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2024-06-24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共11篇)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1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公共关系的协调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关工作的完美进行,离不开公关人员的参与,要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关人员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本文就主要是对公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论述。

关键词:

公共关系 公关人员 职业素质 培养

正文:

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方法、对企业塑造形象、协调关系、实现多赢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就何为公共关系,它具备的特征,以及公关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将如何培养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公共关系及公关从业人员的相关概念

(一)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发展,运用双向传播的手段来协调,改善组织的内外部关系,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取得公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并对组织形象的传播进行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公关从业人员的含义

公关从业人员是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二.公关从业人员的现状分析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日益呈现年轻化趋势,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领导多为男性,基本被称为“男性的世界”,而女性多为员工。且公关人员大多数属本科学历以上,虽然每年公关人数上涨迅速,但仍有潜在的巨大市场。自“公共关系”成为我国职业分类的一员,其门槛也相应提高,2000年3月被列入持证上岗的职业,全国开始每年两次的公关职业资格统一考试。但是我国公关行业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国的公 1

关人员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面对逐渐全球化,逐渐繁荣的经济,公关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重塑媒体格局,这就需要公关从业人员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公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具有公关职业特点的现代人全面发展的品格特征,如现代人的思想特征、思维方式、形象意识和价值取向等等。这些素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关从业人员的公关意识:

公关意识是现代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则,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公共关系实践活动,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至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意识和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的核心。

2、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是公共关系的功利意识。

3、开放意识和互利意识,是对公关主客体关系的认识。

4、传播意识和服务意识。

5、危机意识和成就意识。

(二)公关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

公关从业人员要和社会上不同的人打交道,需要面对各种难题、矛盾和困

境,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心理承受能力。无论面对何种挫败,无论取得何种成绩,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行为,冷静理智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2、处变不惊的心理。公共关系面对着日益变化的社会以及企业环境,变化是经常面对的事情,所以作为公关人员一定要有灵活、处变不惊的性格,面对变幻莫测的人与事,能沉着应付、妥善解决,不断创新。

3、热情、开放的性格。从公关工作的要求看,公关人员的性格最好是开放型、稳重型,并具有涵养、宽容精神和积极乐观的性格。接受各种各样与自己性格不同、风格不同的人。具备了热情开放的性格,工作才会有激情,才能让自己和事业不断创新、4、广阔的知识面。公共关系人员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其职业特点必须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包括经济、管理、艺术、哲学、广告等等,这样才能在他人面前侃侃而谈。

5、良好的形象气质。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况,都要保持自信的心理,给人一种沉稳又不乏热情,善交际又不急躁的印象。

6、发散的思维。公关人员要不断地接受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在工作中一定要

学会创新,敢于创新,用发散的思维对待工作。

7、艺术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在处理公共关系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同时要兼顾艺术性原则,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1、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理论知识包括公关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职能、有关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的概念类型等等;基本实务知识包括:公共关系调研、公共关系活动策划、公共关系评估、公众分析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等。

2、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知识:公共关系是一种新兴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所以学习一些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传播学、广告学、行为学科是必须也是不可或缺的。

3、有关组织的知识和开展特定公共关系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组织的性质、特点、任务、目标和目的;组织的历史、目前环境、竞争对手、员工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公共关系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是对整体公关人员的要求,并非对每个人的个体要求。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能力结构:

1、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它是公关实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其他传播实务活动的辅助手段。公关人员不仅要能说会道,运用文字表达自己观点,还要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说与写是公关人员的两项主要技能。

2、良好的组织能力,是开展公关活动的必须因素,也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收集选择信息的能力、计划、决策、管理能力。

3、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是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公关人员是企业与他人交往的代表者,代表企业与公众沟通,社交能力对一个公关人员也是十分重要的。

4、很好的创新能力以及自知自控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这是一个成功的公关人员必不可少的因素。

(四)公关人员的风度、仪表

公关人员的仪表一定得得体、有风度,这是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企业组织的形象。

1、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礼貌,也能够让他人与自

己的交谈产生共鸣,为活动的成功进行奠定了基础。

2、得体的言谈举止,举止言谈得体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也让人觉得自然,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不同场合的言谈举止不同对待,更易促成良好的结果。

3、诚恳的态度,待人热情、诚实,不论是何种层次的人群,都应该等同

对待,虚伪矫揉造作的态度,更不利于公共关系交往,更有损组织形象。

(五)公共关系人员的“四力”

1、沟通力:公关人员要善于倾听客户声音,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在过程中根据客户反馈适时调整,结束后聆听客户对其满意度,沟通是公共关系合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2、方案力:是对公关人员的创意以及策略思考的考验,也是最大挑战,这必须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学识及见识,熟练掌握快速学习的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表现力:有好的方案也必须有一个好的阐述者,同样的方案不同的阐述者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求公关人员是一个很好的演说家。

4、执行力:公关人员不仅能说还必须会做,对于细节一丝不苟,不要因小失大,导致企业形象的倒塌。

四、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

(一)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工作原则:

1、开展公共关系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

(1)真实: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

(2)客观:要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冷静对待问题

(3)公正:态度、立场坚定,处事公平

(4)全面:用矛盾的普遍性来看问题,避免片面

2、互惠互利的原则:

(1)动机目标互惠互利

(2)计划策略互惠互利

(3)行为行动互惠互利

(4)结果效果互惠互利

(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科学理论知识是基础,思想品德是保证,忽视哪方面都会影响公关人员的质量

2、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只有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检验理论学习的正确与否,更好的培养公关人员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能力。

3、较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广的综合知识相结合,由于公共关系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具有交叉影响性,这就需要现代公关人员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同的公关人员要区别对待,针对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公关人员。

(三)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培养方法:

1、大学本科教育。

2、系统教育与单科培训相结合。

3、全员公共关系培训

4、教育单位办班、用人单位办班和联合办班三者相结合。

5、还要加强公关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

总之,作为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必需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更好更稳的开展公关工作。另外,公关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以使自己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唐雁凌 姜国刚主编:《公共关系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何莉 《论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技术与市场》,2008年第9期

3、徐宏伟 《论企业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社会科学》,1993年12期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2

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要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及其特点;深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是贯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新闻记者,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将国情知识应用于日常新闻工作之中,不断加强和改善新闻报道,进一步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虽然网络新闻媒体在传播特性上与传统新闻媒体有区别,但是网络新闻媒体首先是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也是网络新闻编辑必须遵循的传播规律,面对泥沙俱下的互联网信息,网络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更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此时,社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现象是: 一方面,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一些消极因素随之不断涌现,在这样的基本认识下,网络新闻从业人员更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推动相关事件朝着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方向发展。要努力确保新闻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增强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充当真理的宣传者和捍卫者;直面矛盾、旗帜鲜明,体现出以真实性为基础的倾向性;掌握好新闻传播的“度”,自觉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明确网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据调查,我国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互联网日益成为影响广泛、深受公众喜爱的大众媒体。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大,对其权威性、公信力、诚信度的要求就越高,诚信关乎网络媒体前途命运,是网络媒体做大做强的前提。

2002年胡锦涛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要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实事求是的反映情况,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关于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 胡锦涛在2008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中指出:“要保证人民的知情权;要注重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 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对于网络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树立忠于事实的职业理念是根本,要寻求事实真相,不策划、制造事实或推动事实的发展;准确叙述事实,不夸大其辞、杜撰事实,这是新闻真实的底线,同时要呈现并核实事实细节,但这些细节不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和未成年人的权益。要处理好与消息来源的关系。对复杂事件进行追踪报道,不以观点统领实事,为了观点而剪裁事实,避免观点现行而遮蔽了理性的观察和思考。

具备较高的网络新闻编辑水平

1.了解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传播特点上的区别

作为网络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传统媒体的官网从业者,大多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过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两者间的区别有明确认知。以电台为例, 广播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声音,最大的优势是及时,快速,弱点就是瞬间流逝, 而网络除了可以听,更可以看,恰好能弥补广播的传播弱点,能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补充完善,将传播效果立体化、最大化。

2.具备较强的新闻整合能力

以北京广播网为例,经常会把不同广播节目中对相同事件的报道评论进行二次加工整合,以网页的形式重新呈现给受众,不仅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的传播弱点,更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的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展示,便于受众加深了解,实现了“1+1>2”的效果。比如对于目前北京连续雾霾天气的报道,相关的电台节目每天都有此类内容,但都散落在不同频率不同时段中,并且稍纵即逝,就算通过网络上的广播回放也很难一次获知所有内容,而广播网将相关内容从新整合加工,配上图片及相关背景,汇集到一个专题页面中进行集中展示,并在网站首页重点位置推送,方便了网友阅读和了解,也帮助电台节目扩大了传播范围。

3.具备准确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网络编辑在选取新闻的时候,心中要有一把尺,随时衡量一下一个新闻是否具备了基本属性,而不是为了追求点击率,追求轰动效应,而失了这把尺的准度。

有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和不断学习的精神

应该说,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应是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说通俗一点就是新闻界常讲的“多面手”,对于记者来说,除了文字稿外,还要尽量学会摄影、摄像、熟练使用相关的编辑软件,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对于编辑来说,应掌握对同一新闻稿件或节目内容按不同媒体呈现形式进行编辑,同时,对于不断变化的时代新科技,也能尽快掌握并运用自如。

以北京广播网为例,北京广播网是北京电台的官网,同时也是以音视频内容为主的网站,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广播节目进行碎片化的二次加工并在网络上进行呈现,这就需要编辑掌握网络新闻的发布流程,包括对后台编辑系统的熟练操作,对不同媒体形式的内容编辑处理,不仅要会熟练的剪辑音视频, 也要掌握如何将广播语言重新编辑为适用于网络传播的文字,在参与到一些大型的报道活动中时,为了让页面内容更加丰富直观,编辑记者还要具备摄影、摄像技术,而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 就要马上掌握新媒体的发布特性,编辑特点,以便将电台的报道利用最新的手段有效的传播出去。

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不做“标题党”

标题党是指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点击进去发现与标题落差很大而又合情合理,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各种目的网站编辑、记者、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标题党的危害性包括:浪费了网友的时间,欺骗了网友的感情;标题党的行为会使网友因为受过欺骗,而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信息,造成“狼来了”的悲剧;充斥“性爱”“暴力”“罪恶”等字眼,严重污染版面,令目睹者触目惊心。

同时,许多不符合汉语语言文字规范的“网络语言”现在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从2013年底开始流行起来的“缩略语”,如:普大喜奔、不明觉厉等, 这些词语被部分网络记者编辑引入到网络新闻报道中,造成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影响了网络新闻的质量。在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客观的前提下,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尤为重要。虽然在网络上,有个性的语言更加吸引人,但对网络编辑来说如何把握尺度就是一个逐步锤炼的过程,过于网络化,娱乐化,会导致新闻本身失焦,也会让受众有被骗的感觉, 丧失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如果过于传统死板,又得不到网民关注,这份语言的功力和技巧,是通过编辑不断磨合和调整才能达到的。

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

网络媒体传播的形式主要是通过网页,所以网页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网站的访问率,网页设计的版式,色彩的运用,音频,视频信息的比例甚至字体的类型都是网站文化的体现,这就需要网络信息编辑要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审美能力。以北京广播网为例,新闻类的页面多以蓝色为主,传递冷静客观的媒体态度;传统文化类的页面多以红色为主,突出中国风;娱乐明星类页面多以紫色、橙色为主,表达活泼热情时尚气息;生活服务类页面多以粉色、绿色为主,体现温馨感。

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比传统媒体记者具有更高的政治敏感性,同时还要具备全面而系统的知识,采发网络新闻的专业技术,不断地提升个人的职业修养,这样才能承担网络新闻传播的重任。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3

[关键词] 职业化职业化素质职业心态职业意识

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国会计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质不高,严重缺乏职业化的会计队伍。

一、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职业化”是对事业的尊重与执着的热爱,是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精神,是追求价值体现的动力,是实现事业成功的一套规则。简单说,就是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

加入WTO,我国会计人才职业化水平低的问题日益凸现。造成很多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不高的现状,有诸多外界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和会计主体自身都忽视了财会人员的职业化素质。加强会计的职业化素质培养,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则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完善。因此我们说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二、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化素质的培养

如何才能真正成为职业化会计人员呢? 笔者认为成为要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质,要注意如下六个方面的培养:

1.职业资质

职业资质就是从事本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资质是能力被社会认同的证明,如注册会计师就是一种资质。每一种职业都有相应的职业资质模型,都有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准入标准,形成对从事该职业的独特要求,因此,拥有职业资质是职业化素质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一个职业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资质,这是进入会计这一职业领域的通行证。例如,基层会计人员务必首先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最好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证书、注册审计师证书如此等等。

2.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如:问题意识、客户意识、效率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完美意识、细节意识、系统意识等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时代要求会计人员能胜任飞速发展的经济状况下会计职业要求,加入WTO后更需要具有全球观念和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会计专业人才。

3.职业心态

职业心态主要有:积极心态、包容心态、自信心态、学习心态、羞耻心态、奉献心态、专注心态、感恩心态等等。如: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的职业心态可以让会计人员不断进取,提升专业技能,永远立于市场竞争的不败之地;给予的、奉献的、羞耻的职业心态能让会计人员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的理念,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信念在会计人员心中根深蒂固,以提供虚假信息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信奉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有了这种境界,就会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殚精竭虑地为公众服务。

4.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动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国家对会计人员提出的主要职业道德要求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廉洁奉公等。

5.职业行为

职业行为包含职业人对工作、对企业、对同事、对客户、对自己等方面的行为规范。坚守这些职业行为,就是职业化素质的成熟表现。如会计人员工作要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对各项经济活动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要依法办事,做到“不唯上,不唯情、不唯钱,只唯法”,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坚决不做违规违纪的事情等等。

6.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工作岗位对工作者专业技能的要求,职业化必备的职业技能主要有:角色认知、工作观、沟通技巧、团队精神、服务理念、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为经济卫士的重要作用;要树立热爱会计职业、献身会计职业的理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情感;要更新管理意识,从账房先生、簿记人员的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要加强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谈判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自我情绪管理及对他人情绪的管理,克制冲动、矛盾的情绪,学会自我解压,调节自我的心理不平衡,注重自我心理保健。

三、會计人员职业化素质培训的切入点

市场经济需要职业化会计人才,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及会计继续教育不妨从采用职业化素质修炼与职业竞争力提升培训的方法,这可以帮助会计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以及掌握具备职业化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

诸如,大学课堂上加强职业意识培训,可提高会计人员的主体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等等;注重职业心态培训可端正会计人员对企业、对客户的态度,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职业行为培训能帮助会计人员自我规范职业化行为;职业技能培训可促进会计人员自觉、全面地提升各项职业技能;团队建设与团队精神培训,使得会计人员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增加团队协作精神;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培训,使得会计人员对前途明朗,清晰前进的方向,同时能增加工作的快乐感;情绪自我控制培训能让会计人员懂得如何克制自己徇私舞弊、造假贪污、挪用公款的冲动,如此等等!

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有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会计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步伐,逐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自律机制建设。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4

一、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文笔。公关的这个行业意味着要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语言的真诚与信服力十分重要,这是展开公关的基本工作。其次你需要用语言传达出工作相关的信息,所以能说会写是公关行业的基本能力。

二、敏锐的实事洞察力和政治熟识度。做一名公关人员,就注定要与新闻媒体,社会实事和政府接触,所以要善于从事物表面分析潜在的真相。除此之外还要熟识政府的各项法规制度,这样才能使公关工作的开展更加得心应手。

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一项公关工作的开展,过程十分复杂,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所以需要有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物尽其用,协调各类关系,收集整理信息,制定公关方案与计划,开展实施公关活动。

除此之外,公关人员具备很好的宣传推广能力,善于运用各种传播方式推广组织的形象,还要有应变能力,能够及时的处理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灵活从容的作出应对措施。

作为公关人员,能力的高要求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还要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因为与社会上的形形色色打交道,会市场遭遇挫折和困恼,拥有好的心理素质,是必备的条件:

一、心理素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失败与困难,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要有坚韧理智的心理素质。

二、开朗的性格。公关人员做的更多的就是与外界的各行各业接触,所以要培养自己开朗大方的性格,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为自己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除了上述这些素质,公关人员还需具备诚实勇敢的品质,果敢坚毅的性格,这些都是塑造一名优秀公关人员的必备条件。

若我去应聘公关人员,我会做如下准备:

首先要先了解公关人员在一个企业中的职责:建立与媒体、社会团体、顾客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组织安排必要的政治活动,调解纠纷,调整雇员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等等。当然,公共人员不仅仅是企业的代言人,了解顾客以及其他不同相关团体的态度和需求也是它的重要职责。为了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公关人员

需要与团体代表、顾客、公益组织以及报章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媒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要及时的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消息,以保证公众、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所以综合来看。在一些中小企业。公共人员在各个场所和活动中是多面的能手,了解了这个行业的职责所在,是应聘的第一步准备。

公关人员应聘书

尊敬的XX企业人事经理:

您好!感谢您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查看我的应聘书。我是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市场营销专业2011级毕业生,前不久从报纸上获悉贵公司公关部门招聘公关人员的消息,所以冒昧的向贵公司发来了一封求职信。

虽然我在校学习的专业并不是公共关系,但是出于兴趣,我对这门学科作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面对工作,不怕苦不怕难,认真负责。我知道要做一名优秀合格的公关人员不容易,但是我性格开朗,不怕打击挫折,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这是公关人员十分需要的品质。

二、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我兴趣爱好广泛,善于与人打交道,这也是公关人员需要的能力,其次在校期间。曾参与组织过多次大型活动,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工作中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如果我有幸能够得到贵公司的垂青,称为贵公司的一员,一定竭尽所能为之 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查看我的应聘书。

此致

敬礼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5

浅谈信息化、市场化条件下高校档案从业人员素质的构成取向

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对于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历史条件下,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对传统档案管理的观念及模式进行变革,走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对从业人员要切实解决好适应信息化和适应市场化的两个问题,实现由管理型向知识型、技术型的转变.

作 者:巫彩云 WU Cai-yun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03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G27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素质要求   发展  

公关人员素质论 篇6

关人员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关人员是指那些部门专门从事公共关系工作的职业人员,而广义的公共关系人员,除了包括狭义的公共关系人员外,还包括那些从事公关教学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人员,以及公共关系社团的从业人员。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公共关系人员的定义是: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共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

由于公共关系职业的特殊性,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科学的职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合理的能力结构。

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的两项基本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和公关意识、经济意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意识。

生理素质主要指人的身高、体型、仪态仪表等。要求形象主要是吸引公众,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公关人员的外在容貌与体型,取决于组织的性质、公关活动的目标与任务。公关人员的最佳人选的共同要求是身体健康、长相端正、仪表得体。

相对于生理素质来说,心理素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有的个性品质类型。许多心理学的研究分析表明,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打开工作局面的开拓型的公共关系人员,他们在气质、意志、性格等方面,都有一些相近的特点。

富有热情的气质。气质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心理学将

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作为公关人员,应该热情、活泼,从这个要求来看,多血质和胆汁质的气质比较为理想,黏液质和抑郁质的气质则有许多不能胜任之处。

具有开放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外向型性格的人,其注意和兴趣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界,性格开朗活泼、心理健康、热情直爽、善于交际,对外界事物关心;公共关系人员一般要求具有开放的竞争性格。所以,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外向型的性格,或是侧重于外向型性格的人。

具备坚韧的意志。一直是人所独具的一种心理现象,即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重重困难,进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现代社会的复杂特性,使公共关系人员在制定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空前的增加了。因此,公共关系人员的意志素质也变得格外重要。公共关系人员必须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再有可能将理想付诸行动并达到成功的彼岸。

公共关系意识是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核心。它能够引导一切公共关系行为。没有公共关系意识的人,即使他有再好的心理条件,有很好的公共关系知识和能力结构,他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关系人员。所以,只有具备公共关系意识的公共关系人员才是真正的公共工程人员。

塑造形象的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在公共关系思想中,最

重要的是珍惜信誉、重视形象的思想;形象是为组织的特定对象所塑造的,这些特定对象就是组织的公众。任何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都必须着眼于公众。具有服务公众意识的人,能时刻为公众利益着想,为公众服务,要有服务公众的意识;公关人员的信誉意识指社会组织在公众中高度重视和珍惜自己的信誉,努力维护公众对自己信任的强烈信念。信誉意识既是组织生存的根基,也是公共关系协调的基础,没有信誉就等于扼杀公共关系和扼杀组织自身;在当今这种竞争的社会中,任何组织都想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但这种形象的塑造,必须建立在诚实、透明、有真诚互惠的意识的基础上。任何组织也都应该通过公共关系工作,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但这种追求,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所以身在组织中的公关人员也必须有这种真诚互惠的意识;公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是指社会组织对公众、对社会负责的一种社会责任感;组织为了塑造、提高良好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必然要求公关人员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的意识和技巧,以争取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合作;角色意识是某个个体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心理结构。公关人员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首先必须具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其次应该意识到自己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和采取怎样的行为才能符合组织和社会公众对自己的期望,从而促进良好公共关系的形成。公关人员一般要扮演的角色有:组织的联系者、信息的收集者、组织的传播者、组织的内外关系协调者等;同时公关人员也需要勇于创新的意识,惟有创新,才能塑造出有个性的组织形象、才能使组织在竞争激烈的社

会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公共关系活动与广告或推销不同,如果说后者更多地着眼眼前,注重较为直接的效益的话,那么,前者从根本上来说,是立足长远的,追求的长期的效益,只有这样才符合公共关系思想;公关人员的危机意识指社会组织时刻对公共关系协调与否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它强调防范于未然,强调居安思危,强调社会组织慎重对待公众,强调对变化的敏感性意识。作为公关人员,具备危机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才会合理、有效、恰当的运用花在公共关系上的每一分钱,才能使公共关系的效用最大化,没有经济意识或者经济意识淡薄,是不能将公共关系工作做好的,也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关人员。

公共关系在性质和类型上十分复杂,在实践操作中也错综复杂,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涉及众多的领域,需要用到各种学科的知识,甚至需要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具备了相应的知识结构,且发挥得当,公共关系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地进行,也容易获得理想的工作结果。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务实知识;包括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基本程序等。二是与公共关系密切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广告学、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人际关系理论等。三是有关组织的知识和开展特定公共关系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包括组织的性质、特点、任务、目标、发展史、面临的环境、现有的竞争对手、员工的精

神面貌和未来发展前景等。

公关人员具备多种能力,具体包括组织能力、信息助理能力、交际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装饰审美才能。

公共关系主体的创意意识是指社会组织在公共关系的活动中不断创造崭新的活动活动模式的一种自觉和能动的倾向。只有创新意识,才能不断的创造性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只有不断创新,越用新颖的手法、奇特的方式,才能不断的满足观众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需要,取得公众的注意和支持。

综上所述,只有具备上述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

本文摘要:

一名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塑造形象、服务公众、信誉、真诚互惠、责任、沟通交流、角色行为、勇于创新、危机的意识;经济意识、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关键词汇:

公关人员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参考书目:

书名:公共关系学通史教程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页码:144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篇7

关键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思想教育

当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会计行业作为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重要性与日俱增, 虽然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恪尽职守, 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受到利益驱使, 禁不住诱惑, 违反职业道德, 造成了纷繁杂乱的道德败坏现象, 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因此, 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从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道德入手, 整理出违背道德的具体表现, 最后提出如何培养职业道德, 为会计行业道德问题提供有用的研究。

一、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一) 精通业务。作为相关从业人员, 必须具备精通的业务水平。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 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会计现在做的不仅仅是经济业务的事后反映, 对事前、事中的把控也越来越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 精通业务, 才能在工作中从容面对新的事物, 从而作出专业的判断, 为相关行业决策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

(二) 熟悉法规。会计工作牵扯到大量的法律问题, 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学习, 做到熟悉财经法规, 增强法律意识, 碰到涉及到法律的问题从容面对, 既能运用相应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又能依靠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思想, 使自己不踏入违法的行列。

(三) 爱岗敬业。俗话说得好, “干一行爱一行”,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点。任何工作都是长期简单的重复, 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特别是会计从业人员, 周而复始算账、记账、报账, 只有爱岗敬业, 热情对待手头每份工作, 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态度去面对每天的工作, 努力钻研新知识、新业务, 才能不出差错, 不被社会淘汰。

(四) 公正廉洁。在生活工作中, 有的账目关系着不同单位复杂的关系, 有人给你送钱、有人拉拢你吃饭, 肯定让你办事, 你只要答应下来, 就丧失了办事的原则, 无法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客户, 就会犯错, 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因此公正廉洁的办事风格是每个会计从业者所应遵循的职业操守。

(五)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从业人员要认清自我, 《会计法》明确指出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项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不能因为一点利益而忘记了法律, 忘记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六) 良好的服务意识。会计人员应该拥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切身为单位考虑, 增强企业成本控制能力, 为企业优化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发挥自己最大能力。

二、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表现

(一) 贪字当头。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败坏, 养成了贪财贪色贪权等社会上各种不良品质, 崇尚享乐主义, 经不起诱惑, 有的甚至利用职务之便, 帮助他人侵吞国家财产, 造成了国家和单位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 迫于外界压力、弄虚作假。由于会计工作牵扯面大, 一旦出事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因此单位领导常常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不然面临辞退、下岗威胁。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失去原则, 违心操作, 造成职业道德的丧失, 甚至有些会计从业者, 为了某些利益, 主动配合, 利用其专业的知识储备, 隐蔽的操作, 逃避外界监管。

(三) 缺乏敬业精神。很多人不了解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认为只是与数字打打交道, 记记账, 看不到前途, 心态失衡, 就无心工作, 一心想调离工作岗位, 造成了上班时没有积极性, 没有热情。

(四) 专业性不强。很多会计人员一旦工作就是吃老本, 依靠原有经验处理一切事物, 不学习, 不进行相关业务的培训, 造成会计理论水平、操作能力、信息化知识比较差, 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情况。

三、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的对策

(一) 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觉悟。加强政治学习, 提高思想觉悟, 加强责任意识, 这是会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只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改革大潮, 时代发展结合起来, 并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一切以制度办事, 忠实履行本职工作, 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 多种形式开展道德教育宣传。在道德教育宣传上, 不仅充分利用旧的宣传媒体, 广播电视、杂志期刊等, 还要将道德宣传的阵地安插到越来越多的新媒体中, 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等, 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会计道德教育, 使从业人员真正从内心热爱这份工作,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维护行业人员的社会形象。

(三) 完善会计人员监管制度。完善行业监管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会计行业自身监管, 就是要认真履行自身工作义务, 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审查、报账、记账、核算、分析等等, 对于相关经济业务, 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看待,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完成;二是加强社会的监管, 相关的财政、审查、税务等部门对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防止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然后是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相应的检查、评估, 以期加强工作质量, 又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最后是让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进行公开透明的监督, 这样才能宽范围、高透明, 使得会计人员不敢越违反职业道德雷池半步。

(四) 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治国是国家方针, 那么各个行业都应该完善法律制度, 加强惩治违法行为力度, 避免道德治国、以人治国等错误方式, 使得人人都可以信服。一是建立赔偿制度, 只要参与了造假, 给受害人、受害单位造成了损失、相关责任人就得依法作出赔偿;二是建立清退机制, 针对不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认真对待客户的企业和个人, 依据相关法规进行清退, 严重违法行为可以禁止会计人员从事相关行业。

(五) 加强会计人员轮岗制度。加强轮岗制度有助于行业内部监督, 防止结党营私, 搞小团体, 从而形成利益集团, 贪污受贿, 败坏企业社会形象。轮岗制度也有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对整个行业, 多种部门有更新的认识, 激发创新思路。

(六)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选拔那些业务素质好、事业心强、热爱本职行业的人从事会计行业。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检查、考核、评比, 将结果与奖罚制度、职务等结合起来, 使会计人员遵循职业道德, 更加努力有效率工作, 真正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员脱颖而出。

(七) 增强会计人员独立性。将会计人员工作重心放到相关工作上, 而不是与上司、行业管理人员的打交道上, 将管理者与执行者职能分离, 将会计工作透明化, 不再依附于管理人员, 使得会计人员独立起来, 消除外部造假胁迫。

四、结语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养, 提高职业道德操守, 是行业改革发展创新的必要途径,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规范会计人员工作流程, 从会计人员到社会大众完善监督机制、从相关行业到政府监管部门都要提高监管力度, 使得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栋成.浅谈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8, 5

[2]陈勉.浅谈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3

[3]石俊霞.浅谈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J].现代企业, 2007, 4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8

【关键词】旅游;职业教育;企业内部培训

改革开放30年来,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能否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职业素养、文化修养、团队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

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之广阔、产业规模之庞大是从业人员所无法预测的。就山东一省来看,2009年至2010年的旅游业收入已达到3000亿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加剧,决定了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和规格的提升也在加快。旅游教育是否能够满足发展如此迅速、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求状况,是旅游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旅游行业产业链长、涉及范围宽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行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多、就业相对容易,但如果想成为这个行业的高端人才,则需要具备非常高的素质,这决定了旅游业人才应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多样性是指要求不同的岗位要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比如旅行社不仅需要服务热情、表达流利的导游,还需要做事严谨、掌控全局的计调,以及业务熟练、沟通能力一流的外联。特殊性是指无论是能力知识还是身体素质,旅游行业都需要一种特殊的素质结构,比如说,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因此,对旅游职业教育我们应该从在校学习阶段和从业后的学习阶段两个阶段着手研究,旅游从业者的在校学习阶段称为职业教育阶段,从业后的学习阶段称为企业内部培训阶段。笔者按规模选取旅游院校超过50所的北京等14个省市的一些主要旅游院校,主要根据网络资料对其职业培养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实现将实践成果提升到理论层面,并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旅行社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阶段——旅行社管理专业的教学

一些高校要么偏重于外语教学,要么偏重于导游考试教学,明显带有功利取向,多数造成了教学内容重复,结果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了,却又什么都没学到。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个人职业生涯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数学生分配到旅行社以后往往是“有人没事可干,有事没人能干”。针对以上问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将教学细化,设置了旅行社经营管理专业(以计调为主)、旅行社营销专业、导游专业(下设英语方向和普通话方向,其中英语方向班由通过笔试和口试在全年级中选拔出的热爱学习英语、热爱英语导游的尖子学生组成)以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四个专业一个方向基本上涵盖了旅行社的大部分岗位,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从事过旅游工作的专业老师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导游资格证的考试和具备旅行社工作的能力。

同时,该系还加强了职业素养的培训:

(一)服务意识的培养

每年举办校园十佳导游比赛,给学生类社会的导游经历;组织学生进行全省景区的模拟导游实训,给学生真实的工作经历的锻炼;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的能力。打造旅行社业界的绅士淑女,让他们真正成为最有文化、最有修养、最有凝聚力的旅游行业的从业者。

(二)吃苦精神的塑造

在对学生的实习教育中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狄保荣先生曾说过:“如果你在实习中吃遍了天下所有的苦,那以后你在工作中品尝到的就都是甜了”。让学生们明白旅游行业不仅是游山玩水,还是身体力行、动手动脑,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精神。灌输学生在校期间、在实习阶段中主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意识。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在类社会的环境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

(三)团队合作的锻炼

以班级或系部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拓展训练活动,如绑腿跑、齐眉棍、信任摔背、盲人摸象、快速拍手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团队意识,增加沟通意识,明确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信任是队员之间合作的基石,体会到有时候服从也是完成工作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企业内部培训阶段——借鉴旅游企业的企业培训方案

企业的发展靠的就是他们鲜明独特、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而对全体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是践行企业文化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企业稳定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一)职业培训的原则

公司对员工的培训应遵循系统化、制度化、主动性、多样化和效益性原则。

1.系统性。员工培训是一个全员性、全方位的、贯穿员工职业生涯始终的系统工程。

2.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把培训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证把每次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

3.主动性。强调员工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

4.多样性。充分考虑受训对象的层次、类型,考虑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5.效益性。员工的培训是人、财、物投入的过程,是价值增值的过程,培训应该有产出和回报,应该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

(二)职业培训的内容

企业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和业务技能两方面的培训。

1. 企业文化的培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公司得以长远发展的保证。通过进行企业精神理念和规章制度两方面内容的企业文化培训,建立公司与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企业文化理念,或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知名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都已经形成了独特鲜明、与时俱进、一以贯之、注重规范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是一种资源,它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理念培训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辐射功能。

绝大部分旅行社均形成了完善细化的规章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行政基本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投诉管理制度、旅行社内部管理制度、旅行社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其中如下规章制度尤为重要:合同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员工行为规范、卫生管理制度、员工奖惩条例、考勤休假制度、部门岗位设置及晋升管理办法、门市接待人员服务细则、计调人员服务细则、导游员服务细则、驾驶员服务细节、团款支出及结算程序等等。

2.业务技能的培训

旅行社根据经营范围、员工岗位,不断实施员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知识的培训,使其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迎接新挑战所需的新知识。不断实施在岗员工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自由的发挥。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怎样在变化中求生存、求发展,这就需要不断的充实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管理模式。

(三)职业培训的方式

旅行社职业的培训方式可分为企业内训和网络在线培训。企业内训又分为公司培训、部门培训、岗位培训、自我学习等。若按照培训职责划分,职业培训可分为新员工培训、提高培训、发展培训、人文培训、拓展培训等。

1.新员工培训

公司为新员工介绍有关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公司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等,使新员工了解所从事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程序、标准,从而帮助其顺利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

2.部门内部培训

以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新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员工进行小规模、灵活实用的培训。部门内部培训由各部门组织,定期向人力资源部汇报培训情况。

3.全员培训

主要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教育及员工基本素质为内容,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劳动观。通过学习和实践,企业的劳动价值观被高度概括和内化。

4.例会交流、汇报

一般来说旅行社的做法是,每天早晨公司部门经理及以下人员参加晨会,学习公司会议精神或通知,分享工作中遇见的问题和心得。每周固定时间召开公司中高层会议,总结一周以来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反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你在大学毕业后的第十年,把你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掉时,剩下的才是你的素质。学校是教授你技能和学习技能的本领的地方,岗位,才是学生真正的老师。

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九大素质 篇9

 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九大素质物流是个诱人的新兴产业,不仅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就业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未来10年上海的物流服务队伍将扩容至180万人的规模,在目前的基础上净增100万人的就业岗位,其中的90%为一线的操作工。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急需大量一线操作工的各类物流企业,到招聘市场设摊,在媒体上发布信息,可以吸引大量的求职对象,可真正能被录用的城市求职者很少,能度过试用期,成为企业员工的廖廖无几。令人力资源经理们头痛不已,只好招募老实肯干,价格低廉的外劳工。

一面是大量物流一线岗位虚拟以待,求贤若渴,一面是成千上万的无业人员渴望就业,积极应聘,为何就谈不拢,留不下呢?许多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们分析认为,主要是广大应聘者和试用工对物流一线岗位操作的实际情形缺乏了解和认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期望值过多过高,对未来的工作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归根结底是个就业观念问题。因此,要在物流一线求得一职,发展成才,关键是要了解物流业态,具备基本素质,经得起方方面面的考验。

接受环境挑战的意识

物流作为一种产业,是由无数个与货物打交道的企业所构成的。物流一线操作涉及的内容一般包括原材料和产品的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物流操作现场大多在城市边缘的车站、机场、港口、码头附近,少有现代都市的生活气息和繁华;车队、库房大多比较简陋,不少是露天堆场。作业时蚊叮虫咬、风吹雨打,夏天太阳晒,冬天寒风刮是常有的事,与大都市写字楼的工作条件相差甚远。简陋的条件和环境是横在城镇就业者面前一道难以迈过的坎儿。到物流一线就业首先就要战胜自我,从想象的那种坐在电脑前打打单证、坐在会客厅里洽谈业务的境界中摆脱出来,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条件和环境的挑战,克服困难,脚踏实地,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

作业风险防范意识

物流一线作业,就是接受客户、货主的委托,通过储存、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实现对客户、货主的承诺。客户、货主委托作业的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实物,有的还十分昂贵,一铲一托、一包一箱就是成千上万的价值。物流作业现场不测因素多,极易发生差错、质变、溢缺、破损、丢失等事故,无论发生何种事故,低廉的服务费用是远远抵偿不了巨大的经济和信誉损失。物流作业决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收收发发、搬搬运运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风险大,关系到客户、货主、企业、个人切身利益的业态。走上物流一线作业岗位,必须熟悉商品,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坚守岗位,精力集中,尽心尽责,杜绝差错和各类事故的发生。

吃苦耐劳的精神

“入世”以来,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需求日益朝着多品种、少批次、周期短、流速快的方向发展。客户、货主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趋向于高质量、快节奏,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这一意义上讲,速度就是优势。因此,许多物流一线的理货员既当收货员,又当发货员,同时又是统计员,*车连轴转,长途运输司机常常顾不上吃饭睡觉,大家都在抢时间、争速度。与传统仓库、车队的朝南坐,慢节奏相比,劳动强度、苦累程度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有无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物流一线员工能否胜任本职的关键。

自我保护意识

物流一线作业员工成天同装卸设备、运输车辆和货物打交道,极易发生翻车、货垛倒塌、机具碰撞、火灾、中毒等事故,轻则致人伤残,重则人命关天。作为企业要把一线员工的人身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同时购买人身、设备和货物保险。作为一线操作员工,既不能人人自危,临场胆怯,更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乱干。只要心中时刻想着安全,处处小心防范,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类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证。

保持平常心和宽容心

在物流市场,客户、货主是上帝,他们在业务外包和服务价格上握有主导权,对物流协作单位有取舍的权力。他们中有的以救世主自居,随着发号施令,更改和增加服务内容,有的无理指责、刁难、侮辱和投诉物流一线作业员工,如果抗争吃亏的总是物流员工。不少一线操作员工觉得低人一等,常常感到窝火和委屈。企业领导经常与客户、货主加强沟通,增进双方的理解和友谊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员工自己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和宽容心,能作出说明的,要以正当的理由作出委婉的解释,无法解释的请求上司出面协调。但无论如何都要按照作业要求,确保服务质量,以此赢得客户、货主的尊重与理解。

承受巨大寂寞压力

物流一线一般是指仓库、码头、堆场、机场。作业人员成天与货物打交道,点数量、记数字,有时见物不见人,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年轻人很难耐得住寂寞,有的借故串岗、离岗。这样很难不造成差错和事故,这种现象多了,工作岗位就难保。不少物流企业的年轻员工就是因为耐不住寂寞,擅离职守,造成差错,造成损失而被辞退的。选择物流就业,就要了解这一特点,就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该玩的时候就玩,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但到了工作岗位上,就要专心,坚守岗位,聚精会神,把件数点清,把数字记清。为企业尽责,向客户负责,也向自己负责。

处理好人际关系

物流一线,是中低端的服务场所,表面上看,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其实人际关系也同样复杂。表现在工作上干多点少点斤斤计较,厚此薄彼感情用事,说三道四搬弄是非,成团成伙关系庸俗,仗义执言遭受非议,出了差错扯皮推委。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正确认识,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很容易把关系弄成复杂化,影响到心情和工作。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是,少说多干,少参与是是非非的议论,有了瓜葛牵扯就及时说明情况,消除误会和隔阂,必要时直接与上司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一句话,就是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业务知识的钻研和做好本职工作上,这才是最重要的。

扎扎实实打基础

近几年来,物流人才的需求成了大热门,几十万年薪的待遇很吸引人。何谓物流人才?笔者以为应是有大专以上学历,有物流供应链上某一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操作经历,有较强的系统设计、信息处理、客户服务、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能力,有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者。是不是物流人才,不单要有学历和专业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出众经营管理业绩,也就是说物流人才是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物流一线作业是物流人才的成长基地,要成为物流人才,就得从一线干起,在一线增长才干。一线的基础夯实了,才有开拓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才能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入人才的坦途。

学会一专多能

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生意难做,分工太细,用人太多,会加大企业的成本支出。因此,企业领导,人事经理不得不在用人成本上动脑筋,做文章,想办法。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工

对企业公关人员素质的一点认识 篇10

我们常说的素质一般是指学识、才华、品德、风格等。而公关人员的素质,则是在实现组织与公众的联系中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增强组织机构的生存能力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良好形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的意识、品德、常识、情感、风格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具体分为静态素质和动态素质两个方面。静态素质:·公关意识。公关意识是公关人员最基本的素质。作为企业代表者的公关人员,要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且加大企业的宣传力度,敏锐的公关意识最基本的要求。·服务公众的意识。无论是针对企业还是针对个人,公关是一个以服务为要求的职业,无论是在关系的协调还是实施管理职能的时候,服务于公众的意识是公关人员顺利开展工作的保证。真诚互惠的意识。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论是与企业的合作还是媒体之间的合作,保持真诚互惠的意识能够在企业间树立良好威信并为自己的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沟通交流意识。沟通交流意识是公关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出席公共场合或者谈项目合作,沟通交流都成为获取成功的积极因素。创新审美意识。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进步,作为公关人员应敏锐意识到社会上新的事物,并适时提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方案及计划,作为公关人员,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立足长远的意识。公关人员不同于广告或销售人员,得到的可能是最快的价值体现。公关人员的工作见效并非很快所以对自己、对企业都要有立足长远的意识。动态素质:·人际交往能力。我们理解的最为广义的公关就是与人打交道,的确,公关人员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都以这种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具备人际交往能力的公关人员才能更好的实施自己的方案,在工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同样具有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作用。文字写写作能力。策划方案、媒体供稿都需要出色的文字写作能力。公关人员至少应在三方面的写作水平达到很高的境界:新闻稿写作、司法文书写作、文秘写作。组织领导能力。方案的实行需要组织人员开展工作、协调员工顺利执行,所以组织领导能力对公关人员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灵活多变的能力。我们看到的公关人员都具备一个特性:灵活。作为一个企业最灵活的一个部门,公关人员灵活多变的能力也能使你在面对问题时,更加机智。·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更新飞速发达的时代里,信息带给我们无限的价值,从信息中挖掘有价值的看点并将企业的宣传计划定位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是公关人员的责任,所以信息处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心理:优良的性格。性格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作为公关人员应该综二者之优势,既不能抑郁、内向也不能粗心大意,所以优良的性格是公关人员的先决条件。自信、豁达的风度。在面对合作企业时,要保持自信、豁达的风度,将本企业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对合作成功与否保持一种豁达的心境。公关是一项立足长远的事业,今天的豁达会给明天的成功创造一个机会。·热情开放的心理。热情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尤其对于公关人员而言,要经常保持对工作的激情才能不断有新的创意,新的立足点。知识结构: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的是,公关知识结构为T字型,即专业知识要达到很深的程度,一般知识要达到博的程度。所谓纵,是指专业知识。包括公关专业理论和公关技术的应用理论。公关专业理论包括:公关的原理、公关的历史、公关的规划、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公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公关的传播理论、媒介理论和社会舆论的研究。公关技术的应用包括:公关的实务、技巧、方法、公关实习和案例分析、运用传播媒介和制作各种宣传材料、进行公众调查等。所谓横,是指知识的一般性。指与公共关系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相应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及外语等。与“纵”的概念相关的知识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管理学、国际关系学、对外关系学等。公关礼仪:公关人员接触到的人最为广泛,而且经常代表企业出席各种场合,礼仪是公关人员的必修课程,每一个细节的完美体现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力求完美也就成了一名优秀公关人员所追求的。见面与介绍。见面应留给他人谦虚、和蔼的形象。介绍应由职位高到职位低、由长到幼来介绍。探访与接待。热情是应该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探访应遵守对方的习惯。握手与问候。在握手时不要后仰着身子,这样给人一种很孤傲的感觉,好像你与对方握手是对对方的一种施舍,让人反感。你要把身子倾向于对方,表现出谦虚之意,让对方感到你主动与他们握手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如果对方当中的人,有坐得较远的,不方便握手,你也不要忽视与他交流。当然你不可能走过去握手,那样显得太做作了,你要用眼睛和手势向对方致意。但不要只简单地招一下手就匆匆而过,那样不会引起对方的重视,达不到感情交流的目的。仪容和服饰。仪容应端正整洁,不穿大胆夸张的衣服,在公共场合应遵循国际公共场合穿衣原则即,TPO(Time、Place、Object)原则。公关技巧:谈话的技巧。与人谈话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想想对方是否愿意听。与人交谈时,不要只考虑自己说得痛快,而不考虑对方听得高兴与否。第二,该文即文,该俗即俗。是指用特有的用语来表达意思。见了没文化的人,就要用一些通俗的,容易让人明白的语句表达;见了知识分子,就得用一些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注意这一点不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尊重对方,为了与对方更好地交流。以对方喜欢的方式与对方交流,会让对方有一种被人接受,被人承认的感觉,他会感到亲切,愿意与你谈下去。第三,他不说你说,他说你就听。许多人性格比较稳重、内向、好静,他们在与生人交往时往往不愿多说,不愿先开口。当你与这种人交谈时,可以滔滔不绝地谈,让对方听。人想说话的愿望都是一样的,只是要对交谈者有了了解之后,才乐意谈。所以,一开始你自己讲,边讲边观察对方,看他有插话的欲望时就让他讲,千万不能不看对方的情绪不停地讲。对方一开始插话你就要认真地听,变换个角色,变成他讲你听。扰乱对方的技巧。在对方向你诉说的时候,为了打断对方的思路,你要把对方所说的主要问题甩开不谈,专说次要问题,象原因、条件、要素等等。并详细地问他一些并不重要的问题。在他解释时,再刨根问底问个没完。这样,他的主要问题就淹没在这些细枝末节里了。谈的时间长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重要了。对方当然也是很不愿谈这些小问题的,他怕自己的思路被打断,就会一心一意地谈主要问题,恨不得马上谈完让你明白。而你

却偏问这些问题,问了就不得不回答,问得多了,回答也就多了,这样他的思路就会被打断,你的目的也达到了。

自从上了《商务谈判与礼仪实战》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谢谢俞老师精彩的课程,非常感谢。

梁山

土木结构0923090401061

浅谈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 篇11

--《新闻传播学理论前沿》讲座报告二

张 铮

在报告一中,笔者主要根据本学期的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各讲的重要内容——传媒产业化进程及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一共十五次讲座中,笔者印象最为深刻和感受最为强烈的是2005年3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进行的题为《我国传媒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的讲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一直是笔者十分关注的话题,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陈教授的讲座有翔实的调查数据,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同时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展望,让我深入地了解了现实也引起了深刻的思索。陈力丹教授的讲座首先从2004年发表的2003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调查谈起,这个调查针对全国55家传媒进行了调查。此后2003年3月22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针对新闻从业人员做出了规范。之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这样的重视,陈力丹教授分析了这样的几个原因:

1、体制转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不是一种社会职业。传媒从业人员给别人一种“错觉”,虽然不是公务人员,但是似乎具有某种“权力”。当传媒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和空间不足时,在新闻道德意识弱化和职业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上述的那种“权力”寻租的现象,以党政“权力”违法换取广告和发行量。

2、商业利益:市场经济后传媒成为经济利益的单元,这样就有了维护和扩张自身利益的驱动力。市场机制引发了利益、生存、发展之争,引发新闻从业人员行为的多种选择,外部的诱惑越来越多。但是,并非市场经济会带来道德缺失,而是目前的市场还不规范。

3、行业混岗:现实传媒体制内部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这是造成“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编辑部人员不得不利用手中的“报道权”(这本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要求所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订阅。特别是拉广告,丰厚的回报对于传媒业人员诱惑大,新闻价值和政治宣传价值会受到利益的诱惑而扭曲。

4、记者岗位聘任违规和人员流动率过高。处在生存焦虑下的传媒和记者,职业意识和责任感下降,记者的生存困境和激烈的竞争带来生存的困境,有些记者甚至没有正式的身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下降是必然的。此外,媒体人员的流动性过高,很多记者或者编辑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媒体经过很短暂的培训就上岗,甚至有时候要“来之则战”。因此这必然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岗位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珍惜,“能赚一笔是一笔”成为很多从业人的信条。

接下来,陈力丹教授论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一是专业(行业)意识,即监督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二是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三是专业知识、技能和培训,四是专业资格的认可,五是专业内部的自律,六是专业精神的范例,总之是要将传媒的责任、使命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目前首先要做的是:

1.将记者的“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

2.立足于同行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的内化而形成;

3.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我国目前的新闻职业规范偏重于相对抽象的职业道德原则的概括,而且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职业规范的细致约定,因而要进行细分,以制定具体的、可感知和可执行的规范条文,从而提高传媒职业规范的水准。

4.提升新闻伦理学的学术质量。我国的传媒伦理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论著尚停留在阐发较为

抽象的原则层面,缺少新闻传媒的专业特征和可操作性,与传媒业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此后,陈力丹教授总结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违反职业道德的15种现象:

1.编辑部和经营部混岗,造成“有偿新闻”泛滥;

2.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

3.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

4.受贿无闻

5.假新闻

6.制造“假事件”,即所谓“新闻策划”

7.免费接受被采访方的各种好处

8.侵犯公民和法人的隐私

9.侵犯当事者的“著作权”

10.“媒介审判”,即媒体报道司法审判,以非法治的意识报道法治

11.介入式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

12.拒绝更正与答辩

13.恶意炒作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

14.无人性的冷漠新闻

15.虚伪广告和庸俗广告

最后,陈力丹教授分别用图形代表了职业从业者职责忠诚的倒金字塔模式,即个人职责为最轻,其上是组织职责,再往上是专业职责,最高是的社会职责;与此对应提出了媒体自律的正金字塔层级模式,即以制度化层面作为基础,再往上分别是行业层面、传媒层面、职业层面。

陈力丹教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此后我看了一系列陈教授论述传媒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文章。现在回头看这个学期的历次讲座,不禁又想起了《穆青传》的作者张严平在2005年3月8日做的讲座中深情地介绍穆青老人的场面。可以说,这两次讲座都是有关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讲座,如果说陈力丹教授偏重于学理研究和探讨,那么张严平做的介绍穆青新闻生涯的《穆青传》的讲座则是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一座高山。穆青同志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是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和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者,他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中国20世纪新闻史的写照与奇迹”。范敬宜院长高度评价穆青同志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穆青同志可以说为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的典范。“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把握大局”,是穆青在长期记者生涯和新闻领导岗位上恪守的原则。

如果把记录穆青同志光辉一生的《穆青传》、张严平老师深情的回忆和陈力丹教授揭露的我国传媒业目前存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的问题做一对比,忍不住会让人感觉到进行职业道德的提倡和职业规范的建立十分有必要。但是这也要我们思考,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记者忙着跑新闻发布会,拿材料,没有时间搞调研,还能产生穆青这样划时代的记者吗?媒体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报道方式,穆青的“讴歌式”报道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我们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而且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人没有遭遇过社会的风浪和人生的起伏,我们能有那样敏锐的把握社会脉搏的高超水准吗?但是无论怎样,穆青同志为我们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和他的“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我的一切”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但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仅仅有光辉的榜样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全社会和全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并实现行业自律,同时也有必要建立适合的职业规范,这些都需要进行实践的探索和学理的研究。

《全球化传播背景下广东新闻传媒的他律与自律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10月对广东新闻从业者进行一次关于职业道德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广东省的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这里面涉及到前面所述的很多行业内的“潜规则”,也有很多是违背记者职业规范的做法。从对策上看,笔者认为,首先,新闻传媒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活动,应该在行业内部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采取手段促进新闻从业者自律,使新闻从业者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其次,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有效发挥自身在规范传媒行为方面的主导作用,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制度建设;第三,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加快立法,通过法律及其执行机制来界定传媒的权力范围。一方面要尊重传媒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合法利益,保护传媒的采访权、报道权、传播权;另一方面要抑制传媒权力的任意扩张,确保传媒权力的行使限制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认真完善现有的与传媒管理相关的行政法规,逐步推进新闻职业道德有关条例的法律化,从法律上来抑制或减少新闻侵权的事件。

此外,对于新闻伦理学的建设需要大力加强。现在的新闻道德与职业规范很多是领导部门拍脑袋写出来的,而即便是经过严谨论证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的矛盾出现。比如前一阵子惹来沸沸扬扬的争论的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却成为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

笔者看了很多关于这组图片的讨论,既能理解摄影记者的委屈,也理解网民的愤怒。结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来说,这反映的就是记者舆论监督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记者的职业道德的局限性。

记者的职责非常明确,要忠实于客观,忠实地记录新闻事件的发生,不能人为地干扰新闻事件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记者本来就是有一定旁观身份的,暗中观察,伺机等待,不光是表现在揭黑、曝光等负面新闻中,甚至是有些中性的社会新闻,记者都只是事实的记录者,而不是干扰事实发生的人。

然而另一个问题是,记者也是社会人,也需要讲求公共道德。因此网民的愤怒就在于记者可以漠视即将发生在眼皮底下的灾难或事故。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不具备社会公德的记者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好记者呢?

这里就体现了笔者提出的加强新闻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记者在这里面临的是两难的境地。填平了水坑或者树立了警示牌就干扰了新闻事件的原始发生,或许会失去一条好新闻,而另一方面,如果等到事件发生了再树立警示牌不但会背上“缺德”的骂名还会失去原有的新闻的社会效力。这本身就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要保证公众的消息绝对正确,一方面又要献身于公共利益,这本身就是很难两全的。中国的新闻理论里面规定新闻是自发的,不能人为地干扰,以笔者的理解,这无论如何都与公德心挂不起钩来,这也就是说新闻事件发生时,公德心对记者而言相对要弱化。而网民关于记者公德心的指责也应该引起重视。所以说,更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的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准则,而非记者的社会公德。

上一篇:农民工劳务合同签订制度下一篇:端午节逛城隍庙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