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2024-09-21

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论文(通用3篇)

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1

唐代乃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中州诗坛尤其群星璀璨。初唐沈期、宋之问的 “沈宋体”,对近体诗的形成贡献巨大。盛唐元结主张“救时劝俗”,为后世杜甫所推崇。岑参、高适是“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崔灏的一篇《黄鹤楼》,曾经使 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中唐倡导“不平则鸣”、“陈言务去”的韩愈,在古文运动中功勋卓著,在诗歌艺术上也成就非凡。白居易以平易流畅的诗风倡导“新乐 府运动”,其《白氏长庆集》收诗三千,独占唐代个人创作数量之鳌头。元稹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风格、理论上互为接近。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以 唱和作品成就最高。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语言绮丽,在唐诗中可谓别具一格。晚唐李商隐,作品意境朦胧瑰丽,比兴取象多彩多姿,尤其“无题诗”成为全 唐诗坛的绝响。诗坛巨擘杜甫,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现实主义大师,他不仅在思想上痛切时弊、忧国忧民,在艺术上浓厚凝重、炉火纯青,而且使七律达到了登峰造极 之境,被称为“诗圣”。浪漫主义“诗仙”李白的诗歌创作,也与中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另一种文学形式的词,中唐以后开始发达,中州诗人也逐渐用之进行创作。如韩的《章 台柳》,王建的《调笑令》,刘禹锡的《忆江南》、《竹枝词》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被称为词中圣手的李煜,国破家亡被掳之后,在汴京写下了《浪淘沙》、《乌夜啼》、《虞美人》、《破阵子》等名作,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词人。到了北宋,中州再次成为中国诗词文化的中心。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曹组的“门外绿荫千顷”等 名诗名句,传颂一时。苏轼、秦观、王安石等词坛大家,也主要在河南创作出重要作品。岳飞的《满江红》,则将南宋词坛上的爱国主义旋律高奏入云。陈与义、韩 元吉、史达祖等人的作品,也为中州词坛增辉。

金元时期的元好问,诗学杜甫,词宗苏辛,一生中的主要活动都在河南,并且编辑有《中州 集》,对中州文坛作出了重要贡献。时至明清,李梦阳、何景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侯方域、李绿园也各自编有《四忆堂诗集》、《绿园诗抄》,但已经 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副业”--中州诗坛与全国诗坛一样,开始从鼎盛走向衰落。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主要就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先秦以下,中州诗坛 代有名作、名家。尤其唐宋,河南籍或主要生活在河南的诗人、词家更是层出不穷。所谓“逐鹿中原”,并不仅仅表现在政治、经济方面,在诗歌艺术领域也曾经创 造过无数的辉煌。

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2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舞蹈教育;新时期;传承与发展

一、赣南采茶舞蹈教育之发展沿革

赣南采茶戏始源于茶农长期的种茶采茶劳动生活,具有浓郁的江西地方特色,是赣南地区人文风情的生动体现。赣南采茶民间舞的风格、形态、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开发空间可以与任意一种民族民间舞相媲美,在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世纪50年代起,新中国舞蹈事业蒸蒸日上,赣南采茶舞蹈也因为当时优秀艺术工作者创编的很多经典剧目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最终确立了专项的课题研究。许多专业舞蹈教育者及舞蹈专家赴江西赣南地区采风,向当地民间艺人学习采茶戏,并尝试了把采茶舞蹈引入教学课堂,在当时,赣南采茶民间舞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对采茶素材的收集和学习,未能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

1994年,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聘请了江西赣南艺术学校的采茶戏专家陈宾茂先生为客座教授,教授赣南采茶舞蹈,在此期间,郭磊教授与陈宾茂先生带领学生共同整理提炼出了赣南采茶舞蹈教材;2008年,北京舞蹈学院郭磊教授依据课堂实践,在1994年教材的基础上逐渐完善和精致,为赣南采茶舞蹈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天,我国大部分中专及高校的民间舞蹈教育一直以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和汉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汉族”为主,只有少数专业舞蹈院校及江西本地高校的舞蹈专业开设了赣南采茶民间舞的教学课程,存在一定局限性。普及赣南采茶舞蹈教育、引进专业课堂,不仅有利于赣南采茶舞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对于整个中国的民间舞蹈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赣南采茶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要真正了解和掌握一种民间舞蹈形态,深入到特定的自然背景去学习是必须的。赣南采茶舞蹈也不例外,老一辈舞蹈家们就经常到赣南地区向民间艺人学习。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大批赣南本土民间艺人,他(她)们文化程度普遍低下,却在采茶艺术表演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更是赣南采茶舞蹈最初的传承者和教育家。但现在从事舞蹈教育的教师中除了赣南本地的教师,极大部分对赣南采茶舞并没有过多关注和研究,达不到赣南采茶舞蹈教育的要求。这样的师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了赣南采茶舞蹈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发展。

2.文化理论教学不够

“任何舞蹈形态,都是由它的文化因素决定的,掌握和分析这些舞蹈形态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认识这些形态背后的文化属性。”江西省舞协名誉主席余达喜先生如是说。目前的赣南采茶舞蹈教育依然沿袭着“口传身授”教学法,这是舞蹈教育实践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然而这一教学法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却略显单薄。片面地教授学生赣南采茶民间舞的元素动律和短句组合,而不深入地引领学生了解采茶舞背后的文化背景以及所表达的人文内涵;重视身体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理论方面的教学。

3.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

赣南采茶舞蹈源于江西赣南地区上千年的种茶劳作,是一种民间的乡土艺术。随着时代的高速变迁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在适应时代新潮流、大众新审美等需求显得愈来愈吃力,新一代年轻人极少愿意花时间去认识和了解采茶舞蹈。学生缺乏兴趣,只是一昧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钻研精神,久而久之易造成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不利于学生真切感受赣南采茶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更不利于赣南采茶舞蹈教育的传承发展。

三、赣南采茶舞蹈教育的改革策略

1.加强推广和交流

赣南采茶戏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舞蹈工作领域,要真正实现赣南采茶舞蹈教育的传承和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做好赣南采茶舞的全国甚至全球的推广和交流,积极运用新闻、电视、网络等多种现代化传媒手段,推动赣南采茶舞下基层、进企业;下农村、进城市;如校门、出国门,吸收有益养分,促进赣南采茶舞的良心发展,做到“人人知道采茶舞、人人了解采茶舞、人人喜欢采茶舞”,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们来学习赣南采茶舞蹈,大力促进赣南采茶舞蹈教育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

2.培养、优化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赣南采茶舞蹈教育传承和发展的基础。现在赣南采茶舞的传承方式主要还是靠老演员的传、帮、带,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在新时期已逐渐掉队,必须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赣粤地区的文化局可以开办采茶戏教师进修班,引进优秀采茶舞蹈家和著名民间艺人,形成系统的教学,使年轻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学习赣南采茶舞,在理论、实践等各方面达到赣南采茶舞蹈教育的要求。同时,全国各艺术专业院校、各高校舞蹈系甚至各中小学都需定时选送一批舞蹈教师进行赣南采茶舞蹈的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样国家和学校同时努力,严抓师资培养,才能打好根基,更好地推动赣南采茶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口传身授”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赣南采茶舞蹈教育在新时期的传承和发展。其一,在教学实践中,只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舞蹈教育需要将文化内涵与技术训练有机结合。其二,舞蹈艺术来源于人类原始的劳动生活,而赣南采茶舞这一特殊的民间舞,更是离不开乡土民间。其三,“三大技巧,两类模拟”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典型风格特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角色形象与情态训练的融合,引导学生自由表现,在掌握技术技巧的基础上,用赣南采茶舞蹈语言表现出特定的动物形象与乡俗形象,使学生增强直觉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达到身体、情感、心智整合化一的教学目的。其四,改革创新是赣南采茶舞蹈教育面临的最重要命题,创新意识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携手为赣南采茶舞蹈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出一份力。

四、结语

有很大一部分原始民族民间舞蹈由于没有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得不到传承和发展,日渐被人们遗忘,直至消失。庆幸的是,赣南采茶舞蹈这朵艺术百花园中的“山茶花”在广大民间艺人专家、专业舞蹈家以及优秀舞蹈教师几十年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绽放。在经济、文化高速变革发展的新时期,只有加强艺术推广和文化交流、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国家、学校与社会的紧密配合才能切实保护赣南采茶戏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推进赣南采茶舞蹈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1-15.

[2]王欢,熊莹.江西民间舞蹈教育传承及发展研究——以赣南采茶舞蹈为例[J].艺海,2012(9):127-128.

新时期传统户外游戏的传承与发展 篇3

关键词:户外游戏;传统;传承发展

现在我们对儿时学过的文言文、诗词可能大部分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对于儿时玩过的游戏却记忆犹新。例如,跳皮筋、丢手绢、砸沙包、木头人等等,这些游戏现在还有吗?传统的户外运动还有传承的必要吗?还要继续发展这些户外游戏吗?

我国传统的户外游戏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发展传统的户外游戏,不仅仅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需要,而且是幼儿锻炼身体和心理、适应社会能力必不可少的。例如,跳皮筋可以锻炼幼儿的柔韧性与小脑平衡能力;砸沙包可以锻炼幼儿的灵敏能力;丢手绢可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不可否认,传统的户外运动对于幼儿成长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今天,越来越多的幼儿已经放弃户外运动,而是选择自己感觉比较时尚的滑轮、游泳等一些活动。这些活动让幼儿失去了情感交流和角色扮演的机会,而是更多时间接触运动器材,失去了享受游戏的乐趣。传统的户外运动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新时期户外游戏面临的困境

1.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幼儿比较喜欢待在家里玩着电脑游戏,或者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动画片,户外运动严重缺乏。极度膨胀的城市发展形成了人口多、流动性大、社会比较浮躁的环境,加上现在执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家长认为孩子还是待在家里比较安全,现在,即使是一栋楼的孩子都基本上不认识,大部分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有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跳皮筋或者砸沙包。

2.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时期就给孩子选择各种文化补习或者体能训练,有的家长甚至给幼儿报四五门课程,白天放了学,晚上还要上文艺课或者辅导课,也没有周末休息时间,直接压的幼儿喘不过气来,更别说有时间玩户外游戏了。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玩游戏,家长也没有意识到户外游戏对幼儿身心训练的重要意义。

3.现在的楼房建筑商为了经济利益,在小区里几乎利用了所有空地,即使有一些游乐场所,也只是一些运动健身器材,面积小得可怜,孩子们根本没有户外游戏的空间和场所。

二、户外游戏的重要作用

显然,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下,孩子们的户外游戏越来越少了。但是传统的户外游戏对于儿童社会心理的发展和身体的锻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利用游戏丰富幼儿时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户外游戏往往被人们看做是“身体的活动”。其实户外游戏包括两个过程,即“学习活动”和“通过活动来学习”,前者孩子们可以在户外游戏中学习基本的运动机能,提高运动质量,使身体素质得到锻炼。后者是指孩子们通过户外游戏活动促进各方面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户外游戏可以调动儿童各个感官的刺激,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开朗活泼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玩耍中促进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2.利用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质

很多户外游戏经过时间的考验一直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教育意义。例如,“跳大绳”“拔河”可以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老鹰捉小鸡”“跑马城”为孩子们提供了合作探索的机会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并能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助人、与人分享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关心热爱集体的品质。参加户外游戏的儿童,他们交际能力比较强,懂得尊重别人和正确评价自己,能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也体会到失败也没有什么,重新站起来一样可以获得成功,易于形成阳光开朗的性格。

3.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大自然为户外游戏提供充足的活动场地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利用自然界天然的材料玩“过家家”游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生活,也可以捡石子摆各种图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想象力,他们就这样游戏、玩耍无不凝聚着智慧和创造。自然界的泥沙、花草、雨雪等都会给他们带来无穷的灵感和乐趣,他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锻炼着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内在潜力,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奥妙,从而产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三、传承和发展传统的户外游戏

1.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家长过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因此,幼儿园是孩子们生活的小乐园,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渡过的。在这个小天地里,首先,要保证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其次,可以增添一些户外活动器材,比如,木马、城堡一类的,另外,教师可以教孩子们自己动手,利用一些废旧的布料自己制作沙包,利用废旧的报纸制作风筝,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能带动他们的兴致。幼儿园还可以利用一些有限的场地,让孩子们自己开辟种地,利用户外时间为它们浇水,不管最后是否丰收,主要是让孩子们享受户外劳动的快乐过程,认识到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加强安全意识,增强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户外游戏范围比较广,孩子们四处活动时,教师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能顾及到,在给孩子更多游戏空间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要求安全教育。在每次户外游戏时,教师都要讲解游戏时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还要做好“四查”工作,即查孩子们人数、查孩子们穿戴、差场地、查器材,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户外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四处巡查,及时纠正危险动作,确保每一个孩子在游戏中都是安全的。

3.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

教师要特别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性格孩子之间的差异,尤其是那些活泼好动或者性格内向、胆小不合群的孩子,教师应该多多鼓励他们,带他们参与到游戏中来。教师应该学会透过孩子的言行举止掌握孩子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整个户外游戏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孩子们的游戏伙伴,通过每次活动观察,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使游戏达到最佳效果。

4.注重“家园”联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教师应定期与孩子家长交换意见,或者举行相关的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家长也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并且促进亲子交流,同时鼓励和引导家长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多带孩子外出活动。

总之,传统户外游戏是孩子喜爱的活动,对于提高孩子整体综合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孩子为主体,积极引导孩子主动玩游戏,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促进孩子主体性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真正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世峰.英国开展儿童户外游戏的理论和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10(08).

[2]高岚.学前教育学[J].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

[3]刘淼.儿童游戏通论[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9.

[4]张平.小型多样的户外活动材料[J].早期教育,2012(08).

上一篇:制取氧气实验教案下一篇:农民收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