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内容

2024-06-28

成本控制的内容(通用8篇)

成本控制的内容 篇1

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一、按成本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产品投产前的控制、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和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这部分控制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些内容对成本的影响最大,可以说产品总成本的60%取决于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这项控制工作属于事前控制方式,在控制活动实施时真实的成本还没有发生,但它决定了成本将会怎样发生,它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水平。

2、制造过程中的控制。制造过程是成本实际形成的主要阶段。绝大部分的成本支出在这 发生,包括原材料、人工、能源动力、各种辅料的消耗、工序间物料运输费用、车间以及其它管理部门的费用支出。投产前控制的种种方案设想、控制措施能否在制造过程中贯彻实施,大部分的控制目标能否实现和这阶段的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它主要属于始终控制方式。由于成本控制的核算资讯很难做到及时,会给事中控制带来很多困难。

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

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在目前强调加强企业市场管理职能的时候,很容易不顾成本地采取种种促销手段,反而抵消了利润增量,所以也要作定量分析。

二、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可分为四方面:

1、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制造业中原材料费用占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影响原材料成本的因素有采购、库存费用、生产消耗、回收利用等,所以控制活动可从采购、库存管理和消耗三个环节着手。

2、工资费用控制

工资在成本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增加工资又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控制工资与效益同步增长,减少单位产品中工资的比重,对于降低成本有重要意义。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时利用率、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3、制造费用控制

制造费用开支专案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它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因不引人注意,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4、企业管理费控制

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专案非常多,也是成本控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成本控制的内容 篇2

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既包括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等当期费用, 也包括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将计入各期费用的经营费用等等。

经营费用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企业当期发生的支出包括费用性支出、非费用性支出。发生于经营过程各方面、各环节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就是经营费用, 这是企业当期发生支出的主要部分。经营费用本质上是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最终应当计入费用要素的各种支出。经营费用通过成本费用等账户的汇集、分配、计算、结转等加工处理而计入各期费用要素。

成本费用即成本性质的费用, 也即将要计入某个成本计算对象账户的费用。成本费用有多种, 以工业企业为例, 有材料采购中的成本费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设备安装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等, 通过对它们分别进行成本费用的核算, 确定应该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设备购置成本的数额, 从而确定库存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成本。这说明企业经营费用发生后, 经过成本费用归集, 形成各种资产的成本, 将或早或晚被确认为费用要素。经营费用主要通过成本费用核算后而或早或晚被确认为费用要素。

费用要素中的各项费用是企业为了实现本期目标而发生的价值牺牲。会计上的费用要素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计入当期费用要素的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等账户汇集的数据。作为与收入相配比的费用要素各个项目, 其核算的真实、公允对确定财务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控制效果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企业控制整个成本的角度看, 营业外支出是不用计划其发生但是要控制其发生的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

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是企业成本中发生频繁、项目复杂、金额巨大的部分。经营费用也是工业企业费用要素构成中的重要部分, 而且库存材料、固定资产等各种资产的耗用也将归集到经营费用, 再通过“产成品、营业成本”而转入费用要素。

(一) 实施作业成本法, 加强经营费用核算与控制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 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 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

加强经营费用核算与控制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生产经营的现场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各项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经营过程中组织管理经营而发生的间接费用。经营现场发生的间接费用种类多、地点分散、金额较大, 笼统分配主观性太大, 核算与控制相对困难。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生产经营成本中各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面, 能够加强对车间制造费用的控制。

在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时, 还应进一步按生产部门内的生产线、准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管理工作环节等组织责任核算。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可对生产现场的制造费用核算进行改革或重新设计, 主要做法是:第一, 在组织机构上, 应更进一步划小责任中心, 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 按作业环节设置责任中心。第二, 在会计科目上, 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 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 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 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 在核算程序上, 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计入制造费用总分类科目外, 必须同时在其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 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 用于各作业中心的责任考核, 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准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在作业中心归集到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 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第四, 原始记录可以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的原始记录模式, 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 配备计量衡器具, 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进行的责任核算。第五, 在计划管理上, 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 并分解落实为作业中心的责任预算。

建立生产过程中成本费用的核算与控制系统, 还可对生产现场的各项直接费用实行以业务核算为基础的责任核算, 并对各生产车间实施车间责任核算。这样, 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责任考核, 各项直接费用使用业务核算进行责任考核, 整个车间的各种生产费用进行统一的车间责任核算, 可以形成一个全车间的分层考核、针对性核算与控制的体系。为了做好这一工作, 还应设置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组成的三级成本账户体系, 并拟定生产成本总分类账户与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户、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户在平行登记、定期稽核方面的配套措施。

(二) 实行全面的责任核算, 加强对经营费用的控制

在对物资供应环节实行责任核算时, 针对材料采购费用与储存保管费之间相互制约的情况, 按事权统一加强控制的原则, 可以统一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供应工作和责任考核, 并在此基础上按材料采购、库房保管等安排更加细化的责任核算。1、物资供应部门设置为一级责任中心, 并进一步设置下一级的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2、专门设置“采购保管费”总分类账户, 该账户之下再按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设置明细账, 将采购责任中心和保管责任中心明账汇集的数据作为责任考核的依据。3、增加核算程序。除采购买价直接计入材料采购账户外, 所有采购间接费用均通过采购保管理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材料采购账户;所有库房存货中的材料保管费用支出均通过采购保管费汇集、考核后分配到管理费用账户核算。4、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落实物资供应预算, 再分解为采购预算、储备预算。特别要注意材料物资与产成品物资等的分库、分点管理, 落实相应的责任预算, 并与管理费用的责任核算结合起来。

在对其他方面建立控制措施体系时, 还应当按照上述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对技术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计划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经营管理部门等, 也从组织机构、会计科目、核算程序、原始记录、计划管理等方面, 对原有财务会计核算体系, 按管理与核算相结台的原则, 进行责任核算的配套改革, 使作业成本核算应用于所有经营费用发生的地点和方面。将以作业为基础的责任核算信息系统嵌入到成本与费用处理系统中, 形成以作业为中心的更为具体的责任中心, 从而对经营费用、成本费用等企业成本按作业成本法原理进行全方位的责任核算。

(三) 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制度, 强化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1、完善本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各单位应当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指导下, 完善本单位会计核算办法, 以此为契机, 更加有效地控制包括经营费用、成本费用在内的企业成本, 提高会计核算与控制水平。

2、制订生产费用核算规定或程序。

由于生产过程成本费用的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需要加强控制的环节, 企业制订好自己的生产费用核算规程等对实现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具有重要影响。生产费用核算应当尽量使用先进的会计理念, 推行作业成本法, 使会计的核算与控制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中发挥作用, 带动生产经营各环节、各方面的会计核算与控制水平。

3、针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制定责任核算规定。

浅析企业控制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 篇3

关键词:企业管理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1、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含义

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二是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三是科学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项目、期间以及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保证各种产品成本的准确、及时。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检查、监督和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成本水平,对成本控制的绩效以及成本管理水平进行检查和测量,研究在何处可以降低成本,进行持续改进。

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抵抗内外压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企业应重视成本控制,并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2、加强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成本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开支,管理成本的大小往往同企业的管理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管理成本也就越大。管理成本还跟企业的管理制度构建和执行状况相关,管理制度越健全,越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企业的管理成本越小。

2.1、加强对企业管理成本的控制是确保企业盈利能力、股东权益、再生产能力、投资收益的保障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成本付出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当企业成本支出越少,收益越高的时候,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通过控制企业管理成本,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支出,这就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股东权益也随着提高,股东权益跟盈利能力是成正关系的。通过对企业管理成本的合理控制,企业就能够节省出管理费用,通过对这些管理费用的再分配使用,就能够创造更好的生产力。所以,加强对企业管理成本的控制能够有助于企业再生产能力的提升。

2.2、加强对企业管理成本的控制,需要有效的界定必要的管理成本控制与支出之间的界限

加强对企业管理成本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大幅降低了管理成本就是成功的。企业的管理成本之所以存在是有理由的,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缺少了管理成本的支撑,企业的管理活动根本无法展开。这里所说的对管理成本的控制是基于企业没有成本管理意识,或者意识到了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控制活动开展没有有效开展前提下论述的。

3、加强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

3.1、推行企业成本预算管理制,增强成本管理的可控性。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议题是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实现效益最大化,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成本控制是个基础。要使成本控制卓有成效,必须把握成本控制的基本环节。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科学计划与控制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落实预算制度,是控制企业成本支出、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措施。企业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控制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使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程序化和规范化,实现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使成本预算管理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成本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层的事,也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这是成本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3.2、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为成本控制奠定坚实基础。推行以质量为中心的成本管理制。质量是效益的基础,为提高资金投入与产出效能,必须推行以质量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机制。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科学地建立各车间、各部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部门在控制质量成本的工作职责,严格考核各部门在质量成本控制中的实绩。通过实行质量成本的否决和质量索赔制度,加强质量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效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3、推行成本控制的过程化管理,使成本管理扎实有效。企业成本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基层生产单位成本管理也应从源头抓起,精心组织,平稳操作,优化结构,全过程的进行管理和控制,并强化成本的构成分析和考核力度。许多基层生产单位由过去只抓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转变为抓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生产投入机制,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管理,将各项成本费用的开支始终控制在生产的全过程之中。

4、充分了解企业自身情况,确定成本管控重点

煤炭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和经济波动等不利因素制约,内有采场不断延伸和改善员工福利待遇的压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降低成本。集团公司一直以来都把成本预算、分析、减控工作列为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成本核算,在源头上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

我们作为煤炭企业中的电力单位,担负着整个集团公司电力线路的建设及维护工作,需要发生大量的电力设施建设工程,而电力施工项目比一般工程项目投资更大,建设周期更长,更难管理,更要建立高效且良性的成本控制体系,从各个角度实施成本控制工作。

总之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更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要求,遵循成本控制的标准。正确选择一种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控制方法,促使企业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刘新月.论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电力建设[J],2006-1.

[2]殷召新,朱涉世.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的途径[D].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1.

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 篇4

一般企业的成本会计都需要做以下工作内容:

1、审核公司各项成本的支出,进行成本核算、费用管理、成本分析,并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表。

2、每月末进行费用分配,及时与生产、销售部门核对产成品并编制差异原因上报。

3、进行有关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做好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负责成本的汇总、决算工作。

4、协助各部门进行成本经济核算,并分解下达成本、费用、计划指标。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有关盈亏预测工作。

5、评估成本方案,及时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6、保管好成本、计算资料并按月装订,定期归档。

成本会计岗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

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证明单是否一致——→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编制记账凭证

借:制造费用——车间部门——相关明细科目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涉及现金的凭证传出纳岗,不涉及现金的凭证传主管岗复核。

注:

(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

(5)支取现金的凭证编制完毕,若遇出纳无现金时,应暂时保存记账凭证,待出纳取回现金时通知领款。

(6)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由管理费用岗开具还款收据。

(二)其他核算

1、水(电)费

收受出纳岗传来的水(电)费委托收款凭证——→分出非生产用水(电)发票——→将生产用水(电)发票传生产部相关岗位换取增值税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水/电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

管理费用——水/电

贷:银行存款

——→传主管岗复核

2、审核原辅材料领用

每月1日收受材料审核岗传来的当月原材料领料汇总表、记账凭证——→对照领料单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对照汇总表审核记账凭证——→传主管岗

注:材料领用涉及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因此只有此凭证编制后才可以结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三)制造费用及辅助生产归集与分配

1、生产质保费用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制造费用——生产部(含分管领导)科目时段余额表——→向生产部统计岗取得各车间产量工时——→编制生产费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费用(含分管领导)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生产费用

贷:制造费用——生产部(分管领导)

——→传主管岗复核

2、车间制造费用

车间制造费用由财务系统自动结转,并生成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车间-相关明细科目

3、辅助生产成本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时段余额表——→传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进行辅助生产分配——→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编制的辅助生产分配明细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辅助费用

管理费用——辅助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相关明细科目

——→传主管岗复核

注:

(1)必要时须向各车间提供制造费用明细账相关情况。

(2)审定辅助生产车间统计分摊的工时,确保摊入各车间的费用准确合理。

(3)结账后第三日结转生产、质保费用,结转后不能再有该项费用发生,因此月末须将此项当月费用凭证全部编制完毕。

(四)生产成本核算

1、基本生产成本的归集

检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是否结转完毕——→检查工资分配、原材料领用、产成品发放凭证是否已编制——→结账后第三日打印各车间生产成本汇总表及制造费用汇总表——→传各车间成本核算员

2、产品成本核算

由车间成本核算员根据当月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各产品耗用的工时及成本岗提供的生产成本汇总表等,将车间当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在产品和半成品之间,完工产品、半成品品种之间进行分配,结账后第四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交成本核算岗。

3、产成品入库

(1)审核产成品明细账

定期审核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账——→核对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与仓库管理员登记的明细账借方数一致——→取下入库单(第④联)——→分车间分品种暂时保存

(2)审核成本计算表

检查车间成本核算员编制的成本表——→核对完工产品、半成品数量和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一致——→根据成本计算表及入库单(第④联)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自制材料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材料费用/生产费用/质保费用/辅助费用/制造费用

——→传主管岗复核

(3)编制产成品平均成本表

将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资料输入《产品平均成本表》,以便动态直观反映各产品成本变动情况。

(4)登记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金额

根据已审核成本计算表,将入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成本金额登记在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

4、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产成品(自制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收货金额+期初结余金额,为本期产成品发出单价。

本期收货数量+期初结余数量

5、退货入库

货物退回,根据销售部开具红字销售单,由销售核算岗按中转库上月各品种加权平均单价,及退货数量计算出退货金额,并将品种,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表汇总,本岗根据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商品**库

贷:库存商品——中转库

注:实际核算中与正常蓝字销售单一同编制记账凭证。

6、产成品出库

审核仓库产成品明细账登记的发出数量——→抽出产成品发出凭证并编制分类汇总——→计算发出金额(=数量×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价)——→在仓库明细账中登记发出金额——→凭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1)销售单

借:库存商品——中转库

贷:库存商品—— 商品**库

——→传销售核算岗审核

注:

(1)销售单须按品种分类汇总并制表,随销售单和记账凭证传销售核算岗审核,红字销售单以负数进行核算。

(2)发出库存产品须向销售部索取销售单清单,据此向购货公司开具发票,办理产成品出库手续。

(2)领出返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材料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传主管岗复核

注:

(1)摘要栏须注明产品名称及产量。

(2)须将领出返工产品明细提供给车间成本核算员。

(3)部门领用

借:管理费用——研究费

——招待费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库存商品——**

——→传主管岗复核

注:领料单内容须填写完整,备注栏须载明用途,且签字手续完备。

7、结仓库产成品明细账

仓库明细账审核登记完毕,结出各产品余额,督促仓库管理员与实物核,并将账本余额分类汇总与财务账核对。

8、盘点

每半年组织对仓库实物盘点一次——→督促仓库管理员编制盘存表——→及时提供盘点结果——→协助仓库管理员报告有关问题事项——→根据公司处理决定编制记账凭证

(1)盘盈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红字〉

(2)盘亏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五)管理性工作

1、每月10提供成本分析,动态跟踪产品成本升降情况。

2、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员进行规范成本核算,保证及时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

3、参与制定成本费用控制办法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4、深入车间、仓库熟悉公司各产品生产工序、原辅材料耗用等相关知识,有效挖掘成本管理的潜能。

5、每半年组织仓库进行一次盘点。

(六)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2、了解财务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

3、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成本会计岗的具体工作内容

(一)生产部门日常费用报销(信达维康:含延庆厂、新疆厂;惠康恒达)

1.审核原始凭证完整、合法、金额正确、原始凭证与支出凭单是否一致 2.审核并更正原始凭证按规范粘贴和折叠 3.审核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4.审核部门费用支出进度(如超计划额度,可拒绝报销)5.编制记账凭证

注:(1)非工资性费用支出须取得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或收据,填写规范,大小写一致,无涂改痕迹,增值税票须严格遵守填写规范。

(2)保证凭证及附件左上角整齐,附件长宽折叠以记账凭证大小为度,不能带有订书钉。

(3)费用审核要点有:计划额度内费用须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负责人审批;计划外费用须有总经理批示的报告;市内交通费(出租车费)、通讯费须经总经办登记;招聘费用须有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差旅费须附审批后的行程安排表,招待费须附经审批的招待费用明细表。

(4)准确使用明细科目。

(5)报销人有前期欠款时,报销费用一律先冲抵欠款。

(二)其他核算

1、水(电)费

收受出纳岗传来的水(电)费委托收款凭证——→分出非生产用水(电)发票——→将生产用水(电)发票传生产部相关岗位换取增值税票——→编制记账凭证

2、审核原辅材料领用

每月1日收受当月原材料领料汇总表、记账凭证——→对照领料单审核材料发出汇总表——→对照汇总表审核记账凭证——→传主管岗

注:材料领用涉及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因此只有此凭证编制后才可以结转制造费用、辅助生产。

(三)制造费用及辅助生产归集与分配

1、生产质保费用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制造费用——生产部(含分管领导)科目时段余额表——→向生产部统计岗取得各车间产量工时——→编制生产费用(含分管领导)、质保部费用(含分管领导)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生产费用

贷:制造费用——生产部(分管领导)

——→传主管岗复核

2、车间制造费用

车间制造费用由财务系统自动结转,并生成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车间-相关明细科目

3、辅助生产成本

结账后第三日查询并打印当月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时段余额表——→传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进行辅助生产分配——→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核算员编制的辅助生产分配明细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车间辅助费用

管理费用——辅助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相关明细科目

——→传主管岗复核

注:

(1)必要时须向各车间提供制造费用明细账相关情况。

(2)审定辅助生产车间统计分摊的工时,确保摊入各车间的费用准确合理。

(3)结账后第三日结转生产、质保费用,结转后不能再有该项费用发生,因此月末须将此项当月费用凭证全部编制完毕。

(四)生产成本核算

1、基本生产成本的归集

检查制造费用、辅助生产成本是否结转完毕——→检查工资分配、原材料领用、产成品发放凭证是否已编制——→结账后第三日打印各车间生产成本汇总表及制造费用汇总表——→传各车间成本核算员

2、产品成本核算

由车间成本核算员根据当月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各产品耗用的工时及成本岗提供的生产成本汇总表等,将车间当月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在产品和半成品之间,完工产品、半成品品种之间进行分配,结账后第四日编制产品成本计算表交成本核算岗。

3、产成品入库

(1)审核产成品明细账

定期审核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账——→核对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与仓库管理员登记的明细账借方数一致——→取下入库单(第④联)——→分车间分品种暂时保存

(2)审核成本计算表

检查车间成本核算员编制的成本表——→核对完工产品、半成品数量和入库单(第④联)数量一致——→根据成本计算表及入库单(第④联)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自制材料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工资福利/材料费用/生产费用/质保费用/辅助费用/制造费用

——→传主管岗复核

(3)编制产成品平均成本表

将每月完工产品成本资料输入《产品平均成本表》,以便动态直观反映各产品成本变动情况。

(4)登记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金额

根据已审核成本计算表,将入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成本金额登记在仓库产成品、自制材料明细账借方。

4、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产成品(自制材料)加权平均单价= 本期收货金额+期初结余金额,为本期产成品发出单价。

本期收货数量+期初结余数量

5、退货入库

货物退回,根据销售部开具红字销售单,由销售核算岗按中转库上月各品种加权平均单价,及退货数量计算出退货金额,并将品种,数量,单价,金额等资料编表汇总,本岗根据其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库存商品——商品**库

贷:库存商品——中转库

注:实际核算中与正常蓝字销售单一同编制记账凭证。

6、产成品出库

审核仓库产成品明细账登记的发出数量——→抽出产成品发出凭证并编制分类汇总——→计算发出金额(=数量×产成品加权平均单价)——→在仓库明细账中登记发出金额——→凭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

(1)销售单

借:库存商品——中转库

贷:库存商品—— 商品**库

——→传销售核算岗审核

注:

(1)销售单须按品种分类汇总并制表,随销售单和记账凭证传销售核算岗审核,红字销售单以负数进行核算。

(2)发出库存产品须向销售部索取销售单清单,据此向购货公司开具发票,办理产成品出库手续。

(2)领出返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材料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传主管岗复核

注:

(1)摘要栏须注明产品名称及产量。

(2)须将领出返工产品明细提供给车间成本核算员。

(3)部门领用

借:管理费用——研究费

——招待费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贷:库存商品——**

——→传主管岗复核

注:领料单内容须填写完整,备注栏须载明用途,且签字手续完备。

7、结仓库产成品明细账

仓库明细账审核登记完毕,结出各产品余额,督促仓库管理员与实物核,并将账本余额分类汇总与财务账核对。

8、盘点

每半年组织对仓库实物盘点一次——→督促仓库管理员编制盘存表——→及时提供盘点结果——→协助仓库管理员报告有关问题事项——→根据公司处理决定编制记账凭证

(1)盘盈

借: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红字〉

(2)盘亏

借:管理费用——处理财产损失

贷:库存商品——医药库/塑料库

(五)管理性工作

1、每月10提供成本分析,动态跟踪产品成本升降情况。

2、组织车间库管员进行规范成本核算,保证及时提供准确的原始资料。

3、参与制定成本费用控制办法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4、深入车间、仓库熟悉公司各产品生产工序、原辅材料耗用等相关知识,有效挖掘成本管理的潜能。

5、每半年组织仓库进行一次盘点。

(六)工作要求

1、熟悉公司各类财务管理制度。

2、了解财务部各岗位工作内容,做好与各岗位的衔接工作。

3、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心强,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职责一 日常成本核算工作 工作任务 1.审核原辅料入库单,填写单价,计算金额。

2.原辅材料领用,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出库)成本。

3.按成本核算的内容、程序、方法,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负责“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科目的核算。

5.涉及多品种生产的,采用合理的分摊标准分摊材料和其他各项费用。

6.涉及多工序生产,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应分步结转其成本。

7.期末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汇总表和产品成本明细表。职责二 日常成本管理工作 工作任务

1.负责各类原辅材料的入库审核工作,并按财务制度规定督促库房管理部门认真执行材料采购、验收入库制度。

2.依据采购申购单、进货票据、质量验收单、入库单,过磅单,审核采购数量、价格、品种、供应商是否准确、符合要求;

3.做好材料的明细核算,并按收付单位、个人设置往来明细帐,负责应付账款的清理核对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清理预付账款。

4.了解材料的储备情况,对滞留积压材料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对保管不善造成损失的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作出处理。

5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材料、动力、工时等消耗定额、原材料损耗率,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6.按成本核算的内容、程序、方法,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正确计算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应计入本期成本的费用额,完整地归集与核算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种耗费。7.每月及时汇总编制库存材料明细表、盘存表、应付账款明细表并上报。职责三 涉税业务的处理 工作任务 1.涉及增值税的,要正确计算进项税额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严格按税务要求提请供货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其他发票。

3.期末提供增值税发票进项抵扣清单,送税务会计到税务局认定。职责四 会计档案、资料管理 工作任务 1.经核对无误的进货单,按对应的电脑(进货单)编号,抄录归档。

2.与成本有关的会计凭证,经总账审核无误后期末统一装订成册。职责五 期末盘点及报损、报溢单的处理。工作任务 1.定期核对材料仓库帐和财务帐,期末参与原辅料、半成品实地盘点。

2.对盘盈、盘亏的品种,要查找原因,填写报损报溢单。

3.根据批准处理意见,对报损报溢单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4、对盘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改进建议。职责六 协助总账会计工作 工作任务 1.配合总账会计工作,统一编号,统一口径,统一归档。

2.协助总账会计进行期末进销存、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的结转。职责七 其他工作 工作任务

1、按时完成财务经理安排的其他工作。

2.参与财务学习与技能培训。工作要求

1、工作认真仔细,积极主动。

2、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收入方面的数据。

成本会计内容的若干探讨 篇5

关键词:成本会计内容;界定;完善;发展

1 成本会计内容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主要理由是:

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7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人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会计人员不可能承担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职责。

将与成本有关的价值问题全部罗列到成本会计中,造成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科建设。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将其归八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

未能对成本会计中最本质的“费用”要素及成本会计基础理论、成本计算模式及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成本会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之,笔者认为现行成本会计在完善发展过程中纵向深入不够,而走入了横向扩充的误区,而泛滥和肤浅是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成本会计教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的基石;“费用”要素的构成及反映方式和成本计算模式及方法;成本信息报告模式;计算机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也只能从以上几方面人手。

2 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内容指明了成本会计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笔者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2.1建立成本会计假定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定和确定成本会计原则应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如一项重要内容。成本会计应建立以下基本假定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成本对象假定。即在成本核算中要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确定费用的“归宿”,也就是确定成本核算的空间范围。成本对象可以是某种产品、某项经济业务、某个生产环节、某道工序、某个班组、某个车间或某个制造中心。显然成本对象具有层次性;公平分配假定。由于成本对象具有层次性,当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料和费用的“归宿”不一致时,原归集的费用需要在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之间转移。如车间照明贵的“归宿”只能是车间,但当需要计算某种产品或某个班组的成本时,原归集的费用就需分配落实到产品和班组头上。公平分配假定就是指这种费用的转移是和其实际受益情况相吻合的。

2.2成本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问题

准确界定支出、费用、生产费用、成本及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现行成本会计对这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关系不明确;成本会计对象的表述既不统一、又欠科学。笔者认为:支出应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发生的一种交换关系,它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支出应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支出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资产的减少;(2)是会计主体与外部发生一种交换关系:(3)是可以以货币计量的;(4)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为标准的。而费用则是和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发生的。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或是为了制造产品、或为了销售产品、或为了获得其它收入而发生的耗费。这种耗费要和收人相配比,以营业收入来抵充。至于成本,马克思认为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这是成本理论的基础,它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成本中知识含量的逐步增加,产品的成本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研究表明: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例已达到45%。因此传统的成本概念难以全面界定和计量更广义的企业资源耗费,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形态远远超出了人、财、物的范畴,成本也不再仅是财、物和人力活化劳动的耗费,成本应定义为:企业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按照这一定义,产品成本应是产品,人研究开发到售后服务整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上游成本(如研究开发)、中游成本(生产加工)、下游成本(如售后服务)。还应包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等。只有这样本能使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过程与经济运行主体的全过程相适应,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至于“生产费用”概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值得商榷。而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核算,这样既能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列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又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

2.3关于成本构成要素及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问题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要求和步骤 篇6

一、质量成本分析内容要求

1)每月要做一次质量成本分析。

a)预防成本的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预防成本数组成)b)鉴定成本的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鉴定成本数组成)

c)内部损失成本的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内部损失成本数组成)d)外部损失成本的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外部损失成本数组成)e)产值-内部损失率的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产值-内部损失率组成)f)销售收入-外部损失率的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销售收入-外部损失率组成)

g)产值-质量成本率趋势图(由截止到本月至少前6个月的产值-质量成本率组成)h)对上述七项趋势图作出文字说明和解释;并遵守下列几条

 连续3点上升或下降时,要找出上升的经验或下降的原因,并积累这些经验或教训的原因;待积累多了时,确认其真实性和可重复性时,把经验纳入正式工艺或操作作业指导书中,把教训的原因作为整改的对象,制定措施,以消除这些导致失败的原因,确保产品合格和工艺的正常进行。

 对拐点要进行分析,其方法和要求同上。但是,重点抓苗头,为以后的预防措施提供情报和积累资料。

 对突出的上升或下降点要专门调查和分析。这是分析的重点。其方法和要求基本上同上。

i)对内部损失成本上升,要作失效模式的分类分析,要统计本月每次废品和返工返修的失效原因;并由此作出排列图;由排列图找出失效的主要因素 j)针对失效的主要因素作因果图,进一步找出更细的原因。(寻找失效原因的办法是记录 → 统计表 → 失效因素排列图 → 主要因素 → 针对主要因素作因果图 → 又找出新的更深一层的原因 →新的统计表 →新的失效因素排列图 → 新的主要因素……;一直找到可操作的真正原因为止。一般找两层就可以了。即作出排列图和因果图就可以了。)

2)半年或一年要作一次质量成本分析。内容基本同上

二、针对部门的质量成本分析

如果组织由多个生产产品部门组成,在整体的质量成本分析时,还应利用各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按部门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使用针对部门质量成本的统计表、排列图找出质量成本中占有量最大的部门,并将该部门列为分析的主要对象。方法同上

如果组织由只有一个生产产品部门组成;则无需做部门质量成本分析。

三、针对产品品种的质量成本分析

如果组织由多个产品品种组成,不论是否在一个或多个部门生产,在整体的质量成本分析时,还应利用各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按产品品种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使用针对产品品种质量成本的统计表、排列图找出质量成本中占有量最大的产品品种,并将该产品品种列为分析的主要对象。方法同上。

四、针对产品零部件的质量分析

如果产品由多个零部件种组成,不论是否在一个或多个部门生产,在整体的质量成本分析时,还应利用各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按零部件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使用针对零部件质量成本的统计表、排列图找出质量成本中占有量最大的零部件,并将该零部件种列为分析的主要对象。方法同上

五、针对工艺工序的质量分析

任何产品都是由多个工艺工序生产出来的,不论是否在一个或多个部门生产,在整体的质量成本分析时,还应利用各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按工艺工序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使用针对工艺工序质量成本的统计表、排列图找出质量成本中占有量最大的工艺工序,并将该工艺工序种列为分析的主要对象。方法同上

六、针对产品缺陷模式(分类)的质量分析

产品和工序的缺陷都是由多个工艺工序和产品特性组成的,不论是否在一个或多个部门生产,在整体的质量成本分析时,还应利用各部门提供的原始资料按缺陷模式(分类)进行质量成本分析。使用针对缺陷模式(分类)质量成本的统计表、排列图找出质量成本中占有量最大的缺陷模式(分类),并将该缺陷模式(分类)种列为分析的主要对象。方法同上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及其分析方法 篇7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

伴随特定战略方案的实施, 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同时成本升高。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讲, 这时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成本决策分析, 看企业战略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成本在短期内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但从长期来看, 它能够使企业竞争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增强企业的长期赢利能力, 这对企业来说, 该战略无疑是可取的。如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加大资金投入, 虽然在短期内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 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 这有助于企业形成自身的人才竞争优势, 因此是应该能够接受的。

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 企业成本升高, 竞争力反而下降。对于此类战略方案,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分析, 都是不可行的。企业如果实施这类战略方案, 必然会导致生产经营能力的下降, 并丧失已有的市场份额。比如, 在国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过程中, 个别企业盲目从国外进口早已被淘汰的生产设备, 既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所产出的产品又没有科技含量, 不具有市场竞争力, 最后出现了不生产要亏损, 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局面, 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遭受重创, 甚至不得不破产倒闭。

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 企业成本下降, 而且竞争力减弱。这也就是说, 尽管企业战略方案的实施要求的成本很低, 但缺乏竞争力,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追求成本的降低, 放弃产品的质量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投料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最终引起顾客的不满, 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企业此类成本的降低是靠牺牲竞争力为代价的, 这样的战略一般是不能接受的。

伴随战略方案的实施, 企业成本下降, 竞争力提高。企业能够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 无疑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比如有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 采用新设备新工艺, 不但降低了产品成本, 也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 实现了价格与成本的双赢, 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 这种战略正是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的。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 以企业战略管理为基础而加以展开, 而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则是制定和实施战略, 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也应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进行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通常是由相互作用的总体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和具体竞争战略的三维结合。利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定位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西方学者一般将企业总体战略分为三种, 即发展战略、维持战略和收获战略。在明确了总体战略的前提下, 企业一般通过三种方式来开发竞争优势, 即成本领先、产品差异化和目标集聚。在一般竞争战略的指导下, 企业还会按照业务活动的范围确定一些具体的战略, 如产品开发战略、生产流程战略、营销战略、规模扩张战略等。利用战略性成本信息对企业的战略选择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保证企业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是战略成本管理针对战略管理而进行的功能展开与运用创新, 是战略成本管理对传统成本管理的超越。

其次是在不同的竞争战略下正确组织成本管理。从管理科学的系统性出发, 为了保证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不同的战略要与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相互映射, 这也正是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之一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必须与具体的竞争战略相结合的逻辑所在。不同的战略选择需要不同的成本分析观和成本管理方法, 这也就形成了特定竞争战略下的成本管理战略。如针对产品开发战略的价值工程成本管理战略, 针对产品流程战略的作业成本管理战略, 以及针对企业扩张战略的成本管理战略等等。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由于战略成本管理是以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 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功能拓展而新兴的管理领域, 因此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分析方法来源于战略管理的方法体系。从战略的高度将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同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做一个合理的嫁接, 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 即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首先是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的分析工具。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 由于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 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 价值链分析可以衍生出企业的发展战略, 并且该战略将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 可以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哪些, 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 以及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并将本企业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与其对产品价值的贡献进行比较, 确定其发生的合理性, 进而决定对其是消除还是改进。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 能够发现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的合理程度, 谁拥有多大的竞争优势或劣势, 是哪些价值活动或成本因素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而利用行业价值链分析, 企业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实施纵向整合战略, 通过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购并或建立战略联盟来降低成本实现竞争优势。

其次是战略定位分析。企业战略应该很好地同其竞争环境协调起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 如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服务等。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应该做出积极的反应, 采取恰当的战略行动, 捍卫其竞争地位。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看, 战略定位分析就是要求通过战略环境分析, 确定战略, 从而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 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战略。价值链分析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总体的分析框架, 但并没有解决如何将成本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问题。在确定了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后, 实际上也就确定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方式及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 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 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

成本控制的内容 篇8

摘要:在水利项目的建设过程当中,监理控制贯穿全过程,已成为施工阶段最重要的环节,监理应围绕各种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对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制度上的改善,才能充分保证工程质量。本文以水利项目工程监理的具体含义、主要内容及原则为出发点,着重分析监理控制相关工作的重点内容,为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水利项目;工程建设;监理控制

水利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建设是民生工程的具体实施。随着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发展,一些水利项目正在火热建设当中。工程建设通常划分为决策与实施两个阶段,现今我国的监理工作通常出现于实施阶段,水利建设监理一般是指施工阶段的建立。工程项目监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运用。水利工程建设因其自身的专业性和特殊的外部环境,致使水利工程建设中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局限了工程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监理需在业主授权范围,独立、客观、公正的进行监理工作,努力维护建设各方的权益。监理控制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

一、水利工程监理概述

(一)水利工程监理的含义

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具有非常高的针对性和目标性,主要是指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委托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理,水利工程监理单位依据水利工程合同和监理合同,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工作进行控制管理。监理人员需要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控制。

(二)水利工程监理的原则

水利工程关系到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与国民生计紧密相联。在进行的监理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这要求监理人员按照一定原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解决,保持公正的工作态度,维护工程利益是前提。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单位履行监理条约、开展监理工作的代表,监理单位需认真明确总监理工程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和权力范围,水利工程监理人员的权力是出资方授予的,权力的形式范围是通过签订合同敲定下来的,监理人员需对出资方高度负责,同时行使出资方授予的权力,协调好建造方和出资方的利益,以独立、公正的工作态度处理好与工程相关的一切事宜。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的矛盾,要进行合法有效的处理。

(三)水利工程的监理内容

水利工程监理任务主要是监理人员根据甲乙双方签订好的合同条款进行工程监控管理。根据合同进行水利工程监管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合同中提出的监理目标就是监理人员管理工作需要达到的目标。合同在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合同工作内容的实施是根据组织协调和信息管理实现的,监理人员应该严格依据合同进行施工管理。合同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应的,水利工程监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术和质量检验的能力,还需要懂管理、懂法。

二、水利工程监理控制工作的重点

(一)投资控制

在实际工程管理监控过程中,常会出现成本控制不严的现象,这将会导致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施工阶段是是水利工程监理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主要是依据施工承包合同条款支付预付工程款、工程进度款,扣除预付款和质量保证金等,还包括办理完工结算、最终结算,以及因施工环境变化、施工索赔、合同变更、意外风险、气候影响、法规变更等造成的额外支出。基于此,监理人员必须根据合同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工程投资成本的实现控制。首先要进行合理的成本预测,在工程开始之前,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成本预算。其目的是确定成本降低率,明确降低成本的方向,然后寻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如:选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正确组织施工、减少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等,要牢牢把握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组织水平等环节,通过适当减少物资材料的消耗、节约施工管理费、减少返工、鼓励劳动竞赛、提高设备使用率、节省机械费用等途径,充分开启群众智慧、开发潜能,从多方面节省成本。在施工监控管理过程中,计划、质量、技术、成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无论哪一方面的监控管理,最终都会归结为因降低成本,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由此可得出,只有对施工进行严格的监理控制,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二)施工进度监理控制

施工进度的监理控制也是严格按照合同来执行的。工程进度的控制与进度计划息息相关,工程计划的制定者很难准确估计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很多不确定的客观因素可能致使实际施工进度和施工计划进度存在较大偏差,这就需要监理员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工程进度。如若施工进度和计划进度得不到统一,要马上提出解决方案,科學调整,以便工程能够按时按量完成,不损害施工企业的利益。

(三)施工质量的监理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设计的核心就是质量控制,这需要在监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做好施工前、中、后三个环节的一切工作。水利工程大都远离城镇,工程施工工期紧、技术性强、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提高整体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监理人员监控检测施工质量的方式一般有:站旁监理、平行监理、见证监理、巡视监理、实验、测量等,监理人员要根据工程实施情况选择监理检测方法,并鼓励承包单位发挥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发现质量问题,马上向相关施工人员和施工部门反映,并监督纠正。对于检验不合格的设备、配件及原材料等,坚决不予使用,未达标的工程,坚决不予签字,且在监理人员检查好之前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严格把关,以保障施工质量,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四)施工安全控制

科学的安全保障与监督体系能有效地将安全管理意识深入到各个施工人员的内心,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管理权责化,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一方面,要求严格探测施工现场的环境,并使人为操作得到规范;另一方面,要对施工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力度进行强化,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建设。

三、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工艺复杂、专业性强,且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这就需要监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在施工进行严格依据国家和行业制定的标准,以及工程设计方案的要求和特点进行规范化执行,通过对施工现场全方位的监理控制,保证施工尽然有序,以此推动水利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云峰,于金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监理规范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7)

[2]吴忠卫.闽江下游防洪工程排涝闸站施工监理实践[J].中国防汛抗旱.2013(04)

[3]王朝功,刘春侠,徐萍.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之我见[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07)

[4]言明忠,邹俊勇,蔡加忠.软基处理技术设计及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5]刘海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探索[J].科技资讯.2010(10)[3]吴颢.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9):234-235.

上一篇:初中数学考试心得体会下一篇:酸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