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技术管理论文_企业信息化论文

2024-10-29

企业信息技术管理论文_企业信息化论文(共8篇)

企业信息技术管理论文_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1

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ERP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实施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几乎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实施ERP项目的1000多家企业中,只有10%~20%的企业成功实施。本文仅针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键词:ERP 实施 中小企业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中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但是ERP实施的成功率并不高。据统计,在我国已经实施ERP的企业中,一般只有10%左右能按期、按照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约有40%能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约50%的实施项目遭到失败。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归纳,并提出了一些实施ERP的对策。

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在对ERP实施中认知有偏差

大多数企业认为ERP只是计算机项目,对管理思想、管理软件、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概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ERP不是计算机项

目,而是管理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改革创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由于认知的偏差,使得实施前考虑过于简单:重点放在硬件(包括系统软件)环境的建设上,更关心的是选用何种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设备、技术上达到什么水平,对应用软件常常一带而过、轻率从事,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转。

1.2 业务流程重组成难点,流程再造不合理

ERP系统以规范化、标准化业务流程为前提,因此要使ERP系统实施成功就必须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ERP 软件模块虽然按功能划分,但是每个模块中的应用程序并不完全限定在某个部门使用。因此,企业就有必要在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方面加以调整和变革,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层次、重新进行整合,从而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实行流程再造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前提,如果不跨越这一步,ERP系统工程的实施是难以进行下去的。

1.3 数据准备不够或不准确

企业各项基础数据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必备资料。这些资料的完整、准确不但表明企业基础管理的井井有条,也是ERP系统赖以运行的“主数据”,如果这些“主数据”有错,就不能根据这些数据得到有效的计划数据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是垃圾”。企业的各项基础数据的不完整、不准确,难以给ERP的实施以及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工作以有力的支持。一个企业不管是当前实施ERP系统,还是未来准备实施ERP系统,基础数

据的完整、准确都是需要从现在做起的重要工作。

1.4 缺乏健全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在ERP应用过程中未能建立健全相应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不能对ERP项目实行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保障。大多数企业的一把手往往混淆了ERP理念与ERP项目的区别,忽视了ERP项目的项目特性,用ERP理念的东西去套ERP项目,导致项目不明确,项目需求计划变动大,投入的资源一再变更扩大,最终使得项目举步维艰、陷入困境。

1.5 缺乏相应的ERP实施人才

企业成功实施ERP应具备一定的人才基础。人才基础则是指企业中有既懂管理,又懂信息化原理和应用,能够成为ERP厂商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能够把握企业自身需求的特点和重点的人才。同时,还需要专门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才。中小型企业往往缺少这样综合型的人才。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对策

ERP实施成功的标志是系统运行集成化、业务流程合理化、绩效监控动态化、管理改善持续化。成功实施ERP会给企业带来看得见的效益,会使市场反应速度加快,产品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客户满意度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总成本降低,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体策略如下:

2.1 进行可行性分析,明确项目实施目标

企业在准备应用ERP系统之前,需要理智地进行立项分析,明确企业的需求:企业是不是到了该应用ERP系统的阶段?企业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ERP系统是否能够解决?在财力上企业能不能支持ERP的实施?系统到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和达到哪些目标?基础管理工作有没有理顺或准备在上ERP之前让咨询公司帮助理顺、人员的素质够不够高?然后将分析的结果写成需求分析和投资效益分析正式书面报告。这个报告中,必须有项目可行性的论证和分析。可行性分析后,进行实施时要做好立项分析,包括对经费预算、过程控制、人力配备、组织保障等问题进行系统设计,明确实施目标。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期望,制定项目的总目标、分目标与分阶段目标。

2.2 切实做好业务流程重组(BPR)

BPR曾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的唯一途径”,BPR是成功实施ERP的基础。在进行BPR之前,必须对所有的流程从有无效率、是否合理的角度进行审视,然后从不合理且无效率的业务流程入手,逐一规范和调整。BPR须遵循以下原则:面向供应链设计流程,注重整体流程优化,组织依流程定,而不是流程依组织定,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体流程中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协调分散与集中的矛盾,实现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转变。

2.3 基础数据准备

前期的基础数据准备是保证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很多企业实施

其它的系统往往在这个环节停滞不前,最终导致失败。这些数据包括:客户数据、供应商数据、物料数据、产品结构、工序及工艺等静态数据,还包括库存、客户订单,发货,交货、发票,应收,应付等每时每刻会变化的动态数据。我们可以在各个部门建立数据采集组,由部门领导担任组长,设数据转换协调员及相关模块的数据转换员,分块进行数据采集和审核,在此基础上由协调员再进行审核,在部门内部进行两次审核,保证数据准确性,同时公司数据转换组也设的数据转换关键用户,会在部门审核基础上再次进行审核,保证数据正确,在这三次审核后,数据会再次下发部门,由部门进行最终的审核和确认,通过数据转换组的四重审核保证数据的质量。

2.4 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体制

ERP是一个管理系统,它的实施牵动全局,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这是系统不停顿运行的重要保证,没有制度的约束,业务的规范化,网络安全性、数据安全性以及数据的正确性就得不到保证,ERP系统的建设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必然导致系统的瘫痪。完善ERP需要建立新的面向企业过程的业务流程,这些新的规则与制度包括:

①业务流程规则与制度;②系统运行规则与制度;③系统维护规则与制度。而且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和制度建立过程中要“一把手”参与、授权和协调。

2.5 全面考察,选准软件供应商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的目的与需求,先作自我分析与诊断,然后要深入考察多家供应商及供应商服务的客户。软件要适合于企业的流程,这样才能减少二次开发量,保障实施周期,顺利进行BPR。供应商最好有同行业客户的服务经验,要有成功实施ERP的案例,这样才会降低实施风险,并能在软件编码体系等基础数据准备中大大缩短实施周期。目前的软件厂商中ORACLE是模块化的倡导者,率先实现所有模块可独立安装,并带有开放的应用程序接口;SAP则是最佳业务实践的鼻祖,有庞大的系统功能,可为每个用户提供量体定做的解决方案。国内ERP厂商也是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比较知名的有北京的用友、重庆的东软、深圳的金蝶、济南的浪潮、上海的博科、杭州的新中大、西安的博通等,对不同行业他们各有千秋,都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选软件供应商如同选择婚侣,不可不慎,选好合作伙伴就成功了一半。

结束语

企业ERP系统实施成功受多方面因素制约,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计算机网络建设问题,而是一场管理革命。除了企业内部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业务层的全员参与外,合作伙伴的选择、项目的规模、实施的方法、领导的参与程度、认识水平、制度的建立,以及人员的培训和系统实施后的维护等,都是左右和制约ERP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我们实施ERP之前,很有必要对ERP实施中的难点及对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企业信息技术管理论文_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2

1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第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耗费的成本比较高, 有些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比较薄弱, 没有好的管理, 并且信誉不好, 所以在融资过程中有很大的困难。数量太大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很多, 企业无法承受, 另外由于后续资金不够雄厚, 也会使得初期的投入浪费。

第二, 管理者的信息化观念不深刻。我国很多企业领导者都认为企业存在信息化应用系统, 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中的各种问题, 所以从未考虑过这个系统能为企业做什么, 事实上,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为优化管理以及优化业务模式, 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以及各方面的效率,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牵涉到了技术、战略和管理这些因素。

第三, 对企业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有误解。运用系统来体现现存业务模式和运作流程, 只能单纯地减少企业运作时的人为错误, 使得信息流增速, 但是却很难达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的。所以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调整引起重视, 并且进行一定的业务模式的革新, 将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以及管理模式实行有机统一。

第四, 缺少信息化人才。我国国内企业的信息人才比较少, 尽管是国家的重点企业, 大部分的企业还是缺乏信息人才。就算是从事企业信息管理的工作人员, 也只是单纯地了解一些计算机技术, 对管理知识的了解并不多。

2 如何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对于中型企业来说, 它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来健全管理、优化流程并且强化企业的发展的, 使企业更具活力以及张力。中型企业是一个生命周期的发展的环节, 企业有一定的基础, 很大程度上也受市场的影响, 产品知名度也还是有的, 对于内部管理在进行不断的完善, 可是无法实现每类要素的最优结合, 有哪次运行效率不高, 所以对于市场可拓展性、生产工艺、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内部职能管理要进一步提高。首先企业门户网站建设要选择好。企业对外的一个窗口就是门户网站, 它能够让企业完成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开展, 并且它还是企业信息化运用的基础。从建设角度上来看, 更加注重普通商务门户网站的建设, 内容拓展的实施置于其后, 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和互动应用功能。然后就开始进行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活动。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开展是企业对外销售的两个层次, 网络营销可以使企业有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无论是对于企业的产品还是服务, 电子商务都是在网上进行贸易的。可以在现存门户网站的基础下实行改版而且进行一定的升级, 能够很好地加入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中。开展电子商务型网站的自建, 企业的营销及管理都能实行自主化, 而且都能在网上进行贸易, 可是需要增设专门的人员、物流配送, 以及相关的支付系统, 投资成本相对来说也比较高。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以及网络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企业的产品、服务市场等状况作出相应的选择。如今可以选用的国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有很多, 比如阿里巴巴、一些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网, 由于这些平台有一定的国内国际市场, 所以它们的平台技术比较成熟, 但是费用却是很高的。区域性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也是存在的, 比如某省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商务网, 都是政府倡导的第三方运营平台, 它们的普及性和公益性比较强, 有更好的服务, 费用也比较合理。

3 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3.1 首先在理念上进行创新, 管理创新的动力

机制必须完善。要进行行动一定要有思想, 只有进行理念创新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当然创新要坚持市场化的导向, 将视野不断拓宽, 通过辩证的思维, 运用各种方法培育、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 来更好地为管理创新服务。对标意识要增强, 建立一定的对标机制, 对标管理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要开展全方位的对标, 找到差距, 开发智慧, 创新意识更强。开展广泛管理创新课题研究是有必要的, 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进行及时的评审, 对企业中的管理创新经验要加强交流, 将优秀的管理成果进行推广, 使管理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和应用。应该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重点关注现代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要不断加大教育培训以及实践锻炼的力度, 更要不断拓宽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理念。让他们主动创新, 积极创新, 并且有一定的紧迫感。

3.2 加强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

制度是企业有效运转的保障, 制度规范要及时制定并且不断地完善, 这对巩固和扩大企业管理创新的成果有很大帮助。要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前提, 对战略、投资、财务、安全、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制度进行完善, 管理制度的创新不是短期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将制度创新系统化, 从要素上的创新转向体系上的创新, 力求企业的各项工作标准都有一个系统的规范。

3.3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各项管理有效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关键。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加大, 集成功能显著, 建立一个综合管理信息平台能够满足企业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 推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更好地进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建设, 在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创新。关注企业电子商务的建设以及应用。

4 结语

信息化建设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它是企业中的重要工作, 企业要想发展一定要选择信息化, 无论是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还是企业利益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是一个重要的的利器和手段。企业工作中会出现流程繁乱、信息不准确、核实困难、管理不当、沟通不便等问题。但是如果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 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企业的发展很有利, 由于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应对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然而,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要想发展绝对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 就如今的企业而言, 以往的创新理念和方法并不是真正的创新, 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就需要进行管理变革创新, 这是一种破坏性、颠覆性以及跳跃性的创新。它才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有所体现, 不断在管理上进行创新, 进行现代化的管理, 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振兴的要求, 当然也是市场的要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使决策更科学, 管理更有效, 能够使企业拥有更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断创新, 在企业建设中将信息化建设与创新进行有机的结合, 让企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摘要:经济的全球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成熟, 使得信息化建设越来越显著。它成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 只有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求得更大的企业效益, 并且对公司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使企业向一个更长远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国良.企业管理创新探析[J].北方经贸, 2011.

[2]白纪栋.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业, 2010.

[3]杨洁.企业创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0.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企业管理变革 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企业变革;管理变革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

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是企业的变革,是新型技术的引入,是管理观念的创新,是人的思想的彻底改变,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根本保证。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使得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企业经营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销售和经营决策中的广泛应用,又推动了企业管理思想、方法、手段、模式和理论的创新,为企业管理变革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因此,如何抓住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新机遇,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效率,已日益成为企业界和管理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的结合应用为基础;企业信息化是依赖信息技术对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集成的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认识企业信息化与管理的发展阶段

1.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开的时候,主要是靠人的经验来管理,这是经济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和后来发展到用运筹学、计算机等科学的方法及手段来进行管理,在这一阶段,管理技能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标志着专业化管理阶层逐渐成熟。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企业是各种利益股东所达成的一个契约。企业利益是所有参与签订这个契约的各个利益股东的共同利益。企业管理不仅为股东谋取投资回报,还必须为相关的利益股东提供服务。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开始注意企业文化。

2.企业信息化是引进信息技术与更新管理思想,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应用的层面。企业信息化只有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企业信息化应该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应用过程。随着企业重组等概念的提出,管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就是文化管理阶段。经验和科学都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文化管理的内涵很多,最重要的是要把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个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

3.信息化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企业信息的实质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使管理决策者能够及时地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资源,及时把握市场机会,更好地组织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各个方面的渗透,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组织机构、协调控制、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必须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因此,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个的技术方案,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企业变革。

4.企业信息化必须以人为中心,企业信息化不是企业细枝末节的变革,而是企业的根本性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人始终起着决定作用。,企业信息的切入点应该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高,企业管理中的物质资本地位则相对下降而人力资本地位相对上升,这是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作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产品营销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企业战略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找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出现了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和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如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将依据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和金融风险来配置资本,依据不同地区的技术发展特点来设置技术开发中心,依据不同地区的经营需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等。

2.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必须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精简组织结构,使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金字塔组织结构逐步趋于扁平化。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决策的速度和对市场变化的反映能力,降低信息成本,实现信息交流的极大化,充分调动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由于企业之间信息交流的畅通,一种基于相互关联的、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以及柔性组织将会应运而生。

3.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稳定的、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工作,基本上将被机器所取代,只剩下创造性的工作,使得企业越来越认识到 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和潜在能力的发掘。人力资源管理也从传统的从属地位、事务性静态管理转变到战略性、前台式、动态的管理;管理职能从控制转向支持,从监督转向激励,从命令转向指导;提倡信任员工、尊重员工、消除等级、鼓励个人发挥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对人的管理向人才的开发方向转变,即人力資源管理向人性化方向转变。

四、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变革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环境的出现和升级,改变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容和形式,也为企业谋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可以说,能否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竞争优势将对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的契机,并与其他变革思想和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优化。大量实践经验表明,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管理思想与管理环境的变革;同时,从另一方面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又不断推动着管理,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技术手段给予支撑,而新的技术手段的问世, 必然促进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企业信息化从深层次触动企业进行管理变革,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使企业成为未来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技术现已日趋成熟,被众多的企业所采用和接受,并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茂生.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M].北京出版社.北京.2004

[2]王群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管理科学通报,2003(6):1-8

[3]杨学山.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M].北京出版社.北京.2005(3)

企业信息技术管理论文_企业信息化论文 篇4

REM精细管理,即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天、每一处(Everyone,Everything,Everyday, everywhere)实施精细化管理(Refined Management)。从资料片《诠释海尔》中我们看到海尔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给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实施数据化、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一、ERP系统的实施,使公司基础管理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

安泰集团从2008年3月至今已逐步、深入使用用友ERP管理软件:HR系统、NC系统、大宗物料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等这些系统中包含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采购、销售、仓库管理模块及资金流系统应收、应付、财务报表和计划管理模块。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内部基础管理初见成效。

合同管理是每个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过去由于没有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使得合同审核流于形式,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跟踪和客户应收款余额及信用额度的控制无法把握,业务余财务管理脱节。往往是合同盖章生效,货发出去了,到财务开票才发现超信用额度不该发货。部门之间不协调,业务之间不协同的现象屡见不鲜。ERP系统上线后,数据共享,合同从签订生成订单到发货、出库、开销售发票及回款每个环节全部过程进行控制。不见合同不发货,对超信用额度的发货实行业务员承诺、领导评审特批,部门跟踪落实的闭环管理。对所有客户进行信用额度定义,计算机管理系统要求业务员对自己的客户订单,发货、账务建立明细台帐,自主管理。

从近年来的运行效果来看,以合同过程控制,闭环管理为切入点使公司管理转化到精细化管理,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执行责任体系,建立财务管理约束机制,把全面预算与目标管理,余责任制考核、绩效考核相结合,通过精细化管理思想余信息化手段充分结合,依托ERP管理平台,打造企业数据化、精细化管理网络。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先人一步,率先做“强”。

二、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做“强”的必由之路

海尔集团在做“强”上强调“精细”二字。业精于勤,事精于中。任何一个对企业经营环节熟悉的人都知道,企业的利润是流失在每个管理环节中,特别是大企业集团。因此,提高利润就必须提高每个环节中的“质量”——精细化的生产工艺、精细化工序管理、精细化制造、精细化营销。即“精”在事前,“细”在过程中

我们集团目前虽然制度健全,但仅有规范化管理是不够的,按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其中仅细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的,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摄入的关键一步。随ERP系统应用的深入和即将实施的“生产管制造理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实施统一管理标准,用精细化整理提升各项工作的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即是要求、又是标准、更是目标。精细管理就是针对“粗方式”而言的,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它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做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也是海尔“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真正抓好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更重要地是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求大家在“细”在上做文章,在“实”在上下功夫,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个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利层层有,任务各个担,责任人人负。将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精心做好。在日常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对我们流程式制造企业即:态度要精心,过程要精细,结果是精品。

在狠抓内部基础管理的过程中,公司强化了各项工作检查制度,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数据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在充分尊重大家的意见基础上,各部门出台《工作考核制度》,都明确给以规定,将管理和被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每位员工头上,月月有检查,月月有反馈,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堵住了工作漏洞,保证工作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三、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它改变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也必须与信息技术进行有饥融合,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首先要提高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加大信息设备硬件投入,精心配合实施企业通用性强与灵活性好的软件,扎扎实实做好企业信息化基础应用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利用信息技术为精细化管理创造高教的运行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精细化管理的有机融合。提高集团信息化管理水平必须结合集团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数据的自动化处理能力,对职工个人信息、车间信息、班组信息、隐患级别以及管理人员行走路线等进行自动统计,提高数据统计效率。

2、加强“隐患自动预警”功能,管理者可以监控生产的全过程,在第一时间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提醒和督促,杜绝隐患的发生,出现安全隐患信息的快速反馈,动态跟踪与闭合控制。

3、加强有效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工作有效克服人情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

4、突出数据共享工作,提高数据传递的效率及准确性增加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从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看,精细化管理对信息化的融合急需提高。

四、实施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深化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必须清除思想障碍。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不能与单个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工作标准等简单化的工作模式结合起来;与“处分罚款、淘汰”等字眼联系起来;与强制命令、无情操作、甚至蛮不讲理、随心所欲、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想罚多少就罚多少的个别行为挂起钩来。我们应该区别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群体,深入浅出的向人们灌输和传授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理,使大家真正明白什么是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为什么要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对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经济效益、职工的切身利益会带来什么影响;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道理搞清楚了,我想大家会乐于接受并付诸实施的。

深化实施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必须注重责任落实。首先要让职工接受它、理解它。其次就是要让干部真正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以及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在本单位的具体操作内容、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懂得和知道该怎么管才能管理到位,按照什么标准管才能管好,并且有一套具体的责任标准和方法去衡量。第三就是要让责权利真正统一起来。

总之,以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实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操作,制定出严密而合理的指标标准,从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强调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做,才使我们的企业更有竞争力,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浅析企业信息化管理之路 篇5

随着上世纪计算机的商业化、IT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三大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外部环境。信息的爆炸、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迫切需求,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ERp(企业资源计划)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不同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中,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南峰包装面临企业的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求,正在准备实施ERp管理,现在粗浅的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ERp(企业资源计划)的认识

ERp管理:即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它科学地揭示了企业生产的普遍规律是一套合理的流程,它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IT技术系统,更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它的核心是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当今的企业仅靠自己内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技术、时间等)不可能有效的参与市场竞争,只有有效的把外部资源,纳入到一个整体的供应链中,将企业的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才满足企业利用社会的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各种资源的集中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ERp管理实施前培训工作不可忽视

ERp管理不仅仅是将企业当前的办公数据、信息实现网络化,从而达到信息共享,更重要的是管理思想和模式的变化和运用,ERp的实施甚至和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思想存在冲突,再加上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比较低,管理中还存在的盲区:如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大、主观意识、管理的层次和对象比较低等诸多毛病,另外,有些业务流程,在手工方式下,并无不合理之处,但用了ERp软件系统之后,就必须改变。这就要求需要我们对管理模式和思想重新认识和改进,ERp系统是数据、信息传输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新的管理思想的具体实现。

培训是一项ERp实施中不可忽视的课题。首先,要加强企业领导层的培训。让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对ERp有充分而准确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企业决策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确保ERp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加强ERp业务技术骨干的培训,这是ERp顺利实施的技术保证。在系统实施前,进行必要的系统软硬件操作培训。在实施过程中,要让他们直接参与数据的采集、熟悉各种业务的程序和范围,以便在以后的系统运行维护及运用中发挥作用。再者,要加强各种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要有计划地对广大业务管理人员,如财会人员、生产计划人员、购销人员、生产统计员、仓库管理员等进行贯穿于ERp系统实施全过程的培训。

三、企业ERp的实施过程不可小视

企业ERp管理,贵在在实施和运用。ERp在施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确立内部IT人员,使之尽快具备系统操作与简单维护的能力,然后帮助每个管理点上的员工逐一掌握相应操作。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选定不同的IT人员,有些岗位,例如数据录入、财务发票匹配和库存操作,其工作非常重要入选人员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因为一个错误的数据都有可能扩散到整个系统。项目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必须包括企业负责人和各部门负责人,而项目小组人员最好包括生产、计划、库存、财务、工艺等各部门的人员。ERp的操作使用者不一定是电脑的专业人员,但必需据有足够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物料、生产、计划、财务等生产运作流程有相当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ERp的顺利实施。

企业的实施应该合理周密的安排时间,最好避开企业经营业务量的高峰期,并掌握好时间,这样在业务量达到高峰期时,系统已稳定运行,可以正常发挥作用; 其次,实施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ERp系统实施、运行比较全面和复杂,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前期培训、研讨、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流程、作模板和设置、准备初始数据等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多次开会讨论,慎重决策。当然,实施过程也不能拖得太久。时间拖久了,成功的机会将会降低,这是因为时间拖久了,情况可能变化,包括人员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而人员的变化和不确定,对ERp实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环境的变化也会有影响。例如,生产任务非常饱和或经营出现困难都有可能导致顾不上ERp的实施。

除此以外,实施ERp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拖得太久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就会大大降低,甚至对ERp项目失去信心,对ERp的实施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点很明显的是效益,因为时间拖得太久也就推迟了效益的获得。这就要求企业作好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在长时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管理、控制项目进度,确保整个实施过程能够按预计的时间表进行,这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四、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几个重要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促使了ERp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但是企业在实施ERp之前有没有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企业实施ERp的目的所在,当前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通过ERp 能不能解决,ERp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它存在的风险有多大,有没有分析它的投资回报率或投资效益分析等等,一系列问题就要我们更加全面思考和对待ERp的实施。

1、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ERp软件系统,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实施重点,企业想通过ERp系统在同行业内建立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将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与软件系统进行很好的匹配,系统一定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切不可盲目的选择不适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软件系统,不能只顾一时的投资成本,应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

2、企业在准备实施ERp系统之前,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对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核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企业最需要什么样的管理和什么样的管理软件,并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意识的培训。企业在ERp系统实施过程中,需要请管理咨询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组织机构调整及采用一套规范的实施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3、对ERp实施的风险性要有正确的认识,ERp系统的应用是一项投资大、实施周期长、牵涉面广、系统复杂、不确定性大的项目,从系统选型到上线实施的整个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有必要对风险有充分认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办法,控制风险,进而降低风险,从而提高ERp系统的实施成功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餐饮企业信息管理 篇6

3.餐饮企业信息服务功能应满足的条件:提供餐饮经营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帮助企业发现机会规避风险、提供顾客管理信息、提供餐饮企业内部控制信息

4.餐饮企业信息管理作用:餐饮企业经营环境监视、帮助企业返现潜在商机,创造商业价值、增强餐饮企业竞争活力、帮助企业有效的进行决策和营销、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5.信息的特征:客观性、时效性、价值性、依附性、可传递性、共享性、转换性、能动性、可伪性。

6.餐饮信息的特征:时效性、广泛性、动态性、规律性、层次性、有序性、共享性、可储存性。

7.餐饮信息的层次性:语法信息(也叫语真信息,是表面信息属于第一层信息)、语义信息(表民餐饮活动本质与规律属于的二层次信息)、语用信息(透过语义信息传递用意信息,属于第三层信息)。

8.餐饮信息源分类:印刷型餐饮信息源、实物性餐饮信息源、声像型餐饮信息源、电子型餐饮信息源、会议型餐饮信息源、网络型餐饮信息源。:

9.信息:最早见于哈特莱1928年《信息传输》一文。国外定义中以香农(信息论创始人)和维纳(控制论创始人)最为著名。

息、有利于提高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服务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形象、增强员工自信心。

38.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分类:单机系统、局域网系统。

39.餐饮企业局域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运营信息管理、内部教育、内部促销民主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

40局域网基本硬件:服务器、工作站(客户机)、网络设备、通讯介质、网络软件、POS终端设备。

41.POS设备:提款机、触摸屏多媒体点菜机、无线手持点菜机、联网电子称。42.餐饮信息收集手段:问卷设计;文案调查法;实地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43.一份完整的问卷的内容:问卷标题、问卷说明、问题部分(问卷主体部分包括行为调查、行为后果调查、态度意见偏好等调查)、被调查者背景资料、编码(为了计算机录入处理)、备注。

44.问卷评价原则:有利于提问记录、容易理解回答、有利于收集必要的信息、有利于资料的整理分析。

45问卷编排技巧:先难后易、过滤原则、按时间顺序排列、按内容分组编排、线基本信息后分类信息(指个人信息)、较难或较敏感的问题放在最后。

46.问卷题型:是非题、选择题、开放式问题、排序题、评判题、回想题、赋值题、配分题核对题、比较题、补句题、倾向偏差询问题。

47.问卷设计要点:问卷问题英语信息采集目的有关、问题要简单易懂,用词准确清晰、84.竞争对手的确定:分为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

85.竞争对手的信息分析:企业名称地址知名度、菜品及风味特点、法定形式、成立时间、所处位置、餐厅可见度、外观特色、附近街道及交通流量、停车条件、经营面积、与其他设施向邻距离。

86.竞争中定价方法:跟随定价、地价渗透、形象定价。

87.餐饮企业EPR(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餐饮企业运行流程和生产经营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库功能对企业进行集成化管理的思想与方法。

88.餐椅企业信息化前的步骤:明确的规划、正确选用EPR软件、领导重视员工配合。89.餐饮企业实施EPR系统的两种方式:自行购买组建运行(用于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可根据自己需求调整安全性好)、租用形式(适用于中小企业成本低,但存在安全隐患)。90.完善的餐饮信息化系统条件:系统稳定、餐饮系统软件的客户数量要多且覆盖面广、功能丰富、有良好的扩展性及灵活性、系统是否有超前性。

91.全球性软件使用时注意问题:语言、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操作者素.92.餐厅运营信息管理: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综合资源计划的管理系统理念,以人为本,人机控制所运用在餐厅中的信息化系统。

93.厨房运营信息化管理:只通过现有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对厨房的标准化、科学化、正规化的管理,是厨房与餐厅之间信息传递更为流畅,是厨房管理人员的掌控能力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从而在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也对厨房的管理进行完善。

10.餐饮信息:一种意见是反映餐饮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况、资料的总称。另一种说法是餐饮活动的运动、变化、法杖的状况、特征本质与规律的反映。11管理信息系统(MIS):1985年MIS创始人戈登·戴维斯提出较完整的定义:MIS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能提供信息帮助企业或组织管理决策。

12.MIS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13.餐饮信息的分类:

一、从本身特性:①按信息内容:内部餐饮信息、外部餐饮信息②按时态:过去餐饮信息、现在餐饮信息、未来餐饮信息③按形式:有形餐饮信息、无形餐饮信息④按特征定性餐饮信息、定量餐饮信息⑤按载体:语言型餐饮信息、文字型餐饮信息、实物型餐饮信息。

二、按信息组织角度①按加工角度:一次餐饮信息、二次餐饮信息、三次餐饮信息②按传递范围:公开餐饮信息、内部餐饮信息、保密餐饮信息③安组织管理划分:经常性餐饮信息、偶发性餐饮信息。

14.餐饮企业信息内容:餐饮市场环境信息(政治环境信息、经济环境信息、法律环境信息、科技环境信息、社会文化环境信息、地理条件信息);餐饮市场需求信息(餐饮市场容量构成信息、饮食消费动机、餐饮消费行为表现);餐饮市场供给信息(行情信息、餐饮设施和接待能力信息、地理位置即可进入性信息、餐饮服务信息、餐饮企业形象信息);餐饮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竞争状况信息、产品质量、价格信息、广告信息、客户关系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厨房生产信息、会计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15.现代信息管理的阶段:传统信息管理向现代信息管理转型(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现代信息管理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成熟与提高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16.餐饮企业信息管理原理:信息增值原理、信息管理服务原理、信息管理增效原理。17.信息管理本质:提高个人、企业和社会活动的效率。

18.餐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内容:企业信息管理现状评估、确定新系统的期望性能,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规划餐饮企业总体数据库、规划和建设各种自动化系统及管理系统、规划和建设企业内部信息网、规划企业外部信息搜集的渠道和网络、接通互联网,规划建设企业网站。

19.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案例):不在软件之前买硬件、不以费用为依据、不失去对采购过程的控制、不轻易相信提供商的额外功能承诺、绝不成为系统的第一个用户、绝不选择一套专用系统、决不允许系统指挥未来业务、绝不成为最大的系统用户、绝不成为最后的系统用户、决不允许供应商改写计算机系统需求。

20.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系统性、针对性(针对企业特点和需求确定信息工作重点;餐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成果应具有高度的针对性)、经济性客观性、及时性、以企业管理群体为中心。

21.餐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评价:控制环境评价、风险评价、信息沟通评价、系统监控评价、系统管理评价、业务流程评价。

22.数据库:为满足某一部门中多个用户多种应用的需求,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组织、存储和使用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23.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组织计划引出法、战略栅表法、战略目标集转法、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目的手段分析法、投资回收率法、零点预算法。24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

25.餐饮管理软件特点:操作便捷,易学易用、具备强大的前台管理功能,内容丰富、提供完整的会员管理、餐饮软件具有详细的经理查询管理、人性化的后台管理、灵活准确的财务结算、实时厨打监控,杜绝制作漏单、严密权限设置、全方位的决策分析,科学的决策依据。

26.餐饮企业选择计算机管理系统应注意:软件性能(能否满足企业需求)、硬件性能(速度、容量、可靠性)、支持维护、扩展性和兼容性、安全性、性价比、供应商的整体供应能力。

27餐饮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餐饮企业成本控制信息管理(原材料模拟采购清单、模拟采购清单招标定价、销售价格信息管理、餐饮毛利率信息管理、杜绝销售漏洞);菜单信息管理;餐饮企业销售信息控制系统(预订、电子点菜、控制追踪防止漏单、生成业务报表和自动稽核);厨房业务信息管理系统(菜单智能化打印、厨房出菜信息的管理、主料数量控制信息);餐饮服务信息与服务变革(顾客信息与个性化亲情服务、席间服务新效率)。

29.电子菜单优势:品种齐全,分类明细、灵活搭配,满足个性化需要、有形展示,明码标价、多种渠道,多向预定、自动生成宴会预定菜单。30.电子菜单内容:编码及分类、名称、价格、菜单类别。

31.电子点菜优势:多层次,个性化组合、明码标价,自动计费、快速落单,及时上菜、网上点菜。

32.企业建立客户数据库方法:传统的上门预订,电话预定的客户资料输入数据库、自己网站、网站提供更多有用的资料。

33.数据库内容:身份数据、地址数据、财务数据、行为数据。

34.数据库使用原则:尽量充分使用骨科数据库的信息资源、与公司的营销计划有机结合、利用数据库找出最能让餐厅盈利的那部分顾客。

35.餐饮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餐饮企业信息进行管理的人机相结合的控制系统。

36.餐饮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内涵:是餐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系统。

37.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服务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地信

问题要让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且愿意回答、设计问题呀有明确界限、语气和内容应适应各阶层人群、问题应保持中性、问题数量应适中。

48.评价尺度的类型:名义尺度(类别量表即简单的确定某项特征的有或是无);次序尺度(为某一特征排序);间隔尺度(对某一特征列出不同的级别);比例尺度。49.常见的提问类型:事实性问题、知识性问题、观点问题、评价问题、动机问题、行为问题、间接问题。

50.餐饮信息调查方法:文案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电话询问、观察法、实验调查法)。51.文案调查法特点:成本低速度快资料来源广、受控因素较少获取信息省时省经费、适应性广、获得资料比较陈旧时效性差。

52.文案调查法的步骤: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内容、分析信息来源、确定收集方法、组织收集工作、分析信息。

53.文案法收集的信息:搜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搜集有关市场需求的信息、收集有关对手的信息。

54.文案调查法应用时注意点:广泛性、针对性、时效性、经济性。

55.文案调查法获取信息的方式:索取、交换、报刊资料摘录、委托收集、客户档案和销售记录。

56.文案调查法的信息来源:公开出版物、通过国家或上级主管单位发布的文件等资料、通过协作单位获取信息、通过各种会议广告收集市场资料、通过经常性联系部门获取有关资料、通过人际关系获取信息资料、从竞争对手获取市场资料、利用有偿途径获取资料。

57.电话询问的基本原则:语言清晰声音洪亮节奏明快、拿电话姿势准确、对被调查者情绪变化敏感及时调整和引导。

58.询问调查的对象及特点:顾客(常客、稀客)、行人(无规律可循,以吸引人为主)、家庭(点差时加以15分为好)、小组、特定区域全体居民。59.询问调查法的方式:书面询问、电话询问、面谈询问、小组讨论。

60.询问技巧应用:简单问题直接询问、利用间接询问调查心理问题、用开放式询问了解实情、利用封闭式询问确定事实、用模式询问判断行为、用权变询问进行应变提问。61.观察法定义:是餐饮信息采集人员到现场实际观察顾客对市场的反应或行动来获取所需的信息的活动。

62.观察法的应用:顾客行为观察、伪装消费测试、客流量规模测算、实施考察、企业产品的自我检查评估、通过观察法收集市场信息。63.试味调查内容:用餐环境、气氛情调、服务质量、菜品。

64.实验调查法定义:是通过小规模实验来了解餐饮企业产品以及其他因素变动时对餐饮需求的影响情况以测定各种经营手段所取得的效果的信息采集方法。

65.实验调查法的具体做法:信息收集人从影响销售额的变量中选出一个或几个,遭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分析结果。

66.实验调查法在信息收集中的应用:餐饮价格实验、菜单销售结构变动实验、市场饱和度试验、广告效果实验。

67.餐饮企业经营范围确定的方法:步行界定法(以五分钟为宜)、行车界定法(20~30分钟)

68.影响经营范围大小的因素:企业规模、企业特色、竞争状况、选址所在的地理位置。69.选址信息采集内容:市场背景信息(居民收入、物价税收及其他开支、区域文化背景、消费时尚和消费趋势、区域人文特点)、区域特点信息(人口及流量及特点、市政规划信息、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地理特点、店址环境吸引力、行情调查、交通状况、区域形象、社区服务)、经营条件和成本费用信息(土地和建筑物费用、原材料和设备费用、人力资源条件情况、基础设施、税收和产业政策)。

70.选址信息采集内容步骤:确定自己的经营范围、确定竞争对手的情况、根据周围人流量估算潜在客人、展开问卷调查。

71.选址信息分析报告:市场信息、位置分析、法令法规、公共设施。

72.年营业额=预计餐位数×每日开餐次数×平均餐位周转率×年营业时间×个客人均消费。

73.餐饮企业选址原则:市场原则、投资回报原则、方便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可见度原则。

74.对顾客的研究:是否来过本餐馆频率如何、购买动机、选择餐馆是考虑因素、接受或否定餐馆的原因、能接受的价格、到餐厅所花费时间、喜爱的菜品类型、意见及要求。

75.餐饮消费行为:人们选择餐馆、购买和享用餐饮产品及其服务以满足餐饮方面需求的过程。

76.餐饮消费者行为特点:目的性、综合性、过程性、复杂性、影响性、个体差异性。77.餐饮消费类型:习惯性餐饮消费、冲动型餐饮消费、计划性餐饮消费。78影响购买因素:文化、社会、个人、心理。

79.顾客满意度分析: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依据。顾客的需求结构包括:功能需求、形式需求、价格需求、外延需求。

80餐饮企业追加附加价值的方面:物质利益追加、财务利益追加、社交利益追加。81.顾客消费总成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精神成本。

82.餐饮企业形象:餐饮消费者、社会公众、员工以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所给予的整体评价和认定。

83.餐饮企业市场形象信息的构成要素:产品形象信息、服务形象信息、价格形象信息、设备形象信息、地理位置形象信息、餐厅经营管理者形象信息、员工形象信息。83.餐饮企业形象信息的特点:模糊性、辐射性、客观性、可变性。

94.餐饮运营系统对餐厅厨房的影响:餐厅信息系统帮助点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厨房自动送打,提高运营效率、餐厅信息系统提供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式服务质量提高、规范服务流程,提高企业信誉度、为企业决策做出依据。

95.SOP(标准作业程序):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已统一的形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

96.采购信息化管理:是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来实现的开放式的交易模式和安全可靠地进货渠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

97.仓储信息化管理: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应用科技使得其管理记录更加明确,出货进货管理信息得到必要控制。

98.餐饮综合经营信息化管理体现:餐饮企业人(对员工是工资管理,绩效考核及考勤·对客户分析客户行为创建客户信息以争取新客户老客户)餐饮企业的财(销售数据的后台处理与分析)餐饮企业的物(体现在进销存上)。

99.综合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基本原则:统一客户管理平台、同意财务管理平台、统一物资管理平台。

100.统一物资管理平台作用:采购管理、配送管理、成本分析。

101.E-HR数据整理应注意:HR信息化特点、项目前期数据的整理规划、充分评估数据整理工作的工作量与难度,做好相关人员培训、高层的参与和项目团队成员的步调一致。

102.HR信息化特点:用户层次多、项目影响范围广、HR数据业务流程松散难以规范。103.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E—HR)模式的特点:支持组织机构经常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优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104.E—HR的价值体现:显著提高HR管理的效率、更好地适应员工自主发展的需要、加强公司内部相互沟通以及与外部业务伙伴的关系、有力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企业HR管理水平加快企业HR的开发。

105.电子化员工绩效的内容:绩效规划、过程管理、实施评价、绩效改进、统计查询。106.绩效管理电子化运作注意:企业有明确的管理办法、电子化绩效实施过程中注意沟通进行绩效考核以团队绩效为基础。

107.互联网对餐饮企业的作用:获取信息、实现电子采购网上直销降低成本拓展客源、增加服务项目更直接与客人交流。

108.互联网资源获取途径:万维网、电子邮件、即时交流工具、文件传输协议(FTP)、远程登录协议(Telnet)、电子公告板(BBS)、搜索引擎、IP电话、网络传真、网络会议、社会网络服务(SNS)、维基(WiKi)、网摘、网络硬盘、博客、标签、网上聊天。109.网站设计步骤:域名注册、选择网站设计公司、选择网站设置方式(租用服务器、租用虚拟主机)、确认网站主题及经营目标、网站的技术设计(首页、产品页面、企业信息页面、其他相关知识页面)。

110.网站设计策略:以顾客为为中心、提供深层次的有价值的信息、便利性、沟通性、信息实时性、页面美术设计。

111.餐饮企业网站建设的意义:有利于了解顾客,掌握顾客消费动向、个性化,特色化的餐饮服务市场将大大扩展、餐饮无店铺经营成为可能、用于提供特色服务、网站的建立提供了革命性的竞争和营销手段、塑造企业形象。112.网络的安全性技术:加密技术、防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113.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形式:EDI、Internet。

11.4B2B平台形式:综合类(现在是寡头垄断)、垂直专业类(后发力量)。115.垂直专业B2B平台特点:专(集中力量打造专业性平台)深(具有专业性质、太所自己独特的服务及盈利模式模式)。

116.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功能:会员管理、产品目录管理、审批流程、订单管理、交易定价、拍卖与投标采购、网络支付。

117.会员管理内容:会员身份管理、会员资料管理。

118.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网站功能:用户管理(用户注册、注册用户信息管理)、客户需求(电子目录、同类产品对比、购物车、订单)、企业销售需求(检查注册信息、处理订单、完成购物结算、库存管理、跟踪产品销售情况等)。

119.餐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利用现代技术对餐饮企业电子商务各环节涉及的各方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利用的工作。主要包括:商品信息管理、交易信息管理、客户信息管理、服务信息管理。

120.餐饮信息传播的内容:餐饮产品信息、餐饮服务信息、餐饮消费观念信息、形象信息、价格信息、地理位置信息、各种促销活动和社会活动信息。

121.餐饮信息传播的功能:品牌建设、展示产品、刺激餐饮消费、教育功能、提醒作用。

122.餐饮信息传播经费预算:销售额百分法、利润百分法、目标达成法。123.品牌的网络传播方式:网络广告、网络促销、网络社区、网络互动、客户认可的电子邮件、购买搜索引擎新关键词。

124.网络营销的内容:新颖服务的营销、网上产品的营销、网上价格营销、网上消费行为分析、网上市场调查。

刍议企业信息化管理 篇7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时代契机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从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才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稳步发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 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就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 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制约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视频, 就必须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然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进而为我国今后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经营管理中,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就必须要是企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和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有效地融合, 同时还能够转变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业务流程, 与此同时, 其还能够传播企业传统管理方式以及组织方式, 并且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重新整个, 进而大幅度提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从而达到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然而就目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 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应用缺乏总体规划。

盲目随潮流。人云亦云, 盲目跟风, 是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Ⅱ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 传人国内的时间较短, 原来并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 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 成为炒作的热点。

2. 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

根据调查表明,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的分权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在企业的内部形成各种小利益集团, 这也是它最大的缺点。企业中各个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小利益, 对企业中的信息进行控制, 从而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递, 极大程度上引起信息失真, 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例如企业内部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谎报军情, 对上级隐瞒, 从而是经济信息失效。

3. 信息化均衡问题。

企业中信息化的发展极为不平衡, 例如有些高效益的企业 (包括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 随着市场竞争力加大, 再加上总公司的影响, 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比较良好, 但这只能针对于业务的销售以及财务管理的方面。更何况其他效益一般的企业, 各部门领导根本不重视企业的信息化作用, 缺乏信息化的意识, 从而促使信息化起步较晚。

二、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 消除认识误区, 转变观念。

企业经营者必须要加强领导对信息化的意识, 理解信息化的作用并加以重视。信息化能够有效的管理企业,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 不能只是做足表面功夫, 而要加大信息化的建设力度。信息化能够是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因此,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2. 重视首期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 要明确企业目标和理清企业内部商务关系, 弄清部门间哪些信息需要共享, 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识或信息, 哪些信息需要向外部发布和宣传, 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这些企业真正的需求。

3. 选择适合企业的通用管理软件。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企业应及时对内部进行调整, 而这就必须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方案。但是, 根据目前的形势来看, 很多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相对浅薄, 很多复杂的过程与价格使得中小企业不能越步。通常来说, 中小企业的业务比较单一, 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才再加上资金财力不足, 也就不能使其选择系统过于复杂而价格高的产品。

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相对比较困难, 并且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据此, 我们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的管理模式, 其管理软件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其二是要企业具有相应的技术人才。

三、结束语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 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分析, 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 企业信息化管理关系重大, 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还必须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力度。

摘要:供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信息化早已经成为了业在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背景下的生存之道。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 企业信息化更是成为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与此同时, 随着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就当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而言, 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还制约了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加快社会经济建设的步伐, 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分析, 然后对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行了详细阐述, 以供同行参考。

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资源;企业制度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4-0184-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4.091

1 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用信息化系统将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统一、固定,并提高企业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资源的完美配置,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从信息系统的角度看,企业管理信息化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内容。企业做好信息化管理,会让企业决策层和管理人员得到更具时效性的信息,而使用这样的信息来帮助企业决策的执行、调整和未来预测显然效率更高。因此,在现在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信息管理和使用的效率,就必须做好管理信息化,让组织的结构更加合理,工作需要的成本更少,技术能力更强,在市场处于强势的地位。

2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企业认识不足

许多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仍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想要在企业内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越是等级高的管理层,越是习惯在进行管理时凭经验而不是凭借科学数据。有些企业虽然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系统,但在建立系统的过程中,缺乏专业角度的分析,更甚于对MRP(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划)和ERP(企业资源计划)的运作原理没有概念,导致建立的管理系统工作流于表面,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盲目的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提高管理效率的目标无法实现,相反的,一旦系统建立却无法正常运行,那么建立系统所使用的资源和费用就全白费了。除此之外,企业内管理人员还对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一些误解。因为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不仅是要开发新的管理软件和重建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都要重建,某种程度上会改变整个企业的运营,员工认为这样做不仅在过程中要耗费许多资源,如果系统运行不良会带来自身的利益损失,因此不希望进行相关改革。这种现象阻碍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推进。

2.2 管理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大量的企业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内部管理系统存在诸多不足。有些企业在最近几年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因而认为现有的管理模式没有问题,希望在未来继续延续现有的管理模式。有些企业在一直以来的发展过程中致力于提升经济效益,而没有做好管理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建设信息化系统,实施ERP,结果会适得其反。ERP系统的实施复杂度大,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涉及面相当广,其中包括供应、财务、生产、销售等。这样突然的约束让员工很难适应,并影响到对客户的服务,严重的会影响到企业间的合作,给企业活动和运营带来负面影响。此外,企业管理的随意性大,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通畅,这就可能造成执行力度不到位,企业管理信息化流于形式,最后不得不放弃信息化管理。

2.3 投入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上的资金投入占总资产的百分比远低于西方国家。信息化管理不受高层管理者重视,更吝于对其投入资金,这样的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更加明显。信息化管理需要购买相应设施,引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后期仍然需要软件的二次开发、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如果错误地将信息化建设看作一项可以一次完成的工作,不对其进行后期维护,那么得到的系统就只是一个初步的模板,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甚至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2.4 专业人才欠缺

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仅要对信息化管理有一定了解,有足够的管理经验,还要对系统的操作有所掌握,能够实现系统的二次开发和维护。企业信息化管理本身要包含的信息量就非常大,系统中还包含了许多单项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需要资料共享,又需要独立工作,因此就需要对应的数据连接口。为了正确的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全发挥系统的能力,需要技术人员拥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操作知识。

2.5 信息安全问题

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工作,许多文件、信息、档案都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储存在电脑和网络内,虽然有利于信息的传播,但是一旦发现问题,例如信息被盗取或者泄露,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不法分子会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漏洞实现对信息的破坏。

3 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种种问题,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

3.1 可以发挥政府的强大影响力

技术方面,政府官方可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和改革投入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来提升整个社会环境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水平。同时,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的相关技术开发保持鼓励的态度,出台一定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开发,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可以将国企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列入业绩考核的范围,以此来激励企业高层管理者更加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使用。对于私企,政府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鼓励机制,引导私企管理的信息化。此外,由政府出面在全社会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宣传工作可以提升市场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全面认识。

3.2 培养和引进信息化技术人才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需要不断完善和维护,因此需要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员工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时刻给予员工危机感和前进的动力。同时,企业还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积极引入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内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用提高待遇,改善福利等手段吸引更多人才。管理层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和宣传力度,上层的重视会让下层工作更加努力认真。建立企业信息文化,减少信息化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3.3 避免盲目信息化

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相关的人员一定要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领导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做好全面的籌划安排,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购买合适的设备及软件。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于一时是没有作用的。首先要做好资料的录入,为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一般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只允许内部人员访问。既保护了内部资料的安全,也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更加流畅。内网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后,可以进行内外一体网的建设,将供应商、战略盟友、客户也加入到相应的网络中去,让信息化管理渗透到生产、采购、销售等各个方面。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明确的认知,分析信息化系统的发挥情况,不断改良信息化系统让系统更适应企业的发展。

3.4 增强管理基础,健全企业制度

良好的管理基础、健全的企业制度是信息化管理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速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计算,发展得快不一定发展得好。另外,即便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也不能忽视人的管理作用。如果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有了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随意决策,那么信息化系统能够真正发挥的作用就会被限制。相关的人员及单位都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

质量。

4 结语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现代网络迅猛发展带来的成果,随着我国网络的强劲发展势头也必然有着强大的后劲。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整合企业的资源,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让企业的资源能够更好的分配,减少成本浪费。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上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只要企业和政府愿意投入,在未来一定能改善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瓅,贾俊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

[2] 彭常青.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上一篇:“讨论、合作、体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探究下一篇: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