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2024-05-20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共8篇)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篇1

国家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审计的方式方法创新日新月异,审计手段的信息化水平日益提升。但都是单打独斗,突出了某一环节的应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平台化和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以更好地提升审计作业水平并规避审计风险。

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建设现状随着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和《审计管理系统》(oa)系统的部署,审计工作实现了手工审计账务向审计电子财务数据的转换,做到了无纸化办公,对审计项目计划、进度及质量控制实行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能和审计质量。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的特点是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众多。日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部分施工单位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比如,运用microsoftproject软件进行项目管理,招标投标文件要求提交xml标准接口文件、使用广联达软件进行工程计量计价等等。同时,各种商业财务软件在工程财务软件核算与管理上的应用,已在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详实有用、存量巨大的财务数据。在当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信息化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作用凸显,而现有的审计信息化平台对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造价控制、投资绩效、预算执行等重要审计内容缺乏高效系统的方法和手段。鉴于政府投资审计业务数据类型众多、格式多样、数据相关性高度复杂,建议在现有的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系统。

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系统,主要包括建立项目联网审计资料库、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参建关联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项目复核审理数据交换库等。在审计工作中,以数据库为核心,集成网络通信和存储系统,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让审计人员能够远程查询和维护数据。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论证之初到工程完工决算,一律实行网络化管理,审计方式由静态转向动态监管。

x、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现阶段,各造价软件公司都开发了联网软件和云数据平台,为项目造价实时审计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将造价软件的工程定额数据库、实时更新的工料机的市场价格数据库以及利用造价软件审计的最终报表与造价联网审计数据库进行连接,建立审计数据库,实时采集转换、储存造价数据,变被动为主动,实时进行造价监控。这样审计人员可以直观系统地查询和筛选数据,审计分析设备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以及是否存在变更单价、偷工减料、虚增工程量、高套定额等问题,并直接应用造价软件审核数据处理的结果,形成造价审计报表,替代传统的人工算量和对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x、项目联网审计资料库。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就是受发改、财政部门的共同监管,因此,审计部门必需充分运用该特点,联网建立项目资料库,其首选连接点,就是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评审中心,该平台汇集了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招标前的重要数据,具体是:建设内容、资金计划、概算批复、施工预算造价等重要信息。其次利用财政联网审计平台实时掌握资金运行状况,通过该连接,实现电子数据的传送和转化、储存,方便审计人员随时查阅被审计项目信息和实时电子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为提升项目预算执行审计提供有力保障。

x、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制建设是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同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在审计工作中,政府投资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非常广泛,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使用,但仅靠审计人员的大脑进行储存归类是不现实的,建立投资审计法规数据库,并实行归类动态管理,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阅法规条文对审计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性和评价。

x、参建关联方数据库。政府投资项目的参建方较多,所涉及的相关单位主要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招标代理单位等,参建关联方数据库主要是把与政府投资项目相关的各单位数据都集中连接在一起。目前各地都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其涵盖了如土地审批、建设审批、招投标等事项,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在该平台上全局把握被审工程各方面信息。针对项目建设的必经环节选择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查询、收集、分析、比对招投标数据(含施工、供货、监理、设计、勘察)、规划及建设许可、土地征用及审批、环境保护及评价、企业信息等项目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发现是否存在违法违纪问题。比如,通过与设计单位的连接,可以审计分析设计概算是否合理、设计完善合理度是否引起工程频繁变更,进而影响造价;通过与招标代理单位的连接,可以审计分析招投标是否存在“明招暗定”、“围标串标”等现象。

x、项目复核审理数据交换库。虽然oa系统有该项功能,但其效用仅针对各计划项目进行中合法性、程序性审查和进度管理,对于投资审计项目数量,专业性广(造价、环保、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的定量和定性没有专业性复核的能力,不利于项目风险的控制。因此,建立投资项目专用复核审理数据交换库有利于项目质量风险控制。具体是,利用原oa系统进行程序和进度管理,增加一个外部数据复核连接,及专业审计人员会审洽商平台,通过该平台对项目数据进行专业性复核后,签署集体审核意见再传送至审理平台,以减少专业风险。

三、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的前景展望联网审计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联网审计的远程监控、实时预警模式下,审计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实时跟踪,查看审计项目的业务流和资金流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疑点或异常后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在对具体项目审计中,大量的审前调查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完成,进驻被审计单位前已经确定了审计重点和审计实施方案等,在被审计单位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取证联网审计发现的疑点。在推进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注重对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的建设,不断从实践中总结出计算机审计实例和审计方法,建立审计方法数据库。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审计实例的综合运用构成了审计方法数据库。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需要首先确定具体的审计事项,其次对被审计的问题进行描述,侧重对被审计数据的特征进行研究,依托ao系统的审计方法,以采集的电子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审计方法模型。同时,审计方法在实际的应用案例也收录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对用过的审计方法存储积累,进行审计资源整合,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利用审计方法数据库中的审计成果,既减少了重复劳动,又大大缩短了审计时间。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篇2

电子公文写作与过去传统的公文写作环境不同,是在电子技术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集成办公自动化平台上,电子公文写作工作完全实现了“网络化”、“即时化”、“无纸化”,此时的公文信息是数字形态,人们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设备来显现并读取信息,而且人们不能直接感触到公文实体的外在形态,失去了传统纸质公文内容、形式、载体三位一体带给我们的物理质感,这也使电子公文写作活动从写作工具、写作格式、写作方式到写作语言、写作资源、写作媒体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子公文写作工具的简捷化。传统的公文写作工具,主要是用笔(毛笔、铅笔、钢笔等)在传统的界面(石、木、竹、帛、纸等)上直接撰刻、记录公文信息内容,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写作工具在载体上的运行轨迹以及字迹与书写材料的结合过程。而电子公文写作则是以键盘、扫描仪、电子笔、数据板、声位笔等作为新的书写工具,如电子笔在输入板上写字就可以将信息即时地传入电脑,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声位笔可使书写者在纸上的手写真迹即时再现于电脑;语音识别输入方法仅需对着话筒口述写作内容,电脑就能将语音直接转换为屏幕上的文字等等,但这些输入过程是由后台完成的,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输入工具、输入软件、记录载体等在电脑内部系统处理运行的状况。使用电子书写工具写出来的电子公文文稿可以方便地复制、增补、删除、修改、润色,以及通过网络传送与办理。可见,电子公文写作工具比传统写作工具更简单、省力、快捷,选择面更广,体现了鲜明的技术性和良好的应用性,有利于满足不同人员电子公文书写的不同需求,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公文写作的速度,而且使写作更加灵活、流畅,写作效果良好,能够保持写作活动全过程中公文文稿界面始终处于整齐美观、标准规范的状态,避免了传统公文写作中文字修改、文稿誊清等多次反复进行的繁杂工作,大大减轻了公文写作的工作负担。

第二,电子公文写作格式的标准化。传统的公文写作活动的写作设备与写作环境相对比较独立,相互之间的依赖性不强,因此公文写作格式的统一化、标准化对公文阅读、处理的影响并不明显。而电子公文写作的软硬件环境、公文信息内容格式、存储格式等等都直接影响到公文信息内容的读取与处理。因而,电子公文写作不仅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公文标准与规范,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2月27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务院制定的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等,而且还特别强调要符合当前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电子公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如有关部门制发的《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电子公文传输管理办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办法》等电子公文的格式、传输、管理和归档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和规范,通常要提前设计并直接嵌入电子公文处理系统,使之集成到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框架中,以确保电子公文写作、运转系统与网络技术平台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电子公文写作是电子公文生命周期的首要环节,电子公文写作平台的标准化是电子公文规范化的前提,电子公文在写作环节获得的格式标准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公文后续所有处理环节的顺利实现。可以说,没有电子公文格式的标准化就不能实现电子公文的读取、传递、办理、存储,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开展电子政务了。目前,一些政府的自动化办公系统中集成了一些通用化、标准化的写作软件,这无疑将有助于电子公文写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科学化。

第三,电子公文写作方式的立体化。传统的公文写作方式是一种线性顺序方式,由于受到写作载体固定空间的影响,人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和逻辑秩序依次书写信息,而且信息很快就被固化、定型于载体上而失去了可塑性,即不可在字里行间插入修改内容,并以不可逆的、稳定的静态方式真实记录着公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因而决定了这种结构表达的意义在以后的公文处理、传递和保管等过程中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如果需要对某一节点内容进行添加、删除、变动,就只得删除此节点后的所有文字,再重新接着续写,不过将会在文面上清晰地呈现删除的痕迹。而电子公文写作突破了传统写作的线性轨道,可逆向、多维度、立体化写作,甚至多主体、远距离共时写作,尤其是多媒体的电子文稿,可实现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在同一时空点上并存并茂,而这些操作在界面并不留下任何痕迹。此外,电子公文写作还可瞬时编排文稿,大段文字的无痕复制、无缝粘贴拼接,语句扩张、字体调换、颜色改变或添加,借助于超级链接功能可轻松转换写作平台,方便跳转于不同媒体或文本间,或某些不同地址的阅读视点间,从而打破了传统写作方式的点线叙事的固有模式,真正使公文撰稿人的思维与电子公文写作活动同步处于一种超时空的、跨媒体的、全息式的电子公文文本的立体化动态建构过程中。

第四,电子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化。传统的公文写作活动中主要是由撰文者个人驾驭语言的表达与运用,因此撰文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在公文中能够得到较明显的体现,校对审查文字或语法错误需由人工完成。而在电子环境中,规范的字库、词典以及语法规则、范文模板等已预先嵌入了计算机系统中,并内在地规范着写作中遣词造句的通顺、准确,如果出现晦涩、生僻、歧义和不合语法等现象,计算机系统会自动启动一些自动纠错功能,主动地监控并指出语言文字的表达不规范问题,避免出现错别字或不合乎语法规则的词语或句子。比如,一些字处理软件大都具有如下功能:在系统认为有问题的词语下方用下划线提醒并引起注意;在键入文字有误时会启动自动更正功能予以更正,保证输入文字的规范性;启动自动校对功能检查英文是否拼写错误、中文词汇是否使用不当,便于减少文字输入的差错率;在对词语和概念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使用不同语言写作公文时还可以启动语言翻译功能,实现不同语种间的自动翻译或转换,减少不同语言文本间阅读交流的障碍;自动图文集功能可以建立常用公文专用语言、主题词表、专业术语表等电子词典,撰写公文时方便自动套用规范词语等等。事实上,这种语言文字“嵌入式技术框架”已经作为一种写作要素而存在,公文撰稿人能够时刻接受语言规范技术系统规则和资源的约束,有助于实现公文写作语言表达的规范化,也有助于减少公文写作语言文字校对修正环节的工作量。

第五,电子公文写作资源的网络化。传统的公文写作活动中搜集材料一般采用间接搜集和直接搜集方法,撰稿人通常要到档案馆(室)、图书馆查找所需文件、资料,或者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原始数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所获得的材料往往仍局限在某一时某一地,范围较窄,渠道单一,搜集面较小,获取素材有限。而电子公文写作材料搜集可以借助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所有互联网络上的电子信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写作素材共享库,撰稿人轻点鼠标即可访问各级党政机关的官方网站、电子档案馆、电子图书馆、电子报刊杂志、各种电子资料数据库等等,利用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方便地查找下载所需材料:如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关本单位主营与主管业务方面的公共政策与决定意见,相同或相近行业系统和组织作出的重要决策,各种统计数据及典型事实材料,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等各种信息。实现了跨时空“一网打尽”过去与现在、本地与外地、国内与国际的各种相关联的材料,搜集时间快、范围广、内容全。这种写作材料的网络共享性,大大延展了公文撰稿人的视域与思路,有助于提炼与升华公文主题,充实公文内容。同时,由于网络材料都是数字形态,筛选、加工、引用、复制、粘贴等工作轻松快捷,又能大大提高电子公文写作的效率。

第六,电子公文写作媒体的多元化。传统的公文写作的媒体主要是单一的文字符号,是公文信息内容与经久耐用的信息载体的复合体,既能跨时空传递、交换,又能通过视觉感官来了解不同时空范围的公务活动,甚至是数千年前的古老“记忆”。而电子公文的写作,不仅可用文字陈述内容,还可以用图形、图像、声音、影像、数据库等多种形式表达内容,甚至还可以将上述不同格式的多种文件粘贴或链接在同一个电子公文文本中,使单一媒体文本变成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文本。可见,电子公文改变了传统公文的静态形象,其信息内容和形式不再定格在一个稳定的平面载体上,不再单纯强调物理意义上时间和空间的彼此协调性,不再是根植于人们可直接感触的物理空间之中,从而赋予电子公文一种动态的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可以生存于一种非线性的多维时空中、穿行在绚丽多彩的多媒体信息集合中,可以永不停息地对公文信息进行重新定位与建构,形成一种全息式信息呈现,以充分调动起阅文者的各种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一种更加生动、鲜明的“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

电子公文写作的上述特点,无疑大大提高了公文写作与处理的技术与生产能力,使公文写作活动变得更加便捷、省力,富有效率。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在电子公文写作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一味地依赖网络搜集材料数据,对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进行去伪存真的筛选核实工作,坐在办公室脱离实际地去天马行空构想公文内容,放松甚至不再针对现实问题进行认真深入的、实事求是的调查、体验、观察、研究、思考,容易使写作出来的公文成为“官样文章”,“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从而导致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泛滥。

二是一味地死板硬套电子公文写作模板,或者拼凑公文内容,有的甚至全文照搬(如将A局的工作总结只修改了机构名称、发文日期,就摇身一变成了B局的工作总结),使不同机构公文的形式千篇一律,内容雷同苍白,没有生动语言,缺乏独立见解,难觅个性和创新,更谈不上思想性和知识性。这样写出的公文,必然无法反映出本单位自身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难以切实有效地实现公文写作的目的和公文应有的现实效用。

三是片面追求公文材料的长与多。利用电子公文写作与处理的便捷特点大量制发公文,似乎公文材料不长就讲不清问题、显不出水平,似乎没有大话套话就显不出能力水平,似乎公文数量少了就体现不了工作业绩。因而往往喜欢凡事写公文、写长篇公文,或将本来可以在电话里、口头上说清楚的情况制发成“红头文件”以显示其领导与权威,或说一些不着边际、不解决问题的“无限正确”的空话,并要求层层印发、转发,从而产生了大量冗余甚至无用电子公文(电子垃圾信息),加大了电子公文写作与处理的成本,而且还容易孳生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对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平台 信息化 政府

1. 电子商务平台的概念

电子商务平台即是一个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网上交易洽谈的平台。企业电子商务平台是建立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虚拟网络空间和保障商务顺利运营的管理环境;是协调、整合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有序、关联、高效流动的重要场所。企业、商家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有效地、低成本地开展自己的商业活动。

在电子商务平台条件下,网民成为网上交易的主体,成千上万的新的网络商品、服务和信息的出现,使购物时间延长、购物空间范围缩小、商品搜寻成本下降、经济活动经营主体的经营观念、客户消费行为和观念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等,使商学理论也发生变化。

2. 政府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正当性

2.1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具有正外部性

经济学认为,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福利的影响。正外部性就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市场行为对他人或公共的环境利益有溢出效应,如新技术发明、节能环保等。

在信息化时代,从新生事物到成为零售业最具前途的队伍,作为高度应用信息业成果的服务业,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的地位已经确立。从涉及的人数和对生产和流通的促进角度,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具有正的外部性。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能够促进参与电子商务者的周围人以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转换,促进消费升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社会福利。

2.2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经济条件下,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建设具有基础设施性质的工程。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独特的成本结构导致边际成本下降,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性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完善与否同它的市场份额成正比。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能够直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网络经济时代的有效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降低分工的协调成本。

2.3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在现代生产中,尤其是高科技生产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要素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土地、资本,甚至可以在零土地、零资本投入下生产出来,而知识的生产力,即人力资本的作用已经不满足于边际收益递减率;同时,在网络经济效应的作用下,即使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成本也将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劳动者的“边干边学”的积累效应使得边际投入可能为零。

作为一种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的行业典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给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人力资本的收益递增性使得生产资源即使在短时期内也可能出现边际收益递增,再加上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大大扩大了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推动帕累托改进的发生。

3. 政府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具体做法

3.1推行电子发票制度

纸质发票成本过高,京东商城2011年每日订单约40万,每张发票价为0.2-0.3角,每年仅纸质发票费用就花去上千万。纸质发票制度既不利于政府部门审查管理,也给企业增加人力物力成本。

实施电子发票制度,既为企业节省费用,又有利于政府加强税收监管,并且环保。据了解,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平台将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的电子发票试点,制定出电子发票制度办法、信息标准规范、安全保障机制等。同时,电子商务领域电子发票的成功应用,将会推动电子发票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3.2立法规范电商发展环境

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相关市场竞争的立法和工商行政管理还落后于经济现实。因此,需要随着经济发展完善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间电子商务的相互协作和发展。明确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及公众的职责与义务,加强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企业及相关机构的管理,维护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秩序。

基于电子商务建立完善规范的市场秩序,包括企业工商登记、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制度,监督企业开具销售发票,加强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就显得迫切起来。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监督管理规范,逐步建立虚拟货币、电子合同、网上产品与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加大对网络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防范电子商务各类经营风险。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中虚假交易、网上诈骗等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从网络经济初期的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的过程必然要涉及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节,例如:应明确店铺、网店名作为财产的法律地位;明确数据中的信息财产权;支持条件较好的电信运营商和软件企业,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发布、采购销售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将信用纳入无形资产范畴。都需要市场竞争的立法和监管技术的同步发展,来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电子商务秩序,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一个规范、健康的发展环境,树立消费者网络消费信心。

3.3政府支持物流配送基地建设

公共信息交流平台是物流配送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信息交流平台的建立不是单个企业力所能及的,需要政府出台支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发展的产业政策。建设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如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对物流等电子商务应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扶持,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得到落实;避免条块分割,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统一管理和组织有序的全国性的或跨区域性的物流协调机构,协调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为统一归口管理物流行业创造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最终要发挥企业的主动性。目前我国物流网络覆盖面不完整,现代化(机械化、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型优秀物流企业的缺失。因此,政府需要出台“扶持现代化流通基础平台建设”的配套政策,尤其针对国内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与区域性连锁零售企业建设自有物流设施的强烈需求,在土地审批、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支持,满足其建设自有物流基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行业的投资力度。相关行业协会要提供本行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做好本行业与物流协调机构的沟通工作,支持和引导本行业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最终建立起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实体网络,形成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配送系统。

参考文献:

[1]郝玉清.网络经济下的电子商务成本分析[J],商情,2011(4):32-34

[2]胡志英,黄宁,夏建刚.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探讨[J],商业时代,2012(5):15-18

作者简介:邓永辉(1973-),女,黑龙江青冈人,讲师,从事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

商务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篇4

江 苏 省 商 务 厅

苏财规„2010‟41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商务服务平台项目

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财政局、商务局,省属有关单位: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财企„2010‟166号)及江苏省财政厅、商务厅《关于调整专项资金结构加快商务领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2012)》(苏财工贸„2010‟43号)精神,为加快江苏商务创新载体工程建设,推进江苏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内外贸融合,有效提升我省商务事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商务事业发展现状,我们特制定了《江苏省商务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商务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商务厅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主题词: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资金办法

抄送:省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财政厅办公室2010年12月31日印发

共印200份

附件:

江苏省商务服务平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管理工、的通知》(财企„2010‟166号)及江苏省财政厅、商务厅《关于调整专项资金结构加快商务领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2012)》(苏财工贸„2010‟43号),为加快建设江苏商务创新载体工程,推进江苏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内外贸融合,有效提升我省商务事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结合我省商务事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商务服务平台项目资金(以下简称“平台资金”)系中央财政及我省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用于支持2010-2012年商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商务平台)项目的补助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商务服务平台项目是指专业机构或相关经济组织按照开放性、公益性原则,为产业集聚区和行业企业提供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物流、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等服务的项目。

第四条 资金使用原则:

(一)符合国家加强公共平台建设的有关要求,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

(二)遵循不重复建设、不重复支持的原则,充分发挥既有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功能;

(三)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有利于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平台资金由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共同管理和使用。

省商务厅会同财政部门确定符合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申报和评审,并研究提出资金使用方案。

省财政厅负责资金预算管理,审定商务厅提出的资金使用方案,办理资金拨付,提出资金监管要求,会同商务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三章 支持对象及认定条件

第六条 重点支持为产业集聚区服务的商务服务平台项目。

第七条 产业集聚区包括:

(一)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国家和省已批准的经济技术开

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二)国家级、省级出口基地。

(三)国际化专业交易市场。具体是指与江苏产业关联度高、上市场批发额不低于100亿元,所在地同类产业产品出口额不低于3亿美元的国际化专业交易市场。

第八条 商务服务平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境内依法登记注册的法人单位或依法批准成立的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依法纳税,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良好的财务记录。

(二)具备开展服务所需的资金、场所、设备和人员,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能够为产业集聚区内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制度健全,经营行为规范,收费合理。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平台服务的内容、流程、标准、收费和时间应当做到“五公开”。

(三)与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签署优惠服务协议,协议中应包括商务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优惠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

第九条 各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市、县财政、商务主管部门组织项目单位按本办法规定的要求筛选、上报本办法第四章第十二条规定的平台项目(不含电子商务平台、国际商务人才培训平台项目。这两类项目由商务厅、财政厅根据商务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各市、县筛选平台项目应当坚持好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上报的各类商务服务平台项目一般不超过三个。

省财政厅、商务厅组织专家组审核、认定市、县上报的平台及本办法第四章第十三条规定的电子商务及网络销售平台、国际商务人才培训平台。认定结果向社会公示。

第十条 已被省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科技公共服务等平台的,不再认定为商务服务平台。

第四章 支持内容及标准

第十一条平台资金主要支持商务服务平台项目中的设备、技术、软件开发购置、运行维护、宣传推广等费用。对政府出资设立的平台项目可给予一次性定额资助。

第十二条平台资金支持的具体项目如下:

(一)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是指区内为出口企业提供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服务的机构。主要支持我省根据商务部批准重点规划建设的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

(二)境内外公共展示平台。公共展示平台是指为出口企业提供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展览、展示平台。重点支持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省级重点展会项目,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境外展览会落户江苏,支持我省重点发展的境外展示中心建设。

(三)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流通追溯管理平台是指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及要求,为出口企业及流通流域服务的可共享可追溯的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国家试点城市之外。省重点建设的肉类蔬菜药品流通追溯体系(符合《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商务部商秩发„2010‟457号精神)。

(四)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是指采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交换,帮助企业完成商业交易过程的平台。主要支持与省商务厅签订合作协议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机构、省重点培育的网络销售企业等。合作协议单位由省商务厅会同财政厅共同确定。

(五)国际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是指按照培训计划为区内企业及商务、财政主管部门培养国际商务、应对贸易摩擦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具体高等院校由省商务厅会同财政厅共同确定。

(六)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是指根据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或有机产品等标准及相关规定要求,区内为出口企业建立可共享的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

(七)物流服务平台。物流平台是指区内为出。及流通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机构。

(八)检验检测及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检验检测和技术研发平台是指区内为

出口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机构。

第十三条 支持标准:

(一)对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境内外公共展示平台按其实际运营、维护、宣传推广情况,给予不超过实际投入50%。上限不超过500万元的定额补助;

(二)流通追溯管理服务平台须由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确定的城市负责建设,由负责建设的城市按照《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规范(试行)》和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及投资概算,平台资金予以不超过其设备、技术、软件开发投入的50%补助,上限不超过3000万元;

(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对与省商务厅签订合作协议的国际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机构根据协议内容完成的专项宣传推广。在线交易会、线下对接会等项目,予以不超过其设备、技术、软件开发投入50%、单个项目上限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对我省重点培育的网络销售企业予以不超过其设备、技术、软件开发投入50%、上限不超过5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四)对国际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完成的国际商务人才培训项目按培训协议给予定额补助;

(五)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公共物流、检验检测及技术研发类商务服务平台项目,予以不超过其设备、技术、软件开发投入50%、上限不超过3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第五章 资金申报审核及拨付程序

第十四条 省商务厅、财政厅按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实施商务服务平台资金分配。平台项目实施单位按程序申报。省商务厅。财政厅组织评审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审计。项目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公示结束后,按程序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五条 各市、县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平台资金划拨手续,及时、足额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

第十六条 同一项目已享受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一律不得重复申请。第十七条 申报程序:

平台项目单位将有关项目申报材料报所在地商务局,市、县商务局会同财政局共同初审后,联合上报文件和项目汇总表(含电子文件地联合上报的文件分别

报送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具体申报材料一份报省商务厅。省属项目单位具体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分别报送省财政厅、省商务厅。

以上申报材料送至省财政厅和商务厅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31日之前。申报材料应当完整、清晰,所有复印的票据材料一律加盖本单位公章。

第十八条平台资金的申报材料应包括。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优惠服务协议书;

(三)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五)项目资金实际支出证明材料;

(六)与资金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市、县财政、商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平台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好追踪问效工作。建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制度,采取不定期形式对专项资金实行跟踪检查,主要检查考核项目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水平、项目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内容。

第二十条 市、县财政、商务主管部门要将平台资金的项目使用情况、带动本地区地方和社会投入情况、帮助企业发展及预期效益(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影响)等绩效评价情况报省财政厅和省商务厅。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滞

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对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和滞

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一经查实,财政厅将收回已安

排的专项资金,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第七章 附则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国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下称援助方)无偿援助工作的管理,有效地利用国际援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述的援助方是指向我国提供无偿援助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第三条 本办法所述的无偿援助是指由商务部归口管理的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向我国无偿提供的资金、技术、设备援助和人员培训等。

第四条 本办法所述的受援工作主管部门(下称受援主管部门)是指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性社会团体外事归口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务主管部门。

第五条 本办法所述的项目实施单位(下称项目单位)是指直接接受并具体实施无偿援助项目(下称项目)的机构。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商务部归口管理的接受援助方无偿援助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商务部归口管理援助方对华无偿援助,代表我国政府与援助方商定国别方案,签署原则性文件,协调与援助方的关系,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监督项目实施,处理无偿援助的相关事务。

第八条 受援主管部门受商务部委托指导、协调、管理、监督项目单位具体实施项目。

第九条 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协议的规定实施项目,接受受援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资金正确使用。

第三章 项目的申请、筛选和生效

第十条 申请项目应:

(一)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二)符合援助方对华援助优先领域、技术专长和资金规模等合作条件。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编写项目建议书(中、外文本),受援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商务部提交正式项目申请。

第十二条 受援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项目申请时,应提交项目中方配套资金方案,确保项目日常运行经费。

第十三条 商务部收到项目申请后,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评估、筛选,并在30天内将处理意见通知受援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商务部与援助方签署项目协议前,受援主管部门应对协议文本予以确认。

第十五条 商务部与援助方签署项目协议后,项目正式生效。

第四章 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 商务部与援助方签署项目协议后,函告受援主管部门,同时与受援主管部门签订项目管理责任书。受援主管部门应与项目单位签订项目管理责任书。根据需要,商务部可与援助方签署工作方案。

第十七条 根据需要设立项目领导小组或指导委员会指导、协调、管理、监督项目的实施。

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依据项目协议,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单位指定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下称项目主任),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保持人员稳定。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按照项目协议及工作方案,在受援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活动。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活动不得更改,如确需更改,须经商务部和援助方同意。

第二十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商务部和援助方根据项目协议对项目进行中期和终期评估,商务部和受援主管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

第五章 项目的资金管理

第二十二条 项目资金管理应实行分级制和项目主任负责制。受援主管部门受商务部委托,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受援主管部门应与各项目单位签订责任书。第二十三条 受援主管部门应协助项目单位落实项目所需中方配套资金。第二十四条 项目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项目协议规定的范围和用途。如确需要更改资金使用用途的,须经商务部和援助方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不得将项目资金用于与项目活动无关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用途。

第二十五条 项目资金包括中方管理的项目受援资金和配套资金,均须按照我国现行财务制度,纳入受援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的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受援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严格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六条 各项目管理办公室应与本项目单位的财务部门共同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单位负责人和项目主任具体负责本单位项目资金的监管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项目按计划结束后,受援资金如有结余,须由商务部和援助方重新商定结余资金的用途,受援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将结余资金挪作他用。

第六章 项目的物资管理

第二十八条 受援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严格按照项目协议采购项目所需物资。

第二十九条 按照项目协议采购或受赠的物资,项目单位应通过受援主管部门向商务部提出免税申请。商务部审核后出具进口物资关税和国内物资增值税免税证明,项目单位按规定办理项目物资免税手续。

第三十条 在项目实施期内,项目单位须建立受援物资台账管理制度,对采购或受赠的物资和设备进行登记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协议规定的范围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项目结束后,受援主管部门应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和登记手续,并将受援资产纳入本部门或本单位资产范围统一管理。

第七章 项目的报告制度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应定期向商务部和受援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如有重大问题和突发情况,受援主管部门应及时报告商务部。

第三十二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须向商务部、援助方和受援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完成报告。

第三十三条 受援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按项目协议的规定,推广项目经验和成果,注重项目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 项目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四条 各受援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财务收支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项目的审计监督制度。

第三十五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对项目的财务收支和效益情况进行国家审计,各受援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依法接受审计,并配合审计机关做好审计工作。

第三十六条 对于援助方要求中方提供公证审计报告的项目,由审计署或其授权和委托的审计机构,按照国际公认审计标准实施审计并出具公证审计报告。

第九章 项目的终止

第三十七条 项目活动根据项目协议的规定终止。

第三十八条 项目单位出现下列情况时,商务部商援助方后,通知受援主管部门终止项目的实施:

(一)严重违反项目协议;

(二)丧失实施项目能力;

(三)骗取、挪用项目资金。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项目实施中的违法乱纪行为,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第四十条 各受援主管部门可依照本办法,结合本部门、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政府融资平台 篇6

[摘 要]在经历了2009年的信贷大潮和“4万亿”的投资刺激之后,2010年初,一场规范和排查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行动日期而至。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公开提出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地方融资平台是否合理规范是关系到地方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文章就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进行了论述,并且结合地方融资平台存在的过度负债和资产闲置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形成与现状

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的背景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基本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中央财政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当初改革时,分了财权,未分事权;于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财权层层上收、重心上移,事权层层下放、重心下移的局面,导致地方政府财力紧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断增长。1994年《预算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

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投融资体制创新,相继建立了一些隶属于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将原属于财政拨款的项目拿到银行去贷款融资,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2、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定义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通过划拨土地、不动产、股权、规费、债券、税费返还等资产,组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地方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必要时辅之以地方财政的变相担保或由地方人大出具“安慰函”作为还款承诺,以实现平台的对外融资,并将融到的资金主要投入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公用事业等领域。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设立的现实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由于其政府背景,受到许多学者的质疑。但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起源及发展历程看,创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于解决地方政府资金不足、提高财政资金运作效率、创新财政管理体制等多个方面有其存在发展的现实必要性。

(一)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经常性收入不足,无法弥补资本性投资的需要,政府有巨大的融资需求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地方政府资本性投入支出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肩负着管理城市、经营城市、发展城市、繁荣地方经济的重任,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压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8年的45.7%,30年提高了27.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93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2008年,城市化率从30.5%提高到45.7%,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7个百分点。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以各种方式涌入城市,形成了对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巨大需求,这都要求地方政府对城市建设的巨资投入。

另一方面,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的分配出现了事实上的事权重心下移和财权重心上移。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收入组成中既缺乏主体税种,又没有独立税权,而财政支出又要受到 上级财政的制约,其可用财力十分有限。尽管地方政府收入中除税收外,以基金、各类收费组成的非税收入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这些非税收入一般都有固定的支出途径,很难为地方政府所用,因此地方政府真正能调动的财力十分有限。而且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在财权和事权改革没有同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远远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特别是一些资本性的支出,城市建设,公共事业支出等。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另谋出路,自建融资平台成为一个现实选择。

(二)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中,地方政府掌握大量资源,为其进行融资提供便利

应该看到,在现行的制度环境中,我国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资源财富,许多政府部门掌握着大量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国有企业资产、自然资源等,而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些资源得到很大升值。此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隐形财富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掌握的城市资产大量升值。特别是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下,城市土地升值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富,而这些并没有反映在政府收入中。地方政府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融资,在不能发城市债的情况下,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成为很好的选择。投资平台的出现,使得地方政府能对其掌握的各种资源进行综合运用,也为其吸纳商业银行贷款搭建一个重要的媒介。

地方政府将其掌握的隐形资源注入投融资平台,让这些财富公开化市场化,也能能起到预防腐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作用。在过去,这些隐形资源往往成为地方政府腐败的温床。

(三)利用市场手段整合经营政府资源,也是解决政府投资效率低下、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成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政府投资行为,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场化、专业化。这与过去的情况已有很大的不同,从前是各个政府部门自办“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市政公司”等等,部门各自为政,大肆借钱,最后出现问题还不起债时,由政府财政去兜底,这种方式不仅管理混乱而且蕴含了很大的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组建后,可以将原有“分割”于各个部门的政府建设职能,在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投资、融资、项目规划和管理、项目维护、监管这些职权在统一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下协调运行。既整合了政府资源,利用市场化等手段,为政府募集重大项目的配套资金,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而且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配置,也能解决政府资金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政府投融资平台对原有的政府投资模式也有很大的创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将政府投资行为置于市场条件下,让政府行为和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大大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上海的模式看,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市场还会对政府投资行为形成约束,避免政府投资行为的盲目性。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现存过度负债与资产闲置问题 1.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潜在风险显现。

一些城市依托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等方式过度举债已接近极限,导致债务风险急剧扩大。据审计署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2010年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49710.68亿元,占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的46.38%。从债务偿还看,有358家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借新还旧方式偿还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1059.71亿元,借新还旧率平均为55.20%;有148家融资平台公司存在逾期债务80.04亿元,逾期债务率平均为16.26%。首先,债务缺少第一还款来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投资投向单一,大多用于公益性项目,项目普遍没有自偿性或自偿性不足,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凸显。其次,债务第二还款来源不充足。平台公司负债率通常较高,抵押资产不足,平台公司之间互保现象普遍,公司自身缺乏经营性收入来源,债务偿还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财政性资金和借新还旧的方式。政府偿还债务能力与土地市场收入高度相关,还债能力极易受到政府土地政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一旦地价下行,地方政府财政风险就会加大,银行出现坏账的可能性增大。

最后,可能引发现金流风险。土地出让收入减少、信贷政策的调控、缺乏资金和成本管理经验等,均可能产生现金断流和不足的风险,导致出现“半拉子”工程现象。同时,由于一些地方举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资金投向未落实,有的项目准备不充分,还有部分因担心银根紧缩而为项目超前融资等原因,导致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并发挥效益,从而产生现金流闲置。此外,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规模的扩大挤压了中小企业授信规模,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资产闲置问题。

长期以来,我市国有土地、房产、股权分散储备、各自占有,可利用的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缺乏统一掌控的资产管理平台,造成一方面急需现实利用的国有资产严重短缺,一方面大量的国有资产闲置无用,资产价值得不到充分挖掘利用,致使平台公司因抵押物不足而被拒之门外,难以实现新增融资业务。

一些平台公司因土地抵押不能及时到位,已形成的贷款有可能被提前收回,正在募集的资金受到不利影响。而且从市属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经济实力来衡量,选择第三方企业担保也显得力不从心,很难满足金融机构对贷款融资的担保要求。平台公司之间缺乏横向纽带,尚未形成资金互通互融、融资相互担保的利益共享格局。

四、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1、加强债务监管,严控负债规模,增加社会监督

第一,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其一,各级地方政府要对投融资平台统筹规划,量力负债。地方政府应该明确一个主管部门进行监测,建议由国资部门或财政部门负责,调度当地投融资平台贷款的情况,要结合当地GDP和财政收入状况合理评估财政承受能力,切实做到贷款总量控制,均衡市场融资。其二,加强地方政府对平台债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克服目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地方政府对平台债务规模与债务资金使用及偿债能力缺乏全面把握的不利局面。要将平台债务统一纳入财政监管体制下,严控财政风险。同时,探索将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纳入政府统一管理。科学地综合运用债务负担率(债务余额与GDP的比率)、债务依存度(当年债务增加额与总支出的比率)、偿债率(当年债务偿还率与当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等指标,从政府应债能力、政府支出与融资平台债务的依存度、融资平台偿债支出与财政支出的承受范围来具体衡量和评判各级地方财政融资平台形成债务的支付能力。

第二,建立一个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机制。要制约政府过度负债、盲目投资的冲动,让投融资平台成为一个受约束的平台。可以考虑建立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考评制度,设立债务率与地方政府绩效相挂钩的控制机制,在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有效清偿的情况下,追究领导责任和影响政绩考评,以起到制约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地方政府对信贷资金的低效率滥用的效果。要规范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的贷款行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必须与财力相匹配。第三,引入外部监控机制。各地国资部门、财政部门(或履行同等职责的部门)应依法对投融资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原则,加强监管,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投融资公司还要自觉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2.整合资产资源,增强综合实力。

针对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现状,一方面,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等文件规定进行清理规范,防止平台公司数量盲目增加、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对现有资产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夯实公司资本金实力,要通过引进民间投资等市场途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善平台公司的股权结构,形成一批规模大、实力优、抗风险能力强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使其真正成为地方政府强化宏观调控能力、合理调配资源、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平台。

五、结束语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篇7

一、浅谈光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的特点与认识

1.投资项目多,建设周期长,资金监管审核程序复杂,专业技术性强。光明新区成立已有八年,截至目前新区政府立项投资的项目已有800多个,加上市政府投资项目更是多达1100余个;每个项目建设周期少则数月,多则长达几年,个别项目甚至从新区成立至今尚未竣工移交;期间资金监管审核程序较多,财政部门不仅要把握工程建设进度,还要把握每个合同建设的合理性,资金支付是否超概(包括明细概算)、是否超计划等,每一步都就要严格把控,而且程序较为烦琐复杂,工作量较大,专业技术性要求较高。多项目、长周期、高技术性成为政府投资管理中的突出特点。

2.工程建设涉及部门多,财政作为审核的最后环节,既要质量又要速度,成为矛盾的集中点。新区政府投资项目从工程款申请开始要经过多次审批,涉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及财政审批审核拨款单位;同时,每笔合同支付要经历较长的手续准备阶段和资料审核程序,较为烦琐,费时较长,而且最终到财政审核阶段时均已历时较长,如果施工单位对工程款需求较急,就对财政审核工作将带来很大困难。财政审核工作是资金支付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如果急于付款,就必然会影响审核的效果,如果按程序按部就班,则可能会影响工程进度,甚至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为解决这一难题,增速、提效将成为唯一途径。

3.现行财务制度滞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账务记录工作人为手工登记工作量大且正确率无保障,尚无政府投资项目基本建设管理专项审批管理平台。政府投资项目重结算、轻决算的问题较为突出。建设单位缺乏必要的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工程的竣工结算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致使工程结算搞不好,更谈不上决算;资金管理前紧后松,在项目建设初始阶段财政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资金支付把得较严格,按工程预算或合同支付进度款,建设单位一般会主动按程序向新区财政部门申请项目进度款。但工程竣工审计决算工作是在项目完工后进行的,此时建设工程已实际完成并投人使用,工程款项已支付到85%,没有资金和进度的压力,并且审计工作还会涉及到建设单位自身的管理质量、是否执行好相关法规等问题,因此每当企业迟迟不愿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新区成立以来一直也没有一套专业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所有数据和工程完成情况,支付进度均有人为手工记录,费时且效率较低,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有待提高。

4.各岗位重复性工作效率低,且对账工作难以开展。由于新区六年来建设项目较多、规模较大、程序处理较为复杂,同时时间跨度较大,加上基建账目管理人员账务调整不够及时,使得在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已对政府投资项目拨款审核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于管理方法的不科学,从专管员到出纳员都做了大量重复劳动,这不仅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具体情况主要体现在对账工作的复杂性上,即发改指标与财政指标的核对、财政指标与会计指标的核对、财政指标与建设单位指标的核对。

5.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相对薄弱。服务是政府软环境建设的永恒话题,是现代政府管理的本质要求。政府作为架构于社会其他组织上的更高的管理机构,是因社会需要而存在的。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政府存在的价值基础。事实上,政府工作人员的意识上转变的还不够及时,尤其在地方政府,一直以政府为中心,重管理、轻服务的意识依然严重。这使政府的效率低下,为人民服务成为一句空话,使政府形象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各种情况,提效、增速、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破解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难题,成为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经发财局主管领导批准,该局工作人员对政府项目财政管理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提升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一套切合新区实际“聚人气、接地气”的管理平台应运而生。

二、光明新区政府投项目财政管理平台集“十大功能”、“八大创新”破解项目资金管理难题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发财局工作人员认真筹划,研发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此平台融入经发财局开发人员的集体智慧,以“创新、改革、人性化”为目标,“精、简、易”为导向,平台将实现数据结果导向化、操作功能平面化、指引菜单图表化,着力打造人性化服务平台。

1.平台开发附带“明细概算”的项目管理功能、“分门别类整理”的计划管理功能,解决超概算(明细概算)超计划问题。系统对项目概算和计划进行了设置,首次在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闭环管理中实现发改概算、计划、财政指标管理和会计核算以及审计决算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概算带计划、概算控合同、计划制约合同支付,实现了概算、计划、合同、支付四个环节在一个系统中相互衔接、制约,解决了超概算超计划的问题。首次使用明细概算控制合同拨款,使资金调配更为合理;项目支付金额一旦超过概算总额或计划金额,系统将自动提示,有效避免了资金超付问题,实现了资金的事前控制,同时为方便项目和计划管理在系统开发工程中还添加了项目合并、解决两个项目之间合并问题,主要是针对发改项目合并而设计的,该功能实现后省去了项目修改和删除的麻烦,省时高效,简单易懂。

2.系统开发具有“支付进度”的合同管理功能及项目审计报告结算、决算及财政确权功能。为简单明了地识别项目竣工结算情况,提醒相关建设单位及时对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和财政确权,在软件系统开发时,我们在项目管理模块中单独增加了审计结算、决算报告上传功能,并且在项目上设计增加了文字识别标记,即上传审计结算和决算的项目会显示“结”或“决”的字样;同时,还增加了项目完结时财政确权功能,当点击该功能后,整个项目将会被冻结,表示项目的完结。

建立项目概算与计划及合同支付一一对应关系,确保进程中每一项经费都按照发改概算拨付,施工单位完成一项工作,财政支付一项款项;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只有做了工程决算,上传了竣工决算报告,过了质保期后才能办理资金结算和支付尾款。这一控制真正解决了建设单位轻决算的问题。同时附属在每个项目下的项目合同管理功能,它是对本项目下所支付的合同进行排列,有序管理,让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该项目下合同数量,还可以清楚得知每个合同的支付进度,由原来被动接受建设单位提供支付进度付款,变为主动掌握检查核实建设单位提供的进度情况,不仅提高了准确性,也使财政在审核进度款方面握有主动权。

3.便捷高效的“实时数据”查询功能和电子档案“存储配比”功能。

(1)为更快、更准、更便捷的实现项目实时数据统计,以便用于开会统计和突发需求,系统在注重项目整合和数据查询方面也下足了工夫。首次在财政软件系统使用二维码技术,首次引入高拍仪,有效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效率;首次将有关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拨款资料(含发改部门下达的项目概算和计划文件及审计本门的审计报告),全部进行电子化保存并实现智能化匹配,极大地简化了政府投资项目历史数据资料的查阅使用;实现了项目、计划、合同、支付及项目附属电子文档的“一查”、“一点”、“一打”速效获取功能,即查询所需项目、点击所需资料、即可即时打印电子文档等一系列操作在一分钟即可搞定,大大节省了数据的查找时间。

(2)政府项目财政管理系统,采取“统一受理、分类管理、集中审批”的管理模式,实现一站式管理,一次录入,全区项目相关单位共享信息。这样,既能满足资金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的需求,又能方便各建设单位把控项目进度,方便资金申请与核拨,省工、节时、高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拨款意见的审核上,无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时,各项目管理单位财务人员申请资金和财政审核人员做出审核意见大概各需要30分钟的时间整理核对资料,平台上线后大约只需要4分钟的时间,效率提高了数倍。

第二,工作流程上,无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建设单位需要填写申请单;专管员需要做出审批单,还要手动进行指标扣减;出纳拨款和会计记账环节同样要重复之前的工作。换句话说,即自项目款项申请到最终结束,每个岗位都需要重复录入项目计划和支付信息。而系统上线之后,只需要建设单位申请岗位录入项目、计划、和支付信息,其他各岗位只需要进行审查核对,杜绝了重复录入的弊端。不管是审核岗、出纳岗还是会计岗都实现了在系统中只需轻轻一点就可以打印出所要的单据,减少了各岗位至少80%的工作量。这样,既缩短拨付时间,又提供完备、准确、灵活的账务账表,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及时、安全、准确的拨付。

4.两次“核定”操作的支付管理功能,减少重复申请和补充申请环节,为操作人员提供便捷性;同时,平台独具的“易操性”特点使各类人员都能轻松掌握平台。在开发支付功能时,为操作的方便性,在建立基本的审核、打印、支付功能之外,还添加了支付取回、修改、审核意见修改及审核资金两次核定功能。即支出阶段分初审和复审,在每个审核阶段均可对申请资金进行核定,无须做退单重申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工。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简单方便,易操作等性能让即使不懂财务、计算机水平不高的人员也能轻松使用,并且可以较快地找出所需要的的数据。同时,简单易懂的操作方法和清晰明确的模块分类让领导一目了然,将成为领导实时把控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数据的得力助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的易操作性也让新区报账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受益颇多,省去了花费较多时间学习财务平台使用的环节。

5.项目计划“自动导出”功能和项目概算、计划、合同、支付在“同一平面全过程浏览查询”功能使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更具实效、更接地气,为新区项目管理聚集了“人气”,吸引了其他兄弟单位参观借鉴。

平台首次实现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拨款系统中自动生成(导出)该项目的决算数据,即每个月月末,系统都会在凌晨零时准时自动导出。截至到本月末系统项目所属的全部计划及计划使用金额和剩余情况,省去了人为导出的操作过程,也解决了人为导出“易遗忘”的问题;首次添加最具创新性的设计“同一平面全过程浏览查询”,它可以全程展现单个项目立项、概算、所属全部计划及所涉合同支付的全部详细信息,并可清单式导出打印在一张纸上;此外,系统还首次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财政管理平台中采用“指纹识别”安全保密措施,提高系统安全性能。

光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的开发,实现了概算及明细概算控制拨款的功能,实现了概算和计划同时控制合同支付的功能,实现了计划指标和概算的自动扣减功能,实现了合同支付比例自动计算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都较大的提高里效率,降低了误差和错误率,把工作人员从烦琐的审核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一成果不仅得到新区财政局领导的认可,同时还吸引了相关兄弟单位的学习和借鉴。

三、践行群众路线,提高服务质量

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十八大中提出的“提高服务意识”的号召,积极“提速”、“提效”、转变服务意识。光明新区政府项目管理系统开发本着“人性化”目标进行建设系统,不仅高质量、高效率把工作人员从繁重的计算中彻底解放出来,同时独特的人性化设计使其更加贴合实际、更加接地气,很好地顺应了“走群众路线”、“转工作作风”、“提服务质量”的大环境。

现在,光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的第一、二期已上线运行,使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高速车道,实现了项目的全部电子化管理,实现了资金审批、出纳拨款、会计记账直接对接;紧接着三期的上线,建设单位和财政部门进行平台对接,将实现双方进行实时申请和批复,使效率提高数倍。届时,政府投资项目基建管理的整个流程也将圆满衔接。这宣布了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系统正式走入智能化、高速化、规范化的申、审、拨、记,四位一体时代。在总结新区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落实“五个光明”,即质量光明、速度光明、园区光明、绿色光明、幸福光明的发展思路。相信在新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发展和财政局的努力下,光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工作将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要:在转变政府职能,创建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紧密贴合“四个创新”举措,加强项目管理,规范资金核拨流程,努力探索、不断总结,利用高新技术搭建起一套结构严谨、内控逻辑严密的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平台,实践总结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实用、高效、接地气的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之路。

政府电子商务平台项目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 地方政府 电子政务 对策

1 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电子信息资源在政府信息中所占的比例也进一步扩大,电子政务为经济与社会信息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推动了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但目前来看,在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各国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面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的改革与创新建设,应用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当前的行政环境下,充分利用政府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完成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目标,综合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逐渐研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为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进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有效提升地方政府的办公效率,有效节约事务处理时间,进一步推动政府办公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广泛提高社会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有效提升政府形象。②积极带动当地相关行业的发展,电子政务属于信息技术产业,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带动当地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推动产业的优化重组。③进一步扩大了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有利于群众及时了解政府决策,广泛参与管理,充分尊重了群众的知情权,保证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此外,还有效地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2 当前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观念认识上存在偏差 我国大多数的政府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足,他们将电子政务简单地理解为建立政府公开网站,而忽视了政府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的重要性,信息更新不及时以及信息加工程度不足。同时,民众对电子政务也存在质疑,认可度较低,由于对政府工作程序的不了解,多数民众对电子政务发展的信心不足。

2.2 在电子政务的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实际应用问题,一味地加大硬件资源的投入,而忽视了电子政务的软件建设,没有发挥出资源应有的作用,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3 电子政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人才存量不足,且人才流失率高。目前,电子政务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政府的工作流程,这种复合型需求就进一步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难度,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

2.4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一些政府公务人员的网络安全信息意识较为淡薄,没有正确处理好信息隔离工作,加上网络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信息安全的隐患。

3 反思与对策

3.1 转变观念,强化信息网络意识 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建设政府网络平台,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行政指导。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信息化办公部门应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另外,政府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层要强化网络管理意识,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体制改革 对电子政务而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政府管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但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实际建设情况来看,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硬件软件设施的相互配合度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电子政务的整体优势。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专网建设,加快建设高速政务网络系统。同时,政府可以在确保政务信息管理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多种合理化方式对企业进行授权,鼓励企业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政府部门的负担,保证政府网站正常运营的资金来源;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开发、提供项目咨询以及信息服务等方式实现盈利。地方政府要积极改进管理,优化电子政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逐步改进政府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和手段,提高办公效率。

3.3 统一规划与领导 各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专门领导机构的方式,统筹兼顾,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在市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监督管理下,制定专门的指导方案和发展规划。政府部门要有效整合政务信息,防止信息垄断和封闭的出现,对一些已经投入建设的项目工程要逐步纳入正常的规划建设轨道,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并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平台。

3.4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 一个良好有序的法律法规环境是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立法建设,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改变当前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迟滞局面,地方政府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政务整体立法,保证电子政务发展有法可依。电子政务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电子文件法、电子签名法、电子版权法、电子身份证法等。而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研究并制定电子签名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网络犯罪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网络安全,同时也给电子政务的普及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互联网法律保护体系,打击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一些政策性的法律条例,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为政府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以促进电子政务的良性发展。

3.5 建立电子政务评议机制 地方政府在建设电子政务时应当着重建立电子政务评议机制,对电子政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协调会、研讨会,同时由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和公众组成电子政务评议小组,对地方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作出评议,使政府在发展电子政务时能够充分吸取先进经验,听取多方声音,不断加快电子政务评议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因此,地方市政府应从各方面予以改革,使评议机制的建设重点放在电子政务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等方面,使评议机制能够真正发挥其应用作用。

3.6 积极推进电子政务行政体制深化发展 电子政务建设对政府而言,不是简单地将电子政务推广至政务领域,实现政府职能和业务流程的网络化,而是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改进管理,进行执政创新取得的重大突破,是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在发展电子政务时,要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政府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以建立起一套适合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流程需要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推动政府服务和电子政务的良好互动,实现高效办公。地方政府通过有效开展电子政务,与公众积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鼓励民众积极参与政务管理,保证政府决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积极打造信息交流平台。随着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的实践,人们对电子政务的复杂性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要确保电子政务管理的畅通,就必须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加强组织领导,避免出现权责不明,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4 小结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意识也不断提高,新的电子政务应用形式也不断被研究和创造出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壮大,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职能,加大科技投入,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逐步提升我国电子政务水平。另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更新政府行政人员思想观念,改进电子政务管理,形成规范、协调、公正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杨兴凯.电子政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铁蕾.云计算模式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2(33).

[3]徐晓林.电子政务: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的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J].企业经济,2011(09).

[4]张磊.浅析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5]吴迎新.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07,(7).

上一篇:中专毕业生求职自我介绍下一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