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2024-09-16

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

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

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体会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出来,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根据我的物理教学的经验,及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来谈一下我的教育教学体会。物理课堂的情感教育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去体现:

1、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美的欣赏,物理学研究客观世界的秩序,它是真的、善的、美的。美育对于学生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理学的美在于它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来揭示最深刻的物质运动变化所满足的规律。这种美充分体现了多样性的统一。

物理科学美主要是一种内在的美,它具有和谐、奇异、简洁等特点。电学中有对称电路、热学中,熔解与凝固、升华与凝华;物理学家们勤奋工作、实事求是,视苦为乐、顽强不屈,坚持真理、献身真理的美德,更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培养美的情操的好素材。

在物理现象中,更有大量的美:如荷叶上的水珠圆圆的、亮亮的,它反映出物理学中的不浸润现象,这也是荷叶具有“出污泥而不染”高雅气质的原因;电路中的保险丝,在强大电流下熔断,变成一小撮白色粉沫和一缕清烟,我把这引申为“牺牲自己,保护全局”的精神,这才是“化作清烟随风去,愿把安全留人间”。一束阳光射向三棱镜,折射出七色彩带,在物理现象中,说明白光是复色光,含有多种成分。此时我再引申一下:白色通常是纯洁、朴素的象征,但它的内心又是多么丰富和多彩,这种“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的品质,不也是令人敬佩的吗? 这样在带领学生欣赏物理学美的同时,也把一种美好的情感表达给了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得到了熏陶。

2、用微笑和幽默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

教师的情绪极易感染给学生。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默契融合,有效地接受新信息的输入。物理课应该是“微笑的物理课”,我努力用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一个和蔼可亲、语言幽默、感情丰富的物理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将物理的魅力展现给学生,学生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引发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正如古人所说:“亲吾师,而信其道”。使学生的良好情绪逐渐上升为爱物理、学物理的情感,这正是我们物理教师所期盼的。幽默不仅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润滑剂,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的领悟力,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2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人们的道德和信念都是融入情感的, 抽去情感的根基, 道德和信念的大树是难以稳固甚或难以成活的。要做到这点, 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把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心理需要和价值观念, 而这种内化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情感。无数事实正日益使人们认同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情感质量 (即情商) 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他如何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此, 重视情感和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情感的领域是丰富的, 以此为内容的教育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 至少要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珍视亲情, 学会善待家人 (这并不等于就是一味屈从家长意志) , 进而把爱心和责任感推及他人乃至社会, 这仍然应是他们求学做人的必修课程, 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育的力量。这种教育决不应该是说教式的, 而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 让他们从身边发生的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美好闪光东西的人和事中, 懂得看重别人 (包括家人) 的付出, 并学会为他人 (包括家人) 付出。

二、以情动人

情感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具有缩距作用、强化作用和凝聚作用。沟通从心开始, “情”则是打开心灵的钥匙, 沟通心灵的纽带。教师应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 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增加其信任感。即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效其行”。情可以增加理的可接受性, 强化理的感染力。学生在接受一种思想观念时, 可能发生多种情况, 如被动接受、勉强接受、主动接受、愉快接受等其效果大不一样, 这当中的差别, 常常是感情的作用, 情能以柔化刚的方式达到强化的作用。得到爱和尊重, 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是人类特有的, 起码有心理需要。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情感饥渴, 投入自己丰富的感情, 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感情, 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以情激情

在德育工作中, 以情激情尤为重要。教师要积极探求情与理的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 精心设计每一个动作, 每一句话, 每一次活动及每一块标语牌, 使德育无处不在, 时时处处激发学生的情感, 培养其良好的品德。

1、像疼爱自己孩子一样对待学生。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 而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即“师魂”。我觉得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感情基础。如果一个教师连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去爱, 那他就根本不配做一名人民教师, 不配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配“教师”这两个字眼。这种师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师爱是神圣的。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 才可能“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爱是心灵的阳光, 让学生处处充满爱的情景中, 这是教师以情激情的一种方法.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经常站在学生的立场, 进行“心理换位”思考, 就能理解学生, 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一颗理解学生的心。

2、情感教育内容和目标要合情合理, 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师要针对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及实际需要制定教育目标, 教师教育观念要更新教育方法要多样, 内容与方法要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保护自尊心, 培养上进心, 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情感渗透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策略和方法, 只要注意激发被教育者内心的情感需要, 是会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我校有个学生因父母离异, 父亲又因盗窃罪坐牢, 母亲又远嫁他乡, 只好与爷爷同住, 爷爷非常溺爱, 由于缺乏起码的父母之爱, 作业经常不做, 脾气古怪, 才十来岁就经常一个人不回家, 到处跑, 家里人非常着急, 学习成绩差得就更不用说了。但他有一个优点, 朗读很好。为了能帮助他, 改变他的现状, 我决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 爱他。平日里, 我总是主动亲近他, 轻轻抚摸他的头, 称他朗读得真好, 声音清脆, 称他是个好孩子。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时, 我就立刻表扬他。在不断的交往中, 我像一个父亲一样, 循循善诱的给他讲人生的道理, 讲掌握知识、学习本领的重要, 渐渐地我发现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行为习惯也改善了。现在他爸爸已经回家了, 孩子的爸爸对我说:“我的孩子全靠有了你这位老师了, 不然现在不知成啥样了。”从这个实例中, 我深深感到:情感教育, 是能改变一个人的。

四、严而有爱, 晓之有理

在情感教育中, 教育者的教育对被教育者情感上的触动越大, 引起的意志行为的力度就越大, 这是培养道德意志行为方面十分有效的途径。

班集体建设中情感教育的体会 篇3

一、彼此交流

中学生是渴望理解与交流的。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他可以借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来传递老师的爱与关心。但要注意的是,交流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事例:李明同学父母离异,性格自负并且逆反心理很强,但是成绩很差,经常犯错误。一次,物理老师让他放学后留下来补课,他却因为肚子饿先去吃饭了,饭后他去找物理老师,物理老师已经走了。第二天,物理老师找他进行教育批评,他却不服气,与物理老师发生了争执。了解情况后,我并没有立即将他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而是等到放学后,我等在他回宿舍必须经过的那条路上。看到他,我走过去,就好像是偶然遇到一样。我和他边走边聊,从当时的世界杯赛事到家常到学习情况。可能还是因为昨天的事,他一开始并不怎么说话。渐渐地发现我并没有恶意,话终于多了起来。我见时机成熟了,便切入正题,问他昨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一五一十将情况告诉了我。还特别强调他是去过物理老师办公室的,但只是晚了一点。我告诉他我相信他是去的,而且表示理解。因为肚子饿了谁也做不了事情。接着我又问他当时是几点钟,他有点迷惑,不解地说六点左右,我告诉他物理老师的家离学校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就算帮他补习半个小时的课,那么物理老师也得七点钟才能到家吃上晚饭。我又问他,物理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呢?他沉默了,但我看得出来这小子已经有点想法了。败兵不可穷追,我告诉他我并不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心里明白就行。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去吃饭。第二天,物理老师对我说他收到了一张条,上面是这样写的:对不起,老师。

这件事情过后,李明同学各方面的表现比先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尤其是男同学。他们做事情较少考虑后果,容易冲动。事情过后他们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由于自尊心强,不肯轻易认错。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用适当的方式方法来教育他们,让他们从教育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关心。有时也要给他们一个台阶下,那么,他们就能真正地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还有许多同学性格比较内向,他们不愿意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而是习惯于将他们的想法、困惑用文字表达出来。我把这种文字交流叫做“笔谈”。周记就可以看作一种“笔谈”。“笔谈”确实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了解学生,传递老师关爱的教育方式。

通過适当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是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在班集体建设中付出自己的关心与爱,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感受到。用爱感化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生就会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奉献出他们的那份爱。

二、相互合作

班主任不是班级的“老板”,学生也不是班主任的“工人”。如何处理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集体建设中一个需要好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在相互合作中体现出平等,体现出爱与关心。

作为一个班主任,班级的日常管理总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拿班级的劳动卫生来说,经常会有部分同学出工不出力,干活马马虎虎。于是我制订班规,试图用“惩罚”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我觉得问题似乎解决了,可渐渐地情况又不行了,甚至有时还不如从前。我找来几个学生,询问他们为什么劳动任务总是完成不好。尽管说法各异,但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劳动的时候同学们相互依赖,缺少合作。后来,我与班委商量,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把班级的各项劳动任务尽可能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有一份。劳动任务平均分配,每个人包干负责,谁出了问题找谁,想偷懒的同学再不能偷懒了。一到劳动的时候,我和班委先干起活来,看到老师也加入到劳动当中,其他同学也跟着干起来,所有的学生都会自觉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整个劳动又快又好的完成了,以前的卫生死角由于有了专人负责,再也不会出问题了。我们班的劳动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班主任在班集体的日常管理中,身先士卒显得非常重要。班集体的事情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也应该是老师的事情。老师和学生都是班集体的成员,都应该为班级出力,为班级争光。通过师生之间平等的合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这也是班集体建设中重要的环节。

三、共同提高

一个班级只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进取。所以,老师总是给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目标,让学生不断进步。但是一个班级的进步除了学生的进步还应该包括老师的进步。作为老师,在班集体的建设中感受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应该多多向学生学习,提高自己。

一次举行全年级拔河比赛,由于有一点事情我没有去,而是让体育委员组织同学参加比赛。赛后,同学们纷纷跑到办公室告诉我:我们班得了第三名。看着那一张张洒满汗水的笑脸,我心里很开心:这就是我的学生,一群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学生。以前,一些同学对班级活动总是漠不关心,但这一次全班同学都积极参加进来,比赛的拼尽全力,加油的喊声震天。正是有了这种凝聚力,才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事后,他们也说了一点他们的遗憾——我没有去给他们加油。本来我想解释一下,告诉他们我有事才没有能去。可是我心里确实有点惭愧,一直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积极为班集体争光。学生做到了,可是到头来我这个老师又是怎么做的呢?老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他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他的学生,要教育好学生,老师自己就必须做好。但更多的时候,老师应当看到学生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老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能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才是一个好老师。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班集体建设是充满人性与挑战的,值得所有班主任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能感受老师心底的爱,让情感在师生之间传递,师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班集体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篇4

姓 名:李刚

摘要: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

关键词:作文

情感 教育 生活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生活,以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但可以“纸上谈兵”呀,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当然,在教学中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积淀情感,拓宽写作。在大量“纸上谈兵”的体验积累基础上,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三、开放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真切感受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是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式,信息量之大和知识面之宽是传统的印刷文明时代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开放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对《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两文配置画面、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并随着音乐的激昂舒缓,展开丰富想象。在此基础上,拓宽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也可以是教师安排)学习上述两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今日聆听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先前悠然的心情早已风吹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凄怨和有苦无处诉的抑郁、愤恨。这曲子初一上来声音便很沉闷,只觉入耳愁苦万分,犹如巫峡猿啼,衡阳雁鸣,凄透人心;又如黄叶纷飞,哀草寒风,满目的萧瑟。过了一二分钟,曲子的响度节节高起,忽又陡然一落,我的心试着配合着,颤抖着,哭泣着······”这是一位平时不擅长写作的男生的当堂之作。有了情感的体验、积累,何愁没有美文佳作?

四、开放主题,自主写作,真情表达

“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者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有了生活、阅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纵横驰骋,无需模式,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写作等等,这些方式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创感受,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勃然而至,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情感便自有灵通之句,真正达到“不吐不快”的倾情写作的境界。如果教师逼作,学生憋写,学生主观上无意可达,无情可抒,没有写作的蓄情准备,终究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学生因在周记中写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而遭受在全校大会上的严肃处理,我们侈谈“理想”到了极致,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是“祖国·理想·人生”,假崇高、伪圣化便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必须坚决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主题压真情的强暴教学。

五、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六、开放自我,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

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枯涩的教师能带出情感丰盈的学生。早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素养是重要的条件。有见地的教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历程。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一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学生范文的朗读,还有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进入情感体验状态。

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旦引发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学得更加主动、有效。创设适当的情境能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就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是件望而却步的事,作文教学对许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不轻松的事。如何让教师轻轻松松教作文,学生快快乐乐写作文呢?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自由快乐地写作文。

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讨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索的积极心向,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无疑处生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法设法创设学生质疑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很好地训练了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 篇6

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

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课堂上的教育与培养,课外的教育与培养.课堂上的情感教育与培养首先要确定目标,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完成目标,还要纠正学生的一些消极情感.课外的情感教育与培养主要放在两个方面:厌学与早恋.

作 者:胡兴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42 关键词:情感教育与培养   课堂教育与培养   转变角色   明确目标  

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阅读

一、前言

作为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波动比较大,容易走向极端,心理学家称之为“攀风雨时期”,引导或者教育不力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使人饮恨终身。近年来,部分青少年漠视自己,轻视他人生命时有发生,表明他们心中缺少爱、缺少善良、情感冷漠。据调查显示: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语文教师怀着对学生的喜爱,及时鼓励、引导他们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去引领学生感受体验课文所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等,去领悟认识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人类情感。就会为小学生的情感生活带来良好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1.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营造体验情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桑兰比赛中不服输、勇夺金牌的视频画面,然后播放桑兰受伤致瘫后,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点点滴滴,让学生遵循震撼、感动、敬佩的感情线索。以桑兰精神去震撼学生,以桑兰的重伤所带来的恶果去震撼学生,桑兰微笑背后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去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生对这美好精神的向往。要达到这一目标,让学生理解桑兰承受的“一切”指哪些?“天大的不幸”指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高位的截瘫,可能永远的残疾;十几年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梦想彻底破灭;承受难以忍受的漫长的疼痛;美好的人生可能就此停住脚步……让学生理解,这一切,桑兰是怎样承受的,承受时“微笑着”的态度给人以怎样的震撼和启迪?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到,桑兰非常平静地面对一切,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配合医生治疗,以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用灿烂的微笑来汇报所有关心她的人,她乐观地坚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2.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地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这种爱的回报的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间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感情投资”,将欢乐给予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3.在诵读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新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例如老师在讲授《雪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做上记号,借助生字表和字典以及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自主解决。也可以和同桌或者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简单交流一下情况。也可以指定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还要给还有愿望朗读课文的同学以机会。还可以安排全班同学齐读课文。通过大量的诵读,每个学生基本上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了清晰的认知。一个腿受了伤的孩子,孤独、寂寞,他收养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鸽,倾注了自己的爱心和同情,“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相同的遭遇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向往,表现在行动上便是一同去看蓝天白云。一个孩子发生情感和爱心的迁移,把白鸽当成一个生命,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去体谅它、同情它、善待它,和它共鸣,和他一同向往美好的生活……当孩子得知白鸽是信鸽后,“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信鸽的伤好后,孩子为它欢呼,将它放飞,这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这种情绪记忆“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内心感受”,学生便会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词句,也产生爱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顺利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教学观为情感教育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7.

情感教育的魔力 篇8

□寄宿生离家但不缺爱

□学生情感,要维护也要拨动

□那一刻,学生泪流满面

□营造的触动与无意生成的触动

□不愁不能感动你

□情感教育,要“不即不离”

导读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我们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全部联系在于人格之爱,而不是简单的因果规律。”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情感教育应成为教育的核心。

情感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当下,我们要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将面临什么样的难题呢?请看——

“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好了,在家里是中心人物,从小就过着一种衣食无忧、我为中心的生活,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与苦难,所以很难感受到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很少有一颗关爱别人的心。

“农村来的孩子由于路途遥远,家庭贫困,一般一个月、几个月才回家一次,甚至整个学期都住校。相比于城市来的学生,农村学生显得内向、自卑,在生活中容易自闭。

“常年在外做生意的人日益增多,在不同程度上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使他们的子女成为‘钥匙孩子。由于生活中欠缺父母的爱和关心,这部分学生在物质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却缺少精神上的慰籍,容易以自大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空虚。”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触动学生的情感,我们来听听以下几位老师的看法。

学校常会印些宣传单,一般是铜版纸,印刷精美,上面都会书写自己的校名。为帮着宣传母校,学生要义务派发一定数量的宣传单。一些调皮的学生将宣传单折成一架架纸飞机。这些“飞机”短暂飞行后散落在地,被踩上了鞋印。有老师见此场面就呵斥学生,学生浓浓的玩兴戛然而止,或吐着舌头或做着怪脸东躲西藏,“消失”在老师的视界外。

坦率说,能呵斥学生的老师,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负责的老师。只要呵斥中不含侮辱成分,就不应该对老师有太多的责怪。起码他们制止了非文明行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是就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成效而论,就值得商榷了。

首先从教育心理学来论,一般在“热闹、失控”的场面下,师生都较难保持常态。非常态下选择的教育方法有可能不理性,产生的教育效果表面、短暂,有“水来土挡”之嫌。其次从心性论可知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培养人是做了无用功,师生的关系有点像猫与老鼠。东躲西藏的学生来不及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性质,面对高压,只能暂时、表面接受,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仍“旧病复发”。

难道老师要不停地呵斥下去?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有!

有一位老师也曾遇到过这种“热闹、失控”的场面,但她没有呵斥学生,只是平和地说了句:“同学们,你们就这样对待自己的母校?”学生顿时鸦雀无声,他们主动地将手中的纸飞机复原成宣传单,然后聚集在这位老师面前,低着头不愿离去……

宣传单的内容是宣传母校,将它折成纸飞机,是对母校的侮辱。母校是神圣的,因此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变得鸦雀无声。学生聚集在老师面前,低着头不愿离去,表示他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一个东躲西藏,一个主动聚集在老师面前,为何两种教育方法的反差如此大?

因为这位老师运用的是情感教育!

一些学校既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也有对学校教育工作很负责的园丁,但教育的产出却可能是“逆差”。一些学校硬件设施一般,但老师平时注重情感教育,教育产出形成“顺差”。此乃情感教育的魔力。

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本站推荐) 篇9

孩子们的心是一片海,宽广而深邃。一石投下,可能悄无声息,也有可能溅起一片涟漪。老师的引导就是这块石,等待着去发现这片海洋的宝藏。语文教学是一个形象感知、情意感悟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我们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文本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生命。

语文课堂本就是个充满感情,注重情感教育的地方。当我们总是感叹于现在的孩子少了爱心,太过自我时,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其实,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倾诉。五年级语文《口语交际四》的主题是“感动”。电视中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他的妈妈洗脚。还有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患病的父亲去上学。像这样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我们身边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把你认为最感动的事说给大家听听。

起初,大家都在说电视,网络上的所见所闻,的确使人动容.中间,有个叫张世旋小男生说:“老师,你知道吗?有一次我看到妈妈的肚子上有一道长长的疤痕,妈妈说那是生我的时候留下的。我觉得好疼啊,平时我的手上划了道小口子我都会流眼泪。妈妈的伤疤那么长,那么深。一定痛死了,妈妈为了我,付出了那么多,而我还惹她生气,甚至不知道妈妈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我觉得我不是个好孩子,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说着说着,他早已泣不成声,晶莹的泪水已滚落下来。这时,教室鸦雀无声,我们都被感动了。他对妈妈的真情流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同龄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动!还有一位天天挂着笑容的叫王利娟的小女孩,我们都以为她的生活充满阳光,没有烦恼,但是她的故事却改变了我们的想法。她说,小时候,有一次妈妈生病了。那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只剩下一包方便面了,她和妈妈都很饿,但是妈妈却微笑着看着她吃完了。后来,妈妈生病严重而离开了世界。现在她时常想起那包方便面,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让给妈妈,现在再想要买给她,都再也没有这个机会了。说到这里,小姑娘不能自已,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掉了下来。我们都为之感动,真想对她的妈妈说:“您的女儿长大了,她真是一个好孩子。”

浅谈朗读情感的训练心得 篇10

一、范读启情。

“范读”是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指导的常用方法。“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的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用范读来创设情景,使学生仿佛觉得是在给周总理送行的人群中,教师也恍若置身于十里长街。于是用哀婉的语调读着:“人们非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在范读后,问学生:“非常幸福”本该是愉快的,“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又是应用赞美的语气,为什么老师反而读得低沉了、轻了、慢了?范读后,通过提问来促使学生深思,激发学生感情。教师重在启情,学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非动感情不可。他们哽噎着说:“因为周总理“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从此再也看不到了!从悲哀中回忆失去快乐,使我们更加悲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自然读得衣婉低沉,格外投入。

二、品读悟情

刘勰在《文中雕龙》中指出:“缀文者情致力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有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讲究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调动学生感觉、知觉、对那引起表情达意比较深刻的.词句、悉心揣摩品味,悟出美妙之外,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蕴含的意思,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语言朴实无华,真实感人。我在朗读训练中。

三、读议入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斟酌读的方法和重点。为了让学生尽快地体味文中的情感,我抓住课文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语言因素,提示议论,使学生进入某种意境去感知所描述的语言形象,去感觉这些语言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可爱的草塘》中“啊!一条清澈的小河奇迹般的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句,我抓住“啊!”这一语气叹词来抒发自己到小河时的惊喜之情的:作者怎么也想不到,在这茫茫的草塘,密密的芦苇丛中,居然不隐藏着一条如此美丽的小河,她觉得这简直是奇迹!自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这个“啊”这应用去声,念得短促虚张声势把作者的惊喜之情表现出来。经过这样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了,骒作者表达的情感也深刻地理解了,朗读就自然投入了。

四、评读促情

情感教育,教学的根本 篇11

【关键词】情感教育 学生为本 教学理念

一、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特定情感的表达。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把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初中整个语文体系的教学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从实际上来说,是指老师要通过借助课堂这一平台,将情感方面的内容渗透在课堂里面,而且做到培养学生们的情感品质,促使他们养成一定的品德。这就是初中语文课程中开展情感教育的基本目的。除了能够借助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培养他们逐步地成为有觉悟、文化以及素养的人。

二、教师必须要具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教师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感染力很大,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教学风格。而情感教育恰恰就是这种教学要求。所以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情感教育的工作充分地融进语文教学中,才能够培养他们的美好品德,进而可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学生。例如,上学期我们听了我校省级特级教师赵老师执教的《心声》一课,赵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学生动情地朗读,打动了每一位的老师。我由衷地感叹: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课前在师生对话中赵老师仅三言两语,就吸引了学生。“大家知道我姓什么吗?”“姓赵。”学生齐答。““那喜欢我吗?”“喜欢。”学生整齐乖巧且大声回答。“哦,看来你们对我是一见钟情啊。”话音刚落,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赵老师先请学生听一段舒缓、凝重的音乐。然后在动情的话语引导下,让学生都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接着,赵老师让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找出关键词语。如在一位女生饱含深情的朗读之后,赵老师说:“我们从你的叙述中感受到李京京的心声。”又如在一位男生激动地朗读之后,赵老师说:“多么真挚的感情,他甚至忘记了停顿。”相信赵老师的这些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快乐感。然后赵老师请学生再读课文,找找哪些句子打动了自己。在全班同学间尽情交流之后,老师紧紧抓住中心,层层深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谁没有自己的心声呢。”这时学生的思维火花和迸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通过朗读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走进了李京京的心里。赵老师再以动情的话语将学生的情感导引到了最高潮。学生饱含深情读得是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正在学生心中激情澎湃的时候,赵老师又适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声。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赵老师用自己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让课文包含的精神品格如柔柔春风,绵绵细雨,融进了学生的心田。

三、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厚的文学修养。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比如设计《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篇12

一、精备课文, 准确地找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课文, 语言表达一般都很简单易懂, 通过语言的表达, 蕴含着动人的情感。简短的故事情节, 却凝聚着深深的情感和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是不能准确无误地整体把握, 不能透过表层进行深刻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精备教材, 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理清情感因素后,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将情感因素贯穿于课文的始终,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为读者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不管是在导入环节, 还是在课文分析环节, 或是课文的小结环节, 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幼小心灵, 形成思想上的共鸣, 有意识地在认识教育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天冷极了, 下着雪, 而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光”是指没有帽子戴,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这一整天, 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从这里可以看出, 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 没有人关心疼爱她, 小女孩很可怜。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 对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再通过课上的精讲,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 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从而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对于人物描写的课文,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剖析, 从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抓起, 剖析人物形象;对于风景的文章, 就要抓住作者对景物描写的用词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意义, 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情感体验上形成共鸣, 从小就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直观反映很强、模仿意识很强, 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老师的情感所感染, 被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所需的情景,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笔者下载了电影《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课堂上放映, 渲染气氛, 看完之后,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被一种怀念之情深深感染着。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 带着对周总理怀念之情朗读了课文, 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 表现出了他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无比的怀念之情。最后, 再次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 笔者用自己写的词句, 带领学生再次向我们伟大的总理致敬:凄风苦雨, 天地同悲!只为一生坦荡, 只为昂首无愧天与地, 星月两肩披半世的奔波不停息, 百姓祸福心中系———向周总理致敬!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安排学生进行表演, 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一改传统的唱独角戏的做法, 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笔者的做法就是, 文章中的重点情节让学生去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学生在表演中亲自感受、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不仅对文章有更全面的把握, 更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切身体验。小学生的表演欲很强, 多数人都善于模仿, 都试图表现自己, 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身体力行, “触”景生情, 满足孩子们表演的冲动, 并将这种情感外化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验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通过动的过程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难以忘记的。

比如笔者在讲授《触摸春天》一课时, 这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 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 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笔者在讲授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分组, 到讲台上来进行片段的表演。

课文中重点语句,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 设身处地感受一下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的那种神奇。让同学们闭上眼睛, 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盲女孩安静, 慢慢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在花香的指引下, 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 正停着一只蝴蝶, 安静的手悄然合拢, 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学生表演后体会到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学生在表演中去体会生命的美好, 从盲童的角度,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更加懂得热爱生活, 关注生命、珍爱生命。人生路途坎坷, 不可能风调雨顺, 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 像这位盲女孩那样的坚强乐观,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精彩的奇迹, 在不幸降临时, 不要气馁, 可以坚强地对自己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通过表演很容易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作为教师, 要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 并使之升华。要深入钻研教材, 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认知教育可以培养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 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是学生全面发展之所需。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篇13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者,通过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道理,提高自己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

关注时事

当前教学模式还处在应试教育当中,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小学生背下来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学科,重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当前发生的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心灵净化,减少高分低能的出现。正因为小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客观理解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时事来加强小学生的见闻,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小学生读书看报,观看新闻节目,上课时教师对小学生在观看时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课上抽出时间让小学生分成小组,整理昨天自己记住的时事热点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客观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联系现实。

例如,讲到小学四年级的“为了祖国尊严”一章时,让小学生自主观看新闻报道,查阅资料,做一篇手抄报,之后由教师选出内容较好的进行适当奖励,把教师的情感教育联系时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于时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课外实践

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把学生关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实践来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教学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模式。教师不仅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使情感教育丰富化。

比如,在讲到二年级“粒粒粮食要爱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同学们到农村土地里观看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自己,使学生感到粮食粒粒来之不易,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体会到节约的光荣,浪费的可耻,珍爱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情感教育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能改变这样现状,让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在课下进行时事学习,喜爱上学习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的实践能使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教师情感教育的使用,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习惯的祖国栋梁,让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绽放出美丽的花。

谈谈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作用 篇14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所谓“更是一门艺术”是指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中获得美的熏陶、美的进化、美的感染.美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知道,在人们心理的知、情、意三维结构中,情感是不可缺少的有机组织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动情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都是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的,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倾注感情,创设相应课堂氛围,才能使语文教学的生动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升华。如讲《最后一课》时,如果不深入了解韩麦尔先生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和写作背景,就难以讲好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悲愤之情,难以引起学生进入作品深沉的意境。备课时动情于心,讲课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倾注的情感,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的“美读”,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

二、创造引发情感的情境,营造氛围

人的情感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景和氛围。教材中的散文、小说、诗歌、戏剧都是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社会场景、人物情节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团畛龊喝?,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候骑,都户在燕然。”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笔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然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作者通过诗的意境来抒发诗人被朝廷排挤,虽有淡淡的愁绪但是尽显诗人的豁达与奔放。

语文教材的这些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创设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景和氛围,铺平道路,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绘的意境,受到作者情感的陶冶、感化。例如,执教《七根火柴》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受伤无名小战士数火柴的语调读“一”时,由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语气应稍强,露出喜悦;读“二”时,伤口可能隐患作痛,语调应稍微地重些;读“三”时伤口可能发作得厉害,但强忍伤痛,声音从牙缝中挤出……几个枯燥的数字,竟被学生读出一个悲壮的画面!读出文章的味道,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艺术世界。

三、把握情感的倾向性,调节情绪

情感具有倾向性,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讨厌可以转化为喜欢,消极可以转化为积极,憎恨可以转化为热爱。如魏巍同志《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志愿军战士则是由对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无限热爱,而转化为对美国侵略者的无比憎恨的。人的情感倾向影响或支配人的行为倾向。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调节学生的情绪,因为愉快、积极的情绪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反之,低沉、消极、否定的情绪会阻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调节学生的情绪使之适应教学活动,与教材中的情感氛围相吻合,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情感法制教育的心得体会 篇15

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首次在课程三维目标中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并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 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美术鉴赏是美术学习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指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 学生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是尤为重要的, 而美术本身是一门视觉艺术更是情感艺术, 情感是美术作品创作的原动力和生命力。美术作品通常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思想和观念, “心有所思, 情有所溢, 而后有所撰作”, 作品的创作无论是中国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莫不如此。在作品的鉴赏活动中, 如何让学生理解作品中孕育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感受, 从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呢?

我结合教学实践, 一直对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情感教育鉴赏课进行研究。近期在教学研讨课活动中, 我教学《审美自律》, 在这节课中, 我通过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将作品鉴赏和情感教育相结合, 将情感教育与美术作品鉴赏教学融为一体, 听课老师一致认为这节课情感教育目标定位准确, 教学实施合理有效, 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较好的激发。

二、案例描述

1. 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为情感教育做好铺垫。

视频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片段 (图1) , 提问:在这段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船沉了, 人们惊慌失措……提问:电影动态地呈现了一起沉重的海难事件, 它怎么表达的?学生回答:通过声音、图像、色彩表现, 还有乘客们的动作、表情等。师小结:电影是通过声色的结合, 动态地给我们带来了一起沉重的海难事件, 效果非常震撼。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海难的油画作品, 展现油画《梅杜萨之筏》 (图2) , 提问: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个破木筏子, 上面有一些幸存者;这些人很虚弱, 好像还有很多尸体……师小结:非常正确!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在画面上, 船帆与木筏上的幸存者正好构成第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代表什么? (稳定。) 但是这一堆振臂向前的人又构成第二个三角形, 冲破了稳定的大三角形的束缚。展现《梅杜萨之筏》局部的图片 (图3) ,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他们挣扎着向木筏的一侧爬去。讲述:我们看这个人, 他被高高举起, 使劲地挥舞着一块红巾。他是不是看见了什么?学生回答:远处好像有船。提问:船帆代表什么?学生回答:幸存者要被解救了, 暗示着求生的希望。师小结:对, 这是一种何等强烈的求生的欲望啊!这些就是画家要表现的全部寓意吗?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电影《泰坦尼克号》, 看看沉船之前人们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以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场面导入, 让学生从声、光、色等动态的场面中体会到沉船这一灾难事件, 先建立起感观上的印象, 再赏析《梅杜萨之筏》, 让学生体会画家是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 刻意营造出动荡不安的沉船场面。通过与电影的直观比较, 点明画家的个性表现才是绘画的独特魅力所在, 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 促使情感的升华, 达成情感教育目标。

视频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之前的片段 (播放的同时插入提问:演奏师为什么回来?船长在干什么?老年夫妻为什么死也要死在一起?) ,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一些人惊慌, 还有些人很镇定。追问:哪些人表现得很镇定?学生回答:演奏师、船长、老年夫妻等人。师小结:演奏师是忠于职守, 船长是与船共存亡, 老年夫妻是不离不弃, 提问:这些都体现出人性中的哪一面?学生回答:善的一面。师小结:对, 社会的正能量, 这些行为都体现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反问:那同学们知道梅杜萨号上当时又是什么情景呢?教师讲述当年梅杜萨号上发生的惨剧, 介绍《梅杜萨之筏》故事背景、人物表现等, 提问:为何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梅杜萨号上发生的惨剧看似偶然, 实则是因为人性、道德的缺失造成的, 提问:画家表现这幅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师小结:唤醒今人的良知。这就是画家的个性的充分体现, 这就是绘画的魅力。

设计意图:从海难的原因、船长的表现、乘客的表现三个方面出发, 分别与《泰坦尼克号》中的演奏师、船长及乘客的表现进行横向对比, 在点明画家的创作情感倾向的同时, 引申人性、道德的缺失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促进本环节情感教育的升华, 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 于动情处留白,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在《阿育王》悲怆的音乐背景声中再次呈现《梅杜萨之筏》的画面, 学生感悟。

设计意图:在情感教学动情处适当“留白”,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再次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加深情感积淀。

三、反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往往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 一节课能否让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以“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 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理解作品中孕育的情感, 产生情感共鸣, 获得审美感受, 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挖掘, 分析学情, 积极地创设情境。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 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情境设计可以借助一定外部因素进行设计, 寻找一定的契合点。

2. 在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的同时要促进情感的升华, 只有升华了的情感才能形成深刻的感悟。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中的情感升华应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3. 在情感教育拓展升华处“留白”。通过教师所留之“白”, 再次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上一篇:唐坡小学至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下一篇:家乡碎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