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问题预设(共9篇)
评委问题预设 篇1
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四川赛区
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评委用问题
与大赛有关的问题: 1、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第29届举办地点在哪?香港 2、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是第几届?30届 3、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的主题是?保护环境资源,倡导环保出行,共建绿色家园。4、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新闻发布会是在何时何地?6月5日香格里拉大酒店
5、本次大赛参赛资格的标准是什么?“无门槛”全民参与,绿色环保,公益事业
与选美有关问题:
1、请问:你对“美”的理解?
2、请问:你最满意你身体那个部位?
3、请问:你最崇拜的是谁?
4、请问:你最难忘的事?
5、请问:你对“环保”有怎样的认识?
6、请问:有参加过选秀大赛的经历吗?
7、请问:你为什么会来参加我们这个选美比赛?哪一点吸引到你?
8、请问:有句话形容女人,“美丽与智慧并存”,如果美丽与智慧可以选其一,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
组委会专用
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四川赛区
9、请问:现在很多人包括明星在内很多人整容,请说一下身为选美佳丽的你对整容有什么看法?
10、请问:假如这次比赛没达到你想要的结果,淘汰了,你会怎样?
环保小问题
1.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在哪一天? 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2、世界地球日是哪天?(4月22日)起源于哪个国家?(美国)
3、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 污水、废气、垃圾、噪声、光污染等。
4、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5、如果缺少什么地球上所有生物将会全部灭绝,人类也不例外(空气和水)
6、我国的植树节是哪天?(3月12日)
7、绿色食品指什么食品?(安全无污染食品)
8、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9、什么水是人最佳的饮料?(白开水)
10、果皮、剩饭、花草树叶是属于不可再回收资源吗?(是的,它们属于不可再回收资源)
11、什么是预防红眼病的最佳方法?(常洗手)
组委会专用
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四川赛区
12、你知道坐一层电梯等于亮多少个小时的电灯泡吗?(25小时)
13、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什么?(熊猫)
14、“低碳”主要是指什么?(节能减排)
15、用什么水煮饭最省电?(温水)
16、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哪天?(5月31日)
17、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8、我国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19、酸雨是指什么?(酸雨是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20、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里昂)
21、“三废”是指哪些?(废气、废水、废渣)22、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3、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中国哪个地方特有的动物。青藏高原
24、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洗衣粉。(无磷)
25、清洁能源有哪些?(生物能、太阳能和地热能)
26、请至少列举出3种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27、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是?“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
28、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多少? 12369
组委会专用
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四川赛区
29、我们常说的噪声污染是指多少? 80分贝以上
3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哪年颁布的?(1989年)
奥运问题:
1.今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举办? 英国、伦敦 2.第一届奥运会举办时间是? 1896年 3.第一届奥运会举办国家和城市?希腊、雅典
4.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总数是? 100枚(金51 银21 铜28)
5.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是谁? 张艺谋
6.截止到今天为止中国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几块金牌? 7.2008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 29届
8.北京申办口号是什么?科技奥运
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 9.奥林匹克运动格言是什么?更高更快更强
10.北京奥运会福娃名字分别是什么?答案:贝贝 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
1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在哪个体育馆举行? 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
12.2012伦敦奥运会申办口号? inspire a generation(激励一代人)
13.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时间? 2012年7月28日
组委会专用
2012全球城市旅游小姐大赛四川赛区
14.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场地?伦敦斯特拉特福德奥林匹
克体育场
15.你怎么看奥运?
组委会专用
评委问题预设 篇2
语文课堂的问题预设是教师备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即为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 应对课堂多变的教学活动, 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准备提出问题的备课过程。语文课堂的问题预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有限的时间解决核心问题。
二、语文课堂问题预设的原则
(一) 统领性原则
所提问题要有提纲挈领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往往围绕文章中表现人物间的主要矛盾或阐述的重要问题而提出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小猫钓鱼》中, 可以和学生探讨“小猫为什么没有钓到鱼?”还有《自相矛盾》中, 可以提出“那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为什么哑口无言了?”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充分地理解文本内容后才能够明确作答。
(二) 启发性原则
所提问题要引起学生的共鸣, 令其由此及彼, 由物及人, 由人及事, 由事及史地思考开去, 使主动思考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原则应该贯穿在每一个问题的提问中。比如在《掩耳盗铃》一文中, 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掩耳盗铃的人会有怎样的后果?生活中, 有哪些人的做法和这个盗铃的人是一样愚蠢的呢?这些人会有怎样的收获?
(三) 系统性原则
所提问题往往是几个问题同时或相继出现, 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问题之间有主次先后之分。从难易程度上讲, 一般遵循从易到难, 或者是先难后易。比如, 我们提出“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为照顾理解能力有差异的学生, 我们经常还要启发学生“作者先写了什么, 然后写的是什么, 最后写的是什么呢?”前后两组问题是有难易差异的, 结合课堂的具体情况, 我们也可以把这两组问题颠倒顺序以后出现, 也未尝不可。
(四) 针对性原则
所提问题是针对哪一方面的, 必须明确。整体上看, 教者针对文本内容的提问, 一般是想通过提问———回答这样的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教者也会针对学生提问, 了解学生个体所代表的那个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性。比如, 教师经常会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这里就会有许多学问在里面。不妨我们顺着“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 教师指名让这个学生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来思考, 就会发现我们所提的问题, 目的应该是明确而清晰的。这里要避免教师提问的随意性, 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五) 全体性原则
所提问题要符合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且易于理解, 便于学生把握所提问题的思考方向。一般情况下, 教师的提问都要面向全体, 通过提问, 以调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语文课堂问题预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 针对文本的提问
1. 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提问。
这方面的提问, 应该贯穿语文学习的始终。对于学前幼儿和低年令段的学生, 教师还是应该侧重于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认知并掌握字、词、句的基础特征, 知晓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围绕“听说读写”, 有针对性地对“字词句”进行提问。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木”这个字, 首先从直观的图片上感知木与树的关系, 然后通过动画演示抽象出“木”的形象。此时, 教师可以问学生:“木和什么有关系呢?谁来说一说。”这是针对理解字义的提问。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用“木”来组词, 理解“木”的意思。问题提出来就非常简单了“你可以用‘木’来组几个词语吗?”教师在通过提问让学生选词造句, 然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句子。通过这样一个相对缜密的问题预设, 学生对“木”字的音形意便有了初步的了解。
2. 针对阅读理解的提问。
教师可以围绕主要内容进行提问, 这一过程往往还涉及到对作者写作思路和段意的提问。常提到的问题是“这篇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为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还要补充一些辅助性的问题。针对细节的提问, 是为解决主要问题而设的补充问题。它旨在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自相矛盾》一文中, 我们还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把“哑口无言”的情形表演出来, 从而体会当事人那种尴尬、难以自拔的窘境。
3. 针对读写结合的提问。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从阅读到指导写作的中间环节。它通常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以读为手段, 以写为目的, 通过阅读, 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二是以写为手段, 以读为目的, 通过写作, 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 又相互促进。这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问题。
4. 针对文本内容的拓展提问。
这是旨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延伸所学的问题;同时, 鼓励学生借助课堂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 延展到课外解决生活问题, 使课内外阅读, 通过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 学完《乌鸦喝水》一课, 老师可以给学生留个问题:生活中的哪些事例和乌鸦喝水的方法是一样的。
(二) 针对学生本身的提问
因为提问本身都会涉及到文本与学生这两方面有机结合的问题, 所以, 教师要谨记:问题要提得简明扼要, 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要做到有文本可依, 有学生可答, 有规律可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及个体差异来设计提问, 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和提高。关于语文课堂的问题预设, 旨在要求教师教有方法, 学生学有目标, 问答之间博取人类文明之精华, 笑纳天地朗朗之恩赐, 以期实现人文合一, 主动探究之目的。
[责任编辑:文筠]
摘要:教师通过语文课堂的问题预设, 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认知情境,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提升其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走进生动的语文课堂, 不断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委问题预设 篇3
新闻的切入点
作为第七届华赛的评委,从体育到重大新闻,我对这次比赛的所有参选照片印象都不错。但我认为对视觉工作者,包括摄影师和新闻记者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既然他们都同时为纸媒和网络供稿,就需要拿出一些人们真正不知道的东西。当我看到图片故事时,我希望看到的是“予不能发出声音的人以声音;给没有展露面目的人以展示机会”(voice to the voiceless, face to the faceless),讲述你不曾知道甚至永远不会知道的故事和人。在此次比赛中,我看到了几组符合这样的标准照片。这些照片的题材都相当特殊。世界上总是有人在做好的事情,有人在做坏事情,而摄影记者的职责就是发现我们所在的世界、国家、城市到底在发生什么,并将这些告诉读者,然后点亮人们的智慧之灯。例如,我们在比赛中能看到非常悲惨的事件,如被硫酸烧伤的女人这样的照片,这些都是人类社会的悲剧。
说到摄影记者如何寻找新闻的切入点,首先,如果你要报道一个图片故事,就要在头脑中明确你要报道的故事是什么,问自己:“我要传达的信息、试图讲述的故事是什么?”当然,报道应站在公正诚实的角度,这是基本原则。如果要拍摄北京奥运会这样的事件,每个在场的摄影记者都在报道它,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与众不同的东西,比如不同的拍摄地点,或不同的拍摄方法。这次华赛就有一组照片,摄影师在拍摄沙滩排球时,没有拍摄比赛场面,而是在不断拍摄球员的脚从沙滩上跳起的样子。虽然表现得不是很完美,但由此可以看出摄影师们在寻求新的视角和途径进行影像表现,而寻找新的途径拍摄就是对摄影记者长久的挑战,也是摄影记者们应该做的。
就日常生活或非重大新闻的拍摄而言,这样的拍摄题材往往是身边的故事,大多数的摄影工作者都生活在城市中,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了解其所在城市的生存状态,以及都有哪些事件发生。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不能满足于完成每天的拍摄任务。他们或许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是从事视觉新闻特别重要的一个特质,所以我希望看到的是摄影记者能用他们自己的视角讲述他们身边平凡的故事。我不太了解这个城市,但在我任教的城市汕头,我发现身边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在发生,例如,有些家庭通过练习杂技来自娱自乐,并且年年如此。这就是个有趣的故事。另外一个例子,在我教书的汕头大学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在拍摄一个有关兔唇儿童的故事:他们随家人从各地来到这个城市,经过不久的时间,他们将通过接受外科手术而回归应有的面貌。
纸媒的衰落
纸媒的衰落有许多原因,但让其伤得最深的是广告链的断裂。2008年前,报纸一直从广告中获益颇丰,但乐观的广告数字从网络崛起之初就开始急剧减少。广告投入并非都转移到了网络上,而是流散到各个地方。举例来说,如果我是美国最大的广告客户,如汽车行业中的通用集团,曾经一年中在《今日美国》投放100页(不确切数字,只做举例说明)的广告,这数字后来因为经济危机的爆发而减少;另外,在重新估算自己的广告计划时,产生了更多可以让他们投放广告的地方。十年前,纸媒是读者聚集的地方,自然是广告商投放广告的地方,后来因特网的兴起与纸媒形成广告竞争。现在当我问大学生是否读报时,大部分会说不;而几年前,至少有1/4的大学生会说是。当然这些都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2008年是网络爆炸的一年,各种投放广告的渠道都出现了。例如,公司可以将广告投放到自己的网站上。过去几年中,美国纸媒流失的广告收入达180亿美元,这是数量庞大的一笔钱。这个数字也对纸媒造成巨大压力。
就盖蒂来说,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图片库了,但还没有对纸媒形成直接对抗。美联社也提供图片数据和图片故事,有自己的网站,也许这样能拉近它们与受众的关系,但具体如何还不得而知。就《今日美国》而言,我们与盖蒂图片社、美联社、路透社等签有合约,付费使用它们的图片。也许现在与路透的合约已经终止了,但我相信与盖蒂的合约还在,因为盖蒂实力很强。而新华社对于我们也许只是二线或更低的图片供应商,因为我们会优先与有合约的图片社合作。当然我们偶尔也会采用新华社的照片。通讯社或图片社的运营模式在将来必将改变,因为图片的价值在改变。另外,现在网站比纸媒能提供给摄影记者更好的平台,因为网络有更大的空间让摄影记者展示自己拍摄的图片故事等作品。《今日美国》是一份周一到周五出版的报纸,也发表一些图片故事,但与线上影廊相比,空间上,纸媒还是望尘莫及。举例来说,如果你报道了“超级碗”比赛,你可能只有5张照片能出版在报纸上,而网络则有更大的容量。
安全培训与灾难摄影
在《今日美国》工作时,《今日美国》的全职摄影师和自由摄影师相比总是少数,数量在6人左右。《今日美国》是份全美发行的报纸,报道范围涵盖整个美国,所以不可能在美国各处都有自己的全职摄影师。全职摄影师接到的往往是重大事件的拍摄,而80%到90%的拍摄工作都由自由摄影师承担。而真正重要的人群是每天忙碌工作的图片编辑们,他们与自由摄影师沟通,决定最终的图像水平。在我工作的那些年中,全职摄影师和自由摄影师的比例没有什么变化。
当今的媒体培训也逐步完善。世界上许多摄影记者都在没有任何培训的前提下被外派工作过,我自己也曾经参与过几个危险的任务,没有经过事前培训,而是从其他摄影师那里学得经验,其中一些摄影师还在VII 图片社工作。以前,大部分摄影师都没有经过相关危险任务的培训,而且还抱着一种“我不需要任何人告诉我怎么做”的强悍,这就是当时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而自从伊拉克战争或2003年后,媒体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一些报社开始聘用相关的培训公司对摄影记者进行安全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在险境下死里逃生。当时我接受的培训来自一家英国公司。后来这项培训成为记者在被派往危险地区前的一项必须步骤。另外,报社还购买了许多防护用品,如防弹衣、头盔,用来应对战争环境,这些在过去都是没有的。培训计划还包括对编辑的培训,告诉图片编辑如何处理与身处险境的摄影记者的关系,包括每天联络、确定摄影记者所在位置、了解其工作进程等等。编辑和记者还要共同签署一份合约,确认如果编辑要求摄影记者离开某地,摄影记者必须服从,这些都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培训内容也包括如何应对战争以外的一些突发事件,如恐怖分子袭击、人体炸弹等。也有一些应对辐射的防护培训,但都比较简单。而对于核辐射或化学泄漏,一般培训指令都非常简单,就是远离该区域,因为没人知道事件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所以最保险的措施就是远离。像日本此次地震,在核设施遭到损坏的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没人知道会不会发生爆炸,如果这时摄影记者恰巧在附近,可能会导致死亡,所以撤退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你死了,也就无法继续拍摄。
从始至今,我认为媒体培训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现在更重要的一点是告诉摄影记者他们未来的任务将会把他们卷入什么样的精神世界。这种培训被称为“新闻报道的创伤教育”。此处所说的“创伤”可以是在战争中看到有人被杀,或在灾难中看到遇难的人,许多摄影记者回来后都会有这样的创伤。据我说知,很多人在汶川地震后都留下了心理创伤。我与其中一些人交谈,想做一些相关故事的整理,但他们告诉我:“我甚至不愿意提起我拍的照片,或者看它们。”他们可能看到了小孩的尸体,这让他想起自己的孩子或自己的母亲等等。这些创伤在他们心中很难抹去。
评委问题预设 篇4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刘宁花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本文试图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正本清源,领悟实质。
2、精心预设,“预约”生成。(1)把握预设内容,深入钻研;(2)讲究预设艺术,精心构思:①巧用留百艺术;②讲究弹性原理;③具有板块意识;
3、动态生成,“迎接”精彩。(1)善待意外,演绎思维精彩;(2)巧化尴尬,呈现精彩课堂;(3)关注差异,促进不同生成;
4、把握尺度,“预防”矫枉:(1)谨防生成的随意性;(2)巧辨生成的虚假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观的自然回归,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呼唤和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无比期待那种充满灵动的、富含生命力的智慧课堂的出现。不经意间,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究竟是应该“预设”还是“生成”的讨论硝烟四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也想参与其中,吐一已之言,谈一家之私,只能算是浅探吧。
一、正本清源 领悟实质
有些教师认为主观预设和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主观预设就没用了。甚至有人对“主观预设的教案”的作用开始了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了教师的思维,约束了课堂的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预设”和“生成”变得“水火不相容”,似乎该“老死不相往来”。因而正确认识“预设”和“生成”,正本清源很有必要。
所谓教学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 法及学情分析等的预先设计;什么是课堂生成?课堂生成源于学生的思考过程,思考指向于目标的达成,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的生成应当是学生围绕问题解决,通过积极思维所形成的对问题的理解、感悟、解决方案以及疑问等。
通过对两者本质的追溯,我们不难看出,预设和生成并不是充满矛盾的“冤家对头”,预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理应要针对儿童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特点预设教学问题;生成则体现教和学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因势利导,顺学而导,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促进和谐发展。也正因如此,“预设”和“生成”不仅没有矛盾,相反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只有在课前考虑充分,胸有成竹,教学的时候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才能在“预设”中关注“生成”,在“生成”中结合“预设”,让课堂教学平衡于两者之中,一个别有洞天的教学胜境也才会出现!
二、精心预设 “预约”生成
一堂成功精彩的课,其因素不仅仅在“生成”,还在于教学的提前预设,没有预设教案的准备,我们追求的动态生成的课堂必然变成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教学的提前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独具匠心,通过精心“预设”去预约“精彩生成”,通过“生成”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
曾经听过特级教师黄爱华的课那真是太精彩了,师生在情感交融和思维碰撞中动态生成,妙趣横生,让听课者沉醉其中,真是一种享受。但黄老师有一次做讲座时举的一个精心预设例子让我至今难忘。他说有一次他到大连去上观摩课,内容是“比的意义”,怎样才能找到师生情感的融汇点、开好关键的“头”呢?上课前他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晚上偶然看电视足球赛时忽然想到:大连人 从大人到小孩都酷爱足球,当时就有一个足球赛在那里举行,何不以此打开话闸呢?这一精心预设的情境果然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上得相当成功,这里充分证明了成功的教学得益于教师精心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把握预设内容 深入钻研。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而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活动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从预设的本质看,我觉得就一节课来说必须把握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情境创设、教学手段这六个方面(具体阐述略),深入钻研,提前预设。
2、讲究预设艺术,精心构思。
可以说,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和周密设计,就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运筹帷幄,就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精彩的动态生成来源于课前的精心预设,在预设时则应讲究预设的艺术,精心构思,巧然天成。
(1)巧用留白艺术。在中国画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留白”,就是说作画时不能太满,要留有空白处,才令人有想象的空间。教学预设更是如此,预设时,不要讲究“丝丝入扣,环环相连”,环节不要太多,要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充裕的展示机会、多向的交流互动;环节也不要太细,太细就可能牵着学生小心翼翼地走在预设的轨道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自由探索;问题不要太碎,浅显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要尽量减少,使预设留有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度。
(2)讲究弹性原理。如何让预设来得巧妙,能够“预约”生成?我认 为用弹性预设促进生成是揉捏生成和预设一个很好的方法,弹性预设既指明了教学达成的大方向,又显示了高度的灵活性。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要预备充分的空间,为鼓励动态生成保留足够的回旋余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只是基本的,可以在教学中得以修正,在生成中得以调整;教师预设的教学流程也只是基本的流程,也可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发生变化。正是这些不确定性的“可以”,就有可能使得课堂极富弹性,有可能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也极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磨擦出创新的火花。
(3)具有板块意识。以往在设计教案时讲究“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式”的直线型模式,教案流程是固定不变的:复习铺垫→新课程导入→新课展示→巩固深化→课堂小结,这样的流程未免呆板,不知不觉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而“板块式”就意味着可移动,可增删,板块式的教案在实际的教学进程中是可以调整的。比如根据学生的旧知掌握程度,“复习铺垫”这个环节就可以不要,直接进行新课或者在新课展开后,如发现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了解不够,则可增设铺垫环节。另外在每个大板块下应该细分出若干“小板块”,教学中究竟需要哪种,取舍哪种,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而定,自然生成。
三、动态生成 “迎接”精彩
实际上,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性,使得课堂更多的是“节外生枝”、“旁逸斜出”,再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中”。此时,就需要教师“灵活生成”、“妙手生花”,敏锐地捕捉那些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即时作出判断,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使静态的、固定化的教学预设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实施方案,为动态生成导航护航,演绎出精彩纷呈的成功课堂。
1、善待意外 演泽思维精彩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也是正常的,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泉的涌动。教师要善待“意外”,及时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智慧之花闪耀光芒。
如我在教学“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时,按照预设程序,在揭示出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后,让学生读一读书中的结语: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刚读完,一个学生就疑惑地问:“这里怎么有两个‘通常’,是不是重复了?”此时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决定暂时放弃组织学生练习互化的环节,对学生说:“是啊,这里为什么会有两个通常呢?是不是编教材的老师多写了?”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展开交流,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敏锐。就这样,学生在字斟字酌的探索中,深入参与分数化百分数方法的分析、解释以及例证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获取自我创造的积极情感体验。
2、巧化尴尬 呈现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永远是学生的未知答案。教师对那些令人尴尬的“小插曲”往往会心存不悦,是视而不见或是简单处理,还是追随儿童的兴趣,抓住这一珍贵资源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显而易见,同时如果教师细心体会,艺术地处理,就会化尴尬为精彩,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内容时,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三线”的例子,当一学生说出“知识是直线”这一意外的尴尬信息时,机智教师就与学生演绎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同学们,你们怎么想的?”生1:“老师,知识是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知识也是无止境的”;生2: “不,知识是射线,因为我们的学习总有一个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生3:“知识是线段,我们的学习是有始有终的,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时教师说:“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精彩,或许,对于某一个人而言,知识是有限的,像线段,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知识是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多学一些知识。”
面对教学中出现这一突如其来的尴尬问题,教师没有逃避,而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同时及时地点拔化解,这样既巧妙地挽回了质疑孩子的尴尬局面,又适时地进行了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也因此闪现出人性的光芒和锦上添花的魅力!
3、关注差异 引发不同生成
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着认知差异的,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差异,创设探究的空间,留有思索的余地,鼓动学生自主探索,质疑问难,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活动的保证,促使课堂中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让课堂中的存“异样的声音”,出“意料外的画面”,引发不同层面学生的生成。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前面创设情境引入到新课揭示课题“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你能利用身边的一些工具在纸上创造一个圆吗?”在这里只提到“利用你身边的工具”,并没有要求用什么样的工具,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自主发挥的探究空间,就是期望不同差异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成。学生动手尝试,有学生用圆规画得象模象样;有学生用圆形物体的底面印了一个圆;还有的居然是用素描的方法从正方形中描出一个圆(令我着实震惊:这是古代 “圆出于方”思想的朴素体现!)„„活动后,学生纷纷汇报自己选择的工具和画圆的方法,然后又问:你们觉得这些圆有什么不同吗?„„
此时,全班学生都动起来了,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琢磨着圆的各种 知识,当然这些生成有低层次的,也有深层次的,而教师则通过学生的不同生成引发全体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样,不仅使学生自主发现了知识,也使生成绽放出绚丽光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把握尺度 “预防”矫枉
展现动态生成、饱含生命灵动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让人期待的!可“凡事皆有度,过枉则滥”,细细品味,有一些生成是“随意生成”,有一些生成甚至是“虚假生成”,这些“生成”令人生疑!生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慧眼,亦应保持冷静的头脑,要及时对生成作出评判,从而把握好生成的尺度,预防生成的丢失和生成的矫枉,这样才是真实的课堂。
1.谨防生成的随意性。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为“长方体认识”,教学预设的流程是首先复习近平面图形,再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等立体图形,接下来进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际教学中当得出立体图形后,教师说:你想深入了解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吗?你想研究什么图形?此言一出出现了意外,一个学生说想研究正方体。这时教师果断地放弃了原先的预案,顺应学生意愿,组织“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
读到此,我不禁在想:这位老师的果断选择真的正确吗?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意愿,甚至是个别学生的意愿,就轻易放弃了课前精心预设、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真的可取吗?正方体的认识离不开对实物的观察,而教学前教师毫无准备,如何让学生借助实物去探究?只能靠发挥想象力吧?再者说,如果学生说想研究“圆柱、圆锥、球”时,不知作者会作出何种选择呢? 我们强调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并非意味着生成是可以随意的,生成是绝对自由的,教师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我们排斥那种绝对以教师主观预设为流程的强制灌输的课堂,我们也批判那种任由学生的主观意愿为主导的信马由缰的课堂。生成的课堂不能缺少教师在教学中所应具有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为了“迎合”少数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而应在权衡的基础上相机引导,真正使生成适得其所,焕发动人光彩。
2. 巧辨生成的虚假化。
很多的时候,面对别人课堂上的诱人的精彩生成,我们很欣赏,由衷赞叹。进而也会自怨自艾:为什么我的课堂就缺少这样的精彩呢?为什么我的学生就没有如此的敏锐睿智呢?而一次亲身经历让我大跌眼镜,如梗在喉。
这是一节大型的观摩课,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执教者凭借其精心的设计,精湛的技艺,令听课教师全神投入。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生成片断博得了听课者的阵阵掌声:在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小结出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图形、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分数?接着教师说:那么数学家们又是怎样定义分数的呢?让学生看书上的结语并读一读,这时一个男同学举手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这里的1为什么要加引号?”此言一出,教师非常激动地表扬了他,也把气氛渲染到高潮,接着又一个同学举手说:“大概这个1有时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图形、一个整体,不是我们讲的1、2、3、4的1吧”。多精彩的回答,今天的教学实效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这节课又得到听课者的再次掌声。
本来这节课给我留下了完美的印象,可偶然间听到的对话却让它在我心目中大打折扣。学生下课后有两个学生边走边小声议论:那两个学生的一问一答 是老师事先安排这样回答的。原来是课前设置好的“生成”!我不想批评那位老师,只是想探讨:这种虚假的生成有意义吗?为了教师个人的声誉而伪造的生成有价值吗?真诚的希望我们的课堂摒弃虚假,还原本真,让动态生成真的美丽动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课堂教学中期待生成,渴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境界,但绝不必刻意追寻,甚至牵强造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让我们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在预设与生成之中找到新的平衡点,迎接精彩的到来!
评委邀请函 篇5
兹定于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两点半于成都东软学院A8二楼 学生活动中心举办“首届成都东软学院-川外成都学院书画大赛”现场书法创作决赛,届时邀请您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工作。
协会所有成员对您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成都东软学院A8 二楼
邀请人: 成都东软学院书画协会
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书画协会
二零xx年十一月十九日
评委邀请函范文2尊敬的_____女士/先生:
由CCTV《走遍中国》节目和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合作,东风日产专营店协办的“TEANA天籁·走遍中国”——CCTV《走遍中国》特邀嘉宾招选活动于20xx年12月正式启动了,活动将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范围遍及全国26个主要城市,胜出者将作为特邀嘉宾参与CCTV《走遍中国》节目的全程拍摄。
本活动×站招选活动将于200×年×月×日在×市东风日产汽车专营店举办。届时,入围的16名参选选手将展开激烈的对垒。我们诚挚地感谢您能够作为评委出席此次活动。
真诚感谢您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再次表达我们诚挚的邀请,请拨冗莅临!
时间:200×年×月×日×:00–×:00(请于当日×:00-×:00签到)
地点:×市×东风日产汽车专营店
×专营店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天籁轿车·走遍中国”
CCTV《走遍中国》特邀嘉宾招选活动
执委会
200×年×月×日
评委邀请函范文3尊敬的___________:
校团委将于××××年××月××日(星期×)晚上××:××在××××举行第××届科学文化节之第××届“××杯”辩论赛,届时邀请您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工作(××学院vs××学院)。
校团委全体师生对您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共青团××××大学××分校委员会 ××××大学××分校学生会 ××××年××月××日
评委邀请函范文4Xx:
xx公司拟公开发行第一期企业债券,正在实施主承销商招标工作,现拟定于x月x日上午开标,具体如下:
一、时间:x月x日(星期一)上午9:00;
二、地点:xx公司会议室。
当“评委”之心得 篇6
马丽丽
护理部结合我院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以“深入病房做指导,个案追踪抓质量,规范培训见成效,持续改进促发展”为工作思路,为提高护士内涵素质,注重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了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考核,我很荣幸的成为这次考核的评委之一。
刚接到这个通知后,我的心里非常忐忑不安,感觉自己责任重大,也许会对参试者起到蝴蝶效应,我必须认真而细心。
一点半我准时来到多功能会议室,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输血、皮试、输液等的考试场地都布置的井然有序,抽到签的护士们都在后厅认真的准备着自己的用物,有的还在复习重点。和我搭档的是急诊科的刘晋华副护士长,她是心肺复苏方面的专家,贾媛老师也是卫校的年轻骨干老师,这使我心里更加的有了信心,两点钟考试开始了,我们到了自己的考点,看到那些小美女们,个个精神饱满,仪表规范,精干漂亮,她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让我感受到了护理部领导的良苦用心,最让我感动的是王主任和吴主任在考场忙前忙后,一会安慰紧张的考生,一会巡视考场,还有那几位老师们不厌其烦地看着每一位考生,还认真的做着笔记,她们的这些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此时我忐忑的心情也缓解许多,仔细的看着她们的每一个动作,生怕把细节疏忽了。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预设有效问题 篇7
一、预设问题要有“障碍”,防止“滑过现象”产生
“滑过现象”源自于英国学者Edard Be Bono关于思维训练中“注意滑过”的一个形象比喻.他说:当我们驱车从A地到B地欣赏美景时,往往由于车速太快,忽略了途中更美的风景C;由A地到B地的路越顺畅,C地被忽略的可能性就越大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自然流畅,问题坡度太小,没有给学生留下跨越“障碍”的空间,学生无需多少时间即可一蹴而就,就会使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在不经意间滑过.例如:《三角形中位线》合作学习中有一个问题: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一个三角形和梯形,如果要求剪得的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应当怎样剪?对于这个问题,曾有一个教师预设了三个小问题来引导学生:
(1)像图1那样剪,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2)像图2那样剪,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
(3)怎样剪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呢?
这位教师预设的前两个问题,的确能很好地为第(3)问做好铺垫,是不错的引导;但是这两个问题设计过于详尽、顺畅,没有给学生留下“障碍”,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出第(1)、(2)问,第(3)问学生短暂思考就可以回答出来,这个问题便显得没有挑战性,探究价值就“一滑而过”,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没有益处.我认为,这个问题先不给出任何预设的小问题,先让学生动手画,再让学生动手剪.在大部分学生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给出预设第(1)问.这样,整个问题的处理上,坡度不会太小,学生能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过程,进而能及时把握时机,得出正确答案.所以,教师在知识的关键处、疑难处预设有效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的“做数学”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C”让学生“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这是防止“滑过现象”的基本策略.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二、预设问题不要太难,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研究表明,知识处于“最近发展区”时,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预设问题时,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坡度太大,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如果一节课中多有几个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对这节课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多有几节这样的课,学生就有可能对这门学科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我在上《分式方程》这节课导入时预设了四个解方程的题目:
当时听课的很多老师就在嘀咕:在学生连分式方程的概念还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就给出了分式方程让学生解,这样做不恰当.其实,我预设的问题,恰恰把握住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已经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很容易就可以解出第(1)、(2)小题.学生在解第(3)小题时,有的凑出了答案,很多学生就通过两边乘了x解出了方程.其实,学生解第(2)小题时,利用去分母解方程,无形中就为解第(3)小题作好了铺垫,学生只要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就能利用去分母解第(3)小题.我抓住了这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最终赢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所以说,“学习过程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三、预设问题要有启发引导性
在新课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的浪潮下,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原则,达到一种双边互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的效果,经常大量设问,有时不由自主地提一些不疼不痒的问题.例如:一教师在讲“雉兔同笼”问题时,提出:“雉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什么?”“雉有几只脚几个头?”“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的意思是什么?”还有“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问题.我认为这种问题缺少启发性,难以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是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及其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对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漠视.“有疑而问”本是天经地义,但这种浅显的问题,往往问而无疑,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互动得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如何呢?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得到了什么呢?事实证明,这种设想除了在形式上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外,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设问要恰当、适度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让学生带好长度分别为2 cm, 4 cm, 7 cm, 10 cm的小木条,预设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后思考讨论:(1)能拼成几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什么?(2)哪三根不能拼成三角形?这三根的长度都有什么关系?(3)三根木条符合什么要求才能拼成三角形?层层设问、逐步推进,充分突出学生“做数学”的同时,启发引导了学生主动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小于第三边”的定理.
四、预设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好奇心强,喜欢刨根问底.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思维活动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的思维活动越来越具有独创性,并试图解决问题.高明的教师善于利用这一心理特征,预设的问题往往循循善诱、层层设疑、步步为营、节节出新,最后水到渠成,让人恍然大悟,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出现“优势兴奋中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圆的定义”时,我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都会回答:“这还用问,当然是圆的.”接着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就会兴奋起来,纷纷说:“不能!这样的轮子无法滚动.”教师接着再问:“那就造成鸭蛋的形状吧!行吗?”学生开始感觉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若是这样,车子会忽高忽低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不会忽高忽低呢?”学生又一次活跃起来,纷纷议论,最终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处处相等!”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圆的定义.我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预设了四个逐步推进的问题,学生生成圆的定义非常自然且记忆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余味无穷.
“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的标准.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预设有效的数学问题,便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措施.当然,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有效提问时要注意的不只是以上四个方面,比如说,预设有效问题应当在何处何时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进行预设,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总之,教师预设的问题必须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相一致,必须要吸引学生,用问题驱动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关于高中诗歌教学预设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诗歌教学;预设;过程与结论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高中诗歌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通过对其中字词句的全面理解,体察诗人流露出的感情,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灿烂的诗歌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值得国人骄傲的东西。高中生学习诗歌,不仅是为了学习本身,不只是为了语文成绩的分数,更多的则是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学生通过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产生更为深重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此一来,诗歌教学就上升到了一个培养爱国情感的高度,这就是其达到的最终教学效果。
二、预设的概念
(一)哲学领域的预设
“预设”这一概念最早是在哲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后来逐渐发展到语言学中。预设即为前提和先决条件,是做某件事,说某句话之前的准备。德国哲学家弗雷格认为,说话者在出口成章之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和假设,就构成预设的问题。比方说,在想要表达某个句子之前,对使用的字词、感情色彩等所做的一些考虑和相应的处理,就是预设问题的过程。
预设可以细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彻底放下了语境的影响因素,单纯考虑字、词、句。而语用预设则结合了语境因素,以句子中的含义和句式为基础而构成。因为预设问题的多样和复杂的特点,至今尚无比较齐全完整的预设理论。
(二)诗歌教学中的预设
1、在诗歌教学中,预设问题的表现
(1)课前
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进行备课,包括教案的书写。在正式开始一篇诗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该诗歌进行整体规划、详略处理等,对课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全方位地考虑,以保持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诗歌的教学,教师不免要对学生展开引导性的问题安排、问题讨论等环节,而这些过程的细节问题,也是教师应该着重处理的问题。这些教师预设的问题,可以表现在教案中,也可以存放在教师的头脑里。
(2)课中
预设问题在课堂上的表现,主要就是教学活动在课前的设计下有效展开的过程。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一步步展开教学活动,包括学生思考问题和交流讨论等活动的进行,都要依照事先预设的情景设计来完成,以免打乱诗歌教学的秩序。
(3)课后
这是预设在诗歌教学中表现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完这首诗歌之后,得到的个性体验和学到的知识,就是教师预设的教学目的。而教师则圆满完成了该诗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和体会到诗歌中所含的情感和深层意义,这是教师达到的预设效果。
2、在诗歌教学中,预设问题的作用
诗歌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因此,预设问题的把握在诗歌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预先的规划、准备和安排,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周全做好预设问题的计划,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也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种能动性和目的性极强的教育活动,而在其中发展和加入一些创造性思维,是预设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主要的作用体现。
而诗歌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其多样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产生,则更为明显。诗歌的理解本就具有开放性,在此种情势的发展下,从预设问题而发展出来的思维和想法,大都是具有创新性的。这是预设问题在诗歌中的“点睛”之笔。
三、诗歌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一)概念
认识了预设问题,必然就有生成问题。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教学预设之后,在既定和规划完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达到的文化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一生成结果的完成,仅靠预设问题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很难达到的。教学的生成,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教学智慧。对于教学过程中偶发的教学状况和产生的意外效果,合理而巧妙地把握,转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这就是生成教学的至高境界。
(二)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是预设与生成关系的体现
在高中阶段的诗歌教学中,教学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必须经过的进程。而教学的结论,就是通过这些过程进行之后,所得到的成果和知识水平,学生从中获得的观点理论和思想教育等。
过程与结论的关系,是预设与生成关系的体现。高中的诗歌教学,教师在预设完整篇诗歌课堂上的所有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将之付诸于教学实践过程。诗歌是开放而自由的文学载体,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会产生多样而有个性体验的思维认识。将这些思维整合在一起,而得到的整个知识和教育理论体系,就是教学生成,也就是教学结论。
四、总结
诗歌文化灿若星河,每一个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和体会。而高中生作为逐步走向成熟的群体,更要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认知,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和学识。高中诗歌教学中的预设问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起着关键作用。合理而有效的教学预设,才能收到教学生成的结果。其间的过程与结论的处理问题,也正是预设与生成的体现所在。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霞;论新课标视野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与“生成”[D];苏州大学;2010年.
演讲比赛评委总结 篇9
为了展现学院风貌,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为了给同学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同时让同学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家强的道理,增强民族责任感,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此在院领导批准并在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团委学生分会学习部于2011年5月举行了此次演讲比赛,并在院团委学生分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圆满结束。
二、比赛概况
本次活动主要是在全院同学中展开,参赛的选手主要来xxx.共有xxx名同学报名参加了此次比赛。
1、活动时间: 2011年5月x日
2、活动地点:
3、筹备阶段:召开团委学生会学习部会议,张贴海报,宣传本次大赛,统计参赛人数。4、比赛阶段:由于报名人数限制,我们采取了一场比赛制度,学生只需演讲一次即可。有x位评委给出各自的分数计算平均分,算出最终的成绩。经过xx小时的紧张、有趣、丰富的比赛,xx名选手在台上一次展现自己的风采。
5、活动基本流程:
1.参赛选手抽签 2.演讲比赛开始
3.介绍参加演讲赛的评委 4.选手上台演讲 5.评委打分 6.中场休息
7.评委综合点评宣布获奖名单 8.演讲比赛结束。
四、获奖结果:
比赛结束后,各评委对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点评,只出了个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提出对同学们的期望,以及对同学们的鼓励,经过评委的评比打分,最终角逐出:一等奖x名,二等奖x名,三等奖x名,最佳才艺奖x名,以及优胜奖xx名。
他们分别是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最佳才艺奖:
三、活动成绩
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老师和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选手们为这次演
讲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团委学生分会学习部还召开我院学习委员的会议,为选手们的比赛顺利进行做了充分铺垫。此次比赛由我们学习部全力主办,在团委学生分会成员的帮助配合下,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团委学生会的负责老师还亲自为选手们准备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
在比赛中,我院选手都赛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风特别对我院学生学习演讲的兴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我院的选手对演讲比赛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给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评价
1、比赛中,参赛选手都做到了台下认真准备,台上投注情感表达,充分展现了个人风采,让自己在比赛中得到了一次真正的语言能力上的锻炼。
2、学习部里所有的成员和学生分会其他部门成员、主持人密切配合,认真负责地完成了本次活动;在此次比赛中,我们设定了严格的评分标准,确实做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每个选手的得分现场统计出,马上公布.确实做到了“公开”的原则.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1)因为举办此次活动的经验不足,对活动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在时间的安排方面比较紧凑。
(2)因为参加此次活动最为积极是xx班学生,但我们对进行演讲比赛的方法不够理解,也影响了选手的发挥。虽然在比赛前有提醒比赛时的注意事项但效果并不明显。
(3)由于我们对复赛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同学不知道可以到现场观赛。
(4)活动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演讲稿有抄袭的现象,说明以后要在活动
过程中注意提醒参赛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
(5)由于活动仓促,对观众的选举没有作出过多的要求,导致到场的观众有少部分素质不是很高,有看书看报,玩手机等现象,甚至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次小小的骚动,还好在现场次序维持人员的努力下得到了平息。
(6)在选手上台演讲的时候,有的人在台下窃窃私语,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也许坐在台下不会感觉,但站在台上却感觉万分尴尬。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五、活动感想 这次比赛是我院第一个大型的学生演讲活动,而且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经过反思,我们觉得一下几点感触颇多.1、应该让每一位爱好演讲的同学都有一个学习相关知识的平台,在当今社会具有优秀的演讲口才是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本能,也是作为新时代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基础。高水准的演讲,不仅在社交生活和人们相互的攀谈上取到了张显一个有高品质、高素质人的第一标志。
回顾这次次比赛,我们发现,大多数参赛选手都能自信地站在集体面前进行演讲,做到声音响亮、咬字清楚、态度大方,使选手们得到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商学院学生会学习部
2011年x月x日篇二: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征文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这次征文演讲活动是我们策划的第一个正式活动,活动后我们对其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调查的具体情况:
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想考察不同的性别、年龄、职务级别对不同活动的兴趣,以便以后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另一方面是想对本次征文演讲比赛的效果进行调查,征集建议,以便以后此类活动的完善。在调查样本方面,我们按照部门随机抽样,共发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因为有效问卷太少,不便分析性别、年龄、职务级别对不同活动的兴趣,因此我们主要分析了演讲比赛的效果。其中53.8%的受访者认为活动举办的很成功,46.2%的受访者认为一般;92.3%的受访者认为活动加深了其对精细化的认识,7.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23.1%的受访者认为活动对自己在观念和思路方面的改变帮助很大,69.2%的受访者认为帮助较大,7.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帮助。此外在活动兴趣的调查中,23.1%的受访者对辩论赛感兴趣,38.4%的受访者对演讲比赛、技能培训和竞赛、红歌比赛、知识竞赛感兴趣,46.2%的受访者对读书活动和年终晚会感兴趣,61.5%的受访者对拔河比赛感兴趣,69.2%的受访者对素质拓展训练感兴趣。调查表明:活动举办效果差强人意,大部分员工还是乐于参加此类活动,并认为此类活动能起到相应效果的。受访者对活动的批评和建议多集中于比赛环节的设置和组织细节上,比如评委的选择、工作人员位置、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中场休息等,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当注意相关细节的完善。
作为活动策划和组织者,我们认为活动还存在很多疏漏和不足,下面我们就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谈一谈。
在活动的整体性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活动环节的连接上有疏漏。这里的疏漏体现在演讲比赛上,演讲的标准流程应该为①观众入场、②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③选手演讲,评委评分、④公布比赛名次、⑤颁奖仪式、⑥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⑦观众离场,共七个环节。我们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了比赛的过程,没有特别注重比赛颁奖环节以及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这两个环节。于是,就造成了颁奖环节比较混乱,颁奖嘉宾事先没有被通知到,临时上台显得没有准备;嘉宾给选手颁奖,无合影留念;演讲台在所有演讲选手演讲完之后依旧放在台中心,影响了选手领奖。从活动的整体效果看,颁奖这一重要环节,我们做的很不到位。
第二、人员分工安排。从活动的策划到征文评选再到演讲比赛开始之前,我们的分工还是很明确的,配合的也很默契。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演讲比赛前几天的工作安排,出现了一些分配不合理的情况,突发性事件比较多,所以影响了我们的工作安排,以至于造成了某些成员很忙碌,某些成员较清闲的现象。这说明我们的处事应变能力不够强,甚至还停留在以前学校里只能单独处理某一件事情的能力上,当面临的工作任务多了,我们就显得手足无措,应接不暇了。所以比赛的时候,有些成员准备的就不够充分,没有能达到领导期望。
从活动局部来看,也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ppt及音乐。首先,ppt做的比较匆忙,因素很多,其中沟通不足占了很重要的方面。而且现场没有进行过调试,直到比赛前两个小时才发现幕布上显示的颜色与电脑上颜色差异很明显,临时还要对ppt背景进行更改,造成了很大不便。其次,正规的演讲比赛,音乐是不能少的。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遗漏了音乐的准备。观众进场时,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时,颁奖时,观众离场时,都没有准备好相应的音乐。包括演讲过程中,也是可以通过事先沟通,让选手自己准备好背景乐,那样的话演讲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二、评分漏洞。
1、精确位数。事先我们商议采用十分制评分标准,所以评分细则上规定将评分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但是最后比赛时,我们采用了百分制评分标准,而细则上的规定却没有因此同时更改,仍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而实际比赛时,我们计算以及公布的结果,只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
2、同分情况。在所有选手比赛成绩都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获得三等奖的三名选手比分是一致的,都是92.0分。我们很幸运,因为如果万一出现了四人同分的局面,那我们是没有准备的,就肯定要在现场出纰漏掉链子了,因为我们只准备了六本证书。同分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的评分标准存在缺陷,不够严密。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会好好反思,并结合自身的个人总结,做好归纳整理工作。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活动中得到提高,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基础。今后,我们要逐渐提高多事件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培养思维的缜密性,力争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整体大局,又能从微观上顾及局部。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不变应万变,又要能够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处事不惊。我们刚刚起步,我们会不断进取。
附录分别为:征文演讲比赛活动流程、演讲比赛具体安排、演讲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演讲比赛评分表、演讲比赛主持人报分单、征文演讲比赛效果调查问卷。
储备干部 2011年8月28日
附录一: 征文演讲比赛活动流程 篇三:评委总结点评
演讲比赛总结发言 敬爱的。。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在此我首先向参加演讲比赛获奖的选手同学表示真诚的祝贺。刚才听演讲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同学们激昂的文字、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所感染。如果用三个词表达我此时此刻最真切的感受,那就是:感动、感谢、责任。
第一个主题词---感动。作为各系演讲比赛推荐出的优胜者,今天参赛选手的表现很出色。自信、儒雅,落落大方,尽显环院学子的风采和实力;但真正令人感动的是至真至纯的演讲内容。同学们用最真挚的语言诠释着自己对廉洁独到的见解,用最真诚的语言传递者对祖国和社会的责任。一件件小事中诉说着对廉洁的反思;一声声呐喊中流淌着对祖国社会的关注。让我产生心灵共鸣和震撼的不单是同学们理解廉洁、热爱廉洁、以廉洁为荣的情感,还在于同学们明事理,知荣辱,对学校、对师友、对生活心怀感激的人生态度。
第二个主题词---感谢。虽然从尽善尽美的角度看,个别同学在演讲技巧上还是有些许的不足,(如有的选手没有把握好演讲与朗诵的界限,个别选手在表情和体态语的使用上还不够自然),但总体上说,这是一次相当成功、圆满的活动。今天的演讲深深的震憾了每一位在场领导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内心;是廉洁文化和学生精神风貌的展示;是师生间一次比较全面深刻的思想交流;是对廉洁精神的一次弘扬和提升。(不仅增进同学们对廉洁历史的了解,也增强每一位环保学子的责任感。)本次活动不仅为一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同学提供了一次展示的机会,也为廉洁文化进校园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活动之所以圆满成功,完全得益于大家的齐心协力:策划者有创意,筹办者负责任,领导老师的高度重视,参赛选手准备精心。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向组织这次活动的 表示感谢,向所有参与这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更向捧出自己炽热情感的各位选手表示感谢。)
第三个主题词——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21世纪有作为的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来倡导廉洁、学习廉洁、弘扬廉洁,这就是我们所肩负的责任,现在不可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需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我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文明谦让,懂得敬爱师长;学会节约资源,懂得感谢自然;学会进取拼搏,懂得感悟生活;学会珍惜光阴,懂得天道酬勤;学会以廉洁为己荣,懂得以兴国为己任。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去印证“让廉洁文化永驻校园”这一誓言。最后祝全体师生健康、快乐、进步!谢谢大家!篇四: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我爱祖国的蓝天”演讲比赛总结
为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提高他们节能环保的意识,激发他们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新世纪伟业中。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我校的读书活动水平,迎接五月上旬我乡中心校举办的演讲比赛,4月23日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教导处在电教室举行了“我爱祖国的蓝天”演讲比赛。本次比赛的主题是“绿色校园、绿色生活、绿色心情”。选手们围绕主题绘声绘色地演讲了自己创作和改编的作品。本次参加演讲比赛的有11名选手,都是通过各个班级层层筛选最后才进入全校的演讲决赛的,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演讲的学生感情投入,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各位选手激情演讲,台下同学们认真倾听。评委来自各班级的语文老师。随着1号选手刘云静同学的登台拉开了演讲比赛的帷幕。在演讲中,选手们朝气蓬勃、自然大方、饱含深情、直抒胸臆。四年级的郭赟同学演讲感动了台下的评委和同学们。五年级的陶艳丽同学以其自然大方的台风和亮丽的音色证明了自己强劲的实力。比赛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参赛选手们激情飞跃、魅力四射。
演讲结束后,王艳彬校长对此次演讲活动发表了总结性的评价。王校长高度赞扬了本次演讲比赛举办得非常成功,体现了同学们很好的写作素质、演讲素质、综合素质,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同时他也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的演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 点滴做起,培养社会责任感,行动起来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赛评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
此次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刘云静同学将代表良屯学校参加中心校演讲比赛。
附:本次获奖学生名单及演讲作品
一等奖:六年级 刘云静
二等奖:五年级 郭 赟 六年级 陶艳丽
三等奖:四年级 巫明悦 陶苗苗
六年级 刘双旭 董玉茹 陶富强 2011-4-23 演讲比赛活动总结
良
屯
小
学
2011-4篇五:演讲比赛工作总结 17 第一届“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主题演讲比赛
人文科学与管理系学习部 2011年3月日 ,3-5分钟之内。
紧密联系实际,有真情实感;结构严谨条理,语言形象生动;演讲要用普通话 203教室
:2011年3月21,24日晚:2011年3月28,29日晚
(二)具体流程
1、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且介绍到场的评委、嘉宾。
2、主持人介绍比赛的规则、评分细则。
3、比赛开始,选手根据比赛前的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4、待所有的选手比赛完后,邀请评委代表上台发言,工作人员进行统分。
5、评委发言完后,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结果。
6、上台颁奖。
7、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全体工作人员、嘉宾、评委、选手合影留念。
8、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后期工作。
七、颁奖
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
八、比赛结束
评分规则:评委明确给出每部分评分(评分为整数),由工作人员进行最后加总,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取平均分为选手比赛成绩,按成绩排名分别获一、二等奖。
人文科学与管理系系学生会学习部 2011年3月17日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仪表形象:(2分)
1、着装整齐,大方得体。(1分)
2、姿态自然,动作适度。(1分)
●演讲内容:(5分)
3、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2分)
4、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2分)
5、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1分)●语言艺术:(3分)
7、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1分)
【评委问题预设】推荐阅读:
青歌赛评委05-12
领导和评委介绍06-25
评委现场点评词总结05-15
少儿才艺大赛评委点评05-24
对评委的感谢信06-18
辩论赛评委评分细则09-10
找规律教学设计评委稿06-2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08-18
智慧校园项目专家评委邀请函08-29
行程问题——流水问题、过桥问题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