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2025-01-02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1

教案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课题 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类型 新授 授课人 王迎春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 2、 能力目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究的情感 重点 设计探究过程及对照实验 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观察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宣布课题,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本节课的课件包括: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方案的提示、实验方案的分析、诊断题等。制作大豆种子萌发过程观察瓶。 ①古诗“古原草”的作者、全文。 ②农民播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播种后又需要做什么?③在花盆中种植一颗大豆,每天做好观察记录。 培养学生 观察能力 思考能力 二 情景 导入 围绕种子作出假设 围绕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计实验方案 诊断 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探究活动 围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得出 结论 总结 提升 布置新课题 引导学生背诵并分析白居易的“古原草”。 ①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部分图画作品 ②播放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组织学生发言。分析早春播种覆盖地膜的`原因(提高土壤表层的温度)。 指导学生从种植辣椒的经历入手,提出有关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并作出假设。 设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时给予提示: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交流。 ②教师按照对照实验的原理进行上述实验方案分析。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观察记录表(见附表)。 设计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小麦种子40粒、培养皿2个、黑布一块)。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①假如环境条件都具备了,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萌发吗? ②选种是农民播种前的重要工作,应该选什么样的种子呢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假如让你设计一组对照实验,你该如何设计? ②交流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 ①如何抽样:农民买回一袋种子如何测发芽率?能否用3~5粒种子或把一袋种子都用上?或挑几粒大的种子? ②什么叫抽样检测? 介绍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的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组织学生发言,了解学生本节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等)。 ①了解有关我市种子的信息(种子的来源、质量等)。 ②动动手:发豆芽。 思考“古原草”所揭示的生物学规律? 画图:用一组图画表示出被子植物的一生,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展示查阅的资料:农民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工作?(选种、翻土、浇水等) 说一说:种植辣椒时,你都做了哪些事?并结合资料分析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各是什么? ①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 ②分组讨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有的小组认为设置一组对照,10粒种子浸入水中,另10粒加入适量的水;有的小组认为把20粒种子分别放入两个瓶子里,都加入适量的水,一瓶放在常温下,另一瓶放入冰箱里;也有的小组无从下手。 分小组展示设计的实验方案。 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小组交流,选出较合理的记录表。 ①举例:风阳县曾经出现的假种子事件使百亩良田颗粒未收,农民利益严重受损。 ②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种子。(学生回答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设置:死种子、瘪种子、胚受损的种子、对照组四组,在实验过程中,四组除种子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相同 学生通过答问,理解抽样检测的概念,并总结出抽样检测的关键是随机抽样。 根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 自我小结本节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开展调查活动,撰写调查或实验报告。 ①资源共享,把收集的资料发布出来,让大家共享,真正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②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种植大豆获得感性知识,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通过收集信息,体会农民工作之艰辛 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①从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思路必须要清晰。 ②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相互倾听,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③实验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培养学生整体考虑问题的辨证思维。 问题导入,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概念、理解概念,从而掌握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采取开放式课题,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也为后面的新课做准备。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2

一般花卉的健康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能够顺利萌发, 但有部分花卉种子要求光照感应或打破休眠后才能萌发。

1.1 基质

基质将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的水、热、气、肥、病、虫等条件, 一般要求细而均匀, 不带石块、植物残体及杂物, 通气排水性好, 保湿性能好, 肥力低且不带病虫。

1.2 水分

种子萌发需要吸收充足的水分。种子吸水膨胀后, 种皮破裂, 呼吸强度增大, 各种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 蛋白质及淀粉等发生分解、转化, 被分解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胚, 使胚开始生长。

种子吸水能力因种子的构造不同而差异较大。如文殊兰的种子, 胚乳本身含有较多的水分, 播种时吸水量就少;有一些花卉种子较干燥, 吸水量就大。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促进吸水, 以利于萌发。

1.3 温度

花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 依种类及原产地的不同而有差异。通常原产于热带的花卉所需温度较高, 而原产于亚热带及温带者次之, 原产于温带北部的花卉则需要一定的低温才易萌发。如原产于美洲热带的王莲, 在30~35℃水池中, 经10~21d才能萌发, 而原产于欧洲的花葱是一种低温发芽型球根花卉, 在2~7℃条件下较长时间才能萌发, 高于10℃则几乎不能萌发。

一般来说, 花卉种子的萌发适温比其生育适温高3~5℃。原产于温带的一二年生花卉萌芽适温为20~25℃, 萌芽适温较高的可达25~30℃, 如鸡冠花、半支莲等, 适于春播。也有一些种类萌发适温为15~20℃, 如金鱼草、三色堇等。

1.4 氧气

氧气是花卉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 供氧不足会妨碍种子萌发。但对于水生花卉来说, 只需少量氧气就可满足种子萌发需要。

1.5 光照

有些花卉种子萌发受光照影响。需光种子常常是小粒的, 发芽靠近土壤表面, 在那里幼苗能很快出土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这类种子没有从深层土中伸出的能力, 所以在播种时覆土要薄, 如报春花、瓶子草等;嫌光性种子在光照下不能萌发或萌发受到光的抑制, 如雁来红等。

2 影响种子发芽的休眠因素

a.硬种皮。包括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机械阻力, 豆科、锦葵科、旋花科和茄科的一些花卉, 如大花牵牛、美人蕉、香豌豆。

b.化学抑制物质。这些抑制物质分别存在于果实、种皮和胚中。如脱落酸就是常见的一种抑制激素, 使种子不会过早地在植株上萌发。采用层积、水浸泡、赤霉素处理可以消除其抑制作用。

c.胚发育不完全或缺乏胚乳。一些观赏植物的种子成熟时, 胚还没有完成形态发育, 需要在脱离母体后在种子内再继续发育。如兰科植物的种子没有胚乳, 常规条件下不能萌发, 商业生产中靠无菌培养提供繁殖体。

d.存在需要冷冻的休眠胚。园艺上所采取的层积处理方法就是针对这类种子在湿润而且低温条件 (1~4℃) 下贮藏一段时间, 以打破种胚的休眠。层积处理是通过抑制休眠的物质 (如GA) 和保持休眠的物质 (如ABA) 等含量的消长而实现的, 所以用赤霉素浸泡种子可以代替层积处理。

3 播种前种子处理方法

不同花卉种子发芽期不同, 发芽期长的种子给土地利用和管理都带来问题;有些种子在某些地区无法获得萌发需要的气候条件, 不能萌发。播种前种子进行处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目的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或使种子发芽迅速整齐。

a.浸种。发芽缓慢的种子可使用此方法。用温水浸种较冷水好, 时间也短。如用温水浸种, 以不超过一昼夜为好。月光花、牵牛花、香豌豆等用30℃温水浸种一夜即可。时间过长, 种子易腐烂。

b.刻伤种皮。种皮厚硬的种子, 如荷花、美人蕉, 可锉去部分种皮, 以利其吸水。

c.去除影响种子吸水的附属物, 如去除绵毛等。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3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氧气)和适量的水分。

二、教材分析

“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教材中一节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设计的实验课。课本提出了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尝试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并表达交流,这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好机会。因为农村小学生的实验能力较弱,教师可在本实验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大家集思广益设计实验,在分组实验中注意发现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之处。教师也可进行创新指导。以下是本人的实验创新设计拿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三、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黄豆种子萌发对温度、空气(氧气)、水分的要求,进而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氧气)。

四、实验原理:采用对照实验、设计单一变量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实验设计方案:

要通过实验探究取证“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氧气)和适量的水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①具备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时,种子能萌发;②缺乏充足的水分时,种子不萌发;③缺乏充足的空气时,种子不萌发;④缺乏充足的氧气时,种子不萌发。⑤缺乏适宜的温度时,种子不萌发。

设计方案:

材料器具:自身完好的大豆种子70粒,五号自封袋6个,密封较好的有盖罐头瓶1个,小勺1个,晒干的湿巾纸(裁剪好的大小适中)14张,便利标签7张,清水一盆、蜡烛半只、火柴一盒、筷子一双、装有开水的暖瓶一个、细线一根、盛水的杯子一个。

处理方式:取6个五号自封袋和1个洁净的罐头瓶,分别贴上写有1、2、3、4、5、6、7的标签,并向每个装置中放入2张干湿巾纸,并在湿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1、3、4、5、6、7都与2号作对照)(见表1)

探究结果分析:在“种子的萌发”课前1个星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根据实验方案中的处理方式,分析各种处理所探究的外界条件是什么?预期结果是怎么样?将分析结果和预期结果填入下表。几天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将实验结果填写入表中:(见表2)

由此得出实验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氧气)和适量的水分。

实验创新点说明:

材料选择方面:1、我在网上查看有人用餐巾纸,餐巾纸浸水易碎。而我改用湿巾纸,不易碎,吸水性好。2、在做这个实验时大多数人使用玻璃瓶饮料瓶而我改用自封袋比玻璃瓶安全方便,成本低,环保卫生,而且易于创造真空环境(排水挤压)密封效果好,能防止水分散失。而且湿巾纸和自封袋可以重复利用,再次进行实验。3、由于不同的种子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不一样。在种子选取方面我没有过多的选择种类不同的种子,如果种类过多会影响实验操作。我选择了比较容易发芽的黃豆,这样可缩短实验时间。

实验操作过程方面:1、关于水分的探究有人用一个烧杯一根玻璃棒上绑三粒种子进行实验,我觉得这种做法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种子不好固定,种子数量过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改用保鲜袋每个装置用十粒种子避免了偶然性。这样更科学合理。2、利用瓶子不易制造真空环境,而用保鲜袋利用排水法挤压很容易制造真空环境。3、高低温环境的制造,我把种子放在冰箱保鲜和暖瓶的临近热水面上。这样可以避免种子冻伤和烫坏。4、为了缩短实验时间,试验前将种子浸泡一夜。一般2到3天即可得出实验结果。如果不这样的话需要的时间会更长。

实验拓展方面的创新:本实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一步拓展实验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利用蜡烛在瓶子内燃烧,然后密封制造无氧环境,探究了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此实验设计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实验效果明显。

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篇4

指导思想:

本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强调科学结论再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一般是绿色开花植物,具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殖。绿色植物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它能有这么广泛的生存空间和用种子繁殖有很大联系。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种子的萌发,如果要研究植物种子的萌发就要先学习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主要有胚和种皮,胚又是由胚根、胚胚芽和子叶组成,它们各自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能进一步学习植物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当所有的条件都准备好了,种子就能安装一定的过程进行生长。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方面

(1)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点。

(2)识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2.能力方面

(1)初步学会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

(2)通过设计表格,列表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单、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初步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难点

1.解剖和观察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识记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种子的结构是本章的关键性问题,它阐明了种子是形成下一代植物体的基础,种子中具有将来发育成幼苗的基本结构——胚;学生只有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才能顺利地理解小小的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以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2)若要识记种子的结构,必须让学生亲自实验,动手动脑,解剖、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再通过归纳对比获得。这样既符合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又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探究生物体结构的实验方法。

2.玉米种子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是本课题的教学难点。因为:玉米种子的子叶有一片且很薄,不易观察;玉米种子的种皮和果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不容易观察。

教具准备

1.课前1~2天,浸泡粒大完整的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大豆、蚕豆、花生)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小麦)。注意,若天气较热,浸泡一天后要及时换水,以防腐烂。2.材料用具:培养皿、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放大镜、稀释的碘液,滴管。

3.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外形和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的剪贴图(或CAI课件)。

4.准备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装置。

5.课前将学生分成5组,根据家乡植物种类调查结果,每组绘制一种家乡常见植物(代表一类植物)的头饰,以备课上使用。

6.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被子植物的种子,浸湿后以备课上使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从形形色色的 植物引到被子 植物,然后提 通过学生做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实验,分组讨论:比较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

课后让学生设计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既出种子萌发后 → 使学生识记种子→ 构,并自己设→ 为后续知识的学习能发育成一株 新的植物体。的结构及单、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计表格,书面表达并交流汇报。

2.教学过程说明:

(1)本节课题的引入,可以从复习形形色色的植物引到被子植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被子植物多达20多万种,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人类若想保护大自然,更好地利用被子植物。首先就要了解被子植物的生

奠定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这里有许多‘为什么’等着你们来探究!”教师提出:被子植物一般是如何繁殖?一粒小小的种子为什么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这与种子的结构有关,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通过学生观察所收集的和教师准备的各种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子,认识种子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各不相同,然后提出:不同种子的结构是否也不同呢?

(3)关于观察菜豆种子的实验。

①分发给学生干燥的、软的和刚萌发的(胚根刚钻出种皮)的菜豆种子各一粒。学生往往因种子小且常见,只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种子结构的细心观察,教师应指出要进行探索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步骤,不能急于一刀切开无目标的先睹为快。

②通过观察刚萌发的菜豆种子,发现种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种皮;再观察浸软的种子种皮上的细小结构及作用,其中种孔的观察较困难,可以让学生用力捏一下泡透的种子,注意观察种脐附近的现象——有水流出,水流出处即种孔;然后剥下种皮,感觉种皮的坚韧性,理解其功能。

③观察菜豆种子的胚:从与种脐相对的一侧分开两个豆瓣(否则易将两片子叶掰断),指导学生认识两个豆瓣即两片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提醒学生动作要轻,用放大镜观察两个豆瓣的连接部分,已钻出种皮的一端是胚根,另一端有两片幼叶的是胚芽,中间连结胚根及胚芽的是胚轴。用镊子夹住胚根井轻轻抬起,观察清楚胚根、胚轴、胚芽与子叶的关系,明确与子叶相连的部分是胚轴,为以后种子萌发时子叶通过胚轴输送营养物质给胚根、胚芽打下基础。然后讲述胚各部分的作用。最后总结菜豆种子的结构。

(4)关于观察玉米种子的实验。

①在解剖种子时,正确掌握解剖的切面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当用种子的模型或挂图讲清什么是横切面和纵切面,这对以后的生物课教学也是很重要的。

②分发玉米种子后,讲清玉米的种子实际是果实,即其果皮和种皮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很难分开,应细心观察。

③学生按课本第44页图III—3的提示,沿着隆起的一侧切开种子。选与挂图一致的那半粒种子,以利于学生结合挂图进行观察。在切面上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在果皮和种皮之内,呈蓝色的部分是胚乳,贮存营养物质(淀粉是其中的一种,遇碘变蓝,所以胚乳呈蓝色);呈黄褐色的部分是胚。用放大镜观察,还可以用解剖针轻轻地挑起胚的两端:靠上部的是胚芽;靠下部的是胚根;中间挑不动的是胚轴。胚轴与一片大的子叶相连。这片子叶紧紧贴在胚乳下面,呈薄片状,所以不储存营养物质。玉米子叶的观察是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以自制一张剪贴图来讲胚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有的王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与胚根、胚芽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或设计CAl课件(在玉米种子结构上各部分可各自闪动,利于学生识别。可以去掉胚根和胚芽,显示胚轴与子叶相连及子叶的位置。最后总结玉米种子的结构,明确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5)让学生对照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来观察自己带来的种子,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分类,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认识从局部上升到整体,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种子结构的完整概念。

(6)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分组讨论并列表比较(自己设计表格)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在班级交流。

(7)课后实验——分发给学生菜豆和玉米种子若干粒和“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报告,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让学生按照实验报告的要求准备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真实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实验报告中的讨论题。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对实验的思路、方法和过程缺乏必要的了解,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缺乏自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采用先让学生按要求做,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这样做的原因;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实践,找出解决的办法,改进实验(即创新)。这样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增强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信心。

板书设计:

种子的结构 : 胚根:发育成幼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提供营养,最终消失

胚乳:单子叶植物提供营养

《种子的萌发》教学反思 篇5

进行实验时,验证是否需要空气这一过程中,不能完全地使实验瓶呈真空状态,只能尽量地减少瓶子里面的空气。我认为这是实验不足的地方。若能达到真空,则能得到较明显的实验结果。

选取种子也是很关键的,经过对比挑选,绿豆种子比较容易萌发,而且萌发需时短,建议采用。

反思二:本节教材内容中知识方面的要求,基本上与旧教材相同,有些知识点还有所删减,如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未作要求。教材突出表现在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安排了四个学生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一门科学课,而科学课不能是教师“讲科学”,学生“学科学”,而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做科学”。教学中应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讲清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什么,研究什么,明确每步实验操作的目的。

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每个学生的“眼球”和思想,组织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本节教学中最难驾驭的。

教学点评

1.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剖、观察两种类型的种子结构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种子结构的知识,再观察、识别自己带来的种子的结构,有效地指导了学生运用知识、推理、判断的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讨论、比较,最后填写比较表,并相互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

2.第二课时的导入是利用学生课下实验的现象,引出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种子的成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逻辑性也强。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一步步推进,一步步得出结论,条理性强。最后再探究其他种子的成分,使教学设计意图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3.第三课时,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图6??5的实验方案,分解为单一因素让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交流,同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方法。

反思三:经过学生设计、实验、汇报后得出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合适的温度和空气。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实验结果不是这样。我把种子也浸在水里就是说没有空气,但我的种子却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空气。”这下子可热闹了,有一部分同学立即附和,一部分同学竭力反对、还有一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你目瞪口呆。片段:

生:水里有氧气,所以在水里的种子也能发芽。

生:氧气不能溶解在水里,说明水里没有氧气,所以收集氧气时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生:水里没有氧气的话鱼、虾就会死光,为什么还有鱼和虾呢?

生:水里有氧气的话,为什么把燃烧的火柴放进去会灭掉呢?

生:水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火不能在水里燃烧。

生:既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又是不能呼吸的,为什么种子没有闷死。。。

有时候学生的想法很有趣,但却可以真正的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被很好的激发,我没有参与,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等学生争论的差不多了,我说话了:“同学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不管怎么样确实那个同学的种子发芽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实验呢?”学生开始讨论。

生:把水烧开,凉了、就没有空气了,再把种子浸在水里这样就可以了。

生:可以找一个比较长的瓶子,水装的很深,一些种子埋在水底,一些种子放在靠近水平面的地方。

学生的实验设计突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不能不说学生对一些争论的问题已经可以想到用不同的科学实验来解决,说明学生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学习科学的知识。所以说不要低估了我们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虽然有差异,但可以互相弥补、有交*,整体来讲学生是有潜能的,把他激发出来就需要老师的策略,所以老师的教育任务是艰巨的。

有时候真的怪我们的实验条件太差(已经够好了,只是相对于科学家的实验条件来说的。哈哈!)不能让学生用奇怪的方法来证明奇怪的想法。当然也有好处,可以激发学生从现实条件出发设计更为合理的实验方法。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叙事 篇6

《种子的萌发》这节课需要同学们相互合作、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部分需要同学们认识植物种子的结构,我课前叫同学们自己带来一些植物的种子在课堂上观察,其中还是大豆种子比较大,方便观察,同学们需要准备干的和湿的种子,因为干的种子胚这部分可能看不清楚。在同学们带来的各种种子里,有的同学就会问:为什么大豆的种子扒皮之后就分成两片,而小麦种子却不会分成两部分呢?这久涉及到区分植物种子单子叶和单子叶的知识了,有两片子叶的是双子叶种子,只有一片子叶的是单子叶种子。另外还有单双子叶的结构区分。

第二部分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通过学生的认真实验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当然啦,这个是实验也有一定的难度,有一部分同学就没能做好这个实验,当然也就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部分是探究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主要是靠大家在课后完成,为这个实验要十多天的时间不断观察记录,课堂上只是让同学们展示实验成果。

密花树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 篇7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所用的密花树种子于2012年10月下旬采自永嘉县正江山林场,并于阴凉处晾干备用。

1.1 种子物理特性研究

研究方法参照国家标准[1],观察密花树种子的形态并进行文字描述,测定种子千粒重。千粒重的测定方法依据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用十字区分法从健康成熟的纯净种子中随机选取1 000粒为1个重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选取2个重复,共3个重复。用电子天平分别称3个重复的种子质量,精确到0.001 g,取3组数据的平均值计算千粒重。

1.2 密花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1.2.1 不同储藏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将晾干的纯净种子随机取出4份,分别在4℃低温干燥、室温干燥、室温干沙藏、室温湿沙4种环境下储藏,于2013年3月上旬分别取4种不同储藏方式下的种子90粒,分成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粒。将每个重复的种子分别放在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贴上标签,置于25℃的恒温箱中,定期浇水,统计种子萌发所需的时间及每天萌发的种子数量。

1.2.2 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将室温干燥储藏的密花树种子分别用30℃的温水浸泡0 h、12 h、24 h和48 h后进行种子萌发试验,以不同浸泡时间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挑选30粒健康饱满的种子放入25℃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

1.2.3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确定最适宜的浸种时间后,将发芽温度设置为15℃、20℃、25℃和30℃4个梯度,每个梯度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取30粒种子进行萌芽实验,置于光照培养箱按设定温度催芽。

1.2.4 不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确定最适宜的浸种时间和萌芽温度后,将密花树种子放入人工气候箱,在持续黑暗和1 500 xl光照24 h、48 h条件下催芽。试验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粒种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物理特性研究

经测定,密花树种子千粒重为53.632 g。单粒种子包裹于浆果状核果中,种子外被一层硬壳质或革质的内果皮,外果皮有时具纵行腺条或纵肋。密花树种子呈球形或近卵形,种子直径4.5~6.4 mm。密花树种子萌发时,胚根首先突破种皮,继而生长发育成主根,下胚轴不断伸长,将种壳顶起,待2片幼叶完全展开时种壳脱落,因此密花树的幼苗属于子叶出土型。

2.2 密花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2.2.1 不同储藏方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含水量和贮藏温度是影响种子在贮藏期间生活力和活力保持的关键因素[2]。为保持种子的生活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萌芽能力,不同种子的最佳储藏方式有所不同。由表1可知,室温湿沙储藏的方式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可达67.78%和28.89%,均高于其他3种储藏方式,室温湿沙储藏对促进种子的萌发具有显著影响(发芽率F=4.410 256>F0.05=4.066 181,P=0.041428<0.05;发芽势F=5.083 333>F0.05=4.066 181,P=0.029 346<0.05)。

2.2.2 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2可知,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密花树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不断提前,萌发持续时间变短,发芽率和发芽势随萌发试验的延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浸种的密花树种子萌发最晚,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浸过种的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低。其中,以浸种24 h的密花树种子萌发状态最好,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达68.89%(F=4.16>F0.05=4.066 181,P=0.047 46<0.05)和27.78%(F=4.384 615>F0.05=4.066 181,P=0.042<0.05),浸种48 h的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较浸种24 h的低,说明浸种时间过长,反而会降低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因此,在播种前将密花树的种子适当浸泡一段时间,可提高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

2.2.3 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而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种子发芽[3]。密花树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萌发情况与在不同浸种时间下的相似,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见表3)。温度对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具有显著影响(分别为F=5.454 545>F0.05=4.066 181,P=0.024 549<0.05和F=4.727 273>F0.05=4.066 181,P=0.035 091<0.05)。在25℃时,发芽率和发芽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67%和33.33%,说明25℃较适合密花树种子的萌发。

2.2.4 不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表4可见,黑暗和光照环境对密花树种子开始萌芽时间、萌芽持续时间影响不明显,并且3种光照条件下,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差异也较小。发芽率之间和发芽势之间的差异最大分别为3.44%和1.76%。经方差计算分析3种光照条件对密花树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F=0.179 4870.05和F=0.085 7140.05),说明光照对密花树种子的萌发影响效果不显著,不是密花树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萌发是植物生活史的关键环节之一,种子对萌发条件的响应反应了其适应环境的生态对策[4]。密花树种子在湿沙储藏的方式下萌芽情况最好,这个结果与紫金牛科植物的种子用湿沙混合储藏越冬至翌年春季播种的说法一致[5]。密花树可以采取随采随播的播种方式,但这种方法会导致种子萌发不整齐、萌发时间延长,用湿沙储藏可能使储藏的环境条件较符合密花树的生态特征,并能提供足够的水分,起到一定的催芽效果,所以萌芽效果最佳。梁机等人的研究也发现香樟种子经过湿沙包埋储藏后能保持种子较高的萌芽率[6]。

本研究表明,密花树在浸种24 h后于25℃下萌芽状态最佳。朱砂根在浸种4 d于20℃的条件下培养最有利于萌发,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温度高适当缩短浸种时间、温度低适当延长浸种时间,都有利于朱砂根种子的萌发[7]。密花树种子的浸种温度与浸种时间的相关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否与朱砂根相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光照并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发现,光照对密花树种子的萌发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密花树的种子为光中性种子。这与前人在对长叶红沙[8]、梭梭[9]、红果小檗[10]中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与同科植物朱砂根[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或许是种与种之间存在差异的关系。

密花树是一种较具潜力的园林绿化树种,探索密花树种子的萌发特性对密花树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表明,储藏方式和播种温度对密花树种子的萌发有明显影响。建议密花树当年采种阴干后于湿沙包埋储藏至翌年春季播种,如春季温度较低,可延后播种,并考虑采取浸种处理。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的储藏方式、浸种时间、温度与光照条件,对密花树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密花树种子的最佳储藏方式是室温湿沙储藏;最适浸种时间为24 h;最适萌发温度为25℃,其发芽率和发芽势为73.35%和33.33%;光照对促进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密花树,种子萌发,浸种,温光

参考文献

[1]WANG G,LIANG X G.Regeneration niche of desert plant I:Study on germination requirement of Artemisia ordosica,Cara gana korskinskii Kom.,and Hedy 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J].Acta Bot Boreal-Occident Sin,1995,15(5):102-105.

[2]汪晓峰,景新明,郑光华.含水量对种子贮藏寿命的影响[J].植物学报,2001.43(6):551-557.

[3]秦勇,原丽华.龙蒿种子发芽特征研究究[J].种子,2006,25(8):30~31.

[4]斯金平,张志松,潘心平.厚朴研究综述[J].浙江林业科技.1994,14(1):51-54.

[5]晏丽,廖博儒,李霞艳.紫金牛科植物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05):89~92.

[6]梁机,王志勇,覃鹄,等.不用储藏和浸种方式对香樟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 231-3 233.

[7]雷宝盛,周兰英,袁定昌.等.不用温度和浸种时间对朱砂根发芽的影响[J].种子科技,2009,1:26-28.

[8]薛焱.王迎春.光照、温度和盐分对长夜红沙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7,43(04):708-710.

[9]黄振英,张新时,Yitzchak GUTIERMAN,等.光照、温度和盐分时梭梭种子萌发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0I,27(3):275-280.

希望的种子在萌发 篇8

一个优秀的女孩,美中不足的是走起路来脚一巅一簸的,像一辆汽车奔驰在陡峭的路上。每见人们都投来异样的目光,我便有种自卑感:当别人在跑道上如一匹自由的骏马奔跑时,我却远远落在背后;当同学们挥洒自如地做着早操,而我只能孤单地留在冷冰冰的教室里……想到这些,泪珠不由地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

我不愿意就此妥协,下定决心,奋发学习。终于,上天不负有心人,我成功了。我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2012年,我虽还是学生,可我却奇迹般地当上了鞋子设计师。

我为同是天涯沦落人设计了一种鞋子,这鞋子从外表看跟平常的鞋子没啥不一样的。但是你只要穿上这种鞋,你将会有无数的收获与喜悦。

这种鞋是由魔表操作。当你去买鞋就会有人赙赠你一块手表。把手表戴在手上,便可以轻松操作了。穿上鞋,按动粉红色的按钮,可使你摒弃拐杖、轮椅,你便可以走路、奔跑、自由“飞翔”;按动绿色按钮可以使鞋子变为一双羽翼,你可以飞到蓝天与小鸟展翅高飞,鸟瞰这大千世界;按动白色按钮可以自动调温,夏天可以让你仿佛置身于凉爽的金秋,严寒的冬天可以让你置身于和煦的春天;有了这种鞋,你的生活将会无比甜蜜,无比的快乐、无比的……

我研发的这双鞋是残疾人希望的种子。愿它能代替我把这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田里!

(指导老师:王晓东)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9

一首小诗本想让学生理解根的顽强生长,但没有考虑到该课不是语文的阅读理解,所以出现了误解和卡克――应注意生物课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培养的.幼根时问了“为什么这样多?”、“哪里长出来的?”两个问题,不太合适,应放在学习完结构和功能后学生才能答出――注意问题的问法和出现时机;

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时,多数学生没有看到,就让学生做学案的题目了,就是对是否看到了教师也没有确认、落实,更没有对看不到的进一步地指导――注意给学生时间操作和结果的确认;

讨论根的生长跟谁有关?给学生的讨论时间太短――注意该讨论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生成,需要花费一点时间;

用课件显示枝条,不如展示实物――给学生直观的真实感受;

动画演示芽发育成枝条,给学生动态的连续印象――很好;

让学生摘取去掉叶片的带芽枝条的顶芽进行切开观察并让学生利用实物展台展示了切开的芽同时解说,这点很好。不足处:干嘛要去掉叶片呢?带叶不是更好吗?没有让学生认识顶芽和侧芽;实物展示要是进行放大的调节会更好些。

建议:先出示带叶枝条让学生辨认叶片、茎、芽(顶芽和侧芽),之后在学习芽的结构和发育不是更好吗?

芽的发育连线,学生已经在学案上完成了,改为实物展示即可,不必再在课件上重复一个标准答案了;

植物需要营养物质,先说了结论之后在让学生看实验的结果和现象,顺序颠倒了;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10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的:

1、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2、了解有机物在种子萌发时的转化和利用。

3、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原因。

一、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

1、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

2、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3、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4、根据情境作出什么样的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

二、分析

1、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 瓶子1:没水、适宜的温度、空气

瓶子2: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瓶子3:适当的水分、寒冷的温度、空气 瓶子4: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没空气

三、分析对照组、实验组

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

1、变量是水,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2、变量是温度,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3、变量是空气,并且只有一个,构成一组对照实验

四、小结:2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叫对照组。

1,3,4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

五、练习书本P92: 实验中,哪些组是实验组?哪些组是对照组?

六、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七、外界条件;除了我们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本身有什么要求?

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

八、小组讨论:设想你是一个农民,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要测定它的发芽率,如何?选怎样种子?

2、选多少粒种子

3、求发芽率的公式?

4、实验次数?

九、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有阳光

自身条件:活的胚

种子萌发有“套路” 篇11

200

150

100][胚乳][萌发种子][221.3][205.9][205.3][204.2][177.7][172.7][161.7][118.1][174.9][183.8][198.7]

例1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 ,通过 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在 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 mg。

(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 mg·粒-1·d-1。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

解析 本题以种子萌发为载体,考察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水解,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植物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考查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的供能;(2)呼吸速率最大时段消耗有机物最多,种子的干重下降速度最大。无需计算各时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只需瞧一瞧曲线形状的变化趋势。种子呼吸速率最大的时段就是“萌发种子”干重变化曲线下降幅度最大时的时段,故在72-96小时种子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为204.2-177.7=26.5 mg·粒-1·d-1;(3)子叶从胚乳中吸收营养物质,一部分转化为幼苗的组成物质,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某时段内,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的转化量=胚乳干重的减少量-此时种子干重的减少量(呼吸消耗量)。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组成物质之转化率最大的时段,就是两条曲线所成夹角最大时对应的时段,故96-120小时为(118.1-91.1)-(177.7-172.7)=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4)萌发种子干重的增加依赖于光合作用超过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时间、一定强度的光照。而题意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玉米种子至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由于没有光照,萌发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有呼吸作用,随种子有机物的消耗,种子呼吸速率逐渐减慢,干重变化趋势越来越小。

答案 (1)葡萄糖,呼吸 (2)72-96 26.5 (3)22 (4)下降 幼苗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例2 某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含盘为种子千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于重及脂肪含最的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公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时间/d][2 4 6 8 10][44

42

40

38

36][100粒种子干重/%][O]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脂肪颗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

(3)实验第11d后,如果要使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千重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

解析 以种子萌发为背景,考查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实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检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查了植物代谢的基本知识。

(1)欲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可将种子中的胚乳切片,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进行染色,放在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橘黄(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2)前文中提到,种子萌发开始阶段,细胞呼吸旺盛,干重一般减少,而由该题图可看出,种子的干重先增加后减少,在6-8d时最大。又从题干中可获知该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脂肪占干重的70%。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减少,而前面一段时间干重却逐渐增加,可能的原因有脂肪转化为糖类、水参与种子中物质代谢以及成为结合水等。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其碳氢比例高,当脂肪转化为糖类时,O元素增加,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O。

(3)实验第11d时,脂肪减少了90%,种子干重的增加不再来源于脂肪的转化,那就只能来源于光合作用。由于种子处于黑暗环境,并且提供的是蒸馏水,因而欲完成光合作用必须提供的条件是光照和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 (1)苏丹III(或苏丹IV) 橘黄色(或红色)(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练习答案

1. 番茄种子播种在苗床上,在适宜的条件下,第6天子叶展开,第9天幼叶出现。研究人员从种子到幼苗形成期间每天测定其干重,并绘制成曲线。下面四个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3 6 9][天数][O][干重(mg/株)] [A B C D]

2. 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萌发初期,种子的有机物总重量增加

B.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

C.进入夜间,叶肉细胞内ATP合成停止

D.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胚乳][糊粉层][淀粉][蛋白酶][葡萄糖][α-淀粉酶][β-淀粉酶][(活化)][β-淀粉酶(钝化)][胚][GA]3. 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相关酶的合成进而调节相关的代谢过程,促进种子萌发。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种子萌发时,胚乳中葡萄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葡萄糖先增加的原因是 ;后减少的原因是葡萄糖转运至胚后,一方面用于 的消耗,另一方面是用于 ,从而构建新的细胞。

(2)[β]-淀粉酶在由钝化到活化过程中,其组成的氨基酸数目将 ,理由是 。

(3)为研究淀粉酶的来源,研究者为萌发的种子提供14C标记的氨基酸,结果发现[α]-淀粉酶有放射性,而[β]-淀粉酶都没有放射性。这表明 。

(4)若要验证糊粉层是合成[α]-淀粉酶的场所,可选取 的去胚大麦种子,用 处理,检测是否产生[α]-淀粉酶。

练习答案

1. A 2. B

3. (1)淀粉水解 细胞呼吸 合成有机物 (2)减少 β-淀粉酶的活化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完成的,水解掉了部分氨基酸 (3)α-淀粉酶是种子萌发过程中新合成的,而β-淀粉酶是种子中已存在的 (4)有糊粉层和无糊粉层 等量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湖北海棠种子, 于2011年11月取自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凤凰路校区的湖北海棠植株。采集的种子直接浸泡并搓洗取除果肉, 取出种子并自然风干, 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供试验用。

1.2 方法

1.2.1 基质配置与消毒

播种基质采用砂土∶珍珠岩∶田园土为3∶3∶4的比例进行配置, 并搅拌均匀。先对基质日光曝晒消毒3d, 再喷洒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并用塑料薄膜覆盖1~2d, 揭开薄膜晾晒2d, 将消毒后的基质置于多孔穴盘内进行播种。

1.2.2 GA3处理

在外界环境相同条件下, 采用0.10%与0.05%的GA3对湖北海棠种子处理3h, 并以清水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 每处理3个重复, 每重复100粒种子, 将不同处理的种子播种于不同穴盘内, 做好标记, 观察其萌发情况。

1.2.3 磁场震荡仪处理

在外界环境相同条件下, 调节磁场强度, 分别采用2 000GS (高斯) 与5 000GS (高斯) 对湖北海棠种子处理3h, 并以未经磁场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 每处理3个重复, 每重复100粒种子, 将处理的种子播种于不同穴盘内, 做好标记, 观察其萌发情况。

1.2.4 温水处理

在外界环境相同条件下, 将湖北海棠种子分别用20℃和40℃温水浸泡24h, 并以清水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 每处理3个重复, 每重复100粒种子, 浸泡后播种于不同穴盘内, 做好标记, 观察其萌发情况。

1.2.5 低温层积处理

将湖北海棠种子与湿润细沙按体积比1∶3混匀, 装入4个培养皿内, 温度为4~5℃条件下分别放置30、40、50和60d, 定期搅拌翻动种子以保持良好的通气, 取出种子于常温下播种, 并以未低温层积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 每处理3个重复, 每重复100粒种子, 观察其萌发情况。

1.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用Statistical (1993) 软件进行显著性统计分析, 并用Excel软件进行图表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GA3浓度对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

从图1看出, 与对照相比, 不同浓度GA3处理后提高了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率。播种后10~20d, 0.10%GA3处理的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率高于0.05%GA3处理的, 增幅达13.0%。播种后30~40d用0.10%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0.05%GA3和对照 (P<0.05) 组, 最高幅可达82.0%。

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水平P<0.05。下同。Different lowercas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same below.

2.2 磁场强度对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 与对照相比, 两个磁场强度对湖北海棠种子发芽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相比, 播种后10d, 2 000GS和5 000GS处理3h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对照, 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 ;播种后20d, 2 000 GS和5 000GS处理3h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 (P<0.05) , 分别提高82.6%和92.5%;播种后30~40d, 不同磁场处理3h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 (P<0.05) , 增幅范围在53.6%~81.8%, 但不同磁场强度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2.3 温水处理对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图3可看出, 经20、40℃温水浸泡湖北海棠种子24h后再播种, 与对照相比, 其发芽率明显提高。播后20d, 经20、40℃温水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 (P<0.05) 高于对照, 分别提高78.9%和86.2%;播后30d, 经20、40℃温水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 (P<0.05) 高于对照, 分别提高71.7%和78.7%;播后第40d, 经20℃、40℃温水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 (P<0.05) 高于对照, 分别提高66.7%和73.1%, 不同温度处理间的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 (P>0.05) 。

2.4 低温层积处理对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

由图4可看出, 与对照相比, 低温层积处理对湖北海棠种子的萌发有明显提高。经低温层积处理再播种后第30~60d, 种子发芽率显著 (P<0.05) 高于未经低温层积处理的对照组, 最高可达41.7%。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湖北海棠种子经不同处理方式对其萌发率影响的研究表明, 0.1%浓度GA3、磁场强度为5 000GS、温水 (40℃) 及低温层积处理湖北海棠种子后, 与对照组相比显著 (P<0.05) 提高了其萌发率, 最高分别为82%、92.5%、86.2%和41.7%, 说明该试验中所采用的处理方式对提高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率均有明显促进作用。

自然界中种子自身萌发率低是因为其含有某些化学抑制物质, 种子中的很大一部分发芽抑制物质是一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影响了种子的后熟和发芽, 进而导致种子出现不同程度的休眠现象[6,7,8]。有研究表明, 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一些木本植物种子如槭树[6]、杨梅[6]、桂花[9]、福建含笑[10]、九龙山杜鹃[11]、桃叶杜鹃[11]、獐子松[12]和沙枣[13]等, 草本植物种子如仙客来[14]、圆叶牵牛[15]和中国石蒜[16]等和藤本植物种子猕猴桃[17], 对打破种子休眠和促进种子萌发均有明显作用, 因为GA3产生水解酶, 使种子中的储藏物质淀粉水解为糖, 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从而为胚所利用, 促进胚后熟有利于萌发。该文的试验用0.05%和0.10%GA3对湖北海棠种子处理后对其发芽率有显著 (P<0.05) 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最高可达82.0%。GA3处理是最常用的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 该试验也印证了GA3处理同样适用于湖北海棠这种自然萌发率较低的种子, 从而提高其发芽率。

磁场处理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已在诸多试验中得到证实[18], 如磁场对水稻[19]、小麦[20]、大豆[21]、玉米[22]、番茄[23]、绿豆[24]、花生[25]、水萝卜[26]、莴笋[26]、西兰花[26]、棉花[27]、紫苏[28]和芍药[29]等植物种子进行过试验, 均证实了磁场对其种子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原因是磁场加快了种子的吸水过程, 增强了种子的呼吸作用, 加速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 增强了种子的酶活性, 从而打破种子休眠, 并认为磁场可能诱导或启动生物体中携带的某种信息促使一定的反应发生[18]。该试验采用了2 000GS和5 000GS两种磁场处理湖北海棠种子3h, 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 (P<0.05) 提高了种子发芽率, 增幅为53.6%~92.5%, 这一结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磁场处理一方面提高种子发芽率, 另一方面提高萌发速度, 即种子活力得到了提高。磁场处理虽能提高种子发芽率, 但由于磁场处理参数即磁场处理强度不同, 对湖北海棠种子产生的磁效应强度不同, 所以选择处理强度及时间的最适范围即最适剂量是很必要的。

浸种时间视种子大小、种皮厚薄及水温而定。普通油茶种子[30]和银杏种子[31]经不同温度的水浸泡后, 40℃水温可明显提高其种子发芽率。该文的研究中, 湖北海棠种子经20℃及40℃温水浸泡24h后播种, 与对照组相比, 播种后20~40d, 其发芽率均显著 (P<0.05) 提高, 最高达86.2%, 但40℃温水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明显高于20℃处理的, 说明浸泡时间相同条件下, 水温越高, 软化种皮和解除休眠效果越好, 在该试验中, 40℃的水温比20℃更有利于湖北海棠种子的萌发, 因为浸泡可以软化种皮, 有效解除表皮层的抑制物质如蜡质和油脂, 增强种皮透性并能浸出发芽抑制物质从而促进萌发。

《种子的萌发》教案1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剥蚕豆,认识蚕豆,掌握蚕豆种子的构造。2.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3.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4.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1.相关视频导入。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重点难点:

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2.种子的萌发条件。

3.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课前准备

学生:矿泉水瓶一个、筷子一根、新鲜优质蚕豆种子3粒以上、小皮筋若干;通过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

教师:①准备玻璃杯一个,②课前安排学生提前准备好种子,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③用Flash动画制作的动态展示菜豆种子萌发长出根、茎、叶过程。

教学设计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剥蚕豆,认识蚕豆,掌握蚕豆种子的构造。

二、提前让学生做好种子萌发的分组实验,并填好观察记录表。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2、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照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教师总结:

(三)种子的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

(四)做针对性的练习题。

(五)课堂延伸。

《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 篇14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的种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是进行本节知识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注意适当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避免学生因为遗忘这部分内容而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节内容为接下来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和芽的结构做铺垫,是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个引子,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条件。

2、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种子结构与幼苗各部位的发育对应关系。

教学方法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讨论、比较,教师进行适时的讲授引导。

学法指导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以及观察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 篇15

关键词:素心腊梅,浓硫酸浸种,种子萌发

腊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 是腊梅科腊梅属的落叶灌木, 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观赏花木。其中素心腊梅花纯黄, 花心洁白, 浓香馥郁, 因其花开时不全张开且张口向下, 似“金钟吊挂”, 故又名金钟梅, 为腊梅中名贵品种。素心腊梅除了具有很高的装饰观赏价值外, 还有较好的药用价值, 如花蕾入药, 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的效果;用油浸渍的腊梅花油, 可敷治烫、烧伤;提取的腊梅精油可作为化妆品的主要原料[1,2]。由于腊梅特有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 受到我国人民的普遍喜爱并广泛种植。然而, 素心腊梅种子具有种皮厚和致密坚硬等特点, 自然状态下种子萌发困难, 直播后出苗不整齐, 发芽率低。因此, 为缩短素心腊梅种子萌发时间, 提高发芽率, 通过研究探讨浓硫酸处理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的影响, 以期为腊梅的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成熟饱满的素心腊梅 (Chimonanthus praecox Var.conclor) 种子。

1.2 试验方法

选取大小均匀、成熟饱满的素心腊梅种子, 用98%H2SO4进行浸种处理。浸种时间设5个梯度0min (CK) 、15 min (Ⅰ) 、30 min (Ⅱ) 、45 min (Ⅲ) 和60 min (Ⅳ) 。浸泡结束后, 用蒸馏水洗干净, 然后将种子放置在垫有3张滤纸的培养皿中, 加适量蒸馏水。每个处理选取50粒种子, 每个处理重复3次, 在温度为 (25±2) ℃、光照强度为130μmol·m-2·s-1, 光照时间为16 h·d-1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

1.3 生长指标测定

进行统计时以胚根长度≥1 cm、下胚轴长度≥1 cm为发芽标准。种子发芽第5天记录发芽种子数, 计算发芽势;第10天记录发芽种子数, 计算发芽率。计算公式如下:

发芽势= (第5天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 ×100%

发芽率= (第10天发芽的种子数/供试种子总数) ×100%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浓硫酸对素心腊梅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通过硫酸腐蚀可使素心腊梅外种皮变薄、种脐脐缝开口变大来增强种子的透水性, 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在浓硫酸处理后的发芽势结果见表1。

注:同列中的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P<0.05。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种子的发芽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时间为15 min时, 发芽势为64.67%;处理时间为30 min时, 种子发芽势最高为68.67%, 是对照的1.43倍;而处理时间为60 min时, 发芽势则降为59.3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组之间发芽势差异不显著, 但它们与对照组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存在显著差异 (p<0.05) 。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对素心腊梅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当处理时间为30 min时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2.2 浓硫酸对素心腊梅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研究采用浓硫酸来处理素心腊梅种子, 使种子种皮受到腐蚀, 缩短种子吸入水分的过程, 从而打破种子的休眠以提高发芽率。试验结果 (表1) 说明, 浓硫酸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有较明显的差异,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种子发芽的速度较快, 但达到一定时间后种子发芽速度降低。其中当处理时间为15 min时, 种子的发芽率为78.67%;处理时间为30 min时, 种子发芽率达到最大为90.67%, 为对照的1.51倍;处理时间为45 min时种子发芽率为82.00%;而处理60 min种子发芽率仅为76.00%, 说明处理时间较长时种子种皮溃烂, 胚的受损伤程度较大, 从而影响了发芽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组之间发芽势差异不显著, 但它们与对照组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3 结论与讨论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覆盖部分, 具有保护种子不受外力机械损伤和防止病虫害入侵的作用;同时, 它也是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不同的处理, 以除去抑制种子发芽的物质或破坏种皮结构, 打破种子的休眠, 增强种子吸水性能, 从而达到提高种子发芽率的目的[3]。用浓硫酸处理种子, 可使种皮变薄、种脐脐缝开口变大来增强种子的透水性, 打破种子的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提高发芽率;在一定时间内发芽率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 这是由于浓硫酸对种皮的腐蚀需要一定的时间, 只要酸腐蚀以打破种皮的栅栏层屏障后, 就可解除硬实, 打破休眠, 提高发芽率, 而当浸泡时间延长至整个种皮崩溃, 伤及胚时, 发芽率下降, 随时间增加, 胚的受损伤程度加大, 此时发芽率与处理时间呈负相关[4]。洪彩香[5]等人和唐丽[6]等人分别研究了浓硫酸不同处理时间对牧草种子和野漆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研究结果都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种子发芽率表现为先增大和后减小的趋势。本试验结果显示, 浓硫酸不同时间处理对素心腊梅种子的萌发影响较大。 (下转第28页)

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变化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相类似, 其中当处理时间为30 min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最大, 说明适宜的浓硫酸处理时间可使种皮结构受到破坏而又未伤及胚, 有利于种子吸水膨胀而提高种子萌发。

参考文献

[1]金建平, 赵敏, 兰涛, 等.我国腊梅属植物分类及种质资源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2, 14 (4) :112-118.

[2]张若蕙, 刘洪谔.世界腊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崔国文, 陈雅君, 刘君.提高中华结缕草种子发芽率方法的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27 (3) :266-270.

[4]刘丽莎.硫酸处理药用植物硬实种子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7 (2) :75-77.

[5]洪彩香, 张如莲, 陈志权.不同处理方法对3种臂形草属牧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 2001, 24 (2) :13-17.

上一篇:申论写作心得下一篇:内控案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