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小议(精选12篇)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1
近年来,在新课改浪潮的冲击下,各地学校都进行了切合实际的课改实验,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实效。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长期在小学担任中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多年来,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尝试进行了相关课改实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转变观念,勇于探索
多年来,西部小学教学质量之所以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观念落后,一句话“不敢改,怕失败。”凡提及到课改,大多教师都会说这只是个形式,要么就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岂能说改就改,加之社会上普遍盛传“教育回归”,这使老师们更加惧怕课改。多少年来,好像教育永远跟不上时代潮流,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不知残害了多少能人异士;“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更是盛行至今,甚至不能一时被取代。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束缚下,更多的教师宁愿选择一味地“继承”,而从不考虑尝试革新。观念不能转变,即便是有转变的想法,都会被世人的“不可能”打得灰飞烟灭。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作为教师,观念也应顺应教育的发展而转变。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学习,勇于探索,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用行动来说明一切。西部地区教师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教师为民教转正,他们在思想上、方法上、都很落后,凡提及课改,都心有余悸,传统的观念致使课改缓慢进行。就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得转变观念,勇于探索。
二、更新手段,敢于尝试
数学课堂看似枯燥无味,但若用心来上,其实非常有趣,教者易教,学者易懂。笔者将自己40分钟的课堂分为四大环节,即自学、汇报、点评、巩固。自学并不是盲无目的自学,过去的课堂,当老师补置完自学任务后,更多的学生都只是在瞎磨时间,待自学完成后,毫无结果,最终还得老师接着讲授。这里所说的自学,是有目的、有任务、有针对性的自学。在新课前,笔者会做充分的准备,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由浅到深设置自学提纲,上课后,下发到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手中。在小组的设置上,考虑到不同水平层次的所有学生,即每个小组有基础好的,也有相对薄弱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织者,主要负责自学过程中的任务分配,比如,简单的知识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来为大家讲解,稍复杂的知识让基础好的学生讲解给同组其他学生听,这样在自学过程中,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避免了自学只是留给好学生的机会。这一环节,大概需要15分钟时间,待所有小组都完成自学任务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即汇报环节。汇报并不是单纯地让某个小组的学生简单陈述知识的解决过程,而是采用指定、随机、轮流等方式,让学生自愿站在全班学生面前,讲给所有学生听,同时,听讲的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或是质疑,此环节也需要15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学和汇报两个环节,作为教师可以完全放手,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和组织。
前两个环节结束后,作为教师就可以利用5分钟以内的时间对学生汇报环节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进行疏理。此环节中,教师不能说得太多,只要把学生在自学及汇报过程中没有提到的作为补充,或是把一些错误的纠正即可。最后剩下近5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最后一个环节,即巩固环节。笔者每节课前,都会设置一些有针对性、代表性的练习题卡,以便于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运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坚持反思,善于总结
“教师,在别人评价自己之前,首先要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听评课,想必这是每个学校每位教师的必修课。提起听评课,笔者深有体会,曾记得实习那会儿,好多老师都不让实习生听课,当时真的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就一节课吗?听一听怎么了?参加工作后才知道,听评课真的很有学问,也真正明白了当初为什么不让听课的原因了。面对学生,作为教师毫无顾虑,但某一天下面坐了一位自己的同事,自己或多或少总会紧张万分。听评课活动太少了,这是现在好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每提到听课,讲课者总会害怕。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学会自己听自己的课。”这一点不难做到,每个教师都有手机,每节课可以用手机把自己的课堂情况完全录下来,等下课后,找个时间,认认真真听听自己的课,学会给自己找毛病。每天不必找太多,一个就够,比如,一节课下来自己的口头禅是什么,然后争取下一课堂改正。把每天的每堂课都录下来,看看究竟改了没有,改了多少。然后随时把它记下来,这就是课后反思。力争每天改正一个课堂失误,想一想,一学期下来,一年下来,还会害怕别人听你的课吗?改正一个失误,这就是进步,不必对自己要求太严,日积月累,这样积攒的财富终生享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敢于尝试,不怕失败,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并大胆创新。只有如此,才能逐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形势下,课改势在必行。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得必须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手段,敢于尝试,坚持反思,善于总结,始终做到不怕失败,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观念,手段,反思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2
摘 要:根据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结合本专业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培养出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药品营销企业。
关键词:教学改革;药品营销;药理学
药理学是药品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药理学也是很多学生恨之入骨的一门专业课,不仅是其章节繁多,系统庞杂,最主要的是其内容生涩难懂,需要大量的相关基础知识。但有的时候学生们又反映说,药理学有的时候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根据目前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应在围绕大纲的前提下,结合药品营销专业特点,让药理学从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解脱出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本文结合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及现状,对其核心课程药理学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一、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及药品终端销售的现状
1.中职药品营销专业的定位
中专层次的药品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各药品营销企业培养和输送从事药品销售、采购、仓储管理、检验养护等一线工作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其中,零售药店是作为药品终端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2.药品终端销售的现状
根据药品经营管理规范实施细则的要求,具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药瓶监督管理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岗位证书的人员即可从事药店的销售工作。由此可见,药店从业人员的门槛过低,使得目前药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不适应药学服务的发展需要[1]。很多地区都存在从业人员为非药学专业毕业的,且存在每年参加药学培训的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2]。药店销售人员的专业素养成了备受热议的一项内容。
培养有一定专业素养的药品营销人才,尤其需要培养有足够的药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人才成为很重要的一项议题。
二、药品营销专业的药理学教学改革
1.传统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近几年各种规划教材应用广泛,大大减少了教材内容陈旧、叙述枯燥的问题,但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与使用有一定的周期,使其内容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还是偏重于经典药物,对于临床应用广泛的新药介绍的较少,与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脱节。同时相关专业的教材是通用的,不能体现药品营销的专业特色,限制了药品营销方向药理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从1993年至2000年,由多所职业学校开展的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的典型试验,对职业教育的课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药理学内容庞杂,很难实现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或者项目教学。教师在授课时也常是面面俱到,借助于多媒体,节奏很快。存在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如不经过针对性强化与综合训练,来不及转化为专业技能,也易随着考试的结束而被遗忘。同时因为中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药理学考核形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传统的药理学考试一般为笔试,考题形式也多是传统的选择问答等等,而且这种考试方式既不能体现学生的真正能力也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但是一考完,就选择忘记,严重影响了日后的职业发展。
(4)药理学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很多《药理学》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或者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无法游刃有余的进行新颖的授课形式,也跟不上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情况。
2.改革措施
(1)改革传统《药理学》教材内容,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根据本学校的专业培养层次,编制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制定合理的带有实践操作的内容。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用”的无缝对接。同时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学习。
此外,在教学内容中,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大胆的进行取舍。对于与中职营销专业相去甚远的章节,果断的舍弃。同时根据行业的发展前沿情况,增加新知识模块,对于新药的研发成果及临床用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门介绍,如药物配伍、老药新用、新制剂开发等内容。
(2)将案例分析法引入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和倡导的。一经问世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教师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选择相对应的案例,并且需要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患者的情况,比如年龄、性别、有无其他疾病、有无禁忌等等方面的问题,共同讨论具体的用药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在案例分析中得到一种成就感,使理论不再枯燥无趣。这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大有益处,促进其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但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速度不能过快,每一步用药分析和选择都需要消化和吸收。
(3)充分利用模拟药房的教学资源。所谓“模拟药房”就是在学校里设置的仿真药店。柜台、货架、药品摆放、规章制度、营业执照、认证证书等等所有的形式均仿照真正药店,只是药品是搜集来的一些空盒和空瓶,并带有说明书。“模拟药房”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药品更好地学习药理学知识。药理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药房中进行实践。学生可以自己根据所学的内容自行到药房进行实践,阅读药品说明书,进一步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药房中设计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成患者、药师、营业员等,同时遵照处方调剂模式进行实践。在情境教学中要求营业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本情况,做到有针对性的审方、正确调配药品、并给出正确的用药指导。对于OTC药品的销售,需要与患者有更多的交流,正确判断患者的真实情况,能够准确无误的推介药品。
由于这些情景来自于生活,既具体又复杂,在这样的体验当中较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可促使学生主动的回顾所学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大大提高学生的药学综合能力。
(4)适当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药理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因减少了板书的书写,可以增加讲授的内容。但不能一味地以多媒体为主,变成老师讲,学生不停的记笔记。缺少互动,知识来不及消化。我们要适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但不能喧宾夺主,学生永远是教学的主体,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改善教学效果。而不是单纯的进行多媒体教学。
3.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打破原来“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模式,采用多种考核办法,更全面、更合理地评价学生学习水平。首先要改变原来《药理学》理论考试考题内容,从考察学生能力的角度出题,减少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加主观病例处方分析题,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其次,增加实训考核,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按照一定比例记入期末总成绩。
4.增加药理学教师的实践培训
教学改革和实践都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如此才能设计好每一步的教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有针对性,不然很容易流于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定期到社会药房、医院药房、制药企业以及临床科室深入学习与实践。同时需要多多阅读文献,掌握药学前沿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随着学科发展而不断更新,从而缩小与岗位要求的差距。而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药品营销专业的药理学教学要和专业定位相适应,重视药品营销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3],适应行业的发展。让教学改革带动行业的发展。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良好对接。希望新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发挥所学,帮助患者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健康保健意识,正确的选择药品,杜绝药品零售终端的医疗事件[4],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改善和最终消除毕业生满天飞,而企业却陷入无法招到高素质员工的困境。
参考文献:
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途径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途径
语文教学是师生沟通的基本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素养。语文学习的认知程度不同,师生交流的层次也就不同。为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记得更扎实、学得更透彻,教师必须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语文学习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交流,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语言知识的积累。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训练,更好地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美化学生的心灵,体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读书会、辩论赛、情景剧等,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地读、大胆地说、尽情地演,从而积累语文知识。
其次,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演绎书本中的人物。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极具讽刺意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一位学生扮演被骗的皇帝,另外两位学生扮演骗子,再请一位学生读旁白,其他学生则扮演愚昧的大臣。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运用多媒体,伴有图片、声音、视频的语文教学,能有效帮助教师更好地归纳和总结知识,脱离单纯的书本概念性授课。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关于济南冬天的材料,再配上适宜的图片和课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充分体会济南冬天的温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北方冬天的资料,把济南的冬天与北方的冬天进行对比,更好地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多媒体配合教材,使文章完整、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极富哲理性的名人名言,给后人以警示和借鉴,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古人的名言警句,起到激励、启迪学生的作用。如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的价值不是用时间来衡量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蒲松龄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教师多利用名言警句,不仅能延伸和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通过古人的教训与经验,获得更深入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人文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语文知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纠正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不良习惯,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有机会思考问题,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合作,多听其他同学的想法,总结经验,这比教师规范性地念书本、学生死记硬背地学习效率更好。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笔者深入探讨和研究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开创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郭迎春.浅议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
[2]欧云虎.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7).
[3]刘会芹.浅谈新时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J].才智,2014,(18).
[4]唐建刚.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4).
[5]李修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教学改革[J].上海教育科研,2014,(1).
[6]唐明亮.初探新课标体系下初中语文课参与发展[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小议初中体育课堂改革 篇4
一、让兴趣引领我们的教学
初中生活泼好动, 因此, 对体育课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对于重复练习一些枯燥单调的动作比较排斥, 进而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 游戏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 可利用游戏教学发展学生个性。游戏的形式活泼, 种类繁多, 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好动、好奇和追求新颖刺激的心理特点, 深受学生喜爱。游戏中, 学生不受任何压抑, 完全沉浸在欢乐中。另外, 老师的教学方法还要做到多样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只能是接受性地学习。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首先, 根据学生体能和技能的个体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内容, 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其次, 关注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享受学习乐趣, 同时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从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帮助、协作、团结, 才能实现目标。学会面对困难时要有积极克服、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 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 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 孩子少, 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 舍不得打骂, 百般迁就,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 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 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 只想到自己, 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 引起了同学的不满, 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 有意识地组织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体育活动, 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 从而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 不再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形成自觉意识, 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三、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近些年来出现的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 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所代替。
四、教学方法尽量直观化
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教具, 发挥直观性教学的特点, 教学效果也很不错。特别是借助于直观教具进行形象化教学, 有利于克服学生心理障碍,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训练积极性, 增强课堂练习密度, 发挥学生的联想记忆思维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比如, 在进行体操跳跃动作教学时,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腾空的方法, 根据动作要领, 通过挂图等直观教具, 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其动作要领的含义。因此,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心理需求, 制作和利用一些直观教具, 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效果,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搞好课堂讲解
1. 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在教学中讲什么, 怎样讲, 什么时间讲, 教师在备课时都要认真研究。切不可灵机一动, 想起什么讲什么, 愿讲多少讲多少。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来安排。一般来说, 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 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 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 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 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 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 启发学生思维。
对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 如讲解弯道跑为什么要求身体向内倾斜时, 可以联系“离心力”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 如抱一个同伴原地转圈不容易在原地说明人在跑弯道时应向内倾斜。
讲解要由浅入深,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如在教“前滚翻”时, 可以问学生:矩形和圆球哪个能向前滚动?为什么圆球能滚得好?身体怎样才能成圆形?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得深、记得快, 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自身的优势, 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 正视自己, 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大胆突破, 既尊重传统, 也不要被传统所束缚, 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5
首先,司法鉴定的标准不统一、鉴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先进设备投入少、科技含量不高。
其次,司法鉴定机构混乱,导致多次重复鉴定,久拖不决,增加了诉讼成本。
第三,现行立法滞后,有些规定不合理。
如:刑诉法第120条对于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由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实践中操作不统一。
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揭露和打击犯罪、化解各类民事纠纷,对于法律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鉴定体制的无序化,直接影响着司法的公正与效率,有必要加以改革和完善。依据我国鉴定体制的现状及经济发展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与完善。
一、确立刑事鉴定与诉讼民事鉴定分开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面临与国际接轨,社会矛盾趋向多元化,而刑事犯罪也越来越趋向智能化,对刑事侦破而言,犯罪现场遗留物分析也将微量化和精细化,血样的采集、DNA化验以及测谎仪分析等。国家为加大对刑事犯罪打击的办度及侦破案件的有效性,改变目前司法鉴定效能较低的局面,可将司法鉴定机构分为刑事鉴定与民事鉴定两个部分。当然,这种分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对于刑事鉴定部分,政府有必要加大科技的投入,更名为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心。将现行的公检法司的司法鉴定机构重组,其人员择优选用到中心去,规定一定的淘汰比例。其主要受理涉及刑事及行政的鉴定,公安部门保留少量法医类科学技术人员,起辅助警官分析及处理相关技术服务。
对于民事鉴定部分,可更名为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心,其人员均来自医院,大专院校原来从事司法鉴定的`人员,此类人员均为兼职,亦择优选聘,并建立相关的个人档案资料,以备查询。这有利于改变鉴定行政垄断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医疗事故鉴定,其成员及有关鉴定结论公信力不高,所引发一系列矛盾)。使司法鉴定脱离利益及行政干扰,形成公正的司法鉴定,也使各类技术术业有专攻,提高司法鉴定水平。
二、建立二次鉴定终结制度与鉴定人员有限出庭制。
1、为防止鉴定次数的无限性,影响诉讼的效率,有必要建立二次鉴定终结制度。将目前县(区)级的司法鉴定结构撤并,在地(市)级设立唯一的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心,省级、国家级也择优选择,重组合并公检法司的法医,成立刑事科学技术鉴定中心,侧重于涉及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
对于民事鉴定机构,地(市)级以上,各地可以筹建两个左右的科学技术鉴定中心,人员来自医院、相关院校的原从事司法鉴定的人,择优选择一部分,并根据特长,限定其从事鉴定的范围。同时,对于鉴定结论作出的时间加以明文规定:一般在1个月内作出,特殊情况(如重大疑难的)可以延期。
首次鉴定地点,应选择在诉讼所在地或案发所在地的鉴定机构。对于第一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双方可以协商选择鉴定机构,协商一致的好办理,对于不一致的,法官应匿名送评鉴定,隐去双方当事人的身份、地址、发生的具体地点,作点技术处理。由法官选定一名鉴定人,双方当事人各选择同样多的鉴定人员,由其共同出具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在鉴定报告上签名确认。经当事人申请后,同时要求鉴定意见,仅是鉴定人员的倾向性意见,而不是结论,名称应改为鉴定意见书,并作说明,分析其理由。对于鉴定有不同意见的人也要写明理由,加以阐述。法院审理重大疑难案件时,亦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作为陪审员,以便加强合议庭对专业技术知识的认识,以求更加公正、高效率地审理各类涉及司法鉴定的案件。
2、法官主持双方在庭前对鉴定意见书进行听证,听取双方的意见,若没有分歧,或虽有异议,但异议明显不成立的,法官可以不通知鉴定人出庭,若双方异议较大,疑团重重,法官应通知鉴定人出庭作证,并告知主要的分歧点,以接受质询,看是否经得起推敲。这样有利于节约成本。法官依据庭审质证的情况及相关案情作具体分析,决定是否采纳该鉴定意见书。对接到通知无正当理由而拒不到庭的鉴定人,且有明显不妥之处的,法官可以不采信该鉴定意见书,并发出司法建议书,进行必要的淘汰。
三、鉴定人的任职资格及人员管理
目前鉴定人员的身份,并未采取准入制,有必要通过一定标准的考核,择优选用一部分,保留一定的空缺,以招聘社会上优秀人才进入。并为这些鉴定人员建立档案资料,包括各人简介、每个人鉴定的科目、以及鉴定的个例、选择鉴定的次数,随着网络发展,亦可上网公布。
现在争议颇大的是鉴定机构为谁统管,笔者以为,鉴定人员选任应该是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强、自律性高的一个群体。而一个机构隶属于某一行政机构,又会形成垄断,且有弊端。该机构仅需松散型管理,基于此认识,可将刑事鉴定组织隶属于财政部,这样有资金保障,不致于为利益所驱动。其人员的淘汰,有渎职行为或过错等情况致鉴定意见偏颇,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委托申请的法院、检察院发出司法建议书,对该鉴定人员进行淘汰。民事鉴定出现上述情况的,在其个人档案注明,自然淘汰。对于因过错而造成迟延鉴定的,补偿迟延期间的损失。
四、加强对鉴定人员的人身安全、经济保障制度。
司法鉴定结论,也仅仅是一种证据,可能会对一方不利,造成败诉的结果,而鉴定人员有时须出庭阐明所采用的方法、依据材料及观点,进行作证。此时,应加大对鉴定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力度,对于有打击报复鉴定人或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秩序的,应给予相应制裁,在诉讼阶段由法院处理;诉讼结束后,由公安机关及时作出,以维护其人身不受侵犯。对于出庭的人员,应有补偿鉴定人的出庭专门经费,由人民法院专款支付这笔费用。
总之,通过改革鉴定体制,形成鉴定有序化,完善法官对司法鉴定结论的采信方法,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6
一、当前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只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操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的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理论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过多,而实践内容课时数太少。这种比例与社会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二)社会上的歧视,造成学生心理自卑
“优等生上普高,差生上职教”,社会上普遍认为读职校是低人一等、矮人半截的,而且中职学生本身的入学成绩较差,相对来说学生的素质也较差,学生对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自信心又不够,很是自卑,因而对学习本身没兴趣。
(三)中职生自身素质不高
中职的学生普遍较懒,学习效率不高,容易走神,上课积极性也不够。而且中职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有时上课听懂了,过几天一问他们又什么也不知道了;有时上课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得过且过混日子。
二、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我们必须根据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掌握基础会计的内容出发,系统阐述会计原理与方法,以会计核算程序为主线,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使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
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几点方法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教师先要让学生对它感兴趣。由于中职学生刚刚初中毕业,年龄较小没有什么社会生产生活经验,对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肯定会感到枯燥难懂,对会计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在开学之初讲什么是会计的时候,不是一上来就介绍书上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再指导学生逐步引入完善的会计的概念,一点点渗透,一点点深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或专业知识。为了增强教学语言的趣味性,生动的解释、贴切的比喻、准确的类比,还有口诀、歇后语等等,只要合理,皆可入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实物、实物模型、挂图、视频、动手演示操作等多种方式辅助展示专业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如讲会计账簿种类时,我将各种账簿拿到课堂上,学生一目了然,对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账页,还有订本式、活页式、卡片式账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
为社会提供从事简单的、基层工作的动手操作、实际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都要加以重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让学生分别充当出纳员、制单员、记账员、会计主管、稽核员等,让学生练习点钞、支票汇票,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收付转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等各种账簿的登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以及审批签字等内容。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距离。学生按照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则进行“实战”演习,可以学到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记账、算账、对账、报账等,大大强化了会计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会计职业意识,便于以后能迅速适应各会计岗位。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搞一言堂,把时间留给学生,提出会计学习中以及今后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由学生探讨怎样来解决,怎样来处理。根据需要,学生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好中差结合,分组展开研究讨论,然后每个学习小组列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教师适时点评总结评价,师生再评选比较实用比较好的方案。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师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具体。这样的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四)强化会计模拟实训
教师应完善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验,按时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可带领学生到校办工厂参观生产流程,使学生了解供应、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有助于理解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的核算。教师还可请财务人员讲解财务知识和财务制度,使学生通过模拟一系列仿真练习,如填制支票知道票印分管,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的核算,还包括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核算等等,既加深了课堂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又对会计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劲头,避免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节,有助于开发学生的个人智慧和工作潜能,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夯实的基础。
(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现在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将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核算过程演示出来,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呈现,与教师的讲解点拨相配合,便于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技能操作要点。加了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气氛相当活跃,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时使课堂教学内容大大增加,合理了利用教学时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实践案例为主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在改革考核内容的基础上,为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和刻苦努力,改变期末一纸考试定终身带来诸多弊端,我们改革考核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平时表现、单元模块和学期综合进行多项考核,并汇总确定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其各自的比例确定分别为: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成绩占30%,单元模块成绩占30%;学期课程结束成绩占40%。另外,我们还提高了考试门槛:(1)保证学习过程,作业完成率必须达到80%,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资格;(2)作为重视实训操作技能的保证,在模块考试前采用实地考评并通过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否则取消其参加模块考试资格。
上述改革使课堂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师生互动,教学效果稳步提高,学生及家长反映良好。
我们必须对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进行改革,不改就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和社会需要。但是,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一定从全局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从会计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业务技能出发,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乃至优秀的中职毕业生。
小议篮球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篇7
由于学生进入技校已进入青春期, 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渐完善, 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 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 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通过对技校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组织和教法的变新, 使技校生真正体会到篮球的乐趣, 积极、自觉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1. 研究方法:文献法、调查法
2. 研究对象:盐城技师学院汽车系学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生理、心理方面, 此时技校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 这一阶段他们的皮下脂肪增厚, 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 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1. 学生体育喜好调查
为了合理地安排体育教材,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对学生的体育喜好进行了调查, 调查显示:女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乒乓球、游戏等, 男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足球、篮球等。学生最不喜欢的运动项目有1500米、铅球、跳远等。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生喜欢的运动量不大、易于练习的运动项目。
(1) 篮球是具有很大的观赏性、表演性的项目。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曾在电视上看到中国第一中锋姚明拼搏的场景, 他的每一次矫键的跳跃扣篮, 振奋人心的呐喊, 热泪盈眶的拥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篮球运动的特点。篮球的特点在于围绕高空的篮球这个目标, 以篮球为工具, 以投篮准确为目的, 以个体与整体运用专门的技术、战术为进攻和防守作为手段。篮球练习时运动量不太大, 强度可以随时调整, 没有大量的奔跑, 适合学生练习。
2. 组织教法得当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节课如果教法组织的好, 对学生而言篮球也是一项很有兴趣的运动项目, 使学生不在觉得体育课枯燥了, 对篮球也感到有兴趣了, 练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好良好的锻炼氛围, 能够诱发学生对学习的极大的兴趣, 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
(2) 注意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在教学中, 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的要求。通过调查反映, 虽然技校生在初中有的已经学过篮球, 但是他们的篮球基础技术还比较差。因此, 教师在上篮球课的过程中, 要以基础动作为主。基础学好了, 学生并不满足, 会要求学习更难的技术。
3.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应善于调整学生的情绪变化, 使他们保持愉快的、积极上进的心境, 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多用激励和鼓励的语言。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从不会到会, 从不懂到懂, 在这期间要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会出现反复。面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要以平常心对待, 寓情于教, 循循善诱。
(2)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 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 对教学没有好处。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感情细腻丰富, 对男教师既渴望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 作为教师在和学生交往中要做严师, 更要做益友。
(3)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相互鼓励,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在练习中我们要提倡基本技术好的同学多和技术差的同学练习。因为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同学, 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同学的动作, 还可以向对方请教, 且使练习密度加大, 可以打好几个来回, 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动作好的同学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 要想教别人, 自己技术必须要提高, 在练习时对方给的球或左或右、或高或低, 而自己回球要到位, 这样就给自己加大了难度, 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通过对技校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教学和组织的变新,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使技校生的篮球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 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 从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
2. 建议
湖南省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小议 篇8
关键词: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改革
一、概述
(一) 背景分析。
当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尚未形成与高等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是高等职业教育一个薄弱环节, 所以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已成为高职学院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此, 高职体育教学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 把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线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对湖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650份, 回收623份, 其中有效问卷615份, 有效回收率94.5%。2.访问调查法。对10名专家和官员、26名体育教师、8所学校的体育领导和225名学生进行访谈, 获得大量与本文有关的资料、信息及合理建议。3.文献资料法。即广泛查阅国内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的各种研究资料。
二、现状分析
(一) 体育师资队伍。
笔者通过对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调查发现, 湖南省高职学院师资配备不足, 从事体育教学的女教师数量严重缺编, 职称和学历结构总体配备不合理, 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严重偏低, 部分高职教师知识陈旧, 思想僵化, 教学方法保守, 阻碍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 体育场馆设施条件。
现阶段, 湖南省高职学院中仍有60%的学校体育场馆不能满足正常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 体育设施落后、器材短缺, 教学环境较差, 影响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三) 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和统计显示:50%的男生把对抗性强的集体类运动项目如足球和篮球作为运动的首选, 而68.6%以上的女生仍然将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等能塑造优美体型的运动项目作为运动首选。调查还发现, 9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由体育老师布置教学内容, 然后让学生去从事一定身体练习的活动方式不感兴趣。
(四) 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考核主要包括理论考试、运动考评、达标成绩、出勤率等几个方面。目前, 这种考核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尚有缺少科学量化的不足, 同时忽视了学生在身体素质及运动基础方面的个体差异, 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和理解及运用的能力。在考核评价上, 更注重学生的技术动作和竞技成绩, 以致考核方法单一、考核片面、学生被动, 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与新《纲要》在评价的指导思想、评价内容及评价的相对照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三、改革建议
(一) 建立课程新目标。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重在实用, 高职院校体育的实用性课程目标是为专业、工种服务, 一是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工种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是补偿性和对应性的身体锻炼, 三是防止因职业而造成的身体损伤, 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专门性动作练习。
(二) 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 应力求实现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体学习的参与度, 给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因此, 改革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学习为乐趣”, 创造一种让学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诱导学生去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方法要讲究多样化, 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三) 完善体育教学内容。
高职学院教学内容, 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 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爱好, 结合地域、气候、场地器材等情况选择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 丰富、充实、有效果, 符合高职体育教学目标要求, 使学校体育教学从课堂上能真正扩展到课外、校外, 去影响学生的未来, 体现学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四)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 要反映学生的生理、体能、知识和技能状态, 将体育学习的结果评价与体育过程结合起来, 将课内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 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 侧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提高幅度和努力参与的程度, 对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行为、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必须建立起适合学生特点的, 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特点的新的课程体系, 对自身的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玉扩, 陈庆合, 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7) .[1]王玉扩, 陈庆合, 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28 (7) .
[2]王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0 (27) .[2]王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0 (27) .
[3]赵苏喆, 余卫平.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4) .[3]赵苏喆, 余卫平.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4) .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9
一、教学改革背景
《建筑初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建立起来了, 各大院校的建筑学、城乡规划、园林学甚至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可基本上以到现在还一直使用的教材《建筑初步》 (田学哲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为蓝本, 少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表现技能为主, 强调传统的制图、绘画技巧训练。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线描的铅笔线条、墨线线条、工程字体等基本技能, 表现技法的钢笔画、水墨渲染、水彩渲染等, 造型基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构成表达等, 有的还加入了施工图表现等的制图练习的课题。上述的教学思路在各大院校的建筑类相关专业的基础教学中延续了很多年, 甚至至今仍有一些院校的相关专业在继续使用, 由此可看出它的经典型和必要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这种思路单纯强调基本的技能训练, 对于培养各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来说还比较单一, 难以开拓学生的的发散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 对各专业也缺乏针对性, 与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容易脱节。《建筑初步》对学生的专业是否入门影响很大, 我们现今的目标是要培养基础深厚、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利于当下的教育方向, 近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力求本课程对各专业更具有针对性。
二、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初步》教学改革创新与发展
(一) 初期变革:
在我院, 早期的规划专业《建筑初步》中的课题设置与建筑学、园林专业并无区别, 这类课题大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 到了2000年左右, 课题的选择逐步发生变化。在这个时期中, 钢笔画、仿宋字的练习仍是学生日常的基本作业, 减少甚至取消了线条练习、水墨渲染、水彩渲染等基本表现技能的课题, 加入了一些综合性较强、初步体现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课题:如《单人房间室内布置》、《住宅庭院环境设计》、《色彩提取》、《楼梯测绘》等等。《单人房间室内布置》要求在宽3.6米×长4.8米层高3.3米的房间范围内布置单人床、书桌、书柜、椅子、衣柜各一, 单人沙发一对或一双人沙发, 茶几一只, 电视机、电视机柜各一, 完成休息空间、学习空间和起居空间的布置。成果要完成一个1:20的模型以及包括1:50的一个平面图和两个剖面图的2号图纸。这个课题主要训练了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活动尺度, 室内空间的基本功能和家具的要求, 并结合工具线条的表达学习基本的绘图工具的使用和作图要领, 图示语言表达方法和基本要求。跟以前的课题不同的是, 它加入了模型制作的环节, 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 把枯燥的二维图纸转化为生动的三维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方案的推敲, 使得三个功能区的布局更为合理, 对家具的尺度、人体基本活动的尺度也更为了解, 并且对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认知。由此可见, 它的综合性也较强, 但由于它较为偏向室内设计专业, 在目前的课题选择中已逐渐淘汰。《住宅庭院环境设计》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几个庭院中进行建筑环境的设计, 要求建筑与环境充分结合, 在一定面积的范围内既满足不同类型的居住者的功能要求, 又要满足精神以及审美方面的要求。这个课题强调了一定的综合性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建筑配景的画法, 初步掌握建筑与规划的平面表达方式, 初步了解环境设计的方法, 以引导创造性思维, 体现出学生基本的设计思想和深度。本课题既包含了基本建筑表现技能的训练, 又强调出对学生的基本创作能力的培养。但我们也可以看出, 它是比较偏向环境设计的。它也是我们先进仍时有选择的一个课题。此外, 像《色彩提取》偏向于色彩构成, 属于半创造性的课题;《楼梯测绘》则强调学生对建筑构件的认知, 也训练了施工图表现的基本制图能力。还有其他的课题在此不一一例举。在这个时期的课题变化中, 我们可以看出与早期课题的很大不同, 它们的综合性更强, 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等, 但我们也要看到, 课题的选择缺乏针对性, 城乡规划专业《建筑初步》课题的选择与建筑学、园林专业没有区别, 各课题的内容对规划专业性的培养也很弱, 从而导致学生对本专业今后的学习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二) 近几年变革:
在大约2000年之后, 尤其是2005年之后, 变革的步伐开始加大, 《建筑初步》课程对于三个专业的针对性开始慢慢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针对城乡规划专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题有《外部空间体验》、《城市空间构成》等等。《外部空间体验》要求一组学生对某一段商业街区进行调研, 观察人们的活动, 分析人们休息空间、聚会或聚集空间、户外设施等实现对人的行为、空间围合、空间构成因素的影响的分析;了解该地段内外的交通状况及其影响, 该地段的道路分级、人行出入口、车行出入口、车行状况、主要的停车场地等;了解该地段内环境设施的布局等。该课题是近几年来城乡规划专业针对性较强的其中之一, 在4~5周的时间内, 前期学生主要在户外通过拍照、问卷调查、绘制草图等手段进行实地的调研, 中期在教室内对前期的照片、数据、草图等等进行分析, 最后团体合作完成一整套的包括照片、图表、钢笔速写、文字等的分析图纸。它使得学生了解一个基本的城市空间所囊括的内容, 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基本认知。《城市空间构成》是近几年规划专业所尝试的一个新课题:给定面积为40000平方米的基地, 形状分三种, 为方形, 1:2的长方形, 1/4圆形三种图形的基地, 对基地做各种不同的要求, 给定三种不同建筑密度20%、40%、60%, 三种不同的建筑容积率为1.5、3、5, 在容积率相同时密度不同, 密度相同时容积率不同, 同时做三种不同地形共27种状态。这也是一个由学生合作完成的课题, 需要学生对城市不同功能空间进行实地的观摩调研, 在方案的推敲过程中则采用手工模型或电脑模型与手绘图纸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城市规划中的一些概念, 如建筑密度, 建筑容积率等的概念, 去构成城市空间, 把握不同建筑密度, 不同容积率下不同功能的城市空间的形态特征。利用模型直观的认识城市, 了解城市造型中的影响因素。由上可看出, 在近几年的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中的课题已逐步加强了该课程的专业针对性, 与建筑学、园林专业相区分, 加强了对该专业的认知。教学手段逐步走出原本的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开始采用模型化教学、团体合作、户外教学、实地调研等多重方法, 改变原有的二维思维方式, 加强对三维空间的认知能力。
(三) 发展方向:
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又要培养学生对大空间概念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方式, 强调出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 这是我们目前强调的一个发展方向。 (1) 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在每个课题之前, 我们都会对该课题进行基本的理论讲解, 采用多媒体, 利用图、文、声进行形象化的教学, 将相关知识及优秀范例演示给学生, 帮助他们深刻理解课题内容。结合课题组织参观或对户外空间进行实地调研, 增强学生对课题的了解, 对空间的实际感受和认知。 (2) 进一步加强模型化的教学手段:模型制作是一种很好的改变学生传统的二维图形思维方式的手段, 加强了学生对尺度概念的感受。模型制作在一些课题中可以贯穿整个过程, 一边制作, 一边研究, 以便修改, 而且某些课题也不需要必须采用手工模型, 可利用不断现今不断更新的电脑软件来推敲, 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相比, 规划专业的学生更着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这种表达能力既包括文字方面, 也包括口头语言方面。在课程的安排上通过学生撰写设计说明、调研报告等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并且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语言汇报工作, 并且对其他学生的方案进行评论, 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也使得他们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加强。 (4) 进一步强化团体合作的方式:团体合作意识也是从事规划专业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后的课题改革过程中, 这也是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的内容。课题中若有实地调研、模型制作等内容, 或者有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课题, 都需要学生分组完成, 既可以缩短课题内容的完成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但我们也要采用一定的手段防止个别学生偷懒, 阻碍课题的进度。
总结
城乡规划专业的《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是我们一直不断研究的课题, 它包括课题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我们要针对不同时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特点, 提出更好的方案, 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又要提高他们的的学习兴趣,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它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真等.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 2012 (6) .
[2]杨思声等.建筑学本科一年级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福建建筑, 2008 (11) .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10
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要理解“动起来”, 就要先理解什么是“静下来”。诸葛亮说:“静以修身”, “宁静而致远”。强调了学习需要静, 只有静下来, 用心真学, 学生才会进步。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明:“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王国维巧妙地运用了三句诗中蕴含的哲理意趣。这三种境界突出了学习中“静”的重要性———学习是静思默想、静心钻研、冥思苦想的过程, 不经历这样静心求学的过程, 学习是很难有成就的。
不论是诸葛亮的“静”, 还是王国维的“境”, 其实都包含着“动”, 即思想的追求、思维的灵动、行为的主动, 这是一种“内动”“隐动”。
新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动起来”, 不是浮动、乱动、形动, 也不是表面的热闹, 而是心动、真情互动。学生真正的自主读书、自主研究、自主练习、自主思考才是学生个体的真正的动。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动起来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生之间互相说
这包括轮流演说和组内互相说, 使老师的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由一个老师变成几十个“老师”, 这种做法必然能促进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
二、学生之间互相看
同学之间互相看看别人的表演或表现, 看看别人的作业或其他, 不仅能达到了解情况的目的, 还能让学生当当小老师,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能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竞争,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学生就会更加想学、爱学。
三、学生之间互相辩论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分析和辩论的机会, 使学生在知识方面互相补充, 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互相借鉴, 协作创新, 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 思维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这种帮助是一种优势互补, 好的帮助差的, 会的帮助不会的, 思维深刻的帮助思维肤浅的, 思维正确的帮助思维错误的, 思维全面的帮助思维有缺陷的, 加强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从而使“贫者”变富, 这是帮扶策略的一种体现与运用。
五、学生之间互相检查
让学生自己出题考别的学生, 即学生互为老师, 通过同桌互考、组内互考、人人考全班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学, 学生个体思维得到提高, 学生群体同样得到发展, 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11
【关键词】阅读教学 改革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70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阅读过程是一个需要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进行提取、记忆、筛选,最终获得有效信息,同时这一过程也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阅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同时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目前的英语教学而言,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阅读与思维的关系
阅读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欣赏一下文字,真正的阅读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的大脑活动。学生进行阅读首先要对文字性的信息进行有效感知,获得感性材料,随后还要对直观的信息进行记忆,储存到大脑中,之后对记忆的信息进行提取,以便获得有效信息,在获得有效信息之后,学生要对掌握的有效信息进行重新构建,以便于从根本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就更不轻松,还要克服很多语言障碍。学生的阅读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大脑活动,要想有效的完成阅读过程,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一定思维能力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同时,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阅读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意义重大,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就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而言,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其中應该注重通过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这就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思维能力不管对于哪一科的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正确引导,将阅读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如何实现阅读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
(一)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兴趣都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英语学习也是一样,因此,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学生对英语学习是否感兴趣,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阅读材料的趣味性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相关。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英语阅读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二)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习策略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是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断形成的,学习策略的主要作用是搭建学习方法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好的对学习内容进行把握;学习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而灵活的发生变化。
在阅读改革过程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采用一定的学习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英语阅读技能的形成并非一日可就,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教育与指导,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每一种英语阅读技能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训练而熟练掌握。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够通过阅读得到有效提高。阅读不仅仅是指学生的默读,还包括朗读、精读、泛读等,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选择哪一种阅读方法,关键要看学生阅读的内容是难还是易,以及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1.朗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谓朗读就是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一种语言能力的过程,通过朗读能够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出声音,在音波的刺激下,学生的大脑变得更加清醒,受到更大的刺激,学生的思维也变的更加活跃,使学生彻底摆脱汉语阅读的思维定势,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快速阅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眼睛、耳朵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在快速阅读过程中学生一目十行,从广度上进行知识的涉猎。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期,一个人是否具备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与一个人的成败密切相关。学生在进行快速阅读过程中,要想在快速浏览信息的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更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3.通过创设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一定的环境。想要通过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这里所说的有利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指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身心都感觉轻松愉悦。身心的放松往往更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压抑的课堂教学环境往往令学生感到窒息,学生的思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迫,降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课堂教学改革小议 篇12
关键词:大专院校,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 不断学习,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专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加强专用英语教学, 把提高学生听说和交际交流能力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按照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 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加强组织领导, 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 努力提高大专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使专科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对人才的需求。
一、大专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现状
大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长期以来, 只有大学本科受到社会的青睐。而对于大专院校, 社会乃至有关教育机构, 几乎对此报以冷落的态度。人人都想进一本、二本, 致使大专院校的生源严重不足, 所以, 对进校生的要求也随之日益降低。因此, 学生学习成绩几乎都在同年级的下等水平, 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同时, 受传统教育“一言堂”、“满堂灌”模式的影响, 在专科院校中, 英语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一直不是很高。
随着近几年对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大专院校的学生成为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主要群体。而且,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学院为了加强英语的学习, 把四、六级考试与毕业证书挂钩。但是“哑巴英语”现象也由此猖獗。因此,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使教师真正能够因材施教, 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到有用的英语知识, 应该放到大专英语教学改革所要考虑的重要位置。
二、大专院校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策略分析
(一) 运用现代化技术策略
有位教育家预言, 将来的教育发展最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上。因此, 学院应该鼓励教师积极探索, 开拓创新, 转变思想观念, 加快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的步伐, 逐步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英语教学系统, 配合教师的课堂传授和辅导, 充分利用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让大专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特点、时间与水平, 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尤其是英语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使其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 教师要尽量调整好课时的合理分配, 应该让“听和说”的学时占英语教学总课时的1/3;而“读和写”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 内容包括词汇、阅读、语法、写作和翻译。教师在选择教学手段上, 要精心选择, 尽量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提倡集体备课, 这样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 与其他课程融合策略
学校教育不是单一、孤立的模式, 而是各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渗透的。尤其是英语, 在我国以汉语为国语的国度里, 它的生存和发展必定会存在一定的阻碍。所以, 笔者认为在外语院系的课程设置方面, 增设社会学、人类学这类课程或这方面的专题讲座。这样会影响到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 比如, 目标确定、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选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师和学生培训以及测试研究等等。同时, 还需要除语言学和心理学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支持, 比如, 社会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人类学、传播学等等。这些课程与英语教学融合, 会使英语学科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当然, 在教学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外语教材, 在自编教材中多用一些“真实教材”, 这样可以为英语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
(三) 复习巩固策略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我每天做两种操, 一是早操, 一是记忆力操, 每天早上背书和外语单词, 以检查和培养自己的记忆力。”托尔斯泰的“记忆力操”实际上就是反复“复现”。所以, 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 对刚学过的英语单词、句子, 趁热打铁, 及时温习巩固, 晚上睡觉时可以“放电影”来记忆。
2. 不断进行尝试回忆, 可把经常记不住的单词抄在小卡片上, 随时记。
3. 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来强化记忆, 提高记忆效率, 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得多。
4. 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 上午9~11时, 下午3~4时, 晚上7~10时, 为最佳记忆时间。
(四) 课余学习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信息传播渠道也变得日新月异, 这为我们英语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大大激发了广大学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正如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英语老师应该做个有心人, 通过开展“英语班级”、“英语寝室”等活动, 把英语学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或者通过各班级与英语教师、外语系学生结对子的方式, 引导各班级定期开展“英语角”活动, 聘请英语教师作指导, 外语系要抽调师生积极配合。
而且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其他资源, 经常鼓励、引导学生收听英语气象预告, 因为气象预告的语速虽快, 但内容比较单纯, 词汇也相对稳定, 且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得到印证, 是听力入门的好材料。还可以收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 该台广播由英语标准流利的国内播音员主持, 有时向外侨或访客就某一话题进行访谈, 节目内容广泛, 但词汇比较简单, 语速也适中;或者让学生自己利用录音带锻炼听说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 还要告诉他们要有一种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那些听力较差的学生, 应让其先阅读课文, 然后集中精力聆听, 以领会每段每句的意思。
(五) 师资队伍保障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师担负着培养新型英语人才的重任, 因此, 努力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比如, 学院每年定期地合理安排一些英语教师进行轮流进修, 不断加强英语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运用能力, 为保证他们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校内对英语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课件制作, 让他们基本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为教育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和服务。
(六) 激励策略
激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院应采取激励措施, 对那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上取得优异成绩以及获得各种英语技能证书较多的部门和任课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小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新时期, 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还需要教师不断挖掘与英语有关的资源, 改进教学方法, 用心对待每天的工作, 相信大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一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爱英.谈如何进行大学英语听能训练[J].教育探索, 1997, (05) .
[2]安美华“.大学英语教学与教材研讨会”的总结发言 (摘要) [J].外语界, 1997,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