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2024-05-28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篇1

学习《关于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

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我认真学习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学习研究,我深刻认识到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对我市、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城市组团式发展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是城市空间发展的客观趋势,有利于加快城区发展速度,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产程融合,形成后发优势,符合“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内容。

一、根据《指导意见》,对照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和我区实际,确定工作重心。

按照郑州都市区建设的重点建设“十组团”的发展推进举措,我区提出要重点分类推进中心城区、××新城、××食品工业园区、××休闲产业集聚区等“四大经济板块”,依托房地产业的发展,坚持“组团发展”的理念,根据辖区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打造“上风上水上××、宜商宜居宜兴业”的新城区。推进“四大经济板块”建设就是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推动和服务“四大经济板块”建设就是我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二、结合分管工作,落实《指导意见》中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村改居步伐,逐步实现农村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吸引产业和人口聚集,使“四大经济板块”达到《指导意见》中要求的组团发展人口规模,从而推动我区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破解土地流转制度束缚,拓展组团发展空间,激发组团区域内在经济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8月22日,我区通过了《××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和《××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下一步将加快村改居的步伐。

(二)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支撑体系,为促进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打下良好的社会保障基础。

继续开展好我区第二阶段社区帮扶工作,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坚持家庭、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逐步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加强残疾人、孤儿福利服务。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落实并完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组团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贯彻落实《规划环评条约》,严把环境准入原则,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以部门联动方式加大对辖区企业的环评监控。

统筹协调中心城区和组团之间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好我区“四大经济板块”区域内的南水北调工程渠、常西湖和龙西湖的周边区域的环境整治,切实做好水源地保护和污水口治理工作,提高组团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综合承载能力。

(四)根据《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科学谋划、系统组织。在分管系统内以 “民生改善计划”和“执行力提升计划”为抓手,开展“三大行动”,努力“争先创优”,干成事、不出事。

三、对我区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四个一”救助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把社区这个平台建的更好,把社区的资源开发出来。特别是要完善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所辐射的农村地区“四个一”救助体系,落实好捐赠、救助工作,深入持续开展“一元钱”捐助活动,健全社会救助。

2.引进环保专业人才,提高我区环境保护水平有计划的引进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相关专业人才,加强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业务精、肯奉献的环保队伍,提高我区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我区可持续发展。

3.实施就业创业提升工程,重点做好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进一步拓宽安置渠道,探索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大力扶持城镇退伍士兵、残疾人员自主创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并按规定免征或减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时享受免费就业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篇2

1 无论何种出版形式都不能脱离办刊宗旨

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只是形式的不同, 但原则是一致的, 那就是必须围绕办刊宗旨展开一切出版活动。办刊宗旨是灵魂, 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强调内容的基础上,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 来丰富出版形式, 提高出版质量, 增强出版效率, 拓展传播渠道, 提升期刊影响力, 绝不能盲目地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内容的选择和把关, 为数字而数字是对新兴出版的误解。

2 全方位整合资源, 包括内容资源、专家资源、编辑资源等

2.1 内容资源整合

新兴出版, 与其说是内容数字化, 不如说是资源数字化。科技期刊新兴出版的切入点不应该是盲目强调搭建数字出版平台, 追求所谓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发布形式的数字化, 而是首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内容资源的整合上。纵向上, 立足于自身成长, 面向自己所服务的学科领域, 对传统内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结构化处理, 厘清版权关系, 形成更具价值的、形式更丰富的数字化产品;横向上, 着眼于受众需求, 基于自身的目标市场, 将传统内容资源转化为可以直接满足受众需要的数字内容资源[3], 从而形成多元化服务, 激发产业的市场潜力, 提升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是, 生产模式的融合。打破传统出版的“线型”生产模式, 建立适合新媒体时代的“扇型”出版模式, 逐步形成“一个选题、多维策划、立体开发、复合出版, 联合发行”的新格局。从选题开始就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统筹考虑, 以利于利益最大化。中国铁路杂志社针对几个优质项目, 集全院力量进行多维策划、立体开发,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轨道交通汇展项目, 将展台、报告会、论坛、会刊、网络视频、优秀论文评选等多种内容形式融为一体, 形成复合发布, 不仅营造了声势, 也提高了影响力;数字文献项目, 将全社出版的所有期刊, 以期刊方阵的形式进行联合营销, 相互扶持、相互借力, 受众共享, 拓展了发行渠道;网络课堂项目, 充分依靠研究院的学术权威优势, 将专家讲座、岗位培训、仿真操作、模拟演练等融入其中, 承担起上岗许可、职称考试等多元化职能, 与受众群体之间建立起了稳固的黏性关系。二是, 生产元素的融合。建立原创生产元素资源库, 形成数字化储备, 这不仅是新兴出版的重要基础, 同样也可以为传统出版所使用。例如, 在数字产品策划、创作过程中, 会原创大量的图像、图片等, 完全可以反哺于传统纸质出版, 一方面原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传统出版的内容形式, 使其更具吸引力。人卫出版社在进行新媒体教材等数字产品制作时, 原创了大量彩色插画、图片等, 纳入纸质教材出版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同样, 传统出版长期以来积累的严密的审读机制、完善的编校手段, 移植到数字出版中, 以提升数字产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2 专家资源整合

专家资源是科技期刊内容资源的源泉,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创作队伍, 并不断拓展其范畴, 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需要拥有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创作能力的新型专家作者, 培养新媒体思维意识, 加速现有作者向新兴出版的转化, 将传统媒体创作专家与新兴媒体创作专家相结合, 是出版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 也是整个出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号杂志社, 以行业年度青年拔尖人才、百位岗位技术能手为主体, 建立专家作者资源库, 他们既是专业技术骨干, 又善长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 是新媒体时代优质资源。

2.3 编辑资源整合

一是, 编辑理念的提升。科技期刊是专业性很强的期刊, 在编辑人员的选用上也更注重专业背景, 相应的会忽视经营能力。新媒体时代需要的是既专业水平高, 又策划能力强, 既有丰富的业务知识, 又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的编辑理念必须随之改变, 树立企业生存意识, 形成新媒体制作思维, 承担起科技传播和企业经营的双重责任, 以满足媒体融合对编辑素质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二是, 编辑技能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技能更加广泛, 由传统出版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校对, 向信息资源开发和数字化增值服务方面延伸, 增值服务已成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品的重要内容。为弥补新媒体出版初期编辑能力不全面的问题, 通号杂志社采取“组合”工作的形式, 由纸质出版编辑和数字出版编辑构成一个组合, 共同开展工作。其目的是以人员组合, 带动能力融合、资源融合, 最终打造出既具有新媒体策划、创作、生产能力, 又具备传统出版高素质审读能力、编校能力的新型编辑队伍。

3 创新经营理念, 重塑营销策略

资源整合程度的高低影响的是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产品的价值;市场目标的开发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不仅包括新兴数字产品营销体系的建立, 同样包含着传统纸质产品营销体系的转化, 在保持二者相对独立运作的同时, 积极促进二者的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

一是, 快速建立新兴数字产品营销体系。就科技期刊而言, 增值服务构成了数字产品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知识重组、结构调整, 形成重组性内容, 从而为受众提供更有意义的信息服务, 如科技情报、信息资讯、标准测评、知识培训、咨询访问等, 实现用户的增值体验。对比纸质产品, 数字产品无论在内容类型上还是在存在形式上都呈现出更多样化的态势, 相应的其营销模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同时科技期刊数字产品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极高的专业价值, 相应的其营销模式又是针对性的、专业的。借鉴互联网行业的运作模式, 依靠网络培训、试点试用和个性化服务, 通过网络零售、机构直销、电子文献有偿下载等手段, 开辟多种形式的数字营销渠道, 为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在线参考文献、岗位培训多媒体课件等, 开展广泛的、各具特色的营销活动。二是, 主动推进传统纸质产品营销体系的转化。长期以来, 科技期刊承载着繁荣科技活动、传播科技成果的重大责任, 在各自的科技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也积累了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部分受众群体, 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从另一方面也促使传统媒体营销模式向更多样化方向转变。这种转化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渠道的全盘颠覆, 而是以效率和价值为原则, 通过创新机制, 拓展综合经营能力;通过细化考核指标, 鼓励不同能力的经销商介入销售行列, 最终以销售实践促进转化进程。三是, 正确协调两个营销体系的关系。无论是传统营销还是网络营销, 都是以产品特性和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各有各的职能专长, 各有各的盈利模式, 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其冲突难以避免。正确协调两个营销体系的关系, 就是要化冲突为分工协作, 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网络渠道, 以网络营销来辅助和促进传统营销模式的提升[4]。既保持两个营销体系的相对独立发展, 又促进信息共享、联动协作。营销策略上统一制定, 紧密围绕综合营销目标, 充分考虑综合营销需要, 避免对外政策上的不一致而相互冲突;营销实践上利益同享, 避免顾此失彼, 甚至相互拆台;考核体系上,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 合理制定考核指标,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 通过资本整合实现产业融合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 一方面借助外部资本快速提升实力, 形成资本优势;另一方面, 重新整合内部资本, 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分离职能。其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一是, 开展项目合作。以优质项目为依托, 寻求合作伙伴, 在公平互信的基础上, 通过资本融合, 发挥各自优势, 开展全方位合作。既利益共享又风险分担, 既强强联合又降低综合成本。通号杂志社与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构成共同的利益关系, 借助网络公司的技术资本, 建设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开辟学术论坛, 引导读者进行理性的学术争鸣。二是, 加入行业协会。科技期刊一般都依托并服务于某个行业, 加入行业学会协会, 有利于借力、借势。通号杂志社与自动化学会建立有紧密的合作关系, 共同举办各种学术活动, 既丰富了稿源, 又建立了广泛的信息渠道;加入科技期刊协会, 在协会的指导下开阔视野, 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当然, 对于更有实力的出版集团, 依托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或领域, 投资建立新的公司, 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和更优质的发展空间;选择相关联的企业或领域 (如IT技术公司等) , 进行跨产业并购, 可以有利推动自身经营理念、创作手段、存在形式的变革, 增强新媒体出版业务的综合能力。

新兴出版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代表了21世纪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数字化和网络化, 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出版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出版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 不断开拓创新, 推动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 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新广发[2015]32号.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3-31.

[2]郭向晖.传统出版单位如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人卫社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实践为例[J].科技与出版, 2015 (5) :22

[3]方卿.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五大关系[J].编辑学刊, 2013 (1) :14-18.

[4]程绍珊, 郭慧东.传统营销模式的网络化转型[J].销售与市场 (管理版) , 2011 (3) .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篇3

【发布文号】吉政发〔2005〕28号 【发布日期】2005-08-30 【生效日期】2005-08-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吉林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吉政发〔2005〕28号)

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加强水污染治理,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全省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污水处理产业化

(一)充分认识加强污水处理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对保护人体健康、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出发,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抓紧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机制。

(二)明确我省城市污水处理调控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60%,其中,特大及大城市达到70%以上,中等城市达到50%以上,县城达到40%以上,缺水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二、加快污水处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

(三)加快污水处理投资和运营体制改革。鼓励国内外具有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投资者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采取招标的方式选择污水处理建设和运营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原则上实行厂网分开,政府负责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

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原则上应以TOT或委托运营等方式改制,盘活的资金优先用于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在建和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鼓励采用BOT或PPP等多种方式建设和经营。

(四)理顺污水处理收费价格机制。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按照保本微利和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原则确定,一般污水二级以上处理(含新建管网部分)核定的价格不应低于0.8元/立方米。各地要明确污水处理费调整的目标和时限,收费标准可一次听证,分步实施。已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2005年底前要将污水处理平均收费标准调整到不低于运行成本,2006年6月底前实施到位。辽河、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流域新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要一次实施到位。要运用价格机制有效控制水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率。城市市政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取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费要不低于同类城市供水价格。

对不按期调价或不按标准执行的,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停止安排供排水建设项目国债资金、补助资金和贴息贷款等资金扶持,停止审批、申报国家和省投资的新增城市供排水建设项目,提高其他新建项目环境保护评价标准。

(五)加大污水处理收费征缴力度。向城市市政排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使用自备水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均应按有关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

污水处理费收费方式由当地政府确定。原则上,使用市政供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并入自来水价格由供水企业实行一票制一并征收;使用自备水源用户的污水处理费由水资源费收缴机构实行一票制一并代收。代收机构要按月、按用户排水量足额收缴污水处理费并上缴财政专户,不得随意减免,并采取措施防止漏收,否则,由代收机构足额补足或予以追缴。

污水处理费必须专项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排水管网的建设、运营及维护。当地政府要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的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达标水质和建设部门监测的实际处理水量以及经营合同,逐月支付污水处理费,当污水处理费足额收取尚达不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成本时,由当地财政足额补充支付。

城市污水处理费可作为补助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资金,但必须在开征污水处理费3年内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试运行1年内,必须完成预验收或验收工作。对3年内尚未建成污水处理厂或试运行期满的污水处理厂仍不能达到正常运行的城市,省政府有关部门将停止该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征收。

(六)加大排水管网建设资金投入。城市政府要将征收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建设维护费等的一定比例、城市污水处理厂上缴地方税费和已出让的污水处理厂收益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维护,保证污水处理厂运行后的实际处理负荷1年内不低于设计能力的60%,3年内不低于85%,3-5年内达到满负荷运行。城市政府可按不低于同期国债利率的标准,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投资者的回报率和基准污水处理量,同时鼓励投资者带资建设部分排水管网。

(七)推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制度。采取BOT、TOT、PPP或其他方式建设运营的污水处理厂都必须实行专业化特许经营制度。要按照建设部《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范运作。辽河、松花江流域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必须于2006年6月底前建立起专业化特许经营制度,对在建和新建污水处理厂,当地政府必须在建成前签署专业化特许经营协议。

(八)实施污水处理产业化税收优惠政策。对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委托自来水公司随水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免征增值税、营业税。对经批准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建设用地,可免征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九)推广污水处理产业化先进技术。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科学选择技术方案,大力应用科技含量高、成本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小城镇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等情况,积极探索采用污水湿地处理、污水氧化塘处理等有效的处理方式进行污水处理。制定扶持政策,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再生水设施建设和循环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

三、加强政府监管,保障污水处理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十)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各级政府要尽快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要加强对污水处理的监管,明确责任人。对没有按期完成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任务、建成后不正常运营、收费不到位、擅自停止运营和排放不达标的,省政府将追究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十一)加强污水处理行业监管。省发改委要会同省建设厅、省环保局共同做好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省建设厅负责建立污水处理专业化特许经营制度,并进行行业监管;省环保局负责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进行监督;省水利厅负责水资源费及相应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必须安装污水处理在线监测系统。在线装置要与环保部门、建设部门联网,以保证监管部门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的动态监督。为推进全省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省政府成立吉林省污水处理产业化发展指导协调小组,协调解决污水处理产业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二)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后,不得随意停产。如确需停运,须事先向省建设厅提出申请,经省建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同意后方可停运。对擅自停运的,由省建设厅提出警告,省环保局依法处罚,并限期整改。如仍不改正或逾期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属于获得经营权的企业,由省建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局责成当地政府无条件取消其经营权,不得在吉林省境内继续经营,属于PPP形式的并将污水处理厂无偿移交当地政府;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的,由省建设厅会同省发改委、省环保局建议当地政府调离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建议省政府追究当地政府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同时向全省通报。

(十三)加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各城市污水处理费必须按月按量进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各级物价、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费征管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坐支和挪用,出现问题追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十四)完善污水处理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及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吉林省污水处理收费管理办法》和《吉林省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管理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篇4

2017年2月21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在胡教导的引领下,在多媒体教室一起学习了《海口市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作为一线的教师,本次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学习,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忍不住一直强调知识点,心里总是担心学生接收到的知识点太少,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给予学生消化新知识点的时间。而今天胡教导用朴实的语言,细致入微地对我们的课堂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一、限时讲授。

限时讲授,以学定教,原则上是不能超过学生活动的一半时间。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对课堂的设计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得更细致,还要有所取舍。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内容都跟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遇到过的情况类似的,上课时我们还应多与学生交流,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甚至有时我们只要把主要内容点明,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回忆交流与探究,这也是对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先学后教。

我们班一直都有布置预习的环节,但总觉得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预习是锦上添花,在课堂中他们总是能很快跟上老师思路,并及时提出自己的困惑;但是对于学困生,预习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他们连基本的拼音都无法自己拼读,更说不上把课文读一读,所以到了课堂 上就显得有点不知所措。胡教导的一番话,让我对自己的方法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思:平时,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完成预习,是没有给学生预习的任务?或者任务太多,学生不能完成?也许课前还可以加给学困生五分钟的预习时间,让他们的互助伙伴帮助他们一起预习,促进优生和学困生的共同进步。

三、问题导学。

对于基础知识点,我们习惯性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今天胡教导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想到,其实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书本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知识查找,那样或许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并且可以找到自己不了解的知识点,这时老师再进行讲解,学生们会更容易消化。问题导学也要求问的问题要值得问、要有层次、要具有启发作用,完成问题应该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三种形式完成。

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时,分组很重要,要轮换,要素质均匀,要引导学生勇于展示。事实上,这部分是我平时教学中完成最不好的地方。很多时候的合作都流于形式,如何让合作真正的开展,胡教导提出的宝贵建议,让我茅塞顿开:可以从口语交际入手,让学生懂得参与、勇于参与、乐于参与……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篇5

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国开银行宁波市分行,各政策性银行宁波(市)分行、国有商业银行宁波市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宁波分行,邮储银行宁波分行,宁波银行,各城市商业银行宁波分行,省农信联社宁波办,绿叶城信社,各外资银行宁波分行,昆仑信托公司,华融租赁宁波分公司,宁波港财务公司,银联宁波分公司: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对宁波市“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作用,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一)牢固树立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各金融机构必须正确认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决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支持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二)深入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为扎实有效地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开展(具体活动方案将另行行文下发),我中心支行成立以宋汉光行长为组长、周伟军副行长、工会宋建江主任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领导小组。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制,制定上下联动、广泛参与的活动方案,加强动员、监督和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各金融机构 “一把手”要组织开展实地走访,带头深入基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帮扶企业破解经营困境和融资难题,全力落实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各项措施。

二、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三)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2012年,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对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各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高度重视存款增长放缓的约束,妥善解决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的矛盾,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节奏相衔接。商业银行分支行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合理安排流动性,保持信贷投放适度均衡增长,有效发挥“支农支小”的主力军作用。我中心支行将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积极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支持实体经济积极利用银行间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加大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宣传、推介和承销力度,积极推动政府部门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支持优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推荐、承销等相关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企业多样化投融资需求。积极推进“区域集优”计划,推动非公开定向发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推动信用增进支持和服务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次级债券和混合资本债券,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和资本实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的参与度,更多地吸引全国金融市场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五)大力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稳步开展各类非信贷融资业务,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入实体经济。积极开展厂商租赁、直租、售后回租等融资租赁业务,探索单船单机融资租赁业务,支持企业设备更新。鼓励信托公司发挥渠道优势,通过集合债权信托、股权信托、项目信托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鼓励银行、信托、融资租赁、担保、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各方加强合作,探索建立资源集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发展债权、股权相结合的融资模式,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融资需求。

三、着力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六)加大对“六个加快”战略实施的金融支持。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六个加快”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市区块项目、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各商业银行要以总行直贷、银团贷款等形式增强对大项目、大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优先满足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我市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强对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争“十二五”期间涉海信贷投入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加大对关系辖区经济长远发展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和科技创新,提升辖区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加大对文化产业、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的金融支持,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加大对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八)改进和加强“三农”金融支持工作。全面改进和加强“三农”金融支持工作,进一步扩大支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其全部贷款增速。加强对农房“两改”和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推动卫星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发展,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加强对农业科技、订单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金融支持,切实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广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村住房等“多权一房”抵(质)押担保方式,不断扩大农村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

(九)进一步完善中小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切实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突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发展前景、诚信经营企业的金融支持,确保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对符合信贷条件和转型升级要求、但因外部原因导致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要及时满足其资金需求,不抽贷、压贷。金融机构要按照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设,进一步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创新和推广,规范发展票据承兑、信用证、保理、信托理财等业务,提高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定价水平和各项收费标准,坚决禁止各种附加在贷款业务上的不合理要求和收费,切实减轻中小微型企业财务负担。

四、生金融服务,促进实现包容性增长

(十)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进一步巩固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切实改善首套普通住房信贷服务,在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适当予以优惠,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设,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合理增长,促进扩大有效供给。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信贷支持。严格执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切实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

(十一)积极做好“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工作。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加大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的消费信贷增长点,着力扩大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需求。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为中心,积极开办针对在校大学生、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妇女、农民工、农村青年、城镇就业和生活困难群众、残疾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等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完善贷款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贷款覆盖面。创新担保方式和服务机制,拓展大学生“村官”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落实银校合作协议,改进和完善助学贷款业务,扩大助学贷款覆盖面。推进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以“五〃一服务卡”推广、宁波市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为契机,将金融IC卡多应用试点打造成惠民工程和暖心工程。

五、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开放型实体经济发展

(十二)全面深化贸易外汇管理便利化改革。深化县支局外汇主体监管试点工作,为实体经济企业办理各类外汇业务提供“一站式”服务。扎实做好进口付汇改革,开展进出口核销改革,进一步简化合规企业进口付汇单证,取消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和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手续,便利企业贸易收付汇。推广出口收入存放境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探索建立银行国际收支辅导员制度,提高涉汇企业国际收支申报和核销效率,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发挥短期外债管理政策导向作用,对贸易融资业务发展较快、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商业银行给予短期外债指标倾斜。

(十三)积极开展外汇管理创新试点业务。落实境内商业银行对外债权登记试点,拓宽“走出去”企业融资渠道。用好中资企业借用外债政策,引导中资企业按照国际商业模式借用外债,扩大辖区短债指标中中资企业短债的额度比例,加大对中资企业合理、真实的境外贷款需求的支持力度。全面简化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程序,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便利化。推进地区外汇市场建设,帮助中小银行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鼓励银行探索开展外汇衍生业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汇率避险产品,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汇率风险。

(十四)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加强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宣传与推介,进一步做好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增量扩面”工作,促进进出口人民币结算均衡发展。深入推进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大力发展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业务、开立人民币保函和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便利企业境外投资、承揽工程;稳步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赴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债等措施,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开展外商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和人民币外债业务,切实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在实体投资中的汇兑成本以及“货币错配”风险。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创新,积极探索个人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

六、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十五)着眼于支持实体经济开展金融创新。积极顺应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趋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加强金融产品研发力度,开发适合各类实体经济主体需要的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中小企业、“三农”、个人创业等领域推广使用手机信贷产品。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社会中介等合作,创新适合需求特点的联动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十六)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信贷管理和风控制度建设,强化信贷资金流向及用途的合规性管理,切实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民间借贷、房地产、股市等领域,确保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加强对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的防范,尽可能杜绝投机性融资“挤出”实体经济发展的正常融资需求。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及时开展金融风险压力测试,严格落实金融风险报告制度,对各类风险事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推动风险早处置。加强“防火墙”建设,防范跨行业、跨市场风险,防范非正规金融及其他相关领域风险向金融体系传导。

(十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理顺投诉处理机制,明确专人作为联络员,做好制度和人员的报备工作。优化考核机制,在产品开发、销售等环节切实履行说明真实情况的义务,保障客户金融信息安全,确保金融消费者公平获取金融服务。

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

(十八)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优化银行卡使用环境,大力推进中小商户银行卡应用,提高中小商户接受银行卡消费的积极性。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加大助农取款业务的推广力度,发挥乡镇支付结算服务站作用,使农村单位和个人享受便利快捷的结算服务。完善宁波市票据电子交换系统业务功能,进一步推广支票实时业务、同城通存通兑业务和外币通存业务,加快社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和银行业经营效率。规范发展第三方支付服务市场,鼓励非金融机构创新支付服务,提供形式多样、符合公众个性需求的支付结算产品。推进第四方物流市场网上结算业务发展,支持和规范银行机构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开展支付业务合作,助推宁波市“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十九)提升国库服务效率。加强与财政部门合作,扩大国库直接拨付实体经济资金范围,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研究实施财政资金支付全程无纸化处理,提高国库服务效率。实施工会经费收缴方式改革,便利企业缴纳工会经费,降低企业缴费成本。进一步深化包括出口退税在内的所有退税国库“1小时”办结制,落实退税资金从国库到商业银行的全程实时监控,保障退税资金及时、准确划入企业账户,减轻企业财务成本、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做好特定经济区域的国库机构设置工作,支持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求。

(二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紧紧依托全国统一联网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扩大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覆盖面,有效应用征信系统信息。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开展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信用环境。加强征信市场管理,规范商业银行和征信机构执业行为。培育和发展征信服务市场,进一步拓展信用评级业务领域,促进内外部评级的有机结合,推动信用评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人民银行各县(市、区)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做好将本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贯彻落实情况于2012年2月29日前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我中心支行,并于每季后15日内报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措施、工作成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中心支行将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将该项工作纳入综合评价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中,并通过编发简报、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推广有关先进经验和做法。

学习中心城市组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心得体会 篇6

摘要:<正>(十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201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到2015年

(十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201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到2015年底,试点城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同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加快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利用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专业知识,发挥其第三方购买者的作用,帮助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和医患矛盾问题。

上一篇:方城工商局下一篇:高考前饮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