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2024-12-04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通用10篇)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篇1

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植物的萌发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掌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方法。

3、培养积极参与种植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及探究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试验的训练。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试验现象的分析。

四、教学流程

1、引课

2、阐明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0分钟)(要求:先独立学习教材90页至92页第一自然段,并且完成导学案相应的问题,如果有疑难,请标上记号,在小组合作的时候解决。解决不了的,展示的时候提出质疑。)

温馨提示:探究实验一般包括六大步骤:

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

探究实验注意的问题:

1、控制好变量(变量只有一个)

2、设置好对照试验

(1)、提出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并实施计划:

1、1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

2、3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

3、4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为什么?

5、本探究实验中,包含了哪几组对照试验,他们的变量

分别是什么?

(4)、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自主学习二: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材92页第二自然段,3分钟)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有:1、23、4、小组展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

5、小结:总结本节知识,并指出重点。

6、识记:背诵本节的重点知识。

7、知识检测 :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篇2

一般花卉的健康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能够顺利萌发, 但有部分花卉种子要求光照感应或打破休眠后才能萌发。

1.1 基质

基质将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的水、热、气、肥、病、虫等条件, 一般要求细而均匀, 不带石块、植物残体及杂物, 通气排水性好, 保湿性能好, 肥力低且不带病虫。

1.2 水分

种子萌发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种子吸水膨胀后, 种皮破裂, 呼吸强度增大, 各种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 蛋白质及淀粉等发生分解、转化, 被分解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胚, 使胚开始生长。

种子吸水能力因种子的构造不同而差异较大。如文殊兰的种子, 胚乳本身含有较多的水分, 播种时吸水量就少;有一些花卉种子较干燥, 吸水量就大。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促进吸水, 以利于萌发。

1.3 温度

花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 依种类及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原产于热带的花卉所需温度较高, 而原产于亚热带及温带者次之, 原产于温带北部的花卉则需要一定的低温才易萌发。如原产于美洲热带的王莲, 在30~35℃水池中, 经10~21d才能萌发, 而原产于欧洲的花葱是一种低温发芽型球根花卉, 在2~7℃条件下较长时间才能萌发, 高于10℃则几乎不能萌发。

一般来说, 花卉种子的萌发适温比其生育适温高3~5℃。原产于温带的一二年生花卉萌芽适温为20~25℃, 萌芽适温较高的可达25~30℃, 如鸡冠花、半支莲等, 适于春播。也有一些种类萌发适温为15~20℃, 如金鱼草、三色堇等。

1.4 氧气

氧气是花卉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 供氧不足会妨碍种子萌发。但对于水生花卉来说, 只需少量氧气就可满足种子萌发需要。

1.5 光照

有些花卉种子萌发受光照影响。需光种子常常是小粒的, 发芽靠近土壤表面, 在那里幼苗能很快出土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这类种子没有从深层土中伸出的能力, 所以在播种时覆土要薄, 如报春花、瓶子草等;嫌光性种子在光照下不能萌发或萌发受到光的抑制, 如雁来红等。

2 影响种子发芽的休眠因素

a.硬种皮。包括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机械阻力, 豆科、锦葵科、旋花科和茄科的一些花卉, 如大花牵牛、美人蕉、香豌豆。

b.化学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分别存在于果实、种皮和胚中。如脱落酸就是常见的一种抑制激素, 使种子不会过早地在植株上萌发。采用层积、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以消除其抑制作用。

c.胚发育不完全或缺乏胚乳。一些观赏植物的种子成熟时, 胚还没有完成形态发育, 需要在脱离母体后在种子内再继续发育。如兰科植物的种子没有胚乳, 常规条件下不能萌发, 商业生产中靠无菌培养提供繁殖体。

d.存在需要冷冻的休眠胚。园艺上所采取的层积处理方法就是针对这类种子在湿润而且低温条件 (1~4℃) 下贮藏一段时间, 以打破种胚的休眠。层积处理是通过抑制休眠的物质 (如GA) 和保持休眠的物质 (如ABA) 等含量的消长而实现的, 所以用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以代替层积处理。

3 播种前种子处理方法

不同花卉种子发芽期不同, 发芽期长的种子给土地利用和管理都带来问题;有些种子在某些地区无法获得萌发需要的气候条件, 不能萌发。播种前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目的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或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

a.浸种。发芽缓慢的种子可使用此方法。用温水浸种较冷水好, 时间也短。如用温水浸种, 以不超过一昼夜为好。月光花、牵牛花、香豌豆等用30℃温水浸种一夜即可。时间过长, 种子易腐烂。

b.刻伤种皮。种皮厚硬的种子, 如荷花、美人蕉, 可锉去部分种皮, 以利其吸水。

c.去除影响种子吸水的附属物, 如去除绵毛等。

希望的种子在萌发 篇3

一个优秀的女孩,美中不足的是走起路来脚一巅一簸的,像一辆汽车奔驰在陡峭的路上。每见人们都投来异样的目光,我便有种自卑感:当别人在跑道上如一匹自由的骏马奔跑时,我却远远落在背后;当同学们挥洒自如地做着早操,而我只能孤单地留在冷冰冰的教室里……想到这些,泪珠不由地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我不愿意就此妥协,下定决心,奋发学习。终于,上天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我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2012年,我虽还是学生,可我却奇迹般地当上了鞋子设计师。

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设计了一种鞋子,这鞋子从外表看跟平常的鞋子没啥不一样的。但是你只要穿上这种鞋,你将会有无数的收获与喜悦。

这种鞋是由魔表操作。当你去买鞋就会有人赙赠你一块手表。把手表戴在手上,便可以轻松操作了。穿上鞋,按动粉红色的按钮,可使你摒弃拐杖、轮椅,你便可以走路、奔跑、自由“飞翔”;按动绿色按钮可以使鞋子变为一双羽翼,你可以飞到蓝天与小鸟展翅高飞,鸟瞰这大千世界;按动白色按钮可以自动调温,夏天可以让你仿佛置身于凉爽的金秋,严寒的冬天可以让你置身于和煦的春天;有了这种鞋,你的生活将会无比甜蜜,无比的快乐、无比的……

我研发的这双鞋是残疾人希望的种子。愿它能代替我把这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里!

(指导老师:王晓东)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4

邱能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

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讲授新课]

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

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89页的“做出假设”一段,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

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学生: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 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正确,请大家按照我们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时依据我们教材中所给出的方案,也可以设计自己的方案。

教师:A组 干燥、适宜温度、充足空气,一定水分、适宜温度、充足空气

B组 极有空气、适宜温度、一定水分冷、一定水分、充足空气,适宜温度、一定水分、充足空气

C组 没,充足空气、适宜温度、一定水分 教师:三次实验可以一次完成吗?

学生:1号瓶 干燥、适宜温度、充足空气

2号瓶 适宜温度、一定水分、充足空气

3号瓶 极冷、一定水分、充足空气

4号瓶 极有空气、适宜温度、一定水分冷

教师: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完善我们的计划,请大家思考:

(1)在探究中应当选用什么样的种子?

(2)怎样才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小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4)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

(5)对每一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研究的条件外,其它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每组实验是否应同时观察。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1)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2)设置对照实验,应将种子分成四组。

(3)10~20粒,一粒种子不行,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使种子不能萌发。(4)温暖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等条件。(5)应该相同,方能保证只有一个变量。

(6)每天观察一次,每组实验应同时观察,方能保证萌发时间相同。

学生:老师我想设计一个探究方案,来探究一下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该怎样设计呢? 教师:谁能帮助他?

学生:可以用黑布包裹对照组,来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教师: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教材所给的资料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了假设和验证。同学们都实施了自己的计划,那最终观察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回答:只有2号瓶中的种子长成了幼苗。教师:这个实验结果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1号瓶说明没有水种子不能萌发。3号瓶和4号瓶呢? 学生:3号瓶温度太低,4号瓶水太多,种子缺少空气。

教师:同学的思维非常清晰。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那种子在萌发时,只要符合以上条件就一定能萌发吗? 学生:不一定。种子萌发不仅要有外部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要有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教师:当一粒种子被昆虫咬坏或储存时间过长已经死亡的种子是不能萌发的。此外,种子成熟后,大都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正在休眠时期的种子也是不能萌发的。

教师: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胚完整有生命力、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 教师:种子为什么休眠?如何检测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P92

一粒种子要想萌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或长成一株农作物都必须具备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农民为了让他们的产量不降低,在播种前都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发芽率要在95%以上才适于播种,否则就会带来经济损失。下面我们还是来探究一下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怎样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呢?在测定之前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果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测发芽率时,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不能,应怎么办?

(2)有人说为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发芽率就行了。你认为可行吗?(3)又有人说测发芽率应当尽量挑选个大、饱满的种子。这个想法对吗?(4)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怎样提供这些条件?

(5)怎样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各组测出的数据有所不同,请分析原因。测发芽率还要重复(1)不能。太浪费,采用抽样检测。

(2)不行,因数量太少不能反映总体真实情况,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带有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3)不对,应随机选取种子,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4)一定的水分、充足空气和适当的温度。可按照课本93页右图装置取一个直径10cm的培养皿,铺2—4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然后均匀地摆上100粒种子,把整个装置放到温暖的环境中或恒温箱中。

(5)按书上的公式计算,发芽率是指萌发种子占全部待测种子的百分率。

教师:现在我们明白了抽样检测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具体实验需要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完成。种子有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后,就可萌发成为幼苗,那么幼苗又是如何发育形成的呢?请同学们阅读92页种子的萌发过程:当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破种皮,同时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给胚根、胚芽和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出种皮,形成根,从而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胚芽发育成茎和叶,随着胚轴的伸长露出地面。[课堂小结

见板书

六.板书设计

(随实验进行,由学生归纳得出)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自身条件

胚完整有生命力、有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处于休眠状态

二、测定并计算种子发芽率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转运营养 2胚根——根 3胚芽——芽——茎和叶

七、巩固练习

1.下列最适合种子萌发的环境是()A潮湿松软的土壤B干旱疏松的土C冰冻的土壤D潮湿板结的土壤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我国北方常在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对种子萌发的主要好处是()A增加水分

B增加空气

C提高温度

D防止鸟吃种子 4.大豆和玉米萌发过程中将营养供给胚的结构分别是()A.子叶和胚乳

B.胚乳和子

C.子叶和子

D.胚乳和胚乳 5.发育成茎和叶的分别是种子的()A.胚轴和子叶

B.胚芽和胚芽

C.胚芽和子叶

D.胚根和胚轴 6.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种子的萌发 篇5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材料用具:

取饱满健壮的红皮小麦种子和白皮小麦种子若干粒,刀片一个,镊子一个,培养皿4个,卫生纸若干张,清水,标签,胶水等。

实验步骤:

(1)浸种使小麦种子萌动。

(2) 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0粒和白皮小麦200粒分别放在标有1号和2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3)将萌动的红皮小麦20粒和白皮小麦20粒,分别切下它们的胚,分别放置胚和胚乳部分。

(4)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分两部分放在标有3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5)将切下的10粒红皮麦种和10粒白皮麦种的胚乳部分,分两块放在标有4号标签的培养皿中,观察它们的发芽率。

①3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②4号培养皿中的两种小麦胚乳能不能长成幼苗? 。

③设置1号和2号培养皿的意义是什么? 。

④试根据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说明种子的胚和胚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什么?

《种子的萌发》教案1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5.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6、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九条。

教学方法:

相关视频导入。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玻璃瓶或烧杯、玻璃水杯、罐头瓶等;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种子;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教师:培养皿、滤纸或纱布等实验用具;课前一周分发给每位同学30粒菜豆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的CAI课件及用Flash制作的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图片;被部分切除的种子发育情况的CAI课件;设计实验讨论提纲。

教学设计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问题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方案二:观看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CAI课件),4人小组合作,自主性学习,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

2.作出假设

方案一: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方案二: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合作学习,大胆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二: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推测实验结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个大组,分别针对不同因素(水、空气、温度、土壤等)设计实验方案,探讨它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每个大组又以4人为1小组在自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推出最佳方案,并用简图和文字书面表达出实验设计思路。

4.实验探究

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5.得出结论:

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方案一: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方案二:观察录像,相互交流说出实验探究的结果。6.表达和交流:

交流探究的过程,分析结果。

方案一: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方案二:组间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进行评比。评出:最佳方案、创意、假设、选材、观察、报告奖等

7.本探究实验成 功的关键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方案一:根据课本的要求,自主性学习抽样检测的方法,课上实验操作,课下观察记录。方案二:看书自学抽样检测的方法,合作交流,课下进行实验操作及观察记录。

方案三:事先做了这个实验的生物课外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描述实验的过程,展示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并提出实验(重点是抽样)的要求。

2.探究的结果:交流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步骤、现象及计算出种子的发芽率。3.种子萌发自身 条件的分析:

完整的、活的胚储藏丰富的营养,渡过休眠期。

方案一:结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及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组间交流,分析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完整的种子、无胚的种子、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萌发情况),结合测定发芽率的实验结果,大胆猜测、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篇7

笔者发现,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26页“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分组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关于种子的选择。教材上实验选用蚕豆或大豆种子,但是萌发时间较长,需2~3天 (9月份) 。根据教学进度,做本实验时已是冬季 (12月底) ,温度较低,种子萌发时间会更长,至少需5~6天。由于整个实验过程耗时较长,因此影响教学的连贯性和知识的衔接性。

(2) 关于种子的数量。教材上每组实验都选用一粒蚕豆种子,这样不能确保实验成功;若实验失败,则影响教学进度。

(3) 关于实验装置。教材上用塑料吸管和细绳固定种子,实验时发现这样固定种子非常困难,不好系,系得紧了,蚕豆吸水膨胀,容易受损,系得松了种子容易下滑。操作的复杂性,容易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4) 关于实验结果。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设置进行实验,常常会出现异常现象:常温下处于水中的种子也会萌发 (原因是水中含有空气) 。

二、改进后的实验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将实验进行了改进。

(1) 选用绿豆种子。笔者带领学生通过用豌豆、红小豆和绿豆做对比实验发现,绿豆种子萌发很快,仅需1天萌发的根就有1~2cm长。所以,本实验选用绿豆种子效果好。

(2) 每组选用10粒种子。增加种子数量,可以防止实验意外,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本实验中每组种子数量选用10粒,既能确保实验成功,也使得计数方便。

(3) 关于实验装置。笔者指导学生反复实验后发现,选用脱脂棉球和大试管等实验用品组成的实验装置,比教材上的实验装置效果好。

(1) 装置1 (如图1所示) 。

第一,取两支20mm×180mm的试管,分别注入刚冷却的凉开水 (里面几乎没有氧气) ,至试管容积的1/3处,再在试管底放入10颗绿豆种子。第二,分别在两支试管的水面处塞入松紧适度的脱脂棉球,棉球上放入10颗绿豆种子。第三,分别在两支试管的中上部塞入松紧适度的脱脂棉球,棉球上放入10颗绿豆种子。第四,分别将两支试管放在室温 (25℃左右) 和寒冷 (冰箱冷藏室) 的环境中。第五,一天后可以发现,只有放在室温环境下的那支试管里位于水面处的绿豆种子才能萌发。这充分说明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是:充足的空气、足够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 装置2 (如图2所示) 。

将装置 (1) 中每支试管内的几种实验用品,分解到A, B, C三支试管中,然后也设置成两组,分别放在温暖和寒冷的地方;一天后,只有放在温暖处的B试管中的绿豆种子才能萌发,此实验现象同样可以得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三、改进后实验的优点

种子萌发问题 篇8

一、 构建知识网络与疑难导析

(一) 果实与种子各部分结构来源及基因型

1. 知识结构

以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基因型雌性个体为AA,雄性个体为aa为例。

2. 难点导析

(1)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给问题

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大致可表示为:

受精卵形成A胚萌发B幼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C性成熟植物个体

A过程:营养物质是由胚柄从周围环境(即胚囊)中吸收来的。

B种子萌发过程中: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来自子叶

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来自胚乳

C幼苗真叶长出后:由光合作用合成营养植物。

(2) 果皮(包括豆荚)和种子的颜色判定问题是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所在,解决该类试题一定要弄清各部分的来源及发育情况。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因此所结的果皮的颜色是由子房壁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接受花粉的植株(母方)基因型即为子房壁的基因型;因为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的,所以种皮的颜色也是与接受花粉的植株(母方)基因型相同;当某些种子的种皮为无色透明时,透出的是子叶颜色时,子叶是胚的一部分,子叶颜色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如果是有胚乳的种子,胚乳的颜色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的基因共同决定的。

(二) 种子的成分

1. 知识结构

2.难点导析

(1)关于种子体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

种子在晒干过程中,蒸发出来的是自由水;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再损耗的水是结合水。在植物细胞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变化,是与生命活动相适应的,比值越大,意味着生命活动越旺盛。种子萌发期,部分结合水转变成自由水,增强新陈代谢强度;进入休眠期,则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降低新陈代谢强度。

(2)相关鉴定实验

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最好呈白色或无色含可溶性还原糖丰富的组织或器官,如马铃薯块茎则不适合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其细胞内主要是淀粉,而淀粉是非还原糖。另外,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深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后,再与样品混合。在蛋白质的相关鉴定中,双缩脲试剂的加入,必须是先加入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不能加热,因为加热会破坏蛋白质的活性。

(三)种子萌发过程中涉及的重要生理过程

1.知识网络

2. 难点导析

(1) 萌发种子的吸水方式

萌发的种子在液泡形成之前,其吸水方式为吸胀作用,其物质基础为体内的亲水性物质,包括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在根尖形成之后,主要在根毛区(成熟区)吸收水分,其吸水方式主要为渗透作用,渗透作用完成需两个基本条件:① 半透膜② 浓度差。

(2) 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与物质转变

油菜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可大致表示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种子的成熟,脂肪占比重的百分比逐渐增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减少;从图A可以看出油菜种子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从图B看出,随着萌发的进程,脂肪可以转化为可溶性糖,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

(3)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成分组成与耗氧关系

常见的几类种子有机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别,如花生中含脂肪较多,豆类种子含蛋白质较多,小麦、水稻种子则含淀粉较多。三大有机物(淀粉、脂肪、蛋白质)从元素组成及比例来分析:脂肪C与H所占的比例最高,故同样消耗等量的三大有机物,氧化脂肪所需的氧气最多,产生的能量也最多。

二、 高考真题分析

例1

(2007年江苏卷)植物种子萌发出土前的代谢方式是()

A. 自养、厌氧B. 异养、需氧

C. 自养、需氧D. 异养、厌氧和需氧

解析 种子虽然是长在上一代植株上,但其已属下一代的器官。萌发时种子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种皮有一定厚度,呼吸方式包括无氧和有氧),不要外来提供营养,但毕竟不是自身合成的,同化方式仍为异养型。

答案 D

例2

(2007年天津卷)关于子粒的颜色:豆子的种皮是无色的,我们所看到的豆粒的颜色其实是子叶的颜色。子叶是胚的一部分(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所以豆粒的颜色是由受精卵所决定的。图2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 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B ①结构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柄四部分构成

C ②结构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

D ④过程的初期需要添加必需矿质元素

解析 从图中要判断出①是胚,②胚乳,③为珠被,①与③基因型可能不相同,A项正确; B项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柄不属于胚的组成;双子叶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其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在种子萌发初期所需的矿质元素来自于种子本身。

答案 A

例3 (2005年广东卷)认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图3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变化规律曲线,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水分吸收可分为三个阶级。第Ⅰ阶段是吸胀期,种子迅速吸水。第Ⅱ阶段是吸水停滞期。第Ⅲ阶段是重新迅速吸水期,主要通过吸收水分。第Ⅲ阶段由于胚的迅速生长,胚根突破种皮, 呼吸加强。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 阶段。

解析 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吸收的第Ⅰ阶段吸胀期的吸水方式是吸胀吸水,即依靠细胞中的亲水性物质吸水;第Ⅲ阶段因根细胞已形成液泡,成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吸水方式为渗透吸水。胚根突破种皮后,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加强,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对于死亡或休眠的种子,其细胞死亡或处于休眠,根细胞未形成为成熟细胞,因细胞中含有亲水性物质,第Ⅰ阶段吸胀期的吸胀吸水仍能进行,故此时吸水作用只停留在第Ⅱ阶段。

答案 渗透作用;有氧;Ⅱ

针对性练习

1 水稻的顶细胞含有24条染色体,在一般情况下,它的根尖分生区细胞、种皮细胞、极核及胚乳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A 12、24、24、36B 24、24、24、36

C 24、24、12、36D 24、12、12、36

2 在荠菜胚的发育和种子萌发期间,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结构分别是()

A 胚乳和子叶 B 子叶和大型泡状细胞

C 大型泡状细胞和胚乳 D 大型泡状细胞和子叶

3 图4中甲、乙两图都表示被子植物个体发育中胚和胚乳的发育情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表示胚的发育,图甲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B b表示胚乳的发育,图甲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C c表示胚乳的发育,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

D c表示胚的发育,图乙表示大豆种子的形成

4 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存在着差异。表1是几种植物种子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质量百分数)。下列有关针对大豆、小麦和油菜种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播种时,尽可能浅播的是花生

B. 大豆种子中贮藏营养物质的结构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的

C. 小麦种子结构中可能含有三种不同的基因型

D. 种子萌发过程中,既存在有机物的分解,也存在有机物的合成。

5 在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D 鸡蛋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的动物材料

6 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培养皿中有潮湿的滤纸,各放入100粒莴苣种子,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光照,数天后结果如表2。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最恰当的一个结论是()

A 只要有光照,莴苣种子就能发芽

B 不照光,莴苣种子不能发芽,远红光能抑制其发芽

C 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远红光可抑制其发芽

D 橘红光可促进莴苣种子发芽,但远红光可抵消橘红光的作用

7 小麦、大豆、花生干种子中有机物的含量如图5,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合成同样质量的种子,小麦需要矿质元素最少

B 种子中有机物最终都来自光合作用

C 萌发时,三种种子中酶的种类、含量不同

D 萌发时,同质量种子需氧量相同

8 (多选)番茄果皮红色对黄色是显性,番茄甲自交全部结红果,番茄乙自交全部结黄果,现将番茄甲的花粉授到番茄乙的柱头上,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上述杂交所得果实全呈黄色

B 上述杂交所得果实全呈红色

C 番茄甲肯定是纯合体

D 番茄乙肯定是纯合体

9 (多选)图6是大豆种子萌发时的干物质变化示意图。以下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A. ab段胚轴延长较快

B. bc段子叶中叶绿素迅速增加

C. cd段子叶出现衰老

D. cd段之后幼苗由胚乳提供营养

10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到不同温度,图7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3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颜色较深的原因是;不变色的试管是,不变色的原因是。

(2)若向B、D、F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3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

(3)以上实验的3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4 B

5 A

6 D

7 D

8 ACD

9 ABC

10(1)A和C C 淀粉酶在40℃时活性相对较高,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多 E 酶失活 (2) 剩余的淀粉遇碘变蓝 (3)在20℃和100℃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篇9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我是结合学生的学情的前提下,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变量,探究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个重难点,我让学生当一回小科学家,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一组“对照实验”。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找寻答案,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本节课的亮点有三:

1、实验材料中装种子的容器我引导学生尝试创新。如改为用纸杯或塑料杯,用个装置把种子放在杯子的不同位置——浸没在水中、在水的表面、没有接触水,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2、课后实践——种植绿豆。我把教材发豆芽改为种植绿豆。因为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观察植株的一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观察植株的开花、结果,甚至收获种子。这可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于是我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理想的萌发容器便于观察,例如用透明杯装沙子。种子的摆放的位置也是一个关键,把种子放在杯的周围,这样才便于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3、新课学习后,进行知识竞赛,分男女两队进行比赛。竞赛题目的难度是有梯度的。这样可以让人人都可以参与,与此同时让爱挑战自我的学生有个表现的平台。效果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反馈学生当堂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再上一个高潮,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点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我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凡是学生正确的解答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赞赏,从不讽刺挖苦学生,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后进生。在课堂上我从不吝啬我的笑容和幽默感,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知识 1 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厌倦情绪,释放出了巨大的学习潜能,每节课的任务都能较好的完成。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其基本思想就是“对照”.新教材及时贯彻了“重视能力培养”的教改精神.针对初中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在编写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大多数先从实验入手,由此引出问题(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再探索更好,更多的思维方法.作为老师,应从科学的认识方法论的角度,设计并安排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方向及质量,则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上.亦即设计实验的科学性,组合性,巧妙性。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就是要教会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3、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我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作练习时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给予直接否定,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同学商讨,直到获得正确的答案。

对待一些相对后进的学生学习中稍有进步的表现,我都给予表扬。让我有深刻体会的是周宇航和郭韵泽同学,他们是老师同学公认的“差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在生物课上布置复习任务的时候我让他们俩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结果让人意外,在规定的时间内他们都完成了任务,我在全班表扬了他们。之后我就经常提问他们,鼓励他们,结果我发现他们不“差”,表现同其他学生一样出色。激励性的评价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很有帮助,这两位同学在激励中不断进步,感受到学习也是一种幸福,真正享受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励是一种力量,是驱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走向成功的力量。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才会有所创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以适应“特色”学校对教师发展的要求。

在《种子的萌发》这节课中,我重点引导同学自主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课前,同学自身就在家做了这个探究实验,上课时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各小组都能较好地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课堂上学习气氛宽松,同学参与度高。

除了探究课文中给定的几个环境条件外,我还让同学增加了一个项目,即探究种子萌发 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从而与植物生长的必需条件相比较,能加深记忆。并且这个项目只须通过生活经验就能验证的。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我认为这是实验缺乏的地方。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建议采用。反思三:经过同学设计、实验、汇报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合适的温度和空气。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局部同学立即和和,一局部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局部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片段:

生:水里有氧气,所以在水里的种子也能发芽。

生:氧气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水里没有氧气,所以收集氧气时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生:水里没有氧气的话鱼、虾就会死光,为什么还有鱼和虾呢?

生:水里有氧气的话,为什么把燃烧的火柴放进去会灭掉呢?

生: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烧。

生: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为什么种子没有闷死。。。

有时候同学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同学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身的意见,等同学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论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实验呢?”同学开始讨论。

生: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

生: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同学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同学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同学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同学,同学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别,但可以互相弥补、有交*,整体来讲同学是有潜能的,把他激发出来就需要老师的战略,所以老师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

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篇10

巩小龙 08507173

一、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大胆、好动、敢问敢讲,本节课通过分课前实验析案例,展示查阅资料、讨论设计探究方案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注意的品质。并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通过设计探究方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

二、教学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科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了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并培养科学精神。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把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建构概念、理解概念,既培养了能力,又重视了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把新课程落实到实处。[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探究式教学的以探究为主,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等,它提倡学生去想、去做,并允许学生得出深浅不一的结论,不搞一刀切,这就有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激发状态,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巨大潜能,对一个问题能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思考并生疑、释疑。留给学生思考空间,而不是使课堂成为教师精心设计的“一言堂”。

[2]

三、教材分析、课标解读和内容分析

一、课标解读

《种子的萌发》是生物新课标中第四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里二级主题《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的第一节,课标中具体的内容标准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2] “科学探究”被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十个主题的首位,目的是强调教师要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其他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自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二、本节具体内容介绍

本节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1]过程;第一个内容里安排的是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实验;第二个内容里安排的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重点是第一个实验,教参确定本节的课时是两个课时,所以我这样安排本节内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一个课时,后面两个内容合用一个课时。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一个课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种子的萌发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2)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2]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2][1]

[2]

五、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2]

六、教学方法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提出一个故事----中国千年古莲子发芽之谜,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萌发的问题中。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课堂上总结学生实验的不足,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然后在课上让学生讨论完整的准确的实验设计思路,课下之后在学校一周再次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需要同学们在课上完成好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并记录分析,下周同时间课上老师总结,完成本堂课的知识学习,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与本节课其它知识的学习。

2、在种子萌发的三个外界条件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这两项的原因,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至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的原因,则比较抽象,要涉及到呼吸作用的概念,由于呼吸作用的概念要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才能逐步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不易把这个概念讲的过于透彻,可以结合种子萌发的实验,分析一下在室温下完全浸没在水中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时间一长,种子还会腐烂。这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有机物的转变和运输,胚细胞对有机物的吸收、利用以及长成幼苗等生命活动,都需要有氧,只有种子不断地进行呼吸,才能保证这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水中缺乏氧,种子就不能进行呼吸,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种子也就不会萌发,甚至死亡。

3、种子萌发的过程可以通过实物观察了解到,但教师要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出萌发条件(外界)促使种子内部有机物(内因)的转化并被细胞吸收,确保胚根、胚轴、胚芽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使胚发育成幼苗,帮助学生树立起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观点。[2]

七、教学过程:

种子萌发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探究活动的教学。种子的萌发需要时间,在一个课时里得出实验结论显然不可能,第一课时完成实验设计、课下完成实验、下周的这节课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上通过讨论、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中,从而掌握知识和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较难以理解。

单元学习步骤

[2]

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基本问题、单元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老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知识

学生设计比实施实验探究验证

记录并分析结果

1、(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诊断题等。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黄豆种子,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预习新课,收集相关资料: 1、1导入:

用时5分钟 ①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情景

导入引导千年古莲发芽之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教学内容知识。

②播放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的相关知识。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

1、2围绕种子作出假设

用时 10分钟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①展示学生课前萌发的种子,选萌发的好的或不好的对比分析,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指导学生从种植黄豆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说一说:种植黄豆时,你都做了哪些事?并结合资料分析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各是什么?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1、2、1实验设计环节

实验

(一)用时10分钟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用时10分钟

④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⑤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⑥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⑦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

⑧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用时10分钟

⑨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

⑩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录表。

[1] [2] 1、3课下实验

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每天记录种子萌发情况,一周后进行第二课时总结。

2、(第二课时)

完成本节知识种子的萌发实验探究的总结。略...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实验设计图记录表等(PPT展示)。

参考文献:

【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案例

黄伟 安徽省蚌埠市第六中学 【2】种子的萌发说课稿

上一篇:小事不小作文800字:蝴蝶效应下一篇:模拟审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