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校建设(精选8篇)
示范校建设 篇1
示范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我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设任务书》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以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专人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师资队伍,为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完成和办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四种能力”,即“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名师10名;培养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30名;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50名。
“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引导、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进行短期实践或不定期实习。学校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选送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之比不低于20%。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生产一线聘请工程技术人员、专家、能工巧匠从事学校实践教学,保证每个专业都有3名以上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任务
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能胜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一
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满足中职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达到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教师队伍的目标要求。
(一)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和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广泛开展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重视公共基础课教师、班主任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模式,把企业实践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搭建实践平台,不断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积极参加国家和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及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加快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二)优化教师队伍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至2015年,专任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比例要达到80%;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要达到20%以上;每个专业和每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有2名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负责并形成合理团队。紧紧围绕专业发展需要,坚持以示范、特色和紧缺专业为主,大力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实现新老交替和以老带新。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教师队伍,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三)引进紧缺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
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形成更加多元的教师供给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到我校从事职业教育。重点做好急需专业引进专业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工作,力争使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不断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四)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教师培养工程、技术能手培养工程、课改名师培养工程
要按照“普通教师——“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技术能手—— 专家、名师”的“五级递进”培养路径,建立以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师成长机制,形成 “教师个人成长与学校事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良好态势。
四、实现师资队伍建设方案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以师德建设为核心,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氛围 1.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五星评比”、专题讲座、师德楷模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弘扬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师德师风,倡导教师全心全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争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发掘典型,树立榜样,大力宣扬师德典范。加大对师德典型事
迹宣传力度,形成浓厚的师德建设舆论氛围。大力表彰师德标兵、学生喜爱的教师,鼓励广大教师学习身边的楷模,形成优良师德风范,推进师德水平的提升。
(二)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实行专兼结合、开放式的教师聘用模式,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坚持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加强教学质量和任教能力的指导与考核,切实发挥兼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
(三)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1.抓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对新教师开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和教育法规的学习,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加强新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培养青年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勤奋务实的作风;实行导师制,指定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把导师制落到实处。帮助、指导新教师和年青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定位自己的成长成才目标。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继续加强教师假期顶岗实践活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一线顶岗实践;采取岗位培训、挂职顶岗等形式,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专业实践锻炼;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鼓励专业科室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对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继续教育,资助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种高级研讨班、培训班以及全国学术交流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教学能力,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和发展态势。
(四)加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梯队的建设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重点支持的专业、省示范专业及学校特色专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创造条件提高这些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荐参加各类专业与学术交流活动。在“十二五”期间,分层次培养和确定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通过进修培训、访问考察、实践锻炼、技术攻关等形式加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使教师学习有条件,发展有空间,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构建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骨干教师事业发展和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层级管理机制
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学校领导班子对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讨论,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学校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综合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各专业科室承担教师的培养、管理等具体工作,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
2013年11月
示范校建设 篇2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专业特色
借示范校建设的良好契机,我们广泛调研护理岗位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明确护理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了“校院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了“三统一两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任务统一、专职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统一,将执业资格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1]。
1.1 以校院合作为平台,创新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组建试点班,落实半工半读。试点班学生,每天上午由医院兼职教师授课,下午由学校教师带领进科室见习,着力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同时为专职教师与护理专家及技术能手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
1.2 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结合护理岗位需求,实施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任务引领、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环境与医院环境统一。
1.3 开展早临床、早职业接触的见习教学
安排2011级、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在我省4所三甲医院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旨在熟悉职场环境,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职业认同感,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4 以竞赛推动教学改革,以成绩促进教学研究
专职教师与护理专家对50项护理操作按临床实际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同时接轨国家级护理技能竞赛。2011—2013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优秀奖,连续3次在甘肃省中职护理技能比赛中获奖。赛后组织教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保证教学紧贴临床变化与发展。
2 构建教学、实践和素质交融一体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相关学科知识及实践环节按一定比例及逻辑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知识系统。课程体系反映教育思想,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质量和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2]。
(1)通过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分析,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目标清晰的中职护理专业开放性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主线,实现了教学内容模块化,重组了专业综合实训,突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使护理人才培养与临床需求贴得更紧。
(2)成立课程组,以“岗位—能力—课程”为框架构建核心课程,确定教学内容,依据工作过程细化知识点,开发与核心课程配套的校本实训指导教材《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南》。
(3)校院合作,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专职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建成护理学基础试题库和专业核心课程技能训练标准;与行业专家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制作护理学基础多媒体课件,共享资源。
(4)多层次精品课程建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开通多种学习渠道。2011年完成护理学基础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同步建成精品课程网站,对习题库、实训技能库、网络课堂等资源不断更新与完善;2012年作为全国中职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共建共享建设课题护理学基础子课题副组长单位完成国家级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实际,正确处理课程建设同教学改革中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3 打造集教学、科研、培训、竞赛为一体的实训中心
两年来,我校以职场环境为标准建成了高度仿真、设备先进齐全、满足岗位需求、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中心,包括示教室1间、模拟护士站1个、模拟病房9间、模拟ICU病房1间、模拟手术室1间、模拟母婴保健室1间、儿护实训室1间、健康评估实训室2间、院前院内急救实训室2间、虚拟静脉穿刺实训室1间,可供护理专业所有学生同时进行各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技能操作训练,为学生能力递进培养创造了条件。结合实训基地实际情况,同步制定了实训室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使用登记制度等一系列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训基地有效运行;编写各类仪器设备使用操作流程图、各项技术操作流程图,以规范学生操作;同时,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构建了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环境。实训中心建设增强了学校的基础能力与师资队伍建设,搭建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融合课程改革理念,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3]。
4 注重内涵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两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该专业现有4名专业带头人,16名骨干教师,30名双师型教师,14名行业专家型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占95%。
4.1“内培外引”专业带头人,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
引进或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参加国内、外多元化培训班,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带领团队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借两位专业带头人兼任甘肃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和理事的行业影响力,推动校院深度合作;主编或参编校本实训教材3本;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8篇;主持的两项全国中职校长联席会议课题分获一、三等奖;主持护理学基础等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省级课题两项;两名教师参与“十二五”高职护理专业教材编写;两名教师分别被评为甘肃省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技能比赛,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4.2 提高骨干教师业务能力,发挥骨干作用
两年来,通过“派、培、辅、带”等方式培养了16名既有实践经验又能驾驭教学的骨干教师,辅助专业带头人帮、带青年教师,参与教研室各项教研活动。2011—2013年派教学骨干在国内著名院校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学习最新职教理念、掌握先进职教方法,提升自身素质。2011年,5名教学骨干先后在甘肃省护理岗位技能大赛、卫生职业教育“人卫社杯”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被授予“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一名教师在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说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4.3 院校合作,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两年来,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不断从行业引进护理专家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课后及时交流、探讨,定期开展听评课活动,促进教学改革。另一方面,青年教师每年进入临床实践锻炼,使实践能力及教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多次参加省级各项比赛,成绩突出,且每年发表论文并参与科研课题。通过校院合作,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了专业与岗位无缝对接。
5 实施科学管理,推进合作办学
为深度推进校院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与省内三甲医院协商,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第一、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在医院半工半读,护理实训、老年护理、急救护理等专业课程均由临床专家授课,学校通过听、评课,学习效果调查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此同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改革教学方法,打造一支适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积极编写适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教材,同时做好“订单班”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工作,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双主体”办学机制,促进校院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国家级示范校建设推动了我校护理专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护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老龄社会的到来,使老年健康护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这也给护理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生态改变,疾病谱的变化,对护理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依据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展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多样化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丽萍,范彩云,谢静,等.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4):77-78.
[2]范国正,朱艳平,彭毓斌.新形势下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构想[J].求医问药,2012(12):56-57.
模具专业示范校建设探析 篇3
关键词:模具 示范校 校企合作 技师
宁波技师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学校模具专业全体教职工始终坚持“建设与发展”的理念,按照学校《模具专业示范校建设方案》的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与方案要求相一致。经过大家持续的努力,模具专业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下一步全面深入推进该专业示范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模具技师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思路的创新
(1)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既要紧密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际国内发展的大方向,又要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力度,切实为培养工程实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3)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以致用的引导,注重实际应用知识的传授,以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和不断进步的技术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企业管理、项目运作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行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2.教学体系和方法创新
(1)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先进技术讲座。学院模具专业每个学期都会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为模具专业师生介绍模具加工制造的最新工艺和技术,同时还邀请模具设计制造行业较为先进的CAD/CAM/CAE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到校为师生介绍最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和仿真模拟软件的最新功能和特点。
(2)在软件教学中加入先进的CAE软件应用。学院紧跟模具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模具专业软件教学中除了教授传统的ProE、UG、Cimatron等软件,还加入了模具CAE的内容,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了moldflow、dynaform、flow-3d三款CAE软件进行教学,而这三款软件分别是注塑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工业中主流的分析软件,并且在所有软件教学完成之后,综合运用CAD/CAM/CAE软件,结合实际产品设计一款模具,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软件综合应用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3)系部企业化运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宁波地区模具企业的特点及技师学院的特色,学院提出了系部企业化运作的全新校企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思路如下:
一是校办企业下成立模具制造部,教师为模具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经理),学生承担具体的设计生产任务;
二是所有的模具生产任务均来自企业,企业与模具制造部签订合同,老师与学生按合同进行设计制造,在模具产品制造完成并且经过企业验收合格后再出售给企业;
三是在进入技师研修阶段之后,学生不仅承担模具设计制造任务,还可以参与模具的生产管理,带领高级工段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之后独立完成整套模具的设计生产任务。
(4)培养学生项目运作的商务能力。在具体模具项目的运作过程中,指导老师尽可能地让技师段的学生全程参与到项目当中,包括学习模具的报价、外协加工厂家的选择、模具合同订立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原则等等。
这些实用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模具生产的商务运作流程,使学生毕业后不光是一名技术人员,更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或者创业者做好了知识储备。
(5)在技师研修阶段加入多个过关考试项目,严格掌控技师培训质量。技师的培养是技师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严格控制技师研修效果,使得学校培养出的模具技师名副其实,对学生一年的技师研修期间所学的重要项目和课程都要进行过关考试,只有过关考试全部通过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技师答辩。系里和学校研究确定了二维CAD、三维CAD、模具安装、模具报价等16个过关项目。
(6)配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培养高端模具加工技能。学院模具专业结合市场的需要配备了GF阿奇夏米尔公司生产的精密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镜面电火花机床、高速铣床及其附属设备,这些设备均为模具加工企业生产高精密模具的主流设备。并且学校还将这些设备的使用作为技师研修的必修科目,使学生具备操作高端模具加工设备的能力,这样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7)毕业设计为具体模具产品,由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把关验收。学院模具专业每一个技师段学生在毕业前,均要求独立完成一套模具产品,包括模具的设计、制造、装配、试模、修模,直至企业对模具产品验收合格,在学生进行毕业答辩前,需要提供模具整套设计图样、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工艺表、模具设计过程的PPT演示及与企业客户签订的模具出售合同。
在预备技师段学生毕业答辩时,由学校老师及模具加工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答辩委员会共同审核学生的毕业设计。经这样严格把关的毕业学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到企业后基本不需要再培训,能够很快适应企业的生产过程,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二、积极参加各类大赛,以提升模具专业建设水平
示范校建设以来,模具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乃至世界级大赛,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其中,王洋和奚云赫两位教师参加全国模具钳工技能大赛,分获全国教师组第四名和第六名;王明敏老师参加全国数控大赛浙江预选赛,获得浙江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3年,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中国选拔赛在广东机械技师学院举行,学院模具专业许明明、陈能两名同学代表浙江省参赛,取得了第五名和第九名的好成绩。2013年元月12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宁波技师学院承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十进五”第一场淘汰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10名学生在经过了第一轮的全国选拔赛后,在学院一决高下。此场比赛共分为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装配以及试模四个模块,选手们将在两天共16小时内完成一整套模具设计加工及打样过程,涉及多种加工技术,充分考验选手对专业的综合应用能力。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学生许明明和陈能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六名的好成绩,许明明同学成功进入前五名。随后在广东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制造项目“五进二”的淘汰赛中,学院许明明同学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最终,该同学全力冲刺,不负众望,顺利进入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了2013年度在德国举办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
三、结语
示范校建设是推动学校模具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最大动力,是提升该专业内涵建设的最好机会。学校模具专业全体师生将鼓起改革创新的极大勇气,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成好示范校建设的各项任务,为职业教育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示范校中期建设情况报告 篇4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2011年7月25日,我校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75所“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
一年来,学校加强制度建设和责任制的落实,强力推进示范校建设;多次派人到江浙、上海地区10多所学校考察学习,借力推进示范校工作;强化学习和创新,巧力推进示范校建设。
(一)示范校运行机制建设
1.成立机构,加强示范校建设的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学校其他领导为副组长的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校企合作、资金管理、后勤服务管理七个项目组,并成立了示范校创建办公室,从而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示范校建设局面。
2.完善制度,保证示范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学校制定了示范校建设推进方案、示范校建设考核及奖惩办法、教学指导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等多个文件,为示范校建设的推进及保证建设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3.明确责任,提高示范校建设成效
学校与七个示范校建设项目组的组长及四个重点专业的负责人签订了任务书,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建设成果的实现到人。
4.动态管理,促进示范校建设任务的落实 自示范校建设任务书批复之后,学校对建设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包括学期总结交流、重点专业重点项目会商、周工作安排、月工作结清等,从而保证了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点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的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包括物流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制冷和空调设备运用与维修四个重点专业建设和办学体制改革一个特色项目。各项目建设任务进展顺利,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对照《任务书》学校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解,分项实施,整体推进。
2.师资队伍建设
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二、项目建设成效
(一)建立了“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密结合市域经济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二、三、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两个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三条渠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四位一体:责任、知识、技能、经验。
(教学指导方案图片)
(二).创新了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我校遵循“三为”办学理念,即“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学生提供最美好的前程”,深入开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是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四个专业共建立了30多个集教学一体、学做一体、理实一体的模块化教室,把教室搬进实训室,搬进校内实训基地,搬进校外实训基地;大力开展了小组探究合作式教学。其次是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四个重点专业在广泛开展项目教学、任务引领教学、情景教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形象设计专业在实践教学中采取由社区门店,到较大的美容美发厅,再到美容美发中心的阶梯式教学;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中,在同一块场地,安排多种实训内容、多机械共同训练的复式教学,以及创业教学;汽修专业把教学内容分为八个教学模块,利用模块化教室,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制冷专业将技能大赛的内容标准融于日常教学中,开展任务教学和以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学长制教学等。四个专业还开展了职场体验式教学。自2011年上半年开始,由学校联系企业,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由教师带队,成建制到企业进行为期1-3个月的职场体验教学活动,参加职场体验的学生达到1000多人。此项创新得到市教育局的肯定,并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市推行。(教改图片、职场体验图片)
(三)构建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3.推进课程建设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群)的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重构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力度,确立课程负责人制度,明确责权利,整合课程建设力量;将课程建设成绩纳入人事制度考核,作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各系部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奖课程建设成果,调动各方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课程开发建设的技术培训,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大大提高。
从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学校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5 门、优质核心课程16门,编写校本教材20门,目前完成初稿,准备出版,制定课程标准37个,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图片及资料)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通过“三进两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三进是指行业企业专家进学校,能工巧匠进课堂,学校教师进企业;两训是指聘请职教专家对教师开展校本培训,教师外出培训。近一年,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两个月达27人次,11位教师参加了国外、境外培训,24位教师参加过教育部、教育厅及有关教研部门举办的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班,引进、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29人,聘请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8人,从企业聘请26位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形成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国外学习、专业带头人、名师、大赛评委、教科研成果奖图片及资料)
三、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2008年以我校为龙头组建了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并于6月份挂牌。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集职业人才开发、职业信息沟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一体,构建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链,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学校和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使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最佳效益。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已达72家。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共享,将企业引入学校、将行业标准引入教学。
职教集团的建立,校企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企业参与教学、指导学生实训、提供实训和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培训企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形成互惠双赢的良性机制。
通过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由原来的42个增加到54个,所有专业的教学均有企业参与,合作企业平均每年接受学生实训达1000人以上、接收就业学生平均每年500人以上,学校为合作企业职工培训每年达到1000人以上,真正实现互利共赢。(聘请专家名单专家名单列表职教集团图片)
四、探索质量评价体系
以“贡献评学校,能力评学生”为出发点,学校吸收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质量评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形成多方参与、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个阶段是以学校评价为主,企业行业参与评价为辅,学校结合企业用人要求,制定人才评价标准,通过学校理论考试、用人单位参与技能考核、学生职场体验企业评价、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形式,评定学生的综合质量;第二阶段是以企业行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由用人单位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质量作出评价;第三个阶段过渡到完全由企业行业制定标准进行评价。目前,质量评价还处于第一个阶段。
五、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我校投资400万元,于2012年的6月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包括:学校门户网站、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管理系统、办公OA系统、教材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企合作管理平台、工学结合管理平台、校园一卡通等。其中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办公OA系统是主体。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正在完善之中。
四个重点专业还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平台、合同图片,)
六、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可概括为“4进5创”。“四进”是当地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是墨子文化和传统手工文化)、优秀国学文化进课堂、高雅文化进宿舍、校友文化进走廊;“5创”是:创建科研文化、创建金牌文化、创建外语文化、创建社团文化、创建校史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让文化挂在墙上,说在口中,融于生活中,流淌在每个教师每个学生的血液中。
学校目前开展了《弟子规》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早课诵读活动,建成了职业技能大赛国赛和省赛的金牌墙,创建了34个学生社团,20位名校友的事迹上墙,50位名校友录正在编辑出版,其他文化建设项目也正在实施之中。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幸福文化校园正在形成。(校园文化图片)
七、特色项目建设
我校的特色办学项目是办学机制改革。办学机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同时又要调动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符合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在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三部委批准之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推进项目的开展。
1.学校起草了《潍坊商校办学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呈报市教育局。
2.成立了由潍坊商校、潍坊市旅游局、商务局、美容美发协会、旅游协会、烹饪协会、苏州在水一方大酒店、济南天外山庄特级酒店、富华大酒店、沙宣美发公司、哈佛美发公司、春秋旅行社等十多家机关、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董事会。
3.成立了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
在董事会领导下,下设餐饮专业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包含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与评价委员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评价、实习就业等。
4.制定了董事会章程、教师聘用制度、财务制度、办学机制改革内部运行方案等。
5.经董事会协商,办学机制改革方案自2013年1月起正式实施。(董事会名单,图片)
八、示范与辐射作用 领导参观照片
通过示范校建设,我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观念转变、理念更新为先导,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为核心,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校的管理体系建设,学校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大幅度提高,学校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得到了社会、政府、行业、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自2011年7月至今,我校共接待到校参观交流的省内外学校70多所,近千人次;学校牵头制定了4个专业的全省教学指导方案,参与学校达30多所;我校技能大赛的经验以及职场体验的做法在全市予以推广;于建平校长在美容美发行指委杭州会议、财指委烟台会议上,做了主题发言;潍坊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等新闻媒体,对我校办学的经验做了6次的报道;山东省常务副省长、潍坊市市委书记到学校视察,对我校的办学特色及取得的成绩给与了高度赞许和肯定。
一、资金到位及使用
我校示范校建设资金保障组根据示范校建设进程认真开展工作,积极争取示范校建设配套资金,制定了示范校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要求对示范校资金进行专户核算。
中央财政资金920万元全部到位。2012年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根据《潍财指【2011】465号》文件,潍坊市财政拨付示范校建设配套资金474万元。
示范校建设资金使用合计237.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7.4万元,地方财政资金79.8万元,自筹资金8.7万元。
重点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情况:
1.物流服务与管理27.3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12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4.6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0.7万元。
2.美发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45.5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27.6万元,师资队伍建设10.4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7.5万元。
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90.8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76.8万元,师资队伍建设5.3万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8.7万元。
4.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专业64.1万元。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61.1万元,师资队伍建设3万元。
5.学校其他项目建设10.2万元。说明: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建设项目,需待项目完成后再全部支付资金,现在资金实际支出部分显得较少。
二、今后的打算
示范校建设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江南印象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的美,应该是无与伦比的!那种美,源于斜风细雨、春暖花绽之中;那种美,源于天空的湛蓝湛蓝和一尘不染;那种美,源于江南人声音的和润美和柔软甜;那种美,源于我看到我心仪的油菜花时感觉的妙曼!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但江南的魅力,更在风景之外。
培训印象
3月25—27日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其中王校长、葛教授和卢校长的讲座印象很深。
一、无锡机电高等学校王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现在细细品来,真是再恰当不过。
二、葛教授解释“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工作和学习的结合,不是工厂和学校的结合。这一解释点拨了我们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困惑。今后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积极探寻合理的学习形式和教学模式,努力形成“导向”的课程体系(就业导向、职业导向、工作过程导向)。
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理念及实践成果在课程中不断呈现,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我对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全新的理解。
考察职教名校印象
培训研修期间我们在孙校长和张校长的带领下考察了无锡机电高等学校、无锡技师学院、宁波职教中心、鄞州职教中心。其中印象颇深的是宁波职教中心和鄞州职教中心。
宁波职教中心印象来源于那位美丽的傅校长,美丽而不妩媚、得体无一做作,高雅而又低调,聪智且有内涵。她和她的校园一起成了我心中美仑美仑的风景:校园洋溢着温情。“激发潜能,成就卓越”八个大字昭示着学校精神,创意灵动的景观,翩跹如蝶的鹅掌揪似在诉说着“破茧成蝶”的美丽传奇,整个校园显得和谐静谧,处处洋溢着人文温情。校园蕴涵着智慧。学校以人文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为建设目标,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平台,通过实践和探索,形成一种风气,蕴育一种文化,创设一种促使师生自由、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培育有技能的学生,建设有智慧的校园。校园储存着感动。学校鼓励同学们将生命中的感动储存起来,因感动而行动,对那些学不来的事迹,学习其精神,把它作为前进的动力,对那些学得来的事迹,学习其行为,把它作为前行的目标。在享受感动的同时,创造感动来回报学校,回报国家。
人文温情、蕴涵智慧、储存感动和传递正能量的校园不管离我有多远,但永远是我心仪的校园,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理想之家园。
鄞州职教中心印象来源于几位介绍重点专业建设的老师,他们专业并敬业,他们的务实、活力和他们的学校一起再次成了我心中难忘的风景。
考察学习鄞州职教中心最主要内容是听取了数控专业、动漫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数字校园评价与管理系统特色项目三个示范建设重点专业和学校特色项目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情况。鄞州职教中心的示范校建设进度快、成果丰硕,在第一批示范校中走在前列,该校的建设经验对我们学校示范校建设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后记
江南考察回来已有一周的时间,感觉江南离我们很是遥远,但是那份职业教育的使命感确是更加强烈:我们培养的学生决不能跟农民工争饭碗,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靠技术和技能成为收入小康的中产新贵!
“快乐校园建设示范校”申报材料 篇6
六坝寄宿制小学“快乐校园示范校”申报材料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群众路线为导向,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快乐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厚重的快乐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我校领导对甘肃省教育厅、甘肃财政局提出的创建快乐校园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领导班子及相关人员会议。成立了“快乐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挂帅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任组员。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地学习相关的文件精神,实行校长负责制,制定了学校快乐校园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快乐校园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学生兴趣小组的选定,大课间活动、艺术活动的安排组织,场地安排,人员配备,器械的使用,活动检查评比,学生体艺活动的展示,学生技能标准的测试等内容。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精神,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经过不懈的努力,快乐校园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具备申报“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的条件。
二、学校概况
甘肃省六坝寄宿制小学是在2010年甘肃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新创建的一所寄宿制小学。学校位于六坝镇六坝村,占地总面积29675平方米,建筑面积9758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566人,教学班14个,教师45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音体美专职教师各1名,近几年我校相继建成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仪器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及少先队活动室等多个功能教室。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大程 度上缩小了我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为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按照标准,完善设施。
我校现有250米半圆式田径场(中设足球场)一块,篮球场3块,排球场1块,羽毛球场2块,乒乓球场地450平方米,乒乓球台架10副,体育器材室3间。学校在紧张的用房情况下,抽出专门教室供音乐、美术上课和社团使用,每学期都添置相应的设备器材,将旧的器材予以报废。这些场地设施的配备,为快乐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备条件。
四、按照课标,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
本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原则,我们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出相关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做到教师到位,课时落实到位,任何时候都不得随意删减挤占音体美课程,坚决执行音体美课程设置规定,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体美素质。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展现校园快乐风采。1.丰富多彩的“三操一活动”
我校每天安排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和40分钟的课外活动,三操由跟班老师指导学生活动,并有值周小组监督检查活动开展的情况,课外活动将班级划分活动区域,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跳绳、踢毽、跳远、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跑步、韵律操、做游戏等。学校为各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同时根据各项内容的特征,将学校活动场地进行了专门划分,做到定区域、定项目的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各班主任全程做好学生的运动辅导及安全监护,确保锻炼安全、有序、高效。
2.独具特色的快乐大课间
我校每天在上午安排30-40分钟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根据我校场地的特 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以阳光体育活动为主,侧重我县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绳、滚铁环、掷沙包、呼啦圈、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另外,为突出我校特色,我校大力普及太极拳和青年长拳,利用太极拳的“柔”与长拳的“刚”对对学生身体进行锻炼,使学生养成刚柔相济的学习和生活作风。
3.学生喜爱的第二课堂
为营造校园快乐氛围,培育学生兴趣爱好和审美情趣,我校按照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精神,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包括:读书阅览、经典诵读、文学写作、演讲、书画等、爱国影片观看、手工制作、电脑操作、舞蹈、合唱、声乐、器乐、摄影、科技、棋牌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师生校园生活。
六、加强常规工作管理,促音体美质量,提高快乐校园气氛
1.强调即使是音体美课,仍旧需要备课的原则,增强备课的实效性,引导教师在钻研教材、优化设计和提高备课效能上下工夫。
2.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也重视特长生的培养。
3.平时注重加强音体美教师的业务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和在职进修,提高业务能力,接受教学的前沿信息,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
4.注重兴趣小组的训练,认真做好特长学生的摸底工作,做好特长学生的档案整理,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出培训计划,扎实抓好平时各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音乐方面的有声乐等培训;体育方面有乒乓球训练等,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竞技水平;美术通过书画展等形式展示学生的美术天赋。5.加强检查监督,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计划、教案,促使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案,“不打无准备之仗”,并加强看课的力度,促使教师认真上课,不随意调课,保证音体美功课不被易用、占用。
6.加大学校快乐校园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快乐校园活动的氛围。制订了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大张旗鼓地宣传“快乐校园”,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七、以体艺项目为载体,掀起快乐校园活动高潮
我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艺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赛促练,推动发展学校每学年开展各种比赛活动,要求各班全体参与。如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太极拳比赛、广播操比赛及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等.学校还成立了学生男女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等,不定期地举行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政教处认真计划、组织好一学期内学生体艺活动和每天的早操活动,并把开展课外体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和多样化。本学年主要开展了庆六
一、演讲赛、文艺展演、大合唱、书画比赛,美术老师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到宣传橱窗上,装裱挂到走廊上,同时,这些活动也提高了学生、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趣,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广大师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同学间及师生间增进了相互的信任和了解,班级体的荣誉感在活动期间得到集中体现。从而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发 展,并进一步推动了我校体艺发展的进程。在县球类运会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县羽毛球比赛中男女混双荣获第一名、单打也荣获二、三、四名的好成绩,男子篮球也获得小学组第二名。在甘肃省 “思温杯”书法大赛中我校也获了傲人成绩。
八、今后工作打算
1.学校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奖励考核制度,积极争取、配备音体美教师和相关器材、场地,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专职音体美教师队伍。打造好快乐校园的规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快乐中职教。
2.政教处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重视和加强音体美课程教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音体美工作的规范要求,定期召开音体美学科教师会议,按时开展教研活动,主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活动,了解教学情况,帮助提高音体美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
(1)进一步提高认识。
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实施“快乐校园项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校要按照“大思路、小切入、求长效、出精品”的工作思路,从本校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力求把“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做实、做精、做出特色。
(2)强化组织领导。
学校要成立“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快乐校园项目”推行工作。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快乐校园项目”实施方案,加强对“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2+1项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督查力度,确保取得成效。
(3)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把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作为“快乐校园项目”的先导条件,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内引外联等多种渠道储备“快乐校 园项目”所需教师,积极开展各种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体育、艺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满足“快乐校园项目”对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师数量的要求,确保高质量地实施“快乐校园项目”。
(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学校要根据“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的需要,大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教育活动的条件,加大体育、艺术场馆建设和器材配备的力度,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努力挖掘社会资源,设法拓展学生体育、艺术活动空间,不断满足“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对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条件的要求,以保证“快乐校园项目”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5)完善评价机制。
学校要改进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工作,科学反映教师的工作成绩和学生的成长历程。
(6)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省课程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严禁挤占音、体、美课时。要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快乐校园项目”实施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开展好“体育大课间”和“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好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开展多样的学生才艺展示、文体比赛活动。鼓励支持各类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社团,如“经典诵读社团”、“顶碗舞社团”、“合唱团”、绘画、电子琴等,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
对照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评估标准,我校各项工作均已达到要求。我们希望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能顺利通过考评验收。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不断创新,把我校建设成为快乐教育强校,成为播撒艺术和知识的摇篮。
示范校建设 篇7
校企合作是国家示范校建设的中心工作,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 使国家示范校建设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促进了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一、学校与行业合作办学, 创新职教办学模式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要“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 在省政府和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 我校通过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加强企业、行业与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 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 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2008年1月, 经省教育厅批准, 以我校为龙头组建了海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17所职业学校、34家企业、5个行业协会共同组成, 在招生、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师资培训、顶岗实习、就业安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密切的合作,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去年10月, 我校承担了省教育厅与省住建厅创办“建筑类专业实验班”的新任务, 招收了五个专业700多名学生。为了提高办学质量, 我校还与海南省建筑行业协会合作, 聘请了五位建筑行业的客座教授任教, 还举办了别具特色的开班仪式。这一合作项目得到了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大力支持, 双方合作设立了建筑专业“海建班”, 省住建厅也表示将支持我校创办大型建筑实训基地。这一合作项目不仅填补我省中职建筑专业办学的空白, 还为我省中职办学创新模式作出良好示范。
二、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 加快精品课程建设
我校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近100名, 先后成立汽修、机电、电子电器、计算机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 企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修订, 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贴近企业。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我校还和上海景格科技公司合作, 共同开发建设汽车类精品课程, 建成有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按照“三贴近”、“四为主”的原则, 即技术应用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以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基本能力、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组合型”课程体系;实现专业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学校考核与社会鉴定、校内实践与校外顶岗的融通;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 以生产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本点, 构建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到2013年, 完成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 并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开发体现行业和地方特色的教材、校本教材及课件;由企业专家能手和学校一线教师, 根据实验实训内容, 结合学校实验实训设备条件编写针对性好, 操作性强的实验实训指导书;开发主干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 形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
三、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校十分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我校除了从企业引进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外, 还常年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来校培训教师。邀请了海马集团、广东镇泰集团等企业技术能手来校讲座;中国汽车维修协会顶尖级汽车专家朱军也应邀来校给教师做汽车专业发展的前沿讲座。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师的知识和眼界, 还使教师能够经常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好地培养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
我校实行专业教师下企业跟班学习制度。制订了《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暂行办法》, 规定每个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得少于一个月。今年还派出王春来、韦阳森等多名教师进入上海、杭州等多家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半年。企业实践经历, 不仅让老师开阔了视野, 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还能把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带到课堂上, 实现课堂教学与车间生产的“零距离”, 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四、学校与企业相互支持, 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德育基地”、“百项发明创新工程”是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的两个特色项目,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体现出校企合作的优势。
“德育基地”下设企业文化主题馆, 一是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环境建设。通过完善学校企业文化走廊、企业文化广场, 建立企业文化雕塑群,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 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二是各专业部试推行管理制度企业化。我校创办了多个“企业冠名班”。与北京嘉华集团创办“嘉华汽车班”、与海南威隆船舶有限公司合办“威隆造船班”、与丰田公司合办“丰田汽车班”、与海马集团合办“海马汽车班”、与中石化公司创办“扶贫石油班”等。“企业冠名班”由企业派出专家由企业人员担任副班主任, 和学校共同管理学生;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按企业要求制定;班级充分引入企业文化。这些企业冠名班已成为校企合作的新亮点, 《光明日报》曾以《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顺利完成职业教育学业》为题对我校的“企业冠名班”进行了专题报道。创办“企业冠名班”的专业部也试推行管理制度企业化, 营造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职业氛围。
中职示范校建设与语文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示范校建设
教学改革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看视频、讲故事、演戏剧、搞活动等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案例分析法、模拟情景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成为主流,激情导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成果展示、过程性评价等环节构成语文课堂的流行元素。比起以往带有普教遗风的肢解课文式教法,现在的语文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确是一大进步,令人欣喜。自2011年开始,随着中职国家示范学校建设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方向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突出工具性,不能忽视人文性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适应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劳动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专业课教学设计和手段打破传统的学科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化”“程序化”,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按照它们在目标职业活动中的本来顺序展开,语文等基础文化课也受其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中职教师完全抛开基础的语句训练,忽视循序渐进的规律,直接进入并专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训练技能,收效甚微。只追求实用的知识,只强调技能的训练,结果将语文课变成了训练场,所有的时间都承载着大大小小的任务(项目),或写应用文,或训练口语,即便是读一首诗,也要带着学会欣赏诗歌的任务去阅读,课堂上再也听不到书声琅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才能体会作品的人文思想。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可见朗读是学生欣赏美的第一步,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气势。在理解史铁生的《合欢树》时,笔者在背景音乐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基调。再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内容结构、情感脉络。读了几遍后,学生对课文就容易梳理了。至于文章的主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但要引导学生言之有理,不能离开文本片面追求标新立异。
中职生刚从初中的稚嫩中走过来,正处在积累知识、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储备知识才能慢慢走向成熟。况且大多数中职生是中考的落榜者,不仅语文基础不好,心理发育不健全,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起同龄的高中生,他们更加需要人文的关怀和积极地引导。“文以载道”,语文学习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其他科目难以替代。只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挖掘作品的精髓,语文才能完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的使命。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年青人,能成长为出色的劳动者。
二、与专业联系,不要亦步亦趋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决定了专业课的霸主地位。长期以来,中职语文一直陷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一是语文课虽然在国家课程方案中占重要地位,但在一些职业学校常被任意削减课时,降低評价标准;二是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结果陷入语文主体精神的缺失困境,成了“四不像”。三是语文课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改革,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很少触及到语文课程生成及运行的核心内容,课改效果不理想。在很多学校,语文等基础文化课无条件地给专业课让路,第一学年160课时被严重削减为80课时,只能在《语文》(基础模块)中选部分内容。第二学年几乎全是专业课,除了文秘专业外,《语文》(专业模块)很少进入课堂。
不仅如此,语文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向专业靠拢,口语训练时设计与专业有关的话题,布置应用写作任务时考虑职业岗位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这些都没有错。但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任务。《教学大纲》中指出,中职语文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中职语文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尊严,可以联系专业,但不能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亦步亦趋。现在,专业课向项目教学法一边倒。有些学校的语文课也在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即使有些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需要。从教学实践来看,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像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维修、电子线路检测等。而有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章节,像语文、德育这一类文化基础课,不能抛弃讲授法、诵读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应根据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生硬地套用项目课程教学,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反而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实践,不能离开实际
中职语文既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有效途径。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保证学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其工具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与实现以素养带技能的目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应该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通过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在活动实践中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进而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基础模块)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但有的活动内容与本单元的技能脱节,有的对条件要求过高,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绕过不理。其实,教师应参考课本里的设计,寻找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活动主题,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培养技能的平台。例如:在文秘专业讲授“求职信”时,笔者直接把学生带进了计算机房,在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把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和他们面前的电脑,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电子版求职信。虽然有的算不上漂亮,但学生兴致勃勃,都表示要利用课后时间设计一份更好的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变成了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按照提前布置的任务驱动项目,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包括前面学过的求职信、个人简历等。经过模拟训练,学生大致了解了应聘的环节。学校每年都有校园招聘会,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招聘现场亲身体验。学到的东西派上用场,学生就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比以前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提交作业效果好得多。
【示范校建设】推荐阅读:
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07-31
省示范校建设总结10-10
示范校建设会议纪要07-30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08-08
“党建示范长廊”示范点建设情况汇报09-08
示范高职建设08-25
隆胜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汇报材料07-16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09-20
示范性建设10-02
示范支部建设规划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