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2024-09-19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通用10篇)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篇1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汝秀萍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为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目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将对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1 课堂发言不积极类型分析

1.1 害羞内向型。一二年级的孩子心智发育属于低级阶段,他们很乐于表达,尽管说得不怎么样,但都会踊跃举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高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育期,有些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会出现羞涩心理,羞于开口、怕出错、不善于合作的心理就显现出来,他们不敢开口,不肯开口,有些学生还会因为发音不准而面红耳赤。这类学生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交往,不太爱参与集体活动。通常在上课时不会主动发言,但貌似很认真地听讲,不做小动作,更不讲悄悄话。他们有潜在表达的欲望,可同时又害怕表达。他们格外敏感,尤其在意老师与同学的看法,回答问题总是战战兢兢,显得楚楚可怜。

1.2 心神游离型。眼到,口到,心却没有到,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的学生对课堂本身不存在多大的兴趣,大多沉溺于自己的个人空间,要么一本正经地盯着你,那眼光都能在你身上盯出个洞来,营造出个认真听讲的状态。要么埋头苦记笔记,其实根本是机械操作,跟打字机没什么两样。这类学生不在少数。造成这种情绪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老师。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气氛的掌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流程的设计等等这些任何一方面的失败都会成为学生不想听课,不想发言的根源。

1.3 冷漠旁观型。这类学生与上类有些相似,却又不同。他们对于课堂活动,想参与就参与,不想参与就不参与,全班那么多人不缺我一个,忽视自己的重要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性。至于上课发言,乃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让别人去说吧。这些学生不是不会学习,是他缺少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热情,有点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类学生成绩不上不下,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绩中等的学生,也是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他们没有像学困生和优秀生那样的关注度,自然对自我的要求也降低了,对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也变小了。

1.4 爱出风头型。功课很好的学生并且性格外向者。这样的孩子,每个班只有几个,天生外向,喜欢表现,只要知道一点,就会大胆举手发言。没答对也无所谓,反正还有下一次,比较自信,对待学习及其它事物有迎难而上的劲头。这种孩子贯穿小学六年几乎占了班里学生主动发言的大半。学生课堂发言不积极的对策2.1 为学生找到表达的乐趣。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意义,那些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同学是因为他们能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有思维敏捷的头脑,有在人面前表现的欲望,他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胆量越来越大,越来越想回答问题,他们尝到了回答问题的甜头。

其实,这是一个能力锻炼的过程,当一个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勇敢地站起来,他会发现一切并没有他想像的那么难,同学们的认真倾听,老师的鼓励,将使他们从中认识到,积极回答问题一方面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更多的是对自己能力的锻炼,这种能力是自己的一个本领,是谁也抢不去的,无论回答得对错,能勇敢地站起来本身就是对自己挑战的胜利,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们会慢慢从中感受到表达的乐趣。我带的班级中有个女生叫黄某某,自尊心很强,又不爱言谈,心事还重。

刚接手这个班时,事物繁多,故没有时间和她多交流。学校开“五一”运动会时我们坐在一起有了交流的机会。我们聊了她家里的事,妈妈是出租司机,为了争加收入有时还跑夜班,所以上课时她常常会分神担心妈妈的行车安全,这些事又不想和同学说。所以,上课很难积极主动举手发言更害怕说错了。

了解她的烦恼之后,我告诉她:“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是天才,我们只有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和判断才能知道,是对是错。只有多说,多问,多想,才能迈向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成功,挑战自我。”在之后的学习中她慢慢的变了一个人,在我鼓励期待的眼神中,每每都能说出自己对待问题的看法。

2.2 正确看待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切中主题。而有的回答问题表面化,蜻蜓点水般轻描淡写。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对问题缺少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班级中时常会有这样的孩子出现。今天的语文课“他”又高高举起小手,我不忍忽视他的积极性,于是叫他回答问题,结果和我预想的差不多———“涨红的小脸,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胡乱表达一气的话语„„”这就是我班里一个叫李某某的男孩子。我意识到对于这样的学生,更应保护他们发言的欲望,并加以引导,给予更多思考方法和抓住问题关键的提示。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李某某进步不小。瞧他现在充满自信的眼神,思维敏捷,语言组织能力较强,课堂上他总能获得大家赞许的眼神!也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表面上看起来是匪夷所思,可从思考过程来考量一下的话,发现也不是全错。因为一题多解,殊途同归的例子很多,解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要克服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倾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一定会经过一番思考才举手回答。这时教师简单的给予否定性的评价,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多从思考过程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纠正错误,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2.3 把握学生课堂发言的“度”。应当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教师做好引导,把握好学生发言的“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还应根据学情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的语言。教会学习方法比授之以鱼更为重要,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四中学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篇2

一、我校学生政治思想现状

我校是一所具有半个多世纪办学历史的师范院校, 其前身是海龙师范学校 (中等师范) , 在2000年教育布局师范院校调整后, 我校升格为新型的五年制师范专科学校, 主要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 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由于受高中热和大学热以及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报考我校的学生中考成绩偏低, 基本上都是三流、四流的学生在升学无望的时候选择像我们这类的职业类院校。学生入校时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左右, 年龄偏低, 成绩偏差, 自控能力弱, 没有近期规划和长远目标, 生活没有激情, 学习没有动力, 很少在政治方面有需求。据不完全统计, 每年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不到5%左右, 二年级不到10%左右。

二、我校学生政治思想现状成因分析

(一) 生源质量差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我校招收的学生中考成绩偏低, 生源质量差, 这样就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和长远规划, 胸无大志, 整天沉浸于玩手机、打游戏等, 学习没有兴趣, 学习态度不明确, 当然在思想上也不会积极要求进步,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思想意志消沉。

(二) 年龄小, 自我约束差, 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我校新入学的学生大都在十五、六周岁,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生活依赖性强, 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相反对社会一些负面影响持肯定态度, 什么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在他们中间很有市场, 小小年纪就学会及时享受、哥们义气、崇尚金钱等。

(三) 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机制

以往学校对一些思想偏激或犯错误的学生大都采用一味地批评管教, 班主任教育方法也是简单粗放, 学校没有业余党校, 与家长的沟通缺乏成效, 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导致学生思想滑坡。

三、提高师范院校学生入党积极性的措施严格把好新生入学关

新生入学后, 学校及班主任要对新生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了解, 对新生学习成绩、个人爱好、家庭状况等要有一个基本状况的了解, 做到掌握第一手材料, 这样今后的工作就会有的放矢。为加深对学校光荣传统的了解和师范院校职业的规划, 要开展一次主题班会, 让学生从入校起就要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激励自己为之奋斗, 从思想上把握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一) 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校没有升学任务, 而实践活动又是我们的主要活动形式, 因此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如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 让学生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在党的生日举行入党宣誓、党史知识讲座等, 让学生感到我们的党是一个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正确的党;在重阳节举行感恩演讲、到养老院开展送温暖活动, 让学生懂得尊老爱老、感恩等中华民族光荣传统;教师节开展文艺演出,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一生写照。

(二) 建立党支部包年级、党员包班,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近几年来, 我校在学生思想工作上探索了党支部包年级、党员包班的长效机制, 即有党支部负责相应的年级, 定期到年级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排查学生中的思想隐患, 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选派一些政治素质强、理论水平高、认真负责的党员教师分派到各个班级, 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同时每个包班的党员教师就是该班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人, 负责该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的统计、材料的汇总、档案的填写归档等工作。

(三) 建立青年业余党校, 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我校从2003年开始成立了青年业余党校, 通过聘请梅河口市组织部领导和本校的政治教师为学生上党课, 从思想理念上培养学生、武装学生, 让学生通过正面教育, 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让学生做到“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 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时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

(四) 完善奖励机制, 对入党积极分子给予鼓励与支持

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在各方面都给予鼓励与支持, 如在学生会、团委干部的推选或任命都优先考虑非党积极分子;在就业推荐上优先考虑那些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非党积极分子;在以优秀班干部推选、优秀毕业生推选上入党积极分子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等等。

(五) 建立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单靠学校远远不够, 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只有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形成合理, 才能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师范大学生。

摘要:今日的师范生就是明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他们的政治素质将对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提高师范院校学生入党积极性不仅是对学生自身政治需求的满足, 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希望的高度负责。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篇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仍有一些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重视不够。教学中过于注重流程设计,忽略了捕捉学生的信息,只带着少部分优生走过场,而缺乏对学生全员性的关注,不能调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避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改变过去整堂课由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甚至有些课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自学和合作学习。如教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認识面积的单位后,让学生在桌子上量一量桌面有多少平方厘米,课本是多少平方厘米。让学生用手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量一量教室有多大。多数学生动手量教室,可有两三个学生开始就没动,他们在看、在想,然后说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太小了,用来量教室的面积太麻烦。这时提出:那我们该怎么办,应该学习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了,好,我们就来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面积可能更好一些。这样,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问题的提出不再是教师,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主动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

2.教学评价多样性。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尤其是那些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和那些“学困生”。对于学生的答案,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当给予合理的评价,尽力设置多样化答案的问题,做到激励式评价。在进行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后,有个教师是这样评价的,教师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回答了三角形的定义,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是观察获得的,具有稳定性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我们还通过摆发现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案例,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很多,通过多种评价,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3.加强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会做孩子朋友的人不可能做一个好老师”。不愿意为孩子服务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从心理热爱学生愿与他们交朋友,他们才愿意接近我们亲近我们,我们才能把他们教育得更好。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从学生喜欢吃的冰淇淋蛋卷入手,拿出一个空冰淇淋蛋卷纸盒,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你想知道什么?”教师设问,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想知道它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我想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进一步燃起把一个个问号化为句号的热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讲《时分秒》《年月日》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小时有多少分,一分有多少秒,一年有多少天、大月、小月如何分布的。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五彩斑斓,年历是根据什么制定的?“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而不是10小时”“为什么有‘上午时’‘下午时’?”“为什么有北京时间”而没有听说过“云南时间”这些问题不见得一定要回答,但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只有敢于提问,并善于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成长,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二、关注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1.对于优秀学生,让他贡献自己的思考成果。有些优秀的孩子,他们对普通的问题不感兴趣,比较喜欢特别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考虑到这些孩子的心理需要,当一个问题提出后,给独立思考的时间,请大多数同学回答后,让同学推荐一下,还想听听哪个同学的“高见”,这时,孩子们往往推荐班里那些优秀孩子。这些孩子一旦被推荐,往往觉得非常自豪,大大调动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重视学困生,多给点提示性的帮助。多提供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各自能力的差异,多给一点帮扶、一点潜在的帮助和提示。利用课后的谈话、辅导的时间,有时是提前进行预习提示,尽力直接和孩子一起学习,从学习思路和方法上教育他们。

3.还有一类是沉默和犹豫的孩子。有不少沉默的学生,他们不爱参与课堂中来是因为犹豫,他们犹豫是因为还没有思考成熟或者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需要教师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氛围,安排自由讨论的时间。大多数孩子们不愿意举手,但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下面窃窃私语,小声讨论。多安排独立思考、动笔时间,让孩子们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产生高质量的思考成果后,再鼓励孩子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出来。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 篇4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沃土。衡量一个班集体优劣的重要条件就是看这个班集体的学风如何。学风正,才能班风正;学风正,才能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认可。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学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一、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中克服干扰、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学习贵有恒,许多同学不是不聪明,也不是基础差,往往是因意志力薄弱,在某一时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致使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的。班主任应该协助学生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督促他们长期坚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应该注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配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在家的学习时间。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注意不断更新知识、学会学习、提升能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 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初

一、初二期间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富裕,有些学习兴趣浓的同学主动想学点什么。初一时我教育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多看些名人传记、《读者》、《译林》等书刊,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动员学习优秀的学生预习初二的物理学科等。

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及时的表彰、奖励,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里所指的并非简单的表彰、奖励,它要求班主任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生,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学生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学生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如何引导学生课堂积极发言 篇5

摘要:《语文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着重使学生在倾听,表达和应对等能力方面有所发展,提升学生人与人之间友好交际的素养。”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的现状,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落实有效的课堂发言策略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发言;积极性

课堂发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课堂发言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从本质上说,每个人都有显示其存在价值的基本需要和自我表现的动机,而课堂发言可以使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得以及时显现。另外,学生的发言还起到了反馈的作用。一来,孩子对所教的知识是否理解了,要靠他们的发言反馈给教师,我们通过孩子的发言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及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次,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很多教学环节的完成,需要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生的发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正确的回答,教师应加以赞同肯定。对不正确或片面的回答,教师应进行补充和修正。这样,课堂就会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营造轻松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积极发言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时期,教师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小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梳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形成正确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在与教师接触时有安全感而不是害怕的感觉,争取和学生形成朋友关系,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此建立师生互动平台。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带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修养,以博学、宽厚、自信、敬业的形象感染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对知识产生厌倦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播放图片、音乐和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可通过设立一些演讲活动鼓舞学生发言。通过上台演讲,锻炼学生的勇气,克服害羞害怕心理,从而使其在正常课堂教学中养成爱发言的好习惯。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尊心,兼顾各个水平的学生,使学生有均等的发言机会。找准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使其自主发言。同时也可利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互动发言。

二、以提问引领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将这门艺术拿捏地恰到好处,提问的效果才会显现。

首先,提问难度应适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如果提的问题太深奥,学生答不上来,不仅会导致语文课堂出现冷场,而且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问题太过简单,学生无需动脑就能立马回答,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提问的意义也无从谈起。

其次,设问应有吸引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3]例如,在讲授《一棵橡树》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橡树为什么会被狂风刮倒”类似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在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第三,提问应有启发性。提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语文教师的提问应充分体现启发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具体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阶梯”来层层诱导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教师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师的提问遭遇冷场是常有的事,遇此情况,教师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层层启发,帮助学生慢慢理解问题、寻找答案,切不可神慌意乱,不知所措。

三、搭建平台,勤于发言

如何利用有效的平台、载体促进小学语文课堂发言是摆在每一个老师面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伴随着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根本目的,同时,在积极倡导“平等互动”的师生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发言是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重新审视“课堂发言”这一普通而又非凡的教学技能,去重新定位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将这一技巧渗透进教学中,内化到学生内心。努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适时搭建合适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多探索,多发言。

四、改革评价方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

在教学的中,当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多用鼓励、表扬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减轻发言的压力,从而激发其学生兴趣。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针对学生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努力发现其优点对其进行表扬,发扬基础差学生的优点,增强其自信心。对于学习冲动型的学生,要对其思维习惯进行重点培养,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点出这一点,使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逻辑性。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多对其进行鼓励,鼓励其不断创新。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引导其宣泄自己的情绪,打开自己的心扉。采用直接暗示法、交叉比较法和强化训练法,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开展心理辅导课程以及活动课,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帮助、共同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从而克服交流障碍。对学生之间的交流进行适度的评价,避免用否定的词语给学生心理造成创伤。运用?e极、肯定、表扬等词汇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释放,从而爱上语文课,养成开朗爱发言的性格。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篇6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最迫切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学生学得又好又快,教师教得轻轻松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应该享有的平等、民主的权利。为了保证更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教师还要建立一套教学常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讲课要生动风趣,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

生动风趣的教学过程,能够牢牢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在享受的过程中学习并获得知识,这是一种境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有主持人的优雅自如的风度,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语言幽默,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二、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性表述,就是美国学者布鲁姆在他的教学论中说的,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运算律时,首先让每个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这样你每出示一道题学生首先就要想想怎样才能使运算简便,这样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贯穿于整节课,师生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上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对话、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讨论、练习等要集中于学习目标。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表面特征,却不集中于学习目标,那么课堂中学习的气氛可能很热烈,却并不一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所以教师首先要提出清晰的课堂学习目标,要不时地问自己:“ 这堂课我要让学生学习的关键概念是什么 ”、“ 我要让他们掌握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等等。教师必须事先考虑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有效的双边活动。当前课程改革强调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的结合,无论是预设的目标,还是生成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围绕特定目标来进行,所以最终还要考察目标的达成情况。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提升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

五、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技巧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自主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

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将解答擦掉,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这时教师要通过语言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进行肯定,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即学困生,我们要更加关心、体贴他们,多与他们对话缩短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他们愿意与教师说出心里话。平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七、做好课堂总结

一节课下来,可能有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这时就充分利用语言及时做好课堂总结,再次强调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学习能力。不过,课堂总结最好是通过提问学生来完成,如设计“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问题不明白”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该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几点做法 篇7

一、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安排教学活动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着独特的兴趣偏好,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活动,高年级的学生偏好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来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从课堂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如教学“枚举的策略”,笔者用真人CS游戏引入课堂:

师:喜欢玩真人CS游戏吗?

生(齐):喜欢!

师:我在带孩子玩游戏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吧。问题是这样的,我方在游戏中负责防御,现在有两个防御口,一共有十名队员,该怎么分配到两个防御口去呢?

生1:我想应该在每个防御口安排5个人。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1:这样分配比较平均。

师:挺好的想法,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想一边分3个一边分7个,这样有重点。

师:面对这样的问题,指挥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呢?大家能不能将所有的可能写在作业纸的表格中。

(学生自由活动,师参与后组织交流。有同学列出的是5种,有学生列出的是9种)

生1:我觉得他们的分法有些是重复的,比如1和9与9和1,就是同一种方法。

生2: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因为1和9表示第一个防御口分了1个人,第二个防御口分了9个人,但是9和1表示的正好相反。

师:听了他们的理由,大家再思考一下。(等待片刻)你们支持哪一种分法?(绝大多数学生支持第二种方法)

生3:我还有疑问,为什么不可以分成0和10?

生4:如果一个防御口是0,那不就代表没有队员分到那边吗?

生3:可是确实可以啊,我们唱个空城计,集中兵力在一个防御口也很好啊。

在这之后笔者和学生一起再次按顺序列举出所有的可能性,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列举的关键在于有序列举,要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像这样的游戏,一下子击中了学生的兴趣点,点燃了他们的探究热情。学生在独立尝试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思考问题,课堂给了他们思维的落脚点,有了这样的学习材料作为探究载体,学习效果自然显著。

二、用具有挑战性的材料牵引学生探究

课堂学习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探究。这样,学生在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积累必要的探究经验,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教学“假设的策略”一课,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将“鸡兔同笼”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今有鸡兔同笼,数头一十九,数脚五十八,问鸡兔各几何?学生在独立尝试的时候花了不少时间。一段时间过后,得出答案的学生越来越多。在他们展示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一步一步凑出来的,但是这个“凑”的过程中隐含了假设的策略。在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时,笔者及时追问以下问题:“为什么你要假设有十只鸡?”“发现有问题之后为什么你要增加兔子的只数而不是鸡的只数?”“一定要假设鸡的数量为10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将学生零散的猜想聚拢起来,使他们逐步掌握应用假设策略来解决问题的真谛。

学生的学习要经过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的思路时要用有价值的问题来牵引,让学生处于不断的挑战和尝试中。这样一来,学生的精力就会集中到对问题的深入探索上。

三、引入竞争激发学生广泛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追求向上的心理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你争我夺、你追我赶的氛围中广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笔者安排学生先自学相关内容,然后在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时候可以介绍自己小组最得意的一两个知识点,其他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看看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需要补充什么内容。在交流的时候,台上的学生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疏漏;而台下的学生则热情高涨,反应迅速。一旦台上的学生发言不是很到位,台下的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出问题来,并对台上的学生进行提问。在这样的学习形式推动下,学生不但掌握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心、圆周等相关内容,还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画圆的几种不同方法,指出了圆心到圆周上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这个根本属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国强小学)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篇8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就应当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让学生思考、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而年级下册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镜面对称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自带一面小镜子。首先让学生照一照身边的物体、数字、人在镜子里的成像,这时会有学生发现,“镜子里的数字倒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问继续追问:“怎么样倒了?是上下倒了还是左右倒了?”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镜面对称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后看镜子里的数字或时间,运用两次镜子的成像将原像还原。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两步应用题,以如下例题为例:

“有30米布,剪下12米做床单,剩下的做衣服,每件用3米布,可以做几件?”这类题目是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一个问题和一个一知条件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由复习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开始,使学生容易看到两步应用题与一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从而较快地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方法。着要求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应用,因此要重视相关部分知识的课后复习。正是在注重课后复习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四、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

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我从自行车、汽车的车轮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而偏要做成圆形的来导入,学生被熟悉的现象所吸引,为找寻答案,他们动手进行了实验,自学了课本,很快找到了理论依据,掌握了圆的特征。此时,我没有就此罢休,继续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做成了圆形,联系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再次联系起来。又如在《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设计这样两个问题:把100公顷土地平均分给东风村1至5组村民耕种公不公平?把土地等分成5份,分别种上葱、姜、蒜、青菜、稻谷等合不合理?这些问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熟知土地要根据人数多少来分,农作物要根据需求来播种,从而懂得了等分有时是不合理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新的分配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这样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能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有效的促进知识的迁移。

五、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

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又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容易忽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这一条件,为排除障碍,我有意准备了几组不完全等底,不完全等高的空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实验,学生因为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结果得不到V=1/3sh。书上的结论错了吗?学生陷入深深的思索。通过分析、讨论、查找原因,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忽视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教学难点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不攻自破。

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需地板砖的块数等等。总之,凡有适宜的内容,我都尽可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学生也感觉学起来轻松、实在、有趣。如此教学,可建立起学生的大众数学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益于学生内化知识。

六、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等等。这样,给学生提供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他们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因势利导,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学生通过观察几组算式,概括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同时缩小相同倍数,商不变”这一规律,这时可出示6÷2=(6×0)÷(2×0)=3这一式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学生很快发现2×0=0,而除数不能为零,原来总结的规律不严密,应补充条件“零除外”才完善。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多鼓励、多引导、切忌剥夺不善表达学生发言的权利,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口。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夸出来的。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圆柱的特征。生1说:“圆柱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图形。”我当即赞扬他观察能力强。生2通过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发现真伟大。”生3想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验证上下底面相等的方法,我称赞他思维灵活,想象独特。当生4用手比划着提出“上下是两个相等的圆,四周一样粗的倾斜图形(指的是斜圆柱)是不是圆柱”的疑问时,我激动得握住他的手说:“你提的这个问题我都没有想到呢!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生5概括圆柱的高的定义时,出现了错误,脸羞得通红,我当即说:“虽然你答错了,但你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篇9

我参加工作将近一年了,刚开始的时候满怀憧憬,希望自己能凭自己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有大的提高。但是我发现理想过于美好,教书育人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自己的付出有时并不能得到回报。虽然如此,但通过一年的教学,我仍有很多的心得体会,这些可以很好地指导我今后的教学工作。

当我发现学生学习不主动的时候,刚开始我会抱怨,为什么他们这么不努力,但是时间久了我会发现,学生有时不是不想学,而是上课听不懂,课后就不想做作业,只要他们上课能够听得懂,他们就愿意学。如何才能让学生听得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是老师与学生最好的交流方式,通过提问,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很好的融入课堂。教师要善于课堂提问,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满信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

1、多点鼓励,使学生不再犹豫,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答案。

2、多一点重复,使学生体会题意。

3、多点观察、随时注意学生的表情变化。

4、多点理解,使学生融入课堂。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听一听学生是怎样回答的,不能随意去否定学生的回答,因为教师毕竟是成年人,其思维方式不能与学生等同,有时学生的思维会超过教师的思维,会产生奇特的而新颖的想法。因此,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理解学生的世界,对学生的回答不能轻易下结论,可引导、帮助,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

三、激发学习热情---微笑和鼓励

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在于唤醒、鼓励学生。教师要想法设法鼓励学生全体参与,给一些勉励的语言,启发他的求知欲望,做到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和谐进行。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掌握“会学”的本领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会学,学生就会在成功的喜悦中,在以后的应用中就会养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在快乐中面对每一个学生,良好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演示

在课堂教学中要借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用游戏,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讲练,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教学,使学生被一种“愉快”的氛围所陶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如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对于有机物结构的学习,可以教师演示模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各种典型物质的构型有个直观的印象,也可发给学生教学器材,让他们自己组装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对完成练习较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提高教师的语言修辞能力,渗透美育,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自然科学知识时,首先注重的是语言的科学性,其次才是语言的艺术性,但决不能忽视语言的艺术性,因为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运用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充满启发性的语言,将知识由深变浅,巧设悬念,作到语言简炼准确,抑扬顿挫,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此外,我觉得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故意出错,或是在关键的地方故意卡一下,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给他们一种我有时也能超越老师的感觉,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当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错误的话,老师就要自己及时改过来,不能给学生以错误的印象。

“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的几点收获 篇10

怎样全面、准确、具体地贯彻和落实《改进意见》,更好地推进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怎样“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使他从事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重要的典型的活动”?怎样“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些成为教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就如何建设跨越课程、穿越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

确定学习主题,跨越三级课程

跨越的词义解释:跨过,越过某个界限或障碍。跨越课程指以语言应用为核心、以形成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跨学科、跨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体现地域特点的地方课程、突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认真研读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国家、地方、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在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放在同一教学时间内,通过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思路等的整合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大主题式单元课程。

北京市密云县第五小学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月的季节特点、节日安排等因素,确定主题月。如绿色三月,我爱大自然;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橙色五月,感谢父母恩;蓝色六月,爱我家乡美。每个主题月内,安排相应的特色活动、整合课教学。如绿色三月开展特色五个一活动,即:拥抱自然——亲子踏青或远足,种植植物——亲手种植植物,亲近动物——和小动物做一次游戏,跨越课堂——上一次“动物(或植物)”为主题的穿越课,美拍评比——开展美照片、美视频评比活动。这些活动,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整合起来;将校内活动延伸到校外;教育者有教师、家长、伙伴;学习内容包括上整合课、写日记、做手抄报、美拍等,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训练。

建设穿越课堂,打破学科界限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穿越课堂是指在保留原有以学科为单位教研组的基础上,增建以年级或学段为单位,以语文、英语与数学、科学、品生等学科任课教师组成的“穿越学科边界、年段边界”的协作式教研组,以主题研究方式开展新常态教研活动。以此确保各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穿越,确保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以及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如以“花”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包括:科学《花的结构》、美术《向日葵》、劳技《塑料编织花》、形体《花儿绽放》。前三节为国家课程内容,最后一节为校本课程内容。科学课上,孩子解剖了花、了解了花的结构;劳技课上,孩子们用丝网花等材料依据花的结构做花;美术课上,教师把孩子们做的花摆成不同的造型,动手画下来;形体课上,孩子们用肢体表现了花的美丽,寄托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科整合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跨越;科学教室、普通教室、舞蹈教室的时空穿越;教材内容——科学、劳技、美术、舞蹈的相互补充;教学时间随主题教学需要调整。这些做法都冲击着教师们一纲一书一课堂的教学惯性,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维,构建着新的教育学模式。

加强学科整合,搭建大教学平台

课程教材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各个相同内容的不同学科、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加工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它包括内容、目标、顺序、时间等的整合。

整合教材内容 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下,开学初,涉及整合内容的相关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把内容相近且有整合价值的列出目录,作为整合教材。

“绿色三月,我爱大自然”整合课之一:科学《花的结构》、劳技《手编花》、美术《向日葵》、校本《花儿绽放》。

“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整合课包括:语文——《古诗四首》、品德与社会——《世界大战的灾难》。

“蓝色六月,爱我家乡美”整合课之一:数学——《实际问题》、语文——《我是家乡小导游》、音乐——《云水谣》。

整合教学目标 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如在“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这组教材中,整合前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古诗四首》的教学目标是: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品德与社会课《世界大战的灾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世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走进一战和二战的战场,体会战争的残酷。激发学生渴望和平的心愿,树立为祖国和平、世界和平而努力的崇高理想。通过研究,教师们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目标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确定整合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一是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二是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战争给中国人民、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三是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热爱世界和平。综合目标确定下来了,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安排教学活动。

整合学科顺序 在研究各学科间的整合内容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学科内容教学的先后顺序。如 “爱我家乡”这节整合课,按照“识家乡——游家乡——赞家乡”的顺序安排了数学课《实际问题》、语文课《我是家乡小导游》、音乐课《云水谣》。教师们按以上思路精心备课,数学课上,孩子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家乡的风景区有了更深的了解;语文课上,以“我是家乡小导游”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写导游词、交流导游词;音乐课上,孩子们一边欣赏密云风景一边唱着《云水谣》,抒发着自己爱家乡的情怀。

整合教学时间 因为有些共性的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就已经达到了。所以,下面的课时安排就应承接上面的教学基础,延续教学,做到省时、高效。例如:在教学“动物”这一知识单元时,第一课时是语文课,教师在讲《鲸》这篇课文时,带领学生充分地感受了鲸的独特、可爱,学生们也对鲸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当美术老师上《动物装饰》一课时,承接语文课:“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大自然中动物的神奇,现在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笔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吧!”孩子们在学完动物装饰的技巧后,迅速拿起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地挥笔装饰着自己喜爱的动物。孩子们的收获是巨大的,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

整合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离不开各种教具、教学课件。在整合活动中,各学科间教学用具能做到协调使用。例如“圆明园”这一主题,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播放影视剧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部分情景,以及圆明园遗失到国外的各种奇珍异宝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法联军的罪行,产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体会财产被掠夺的屈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时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第二节语文课也就不需要再出示重复的资料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们尽情地读,充分地写,最大化地发挥了语文工具性的目标。

课程整合强化了学科间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班级授课形式的单一化,改变了教学内容及要求的单一化局面。课程整合做到了开放课堂,开放课本,开放内容,化形式、内容、要求、评价的单一性为多元性,形成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激发了教师科研的情感,教师的能力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使教师对学习资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师生的探索空间得到适度的开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了学习者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从知识传授向自主、能动、创造性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千方百计保民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下一篇:IT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