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2024-10-26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精选13篇)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篇1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淮安市泾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王建兰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随着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如关注课堂观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和教学效能等)。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还是无效的。“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教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教师有效的课堂与训练,让我们的学生更轻松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减少无效的课堂活动和无效的训练,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的课堂与训练才是有效的教学活动,甚至是高效的教学活动。

可以说,“有效教学”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真实,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丰厚的语文知识。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许多教者伴随着“有效教学”走入了误区。

误区一:以为课堂上,教师灌得越多,课堂就越有效.曾一度,我们的课堂热闹非凡。音乐、美术、表演、小组合作等诸多形式,将我们的课堂装扮得有声有色,静下来思考后,才发现,这样的“闹”,过于浮华;这样的课堂,学生收获甚微。于是,我们醒悟,有效的课堂、有效的训练何等重要。“有效教学”使喧闹的语文课得以“降温”,但这样的降温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似乎已达“冰点”。表演退出了课堂这个舞台,小组合作不敢再轻易尝试,而“填鸭式”这种曾经深恶痛绝的教学方式又一次卷土重来。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灌得越多,课堂就越有效,学生便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变得谨小慎微,生怕遗漏了哪一个重要的字音、字义的训练落实。于是乎,语文课真正的静下来了,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一次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又一次消失了。

误区二:认为练得越多,教学就越有效。

什么是“有效训练”?笔者认为适度的、有价值的训练才能称得上是“有效训练”。而当今,许多教师将训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反复抄写生字词;大搞题海战术;频繁的考试„„确实,学生的错别字减少了,答题的能力加强了,但这与“减负”背道而驰的机械训练也给学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恶果。无聊的抄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繁重的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频繁的考试让学生更加茫然„„其实,这样就仅仅强调了练习的“量”,而忽视了练习的“质”,事倍功半。练习中练习方式的陈旧、呆板以及大量无味的重复练习的存在,结果是,学生缺少一种灵性、活泼、有趣的语文学习,而是倍感语文学习的枯燥,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最后,训练变得收效甚微。

误区三:部分教师认为高分就是有效。

如何评价语文教学的成效?学生、家长、社会舆论主要从考试成绩、升学率的角度

评价语文教学,这就导致了应试教育的负面效应。本来考试作为教学全程的环节之一,其价值主要应该是对教学的检测、评价和反馈。如今在家长急功近利的升学心态和社会畸形用人制度双重压力下,分数自然成了考核学校、评价教师、将学生分门别类进行排队的寒暑表。于是考试便异化为指挥棒,考试指挥着平时的教学,教学变成了考试的附庸,课堂教学变成了训练考试技巧的演练场。在提倡“ 有效教学”的今天,这根指挥棒似乎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它的作用。然而,语文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文学文化修养的提升和人文审美精神的充实,许多东西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和熏陶才能达到,决非一张试卷所能立刻体现的,更不能进行简单的量化。有些人却看不到语文的这一特殊性,总认为成绩等于水平,知识就是能力,考分高就等于语文学得好,用评价自然学科的尺度来评价语文。于是标准答案代替了多元解读,解题答问代替了读书感悟,千人一面代替了个性创造,急功近利代替了精神陶冶。为了学生考高分,为了证实自己的教学工作的有效程度,用主要学科随意挤占常识课学科的现象较普遍存在。

作为教师应怎样实施有效教学?

1、在高效的、有生命张力的课堂中提升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除了学校的有效管理,教师的有效的辅导、有效的备课、有效的作业、有效的评价外,至关重要的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深深懂得课堂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经常思考自己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怎样去教学才最有效。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大教育家张伯苓说得好:“要教活孩子,而不是教死孩子”。课堂教学蓄含着巨大的生命力。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孩子引导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敢问。悬念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奇的心理,冲突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操作式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动的心理,实践式问题能激发学生好用的心理,使课堂教学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增益其所不能?我们为什么又何乐不为呢?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粉笔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是真正的自由,学生的讨论是自发的讨论。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益的有效教学。另外,我们得把时间和欢乐还给学生,不乱抢占本该属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和思维空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效,使师生的教与学能最佳地呈现互动、互助、互进的效果。

2、在适度的、有价值的训练中提升有效教学。

如果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是在反复、枯燥的训练中才提升,那么,只能说这样的训练是无效训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也不是依靠题海战术才得以发展的。真正有效的训练应该是适度的、有价值的。特别是学生课后的练习,怎样才是有效的呢?有效的练习贵在举一反三,训练精要而答题能力有显著提高。反之,练习做得再多再难,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与能力提高。所以在设计训练习题前,首先作为教师要对小学阶段全部教材体系、课程标准有明晰的把握,把练习看作是深化课文学习的有效载体。其次,我们应拓展思路,把对学生的语文训练适时延伸、拓展到课外,和生活接轨。再次,要明确平时练习的目的,它毕竟不是用来为难学生,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都能有所巩固、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因此训练题不应当偏、难、怪,最好是富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试题。最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各科作业限时限量,防止师生都被作业拖垮,以至挤占了正常教学精力和时间。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当我们把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给学生;当我们教师摈弃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当我们的教学一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服务时,我们的教学活动便真正高效了。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篇2

一、依据教材,拓展对话内容

说到对话教学,教师脑海中首先闪现的是教材中的对话部分的教学,教师沿袭的是教教材。而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走出来,将教材作为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应精心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对于小学生的英语第一课,与其按部就班讲教材、教教材,不如教师走进教室,依次和孩子们一个个打招呼Hi/Hello/Good morning...I am Mr xxx/Miss xxx.再让孩子们相互对话,给孩子们介绍点西方文化:西方人见面除了打招呼还要拥抱(Hug),这样的课堂才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生态课堂、生命课堂。

再如,在询问对方的职业的一课中,教材中只出现了What is your job?和How old are you?如果教学中仅仅教学这两个句型和答语I am...看似学生学得轻松,重点集中,但被教材所困,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只知道问“你的工作是什么?”、“你多大了?”而想问第三者的职业和年龄时时就束手无策。因此,对于这个部分的教材的处理,教师应高于教材,拓展What is his/her job?He/she is a(an)...以及How old he/she?He/she is...这样,学生的口语训练和交流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也扩展了对话的内容。

二、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在于运用,学生学到的不应该是死的语言知识,应鼓励学生在交际中灵活运用。听说领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说的能力是小学英语的重心。因此,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运用和交流,“温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的句型时,联系以前的学过的句型,在“对话”中新旧知识灵活使用,可以举一反三。如果长期坚持,学生的口语能力定会提高,学生学到的不再是哑巴英语。

如学习动词play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用这个单词说出不同的句子来,并且要求不重复,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跃跃欲试,争先恐后。I often play football.I don’t like playing basketball.They are playing a game.Playing a game is great...这样的练习,学生们既举一反三,还注意到一般现在时的各种句式的变换,以及动词的形式,包括am/is/are的正确使用,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设情境,构建对话氛围

语言的运用应有一定的语言情境,情境是语言运用的基础,是语言滋生的沃土。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说英语、用英语、英语对话的情境,使对话在情境中呈现,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展开,在情境中实践,将语言的魅力和内涵在情境中彰显和领略到。

如对于三上的Project2的教学,该部分的主题是A Puppet Show.其中能对自己制作的木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简单介绍,能初步用5-8单元所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的创编和木偶剧的表演等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核心。

对于木偶的制作,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在家完成,作为课外作业,而对话的创编和木偶剧的表演是课堂的重要环节,忽视不得。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而创编对话,并表演木偶剧,难度之大也自不待言。而情境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唤起他们参与的欲望、表现自我的激情。如教师可以创设at home、in a classroom、on a picnic、at a New Year’s party等情境,让孩子们在这些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My puppet is a(an)...等主要句型得到使用和交流的平台,为孩子们展示自我制作的木偶、为孩子们表演木偶剧提供愉悦、轻松的氛围。

小学英语教学切莫以讲、读、背为形式,为学会为目的,而是应该通过对话,培养孩子们的说英语、用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能力。并且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打造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高效课堂,使对话成为英语教学的亮点,使学生在对话中,发展综合能力,提高英语水平,发展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索南朋措.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3(8).

浅议如何走出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误区 解决措施

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误区亟待解决,我们要从思想上提升认识,要高度重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英语语言素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高中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随着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以及一系列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出台,英语教学的指导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能力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贯穿着整个教学体系。高中的英语教学要适应社会,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就必须在教学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走出高中英语的教学误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以往学生学习英语只会读和写,听和说的能力比较差的状况,在英语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的不断需求。

二、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和误区

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兴趣培养

现阶段,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学校以及学生的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许多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日渐淡薄。有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阅读读不顺、听力听不懂,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也不够积极,没有提高学习英语的学习计划,自学英语的能力严重不足等等。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类的学生,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上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老师在课堂上只单纯的传授课本知识,不注重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再者,由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注重考试和升学,平时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在学习上也是只关注课本知识的内容,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认识不足,导致英语学习只注重读和写,听和说的基础非常欠缺。例如: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老师讲课只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英语的阅读靠反复的听磁带来完成,没有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从而导致了学生英语的阅读能力比较差,影响了学生对英语“说”的能力的提高。

2、语言能力薄弱,忽视综合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在讲课时大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许多学生对于学习英语产生厌倦的心理,学习英语只为应付考试和高考,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的综合素质。许多老师讲课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单一,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懂得教学的创新,影响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改革创新,走出教学误区

1、打好英语基础,提升综合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要走出教学误区,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要端正,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英语环境氛围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强化语言的训练;例如:老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英语口语教学,让学生有目标有组织的进行英语口语训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监督学生牢记知识点和单词,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学生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案,使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牢固,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育理念

高中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模式的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缺乏互动的模式,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减轻负担,轻松愉悦的学习,并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学习注意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模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教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必然会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更大的收获。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把单调、枯燥的英语学习变成了形象化、具体化的图像描述,例如,在学习Module 4 Modern Life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生活画面,用视频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在传统教学中,是老师讲,学生听,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图像化,激发了学习兴趣。另外,多媒体大量的存储技术,还可以将教学内容随意切换,方便了老师讲解过程中,前后内容的查找以及对比衔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穿成一条主线,通过这条主线,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反复讲解,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教师如何走出体罚的误区 篇4

体罚教育是百害而无一利,它是一种极端愚昧、变态的非正常行为,存在着极大的不科学性和危害性。体罚会对学生造成生理伤害;体罚压抑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往往是学生走下坡路的开始。有些学生遭体罚后觉得无脸见人,干脆不再到校学习,有的甚至为此逃学离家,以致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诱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过早地为自己年轻的生命画上句号。体罚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形成冷漠孤僻、敌视和心理闭锁等畸形变态心理。体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扩大了师生的感情距离。要想避免这些我们要注意: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必须取决与其积极主动的认识。那种企图靠体罚学生身体取得暂时教育效果的做法是无效的、错误的。学习倡导“爱”的教育,转变落后方式,通过学习、思考、剖析,使教师不断提高认识,形成观点,从而获得他律到自律的效果,告别体罚,杜绝体罚,自觉用“爱心”来教育学生,诲人不倦。

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常常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有扎实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育机智,善于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问题。老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以体罚学生来发泄自己的感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三、学习课堂控制艺术

缺乏科学的教育艺术是产生体罚的重要原因。学校、教师应该运用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素养,使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避免体罚。课堂上老师的目光要辐射到每一位学生,目光所到之处,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关注我,这样学生们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尤其是学生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当他与老师的目光交织后,会回头继续认真地听讲,比大声训斥更有效,这就是老师眼睛会说话震慑力。

四、培养良好的性格

教师应该加强个性修养,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心态,与学生做朋友,做“平等中的首席”;要做到“心肠热”而“头脑冷”,要有热心、信心、恒心。这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缺陷,从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篇5

沙雅二中 彭丽君

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的内容是“一事一议”。这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请你以“由口味想到的”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一事一议”的作文,谈谈自己的见解。

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很快的动手写起来。等作文本交上来,我翻开一看,不禁啼笑皆非。雷同率高得让人难以置信。内容相同,结构相同,手法也相同,思维也相同……,空话套话太多,个性智慧的闪耀几乎找不到,完全脱离了自我生活的体验。这哪里是在写作文,纯粹是在应付。

面对学生作文的现状,我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让学生走出作文胡编乱造、依葫芦画瓢的误区呢?新语文课标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看看学生的作文非但没有创意,甚至连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也没有。像这样千篇 一律的赝制品比比皆是。不光思维方式单一,思维空间狭窄。可是偶尔发现学生的信件,却写得文从句顺、个性鲜明、语言生动、感情真挚,而且很有独到的见解,看了以后,简直令人案子叫绝。是什么原因使得课堂作文与个人信件的差异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长期以来,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如有偏颇,就会视为不听话,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另外学生也依赖惯了,老师完全放开,学生就无从下笔,不知所措了。

第二、阅读面窄,见识有限。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耳闻目睹的事情不多。作业几乎占去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课外阅读很少。思维受限再所难免。

第三、作文批改弹性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写一篇作文费了很大力气,经老师一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毛病百出,错误累累。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全给打消了。于是,一遇到写作文学生就头疼,能抄就抄,能编就编,实在不行,就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能不脱仿写巢臼的几乎没有。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了。一篇文章写下来,你问他的文章要表达什么主题,写作思路是什么,他一概不知。

要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就要让学生“事实关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同时,动笔前,要让学生认真审题,给自己的作文定对象、定范围;尽可能让学生写身边的、熟悉的事情。这样他们写作文时 ,才会言之有物,才有真情实感。

第二、尽量拓展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最细腻地挖掘个人的独特发现与感受。因为,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感受也就也就不同。正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人读哈姆莱特,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去观察,换位去思考,学生才不会受某种思维定势所限制。

第三、每一次作文训练都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目的和要求。老师批阅作文时,就要针对你提出的目的和要求来批改。不应面面俱到,每篇作文一个改法,甚至连评语都大同小异。这样学生就会说:“老师尚且连几句话的评语都写不出新意,我们又怎么能写出几百字有新意的文章呢?”

第四、评语应多写激励性的`话语,少写或不写指责性话语。因为,教师的褒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如“感情不真挚”“扣题不紧”“用词不当”等评语,很容易把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抹杀掉。

第五、作文批改历来是老师一包到底,自然没有新意。可否让学生互批呢?因为老师总是跳不出老框框或受思维定势的限制。虽然语重心长的(有时简直是绞尽脑汁)写下了自以为很恰当的评语,能对学生起到警醒或促进作用。殊不知,学生对发下去的本子不屑一顾地往抽屉一扔,不到下次写作文,他是不会去看一眼老师给自己写的评语的,更不会去总结一下自己作文的得失。

学生互批的作文发下去以后,他们大都要看看对方给自己下的评语是否恰当或对自己的胃口,有时还要反驳几句:“我的作文那有你说的那么差”、“我比某某写的好得多了”。无论是狡辩还是嫉妒,总比一个石头扔下河,一点儿水花都没有要强得多。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如果能不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和条条框框的约束而是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多培养、多鼓励的话,学生的个性特征用不了多久就会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的作文都有他的优势,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应肯定它发挥得比较好的地方,教师也应该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生的优势。总之,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老师首先要走出旧有的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的个性教学。

毕业生如何走出求职误区? 篇6

对职业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个人的长远发展,它将决定一个人的收入、社会地位、成功机会、朋友社交圈甚至配偶的选择,因此必须慎之又慎。主要选择五个方面:薪酬、发展空间、生活方式、企业文化、信任感。每个人对这五个方面的排序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排序也是不同的。

调查显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没有规划、面临就业感到压力。目前横亘在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三道鸿沟:企业与人才信息的不匹配、期望的不匹配、要求与能力的不匹配。所以,大学生感受到择业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将成为大学生择业的动力。

误区1:留恋大城市 北京要四城区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在选择就业地域时,68.6%的人首选北京,排在第二位的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占17.5%,而选择小城镇的比例仅为1.56%。但人事局统计同样表明,要求在四城区工作的人,占想留北京工作的人的83%,而实际能如愿的仅占15%。

因此选择与己匹配是明智之选,对年轻的求职者而言,确立符合实际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是成功的关键。要能透过大城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看到其在促进人才成长的现象中,不利的一面。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实力和优势有个正确的评估,也就是“衡外情、度已力”,谋定而后动。面对就业压力巨大,毕业生要想办法加速跑入“职道”。

误区2:追求热门职业、不愿下基层工作

一些大学生只盲目追求脱离自身实际的高工资、高待遇的理想工作和热门职业,基础职位不屑一顾,。在人才市场就出现了“热门难进,冷门更冷”的怪现象。而在企业眼中,刚毕业的大学生欠缺实践经验,需要先到一线锻炼,积累经验。

浅析如何走出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 篇7

一、化学实验教学误区

1.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明确

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实现实验教学目的, 首先就要明确实验目的, 然而在现实教学活动中, 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却并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把实验教学当成是整个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的时候还没有介绍实验原理就先给学生做演示实验, 在简单阐述了实验结果以后, 实验教学部分就草草结束了, 这样的实验教学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搞清楚实验的目的, 这样又怎么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呢?

2.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教师演示实验, 另一种就是学生实验.通过教师规范科学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范, 详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为学生接下来亲自动手做实验做好准备.而学生实验部分则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 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参与实验, 这样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都是缺一不可的.然而, 很多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 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 很多教师由于在进行学生实验的时候管理不善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又或者由于要赶教学进度等原因, 因此, 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 往往用便于控制而又节省时间的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实验, 这样就导致整个实验教学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活动, 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被彻底忽略了, 这样, 学生就很难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实验, 而使得很多能力都无法得到发挥.

3.过度依赖多媒体工具进行实验

在化学实验中, 学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有毒、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等危险的药品, 因此,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一旦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会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伤害, 为了避免伤害, 在遇到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时, 很多教师往往会选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模拟实验, 这种多媒体模拟实验由于其安全性高、精确度高、易于控制等优点而广受教师的欢迎.然而, 很多教师在看到了多媒体模拟实验的优点以后, 便在实验教学中过度地依赖这种实验方式, 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危险性或者操作难度高一点的实验就会倾向于采取模拟实验, 更有甚者, 很多教师几乎用模拟实验代替了所有的实验.要知道无论是多么逼真的模拟实验都不可能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 长此以往不但会让学生的实验能力退化, 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实战经验, 甚至会对化学实验产生恐惧心理, 因此, 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4.实验过程缺乏探究性

我们之所以要进行科学实验, 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实验来验证已知的知识, 而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实验来探究未知的知识.然而, 在我们目前的实验教学中, 我们的实验目的更多地是集中在知识的验证方面, 很多教师开展的实验也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例如, 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 总是先自己进行演示实验, 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来进行实验, 最后达到跟自己一样的结果.整个实验过程就是一个教师做实验、学生跟着模仿的过程, 这样就使得实验的过程缺乏必要的探究性, 从而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 有些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 出于好奇心在实验的过程中偷偷地改变试剂的分量, 从而得出了与教材不一致的结果, 而当学生把这些疑问提出来时, 很多教师都没有认真耐心的指导, 而往往只是要求学生要严格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来做, 这样学生原本拥有的一点探究意识就被教师几句话给抹杀了.

二、走出化学实验教学误区的途径

1.要对化学实验的作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 很多教师认为实验能力不会在考试分数上有所体现, 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所导致的.因此, 就对实验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要么用“讲实验、背实验”的方式来代替实验教学, 要么就采取演示实验、模拟实验等来进行实验教学, 由此才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们首先就要端正态度, 要对化学实验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开展化学实验想要达到目的是什么, 这样有了明确的目的, 作为指导才能够使得接下来的实验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2.重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操作性.学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除了认真听教师讲课, 认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而动手能力的形成是依赖于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而存在的, 如果学生不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即使学生已经把每个实验步骤都背的滚瓜烂熟了也不代表学生就能做好这个实验, 因此, 在实验教学中,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教师要详细地给学生介绍各种实验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 更重要地是要让学生能够有亲自动手的机会,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得到真正地锻炼.

3.多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 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今, 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就不仅仅要强调实验的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等,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思维技能、探究技能等, 因此, 光是依靠一些验证性实验是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的, 教师要努力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 例如教师可以用布置课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计划, 或者在实验结束以后引导学生对于实验结果进行一些更加深入地思考, 不断深化实验结论.同时, 除了课堂实验, 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课外实验、家庭实验等形式作为补充, 这种实验形式的多样化也会刺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误区;教育观念

旧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现代中高考指挥棒的语文考纲的误导,使语文老师困惑无奈,无所适从。语文老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一、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更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因此,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地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固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我们由于条件所限,可能“捕到的鱼”总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谁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但要给学生一桶水呢?我们未必有千万桶水啊。可见,教师不仅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应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更应改变角色,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也不能只做一个割草人,因为你很可能满足不了现代的学生。笔者在教学中按以下方法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重视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以課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语文课本的文章,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个例子,教师讲课时,不能只盯住课内,要注意以篇引类,拓宽语文的空间。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课文时,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目。新的语文教材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到教学中,就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做法的校正,我们不能轻视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研究学问也并非高级知识分子的专利,要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当然,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我们不能抛开课本谈拓宽,那是本末倒置。只有课内知识夯实了,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向纵深发展。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网络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山,要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网络攫取具有时代性的知识。事实上,网络上有大量的电子书籍和文章,如果学生有了一定的过滤能力,可以引导他们去涉猎更多的信息。网络拉近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学的距离,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现代文明的成果呢?

3.加大阅读量、背诵量、写作量,让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余秋雨说:“生命的质量需要锻炼,阅读是锻炼的重要一环。”人的知识的获得,大部分得益于阅读。阅读对青少年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道德和情操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有精读、略读之分。对一些经典名著细细品味是阅读的需求,这是应该的。然而更多的文章需要快速阅读,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它能紧跟时代的节拍,满足学生求新求快的心理要求,在他们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助一臂之力,并将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时效观念,提高阅读效率,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看书漫不经心、精力不集中的陋习。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一文在手,其认识是否深刻,思维是否严密,语言是否畅达,最能清楚地鉴别出来,它是语文教学的制高点。因此,我们必须搭好阅读与写作的桥梁,搞好从阅读走向写作的语文教学。写阅读笔记是阅读和写作的很好的联系点,它可摘录好词好句,也可记录片言只语零星思想,还可长篇大论鉴赏作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思维的活跃、思想的成熟、生活的积累等都有极大的作用,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身受益。

二、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

教师要打破沉闷的缺乏生气的传统教学法,对传统的教育观进行彻底的否定,要勇敢地摒弃传统教法的束缚。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彻底地更新教育观念,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地发动学生自己破疑。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其次,教师要研究教材和学生,吃透两头,教材中哪些是最应该讲的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用什么方法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尝试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破疑。同时教师还要克服教材本身的束缚,因时制宜,大胆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万无一失;但求一点突破,学有所获。要及时了解语文教学动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研究性教学,利用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提高语文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知识广博一些,要成为一个杂家。上课时能旁征博引增强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让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语文老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两本教材”打天下的局面。

三、走出只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语文教改应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路子。语文老师不能只去追求形式而不求效果的花里胡哨的做法,这种务虚的教法是行不通的,必然会贻误学生。教学是实实在在的事,来不得任何的弄虚作假。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阅读、口语交际和作文等专项研究,要博采众长。事实上,我们当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语文教育家,有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大师。像魏书生、钱梦龙、于漪、张富等,都是在教改上很有建树的名家。我们要避免固步自封,虚心地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使自己也能在教学上形成独特的风格。不管哪种教法,都必须符合我们的实际。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又不能裹足不前。

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为,这使教师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师者”之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特别是语文教师,那课文中生动的情节总会让一些教师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但这博古通今、天马行空的永远是老师自己,再精彩也不能代替学生的能力,它除了赢得学生佩服的眼光之外,实际上,学生什么也没得到。往往听了这样的课后,私下了解学生,反映都不尽如人意。目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片面理解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现象,所以,很多老师对课堂还是拿捏不准,怕放而乱、收而死。因而,学生的分组只是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

总之,我们要走出教育体制的误区,更新教育观念,求实务新,与现代教学技术接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议如何走出“有效教学”的误区 篇9

张帆

谈到厂家业务员,经销商往往张口就是抱怨:很少来拜访经销商,来了也是催着打款进货;厂家给的支持政策不能及时传达,承诺的各种费用不能及时支付;经常在大区经理面前数落经销商的失误„„原本是厂家派给经销商的得力助手,现在却成了宣泄愤懑的靶子。记者调查后发现,很多商贸公司的老板在和厂家业务员的沟通中经常陷入几个误区,进而导致双方产生各种矛盾。

误区一:称兄道弟易入陷阱

商场如战场,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更何况厂家业务员和经销商之间直接隔着“利益”。如果经销商过于信任厂家业务员,一不留神也会遭遇合同陷阱。

陕西的马经理和一个饮料品牌的业务员小王相处得一直不错,双方甚至以兄弟相称。一天,小王来找老马,告诉他公司为了拉动销量,准备搞一次大的促销活动,返利可观,还有3个数码相机做赠品。但条件是一次打款10万,货卖不完可以调换。老马想都没想就在合同上签了字。活动搞了,但是效果很差,老马的库房里压了不少货。老马给小王打电话,手机却总是关机。老马慌了神,赶紧去找大区经理,这才发现,小王给自己的返利竟然比厂家规定的少了3个点,而且数码相机也少了两台。老马差点晕过去,自己竟然被“兄弟”插了一刀。不仅如此,通过和其他经销商的交流,老马得知,上次产品提价,小王给他的进货价,竟然比别的经销商还高了两毛钱„„此时小王已经辞职不干了。老马一气之下病倒了。

和老马有同样遭遇的经销商不在少数。只凭口头之约就付诸实施,风险实在太大。对待和厂家的合作,经销商始终要记住“先小人后君子”,凡是双方约定的协议,一定落成文本,有厂家领导的签字盖章,经销商才能签字执行。其次,经销商要及时参加厂家当地办事处的会议,多和大区经理沟通,及时了解厂家的运作方法和各种政策,做到透明经营,消除不必要的损失。经销商大会是经销商了解外界情况的最佳场合,既可以和其他地区的经销商加强交流,可以了解公司内情;也可以学习他人的经验。总之,不管厂家业务员以前给经销商留下多么完美的印象,有过多少次成功的合作,脑子里要始终绷紧一根弦。否则就会像上文的老马一样,一时疏忽酿成大错。

误区二:高傲自负忽视厂家业务员

有些经销商看到年轻的厂家业务员,便倚老卖老,怀疑对方的能力。一旦厂家业务员稍有失误,便贬低、排斥他们。无论厂家业务员提出什么意见,一律不采纳。厂家业务员在他们心中就是摆设,没有任何作用,无论大事小情他们一个电话就打到了大区经理,甚至直接打到厂家总部。这样做,看似和厂家直接对接,省去了中间步骤,但效果真的好吗?

山西侯马的巩经理有个张姓朋友,代理着一款知名可乐和一款知名方便面,两个厂家的业务员尽心尽力帮他做市场,但他始终认为他们提出的方案没水平,经常和两个业务员发生冲突,有时还口无遮拦。其中一个可乐厂家的业务员实在无法忍受,回到总部告了一状。厂家以为,年轻业务员经验不足,如果换一个年纪大一点可能情况会好起来。没想到,新派去的没过两天也回来告状,双方无法正常合作,厂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干脆取消了他的代理权。

这位张经理不以此为鉴,没过多久,方便面厂家业务员也回了一次总部,如实汇报后,张经理连方便面都做不成了。“经销商的根本就是产品的代理权,代理权都没了,去哪里挣钱?”

厂家业务员是经销商联系厂家的纽带,千万不可轻视他们的作用。俗话说,和气生财,双方合作难免产生分歧,但如果连普通朋友关系都不能维持,生意也不会做痛快。厂家业务员代表厂家利益,如果经销商抵制厂家业务员,不就是在抵制厂家的利益吗?如此,经销商再想从厂家获利也就无从谈起了。

误区三: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厂家业务员

这样的经销商分为两类,一类是遇到挫折和瓶颈期的经销商;另一类是初入商海的新经销商,对困难估计不足,举步维艰。恰巧此时厂家业务员提出了几个很棒的方案,帮助经销商在短时间内走出困境,将极大赢得经销商对他的信任。随着合作时间不断增加,逐渐演变为对厂家业务员产生依赖,如果他们不拿主意,经销商就无法拍板。

山东川岛酱油的李经理告诉记者,这样的经销商处境很危险,“市场必须自己做,过分依赖厂家业务员,会让自己的经营思路变得狭窄,慢慢失去做市场的信心和实力。还有一种可能对经销商更加不利,当厂家业务员对当地市场摸得一清二楚,掌握了所有渠道资源,很可能建议厂家跳过经销商直接操作,到时候经销商哭都来不及。”李经理在济南有个朋友,手中代理四个品牌,公司规模很大,但由于担心市场竞争激烈,过分依赖厂家业务员,结果今年三个品牌的厂家直接跳过他操作当地市场,公司一落千丈。

渠道、网络资源有多重要,想必经销商比谁都清楚。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渠道扁平化一直是市场操作的主题,经销商如果把握不了自己的市场,离失败也就不远了。尤其是刚刚跨入商海的新经销商和遇到挫折的老经销商,要对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产品、市场充满信心,抓牢手中的渠道、网络资源,否则就会像暖水里的青蛙,随着温度升高,慢慢死亡。

误区四:贪图小利,和厂家业务员一起暗箱操作

有些厂家业务员为了完成销售任务,拿到更多的提成,拉拢经销商合伙骗取厂家各种支持费用和政策。这样的“合作”有两种,第一是双方合伙截留厂家的政策,吃亏的是下面的二批商;第二种是经销商在一定时间内打款进货,由厂家业务员出面向厂家申请更多的支持费用和政策,双方按照约定“分享”这些费用。看似神不知鬼不觉,实则危险至极。

第一种情况中,一旦厂家业务员翻脸,借机向经销商索贿,经销商只能哑巴吃黄连,否则对方一状告到厂家,代理权不保;第二种更甚,前几次“合作”成功后,双方都受益,厂家业务员开始频频找经销商搞小勾当,由于二人的“协议”上不了台面,自然没有厂家认可。终有一天,经销商将款打进,厂家业务员完成了自己的销售任务失口否认,经销商想后悔都来不及。找到大区经理理论,对方理直气壮:你们的协议有厂领导的签字盖章吗?谁给你们的权利?经销商理亏,再想找那个业务员,对方早就调离了。而那些多打款进的货,由于缺乏合理的操作手段,很可能就烂在仓库里。吃过这样亏的经销商不在少数。

是踏踏实实的做市场,挣实在钱,还是冒着风险,和厂家业务员一起钻空子,谋些蝇头

小利,到头来赔钱丢信誉,明智的经销商自会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些误区,相信很多经销商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或者目前正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怎样才能和厂家业务员进行正常沟通,达到双赢局面?

交朋友,和气生财

厂家业务员很清楚,只有保证经销商的销量和利润,自己的收入才会稳定。经销商虽然受教育水平层次不一,但经商多年经验丰富,是自己学习的最佳对象。而且,厂家业务员往往是从厂家派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生活上难免不习惯和不方便之处,很可能影响其工作状态。如果经销商能把握业务员的这三点心理,在合作中诚实守信,在实际操作中多提供经验,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和照顾,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陕西幸幸商贸公司的王静经理代理着四五个品牌,和厂家业务员打交道多年,他直言自己喜欢做人做事都实在的人,合作起来比较放心。“但要让对方真心付出,你自己也要坦诚。对业务员的感情投资是很必要的,有时候胜过你多打款进货。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经销商和厂家业务员就是工作关系,不能走的太近,也不能太疏远。”

互相学习,采纳业务员的合理建议

厂家业务员大多是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在走南闯北中也积累了很多有效的营销案例和操作手段。这些理论知识,恰恰是很多草根经销商所欠缺的,二者恰恰可以互相弥补。秦皇岛光辉经贸有限公司经理王炜认为,厂家业务员的理念要比经销商先进,虚心接受业务员的建议,可以带动自己营销团队不断进步。经销商要不断发展,必须吸收厂家的发展模式,才能和厂家齐头并进,共同盈利。汉中三乐食品公司邵经理则认为,厂家业务员初到一个市场,经销商要主动配合,帮助他树立信心。“他提出的方案可以尝试运作,作为厂家的代表,出发点肯定不是对经销商有害的。如果成功了,皆大欢喜。如果受到挫折,他自己就会明白理论和实际有差别,双方再沟通也就容易多了。”

设置专职副总,对口接洽厂家业务员

汉中三乐食品公司邵经理告诉记者,他现在所任的职务--副总经理就是公司为了和厂家业务员更好的沟通,专门设置的。其职责范围是,“厂家业务员提出的操作方案,汇总的市场问题,以及各种促销活动方案,我先和厂家业务员沟通协商,我觉得合适了,再转给总经理。这样如果对公司不合适的方案和政策在我这里就被卡掉了。如果老总对方案不满,也可以先和我沟通,不会和厂家业务员有直接的冲突。厂家业务员对经销商要提一些要求和建议,也可以先反馈到我这里。”邵经理认为,设置这个职位后,双方之间多了一座桥梁。沟通更加顺畅,矛盾少多了。而且他经常和厂家业务员去下面的市场调研,可以及时带回市场第一手的信息。

让业务员成为公司的培训师和监督员

不止一位经销商认为,厂家业务员的理论水平和经营思路都比他们先进的多。但如何利用好厂家业务员这个优势,他们却从未仔细打算。秦皇岛光辉经贸有限公司经理王炜利用厂

家业务员每次来自己公司,给他的业务员和导购员做培训,内容包括新品上市推广方法、厂家操作理念、对当地市场的分析看法等等。他认为,通过业务员带来厂家的先进理念,带领自己的营销团队提升能力,这是最重要的。此外,厂家业务员经验丰富,可以让他做自己公司的市场监督员,监察自己的员工,反馈下游客户的问题。

也给业务员下点任务

走出教学设计的误区 篇10

在今天上午的视频学习中,我们聆听了来自北京的两位教育专家杨润泽和黄京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所做的精彩讲解,观后,收获颇多,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自己所了解掌握的一些情况,对思品教学设计上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设计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日益凸显,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一些老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教学设计的要求把握不准确,致使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陷入误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割裂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很多老师过多的看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培养。也不乏有些老师一味的强调情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三维目标是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中都需要贯彻落实的一个整体目标,但是目标在落实的时候应该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条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二、在课堂活动设计上,重形式,轻失效。

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积极更新观念,将活动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变了满堂灌的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是为了活动而去设计活动,致使有的活动脱离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关联不大,还有的老师为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设置的活动次数频繁,形式多而杂,学生忙的不亦乐乎,但是最终却没有多大实际效果。

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一条原则,那就是活动的设计要为提高教学效果服务。据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让它的存在有利于突破重难点,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是不能杂乱,教师在活动进行时要适时进行引导、调控,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较为单一

相当一部分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是以讲授为主,课堂氛围不是很好,教学效果不理想。

作为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接受能力。特别要选择使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利用多媒体手段等,将抽象概念和观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重预设、轻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注重预设,讲什么,怎么讲,甚至提问什么问题,让哪些同学回答都设计好了,教师讲课好像在背台词,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在“作秀”,这种情况在一些观摩课优质课中出现的比较多。教师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设计的路子走,对于教学过程中即时的生成不重视,有的听而不闻,有的一带而过,就怕“脱轨”,教师的做法导致了学生只能是帮助老师演戏的道具。

作为教师,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留出参与、互动、创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凭借一双慧眼和自己的才智,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反应,适时引导,及时评价,有效利用课堂中的即时生成,以弥补预设的不足,提高教学的效果。

五、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华而不实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众多可以借助的教学手段,老师利用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让枯燥、抽象的只是变得形象、生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有些老师过分的依赖这些手段,一节课围着电脑转,自己好像成了一个放电影的,学生成了观众,还有的老师在课件设置上过于花哨,转移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只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手段,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是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但是用的要适时,要有效,课堂的主人是老师和学生,不能让机器喧宾夺主。

六、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过度依赖于网络

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上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但也正是网络的这种便利性,让不少老师产生惰性,产生依赖性,不再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不再去认真钻研教材,而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设计、教案、课件、习题,甚至不加修改直接为我所用。长此以往,教师的素质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对于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应该全盘吸收,这也违背三贴近的原则,我们应该通过借鉴网络优质资源,学他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何走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篇11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指在课文教学中偏重于文章局部的理解、突破,而忽视文章整体的感悟和把握。其结果,学生只能获得一些微观上的零碎知识,而未能从宏观上把握、领略文章整体的艺术性、科学性和文学性。久而久之,学生既未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形成。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语文教学忽视课文整体性的教法,是导致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具体分析误区,以及走出误区的措施。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一)淡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加强语感、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意、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及其写作技法的重要手段。有的教师却认为读书耽误时间,或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如讲解来得快,于是一上讲台便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于“重点”、“精彩”之处,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却云里雾里,没有整体感知又何来局部之佳妙?

(二)题海战术

对付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把教学内容题目化,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把答案要点规范化,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整体艺术美。

(三)化整为零

文章是有机的整体,部分因整体而存在。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却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去分析,或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选其中的语段作练习。其结果只是给学生传授了一些“杂碎”,说不上提高素养,更谈不上阅读欣赏。因为文章的美丽之躯已被乱刀致残。

上述几种教法,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真实写照。学生纵然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目,却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不甚了解,这何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们要充分地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用“篇”的形式,听说读写的对象则常常是“篇”,而不是孤立的字、词、句、段甚至题目啊!

二、走出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的措施

鉴于上述三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要使学生走出“只見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而体现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阅读

我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先通过配乐范读使学生为文中深挚的父子情所感染,然后要求学生在深沉的基调上有感情地反复自由朗读。读时根据内容、感情的变化处理好语速、重音、停顿、语调、语气等,以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意和体味父子深情。学生读后了解到文章四次写“背影”,明白了文章的内容、线索、构思、描写重点和思想感情,从而从宏观上把握了课文。在引导学生突破局部重点时,又指名学生个别朗读第六自然段“望父买橘”部分,要求重读表现父亲步态、动作的词语,以真切体会父爱之深挚。如此,加上教师的点拨,文章的构思、主旨以及新颖的表现角度和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等内容特点,学生便了然于心,从而深入领略了课文整体的艺术美。最后要求学生齐读,并背诵第六自然段,以加深感受。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以情的激荡,学生毫无厌读情绪。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了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教材所选的美文,大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若能充分运用阅读手段,便可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和深入体味。

(二)重视破题的引导性

我在课前很重视破题。如《背影》,我就标题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正文的阅读理解:①谁的“背影”?②谁看到的“背影”?③何种情形下出现的“背影”?④什么样的“背影”?⑤文中几次写“背影”,哪些实写,哪些虚写,重点描写哪次“背影”?⑥为什么偏写“背影”?⑦“背影”蕴藏着什么?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和教师点拨,学生明白了上述问题,从而从整体上领悟了作品的主旨之深、构思之妙、剪裁之巧、角度之新和艺术之美;然后又回扣到题目上,引导学生尝试着换题,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原题最为精当、洽切。课前破题,学生高屋建瓴;课后扣题,学生回归整体:确为突出文章整体性的有效途经。

题目是文章的窗户,可窥视其中的秘密。许多教师撇开题目,一上来就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正文,这样学生不得要领,难把全局。

(三)理清思路的条理性

拿《背影》来说吧,题为“背影”,文中四次写“背影”,“背影”是文章的线索;但文章首段点题领起后,二、三自然段却宕开笔墨,写祖母去世,父亲卸职,父子奔丧,家境窘迫,这似乎离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后,方知它实为下文“背影”之铺垫,突显在潦倒的家境和沮丧的心境下父爱的难能可贵,它与全文表现的亲子之爱是一脉相承的,学生由此便知作者构思之巧妙,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为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打下了基础。

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条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利于深入探究局部。

最后,还要注意欣赏作品的文学性。欣赏作品的文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当然,初中阶段的“欣赏”和高中、大学的欣赏要求是不同的。《大纲》明确规定“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个人气质。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能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和感染学生的气质来教读文学作品。

走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篇12

以前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中年级开始,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求分段、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津津有味地让学生分析:“哪一句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哪一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表现人物的思想起什么作用?”等等不,看似内容充实,把力用在点子上,其实这样的分析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并无太大的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能够分析什么是比喻句,但在作文中却较少运用比喻句;能够分析人物的各种描写,但在写人的作文中却把人写得干巴巴的千人一孔。这样教语文知识,除了对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何实际意义?下面是笔者就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进行的初步分析,并提出的几点解决方法:

一、产生这个误区的主要原因:

目标把握上的错位。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即要让学生能够读得懂,并能积累较多的语言,以至能够说,能够写,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可是现在较多的老师把阅读教学目标定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等。虽然这些分析与运用语言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绝对不是小学生所掌握的技能。

教学要求认识上的越位。教语文的老师可能有同感:不少文章的分段有多种方法,不知用哪一种好,有些文章的中心比较隐晦,自己读了几遍,也不能明确把握中心,必须借助一些参考书才能把唯一标准的答案很困难地搞出来。受过一定专业训练的教师尚且如此困难,哪以怎能叫刚刚入门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去分析文章呢?

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几乎不成比例。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地在自己说话、写文章时用的少得可怜。

二、走出误区的方法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期待,进行阅读反思、阅读批判,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误区 篇13

一、教学环节缺失,课堂缺乏完整性。

一是在课前缺乏教学目标展示,让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二是缺失检测和反馈的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开始布置作业,没有设计检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环节,这样就无法得到学生的及时反馈,也就无法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节。只有完整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逻辑上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导入”环节花费时间太长,方法不当。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重视“导入”环节,一些教师就误认为把“导入”环节设计的越复杂越好,越玄妙越好,以至于在教学中导入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其实,简单明了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就是最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打下很好的预期。

三、教学目标过多,情感态度目标盲目拔高。

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追求高,大,全,想把课程标准中的五维目标囊括进一节课里。五维目标是中学英语整个课程体系的总的目标,而具体的每一节课应该有自己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总的来说,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具体,细化,以能力培养为宗旨,避免假,大,空。特别是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切不可牵强附会,标签化。

四、教师课堂话语太多,操纵欲太强。

教师在课堂上语速太快,加上满堂全英教学,学生会有疲倦感,应当适当使用汉语。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他们该做的,能做的,不要越俎代庖。

五、阅读教学严重程序化。

上一篇:完型填空600核心词汇下一篇:市场细分概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