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素养的提升

2024-07-03

文明素养的提升(精选12篇)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文明根植于心》。

但丁说过“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礼记》中也有“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的记载。文明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文明社会,又该如何让文明之花愈加芬芳?

让文明根植于心,长出个人魅力之果。

“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一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的心智不断发育,科学文化知识懂得更多,个人能力越来越强。但要真正成为优秀的人,内在修养、个人品质、言行举止等都至关重要。“学礼完善自我,懂礼形神俱佳,守礼诚信社会,用礼耀我中华”。你是否常常把不文明的语言挂在嘴边?你又是否做到遵守红绿灯的交通规则?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些我们了然于心,可为什么这些现象依然频繁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我们人人都能做到德谟克利特口中的“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让文明根植于心,享沐社会清风飘扬。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人人都说文明话,做文明事,社会才会越来越文明。一个人不随地吐痰,所有经过的人便不会感到恶心不适。一个人不闯红灯,社会文明之风遍会更清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曾见到路边的垃圾桶被锁在栏杆上,令人震惊,感慨万千,连垃圾桶都要上锁可见,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卢梭说的“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让文明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共同维护,让社会的文明清风越飘越远。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成为为了拍个性照片而扰乱公共秩序的人,也不会是随意踩踏花草只为一己私利的人。在此我呼吁大家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文明社会增添光彩!让文明的种子深深根植于你我心间,让文明之花愈开愈芬芳!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2

大学生作为即将从校园步入社会的青年群体,在文明习惯的养成对其个人成长还是对于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都值得重视。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

一个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了他言行的文明程度,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出社会的道德建设水准。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状况关系到我国未来的文明程度,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加强德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文明素养则是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

文明素养是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人类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善于思考,善于创新,要善于处理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既要开拓意识,又要有团结精神。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文明素养形成一定学习、思考、健身、讲文明礼貌等习惯。

文明素养可以使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历代教育家都注重知行转化、知行统一。文明素养以学生现有的认知为基础,对一定行为加以反复练习,使其在学生身上固定下来,形成好习惯。这样学生不仅在接受同样刺激时可以做出同样的反应,就是在受到不同刺激物作用时,也可做出自动化的反应。

二、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切学习和工作的生理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保证一切学习和创造的能量,就不能保证学习和工作所需要的耐力与激情。当今社会,工作量不断增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种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难以负荷这些工作与压力的。因此,大学生首要培养和提升的应当是身体素质。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和提升身体素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其中就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定期理发、洗澡、剪指甲,保证口气清新、保证服装整洁,早睡早起,整理内务。不因留恋于网络和校园外的世界而晚睡晚归,不影响他人,严格约束自己,遵守学校相关宿管规定。大学生应从这些细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坚持体育锻炼,科学的锻炼。课余时间可在校园里进行一些不受场地和设备等条件制约的体育运动项目,利用好校园内的体育健身器材,增强身体素质。

2、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大学生将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对于这样一个相对精锐的高素质群体,在成为可用的人才之前,要确保其先成人再成才。有才无德的人只会是社会的危险隐患,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才是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因此,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至关重要。

思想政治的教育。通过大学里思想道德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正确地认识党和人民,正确地认识政府和国家性质。拥护党、拥护人民、拥护人民军队、拥护党的政策。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高尚的人格和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

文明公约的学习与遵守。大学生在校园要遵守校园文明公约,在社会上要遵守市民文明公约,走出国门要遵守国际公约。文明的人到哪里都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大学生要讲文明就要在大学期间从小事做起。大学生不能因学业的承重而忽视这些基本素养的保持和提高,越是细节越是体现一个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人文修养。

追求美德。大学生应当在具备基本道德素质的同时努力追求美好的道德品质。古人云,德高惊鬼神。大学生应该追求真诚、善良、宽容、博爱、仁义、孝悌等美德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将其奉为经典。如诚善待人,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关爱社会。有时间和精力也可参加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这些都是大学生追求美德可以做的事情。

3、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正确客观地分析和认知自我。大学生要正确客观地认知自身的家庭、外在生理特征、性格、优缺点。客观理性接受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不要一味否认排斥。要有一个坦然接受的胸怀和度量。对此,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测试或咨询心理顾问来了解自我,认知自我。

正确对待自己,接受不可改变的,改变可以通过学习得以完善的。家庭和相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且不可改变的,这也许是上帝特殊的爱吧,我们大可以坦然接受。但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我们也可以通过提升内在美来证明人性的光辉,增强自身的可读性。大学生要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并加以保持发扬。同时,不断克服缺点和弱点。这就需要大学生要做到谦虚请教,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了解自身有哪些优缺点,性格当中有哪些不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和树立自信乐观的心态。自信乐观可以通过内外的激励得以实现。内激励可以通过听励志故事和歌曲,看励志演说、电影和书籍来进行,自我激励,从而达到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外激励可以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来实现。大学生可以在组织中担任一定工作来肯定自我的能力从而激励自我。也可以通过各种资格考试、荣誉证书的获取来获取外在的能力肯定。

大学生是家之学子,国之未来。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断提高素质文明,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应该做到的。同学们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下一个品格,收获一份成功。

参考文献

[1]《论大学生文明素养》蒲善艳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3

评价

【中图分类号】G?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001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评价片面追求甄别与选拔功能的倾向,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通过开展“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的研究,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的方式,构建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追踪学生成长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强调将被评价对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鼓励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从而促进被评价者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发展。对学生的文明素养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围绕文明素养品质的构成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设计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的文明素养品质的发展和变化做出适时的判断,分析学生的文明素养的发展优势与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力图在学生原有的文明素养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品质。

一、确定学生文明素养发展性评价的依据

(一)学生文明素养的构成

学生的文明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反映学生的文明素养结构的全貌,只有这样,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学生文明素养的结构。中小学生文明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就“文明”而言,是指学生在衣、食、住、行等行为上的礼节合乎时宜,在待人接物方面热情大方,体现出一个青少年应有的青春活力和自信,而在面对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文化时,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举止,表现出开放、吸收、包容的文化素养;就“素养”而言,它更多地指向人的内在的思想品质,具体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对待大自然与各种社会现象的理性认识,对待身边的事物和所处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

(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文明素养要求,因而学生的年龄特征是设计文明素养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的依据之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确定评价内容,有利于增强文明素养评价内容的可接受度及评价指标的针对性。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我们将小学生文明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2年级一个阶段;3、4年级一个阶段;5、6年级一个阶段。将初中生文明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7年级一个阶段;8、9年级一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指标依据社会要求及学生文明素养结构来设计,个性指标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此外,学生由于受到成长环境、心理因素、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文明素养发展水平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和学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了解学生的发展潜能,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建议。

二、构建学生文明素养发展性评价的运行机制

(一)构建学生文明素养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模式

实施发展性评价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改进和激励,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般而言,绝大部分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追求、获得他人尊重与赞赏的渴望,他们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身边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社区居民的细心呵护。让学生触摸真实的生活情境,并对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评价与分析,能够激励和强化正确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成长。为此,我们构建了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模式(如图所示,见第16页)。

在这个操作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1.唤醒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源动力。人的需要是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关爱、利他、奉献、真诚等文明素养不仅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而且与人的各个层次的需要紧密相连。我们在实施发展性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认识人的各个层次的需求与道德标准之间的关系,唤醒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

2.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有效手段。由于受到成长环境、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因此,在实施发展性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确定道德成长目标,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给予相应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者的激励评价要适度、如实,切忌浮夸的、形式的、不真诚的“激励”,对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的缺点与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3.引导学生理解评价目标的内涵并付诸实际行动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追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教育,对学生的文明素养实施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是希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校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逐渐养成悦纳他人和正确对待自己的良好品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为人处事的文明素养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形成道德自律。

4.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品德的内化。对学生的文明素养实施发展性评价要触及学生的内心,关键是要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做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品德内化,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又能使学生产生新的更高的心理需求。

(二)实施学生文明素养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策略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文明素养的现状。2010年5月,学校课题组设计了“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中小学生文明素养现状问卷”,并在全校范围内分年段展开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年段的学生的文明素养表现不同,针对这个现象,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我与文明同行”“点头微笑,见面问好”“用爱成就未来”等,引导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养。endprint

2.开展星级评选活动。为了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德育评价体系,我们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人人成星,人人成功”的评价方案。比如,在“雏鹰争章”和“星港之星”的评价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考核方式,每月评选出“班级之星”“年级之星”“校级之星”,还增设了“阳光少年”称号,体现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和成功。

3.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学生文明素养发展性评价的平台。近年来,我们主张“实践育人”,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品质的重要载体。比如,开展“爱心阳光义卖”“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离队仪式”等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及时进行评价。

4.构建评价体系框架。我们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及在校学生的实际,制定了《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学生文明素养评价体系》,从个性品质、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健体、审美休闲等5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5个方面可根据不同的领域分解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又包含若干具体表现,突出阶段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分层确立各项指标。在构建学生文明素养评价体系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目标可导向、行为可选择、过程可调控、效果可测试”的特点,创新指标内容、评价标准、操作方式,发挥教师、家长、同伴、社区居民和学生个体多种评价主体的力量,使评价成为一个民主参与、多边互动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多次评价,促进被评价对象的文明素养的转变和发展。此外,教师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过程体现日常化、通俗化,可采取口头评价、活动反思、成长记录袋、学期评语等方式。

5.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适时融入新元素,完善评价体系。2011年,学校课题组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一精神理念融入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2012年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完善的考评措施,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这一要求,我校课题组与学校德育处开展了主题为“与雷锋精神同行?摇做可爱园区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开展进社区做好事、净化校园环境义务劳动等活动。

实施学生文明素养发展性评价,能够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收获自信、主动发展,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我们在改革评价方式上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将对发展性评价体系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使其变得更科学、更客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4

根据“淮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为提高我校师生的文明习惯,大兴礼仪之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推进,我校按照区政府文件要求,扎实开展了“做文明人 办文明事”文明礼仪系列活动。通过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切实提升师生道德素养。现在就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建设 明确各自职责

学校按照创建要求,成立了文明礼仪创建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以张登峰校长为组长,校级领导为副组长,政教处、教务处同志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分明,联系紧密、目标明确。

二、制定各种制度 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礼仪教育的各种制度和实施计划,建立了计划实施、督促指导、总结交流、检查评比的制度,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学校管理,营造了育人氛围,提升了师生礼仪水平。

三、树立先进典型 加大宣传力度

在礼仪教育实践中培养和树立了一些先进典型,全校师生好学上进、讲团结、讲奉献,学校育人氛围浓,教育质量好,受到社会好评。学校建立了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建立了家长联系制度,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交流教育信息,商讨教育措施,沟通管理意见;加强了学校与政府、派出所、工商所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机联系,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请法律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

四、完善各种资料 随时迎接验收

创建工作由王亚聪负责日常工作。有较完备的创建资料收集、统计、记载和保存制度,各项创建资料完备、准确、明晰。

五、实施系列工程,加大校容建设

1、“四化”。学校加强了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和教育阵地化的规划和投入,派专人负责学校的绿化、美化和净化管理工作。目前我校已实现校园净化、空地 绿化,校园整体美化,学校礼仪风气盛,文化氛围浓。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实行一日一小扫,一周两大扫,并强化保持习惯,教室、办公室几明窗净,学生寝室内务整理规范;学校绿化带划分责任区,绿化面积逐步扩大。学校大力改善脏乱差的的局面,对育人环境重新进行了布置并逐步细化,力求达到美观大方和教育阵地化。

2、“五有”。学校制定了近远期工作规划,并将按步骤分步实施。“三风、一训”、“四有、三面向”标语、守则、规范、中外名人画像、长城瓷壁画等已上墙,学校有规范的宣传专栏、橱窗、不锈钢展版,建立了学生礼仪监督岗及礼仪监督制度、升降旗制度。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心理解决切实的问题。

3、“六不”。学生举止文明规范,情趣健康高雅,基本能做到不抽烟、不说脏话、考试不作弊、不乱涂乱画、勤俭节约。学校制定了《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游戏室等法制、健康教育活动。对不适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进行巡查。

4、“八无”。经过“养成教育”宣传、教育,全校师生爱校如家,安全、卫生、法纪意识增强,并逐步形成习惯。校园做到无果皮纸屑、无污水、墙上无赃物、刻痕、无不健康读物流传;教师爱生如子,教书育人,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师生违法犯罪为零,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5、“二好”。学校领导和教师均能坚守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扎实工作。学校领导班子管理素质高、观念新、方法活、团结有活力,思改革,求发展,干群关系好。学校发挥党组织、工会的保证、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民主治校。

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浓厚育人氛围

1、学校校制定了《溪河中学学生文明礼仪公约》、《溪河中学文明礼仪要求》、《溪河中学班级(班主任)考评细则》、《寄宿制学生管理意见》等相关制度,并分发到各年级组和班级贯彻执行。

2、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级活动、周会课、团队课及其他集合集会,加强了学生自我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的要求、宣讲和检查评比,使全体学生均能按照各项礼仪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

3、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以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系列化、多样化、规律化,并对各项活动中的优秀者予以表彰。在2008—2011年,我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就有:元旦师生书画作品展、“学雷锋树新风”慰问活动、“3.12”义务植树、“五·四”文艺节目表演、“走向梦想”元旦汇演、广播操比赛、“两规一则”知识竞赛以及文明学生、班级、寝室评选、“向陋习告别,与文明握手”文明礼仪系列活动。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礼仪活动,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在开展以上一系列活动下,我校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契机为抓手,继续持之以恒地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活动,在此基础上扎实工作、与时俱进,诠释永恒的“育人”主题,努力实现“创一流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树文明风、办特色校、育栋梁才”的办学目标。

淮安市溪河镇初级中学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文明的话题。都说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现在把花里胡哨的衣服,个性的发型,打架斗殴,逃课作为一种个性的追求,我们要遏制这样的行为,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首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心灰意冷的青年人,因为遭受了巨大挫折,决定自杀。在临死之前,他努力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想到自己读中学时的一件事情。那是一节美术课,他画了一棵风中的杨树。这时他的同桌羡慕的对他说:“多么挺拔伟岸的一棵杨树!你也许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呢!”老师也走过来,对他的画评价很高。多年过去了,自己竟然也忘记了继续画画,毕业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同桌。他决定活下来,感谢他的同桌对他的鼓励,成为一名画家。几年后,他果然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画家。

同学一句不经意的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可能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重要,可是你的一言一行,其实都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我们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遵守文明礼仪。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是否会想起那些经常手拿扫帚,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干净的墙壁,留下各种笔迹和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呢?你怎么可以背着老师、家长私自出校门、出家门,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呢?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师长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疲惫。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充满深情地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够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地活着;如果我能够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个生命的创伤,或者让一只离巢小鸟回到巢里,我就不是徒然地活着。那么,如果你是一名朝气蓬勃的中学生,我相信你的信念也一定是:不让自己徒然的活着!

同学们,让我们在生命开始的春天里,在这明媚的三月里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使我们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不让自己徒然的活着!提升师德素养教师演讲比赛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孝敬父母、诚信待人的传统美德,让教师们更加认识到礼、孝、信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教师的演讲水平和师德素养,特举行此次演讲比赛。

二、活动主题

学习《弟子规》,提升师德素养。

三、参赛对象

全体教师。

四、比赛时间

XX年5月23日。

五、比赛方式

以楼层为单位进行初赛,选出两名教师参加学校的决赛;决赛的顺序由评委当场抽签决定。

六、评分办法及标准

(一)评分办法:采用10分制,评委当场评分,统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余的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现场公布最后得分。

(二)评分细则:

1、主题内容:4分。

①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富有真情实感(2分);

②内容健康,能联系现实(1分);

③具有独特、深刻的见解(1分)。

2、语言表达(4分)。

①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2分);

②能灵活运用语言速度、语调、手势动作等演讲技巧,演讲精彩有力,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了深刻教育,具有强大的鼓舞性、激励性、说服力、感召力(2分)。

3、形象风度(2分)。

①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1分);

②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1分)。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3名;

以文明素养为话题的作文 篇6

有一天深夜,我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一声“咯吱咯吱——嘭!”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接着又是“噔”“噔”两声,最后又是一声“咚”,我被这一连串的声响惊醒,就连隔壁的婴儿也啼哭起来。从这里,你肯定感受到了这位夜归者全身上下的暴脾气了……

如果有一天,你和几位朋友在房间里闲聊,聊到高潮处,其中一位朋友突然“噔”的一声站起,双手按在桌子上,椅子踢出去老长一段距离,兴冲冲地说:“我想起东西放哪了,我去拿”,便甩门离去。门大敞开着,在空中颤巍巍地摇晃着。这时,在门外某个角落传来了拉开抽屉,翻找东西,吵嚷嘈杂的声音……在这里,这位朋友急性子、浮躁的性格就暴露无遗了。

一天中午,妹妹正在房间里睡觉,姐姐准备看书,结果发现书本还在妹妹房间里,她便脱下拖鞋,打赤脚,悄悄打开门,踮着脚尖,蹑手蹑脚地走进去,从书架上抽下书,临走前,还帮妹妹盖好被子,才悄悄关好门……小小的细节,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宽容体贴的好姐姐。

或许夜归者心情不好,只想睡觉;或许这位朋友迫切地想找到那件物品;或许姐姐也十分想看书。但是,是什么样的心理,让他们的行为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呢?夜归者和朋友之所以会做出顾己不顾人的事,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装着他人,只想着自己。而姐姐心中住着妹妹,才会帮妹妹盖好被子,爱的力量是强大的……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7

一、电子政务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截止到2011年底, 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英文域名总数达到6686个, 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1];各级政府几乎都已经开通并运行政府网站, 8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网站上设有信息公开专栏、办事窗口, 很多还设立了政策解读、在线访谈等政务互动栏目。电子政务正向更高层次发展,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二、应用重点由“内”向“外扩展, 从初期的政府网站到政府信息公开再到网上政务服务系统、网上访谈等。可以说, 电子政务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政务平台和行政模式。

但是,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电子政务对各级各类政务业务的支撑广度和深度较为有限, 综合服务能力尚待提高;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不高,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愈加突出;电子政务网络健康文明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二、电子政务网络健康文明发展的新要求

近年, 政府和公众都对电子政务寄予了更高更新的期望, 对电子政务的健康文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 强化电子政务服务功能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强烈要求。温家宝总理于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提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2]。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明确了这一点———“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推行电子政务,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其次, 电子政务网络应成为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一方面尊重群众的知情权, 体现现代行政特点;另一方面助力反腐倡廉, 打造“阳光政府”, 今年4月16日温总理公开表态要求:“除了秘密, 一切都要在阳光下运行。”

再次,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多次提出要求:努力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与民众的“连心桥”, 发挥“汇聚民智、收集民意”作用, 促进公众参政议政热情, 保障其参政议政权利。

最后, “十二五”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 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3]。增强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 已成为必须重视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提升公务人员的信息素养, 促进电子政务网络健康文明

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需要政务人员的积极引导和高效应用;电子政务的健康文明, 需要民众参与, 更需要政务人员率先垂范和有效管理。采取措施切实提升政务人员的信息素养, 是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现实而迫切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具备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知识和技能, 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比如信息传播的新工具———微博, 它的传播速度飞快, 影响巨大。据上海交大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 微博首发的有11起, 占22%[4]。2011年度十大网络事件都是由微博快速传播, 引导舆论、最终影响事态发展。可见, 熟练使用微博开展政务活动应成为必备的一项技能。使用政务微博, 官员可以和公众“零距离”沟通互动;可有效地收集民意, 汇聚民智;也可以高效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又能广泛宣传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政策。

2. 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意识。

政府掌握着全社会80%以上的信息资源, 如何使这些信息最大限度公开, 最佳化服务公众, 体现“政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已成为电子政务发展中一项必须正确面对和处理的问题。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信息公开的总原则是“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因此, 政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信息公开和共享意识, 并且有效落实, 这样才会使电子政务更好地发挥服务公众的本能。

3. 掌握信息资源收集、分析和评判能力[5,6]。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信息呈爆炸式喷发, 信息形式各异、良莠不齐, 政务人员应有能力去分析鉴别, 收集有用信息, 进而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存储、抽象概括和表达等处理, 这是电子政务时代政务人员必备的一项重要信息素养。

4. 树立网络社区参与意识。

网络的重要特征就是互动性[7], 互动就要求参与。政务人员应该积极参与网民的各种活动, 与其形成更好地互动, 预见公众可能的各种危险, 采取适当措施来预防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

5.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掌握一定的信息安全技能。

网络的开放性使电子政务网络为信息泄密、网络攻击等不良行为提供了机会, 也因此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等现象层出不穷。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网络生存的命脉, 因此, 政务人员一定要提升保密意识、安全防范意识, 掌握充分的信息安全技术和工具, 加强自律。只有这样, 电子政务网络才能保障安全。

6. 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政务人员在网上随便公布他人隐私, 不仅违法, 更有失个人和政府形象与威信, 最可怕的是损害了电子政务网络健康与文明。因此, 政务人员应加强对诸如“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权”、“人为恶习”等不道德行为的防范, 树立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 自觉遵守政务网络秩序, 养成高度自律, 以此影响和引导更多网民, 促进整个电子政务网络文明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 诸如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8]等都应成为政务人员信息素养的一部分。只有政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得以大幅提升, 才能保障电子政务有效运行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也才能引领电子政务网络的文明。

摘要:电子政务网络健康文明发展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文首先简述了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指出各界对电子政务更高的期待, 剖析了电子政务对政务人员的新要求, 提出了培养政务人员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电子政务,健康文明,政务人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http://iask.sina.com.cn/b/19385354.html

[2]张康之, 《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服务型政府》, 《行政论坛》2012年第1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上海交大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 《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 2011.12.20, http://wenku.baidu.com/view/d8edbd1d10a6f524ccbf8508.html

[5]翁菊梅, 《大学生信息素养》,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1.6

[6]高学敏, 《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9 (5) .

[7]肖红艳, 张小莉, 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 www.etc.edu.cn/articledigest20/xinxihua.htm

文明素养:最大的缺失是意识 篇8

【关键词】农村学生 文明素养 原因追溯

清河区是淮安市的主城区,近年来,随着淮安地方经济的发展,城乡教育资源的重新的整合,城市向农村延伸,社会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大量的农民变成城镇居民,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来到城市读书,他们随着父辈逐步融入城镇、城市,成为城镇未来新一轮发展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河区的中学接受了许多来自周围县区农村学生。通过对全区农村进城读书的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不无担心的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孩子进入城市读书后,部分学生在文明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在高一年级学生中调查,从日常礼仪、文明用语、卫生习惯等三个方面共20文明指标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55份,回收255份,回收率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观察学生在校内外文明习惯的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作了进一步调查,力求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农村进城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

二、调查分析及结果

经过对255份调查问卷的汇总、统计,以及随机抽取的50份调查问卷的纵向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底线意识

社会公德底线就是最基本的公德要求,其实就是是非判断意识。95%以上的学生认为父母工作辛苦,自己的零花钱主要来自父母,65%的学生能够记住父母亲的生日并曾经想过采取某种方式为他们过生日。83.3%的学生认为食堂工人、宿舍值班工人需要尊重,认为他们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被问及“升国旗时你最担心的事是什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听到同学小声讲话”,92%的学生认为,提升文明素养对自己及未来很重要,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于文明风尚是有追求的。他们来自农村,受到家庭较好的公德教育,对于这些做人的基本要求,他们的判断是明确的,毫不含糊的,这正是我们进行文明素养教育的坚实基础。

(二)掌握一定文明常识并伴有文明意识

此次调查,我们设置了一些关于文明常识和意识的问题,经过筛选,这部分学生对于文明常识有一定的知晓。当遇到老师走向自己的时候,是否觉得应该与老师打招呼,78%的学生认为“应该”。当问及每次集会结束之后,是否认为无论报告内容如何应该给予热烈的掌声,大部分学生也认为“必须给予”。对于是否愿意接受有关文明素养如着装方面的培训时,98%的学生认为“愿意”,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培训可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尽管在农村生活时间比较长,对集会、着装等方面的要求也并不多,但是,他们明显觉得有这方面的需求,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了一些文明常识,并由此形成一定的文明意识。

(三)文明行为是学生行为方式的主体

这次调查,对于是否具有文明行为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在具有文明意识的基础上文明行为成为关注的重点,例如,78%的学生认为与老师见面“应该”打招呼,但是,真正实施打招呼行为的只有45%,所以,从文明意识到文明行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在这次调查中,大部分学生的文明行为是学生主流。87.8%的学生能够在集会结束或别人讲话结束时能够给予掌声,64%的学生在公交车上有给人让座的经历,56%的学生在食堂买饭时“从未插过队”,这说明,学生在接受自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过程中,特别是近几年,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素养方面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总之,农村进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学生的文明习惯正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四)部分学生文明意识淡薄

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一是农村进城中学生总体文明素养还不高,42%以上的学生的礼仪习惯存在缺陷;60%左右的学生的卫生习惯存在问题;能够随时随地使用文明用语的学生只占40%左右。二是学生个体文明习惯现状还令人担忧,53.9%的学生文明指标优秀率不足50%;近40%的学生存在多种不文明的习惯;8%左右的学生的文明习惯相当差;大多数学生有一定文明规范意识,但未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因此其表现出的文明习惯时好时坏。

三、文明意识淡漠的原因追溯

农村进城中学生文明素养整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主要是文明意识淡薄,而文明意识淡薄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意识及价值取向意识缺失

一是家庭结构发生变异。我们在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父母离异的学生占18%,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近一半,他们的日常生活多由隔代老人监管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农村进城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学生缺少完整的家庭爱抚,家庭教育出现了缺口,学生思想负担加重,出现了精神不振、自私自利、性格粗暴等现象。

二是家教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家长送孩子进城读书,目的只有一个:考上大学。一位家长坦诚,在城市读书费用较高,如果不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他们完全可以让孩子在乡村完全中学读书。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不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部分家长对孩子身体素质还是十分看重的,但对心理素质就几乎不管了。这使得部分学生进城后,面对城市繁华的世界,会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甚至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社会教育的意识严重缺位

社会教育的配套措施缺乏。如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相对缺乏,一个550万人口的地级市,只拥有博物馆一座、图书馆一座、综合性新华书店一个,少年宫一个。能为青少年开展有益活动的专用场所是十分有限的,而电子游戏室、网吧却遍布大街小巷,部分学生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接受了诸多不健康的东西,致使文明素养下降。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许多农民成为了市民,但其文明素养与社会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语言粗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上车抢座,邻里不和,赌博成性,不守公共秩序。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大量存在,时时处处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三)文明素养的教育意识缺乏

学校是文明素养提升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学生文明意识、文明行为的形成的重要发源地。受办学评价机制、社会对于学校办学指向影响,提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几乎还停留在口头上,学校在推行应试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提升学生文明素质的措施,但是,很难满足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需求。有的学校甚至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培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过重学业负担、激烈的成绩竞争也促使学生形成了唯学习的价值观,从而破坏了基于相互同情、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正直、开朗、向上等优秀性格意识在应该形成的阶段因为学校教育的意识的缺乏而失去了良好的导向和形成的动力。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学生自身的文明意识的淡薄引发了对家庭教育意识、社会教育意识以及学校的文明素养教育意识的缺失追问成为本次调查后主要行为方式。正是种种“意识”的缺乏,使得农村进城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文明习惯,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种种“意识”教育,成为今后一阶段,提升农村进城中学生文明素养,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也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明素养 篇9

第一条:职员必须仪表端庄整洁

具体要求见公司工服规定

第二条:工作场所的服装应保持随时清洁;

第三条: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具体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0腰背挺直胸膛自然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或向后伸或俯视前方,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

3.公司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

4.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

5.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办公室内禁止喧哗;

自己的公司还是对访问的公司在通道和走廊里不能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更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等,在通道走廊里遇到上司或客户要礼让不能抢行。

二,日常业务中的礼仪

第一条:正确使用公司的物品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1.公司的物品不能野蛮对待挪为私用 ;

2.及时清理整理账簿和文件;

3.借用他人或公司的东西使用后及时送还或归放原处 ;

4.工作台上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

5.公司内同事间称呼得体,不得以老大,某某哥称呼;

高二优秀文明素养作文 篇10

上次,我的文章被一家杂志入选,我很激动,送给张老师一本。老师看完,认为这本杂志很好,值得大家的借鉴与欣赏,就将这本杂志给全班展示,并让大家轮流看。当时,大家都很积极,一个个争前恐后地抢着要看。

而眼前这本杂志,就是那本送给张老师的。但现在的这本杂志,已经破烂不堪,书壳已经掉下,满是油污,书角卷得厉害,有一页甚至只残缺了不到一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亲手递给张老师时可是崭新的,书壳亮得发光,整本书没有一点折痕,清清爽爽,让人赏心悦目。

“张老师,这是我上次给您的杂志……”我轻轻拿起早已散架的杂志,送到张老师面前。张老师的表情好像不可思议,过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怎么是这样?”张老师有些嫌弃,又有些吃惊。“你上次不是发给他们,让他们轮流看吗?”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张老师这才明白,把书收下,喃喃自语:“这些人太没有素质了,下次再也不给他们借鉴了!”说着,摇头走了。

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以前到外国留学的英语老师总是一边叹息一边和我们说中国人素质低,大家以前都不信,我今儿才算明白了。在这样一个小团体里,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一本书都能被折磨成不像样子,只有一个原因,素质低。要说我们班素质低下的人,那可是层出不穷,有的敢私自拿讲台上老师的红笔,有的私自捡起别人落下的钱,还有的当着老师的面撒谎。对于这种人,只能说是无可救药了。

反观外国人,有一条新闻是这样的:一个展出结束后,日本人的座位干干净净,而中国人的座位去垃圾遍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篇11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生态文明素养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缺乏,生态文明意识不足,生态文明价值观呈现出一定的狭隘性和表面性,生态文明习惯尚未养成、生态文明行动力较弱,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教育地位不突出、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学生缺乏生态文明实践机会。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主要途径有整合教育资源全面纳入思政教育类课程;提升课程系统性和深度;扩展学生实践载体;构建学校生态文明网络教育阵地;创建“绿色大学”营造良好的生态文件教育氛围。

关键词:生态文明素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生态文明素养。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心力量,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意义颇为重大。本文拟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情况、生态文明的意识程度、生态文明行为表现等,进而分析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网平台向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发放问卷并回收、统计。本次调查选择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在调查对象的分布上,包括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共25个学部或院系的本科生,覆盖了学校大多数学部和院系。在专业分布上,调查对象涵盖了环境类专业、理工科非环境类专业、非理工科专业。为了便于比较不同年级的生态文明素养,从而间接反映大学教育对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影响,选择大一和大三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分别代表低年级大学生和高年级大学生。本研究共回收问卷226份,问卷有效率达100%。

(二)调查问卷的分类概况。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的调查问卷,包括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所涉及的领域,能够清晰的反映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问卷共设置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问卷题目采用“程度式”选择题为主,大部分题目的答案可以按照最低程度到最高程度排序,并赋予1~5分的分值,使得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分析变得较容易操作。问卷的题目尽量以贴近大学生生活为宗旨,突出现实化、生活化。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

三、调查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缺乏。关于生态文明知识的调查中,大学生7道题的平均得分仅为2.58分。在被问及“201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时,有72.13%的大学生选择“根本不了解”和“了解一点”。88.05%的大学生表示“知道一点”和“完全不知道”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在被问及“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时,仅有29.20%知道4个以上。可见,大学生对于全球性的生态文明知识知之甚少,对生态文明知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相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大学生对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较高,比如,对PM2.5的了解程度的平均得分为3.12分,对10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环境知识(白色污染、温室效应、低碳生活等)的了解程度平均得分为3.59分。可见,大学生对生态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个人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的环境问题和事件,缺乏对地球环境整体变化以及所面临环境问题危机的关注度和紧迫感,这与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和知识的传播者的身份是不相符的,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引导和教育。

四、原因探析

(一)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的教育地位不突出。在当前的大学评价体系中,论文发表、著作出版、重要国家级课题的申请等成为衡量和评价一所大学的重要指标,生态文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因而,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加之,大学教育虽不像中学教育那般重视应试,但学生寻求保研、出国深造等机会时,最为主要的考评指标就是绩点,当前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

(二)生态文明教育系统性与深度不够。当前,我校的生态文明教育只在大学生形势政策课程的某一讲中“蜻蜓点水”式地出现过,加上这一课程的授课和考评方式与公共或专业必修课有较大差异,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低,学生的重视程度有限,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可见,当前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而且,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大学生虽然很容易接触到广泛的信息,正如问卷调查所显示的,高达40%的大学生表示对自身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影响程度较大的是大众传媒(微信、微博、网站、电影、电视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借用信息化时代的大众媒介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系统性与深度也是需要引入思考的问题。

(三)缺乏生态文明实践的机会。高达50.88%的大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环保活动,生态文明行为实践能力不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其一,学校环保类社团较少或者环保类活动开展地较少,大学生有参与的愿望但参与的机会不多;其二,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引导,尤其缺乏相关的实践机会和条件支持;其三,大学生学业压力太大,有意愿却没时间参加。

五、对策与建议

(一)整合教育资源,全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既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找到了稳定的载体,是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环节。[4]首先,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当全面纳入大学生时事政治与形势政策课程之中,拟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开展系列课程,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其次,也可将生态文明意识内化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中,目前高校思修课程主要内容为国家和个人理想、中国精神、道德规范以及法律,并没有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容,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加入到思修课程“社会公德”的章节中,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再次,开设与生态文明教育有关的公共课程。

(二)注重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当前大学生的生态知识缺乏、生态文明意识不足,呈现出明显的表面性和狭隘性。因而,在开设生态文明课程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深度,除去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诸如“雾霾”、“一次性筷子”等知识的普及外,要高度重视全球性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和生态文明法律、国家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决策等深层知识的关注,要帮助学生摆脱狭隘性、表面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全局性的眼光,从整体上、深层次上知晓环境问题和理解生态文明深刻内涵的能力。

文明素养的提升 篇12

一、进行文明用语专项训练, 营造杜绝说脏话的氛围

俗话说:“礼到人心暖, 无礼讨人嫌”“君子不失色于人, 不失口于人”。可见, 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是人际关系融洽的基础, 它是口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比如, 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学会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见到长辈要用“您”, 请别人帮忙时要用“请”, 问路时要说“谢谢”, 面对自己的失误要说“对不起”……注重将这项活动落到实处, 不妨在班级黑板报中设立“学生文明礼仪专栏”对文明用语使用较好的及时统计在专栏中, 并定期进行评比、表彰, 成绩突出的典型事例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播放。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使用文明用语光荣, 滥用脏言秽语可耻”的氛围, 在潜移默化中克服个别学生说粗话、野话、脏话、坏话的习惯。

二、在交际过程中巧妙引导, 改变学生不当的言语行为

语言大师老舍曾说过:“我们是语言的运用者, 要想把‘话’说好, 不光是要注意‘说什么’, 并且要注意‘怎么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具有鲜明的主导性和组织功能, 应用自己的语言把学生的心灵点亮, 引领学生会说文明话, 争做文明事。

记得一次听“读课外书的利与弊”的辩论课, 在辩论时, 正反双方因为一句话, 争得面红耳赤。于是, 相互用手指, 虎视眈眈、直指对方, 粗暴的话语脱口而出, 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生1: (用手指指着对方) 你胡说!明明是你自己天天看课外书!

生2:你胡说, 简直是胡说八道!

生1: (粗声粗气、横眉竖眼) 你敢说我胡说?!

生2:是你先说我的!你蛮横什么?

师:同学们, 我们国家的外交部长到国外去谈判 (教师作蛮不讲理的样子, 用手指着他人说:你敢说我胡说!) 这样子, 行吗? (众笑)

生3:不行, 要以理服人。

生4:说话要得体、有礼貌, 才能打动对方。

生5: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来说。

……

师:同学们, 在辩论时, 怎样去说服别人呢?相信同学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老师也相信, 同学们能在以后的交往中, 多尝试, 多思考, 努力做到和别人愉快地交往。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这位教师的做法可资借鉴。对学生在辩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非但没有放任, 而且相机引导, 导中有方, 不乏趣味, 让孩子在笑声中醒悟, 意识到粗野语言的危害性, 然后不露痕迹地把问题抛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竞相谈论应该怎样做。如此变“告诉”为“诱导”, 如习习春风, 滋润了孩子的心田,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使用文明用语。

再如, 一天, 我在班里进行作业检查, 有几位学生没完成作业, 其中有几个经常不完成的“小懒鬼” (冲在气头上, 我时常这样称呼) , 办法用了倒不少, 但往往无济于事, 怎么办呢?我另辟蹊跷, 力图从学生身上谋求答案, 问:“怎么对他们进行劝说, 才能让他们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呢?”有个学生说:“没完成作业就别来上学!”话音刚落, 其中一个没完成作业的学生不高兴了, 大声嚷道:“我不做作业, 关你屁事!”看到时机已到, 我开始引导:“大家想一想, 同学之间应该怎么劝说才合情合理, 让不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听了心服口服呢?谁的办法好, 谁就是‘点子大王’!”小学生最爱出风头, 他们马上心领神会, 纷纷发言, 很多学生从对方的角度进行劝说, 说你不完成作业成绩会下降等。这时我说:“刚才几位同学都是先摆道理, 再说后果, 说得很诚恳。谁能换一种方法进行劝说, 如可以从自己的体会说起等等。”于是, 有的学生就从自己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进行劝说, 说自己虽然也是个贪玩的孩子, 但总能做到先做完作业再去玩, 这样玩起来特别痛快、特别轻松。结果, 那几位学生都被劝得心服口服, 并且表示以后一定及时完成作业。“身教胜于言教”!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只是要看老师怎么因势利导罢了, 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多些生动的事例, 自主领悟文明用语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素以文明礼貌著称于世, 古往今来, 文明礼仪的故事浩如烟海。教师要善于捕捉, 精心遴选与文明用语相关的故事让学生感同身受, 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因为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堆大道理。一次期末测试, 我班有个学生向附近一个同学打纸条, 被同学举报后受到监考教师的严厉批评。下课后, 被举报的学生怀恨在心, 把举报者大骂了一顿。于是, 我把那个肇事者请到办公室, 他的神色马上紧张起来:“老师, 我……”“不要说了”, 我知道他想说什么, 但我立马中断了他的话“事情已经发生了, 今天老师送你一篇文章, 希望你能从中找到答案。”说完, 我把事先打印好的“谈礼貌”的文稿递了过去。其间共有三个故事, 第一个是讲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蛮横无理, 老人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岳飞问路很有礼貌, 老人耐心地给他指路。第二个讲了一个女青年的长裙子被一个小学生踩了一下, 小朋友连忙说“对不起”, 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第三个讲有一次, 朱师傅为周总理刮脸时, 不小心划出了一道小口子, 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说:“这不能怪您, 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呼, 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总理的话深受感动。果不其然, 该生读后大为震动, 第二天把自己写好的检讨书恭敬地交给了我:“老师, 昨天是我错了, 请您原谅, 我把检讨书交给您。”我很是吃惊, 昨天我并未批评他一个字, 今天他居然认错了。再看他的检讨, 又觉信服起来“……老师, 我犯了错, 你没有批评我, 还送给我故事, 你比我的爸爸妈妈更加可亲可爱……我把你给的故事反复读了三遍, 我终于明白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人在社会上生活, 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 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老师, 请相信你的学生吧, 今后我会成为一个文明的孩子的……”润物是无声的, 教育是无痕的!只要教育得法, 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上一篇:初二下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下一篇:公考面试热点: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