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2024-09-15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精选8篇)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1

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姚桓

科学发展,关键在人。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岳阳市的实践探索表明,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着力培养造就能够推动科学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用好干部。用人公,事业兴。用好一个干部,树一面旗帜,暖一片人心,能够推动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发展;用错一个干部,有一次失误,寒一片人心,必然影响一个地区或单位的发展。选好人、用好人,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机制是关键。近年来,岳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以及湖南省委“不让三种人(综合素质高的人、干事的人、老实人)吃亏”的要求,探索实行“民本岳阳综合考评”和“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两项制度,提高了选人用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考评中,注重对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既看工作数量,又看工作质量;既看取得的业绩和现实的成效,又看原有的基础和发展的后劲;既看抓工作、办实事的能力,又看抓班子、带队伍的水平;既看经济发展的指标,又看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方

面的情况;既看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情况,又看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表现;等等。同时,根据考评结果,大胆选拔使用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配好班子。领导班子是一个地区或单位事业发展的火车头、领头羊和主心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建设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班子。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和要求,配好领导班子并提高其整体功能。在领导班子结构上,既要重视量的要求,又要重视质的要求;既要重视年龄、性别的合理搭配,又要重视专业特长、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既要重视风格气质上的兼容互补,又要重视精神理念上的认同协调。需要强调的是,“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领导班子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所以,应特别注重在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把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一把手”岗位上来。增强能力。领导干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科学发展的成效。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逐渐增多。这迫切要求领导干部增强能力。增强能力,一靠学习,二靠实践。从学习方面讲,应大兴学习之风,加大培训力度。认真落实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

践,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加强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实践方面讲,应更加注重把实践锻炼作为促进领导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的地方,越能使领导干部在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中锻炼成长、增强能力。应把基层、生产一线等艰苦地方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鼓励领导干部到那里去经风雨受考验,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

聚集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推动科学发展,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正确处理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的关系,正确处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与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切实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应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消除制约人才流动和发挥作用的体制障碍与政策性壁垒,努力形成与人才成长和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市场机制和社会氛围,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的事业中来。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2

1.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

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管理、贫困生管理、毕业生就业以及宿舍管理等工作, 涉及的范围广, 如果只靠辅导员的力量是无法具体完成的。建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会在学生中间起到带头与桥梁作用, 也会大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 有利于整个学生工作的运转。

2.建设高校学生干部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有: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队伍, 包括辅导员、党团组织负责人、班主任等, 他们进行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职工队伍, 教职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对学生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干部为主要组成的学生骨干队伍, 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锻炼学生的极好机会。高校学生干部要接触很多事情, 协调好各种复杂的关系, 工作中会有酸甜苦辣, 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 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验。学生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干部积累丰富的经验, 为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基础。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1. 高校学生担任干部动机复杂。

高校学生担任干部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学生是自愿加入, 愿意义务承担一些学生管理工作, 为身边的同学服务不求所报, 这是有公仆精神的学生干部。有的学生加入学生干部是觉得学生干部高人一等又能得到好处。担任学生干部会更大可能地获得入党机会, 也能为自己的评奖评优增加资本, 还能为自己就业求职增光添彩, 这是抱有功利目地的学生干部。有的学生加入学生干部是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 使自身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提升自身素质。这是比较上进的学生干部。

2. 高校学生干部合作意识不强。

一些学生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工作中合作意识不强, 缺乏对同学、对学校负责的精神。这些学生干部只求自己不违反纪律, 身边的同学违反纪律, 他们熟视无睹, 缺少应有的正气, 还有的个别学生干部会利用手中职权, 拉帮结派, 搞内部小团结, 诋毁他人。这样会降低学生干部的威信, 影响到学风的建设。

3. 高校学生干部成绩不理想。

一些学生干部过于看重这个职位, 过多地参与活动, 以求得更多的锻炼机会, 把工作看得比学习重要, 加之高校学生干部所做的事情比较琐碎, 导致有些学生干部常常上课的时候还在考虑学生活动的事情, 有时为了学生工作会逃课, 对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结果一些干部工作成绩比较突出, 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下降, 甚至不靠。

4.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包括团总支和学生会的干部。学生干部怕在工作中出错, 做事都是小心谨慎, 按部就班, 不会积极地去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没有创新精神, 使得学生干部队伍的积极作用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真正地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干部, 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对学生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要悉心指导, 切实解决学生干部的工作困难。对学生干部遇到的生活问题, 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关爱学生, 让学生干部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要严格。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一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 严格选拔。选拔前公开学生干部的选拔标准, 让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踊跃参与, 选拔中要运用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选拔标准, 让广大学生参与, 征求学生与老师的意见。通过自荐、推荐及考察等方式选拔学生干部。制定考察期, 认真考察新近学生干部的实际能力, 选拔确实有能力、素质高的学生加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

3.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全方位培养。高校学生干部选拔过后, 要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如果不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 会给学生工作带来不利, 也会影响到学生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 高校要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 从思想上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干部高尚的道德品质及诚实守信的意识。学习上激励他们奋发上进, 让他们认识到学生的本质任务就是学习, 要以学习为主, 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工作方面要求学生干部要认真负责, 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提高自身能力。

4.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与监督。

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督促学生干部时刻记住自己的职责, 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 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 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尊重学生干部的个性特点, 信任学生干部, 大胆地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如果有问题立即进行指导纠正。另外, 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 以免学生利用职权做违纪事情, 切实提高学生干部的自律性。

总之,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一项复杂的工程, 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 制定科学、完备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方案。只有建设起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才能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 为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施春耀, 浅论高校学生干部素质的提高,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6

[2]徐湘萍, 探析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任用, 科教平台, 200813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3

关键词:政工干部;素质;成才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8—0188—02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长期坚持且行之有效的优良传统,是协调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政工干部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工作上新台阶、新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1~9]。

一、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适应这种变化的新形势,更好地发挥其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2.有效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具有动员、组织、教育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服务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到基层,关键问题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3.保证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普遍提高政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和改革。

二、当前政工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不稳定。在改革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中,政工人员对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渺茫,对个人发展前途感到困惑、担忧,在机构和人员日益精减的情况下,政工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基本上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从事党群部门的同志程度不同地存在厌倦情绪。

2.政工干部无用论影响。认为从事政工工作在单位里属于边缘地带,没有业务干部吃香,另外,业务干部轮岗、转岗可以去基层干专业,政工干部选择范围小。导致政工干部自我感觉在单位低人一等,属于三等公民,失去了进取心,没有了工作动力,也就不可能发挥工作的积极性。

3.业务不精。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得不够,领会得不深,把握得不准,因而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自身的地位和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加强业务技能锻炼的自觉性不够,不具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业务技能。深入基层、联系实际调查研究不够,对一些问题的倾向性麻木不仁,也提不出有见地的意见建议,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滑坡。

4.适应性差。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使人树立正确的立场和方法的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综合性和适应性。这就要求政工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必须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人云亦云。然而目前部分单位政工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层次不高,知识面不宽,理论功底不深,素质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尤其是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相应的对策,因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往往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5.知识更新慢。现有政工人员的知识更新较慢,创新能力不足。有的同志危机感和压力感不强,不注重学习和创新,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老思路、老办法,不愿意去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要。

三、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过硬的政治素质。政工干部承担着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必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必须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严明的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技能,才有资格去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

2.良好的道德素养。良好的道德素养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合格党员的前提条件,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政工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是最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优秀和思想作风正派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身教重于言传,其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员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扎实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政工干部的必备素质。政工干部要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呼声,采纳群众合理化建议,及时解决基层和群众遇到的疑难问题,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只要这样,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掌握第一手资料,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深厚的理论功底。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政工干部必须打好理论根基,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深刻领悟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不管情况多么复杂,形势怎样变化,都会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娴熟的业务能力。娴熟的业务能力则是政工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政工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所进行的一项特殊工作,每个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都必须做到才思敏捷,明察秋毫,要善于从工作对象的表情、性格、只言片语和人际关系中判断其真实的心理活动,准确把握工作对象的心理变化和思想脉搏。还要立足本职,熟悉情况,钻研业务,增强服务能力。

6.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如何针对新问题、围绕新事物、解决新困难、化解新矛盾开展工作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所在,也是制约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不断探索新思路,掌握新进展;善于对以往掌握的经验进行优化组合,推陈出新,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四、提高素质的途径

1.树立责任意识。 要充分认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党的工作,代表着党的形象,维护着党和国家的利益,承载着党、国家、集体和职工的期盼,从而自觉增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自豪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2.加强理论修养。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队伍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不断学习,广泛涉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开阔视野、开阔思路,提升思维层次;必须向前人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升华,努力探索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品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真理、秉公办事,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要谦虚谨慎、真诚待人,要公道正派、胸怀坦荡,要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要耐得住寂寞,正确对待名利得失,在名利上要有勇于谦让的宽广胸怀,在进步上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要不为钱所动,不为利所困,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把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实际锻炼。

4.树立创新意识。要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善于判定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变化,大胆冲破旧的思维模式、旧的条条框框,要在发展思路上创新,认清大的形势走向和政策导向,深刻领会上级的工作指导思想,特别是目标思路和工作重点,把上头的与下头的、大局的与局部的、共性的与个性的结合起来加以思考,使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解决难题上创新,面对难点问题、棘手问题和敏感问题,不为个人的名利得失、进退去留所缠绕,做到勇于负责、无私无畏、不怕失败,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5.提高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要增强组织宣传能力,有宣传群众、鼓动群众、调动群众的能力;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能说,会写,要善于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要增强创新能力,敢于冲破旧观念、旧框框,根据客观形势和发展变化,及时提出新观念、找出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

五、结语

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障;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政工干部的素质好坏,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高低,在新的时期,政工干部一定要高速提高自己的素质,千方百计跟上改革开放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提高政工干部的素质,绝非轻而易举,但也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奋发图强,与时俱进,沿着党指明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就一定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参考文献:

[1]任世亮.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J].现代企业文化,2010,(8):70-71.

[2]张亚芳.新形势下政工干部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56-157.

[3]涂晓晖.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J].企业家天地,2010,(3):147.

[4]朱脉谦.浅谈企业政工干部思想素质修养[J].科技信息,2010,(9):819.

[5]陈亮.浅谈企业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J].经营管理者,2010,(10):188.

[6]孔繁江.浅谈政工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8): 82.

[7]单贵宽,等.提高政工干部素质,筑就企业发展之基[J].石油政工研究,2010,(2):67-68.

[8]曹留战.论基层政工干部自身素质及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J].网络财富,2008,(9):252.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4

(一)历史战略背景分析

干部是指在党、政、军、人民团体和经济、文化组织的各级领导机关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共产党员。他们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组织保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历来重视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强调要建设一支与党的任务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列宁认为,任何组织问题都具有政治含义,因为“政策是由人执行的”,[1]“任何政治如果没有人员的任命和调动,就无法执行。”[2]他还强调,“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现在,关键就在这里;没有这一点,一切命令和决议只不过是肮脏的废纸而己。”[3]斯大林也说过:“在制定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后,党的干部就成为党的领导和国家领导的决定力量。”[4]“在正确的政治路线提出以后,组织工作就决定一切,其中也决定政治路线本身的命运,即决定它的实现或失败。”[5]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他提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著名论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八十多年以来,我们的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胜利与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之于我们有一支能够贯彻党的政治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群众拥护的干部队伍。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极其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早在1937年5月,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又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7]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干部的作用、干部的标准、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干部的选拔与使用以及干部的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拔乱返正,我们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与思想路线,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上,我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着重解决了党的组织路线问题,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1979年7月他就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由什么样的人来执行,是由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还是由不赞成的人,或者是由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结果不一样。”[8]“组织路线是保证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中国的稳定,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要有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9]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中再次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0]这是邓小平全面深刻地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邓小平还反复强调要善于发现和大胆地使用人才,创造性地提出并坚持实行干部“四化”方针,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来教育、培养和选拔干部,使党的干部队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保证了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江泽民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自担任党的总书记起,就十分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且针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及新特点,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上,提出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党的十五大上更把“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性的任务提了出来。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一脉相承并在此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背景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战略地位和战略意义。我们将从政治背景、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多元背景来加以阐述。

政治战略背景:首先,从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执政地位上看。对于执政党来说,人才永远是关键问题。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的进步是由群众推动的。但是,群众不是自发地推动历史进步的,而是在一大批优秀人才的组织带领下行动的。优秀人才的流失与缺乏,是执政党的一大危险。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都为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如世界在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都将要发生如下的变化:由“随意型”转变为“民主法制型”;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强迫型”转变为“自主型”;由“单一型”转变为“多样型”。因此,十六大报告所提出的“五大执政能力”是对我们领导干部能力提出的最明确的表示。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执政地位,我们党提出了“党管人才”,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党管人才”重要的内涵和意义就在于从政治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高度解放人才、开发人才。其次,从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来看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也只有处理“三观”的关系,我们才能正确处理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先发展后治理”,“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对上不对下”、“不管满意不满意,只要领导满意”等等发展中出现的弊端。

经济发展战略背景:首先,从经济发展动力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经济的初期阶段,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物质资本。在工业经济时期,货币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本的作用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明显。其次,从市场经济本质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市场配置资源”。与计划经济时代中的“权力支配资源”不一样,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突出能力因素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把人们拉到平等竞争这个平台,它强调人的社会地位是靠人自身的后天努力和能力业绩确立的,而不是靠既定的外在因素和非能力因素确立的。市场经济实质上是能力竞争,这意味着人要凭能力贡献立足,有为才有位,实力决定地位,发展决定空间,能力实现价值。这就应该进一步注重人在遵循一定规则前提下的后天努力奋斗、有所作为、发挥能力和提高素质。提倡树立能力因素主导论、后天作为论、实践生成论、做事效果论和人才成长论的思维方式。最后,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来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竞争加剧,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采取战略措施,吸收国际人才,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强调能力建设。而在我国,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精、尖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一方面人才资源缺少高级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的不合理流动和流失比较严重,国家的人才安全形势面临较大挑战。

社会发展战略背景:从社会流动和社会阶层变动的角度看,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从某一种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现象。社会流动率的高低将影响到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因为社会流动越畅通,社会流动率越高,就越能调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低层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后致性规则即通过后天的努力奋斗,实现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地位的愿望。从我们国家发展的历程来看,在短短的50多年历史中,我国社会流动模式先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政治主宰型社会流动模式向经济诱致型模式转换。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执政党放弃了政治改造运动,清理了过去的极“左”思想和做法,将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去,采取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乃至到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了市场经济建设目标,从而使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了对社会结构的自主性的重大影响,产业的快速壮大、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都为人们的社会流动提供了比以前多得多的机会,新的社会阶层由此而生,社会分化就由此而来,我国社会流动也就摆脱了政治主宰而更多地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这一模式的特点是职业地位取代了政治地位而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能力主义在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上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走向市场化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能力主义,对个人能力的重视和相应的业绩回报,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作为量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竞争选拔能人的做法得到普遍推广。而像单位制、阶级出身、城乡二元体制等社会区隔体制和政策在不断地被削弱,有的己经退出历史舞台。正如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说过,所有这些“有助于创建更富流动性和能人制的秩序”。[11]

二、我市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战略分析

重庆直辖市要实现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有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因为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是打好“直辖牌”、“库区牌”的重大人力资源保证,是实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智力支持。

当前,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按照直辖市的标准和要求,我们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仍然存在着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干部队伍建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机制,如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评价考核机制、流动机制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比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在行政规格上存在区、市、县三种。其中,区在行政规格上基本属于正厅级,但也有个别区属于副厅级,所有的县(市)干部高配,正职按照副厅局级配备。行政规格的不统一,导致在分配行政权责上大小不同,干部交流不畅,也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同时,在重庆辖区内,还存在酉、秀、黔、彭、石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按照民族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应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扶持,给予更多的人才优惠政策,但事实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二是部分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一些干部见事就推,见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群众的利益,常常置之脑后,为民服务不热情,办事拖沓没回音。有的不是尽量与人方便,而是有利的事争着干,有麻烦的事相互推,该公开的政策不公开,该办的不办,不能办的也不说明,任你去折腾。一些干部精神萎靡,工作中没有高标准严要求,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更谈不上朝气、锐气,导致工作无起色,事业难发展,错失发展良机,导致无所作为。

三、重庆市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对策

(一)建立人尽其才的科学人才机制

制度、体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和体制问题不解决,干部队伍的活力、干部工作的活力以及干部成长问题也解决不了。也正如人们常说的一样,不

干不好意思,干多了有啥意思,干好了没啥意思,干点儿意思意思。也是涉及到一个机制问题。从中观制度、机制的角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内容的干部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评价、考核机制。

科学人才观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我们考评领导干部的方式和方法,以避免“轰轰烈烈搞考核”,“真真假假搞评议”,“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以市管领导干部考核为例,近年来,市上为加强市管干部的考核,扩大了民意测评的范围。但这个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员代表。这只是代表了特殊的民意,并没有代表广义上的民意,从而弱化了人民群众对市管干部的监督。同时,民意测评占整个考评的分值太小,这也减轻了民意对市管干部的震慑力。此外,市管干部的年度评优也应该改进。年度优秀因评优办法不太科学、全面,导致年度优秀的当选基本以职位高低和排位前后为准则。

2、从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入手,建立有利于高素质干部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传统的选拔任用机制方法单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公开性、平等性、竞争性、法制化不相适应,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难以克服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要改革和创新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一是要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的精神来解决问题。应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等文件精神,总结近年来改革与创新的经验,借鉴国内外有益的做法,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改革力度,从观念、制度、方法诸层面重点围绕选拔、考察、监督诸环节实施创新,以改革的精神解决问题。二是坚持公平优先,把解决用人不公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从本质上讲,公职是一种政治资源,政治资源分配首先应关注公平问题:立党既然为公,就应公平、公正地使用公职资源;执政既然为民,就应让民众更多地参与公职的选择、管理、监督。因此,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及其改革上,应确立公平优先原则,把解决用人不公作为当前人事改革的首要目标。三是以决策民主为中心,以扩大参与为基础,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通过干部选拔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为权力的追求者提供一条公开而有效的满足权力欲望的通道,让权力需求者在“阳光下”通过平等竞争的方式向全体社会成员“公开要官”,而不是在“黑暗中向少数人要官”,从而降低“非高尚的权力动机”,并为那些“高尚的权力动机”留下广阔的满足空间。

3、建立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科学、合理的流动机制。

正如我们常说,“一湖活水,才有一湖好水”,“人挪活,树挪死”。“此处一个草,彼处成了宝”。这些都说明“合理流动,科学配置,适才适位,好处无穷”。但是,我市在行政上存在区、县(市)的管理体制,出现了市管领导干部存在正厅、副厅与正处三个层次,较之京、津、沪多出一个正处级层次。由于级别上的差异,致使市级部门与区、县(市)之间,区与县(市)之间的干部交流出现阻碍。市级部门与区、县(市)同属市直管,部门与区、县(市)之间的市管领导干部应该合理流动,平等交流。而现行的干部交流、管理方式是部门正职很少交流到区任正职,部门副职不愿到区任副职,更不可能到县任副职,区、县(市)之间的正、副职也无法平等交流。这种干部配备与管理模式不利于干部政策对库区、贫困与民族地区的倾斜与照顾,不利于调动库区、经济落后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鼓励市级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这些地区创业发展。同时,加强领导干部的异地交流制度,是保证党员干部勤政廉洁的有效方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副职领导干部都应实行交流,正副只能在一个地方任职一届,届期满后应立即交流。对新提拔进入区、县(市)党政班子的人员全部实行异地任职。并将这一干部交流、管理办法写入地方管理条例。否则,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长了,其社会关系自然就开始复杂起来,也就难免有不廉洁的行为发生。这对干部自身与干部队伍形象及党的声誉与威信甚至执政根基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4、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

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是科学公正选人用人机制的保障,是纠正不正之风和防止吏治腐败的关键。当前需要在以下机制创新:一是健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监督作用,尤其给专司人事工作与监督工作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部门独立的、更大的监督权,积极探讨实行纪检干部统一派遣制度,以解除纪检干部开展监督工作的后顾之忧;三是在体制上逐步将纵向封闭的权力结构向更开放、更灵活的组织体制转换,提高选拔任用工作公开透明度,使外部“话语”能够更多地进入人事决策与监督之中,为打破“暗箱操作”创造条件;四是监督工作中坚持四个并重(选拔与监督、考察与监督、事前与事中事后监督、案件查处与制度建设并重)、四个结合(干部监督与干部任用、组织部门监督与执纪执法部门监督、上级监督与下级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工作态势,从而实现监督网络的全覆盖。

(二)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

领导干部的能力即为与领导职务相适应的、能够肩负起领导责任的主观条件。或者说,是领导者基础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技巧的把握程度在实施领导行为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领导者的能力是一种心理品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综合体现,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作者认为,我市领导干部尤其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创新力和践行力这两大能力要求。

首先,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切实提高创新力。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内容。我市领导干部要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握大局,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关键在创新,出路也在创新。创新体现在第一,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实现观念创新,首要的是始终保持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坚持与时俱进,既是一个思想观念,能力素质问题,更是一个精神状态问题;第二,适应变量、创新方法。领导干部要审时度势,变过去的强迫命令为依法行政,变想当然办事为科学决策,变强制领导为服务引导,变空洞说教为典型示范。第三,开拓进取,创先争优。古人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就要求我们不迷信权威,不固守经验,不拘礼陈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负责、敢顶压力、敢担风险,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5

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作人员128人,占40.6。但调查中发现我区在社区干部队伍的管理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进人把关不严,造成社区居委会人员负担过重;二是管理机制不活,造成社区居委会干部“招进容易辞退难”;三是与居民联系不紧,社区干部缺乏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同。要解决上述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一、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长期以来,我区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管理,是参照企业合同制工人的管理办法施行的,由劳动部门进行管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都在劳动部门办理了正式的招工手续。这实际上是实行的一种“身份”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居委会,只要不犯大的错误被开除,就意味着居委会要对其“终身”负责。这种管理办法的弊端目前越来越明显,造成社区居委会人员过多,负担过重。常武发(1999)1号文件曾对居委会干部的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进人员一律按聘用合同制的办法进行管理,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基本上没有执行。2002年9月全区由79个社区居委会调整为50个社区居委会时,不但没有一名社区居委会干部被分流下岗,反而新进社区工作人员22名,且都进了编。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我区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定编为5-7人,目前全区平均每个社区有工作人员6.3名,尚在规定职数范围之内。但就每个社区来说工作人员数量还很不平衡。如城东街道办事处的牯牛岗社区,有社区工作人员10名。另外,大部分社区居委会内退、病休等“隐形”人员较多,全区社区居委会这类人员达100多人。城南街道办事处的青阳阁社区在2002年社区区划调整时由原四眼井、鸡鹅巷、青阳阁三个居委会合并组成,现在该社区居委会要为13名原居委会干部交纳养老保险金,每年交纳的金额高达1.3万余元。据统计,全区有50以上的社区居委会都存在人员包袱过重的问题。为此,对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管理要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对新进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聘用人员在岗期间,为其下发工资和购买养老保险,解聘后则停止发放工资和购买养老保险,与社区居委会解除一切关系。新聘人员的人事档案交由区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在对社区居委会干部实行聘用合同制及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总额包干的前提下,增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人事调控权,新增社区工作人员由街道办事处依法自主选聘。

二、由“随意进人”向科学选人转变。当前我区社区居委会进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进人关口把得不严,导致有些社区进的人员太多和所进人员素质不高。2002年9月份以来,全区新进工作人员22名,其中只有16名采取了公开招聘的方式录用。为改变此种状况,必须建立科学的选人机制,实现由“随意进人”向科学选人转变。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办法,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信赖,有真心诚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人员安排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一是大力推行社区居委会干部直接选举机制。在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居委会,可以组织召开全体社区居民或社区成员单位参加的选举大会,直接选举社区居委会干部。要力争在2005的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实行直选的社区达到50以上。二是大力推行社区居委会干部招聘机制。通过招聘、选聘、竞聘等方式,从大学毕业生、机关分流干部、下岗职工、退伍军人、社区居民中选拔居委会干部候选人,并依法履行选举程序,不断补充社区建设的新生力量。三是选派工作人员在社区挂职锻炼。每年从区、街党政机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热爱社区工作、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到社区居委会挂职锻炼,不断增强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力量。

三、由“能上不能下”向“能上能下”转变。对社区干部要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实现社区干部由“能上不能下”向“能上能下”转变。一是通过落选“下”。社区居委会干部任期届满后,在社区居委会居民的选举中没有被选上的,依法与街道办事处解除聘用合同。二是通过评议“下”。社区干部每年定期就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向社区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作述职报告,由党员和社区居民对社区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对评议不合格的劝其引咎辞职。三是通过考核“下”。每年由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居委会干部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对第一次考核不称职的社区居委会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通报批评,对连续两次以上(含两次)考核不称职的或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的,提请社区居民

代表大会依法予以罢免。

四、由单一的文化培训向综合培训转变。我区目前社区居委会干部学历达到高中以上文化层次的已经占到了89.8,但大部分综合素质仍然较低,有的社区居委会干部对社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区居委会干部对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都不是很清楚,认为只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事情的可以了,对怎样

开展居民自治等常识性知识都知之甚少。因此,在对社区干部的培训上要迅速转变方式,变过去单纯的文化知识培训为综合的社区知识培训。一是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积极支持和安排社区居委会干部参加上级有关部门举办的法律、计生、综治、社区管理知识等培训班;同时还要邀请有关专家到街道、社区专题讲课,现场传授有关知识。二是要集中学习和自己学习相结合。把区委党校确定为对社区居委会干部进行党的知识和业务知识集中培训的主要阵地,每年定期举办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分期分批对社区干部进行教育。要用3至5年的时间将社区居委会干部轮训一遍,并要求社区居委会干部持证上岗。三是要交叉挂职锻炼与对口强化培训相结合。各个街道办事处要针对社区居委会干部某些方面的欠缺,采取交叉挂职锻炼的方式在社区之间开展传、帮、带活动。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把部分社区居委会干部选调到街道办事处计生、城管、综治等部门进行业务强化培训。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6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物价干部队伍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做到党性最强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是造就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物价干部队伍的首要任务。围绕思想作风建设,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把党性最强体现和反映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上,体现和反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上,体现和反映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上。其次,要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树立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学习意识和创造意识。其次,要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理论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加强学风建设,努力做到素质最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员干部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变化认清规律,透过苗头把握趋势,才能始终做到与时俱进,掌握时代跳动的脉搏,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上,一方面要用改革的精神和创

新的思维,及时分析新情况,深入研究新问题,认真总结新经验,不断探索新思路,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努力提高宏观把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无论是考虑问题,还是开展工作,都要善于从长远谋划,破除狭隘的就事论事、以偏概全的思维和观念,只要大局和群众需要的,就要大胆地去试,大胆地去闯。充分运用和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和谐绵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努力做到工作最优

一方面,要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要围绕党组中心工作,深入思考和探索做好新时期物价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找准价格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使工作抓出特色、抓出亮点、抓出成效,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精心谋事,潜心干事、专心做事上。另一方面,要保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风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既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既能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努力做到服务最佳

围绕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每位机关干部首先要创新服务理念。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正确对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创

新服务方式,创优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其次,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着力解决好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从自身做起,自觉在维护群众利益中树立党的威信,在解决群众困难中展示良好形象,在关心群众疾苦中密切关系,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加强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做到形象最好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7

一、良好的素质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企业档案专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知识素质以及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

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包括应具备的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政治品德包括政治态度、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 这就要求企业档案人员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档案事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勇于开拓, 大胆探索。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以为企业各项工作和活动服务为宗旨, 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

档案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者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职能活动中, 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 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维护档案和历史事实的原貌既是档案专业人员的职责, 又是职业的道德准则。必须忠于职守, 无私无畏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历史真实面貌。要遵纪守法, 严守机密。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树立严格的保密观念, 以确保档案在政治上的安全。

企业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即履行专业职责的能力、智力、成绩、学历和资历等, 它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保证。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指档案专业人员除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外, 还应具备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科学技术知识, 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企业档案人员要求既有档案专业知识, 又懂生产专业知识, 又具有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成为复合型人才, 档案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 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档案人员的创造力, 就是以科技发展观为指导, 创造性地开展档案工作。

二、塑造新时期档案人员新形象

如何塑造企业档案工作者新形象,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的利用需求是塑造档案人新形象的决定因素。

企业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 企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生产经营为中心, 档案工作也必须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位置, 坚持服务宗旨, 在服务中求生存, 在提高服务质量中求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利用需求, 尽可能多地参与生产经营活动。

1.开发利用档案, 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我公司从1994年开始探讨对4台125MW和4台200MW机组全面改造方案, 公司综合档案科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档案共800余卷, 改造后的机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的先进水平。

2.发挥档案的依据凭证作用, 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为了贯彻国家“上大压小、节能减排”的政策,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华电力发展规划, 决定关停拆除部分老机组, 并利用1—4号机组场地建设2台1000MW超临界机组。在机组设备拆除后的出售工作中, 作为购买方的山东金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把档案视作机组出售的一个基础条件。他们在徐电公司档案室看到保存完整、齐全、系统的档案。完整齐全并管理良好的档案, 在机组拆除与出售工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使机组设备变废为宝, 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3.提供档案为企业经营决策、查处经济案件、编史修志等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2002年12月我厂借阅徐州发电厂征地实况及红线图以及#1、#2灰场等处征地问题的批准通知书及协议书等, 为我公司机组扩建提供了参考。1997年我公司编写《徐州发电厂志》, 厂编委先后调阅了综合档案科大量档案资料202卷次, 复印资料近5000张, 为厂志的顺利完成立下汗马功劳。

4.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做好资料汇编。我们坚持调查研究, 确立实用、可行的编研课题, 做好经常性的资料汇编工作, 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各项管理需要。几年来, 我厂档案管理人员自己编研或与有关部门合作完成了《生产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历年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汇编》《科研成果汇编》等22种165万字的编研材料, 其中, 通用性编研资料17种, 深层次编研资料5种, 同时还编制了检索工具28种161册, 对生产经营等管理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如《电气设备铭牌手册》《征地文件汇编》《徐州发电厂大事记》等, 都成为了管理人员日常办公离不开的工具。2000年我厂获得了“江苏省企事业单位档案编研成果”三等奖, 2002年获得了“江苏省档案利用效益优秀单位”, 2005年获得了“江苏省企事业单位档案编研成果”二等奖。

(二)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是塑造档案人员新形象的重要手段。

档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要有一支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 而且需要全公司广大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都具有强烈的档案意识。我们确立了“普及档案知识, 增强全员意识, 健全考核机制, 发挥档案作用”的档案管理工作思路, 把学习宣传《档案法》作为我公司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认真组织学习贯彻, 对全公司职工进行《档案法》的学习和培训, 使广大职工普遍增强了档案管理的法制观念。把《档案法》发到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手中, 适时开展了《档案法》宣传周活动, 并利用广播、厂报、闭路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在此基础上, 组织了全公司档案知识竞赛。我公司还将档案管理进行指标分解, 纳入经济责任制, 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有效增强了各级领导档案管理的责任感。

(三) 练好内功, 提高自我, 是重塑档案人员新形象的基础。

1.熟悉馆藏。档案工作者只有不断熟悉馆藏, 了解家底, 才能把利用工作做好。目前, 我厂综合档案科库藏档案23226卷, 上架排列长度529.4米。这些档案都真实记载着各专业、各个不同时期的活动, 面对如此多的档案资料, 再加上档案工作者由于受到知识面、专业知识及历史条件的限制, 对不同专业、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管理活动不可能都详细了解, 要想在数量如此众多错综复杂的档案中查到需要的内容, 可以肯定地说, 不仅要靠检索工具, 还要靠熟悉馆藏, 不是一般地熟悉, 而是相当地熟悉甚至有点研究更好。

2、熟悉生产专业知识。企业档案工作以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为主, 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对象是科技档案, 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科技档案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工程技术人员,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管理性质的工作。科技档案记述和反映本单位的基本建设、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等活动, 要管理好它, 档案人员熟悉科技档案的内容, 具备一定的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作为电力行业的档案工作者, 除了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的基本知识外, 还应不断地深入生产实际, 掌握有关电力生产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为企业发展服务。

档案人员熟悉生产专业知识, 由于服务对象是工程技术人员, 更能够从利用者的角度考虑, 把利用工作做的更适合利用者的要求。

(四) 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是重塑档案人员新形象难得的机遇。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档案自身建设的需要。1992年开始, 我厂就着手实施采用以光盘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结合我厂已经实行的办公自动化 (OA) 系统的单轨运行, 制定了建设多媒体技术数据库信息管理、全文级图象管理和视频音像管理融为一体的档案管理网络的规划, 并逐步加以实施。

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 企业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提高, 企业渴求快捷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与传统档案服务受时空、地域和服务方式等因素制约的矛盾突出起来, 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受传统档案服务框架的束缚, 影响了用户利用档案信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用户与档案部门以及用户与档案信息之间的距离拉大。一个档案室只作为阅读和储存档案的场所、维持开展传统档案服务一成不变, 则不利于企业在最大范围内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不利于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篇8

交通干部;职工队伍;作风建设

1.把“四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交通干部职工队伍上,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

要打牢理论功底。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与坚定。开展四化管理的思想来源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更是交通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把学习四化管理理论知识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统一起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质。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加深理解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奋斗动力、前进坐标。理想信念出现偏差,就会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迷失方向,就会成为错误思潮的俘虏。在当前交通形势下,推进四化管理目标、实现“两保两树”就是全省交通干部职工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要紧紧抓住这个根本,结合开展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加快推进交通跨越式发展步伐,并以此凝聚力量,鼓舞斗志。

要增强责任意识。交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工作能否争创一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责任意识。实施四化管理作为当前交通各项工作的主线,更应该成为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有了责任心,就会把事情想周到,把工作做扎实。人人都有这种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四化管理的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2.把“四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交通干部职工队伍上,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

A.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

社会发展,总是在昨天超越前天,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又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要加快交通事业发展,首先要有一种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政府机构改革后,随着交通行业职能的调整,行业工作的重点也要发生转变,开展四化管理正是省交通运输厅因应形势需要作出的科学决策。当今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也在不断孕育着创新的时代,这就要求交通干部职工在实现四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树立新思想、探索新途径,对己有的成功经验,要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步丰富、完善,并最终形成新的经验。

B.要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从以往经验看,无论是一个省还是一个市乃至一个县,交通事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一定是紧紧把握住了几次大的发展机遇。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前进,当四化管理作为一个发展课题摆在交通干部职工面前时,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随之而来,这就要求交通干部职工必须乘势而上,用更宽广的眼光,从更高的起点,迈更大的步伐。奋斗就会有艰辛,就要面对困难,必须要有一种不畏艰难、顽强拚搏的钢铁意志,有一种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克服困难过程中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C.坚持文明服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方略,而实施四化管理的核心是依法行政、规范服务。这就要求交通干部职工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四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服务,严格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依法管理水平。

3.把“四化”管理要求落实到建设高素质交通干部职工队伍上,加强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上一篇:生命的启示高一精选高分学生作文下一篇:学生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