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2024-09-09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精选12篇)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篇1

引言

地震作为自然灾害中较常见的景象之一,爆发后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非常严重,地震对建筑物的毁坏、对人员造成的损伤、对社会经济财产造成的损失、对人生精神造成的创伤等等,危害群涉及的领域深远、后果的严重性更是无可估量。中国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特别是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的多个城市,正处于地震爆发较活泼的地理位置上,由于地震发生的区域覆盖面积分布广、地震震级严重,导致最终的毁坏性程度极高[1]。最近这几十年来,由于地震引发的多次自然灾害,为我国稳健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繁荣景象带来了严重的发展阻碍,特别是发生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为社会带来的严重破坏后果至今让人记忆犹新。随后,也陆陆续续爆发了多起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每次地震都会对地震区域的建筑造成不同规模的震害。进一步调查显示,地震的建筑破坏程度不仅和地震震级、客观地理因素,亦或是和建筑物本身的建筑强度、建筑结构动力有关,最主要的是与建筑地基基础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关系[2,3]。经过多次血的严重教训后,在今后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也时刻提醒着后来人打好建筑地基基础,做好地基基础的抗震工作是关乎百姓安居乐业、财产、生命的重大事情,不能出现一点纰漏和马虎。对于非地震区的建筑物也是一样,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建筑安全意识时刻加注在施工建设过中,才能真正的将建筑危险性控制在掌握范围中,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进而来看,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抗震分析迫在眉睫[4]。

地基基础建设工程较一般性工程来说具有隐蔽的工程特点,但同时又作为建设工程中的基础性建筑,地基基础具有无法代替的巨大影响作用。由于地基基础自身的建设特点导致的成本控制困难性,再加之在地基基础的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出建筑的抗震性能,这无疑是对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巨大挑战[5]。在建设地基基础的环节中, 考虑到地基土不同于一般建设用土,是经过自然沉积形成下来,具有大量的未知性和自然随机的不确定性,地基用土的这一大特性,为整项成本控制的定量分析造成了巨大的管理困难;同时,也让地基基础建设的工程勘察、 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成本控制等工作变得更加的复杂;最后,打造地基基础的抗震性也考验了建筑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及施工发展的可行性,对建筑环境影响最小、对建筑工期消耗最短、社会经济效益获取最高的多项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与挑战[6,7]。就目前我国建筑结构的地基基础抗震发展情况来看,各大建筑施工企业都在为建设更好的、具有更高抗震能力的建筑而孜孜努力,经历过不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目前, 我国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考虑到建设工程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基于当下我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保证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能力的同时,又要让建设抗震的经济成本投入在经济能力成本控制的范围内,这无疑是对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进行的又一次革命改革[7,8]。目前,地基基础的抗震分析与成本优化的控制管理工作成为当下建筑市场中尤为重要的思考解决课题。本文接下来,将重点对地基基础的抗震重要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具有抗震能力的建筑工程中成本优化控制给予措施意见阐述,对后期的实际建设应用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1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筑对成本优化控制的影响作用

1.1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分析中成本因素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成本的优化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地基基础抗震性能的成效与发挥。因为,成本的优化控制在施工企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成本管理监督作用,成本的控制优化不仅体现在资金成本的最小消耗上,提升工程质量、加强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对于工程发展的全过程来说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意义。成本优化控制较传统管理具有更高的工作成效性,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项目的成本优化控制主要是要保障建设施工期和建筑发展质量,在同时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控制施工全过程的各项资金消耗,并在控制资源、成本等费用的开支之外对建筑工程发展各环节进行技术性的指导、调整、限制、监督管理作用,对于出现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任何建筑失误、建筑偏差予以及时的纠正和调整。最终,来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消耗总费用不超过总成本的控制范围,为建筑工程企业实现预期发展目标、更好地完成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

1.2地基基础抗震性与成本优化控制关系

在地基基础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打造出最高性能的建筑抗震能力,并在最小的成本控制范围内以最短的施工工期,凭借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应用结合先进的科学建筑技术手段来提升建筑地基基础抗震效果和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最主要的发展目标。成本优化控制对地基基础抗震性的建造、对整项工程的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的积极促进作用。成本优化控制要根据地基基础抗震性能的程度来做进一步的具体实施内容,但完善的准备工作以及权威科学的成本控制指导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成本优化控制在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设过程中对地基基础前期建筑的选址、实地勘察、施工设计阶段成本优化的控制力度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地基基础的抗震建设过程中,前期的地基基础建设成本投入的总比例较高,(如下图1所示)但是当工程进入施工以及后期的应用阶段,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可以为整项工程企业的未来发展赢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并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从下图中的成本造价消耗程度来看,地基基础的抗震建设中,对于增加抗震效果所花费的成本主要是出现在地基基础的勘测和设计阶段,故而,成本优化控制中, 勘察和设计阶段是关键点。作为不同于其他功能的建筑项目,打造具有抗震性能的地基基础工程,前期建筑勘察和抗震能效的设计质量情况直接决定了工程地基基础的抗震效果,并对建筑工程的后期市场使用、后期的经济投资社会回报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成本优化控制的全局贯穿性让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得以真正的发挥,打破了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思维方式,用前期较大的成本投入换得建筑物强大的抗震性能,加强了建筑物对自然灾害的巨大承受力,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建筑的开发价值,并且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当今时代对建筑发展的要求。成本优化控制下的地基基础抗震性建筑在为广大百姓构建了一个更安全、更满意的生活居住条件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地基基础抗震的成本优化控制

2.1地基基础抗震设计阶段的成本优化控制要点

经过上文对地基基础抗震建设过程中的成本造价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前期的地基基础勘察策划、抗震方案设计阶段的项目投入资金比重非常高,并经过大量实践数据统计分析,针对具有抗震性地基基础的建筑进行成本优化控制管理工作,前期的地基基础策划和抗震设计阶段可占据总成本比例的80%以上。而地基基础的抗震性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前期策划以及设计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前期策划和设计管理发挥得好,可以让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同理,一旦前期工作管理上出现问题,在后期建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数以百万的成本造价差值。所以,在对地基基础的抗震分析过程中要特别看到成本优化控制的绝对重要性,并全力做好成本优化的控制工作,为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建设严格把好质量和资金的控制关口。

首先,成本优化控制要始终贯穿于整项工程地基基础抗震建设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成本消耗量最多的设计和前期策划阶段,做好严格的成本优化控制,对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其次,不同于一般性建筑工程,在打造具有抗震性地基基础的建筑过程中,成本优化控制的工作管理重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此在最大程度上配合抗震地基基础的建设发展需要。区别于普通型建筑的是,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设过程中,结构成本优化控制是整项工程成本造价的重中之重,抗震功能真正在建筑的实际应用中得以发挥,地基基础的抗震结构成本控制绝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2.2地基基础抗震的成本优化控制对策分析

满足地基基础抗震性,实现成本最优化控制的方式有很多,但无论是结合运用哪种成本的优化控制,对于工程建筑来说,用最少的成本打造地基基础抗震性最强的建筑是工程成本造价管控的唯一终极目标。所以说,在能够满足工程施工质量并符合地基基础抗震性的同时, 在最短的工期内用最高的施工效率控制最低的成本消耗就是最符合地基基础抗震的成本优化控制方案。

地基基础抗震工程的成本优化控制可以在传统价值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实行优化控制;也可以结合市场上最新的技术以及工程组织结构的协调功能进行非价值的分析方法实行优化控制,无论采取哪种成本优化控制手段, 对于地基基础抗震性的分析来说都不存在唯一固定的成本控制方式。要符合地基基础抗震性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根据建筑的地基基础结构、组织构成、生产方式等多方面的建设因素,来最终决定成本优化的控制方法。相反,成本优化控制在管理地基基础抗震性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与成本控制的实施方案相悖的现象时,重新制定地基基础抗震性的组织结构、改革设计文案也是可行的。 为了达成同一个发展目标,成本优化控制在对地基基础抗震性的建设进行管理过程中,不必排斥其他的成本管理模式,在特定情况下,将不同形式的管理方法融合在一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形成的成本优化控制效果将会呈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考虑到具有抗震性能的地基基础建筑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在建筑地基基础的抗震功能性的发挥上,在建筑成本效益的最高获取概念上,都需要实行对整项工程的全员成本优化控制管理,提高成本控制的观念性。加强地基基础抗震性建设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认识,增强成本优化控制观念,最关键的是要在思想层面上推进成本优化控制工作的发展。打造抗震性能的地基基础,是一项拥有高度密集技术型的建筑项目,做好科学技术与经济成本的完美结合,贯彻工程施工与成本控制同等重要的发展原则,对地基基础抗震施工项目的全部施工人员进行成本控制管理的教育宣传,让成本优化控制工作渗入到地基基础抗震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具有重大意义。成本优化控制管理实现了在技术经济发展领域中的成本降低效果,不同于传统的旧有成本控制方法,让成本控制的着手空间又拓宽了降低的可能性。地基基础的抗震分析中,成本优化控制还要提高成本管理的专业度,采取符合工程发展的积极先进措施,从技术经济领域着手,进行成本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这才是地基基础抗震的成本优化控制的最佳对策。

2.3地基基础抗震性采取成本优化控制措施的必要性分析

地基基础抗震建筑工程是一项涉及多项经济领域发展的重大工程,首先考虑到具有抗震性能的建筑对广大百姓的住房安全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尤其是对处在地震多发地带的居民百姓而言,具有抗震性的地基基础建筑是保障人生安全、财产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次,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筑对施工技术要求十分苛刻,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造价需求量也较一般性建筑高,每一项建设环节的极小性工作误差都会为后续工程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成本控制作为抗震性地基基础建设中的监督者,对地基基础的建筑质量、成本消耗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因此加强成本优化控制措施非常有必要。

建立成本控制优化措施的必要性不仅仅是为了保障成本控制管理方法的最终有效性,最主要的是通过成本优化控制措施的良好管理,最终形成的工程规范秩序。 当下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优化控制的措施管理为及时掌握市场发展环境、抗震性地基基础建设的内部发展情况以及建筑市场中其他竞争对手带来的全新挑战予以了充分的警戒分析保护作用,在抗震性地基基础的建设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或已经发生的生产问题做出及时的预报和处理工作,也为施工企业的应变时间起到了缓冲作用。

结语

不同于一般性建筑工程,在分析并打造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筑时,要充分考虑到其风险防范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考虑到地震灾害对建筑经济的破坏程度,更是容不得在地基基础的抗震性建设工作中出现一丝一毫的失误和纰漏。严格的技术要求以及复杂的工程设计,给成本的优化控制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基于我国整体建筑水平能力的限制、抗震性能的地基基础施工经验不足,在未来大范围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基基础的抗震性的建设可以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的成熟经验,并不断培养技术应用人才,在建设和管理两方面上同时加强人才的引进并不断的实行人才培训工作,以打造质量更好、抗震能力更强的建筑居住环境为发展目标,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大。

综上所述,有关于地基基础的抗震分析与成本优化控制,为我国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建设经验。作为新技术的开拓者,同时作为保障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地基基础的抗震分析与成本优化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摘要:随着建筑功能性的不断增加,在地基基础建设过程中,地震因素需要被充分考虑。但是,抗震性能的加入对工程成本优化的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性,本文重点将对地基基础的抗震分析与成本优化控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讨。通过分析成本控制,阐述了抗震性能对成本的影响,并对成本控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为新一代建筑抗震性的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地基基础,抗震,成本优化,控制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篇2

一、财务控制成本产生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财务控制系统主要是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契约不完备性引起的代理机制的需要而存在,因而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成为财务控制成本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契约理论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称为“企业契约理论”(the 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实质上是由一系列的契约所组成的,一般可以将企业契约分为完全契约和非完全契约。前者是指签约各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因而在契约中已经包含了各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中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后者与完全契约理论相反,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非完全性,企业的各种契约不可能包括未来的各种事件及其概率,因而是不完全的。

一般认为有以下因素制约了完备契约的制定:即有限理性;绩效的组成部分和衡量的标准是准确界定的可能性;信息的完全性。传统经济学的前提就是经济理性,即未来是可以预知的,各种可能的选择是可以预测的;未来各事件的结果是可以确定的,能够预知各种事件的分布概率;人是经济理性的人,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事实上,这些假设是不存在的,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而人的预见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未来事件的所有事件及这些事件的概率都能够了如指掌,尤其是信息的传递要受到时间和空间以及人的理解能力的影响,因此,西蒙提出了其有限理性理论。有限理性理论认为,实际社会中的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总是介于完全理性和不完全理性之间,管理人的目标是多元的,其知识、能力、经济是有限的,信息的获取和解释能力也是因人而异,因而管理者不可能对未来的事件及其概率都能完全知道,也不可能作出完全理性的经济决策。因此,契约理论下的企业特征主要有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契约不完全所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

(二)委托代理理论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企业契约理论主要有交易费用理论与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现代企业一般以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相脱节为主要特征,从而形成了代理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实际上是由一个代理链所组成的。在这个代理链中,委托人(投资人)将企业实际控制权交由受托人(企业管理当局),受托人则应按照有关契约的要求完成一定的使命,通常假设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管理者在完成其使命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分解其经济责任,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企业内部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在所有委托代理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企业投资人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经营管理者目标与投资人目标并不总是一致,从而导致了财务控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的需要,即投资人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一方面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监督可能约束管理者积极性或能动性的发挥,或者及时的决策而导致损失的发生。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现代企业的委托和受托关系,企业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企业管理当局往往拥有比投资(外部的、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投资人)多得多的关于企业经营机会与风险方面的信息。良好的决策总是建立在充分的、客观的和相关的信息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经济利益各方所拥有的信息应当相等,即不会出现一方拥有信息,而另一方则不了解这样的信息,从而使得拥有信息的一方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损害相应的与其具有利益关系的当事人的利益。但是,由于投资人与管理当局事实上的利益冲突,这种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被管理当局所利用,从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投资人一般远离企业,处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从而对企业的了解远不如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的透彻,即企业经营管理者拥有比处于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于企业的信息,就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所谓道德风险是指拥有信息优势的管理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例如,虽然企业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也没有能够创造正现金流量的投资项目,但企业管理者为了满足自己野心的需要,不是将多余的现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而是进行不创造价值的投资。逆向选择是指在市场上,由于信息的不均匀的传播,最后是劣质产品对优质产品的淘汰。正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最后剩余拥有者不得不运用一定的激励方法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协调管理者与其目标,尽量争取两者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财务控制成本的构成

上述理论揭示了企业财务控制成本最为重要的成本是代理成本,包括各种机构运行费用、监督费用、激励费用和效率下降费用等;同时,还会发生如财务控制系统设计费用、运行费用等。尤其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财务控制系统已经信息化,设计一套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非常昂贵,而且复杂的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也相应较高。因此,财务控制成本主要包括内部财务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成本,以及公司治理中的代理与治理成本。

(一)控制经营者成本 这方面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监督经营成本。上述理论说明,投资人即委托人处于信息相对不足的劣势小,因而他们一方面需要收集各种信息,从而有利于其作出良好的经济决策,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内部人控制程度及其危害性,还要设置一些如监事会等机构,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些监督有可能导致如下成本发生:收集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等信息的成本;所有者之间交换信息并作出决定的成本;以其所作出的决定去影响经营者的成本。

(2)经营者机会成本。由于经营者拥有信息优势,这就使得经营者可能会运用自己的这种信息优势,从事利于自己的各种活动,从而产生了管理者机会行为对委托人损害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白我交易,损公肥私;瞒天过海,玩忽职守;过度留利;营造大公司等活动对委托人的利益的损害。

(二)集体决策成本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强调集体决策,虽然这种选择机制可能有利于加强控制,但也因此产生了额外的成本即:

(1)决策效率低下成本。按照集体决策原理,制定决策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而不一定完全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在集体决策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最为困难,而且这种困难的形成还会受到参与各方所拥有的文化、对未来的理念及其他文化方面的影响,(因而集体决策有可能将真正有价值的意见埋没,且有可能形成对投票程序的操纵,导致无效率决策。)另外,集体决策产生决策中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推卸责任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一旦成为现实都会消减企业价值,或说导致另一类成本的发生。

(2)决策程序成本,在现代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机制下,决策包括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而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程序性决策较为科学:但程序性决策要求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本身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体决策有时不能及时协调各方利益和意愿而长期不能作出决策,尤其是在所有者战略性讨价还价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决策时间可能会被拉长,延误决策时机,失去创造价值的市场机会。

(三)代理及其机制运行成本 企业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目标的不――致性和监督、协调的需要必定消耗一定的资源,从而发生一定的成本,这就是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最直接体现就是治理成本问题。威廉姆森(1985)认为代理成本主要是指交易成本,包括协议起草谈判成本、履约成本、错误应变成本、争吵成本、治理结构成本和约束成本等。李维安(2001)认为代理成本主要是维持公司治理有效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组织本身发生的成本和活动组织协调成本。

为厂解决企业运营中的代理问题,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也会产生运行成本,如聘请外部审计和设计内部审计的审计费用;聘请独立董事及其运行成本;信息收集和传递成本。在代理机制或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小,有一种成本应当值得注意,这就是由于股票市场预期的需要和不恰当的激励机制,使得管理者人为地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其结果是既损害了证券市场,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如帕玛拉特财务丑闻不仅使本公司的股票连续暴跌,而且使得与其相关的意大利境内多家牛奶供应商的经济损失以亿元为计量单位。

(四)财务控制设计及运行成本 除了代理成本外,还存在其他财务控制成本,包括控制制度设计成本,运行和维持成本。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它需要精心的设计,从而不可避免地发生设计费用。尤其是在当今电子化、网络化的背景下,财务控制系统需要与其他经营管理系统一体化,这样财务控制的设计费用就更加昂贵。财务控制系统的成本另一个大的方面是其运行成本,因为财务控制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管理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对其风险的控制也要不断地监督,所以这方面的费用也构成了财务控制成本的重要内容。

三、财务控制成本分类及其关系

上述财务控制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成本主要是财务控制设计与维护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包括监督成本、设计与运行成本、由于控制而使经营机会失去的损失和集体决策成本等;第二类主要是管理者机会成本等。如果用财务控制强度来衡量,就会发现第一类成本与控制强度呈正向变化关系,可将其称为成本1,这类成本会随着财务控制强度的加大而不断增加;第二类成本与控制强度呈反向变化关系,将其称为成本2,这类成本一般会随着财务控制强度的加大而减少。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篇3

摘要: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财务控制的需要。财务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都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消耗,这就是财务控制成本。财务控制成本包括设计成本、运行成本以及经营管理者的机会成本等有关内容。

关键词:财务 控制成本 理论

0 引言

作为管理控制系统的一个分支,财务控制在取得控制效益——有序性效益、信息有用性效益和效率性收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本。这在另一方面告诉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财务控制的复杂性和完美性,在设计富有效率和效果的财务控制系统的同时,还应使财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由于财务控制系统的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衡量,因而财务控制成本成为财务控制成本效益分析的最主要内容。因此,人们追求的是在获得效率和效果的财务控制系统的前提下,尽量使财务控制成本最小化。

1 财务控制成本产生的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来讲,财务控制系统主要是由于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和契约不完备性引起的代理机制的需要而存在,因而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成为财务控制成本产生的理论基础。

1.1 契约理论一般将现代企业理论称为“企业契约理论”(the contractual theory of the firm)。按照契约理论,企业实质上是由一系列的契约所组成的,一般可以将企业契约分为完全契约和非完全契约。前者是指签约各方都能完全预见契约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因而在契约中已经包含了各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中所有的权利和义务。后者与完全契约理论相反,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信息的非完全性,企业的各种契约不可能包括未来的各种事件及其概率,因而是不完全的。

一般认为有以下因素制约了完备契约的制定:即有限理性;绩效的组成部分和衡量的标准是准确界定的可能性;信息的完全性。传统经济学的前提。

1.2 委托代理理论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企业契约理论主要有交易费用理论与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重点限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现代企业一般以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相脱节为主要特征,从而形成了代理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实际上是由一个代理链所组成的。在这个代理链中,委托人(投资人)将企业实际控制权交由受托人(企业管理当局),受托人则应按照有关契约的要求完成一定的使命,通常假设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管理者在完成其使命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分解其经济责任,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企业内部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在所有委托代理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企业投资人与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由于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经营管理者目标与投资人目标并不总是一致,从而导致了财务控制在内的公司治理的需要,即投资人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这种监督一方面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监督可能约束管理者积极性或能动性的发挥,或者及时的决策而导致损失的发生。

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和现代企业的委托和受托关系,企业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企业管理当局往往拥有比投资(外部的、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投资人)多得多的关于企业经营机会与风险方面的信息。良好的决策总是建立在充分的、客观的和相关的信息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经济利益各方所拥有的信息应当相等,即不会出现一方拥有信息,而另一方则不了解这样的信息,从而使得拥有信息的一方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损害相应的与其具有利益关系的当事人的利益。但是,由于投资人与管理当局事实上的利益冲突,这种信息不对称就有可能被管理当局所利用,从而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2 财务控制成本的构成

上述理论揭示了企业财务控制成本最为重要的成本是代理成本,包括各种机构运行费用、监督费用、激励费用和效率下降费用等;同时,还会发生如财务控制系统设计费用、运行费用等。尤其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财务控制系统已经信息化,设计一套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非常昂贵,而且复杂的系统运行和维护成本也相应较高。因此,财务控制成本主要包括内部财务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成本,以及公司治理中的代理与治理成本。

2.1 控制经营者成本 这方面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1 监督经营成本。上述理论说明,投资人即委托人处于信息相对不足的劣势小,因而他们一方面需要收集各种信息,从而有利于其作出良好的经济决策,另一方面,为了减少内部人控制程度及其危害性,还要设置一些如监事会等机构,对经营管理者进行监督。这些监督有可能导致如下成本发生:收集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等信息的成本;所有者之间交换信息并作出决定的成本;以其所作出的决定去影响经营者的成本。

2.1.2 经营者机会成本。由于经营者拥有信息优势,这就使得经营者可能会运用自己的这种信息优势,从事利于自己的各种活动,从而产生了管理者机会行为对委托人损害的机会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白我交易,损公肥私;瞒天过海,玩忽职守;过度留利;营造大公司等活动对委托人的利益的损害。

2.2 集体决策成本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强调集体决策,虽然这种选择机制可能有利于加强控制,但也因此产生了额外的成本即:

2.2.1 决策效率低下成本。按照集体决策原理,制定决策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而不一定完全遵循经济效益原则。在集体决策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最为困难,而且这种困难的形成还会受到参与各方所拥有的文化、对未来的理念及其他文化方面的影响,(因而集体决策有可能将真正有价值的意见埋没,且有可能形成对投票程序的操纵,导致无效率决策。)另外,集体决策产生决策中的“搭便车”行为以及推卸责任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一旦成为现实都会消减企业价值,或说导致另一类成本的发生。

2.2.2 决策程序成本,在现代公司治理和财务控制机制下,决策包括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而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程序性决策较为科学:但程序性决策要求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本身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体决策有时不能及时协调各方利益和意愿而长期不能作出决策,尤其是在所有者战略性讨价还价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决策时间可能会被拉长,延误决策时机,失去创造价值的市场机会。

2.3 代理及其机制运行成本 企业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性和监督、协调的需要必定消耗一定的资源,从而发生一定的成本,这就是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最直接体现就是治理成本问题。威廉姆森(1985)认为代理成本主要是指交易成本,包括协议起草谈判成本、履约成本、错误应变成本、争吵成本、治理结构成本和约束成本等。李维安(2001)认为代理成本主要是维持公司治理有效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组织本身发生的成本和活动组织协调成本。

为厂解决企业运营中的代理问题,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也会产生运行成本,如聘请外部审计和设计内部审计的审计费用;聘请独立董事及其运行成本;信息收集和传递成本。在代理机制或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小,有一种成本应当值得注意,这就是由于股票市场预期的需要和不恰当的激励机制,使得管理者人为地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其结果是既损害了证券市场,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如帕玛拉特财务丑闻不仅使本公司的股票连续暴跌,而且使得与其相关的意大利境内多家牛奶供应商的经济损失以亿元为计量单位。

3 财务控制成本分类及其关系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篇4

一、施工会计成本的实施计划与控制

要将施工工程的成本预算或成本计划进行分解, 预算出施工方案、采购、设计等各项工程费用的限额, 并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按此预算进行执行。同时施工成本控制包括对各项工程费用进行成本控制及对各项工程支出费用的审核, 确定工程款的支付, 监督已支付的工程项目是否完工, 保证每个月的资金可按实际施工工程情况定量定时的支付, 以便得出实际施工成本的报告, 并进行施工成本审计的工作。在审计结束后要作详细的成本核算分析报告, 对每个项目的成本提供详细的不同要求及不同程度的报告。包括:工程成本趋势分析和剩余工作所需成本预算、超支量及原因分析。

二、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及成本控制措施

首先, 一般施工工程项目的中标价是施工工程造价的上限, 如果没特殊情况是不可以突破此上限。施工企业会计在施工成本预算中要对中标价进行分析及研究以降低工程成本, 对各施工单位、项目工程师列出成本预算值, 以成本预算值控制工程成本的支出。一般根据工程的报价或工程量的清单计算该工程完工所需要消耗的现场管理费、机械数量、材料和人工。一是临时设施费:如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临时生产设施及临时办公室、仓库、宿舍等。二是其他费用:如检验试验费、仪器使用费、二次搬运费、夜间施工增加费、冬季雨季施工增加费等。三是现场管理费:后勤及办公费用、职工生活保障费及差旅交通费等按规定不可以超出工程总价的1.5‰。四是确定机械费: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及方案确定机械种类及使用天数, 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机械费。项目施工用电、燃油、机械工工资等应计入机械费中。五是确定材料费:材料费根据预算工程量及现场施工配比计算出粉煤灰、石子、砂子、水泥用量, 按照当地市场价格计算出材料费。六是确定人工费: (1) 执行实物量直观单价结算时, 按项目部提供的“实物量×直观单价”计算出该项目的人工费总额。 (2) 执行定额工日结算时, 按确定的“实际工日单价×实际消耗定额”计算出人工费总额。

其次, 实施项目成本控制措施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 施工企业会计要对施工整个工程过程进行成本分析, 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施工项目的全部过程中, 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实际成本核算、计划成本编制、成本预测、统计核算提供的材料, 对施工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成本升降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收集原始资料的基本工作, 各部门及工程项目部要准确的提供相关数据及材料, 这样会计在成本核算时才能做好成本分析, 做到有据可依, 对象有比较, 用数据说话, 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第三, 建立健全的责任权利互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从工序、工艺等环节上控制成本支出, 从进度、质量上控制成本费用。在施工中, 应该注重工期和质量的管理。其中没一个目标的改变, 都势必给另外两个目标带来的改变, 并受到它们的制约和影响。所以, 在确立项目建设的目标时, 应该先对整体建设项目存在的各种客观因素及执行人能采取的可能行为等这些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细致的综合性研究, 经过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情况研究分析, 制定科学、地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四, 对机械、材料费用的成本控制。主要有构件、主要材料、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机械、周转材料等一些必须的材料, 这些材料在施工生产的经营当中的消耗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很大, 是施工企业费用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除了材料费用涨价因素之外, 工作人员还要严格管理材料的质量、采购、验收、运输、领用和结算等六大关。强化物质保管、收发、领退等环节的管理, 限额领取材料, 防止不必要的损耗、浪费和超耗。

第五, 对其它费用开支的控制。其它费用从其习惯上看可以分为半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 从费用的使用上看大多数属于期间费用。想控制好费用管理的开支, 就要实施好财务审核制度和项目经理审批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探讨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意义在于合理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这三方面的因素, 以取得最大限度的经营利润。只要遵循客观价值原理, 进行动态控制、科学决策、采用严格到位而确之有效地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就能够将项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在科学的目标范围。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会计资料中提供的成本计算数据, 查出成本控制的结果是否脱离目标成本范围, 能够对最终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得出减少成本投入的最佳途径。财会部门、项目部门和其他多个部门之间要交换成本控制信息, 沟通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 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形成纵横交错的成本控制网络, 才能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效果。

摘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的步伐加快, 使得工程施工单位在经营管理、资金应用、资产结构、施工方式、施工组织、任务取得等方面都比较重视, 尤其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尤为重要, 是施工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前提和重心。在施工阶段企业会计要做好成本核算及控制, 以施工单位的效益增收为目的, 施工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经营项目活动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核算,会计成本,施工企业

参考文献

[1]钦培豪.水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讨——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J].水利经济, 2011, 17 (13) :216-217.

[2]霍冀豫.对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施工企业管理, 2010, 21 (18) :23.

[3]杨继波.浅析施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J].中国外资 (上半月) , 2011, 32 (23) :134.

施工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 篇5

[摘要] 本文阐述了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和成本动态控制,结合项目管理的体会,立足于客观,上升于理论,提出施工项目实施阶段成本控制的观点,旨在与项目管理中的同仁相互交流。

关键词:成本预测 成本计划 成本动态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是施工企业为完成施工项目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施工过程 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及以工资补偿费形式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消耗的那部分活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施工项目成本按经济用途分析其构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构成施工项目实体的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间接成本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施工项目而分摊到项目上的经营管理性费用。按成本与施工所完成的工程量关系分析其构成,它由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组成,其中固定成本与完成的工程量多少无关,而变动成本则随工程量的增加而增加。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其施工过程中,运用必要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进行严格组织和监督的一个系统过程。施工企业应以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为中心进行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包括施工项目成本预测、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主要环节,而以成本计划的实施为关键环节。因此,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必须具体研究每个环节的有效工作方式和关键控制措施,从而取得施工项目整体的成本控制效果。

1、施工项目成本预测与计划

施工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施工项目成本形成之前的预控制,它的任务是通过成本预测估计出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并通过成本计划的编制作出成本控制的规划。因此施工项目成本的事前控制的目的是提出一个可行的成本控制实施纲领和作业设计。

1.1 成本控制目标的预测

1.1.1 预测的依据

施工项目成本目标预测的首要依据是施工企业的利润目标对企业降低工程成本的要求。企业依据经营决策研究经营利润目标后,便对企业降低成本提出了总目标。每个施工项目的降低成本率水平应等于或高于企业的总降低成本率水平,以保证降低成本总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施工项目的降低成本目标和成本目标。

施工项目的合同价格。施工项目的合同价格,是所能取得的收入总额。施工项目的目标成本就是合同价格与目标利润之差。这个目标成本降低额就是企业利润目标分配到该项目的降低成本要求。根据目标成本降低额,求得目标成本降低率,再与企业的目标成本降低率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则目标成本降低额可行,否则,应予调整。

施工项目成本估算。成本估算是根据市场价格或定额价格对成本发生的社会水

平作出估计,它既是合同价格的基础,又是目标成本决策的依据,是量入为出的标准,这是最重要的依据。

施工企业同类施工项目的降低成本水平。这个水平,代表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是该施工项目可能达到的成本水平,可用以与成本控制目标相比较,从而作出成本目标决策。

栖莱高速公路项目和铺子湾提防项目,就是这样进行项目成本目标预测,使得项目最终为企业获得比较满意的经济收益。

1.1.2 预测的程序

第一步,进行施工项目成本估算,确定可以得到补偿的社会平均水平的成本。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中,根据实物估算法进行科学地计算,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仅凭概算定额或预算定额来计算的作法。

第二步,根据合同承包价格计算施工项目的承包成本,并与结算成本进行比较。一般承包成本应低于估算成本。如高于估算成本,应对工程索赔和降低成本作出可行性分析。

第三步,根据企业利润目标提出的施工项目降低成本要求,企业同类工程的降低成本水平,以及合同承包成本,作出降低成本目标决策,计算出降低成本率,对降低成本率水平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第四步,根据降低成本率决策目标,计算出决策降低成本额目标和决策施工项目成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定出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目标。

1.2 成本计划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由项目经理部进行编制,从而规划出实现项目经理成本承包目标的实施方案。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关键内容是降低成本措施的合理设计。

1.2.1 成本计划的编制步骤

第一步,项目经理部按项目经理的成本承包目标确定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降低成本控制目标,后两者之和应低于前者。

第二步,按分部分项工程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和降低成本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成本。

第三步,按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成本实行施工项目内部成本承包,确定各承包队的成本承包责任制。

第四步,由项目经理部组织各承包队确定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并计算其降低成本效果,编制降低成本计划,与项目经理降低成本目标相对比,经过反复降低成本措施进行修改而最终确定降低成本计划。

第五步,编制降低成本技术组织措施计划表,降低成本计划表和施工项目成本计划表。

1.2.2 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设计

降低成本的措施从技术方面和组织方面进行全面设计。这是因为,成本的形成与技术因素和组织因素有关系。技术措施从施工作业所涉及的生产要素方面进行设计,以降低生产消耗为宗旨。组织措施从经济管理方面,尤其是施工管理方面进行策划,以降低固定成本,消灭非生产性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管理效果为宗旨。降低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不能从单方面考虑,而应当从企业运行机制的全方位着眼。

从费用构成的要素方面考虑,首先降低材料费用。因为材料费用占工程成本的大部分,其降低成本的潜力最大。而降低材料费用首先抓住关键性的主材,因为它们的品种少,所占费用比重大,故不但容易抓住重点,而且易见成效。降低材料费用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善设计或采用代用材料,它比改进施工工艺更有效,潜力更大。而在降低材料成本措施的设计中,ABC分类法和价值分析的应用,可以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

降低机械使用费的主要途径是设计出提高机械利用率和机械效率,以充分发挥机械生产能力的措施。因此,科学的机械使用计划和完好的机械状态是必须重视的。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降低机械使用费的潜力越来越大。所以,必须做好施工机械使用的技术经济分析。

降低人工费用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通过提高生产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实现。提高工人劳动积极性与适当的分配制度、激励办法、责任制及思想工作有关,要正确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

降低间接成本的途径是:

一、由各业务部门进行费用节约承包;

二、缩短工期。

重视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计划。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包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成本、质量预防成本和质量鉴定成本。降低质量成本的关键是内部质量成本,而其根本途径是提高工程质量,避免返工和修补。

1.2.3 降低成本计划的编制必须以施工规划为基础

在施工规划中,施工方案必须含有降低成本措施设计。其施工进度计划所设计的工期,必须与成本优化相结合。施工总平面图无论对施工准备费用支出还是对施工中的经济性,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施工组织设计既要作出技术设计,也要作

出成本设计。只有在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编制的成本计划,才是有可靠基础的、可操作的成本计划,也是考虑慎密的成本计划。

通过三峡水电项目、栖莱高速公路项目和铺子湾提防项目的实践,得出结论,近乎水电、公路和堤防都符合上述规律。

2、施工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执行中的控制环节包括: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制的落实,施工项目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等。

2.1 落实计划成本责任制

成本计划确定以后,就按计划的要求,采取目标分解的办法,由项目经理部分配到各职能人员、单位工程承包班子和承包班组,签定成本承包合同。然后由各承包者提出保证成本计划完成的具体措施。确保成本承包目标的实现。

为了保证承包成本目标的实现,一般应做好以下几点:

1)项目管理班子职能人员责任明确,实行归口控制。由技术人员抓技术措施落实,以节约工料,减少机械停置时间;由计划人员抓组织措施落实,控制工期,增加产值,以降低间接成本;由定额员或劳资员签发并管理承包任务书,减少非生产用工和无产值用工,管好班组,控制用工;由机械管理人员控制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机械效率;由材料员抓材料的节约,做好订购、采买、验收、保管、领退料、修旧利废、节约代用等工作;由质量管理人员控制质量成本;由核算人员抓建立成本台帐,搞好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防止开支差错、超付和欠收;由财务人员把好收支关,进行债权务处理,综合工程成本;预算人员除做好概(预)算工作以外,还应对设计变更等经济问题加强管理,及时办理增减帐手续,经常进行两算对比,抓工程索赔。

2)项目经理与外施队签订承包合同,实行“四保、四包”。“四保”是由项目经理部对外施队保证:任务安排的连续性、料具按时供应、技术指导及时、合同兑现;“四包”是由外施队对项目经理部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包成本;然后,工资总额与“四包”指标挂勾;利润超额完成部分按规定比例提成。

2.2 加强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协调

项目经理部定期检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检查后及时分析,采取措施,控制成本支出,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

1)项目经理部根据承包成本和计划成本,绘制月度成本折线图。在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按月在同一图上打点,形成实际成本折线,该图不但可以看出成本发展动态,还可用以分析成本偏差。成本偏差有三种:

实际偏差=实际成本-承包成本

计划偏差=承包成本-计划成本

目标偏差=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应尽量减少目标偏差,目标偏差越小,说明控制效果越好。目标偏差为计划偏差与实际偏差之和。

2)根据成本偏差,用因果分析图分析产生的原因,然后设计纠偏措施,制定对策,协调成本计划,并对责任的执行情况应进行考核。

2.3 加强成本核算

建立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当前施工项目管理的中心课题。用制度规定成本核算的内容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核算,是成本控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手段。成本核算的信息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可见,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项目经济核算的一个分系统,它与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搞好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建立严密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各业务人员均承担成本核算责任。还把施工项目的经济核算与企业的经济核算、承包队的经济核算,乃至班组的经济核算关系处理好,实行分级核算和分口核算。

2)把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基础扎在业务核算上,首先 做好实物核算,做好原始记录,以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3)分期搞好施工“三算”:开工前搞好预算,对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进行两算对比,以便对盈亏作出预测;在施工中搞好会计核算、工程价款结算和内部承包结算,确保收入兑现;竣工后抓好施工项目成本竣工结算。

浅议施工成本的过程控制 篇6

关键词:施工成本过程控制

0 引言

施工成本就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支付费用的总和。成本控制就是在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工程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节约,活劳动的节约说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化劳动的节约,说明机械设备利用率提高和建筑材料消耗率的降低,成本控制环节众多,一般有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等,本文着重浅谈施工过程成本管理的作用以及分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 实施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作用

在组织施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人、材、机),消耗在工程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构成了该工程的生产费用。首先,通过成本指标,可以发现成本控制中存在的缺点和薄弱环节,以便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其次,实施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企业和社会资本积累的源泉。在预算造价已定的条件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多,因此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于改善施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和职工的生活条件。实行利税后,税后利润有利于发展企业生产、改善生产条件和职工福利待遇。在当今清单计价模式下,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经常说向管理要效益,其中的管理也就是对资源的优化组织,提高工作效率,用较低的成本产出较高的产值,其实质也就是进行成本的管理。施工企业的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项目成本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降低工程成本对节约投资增加企业积累提高职工收益也有利,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

2 事前控制——目标成本的管理

目标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成本和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实行成本归口管理等内容。

2.1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加强业绩考核 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是工程成本控制行之有效的经验。是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责、权、利相统一,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能够加以控制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单位。由项目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项目总经济师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成本核算小组,对项目生产经营的经济效果负完全责任。责任成本中心建立后,要按照不同的成本将目标成本进行细分,分解落实到每个阶段,纵向分解到各施工班组,横向分解到项目部领导、职能部门,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责任制体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成本管理格局。严格考核、奖罚分明。

2.2 确定目标成本、进行成本预测 施工预算即是成本目标。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场地、工期要求、人财物等的配置情况、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测评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利用施工组织设计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通过工料机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制定现场的目标成本。施工预算成本总额应控制在责任目标成本范围之内,并留有余地。确定目标成本之后就可以确定目标利润了,施工预算与投标预算进行对比,其差额实际就是计划施工盈利。为了编制合理的施工预算,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材料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内部施工成本定额,同时还要编制施工管理费用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分包费用,避免效益流失;项目预算员要协助项目经理审核和控制分包单位的预算,避免“低进高出”,保证项目获得预期效益。

3 事中控制——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成本计划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是对照成本计划(即项目评估)进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资料耗费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实行项目标准化管理。

3.1 加强内业管理 加强内业管理也是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加强内业管理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工程项目开工时,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认真仔细看透图纸,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造价等方面考虑,积极提出变更修改意见。其次,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满足施工的同时又具经济性,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第三,合理调度周转材料,精心布置场布图,合理分配工作面,既能加快工程进度,又能确保工程质量。第四,各个工程部位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抓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到人。第五,按合同约定按时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款报表。对于工程变更,应及时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甲方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由于不可抗力影响,导致工程停工应及时进行工期签证。

3.2 生产资料消耗的控制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使用占整个工程成本的65%左右,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同时,项目大额亏损也往往是生产资料的浪费、超耗引起的。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

一般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要减少材料储存量,以加速资金周转。材料采购应通过市场调查,论质比价;对于耗量大,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方式,公开竞价,择优选定。这样既有利于保证质量又有利于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和场内损耗。严格收发料制度,进场要认真点验、保质保量,发料要严格按照计划发放,尤其是隐蔽工程的发料必须现场核实,做到帐物相符,台帐清楚,特别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进行现场盘点,根据当月完成实体进行生产资料消耗分析,编制生产资料节超报表,从而进行及时纠偏并制定同类问题的预防措施。对周转材料,如钢管、扣件、方木、模板(竹胶板)等应包死基数、实行限额领料,对余料坚持回收、废物再利用,这也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

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配备机械,外租机械设备如:塔吊、吊车、发电机、砼罐车等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对较长的节假日如春节因放假施工暂停时,应对所有租用及自有机械设备要根据实际情况通知暂停,减少租金、折旧支出。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要不定期按油料消耗定额对所有主要设备进行油耗抽查比对。自备小型机具,也要合理使用,减少机具闲置。对于机械设备应建立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的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

3.3 分包成本及人工成本的控制 分包成本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分包单位的选定可进行招标方式,对分包项目结算应严格按分包合同执行,各分部分项工程都需经过各责任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结算。对于包清工的工程项目应选择实力强、技术精、工人素质高的队伍;其中低值易耗材料、零星材料等采取一次包死的办法。无论是专业分包还是包清工,合同的签订都应详细、严谨、奖罚严明。

为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要不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加强劳动纪律,改善劳动组织,把施工人员的劳动成果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智能与潜力,节约劳动消耗。学习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劳动者的技术装备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

3.4 向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要效益 “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施工企业要想从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获得利润,必须在保证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严格实行成本控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企业业务量的多少占很大的比重,但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因此管理者要找到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在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又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如达不到质量要求就将导致发生质量事故,造成返工,对人财物都会双倍增加,同时也将影响企业的信誉,但也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信誉度,出现“质量过剩”现象,这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安全是职工的生命,项目的生产首先要加强防患意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保证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安全伤亡事故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任何的安全事故均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损失的都是纯效益。

工期管理也是合同管理的环节之一,寻求最佳工期点成本,如何处理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保证工期而采取技术措施,必然增加工期成本,但由于延误工期造成摊销费用、设备折旧大修费以及管理费用的增加,甚至导致违约被索赔,都会大大增加施工成本。一般来说,工期短,成本小,但当工期缩短到一定限度时,再要缩短工期,所采取措施的成本也会急剧上升。因此,在确保工期达到合同要求时,尽可能降低工期成本,切不可为了追求市场竞争力而盲目赶抢工期,否则不但增加技术措施费用,导致工期成本超支,还会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3.5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其他方面的控制与管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强化经济观念,树立全员经济意识,狠抓思想作风,注重廉政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节约现场管理费用,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索赔也是相对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因此要强化索赔意识,抓好索赔工作,找准索赔的切入点,抓住时机在规定时间限度内完成额外费用索赔的详细计算清单和资料,据理力争,提高索赔效果。

4 事后控制——及时竣工结算、加强成本核算、做好竣工审计的准备与解释工作

技术资料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及时竣工决算和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要求,也是施工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重视项目成本核算、分析,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和依据,为成本预测和计划提供信息。只有推进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对项目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4.1 技术资料的准备与竣工决算的管理 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归档,以确保工程竣工时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及时交付甲方和归档,将影响工程的竣工决算。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将有关决算资料提交预算部门,对中标预算,材料实耗,人工费等进行分析、比较、查漏补缺,确保工程竣工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

4.2 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

4.3 成本核算、分析与考核 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坚持预算成本核算原则,坚持实际成本核算的原则,提高核算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构成和影响成本因素的分析,弄清未来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同时根据项目部制定的考核制度,对责任部门、相关人员地进行考核,实行奖优罚劣的原则,以提高成本的节约意识。

4.4 做好竣工审计的准备与解释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项目施工完成后,国家对一些项目会进行审计,因此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提前收集相关资料以便按时提交给审计部门;要提前认真做好自纠自查工作,对竣工资料、竣工图、施工日记、变更图、变更令以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存在不一致或者互相矛盾的情况,检查将提交的竣工决算数量是否存在遗漏、重复,所有数量数据来源是否明确等,以做好各项完善及补救工作。及时统计项目实耗材料并与竣工理论耗材数量对比,看实耗材料在账务上是否存在遗漏以免被审计单位认为是偷工减料,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因为各个项目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性和特殊性,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大部分与现场实际情况有较大关系,要积极配合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耐心解释。最后的审计准备与配合往往会被忽视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经过几个项目审计情况的总结,我认为审计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是项目后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项目最终成本和利润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

施工的成本控制 篇7

施工项目的成本计划工作,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不应仅仅把它看作是几张计划表的编制, 更重要的是项目成本管理的决策过程, 即选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降低成本方案。同时, 通过成本计划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 落实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 以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 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 因项目的规模大小、管理要求不同而不同, 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分级编制的方式, 即先由各部门提出部门成本计划, 再由项目经理部汇总编制全项目工程的成本计划;小型项目一般采用集中编制方式, 即由项目经理部先编制各部门成本计划, 再汇总编制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其编制的基本程序如下:

1.1 搜集和整理资料

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是编制成本计划的必要步骤。所需搜集的资料也即是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这些资料主要包括:

1.1.1 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编制成本计划的规定;

1.1.2 几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的承包合同及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额、降低率和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1.1.3 有关成本预测、决策的资料;

1.1.4 施工项目的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

1.1.5 施工组织设计;

1.1.6 施工项目使用的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及其利用情况;

1.1.7 施工项目的材料消耗、物资供应、劳动工资及劳动效率等计划资料;

1.1.8 计划期内的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工时定额、费用定额等资料;

1.1.9 以往同类项目成本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

1.1.1 0 同行业同类项目的成本、定额、技术经济指标资料及增产节约的经验和有效措施;

此外, 还应深入分析当前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了解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 研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和降低成本的具体措施, 为编制成本计划提供丰富具体和可靠的成本资料。

1.2 估算计划成本, 即确定目标成本

财务部门在掌握了丰富的资料, 并加以整理分析, 特别是在对基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有关的设计、施工等计划, 按照工程项目应投入的物资、材料、劳动力、机械、能源及各种设施等等, 结合计划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和准备采取的各种增产节约措施, 进行反复测算、修订、平衡后, 估算生产费用支出的总水平, 进而提出全项目的成本计划控制指标, 最终确定目标成本。

1.3 编制成本计划草案

对大中型项目, 经项目经理部批准下达成本计划指标后, 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发动群众进行认真的讨论, 在总结上期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本期计划指标, 找出完成本期计划约有利和不利因素, 提出挖掘潜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具体措施, 以保证计划任务的完成。为了使指标真正落实, 各部门应尽可能将指标分解落实下达到各班组及个人, 使得目标成本的降低额和降低率得到充分讨论、反馈、再修订, 使成本计划既能够切合实际, 又成为群众共同奋斗的目标。

备职能部门亦应认真讨论项目经理部下达的费用控制指标, 拟定具体实施的技术经济措施方案, 编制各部门的费用预算。

1.4 综合平衡, 编制正式的成本计划

在各职能部门上报了部门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后, 项目经理部首先应结合各项技术经济措施, 检查各计划和费用预算是否合理可行, 并进行综合平衡, 使各部门计划和费用预;算之间相互协调、衔接;其次, 要从全局出发, 在保证企业下达的成本降低任务或本项目目标成本实现的情况下, 以生产计划为中心, 分析研究成本计划与生产计划、劳动工时计划、材料成本与物资供应计划、工资成本与工资基金计划、资金计划等的相互协调平衡。经反复讨论多次综合平衡, 最后确定的成本计划指标, 即可作为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 项目经理部正式编制的成本计划, 上报企业有关部一后即可正式下达至各职能部门执行。

2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工作主要是在项目经理负责下, 在成本预、决策基础上进行的。编制中的关键前提———确定目标成本, 这是成本计划的核心, 是成本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成本目标通常以项目成本总降低额和降低率来定量地表示。项目成本目标的方向性、综合性和预测性, 决定了必须选择科学的确定目标的方法。

2.1 常用的施工项目成本计

在概、预算编制力量较强、定额比较完备的情况下, 特别是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编制经验比较丰富的施工企业, 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可由定额估算法产生。所谓施工图预算, 它是以施工图为依据, 按照预算定额和规定的取费标准以及图纸工程量计算出项目成本, 反映为完成施工项目建筑安装任务所需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它是招标投标中计算标底的依据, 评标的尺度, 是控制项目成本支出、衡量成本节约或超支的标准, 也是施工项目考核经营成果的基础。施工预算是施工单位 (各项目经理部) 根据施工定额编制的, 作为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

2.2 计划成本法

施工项目成本计划中的计划成本的编制方法, 通常有以下几种:

2.2.1 施工预算法

施工预算法, 是指主要以施工图中的工程实物量, 套以施工工料消耗定额, 计算工料消耗量, 并进行工料汇总, 然后统一以货币形式反映其施工生产耗费水平。以施工工料消耗定额所汁算施工生产耗费水平, 基本是一个不变的常数。一个施工项目要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即提高降低成本水平) , 就必须在这个常数基础上采取技术节约措施, 以降低消耗定额的单位消耗量和降低价格等措施, 来达到成本计划的目标成本水平。因此, 采用施工预算法编制成本计划时, 必须考虑结合技术节约措施计划, 以进一步降低施工生产耗费水平。用公式来表示:

施工预算法的计划施工预算施工生产耗费技术节约措施=-成本 (目标成本) 水平 (工料消耗费用) 计划节约额

2.2.2 技术节约措施法

技术节约措施法是指以该施工项目计划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和节约措施所能取得的经济效果为施工项目成本降低额, 然后求施工项目的计划成本的方法。用公式表示:

施工项目计划成本=施工项目预算成本-技术节约措施计划节约额 (降低成本额)

2.2.3 按实计算法

按实计算法, 就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有关职能部门 (人员) 以该项目施工图预算的工料分析资料作与控制计划成本的依据。根据施工项目经理部执行施工定额的实际水平和要求, 由各职能部门归口计算各项计划成本。

a.人工费的计划成本, 由项目管理班子的劳资部门 (人员) 计算。

人工费的计划成本=计划用工量X实际水平的工资率

式中, 计划用工量=2 (某项工程量X工日定额) , 工日定额可根据实际水平, 考虑先进性, 适当提高定额。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篇8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项目控制

1 概述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环境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何搞好成本控制, 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或者是成本控制的体系不够完善, 致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浪费, 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这必将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减少, 减少企业的内部积累, 也会降低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从而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就是在完成一个施工项目过程中, 对所发生的成本支出, 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 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 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 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 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笔者就如何在施工项目管理中进行成本控制谈谈看法。

2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 在施工过程中, 所耗费的生产资料, 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 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 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的经济性质, 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 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 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 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 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 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3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成本控制不重视:

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 对成本控制重视度不够, 认为成本控制没有必要, 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责任不落实, 工作不到位, 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没有合同观念。

3.1 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

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 需要所有的施工人员参与, 绝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 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和其他人员无关。如果成本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 就会使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 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 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 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 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 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从决策上来说, 每个职能部门工作达到最优, 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3.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 成立项目小组, 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 权力下放了, 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而项目小组呢, 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 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 而工程项目由于将成本控制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是属于自己的。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 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3.3 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 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 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 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 所以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 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 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 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 致使质量上不去, 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 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3.4 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外, 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 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 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 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3.5 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 尤其是对材料的管理。

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等。但在施工过程中, 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 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 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3.6 缺少索赔的意识, 致使施工企业每年在官司上赔了很多钱。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 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 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4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4.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 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 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 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 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 奖罚分明, 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 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 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 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 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 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 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 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 进行奖罚, 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4.2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 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我们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 不能靠喊口号, 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 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 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 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 要进行严格审核, 及时申报。

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 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 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 合理堆放现场材料, 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 杜绝材料的浪费。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a.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 如超出限额领料, 要分析原因, 及时采取纠正措施;b.改进施工技术, 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c.加强现场管理, 合理堆放, 减少搬运, 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a.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 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货比三家, 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b.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 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 就近购料, 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 以降低运输成本;c.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 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确定经济批量。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 要严把质量关, 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 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 做到工程一次合格, 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费用控制:工程项目的费用主要就是管理费用我们要精简管理机构, 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 按计划支出;对业务招待费更要严加控制, 避免蛀虫借此项目大吃大喝, 或者中饱私囊。

4.3 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 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 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 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赔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索赔内容有:a.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导致费用损失加大或工期延误引起的索赔;b.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 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c.业主和工程师发布加速指令, 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 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 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d.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e.由于物价上涨因素, 带来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不断增长, 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起的索赔;f.其它方面的索赔:如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拖欠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停电、停水的索赔等。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 加强索赔管理, 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 有关部门签字, 然后存档。

5 结论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篇9

关键词: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搞好成本控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一)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二)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1.合同控制。

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2.材料控制。

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1)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2)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3)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1)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2)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3)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3.质量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4.费用控制。

工程项目的费用主要是管理费用。我们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对业务招待费更要严加控制,避免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管理方法的提高, 如今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工作在整个建安行业已经普遍实施, 并且成为施工企业在以成本为中心降低本企业施工成本、提高利润的重要措施与方法。

普遍的施工项目包括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即人、材、机和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成本包括现场发生的现场管理费用和临时设施费。所以成本控制不光要控制项目的直接成本, 还要适当控制项目的间接成本。

2 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和基本原则

2.1 在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

1) 依据工程承包合同。任何施工都是以项目承包合同为基础来施工的, 施工成本控制为了降低工程成本这个目标, 当然也不能脱离项目施工承包合同这个基础, 以合同中已确定的合同价款和施工中将要发生的实际成本对比, 来控制成本, 以期达到预定成本的目标。

2) 依据项目施工成本计划。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都要编制项目施工成本计划, 项目成本计划一般是根据将要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其控制成本的方案, 包括预项目 (如人员、材料、机械以及分包费用等) 各项将要花费的总额, 每个特定施工周期 (如周、月、旬或是年) 各项将要花费的额度, 但是每个特定施工周期的总额要小于等于整个项目总额。实际成本和施工成本计划为依据对比, 来控制成本。所以施工成本计划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

3) 依据施工进度控制。项目的进度往往也能影响成本变化, 关注项目的进度控制可以掌握工程的实际变化量, 进度提前会降低项目成本, 进度滞后会增加项目成本。并且施工成本控制具有周期性和长效性, 并且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周期, 如果施工项目的施工期比较长, 那么成本控制更要跟进进度的步伐来调控, 由于施工周期长, 进度波动会比较突出, 在进度出现波动时成本控制也要适时调整, 这样实际值和成本控制的计划值比较才可能更加准确。进度波动时产生成本实际值与成本计划值比较, 及时分析其差额出现的原因, 并果断采取有效的方法去纠正偏差。

4) 依据工程变更。在总价合同中可能不会出现变更, 但人无完人, 在整个项目的所有规划参与者中难免出现考虑不周, 或者是技术的提升都有可能产生项目变更, 一旦发生项目变更将会对施工企业产生必要的项目成本支出, 如果变更项过于繁多肯定会对施工企业在成本上造成巨大的压力, 也就造成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巨大变化, 所以应及时了解因工程变更而带来的相关成本变化, 计算变更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索赔额度, 以至于不会入不敷出。

2.2 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然而在进行管理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施工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全过程就是要将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全寿命期, 全寿命期是指从项目规划开始一直持续至最终投入使用的全过程, 但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只是其中的一段, 但这一段也是项目全寿命期中最重要的阶段, 不管是项目建设也好还是成本开销也好, 这个阶段是项目中建设最繁忙, 成本开销也最大的时候。所以对于施工企业来讲, 施工全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 还是要依据承包合同约定的范围具体来定。通过全过程成本管理原则, 可以不遗漏每一个点上的成本支出, 从而能更有效地节约和控制成本。

2) 施工项目的系统性成本管理原则。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之间各自独立存在于项目中, 而且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采用系统控制就是要做到“1+1>2”效果, 从项目的整体出发, 统筹施工的全过程, 实现各个构成因素之间的协调工作。所以, 要充分联系各个分部, 统一协调, 消除影响, 稳步推进项目施工和成本控制。

3 项目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制定和落实成本逐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1) 项目施工前要明确企业与此项目相关各个职能部门的具体责任, 从经营部门、管理部门、施工项目部直到施工的各个班组, 要全部控制在整个项目之内, 按成本计划约束相关部门的开销, 采取目标分解的方法, 明确不同部门、工种和不同人员的直接和间接责任, 并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 形成成本控制措施的责任体系。

2) 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相应成本控制奖罚制度, 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能更好地节约成本, 不超支并有结余的部门或是个人, 在项目彻底完工后, 要给予这些部门与个人适当的奖励;对于在项目施工中已出现项目超支的部门和个人要给予处罚, 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和部门领导责任, 具体奖励和处罚措施可根据本企业和施工项目的特点具体制定。

3.2 科学、合理地分解项目成本目标

项目成本目标的分解要根据具体项目区别对待, 将项目预期总体费用的目标值进行科学分解, 并将分解后的结果落实到各部门, 目标分解的目的在于明确责任, 确定将来各个相关部门的实施目标。目标分解先将总体目标成本分解成各分部或分项内容, 紧接着再将各分部或分项目标分解到项目施工的各个工序, 项目目标分解要从面到点, 从而才能使成本控制从点到面。施工前要详细计算人、材、机等的直接费用和相应的间接费用, 才能在后期分解时做到科学。另外, 还要仔细测算可能引起成本超支的各个因素, 比如人工工资确定的准不准确;原材料的询价有没有与实际出现偏差, 还有后期市场可能出现的一些波动等;施工出现安全质量事故出现的罚款及出现的返工。

3.3 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内部管理混乱、合同管理缺失会导致成本增加,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要结合现实情况, 制定相应控制成本的直接有效方法, 比如在材料采供中要货比三家, 采购价格第三人监督,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对于人员费用, 严格安装薪酬制度来执行, 奖罚要分明, 并按照专项负责制来约束。项目的任何开销要做到书面式, 做到有据可查,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定期进行跟踪监督。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合同有关条款, 不能出现违约情况, 或是出现漏做、少做合同规定内容, 减少因合同违约而造成成本增加。

3.4 施工过程严格控制, 杜绝一切浪费

施工浪费会造成本的流逝和增加, 在施工中难免会有一些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浪费问题, 例如, 为方便切割多切材料导致材料量增加, 为方便接线而多放电缆, 在施工中一些小件材料使用更是浪费的重灾区, 像安装用的电缆铜鼻子, 阀门安装使用的螺丝等, 有时确实存在丢失或部分施工人员故意丢弃现象, 因此, 应严格控制因个人因素导致的浪费, 加强互控, 严格执行领料人制度, 堵住浪费的漏洞。在一些重大节点费用的使用上, 更要强化互控和领料人制度。因此, 在项目资金的使用上, 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合理配置资源, 断祸必先阻源, 从人上下功夫杜绝施工浪费。

3.5 加强项目安全、质量管理

安全、质量对成本也起到关键作用, 出现安全或是质量事故势必造成成本增加, 常说施工企业是在独木桥上讨生活, 这根独木桥就是安全。这充分说明施工行业自身的危险性,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这与人员麻痹大意是分不开的, 因此要警钟长鸣, 强化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出现成本肯定增加, 甚者可能会使成本失控, 所以加强安全管理是必须的也是严格的。另外, 施工中质量事故也是成本增加的一个因素, 由于质量管理松懈而导致质量事故出现, 为质量而出现的返工, 甚者因质量而产生的业主索赔, 都是增加成本的关键, 因此有必要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不可忽视。

4 结论

项目成本控制可以促进和改善经营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者水平。施工成本控制,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动态的管理活动, 确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制度, 这对于项目成本控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对企业健康、稳步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摘要:往往成本的控制对施工企业和施工的项目经理部都是比较重要的, 也是比较难控制的, 企业成本控制不好可能导致企业效益下滑, 利润降低, 对于项目经理部来说会导致在建项目亏损, 进而也会波及所在企业的效益, 所以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科学管理的具体举措, 也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修炼内功必要法宝, 往长远发展看, 也是企业向国际顶尖施工企业迈进的必经之路。因而不断完善和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体系是科学运用成本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依据。

关键词:项目施工,项目成本,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唐菁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第2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施工成本的控制基础 篇11

【关键词】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施工企业

0.引言

随着建筑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搞好成本控制,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已经成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很多施工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没有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或者是成本控制的体系不够完善,致使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浪费,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这必将导致施工企业利润的减少,减少企业的内部积累,也会降低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从而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1.施工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

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形式,或者说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

按成本的经济性质,工程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耗费构成的工程实体,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内部为组织和管理工程施工所发生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通过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成本控制认识上存在误区

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需要所有的施工人员参与,绝非像有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成本控制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和其他人员无关。如果成本控制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就会使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只注重工程的技术问题,采购人员只关心设备、材料的采购问题,虽然这看起来分工明确,但如果他们都不关心工程的成本,就会为了将自己的工作干得最好,而通过增加工程成本的途径来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从决策上来说,每个职能部门工作达到最优,对于企业来说未必是最优的。企业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2.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现在工程项目一般都是项目经理负责制。施工企业一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成立项目小组,由项目小组定期向企业回报工程的实施情况,权力下放了,但没有明确和权利对应的责任。而项目小组呢,有的项目经理根本就没有将成本控制提上日程,因为成本控制所带来的效益是企业的,而工程项目由于将成本控制而带来的质量问题是属于自己的。有的项目经理把成本控制作为可有可无的部分,直接将其作为任务交给财务人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从项目全局进行成本的控制。

2.3忽视了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要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質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保证质量往往会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由于在人们的意识里,质量的提高必然是以增加成本为代价,所以项目经理为了免于承担质量责任,往往就片面地强调质量,而不进行成本的控制,这就降低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理片面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致使质量上不去,可能会增加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还给企业带来了名誉上的损失。

2.4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施工企业除了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动力,也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当前施工企业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方面,尤其是成本控制的绩效考核方面,很少有明确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成本控制做不到实处。

2.5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尤其是对材料的管理

工程项目中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有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过程缺少有效管理,导致材料的浪费和窝工现象,这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2.6缺少索赔的意识,致使施工企业每年在官司上赔了很多钱

由于工程项目涉及的合同项目很多,就很容易产生违约行为。施工企业如果缺乏索赔的意识,就不能有效地进行索赔和反索赔的工作。

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3.1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成本控制的各项指标都有综合性,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负责项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成本的控制。首先,施工企业应该明确项目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等责任和相应的奖励措施,奖罚分明,提高项目经理和项目组人员的积极性。其次,项目经理应该领导项目小组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对项目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强化成本控制的理念,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岗位责任制,规定项目小组成员在核算中的作用、地位和所负的责任及考核奖励的办法,还要对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找出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和工作中的不足,并使之与项目组人员绩效挂钩,进行奖罚,制定项目组内部的奖罚措施,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3.2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我们要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不能靠喊口号,或者靠降低工程质量来缩减成本。在工程项目中,我们所要进行成本控制的内容一般包括合同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合同控制:在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工程项目变更实行有效控制。工程的施工一般都是以施工图纸和相关承包合同为依据。项目经理应该根据合同要求的工程项目、质量、进度等指标,详细地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作为制定计划成本的基础。对合同中的暂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核,及时申报。

材料控制:施工项目的工程材料费一般要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材料控制主要靠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材料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材料用量的控制包括:①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②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③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材料价格的控制包括:①对材料的采购价格进行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调研或者通过咨询机构,了解材料的市场价格,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②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在材料价格相同时,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③要合理地确定进货的批次和批量,还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确定经济批量。

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项目小组的人员要把自检工作贯彻到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该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检测,做到工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费用控制:工程项目的费用主要就是管理费用我们要精简管理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工资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对一些低值易耗品要做好记录,按计划支出;对业务招待费更要严加控制,避免蛀虫借此项目大吃大喝,或者中饱私囊。

3.3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索赔是由于业主或其它方面的原因,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或造成损失,施工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和程序,要求业主偿还其施工中的费用损失。索賠已经成为工程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索赔内容有:①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为障碍导致费用损失加大或工期延误引起的索赔;②由于业主和工程师方面的原因,引起施工临时中断和工效降低导致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增加而提出的索赔;③业主和工程师发布加速指令,要求承包商投入更多资源,加班赶工来完成施工项目,导致工程成本的增加;④业主材料质量问题或材料供应不及时引起的索赔;⑤由于物价上涨因素,带来了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的不断增长,导致工程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起的索赔;⑥其它方面的索赔:如工期延长和延误的索赔、拖欠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停电、停水的索赔等。施工企业一定要增强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做好索赔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保存工作。并且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作好记录,有关部门签字,然后存档。

4.结语

施工企业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之间所比拼的就是质量加价格,而成本又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已经成为施工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行成本控制的一些建议,希望施工企业能把成本控制作为企业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黄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2]陈志江,陈静,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120.

[3]舒伟,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建筑施工,2002(12).

水利施工的成本控制 篇12

黑龙江省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开发较早, 但利用程度较低, 规模较小, 建设速度缓慢。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设计、调控, 以及质量的监控、管理, 从而创造更好的水资源环境。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工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是在国家计划控制下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 必须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专业技术水平较强。

现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激烈, 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这就要求施工企业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严密的监控, 施工前要做好施工成本的控制, 制定合理的预算;施工中要做好监理, 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施工后要严密审核, 及时处理问题, 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完善。

1 施工成本的控制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 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 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 (具体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 和经营管理费用 (具体包括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和其他费用) , 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 所以, 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施工成本控制, 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 降低成本支出。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施工周期长, 投资规模大, 技术条件复杂, 产品单件性鲜明;而且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 施工人员中民工较多, 施工区域地理和气候条件一般又不利, 因此, 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 施工成本控制是相当复杂的。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毕竟有其内在的规律, 只要我们科学地组织和规划, 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 严格地按规章实施, 施工成本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1 预算、编制适用的企业定额

预算定额控制标准是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主管部门代表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实施的统一预算定额作为项目实际施工成本的控制标准。预算定额是国家对工程造价合理与否判断的重要依据, 建设单位也必然以此来控制工程造价;同时, 对一些施工承包合同价低于成本价或大大高于市场价, 而施工企业又没有可参照的企业定额的合同工程, 将不得不选择预算定额作为施工成本控制标准。所以, 一些施工企业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予以调整, 以调整后的实物消耗量作为控制标准。

以企业定额来进行成本控制, 是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投标市场竞争对施工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实物量消耗定额是企业定额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企业在自身的水平上充分考虑了人的积极因素, 在施工强度、质量以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方面规定所能达到的标准。有了定额, 才能据以审核各项消耗是否合理, 是否节约, 借以控制不必要的施工消耗。随着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必的不断提高, 为了准确掌握企业的竞争实力, 施工企业必须及时地对内部定额进行修订, 使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1.2 加强材料管理

材料费 (含配件) 是施工成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对材料费的控制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凡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以及不同核算主体间的内部转移, 都要经过清点和填制必要的凭证, 并经一定的审批手续, 以防止乱领、乱用。施工现场的材料物资要按规定及时地盘点、清查, 防止积压浪费、变质和贪污盗窃;严格按施工工艺流程的要求进行施工, 尽量避免由于施工不当造成工程质量缺陷, 从而减少返工的材料费损失;另外, 材料的质量管理也直接决定着施工成本。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施工承包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查, 合格的才能进入工地, 坚决杜绝因使用不合格材料而造成返工和增加补救措施费用。

1.3 制定健全可行的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反映施工和管理活动的原始资料, 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消耗分析和施工索赔的重要依据, 是施工成本控制最基础的工作。记录人员要与合同、技术、施工、劳资和设备等部门充分协调, 认真制定科学易行、讲究实效的原始记录技术保障制度, 使原始资料即能达到施工成本控制的要求, 又能满足其它各方的管理需要, 同时对各原始记录的登记、传递、审核和保管工作也要组织好, 并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 以确保及时完整地为施工成本控制和其它有关方面提供资料。

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于工程的施工, 要一切以数据说话, 一切以书面为根据, 做好提前预控, 从预控角度主动发现问题, 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动态控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 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 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 从而有效的实现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质量控制。

首先,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 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仔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检查和审查工程材料、设备的质量, 杜绝质量事故的隐患。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 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于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 及时请退出场。

其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在质量控制中是改静态检查变为动态控制。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管理力度, 全天候旁监

对于每一位现场监理工程师要求做到“五勤”:即眼勤, 要经常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 多看施工图, 熟悉设计哪些是重要部位;手勤, 发现问题要常记, 处理哪些问题要有记录;腿勤, 常到现场转转;口勤, 对于施工队易查出现的质量隐患要常提醒, 对施工队要经常交底;脑勤, 熟悉图纸, 动脑筋想措施来保证工程质量。在工作方式、深度上要求做到“严” (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严格检查把关) 、“准” (处理问题要果断、准确, 要以数据为说话依据) 、“细” (工作中细心, 自理事情要细致) 、“实” (做到一件事要实实在在, 亲自去做, 去检查, 遇到质量问题要做实质性处理, 不能找理由推脱, 要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解决实质性的技术难题) 。

2.2 现场巡视, 量测检查, 数据说话。

通过现场巡视, 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 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 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提前以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的数据, 使施工单位对于质量问题不能遮掩, 不能马虎处理, 避免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3 事后验收, 及时处理问题

通过事后验收, 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 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 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 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 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上是对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几点探讨, 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部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举措, 以便更好地对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摘要: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黑龙江省水资源比较丰富, 但利用程度低, 建设速度也比较慢, 因此相关部门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设计和控制, 从而创造更好的水资源环境。

关键词:成本控制,质量监理,优化

参考文献

[1]F.哈里斯, R.麦卡费.现代工程建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1]F.哈里斯, R.麦卡费.现代工程建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2]王绍江.浅议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2]王绍江.浅议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上一篇:高等师范的书法教学下一篇:自催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