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素质教育指导(精选7篇)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1
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作业1
一、概念阐释
1.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答: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和机构组织,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
2.家长的道德素质 答:家长的道德素质是指家长思想道德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它决定家长为人处世的方向和原则,影响家庭道德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的道德素质。
3.家长的儿童观
答:家长的儿童观就是指家长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其内容自然也就涉及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生长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等问题的看法。
4.家长的人才观 答: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是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期望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认识和期望。
5.家长的教育方式
答:家长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6.家庭精神环境 答:精神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氛围,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等。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答:(1)奠基性和终身性(2)亲情性与权威性(3)随机性与针对性
2.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奠基性特点是指儿童在学前阶段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其一生中最基础的、最基本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主要表现在:(1)提供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2)奠定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3)启迪儿童语言和智慧的萌芽;(4)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习惯和能力;(5)帮助儿童适应最初的社会。
3.简述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答:儿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家长要利用自身、家庭和社会资源,对孩子实施全方位的影响,以促进儿童在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谓家庭教育任务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教育儿童的责任和工作。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体、智、德、美等方面。具体说来包括:(1)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2)促进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4)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促进儿童良好个性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6)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
4.简述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渠道和方法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包括:(1)教育观念的更新;(2)儿童身心发展知识;(3)儿童卫生保健知识、营养知识、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4)胎教知识和孕期营养保健知识;(5)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6)家庭教育中评价儿童发展的知识和方法;(7)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对策。
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1)兴趣诱导法;(2)游戏活动法;(3)实践操作法;(4)环境熏陶法;(5)赏识鼓励法;(6)榜样示范法;(7)暗示提醒法。儿童家庭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1)幼儿园的指导;(2)社区的指导;(3)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指导;(4)社会团体的指导;(5)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
5.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答:家长的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亲子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儿童观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儿童观决定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家长的儿童观不同,其对教育的任务、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也就不同,因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和教育方式。
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就是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如何看待自己与子女的关系是其进行家庭教育的根本所在,决定其家庭教育的动机,影响其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的人才观会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并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投入重点及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观直接影响其教育方式和教养行为。
6.简述家长教育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答: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五种:
(1)专制型。专制型家长,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是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身份出现,对于 孩子的一切都是在发号施令。(2)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 珠,采用一种用爱过度的教育方式。(3)放任型。放任型父母,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实施其他类型教育方式失败,或者是由 于父母工作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4)矛盾型。这是家长教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型,常常表现为父母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
(5)民主型。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 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三、论述题:依据儿童家庭教育方法,阐述儿童家庭教育应当坚持的原则。
答: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兴趣诱导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环境熏陶法、赏识鼓励法、榜样示范法、暗示提醒法等几种方法。应坚持的原则: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加强引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2
关键词:儿童抽搐,原因分析,健康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4年经本院诊断并治疗的115例抽搐患儿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6例, 女39例, 最大年龄12岁, 最小3个月, 平均年龄 (6.56±6.32) 岁。
1.2 方法
对上述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健康指导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别对患儿的发病年龄段、发病原因及健康教育指导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的分布特点
根据回顾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造成小儿抽搐的病因中, 热性惊厥的患儿最多, 占总数的66.96%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所占比例。与其他病因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在各年龄段的患儿中, 1~3岁患儿抽搐发生率最高, 占总数的69.57%。与其他年龄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其他病因比较, aP<0.05;与其他年龄段比较, bP<0.05
2.2 健康教育指导情况
根据家庭健康指导资料显示, 90%以上的患儿家长在患儿出现抽搐前未进行过健康知识指导, 缺乏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并在患儿出现抽搐症状时因为紧张情绪, 未能做出及时有效的措施, 并且上述家长渴望了解相关指导。在患儿入院后至患儿出院期间, 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之后, 95%以上的家长对小儿抽搐疾病具有了初步了解, 认识到小儿抽搐及时处理对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的重要性, 并对工作人员产生信赖感, 能够正确的复述疾病的临床特点, 准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 掌握抽搐时的抢救方法。
3 讨论
抽搐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起病急, 病因复杂, 如不能及时治疗极有可能造成患儿不可挽回的伤害, 甚至有可能导致死亡。由于该病起病急, 预判性较差, 往往家长是该病的第一处理者, 因此相关的病因统计分析和对家长的健康知识指导, 对小儿抽搐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本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小儿抽搐的病因中, 热性惊厥的患儿最多, 占总数的66.96%, 明显高于其他病因所占比例;并且在各年龄段的患儿中, 1~3岁患儿抽搐发生率最高, 占总数的69.57%, 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热性惊厥患儿常在高烧后发生, 且预后良好。病毒性脑膜炎约占总数的10.43%, 常见发热、恶心、头痛及喷射性呕吐等症状, 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其次, 化脓性脑膜炎、癫痫、低血钙及药物过量也是造成小儿抽搐的原因。除此之外, 文献显示高血压脑病、颅内出血也是造成小儿抽搐的原因, 但本次研究并没有此原因造成抽搐的患儿, 作者认为, 这可能与此两类病因比较罕见, 而研究对象具有一定局限性有关。
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手段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和相关知识的教育过程。通过作者对本院患儿的统计分析, 发现绝大多数患儿家长在患儿入院前并没有相关的知识对抽搐的各种病因及处理措施并没有相关了解。从入院后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教育, 结果发现, 95%以上的家长对小儿抽搐疾病具有了初步了解, 能够正确的复述疾病的临床特点, 准备好一切必要的急救物品, 掌握抽搐时的抢救方法, 对患儿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患儿家长健康教育, 促进患儿家属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支持与了解[2,3]。
综上所述, 造成小儿抽搐的原因为热性惊厥、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低钙抽搐等, 其中以热性惊厥为最主要原因。而且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儿的治疗及预防具有积极作用。针对患儿的病因及时做出相应急救措施, 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线.血液透析合并抽搐的原因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4) :54-55.
[2]赵晋萍.普鲁卡地鲁致小儿抽搐、心动过速1例.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0 (14) :268-269.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策略研究 篇3
那么,孩子的个体差异与家庭结构、家长的教育观、态度和行为到底有何关系?通过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和指导,孩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便是此篇个案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研究对象
1. 指导对象:许平:男,44岁,吉林省长春市赢利文化用品商店经理,对独生子特殊的爱,特殊的保护、依从,怕他摔跌,怕他出意外。唯恐失去儿子,从来不敢撒手,他成了百分之百的溺爱型父亲。
2. 教育观察对象:许百功:男,今年5周岁,是吉林省政府机关第一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平时他和爸爸、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他很聪明,知识面广(与同龄幼儿相比)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不随便听从他人的指挥,好反抗,生活上依赖性强。
二、指导过程摘要
1. 理解为先,取得共同语言。百功是中班时来幼儿园的,父母溺爱他,不敢过早地送他上幼儿园,怕受欺负。来园初,很少有小伙伴们跟他玩,因为他一伸手不是推人就打人,抬脚就踢人,同他父母谈过两次,很不理想,母亲比较通情达理,父亲却“顽固不化”,如说孩子优点时,他便洋洋得意的样子,说缺点时,表情一变,忙插嘴说:“不可能,不可能。”就好像他看见一样,很难沟通。在与他母亲交谈时得知:“孩子在家时每天都和他爸爸打闹,拳打脚踢,还经常看武打片。”
在幼儿园的一次春游中,父母不敢让他去,担心不安全,百功执意要和小伙伴一起外出活动,父母一贯依从孩子的执拗,只好违心地答应。上车时,他爸爸看到儿子稳稳地坐好了,老师站在他身边,车子开了,他才离去。按理他的做法是有些过分的,集体活动应教育孩子先人后己、互相帮助才是,但我很理解他的心情,对他的再三嘱托:“孩子坐车要头晕的,你要多注意他”等等,当他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地、欢快活动回来,笑容绽开在他紧张了一天的脸上。一次次的外出活动,一次次的理解,增添了他对我的信任,为进一步的家教指导打下了基础。
2. 方法指导,观念转变。晚饭后回家的时间到了,家长们纷纷来接孩子,百功看到爸爸来了马上就去抢李杰南手中的玩具,南南哭了,手抱着玩具不放,百功爸爸见状马上对南南说:“你让百功先玩,我们马上就走了,你妈妈还没来,等我们回家了你再玩吧。”说完就帮着儿子从同伴手中拿过玩具玩起来,看到这情景,我赶紧拉起南南的手说:“老师讲故事给你听。”百功玩一会儿之后,他爸爸与我道别。这件事使我想了又想,如何进一步去指导他呢?我决定先教育孩子,让百功的行动、言语去促动爸爸,不要再被溺爱所困,我对百功说:“老师知道你很聪明,我讲的关心爱护小朋友的道理,你一定都懂的,昨天你从南南手中‘抢了拼版,结果南南很伤心,你说应该吗?”他笑笑,不回答。我说:“你回家问问爸爸,明天告诉我,好吗?”他说:“好的。”第二天,许百强兴冲冲地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爸爸说昨天我‘抢玩具是不对的,让我以后改正。”我说:“你知道就好了,你爸爸如果看到你很懂礼貌,一定会比现在更高兴。你今天回家再去问爸爸,老师说的对不对?”
3. 把握时机,及时指导。每到午睡时,百功总是坐着不动,我问他:“你怎么不脱衣服?”他说:“我是想睡的,但爸爸关照过我,衣服、裤子都不要脱。”我说:“不脱衣服、裤子睡觉会出汗的,容易感冒,被子也会脏的。”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脱下外衣外裤睡着了。第二天,他爸爸告诉我让百功穿外衣外裤睡觉,并说是怕他气管发炎,我给他讲了许多“这样不好”的道理,他爸爸笑笑说:“我知道,百功喜欢这样就让他去。”爸爸的包办代替换来了依赖性强、动作慢、不会自理的儿子,不脱衣服是怕麻烦,这是真正理由。每天午睡起床,他就如同在家一样,坐着等老师的帮忙。我想我有责任提醒他爸爸,让他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4. 分析效果,坚定信心。以往,家里做好吃的孩子先吃。一次,姥姥做了一盘海鲜,放到桌子中央,百功不高兴了,因为他很喜欢吃海鲜,为什么不放在他的面前,他爸爸跟我讲了这件事的经过。他说:“要是以前,我就要跟他姥姥吵了或者再去给我儿子买一盘,但想到老师们一再说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太宠孩子,要教育他关心、爱护别人等,我就忍下来了,另我高兴的是坏事变成了好事,百功想起了老师的话要尊敬老人,以后姥姥无论烧了什么百功爱吃的菜,他都让姥姥先吃,爸爸妈妈先吃,这使我想到对孩子严一点是有好处的,我也有信心去教育他了”。平凡的话语道出了我们家教指导工作的成功,许百功爸爸的教养观念、态度、行为的转变,对孩子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效果
1. 家长的变化。从许百功爸爸一味地宠爱孩子到学会科学地教育孩子中,清楚地看到家庭教育指导以后的成功。首先,家园教育的一致就能起到教育的“共振”作用,使得对儿童的教育取得最大限度的成效。其次,家长有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的变化,才会有孩子的进步,抓孩子的教育必须同步抓家教指导;第三,家教也要讲艺术、讲方法、讲循序渐进,使家长乐于接受。总之,本个案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成功的。
学前儿童的可塑性是很大的,从教育的角度说,可塑性大就为转变孩子的思想、行为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教师和家长可以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从可能性转变为成功的必然性,还要靠目标的适当、方法的科学、手段的艺术、途径的多样。从许百功的转变中,可以看出上述诸要素的和谐一致。
四、个案研究的几点启示
1. 树立良好的教育观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教师与家长要建立友好平等的交往关系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同所有的交往一样,它会遇到某些因素的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由家长引起。譬如,家长情绪不好、疲劳等生理、心理因素会引起与教师的摩擦。另一方面,教师的态度和教育观上的方式方法问题也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排除交往关系中的干扰,就幼儿园而言,教师应接纳人本主义的观点,记住教师的职责。我认为,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始终应该是真诚的,没有任何的虚伪,不论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与低,地位的贵与贱,家境的贫与富,子女发展的好与差,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地待人,真心诚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共商教育幼儿的对策。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教师要既能接受家长偶尔的冷淡,也能接受家长一时冲动的责怪,还能放下架子接受家长比自己更高明的做法。教师采取接受的态度,两者之间就较易沟通情感,教师有容纳意见的胸怀,就能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子女教育的热情,可使教师的家庭教育观显露出指导工作处于一个和谐的、生气勃勃的氛围之中。
此外,教师还应对家长持理解的态度,要角色移位,对家长的喜悦、烦恼、无奈、厌倦和生气做出移情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看到当前的幼儿家长自主性很强,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都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由于缺乏教育经验,在子女的管教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因此而引起的在教育态度和行为上的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幼儿园教师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指导关系并非约定俗成的,这种关系的存在需要有一个基础,简单地说来:(1)前提是理解;(2)手段是沟通;(3)关系是朋友。如此,家长才能接受指导,才能推动家园关系的建立。
2. 淡化指导痕迹是进行成功的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我讲你听”式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指导而指导,这种形式作为讲座还可进行,而面对特定对象的个别指导则常常要失败,原因就是家长被推到了受教育的地位失去了面子,因而对幼儿园的指导产生抗药性。最好的办法是淡化指导痕迹,开展隐性化的指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家长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3. 抓住契机、不拘一格是进行教师的个别家庭教育的经常形式。个别指导并非有固定的时间和场合,由于家长和家庭情况的多样性,常常在各类偶发事件之后需要及时开展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机制,善于抓住契机,不拘形式开展指导,可以在家长来园时指导、电话指导等。
4. 研究方法,艺术指导是教师的家庭教育观体现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家庭教育面对的对象是家长,对家长更要讲究方式,开展艺术指导,教师不要以为自己一定比别人家长高明。无非是教师的职业地位保证了这种指导关系。艺术的指导就是讲究指导的艺术性,使家长愿意听、爱听,听了以后肯做、肯改、肯身体力行。
5.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的家庭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容易事。家长水平的提高有一个过程,家长的行为影响到子女的进步更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家长逐步提高开展家教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帮助家长改正一些陋习,家长能够在子女面前起表率和榜样作用,教师的家庭教育效果才显著。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篇4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2.掌握0-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3.增强专业认识,提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
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
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
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二)语言发展
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这种语音意识主要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2、3岁儿童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2)语法的获得——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获得与发展
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以下的规律: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如:“妈妈”一词可能表示要母亲做什么事情,也可能表达情感);
B、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C、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
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3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儿童语义的获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②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的含义等几个阶段。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语法更加复杂,可以说,对词义的获得贯穿人的一生。
(1)对词义的获得:
发展趋势:
A、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张发展 B、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2)对句义的获得
在儿童语法获得的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早于对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之前,已经能基本上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学前儿童是如何理解一个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子的?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常常采取一定的策略,即找出一定的“诀窍”去理解一些新句子。这些策略是个体从已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经验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规则”去理解和解释听到的新句子。结果,他们有时会较快地理解,当出现理解错误时他们又进一步修改和充实原有的“规则”,从而产生新的理解策略。学前儿童理解句子常用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①语义策略是学前儿童最初使用的一种理解句子的策略。儿童只注意句子中的几个实词,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全然不顾句法结构。例如:相当多的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因为他们觉得“小狗打皮球”更符合常理。
②词序策略就是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意思。由于在儿童的经验中,句子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词序,表示动作者——动作——承受者,因此,他们也会习惯于用这种策略去理解被动句。如把“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
解为“小明碰了小华”。研究发现,词序策略产生于3岁左右,4岁表现最为强烈,5岁以后逐渐减弱。
③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例如:认为“张老师被小华背着去教室,他的脚跌伤了”中的“他”指的是小华,因为“张老师跌伤了腿”与他们已有的经验不相符。
3.语用技能的获得
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仅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还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语言和非语言背景,以及交际当时的语境和具体情境。同样语法结构的句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含有不同的含义,而有些语法结构的非常简单的句子不在一定的情境中就无法理解其意义。语言运用可以用来对具体情境中的交际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语用技能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用技能是指运用恰当的、社会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境,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语言操作能力、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与周围的语言环境不断地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1.特殊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2.目的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儿童获得语言经验 3.整合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整合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1.谈话活动(以后的课程详细讲解)2.讲述活动 3.听说活动 4.文学活动 5.早期阅读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重要内容)1.确定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目标一般应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三个维度。
(3)表述目标是要简洁明了,角度一致,最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发展性目标,不要再出现“让幼儿……”“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等,应用“理解……”“懂得……”“正确使用……”等术语。
2.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适宜性、情趣性、整合性。3.策划活动过程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2)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讲究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4)合理地安排活动环节 4.拟定活动方案(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3)活动准备(4)活动过程(5)活动反思及评价
(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1.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 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4.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解读
(一)《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 1.《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2.解读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总目标(1)将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首位(2)养成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积极交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增进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5)培养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对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二)解读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1.注重真实语言交往环境的创设
2.注重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注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4.回归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意 5.注重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6.注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三)解读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 1.关注语言运用及语言学习环境 2.关注语言发展的多元途径 3.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化特点 4.关注语言障碍幼儿的教育
四、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语言活动的教案
第二章
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说话活动和早期阅读的目标。
2.掌握0-3岁婴幼儿语言指导的方法和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3.培养和提高设计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初步具有指导0-3岁婴幼儿家长语言教育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指导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理解先于表达,即听话比说话要早得多。所以,培养0-3岁婴幼儿的良好听话习惯,提高其语音听觉能力,是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
(一)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目标
1.喜欢听优美、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的声音。
2.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者单词做出反应。3.能安静地倾听并参与成人念儿歌、讲简短故事的活动。4.能听懂并执行生活常规的指令。
(二)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A.0—1岁婴儿听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关键期。此时,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其特点是听得多、说的少,理解多、表达少。因此,听话活动是0—1岁婴儿最重要的语言教育活动和内容。1. 感知声音的指导方法
(1)创设有声的环境,让婴儿感知声音。
(2)播放优美悦耳的轻音乐,适应婴儿产生最初的节奏感和乐感。
(3)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声音刺激。(自然界的声音、人类活动的声音)(4)寻找声源。2. 辨别语音的指导方法
(1)区分语调训练(不同情景,不同表情,不同语调与婴儿对话进行训练。)(2)对不同频率、强度、音色声音的识别能力训练。
(3)坚持每天与婴儿交谈。(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红红的苹果。)(4)给婴儿长儿歌或念顺口溜。3. 听懂词义的指导方法
(1)训练婴儿把一些词与常用物体联系起来。
a.动作配合法:父母说,“站起来”的时候,扶婴儿起来。b.实物配合法:“这是勺子,妈妈拿勺子喂宝宝吃饭。” c.游戏法:“把小兔拿过来。”
(2)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
(3)给婴儿讲故事、念儿歌、唱童谣。B.1—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指导方法 1.激发倾听兴趣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3.提供婴幼儿倾听文学作品的机会
4.开展语言游戏(小小录音机、猜猜我是谁、小宝宝听仔细、传声筒游戏)
二、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指导
(一)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目标 1.有“说”的兴趣。2.能正确发出基本语音。
3.学说普通话,会与别人对话或表达自己的愿望。4.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交流,培养口语表达能力。5.学说简单的语句,愿意用语言与人交往。6.学会简短的儿歌。
(二)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1.0—1岁语言准备阶段的指导(1)用儿语和婴儿说话(2)让婴儿看着成人的嘴形说话(3)给婴儿念故事、唱儿歌(4)指物命名
(5)玩一些口腔动作游戏或者发音游戏(6)重复婴儿的语音
2.1—1岁半理解语言阶段的指导
(1)鼓励婴幼儿发音。(三四月起,发“a”等音节。)
(2)尽可能多地告诉婴幼儿有而自己的身体部位和物品名称及特征。(3)鼓励婴幼儿学习人的称呼并说一些日常礼貌用语。(4)看图说话。
(5)鼓励婴幼儿用语言和首饰表达需要。3.1岁半—3岁语言表达阶段的指导
概念: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口语学习敏感期(1)让婴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
(2)给婴幼儿看图书说故事而不是念故事。(3)教婴幼儿学念儿歌。
(4)鼓励婴幼儿自由地复述所见所闻。
(5)用不同的话表达相同的内容。(宝宝是妈妈的儿子;我是宝宝的妈妈。)
三、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婴幼儿如果能及早开始阅读,将有助其脑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虽然婴幼儿还不认字,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能读书。婴幼儿通过咬、翻、抓等对图书的探索行动,也可以开展他的阅读之旅。
(一)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 1.提高对图书、符号、标志和文字的兴趣。2.有摆弄图书的意识,能在成人的指导下翻阅图书。3.手指点读图书及周围事物等。4.喜欢看图,听故事。
(二)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 1.选择适合的早期阅读材料
一岁特点:选择单幅、不连贯的图片,形象要大,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等等。两岁特点:喜欢问“这是什么”,心理学称为“命名期”,扩展大生活范围。两至三岁:婴幼儿读物分为图片和图书两大类。
2.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补充家庭教育、早教、胎教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1)0—1岁婴儿的亲子共读
0—6个月:每天为婴儿阅读,目的是让婴儿熟悉父母的声音,习惯看到书、抚摸书,产生对书的兴趣,形成阅读的自然习惯。
6个月—1岁:教婴幼儿认识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婴儿的认读方式是整体认读。(2)1—2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读 a.从身边小事入手。b.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c.声情并茂地朗读图书的内容。d.发挥婴幼儿的想象。(3)2—3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读 a.安排好合适的阅读时间。b.培养阅读兴趣。
c.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
四、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国0—3岁婴幼儿最合适的、最主要的指导形式。
实施个别化教学就是根据婴幼儿的个别特点而进行的有的放失的教育培养。1.游戏活动在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2.设计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1)活动性、游戏性原则
(2)整体教育思想(独立的人、完整的人、生长发育中的人)(3)差异性原则
(4)环境育人的原则
(5)反复性原则(反复操作同一种玩具,反复倾听一个故事)3.编制个别化语言教育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1)了解0—3岁应有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2)确定教学计划的起点和游戏活动的内容(3)制定适宜的游戏目标(4)实施游戏活动的相关服务设施(5)实施游戏活动中的观察和评估(6)实施游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游戏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格式(1)游戏名称(2)游戏准备(3)游戏玩法(4)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说话游戏活动
第三章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明确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学习制定谈话活动的目标,掌握幼儿园谈话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结构。
3.提高设计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能力,了解评价谈话活动成的能力。活动准备 案例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育价值
a.有利于幼儿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人际交往 b.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c.丰富幼儿知识,促进信息交流 d.促进幼儿养成礼貌的语言习惯 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征
(1)谈话活动具有一个明确的话题(2)谈话活动拥有丰富的谈话素材(3)谈话活动是多方互动交流的过程(4)谈话活动的语境宽松自由(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日常个别谈话、日常集体谈话)(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二、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育目标
1.充分发挥幼儿在谈话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强调幼儿在谈话中的全面发展 3.突出谈话活动的实践性
4.注重谈话活动中基本交谈规则的学习
三、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1)选定谈话活动的话题
(2)确定明确适宜的谈话活动目标(3)做好谈话活动的准备工作(4)安排科学有序的谈话活动流程 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组织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引出幼儿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3)围绕中心话题扩展谈话内容 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评析 第四章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指导 活动准备
1.理解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明确讲述活动的类型、教育总目标与各年龄班的目标。
2.初步掌握讲述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析要点。3.锻炼和提高讲述活动撰写,组织以及评析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1)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教育价值
a.使幼儿的讲述能力得到提升,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b.使幼儿的独白语言能力得到锻炼,逐渐增强幼儿讲述的连贯性。c.使幼儿学习认识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d.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得以发展,逐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征 a.讲述活动具有一定的凭借物 b.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c.讲述活动要运用独白语言 d.讲述活动需要幼儿多种能力的参与 3.幼儿园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的比较 a.目标不同 b.内容不同
c.语言运用方式不同 d.语境不同
4.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类型 A.按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分类 a.叙事性讲述 b.说明性讲述 c.描述性分类 d.议论性分类 B.按凭借物特点分类 a.图片讲述 b.实物讲述 c.情景(境)讲述 d.音响讲述 e.动画片讲述
对点案例:户外情景讲述“热闹的农场”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总目标
1.幼儿园讲述活动总目标的内容 2.幼儿园讲述活动总目标的内涵分析 a.培养幼儿的感知理解能力
b.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讲话的态度 c.培养幼儿运用规范语言进行讲述的能力 d.培养幼儿应对场合的语言调节技能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各年龄班的目标 小班(略)中班(略)大班(略)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目标的制定 1.根据《纲要》精神整合讲述目标 2.根据“三维目标”制定讲述目标 3.根据幼儿的已有讲述经验制定目标
4.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讲述能力发展制定讲述目标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 1.确立具体明确的讲述活动目标 2.选择合适的讲述活动
3.做好讲述活动前的准备,恰当的活动方式 a.物质准备即教具 b.经验准备
4.设计科学合理的讲述活动流程 a.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b.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c.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d.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组织 1.图片讲述活动的组织 a.观察图片 b.启发提问 c.组织个别讲述 d.组织完整讲述 e.扩展讲述经验 2.情境表演讲述的组织 a.创设情境,观看表演 b.讨论交流 c.完整交流 d.集中倾听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评析 1.讲述的目标制定是否切实可行 2.讲述活动中选取的凭借物是否恰当
3.讲述活动过程中是否创设了相对正式的语言运用环境 4.讲述活动的组织是否促进幼儿独白语言的发展 第五章
幼儿园听说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明确幼儿园听说游戏的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的要点。
3.锻炼听说游戏计划的撰写能力、组织听说游戏的能力和评价听说游戏成效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听说游戏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听说游戏的内涵 见课本116页
2.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特征
(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2)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3)活动过程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3.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类型 a.语音练习的游戏 b.词汇练习的游戏 c.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d.表述能力练习的游戏
二、幼儿园听说游戏的教育目标 1.幼儿园听说游戏的总目标
(1)幼儿园听说游戏总目标的内容(略)(2)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总目标的内涵分析 a.注重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b.注重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
c.注重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语言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2.幼儿园听说游戏各年龄班的目标(略)3.幼儿园听说游戏目标的制定
a.所确立的目标要准确 b.所确立的目标要重点突出 c.所确立的目标要全面
三、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设计 1.游戏内容的选择 a.游戏要有趣味性 b.游戏规则要明确 c.游戏内容要难易适度 2.游戏目标的制定 3.游戏材料的准备
a.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b.要考虑材料的数量。c.要考虑材料的典型特征。4.游戏过程的安排 a.设置游戏情境。b.交代游戏规则。c.教师引导游戏。d.幼儿自主游戏。
(二)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组织
1.创设游戏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理解游戏的程序。4.幼儿自主游戏,完成游戏任务。
(三)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评析
1.评析内容的选择情况 2.评析游戏目标的确定情况 3.评析游戏的准备情况 4.评析过程的指导情况 布置作业:
设计一篇听说游戏活动方案 第六章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文学活动的内涵、教育价值及活动特征,明确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的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各类文学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的要点。
3.锻炼和提高撰写文学活动计划的能力、组织文学活动的能力以及评析文学活动成效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1.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内涵 见课本138页
2.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价值(1)导思(2)染情(3)益智(4)添趣
案例:《猪八戒吃西瓜》《胆小先生》《卖火柴的小姑娘》《拔萝卜》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1.幼儿文学活动的节本特征(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2)蕴涵着审美感染的学习过程(3)呈现出多层次的学习环节 故事《野猫的城市》
(4)提供多种交互作用的学习途径 2.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主要类型(1)作品欣赏活动(2)作品表现活动(3)作品创编活动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选材要求及作品赏析 1.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材要求
(1)形象要具体鲜明,语言浅显易懂(2)情节要有趣,结构条理清楚(3)主题要健康明朗,内容丰富多样 2.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作品赏析 对点案例:
(1)幼儿诗歌:《小老鼠上灯台》(2)幼儿散文:《春雨沙沙》
(3)幼儿故事:《金黄色的马车》《蓝色的树叶》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总目标 1.幼儿园文学活动目标的内容
(1)情感、态度方面(2)认知、习惯方面(3)技能、能力方面
2.幼儿园文学活动总目标的内涵分析(1)让幼儿享受参与文学活动的乐趣(2)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
案例:《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小弟和小猫》(3)使幼儿掌握倾听和艺术发生的技能 a.倾听 b.朗诵 c.讲述
案例:《猜猜我有多爱你》
(4)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各年龄班的目标 小班(见课本151页)中班(见课本152页)大班(见课本152页)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制定
1.全面性(认知、能力、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2.针对性
a.针对文学作品类型 b.针对具体文学体裁 c.针对不同的年龄班 3.一致性
a.要求上应与上级目标保持一致
b.描述上应做到主体一致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 1.初步感知作品 2.理解体验作品 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表现作品 对点案例:
《借你一把伞》(中班)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 1.故事活动 a.欣赏故事
对点案例:讲故事《曹冲称象》;
讲故事《陶罐和铁罐》; 讲故事《聪明的乌龟》
b.表现故事 复述故事 故事表演游戏 c.编构故事 三种类型: 一是扩编和续编; 二是转换编构; 三是独立完整编构。2.诗歌、散文活动 a.欣赏诗歌、散文
b.朗诵、表演诗歌、散文 c.仿编诗歌、散文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评析
1.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审美需要和年龄特征 2.活动方式是否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七章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内涵、教育价值及活动特征,明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的要点。
3.锻炼撰写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的能力、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的能理解评价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基本认识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思考:当前幼儿园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存在的误区
引导:早期阅读简单等同认字、识字和写字活动,将图画书阅读与看图讲述、看图讲故事、故事教学等活动混淆在一起。
原因:根源在于没有全面理解早期阅读的内涵,不明确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解决策略:有效指导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对早期阅读的内涵和教育价值的分析、理解。1.早期阅读的内涵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
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含义(课本173页)2.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
(1)愉悦身心,增加幼儿的生活情趣。(2)开阔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3)增进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4)刺激大脑,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5)学习阅读,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图画书的选择与赏析 1.图画书的选择
考虑的原则:情趣性、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适应性等原则。观看《亲爱的小鱼》绘本 2.图画书的赏析
赏析《颜色》绘本的封面、扉页、内页的插画 赏析《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特征 1.良好的阅读环境 观看环境创设的图片
思考幼儿园与家庭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 2.丰富的阅读材料
特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材料:图书、画报、杂志、光盘等。
题材:生活、科学、环境、生命教育、亲情、克服困难、奇险经历等。文体:童谣、儿童诗、故事、传记、散文、剧本等。3.多样的阅读形式
(1)引导幼儿阅读不同类型的图画书
(2)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阅读广告招牌、街上的标志、餐馆的菜单、家中的电话簿、玩具的说明书等。4.整合的阅读活动
(1)幼儿认知的综合整体。(2)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整体。
(3)语言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联系的整体。(4)幼儿学习、教育与生活融合一起的整体。
图画书《月亮的味道》的封面与内页 5.鲜明的文化背景
引导幼儿理解母语的特性与文化背景(认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结构规律、汉字的书写工具、尝试运用毛笔写字、作画等)观看图片:有趣的象形文字、文房四宝
(四)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类型 1.专门性的阅读活动(1)阅读教学活动(2)阅读区活动 2.渗透性的阅读环境(1)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阅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包括晨间接待、早谈、早操、早点、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午餐、午间活动、午点、户外活动等各环节之中和各环节之间自然结合、随机开展的阅读活动。(2)游戏活动中的阅读活动
指在各类游戏中渗透阅读的内容,或利用阅读的手段,结合阅读的要素,强化阅读教育功能的活动。
如角色游戏中玩“书店”“书吧”的游戏。表演游戏中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的表演。(3)领域教育中的阅读活动
五大领域:幼儿园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和语言领域 科学活动:《颜色的变化》记录观察; 美术活动:《好看的色彩》(4)家庭生活中的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早期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
亲子之间亲密地共同进行有关阅读活动,如一起阅读图画书、一起讲述图书的内容、一起看图书玩游戏等,既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又能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总目标 1.幼儿园早期阅读总目标的内容 目标的三大维度:(1)情感、态度方面(2)认知、习惯方面(3)技能、能力方面
2.幼儿园早期阅读总目标的内涵分析(1)注重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2)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3)注重锻炼幼儿基本的阅读能力(4)注重促进幼儿语言的综合发展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各年龄班的目标 小班(见课本187页)
中班(见课本189页)大班(见课本189页)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目标的制定 1.体现《纲要》精神 2.做好细化分解 3.突出情感目标 4.讲究表述方式
对点案例:(见课本192页)1.小班图书阅读:《爱吃水果的牛》活动目标 2.中班图书阅读:《小蓝和小黄》活动目标 3.大班图书阅读:《白羊村的美容院》活动目标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设计与组织(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设计 1.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2.引导幼儿接触阅读材料 3.幼儿自主阅读 4.师幼共同阅读
5.围绕阅读主题扩展延伸(二)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组织 1.图书阅读活动的组织
(1)以有趣的形式导入,引出阅读内容(2)观察猜测封面,认识图书的名称(3)自主阅读图书,了解阅读的内容(4)集体分享共读,谈论阅读的主题(5)运用多种形式,迁移阅读经验
对点案例:(见课本196页)图书阅读:国王生病了(大班)2.阅读区活动的组织
1.创设安静、温馨和舒适的阅读区域 2.有计划地投放阅读材料,并定期更新
3.随时开放阅读区,建立阅读常规,加强活动指导 4.开展图书自制、图书内容创编讲述和表演活动 对点案例:中班民间故事《天乌乌》阅读活动(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评析
1.评析的内容(教师方面、幼儿方面)2.评析的注意点(1)明确评析的目的(2)综合评析的要素(3)运用多种方法 3.阅读教学活动的评析指标(1)阅读内容选择的适宜程度(2)阅读目标制定的恰当程度(3)阅读活动准备的充分程度(4)活动过程指导的有效程度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5
一、概念阐释(每题2分,共16分)
1.亲子游戏:P87
亲子游戏是指婴幼儿和父母或者其他教养人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游戏活动。2.特殊儿童:P138 特殊儿童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除正常儿童以外的 各类儿童,包括身心障碍的儿童与资赋优异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主要指那些身心有障碍的儿童。3.孤独症:P157 又称自闭症、孤独性综合征、堪纳综合征,是一种由大脑、神经的病变引起的广 泛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是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动作和行为等多方面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4.超常儿童:P143 超常儿童并不仅仅是指智力优异的儿童,而是指在智力、学术、创造、艺术、领导、运动等任一方面禀赋优异并有杰出表现的儿童。
5.智障儿童:P150 又称智力落后儿童、低常儿童或心理迟滞儿童,就是在智力上显著落后于同龄 儿童的水平,并有行为适应障碍的儿童。
6.肢体残疾儿童:P161 肢体残疾儿童主要指那些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四肢出现障碍的儿 童。
7.视觉残疾儿童:P139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眼视力损失或视野缩小,而难以从事一般人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儿童。
8.听力残疾儿童:P139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的儿童。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36分)
1.简述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P66(家庭教育的目标)
(1)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障他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婴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各种感官,增强 其体格和抵抗力,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 处理能力,促进婴幼儿安全、卫生、快乐的生活。
(2)萌发婴幼儿的智力,发展婴幼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婴幼儿的感觉、知觉和初步的思 维能力,促进其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探索与认识。
(3)培养婴幼儿形成愉快的情绪、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婴幼儿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养成初步的文明礼貌习惯。
(4)发展婴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初步感受力和兴趣,萌发婴幼儿基本的艺术素养。
2.0-3岁儿童的食物喂养应注意哪些问题?P70(1)由母乳喂养逐渐过渡到食用多种食物。1)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2)由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多种食物喂养。
(2)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婴幼儿的膳食。(3)健康安全地进食。
(4)每日饮足量的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3.简要说明对0-3岁儿童进行情意萌发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手段有哪些?P80(1)创设一个关爱、接纳和尊重的心理环境。(2)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和丰富的生活内容(3)引导婴幼儿学会表达、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4.简述 4-5岁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P99
(一)身体发展
1.生理上进一步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
2.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增加,精细动作有了近一步的发展,手眼协调能力明显增强,肌肉耐力也有所增强,但动作的准确性和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二)心理发展 1.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 2.认识活动的有意性得到发展 3.社会交往水平提高
4.词汇量增长迅速,句子复杂程度提高 5.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发生
5.简述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任务。P107(1)身体健康,情绪安定、愉快
(2)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基本和生活处理能力(3)了解必要的安全自护常识(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6.在家庭中怎样对3-6岁儿童进行安全自护教育?P120(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2)在生活中渗透安全常识(3)利用契机进行安全教育
7.试述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P104(1)抽象思维开始萌芽(2)好学、好问、好动脑
(3)思维、行动的有意性进一步增强(4)语言的社会化水平提高(5)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增强
8.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P140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弥补影响儿童正常发展的各种因素,促进儿童的发展,使其能正常地生活和学习。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有:(1)健康教育(2)生存教育(3)做人的教育(4)智育
9.简述各类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
智力超常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P147 超常儿童的鉴别是非常复杂的,专业人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智力测验、标准化成就测验、教师提名、家长提名、同伴推荐、自荐等。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的孩子,对比超常儿童的特点,实现早期发现。
智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P152(1)对刚出生的婴儿的观察,包括:确认孩子是否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过期产、巨大儿等,确认孕期是否曾经保胎、孕期是否有特殊的疾病或感染、是否高危产妇生产的孩子等。出生一周内的检查包括:检查心跳、呼吸、肌肉张力、各种反射等。
(2)对0-6岁儿童发育的观察,不仅要观察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比如大动作和精细动作,还要观察孩子的语言、适应性行为、社会行为等是否发展正常。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P159 家长应该细心地观察孩子,并注意与同龄的孩子作对比。另外,家长还要多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多听听老师的反馈。家长要学习孤独症的一些基本判断标准,去识别、发现孩子的问题。
视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P169 视力障碍儿童在早期应有特殊的表现。例如:用手电筒照射黑暗的屋子,屋里的视障婴儿没有任何反应;把色彩鲜艳的玩具拿给他,也没有任何反应等。另外,有的儿童并没有完全失去视力,或是一只眼睛有问题,这样的儿童更需要细心的观察,如有些儿童当一只眼睛被挡住时会哭闹,而另一只眼睛被遮住则没有任何反应。对视力障碍儿童的判定主要是依靠专门机构的诊断,但家长和老师通过可以细心观察也会早期发现问题。
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发现方法:P169 听力障碍儿童比较容易被发现。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只要是在医院出生的婴儿都会进行听力检查,及时筛选听力障碍患儿。有些患儿在刚出生时听力没有障碍,但后来出现问题,他们的表现主要是:不听话,别人说什么他都无动于衷,不能分辨声源的方向等。
三、论述题(每题7分,共14分)
1.论述0-
1、1-
2、2-3岁各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P53 1.0-1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特点:
(1)身体发展变化迅速,身高和体重发展变化快,身体比例变化明显,神经系统发育迅速。(2)身体各部位和各项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发展水平较低。(3)身体行为以无条件反射行为为主,条件反射行为慢慢出现。(4)动作发展跨度较大。
心理发展特点:
(1)各种感觉在胎儿阶段初具雏形,出生后得到迅速发展;知觉有了初步发展,图形知觉和深度知觉较早显现。
(2)注意开始发展,由注意事物形状至看得见的和可操作的物体引起注意到选择性注意受知识和经验的支配。
(3)婴幼儿以短时记忆为主,长时记忆时间不断增长。
(4)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依赖自己的感官和动作。(5)此时是婴儿语言发生和储备期,他们听得多,积累得多,说得少。
(6)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这一时期影响婴幼儿情绪的主要因素,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婴儿期情绪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7)社会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与照看者尤其是父母之间的交往,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多以照看者对婴儿实施生活照料和嬉戏行为为主。2.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特点:
(1)从身高方面来讲,此时期的增长速度比起第一年要放缓。(2)他们的心脏承受能力较低,不宜多做剧烈运动。(3)神经系统继续发展。
(4)此时婴幼儿开始练习独立行走,但开始阶段很不平稳。心理发展特点:
(1)1-2岁儿童感知觉的精细程度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2岁时,目测物体大小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0%,而且他们开始关注体积较小的东西。
(2)在颜色知觉方面,1.5岁儿童同色配对的能力很低,2岁左右,有30%的幼儿能进行红色、黄色和白色积木的配对。
(3)此阶段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的持久性较低,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注意活动更加具有探索性和积极主动性。
(4)此时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仍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认识事物仍大量依靠自己的感官和动作参与。
(5)1岁半到2岁时,儿童已经能够运用心理表象而不再是外显行为来解决问题。(6)此时儿童理解成人语言的水平提高,能够逐渐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语。(7)情绪进一步发展,意志活动萌芽开始出现。
(8)在社会交往方面,父母仍是主要的交往对象,与母亲的交往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母亲是儿童游戏的主要伙伴。
(9)2岁时,社会性游戏绝对超过单独游戏,社会交往的伙伴主要是同伴,与母亲的交往呈明显下降趋势。
3.2-3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特点:
身体各部位和各器官仍在发展之中,动作发展的技巧性和难度也进一步增强。
心理发展特点:
(1)直觉行动思维是主要的思维方式,即儿童的思维与自身的感知和动作相伴随,出现假想性游戏,思维的自我中心化特点明显。
(2)2-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开始使用合乎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准确地表达思想,言语中带有明显的“童年”特色。
(3)此阶段儿童基本具备了各种形式的情绪。情绪情感的社会性逐渐增加,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特点非常明显,此时还出现了情绪的自我调节。
(4)3岁婴幼儿行为的冲动性特点仍十分突出,虽然3岁前幼儿已经出现坚持性,但3岁幼儿坚持性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很低。
(5)2-3岁的时候,幼儿掌握代名词“我”,是其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3岁左右幼儿出现最初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P123 阅读不仅是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丰富生活和陶冶情操的组成部分。阅读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主要有:(需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1)阅读能为孩子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发展孩子的倾听和理解能力。
(2)阅读为孩子提供了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机会,为孩子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和发展连贯的讲述能力提供了机会。
(3)在阅读中孩子能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
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家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家庭教育中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2)每天最好有相对固定的亲子共读的时间。(3)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共读活动。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1分,共33分)1.第三章的相关理论知识点:
(1)第二节
二、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2)第四节
四、习惯养成(一)教养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婴幼儿的学习很多时候是一种模仿学习,尤其是模仿身边的成人,习惯地养成更是如此。作为教养者,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己就要首先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孩子。
(3)第四节
四、习惯养成(三)好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养者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成长需要。婴幼儿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他们有时候会因为成长的需要,在短时期内无法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作为教养者,一定要充分尊重婴幼儿的这些发展特点,不要拔苗助长,强迫(甚至强制)婴幼儿养成一些习惯。(4)第五节 家庭游戏指导 亲子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2.第四章的相关理论知识点:
(1)第一节 4-5岁、5-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认知发展为主)(2)第二节 二
(二)认知发展的任务:发展认知能力
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该年龄段幼儿认知发展的任务是:丰富知识经验,对周围环境和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具有较强的认知兴趣和能力;发展语言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幼儿发展感知、记忆与思维等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应以直接经验为主,他们常常是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各种感官参与,形成对事物的真切的认识,也为感官发展提供宝贵机会。幼儿通过不断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这不仅为其认知、元认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幼儿学会了探究的方法。(3)第四节
二、认知发展
3.第五章第四节的相关理论知识点:(1)孤独症儿童的特征: 1)感知觉神经系统统合失调 2)语言发育迟缓
孤独症儿童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多数存在鹦鹉学舌、答非所问的现象。3)缺乏正确的表达和交流情感的方式
孤独症儿童表达需求和情感的方式与正常儿童不同,往往用尖叫、痛哭,或者自伤自残,甚至扔、摔东西等方式表达需求。4)不主动与他人交流
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的问题似乎是孤独症儿童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方式。
5)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 篇6
一、高职高专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0 ~ 6岁阶段的学前儿童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 具有好奇、注意力分散、喜欢模仿等特点, 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这个阶段是进行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熏陶的重要时期。有些科学原理和过程比较复杂, 不能带领幼儿进行现场实物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早期科学阅读进行认知, 满足幼儿对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好奇。
( 一) 丰富、扩充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 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大脑中已有表象水平上的科学概念。从早期科学阅读形成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生理水平发展特点来看, 学前儿童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的, 他们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建立在表象水平上。指导学前儿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 通过他们的亲自动手操作, 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 或者在教师操作引导下, 幼儿将体验、观察后的生动的表象储存在他们头脑中, 这些来自早期科学阅读的信息和表象, 也是学前儿童获取的初始科学经验。
( 二) 培养学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可以激发学前儿童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前儿童学习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并在学前儿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好奇心, 科学也最能吸引儿童的好奇心, 而学前儿童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联想, 随时都会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想法, 爱探究为什么这样, 为什么不那样。他们喜欢探索自然, 是天生的科学家。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常常表现为对周围一些事物或现象注意、提出问题、操作摆弄、探索发现等等。合乎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将使学前儿童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 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动力机制。
( 三) 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在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实践中, 教师通过为学前儿童提供各种体裁的科学阅读, 让学前儿童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 教师以引导的方式, 引导学前儿童发现问题, 让学前儿童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讨论,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鼓励学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 四) 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对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学前儿童在欣赏的过程中, 体会优美规范的语言文字, 赏析生动神奇的情节。在诵读、讲述、创编赏析科学阅读的过程中, 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学前早期科学阅读指导的策略
( 一)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指导原则
1. 早期科学阅读活动的组织要围绕科学阅读的体裁特点来进行设计
科学阅读的体裁形式有科学儿歌、科学儿童诗、科学故事、科学童话等等。诗歌、故事体裁不一, 特点各异。在开展科学阅读活动中, 结合作品的体裁特点进行。比如, 将科学诗歌和诵读联系在一起, 故事和讲述联系在一起。活动内容要紧紧围绕体裁设置情境, 在科学阅读系列活动中可以出现美术、音乐等活动, 但这些活动的主体是科学阅读, 这些活动是辅助科学阅读活动进行的, 活动的目的也是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体验科学阅读作品, 对科学阅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早期科学阅读教育活动应该成为系列主题活动
科学阅读教育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的积累和渗透, 不是对一本图画书照本宣科机械的读书, 也不是单纯的一次活动。教师以科学阅读为主要教育内容, 围绕其展开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可以和其他领域结合起来, 也可以结合时令、天气、节日灵活开展。这样的系列活动可以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内容, 引发学前儿童更多的思考和阅读兴趣, 也有更多的机会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根据学前儿童生理发展水平的特点进行教育指导
在幼儿园小班, 从学前儿童喜欢的科学儿歌和学前儿童能接受的浅显的科学小故事入手, 先给幼儿讲一些好听的故事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 引导幼儿对图书的认识, 激发幼儿对书本的兴趣。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诵读韵律感极强科学儿歌, 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寓教于乐。
在幼儿园中班, 教师要去营造一种读书真快乐的氛围, 创造环境, 让孩子们爱上书, 喜欢读书。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布置图书角, 放一些图文并茂的, 小朋友喜欢的科学故事书, 科学儿歌书、科学诗等。在语言栏里, 有小朋友喜欢读的句子及情景图案, 跟小朋友一起读一起看, 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在幼儿园大班, 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 如音频、课件、挂图, 让幼儿发挥听的作用;幼儿对儿歌故事了解之后, 再进行复述、创编, 这样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奠定好阅读的基础。
( 二)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活动教育指导策略
学前儿童早期科学阅读是一种多种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 开展不同体裁的学前儿童科学阅读活动指导, 潜移默化中对学前儿童进行早期科学启蒙教育。比如在小班开展认识小动物预报天气的科学活动, 教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学前儿童通过倾听、诵读、观察等操作活动指导。幼儿明白有些小动物会预报天气的事理; 可以领幼儿到户外去观察, 天要下雨, 小蚂蚁“过道”、小燕子“低飞”、小鱼“吐泡”;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 教师讲解。
1. 利用听觉认知科学阅读
对于低幼儿童来说, 早期科学阅读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幼儿的听觉。可以开展听教师诵读、听录音机磁带或其他声频。教师亲切、绘声绘色的语气语调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在倾听的同时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景, 思考故事后教师提出的问题, 同时自己也会有很多的为什么, 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2. 利用视觉认知科学阅读
( 1) 运用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展示
在讲解科学儿歌或者科学故事时, 出示图片和视频, 使幼儿产生感性认识的同时, 加深印象, 增强理解。对于比较形象的科学文艺作品适合运用实物、多媒体课件或图画等直观方式展示。由于学前儿童缺乏生活经验,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全面, 呈现具有代表性和多样性实物, 可以帮助学前儿童真正理解形象化的自然事物和科学原理。比如在讲解科学儿歌《水果歌》“苹果爱红脸, 香蕉爱弯腰, 石榴爱咧嘴, 桃子爱长毛, 西瓜爱睡觉, 起来要人抱。”可以选择适当季节, 进行实物展示, 将苹果、香蕉、石榴、桃子、西瓜展示给小朋友。
比如, 在指导科学故事《小鸟找春天》, 教师在诵读过程中, 适当出示相关图片, 在老师的引导下, 让学前儿童学会观察并有所得; 也可以让学前儿童分角色进行表演, 再现小鸟找春天的情景, 深刻感知春天到了的自然变化。
( 2) 室外自然景物认知
在活动中, 结合活动内容, 选择活动时间和地点, 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于春天自然规律的认知, 通过到室外观察花开了、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小朋友在室外游戏等等, 认知春天到了的自然变化的特点。
3. 利用触觉认知科学阅读
触觉是学前儿童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 也是探索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丰富的触觉刺激能促进幼儿认知作用。对于科学谜语儿歌《小雨点》的认知, “千条线, 万条线, 数不清, 剪不断。落在田里秧苗绿, 落到河里看不见。”让幼儿感受雨点的清凉和自然状态; 对于科学儿童诗《小雪花》的阅读“下雪啦, 下雪啦, 像鹅毛满天飞, 像棉花满地撒, 抓一把, 带回家, 跑进屋, 喊妈妈, 再一看, 小雪花变成了水娃娃。”让幼儿感受小雪花自然状态和遇热融化的特点。
4. 利用感觉记忆认知科学阅读
在早期科学教育的实践操作中, 有些实验受到环境、物质等方面因素的局限, 在科学阅读活动中, 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 让幼儿记忆起自己体验过的嗅觉、味觉进行阅读。对于阅读科学儿歌《西红柿》的认知“西红柿, 红又圆, 味儿鲜, 营养全, 吃到嘴里酸又甜。能做菜, 能烧汤, 小朋友们都爱它。”联想起自己在吃西红柿时的味道, 利用感觉记忆认知科学阅读, 有助于学前儿童认识科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儿童阅读指导浅析 篇7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倾向;阅读认识
儿童在大人们眼里就是天真的小孩子,他们每天都生活得无忧无虑。所以,很多时候,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儿童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是大可不必太认真的。可事实上,儿童对阅读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而且阅读对儿童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一些小学生课内课外众多的阅读课本,我们该如何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阅读呢?在指导过程中我们又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了解儿童的阅读能力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儿童自身出发,事先要了解儿童的阅读能力。
儿童所阅读的图书是编写者将自己的思想意图用文字表达出来后所形成的读物。儿童的阅读行为,就是通过阅读文字来获取书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传输的信息。阅读过程就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对话和交流过程。儿童的阅读能力达到什么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够从书中收获和感知到什么。如果阅读者本身具有与阅读物同等或差不多的程度,阅读者的收获就会比较多,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比较浓厚。所以,作为阅读者的儿童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能力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眼睛的调整能力。通常意义上的阅读都会用到眼睛,所以,阅读首先是从通过眼睛来不断捕捉文字信息开始的。眼睛将获取的语言符号传送至我们的大脑,大脑进行记忆、分析、理解等。
2.对字、词、句子及语法的理解掌握能力。因为读的对象是被记录下来的、用以表达意思的文字符号。因此,要求儿童能记住文字并理解语法,且能对不懂的、不会读的词语进行推测、判断。
3.批判能力和鉴赏能力。阅读本身不仅是对图书的阅读,同时也是对阅读者自身的一种阅读和审视。持有不同批判能力和鉴赏水平的阅读者对不同的读物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儿童也是一样。不同的小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阅读鉴赏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二、了解阅读的不同发展阶段
兴趣是对自我内在思想意识喜好或精神需要等反映在外部表现上的一种追求。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对不同的读物产生不同的阅读兴趣。
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阪本一朗把它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摇篮童话阶段(2~4歲),即所谓的“教养时期”,通俗来讲,就是教育该年龄段的幼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向他们讲解含有这些内容的故事以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摇篮童话应短小精悍,最好以动植物为故事的主角,故事形式不拘,寓教于乐。
2.民间故事阶段(4~6岁),即“撒娇时期”,此阶段的阅读应使儿童分清善恶,懂得事物的道理。
3.寓言阶段(6~8岁),儿童的生活环境由家庭扩大到学校,教育儿童尽快同社会相适应是主要的课题,儿童应学会判断简单的是非,不再需要无条件地接受成人的“左右”。
4.童话阶段(8~10岁),儿童通过学校、社会,开拓了视野,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并会出现有意识地说谎等毛病,应特别加强对该阶段儿童的生活、阅读辅导,增强儿童的生活信念,树立崇高的理想。
儿童阅读兴趣的发展还包括故事阶段(10~12岁),传记阶段(12~14岁),文学阶段(14~17岁),思索阶段(17岁之后)。
三、分析儿童的阅读心理
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我们把各种优秀的作品推荐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儿童,就会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事实证明:善于大量阅读书报杂志的儿童,写作能力普遍较高,作文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反之则需“冥思苦想,下笔若千钧”。但是,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发展阶段并不是仅仅由年龄来决定并截然分开,它与其他方面的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还需要从分析儿童的阅读心理入手,从中找出影响儿童阅读的主客观因素,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引导儿童形成对阅读的正确认识
我们在对儿童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之后,同时也应引导儿童对阅读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就是阅读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究竟充当怎样的一个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它对儿童成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阅读,儿童从中获取了大量精神上的快乐和满足。广泛的阅读也提高了儿童在造句和写作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使儿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了更加丰富的对话内容。我们要引导儿童认识到阅读对他们生活、学习上的影响和帮助,使儿童认识到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且要让儿童认识到,阅读并不是投机性的行为,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的。我们应该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一个终身习惯,让他们成为阅读的终身受益者。
总之,善于阅读的读者都深有体会:在儿童时代读过的书,几乎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它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并对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加强儿童阅读方面的指导,使每一个不同年龄的儿童能够充分享受种种读书的快乐,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热爱读书,并由此受益终生。
【儿童素质教育指导】推荐阅读:
漫谈儿童素质教育05-20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导07-28
儿童阅读指导10-21
指导儿童绘画创作08-13
儿童诗创作的指导方法08-22
儿童画的创作与指导09-11
儿童糖尿病的健康指导08-23
儿童的语言与儿童教育07-29
儿童培养教育05-10
儿童钢琴教育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