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理制度清单

2024-06-23

2管理制度清单(精选7篇)

2管理制度清单 篇1

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造价控制方法。随着我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实施,清单计价方式规范了清单计价行为,改变了建设市场计价混乱的状况,在建设工程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含义和特点。重点陈述了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投资决策、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结算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措施。在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最后介绍了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应与国际接轨,分析了我国工程造价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为工程量清单计价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运用提供了更充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 工程建设全过程 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i

ABSTRACT

The valuation method is currently common international a cost control method.Along with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valuation standard promulgated for implementation, and standardizes the valuation way valuation behavior, change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valuation in construction, confusing situation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universally.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boq val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Key statements under the mode of valuation of project cos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design, bid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all phase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mpletion settlem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crete measures.In the application of boq valuatio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whole process should be engineering cost control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project cost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with international as a target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valuation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capital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vides more fulfilling the use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Key word:Engineering bill pricing

The entire process of building works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i

目 录

1.绪论„„„„„„„„„„„„„„„„„„„„„„„„„„„„„„„„1 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理论基础„„„„„„„„„„„„„„„„„„„„1 2.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涵义„„„„„„„„„„„„„„„„„„„2 2.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2 2.2.1“统一计价规则”„„„„„„„„„„„„„„„„„„„„„„2 2.2.2“有效控制消耗量”„„„„„„„„„„„„„„„„„„„„„2 2.2.3“彻底放开价格”„„„„„„„„„„„„„„„„„„„„„„2 2.2.4“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3 2.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传统定额计价模式的区别„„„„„„„„„3 3.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5 3.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与控制„„„„„„„„„„„„„„„„„5 3.1.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5 3.1.2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5 3.2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6 3.2.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6 3.2.2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7 3.3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8 3.3.1项目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8 3.3.2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9 3.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9 3.4.1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9 3.4.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10 3.5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11 3.5.1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12 3.5.2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12 4.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12 4.1主要问题„„„„„„„„„„„„„„„„„„„„„„„„„„„„12 4.1.1招标方能否提供全面的招标工程量清单„„„„„„„„„„„„1

24.1.2《计价规范》中分类及细目涵盖面有限„„„„„„„„„„„„„12 4.1.3评标办法的改进问题„„„„„„„„„„„„„„„„„„„„„13 4.1.4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13 4.1.5工程风险问题„„„„„„„„„„„„„„„„„„„„„„„„„13 4.2对策研究„„„„„„„„„„„„„„„„„„„„„„„„„„„13 4.2.1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问题的防范措施题„„„„„„„„14 4.2.2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定额„„„„„„„„„„„„„„„„„„„14 4.2.3严格执行评标办法,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14 4.2.4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的防范„„„„„„„„„„„„„„„„15 4.2.5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15 5.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15 5.1与国际惯例接轨,注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15 5.2 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16 5.3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18 6.结 语„„„„„„„„„„„„„„„„„„„„„„„„„„„„„„„19 7.参考文献„„„„„„„„„„„„„„„„„„„„„„„„„20 8.致谢„„„„„„„„„„„„„„„„„„„„„„„„„„„„„21

1.绪论

在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今天,旧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造价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风险不能共担,显失公平,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必然加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投资商纷纷进入中国境内抢占我国巨大的投资市场,而我们也将利用入世的机会到国外投资和经营项目,入世意味着必须按照国际公认的游戏规则运作,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与国际标准不相符的方法,因此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正式实施,是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同时也是我国工程计价模式与国际通用的计价模式接轨的一项具体措施。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是一种既符合建设市场竞争规则、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国际惯例的计价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是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方向,而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又是价格改革的中心。因此,造价管理改革中首要的任务是计价模式的改革。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报价方式,建立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是对建设工程承发包市场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的一项改革性措施。

因此,在工程量清单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在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招标、施工、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对于工程项目业主利用清单计价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理论基础

2.1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基本涵义

是指投标人完成由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分部 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他项目费、规费和税金。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招标人自行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反映工程实体消耗和措施性消耗的工程量清单,并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提供给投标人,由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自主报价的计价方式。在工程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做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有利于我国的计价方法和国际通行方法接轨,也符合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体制改革“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原则。

(2)有利于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从而实现了双双的风险共担,责、权、利对等。

(3)有利于投标单位通过报价的调整反映出质量、造价和工期间的科学关系

(4)节约了投标单位成本,并为承包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了空间。

(5)有利于施工合同单价的确定及工程进度款和结算款的支付。

(6)有利于企业编制内部定额,提高其管理水平。

2.2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特点 2.2.1 “统一计价规则”

通过制定统一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统一的工程量计量规则、统一的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规则,达到规范计价行为的目的。这些规则和办法是强制性的,建设各方面都应该遵守,这是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首次在文件中明确政府应管什么,不应管什么。

2.2.2 “有效控制消耗量”

通过由政府发布统一的社会平均消耗量指导标准,为企业提供一个社会平均尺度,避免企业盲目或随意大幅度减少或扩大消耗量,从而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2.3 “彻底放开价格”

将工程消耗量定额中的工、料、机价格和利润、管理费全面放开,由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价格。“企业自主报价”——投标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专长、材料采购渠道和管理水平等,制定企业自己的报价定额,自主报价。企业尚无报价定额的,可参考使用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

2.2.4 “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

通过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引入充分竞争形成价格的机制,制定衡量投标报价合理性的基础标准,在投标过程中,有效引入竞争机制,淡化标底的作用,在保证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按国家《招标投标法》有关条理规定,最终以“不低于成本”的合理低价者中标。

2.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传统定额计价模式的区别

(1)单位工程造价构成形式不同。价时单位工程造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构成,计价时先计算直接费,再以直接费(或其中的人工费)为基数计算各项费用、利润、税金,汇总为单位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时,造价由工程量清单费用(=∑清单工程量×项目综合单价)、措施项目清单费用、其他项目清单费用、规费、税金五部分构成,作这种划分的考虑是将施工过程中的实体性消耗和措施性消耗分开,对于措施性消耗费用只列出项目名称,由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施工现场情况、施工方案自行确定,以体现出以施工方案为基础的造价竞争;对于实体性消耗费用,则列出具体的工程数量,投标人要报出每个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2)分项工程单价构成不同。按定额计价时分项工程的单价是工料单价,即只包括人工、材料、机械费,工程量清单计价分项工程单价一般为综合单价,除了人工、材料、机械费,还要包括管理费(现场管理费和企业管理费)、利润和必要的风险费。采用综合单价便于工程款支付、工程造价的调整和工程结算,也避免了因为“取费”产生的一些无谓纠纷。综合单价中的直接费、费用、利润由投标人根据本企业实际支出及利润预期、投标策略确定,是施工企业实际成本费用的反映,是工程的个别价格。综合单价的报出是一个个别计价、市场竞争的过程。

(3)单位工程项目划分不同。按定额计价的工程项目划分即预算定额中的项目划分,一般土建定额有几千个项目,其划分原则是按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不同工艺、不同施工机械、不同施工方法和材料规格型号,划分十分详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工程项目划分较之定额项目的划分有较大的综合性,新规范中土建工程只有177个项目,它考虑工程部位、材料、工艺特征,但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或措施,如人工或机械、机械的不同型号等,同时对于同一项目不再按阶段或过程分为几项,而是综合到一起,如混凝土,可以将同一项目的搅拌(制作)、运输、安装、接头灌缝等综合为一项,门窗也可以将制作、运输、安装、刷油、五金等综合到一起,这样能够减少原来定额对于施工企业工艺方法选择的限制,报价时有更多的自主性。工程量清单中的量应该是综合的工程量,而不是按定额计算的“预算工程量”。综合的量有利于企业自主选择施工方法并以之为基础竞价,也能使企业摆脱对定额的依赖,建立起企业内部报价及管理的定额和价格体系。

(4)计价依据不同。这是清单计价和按定额计价的最根本区别。按定额计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定额,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定额,包括企业生产要素消耗量标准、材料价格、施工机械配备及管理状况、各项管理费支出标准等。目前可能多数企业没有企业定额,但随着工程量清单计价形式的推广和报价实践的增加,企业将逐步建立起自身的定额和相应的项目单价,当企业都能根据自身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报出综合单价时,企业自主报价、市场竞争(通过招投标)定价的计价格局也将形成,这也正是工程量清单所要促成的目标。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本质是要改变政府定价模式,建立起市场形成造价机制,只有计价依据个别化,这一目标才能实现。

定额计价是指建设工程造价有定额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所组成的计价方式。其中定额直接费是套取国家或地区预算定额求得,再以定额直接费为基础乘以费用定额的相应费率加上材料差价等,最终确定工程造价。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指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以及相关要求,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要求,由施工单位自行制订的工程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企业定额并考虑风险因素,由施工单位自主报价所确定的工程造价。

根据上述两种计价方式,建设工程造价确定程序是不相同的。在定额计价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确定是依照国家或地区所发布的预算定额为核心,最后所确定的工程造价实际上是社会信息平均价。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是以企业定额为核心,最后所确定的工程造价是企业自主价格。这一模式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竞争机制。工程量清单计价均采用综合单价形式。在综合单价中包含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利润等。其不同于定额计价模式,先有定额直接费表,再有材料差价表,还有独立费表,最后在计费程序表中才知道工程造价。对比之下,工程量清单计价显的简单明了,更加适合于工程招投标。

3.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

3.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与控制 3.1.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明确项目的投资数额、质量标准、进度要求等总体目标。但在我国的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多次出现因盲目决策而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导致资金损失。目前在项目决策阶段,建设单位大多是委托设计单位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但设计单位通常只精于工程设计,对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并不在行,再加上本阶段工程量不明确,所以投资估算的准确性也较差;还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事先与设计单位串通,要求其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严重影响了估算的准确性。可见,项目决策的深度不够和估算的方法不够科学合理是建设工程造价在项目决策阶段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3.1.2建设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造价人员首先要获取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等众多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仔细认真分析,确保项目投资预测的准确性。

(2)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可采取可行性研报告估算投资包干办法,让项目建设单位承担超支投资的风险。还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简易初测,以便计算工程数量,能有效地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3)全面细致编制投资估算。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准确、全面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考虑每个细节,避免产生过大误差。

(4)建立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有关的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并根据它未考察项目的各项财务状况,如其盈利能力、清偿能力等,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5)科学选优。立项后应对各个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并选取综合效果最佳的方案。具体可采用专家论证和招投标方式来进行优选,根据项目执行有关的基本数据资料,让专家来评价判断,提出意见,选出最佳决策方案。

3.2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3.2.1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常工程设计阶段所能控制的投资量占总投资量的比例非常高,约占70%左右,所以工程设计的质量对工程造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阶段存在的过程造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体制弊端。当前的设计体制主要存在协调与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弊端。设计人员认为只按设计任务做好技术方面的工作就行了,而工程造价控制则是经济技术人员的事情。许多概预算人员并不懂得工程设计的有关专业技术知识,他们只会按图纸套定额进行概预算的编制,还有的人员认为设计人员已进行了多方案比较,不必再对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这样造成设计人员与经济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协调,容易导致工程造价失控。现行的设计费用标准是按造价的比例收取,因而有些设计单位盲目扩大工程规模,增加工程造价来收取更高的设计费,最后出现许多设计标准过高等不合理现象,导致设计概预算严重超标。

(2)招投标中的片面性。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给设计单位提供了一种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但当前项目的招投标出现了片面性,如在评标中片面注意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只要方案较好的便能中标,而不管其后面的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作,从而方案招标后缺少竞争机制,导致设计单位控制造价的积极性降低,最终也容易出现造价超标的问题。

(3)设计深度不够。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其设计阶段考虑的问题不够,设计深度不够,出现缺项、漏项以及前后设计不衔接等问题,造成施工过程中不断追加投资,从而使得实际造价远远高于预计的工程造价。

3.2.2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加强设计过程的协调与监督。工程建设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设计——建造工程总承包方式,能使总承包商从设计、施工全过程出发,协调好设计与采购、施工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对工程项目从整体上进行有效地调控。同时,对项目指定一名项目经理,让其负责保证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等得到较好地控制,从而也能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2)完善设计招标,加强设计监理。应克服方案招标中的片面性,按照各种设计方案构思的巧妙性、新颖性,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定标。并且不仅仅在方案设计阶段投标,还应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也进行投标,让各竞标单位有竞争压力而努力控制造价。还应将监理工作引入到设计阶段,以保证设计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等科学合理。

(3)加强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投资估算,制作初步设计总概算,与工程有关的各专业也应按分配的投资额控制设计,保证工程竣工结算不突破总投资限额。如果发现某项费用指标超出任务书的投资限额,应立即纠正,以免后期盲目削减造价从而影响工程质量。施工图阶段要严格控制工程量,确保其准确性,还应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实行限额动态控制。还应让设计单位承担一定的责任,实现奖惩制度,来促使他们控制限额指标。

3.3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3.3.1项目施工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有法规体系存在弹性空间。目前,建筑工程招投标依据的法规主要是《招投标法》、《建筑法》及有关部令和地方法规(以下简称“招投标法规”)。《招投标法》有些条款规定本身就留给业主或代理机构弹性空间,如第十二条赋于项目业主(自行招标或委托代理机构)办理招标事宜的权力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二十条有关不得对投标人有歧视性条款规定第四十条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的条款等。对这些条款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当事者的道德约束高于法律约束。目前,招投标竞争非常激烈,竞争对手得分(综合评审法)差距非常微弱,法律提供的微小弹性空间都直接影响评标结果。《招投标法》作为指导我国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它应当给各方主体追求效率的空间,但作为政府投资工程,应有更严厉的规章,确保招标工作的公平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弹性空间。

(2)工程量清单编制问题。一些业主单位为了项目早日开工,在初步设计审查后就开始编制工程量清单招标,有的甚至采用模拟清单招标,等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招标时的工程量清单往往与实际施工图不符,普遍存在清单项目有遗漏、清单数量有出入、清单描述不清,最终结算与中标价格相差甚远,容易产生纠纷,不利于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

(3)当前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的竞争。一些少数有权威的人士,将工程建设项目以不公正的手段进行交易,工程指定关系户、人情工程,工程造价难以控制,施工单位为了自己企业的利益,一味要求追加工程费用,所以这种不符合工程的招投标,指定的承包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也是工程造价超额的隐患。

(4)在招标工程中任意压价,导致工程造价严重失真。一些建设单位为了减少建设资金,利用僧多粥少这一现象,使得个别施工单位通过低价中标;而在施工过程中想方设法增加现场签证及技术变更,以获得额外收入,或干脆偷工减料,在材料上以次充好来蒙混过关,留下质量隐患。

(5)建筑工程招投标“黑白合同”盛行。目前在我国工程招投标中,建设单位与招标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串通,搞虚假招标,明招暗定,签订“黑白合同”的问题相当突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向会议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建筑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他说,所谓“黑合同”,就是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除了公开签订的合同外,又私下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强迫中标单位垫资带资承包、压低工程款等。“黑合同”违反了招标投标法、合同法和建筑法的有关规定,极易造成建筑工程质量隐患,既损害施工方的利益,最终也损害建设方的利益。在检查中,检查组了解到这个问题不仅相当普遍,而且难以查处。要加强对建设单位行为的规范和监督,严肃查处签订“黑白合同”等违法行为。要充分认识黑白合同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在投资建设项目时要带头遵守法律,同时要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按照“建管分离、用建分离”和专业化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3.3.2工程项目施工招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

(2)不断提高标的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防止压标或低价抢标。

(3)严格禁止招标人利用施工企业找活心切的特点,人为地要求施工企业压价让利和提出垫资施工等条件。

(4)标的的确定原则上应使招投标双方都有利可图,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评标过程中,应在合理低价中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投标单位的社会信誉、资质情况、施工能力、设备状况、业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便选择一个既能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又能保证工程按质按时完成的中标单位。

(5)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的作用。可以考虑实行招标代理制,让信誉高、实力强、技术全面的招标机构代理,政府只负责监督,这样,可以避免政府权力的寻租行为,从而使招标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建筑法》、《招标投标法》颁布后,对遏制建筑市场中的不良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上述新问题又产生了。要解决以上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应高度重视,切实贯彻落实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认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从源头上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制约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建立全程式电子网络公开办事制度,进一步推进公开办事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净化建筑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3.4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3.4.1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当前一些建设单位为了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违反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程序,急于项目的开工,而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甚至出现边决策、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没有领会投资额度和建筑标准的要求,也没有对设计深度和有关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合理性进行把关,导致在施工中出现大幅的变更,也就难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2)对施工监理的认识不够。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受业主委托对工程承包商的工作进行监理,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达到要求。监理与二者的关系是平等的,对二者应保持独立性和公正性。但目前社会上对监理服务的认识不足,另外还有一些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差,导致业主不敢完全放权监理,使得监理在工作中权利有限,不能很好地对乙方进行监督。而建设单位也想拥有自己一套齐备的人员,以便于更好地贯彻自己的意图,而不习惯受监理人员的监管。使得监理人员的工作在双方受阻,这也容易导致造价失控。

(3)现场签证管理混乱。一些监理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差,对一些现场工程量问题不经核实随意签证,对其他一些不应签证的项目也盲目签证,甚至一些签证直接由承包商填写,而监理人员没有仔细查实便进行确认;还有的承包商为获取高利润而弄虚作假,以少报多,企图蒙混过关,监理工程师也没有严加核实便签证认可。

(4)施工单位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有些施工单位故意对钢筋抽料、钢筋混凝土梁等单位造价高,计算复杂的项目,多计工程量,也虚报造价;还有的对定额中已综合考虑的内容进行单独列项,巧立名目来高套定额;还有的故意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这些都造成实际造价与施工单位报上的造价严重不符。

(5)现行计价方式存在的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建设项目均采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往往比建设单位更清楚工程量实际发生数量,当发现工程量中有缺项、漏项或两者之间有较大差别时,由于工程为固定单价乘以实际发生量结算,施工单位会在投标时就采用不平衡报价的方式,造成实际工程造价的上浮。

3.4.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1)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程序。在工程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首先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程序。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一套完善的计量、支付、变更的管理办法,突出事前控制,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控制。突出事前控制是指要避免设计院出变更,施工单位实施,实施完再报决算的习惯模式。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的工程变更都必须建立先由施工单位打立项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核,经业主批准立项后才可以实施的程序。另外,工程变更的费用和变更方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变更立项报告在说明变更处理方案的同时,必须同时说明相应的变更价款,从而使业主决策时对造价心中有数,避免造价失控。

(2)强化工程监理力度。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业主与监理人员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监理人员与承包商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要始终维持自己独立第三方的位置,起着中间衔接的作用。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业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手软、不嘴短、可观、公正的评价工程质量,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降低工程造价,从而使施工阶段的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

(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及时掌握工程造价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施工方按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签证、额外用土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要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变更一旦发生应及时计算因工作量变更而发生增减的费用,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度,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建设单位的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隐蔽工程记录和签证工作,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作为编制结算的依据,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象。

(4)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项目建设单位首先要做好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工作,通过对比分析来计算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等费用,以挖掘内部潜力,以最少资金占用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然后根据经济核算结果、机械设备及利用情况、以往类似工程情况和有关经济指标等资料来编制施工成本计划,以指导各项工作按计划的展开。最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具体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加强材料的使用管理,降低材料损耗量;加强对人工、机械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降低施工管理费及其它成本。此外,还应在施工过程中搜集索赔资料证据,以防特殊情况下提出索赔,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5)把好材料价格关。工程材料费通常会占到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的50%以上。因此,把好材料关对控制工程造价意义重大。应疏通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各种材料的最新价格情况,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督,还应控制好材料差价,妥善处理原计划材料价格和实际材料价格的差值,按市场变化规律,对材料价格实行动态管理。

3.5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3.5.1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有的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没有把设计变更内容和工程量反映到竣工图中,而只是对施工图上盖竣工章作为竣工图,易导致在结算时将竣工图工程量和变更签证工程量重复计取;另外,在工程结算计价中存在高套取费标准和高取材料市场价调整差价的问题,如果造价咨询单位的工程造价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问题,就可能在结算审核中忽略上述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单位经济利益受损。3.5.2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在竣工结算阶段应把设计变更内容和工程量反映到竣工图中,严格审查签字盖章是否齐全,核算相关材料价格和工程费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应及时纠正,并对弄虚作假者追究责任。

4.应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

4.1主要问题

4.1.1招标方能否提供全面的招标工程量清单

(1)类比法工程量清单:个别招标编制单位为省时省力,用类似工程的工程量乘面积之比的办法来编制工程量清单

(2)定额法工程量清单:编制单位用综合定额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工程量,再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形成单位估价表定额子目中的工程量清单。

(3)编制人员的资质和经验问题:现阶段,许多工程量清单编制人员都是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其施工经验不足,缺少项目管理经验,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对诸多因素考虑不周。

4.1.2《计价规范》中分类及细目涵盖面有限

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目的在于打破由政府的造价管理部门统一单价的做法,让企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价格和技术优势,积极地在竞争中形成价格。但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施工企业并没有自己的企业定额,许多中小施工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定额。所以在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时,往往是按照预算定额中相应子目的消耗量,乘以本地区内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市场价,得到直接工程费,再加上由费率定额制定的按企业类别或工程类别确定的综合管理费和优惠折扣系数,便得到了综合单价。这种做法的实质还是沿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模式,只是表面形式的变换而已。

4.1.3评标办法的改进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报价澄清制度未完全的建立;标底的作用问题;评委资格和评标委员会组成的问题。

4.1.4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

工程中标是施工单位对造价与施工条件选择的一个阶段,要使造价与施工条件落实,合同签定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明确规定建设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设主管和造价管理部门对“工程量清单”要采取事后跟踪,对合同的签定要进行审核认定。在实施过程中,各级部门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4.1.5工程风险问题

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而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其它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建设项目的实施一般都要经历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时间,在此过程中,业主面临着管理失误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承包者也面临着报价失误风险、工程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不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都不应夸大风险而萎缩不前,也不能贪图利润而对风险疏忽大意而酿成大错,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细致调查存在各类风险的主客观条件,认真分析评价风险危害的严重程度,采取恰当的防范和转移措施,化险为夷,以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4.2对策研究

4.2.1对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问题的防范措施

(1)工程量清单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编制。

(2)编制好的工程量清单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时,报审的工程量清单应包括: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其他项目清单,零星工作项目表等。工程量计算与编制说明要详细全面。如:工程量计算所依据的图纸、图集,图纸中已表明但未列入清单的原因及说明,设计图纸本身有矛盾时的工程量计算依据等。

(3)快速提高工程造价人员的素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的推行,以企业定额来计算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价格和确定中标价格已是势在必行,这个过程需大批懂工程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4.2.2 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定额

建立和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应在一定资料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思想做指导。施工企业定额的建立和制定,应考虑以下内容:

工程消耗量:包括实体消耗量和措施性消耗量两块。实体消耗量就是构成工程实体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其中材料消耗量应包括施工时的材料损耗率,机械的消耗量应包括机械摊销率。措施性消耗量就是为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所采取措施的消耗。包括模板的选择、配置和周转,脚手架的合理适用与搭拆,各种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等项目。

各种消耗价格:即各种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的价格。其中人工单价可按工种分类;材料可分为实体消耗材料和周转性材料,实体消耗材料按照市场价建立数据库,周转性材料则建立市场购买价格库和市场租赁价格数据库;机械设备则建立市场购买价格库和市场租赁价格数据库。

各种费用标准:指为施工准备、组织施工生产和管理所需要的各项费用。

4.2.3严格执行评标办法,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

现阶段,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在开标会结束后,由评标专家立即进行评标、定标。采取这种评标定标办法,对遏制及避免评标过程中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保持整个评标定标过程中的独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量清单计价可能使个别企业低于成本价恶意竞标,让投标单位在评标时有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解释澄清主要是解释澄清投标方案的科学性、施工工艺的先进性、项目报价的合理性。使业主、投标人能够较全面了解、掌握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原因,提高评标、定标的透明度、合理性和科学性,能有效地防治恶意低价竞标而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现象发生。通过解释澄清,以保证投标竞争公平、评标定标公平、合理。

4.2.4对合同的审核管理问题的防范

为规范和约束承发包双方的市场交易行为,明确双方的责、权和义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对合同的监督管理。并通过规范合同的操作程序和建立合同备案制度,实现对造价的跟踪管理,克服合同中不合理、不平等的条款,以保证合同主体、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条款的合理性。确实维护好当事人的经济利益,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4.2.5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险和担保制度

工程保险是以建设工程项目作为保障对象,对其在建设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保险形式。投保人将威胁自己的工程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保险公司),并按期向保险人交纳保险费,如果事故发生,投保人可以通过保险公司取得损失赔偿以保证自身免受损失。无论是工程保证担保,还是工程保险,保证机构或保险公司都必须对承包商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实行工程保证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使建设主体有关各方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守约则受益,失信则遭损,强化自律意识,促进规范运作,确保工程质量。无论承包商、分包商,还是咨询设计商,如果没有购买相应的工程保险,或者没有取得相应的保证担保,就无法取得工程合同。建筑工程社会保险不仅成为强制推行的法律制度,同时也是建设主体各方普遍遵循的惯例准则。

5.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

5.1与国际惯例接轨,注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都把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建设。它是建筑经济、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以美国为例,美国工程造价管理组织称为The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st Engineering,简称AACE,提出的目标“全面工程造价管理”(Through Total Cost Management),它指出“在当前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下,全面造价管理原则和实践所体现的效益是商业和公司关心和需要的。”在美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其投资和预算确定主要依靠已完工程造价的资料进行估算。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预算工作一致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在比较完善的建筑市场和中介组织服务的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定价,而造价工程师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5.2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

(1)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2)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设备和材料价格的不按市场行情制定。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设施面积增大,装修超标准等。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以后,进入设计阶段,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严密、全面。

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平竞争,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是我国工程造价制度改革和招投标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招标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在我国全面推行后,在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抵制不正之风方面作用明显。也有效地保障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招投标阶段实行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已不适应,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投标是必然趋势。建设部颁发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使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实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可减少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繁杂劳动;简化招投标报价工作;减少工程结算中扯皮与纠纷;逐步与国际上“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惯例接轨,深化工程计价主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的改革,为我国承包商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4.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耍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平等互利。5.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何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5.3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

全面造价管理是为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1.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作出合理的选择,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为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

3.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全国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统一工程项目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清单编码,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满足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

4.全面推行国际上通用的“综合价格计价法”。以此代替现行的“分项工程单价法”。

5.充分发挥注册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注册造价工程师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士,对建筑成本、价格、财务、及法律等均有专门知识,能就初步成本咨询、成本计划;招投标文件的制订及相关承包价格、建筑合约的制订和管理;工程费的预算及成本控制、工程策划及管理,建筑合约的纠纷仲裁,建筑工程保险费损失估值等方面提供广泛服务。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

6.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应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复核制度,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减少工程量清单中的差错率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在进行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使工程造价结算确切、合理。

6.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量清单计价虽然是国际上通用的工程计价模式,但在我国这种计价模式还刚开始推行,我认为要深入广泛地宣传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内容及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和熟悉程度。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建设单位、建筑企业、招标投标监督机构相关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培训,使他们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理论和方法.只有广大从事工程计价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掌握了工程量清单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这种计价模式真正付诸实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工程建设招投标中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它对促进招标投标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建立有序的建设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静.工程量清单计价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四川大学资讯网2004.3 [2]庞宗琨.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施工企业管理2004.12 [3]余霞.我国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电业2005.9 [4]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5]杨昌鸣,庄惟敏.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指定用书(之四)[M].建筑设计与经济(自编),2003.[6]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郑美玉.《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降低工程造价》[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12 [8]张锦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管理》[J].建筑施工.2004.6. [9]周才志.武汉市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探索[J].工程造价管理,2003;1:41~43 [10] 李四春.论招标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3:31~32

本文是在杜晓梅教员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收集、查阅、分析和研究完成的。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欣慰之余,感激之情也涌上了心头。

感谢部系、队及教研室领导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关心和鼓励。并以此文献给所有帮助和关心我的亲人、老师和朋友。

论文在成稿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成果,最后向已提及或没有提到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2管理制度清单 篇2

关键词:权力清单,确权,晒权,控权

自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推行权力清单制度以来, 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积极响应、迅速行动, 推进速度很快。如今权力清单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对行政权力进行规制的热点探索和实践, 在全国各地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 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只是制度的构建尚在起步阶段, 还远未形成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而当前学术理论界对政府权力清单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也还远不够广泛、深入和系统化。在此背景下, 笔者对权力清单制度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与分析, 以期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工作有所裨益。

一、权力清单制度的含义与作用

权力清单制度是指依法将各级各类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力分门别类进行明确界定, 制成权力清单予以公布, 从而为行政权力划定清晰界限的制度。在该项制度下, 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按照依法制定的权力清单行使权力, 只有清单中所列的权力项目相应的行政主体才能依法享有, 任何行政机关不得行使任何清单中所未列的权力。权力清单制度是为确保各级政府实现依法行政而进行的以“确权”、“晒权”、“控权”为核心内容的一次行政权力革命[1], 本质上就是要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使任何行政主体在任何时候行使任何行政权力均须于法有据, 公开透明, 不能肆意妄为。

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可以为市场主体及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并推动社会各界对行政权力的广泛监督。作为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步骤, 权力清单制度非常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强有力的制约与监督、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正确合理行使, 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确保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选择。

权力清单制度必将直接革除曾经大量存在的不合理的既得利益。由于过去权力界限不清晰、权力运行不公开、权力监督不够有力, 使得既得利益者拥有大把机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进行设租寻租、操控市场, 谋取私利。如果权力清单制度能够构建得科学完善并得到严格执行, 行政权力就没办法在权力清单所涵盖的范围之外随意延伸, 必将大大压缩腐败分子的寻租空间, 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也将被极大压缩, 以权谋私的机会自然相应减少[2]。

目前, 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进行自身改革, 政府转变职能的关键途径和核心任务。形成科学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 将有效遏制行政权力滥用, 避免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的过度干涉, 减轻企业和公众的负担, 有助于打造有限、有为、高效的阳光、法治与服务型政府, 并推动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营造公平的经济、社会环境。通过政府行政权力的减少, 恰恰可以实现市场活力的增加, 并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腐败。

二、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

权力清单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确权”, 即通过定期梳理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责, 对行政权力进行明确、调整, 编制、修改权力清单, 包括权力运行流程图、时限表等;二是“晒权”, 即公开权力清单与权力运行程序;三是“控权”, 即建立健全权力监管制度。

(一) “确权”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的基础和关键

制定权力清单, 即“确权”, 是摆正政府跟市场之间关系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建设的是始终是市场经济, 市场才应当是左右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而市场需要的是服务型政府, 必须要明确限定政府的权力界限, 把市场的归市场, 政府的归政府, 使市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 而行政权力的实质属性则是服务。不做好“确权”工作, 政府权力的边界不清晰, 权力的运行不规范, 就无法根本解决政府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 造成政府的事前管控过多过死, 服务和事中事后监管却往往不能到位。

编制权力清单的过程是一个明确政府权限、限定政府职能的动态过程。“确权”过程中, 必须坚决落实简政放权, 真正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真正激发市场活力。要坚持只要是市场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要交给市场去解决, 只要是适宜社会力量承办的事项就要让社会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只要是基层可以处理的问题就依靠基层去处理, 这是一项重要原则。要通过简政放权, 有效改变过去政府管得过多过泛的状况, 使该减该放的行政权力一定要减到位、放到位。权力同时意味着责任,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 要保证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权力与行使权力的能力相互匹配, 做到“下放有必要、承接有能力”。同时, 要将各部门中相互交叉重叠的权力进行清理归并, 重新调整, 明确哪些权力应该减掉, 哪些则必须保留, 把该放的权力果断放掉, 该管的事情尽力管好。各级政府部门减政放权以后, 要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加强行政立法、行政服务、行政监督上来, 在提供优良服务、维护市场统一与公平竞争、确保公平正义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权力清单必须依法制定, 遵循职权法定原则, 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协调统筹机制, 统一制定标准。应确保清单里的每项权力都有法可依, 其名称、内容、主体都应有明确的说明。编制权力清单, 不能只是对各项行政权力进行简单地罗列目录, 而是要将各级行政机关所享有的权力分门别类地进行科学整合, 深层次清理, 扫除权力盲区, 规范行政裁量权, 确保权力清单的质量。“确权”过程中, 既要理清权力的总体情况, 又要摸清每一项权力的具体情况;既要看一项权力是否合法合规, 又要看其是否合时合需;既要明确权力运行的内容, 又要明确权力运行的程序;既要关注权力运行的结果, 又要关注权力运行的效率;既要注重权力行使, 又要注重责任承担[3]。越到基层, 越要实事求是。要广泛听取基层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意见。权力清单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 不能模糊笼统、含混不清, 具体来说, 应当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决策、审批、执法、监督等各类权力。不仅各项行政权力的职责权限要在清单中明确, 各项权力的法律依据、权力主体、运行程序、相应责任也要在清单中明确。要充分运用权力清单, 对政府的各项行政权力全面、系统、深入、具体地加以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建立权力清单的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 根据法律文件以及行政主体机构职能的变动情况, 及时进行修改调整, 确保权力清单既合法又合理, 始终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行政权力的设立依据, 主要来自于相关组织法以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相关立法部门应当密切关注、持续研判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与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应性、配套性, 将不再符合改革形势、不再适应客观社会发展的法律规定依法及时予以修改或废止;对存在立法缺失需要加强监管的领域, 则须抓紧立法, 尽早完善, 为权力清单制度的顺利实施扫除障碍。

同时, 要抓紧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相关配套制度, 完善运行程序, 按照规范、透明、高效、便利等原则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 减少权力的内部运转环节, 缩短办理时限, 降低办事成本, 实现全程公示, 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水平。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带来了电子政务的日趋普及, 今后一定会给行政权力运行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利用高级电子政务系统来设定程序,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网上服务, 既可提高行政效率, 又可确保权力行使公平公正、依规合法。

(二) “晒权”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环节

权力的公开透明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管控的前提, 所以“晒权”是实施权力清单制度的重要环节。亮出权力本身就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 就是警示行使权力不能任性。不仅要公开权力清单的制定、修改情况, 还有权力运行的过程、结果等都应当正确、及时地向社会发布, 以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通过对政府行政权力的公开, 揭开其神秘面纱, 打破权力运行的封闭性, 才能确保政府行政的高效和廉洁[4]。把权力运行大大方方地晒在阳光下, 摆到公众眼前, 让每个公民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部门应当提供什么样的管理和服务,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管理和服务, 杜绝暗箱操作, 有利于消除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权力寻租空间, 强化公务人员的规范责任意识, 从而提升行政效率, 便于公众监督, 有利于廉政建设。并且, 权力清单的公布, 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就社会生活中哪些事情政府该管、哪些事情政府不该管进行广泛讨论, 凝聚共识, 努力构建更加科学、更为先进的公共决策与民主管理体制。因此, 依法“晒权”应当是在权力清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对各级行政机关的强制性要求, 凡是不会涉及到国家机密的行政权力, 都应属于强制公开范畴。

为使“晒权”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必须有法可依。立法部门应加紧制定《行政公开法》, 建立健全权力公开的全国统一立法规范, 使“晒权”工作做到规范化、常态化和流程化。通过立法, 形成依法“晒权”的严格纪律。只有在立法层面制定严格、明确、统一的硬性要求和执行标准,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诸如谎报、瞒报、漏报等各种违反权力公开原则的错误做法。权力清单应是基础权力信息的集合, 包括授予该项权力的法律依据、每项权力的行使主体与行使条件以及具体的权力运行程序等详细信息。除涉及国家机密的保密事项外, 有必要依法公开每一项行政权力的具体信息及其运行过程和结果, 这就相当于公开了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的数据库, 极易暴露出行政权力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极大便利了行政相对人、舆论监督人员、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对行政权力现状与存在问题的观察分析与监督评价, 从而为不断优化行政权力的结构与流程、努力改进行政服务质量、提高行政监管水平工作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三) “控权”是权力清单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首先, 统一、规范是确保权力清单制度严肃性与严格性的基本要求。应该进行统一立法, 用全国上下完全一致的标准对权力清单的编制、公开与监管进行规范, 而不宜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设计、各自为政。当然, 地方政府的探索实践是中央政府制定政策时汲取经验、拓展思路的重要源泉。前一时期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展试点, 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相关经验。但如果任由各地单打独斗、自行摸索, 而不在全国进行统一立法规范, 将会由于各地方政府所设定的制度内容、运行程序、实施标准等各不相同, 导致全国范围内制度运行的混乱。自此之后权力清单制度的推进工作应当转向统一立法, 充分吸收各地有益的创新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全国范围, 形成全国统一的权力清单制度规范。

其次, 权力清单制度的落实, 需要有坚实的核查监督制度作为保障。简政放权和完善监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没有完善的核查监督问责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权力清单制度不可能真正实现, 而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方面, 在充分减政放权、成功转变职能之后, 政府更多时候不再进行事前审批, 而是转为在事中、事后进行严密监管。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机制, 抓紧建立科学完善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明确监管事项与监管责任, 规范监管程序, 推进监管重心下移, 力求使监管过程可操作、可监督、可追溯, 确保监管到位。可以充分利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技术, 通过对高级电子政务系统的研发, 设计一套科学、实用的网络监管模式, 对行政权力运行进行全程、实时、有效监控。未来甚至还可以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网, 打造集行政公开、行政服务、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民意征集、电子监察、信用管理、考核评估等为一体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信息共享的电子平台, 实现省、市、县、乡政府的多级联动, 既能提高效能、便民惠民, 又能做好监管。

另一方面, 必须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一是要落实管理职责, 必须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 厘清与每一项职权相对应的责任事项, 建立责任清单;二是要严格按照清单厘定的责任事项, 及时追责问责, 对于行政主体的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坚决依法惩办, 绝不姑息。要明晰每一项行政权力所对应的具体责任是什么, 由谁负责, 出了问题向谁追究, 并完善追责程序, 公开问责过程, 增强追责问责的可操作性。同时, 还需规范、灵活、全面地运用、强化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公众监督等多元监督体系, 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从而有效弥补政府自我监督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任进.权力清单制度迎难而进[J].协商论坛, 2014 (6) .

[2]程文浩, 杨诗哲.国家治理过程的“可视化”如何实现——权力清单制度的内涵、意义和推进策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4 (9) .

[3]李强.权力清单制度:给行政权力打造一个制度的笼子[J].求是, 2014 (4) .

2管理制度清单 篇3

关键词:政府和市场关系;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一、 引言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核心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理想的政府应该一方面具有保护培育市场的积极职能,另一方面又受到法律限制以防止过度侵害市场,换言之,政府既应该是“有效的”,也应该是“有限的”。

为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自2013年起,中央政府要求制定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公布了推进时间表。其中,“负面清单”、“权力清单”主要针对“有限政府”问题,防止政府随意干预市场;“责任清单”主要针对“有效政府”问题,防止政府不作为。

二、 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进展

从功能上看,负面清单与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都旨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而从指向上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指向对象为政府部门,而负面清单的指向对象则为市场主体,其实质是规范市场主体的准入标准。负面清单与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制定和推动工作必须相辅相成。

负面清单:从地方实践到中央规范。实际操作中,负面清单的制定和推行工作是一个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过程:先由地方实践,随后由国务院规范,再选择试点地区先行先试,最后全面推开。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最早实行负面清单制度的地区,随后其他地区负面清单工作开始陆续推行,2015年4月,随着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建立,由国务院制定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开始在4个自贸区统一适用推行。201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发布,并从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部分地区先行先试。

权力清单早有实践,责任清单相对滞后。从各地实践来看,早在2005年,河北省邯郸市就推出了市长权力清单,确定并汇总了93项时任市长权限以向全社会公开;2009年成都市公布了49个市级部门和单位的权力清单;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公开了164张区委权力运行流程图,同时列出权力行使主体、权力行使步骤、限制条件、监督办法和举报方式等;2014年3月,中央政府“晒”出权力清单,涵盖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国务院部门;目前,各省级政府都公布了本级政府的权力清单,部分省份也公布了市县两级政府的权力清单。然而,责任清单的公布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目前仅有部分省级政府公布了本级政府的责任清单,尚未有省份公布市县两级责任清单。

配套改革措施保证三张清单顺利推行。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确定审批流程,提高审批速度。各省行政机关职权清理效果显著,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清理,行政程序标准化、信息化普遍推进。二是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改革手段都已全面推开,工商登记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简化市场主体登记手续,实现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三是市场监管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强化市场监管行为、夯实监管信用基础、改进市场监管执法等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法治规范的市场环境建设。四是培育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职能转移。一些地方已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开始就社会组织培育开展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如广东省深圳市推行社会团体登记制度改革,同时实行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资质申报,推进政府职能转化;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接受孵化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活动,分担部分政府职责。

三、 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负面清单落实中“玻璃门”“旋转门”问题依然存在。实行负面清单后,由于缺乏配套制度改革,市场主体虽形式上可注册,但实际上仍无法运营,存在“玻璃门”、“旋转门”问题。例如,医疗并非自贸区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行业,因此外资可以自主自愿在自贸区设立医院,但由于我国现行的大型医用设备购买制度、医保制度、医生执业制度、聘请外国专家需由外专局批准等制度的掣肘,外资医院很难顺利运营。

在强调政府负面清单的过程中忽略了市场主体的责任。当前“法定职责必须为”更多强调政府的责任,但是,发展市场经济也应当强调企业主体、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责任,尤其是实施负面清单后,更要求市场主体守法自律。例如,负面清单实行后,登记机关对企业主体提交的登记材料只进行备案或形式上的审查,而材料的真实性应由股东、董事、律师、会计师等真正负起责任。

信用体系建设缓慢,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一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政府信息平台尚未建立规范的动态信息披露制度,各部门之间信息标准不统一、信息集成度低、互不联通、不愿共享,使得政府主导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没有充分發挥作用;二是市场征信服务机构存在诸多隐患。由于现阶段政府信用信息开放程度不高,导致市场征信服务发展迅速,但其信息来源、信息质量、信息加工方法等缺乏公信力,对个人隐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权责清单制定标准各异,各地清单差异显著。《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要按照职权法定原则,对现有行政职权进行清理、调整”,但对“法”并没有明晰定义,除法律以外,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部门文件、“三定”规定等是否可以作为清理依据,尚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各地区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制定清单,且差异显著。

政府与市场、社会的边界不清晰。各级政府向企业和社会组织放权是权力清单的内涵之一。然而,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存在政府与市场、社会边界不清晰的问题,到底哪些应该由政府把关?哪些应该由企业和社会组织自律?哪些职能政府可以外包给市场主体去做?此外,政府权力背后的资源容易导致政府的手伸的过长,例如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申请国家级基地、园区、示范城市,当上级部门来检查时,为保证评选合格,政府以未来放松对企业监管为筹码,要求部分企业停业歇业,影响了许多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政府横向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存在责任推诿。目前许多行业企业既需要接受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也需要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例如,城市轨道交通要受规划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市政园林局、公安局、建设管理局、监察局、商务局、质监局等部门的综合管理。但是,如果政府部门之间监管责任不明确,容易出现多头管理或责任推诿,不利于市场经济良性健康发展。

下级政府权力承接能力不足,“头大腿细”。《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对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职权,应交还市场与社会;可下放给下级政府的职权事项,应及时下放”。但在实际工作中,上级政府把一些本应该交给市场的权力,交给了下级组织;即使有一些必须交给地方的权力,但没有相应的人员、财力和组织机构配套,导致地方承接了权力,但没有能力完成,最终影响权力下放和转移的效果。

监管机构运行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一是机构改革不彻底,体制不顺、协调不畅。为适应改革需求,不少城市推出基层版“大部制”,将工商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三局合一,建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但是,监管的“大部制”只有中间部门实施了改革,上下都没变,导致对上多头应对,对下无法落实,体制不顺、协调不畅。

监管的“需求”快速增加,而“供给”能力不足。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后,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产生大量的监管需求,包括真实需求和虚假需求(如“有照无证”经营、“皮包公司”等),但监管的供给严重不足。一是基层监管部门职工老龄化问题严重,监管人员无法及时提升监管水平;二是受编制限制,监管队伍无法引入新鲜血液;三是配套软硬件供给不足,受财力影响,监管检查设备无法及时更新,对提升监管能力极其必要的、大规模的在岗培训无法实现。

原有的监管模式相对落后。监管部门习惯于原来对市场主体以登记注册、上门检查为主的监管模式,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行政资源,也容易无形中增加企业成本,行政监管的效率不高,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原有的监管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当前简政放权改革的需要,亟待监管部门“换脑”、“换人”同步展开,推动监管方式方法转变。

监管部门缺乏事中监管的意识和手段。负面清单要求政府“宽进严管”,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监管方式要求从注重主体资格监管向注重产品(服务)质量和生产经营行为监管转变。然而实际中监管部门缺乏事中主动监管的意识和手段,“事前”变成了“出事前”,“事后”变成了“出事后”,即出事前不监管,出事后才补救。本质上是监管部门未完全摆脱“重资格轻管理”“重审批轻过程”的传统监管思维,缺乏事中监管的手段,未建立起与“宽进严管”相适应的监管意识和监管手段。

四、 政策建议

为更好地推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针对“三张清单”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针对负面清单“玻璃门”问题,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成立协调委员会,专门解决政策供给。负面清单管理是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全方位改革,各项配套措施都需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包括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相适应的投资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以及相关行业内制度等。建议在国务院层面成立协调委员会,针对负面清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商议并予以解决,真正实现企业“进得去,能运营”。

针对市场主体责任意识薄弱问题,建议设立严惩机制,加强企业主体、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责任。建立对企业主体、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公开、监督和惩罚制度,树立惩罚典型,并加强舆论宣传,形成严惩的社会氛围,生动、形象、准确地向社会传达“依法治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决心和理念。

针对社会信用缺失问题,加快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尽快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对政府信息披露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二是建立跨部门的有效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机制,制定数据标准、接口标准、格式标准等,打破信息孤岛,促进部门间信息开放、互联互通;三是扩大政府信用数据使用范围,促进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四是继续探索和完善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行市场禁入制度,对失信主体依法予以限制或禁止,对守信主体予以支持和激励。

针对权责清单缺乏标准问题,建议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从全国范围看,权责清单可理解为“全国统一的共性清单+省一级个性清单+市一级个性清单+县一级个性清单”,在权责清单制定的第一阶段,可考虑地方先行先试有所差异,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逐渐优化趋同;在权责清单制定的第二阶段,各级政府的核心业务可由中央根据地方竞争结果制定统一的共性清单,同时给予地方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自主制定“个性清单”。

针对政府和市场、社会边界不清问题,建议尽快组织专家厘清权力和责任边界。对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进行合理划分,找到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黄金分割点,并根据发展阶段、市场规模、经济周期等进行动态调整,逐步缩小政府权限;发展社会组织,发挥中介组织和NGO的作用。例如在制定政府权力清单时将行规行约制定、行業技术标准规范制定、行业统计分析、行业学术和科技成果评审、行业纠纷调解等职能转移给行业组织承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水平能力的评价认定以及相关从业、职业资格、资质类管理等,也都交给社会组织自律管理。

针对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问题,建议建立多部门职能交叉清单,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将所有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履行的职能,也制定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既有利于政府部门全方位明确自身职责,也有利于企业、社会组织和百姓合理接受政府管理。此外,交叉清单中要依据“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界定清楚各部门的责任,建立部门间相互配合机制,发挥协同效应。

针对下级政府承接能力不足问题,建议加强基层政府的监管资源配置和能力建设。一是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干部流动的纵向交流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提高其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二是增加基层人员编制,增加基层业务人员编制;三是增加对基层的转移支付。下放的权力中对政府承接能力要求较高的,可设置权力下放过渡期,给予下级政府完善自身承接能力的时间。

针对监管机构运行体制问题,建议成立统一的市场监督机构。将国家行政管理总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合并成立统一的市场监督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企业主体的市场行为、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等,推动从分环节监管向全流程监管转变,从单部门监管向行业整体监管转变,落实监管责任。

针对监管供给不足问题,建议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机构能力建设。配合监管机构改革,按照市场竞争方式进行监管人员招聘、薪酬给付、晋升奖惩,吸收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队伍加入;充实基层的监管力量,给基层配备先进的监管系统、技术和装备,提高监管效率;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素质。

针对监管模式落后的问题,建议探索监管清单+网络监管平台的现代化监管模式。编制市场监管清单,列明监管部门、监管内容、监管标准、监管措施,清晰地向社会公开“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使监管更加具体化、透明化、规范化。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立网络监管平台,实行网格化移动式管理,监管机构可将监管区域进行划分,并组建巡逻执法队伍,为每名巡逻执法人员指定巡逻区域并配备专业手机,手机内装有监管清单列表终端APP和自动定位系统。巡逻人员定期按照监管清单列表对负责区域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问题可及时处罚,并需将发现的问题、处罚程序、处罚信息等及时上传至监管平台。这有利于建设互动式、信息化、标准化的事中监管机制。

针对事后监管不足问题,建议建立快速處罚解决机制。监管部门可成立服务大厅,制定政务公开、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设置服务窗口、24小时值班队伍和(与法院协调)成立快速法庭。当企业主体需要依照处罚决定缴纳罚款或办理其他处罚时,可前往服务窗口进行一站式办理;当服务大厅接到群众举报或遇到突发事件,值班队伍可立刻赶赴现场处理;当受罚主体对处罚决定有异议,不接受处罚时,可由快速法庭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则履行相应调解协议;若调解达不成协议,则通过行政、仲裁、诉讼等其他途径解决。

参考文献:

[1] 魏礼群.正确认识与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2] 方强.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职能部门管理模式创新[J].管理世界,2014,(12):174-175.

[3] 孙元欣,徐晨,李津津.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2014版)的评估与思考[J].上海经济研究,2014,(10):81-99.

[4] 郭冠男,李晓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与路径选择:一个总体框架[J].改革,2015,(7):28-38.

[5] 全津,雷欣.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推进权力清单制度[J].理论导报,2014,(2):27.

[6] 刘延海.地方政府权力清单构建中的演化博弈行为——面向压力、竞争与回应条件的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15,(5):36-43.

作者简介:赵伟欣(1990-),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普惠金融和政府管理。

B3-高炉开炉方案清单2 篇4

1.上岗前劳保穿戴齐全,坚守工作岗位。生产期间值班室内不许断人。2.出渣、出铁时禁止从渣、铁沟上跨越,通过时必须走沟盖板或安全过桥。

3.出渣、出铁时,工长要及时检查渣、铁口工作是否正常,铁流大小、铁罐的容量,小坑沙坝状况和冲渣水压力变化,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4.取样时,不准用凉勺直接接触铁水,以防放炮伤人。浇样时,应注意样勺活动范围有无障碍物及人员,防止烫伤自己及他人。5.休风(或坐料)注意事项:

⑴事先与有关工种和调度室、风机房、热风布袋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经休风负责人同意,方可休风(或坐料),紧急休风(或坐料)按技术规程执行,且在紧急处理事故的同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⑵不准打开窥视孔,不准发出倒流信号进行休风。严防煤气在热风管道或热风炉内及烟道引起爆炸。

⑶炉顶及除尘器,应通入足量的蒸汽或氮气;切断煤气(关切断阀)之后,炉顶、除尘器和煤气管道均应保持正压,炉顶放散阀应保持全开。⑷正常生产休风(或坐料),应在渣、铁出净后进行,非工作人员应离开风口周围;休风之前如遇悬料,应处理完毕再休风,否则不许休风。

⑸休风(或坐料)期间,除尘器不应清灰;有计划的休风,应事前将除尘器的积灰清尽。⑹休风前及休风期间,应检查冷却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漏水入炉。

⑺休风期间或短期休风之后,不应停鼓风机或关闭风机出口风门,冷风管道应保持正压;如需停风机,应事先堵严风口,卸下直吹管进行密封。

6.料线过深(>4米)时,如必须休风时,严禁倒流操作。

7.休风检修,处理炉顶设备时,炉顶必须点火,未点火之前除相关点火人外,其他人禁止上炉顶,(相关人员开人空和点火时应站在人空侧面)。8.送风注意事项:

(1)送风前必须与有关工种和部门取得联系。经休风负责人同意,方可送风。(2)复风时热风炉未发回送风信号前,不准关闭排风阀。

(3)在煤气区域工作和处理设备故障时,必须通知煤气防护人员现场监护和临场指导,并服从防护人员的指挥。9.长期休风注意事项:

(1)进行炉顶点火,并保持长明火。煤气系统通入蒸汽,将煤气置换净,煤气未除净,不得进入煤气管路或对煤气设施动火工作。

(2)炉顶点火前,非有关人员禁止上炉顶,风口附近严禁站人和工作。(3)点火后风口未堵严,禁止打倒流休风信号。

(4)点火后应设专人负责看火,保证炉内火焰不灭。

(5)当火焰熄灭后,立即通知工作人员离开,再次点火时,必须将炉顶人孔打开,工作人员离开炉顶后再设专人进行点火。

(6)上炉顶点火时,必须两人以上同往并佩戴空气呼吸器,并应互相监护。(7)长期休风,风口必须用白泥堵严,并将高炉冷却水适当关小。10.高炉冷却壁外壳穿孔或开裂时必须及时处理。11.铁水面接近渣口或渣口冷却水压不足时,严禁放渣,应适量减风降压。12.高炉炉缸储铁量接近或超过安全容铁量时,禁止放渣,降低风压,及时组织出铁、出渣,防止渣口烧坏和风口灌渣,烧穿等事故。

13.风口渣口发生爆炸,风口、风管烧穿,或渣口拔出,均应首先减风改为常压操作,同时防止灌渣事故,然后出净渣铁,并休风,情况紧急时,应立即休风。

14.风、渣口冷却水压力至少高于热风压力0.05Mpa以上,风口水压下降时,应立即通知供水车间,并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直至休风处理。冷却壁的水压下降时,应及时调整,必要时可以适当减风。

15.当高炉冷却壁大面积损坏时,应先在外部打水,酌情减风,必要时应休风处理,处理时应防止向炉内漏水,炉缸或炉底冷却壁损坏时,应及时休风处理。

16.高炉炉顶压力不断升高无法控制时,应及时减风,打开炉顶放散阀,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再恢复工作。

17.停炉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停炉前,高炉与煤气系统应可靠地分离开;采用打水法停炉时,应取下炉顶放散阀或放散管上的锥形帽;采用回收煤气空料打水法时,应减轻炉顶放散的配重。(2)、降料面期间,应不断测量料面高度,避免休风,必须休风时,炉顶必须点火。(3)、降料面时,不应开上、下密封阀;上、下密封阀不应有积水,对煤气中的O2、H2含量,每小时至少分析一次,O2的含量<2%,顶温300℃时O2 约1.8%,>600℃时O2约0.8%,H2的含量不得超过6%。(4)、炉顶应设置供水能力足够地水泵,钟式炉顶温度应控制在400~500℃之间,无料钟炉顶温度应控制在350℃左右,炉顶打水应采用均匀雨滴状喷水,应防止顺炉墙流水引起炉墙塌落;打水时人员离开风口周围。(5)、大、中修高炉,料面降至风口水平面即可休风停炉;大修高炉,应在较安全地位置(炉底或炉缸水温差较大处)开残铁口眼,并放尽残铁;放残铁之前,应设置作业平台,清除炉基周围地积水,保持地面干燥。

(6)停炉过程中,禁止鼓风机停风,冷却风管道压力必须保持正压。

(7)停炉前,高炉与煤气系统必须用盲板分开,并取下1-2个炉顶放散阀。

(8)进行停炉开炉工作时,煤气系统的蒸汽压力应大于炉顶工作压力,并保证畅通无阻。(9)开、停炉及计划检修期间,应有煤气专业防护人员监护。(10)、高炉炉缸烧穿时应立即休风。18.开炉应遵守下列规定:

(1)冷风管应保持正压,除尘器、炉顶及煤气管道应通入蒸汽或氮气,以驱除残留空气,送风后,高炉炉顶煤气压力应大于3-5Kpa,作煤气爆发试验合格后,方可接通煤气系统。(2)备好强度足够和粒度合格的开炉原燃料,做好铁口泥包,碳砖炉缸应用粘土砖砌筑碳砖保护层,还应封严铁口泥包。(不适用于高铝砖炉缸)

(3)人员进入高炉炉缸作业时,应拆除所有直吹管,并有效切断煤气、氧气、氮气等危险气源。炉顶应设专人看护,防止向炉内掉杂物,必要时停止一切工作。19.停电事故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1)、高炉生产系统(包括鼓风机等)全部停电,应按紧急休风程序处理;

(2)、煤气系统停电,应立即减风,同时立即出净渣、铁,防止高炉发生灌渣、烧穿等事故,若煤气系统停电时间较长,则应根据布袋要求休风或切断煤气。

(3)、炉顶系统停电时,高炉工长应酌情立即减风降压直至休风(先出铁、后休风);严密监视炉顶温度,通过减风、打水、通入氮气或蒸汽等手段,将炉顶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立即联系有关人员尽快排除故障,并上报调度室,及时复风,恢复时应摆正风量与料线的关系。

(4)发生停电事故时,应降电源刀闸断开,挂上停电牌;恢复供电,应确认线路上无人工作并取下停电牌,方可按操作规程送电。20.停水事故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

(1)当冷却水压和风口进水端水压小于正常值时,应减风降压,停止放渣,立即组织出铁,并查明原因;水压继续下降以致有停水危险时,应立即组织休风,并降全部风口用泥堵死。

(2)如风口、渣口冒蒸汽,应设法灌水,或外部打水,避免烧干。

(3)应及时组织更换被烧坏地设备。

(4)关小各进水阀门,通水时由小到大,避免冷却设备急冷或产生大量蒸汽而炸裂。

(5)待逐步送水正常,经检查后送风。

21、当无料钟炉顶温度超过350℃时,采用打水降顶温操作时,若该温度持续20min以上或继续升高,则应立即停止布料流槽旋转,并将其置于垂直状态,同时高炉应减风降压直到休风处理。

22、热电偶应对整个炉底进行自动连续测温,其结果应正确显示于值班室。采用强制通风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不宜高于250℃,应有备用鼓风机,鼓风机运转情况显示于高炉值班室,采用水冷却炉底时,炉基温度不宜高于200℃。

23、渣口装配不严或卡子不紧,渣口破损时,不应放渣。更换渣口应出净渣铁,且高炉应休风,渣口泥套漏煤气时,应先点燃煤气,然后再拆、做泥套或更换渣口。做泥套或更换渣口时,应挂好堵渣机的安全钩。

24、氧煤喷吹时,应保证风口的氧气压力比冷风压力大0.1Mpa,且氮气压力不小于0.6Mpa,否则应停止喷吹。

25、正常生产时,应密切注意蒸气压力,如发生压差报警时,要立即检查软连是否可靠切断,并与调度室联系采取措施。

安全清单管理制度 篇5

安全清单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食品(含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下同)、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下同)风险管理,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全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三条 食品药品安全权责清单和风险清单制度简称“两单制”。

第二章 权责清单

第四条 权责清单是指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行使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等行政职权及其对应的法定责任和管辖区域等,形成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权责清单按以下程序建立:

(一)亮明事权。根据职责及事权划分清理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责任范围,全面梳理出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法定权力与职责。

(二)明确责任。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分级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责任区域和责任事项,定人、定岗、定责,全面落实属地监管责任“上证”、“上墙”、“上表”。

(三)建立清单。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行使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和监督检查、监督抽检等行政职权及其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责任事项、责任区域等形成权责清单,以清单形式固定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能职责、行政权力、事权划分、工作人员等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梳理修订权责清单。

第三章 风险清单

第七条 风险清单是指在对排查出的各类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确定风险源与风险因素、风险点及风险半径(区域),明确风险等级,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和风险处置意见,建立并发布风险清单,以清单形式引领和督促属地监管部门建立风险响应机制。

第八条 风险清单按以下程序建立:

(一)排查风险隐患。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及时主动收集和排查许可受理审核、审评认证、监督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不良反应监测、案件查处、投诉举报、舆情监测、安全事故、产品召回、企业自查报告、上级交办或有关部门通报等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信息。

(二)开展风险研判。分级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常态研判和应急研判例会制度。常态研判以综合研判为主,食品风险研判市局1次/2月、县级局1次/每月;药品风险研判1次/季度;医疗器械风险研判1次/半年;应急研判可根据监管情况随时进行。

(三)生成风险清单。以风险会商或交流等方式召开风险研判例会,对排查出的.主要风险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关联分析,做出风险定位、后果推断、等级评定,明确风险点、风险半径(区域)、主要问题、原因分析、所属领域,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和风险处置意见,形成风险研判报告,建立和发布风险清单。

第九条 风险清单要素包括确定风险领域、风险点、风险半径(区域)、风险等级、防控措施、处置意见、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第十条 风险研判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性质、风险等级、风险警示和风险防控措施等。

第十一条 风险处置意见包括监督召回产品、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照、专项整治、监督抽检、启动应急预案、宣传培训教育、依法立案查处、开展风险交流等。

第十二条 风险等级由低到高分为:A级(一般风险),B级(中等风险),C级(较高风险),D级(严重风险)四级等级确定。风险等级作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年度动态评级依据。

(一)A级(一般风险):可能导致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二)B级(中等风险):可能导致较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三)C级(较高风险):可能导致群体性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四)D级(严重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性、区域性的特别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

第四章 响应机制

第十三条 响应机制是指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清单和与之相对应的权责清单,在规定时间内启动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响应机制按以下程序建立:

(一)落实响应责任。风险点、风险半径(区域)所在属地监管部门依据风险清单和权责清单,在规定时间内启动响应机制,分级落实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责任,建档立卡、挂图作战,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

(二)加强风险管理。承担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置的责任部门根据风险分级,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以及依法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置措施。

(三)强化评估考核。按照谁响应谁评估、谁研判谁整合数据资源的原则,强化对风险研判结果运用的评估考核,建立风险清单评估考核制度,落实风险防控责任,消除风险隐患。

第十五条 响应启动。 A级(一般风险)96小时内启动响应,B级(中等风险)72小时内启动响应,C级(较高风险)48小时内启动响应,D级(严重风险)24小时内启动响应。

第十六条 未严格落实“两单制”,导致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南充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1月1日起施行。

清单模式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篇6

一、清单式管理核心理念

粗放笼统的管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高效务实的清单式管理应运而生。清单式管理具备以下优势:简明扼要, 直接切中核心问题要害;可检验性强, 提高对抽象化、模糊化的管理目标和工作任务的监管效果;便于操作, 在处理复杂系统或事物上占据了无可替代的优势。基于这些特性,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清单式管理。迄今为止, 国际上已经有超过77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清单式管理模式, 国内多个省份亦纷纷试水。总结目前国内运用清单式管理模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是负面清单。负面清单即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也称投资领域的“黑名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 除了清单上的禁区, 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

二是权力清单。权力清单指明晰每个单位、每个职位的权责, 给权力划定边界。要公开行政权力, 先得知道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到底有多少权力:科长、处长, 乃至厅长、市长的权责范围, 每项权力的运作程序、逻辑流程。即以清单化管理模式, 梳理权力具体细项条目、所属类别、实施单位以及作用对象, 明晰部门职权范围及相关对象, 简化办事流程, 大大提高行政履职效能。

两种清单虽然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来实现清单式管理的功能, 但本质都是通过明确管理目标, 厘定清单范围, 并针对管理目标进行全面梳理分析, 直接切中问题要害, 编制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依靠清单式管理可检验性强、实用性高、生命周期长的特点不断修订清单, 使清单管理工作日臻完善。

二、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构想

基于清单式管理核心理念, 合理利用清单式管理的优秀管理方式, 总结归纳清单式管理逻辑特点, 全面梳理科技管理工作流程, 分析各操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确定问题关键和症结所在, 提出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模式构想。具体构想思路如下。

(一) 目标设计

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模式搭载清单式管理理念, 具备清单式管理可检验性强、实用性高、生命周期长的优势, 明晰信息安全风险点, 结构化规范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直观体现出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存在的风险, 合理运用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模式, 实现有效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效率, 降低信息安全风险的目标。

(二) 结构设计

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模式包含“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一个核心即风险评估核心算法, 两个主体即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模型和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清单。

风险评估核心算法包含风险权值、风险指数、完成情况和风险系数4个运算要素。完成情况根据事实判定赋值, 风险指数由上级部门根据各环节操作风险赋值, 风险系数及风险权值, 通过风险评估核心算法公式计算得出, 不同风险权值区间对应不同处置方式, 风险严重程度及对应处置级别与风险权值大小正相关。

1. 风险系数:

(1) 当前日期>计划时间/频率

风险系数=当前日期-计划时间/频率-1

(2) 当前日期≤计划时间/频率

风险系数=5

2. 风险权值:

(1) 当前日期>计划时间/频率

(2) 风险权值=5× (风险指数+风险系数) ×完成情况

当前日期≤计划时间/频率

风险权值=风险指数×风险系数×完成情况

具体见表1所列。

信息安全管理模型, 包含领域、工作项目、计划时间/频率、操作流程、风险编码、风险描述、完成情况、风险指数、风险系数、风险权值、解决管理措施和制度依据共11个模型要素。操作流程代表该工作项目的几个重要环节, 风险编码根据岗位名称的首字、工作项目编号、操作流程环节顺序编排。完成情况、风险指数、风险系数、风险权值根据风险评估核心算法计算得出。拟定当前日期是2014年10月19日,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线管理风险模型见表2所列。

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清单由领域、工作项目、序号、风险编码、风险描述、解决管理措施清单要素组成。具体见表3所列。

(三) 实施方法

首先, 由上级部门根据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模型定制专一领域对应工作项目模型, 梳理各环节操作流程以及厘定工作项目各风险环节边界, 并对各环节逐一编码、描述说明、制定风险项目来解决管理措施。

其次, 运用风险评估核心算法对各环节风险条目进行风险分析, 将对应参数列入信息安全管理风险模型中。

最后, 抽取风险模型中各环节风险权值大于0的条目, 并将其列入信息安全风险清单中。信息安全管理者根据风险清单中的风险条目回溯各风险权值区间对应处置责任, 强化风险处置手段, 努力消除风险清单中的各项风险。

(四) 自检完善过程

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模式通过风险评估核心算法中的“计划时间/频率”这一运算要素, 使各环节风险权值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并根据风险权值自动调整处置方式, 更新风险清单。从而实现自动、主动地发现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存在的风险, 调整管理生命周期、完善风险管控过程的作用。

三、提出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的深远意义

信息安全风险清单依托清单式管理核心理念, 结合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际, 强调管理模式的普适性、可推广性, 为纷繁复杂的科技工作带来新的变革契机, 对科技工作的改革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是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问题裁量难度, 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效率和反应速度, 催化职能转变, 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现代化注入强大活力, 更加有效地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发展。

二是为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创造活力, 提高管理实效, 促进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换, 从而解放信息安全风险控制过程, 使信息安全管理问题解决途径多样化, 进而反向完善、促使信息安全风险清单管理模式逐步走向成熟。

工程清单造价的实施与管理 篇7

关键词:招标 投标 计价 控制

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施与控制就是合理地确定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我国目前的市场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作为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工程造价管理也正由政府定价转向政府指导价,国家调控价,市场形成价格,由政府计划统一的定额计价管理转向“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全面的、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市场化。根据现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我浅谈三点:

一 工程招标管理

2003年5月1日由国家计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共同发布《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自起实施以来,已经作为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一个重要的方法。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也正由政府定价转向政府指导价,国家调控价,市场形成价格发展,由政府计划统一的定额计价管理转向“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动态的工程造价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弊端。如何控制这些弊端呢?首先从招投标方面进行管理。

1. 招标管理

当前建筑市场仍有不正当行为,不按规律办事,把国家的政策文件作为一个应付的手段,甚至有甲方、咨询方二方串通一气,盲目压低造价, 也有乙方和咨询方二方串通一气,有意太高工程造价;这就给造价管理机构带来个一个新的挑战,招投标市场不单单是一个表演的舞台,而且要更深一步管理,从而更有效的进行过程管理。

2. 投标管理

如何控制施工方围标行为,笔者就陕西省渭南市招标管理市场的一点经验来说起,投标保证金是每个投标单位必须缴纳的费用,若某“甲”单位要投标,再找4个陪标的的单位,则需要给陪标的单位缴纳投标保证金,陕西渭南市招标管理市场就根据投标方的这种现象给总结了一种管理方法,缴纳投标保证金按照正常的手续办理,非中标单位投标保证金的返还采用对公账号的方式返还。这样以来,“甲”单位缴纳的投标保证金返还不给自己,则反还给陪标单位了,钱到了别人的账户,还不由别人摆布了。这样一来有效的控制了投标方的不发行为了。

二 工程过程管理

1.设计阶段的管理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起点。可是目前设计部门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观念,而设计人员往往注重技术责任,而忽视经济责任。从而出现多用钢筋、少动脑筋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建议采用限额设计,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而且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考虑节约投资,而是要以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的态度。对设计标准、规模、原则的合理确定

2.施工阶段的管理

控制了设计阶段的造价,施工过程中的造价管理也为重要。由于施工图设计毕竟受到外部条件的限制,如工程地质、设备材料的供应、以及市场的变化,往往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或技术变更,由此会引起对己确认造价的改变,但这种正常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若能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和建立相应的制度,防止不合理的设计变更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我们还要加强图纸会审、审核、校对,尽可能把问题暴露在施工之前。避免施工完后再拆除修补现象。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以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3.施工资料的管理

施工阶段工程资料的管理对工程造价控制有一定得辅助。工程清单的实施与原来定额计价方面有所不同,工程量清单按分部分项综合单价为一个单位计量,而在实施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生一些工程变更,这时候施工方往往把一个变更分解为几个材料或人工进行签证,有时候现场管理技术人员和造价工程师对清单的认识不同,管现场的不管竣工结算,搞造价的没有在工程现场去,结算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我在结算的几个工程就发现了类似的问题,对工程的竣工结算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三工程竣工结算管理

工程结算之前必须整理齐全与造价相关的有关原始资料,包括合同、补充协议、变更、签证、图纸会审纪要、材料的供应以及分包工程。任何一点遗漏都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

工程结束过程中仔细审核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结算书 ,根据投标的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对设计变更而引起的工程量的增减,对原合同中有相同的执行原合同单价,无相同有类似的执行类似的综合单价,没有相同或类似的综合单价,应有发包方或施工方提出,另一方认可作为结算价格,属于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中仅对主材价格的变更,应以合同及补充协议、签证为依据,综合单价不变,仅调整材料的价差作为结算差价。

上一篇:商鞅下一篇:共卫生服务项目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