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朱自清的世界作文

2024-10-29

走进朱自清的世界作文(精选15篇)

走进朱自清的世界作文 篇1

走进朱自清小学作文

时间飞逝,很快我们进入了六年级教室,走进朱自清作文。当然,年级越大阅读量就越大,光靠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补充课外知识。

正忧郁着的我,被谭燕玲的一次作业触动了。国庆期间,谭燕玲抄写了朱自清的两篇优美的文章,大师的文章受到了毛老师的关注,并在博客和课堂上表扬了谭燕玲。

我匆匆买来《朱自清散文》阅读,我很快就被吸引住了,我觉得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小学生作文《走进朱自清作文》。网上说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在毛老师看来,朱自清的散文是洋洋洒洒近千言经典美文啊,都是值得所有学习汉语言的人全篇背诵的名篇佳构啊,都是令读者反复把玩百读不厌,美不胜收精彩纷呈的大师力作啊!

我觉得朱自清的散文的确写得很好,文章非常优美,好词非常多,用得非常准确,让人看了赏心悦目,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类更是博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使读者如痴如醉。

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仿佛在享受美味佳肴。

走进朱自清的世界作文 篇2

22床的李爷爷是个老病号了, 虽然病情很复杂, 特别是频繁的三叉神经痛一直困扰着他, 但他一直还是乐观向上。做完治疗后, 常常自己滑着轮椅到处转悠。中午值班时, 爷爷时常滑过来和我们聊聊天, 有时有人呼叫, 等我从病房出来, 李爷爷便非常负责的告诉我几号床在呼叫, 我还常戏称要给爷爷发值班奖金呢。爷爷犯病的时候, 痛苦至极, 每到这时候我们医护人员都会迅速的跑到爷爷病房里, 用药、按摩、冰敷等等, 想尽一切办法把疼痛程度降到最低。我们彼此像家人一样以诚相待, 相互帮助, 建立起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护患模式。

王爷爷是一个脑梗塞后遗症的高龄病人, 一直卧床, 生活不能自理。我刚到病区, 常常默默的关注着这个无奈的爷爷, 他和他的陪护感觉就像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 有时候从病房门前经过, 偶尔听到他们快乐的交谈, 偶尔也听到爷爷在骂粗口, 但陪护大叔也总是在笑嘻嘻的应对。这样的画面也是我们综合科特有的和谐片段。有次中午值班, 陪护大叔出去买饭, 王爷爷在病房里大叫, 骂着人, 我跑到病房, 揣摩了半天才明白大概意思, 他要解小便了。等我帮他打理好一切后, 爷爷安静下来, 感激而恬静的望着我。那一刻我有一种深刻的触动, 有时老人偶尔骂几句, 其实本意是在对我们这些像亲人一样的后辈们撒撒娇, 解解烦闷儿呢。

前几天, 病房来了个神智模糊脑出血的老婆婆, 我和胡老师在床边为她落实护理措施的时候, 一直昏昏欲睡的婆婆拉着胡老师的手说:“谢谢你们了啊, 一回生, 二回熟, 以后我们就是亲人了哦……你们比我的孩子还亲热呢!”听着婆婆有些语无伦次的话语, 我们从内心感到一种满足。老人在断断续续的昏睡状态中, 还记得有我们这样一个群体一直在她的身边, 让她感到安心和安全。这样的一种意识状态有时连自己的孩子, 自己的孙子都记不起来的老人还能在喃喃自语的时候叨念着我们, 这是多么大的一种满足和荣耀啊!

走进“我”的世界 篇3

提高学生的写作修养,尊重学生的爱好,张扬个性,促使进步。

活动宣言

潜心修养品德,自由张扬个性,努力发掘潜力,不断获取知识;大步走向社会,与时俱进,共创美好未来。

(一)我的自画像:过去 现在 未来

男生作品选

女生作品选

(二)我的生活:得意相片

大家好!我叫胡亚兵。右上角的那个就是我。很可爱吧!别看照片上的我傻里傻气的,其实我现在是很阳光的哦!(胡亚兵)

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时,都会对我说:“这是你弟弟吧,多可爱!”其实我手中抱的这个小孩是我的小侄儿。(王爱梅)

快小学毕业的那年夏天,学校里组织照毕业照,于是我们五个好朋友一起照了一张,我是中间那个。照片上的我们笑得并不开心,因为再过几天就要分开,心里总会有些伤感。(史琳烨)

(三)我的世界:真实的日记

我的家乡

水玉莲

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瞬间,整个世界笼罩其中。我的家乡高淳也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阳光洒在明镜一般的湖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家乡的春天甚是迷人。路边的桃树杏树都开满了花,五颜六色地点缀着这多彩的季节。

我的家乡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家乡的土特产可多啦,最为出名的是固城湖螃蟹,螃蟹个大又味美,蟹黄可口,蟹肉鲜嫩。蒜菜是我们高淳的特色咸菜,色嫩黄透亮,香清醇幽雅,味香美甘甜。糕点也深受人们的青睐。你到了高淳可一定要品尝一下哟!

我们家乡的古迹有高淳老街和四方宝塔。一到高淳老街,那古色古香的风火墙和青石路会给你一种幻觉,仿佛时光倒流,好似来到明清时;店铺错落有致,一阵阵典雅的音乐让你不由想进去看看。只要去过一次,老街那斑驳的色彩和淳朴的民风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丽的家乡——高淳,你像冉冉升起的太阳,你有着丰富的内涵,愿你更加繁荣昌盛。

假如我变成莲

周潇玉

我爱莲。我常想象着自己变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在清澈的水中摇曳身姿。

我长在池塘里,被含苞欲放的荷花包围。当微风轻轻吹过,我跳起欢快的舞蹈,发出“沙沙”的响声,那是我在轻声歌唱。为了能快快长大,我努力吸收着日月光华。每到夏天,我们就成了田野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人们看到莲,心情就会立刻变得清爽。莲还可以泡茶,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当我变成莲时,我会感觉到自由的存在。

我的小孔雀鱼

邢凯

马路边围着许多人,我挤进人群一看,呵!原来是有人在卖小金鱼。只见鱼缸里放着五颜六色、品种繁多的小金鱼,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游着,真有趣!我看了心里直痒痒,就买了三条最漂亮的小孔雀鱼。

我把它们放进鱼缸,给它们安置了有水草和假山的家。小鱼真活泼!它们穿着彩色的衣服,在水里互相追逐,像是在捉迷藏……

三条小鱼中,一条浑身上下都是透明的,我叫它“亮亮”;有红色身体和布满红色花纹大尾巴的叫“红红”,从远处看,它就像一个大绒球;还有一条叫“跳跳”,因为它总爱跳上跳下,一会儿钻进水草中不见了,一会儿又从假山石后面冒出来。三条小金鱼在水中摆动着大尾巴,划动着轻纱般的双鳍,圆圆的小嘴巴一张一合,有时还顽皮地吐泡泡,好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可爱极了!

小孔雀鱼给我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愿它们健康成长!

我的同学

史颖珂

我们班有个雅号叫“萝卜头”的同学,他就是唐斌。

他,尖尖的脸上有一双小小的眼睛,但是总是那么炯炯有神;高高的鼻尖下,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赢得了“萝卜头”的雅号。

他走起路来总是昂首挺胸,显出几分英雄凯旋的气度。他还有那么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上体育课时跳马,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动作是那样敏捷。失败了,他也不气馁,再来。嘿!不错,十足的男子汉气概!

他能在同学们心目中有挺高的地位,是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劳。他说起来滔滔不绝,跟连珠炮似的,把同学们说得晕头转向,目瞪口呆。每到下课,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和滔滔不绝的讲话声,和他在一起的人总是咯咯笑得不停。

这就是我们班的“萝卜头”。

我的童年

吴川江

童年大概是人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光吧!虽然它已渐行渐远,但我却不时忆起。尤其童年时捉鱼的场景,更常在我眼前闪现。

每到夏天,我家门前的小溪流水淙淙,水草茂盛,各种小虫的鸣声和潺潺水声组成一曲天籁。这时小溪边有许多上水鱼,我和哥哥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捉。鱼儿很调皮,还爱开玩笑,我们用手一抓,它们就顺着手指缝一下钻过去,有的还会从脚边溜过去,轻轻用尾巴在我脚上一甩,痒痒的,很舒服。

有一次我和哥哥打赌,看谁捉的鱼多。哥哥敏捷地一抓,鱼儿便进了他的小盆。我拿了一丛水草作掩护引诱鱼儿过来。可等了好半天,影子也没见着。眼看哥哥的盆里已有好几条鱼了,我耐不住性子,就顺着水流走,突然看见一条古怪的黑鱼!它见了我竟一点儿也不慌张,仍不紧不慢地游着,我兴奋极了,没费吹灰之力便抓住了它。放入盆里一看,原来不是鱼,而是一条水草。我哭笑不得,哥哥可乐坏了,他挤眉弄眼地嘲笑我说:“弟弟,你还是当我的学生吧!”

啊!童年,你怎能不让人留恋呢?

我长大了

程慧瑶

恍然觉得,自己已长大许多,不再是那个爱调皮捣蛋的小女孩了。因为我看到了那堆积如山、已蒙上厚厚一层灰尘的玩具,那一箱箱幼稚的并且皱巴巴的童话故事书,那一包包甜腻的、已过期很久的水果糖……

常说十四岁的天空阴晴不定,我也不例外,常和妈妈闹别扭。虽然过后也知道是自己的不对,但十四岁的孩子总有些固执和自以为是的骄傲吧!我很少向妈妈道歉,也从未真正地认错,但我会在心里暗下决心:今后再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但昨晚,天空再次阴云密布。我边做作业边听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萧邦》,妈妈轻轻拍拍我肩头,示意我别听了,但我仍然我行我素。不久,妈妈为我端来热好的牛奶,当看到我依旧戴着耳机在摇头晃脑时,她没收了我的磁带。我气得一言不发,“砰”的一声关上房门,把头蒙在被子里。我愤愤地埋怨妈妈不懂欣赏周杰伦。渐渐地,阴霾消散,我冷静了下来。其实我明白,妈妈不是不许我听音乐,只是不希望我三心二意。可刚才那么冲动,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突然,我想起早上订校服时量身高的情景,结果令我大吃一惊——1.65米!我竟长这么高了!可还是不懂事,我的心里好后悔。

走进阅读的世界作文 篇4

每一件事的存在和发生都有它的意义。包括阅读也一样,它也有自己的意义所在。阅读文学作品是打开了一扇窗,阅读生活是打开了一道门。

小时候的我总是喜欢听故事,总是会把自己置身于故事当中去游历其中的万千之美。可是听说归是听,纵使再华丽的词藻都是别人的;倒不如自己去享受它的美。于是,便从那刻起,阅读悄悄地走进了我的世界,记得我第一本阅读的书是《鲁滨孙漂流记》,在阅读它的第一章时我就被它朴素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和情节所吸引,在你往下深读时你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当作主人公在困难重重的旅途中不断突破自己、挑战自己、成就自己。在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失败、挫折时,你不再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迎难而上;为了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然而,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总会遭遇那么一点点的挫折。阅读也是一样,在阅读时,你会遇到形式各异的问题,即使这样你也无需抱怨,因为阅读就是在不断地设疑解疑的一个过程。曾有一次,我差点与阅读分道扬镳,那些我如往常一样拿着《窗边的小豆豆》坐在树荫下品读。可是书里出现了许多令人难解的词句,无助的我抬头望了望蔚蓝的天空,只觉得再蓝也打动不了我此时的心情,便从那刻起我认为阅读就是浪费时间,破坏我美好心情的最大凶手。于是乎这本所谓启蒙孩子的心读之书便被我遗忘在了某个不知名的角落。渐渐地时间过了很久我也忘了,而我却迎来了属于我自己的美好年华,在一次打扫房间时无意间找到了这本书,我再次打开它,一口气读完了它。后来,只要你能勇敢地跨过这一步,那你便是你世界的勇士了。文化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时代;它只需要最平常,最真诚的心去懂它而已。

现在阅读已深深扎根于我的世界,用心去阅读,你会有所不同的收获。用心阅读,我们能体验中华五千年的香韵,能品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清幽和旷达,能体验李太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迈,能体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气凛然,更能体验李清照那“凄凄惨惨戚戚”的忧愁与悲愤。真正的读书源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爱纯粹天然,就像向阳花总是追寻太阳,不为名利,听从的是心的召唤,正是这份爱让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界都能嗅出门的馨香,都能在这孤独中以温情的手指在书页是摩挲不止。在主动碰撞的激情中,书中的人与事,作者的理念智慧与我们的经历体会,思想情感互动沟通,相鸣相和。日子长了,我们便得到了对生命、对人生最深切的认识与感悟。

走进陌生的世界作文 篇5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十分短暂的,也许就在我们的不经意间又失去了一个秋天。紧接着,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那是因为我们迎来了冬天。

早晨,我们起的很早,为的是迎接新一天的.太阳。然而,刚一出家门才知道,此时已不比夏天,太阳缺少了昔日的美妙,映入眼帘的,只有那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时不时地飞来几只觅食的麻雀,给我们带一阵欢笑,此时,给人的感觉是进入了陌生的世界。

中等,我们匆匆地吃过午饭,正准备与燕子玩耍,谁成想燕子已飞去了遥远的南方。我们耳边听到的,只有小贩地吆喝声。陌生的气味飘进我们的鼻子,原来是烤地瓜的香味。在外面溜达几圈后,只得回到家中等待黄昏,此时,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傍晚,太阳正在缓缓落山,我们能看到的是近处人家的炊烟,伴着夕阳,我们似乎体会到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如诗如画的场面,虽然此时十分寒冷,但也值得人们这般留恋。惟一不足的是,我们听不到昔日的蛙鸣了,他们如同销声匿迹一般离我们远去。此时,面对眼前这粉装玉砌的世界,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我们又仿佛进入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走进书的世界作文 篇6

走进书的世界,你会产生这样的时刻,当你以小扣柴开始用另一种语言跟书里的人物说话。这时,你咀嚼到了书的甘甜。

走进书的世界,你会产生这样的时刻,当你与好友倾扉的心情轻轻翻开一本书,面对另一个世界的杏花春雨,你的目光闪亮如星,你的心灵澄明如水,你不自觉地心交谈,当你凝神倾听心灵私语,当你细细丈量脚印深浅,当你情怀绕胸不吐不快,你会发现你的思想里语言里心灵里浸润着许多先哲的智慧。这时,你领略了书的魅力。

走进书的世界,你会产生这样的时刻,当你陷在痛苦的泥潭,当你在剪不断理还乱中意乱神迷,突然有一个声音在脑畔响起,有一个身影在眼前晃动,就在你驻足凝视的片刻,你的精神马队飒踏而来,飓风鼓动你垂落的双翼,号角唤回你飘落的的神思,你顿时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当你再次抬起头,你的心境已是碧海蓝天。这时,你明白了书的深邃。走进书的世界,读书吧!读书美丽人生,读书升华幸福。读书,就是读他人,读自己,读人生,读社会,读历史,读自然。一个人读书的时候,他的瞳仁最清澈,心灵最宁静,思想最活跃,天地最广阔。读书,意味着一次享受。读一本好书,就是享有一次精神的大餐。当书中那缜密的逻辑,纯粹的情感,浓厚的文化,韧性的生命簇拥在你的周围,请你想象被霞光包裹着的土地。读书,意味着一次淘金。书海浩瀚,金光闪烁。但只有聚沙成塔的积累和披沙捡金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缪斯赐予的最珍贵的礼物。读书,意味着一次相遇。书内书外,有生命与生命的对视,心灵与心灵的相融。读书的时候,你最有机会认真的打量自己,审视生命。读书,意味着一次创造。读书最忌讳的是把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维的跑马场。真正的读书,是用独立的见解来打造思想的砖坯,是用个性的诠释去撒播精神的原野。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篇7

一、民主平等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前提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无论从法律上, 还是从人际关系上讲, 都应该和教师是平等的, 没有高低、大小、贵贱之分。由于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 有意无意地强化了老师与学生两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期待, 从而形成了师生交往事实上的不平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 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 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 使师生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教师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心朋友, 主动走向学生, 融入学生之中, 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位置上, 尊重理解他们, 用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教师只有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 学生才能感到爱和尊重, 从“客体”变为“主体”, 乐观而自信,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敢于质疑,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师生关系才能和谐、融洽。

二、交流沟通是架设师生友谊的桥梁

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知识水平差异、观念差异等, 致使双方之间存在着一道天然屏障。要想消除屏障, 教师就必须亲近学生, 自觉放下教师的“架子”, 积极与学生交往, 用心与学生沟通,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1. 尽可能地接近学生。

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 首先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教师应彻底改变“严师出高徒”的传统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式, 主动与学生一起谈心, 一起探讨、一起互动、一起做游戏。课堂上, 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中, 要把师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即使是班里最不“听话”的学生, 也要给予最大的、最多的爱心。不讨厌、不鄙弃任何一个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与学生打成一片。

2. 善于倾听学生们的心声。

教师要善于走到学生中间去, 倾听他们的朗读和讨论, 倾听他们所提的问题和学后感, 倾听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在倾听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变化, 迅速准确地从学生发出的各种声音中听出焦虑、愤懑、悲哀、快乐和喜悦, 并在工作中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和引导。同时, 还要对学生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或观念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

3. 利用网络媒体等与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 教师应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的尝试。双休日和节假日, 可以和学生约好, 在QQ上单个与学生进行网上聊天, 深入了解学生个体;也可以开设班级的BBS, 在BBS上和学生对一些学习和生活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约好全班学生一起在一个聊天室里集体讨论问题……

三、严中有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

有道是:“严师出高徒。”但严师也应心中充满爱, 否则就会因为与学生关系紧张而成为“孤家寡人”。我国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对的, 但也要宽严适度, 严中有爱。让学生在教师的“严”中感受到爱的博大和甘甜。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一门学问。严厉刻薄、简单粗暴不仅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负面作用, 而且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 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 激化师生间的矛盾, 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讲求科学性, 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应以爱为基础,

在浓浓的师爱中, 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温暖之情, 其内心必然受到鼓舞, 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 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当然,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感情上, 更不能无原则地溺爱, 而应以教育目的为指导, 实现对学生的感情灌输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要求的有机统一。

四、自我完善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在动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 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 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在当前的教育中, 不仅仅是知识方面要不断提高和充实, 在个人修养、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也必须不断提高, 以广博的兴趣爱好、豁达的态度和凛然的正气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支持。就学生而言,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积极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 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勇于探索, 敢于质疑, 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 在共同的研究中, 与教师形成和谐、平等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教育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走进“读”的世界 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一、有效朗读要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训练活动,对于提高课文阅读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和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朗读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不断地、有针对性地变换花样通过分角色朗读、教师与学生交替读、配乐朗读、朗读比赛、朗读表演等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二、有效朗读要保证学生适量的朗读时间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中读出真情实感,拿出充分的时间来品读,要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充分感悟。”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年级、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提供适量的朗读时间。

我在教学《山行》一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由朗读古诗文,扫清生字障碍,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在学生熟讀的基础上,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并以此展开教学,通过自由读、默读、齐读、请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很快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朗读要重视教师的范读

朗读训练是师生参与的双边活动。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我在范读《狼牙山五壮士》时,除了熟悉课文内容以外,第一,要了解时代背景。只有了解背景,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把握好语气、语调。第二,要了解课文的结构和中心。结构不清,停顿难把握;中心不明,语调难处理。第三,要了解句子的重点和难点。不明重点,重音不好掌握;难点不清,速度难处理。教师课前的范读,披文入境,以其声、其情感染学生,促其动情,加速进入学习的角色。我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朗读描写大榕树的一段——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仿佛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小生命在颤动;枝上又生根,这些根直垂到河里……这样的精彩语句,再配上榕树的画面、由远及近地展示,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就喜欢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下文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有效朗读要重视评价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既是朗读教学的总要求,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朗读评价的标准。

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哪些地方读得不好,应该怎样读。课堂评价主体应是多元的。学生朗读之后,不仅要由老师来评价,也应该让学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得到锻炼。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因人而异,要用贴切的评语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

在学生互评时,大部分学生都是说别人的不足,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教育学生指出别人不足时要委婉得体。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的形式,让小学生走进“读”的世界。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新场小学)

走进她的世界作文 篇9

走进她的世界

走近她的世界

在她的世界里与大家截然不同,大家在那一群一群的讨论问题,唯有她在位子上孤孤单单的一人。她不断的写着作业,她要掩饰自己,她不愿被同学们发现父母离异的事实。生活给她的打击太大。她时时去上网,想在网络上寻找她的知己,但是却没有,她喜欢把什么都藏在心里。她什么都不说,表面上她看起来十分的开朗。但谁又知道她心里是灰暗的。

有一次老师说要做一张报纸,可以几人和做,但是她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伙伴,她只好一人完成她的作品,没有人去帮助她,关心她,在大家的生活中早已没有了她,她想离开,但是她又能去哪,人生的路上如同大海茫茫,她找不到属于她自己的路。

她没有什么兴趣,她最长干的事情就只有读书了,她要让自己溶入到书中去,她不想在这个孤独的`世界,但她时常的分心,她在班上的学习并不是很好她在等待,等待有一天有人无关心她爱护她去照顾她。

她有不会作的题目,她想去问同学,但不知道怎么开口,她不知道去如何解决这尴尬的情形。她想去问老师,她怕老师叫她作一些类似的题,她思维比较缓慢,往往人家只需要几分钟想出来的题目,但她学要花几个小事去思考,她常常一两点钟睡觉。

她一次无意中拿着毛笔在美术课上画画,却被老师当堂表扬,她还不知道自己画画的天分这么高,从未手国表扬的她,心里有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回到家后,她仔细端详这副画却不知道这副画为什么画的好。

她就是这样一个孤单的人,她没有知心的朋友,有些人为了一时之笑把她的心事全部抖露出来,害的她苦不堪言,从那时候她在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心里话,许多人只关注她的外表一个并不是漂亮的女孩,她不好为这去争辩什么,她在班上根本是没有地位的人,学习不出众长得也不漂亮,自卑的心站了上峰。

走进语文世界的作文600字 篇10

走进语文,感受诗词的哲理。走进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我们感动于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走进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亢奋于爱国诗人那一腔壮志豪情;走进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我们领会看人待事,本质的重要……诗词让我们学会了很多。

走进语文,领会名著的艺术。《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我国文化历史的结晶。多少年来,经久不衰。它陪伴了多少人,渡过了他们的金色童年,诸葛亮、武松、孙悟空、林黛玉,这些名著中的人物,凝结了文化的积淀,这么多经典的艺术的造型,丰富了我们的头脑,陶冶了我们的情感……名著,带领我们来到了艺术的殿堂。

走进语文,体会散文诗歌的悠扬。“燕子去了,又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又再开的时候。”朱自清的《匆匆》用它独特的视角,柔和的语言,告诫我们时间的宝贵。《乡愁》,《山的那边》,《理想》精彩的语言,似乎仍然环绕在耳畔……语文散文诗歌。教会了我们去欣赏它。

走进语文,发现成语、谜语的乐趣。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讲给我听一些简单而又有趣的成语故事,这些趣味成语开启了我对语文探求的大门,带领我走进知识的殿堂,去发现感受其中的乐趣……语文为我们营造了一片乐趣的天空。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11

当时,石家庄市教委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在北京联合举办了首届“石家庄一北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咨询研讨班”,一直重视学生思想工作的学校领导几经磋商,最终确定当时任高一班主任、兼12个班生物课的我参加培训,这便成了我日后从事心理教育的起点。

研讨班期间,一大批心理学家如郑日昌、樊富珉、许又新、金盛华等教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在短短20天的培训中,我初步了解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弄清了心理咨询在新时期中学教育中的位置,知道了心理测试、智力量表及其使用、心理咨询面谈的操作过程和技术后,突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我每天第一个走进教室,拼命填充自己。课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我总是抓住教授问个不停,弄得他们直说:“你这个中学老师真不好对付。”通过20天“填鸭”似的“恶补”,我终于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萌发了走进学生心里、终生做心理教师的念头。

回到单位,我把学习情况详细向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并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在教师配备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毅然把我抽调到科研室任专职心理教师。这在1996年,在河北省,都是一个大胆的创举。正是学校领导的高瞻远瞩,使我成了文革后河北省中学的第一个专职心理教师。

1996年暑假结束,学校领导决定让我给96级高一新生开设一门学习心理指导课。

我至今清楚记得第一次上心理课时的情景。当时新高一正在30里外的军营分校集训。那是一个星期天,因为六点准时发车,我不到五点就赶忙起床准备。车到后我不顾严重的晕车反应,稍微调整一下情绪就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堂。当时两个班在一起上大课,120多名学生挤得满满当当,好奇、新鲜使得学生长时间安静不下来。但是当我对课程刚刚做了简短的介绍后,120多双眼睛便紧紧地粘在我的身上。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呼啦一下把我围个水泄不通。几名女生甚至不避讳周围的同学,流着眼泪向我述说她们的苦恼。我走时学生们竟依依不舍地送出好远,恳求我一定再来。在学生那里,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996—1997一年的教学实验结束后,我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在问卷上我诚恳地写道:“如果你流泪,湿的是我的脸;如果你痛苦,伤的是我的心。我真想走到你们心里,做你们真正的朋友。请大家如实写出你对学习心理指导课的真实感受,以便我今后加以改进。学生对学习心理指导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强调“特别必要”:因为学习心理指导课是自己的“良师益友”,是自己“最喜欢上的课之一”。具体体现在能够使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会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和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对自己能进行客观的评价;克服了考试焦虑的心理;明白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高一1班的米怡说:“通过学习,使我在开学之初就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3班的赵楠说:“我非常感谢学校为 我们开设了这门有百益而无一害的课(程),从中我解开了许多在青春期遇到的疑惑,让我明白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对我将来走向社会是绝对有帮助的。”

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我力求将课上得生动、活泼、形式新颖。基于此,我特别留心收集学生中间的例子,因为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讲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

开设学习心理指导课不长时间,就有学生来找我咨询。学生们信任我,把我当作他们的知心朋友,渴望在我这里寻求帮助。可是当时因为我缺乏个别咨询的理论与技巧,仅限于做个合格的听众。学生在我这里充分宣泄后,我只能安慰他(她)却不知怎样加以调治。一次,一位患有强迫症的学生乘兴而来,失望地离去。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很是内疚,我发誓要补上这一课。于是,1997年暑假期间,我报名参加了河北师大教育系心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的进修,利用一切节假日,加班加点充实自己。无论是严冬,还是酷夏;无论是自己身体不适还是孩子卧病,我从未误过一节课。按规定每人只能选8门课,可是我却选了10门,而且门门成绩优秀。我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自费上千元购买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如《心理门诊》、《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等,我认真进行钻研,很快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巧。接着我又对专家、学者大量的咨询手记进行剖析,从中寻找普遍规律和可借鉴之处,加以学习、整合。我虚心向有经验的心理工作者请教,成了省教科所心理室和河北师大教育系的老师们面询和热线咨询的“常客”。我还参加了全国学校心理辅导学会,定期进行交流。有了这些理论、经验和专家们作后盾,再进行个别咨询时,我就显得较为得心应手了,不仅能够准确发现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够及时选择合适的心理疗法。

杨岑是97级高一的一名男生,他的妈妈原本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刚40岁就下岗了。妈妈心情非常抑郁,天天告诫他要好好学习,不要向妈妈那样没文化、没技术。杨岑特别想考第一为妈妈争口气,因此内心压力很大,对自己的要求开始脱离实际,成绩反而迅速下降。为此他忧心忡忡,焦虑不安,结果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他神情颓丧地来到心理咨询室,我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他进行了耐心的辅导,帮助他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和切合他实际的目标。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现趸现卖,回家后又把这些讲给妈妈,在他的帮助下,妈妈终于振作起来,最后在一家家政公司重新找回了自我。

虽然晓晴是我的学生,但是由于授课班级较多的缘故,我并没有注意到她。真正认识她是在中高考咨询会上。她不顾周围人的不满,硬是拨开众人挤到我的身边,她浑身颤抖,流着眼泪对我说: “老师您救救我吧。”原来她有严重的考试焦虑症,平时成绩很好,一进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我采用系统脱敏法对她进行放松训练,3个疗程后她明显好转。去年她考出了570分的优秀成绩(同年的大本录取线是 517分)。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选择了某师大心理系,还说一定要做个像赵老师那样的心理教师。

基于强烈的责任心,我还经常主动找学生咨询。晓梦是高一的学生,坐在靠墙的最后一排。上课时她总是低着头,课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在教室外嬉笑打闹,只有她坐在那里望着窗外发呆。我上课时曾刻意提问她,结果她回答问题时总垂着头,声细如蚊。她的发型也挺怪,齐颈的短发三七分开,其中七分耷拉下来挡住半张脸,只剩下一只空洞而无神的大眼睛孤零零地面对外面的世界。一次我走到她的面前,“你这头发不碍事吗”?她立刻惊恐地把头扭开,右手顺势护住乌发,原来她的脸上有道疤痕。我把她约到心理咨询室,一个小时的疏导使她心情有了好转。很快她把头发剪短,男孩似的特别精神,整个人都变了个样。

有的家长从孩子那里听说了我,于是找到学校。我常常为学生家长提供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明确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发展脉络和应对策略,为他们提供有关教育的技能、技巧,理解他们的感受,分担他们的压力。

为了强化咨询效果,我和每一个找我咨询的人都建立了联系,尤其是那些考试焦虑的学生。1998年高考的头天晚上(7月6日),我给 40多名学生分别打去了或安慰、或鼓励的电话。当夜11点多,一位在省银行工作的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她激动地说: “谢谢你赵老师。你打电话前孩子正闹肚子,听了你的电话他全好了。”这名学生最后考上了河北医科大学。1999年5月 30日,在石家庄专家咨询团主办的中高考咨询会上,我又接待了十几位考试高度焦虑的校外学生。从那时起直到高考结束,我一直利用电话和他们保持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为此,我家的电话成了名副其实的“心理热线”。

做心理教师这么多年,其中有苦趣也有乐趣。每当在咨询中碰到学生有心理难题而一时解不开时,我常常着急得睡不好觉,努力寻求为他们化解的办法;每当学生因为我的咨询而卸下心理上的重担、生活得更好时,我常常笑得比他们还要开心。

走进《雨巷》的艺术世界 篇12

《雨巷》创作于1927年,很多知识分子在那一时期都充满了苦闷,都有过徘徊。戴望舒也是这样。《雨巷》不但有着浓郁的时代特色,更富有浓郁的个人气质。戴望舒深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词风的浸润,深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突出表现孤独、抑郁和消沉的情感。戴望舒出生于多雨的杭州,数不清的弄巷里给他太多的细腻。要了解《雨巷》,就必须关注这三点。我们在体味作者的情绪与思想上不要支离破碎地分解,要整体地把握。“雨巷”与“丁香”是本诗的独特又重要的意象,必须加以仔细地体味;“伞”“颓圮的篱墙”的意象是教与学的难点;“姑娘”是体会诗歌的焦点与疑点;诗中的音韵美是关键点。

戴望舒在其《白蝴蝶》中写道: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翻开的书页:寂寞;

合上的书页:寂寞!

戴望舒的诗始终没有脱掉“寂寞”的底子,这种色彩在他的名篇《雨巷》中尤为突出。戴望舒被叶圣陶先生称为“雨巷诗人”。《雨巷》 诗中用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默默、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太息、凄婉、迷茫、颓圮、哀曲等词语明确地表达诗人的情感,这些词语构成本诗一种凄清、迷茫的意境。

一、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曾说:“新的诗应有新的情绪和表现这情绪的形式……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叶圣陶说:“(戴望舒) 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雨巷》全诗七节,每节都是六行,句子有的长短相同,一句一行;有的长短不同,一句数行,既有整齐的美,也有参差的美。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音节首先表现在音韵上。全诗基本上是每节三、六两行押ang韵。《雨巷》的独特之处在于大量运用内韵。所谓内韵,即诗行中间带有与韵脚相同 (或相近)的韵,也就是说本诗的诗句中镶嵌着带有ang韵母的词汇,加之前后两诗节和每节中若干诗行复沓,使ang韵母的音响按诗人情绪起落流动全诗。读起来既嘹亮又舒缓,和谐又富有变化。

戴望舒更是创造性地将内韵、脚韵、双声叠韵和复沓成分融合在诗的意象上 (特别是主要意象上),这样就造成了音、义、情三位一体的音节形式。以一、二两节为例分析一下。

1. 韵 角 为 ang: 长 、 巷 、 娘 、芳、徨。

2.内韵为ang:彷徨、长 (第二句第一“长”字)、望、香、样。

3.双声叠韵:彷徨、丁香 (其丁香也是都押ng)。

4.复沓:悠长、悠长;丁香一样,丁香一样,丁香一样;哀怨、哀怨。

钱理群先生说:“我觉得语文教育当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还说:“朗读就包含着一种理解。”我们可以采取群读与个读相结合的方式反复诵读。以第四节为例。两个“走近”的反复使用表达出女子徘徊的样子。这反复中又有自我鼓励,试着看的冲动。然而,她的希望是带着失望的,她的勇敢毕竟有限,她的勇敢也是灰色的,因为她的眼神哀怨!

“梦”尽管有美的意思,那毕竟不是一种行动。“像梦一般”反复使用,表达的意思是不尽相同的:第一遍是美好的,第二遍则是凄婉的;第一遍是清晰的 (在梦中是清晰的,是有希望的),第二遍是迷茫的 (在梦醒之后是迷茫的,是没有方向的行动)。因此,这里表达热切、果断、美好的是第二遍的“走近”与第一遍的“像梦一般的”。

朱自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对《雨巷》 赏析时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评过这一派的诗。他又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懂。”

二、“雨巷”“姑娘”“伞”,是美丽的意象

《雨巷》中的意象并不多,主要是雨巷、姑娘 (丁香),反复出现强调、凸现,始终让读者牢牢地把握着这简单的“点”不放,加入叙事把散落在文中的其他意象有机地串聚在一起……从某种意 义上说,这首诗是明朗的,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正在他行文的单纯明朗上。然而,这种“美感”会妨障我们对诗人“忧怨”的理解。我们在品读“姑娘像花”的美感时会削弱文中“冷漠、凄清、惆怅”的诗境。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雨巷,是江南独有的。所 谓“大街小巷”,可见巷是有别于街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可见巷是幽深的、安静的;“万人空巷”,可知“巷”是与家联系的、私用的。江南多水、多雨,这巷有了水(雨),便是潮湿的,有水气的,朦胧的!

如果这女子匆匆地赶路,那便是归家。

如果这女子彷徨地散步,那便有忧郁。

就像丁香花一样忧愁与凄清。

南唐的李璟在《山 花子》中说:“丁香空结雨中愁。”

姑娘,我们虽是陌路,

却有着一样的愁情……

姑娘,把姑娘比作花,戴望舒不是第一人;把花比作姑娘,戴望舒也不是第一人。然而,姑娘是花,花是姑娘,既是丁香又是姑娘的,让这两个意象重叠交织的,戴望舒是第一人!艾青在《望舒的诗》中说:“他 (戴望舒) 的诗里的比喻常常是新鲜而又适切。”

伞,本是雨中之物;油纸伞,是江南的特色;这便有了江南雨中的情趣。伞,是油纸的,浑圆的形制,精细的做工,透明的色彩,既是一种艺术的道具,又多了一份胭脂气———这便有了女性的色彩,便是一道风景了!我们可以称油纸伞为“女儿伞”。如华盖一般,在少女的头顶一张,用伞遮雨也往往遮住了人,那便是具有了一种风情!传说中“白娘子借伞”的故事在发生在江南———躲 雨也好 , 借伞也罢,总要一方有伞,一方无伞;这样才能一来二往,生出情来。可是,戴望舒却不这样给我们布景。“姑娘”与“我”各有一把,这便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想擦肩而过怕都是不可能。因此,“姑娘”似乎成了“雨巷”中可视的一道风景: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我”也是这诗中的风景,却并不一定是姑娘的对应物。两把伞最终把“我”与姑娘分成两个世界的风景。姑娘“太息一般的眼光”和“我”的忧伤都是在这“颓圮的篱墙”。“姑娘”与“我”,是诗人作品中并不相交的意象———甚或是诗人自己的“两个形象”!巷,把风景的空间压缩到了最小的程度,集中地反映出诗人的情绪。但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我”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诗人在这条狭窄的路上,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未来 (梦想)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

三、“颓圮的篱墙”是一个怪怪的意象

诗人为什么要选择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词境,而又充满无果的遗憾呢?在众多优美的(不是壮美的) 的意象里,为什么要加入一个“颓圮”的意象呢?先从《雨巷》的结构来看。第一节是“起”,第二、三节是“承”,第四、五、六节 为“转”, 第七节为“合”。这样构成了:“我独行,有一个希望———希望出现了———希望与我擦肩而过———我独行,有一个希望。”在“转”的四、五、六节中又分为 “走近———走尽———消散”三个阶段。正是在“走进”中出现了一个情感的拐点。

我彷徨的地方是雨巷,

我消散的地方是篱墙,

也就是雨巷的尽头,

也就是我希望的地方,

在雨巷的篱墙,那里是“颓圮”的地方,

———诗人还在路上。

这种错位,并没有引起诗人激烈的情感碰撞,诗人并没有追上去,至少没有追到那堵篱墙……他又撑起油纸伞,走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在寂寥的雨巷中流浪———流浪

刚才,我还想着刚才

消了丁香一样的颜色

散了丁香一样的芬芳

走尽了那颓圮的篱墙……

诗人明明遇到丁香一样 的姑娘,白白地看着她从自己的身边走远了,而不知“珍惜”———不可思议的是诗人却孤独地在雨的哀曲里“欣赏”着希望的消失!因此,他从一个追求者,变成了一个流浪汉———他只走在 路上 , 并无抓住“希望”的希望。全诗的亮点只在“希望”一词上。然而,这希望是迷茫的。因此,如果追溯戴望舒的创作情愫的话,那正如杜衡在《望舒草序》中所说:“(戴望舒) 在梦里泄露自己的潜意识。”如果追溯他创作情绪的话,那正如艾青在《望舒诗》中所说:“(这种) 感伤的声音,对时代的洪流是回避的。”1926年的秋天,戴望舒加入了“共青团” (C.Y,一个进步的组织)。1927年2月,他在参加会议的途中被捕,后被保释。四月的“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又开始通缉他。他只好躲到了施蛰存家中匿居,这次打击让戴舒望陷入苦闷。

他在此时的《忧郁》诗中说:

我颓唐地在挨过这迟迟的朝夕

我是个疲倦的人儿

我等待着安息

也正是在此时,他创作了《雨巷》。《雨巷》中的忧郁是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忧愁———“个人的愁怨和惆怅同更广大的愁怨和惆怅是相同的,因而也是无法排遣和摆脱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仑的影响。高尔基曾这样评价魏尔仑:“在他那些总是忧郁的,流露出深深苦闷的诗歌里,可以清晰地听到绝望的哀号,以及渴望光明,渴望纯洁,多情善感的心灵的苦恼。” (《保尔·魏尔仑和颓废派》) 这也与诗人的个人气质有关。童年的戴望舒曾出过天花,脸上留下麻子,常常被人取笑。他成为有名的诗人后,也还常受到朋辈们的讥笑。这些对戴望舒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他是以弱者或不自信的心理开始写诗的。也正在此时,戴望舒可能正在经历着与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的情恋。这对《雨巷》的创作也不能不造成影响。

那时的诗人是一个“疲倦的人儿”,他只是在“等待”,那“希望”似乎用“等待”更好些。他是没有力气,也没有兴趣到那“颓圮的篱墙”的———他只在心里希望,他只在路上等待!那“颓圮的篱墙”,也许正是艾青说的:“所可惜的是他始终没有越出个人的小天地,因之,他的诗的社会意义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走进书中的世界作文 篇13

看书能使人静心冷静,与书交流如同与一位智者交流谈心,分享人生的起起落落。我爱书,仿佛它是我的一位挚友。每当晚霞渐渐褪去他绚丽的彩衣,夜幕临降的时候,我总会洗涤我的身心与灵魂,支起一盏光而亮的老式旧台灯,点燃舒人心神的香薰,然后虔诚地翻开一页页的书,去慢慢品尝,细细精读。

翻开鲁迅先生的杂文精选,展现了一位言辞锐利,洞察非凡的爱国文人,”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无不深深敲击多少热血青年的心,更讽刺卖国腐败的国民政府及御用文人。读到这里往往热血澎拜,更能体现爱国的热情及写作手法的高超;读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浪漫地气氛随之而来,走进一幅烟雨江南画,梦一般的诗句,水一般的轻柔,渲染了傍晚的柔与朦,“那余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真让人沉醉其中,不肯离去;打开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活灵活现的苏联社会现象,映入眼帘,鲜明红色社会主义无不影响着当时的人民,主人公保尔的坚毅,钢铁一般的意志影响着当时着世界,阅读到这里总能让我当场喝彩,这是作者描绘手法得出神入化,带动我进入这战时共产的苏联,融入那紧张刺激的氛围。通过阅读书,走进书中的世界,以书为纽带,共同架起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灵魂桥梁,彼此之间能够互相欣赏,互相对话,互相认识,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内在的灵魂。

“三年得两句,一吟双泪流。”这是对书的尊敬与珍惜,更是对作者的肯定。

书中的世界,往往来自与生活。某天经过喧闹的菜市场,观察市井百姓的生活常态。比如;肉贩子习惯把零钱一张张整整齐齐地摊开放进自己的口袋,买活禽地铺主总喜欢先打扫干净鸡禽羽毛再出售。沈从文的文章,更能体现市井街头的点点滴滴,教会我如何留意身边的小事。

走进安妮的世界650字作文 篇14

明星之所以受人追捧,是因为他的事迹,经历给人以鼓励,他的才华,受人欣赏。

我也饭偶像,我追的是一颗在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可是它却不幸陨落,爱尔莎特丽奥莱曾说“安妮弗兰克如果还活着,也许会成为作家,诗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一种勾魂摄魄的感染力。她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天空,但是它留下过最美的瞬间,让人留恋。她就是-----安妮弗兰克,19xx年出生于德国的`小女孩。

安妮死的时候只有14岁,那正是一生中最美的时刻,在这xx年里,她经历过快乐、期望、隐匿、抑郁、悲愤、挣扎、死亡的人生过程,上帝对这些犹太人太不公平了。

安妮是我从《安妮日记》中了解的。安妮在日记里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对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

她很快乐,她每天有说不完的话,但她很需要关爱,她的妈妈,他的邻居都不喜欢她,她只有她爸爸。她会和库菲尔这个无赖有道理来争论用桌子的问题,她会一句话也不说的听凡达恩太太的长篇大论,她很乖,可是没有太多的喜欢她,她只有向凯蒂诉说每天发生的一切。她内心世界是多么复杂,她努力地做一个让人喜欢的女孩,,可是没有人看见她的改变,她依然在快乐和恐惧中生活。

安妮生前写到“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

躬身走进学生的“心”世界 篇15

一、平等尊重, 以理明晰学生

管理班级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 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 总是充斥着各种硬性要求, 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工作方向。对于小学生来说, 从无拘无束的家庭生活走进纪律严明的班级生活, 必然会面临一些不适应, 学生相对脆弱的心灵迫切需求与他们生活、学习最贴近的班主任的理解和尊重。在此前提下, 班主任的工作开展要围绕“理”的核心思路展开, 重视学生心理, 引导策略合理, 总之, 尽可能展现让学生放松、认同的理性之光, 才能博得学生对班主任的真正信服, 才能让学生明晰班级管理的意义, 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例如, 公开大扫除活动, 班级被分派了打扫厕所的任务, 面对学生的消极情绪, 班主任耐心听取学生的牢骚:“别的班级为什么可以打扫操场、走廊, 自己却要对着又脏又臭的厕所?”教师首先表示理解:“如果老师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也会不开心, 有情绪很正常。”但也以理明示:“公共安排不能选择, 为什么不把这次劳动当成特别的考验呢?如果我们放弃或敷衍, 就和战场上的逃兵没有两样, 越是艰苦的环境, 越要做好事情, 这才是我们班的精神。”理解、信任、鼓励让学生重新振作, 圆满完成任务。班主任给予学生的平等尊重不仅是情绪上的调动, 更是由心灵延伸的支持与肯定, 让学生主动遵从, 以理自控。

二、人格凸现, 以德默化学生

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传导知识的普通教师的角色, 更以值得信赖、学习的长辈形象渗入学生心底, 学生的眼中, 班主任就是做人处事的不二榜样。因此,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也格外受到学生关注, 在倡导心灵互导的班级管理理念下,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发散正是适合的引导通道。作为引路人, 班主任身正示范, 放下权力的架子, 融合到班级中, 对学生更具心灵触动, 远比反复命令要深刻入心。班主任要从一点一滴的人格魅力凸显中,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自觉效仿。例如, 在校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中, 教师在各个细节方面, 都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和精心不苟的态度。学生报名不积极, 教师就耐心劝导, 为学生们讲述运动拼搏的故事;学生在练习中有畏难情绪, 教师就每天放学后坚持陪练, 和学生一起切磋运动技巧, 为学生们来回奔波, 送水递毛巾……在教师乐观努力、永不放弃的人格感染下, 学生的表现也一天好过一天。学生只有打心底尊重班主任, 认同班主任的道德品质, 才会愿意更加靠近、凝聚。班主任也只有将说教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才能以真诚的内涵打动学生的心。

三、设身呵护, 以情感悟学生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总会显得严肃有余, 温情不足, 班主任或许没少对学生嘘寒问暖, 解决麻烦, 但却情感不到位, 还没有对学生进行设身处地的呵护。学生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千差万别, 而学生的心灵渴望却是最纯真、最简单的, 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 多和学生沟通, 以重视学生差异, 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 关爱、呵护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实施中, 班主任要有耐心、真心、爱心, 以真情实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例如, 班里有名学生父母离异, 而和该生共同生活的父亲却经常上夜班, 于是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管理孩子, 该生下午放学常常不能规律吃晚餐, 家庭作业也缺乏辅导, 整体学习和精神状态很不乐观。教师了解到这个情况, 主动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 每天放学把学生接到自己家吃晚饭, 辅导作业, 开导学生走出孤独脆弱的心理阴影。在教师的真情呵护下, 学生的身心状态都得到了积极改善, 变得乐观热情, 经常主动帮助别的学生。要想为学生带来温暖, 让学生感受到贴心信赖, 就必须全方位地深入学生内心, 不仅为学生解决表面问题, 更要导正学生心的航向, 维护学生简单、纯净的心灵世界。

上一篇:银行合规文化宣讲稿――合规,价值创造的本源下一篇:难忘的父亲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