兼职教师比例大,不稳定[2]

兼职教师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经验丰富,但授课随意性大,不能按照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各类教学文件资料不健全,不能按时参加学院组织的教研活动等,教学管理难度大。

3 民办高职护理教育师资培养方法

我院通过实行“引进、培养、提高、稳定”的人才政策,进一步优化专职师资队伍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年龄等结构,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数量充足的专职教师队伍。总体上注重“三关一加强”。

3.1 严把引进关

专职教师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等教师基本素质。根据自荐档案进行初步资格筛选,对被选出的对象进行试讲、评教、考试,最后择优录取;合理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

3.2 注重培训关

3.2.1 重视师德建设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要保证。贯彻《教师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到校辅导讲座,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品质,提升教师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彰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树立师德、师风典型。

3.2.2 系统培训

学院领导、督导专家对专职教师进行集中岗前培训,系统介绍教师职业道德、角色如何转变、民办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课堂讲授技巧等,促进青年教师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结构的改善。由授课好的老教师率先垂范,进行经验讲座。

3.2.3 采取导师制

我院对于教龄两年以下的教师实行“以老带新的导师制”。由学院指定副教授或讲师中的教学业务尖子“传、帮、带”新教师,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民办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师徒均给予奖励。

3.2.4 挂职锻炼

加强院院合作。每年定期派三分之一的专职教师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接受临床护理的新业务、新知识、新理论,使教学与临床零距离;同时每周例行教研活动统一各项护理操作,促进青年师资实践能力的培养。还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2.5 在职深造

提高学历层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师资队伍知识结构更新的需要。因此,我院开展学历进修,鼓励和大力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努力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部分教师外出进修、深造。

3.3 规范授课关

3.3.1 每节课必须有新备教案、讲稿

专职教师的主体来源于非师范院校,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所以通过集体备课,每学期定额听课16节以上来强化教学基本功。教研室每月进行教案讲稿等教学基本文件的自查,并组织教案评比。

3.3.2 理论课、新课必须试讲合格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因此重视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开新课或首次开课必须通过试讲关,合格才能上岗。

3.3.3 实训课操作技术必须达标

护理专业是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因此高职护理教师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中,要突出实践性环节训练。为强化技能训练,教师采用达标制。学生学会的每项操作,教师首先必须达标。

3.3.4 必须听“老”教师授课后才能开课

青年教师每次必须听老教师讲授同样的内容后,经过反复练习、试讲,合格后才能开课。

3.4 一加强:加强科研能力培训

学院定期请省高校造诣深厚的教授、省级医院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到学院进行学术科研、专业前沿知识讲座。对专业教师进行科研培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近两年,我院专职教师已发表论文30余篇,省级教改立项1项、科研立项2项。

4 民办高职护理教育专职师资的管理与保障

4.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

我院专门成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院长挂帅负责制,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学院工作的重要日程。完善师资培养的相关制度,如:教师的任职资格、继续进修等。做到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年初有计划,年末有总结。

4.2 严格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师资管理制度,推进师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制,形成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通过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为方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推进改革,以创新的精神和模式来创新工作思路。

4.3 申请资金投入,保障经费落实

根据师资建设方案优先安排资金,增加经费投入。注重为教师深造、外出学习、科研教研、科改教改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每年列出专项资金为师资建设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进修学习等。

4.4 强化督查措施,确保落实效果

强化督查措施,实行督导检查机制。学院教学督导专家定期开展活动,监督方案的实施、进展、落实的实效性和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采取对策。

参考文献

[1]郭静,徐宝力.首都高校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研[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7-8期合刊.

护理师资 篇11

1 进一步转变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教育理念

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是课程体系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思想基础[1]。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职护理教育不但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 还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特色, 同时要适应护理学科的特征及现代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1.1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

素质是知识、能力的核心, 它代表着人的内化并相对稳定的品质;知识是素质和能力形成的基础, 离开了一定的知识就谈不上人的素质和能力;而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或体现, 知识和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能力表现出来并体现出其社会价值[2]。3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 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全面发展的整体。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辩证关系,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和培养目标与学科完整性的辩证关系。

1.2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导, 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护理人才应具备足以指导技术应用和解决技术难题所必需的理论知识, 不仅要会做, 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怎样做更好, 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所以, 在处理高职护理人才教育培养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时, 应注重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能力, 把理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与临床实践技能、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1.3 把握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对于人才的培养, 高职护理教育既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更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从每位学生的实际出发, 运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素质、共性素质发展的同时, 以个性为特色的个人素质也得到充分发展。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育培养中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坚持因材施教, 培养特色人才。

1.4 强化培养目标, 突出专业特色

新的课程体系要以提高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主线来实施;必须坚持把以医学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向以护理为导向的过程体系转化;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使整体护理、护理程序等现代护理概念、方法与现有的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合起来[1]。

2 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人文素质

现代护理教育理念及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要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护理教育的全过程, 体现“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3]。我省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偏低, 主要表现在人文知识贫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心理素质较差、思想道德滑坡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高职护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

2.1 护理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

2.1.1 学校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省护理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一方面在高中阶段过早分科, 一切为升学做准备, 严重忽视了人文课程;在大学阶段, 片面的高等专业教育认为理工教育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医学专业只注重医学基础教育和临床专业教育。这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就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另一方面由于过去只重视突出高职护理教育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把其仅仅视为护理技能教育, 而忽视了护理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相当低, 而且基本上是以选修课、讲座或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实施。这种片面的教育, 必然会导致护理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有余、人文知识不足的失衡问题。

2.1.2 高原地域的影响

青海地处高原内陆, 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 经济及人文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环境必然导致人文教育氛围受到限制。

2.1.3 教师自身的原因

多数护理专业教师认为在当今社会, 只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才能有大用途, 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可有可无, 因此, 忽略了人文知识的学习, 不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只是单一地从事所教的专业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局限于本专业范畴, 甚至人际交往的对象也固定于本专业相邻课程的教师, 与其他学科 (尤其是人文学科) 教师的交流和往来甚少, 将自己与人文环境隔绝, 自然也就得不到人文氛围的熏陶。

2.1.4 教学任务繁重

我省高职护理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大部分教师, 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从早到晚都在教室、实验室或教研室忙碌, 根本无暇顾及人文素质的提高。

2.2 提高护理专业教师人文素质的措施

高职护理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赖于教师个体、高职院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长期共同努力。

2.2.1 树立专业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观

人文素质是当今各类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 高职院校要顺应科技发展潮流, 从全面提高护理教育质量着手, 重新审视和认清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从而确立专业与人文素质教育整合的现代教育观, 并以此促进教师自觉提高人文素质, 便于指导教学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在护理专业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2.2.2 创造条件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明确国家和学校对教师人文素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组织与领导作用, 最大限度地创造有利条件, 支持和鼓励教师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从而调动教师提高人文素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2.2.3 多途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 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灵活多样的途径开展, 可通过自主学习、校内培训、校外进修、校园文化熏陶等方式进行。

3 进一步建设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 有较强的专业实践经验与能力。我省高职护理专业教师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专职教师多数来源于学校, 毕业后就开始从事护理教学, 既缺少临床经验又没有教学经验, 而兼职教师缺少的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提高我省高职护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专职教师加强临床实践培训, 使其定期下临床参与临床护理实践, 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护理实践者[4];对于兼职教师, 要加强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培训[5], 为其提供各种学习教育学理论与知识的机会, 充分利用网络与电子媒体,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涂明华, 汪娩南.护理高职高专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 2005 (1) :17.

[2]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3]蔡华, 董红.三年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信息, 2008, 2 (6) :811~813.

[4]沈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 2001 (1) :40~42.

【护理师资】推荐阅读:

物流师资10-16

师资质量06-11

师资水平06-12

师资提升08-02

师资能力08-10

稳定师资08-13

中职师资08-14

高职师资08-14

师资保障08-14

幼教师资08-18

上一篇:药检机构下一篇:中考作文审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