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通用12篇)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篇1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关键词】兴趣;观察;阅读;积累
【内容提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最主要的任务。本文着重从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原因,及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实现作文教学有效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抓好作文教学才能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所有语文代课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使不少教师感到困惑,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怎样才帮学生找回兴趣,让作文教学有效化呢?我认为:
一、学生写作兴趣缺失原因
1、缺少初步作文训练
一直以来低年级写作教学一直被我们所忽视,其实写作就应从一、二年级抓起,而往往我们低年级教师却忽略了平时的说话、写话训练,只是在考试前做一次强化练习,这样不仅使得考试成绩不尽人意,更为严重的是学生没有学会写句子,这样到了三年级他们又怎么会写篇章。其实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作文并非从三年级开始的,它是从一年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一步训练,从“词→句→段→篇”逐步训练过渡而来的。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当然作文也不例外。
2、作文教学紧扣单元主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现阶段,教师在设计作文训练时总是局限于单元教学主题,而未考虑到其实这才是导致学生无话可说的主要原因。例如,学了北师大课本第九册第一单元《马》,教师便循规蹈矩地安排了题为写“马”的习作,可却完全忽略了我们
学生的生活中根本就没有“马”,他们除了学过几篇写“马”的文章,看了几幅有关“马”插图外,对“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试问我们老师这让学生从何写起?
二、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策略
1、将作文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末
在语文课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感情的领悟,而应深层次地去挖掘文章内在的写作技巧。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更应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文章的用词、立意、写作手法、整体布局去欣赏体会。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而不是仅仅依靠每周的两节作文课。
2、作文题目紧扣生活
教师布置作文题目时,应尽量扣紧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用自己简短的语言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显得有血有肉,有感情,才会感人。
3、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所以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选择地用日记、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4、指导阅读,读写结合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它们不仅仅来源于生活,也要靠在读书中不断储存。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篇目或一些好的课外书籍和学生一起阅读,并适时的给予指导,让学生认真阅读,从用词、组句、立意、谋篇、选材、布局等方面去欣赏、揣摩,以作为自己写作的借鉴。并让学生及时记录读书笔记,将
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段落甚至篇章都可以摘录下来,作为我们自己写作的基石。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成册,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同学之间相互传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5、鼓励学生养成整体构思、列提纲的习惯
所谓胸有成竹,便是动笔之前要想好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如何组织等等,最好让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条理、有层次,不至于东拉西扯。
总之,只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才能写出让人满意的习作,作文水平也能不断提高,作文基础也会扎扎实实,才能下笔如有神,一挥而就。
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走出误区
小学语文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篇2
一、当前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不正确
作为幼教工作者,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我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十分关键。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还有许多偏见, 具体表现在:有些家长对幼儿百依百顺, 一味追求智力的开发, 忽视了幼儿全方位的发展, 忽视能力的培养、品德的上升、情感的塑造, 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差, 自私心重, 不关心他人, 造成幼儿人格的不健全。还有一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在同龄幼儿中出类拔萃, 往往实施超前教育。他们或将孩子提前送入小学, 或将小学的部分内容提前向孩子灌输。在幼教过程中, 我们经常听家长这样埋怨:“孩子学了这长时间, 连一个字都不认识。”中班家长这么说:“怎么还不教孩子写字?”而大班的家长说:“怎么不多布置点作业, 孩子只知道玩。”殊不知, 幼儿教育应强调的是幼儿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 不顾幼儿的自身特点, 拔苗助长的想法是万万使不得的。
二、积极沟通, 正确引导, 帮助农村家长走出幼儿教育认识的误区
要做好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犹如一车两轮, 必须同步进行, 幼儿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充分发挥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帮助农村家长走出幼儿教育的误区,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要加强培训, 促进家长对幼儿教育观的转变
现阶段农村绝大多数父母都外出务工, 只有爷爷奶奶照看幼儿, 外出都比较困难, 所以, 采取送教下乡的办法, 分散组织家长学习幼教理论, 帮助他们掌握幼儿素质教育的目标、内容、程序,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养方法、教育观念, 引导家长理解对于智力发展不成熟的幼儿,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首要内容, 而不是单纯幼儿智力的开发, 让幼儿家长熟悉幼儿的自身特点, 引导他们遵行幼儿教育的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幼儿教育小学化, 讲白了就是把幼儿教育办成小学的预备教育。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幼儿园已经学习完了, 当幼儿园升入小学学习后就没有新知识, 老知识重复地教使学生感到乏味, 学习兴趣难以持久。同时, 幼儿教育小学化往往会把小学知识以“夹生饭”的形式教给学生, 到了小学阶段, 这样的“夹生饭”老师很难加工熟透, 对小学教学工作不利。
2. 要加强交流, 促进家长与教师的日常沟通配合
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尤为重要。得到家长支持, 幼教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在交流方式上主要依托家长接送幼儿的时段及时与家长沟通幼儿在校表现, 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一起研究幼儿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对于在外务工的家长可以依托手机发短信进行沟通。目前, 深入家庭全面了解幼儿身心健康状况、行为习惯、智力发展等状况,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小班化教学如何走出误区 篇3
小班化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小班化教育,首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其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第四,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在小班化理论的支持下,我进入了小班化的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前一个半月,我的脑海里一直是:小班化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我在想,发展学生个性是不是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不举手随便回答问题?是不是学生任何的理解都可以包容?小组学习是不是他们想怎么进行就怎么进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在反思,这些问题中的好几个问题是不能持肯定态度的,否则就说明我们的小班化教学走入了一个误区,我开始为自己的教学担忧了:
首先,空间位置的变化不能适应孩子的学习。小班化的目的是让学生走进面对面的对话情境。于是先在课桌椅的摆放上走出第一步:十字形的,马蹄形的,工字形的,圆形的,有些是我自己也叫不出名字。起先是一个星期更换一次,觉得合适的就两个星期更换一次。这本来是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个较好的途径,恰恰相反,为一年级的小朋友提供了讲空话的机会,给任课老师的上课带来一定的困难,给我自己带来了管理上的困难。一些任课老师课后向我反映课桌椅的变化,造成课堂纪律很差,很难控制。我自己也有同感,课堂上,我说:“接下去小组学习……” ,还没等我说出学习要求,还没教给他们讨论的方法,他们自以为是地“热烈”地讨论开了。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按计划开展。我们平时经常谈到要发展学生个性。什么是个性?个性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非随心所欲。把任性,耍脾气,和老师对着干,跟同学争争抢抢都误认为是个性,这是对个性的曲解。独立性不排除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善于和别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建议,这样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的。而小组学习活动,是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小班化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小组内的自主交流,本来也是张扬个性的一个教学方法,可是一年级的孩子在小组内交流时出现斤斤计较,互不相容,谁都要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让步,最后找到老师。
再次,主动参与不能紧扣主题。 一年级学生敢说、爱说,乐于主动参与,这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一直提倡的,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都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但有些学生不时地会冒出一些不合理的说法,而且会越说越不着边际,一年级孩子,兴奋时还无法安静下来,直到我大声制止才会停止讨论。
小班化教学中如何让个性得到更好的张扬,我在一年半的摸索与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1.和学生有个约定。
在一次晨会课上,我和学生写了一份约定:不管桌椅怎么摆放,“遵守课堂秩序”是我们小班化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一定要做到不随便讲话,不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不影响老师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听课;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小组学習有序;课堂合作学习守纪律、有礼貌。然后我们都在这个约定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粘贴在班级的墙上。
2.教育学生学会与人愉快合作。
小班化的课堂有很多时候需要小组学习,老师要重视参与方法的指导和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条理性有机结合。如:要让学生知道小组学习时先听清老师要求,老师说开始讨论或学习才可以开始;怎样学会小组内一起学习等等。
3.鼓励学生学会悦纳、鼓励他人。
我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学习的进程一般是:提出学习任务——启发独立思考——导入讨论——巡视,及时调整——全班交流,师生评价——围绕课程,深入学习。们一般学习新课都是异质构组,让学生学会给同伴提供帮助,学会给受挫同伴鼓励,学会发现并赞扬同伴的长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协助,相互竞赛,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4.主动参与,把握好度。
有些训练语言能力的环节,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都有了答案,而每个答案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最精彩的,可以说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达到高峰,这时,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学生个个踊跃举手,叫谁发言,其他学生都伴随着“唉”的声音失望地放下手来。在答案比较集中的前提下,我一般不单独请学生回答,而是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得到锻炼。这个度把握得好,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高。
5.用委婉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回答。
对于学生不着边际的回答,我们老师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也是我们在这样学生个性时候要注意的地方。充分利用小班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不仅反馈教学质量,而且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如:即时评价,当场面批,及时订正;多元评价,摒弃书面考核的单一做法,全面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多次评价,淡化考试,重视平时随机练习;分层评价,弹性作业和交互评价相结合。
如我上《静夜思》时,幻灯出现了一轮圆月,我让学生说量词,一( )圆月,学生说了好多答案,但都不合适,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同意他们的错误结论,但是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给予否定“你们全错了!”我换了一个说法,你们的说法老师认为不太合适,那月亮不喜欢我们的这些量词,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好不好?接着我把“轮”的拼音写到了那个括号里。这样学生非常乐意地接受了我给他们的知识。
有效沟通,走出关心下属的误区 篇4
基层组织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组内人人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基层领导是率领一个团队来完成工作的。怎样形成凝聚力呢?只有全面了解每个下属,全面关心,赢得下属的忠诚,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在团队中内形成凝聚力。这一道理,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但具体操作时往往走入误区。实践证明,良好有效的沟通对于任何群体和组织的工作效果都十分重要。对于人际冲突来说,沟通不良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正确了解沟通过程以及影响沟通的因素,对于我们如何在工作中利用改变沟通的方式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心下属的误区的具体表现:
1.关心下属就是小恩小惠。这一现象相当普遍。一些管理者觉得,既然自己对下属加薪、晋升等没有“生杀大权”,因此只能靠小恩小惠来表明自己在关心下属。小恩小惠只能博得下属一时的欢心,而更多的下属关注的是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旦你满足不了下属稍高一点的需求,下属就觉得你不是真正关心他们。
2、把关心下属的业务混同于关心下属。关心下属的业务,管理者都很重视,毕竟这关系到自己业绩的好坏。但也不能鞭打快马,过于关心下属的业务,反而会使下属产生逆反心理,觉得你对他不放心,怀疑他的工作能力。
3、不能一碗水端平。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把下属分为三六九等:对心腹有求必应,特别优待;对那些与自己不冷不热的,用小恩小惠进行笼络或者不闻不问;对那些不听话的、有棱角的,则寻机给小鞋穿。不能一碗水端平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对男女下属不一视同仁,觉得女性成就动机低,希望稳定、舒适的工作。于是,对她们的一些基本需求关心得多,而很少关心她们的职业发展等高级需求。不能一碗水端平,势必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内耗,不利于组织的团结。
4.关心下属就是对下属有求必应。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满足了一个需求又会产生另一个需求。下属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和组织的目标一致,有的却与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作为管理者,你只能尽量满足下属那些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要敢于拒绝,甚至给予严厉的批评。否则既害了下属,到头来也会害了自己。
5.关心下属就是不批评下属,就是护“驹子”。批评也是关心下属的一种方式,帮助下属改进提高。如果下属有了问题,不及时进行批评,将会使下属走得越来越远,犯的错误越来越严重,当你的权限无法保护下属时,下属可能会更加憎恨你,上司也会追究你管理不力的责任。
6.不关心下属的“牢骚”。每个人都会有不满,有了不满就会发“牢骚”,从而使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放松。“牢骚”并不可怕,但作为管理者如果不去分析“牢骚”背后的原因,及时疏导,下属的怨气将会积小成大。而且这种不满很容易像瘟疫一样在组织中蔓延。一旦其他下属受到感染,一场大的动荡就在所难免。这时候,你想解决都没有机会。
二、利用有效沟通走出误区:
基层党支部是具体做“人”的工作,不关心下属是不行的。在人际沟通中,个人的日常爱好、态度及脾性等通常是自己与他人共知的区域,即开放区”,个体的某些方面,如兴奋或痛苦状态时的情绪表现,自己的某些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习惯等,往往是自身不甚了解而他人却很清楚的区域,即盲目区;个人的价值观、隐私等内容,常常只有当事者清楚而他人则无从知晓,即隐秘区;个体与他人都尚未认识或了解的信息为“封闭区”。会随着个体与他人或团体的沟通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初次与人见面时,一般人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情况,即倾向于缩小开放区,往往给人留下虚假的印象。为了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必须增加与下属的交往,扩大彼此的开放区,同时缩小盲目区和隐秘区,并在相互切磋和探究中开发封闭区。基于有效沟通的良好愿望,人们通常使用自我透露和反馈两种策略或技术。自我披露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分享某种信息、观点乃至个人情感的过程,用以减少隐秘区;反馈则是个体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做出种种反应的过程,来自他人的反馈信息有可能缩小盲目区;反馈与自我披露的交互使用则有助于减少封闭区。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下属的关心与社会上所说的关心是不同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的色彩。也就是说它要求回报,那就是下属的忠诚,乐于跟你尽力做事。要达到这个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下属感觉到你的关心。关心下属,重要的不在说,而在做。要让下属感觉到你真正在为他们的期待而努力、而行动,比如在上司、同事面前夸赞你的下属,给下属展露才华的空间,放手让下属挑重担,等等。
2、关心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下属必须适度,要在组织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如果你已经作出了承诺,而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以致无法兑现,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向下属道歉并坦诚地告诉下属不能兑现的缘由,以求得下属的谅解。
3、让员工感觉到“你的关心”时要恰如其分。不可好事往自己身上揽,坏事往组织身上推。你这样说下属并不领情,因为这本来就是你份内的工作。
4、一定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照顾下属的自尊心。批评目标应指向外部事件或行为而非具体的人,即“对事不对人”。
5、要善于倾听、善于分析“牢骚”。下属在工作生活中总会有“牢骚”的,下属向你发“牢骚”,这正说明了下属对你的信任,有时下属对你发“牢骚”,并不是希望你去解决问题,只是找人将心里的不快说出来,从而使自己得到心理上的放松。“牢骚”并不可怕,所以管理者善于倾听、善于分析“牢骚”背后的原因,及时疏导。
6、敢于承担责任。当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作为管理者,要敢于承担责任。实际上,当下属出现工作失误时,也正是最需要上司关心的时候。这时管理者承担管理不力之责,实际上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的损害,反而会赢得下属的爱戴和忠诚。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篇5
摘 要:在职校中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环节,笔者结合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具
体谈了有效转化后进生方式方法。
关键词:后进生 转化 活动育人
我们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它是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要的人才“生产”基地。由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上职业学校,从而导致从招生起就先天不足,生员质量普遍较低,这给我们职业教育工作带来不可避免的难题,也是我们班主任老师需要探讨思考的问题。
笔者担任07级驾驶班班主任以来,把转化后进生工作作为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切入点。在平时班务管理工作中做到“三多”,思想上多与学生交流,学习上多与科任老师沟通,生活上多关心。通过一段时间摸索,有一个体会,对学生不能以简单“好”与“差”来划分。“好”与“差”之间到底有多大距离,很难把握。教育得法,“差生”可以变成好学生,反之亦然。走出“好”与“差”的误区,这也是有效转化后进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用诚心来感动学生
精诚所至,金石可镂。做好班主任工作注重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1.要待之以诚,动之以情,明之以理。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尤为重要。优秀的学生是一样的,“差”的学生各有各的不同,不同的表现有的厌学,有的散漫,违章违纪,有的染有不良习气,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等。针对这些现象进行调查摸底,分析查找原因,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沟通,和他们交朋友。同时,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在班会上表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与自尊,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2.坚持“三心”。对待学生要热心,教育要耐心,转化工作要有恒心。雷锋日记上有这样两句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般火热。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两句对班主任工作仍有指导意义。对学生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对职业教育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这也是做好后进学生转化的前提。用热心去感动学生,用友情去凝聚学生,用制度约束学生的同时,还要有诲人不倦的耐心和锲而不舍的恒心。不要希求学生一下子就会改正缺点错误,要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给他们坡度,一步一步地让他们上来。我班有一位学生,由于频繁接触社会闲杂人员,把一些不良的风气带到班里,做了一些越轨的事,造成不良影响。我利用晚自习或业余时间,经常找他谈心,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背景,帮助他分析这些行为的厉害关系,鼓励他改正错误,不能“好罐子”当“破罐子”摔。这位学生通过和我的交流,也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破罐子”,决定痛改前非,各方面都严格把握自己,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现已成一名优秀的班干部。
二、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凝聚学生 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是有效转化后进生,做好班主任工作一个重要途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五个层次中的最高层次。所谓自我实现,是一个人潜在能力和天资的不断实现,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我进步的愿望,青少年学生更渴望实现自我,证明自我。作为班主任,怎样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条件,是班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我班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平时注重营造宽松活泼的氛围,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结合班级的特点,把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开展各种活动。我班部分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缺乏亲情关爱,用现在流行话说是“空巢”家庭,中秋节我们开展“中秋寄语”主题联谊活动,让学生抒发思念之情,表达不辜负父母的愿望,认真学习,遵纪守法,争做优秀学生的决心。同时把一些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和行为编成小品、相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节目,欢迎和动员有类似现象和行为的学生自编自演,在欢笑中,自己受到了教育,也教育了他人。通过军训、运动会、各种比赛激发学生争先进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奋发进取。以我们系最近组织的拔河比赛为例,我班选手的体力在12支代表队伍中只能属于中等,通过激烈、艰苦的拼搏,最终取得中专组第一名。面对强手靠的就是团队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13局的比赛,同学们从心理没底到信心十足。不畏强手,过关“斩”将,为了班级荣誉一直坚持到胜利。15名同学团结一心,手上拔出了血泡,血和汗水浸湿赛绳,没有一人愿意退出比赛。有的同学用社会上近乎江湖的语言说“渠老师,不管对手多强,为了07驾驶班就三个字:办得了!” 我班有位平时怕苦怕累经常旷课的同学也用已经沙哑的嗓子说“我不累,我能拔”。这次比赛全体同学在激烈的对抗中迸出的团队协作的精神,不畏强“敌”的信心,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尤其令我震撼,也深深地体会到班主任进行品德教育时,形式和方法的重要性。赛后,我及时进行总结和表扬。并希望他们发扬比赛中拼搏精神。在今后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像拔河比赛中说的一样“办得了”,同学们在笑声中得到了感悟。
三、用创新理念改变旧的观念
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有一段公益广告说:“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要达到这三个“度”就必须不断的创新。班主任班务管理需要创新。本学期笔者在班级文化营造上作了一些探索。确定了本学期奋斗目标,强化了班集体团队意识,形成了班级精神。实行“每周一星”评选,包括学习、文明、劳动三个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都可成为“星”,并将评选结果上墙。设立安全教育专栏,引导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这些措施对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2009年4月4日晚8:00左右,本班王琦同学奋不顾身、见义勇为,将一落水少年从水流湍急的废黄河中央营救上岸,之后,他又使用安全知识对生命垂危的溺水者进行及时施救。为120的抢救争取了时间。王琦同学在危难面前的文明举动和表现出的良好综合素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市多家报刊电视等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学院召开“王琦同学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表彰,并号召全体师生向他学习。淮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来我院慰问。王琦也先后被表彰为学院“见义勇为好青年”和“淮安市市级机关优秀团员”。笔者经 1 常提醒学生一句话:“你们迈进职校的大门,同时也迈进了社会。”对部分学生的教育转换管理方法,鼓励他们注重社会实践,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在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平时管理中,模拟社会,注重激励,不仅是精神方面,还应包括物质方面。院运动会取得较好的成绩,每名运动员包括后勤服务人员每人奖励两块肥皂;劳动周被评为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每人奖励5元;期中考试设一、二、三等奖并发了奖金。虽然几块钱微不足道,但精神鼓舞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自尊以及今后他们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细心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我们班里有位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在体育方面很突出,院举办第三届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三项第一名。在体育方面,正是我这个班主任的弱项。我让他担任体育委员,他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成为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同时也促进了他的学习成绩的提高。系里本学期对班主任工作水平调查,在创新处理班级事物方面,班级有不少学生给笔者打80分,面对这些客观的评价,笔者查找自己的不足,反思还有20分的差距,迫使不得不“充电”,提高综合素质和班级管理能力。
有句俗话:“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花。”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只要辛勤耕耘,盐碱地也能长庄稼。班级、学校、家长、社会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坚信:同学们一定能走出学习中的沙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邓如陵 汤舜.第八章 个性(上).心理学.2000年8月第1版:(232-233).[2]倪敏.班主任管理的“四要”、“三心”.怎样做好班主任.2007年4月第1版(113-114)
走出作文误区 篇6
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首先是主题先行。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中心固然不错,但主题应是蕴藏在学生的写作素材中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导中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去提炼挖掘,而是主题先行,习惯从观念出发让学生作文。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其实,主题是对思想认识的要求,提高认识说到底并不是作文教学特有的任务,我们又何必在“主题”上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去苛求学生呢?
其次是选材过严。跟主题要求过高相关,在指导选材上又常常要求写新颖的甚至典型的材料。倘若能这样当然好,但学生生活大多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感受体验生活的水平又有限,哪有那么多新鲜别致的材料可写?这也难怪学生们胡编乱造了。
二、命题主观 缺乏指导
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锢学生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无物,离情离感的文字罢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缺少课程意识,对作文教学缺乏整体规划,计划性差,作文教学随意性强,有时为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每学期七次),干脆随手从什么参考书上找一个题目在黑板上一写了事,根本不进行指导,还美其名曰:“作文要靠学生自己去悟。不进行指导,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让他们有利条件去写放胆文、开放文,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从而体现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是有差异的主体,完全不进行指导,是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宗旨的。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角度来说,也是毫无裨益的。
三、大讲技巧,忽视内容
如今的作文教学几乎全力投入了“怎么写”的“技术指导”,主要表现在教师热衷于技法的传授,不注意文章内容、观点、中心的提示指导。一些报刊也大肆兜售所谓的“作文技巧”、“作文秘笈”,诸如怎样拟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怎样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等等。于是乎,一些学生抛开对作文“本真”的追求,抛开对生活的体悟,抛开对名著时文的阅读,而去潜心研究作文的种种“招式”,挖空心思在作文形式上“翻新”,以致把作文搞成了“文字游戏”。由于原材料贫乏,没有丰厚的积淀,写出的文章也只能是一个“花架子”。
四、抑多扬少,评改陈旧
作文评改是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重要途径,可我们的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不少教师在作文评改中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对学生的作文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仿佛评改就是寻找差错,纠正差错,难得有赞扬,难得给高分,也难得有形式多样、切中肯綮、给学生热情鼓励和写作启迪的评语,使作文评改失去了指导的功能。如今不少作文讲评课,前半节是少数学生优秀作文的“赏析会”,后半节是对大多数人的“批判会”。“批”的是“文”,也兼“批”了“人”。这种否定性作文批改,否定了学生的艰辛努力,熄灭了学生初步燃起的兴趣火花,带给学生的是沮丧、灰心。
五、偏爱文采,冷落朴实
好的作文都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语言作为表达文章内容的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必须遵循用语自然的原则。可我们的教师不是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而是过分推崇“文采”、“词藻”。通俗朴实的文章常遭冷落,词句华丽的文章备受赞赏,这就给学生一种错误的暗示:好作文只在形式的美。如此引导使学生热衷于课文、文选的寻章摘句,下笔学生腔十足。句式考究、矫情而内容空泛、粗线条的文章层出不穷,比比皆是。所写文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鼓励套仿,默许抄搬
部分教师指导时不得法,只好一言以蔽之曰:“天下文章一大抄”,说什么“多抄多仿,不怕不强”。随着社会上刮起的“作文选”风,学生人手数册优秀作文选,抄袭蔚然成风。或原本照搬笑话百出,或寻章截段东拼西凑,或改头换面移花接木。以致每次作文中雷同的现象相当严重。许多中学生把“平时背范文,考试套范文”,视为提高作文分数的捷径。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开学初背一篇范文,不管老师布置的是什么体裁的文章,一个学期的作文都能套上,这种“灵活运用”的本领真是太强了。久而久之,学生发现离开作文选就不能作文了,如缺钙的幼儿不能独立行走,教师望文兴叹,欲刹此风甚难。
七、只管作文,不管集思
走出关注误区的教学反思 篇7
在听向东方老师的讲座前,我的教学一贯就是按照教学进度进行讲课,从来没有想过传授知识时还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不能理解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怎样去按照需求去讲课。而向东方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思考这个问题,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我要怎么去做,才能满足这些需求?
向东方老师首先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对“学生的需求”是怎样理解的?它包括哪些方面?对这一问题,我初始没有什么概念,学生有什么需求,我上课讲授知识,让他们学会这一种语言,会看书,会考试,我想就是他们的需求吧!从来没有去想过他们能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受到关注和尊重,也没有想过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想法。向老师给我指明了,课堂上学生是有需求的,而且只要你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在会厌恶英语课。
那学生的需求到底有什么?向老师说:他们有希望成功和成才的需求、他们有表现自我的需求、受到关心和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表扬和感受成功的本质的、深层次的需求,等等。当然,他们也有希望轻松有趣上完一堂课的浅层次需求。向老师让我联想到,课堂上一幕幕的场景,某个学生在提问中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完整受到老师的表扬而能认认真真地上好这堂课的场景;还有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的时候,那位学生神气的样子,都让我回想到学生的需求。是呀,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快乐了,我的这堂课不是也上好了吗?所以,我认真的听了向老师的`这个讲座。
向老师把学生的需求分为本质和非本质、深层次和浅层次两种。结合英语学科来说,学生的需求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需求,具体体现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从需求本身来看,还要区分学生的内在实际发展需求,即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知识、思维、情感态度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另外,还有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级别标准对学生提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外在需求。
因此如何了解、关注、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共性需求,是教师要关注、研究的问题。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来说,向老师的课让我深受感触,也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更有信心做好我的本质工作,我感谢向老师的讲授,更感谢给我这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努力的做好。
★ 走出关注误区的教学反思
★ 儿童诗我想教学反思
★ 关注学生已有经验
★ 学生数学教学反思
★ 我想弄明白教学反思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学反思
★ 眼睛的创想教学反思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篇8
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张国花
联系地址:河源市东环路大学城河源市高级技工学校
联系电话:137256767
31摘要: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教师、班主任需要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如何把学生的自卑感转化为自信感,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自卑感;自信感
自卑的意思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学校中,学生大都因为存在自卑感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无法进行创造性富有激情性的学习,如何把学生的自卑感化为自信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造成学生自卑心理的几个因素
1、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造成的自卑。
在小学和初中属于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属于在老师和成绩好学生眼中的“低能儿”。这样的学生没有走入高中、大学而是进入不需要考试的中职学校,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差生”,这部分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充满自卑感而不自信。
2、消极的自我暗示而导致学生的自卑。
中职学生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比较强,表现为多疑,性格内向的人因自我认识不足,常 1
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种消极心理的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在学习中畏手畏脚,处于消极防范的紧张状态中,唯恐当众出丑。比如,在初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演示操作一道简单的所学过的内容,居然没有一个学生肯积极主动举手。
3、交往的失败,对教师、同学的不信任而致使学生的自卑。
在应试教育下,文化课的分数往往是决定学生命运的硬指标,在小学、初中,这些学生曾是部分教师眼中的“后进生”,上课时不积极主动而睡觉走神,作业也不认真完成,长此以往教师对这类学生选择为放弃,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所以学生不信任教师,学生们往往变得自卑、自暴自弃、胆小,不愿意和教师沟通。同时,学生在同龄人的交往中往往会碰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障碍,导致交往挫折感的产生,容易出现灰心丧气、消极颓丧的情绪。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使自卑渗透到心灵深处,且不断膨大以致丧失交往的信心和勇气。
二、化自卑为自信,细心真心耐心爱心是最好的法宝
那么对待这些有些自卑的学生,我们该怎么把他们的自卑转化为自信呢?在我教育生涯中我积累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
1、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有句名言说,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无论学生们之前是怎么样的,他总有一样优点是值得细心发现的。
其实我一直很想对您说句“谢谢”,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我的人生中,第一次得到荣誉感是您给我了我的机会,第一次让父母感到骄傲的,也是您给的机会。还记得上一次的全校第一的网页制作吗?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可能并没有那么顺利得到第一称号的机会,您知道当时我拿到第一的时候有多开心啊!那是人生第一次上台领奖的,还是全校的讲台啊。父母也都特别开心,跟这个亲戚说我拿全校第一,又跟那个亲戚说怎样。真是谁也为我祝福啊。那也是父母第一次对我有这么好的感觉……自从那一次开始之后,我就开始对自己慢慢有信心了,可以说是信心是您给我的。所以很想对您说声:“谢谢”!——这是来自学生小基《给老师您的一封感谢信》中的一段,当我读到这封E-MAIL时,你可以想象我的感动有多大,而最大的感动是我的学生小基给我分享他的自信以及他给家人带来快乐时而感受到成功!而我只是通过聊天得知他喜欢上网,家里配有电脑,所以我就鼓励他去参加学校技能节的网页制作比赛,没有想到这个细心的发现带给他这么多感受,让他有了自信和进步。
2、真心的倾听学生的所说和所想,耐心的去支持他们。
学生来到了新的学校,认识了新同学新老师,他们总会有新的想法来努力去进步而获得新生,学生渴望得到锻炼渴望获得成就感,但是由于自卑感在作怪,而又变得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而怎么让学生把这种新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就需要老师的真心的引导和支持了。
每次学校举办各类活动比赛,我都积极鼓励学生去参加,引导学生客服怕失败的心理,怕出丑的心理,告诉他们失败也是一种财富,失败是为下一次成功而打的基础。小婷一位个子娇小的有点像蔡依林的女生,而她也很崇拜蔡依林,我告诉她蔡依林的成功其实也是通过很多努力才获得,我鼓励她多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多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虽然做不成大明星但是可以做学校班级里面的积极分子。小婷说想创办一个社团,我鼓
励她帮她分析创办社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引导她做好充分前期的准备工作,没想到小婷居然创办了学校的爱心协会,而且办得有声有色。虽然小婷已经毕业了,但是爱心协会却留在了学校。现在小婷在深圳的一所小学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这跟她不断的学习进修不可分割,没有害怕困难而裹足不前。每每看到电视上的蔡依林,我就会想起当初那个像她的而又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获得成功的小女孩。小玲是一个大方而有想法女孩子的,我鼓励她参加演讲比赛、辩论赛,和她一起做这方面的资料收集。通过学习和积累,她为自己和班级争得了很多的荣誉,辩论赛的一等奖,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当三年级时听她朗诵一首关于汶川地震的诗时,我和其他听众都被感动的热泪盈眶。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对于存在自卑心理的中职学生来说,真心的倾听学生的所说和所想,耐心的去支持他们,使他们获得成功,帮助他们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他们就会走出自卑的阴影,不怕失败无所畏惧充满激情,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
3、爱心是献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亲情之爱是最有效的解决利刃。学生们的年纪大都在十四五岁左右,年纪和我的弟弟差不多,我把我的爱心献给学生,把他们当成弟弟妹妹去看待,那么学生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他们也会懂得回馈和感恩。还记得有次查完宿舍晚寝状况之后,有个学生不在,我打他电话他一直不接,后来他十几次电话他接了,他要跟我借五百元元钱,如果我借,他就回来,否则就不回来学校了。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开始我感到很气愤,但是想到如果是我亲弟弟这样我该如何处理,我答应学生说借钱给他,他回来后我没有马上送他回宿舍而是去了我的教
师宿舍。通过和他交谈得知,原来在乡下的中学时,他就有个女朋友,现在来找他,他不能不管。于是我说服他把她的女朋友交给我,我带这个女孩子住到我的教师宿舍,先让这个女孩和我住在一起,然后再劝说她回家,做她的思想工作。后来这个男生,给我发了信息,只说了“谢谢您老师!以往我的老师发现恋爱这件事都是批评说教,搞的我很反感……总之老师我会在这个学校安心学习的”。在这件事上,对于这样的学生现在想起来我都觉得荒谬,但是理智以及做老师的责任感占了上风,真诚的去对待这个男生和他的“女朋友”,去帮他们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爱心确实是能献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学生都好。学生在处理早恋这些超出年龄范畴的问题时,往往都是缺乏自信的,自卑感的存在使得学生处理问题往往随心随性,不和老师和家长沟通联系,进而会导致更多的问题发生。对待这类问题时先理智,把问题的对象想象成亲人或者亲近的人,那么这时你的爱心就会发挥大的作用,能够把问题朝向积极的方面的发展。参考文献:
[1]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第二版)[2]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国大学生网
走出早恋的误区800字作文 篇9
手扶住窗棂,我凝望窗外的长街灯影。这是一个普通通夜,白天刚下过雨,风特别温润,好像远处大海的呼吸,轻悄悄地穿越苍茫的夜幕,抚摸我的面庞。眼睛为什么会湿润?是因为被失落的心绪纠缠难以摆脱?还是因为跌落进情感的泥沼难以自拔?我自问,深邃的苍穹却无语。窗外又飘起细细的小雨,湿雾笼罩了我的全身,我明白,我已处于前所未遇的困境了。可怕的是,面对困境,我竟茫然无措。
耳边又传来悦耳的声音:“建广同学,我叫晓晓,以后请多关照。”“那……那是我男子汉应该做的`。”刚升入高二,听老师说有一个叫晓晓的女生来插班,不成想正巧和我是同桌,而且第一次和她说话,我竟有些结结巴巴。她像一只蝴蝶飞入我的视野,洁白飘逸又晶莹剔透,真是超凡脱俗,使一堆华丽的词语都顿失颜色。她如同冰心笔下那“白衣的安琪儿”,“扬着翅儿,抱着花儿”,总向我微微地笑。第一次看到她的那一刻,便有一粒珍珠潜藏进我的心底。之后,我的目光常常不由自主地跟着她的倩影,随其喜而喜,伴其优而忧。她的笑如燕翅,只一闪,便使我觉得春光无限了;她的忧如夏日的云,只一片,便让我感到天昏地暗。即使是她走过后的空气,我也能嗅到一种芳香,像有上等到的醇酒在挥发。
几滴冰凉的雨水唤回我的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着突破重围的方案。以前我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自从和她成了同桌,白天鹅变成丑小鸭,一落千丈。万一在高考中惨遭淘汰,我的前途将漆黑一片。“我没有失败的权力!敬爱的老师不许,贫困的家庭不许,苍老的父母更不许!”这是我自己的警语,我把它写进日记。
站在今夜的窗前,我像孤雁坠落在山谷,苦闷无助。这时,一道闪电照彻了整个天空,随之而来的是振聋发聩的雷鸣!我眼前忽然清澈起来:这如丝如缕的雨水,不正是在雷电的召唤下,才来到我的面前,给我营造这诗一样的意境吗?
“男儿当自强”,与其让虚幻把自己变得平庸,不如在心中保留一段美好的回忆,伴我走完前行的路。
走出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的误区 篇1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则是儿童最喜欢、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合理有趣的游戏活动,将会使英语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乐园,使他们爱学英语、乐学英语,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误区一:追求华丽的包装
游戏活动的诸多功能,导致不少老师在认识上走进了这样一个误区,他们错误地认为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就是要有各种各样的游戏。于是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过分追求游戏活动丰富多彩和花样翻新,各种手段齐上阵,令人眼花缭乱。对策游戏是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组织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如果只是为了热闹而游戏,或者干脆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随心所欲,那么再漂亮的形式也只是花架子。
对策:在设计游戏时,我们必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形式,在游戏中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增强游戏的知识性与实践性。
误区二:夸大了语音的趣味性
游戏运用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原本比较陌生呆板的语音转化为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熟悉活泼的语言。然而部分教师存在着片面的功利思想,本末倒置地夸大游戏指导语的语音趣味性,而忽视了语音的正确性和示范性。例如,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突出游戏的趣味性,有的教师故意拖音,将原本两个音节的单词延长为三个或四个音节。有的教师则人为地缩音,将原本五个音节的单词缩短为两个或三个音节,有的教师甚至歪曲语音语调,将本该降读的单词变成升读翘舌音。对处于英语学习起步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种不规范的发音会对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
对策:保证英语语音的准确性是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游戏进行教学的必要前提。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游戏规则及其注意事项,运用规范语言来评价学生的行为,并且通过规范的语言来规划游戏进程中不可预期的课堂情境。教师应该在语音、语调方面给学生做好榜样和示范,切不可为了追求新奇有趣的效果而本末倒置。
误区三:教师只“导”不“演”
在游戏过程中,应当是教师宏观调控地指导表演,学生微观具体地表演操作。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介绍完游戏规则之后,便走到教室的一个角落里,观看着或欣赏着学生的表演。学生们热火朝天,教师则冷眼旁观,只“导”不“演”,使得学习者没有规范的发音榜样,或者盲目模仿先前发言同学未来得及纠正的错误发音,这样容易造成早期的发音障碍,虽然学习者有了脱口而出的积极性,但缺少了语音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样的课堂游戏,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策:教师和学生都是游戏的参与主体,他们之间应是相互协调互动的关系,因而平等性成为主体参与游戏的前提。“导演”的作用在于有效地、有目的、系统性地组织游戏活动,尤其是游戏的目的性要明确,要有针对性,同时要为“演员”作出正确的示范。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不仅要在动作乃至表情上进行示范,更主要的是要作出语言上的示范,特别是要担负着发音的表率作用,在确保大部分学习者发音准确的前提下再放手开展游戏,并且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地指正错误的发音。只有这样,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误区四:评价繁琐失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但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如果执行不当,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过分繁琐。我们在小学英语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评价,有贴小红花的、有贴小红旗的、有奖励红五星、小贴画的等等。学生每说对了一个答案,老师就要匆匆忙忙赶回贴东西的地方加个标志,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浪费了很多时间,人为地减少了学生发言的机会。此外鼓励与夸奖的滥用也是小学英语课堂评价误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只要学生说对了,教师就让全班鼓掌或齐声说“Good”等。这样的评价会影响到评价自身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走出数学教学中的两个误区论文 篇11
从秋季实施数学(北师大版)新课程以来,我们边学边教,边教边思.不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理念、思维方式、教学行为、教学风格等都在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教学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有价值的研究课不断涌现,使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和鼓舞,但是,我们在听过许多课(省内外)或看过录像课(全国)之后.发现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误区一:教学设计“牵强附会”
现象之一:穿新鞋,走老路
有一节大面积推广的录像课《摸到红球的概率》一开始,执教老师就是放心不下学生,先自己讲解一番,然后手端放有红、白乒乓球的盒子,摇来摇去.反复示范进行摸球的过程,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做概率”的过程完全被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压缩和支解得无影无踪,教学设计中的新思想和新理念荡然无存.
现象之二:前后矛盾,违反逻辑
有一节《探索三解形全等的条件》一上课,老师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要学生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老师的想法是创设问题情境,岂不知.画的过程正要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但如果能把“画(三角形)”改成“剪(三角形)”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现象之三: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许多老师上课时把严格要求变成了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例如七年级《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只要一遇到说理的地方,教师就会(也会要求学生)把进行严格论证的符号用上去.完全违背了教材的意图和本节教学的具体要求.
分析与对策: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教学设计既不能偏离了这根主线,又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人点,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更好地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服务,使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新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实现,为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正确的理解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教师自身和他人经验的积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在互动中对知识的建构.
误区二、问题情境“生搬硬套”
数学新教材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顺序展开,而且“生活化”、“情境化”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于是,许多老师在引入新课时,势必要使用相关的问题,着力寻找生活的原型,以期教学过程的精彩. 现象:有一位老师在教《台球桌面上的角》时,先问学生是否知道比萨斜塔?紧接着又讲“伽利略……l590年……比萨斜塔闻名……画图……”等等.这才引出互为补角的概念,教师这样给出的问题情境等于在给学生讲故事,由于太多无关因素的刺激和干扰,反倒冲淡了本节课教学的主题和重点:有的为了课堂的.活动精彩、别致,把提供问题情境变成堆砌许多事例:有的问题情境层次太低。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则超越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过于理想化,学生无法感知,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乘方”时.要同学们把一张纸对折多少次,估计有多高……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既无法操作,也估计不出结果,倒让学生更加困惑,觉得莫名其妙,下面只能听任老师的摆布.
分析:上述种种做法,都是“问题情境”使用不当的结果,原因是把问题情境曲解为“与实践、生活有关的事情或问题”这样就大大缩小了问题情境的外延.也曲解了问题情境的内涵.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 篇12
【误区成因】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换句话说,作文要能透过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找出事物的本质联系,做到立意深刻。但在中考实践中,许多考生由于不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或是因为自身思想肤浅、认识能力有限,往往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只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上,以致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深度,流于表面,读后难以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想象的空间。
【误区警示】
一、囿于现象,不及本质
综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大多是用生活现象命题或以生活现象为材料命题。对于题中所举出的生活现象,不少考生不会分析、思考,不能发掘出隐含在现象背后内在的、深刻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而是大而化之,泛泛而谈;或是对这一现象进行扩展、敷演,把它“拉”成一篇文章。如2013年河南省中考作文题为“让路”,不少考生都记叙自己或他人让路的经历。这样立意虽然没错,但显然不够深刻。事实上,“让路”这件生活小事中所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文明习惯,更是一种礼让、友善、宽容和无私的精神。写作时,若能以小见大,揭示其中包含的道理,呼吁或赞颂这种可贵精神,文章立意就会深刻得多。而且,“让路”也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人类为动物、植物让路,体现的是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一条高速公路避开居民区,为老百姓让路,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等。如此生发开去,文章必定会新颖深刻。
二、流于表面,忽视寓意
在中考作文试题中,还有不少以寓言为材料或标题中含有比喻、内涵比较丰富的题型。许多考生由于粗心或是理解能力低下,未能把握寓言的寓意或比喻的含意,写作时仅从表面意义入手,以致文章立意肤浅。如2012年杭州卷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部分考生就老老实实地写自己某次考试所提交的答卷,忽视了题目的比喻意义。这样立意显然很浅薄。事实上,题中的“答卷”并不限于学校中的考试答卷,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可以是对某次历经艰辛所完成的任务,可以是在严峻考验前所作出的抉择,可以是在诱惑面前的坚守,等等。再如2013佛山中考作文题为“穿过乌云的阳光更加绚丽”,有考生就描述了一次暴雨的过程:太阳先被乌云遮住,后来雨过天晴,重新露脸,因而感觉阳光更加绚丽。这种立意虽不算错,但过于表面化。其实,题中的“乌云”和“阳光”都包含了一定的寓意:“乌云”象征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困难、磨难等,而“阳光更加绚丽”则可以隐喻走过了不幸、克服了困难、经历了磨难之后,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
让路
这天早上,我醒得比较晚。匆匆洗漱完毕,急忙背着书包跑到车站,等候去学校的公交车。天太冷了,树上都结了厚厚的霜,我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想暖暖身体,但是没用,连耳朵都冻得生疼。唉,这么冷的天气,还要上学,真痛苦!这车子怎么还不来啊?我要迟到了!
过了一会儿,车终于来了,我挤上前去,终于上了车,看看手表,还好,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我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靠在座椅上,想着上午的课程。司机技术不错,车子开得又快又稳。突然,“吱”的一声,一个急刹车,车子停住了。由于巨大的惯性,我的头差一点撞上了前面的椅子;我慌忙向四处张望,以为出了什么事。原来,一队婚车横穿了过来。好家伙,一共有十来辆,车子都贴着大红“?帧弊郑?拉了彩带;最前面的是一辆敞篷车,车上有人在摄像。我们的车子停在路口,让他们先过。等了一会儿,人们开始破口大骂:
“烦死了,我还要去开会呢!”
“快开车!我要上班迟到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
“开车!快开车!”
“什么破婚车,挡着路,想被撞死呀!”
“就是,冲过去!我们这大车,难道还怕小车不成?”
……
听到乘客们的吵嚷声,司机先是眉头紧锁,后来,终于忍不住了,站了起来,大声地对我们说:“各位,别吵了,人家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所以要开得慢,录下来。我们就当是做好事,给人家让路吧!”
听了司机的话,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于是车厢里安静下来了。很快,车队就过去了,我们的车子也继续前行。十几分钟后,就到了学校门前。
【误区诊断】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扣题紧密,叙事完整甚至还有些波澜。但是,文章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深度,仅仅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没有发掘出事件之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因而缺乏引人思考、回味的东西。修改时,要在“深刻”方面下功夫。
让 路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上,我醒得比较晚。匆匆洗漱完毕,就急忙背着书包跑到车站,等候公交车。天太冷了,树上都结了厚厚的霜。我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想暖暖身体,但是没用,连耳朵都冻得生疼。唉,这车子怎么还不来啊?再不来,我就要迟到了!
过了一会儿,车终于来了,人们一窝蜂地涌向前去,我也随着人流挤上了车,看看手表,还好,离上课还有半个小时。我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靠在椅背上,想着上午的课程。司机技术不错,车子开得又快又稳。突然,“吱”的一声,一个急刹车,车子停住了。由于巨大的惯性,我的头差一点撞上了前面的椅子。我慌忙向四处张望,以为出了什么事。原来,一队婚车横穿了过来。好家伙,一共有十来辆,车子都贴着大红“?帧弊郑?拉了彩练;最前面的是一辆敞篷车,车上有人在摄像。我们的车子停在路口,给车队让路,让他们先过。开始,人们还很好奇,东张西望,指指点点,谈论着婚车。但等了一会儿,就沉不住气了,开始破口大骂:
“烦死了,我还要去开会呢!”
“快开车!我上班要迟到了!”
“我上学要迟到了!”
“开车!快开车!”
“什么破婚车,挡着路,想被撞死呀!”
“就是,冲过去!我们这大车,难道还怕小车不成?”
……
听到乘客们的吵嚷声,司机先是眉头紧锁,后来,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大声地说道:“各位,别吵了!人家结婚是一辈子的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要开得慢,录下来,换成谁都是这样。我们就做做好事,给人家让让路吧!”
听了司机这番话,车厢里安静下来了,甚至有人鼓起掌来,为司机,也为那对新人。婚车中,也有人向我们招手致意。大家一下子都变得礼让起来。很快,车队过去了,我们的车子也继续前行。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司机的那番话还常常在我耳畔回响。是啊,要“做做好事,给人家让让路”,别人幸福了,我们也会因帮助他人而幸福。如果大家都能这样想,这样做,幸福之花一定会处处绽放,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从现在起,做一个让路者!为幸福让路,同时,也收获幸福。
【点评】
【走出误区让作文教学有效化】推荐阅读: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10-26
走出教学的误区11-09
谈如何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01-09
走出物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08-10
走出化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09-24
走出中国式英语作文的误区12-07
《走出误区 推行改革》07-02
如何走出阅读的误区08-22
走出英语学习的误区08-31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