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选题策划案例

2024-07-17

新闻的选题策划案例(通用6篇)

新闻的选题策划案例 篇1

《伉俪行——风雨兼程世纪路》丛书选题策划

一、丛书基本情况

丛书:《伉俪行——风雨兼程世纪路》,一套九册。字数:每册约150千字。

二、丛书出版价值

1919年5月4日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一天,爆发了一批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

200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五四”年代人物,重提“五四”精神对于21世纪的我们无疑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对“五四”的纪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春的价值和美丽,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

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分子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和使命。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先生曾撰文《二十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指出:

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总共有六代知识分子。以1949年作为中界,可以分为前三代和后三代,即晚清一代、五四一代、后五四一代和十七年一代、文革一代和后文革一代„„后五四一代实际上分为前后两批,前一批出生于1895~1910年之间,他们在求学起见直接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是“五四”中的学生辈(“五四”知识分子属于师长辈)„„后一批人出生要晚一些,基本在1910~1930年之间,他们在求学时代接受了“五四”以后新知识和新文化完整的熏陶,却生不逢时,在即将崭露头角的时候进入新中国的历史,一连串的政治运动耽误了他们整整三十年光阴,直到80年代以后步入中晚年,才焕发出学术的青春„„

基于“五四”知识分子对科学文化的开拓创新和深远影响,选择九对知识分子伉俪作传,他们基本上都可算作“后五四一代”。他们经受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事业和生活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如今我们追根溯源,他们的特殊经历、对知识的追求和人格的塑造,都可以给当代大众读者以深刻的启发和有益的影响。在“五四”运动的背景下,他们开创了文化的新时代,正如许纪霖先生所说:“如果说晚清与五四两代人在知识结构上都是通人,很难用一个什么家加以界定的话,那么这代知识分子则是知识分工相当明确的专家„„五四一代开创了新知识范型之后,后五四一代做出了一系列成功的范例。”

选择九对“后五四一代”夫妇作为传主,就是为了赋予本丛书以“五四”运动九十载纪念的象征意义。

首先,每位传主都是在“五四”运动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五四”,或许他们的人生之路就会是另外的走法。

其次,他们是世纪老人,从那么的身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人生的轨迹和时代的沧桑。

再者,他们是生活中想存相伴的夫妻,诸多的细节可以给读者一个新鲜的观察视角。这些既是对历史的梳理,也是对文化老人的关注,更是细数“五四”留个后人的精神财富。

购买本套丛书的读者,或许想更深入地了解“五四”运动绵延不绝的深刻影响;或许想知道“后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与生平逸事;或许希望知晓文化夫妇间的相处之道„„总之,这样一些内容的整合可以给当代的读者以启迪和熏陶。

三、丛书内容梗概 选择传主是本套丛书的关键,需要把握一下三点:

一是传主夫妇都是文学、艺术、学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分子,在自己的专业中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建树。

二是注重“五四”运动和时代背景对他们成长道路的影响。三是传主夫妇感情笃厚,相敬相亲,相伴走过人生道路。选择九对伉俪为(大致按生年排列): 1. 刘海粟、夏伊乔卷 刘海粟(1896-1994),画家、美术教育家;夏伊乔(1918-):画家。2. 吴文藻、冰心卷

吴文藻(1903-1985)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冰心(1900-1984):翻译家。3. 钟敬文、陈秋帆卷 钟敬文(1903-2002):民俗学家;陈秋帆(1909-1984):翻译家。4. 巴金、萧珊卷

巴金(1904-2005)小说家、散文家;萧珊(1921-2002):作家、翻译家。5. 周有光、张允和卷 周有光(1906-):语言文字学家;张允和(1909-2002):昆曲研究学者。6. 钱钟书、杨绛卷 钱钟书(1910-1998):作家、文学史家;杨绛(1911-):作家、翻译家。7. 袁家骝、吴健雄卷 袁家骝(1912-2003):高能物理学家;吴健雄(1912-1999):核物理学家。8. 周一良、邓懿卷 周一良(1913-2001):历史学家;邓懿:(1914-2000):对外汉语教育家。9. 吴祖光、新凤霞卷 吴祖光(1917-2003):戏剧家;新凤霞(1927-1998):评剧表演艺术家。

每卷书分为两辑:第一辑为伉俪传记,约100千字;第二辑可由传记作者邀传主亲朋好友等写随笔回忆三级,约50千字;并缀入图片、信札。

传记部分以传主的主要生平事迹为线索,简要叙述其人生经历,着力点放在“五四”运动中的成长故事,以及传主夫妇在学术、科学道路上共同奋斗的事例。

随笔部分则以细节见长,由其家人、朋友从各自的角度叙述与传主的交往情谊。

图片和信札则起到辅助文字部分的作用,阅读起来更加直观。图片可多选取老照片,适当进行技术处理(注意获取传主后代授权),以增加丛书的怀旧和纪念韵味。传主夫妇之间或者与朋友往来信札穿插于行文中,增强历史感和可读性。

这样的编排体例与内容安排可以使整本书读起来有深度和厚重感,并且不失流畅、生动。

本套丛书的特色正在于此:夫妇合传的组合,亲朋好友的回忆随笔,趣闻轶事、来往书信、珍贵老照片的穿插。

四、丛书作者选择

1.传记部分

选择当代与多位老一辈学人有深入沟通和广泛交流的传记作家,如李辉、谢泳、陆徒手等,他们有为文化名人作传的经验;也可选择传主接触较多的记者、文人等,他们对文化名人较为熟悉。2.回忆随笔部分

邀请传主的子女、亲朋好友、学生等以随笔对其夫妇从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去回忆。3.编写要求

传记作者要与传主子女充分交流,全面了解传主事迹,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叙述。“五四”运动对传主夫妇的影响要贯穿始终。传主二人必须有侧重,但均要叙述清晰详尽。作传时可兼及传主夫妇平日的交往,反映出一代学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回忆要写成随笔散文体。

必须注意记述传主与已故生前好友的交往;可多记述传主夫妇生平逸事及共同作息趣闻。

五、个案:以“钟敬文、陈秋帆卷”为例

钟敬文先生出生于1903年3月20日,广东海丰人。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次年,陈秋帆也从南京来到杭州。1934年春,钟先生与夫人陈秋帆一道东渡日本深造,1936年回国。后二人均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

钟先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其夫人则从事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琴瑟合鸣。钟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生活简朴,却对书十分痴迷,其夫人曾跟他开玩笑说:“你死了,就用书埋你!”

“五四”运动对钟敬文夫妇的影响可谓大矣。钟敬文是这样概括“五四”对于一代学人的影响的:

“五四”运动对我更大的启导作用是在学艺方面。像大家都知道的,在“五四”的前两年,即1917年,新文学运动已经在知识界开始了,但“五四”运动的巨大力量却把它在全社会范围内带动起来,并把它的革命影响扩大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气氛下,它这只文学之舟,成了一艘驶向纵深的历史海洋的“母舰”,承载了许多新学术的运送使命。它们后来又同它脱离开来,成了其他的现代新学科。在这些现代学科群中,就包括了我后来所终生从事的民俗学(包括民间文艺学)

“钟敬文、陈秋帆卷”的传记作者,可考虑选择《新京报》青年记者陈远。

近年来,这位20世纪70年代生的青年学者,已经完成了庞大的知识分子研究工程,李泽厚、朱学勤、李零、周汝昌、秦晖、高增德、智效民、谢泳、丁东、陈子善等数十位当代学人的口述自传系列及数十位文化名家的后人对先人回忆的“名人之后”口述实录系列,还有燕京学人口述史系列等。

陈远在阅历尚或许与专业传记作家有差距,但其作为记着的敏锐性和洞察力,会给读者另外一个视角去观察大师。

回忆随笔部分,可由陈远邀请钟先生子女钟少华、钟宜,旧友陈于化、黄苗子等,学生杨利慧、赵宗福等。其中可涉及钟先生与生前好友如启功、季羡林、张岱年等的交往情谊,在更开阔的视野上,反映一代学人风范。

六、丛书读者对象

1.与传主同时代生人或受“五四”运动影响较大的读者及与传主有渊源或受其知道、影响较多的读者。这一部分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购买和阅读意向十分明确。2.学者、青年学生、文化艺术工作者等。他们对老辈学人有着特殊的崇敬感,希望了解传主们的生平经历、成长轨迹、日常生活等。这部分读者人数较多。3.被“夫妻合传”的著述体例吸引的读者。这部分读者的购买意向往往并不勾盯,但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宣传氛围裹挟下,在出版方成功的市场促销行为引导下,可能会出于纪念的目的,或者为夫妻合传的形式所打动而产生购买行为。4.想了解传主生平及“五四”学人的读者。这些读者的购买意向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由于本套丛书可读性较强,充满人文气息,预计会吸引到这样的读者。

七、市场同类出版物分析

经过筛选,历年来有以下几种畅销并且与本选题相似的系列读物: 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双叶丛书》,均为作家、学者伉俪合著的文集,包括鲁迅、许广平的《爱的呐喊》,萧乾、文洁若的《旅人的绿洲》,冯亦代、黄宗英的《命运的分号》等多种。

2.郭可慈、郭谦父子编著的《现代作家亲缘录》(德宏民族出版社,2003年3月版),主要是以作者走访或者查找资料的方式,用传记的形式记录现代文坛98组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妇等有亲缘关系作家的传承关系。

3.李辉策划主编的“大象人物聚焦”、“大象人物自述”、“大象人物日记”、“大象人物书信”系列图书。“大象人物聚焦”中的一种《黄苗子与郁风:微笑着面对》。

这些图书系列都对选题策划有着启示作用,也起到补充作用。如《双叶文丛》是伉俪文集,正好与传记、回忆随笔相互补充。《现代作家亲缘录》记录了大量的伉俪,但局限于作家,并且内容稍显简略。“大象人物聚焦”的《黄苗子与郁风:微笑着面对》记述生动、图文并茂,但缺了好友的随笔文章及信札。从好友的角度来看这一对伉俪,又可以引出另外一段段的故事。

这些选题策划还存在着空白市场,而实际上,它们也并没有构成真正的竞争。《伉俪行——风雨兼程世纪路》丛书应“五四”运动90周年而策划,重点在“五四”运动和伉俪情深,这一点,在目前的市场同类作品中尚未发现。

八、丛书出版规格

1.开本

平装,787mm*1092mm 1/16 2.用纸

封面用纸要寓有怀旧与纪念色调,考虑用布纹纸为底,烘托封面设计的黑白效果;内文用纸可采用偏黄色调的国产蒙肯纸。

3.封面设计风格

封底与封面各有一张生活照,从青年时代过渡到老年岁月,其中的成长历程给读者想象的余地和空间。

黑白色调蕴含着旧时的气息,纪念氛围浓重。传主姓名醒目突出,成为读者实现聚焦的中心点。

九、丛书媒体宣传与市场

1.保证发行渠道的畅通,主发给各地素有业务联系的书店,让本丛书获得最广泛的市场展示机会,吸引来往书店读者的购买注意力。

2.邀请专业评论人士写书评。书评应当是作为图书出版必不可少的后续部分,既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图书出版活动告一段落的标志。

3.媒体的采访。由于本丛书涉及的均为文化大家,预料会吸引到媒体的注意力,可借势适当宣传

4.签名售书。这是营销的老套路,建议安排在各地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活动之前数日直到现场活动日。

5.各地“五四”系列活动中的宣传,可与纪念活动形成互动,如以本丛书作为“五四”正文大赛奖品等,扩大本丛书的影响面,从而激起读者的购买欲。6.请传记记者与传主亲人、朋友上CCTV的《大家》《艺术人生》等栏目作访谈,也可考虑新闻杂志访谈。

本套丛书可读性强,适合面向大众传播。

1)书名 2)主题 3)主要内容构架

4)目标读者及其特征分析 5)同类出版物分析 6)该书的特色价值 7)装帧设计及制作方案 8)宣传营销策略

我:内容、作者、个案、规格 你:价值、读者、同类、宣传

新闻的选题策划案例 篇2

新闻选题主要包括标题与主题的选择, 主题的选择即中心思想与新闻观点的选择。在新闻报道中, 所有内容应围绕主题展开, 这样才能让新闻有吸引力[1]。而标题的选择则是合适新闻标题的确定, 新闻标题往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既能够突出文章主题, 又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 一则新闻传播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好的标题。

新闻策划内容包括对已经发生新闻的采写方向、新闻线索收集及后续报道的深入。良好新闻策划能够使新闻事件更完整地呈现出来, 使短新闻传播效益提升、长篇新闻有深度、事件描写更详细。

2 新闻采写选题技巧分析

2.1 题材应贴近我国基本国情

新闻采写选题应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及政治主旋律, 以我国各项方针政策及基本国情为出发点, 真正发挥新闻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因此, 在新闻选题时, 要求新闻采写人员掌握国家最新的政策与制度, 注重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事件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 如“高物价上涨对高校食堂以及学生的影响”选题, 新闻采写人员就应结合国务院相关政策, 将政府提出的给予高校学生伙食补贴这一政策体现出来。

2.2 题材应贴近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

新闻报道中, 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新闻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3]。因此, 新闻采写人员在选题上应从群众的日常生活出发, 通过深入基层群众, 挖掘基层中可用于报道的新闻素材与事件, 记者通过深入了解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才能报道出吸引民众的新闻, 在拉近新闻与民众距离的同时, 实现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选题上应彰显人文特性, 引导正确的舆论, 传递正能量。例如, 针对我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扶老人难”现象, 就可以进行相关的选题报道, 选题上侧重报道积极正面的新闻, 如扶老人得到回报等。通过贴近群众生活及传播积极向上的观念, 全面提升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3 新闻采写选题策划技巧分析

3.1 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各种素质能力

新闻采写看似仅仅是对已经发生事件的报道, 通过对事件进行组织并传播给受众, 但是要完成这一工作却对新闻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能力要求较高。新闻事件的价值与新闻吸引力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新闻敏感性与社会责任性, 从同一事件中挖掘与他人不同的观念或者新闻报道方向。例如, 在“5.12大地震”的报道中, 一则“地震男背妻”的新闻瞬间火遍网络, 在所有记者都在关心地震的伤亡与现场情况时, 该记者从亲情方向入手, 收获出其不意的效果。

此外, 新闻工作者在选题策划时, 还应兼顾新闻的全面性与深度性, 把握受众关注点, 反映民众的心声与想法, 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策划的完整性与报道全面性[4]。

3.2 坚持走群众路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物质得到满足, 在此基础上逐渐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这一需求下, 各个阶层对身边事的关心度不断提升, 新闻媒体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应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 在选题的策划上应从民众关心的日常事出发, 使新闻表达的内容使民众喜欢看的, 寄托民众的思想情感, 反映群众的诉求, 为群众解决问题、办实事, 使新闻达到推动老百姓道德素质全面提升的作用。

3.3 借助现代新媒体提升新闻深度

在以往的选题策划中, 新闻采写者对民意的调查往往是在小范围进行的, 这使新闻报道常不能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新闻传播效应及新闻舆论导向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因此, 在选题策划中,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工具, 收集更广泛的民众意见, 以期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的策划与报道。例如,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对民众搜索与点击量较高的内容进行分析, 找出民众的关注点,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事件报道, 使新闻的吸引力不断提升。

4 结语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 做好新闻选题与选题策划工作对提高新闻采写质量以及新闻传播效应有积极意义。因此,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明确选题与策划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群众路线及充分结合现代新媒体工具, 使新闻报道质量不断提升, 进而推动我国新闻事业的稳步发展。

摘要:新闻采写既是新闻传播最关键的步骤, 也是新闻传播质量与传播效果提升的关键。进行新闻采写前, 好的选题与策划是新闻采写成功的一半。因此, 新闻采写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新闻选题与选题策划环节。本文结合具体事例, 对新闻采写过程的选题与策划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闻采写,选题,策划

参考文献

[1]李道荣.论经济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J].当代传播, 2010 (1) .

[2]王凤俊.浅谈新闻采写选题和策划的重要性[J].新闻传播, 2013 (11) .

[3]周阳.加强选题策划, 打造内刊品牌[J].青年记者, 2016 (5) .

浅议电视新闻直播的选题和策划 篇3

关键词:电视新闻直播;直播选题;直播策划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091-02

一、直播常态化选题存在的问题

电视新闻直播选题目前包含有仪式性的社会重大题材,如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重大社会事件;突发性的事件,如恶劣气候、重大交通事故等事件;媒体参与策划的社会活动等。这些选题在具体直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非直播题材进入直播程序

直播常态化,让一些地方会议、过去的动态事件、一般化的静态新闻题材被纳入直播。而事实上,有些新闻用一般制作完全可以达到传递效果,动用直播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还让观众觉得小题大做。比如每年举办的地方“两会”,本身是当地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值得加大宣传力度,但一旦运用直播,冗长的会议、静止的画面,只会让观众感到沉闷[2]。对于已经过去的动态事件的直播,记者出个现场,画面仍然用过去包装好的新闻,给观众展示的只是穿上直播外衣的外在形式。另外一种直播形式就是对现场的平面化浅层次报道,比如农村频发的群众坠落机井事件,直播过程只是注重对现场营救过程的描述,缺乏对事件频发的深层次的追问和反思。这些非直播选题被强行拉入直播程序,纯粹地为直播而直播,不仅起不到直播效果,反而使新闻价值发生了扭曲变形。

(二)突发重大新闻不敢直播

中国媒体机制往往让传播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缩手缩脚,一件突发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不是先从受众本位去判断它的新闻价值,而是先揣摩领导意思,领导同意不同意报道,报道后对地方形象有没有影响?这样做造成的结果是,受众本来极其渴望知晓的新闻信息被媒体自动过滤掉了。即使允许报道,也是发通稿,简单走下过场,不能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知晓欲望。事实上,现代新媒体突飞猛进,一个地方发生的重特大突发事件,即使你电视报纸这些官方媒体不报道,受众也可以通过网络等传播方式获得。面对突发新闻,地方官方媒体的集体失语,带给受众的除了失望還是失望。它反映出我们社会的信息透明化程度还不够,对观众知情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种做法对树立电视媒体的新闻直播节目的威望是一种严重伤害。

(三)血腥暴力事件直播过度化

一个地方发生的极端血腥暴力事件,在刚刚发生的阶段,受众会由于好奇而强烈关注,如果媒体一味满足受众的好奇心,不加过滤地进行全方位的直播,其血腥暴力的现场不仅会给受众带来心理上的不适,还会引起社会的恐慌。这就牵扯到媒体的新闻自律性和新闻道德的规则问题[3]。比如校园暴力事件,对于这类事件,媒体应主动规避对新闻的详细描述,只做简单的一般性陈述。特别是直接的血腥、暴力画面应该主动避开。媒体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对受害学生家人的心理进行人道主义关怀;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众对此类恶性事件的情绪,不能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要担负起到对社会情绪稳定、安抚的媒体责任,要抱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类新闻。

二、确定合适的常态化直播选题的方法

尽管电视新闻直播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主动参与的愿望,有效提升收视率,但是,在探索“常态化直播”选题时,还是要做到宁缺勿滥。从实践看,不是任何新闻题材都适合直播。有些意义不大、缺乏情节、过程拖沓、进展迟缓的事件不适宣直播。因此,直播决策者要做好直播选题的把关工作,精挑细选一段时间里新闻价值较高的题材进行直播,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直播的质量,有效提高电视直播新闻的收视率。

1.选题要有贴近性,以观众为本位。作为地方电视媒体,首先要搞清楚确立的直播选题受众会不会关注,感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会进入常态性直播的视野,如对气象、交通等的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了美国地方电视台早新闻中的家常便饭[1]。面对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件,要以受众为中心,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充分满足受众的求知欲和知情权,在社会面临危机时,及时引导社会舆论,成为社会公器。同时,在选题选择上,要突出地域性特点,多报道本地新闻,减少对社会发展益处不大的、简单的正面的宣传直播报道。只有那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更有直播价值。

2.选题要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选题的贴近性并不意味着所有关系民生的事情都可以拿来直播。在题材的选择上一般要进行新闻价值判断,看其有没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直播题材要具有未知性,电视现场直播最大的魅力就是它的不可预知性,让观众有所期待。从观众的收视需要这个角度出发,人们没有可能对芝麻绿豆并且是常规化的小事都花时间去关注的,只有那些突发性的,并且是影响范围广的事件才能唤起人们关注和欲知的心理。在进行直播选题确定上,既使是突发事件,也必须具有典型性。一般的车祸、火灾没有直播的必要,但特大事故,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要尽量直播。当然,做地方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突发新闻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拓展直播选题内容的思路,要跳出鸡毛蒜皮、邻里故事的小民生思维,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民生新闻进行直播。

3.选题要有可供直播的现场。新闻现场直播则以新闻现场为主体,有新闻现场的直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播。因此,新闻直播其基本条件就是追求新闻第一现场,通过所有直播人员在新闻现场的劳动,完成信息生成、信息采集、信息传送、信息接受的同步进行,带给观众我在现场、同为一体的感受,产生电视媒体独有的视听冲击力。因此,适合直播的选题其新闻现场要具备以下特征:悬念性。越是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的新闻越有吸引力,受众对这样的直播兴趣会非常浓厚。历史性。共同见证一个历史时刻,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有意义的。比如北京申奥成功现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因为其独具的历史意义,受众需要去亲历和见证。观赏性。如果没有悬念性、历史性,那就追求其观赏性。一场名人演唱会、一场体育赛事,都因其强烈的观赏性吸引人们欲罢不能。

三、新闻直播前期策划和现场操作的有机融合

一场新闻直播,不管其大或者小,都无异于一场战役。在确定直播选题后,参战人员要对选题进行前期謀划,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战,否则再精良的直播队伍面对陌生的直播现场也难免会手忙脚乱,影响直播效果。

(一)打一场直播战役要师出有名

前期策划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这场直播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做到全面把握整个节目的总体构思。主题不明确,走题跑题。传播出去的信息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或无效的信息。因此,直播策划班子确定直播任务后,先明确本次直播的主题方向,然后要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吃透各项议程,做出一套详尽的策划方案,来指导现场信息采集中的各项活动,避免现场慌乱和无所适从。对于重大新闻直播,在策划框架完成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必要排练也是新闻直播必需的。通过前期演练,让主持人和现场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整体做一个最充分的了解,也有助于整场直播所有岗位人员了解直播进展的每个环节,避免信息掌握不充分而可能产生的差错。

(二)做好前期背景资料的挖掘整理

在许多常态化直播节目中,往往让现场记者作为直播的一个线索,既可以带出现场的信息,也可以穿插前期采集的相关素材缩编成的新闻片断。这样,直播节目在内容和时空的处理上就可以做到更加的自如,同时既能填补直播中的空白和盲点,又可以提高新闻直播的信息容量和深度。因此,直播人员对各种与媒介事件有关的“边界故事”,比如对事件人物的访谈,对事件前因的追述和后果的预测,对事件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的搜集整理,也是前期策划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做好前期宣传策划

酒香还怕巷子深,对于事前策划好的直播活动,没有观众的关注和参与,只能是一场独角戏。因此直播前的策划要把观众参与度考虑进去,邀请观众参与到直播活动中来。在直播前一段时间内,电视台要进行直播预告,提醒和督促观众观看直播,预先公布事件的时间安排和重大环节,让观众形成直播收视期待,为即将展开的直播活动造势。当然,前期宣传策划也要讲求艺术性,不能将受众的收视胃口吊得很高,最后展示给受众的却是一个乏味的直播节目,这对提升直播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有百害而无一利。

(四)直播不停 策划不止

有了详尽的直播策划,并不意味着下一步的直播活动只要按部就班开展。能进行直播的新闻选题其根本特性就在于新闻本身的不确定性,因此,用一个现成的策划去指导一个鲜活的活动现场,显然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直播参战人员在熟悉前期策划的基础上,时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再策划,做到报道不止,策划不停。在直播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兴趣点的捕捉和典型现场的策划,捕捉亮点,凸显新闻价值。记者和主持人在新闻现场要结合前期策划,准确选择能说明问题,有内容可看,而且有故事可说的现场作为现场报道的背景。同时要选择最佳的现场时机,拍摄到最能说明现场情况的、最能打动人心的画面,而摈弃一些毫无目的,信息量低的镜头。力争从新闻本体和现场直播的特点出发,将真实的现场,最精彩的瞬间和最鲜活的细节展示给受众,达到直播的效果。

总之,新闻直播前充足的策划可以让参战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有效拓展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直播中的策划则是前期策划的延伸,是直播活动中的随机应变和工作需要,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完成一场成功直播的两个必备要素。

参考文献:

[1]朱永祥.将现场直播“常态化”——以美国地方台现场直播报道为例[J].新闻实践,2004(7).

[2]周静.电视直播新闻存在的问题[J].当代传播,2003(5).

浅谈新闻采写的选题与策划 篇4

一、新闻采写中选题与策划的重要性

新闻选题主要有两个含义, 一是选择主题, 二是选择标题。所谓选择主题, 就是为新闻采写选择合理的中心思想和新闻观点。在新闻报道中, 新闻主题起到主导和贯穿作用, 是新闻报道的采写主线。选择标题, 则是为新闻报道选择合适的新闻题目。新闻标题对于新闻报道而言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尤其是在阅读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 新闻标题对受众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新闻选题往往能够决定受众是否有兴趣去阅读新闻, 是新闻传播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

新闻策划, 主要是指围绕新闻选题展开的一系列新闻采编过程, 是新闻内涵和新闻深度的集中体现。新闻策划是全方位的, 包含了已经发生的新闻如何采写新闻背后的线索、如何抓取新闻后续的报道、如何跟踪新闻引发的现象以及如何思考等。良好的新闻策划可以使新闻事件更为完整、新闻思考更为深入、新闻探究更加实际。相对于新媒体的短平快, 新闻策划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更深度、更详细的新闻报道内容是传统媒体未来发展的重要着眼点。

二、新闻采写中选题与策划的形式

在新闻采写中, 选题与策划主要分为日常采写行为中的选题策划和有目的性采写行为中的选题策划。二者各有不同, 各具特色。

在日常采写行为中, 新闻选题与新闻策划成为编辑记者的常规工作。编辑记者需要围绕各自不同的新闻类型来进行采写。“硬新闻”需要编辑记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党委政府的主要决策等来进行新闻采写, 新闻选题要体现权威性和严肃性, 新闻策划要体现出全面性和深度性。尤其是在新闻策划时, 不仅要将政府的声音及时进行新闻传播, 而且还要及时将群众的反馈进行报道, 这样才是完整的新闻策划。“软新闻”需要编辑记者紧跟时代热点、关心百姓民生、拓展新闻线索渠道、准确把握受众关注点。新闻选题要体现出活泼性和生动性, 新闻策划要体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要多方探索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线索, 并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对其进行新闻报道, 要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来考虑新闻报道的突出重点。

在有目的性采写行为中, 新闻选题与新闻策划成为编辑记者的集中性工作。一般而言, 新闻选题在有目的性采写行为中已经被确定, 所需要考虑的就是新闻标题的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新闻类型设计出不同的新闻标题, 对受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新闻策划是有目的性采写行为的重要环节。围绕新闻选题, 需要考针对软硬新闻的不同类型来考虑采访对象、采访内容、报道时长的、报道方式、报道密度、报道级别、人员安排等, 所有的新闻内容都必须围绕新闻选题进行深化、拓展和延伸。

三、新闻采写中选题与策划的优化

选题与策划在新闻事业发展之初就得到较高重视, 近年来更是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 媒介融合的趋势加剧, 新媒体由于其开放性和互动性, 对传统媒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 传统媒体有一点优势依然是新媒体短期内无法触及的, 这就是对于采访报道的完整性和专业性。长远来看, 传统媒体必须积极适应形势, 优化新闻报道采写流程, 才能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获取长久的生命力。

(一) 利用新媒体拓宽新闻采写的选题渠道

新闻采写的选题渠道在日常采写行为中和有目的性采写行为中, 无论围绕何种主题, 都需要依托新闻线索获取。传统的新闻线索获取主要是靠受众反馈, 如电视和广播的观众热线、报纸的读者来信等, 或者记者在群众中发展新闻线索提供人等。新媒体带动了新闻传播的速度, 传统的新闻线索提供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新闻传播要求, 这就需要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来拓宽新闻采写的选题渠道, 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博和微信在受众中的覆盖范围已经非常广泛, 使用微博、微信的方式也非常便捷, 同时微博、微信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任何人经过注册后都可以进行使用。这样, 记者编辑就可以多加关注微博和微信平台, 从中发现新闻线索。例如,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 记者编辑可以获取全国各地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新闻事件, 也可以关注“五一小长假”的旅游情况, 还可以关注国家政府对于劳动者的关心与关怀, 这些线索较之以往, 显然有着极大的丰富性, 能够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素材。

(二) 利用新媒体提升新闻采写的策划深度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往往依靠记者编辑个人或者小范围群体的群策群力, 经验丰富的记者编辑往往对于新闻事件的把握更为准确, 也更容易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分工。但是这样的做法有一定局限性, 编辑记者对于新闻事件的走向和受众的关注点, 并不一定每一次都能够把握得非常精确, 特别是当有重大突发事件之时, 新闻舆论的把控和引导往往显得滞后。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劣势。以微博和微信为例, 编辑记者通过当日的“微博热搜榜”以及“微信阅读量”, 很容易在总体上观察出受众对于某一新闻事件的具体关注点, 并根据这样的信息来设定新闻事件的报道方式和报道内容, 尤其是在受众最为关注的方面进行持续深度报道。这样, 无疑能够在新闻策划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 新闻采写的选题和策划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的今天, 选题和策划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只要充分利用新媒体, 新闻报道就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摘要:新闻采写是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基础, 是新闻能够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先决条件。选题和策划是新闻采写的关键, 一个好的选题和一个优秀的策划, 会让新闻采写更加生动、具体、有内涵。本文将对新闻采写的选题与策划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闻采写,选题,策划

参考文献

[1]魏超鸿.新闻线索的发现与新闻选题的确立[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21) :110.

学术著作的选题策划 篇5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开发出版资源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含确定选题、内容规划、开发作者、读者定位、市场分析等几个要素。选题策划针对不同类型的图书有不同要求,近年来,在新形势下,学术著作的选题策划面临诸多挑战。在这种形式下,如何策划并实现高层次、高水平、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本文将以生物学著作为例,浅谈几点感受。

捕捉信息是关键

每一学科都包含了众多分支学科,涉及的领域林林总总。以生物学为例,按照研究对象可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按研究领域又可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等。如何在众多领域中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选题,就需要时时关注学科发展动向,掌握研究热点。

首先,应在大方向上了解国家政策。较为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科技部官网的“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专栏,其中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就确定了我国15年内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如在生物学领域包括了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生物安全保障;在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了靶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技术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其次,可关注几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指南及资助名单,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每年发布的申报指南,有各学科重点资助领域的详细说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国家级科研机构的重要课题(如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等,由其申报指南和项目清单,也可获得指导性信息。

再者,还要尽可能多地关注科技类媒体。网络、电视、科技类报纸是获取科技新闻的主要渠道,学科专业网站也尤为重要,以生物学为例,生物通(http://www.ebiotrade.com/)、生物帮(http://www.bio1000.com/)涵盖了该领域海内外热点动态,尤其生物帮网站还开发了微信平台,使生物学从业者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关于电视节目,可关注的有CCTV科教频道,以及每年1月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前一年的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北京科技报》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报刊;此外,国际相关领域的图书销售排行也是值得关注的,根据图书的畅销与否,来判定研究热点。

最后,参加学术会议也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的有效渠道;还可在拜访专家、和作者沟通的过程中,了解相关专业信息。

努力开发作者资源

确定选题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作者。对于学术著作,各个大专院校的教授、各种级别研究单位的研究员,都可以是潜在作者,但一部优秀的学术著作,不仅需要作者有从事多年研究的经历,还应该在该领域已经获得绝大部分同行的认可,并热心于研究成果的出版推广。

选择作者时,最容易操作的就是看研究者的“名头”,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等,都是科技图书编辑长期追踪的对象,但这些资源毕竟有限,而且大多不仅要工作在科研一线,还经常身兼数职,无暇顾及写书。笔者以为,除与这些人建立联系外,还可对这些“大人物”团队中较高层次的研究者给予更多关注,如973计划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级奖项中排名第二、三的获奖者,院士实验室中研究员级别的专家等,相对于有“名头”的权威科学家,这些人不仅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经历,有权威科学家的指导,而且能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到科研工作中,包括写作。另外,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也值得重点关注,相对来说,这些地区对科技发展投入较高,也更容易出成果,即便是省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和科技奖项获得者,也是值得关注的优秀资源。

多渠道与作者沟通和服务

确定目标作者后,与作者建立友好互信的关系尤为重要。最基本的联系方式就是发邮件、打电话,这种方法虽然便捷,但仅限于在后期维护中使用,初次和作者建立联系时效果有限,难以获得对方的信任。因此,在开发新的作者资源时,应尽可能多见面,面谈有交流更彻底、更容易取得对方信任等优势,对于本地作者,应尽可能当面拜访;对于外地作者,也可利用参会或出差等机会主动拜访。此外,还可利用已有作者资源的人际关系网开发新作者,每个研究领域学者之间常有合作,尤其是比较权威的学者,人际网络会更广,对于已建立良好关系的作者,可通过他们介绍更多的潜在作者资源,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更便捷、有效。

与潜在作者初步建立联系后,应长久地保持联系,即使对于短期内没有写作意向的专家,也可通过多渠道建立友好的关系。如应第一时间向作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潜在作者提供科研服务等。

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我

学术著作不同于大众读物,不仅要求作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作为学术著作的编辑,也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目前我国从事学术著作出版的编辑,大部分都有研究生的学习经历,但毕业后不再参与具体的科研工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深入了解学科背景和进展,才能在组稿工作中顺畅地与作者沟通。此外,从保障图书学术质量的角度讲,编辑也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的学术素养。为此,学术著作的编辑应尽可能把自己培养成为学者型编辑,采取多种途径尽可能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首先,应多参加学术会议。以生物学为例,各相关学会每隔1-2年都会召开学术年会,如中国植物学会、中国遗传学会等机构举办的“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中国动物学会举办的“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以及中国微生物学会的学术年会等,参会不仅可汲取知识,还是结识新作者的良好机会。其次,可积极参加大学、研究所举办的培训班,如北京大学自1998年开始,每年8月举办的植物分子生物学暑期班不仅面向社会公开授课,报告人也均为优秀的华人科学家,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全球知名大学教授,是了解领域内前沿知识和热点的非常好的渠道。此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创造机会参与作者的科研工作,或者参加自己所毕业的实验室周期性召开的研讨会。

提升自我,不仅表现在专业领域,还包括行业领域,作为一名合格的学术著作的编辑,还应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在通过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后,每年应坚持参加继续教育;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也要多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向业绩好的同事取经。

图书的选题策划包含的要素较多,以上仅就前期工作论述了几点个人感受,关于后期的读者定位、市场调研,以及发行规划等,由于学术著作的受众范围小、印数低,大部分由作者包销或图书馆采购等特点,在此不做过多论述。

论公益讲座选题策划的智慧 篇6

关键词 公益讲座 社会热点 选题策划 “南图讲座” 智慧服务

分类号 G252.1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importance and duty of public lecture. By analysis of the hot issues in recent years, it expound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pic and social focus, and explores the wisdom in subject selection and planning of public lecture from 7 aspects, such as giving the correct guidance and leading the cultural vogue, enriching lecture content and creating own-brand, concerning to the current events and responding to the social concerns, enhancing the brand radiation and sharing the fruit of planning.

Keywords Public lecture. Hot issue. Planning for selection of subject. Nanjing Library Lecture. Intelligence service.公益讲座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项目之一,以传播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和谐为终极目标,以影响力强、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而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青睐。选题策划是公益讲座开展的核心环节,它是公益讲座能否形成品牌、能否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关键要素。因此,在选题策划上应力求能够反映时代最新思潮、最新价值观、最新生活方式,满足听众求真、求知、求新的愿望,追求“转知成慧”[1]的智慧服务本质。

“南图讲座”自2005年7月创办以来,本着服务社会、文化惠民的公益原则,围绕时政、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军事、历史、生活八大板块策划选题,邀请各界热心公益、学养深厚、专业突出、作风亲民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成效显著。截至2013年底,“南图讲座”共举办813场,先后有58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客“南图讲座”,听众累计30多万人次,受到各界关注和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连续三次荣获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表彰的“江苏优秀讲坛”称号。多年来,“南图讲座”一直关注社会民生的热点、重点、难点,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注重全方位策划,适时推出新鲜选题,打造出多种深受公众喜爱的系列讲座,使讲座体现时代感,具有超前性,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1 坚持正确导向,引领文化时尚

公益讲座是政治性、理论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旗帜鲜明才能找准定位,导向正确才能积极作为,引导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创意智慧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如何提高公益讲座的导向性和示范性,推进理论宣讲通俗化,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何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对公益讲座选题策划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2014年3月27日,中宣部办公厅下发了《2014年组织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指导方案》(中宣办发[2014]12号)。2014年5月,“南图讲座”策划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共七讲,以通俗化大众化为要求,突出了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典型讲事迹、群众讲感受,引起了搜狐网、新浪网、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文化部、江苏省文化厅网站均作了报道。

在选题策划上,“南图讲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文化创新,近年来,针对广大民众的需求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策划了《放飞梦想——中国梦的内涵、特征和要求》《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梦》《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人民至上——从“人民当家作主”到“社会共同富裕”》《激荡年代——中国房地产批判》《和谐社会的信任建设》《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应对》《建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价值培养与文化思维》《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日钓鱼岛问题及对策思考》《新“三国演义”中的中国国家安全》等系列讲座。这些讲座分别对中国梦、价值观、国家安全等主题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诠释,语言生动,事例精辟,思想深刻,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听众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洗礼,反响热烈。

2 丰富选题内容,打造讲座品牌

“南图讲座”内容既紧跟社会热点,又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听众需求。在推广普及型讲座的同时,也向着高水平、高层次、高品位迈进,坚持选择素质高、业务强、口才好、热心公益活动,且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来担任主讲嘉宾。王蒙、罗援、余秋雨等一批名家先后走进“南图讲座”,以他们的个人魅力、语言感染力吸引听众、打动听众,既为读者带来文化享受,又为“南图讲座”带来品牌效应,提升了讲座的号召力。

“南图讲座” 力求突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点,2012年,紧紧围绕本省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和宣传与本省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有关的题材,组织了两大系列讲座:一是人文江苏系列,包括江苏历史名人、江苏名人故居、江苏名人字画、江苏作家作品、江苏红色旅游、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典文学与江苏等专题;二是锦绣金陵系列,包括六朝古都、明代印象、太平天国、中华民国、现代南京、金陵胜地、古今文学与南京等专题。通过这些讲座,向市民宣传地域文化,传承地域文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强化社会公众的地域文化保护意识。

3 关注时事热点,回应群众关切

何谓热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是:一个时期内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何为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即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近3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了3本通俗理论读物,主要内容涉及收入分配、住房、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养老、反腐倡廉、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热点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干部群众的现实关切。

抓住时事热点,利用热门话题,对群众关切的问题积极回应。这是选题策划的有效策略之一。“南图讲座”策划了《2012背后的天文学》《我们食用的水产品安全吗》《让南京大屠杀历史告诉现在和未来》《走近棱镜泄密案:美国国家安全和民权保障的冲突》《你我身边的法治——近期社会热点事件的法理解析》《当前改革与民生热点透析》《关系克里米亚命运的4个人》《越南、菲律宾为何胆敢挑衅中国》等讲座,内容直面公众最关心的“2012世界末日”“食品安全”和触及“国人灵魂深处的痛”等话题,得到听众的热烈响应。2012年11月,“南图讲座”邀请中国著名国际战略学和国家安全学专家罗援少将主讲《周边安全环境和软实力建设》。罗援将军就钓鱼岛问题作了精彩的分析和演绎,讲座社会关注度高,来自省、市900多名机关干部听取了讲座,演讲高潮迭起,听众深受感染。

4 树立问题意识,提供解决途径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面问题,这是公益讲座策划人员不可或缺的责任。诚然,提出问题很重要,但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可以借鉴的解决途径,更为重要[3]。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挑战。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目前江苏老龄化人口已占全省人口的18%,约1415.88万人[4]。为此,“南图讲座”策划了《如何更好地适应退休生活》《把巴马长寿秘诀带回家》《疾病文化及现代医学治疗模式》《如何保障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发展走向》《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谈中老年人的科学健身》《免疫与健康》等系列讲座,深受听众欢迎。

针对郭美美事件,“南图讲座”策划了《信任危机中的中国红十字会如何“自我救援”》讲座。此外,还针对各种社会问题策划了《用传统文化打开幸福之门》《生命教育,铭记快乐生活三原则》《如何正视转基因食品》《揭开食品与营养的面纱》《如何应对十面“霾”伏》《江苏雾霾的产生及其预防》、《谁动了我的奶酪——行政权对财产权的蚕食方式及应对》等讲座。实践证明,只要讲座选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公益讲座就能受到社会的欢迎,体现举办的意义。

5 善于提出观点,发出自己声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5]。

提升正能量,需要加强舆论引导,提出自己观点。“南图讲座”先后策划了《人性、制度与中国社会》《道德力与社会进步》《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兼谈孔子思想中的民族精神与人格力量》《城市规划,要为居民创造更好生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提升正能量——攀登不攀比的人生策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与中国的应对》《健康到底依靠谁》《谁制造了全球气候变暖》《儒家传统文化变迁与当代德育反思》等讲座。这些讲座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数据翔实,阐述时理论联系实际,引经据典,说理充分,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6 突出自身特色,体现智慧含量

公益讲座的选题策划不能亦步亦趋,人云亦云,要突出自身特色,体现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度。据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持编写的《中国国家安全研究报告(2014)》: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总体是稳定的,但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宗教渗透等对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6]。

图书馆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抵御不良文化渗透。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为国人,如果忽略甚至淡忘传统文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会受到损伤,也会给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以可乘之机。讲座策划人员应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发挥主导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此,“南图讲座”策划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反本开新读〈论语〉》《孔子思想与中国文化》《孔子智慧与现代生活》《孟子的人格与智慧》《庄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文明的价值基准与哲学解读》《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文化霸权与策略传播:美国核心价值观泛化的警示》等深受读者喜爱的讲座。这些讲座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自信,传播了先进文化,对于提升国人人文知识、思想底蕴、道德素养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7 增强品牌辐射,共享策划成果

为进一步扩大“南图讲座”的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龙头作用,增强讲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引领示范作用,南京图书馆从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用2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南图讲座”基层行活动,邀请专家型、学者型文化志愿者作为主讲嘉宾,每个季度给13个省辖市范围内基层单位(图书馆、学校、机关、军营、企业、社区等)各送1场讲座,共约100场。截至2014年6月30日,已送讲座90场,直接受众39 629人。该活动受到江苏省文化厅的充分肯定、各基层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普遍赞扬。

2012年7月,“南图讲座”建立了江苏省公益讲座QQ群,将“南图讲座”有关的通知、文件、目录上传到群共享空间,供群成员下载,极大地提高了沟通交流效率,扩大了“南图讲座”的传播范围。截至2014年6月30日,先后为江苏、安徽、新疆、内蒙古、广东、上海、山东、北京、湖南、浙江、黑龙江、贵州、广西等地区讲座同行推荐主讲嘉宾389位,受到广泛好评。

实践证明,图书馆举办选题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讲座,在满足大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传播先进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要保持公益讲座持续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在选题策划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在“精”字上下功夫,注重品牌推广,坚持多元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只有如此,公益讲座才能成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亮点与精品,从而打造成为大众终身学习的大课堂。参考文献:

[ 1 ] 黄幼菲.公共智慧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高级阶段[DB/OL].[2013-05-03].http://www.cssn.cn/news/620406.htm.

[ 2 ] 周立锦.论图书馆公益讲座的智慧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4(4):96-99.

[ 3 ] 陈振平,缪克构.树立“问题”意识,体现智慧含量[J].中国记者,2013(2):40-42.

[ 4 ]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3-05-15].http://www.jssb.gov.cn/jstj/djgb/qsndtjgb/201105/t20110503_115227.htm.

[ 5 ]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B/OL].[2014-02-12].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4/0212/c78779-2433

0537.html.

[ 6 ] 王宝梅.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N].报刊文摘,2014-05-09(1).

周立锦 南京图书馆社会工作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上一篇:小升初英语语法专项训练:介词下一篇:五四演讲比赛主持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