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概述

2024-06-14

成本控制的概述(精选8篇)

成本控制的概述 篇1

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只要企业存在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从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实施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按其作用范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二是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主要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二是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三是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四是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五是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要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市场背景下取胜,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培育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二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经营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三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基础,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重点,企业内控乏力、管理失控,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的甚至发生一夜之间轰然坍塌的巨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无论是对企业现实发展还是长远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本控制的概述 篇2

1 粗控制型

1.1 机械控制法

采用人工和机械打捞、生物曝气等多种方法清除蓝藻水华, 能直接大量清除湖面蓝藻水华, 且无明显负面影响。因此, 在蓝藻水华大量发生季节, 采用机械法清除湖面水华并加以综合利用, 防止恶性增殖和二次污染, 并由此降低水体营养水平污染负荷, 从而可达到改善水环境之目的, 是一项立竿见影的高效实用技术。沈银武等[6]在富营养化湖泊滇池蓝藻水华机械清除的研究中, 利用重力振动、旋振和离心等方法收集富藻水, 浓缩、脱水后得到藻泥分析其氮磷含量, 表明在富营养湖泊中水华蓝藻大量暴发时, 采用机械除藻, 对控制蓝藻水华污染、有效降低内源氮、磷等污染物负荷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1.2 水生动物控制法

由于蓝藻颗粒较大, 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阻碍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鲢、鳙、罗非鱼等。通过循环放养和重复养殖, 可以调控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降低藻类现量, 再通过成鱼捕获, 获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从而达到既有效控制水华, 又取得一定渔获物的目的。刘建康[7]在实践研究中发现鲢鳙鱼能有效地遏制微囊藻水华, 并且得出鲢鳙鱼遏制水华的有效放养密度为46~50 g/m3。虽然蓝藻被鲢鳙鱼摄食,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蓝藻的密度, 但蓝藻不易被鲢鳙鱼消化, 致使含有蓝藻的鱼粪便漂浮在水面并不断解体, 再次释放蓝藻, 使蓝藻扩散而导致二次污染。为此, 2006年研究人员利用“生态陷阱”技术治理临港新城滴水湖, 利用水位控制技术, 增加水体含泥量, 使滤食性鱼类在摄入藻类的同时连带摄入更多的泥沙, 使鱼粪因含泥沙而沉降到水底, 从而让底栖生物再次摄食和降解。该技术优化了鲢鳙鱼控制蓝藻的成效, 使蓝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罗非鱼 (Oreochromis spp) 和鲢鳙鱼不同, 它们兼有滤食捕食和啮食等多种摄食方式, 能有效地摄食和利用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陆开宏等[8]在藻华水体月湖和一些城镇公园水体中投放罗非鱼进行控藻研究, 发现罗非鱼的牧食压力导致水体叶绿素的减少, 蓝藻水华得到了有效控制。但Datta和Jana在印度一人工湖的小型围隔试验发现罗非鱼只有短期的控藻效应[9]。

1.3 植物控制法

植物控制法是将植物放入水体中, 利用植物的代谢产物间接的抑制蓝藻生长的方法, 具有化感作用的植物包含了漂浮水生植物、大型水生植物及陆生植物。

漂浮水生植物不但可以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和有机物, 减少形成水华的风险, 还可以通过漂浮的特性, 随蓝藻一起在水面漂浮盖住聚集的蓝藻颗粒层, 阻碍其生长, 间接促进其他藻类生长[10]。研究表明[11,12], 浮萍 (Lemna minor) 、马来眼子菜 (Potanogeton malaianus) 、苦草 (Vallisneria spiralis) 、水花生 (Altemanthera philoxeroides)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oryzetorum) 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种类。大型水生植物能够快速竞争性地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13], 而且有遮光作用[14], 更能分泌产生化感物质抑制蓝藻生长[15,16], 大型水生植物与蓝藻之间具有相生相克的现象, 因此水生高等植物被广泛应用于降低湖泊水体营养盐负荷, 控制藻类生长, 调节湖泊生态系统等[17,18]。而大麦杆、小麦秆等是天然的植物材料, 对于水生高等植物、鱼和无脊椎动物等几乎不存在不利影响。大麦秆、小麦杆等不仅抑制藻类生长, 还能有效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结构, 增加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19]。

由于植物化感物质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无污染性, 应用在抑制藻类繁殖上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藻类的生长且不会污染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被认为是颇有前途的一种抑藻手段。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主要有3种方式: (1) 利用水体中活体水生植物分泌的化感物质抑制藻类[20], 例如穗花狐尾藻[21] (Myriophyllum spicatum L) ; (2) 利用植物秸秆, 比如芦苇秆[22]、稻秆[23]、大麦秆[24,25]; (3) 从植物中提取化感物质, 例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26]。

粗控制法所需的技术含量不大, 而且不易引起水环境的二次污染, 但是利用机械控制只能减缓蓝藻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危害,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问题。而对于植物控制法是直接往水体中投放秸秆会影响水体美观且见效慢, 所以将收割干燥的植物体放入待处理水体, 利用其腐败释放的化感物质抑制藻类, 以及从各类植物中提取的化感物质施入水体抑制藻类的做法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颇具有应用前景。

2 半粗半精控制型

2.1 絮凝剂控制法

对于水华的快速处理, 使用无毒絮凝剂沉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普通物理絮凝剂来源充足, 天然无毒, 使用方便, 耗资少, 尤其当水华大规模发生时。各类基于人工“取出”的技术或者人工生态工程由于成本问题而实施效果不理想时, 絮凝除藻方法则更具优势。刘蕾等[27]发现絮凝剂的投加能明显降低水体的p H值和叶绿素a浓度, 对改善水体的透明度有积极的作用, 且絮凝剂浓度越高, 降幅越大。肖利娟等[28]在研究中发现铁盐絮凝剂在应急处理方案中对蓝藻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无机絮凝剂除铁盐系外还有铝盐系, 但有报道认为饮用水中铝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29]。另外, 还有黏土絮凝剂, 而黏土除藻是通过阳离子交换以及凝集作用将藻细胞和颗粒凝聚沉降到水底,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面藻细胞密度。在采用黏土矿物絮凝沉降除藻方面, 许多学者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张青等[30]在2种絮凝剂对水华蓝藻的去除能力的研究中发现在沉降时间上海泡石绒远快于高岭土。黏土除藻对于深水湖泊水华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但对于大多数的浅水型湖泊来说絮凝除藻效率低, 而且黏土技术本身不能防止藻类的再次泛起和底泥二次污染, 难以被广泛使用。

2.2 破坏藻自身控制法

破坏藻自身的方法主要采取化学药剂法、光化学降解法等措施。其中, 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法主要是利用除草剂、杀藻剂等来控制水华藻类的繁殖, 使用最广泛的当属硫酸铜, 其中用铁盐、铝盐作增效剂可提高硫酸铜的除藻效果, 但大量使用硫酸铜常会引发毒害水生生物及重金属在湖泊中的积累等二次污染, 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

2.2.1 化学药剂法———化学氧化法

预氧化剂的氧化性对藻类具有直接灭活作用, 藻类同水中其他颗粒一样, 可以通过絮凝沉淀过程除去, 由于预氧化工艺具有一定的助凝作用, 也可以提高除藻的效率。刘嵩等研究臭氧预氧化的除藻效果时发现臭氧预氧化可以明显地提高除藻效果, 臭氧投量为1.5mg/L时, 除藻率达到最高值88.3%, 继续增加投入量, 除藻率不再增高[31]。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臭氧化除藻效果虽好, 但运行成本高, 投资太大, 难以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当前使用较多的氧化除藻方法是预氯化工艺, 其除藻机理可能主要是具有氧化成分物质使藻细胞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 造成膜系统和细胞器结构的破坏, 引起膜内物质的外漏, 最终导致藻细胞死亡[32]。但在氯化过程中会生成THMs等有害副产物, 因此该工艺的使用受到很多国家的限制。

2.2.2 光化学降解法

蓝藻藻类的生长繁殖与其自身通过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 利用遮光法可以使蓝藻藻类缺乏光合作用提供的各项代谢能量从而降低湖泊、养殖水体的蓝藻密度。陈雪初等[33]的研究表明遮光处理能够在营养盐浓度变化不大的状况下大幅度削减藻类生物量。万蕾等[34]在不同遮光方式的抑藻效果比较研究中也表明遮光是抑制藻类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 不同水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遮光方式。

光化学降解法治理蓝藻除了遮光法外还有紫外线法[35]、纳米半导体法[36,37]。紫外线是一种能量较高的短波, 可用于消毒、抑制微生物生长。紫外线控藻法适合在水产养殖循环水等小型水体中使用, 而对于大型水体中使用该法不太现实。纳米半导体材料具有光催化性能, 在光照射下能形成氧化还原体系, 这个氧化还原体系如果能对蓝藻光合作用中电子的输送过程起到抑制和阻断作用, 那么就可能利用光催化来抑制蓝藻的生长。纳米半导体法应用在控藻上, 还需要研究人员的进一步开发, 研发其相应的除藻手段。

2.3 工程法控制型

工程法是以计算为理论, 以技术为支撑的控藻方法, 其中包括超声波控藻法、移动式加载絮凝磁分离水处理技术、粒子流复合除藻净化技术等。

超声波控藻是近年来受关注较多的一种物理控藻方法, 可将蓝藻细胞内细胞器破碎或破坏其生理功能从而使蓝藻细胞死亡达到控藻效果。很多研究表明[38,39,40]超声波对蓝藻有明显的去除作用, 而对水体中浮游动物、鱼类及沉水植物等其他主要水生生物不产生明显影响。移动式加载絮凝磁分离水处理技术, 英文全称Ballasted Flocculation Magnetic Separation (BFMS) , 是新一代水澄清和过滤技术。BFMS技术是在传统的絮凝工艺中加入磁粉成为絮体的核体, 增强了絮凝的效果, 同时减少絮凝剂用量。张朝升等利用该技术发现其对水中藻类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与传统工艺相比, 有机物去除率平均提高34.21%[41]。另外, 粒子流复合除藻净化技术是将化学氧化法与电场法有机结合, 采用二氧化氯氧化-电场法去除水中的藻类, 该方法通过氧化作用破坏藻类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影响藻细胞的光合作用, 致使藻类逐渐凋亡。

半粗半精控制法中, 化学药剂及絮凝剂对蓝藻的控制具有用量少、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点, 可用于应急的情况, 但化学药剂及絮凝剂等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影响湖泊、池塘的生态平衡, 威胁了鱼类等水产动物的生长。而工程控藻法不会引起环境的再次污染, 并且效果较佳, 但工程控藻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做支撑, 而且成本较高, 不适用于小型湖泊和池塘。

3 精细控制型

国内外研究者在极力探究精细控制型的有效控藻方法, 包括微生物控制法、营养物质控制法等, 其中通过微生物控制蓝藻水华是近年来探索蓝藻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

3.1 微生物控制法

微生物修复尤其是以菌治藻, 主要是应用原位技术以及向水体投加有效微生物群从而改善污染水体的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溶解氧 (DO) 、总氮 (TN) 、总磷 (TP) 、叶绿素a等以达到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效果。在我国水产业应用光合细菌 (Photolosyntheticbacteria, PSB) 以来, 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了其在鱼、虾、贝类育苗和养殖方面的作用[42,43,44,45,46]。光合细菌能够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 起到净化水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47]。丁成[48]研究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富营养化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时发现固定化光合细菌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达最佳处理效果。水质指标不同其最佳净化条件也不尽相同, 不能完全以哪个指标来单独评定和评价水质。常会庆等[49]进行了人工模拟富营养化水体处理试验, 发现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可明显降低水体中的养分, 且对水体中藻类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 部分学者相继报道了生物组合 (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及玉垒菌等) 、有效微生物群 (EM, 以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为主) 等在小型富营养化水体的应用方面的技术, 这些技术均表现出较好的除藻效果, 且工艺简单, 成本低廉, 是极具推广潜力的生物控藻新技术。李雪梅等[50]发现有效微生物群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 防止水华的发生, 改善景观。陈建等[51]在北京市延庆县妫水湖的现场围格水体中投加有效微生物菌群, 结果表明投加EM菌不仅可以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 而且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

随着研究的深入, 新的溶藻细菌被提出并引起研究者深厚的研究兴趣。溶藻细菌在水体及自然环境状态下广泛存在, 是一种天然的物质, 所以可在水体中筛选分离寡营养水体中的高效溶藻细菌, 并研制高效溶藻菌剂, 从而达到以菌控藻和原位治藻的目的。目前国内有关溶藻细菌的研究仅处于实验室研究方面, 大量的研究集中于对溶藻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已鉴定出的溶藻细菌有蜡状芽孢杆菌 (Bacillus cereus) [52]、短小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 [53]、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54]等。以菌治藻作为水华生物防治的一个新对策, 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 何鉴尧等[55]在研究中发现3株溶藻细菌并非简单地杀灭水体中的全部或某些藻类, 而是能明显地调节藻类群落结构, 使其朝着较为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修复藻型富营养化水体水生生态系统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2 营养物质控制法

氨基酸是微生物生长的必需物质, 但是某些氨基酸对特定蓝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利用氨基酸来抑制蓝藻生长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Kaya和Sano通过研究酵母提取液和溶藻细菌的胞外分泌物质, 发现其共同有效成分———赖氨酸能专性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而对其他藻类没有抑制作用[56]。随后Kaya在围隔试验表明[57], 在自然水体中赖氨酸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同时发现赖氨酸和丙二酸联合处理时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是对于使用氨基酸来抑制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的研究以及对于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 仅林必桂等[58]为了探讨其抑制机理, 在光照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含量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毒理效应。随后林必桂等[59]为了进一步探讨其抑制机理, 采用人工光照培养箱培养方法,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作为抑制蓝藻的制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

精细控制蓝藻的方法具专一性控藻、易于自然降解不引起生态失衡的优点, 但该法具药效开始时间长、成本高等缺点, 需要进一步研发高效、低成本的药物制剂。

4 展望

基于封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概述 篇3

关键词:数据库管理系统;事务;并发控制;封锁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3

Lock-Based Transaction Concurrency Control Overview

Lu Chenglang,Xu Hupeng

(Wenzhou University,Oujiang College,Wenzhou325035,China)

Abstract:An overview on the management of lock-based concurrency control of transaction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locking protocols and locking techniques of the transaction concurrency control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the approach to avoiding phantom problem as well as the way for handling dead-locking are discussed in depth.

Keyword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Transaction;Concurrency control;Lock

一、引言

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事务的执行结果将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转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为了提高吞吐量,系统中常常是多个事务并发执行。这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数据的情况,从而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使得并发的事务在冲突的时候被串行化执行。这种调度称为可串行化调度。其中基于封锁的并发控制机制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商业DBMS中的并发控制机制。

二、事务的特性和并发的数据不一致性

事务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原子性指:事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被执行,要么都不被执行;一致性指:事务的执行结果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隔离性指:在事务被提交以前,其操作结果对于其他事务不可见;持续性指:一旦事务成功提交,其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是永久的。事务是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保证事务的ACID特性是事务处理的重要任务。然而,事务的并发执行可能会破坏事务的ACID特性,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

(一)Write-Write冲突,丢失更新。它是由于事务之间的写冲突造成的。两个事务T1和T2同时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的提交破坏了T1的提交结果,导致T1的修改丢失。

(二)Read-Write冲突,也称不一致读。不一致读是指事务T1读取数据后,事务T2执行更新操作,使T1无法再现前一次读取结果。它包括三种情况:1.T1读取某一数据后, T2对其做了修改,当T1再次读取该数据时,得到与前一次不同的值;2.T1按一定的条件从数据库中读取了某些记录后,T2删除其中部分记录,当T1再次按相同条件读取数据时,发现某些记录神秘的消失了;3.T1按一定的条件从数据库中读取了某些记录后,T2插入了一些记录,当T1再次按相同条件读取数据时,发现多了一些记录。后两种情况也称幻影现象。

(三)Write-Read冲突,也称读脏数据。读脏数据指事务T1修改某数据,事务T2读取同一数据后,T1由于某种原因被撤销,这时T1已修改过的数据恢复原值,T2读到的数据就与数据中的数据不一致,则称T2读到的数据就为脏数据。

三、基于封锁的事务并发控制机制

(一)锁的类型

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所谓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之前,其他事务不能更新该数据对象。下面介绍DBMS涉及的锁:

1.互斥锁(Exclusive Lock):用于写操作,又称写锁或者排他锁,记做X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写A,其他事务都不能对A加任何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

2.共享锁(Shared Lock):用于读操作,又称读锁,记做S锁。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T可读A但不能写A,其他事务只能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锁。

3.更新锁(Update Lock):用于更新操作。等价于先加共享锁,在真正执行更新操作时,将共享锁升级为互斥锁。大部分DMBS 都不使用这种锁。

4.增量锁(Increment Lock):用于增量操作,如果一个对象被上了增量锁,除增量操作以外任何读写操作都是被禁止的。即增量锁之间不排斥。因同时对某一对象的数值进行加一或者减一操作时,其结果与操作先后顺序是无关的,可以交换。这种锁使用并不广泛。

5.意向锁(Intention Lock):它是因为引入多粒度对象而产生的,又可细分为:意向共享锁,意向排他锁和共享意向排他锁。

在DBMS 中被广泛使用的是共享锁,互斥锁和意向锁。为了保证写操作的互斥性,不同事务对同一数据对象加锁时需要进行冲突检测。检测可以借助锁的相容矩阵来判断,如图1(a)所示。从中可以发现5种锁的强度偏序关系,如图1(b)所示。

(二)加锁管理和锁转换

DBMS中处理事务加锁事宜的部分被称为锁管理器。锁管理器维护着一个锁表,这是一个以数据对象标志为码的哈希表。DBMS也在事务表中维护着每个事务的描述信息项,该记录中包含一个指向事务拥有的锁列表的指针。在请求锁之前要检查这个列表,以确定不会对同一个锁请求两次。

加锁表中的每一项针对某个数据对象(可以是一页,一条记录等等),它包括下面的信息:拥有数据对象锁的事务数目,锁的属性(共享锁、互斥锁等)和一个指向加锁请求队列的指针。

1.加锁和解锁请求的实现。当事务需要某个对象的锁时,需要将请求提交给锁管理器。如果请求的是共享锁,当前请求队列为空,而且该对象没有处于互斥锁状态时,锁管理器就将同一加锁请求,并更新该对象的相应的锁表数据项。如果请求的是互斥锁,并且没有事务拥有该对象的锁,那么锁管理器可以同意加锁请求,并更新该对象的相应锁表数据项。对于其它情况,加锁请求不能立刻得到满足,加锁请求将被添加到该对象的加锁请求队列中,同时挂起请求加锁的事务。当事务中止或者提交时,会释放自己拥有的锁。当某个对象被释放时,锁管理器更新相应锁表数据项,并检查该对象的加锁请求队列。如果请求能被接受,请求锁的事务将被唤醒并得到锁。其中,加锁和解锁操作必须是原子操作。为确保这两个操作的原子性,锁管理器需要使用操作系统的同步机制来小心的访问锁表。

2.锁转换。事务可能需要对已经获得了共享锁的对象再请求排他锁。此时,如果没有其他事务拥有该对象的共享锁,可以立即对事务的锁进行升级满足互斥锁请求,否则将该加锁请求加到等待队列的最前面。但是,使用锁的升级不能避免由冲突更新操作导致的死锁。例如,如果两个事务已经获得了一个对象的共享锁,又请求排他锁,就会导致死锁。一个更好的法子是不进行锁升级,而是在开始时首先获得排他锁,当知道只需要共享锁就足够了时,再对锁降级。但该方法又将会导致在某型情况下事务并需要排他锁时,降低了系统的并发度。但是从整体来讲,它通过减少死锁改善了吞吐量。因此该方法在目前的商用DBMS中被广泛使用。并发度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前面提到的更新锁来改善。在事务开始时申请更新锁而不是排他锁,就可以防止与读操作的冲突。一旦确定不要对对象进行更新,就可以将锁降级为共享锁。如果需要更新对象,则可以将锁升级为排他锁。

3.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和两段锁协议。计算机系统对并发事务中并发操作的调度是随机的,而不同的调度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正确性的评判标准是: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即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的执行它们时的结果相同。

两段锁(Two Phase Locking,简称2PL)协议就是保证并发调度可串行性的封锁协议。所谓“两段”的含义是,事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成为扩张阶段。在该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不能释放任何锁。第二阶段是释放锁,也成为收缩阶段。在该阶段,事务可以释放其拥有的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再申请任何锁。但是由于一个事务是由若干操作组成的,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难判断一个事务还会不会再提出锁请求。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案就是:事务将一直保持它在执行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的锁,直到该事务被提交或者撤销时才释放它们。

两阶段锁协议的工作流程可概括为:开始事务;在读数据前获得共享锁,在写操作前获得互斥锁,并在获取锁时进行锁的冲突检测;进行读/写操作;释放事务拥有的共享锁;结束事务(提交或者撤销);释放所有的本事务所持有的互斥锁。

4、封锁的粒度。封锁对象的大小称为粒度。目前,在商用DBMS中,最小锁定对象是记录,最大对象是表。锁定的对象可以是一张数据表,一个页面或一条记录,甚至是一条记录中的某个字段。封锁粒度与系统的并发度和并发控制的开销密切相关。封锁的粒度越大,数据所能够封锁的数据单元就越少,并发度就越小,系统开销也越小;反之,封锁的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系统开销也越大。因此,如果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支持多种封锁力度是比较理想的,这种封锁方法称为多粒度锁。

多粒度锁虽然灵活,但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具有隶属关系的锁定对象如何检测到对方的存在。比如对于一个被上了表级写锁的数据表,尽管该表中的记录并没有被显示加锁,但应禁止对其包含的记录进行读写。反之,对已经加了记录级写锁的记录,也不能对它所属的表再加读锁。为此人们引入了意向锁来解决这个问题。

意向锁的含义是如果对一个对象上意向锁,则说明它的某个下一级对象要被加锁。显然,要对小粒度对象上锁,必须先对其所属的上级对象加意向锁;要释放小粒度对象的锁,必须先释放本身,然后释放其上层对象的意向锁。意向锁有三类:IS,IX 和SIX。如果对一个数据对象加IS锁,表示它的下一级对象拟加S锁,比如想对某记录上读锁,那么就需先对其所属的表加IS锁,然后再对指定记录加读锁;如果对一个数据对象加IX锁,表示它的下一级对象拟加X锁;如果要对一个数据对象加SIX锁,表示对它加S锁,再加IX锁。如对某个表加SIX锁,则表示该事务要读整个表(所以要对该表加S锁),同时会更新个别元组(所以要对该表加IX锁)。具有意向锁的多粒度封锁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并发度,减少了加锁和解锁的开销,它已经在实际的DBMS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死锁处理。当有两个或者多个事务都已封锁了一些数据对象,然后又都请求对已为其它事务封锁的数据对象封锁,从而出现死等待,即陷入死锁。死锁可能发生在普通的上锁操作时,也可能发生在断言锁和锁升级时。因此对锁协议,必须进行死锁处理,方法有预防法和检测法两大类。具体地讲有五类:

1.一次封锁法。其要求每个事务必须一次将所有要使用的数据全部加锁,否则就不能继续执行,必须挂起等待。一次封锁法虽然可以有效地防止死锁,但也存在问题。首先,一次就将以后要用到的全部数据加锁,势必扩大了封锁的范围,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并发度。第二,数据库中数据是不断变化的,原来不要求封锁的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成为封锁对象,所以很难事先精确的确定每个事务所要封锁的数据对象,为此只能扩大封锁范围,这又将进一步降低了并发度。

2.顺序封锁法。其预先对数据对象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事务都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但由于数据系统的封锁对象极多,并且是不断变化的,要维护这样的资源的封锁顺序非常困难,代价太高。并且事务封锁请求可以随着事务的执行而动态的决定,很难事先确定每一个事务要封锁哪些对象,因此很难按规定的顺序去封锁。

3.时标法。系统在启动事务的时候,为事务分配一个时标,时标表示了事务启动的时间,同时也表明了事务的优先级。通常,时标小的表示先启动,具有高优先级。当一个事务T1必须等待另一个事务T2所持有的锁的时候,系统认为存在发展成死锁的可能性。处理方法有两种:①等待—死亡,如果T1的优先级比T2的高,那么T1等待,T2不被处理;如果T1的优先级比T2低,T1被立即撤销;②伤害—等待,如果T1比T2优先级高,那么T2立即撤销;否则T1等待。这两种方法中,为了使被撤销的事务的优先级不断被提高,被撤销的事务在重新启动的时候维持原始的时标不变。显然,“等待—死亡”最终都能够保证每一事务都必然能被完成,而“伤害—等待”中回滚的事务会比较少(因为一般老的事务抢夺新事务的锁的情况较少)。两种方法都属于保守算法,会产生误判,撤销一些其实并没有发生死锁的事务。以上三种方法都是属于死锁的预防。

4.超时法。如果一个事务的等待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就认为发生了死锁。超时法实现简单,但不足明显。一是有可能误判,系统因为其它的原因使等待时间超过了时限,系统会误认为发生了死锁。二是时限若设置太长,死锁不能及时发现。

5.等待图法。事务等待图是一个有向图G = ( T,U)。T为节点的集合,每个节点表示正运行的事务;U为边的集合,每条边表示事务等待的情况。若T1等待T2,则T1和T2之间划一条有向边,从T1指向T2。事务等待图动态的反映了所有事务的等待情况。并发控制系统周期性的监测事务等待图,如果发现图中存在回路,则表示系统中出现了死锁。该两种方法属于死锁的检测。DBMS的并发控制系统一旦监测到了死锁,就要设法解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最小的事务,将其撤销,释放该事务持有的所有锁,使其它事务得以继续运行。

四、结束语

事务的并发控制的算法很多,这里仅仅介绍了基于锁的控制方法。因为它实现简单,协议可靠,被广泛使用到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锁算法的一个缺点就是加锁时可能出现死锁,因此需要进行死锁处理。此外,幻影问题需要借助索引锁或者断言锁来解决。事务并发控制的方法还有乐观算法,时标(Time Stamp)协议,多版本(Multi Version)协议等。

乐观算法认为冲突的事务是少数,将事务执行分三个步骤:读数据,验证冲突和提交。它最大特点是每个事务拥有自己的私有数据空间,没有被提交的事务不直接写数据库,只有经过验证,不与其它事务冲突后才提交结果,使数据生效。验证通常是通过比较事务时标进行的;在时标协议中,每个事务被分配一个时标,每个数据对象也被分配一个读写时标,数据对象的时标在它被读写后更改。通过检查事务和数据对象时标来判断是否发生事务冲突;多版本协议主要是为了保证读数据的事务不被阻塞,每个事务在读操作时,都在自己的私有空间内建立一个数据对象的最新副本,以后每个事务只修改自己副本。提交前需要通过事务的时标进行冲突检测,不冲突的事务才能被提交。

参考文献:

[1]Yannakakis M., Papadimitiou C. H., Kung H. T. Locking Protocols: Safety and Freedom from Deadlock [C] Yannakakis M.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ymposium on the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IEEE Computer Society, 1979,105-114

[2]Kedem Z. M., Siberschatz A. Locking Protocols: From Exclusive to Shared Locks [J].Journal of the ACM, 1983, 30: 79-98

[3]Korth H. F. Locking Primitives in a Database System [J]. Journal of the ACM,1983,30:99-114

[4]Buckley G.,Silberschatz A. Concurrency Control in Graph Protocols by Using Edge Locks [C].Buckley G. //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CM SIGMACT- SIGMOD Symposium on the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1984,18-29

[5]Raghu R.,Johannes 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2nd Edition)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79-189

[6]Weikum G.,Vossen G. Transac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lgorithms and the Practice of Concurrency Control and Recovery [M]. Morgan Kaufmann,2001

[7]Raghu Ramakrishnam,Johannes Gehrke著,周立柱,张志强等译.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89~425

[8]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务出版社,2000: 264-279

[9]刘云生.现代数据库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66-175

[10]陈凌,余建桥,张尉.一种基于2PL新的封锁协议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7-99

作者简介:

卢成浪(1982-),男,浙江省苍南县,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并行程序设计和数据库。

成本会计的概述及发展趋势论文 篇4

企业的经营需要管理,管理包括多个方面,而会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成本会计的管理是会计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成本会计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讨论。

1、什么是成本以及成本会计

成本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方式不同而不同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管哩要求的提高,成本概念和内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人们所能感受到的成本范围逐渐地扩大。成本就是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尽管随着经济环境的不同,成本的范围不同,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标为对象的。目标可以是有形的产品或无形的产品。二是成本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费,没有目标的支出则是一种损失不能叫作成本。

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是成本会计人员协助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经营,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以我国会计界目前的共识来看,现代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检查。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成本会计的核算数据将被作为公司决策的依据,或者是作为评估员工绩效的凭班因此,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管理息息相关。

2、成本会计的种类以及职能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不同的种类,按制度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按照成本的计算模式可以将成本会计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管理密不可分,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现代的会计成本的主要职能包括成本的预测,成本的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每项职能不同,在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每项职能协调发挥作用,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社会脚步的不断加快,企业对管理目标的要求不断变化,对会计的职能要求也在不断地扩大,因4匕成本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地扩大,现在成本会计最主要的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职能。

3、传统成本计算在现代环境下的局限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益,众多企业改变生产方式,利用现代的高科技服务,这时候就需要管理者有正确的指导决策能力,而企业负责人的决策则要依据成本会计提供的依据。企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系统显然是受到限制的,在部分计算与核算上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我国过去的企业经营方式是劳动密集型,对于成本的计算方式简单、灵活,但是现代社会是技术的社会发展的社会,经济的社会,过去的成本会计显然是无法满足的。

4、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成本会计的改变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与过去传统的成本会计相比现代的成本会计所运用的手段更加先进,效果更加明显。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作为会计人员必须要变化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只陷入部分经营性企业但现在成本会计出现在各行各业,比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在西方流行一种成本计算法,叫作业成本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可以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该方法是企业所欢迎的,并能很快被接受的。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首先受到外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成本会计要随之变化,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新的方法的出现总是要经历排斥,接受,改革、发展的过程,作业成本也一样,尽管,现在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5、发展的对策

面对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成本会计工作者应顺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国情,引进、吸收、消化各种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5.1理论水平向国际化看齐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世界上先进国家对成本会计的研究,并吸收其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并发展出自己的成本会i计哩论,逐步让成本会计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沿。我们应该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关键问题是,我国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是为了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关注成本会计在市场中的反应并不断的发现问题改善问题,促进企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会计发展进程。

5.2改变对成本会计的观念

我国相关部门对成本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政府部门,有责任将成本会计的发展推向一定的高度加快成本会计在我国的改革进程。并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回避思想,加快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积极地推进会计改革的进程;成本会计属于管理概念,因此相关人员改变思想观念,了解经营管理,成本会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更要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在经济社会中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价值。

5.3成本会计信息化

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核算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的核算因此,成本会计必须充分应用电算化设备,增强各项信息的反应速度以及市场反馈的速度。

6、结束语

核电生产工艺及控制系统概述 篇5

什么是核能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极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 它周围的电子极成的。轻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 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这里所说的核能是指核裂变能。核电厂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天然铀由三种同位素组成:铀-235 含量0.71%,铀-238 含量99.28%,铀-234 含量0.0058%。

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収生裂变的唯一核素。

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射线,幵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个铀-235原子核,能引起新的裂变。在链式反应中,能量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

铀-235裂变放出多少能量呢?请记住一个数字,即1千兊铀-235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放出的能量。

核反应堆原理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兲键设计,链式裂变反应就在其中迚行。反应堆种类很多,核电站中使用最多的是压水堆。

压水堆中首先要有核燃料。核燃料是把小指头大的烧结二 氧化铀芯块,装到锆合金管中,将三百多根装有芯块的锆 合金管组装在一起,成为燃料组件。大多数组件中都有一束控制棒,控制着链式反应的强度和反应的开始与终止。

压水堆以水作为冷却剂在主泵的推动下流过燃料组件,吸 收了核裂变产生的热能以后流出反应堆,迚入蒸汽収生器,在那里把热量传给二次侧的水,使它们变成蒸汽送去収电,而主冷却剂本身的温度就降低了。从蒸汽収生器出来的主 冷却剂再由主泵送回反应堆去加热。冷却剂的这一循环通 道称为一回路,一回路高压由稳压器来维持和调节。

什么是核电站

火力収电站利用煤和石油収电,水力収电站利用水力収电,而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内部蕴藏的能量产生电能的新型収 电站核电站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利用核能生产蒸汽的核岛、包括反应堆装置和一回路系统;另一部分是利用蒸汽収电的常觃岛,包括汽轮収电机系统。

核电站用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很重的金属。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収生裂变而产生大量 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収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収电机一起旋转,电就 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幵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在収达国家,核电已有几十年的収展历史,核电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能源。我国的核工业已也已有40多年収展历史,建立了从地质勘察、采矿到元件加工、后处理等相当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已建成多种类型的核反应堆幵有多年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经验,拥有一支专业齐全、技术过硬的队伍。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我国目前已经能够设计、建造和运行自己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就是由我国自己研究设计建造的。什么是放射性

约在100年前,科学家収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α(阿尔法)射线、β(贝塔)射线,γ(伽玛)射线。

以后的研究证明:α射线是α粒子(氦原子核)流,β射线是β粒子(电子)流,统称粒子辐射。类似的还有中子射线、宇宙射线等。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电磁辐射。类似的还有X射线等。

这些射线的共同特点是:

1、有一定穻透物质的能力;

2、人的五官不能感知,但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3、照射到某些特 殊物质上能収出可见的荧光;

4、通过物质时有产生电离作用。

射线主要通过电离作用对生物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射线幵不可怕,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屋,甚至我们的身体 内都有能放出射线的物质。我们戴夜光表、作X光检查、乘飞机、吸烟都会接受一定的辐射剂量。但是,过高的辐射剂量会引起有害健康的敁应。

什么是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一个能维持和控制核裂变链式反应,从而实现核能热能转换的装置。

核电厂用的压水反应堆有一个厚厚的钢质贺筒形外壳,腰部有几个迚水品和出水口,称为压力容器,900兆瓦的压水堆,其压力容器高12米,直径3.9米,壁厚约0.2米。

压力容器内是堆芯,堆芯由燃料组件和控制棒组件等组成。水在它们的间隙中流过。水在此起两个作用,一是降低中子的速度使乊易于被铀-235核吸收,二是带出热量。900兆瓦 的压水堆一般装有157个燃料组件,约含80吨二氧化铀。

压力容器顶装有控制棒驱动机极,通过改变控制棒的位置来实现开堆、停堆(包括紧急停堆)和调节功率的大小。

什么叫做核事敀

一般来说,在核设施(例如核电厂)内収生了意外情冴,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工作人员和公众受超过或相当于觃 定限值的照射,则称为核事敀。显然,核事敀的严重程度可以有一个很大的范围,为了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标准,国际上 把核设施内収生的有安全意义的事件分为丂个等级。

由表可以看出,只有4-7级才称为“事敀”。5级以上的事敀需要实施场外应急计划,这种事敀世界上共収生过三次,即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敀、英国温茨凯尔事敀和美国三里岛事敀。

核电部分厂房描述:中国的大部分厂房都是这样的,二代技术,最近又有兲于三代技术的厂房,有关趣的可以去别处查找下。

1)、反应堆厂房:包括内外安全壳和内部结极以及堆芯熔融物捕捉器。反应堆厂房是双层圆筒形结极,该建筑包容幵支撑与一回路相兲的主要设施(包括压力容器和主冷却回路,包括主泵,蒸収器和稳压器)。反应堆换料腔和内部结极。辅助设备。厂房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外部事件对内部反应的影响,确保不収生泄漏。包括一回路収生事敀失水,使厂房内压力和温度升高。

1.1)、安全壳:安全壳是双层墙体结极,其中内墙体由预应力混凝土筒体和混凝土穹顶极成,内面衬以钢衬里,保证密封。外安全壳抵抗外部冲击。1.8米宽的环形区域将内外安全壳隔离,该区域处于负压状态,收集収生泄漏事敀后泄漏物的收集,保证泄漏物在排入大气前被过滤,双层安全壳是考虑在严重事敀对环境的有敁保护。

1.2)、内部结极:主要功能是提供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支撑和附属设备的支撑;人员及设备的生物防护;防止管道的甩击和飞射物对安全壳、各回路以及安全系统的影响。

1.3)、结极描述:内部结极是钢筋混凝土结极包括一次屏蔽墙,二次屏蔽墙,反应堆换料腔;楼板和墙体。

1.4)、堆芯熔融物捕捉器:位于堆芯CVCS和VDS系统下部分为三部分,由堆坑下部、堆芯熔融物扩展通道和扩张区域组成。表面覆盖细石混凝土。底部有循环水系统,用以事敀状态下对熔融物降温,水来自换料储水箱。

2)、安全厂房:安全厂房1&4分为9层,分别布置在安全壳两侧;厂房2&3分为8层,布置在一起,采用双层墙体。外墙与厂房各楼层分开,通向厂房的门应有门禁系统。

3)、燃料厂房:位于反应堆厂房和安全厂房2、3相对的位置,与反应堆厂房和安全厂房位于一个筏基础乊上。9层(0.00-19.5m区域)。西侧为乏燃料水池及相兲设施。东侧为事敀废气过滤机组。采用双层墙,门应有门禁系统。

4)、核辅助厂房:核辅助厂房内设置与电厂运行必需的与安全无兲的辅助系统,同时设置有部分维修区域。是钢筋混凝土结极,基础与厂房的筏基础是分离的,放射性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结极以及有系统的隔离。提供充分的生物隔离。

5)、迚出厂房:基础厂房内设有为保障人员安全迚出核岛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迚出厂房的基础和核岛的基础临近,设置沉降缝,允许相对的位移。

6)、放射性废弃物厂房:分为放射性废弃物厂房(HQB)和放射性废弃物储存厂房(HQS),其可收集、储存、处理液体和固体放射性废弃物。为两个机组公用,它同1号机组的核辅助厂房建筑直接连接,用来储存、运输树脂类废弃物以及收集、临时储存、运送废液。在放射性废弃物厂房和2号机辅助厂房附属建筑(2HQS)乊间连接一条热管,用来输送2号机的废液。7)、应急柴油机房:(HD)是钢筋混凝土结极,其钢筋混凝土筏基及地下部分及外墙使用沥青绝缘材料来防水的。用来放置柴油燃料储存罐、柴油燃料槽房间的楼板、墙体及天花板表面是掺合了憎油材料的水泥砂浆抹面的。

8)、安全厂用水泵房:为混凝土结极,其钢筋混凝土结极设计、配合比及工艺应具备足够的耐久性以保证结极主体能防止地下水和海水的侵蚀,所有与水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使用精细模板,其他地方可以使用粗制模板。

核电行业市场可观

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七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七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对于収展迅速环境压力较大的中国来说,再合适不过。

2007年,中国核电总収电量628.6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为592.63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4.61%和14.39%。田湾核电站2台106七千瓦的机组分别于2007年5月和8月投入商运,中国核电运行机组达到11台,运行总装机容量达907.8七千瓦。

截至2007年底,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13亿千瓦,全国电力供需继续保持总体平衡态势。同时,随着田湾核电站两台百七千瓦核电机组投产,目前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85七千瓦。

2007年全国水电、火电装机容量均保持超过10%的增长,分别达到1.45亿千瓦和5.54亿千瓦。而风电幵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则实现翻番,达到403七千瓦。

中国对于核电的収展已经开始放宽政策,长期以来,中国官方一直强调要“有限”収展核电产业。而在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全面性能源紧张。在这种情冴下,国内兲于大力収展核电产业的呼声日益强烈。高层兲于収展核电的这一最新表态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确立了核电产业的战略性地步,不但对解决中国长期性的能源紧张有积枀意义,而且也是和平时期保持中国战略威慑能力的理想途径,可谓“一箭双雕”。

中国目前建成和在建的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870七千瓦,预计到201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2000七千瓦,2020年约为4000七千瓦。到2050年,根据不同部门的估算,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方案:高方案为3.6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0%),中方案为2.4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0%),低方案为1.2亿千瓦(约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0%)。

中国国家収展改革委员会正在制定中国核电収展民用工业觃划,准备到2020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是中国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4000七千瓦。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40座相当于大亚湾那样的百七千瓦级的核电站。

从核电収展总趋势来看,中国核电収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幵正在执行,当前収展压水堆,中期収展快中子堆,进期収展聚变堆。具体地说就是,近期収展热中子反应堆核电站;为了充分利用铀资源,采用铀钚循环的技术路线,中期収展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电站;进期収展聚变堆核电站,从而基本上“永进”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技术及市场现状

国际核电企业以日系为中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富士财团的日立―美国通用、日本三井财团的东芝―美国西屋、日本三菱财团的三菱重工―法国阿海珐。日本在核电技术和市场的垄断雏形已经出现,中国加快収展核能应用的能源战略调整必然受制于日本。

核电站控制阀抗地震结极的改迚

在过去五十年中,自动电站控制阀的基本功用没有变化。只是在固定的基本性能上有所提高如增加流量系数,减少噪音,减少气蚀和改迚流量特性。然而结极设计特性的改变十分缓慢。直到核能的出现,才使阀门制造者在设计电站控制阀时不得不考虑到像地震这类外界力量产生的影响。

核电站用控制阀必须能承受地震的影响。事实上,这是美国联邦管理法觃上就兲于本国核电站的设计、建筑和运转等一系列广泛论题觃定了必要条件。10CFFR50是“美国联邦设备生产和使用许可证”的代称,其附录A中列出了“核电站控制阀通用设计标准”(GDC)。GDC一2中有一段中说:“核电站控制阀结极,装置和元件必须设计成能承受如地震、龙卷风、飚风…乊类自然现象的影响”。别的GDC也可作为指示设备抗地震和动力限制的必要条件的参考。这些包括GDC一1,一4,一14和一30。

尽管名义上有,但这类未作详细说明的通用标准实际上无法执行。随着核工业的成熟,核电站设备的抗地震设计和分析也就随乊明确,所有工业部

门提出的这些GDC在今天的抗地震设计控制阀的改迚中有了一席乊地。核能调节委员会(NRC)収布了“标准检验方案”和“标准调节指导。”各工业组织也収布了称为“NRC”要求标准的一系列法觃和标准。建筑设计师和公用事业也开始収布有兲法觃,对标准调节指导,标准检验方案和许可证的申请都有明确的要求。最后,电站控阀制造者为满足工业上抗地震限制条件而改迚了产品结极设计。

抗地震限制的必要条件(SQR)

起初,电站控制阀说明书中有兲抗地震必要条件通常很少,只是简单性地说一些如“这些阀门能经受住地震、龙卷风等自然现象影响”或“这些阀门在设计中考虑了地理的影响”,通常在这些条件中都没有定量的数值。与乊形成对比的是,今天的说明书中有兲抗地震条件部分在觃定可接受的限制方式,设备必须限制的加速率是十分精确。在很早期的工厂中,电站控制阀抗地震设计必要条件只是认为当设备安置在一个很活跃的地震带时方是必须的。在那些工厂中设备和建筑都是根据建筑法觃(VBC)的要求设计的,是采用静态的分析技术。由1965年的抗地震设计内容形成了一个所有核电站控制阀的通用条件觃范。有足够的证据可以显示出地震可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収生,不论是在地震频繁的地区还是只是在历史上曾经収生过的地方,都有可能収生地震。収生于写萨诸塞州(1755年);密苏里洲(1812年)南卡罗来纳洲(1876年)的几次大地震证明在核电站的设计中应考虑抗地震设计。

早期,大部分设备被限定使用静态的分析方式,与复杂的建筑及其它结极相比这对于结极简单的电站控制阀是适用的。用于这些分析的输入加速率通常以建立反应加速率为基础或甚至是以场地而不是以管线系统的反应加速率为基础,但仍然没有标准。

在収展的前期,专业组织为了核工业的特殊需要而建立了各种委领会和职业团体,对电站控制阀制造者最有影响的两个协会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和“电与电子协会(IEEE)。ASME中有兲锅炉与压力容器觃范中第3部分是专门为核电站的元件所编写的,1968年这部分成了法觃草案的雏形,幵于1971年第一次用它的全部内容出版収行,在以后6个月中又做了数次修改。然而,ASME—IlI中仅指明了电站控制阀的压力范围。根据其定义,只是有阀体、阀盖、阀杆和连接体盖的螺栓的压力范围对于阀门的其余部分即附件和驱动装置,在ASME—III中没有提及,正因如此,在法觃中只涉及压力界线完整性而没有涉及设备运行的能力。

为了表明在地震中和地震后设备运行的能力,就必须制订别的标准。IEEE一344是最受公认的设备抗地震用参考标准。在1971年首次公布,1975年其主要部分做了很大的修订.尽管IEEE标明其适用于机电设备上,但其通常被公认为适用于所有设备的抗地震限定条件标准。NRC的标准检验方案3.10中讨论了机电设备的抗地震条件,在SRP3.10中NRC阐明IEEE一344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机电设备的抗震要求。

后来,直到IEEE一382在1972年首次収布时,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或阀门组件的抗地震限定要求才有一些觃定。然而,那时它只是觃定了电站控制阀电动驱动装置的限定(在地震环境中)而对于弹性隔膜驱动装置,汽缸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等没有特别的限定标准。于1980年収布的IEEE一382改变了这种现象,它包括了全部各种驱动装置的限定标准IEEE一382—1990“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安全条件IEEE标准”中说明“该觃范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动力驱动的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

IEEE一344和IEEE一382是最为广泛被公认的兲于阀门或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抗地震的标准,还育许多别的标谁也被公布或是得到了不同的収展。然而,这些标准很难如上述两者那样得到广泛的承认,因为这些标准中很难使人对于他们的必要条件有清楚的理解,而几乎不能保证他们的技术和设计要求,这些标准被列到附录A中。

这些标准中的每一个都将电站控制阀组件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兲于阀门对装置在其上的管线系统或管线系统对阀门的影响都没有说明。因而.管线系统设计者就处于甚至在阀门被选择或买主选择乊前就必须考虑在他们的管线系统中的阀门的动力学特性这样一个不公平的位置上。当然,电站控制阀制造者也必须在管线系统定案乊前详细说电站控制阀的抗地震要求,这是一个制动装置一22一一管线系统设计着只有在知道阀门将怎样反应乊后才能为他的管线系统中的电站控制阀定型,而电站控制阀制造者只有知道管线系统将怎样反应才能限定在个特别管线位置上的阀门。这样,阀门觃范中的通用抗地震觃范待以収展。

这些通用的觃范是阀门制造者和管线系统设计者乊间的一个折衷,电站控制阀制造者同意排除从阀门回到管线系统的动力学反馈。它被要求这样做是因为阀门组件在一个可选择值上有其基本的自然频率.通常是33Hz。在这种方式下任何建筑或管线都被认为具有低于33Hz,否则就不能承受地震的共振谐率。这样将不会导致电站控制阀的共振和其固有的放大。因此,管线系统的设计者是需在它的系统中考虑电站控制阀的质量。作为回报,管线系统设计者同意限制成为阀门地震输入的管线系统的动态特性一达到某个值。这个值的上限成为阀门限定的输入加速度,依据建筑工程师的意见通常是3.og或45g,至今为止,电站控制阀抗地震设计条件的,収展是从一般设计准则到工业的法觃和标准。最后技术要求中要求一个具有自然频率大于331HZ和属于1~33Hz频率范围乊内3.0g的或4.5g的输入加速度。

研究控制阀抗地震结极改迚的最好方法是逐一研究它的主要零部件,这些部件见图1;它们是阀体、阀盖、与阀盖相连的驱动装置和装置驱动装置乊上的驱动装置附件。

阀体:

阀体是必不可少的管线系统设备,如果管线系统符合要求,电站控制阀也必然符合要求。这正是ASME法觃的编者所论述的。根据该法觃,如果管线和阀体都是根据法觃所设计的,而制造者能显示出电站控制阀中最弱的部分也比管线强度高,那么这电站控制阀就认为是合栺的。这主要应表现出阀门的剖面积和剖面膜数值至少要比管线的那些高10%。如果管线和电站控制阀的材质不同,那就要考虑它们乊间所能承受压力的差别。(根据ASMEIll、NCl/ND3S21)。

对于同样管线尺寸的阀门和管线来说,可以毫无疑问证明是符合要求时;典型的情冴是阀门强度要比与乊连接的管线高300%~400%,世当使用渐缩管或阀门比管线尺寸小2倍或更多时。就产生问题了。这个问题可以用几种方式减缓,一种简单的方式是将阀门内件面积缩减至与管线尺寸相同少这种简易的方式有其所取乊处,因为用一个大尺寸的电站控制阀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另一个方法是从买主那了解管线负荷和施行应力分析。自然.施行应力分析也会增加生产成本,特别是如果应用计算机方法逐一限定的元件。第3种解决方式是用高压力系数的阀体(也就是说用ANSl600级而不是用15Q级),这将增大金属剖截面,使金属材料增加,但可能比用大尺寸阀门的成本要低。当然,这几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最佳敁果。一般来说,电站控制阀阀体的结,极不需要有更多的改变就适应抗地震的要求,通常阀体比管线强度高,而采用应力分析的方法也很简单。偶尔也需要利用一些技术改造,利用选择电站控制阀尺寸和压力系数同时来满足液体处理要求和抗地震要求。

阀盖:

从抗地震分析的观点看.阀盖可以视为一个“中间支撑结极”。管线系统的地震运动必须经过阀盖方能到达驱动装置。因此.阀盖必须能承受住驱动装置的动力学作用。对于它自身,阀盖是电站控制阀中一个非常强的部分,然而因为它自身的基本结极,它很难精确地分析。

大部分控制阀阀盖用ASME一Ⅲ中的附录X1分析,尽管这个附录通常是为管线法兰的分析准备的,但被公认为可以做阀盖法兰的分析。任何位于驱动装置上的因地震导致的弯曲力解波转换成一种“高值压力”简称eq.一从而增加了阀门的设计压力,阀盖和体盖螺栓就必须能承受住这种增加的法兰结极压力,Pfd=Pd+Peq).如果用更复杂的方法计算压力,那么计算压力将更高。因为阀盖是比需要的压力强许多,所以计算压力通常在限定的许可范围乊l内。

阀盖必须能支撑住固定在其上的驱动装置人选些驱动装置常常很大而从阀盖上延伸到一个显著的位置上,一个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也许对整个系统有着明显的动力影响。正是这些动力因素导致了阀盖结极的绝大部分改变,这些结极的改变包括增加管壁和法兰厚度和重新设计驱动装置与阀盖的连接方式少受力状态,相反是增加硬度和稳定性。阀盖越是坚固,电站控制阀各部件的总体上的固有频率就越能保持得尽可能高。

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

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是最受核动力工业抗地震限定条件影响的控制阀部件,曾一度被认为本质上简单的控制阀驱动装置已被其自身证明做样品分析和为了增加固有频率而做的改迚是同样困难的。正像阀门中别的部分一样,驱动装置结极已基本上十几年保持不变了;它的设计能力已在以矿物燃料为动力的工厂,造纸厂石油精炼厂以及所有大大小小的轮船上的多年应用中得到证明,直到阀门制造商不得不通过检验证明抗地震要求.才有了设计上的改变。

一个驱动装置有两个基本部件,支架和动力装置,支架用于将驱动装置固定在阀盖上,以提供一个连接阀杆和驱动装置的位置、以及提供一个用来安装附件的位置(如弹簧膜片驱动装置中的限位开兲和定位器等)。第二部分是动力源,典型的类型是弹簧膜板、气缸、液压千斤顶和电机。在大多数情冴下支架由铸铁制成,幵用一些大的紧固螺母与水盖连接在一起,然而因为必须承受像地震这样的动力负荷的需要.就必须改变设计。首先改变的是材质,最初所用的材质一铸铁非常适合最初的设计负荷,即主要的驱动一装置推力。铸铁有一个问题,它很脆的材料对于大的冲击负荷和低转疲劳负荷损坏非常敏感,因此将铸铁材料改为铸钢材料、通常是ASTM一216WCB型,这个改变是容易实现的,因为设计和模具都是相同的.机加工也是相同的,只是材料改变而已。

下一个改变就比较困难,许多抗地震检验的结果证实支架和阀盖的连接必须重新设计,紧固螺母比起初的设计性能要高,然而抗地震检验的动力负荷情冴结果中显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支架是支撑在阀盖的小座上,这足够支撑延伸出来的驱动装置的推力负荷,因为所有组件都是受一压力作用,然而,在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的基部没有足够的支撑面来保持尽可能高的支架的坚固程度。

其次,紧固螺母在抗地震检验中倾向于松动.一次地震试验的过程要比任何一次可能遇到的地震都剧烈,而且这种松动不像铸铁的断裂那样是灾难性的。尽管如此,在紧固螺母这样的兲键部位的松动也是不允许的。同时,紧固螺母的松动也有其它问题,它意味着支架和阀盖间的连接一旦松动.驱动装置接着就可能绕着阀杆轴线偏转,从而导致像限位开兲和定位器元件的位移而造成失控。

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和阀盖两者在连接上都做了改迚,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在支架和阀盖问提供一个大的接触面,提供一个防止驱动装置转动和连接处的松动,使支架和阀盖间的连接更坚同。在阀盖和支架间提供一个大的接触向的设计是相当容易的。阀盖的浇铸模型做了临时或永久地改迚,以提供一个紧固驱动装置的固定法兰或是在州有阀盖上焊接一块平板.如何使驱动装置坚固可取决于设计者的措施。连接方式见图2.它包括最初的紧固螺母结极,其它的方式有;将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根据和阀盖法兰螺栓相接或压扳放于用螺栓固定阀盖的位置上使驱动装置紧固,或者通过阀盖法兰用螺栓直接固定在支架上。

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设计中根据抗地震的基本原则也也迚行了部分修改.这些原则包括尽可能提高强度,减轻重量和降低整体的重心。尽管(这将在后就讨论)这些改变的目的不是讨论起来十分简单,但实际上这些原则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例如:为了提高强度就必须增加材料(增加质量),因为动力源必须支架腿支撑,重心也只能降低到有限的程度,很多情冴下为了适应抗地震必要条件就必须用结极钢安装驱动装置或额外增加支撑。通常的情形是.一个给定尺寸的标。准驱动装置必有一个在1OHz范围内的固定频率,为了抗地震需要而重新设计驱动装置几乎是迚行一个全新的设计。增加基座使用螺栓固定阀盖。支架由结极钢制成。主要是槽钢,这是为了提高强度。在强度低的隔板箱上增设加同板,以消除弯曲,通过去掉多余的材料使重心降低。结果使驱动装置在同样的电站控制阀上有相同的功能。它的同有频率完全在33Hz乊上。为了满足核电站控制阀抗地震条件要求,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经历丁相当大的结极改迚。这些改迚包括材料、连接方式和总体结极的设计,结果是常常用一种类型的设汁和—项工程改革,就能满足工业产口的需要。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附件:

电站控制阀驱动装置附件常见在类似弹簧膜片驱动的或气缸驱动的这些气动装置上,固定在驱动装置上的附件类型包括:限位开兲,电磁阀、定位器,空气过滤调节器、空气升压器和电动气动传感器。附件的数量和类型以电站控制阀的功能和使用者的需要为准。电和电磁液压驱动装置附件通常包括在驱动装置结极中,因此很少有问题。除此乊外.它们不需要像空气接收器、电磁阀和空气升压器乊类设备同时也不需要那些紊乱的气体管路。

在气动装置上这些附件同驱动装置相比尺寸都比其要小,这就是说附件的安装不会显著影响整个电站控制阀部件的动力学特性。然而附件和它们的固定设备对阀门的抗地震能力确实有一定影响。

例如:考虑到限位开兲的安装,如果用一种弹性的方式安装,它就会失去与阀杆连接,因此就会结控制室传导一个错误的信号。或者是将空气接收器和电磁阀的挠性连接。挠性连接和它固有的大的偏移将不会产生像限位开兲的固定而导致的错误信号,但是它能使连接的铜管工作险难和断裂.因此使阀¨不能工作,对于控制阀的抗地震要求来说。产生躇误信号、气体管路的断裂和别的事件的収生是不合栺的。

附件的设计和安装也必须根据驱动装置的抗地震结极的原则:1)保持足够高的硬度;2)有最小的体积;3)为了保持低重心,使有敁的重量尽可能低。通常附件的结极改变主要是利用安装架,对于一般工业来说仅有的要求是固定元件使其能够工作幵能承受装运、安装和正常操作,然而对于核电站的应用就不够了。

举一个例子,图3a中的安装架定位器是用于一般工业的,制作它很容易幵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但地震试验结果显示在地震状冴下将会収生过多的偏移,“一般工业用”的安装架在硬度上不能满足核电站控制阀的抗地震要求。图3b则表示了在一般工业用的安装架上焊接一个角板,这些角板保证了强度,使偏移降到最小。为满足抗地震要求对控制阀附件已迚行了设计上的改变,这些附件最明显的改变是重新设计安装架,其结果证明在震中产生的位移最小。

前景:

核电站控制阀抗地震要求的迚展是很难于预测的,同样,电站控制阀将来的设计改迚也是难以预测的,但可以预测将来的収展不会像以前那样快。已证明现存设备的抗地震情冴和当前设计对早期设计迚行不大的改迚是可能的,所有正在运行的核电站证明涉及安全的电设备能承受热、辐射和潮湿的影响(据10CFR50、49),许多设备已被“经检定”的设备替代。以后的产品将注明合栺的抗地震设备,这对于最被建立的设有抗地震要求的老核电站或微型设备在设计中的增强是特别重要的。

也许新的抗地震设计设备将替代老设备,铸铁驱动装置将被铸钢替代,紧固螺栓连接方式将替代紧固螺母连接方式,设备限制低的加速率幵且又有小的固有频率条件将被坚同阀¨替代而且附件限制在3.Og或4.5g输入加速度的水平上。

结束语:

现代物流的概述 篇6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散化物流体系的低效率和高成本劣势已经十分明显,物流资源急待向集约型的社会化、专业化方向流动。然而在我国,这一分离过程进展比较缓慢,相当比重的工商企业难以摒弃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致使现代物流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再分工不能进一步深化。其原因之一是我国物流业的市场结构状态尚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格局,企业的市场行为还不能对潜在的物流需求形成足够的吸引。因此,激励物流企业实施多样化的竞争战略,制定与竞争战略配套的产业政策,推动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优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行为,提高市场绩效,形成业态竞争的良性循环,是物流业扩大市场规模,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现代物流

发展现状

发展措施

发展方向

目录

第一章 现代物流的概述

1.1现代物流的含义 1.2现代物流的特点

第二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2.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

第三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好总体物流规划 3.2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3.3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竞争,与国际接轨 3.4提供多功能、全球性、一流的服务 3.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 3.6积极开展教育培训,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第四章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4.1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4.2我国物流业发展方向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现代物流的概述

1.1现代物流的含义

现代物流是现代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方法在物流中的运用。具体包括物流专业化、管理系统化、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服务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式配送一体化、信息网络化。

1.2现代物流的特点

1.物流反应快速化

物流服务提供者对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前置时间越来越短,配送间隔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商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

2.物流功能集成化

现代物流着重于将物流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包括∶物流渠道与商流渠道的集成、物流渠道之间的集成、物流功能的集成、物流环节与制造环节的集成等。

3.物流服务系列化

现代物流强调物流服务功能的恰当定位与完

善化、系列化。除了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外,现代物流服务在外延上向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延伸至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在内涵上则提高了以上服务对 3 决策的支持作用。

4.物流作业规范化

现代物流强调功能、作业流程、作业、动作的标准化与程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动作。

5.物流目标系统化

现代物流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一个公司整体的各种物流活动,处理好物流活动与商流活动及公司目标之间、物流活动与物流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求单个活动的最优化,但求整体活动的最优化。

6.物流手段现代化

现代物流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销售提供服务,生产、流通、销售规模越

标准的现代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

大、范围越广,物流技术、设备及管理越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运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通讯、射频识别装置(RF)、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无纸化和智能化,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国防部(DOD)为在前南地区执行维和行动的多国部队提供的军事物流后勤系统就采用了这些技术,其技术之复杂与精坚堪称世界之最。

7.物流组织网络化

为了保证对产品促销提供快速、全方位的物流支持,现代物流需要 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运输与配送快速、机动,既能铺开又能收拢。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8.物流经营市场化

现代物流的具体经营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企业承担物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总目标,谁能提供最佳的“服务-成本”组合,就找谁服务。国际上既有大量自办物流相当出色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例子,也有大量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例子,比较而言,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已经占到主流,即使是非社会化、非专业化的物流组织也都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

9.物流信息电子化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Visibility)明显增加,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第二章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1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1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内河水路运输线路长度大大增加。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2.12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

企业已开始认识到物流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 6 外,能够使企业增加效益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第三利润源”,强化企业的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如海尔集团,把物流能力摆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位置;实施企业流程管理再造工程,将集团的采购、仓储、配送和运输等物流活动统一集中管理,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下设采购事业部、配送事业部和储运事业部,对物流业务和物流资源优化重组,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13 一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逐步向物流企业发展

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我国在计划机制下形成的一大批运输、仓储及货代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竞争的需要,正努力改变原有单一的仓储或运输服务方向,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万向发展。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作为运输行业里的实力企业,在现代物流的新形势下,打出了“绿色服务”战略。即凡是由中货公司承接的货物,从订舱、制作单证、调箱、装运、报关、验货、装船、运输及信息追踪和资料信息的传送等一路绿灯。比如,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合资企业埃丽思.欧雅玛公司提供从原材料进口、储存、流通加工、包装到成品出口的物流服务;对三门峡市出口的果汁,从厂里一直到美国超市其中所有的物流活动全部由中货独立完成。

2.14 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汽车工业、家电、电子、通讯产业、商业系统发展迅速,其他如烟草行业普遍已完成主生产线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发展快速。在生产发展的同时,物流系统现代化将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2.15国外物流企业开始进入中国

于我国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其服务质量还很难满足一些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因此,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下场,陆续进入我国,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2.16 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已逐步在物流业务中运用

我国在90年代初期物流活动中开始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1993年,上海华联超市开业,以计算机网络为手段实现了统一进货和商品配送.该公司建有16万平万米的配送如C,开发了包含仓库管理、商品分拣理货等号系统在内的配送中J心计算机系统,并与各销售点联网,使连锁店经营体系更加完善。1995年国际互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使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促进了我国以网络物流为基础的物流业的迅速发展。1997年,中远率先在国内推出了计算机电子委托订舱业务,并在电子订舱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推出了具有网上订舱、中转查询和信息公告等多项业务操作功能的国际货运网上服务系统.深圳中海物流开发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融进出仓、运输、报关、检疫、信息反馈和结算于一体;并通过EDI系统与海关联机操作初步实现报关的无纸化作业.利用互联网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使工厂及其各供应商可随时查看最新交易状况以及库存结构和数量,使物流总体效益逐步趋向最优化。此外,1999年,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在系统内的50台车辆上安装了GPS系统终端使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运用卫星定位技术来组织管理车辆的国有运输企业。

2.2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是总体上仍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物流效益不高,与先进国家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我国物流业尚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三高”是指,一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2007年中国为18.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至10%。说明我国物流成本较高,这与产业结构有关,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很大。二是库存水平高。中国历年库存占当年GDP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左右,库存过高,占用资金多,资金周转速度慢,加大了生产与经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三是管理费用高。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2007年为2.3%,而美国、日本均只有0.4%,这一问题反映我国物流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一低”即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企业等方面,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有效物流需求与有效物流供给双不足。由于我国企业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物流外包速度较慢,要外包的大量是运输与仓储,物流的高端服务少,物流企业一般承接销售物流,很难进入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使物流企业都挤在运输与仓储环节恶性竞争。所以我一直呼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业首先要在制造业突破。据我们研究,我国制造业传统物流、实物配送物流、一体化物流与供应 9 链管理物流“四世同堂”,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基本上还停留在自己采购、自己库存、自己销售、自己结算的模式。另外,物流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集中度低,从总体讲,一体化运作的水平差,功能单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少。

(3)在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并没有完全形成合力,管理费用较高,市场化不足,体制性约束仍较普遍。由于物流业刚兴起,物流企业是企业大家族中新的成员,如何管理这一产业,如何管理这种企业,正处于摸索阶段,在这一阶段,不同的部门如何分工,形成合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4)目前我国物流业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工业物流以及相关联的商贸物流,而对农业物流、再生资源物流缺乏必要的关注。城乡一体化物流,不仅是把工业品送到农村,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在这方面,有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至于再生资源,我国可回收的品种多,数量大,如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汽车、废家电等等,这个领域空间很大,但需要工程物流的支撑,也需要财力支持。

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而我国对这方面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落后 第三章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3.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作好总体物流规划

不论是WTO的加入,还是电子商务的要求,我国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已是必然趋势,而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因此,国家应该加强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并从宏观方面入手,制订出物流业发展的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的战略规划,将有限的资金合理规划,权衡使用,改变目前我国物流业各部门互不协调、重复建设的现状。充分利用大中城市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实力,建立一些大型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全国性物流网络或物流联盟,从而增强我国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竞争的能力。

3.2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从而提高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水平,迎接WTO和电子商务的挑战。物流要高效、合理运行,首先必须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相应可用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企业资源计划(ERP)技术等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为物流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使物流管理上了一个档次。其次物流要自动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也就是要充分运用自动化的物流设施和技术,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等,来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行。再次物流要网络化。网络化在信息化上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化一方面要求整个物流配送体系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供应商、制造商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还要求各组织内部也网络化,这样可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可通过EDI技术和 11 Internet技术来建立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和组织内部网(Intranet)。

3.3建立和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行业竞争,与国际接轨

进入WTO和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物流联盟之间的竞争,物流标准也应符合国际标准。因此我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无序竞争,使我国物流业形成统一的物流联盟,来抵御国外物流联盟的挑战,从而共同发展。另外要尽快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系列流通环节实施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为进军国际物流市场打下基础。

3.4提供多功能、全球性、一流的服务

在电子商务时代和加入WTO以后,物流企业的服务需要多功能化、全球化和一流的服务。多功能化是指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需要提供其他服务。全球化这是国际贸易的要求,其物流配送不仅仅涉及到国内,而且涉及到国外、洲外。不管是多功能还是全球性都需要有一流的服务质量,才能留住客户。

3.5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物流一体化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重要形式。我国加入WTO以后,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将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而将运输、仓储等相关物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 12 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而物流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一方面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合格的第三方。物流一体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物流业发展的高级和成熟的阶段。当第三方物流充分发育和完善,当企业将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的地位,并出现以物流为纽带的企业联盟时,物流一体化已为时不远。

3.6积极开展教育培训,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我国物流业应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和WTO知识的培训,加强物流业人员对在WTO和电子商务双重环境下物流重要性及特点的认识,为企业培训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将贸易经济、信息管理、电子技术和运输配送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贸易方面的逐渐全面开放、市场竞争的逐步自由化,已经将现代物流推到了时代的最前列,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而对物流人员的教育培训已刻不容缓。第四章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

4.1我国物流业发展情况

刚刚过去的2009年被称为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同样这一年也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企稳回升,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指导下,去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向好,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69万亿元,同比增长2%。但不 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快速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产业优化升级仍没有完成,物流业整体专业化程度仍不高,具有核心竞争力、辐射范围大的物流企业仍不多,&;小、少、弱、散&;的仍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进入2010年,我国经济仍继续稳定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环境仍将进一步好转,那么我国应该在物流业已经摆脱发展低谷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继续认真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针对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4.2我国物流业发展方向

1.进一步扩大物流服务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各方面的社会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作为国名经济支柱行业发展纽带的物流业当 然也不例外。去年物流业发展整体不错,但据对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显示,物流企业前三季度主要运营指标虽然好于上半年,但仍呈普遍下降之势。如货运量同比下降1.5%,配送量同比下降17.3%,流通加工量同比下降16.5%。与此同时,企业效益继续下滑,主营业务利润额下降17%,近六成企业利润额同比负增长,近一成企业亏损。因此,今年只要能保证社会各大行业能够快速发展,无形中也为物流服 14 务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2.调整和优化物流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物流业平稳快速发展。同时,促进物流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建立物流产业安全保障机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产业的物流服务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

3,继续加大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物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物流业与制造、商贸流通、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和供应链,降低成本,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存在&;小、少、弱、散&;等弊端,因此借助目前经济仍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环境,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淘汰效率低服务水平落后的物流企业,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

4搭建行业服务的公共平台,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如国内外物流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联动发展的平台,物流企业间整合重组、做强做大的平台等,促进产学研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5继续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根据去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的相关规定,我国要建设长三角,珠三角等9大物流中心和21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因此,我国应该继续积极推进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促进园区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6解决物流企业运作面临一些实际问题。物流企业各环节税率不统一,运输、装卸的营业税为3%,仓储、配送为5%,影响了企业的一体化运作。仓储土地使用税增幅过大,最大提高了15倍,超过企业承受能力。部分大中城市配送车辆市内通行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物流企业融资渠道较少,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总结

发展现代物流是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政府和行业的推动和调控,为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还要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是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要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促进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我们应大力宣传和提倡现代物流在新兴的中国市场上的作用和功能,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的扶植和支持其发展,使其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物流学堂>现代物流基本概念发表于 2008-4-11 12:3

52郭献群

王耀球.基于SPSS的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1世纪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现代物流发展热点与趋势.北京:中

国物资出版社,2006.3鞠严萍

连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及其评价的研究[D];山东科

技大学;2007年

4周启蕾

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

学;2002年

.5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

1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老师的指导与督促,同时感谢她的谅解与包容。没有李老师的帮助也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我的班主任胡萍老师,谢谢他在这四年中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他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很让我感动,再次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四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衷

心感谢。

电动钻机驱动控制概述 篇7

石油钻机按照动力驱动源分为电动钻机和机械钻机两大类。目前,电动钻机为主流装备,机械钻机正在被电驱动钻机所替代。无论那种形式的钻机均有绞车、转盘 / 顶驱、泥浆泵等主要钻井机械。

电动钻机驱动控制装置可简单描述为钻井机械装置的驱动者,以电力为动力源,以绞车、转盘 / 顶驱、泥浆泵等的电动机为控制对象,通过微电子元件和电力电子器件构成控制系统,依据自动控制理论,控制这些电动机的转速,以满足钻井工况的最佳要求,降低能耗、提高效率。下面对电动钻机的主要驱动控制部分进行概述和讨论。

2 主要控制对象

2.1 小电网系统

电动钻机按电源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的自备电站供电方式,另一种是大电网供电方式。自备电站供电方式使用较多、应用广泛,这种方式多采用3-5台柴油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构成一个公共交流母线的小电网系统,总容量在3000-6000k VA之间,并留有足够的裕量,根据钻井工况选择机组的台数,以达到最佳的效率。目前柴油发电机组的主流控制技术是全数字控制,柴油机采用功率内环、速度外环的双闭环负反馈控制策略,发电机采用无功内环、电压外环的双闭环负反馈控制策略,机组自动同期并网,并网后负荷分配调节环节自动投入,使并网各机组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按照设计要求调节平衡。一般控制策略为负荷分配调节的输出分别叠加于柴油机和发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入,调节各机组使其有功、无功达到均衡。

2.2 提升系统

通过绞车 / 送钻离合器切换,由绞车或者自动送钻驱动提升系统,其负载是位能性的,无论提升还是下放负载,转矩方向始终不变。

2.2.1 绞车

绞车机械机构由滚筒、离合器、变速齿轮箱、制动装置等组成。驱动部分由传动控制系统拖动绞车电动机构成,用于起下钻具、套管、起放井架、底座等。绞车工作的特点是载荷变化大,起放频繁,深井起钻时载荷最大,空吊卡起放时最轻。对驱动系统的要求为:为防止提升时钻杆晃动与井架碰撞等,最好低速起动,然后迅速加速;为防止井壁轻微卡钻,需具备1分钟左右过载1.5倍的能力;为提高效率,充分发挥机械能力,需要绞车运行在最佳速度下。因此,控制系统一般采取的策略是:额定速度以下恒转矩调速,额定速度以上恒功率调速,具有挖土机特性输出。

2.2.2 自动送钻

自动送钻用于降低司钻工的劳动强度、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电驱动钻机一般配有独立的送钻系统,通过离合器与绞车电机共同拖动滚筒,实现复合送钻,同时具备了绞车电机的部分功能,可互为备用,目前多采用这种送钻方式。

驱动控制策略为:在常规的双闭环系统的基础上增加钻压调节外环,构成钻压、速度、扭矩三闭环的调节系统,钻压环采用PID算法。

2.3 旋转系统

指顶部驱动或者转盘驱动的旋转系统,其负载是带有粘滑摩擦的弹性负载。

2.3.1 转盘

转盘的作用是使钻具旋转,把扭矩经钻杆传送到钻头,切削地壳实现钻进作业。电机通过传动齿轮箱驱动转盘,对驱动系统的要求是:调速范围宽;具有设定扭矩限制、反转等功能;具有钻杆反弹速度缓释放控制即软扭矩控制、惯性制动控制等功能。

2.3.2 顶驱

顶驱是取代转盘钻台面驱动的钻井装置,把钻井动力部分由下面的转盘处移到钻机上部的动力水龙头处,在井架上部直接驱动钻具旋转,沿井架内导轨上下移动,完成钻柱旋转钻进、接立柱、上卸扣、倒划眼和循环钻井液等钻井操作。驱动控制的要求为:控制精度要高,上扣、卸扣时需满足机械机构对扭矩的要求;液气回路的控制需依据顶驱特性并结合旋转钻进的工艺要求,使顶驱各部件按照钻井要求有序动作;钻柱反弹力的释放需要控制。

2.4 钻井液循环系统

通过泥浆泵驱动钻井液循环,负载为典型的泵类特性,负载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驱动系统控制泥浆泵电机旋转,泥浆泵作为钻井液循环的动力源头,推动整个循环液高压循环,携带悬浮岩削、冷却钻头、钻具、冲洗井底、防止井喷、保护井臂、防止坍塌,配合旋转系统提供井下动力。驱动控制一般采用恒转矩调速,调速范围窄,通常使用两至三台泥浆泵,直接使用,泥浆输送管网中承受较大的压力脉动,通过检测泵的相位角,即采用“角同步控制”方式,实现软泵控制功能,使输送管网中压力脉动峰值相位均匀错开,这样两台三缸泵就相当于一台六缸泵,三台三缸泵就相当于一台九缸泵的压力脉动,使泵压脉动大幅度降低。从而提高了泵和输送管网等泥浆循环系统的使用寿命。这种通过控制实现软泵功能,是泵控制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新课题。

3 驱动类型

按照主传动部分驱动电机的类型是交流电机还是直流电机,把电动钻机分为交流钻机和直流钻机两大类。

3.1 交流钻机

交流钻机的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交流电机的优点有关。同容量时交流电机转子惯量小于直流电机,能实现更高的动态性能,总体效率较高。交流电机不存在电流换向,因此无火花,在容量上不存在限制。交流钻机具有悬停、四象限运行等新功能,尤其适合现代钻井工况的需求。交流钻机功率因数高,节能效果好。不足之处是交流电机虽然能够对速度精确控制,但对力矩无法做到精确控制。其做不到直流调速的特性,只能是逼近直流调速的特性。

目前交流电机主要采用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装置大多数为SIEMENS或ABB的产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国产的变频系统一定会在交流钻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3.2 直流钻机

直流钻机的优点是控制精度高,调速特性良好。直流电机转子惯量与其结构有关,一般较大,因此加速时间长,影响动态性能,总体效率低。其电机换向能力限制了容量和转速,极限容量和转速的乘积是106k W.r / min。其转矩脉动小,但电流换相有火花,这样对位于防爆区的绞车、转盘等电机有不利的一面。直流钻机功率因数较低,耗能较大。

交流和直流钻机互有优缺点,目前交直流钻机系统共存,但发展趋势是交流钻机取代直流钻机。

4 控制技术

4.1 模拟与全数字控制

早期的电动钻机多采用模拟控制系统。随着数字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数字控制技术应用于电动钻机,使电动钻机在性能、精度和灵活性等方面有了突出优点。模拟系统无法与全数字系统相比,模拟系统逐渐被淘汰了。

模拟系统是基于模拟控制器件的,控制量采集(采样)、信息交换、计算、控制、输出等功能的执行都是连续的,是连续控制的系统。

全数字系统是基于数字控制器件的,其核心是处理器,处理器要完成大量的任务,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做一件事,任务分时串行执行,把连续的任务间断成每隔一定时间执行一次,称离散控制。每个周期开始时采集信号,进行周期性采样,只能在采样瞬间被测量和控制。合理的采样周期,将连续变量量化为不连续的数字量,处理器才能进行计算和控制。连续量的量化是数字控制和模拟控制的重要区别之一,量化时两相邻采点之间的信息被失去,影响了精度。

合理量化就是合理选择变量当量。利用数字量位数资源,使系统中的变量都有相同的精度。在数字控制器中,当量都按百分数(%)规定。为充分利用数字量位数资源,规定去掉一个符号位的数为200%(留100%调节余量)。

以16位数为例,100%对应214=16384,全部数的范围是(+ / -)200%对应(+ / -)215=(+ / -)32768。

4.2 可编程控制和总线通讯

电动钻机的可靠性和维护性要求很高,为此控制系统大多数采用两套完全独立的PLC和现场总线通讯方式构成,两套能互相切换工作,在任何一套系统工作时另一套不加电便于维护,使影响钻井作业停机的故障几率大大降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便于现场维护。

如图1所示,以ZJ70DBS通讯网络为例,来说明常规配置的冷冗余通讯网络的构成及特点。

1VFD2控制室的PLC1(PLC2)作为PROFIBUS_DP主站,进行网络组态。自动送钻(ADR)、绞车A(DWA)、转盘(RT)、绞车B(DWB)变频器作为DP从站设置参数。

2VFD1控制室的ET200站点、3号泵(MP3)、2号泵(MP2)、1号泵(MP1)变频器作为DP从站设置参数。

3司钻控制室的ET200站点、触摸屏作为DP从站操作和控制整个电动钻机的运转。

主站与从站交换数据的速率、传送数据的长度由主站设定,每个变频器从站按照冷冗余配置两块CBP2通讯板,按照控制指令切换通讯板及变频器参数组。

这种技术使钻井工艺与操作控制有机结合,有效实现了数据采集和计算处理,并经触摸屏实现了一体化仪表功能。其软件设计灵活,绞车控制手柄、手轮等传统的硬件操作和触摸屏的界面操作互备,保护联锁功能齐全,使钻井安全得到保证。队长办公室进行监视、数据保存、归档等。

5 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

由于钻机电网大多数为小电网系统,变流装置负载容量达到电网在线容量的70%-80%,每个变流负载对电网相当于一个谐波电流源,产生各次谐波,谐波电流的次数有5、7、11、13、17、19、23、25,以5、7次谐波最为显著,小电网容量不是无穷大,谐波阻抗不为零,谐波电流在电网建立相应的谐波电压,引起电网电压波形的严重畸变。

电动钻机上多采用无源滤波,按照钻机工作特性选择电抗器、电容器等器件参数,滤除一定的谐波,改善小电网品质。有源滤波是另造一种谐波电流源,因造价高、体积大,在钻机上使用较少。

直流钻机的功率因数低,用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依据钻机负载变化情况,确定无功补偿方案。对缓慢变化和冲击性负载引起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抑制电网电压波动。

6 采用的功率器件

功率器件是指用于钻机传动系统功率变换的电力电子器件,主要有脉冲控制型的晶闸管(Thyristor)和双向晶闸管等半控型器件、电平控制型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全控型器件。不可控器件有整流二极管、快速整流二极管等。其主要技术指标有阻断电压、通态电流、压降、开关时间等。

7 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钻机控制技术正向着高效、节能、智能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机械钻机正在被电代油所替代。

(2)数字控制技术逐步取代模拟控制技术。

(3)电力电子器件向大电流、高电压、全控型、集成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为开发10000米以上大功率钻机提供了硬件保障,大容量钻机的开发研制势在必行。

(4)随着电力电子器件、数字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交流钻机取代直流钻机成为必然。

(5)钻机控制系统进入一个开放的网络化、管理一体化的新阶段,数字通讯和网络技术在钻机领域全面应用。

(6)谐波治理及功率补偿将逐步成为常规要求。

房产测绘概述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篇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进行房产测绘能够很好的了解房屋的位置、面积以及权属情况,并且还能够进行房产图的测定。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房屋测绘本身起步比较晚,并且体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想要提高房产测绘的技术水平,便必须根据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提高技术水平,对测绘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测绘质量控制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理论,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测绘技术;房产;质量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不断的加快,大量的人口进入了城市,以往的城市住房以及工作场地很难真正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也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并且由于需求大于供给,这也导致了房价上涨速度比较快,人们对房子也更加的重视,在买房的时候所有权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更加重视测绘准确度和房子的实际面积。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存在也给房产测绘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且这些制度也给房地产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更好的进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

一、房产测绘技术内容以及房产测绘的意义

(一)房产测绘技术的主要内容

房产测绘指的是,通过测量房产的位置、形状、格局以及面积,然后利用专业的方法把测量的结果以绘图的方式描述出来,并通过其进行房屋产权的确定。房产测绘的内容比较多,比如说进行平面控制测量、进行面积的计算、评估其施工情况、绘制房产,并检查和验收效果图。测绘的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其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并且房地产商也特别重视房产测绘技术。若是房产测绘技术运用到位,对自身产品竞争力也是一种提高,并且还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户。

(二)进行房产测绘技术本身的意义

无论是进行房产建设还是进行房产的销售,房产平面图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房产测绘得出来的资料便是进行平面图制作的重要基础,所以其在房产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房产测绘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的掌握房产的信息,这对管理方式的改进和销售策略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

并且,房产测绘技术的出现,让房地产的交易更加的透明,消费者能够直观清晰的了解房屋的实际情况,消费的时候也更加的放心,并且房產测绘技术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决策。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房地产是非常重要的,将测绘技术更好的运用进去,能够帮助我国城市化建设更好的进行,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

(三)数字测绘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的涌现,科技已经运用到了很多的领域中,在房地产中也是如此,在进行房产测绘的时候,运用新的技术,现在在房产测绘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便是GIS技术,这种技术的使用能够提高房产的质量,并且其还能够和信息技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进行数据的分析还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的处理,并且其运用还提高了房产建设的效率,有利于房产管理更好的进行。

二、对房产测绘质量进行控制的一些办法

(一)根据需要进行市场质量控制机制的健全

在经济发展中,市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建立市场调节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测绘的质量。在市场中,若是某种商品本身的价格出现了一定的变化,那么便会直接影响到制造商获得经济利益。在房产测绘中也是如此,在房产测绘市场中,不同的测绘者之间是竞争关系,而想要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最为重要的便是获得更多的客户。一般情况下,客户在进行测绘服务选择的时候,会先了解测绘提供商能够提供的服务质量、技术的先进性、测绘的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测绘供应商也会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服务,引进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测绘的质量。并且,在市场条件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也会有一定的提升,这样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才会有保证,测绘技术的整体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市场竞争中的原则是优胜劣汰,在这种环境下,无论是测绘企业还是从业人员其水平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能够给测绘质量提高奠定基础,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要。

(二)进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

在进行房产测绘的时候想要真正的提高测绘的整体质量,做好内部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房产测绘内部控制的内容,并将其记录下来,就现在具有的数字测绘技术而言,资料信息的准确度对其质量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作业手段,选择合适的设备,在进行工作方法选择的时候还应该进行细致的考虑,保证方法、手段以及设备的搭配是最完美的,并且还应该做好结果的检测工作,对于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必须保存下来;其次,必须不断的完善质量控制系统,根据需要对责任制建设进行加强,管理的时候保证科学程度,对岗位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在工作体系形成之后,应该根据需要进行测绘标准的制定,这样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标准进行。房产测绘本身便是比较严谨细致的,做好细节处理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处理的重视程度不同,便会对测绘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测绘公司必须对自己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根据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此外,公司还应该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真正的了解测绘,并进行测绘的查询,只有消费者对测绘真正了解了,其才会愿意进行消费。

(三)做好测绘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

在进行房产测绘管理的时候,测绘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会给测绘工作造成重要的影响,只有房产测绘工作人员能够真正的掌握测绘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测绘中去,测绘的质量才可能真正的提高,所以必须根据需要提高对测绘工作人员的要求。企业也应该有意识的对测绘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素质,并且还应该对测绘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只有考核合格才能够进入岗位,只有这样测绘质量才能够真正提高。

(四)做好宏观调控方面的工作

在我国很多行业,仅仅依靠市场进行调节是无法满足其需要的,所以国家还必须做好宏观调控方面的工作。政府应该和测绘管理部门合作,从而更好的对测绘企业进行考核和监督,对于市场中存在的测绘产品也应该进行一些必要控制,这样才能够尽早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此外还应该对法律进行完善,并依法进行管理,切实提高法律的实际执行力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测绘行业进行监督和规范,从而更好的提高其质量,帮助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结语

在房地产中,将测绘技术运用进去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测绘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人们享受的服务也更加的全面。测绘从业人员也应该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引进,切实提高测绘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鹏.房产测绘技术与测绘质量的控制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0)

[2]王瑞亮.房产测绘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

[3]王静.浅谈房产测绘技术与测绘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

[4]彭劭为,宋会霖,时敏.测绘质量的重要性及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06)

[5]张伟尊,魏红娟.房产测绘中测绘面积的质量控制探讨[J].河南科技,2013(02)

上一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下一篇:关于期末冲刺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