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学生德育论文

2024-06-29

转化学生德育论文(精选10篇)

转化学生德育论文 篇1

问题学生转化德育案例2 案例介绍

叶某男学习成绩优秀。聪明经常不交作业但是成绩不错说明学习的内容他基本掌握了。家长有要求其长期进行补课但是他厌烦补课他的家人都忙于工作所以他缺少关爱和亲情交流感到孤独加上他家周围环境比较吵经常没办法专心学习和休息所以有点抑郁。辅导策略

1、建议他晚上用棉球堵住耳朵并不断提醒自己“我不能怕吵我要冷静下来坚持做完作业

2、做作业时如果想睡觉可用冷水洗脸;不过睡觉前可要用热水洗脸洗脚。

3、每天跟我谈心一次谈谈自己的感受同变化。

4、对他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

5、请他理解父母告诉他父母缺少跟他的亲情交流是为了生活为了他的将来。

6、进行家访建议其母亲停止对他的有偿补课请他的老师无偿对其进行辅导。策略效果

1、其母亲对我态度冷淡不能给予积极配合拒绝交流反而认为我对她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影响她孩子的学习

2、教育辅导后叶某变化较大不但不拖拉作业了还写了一篇作文表示“我不交作业以为要被开除起码要被狠狠批评没想到李老师平易近人地关心我耐心地听我说心里话亲切地教导我我一定好好学习不然对不起李老师” 策略调整

鉴于这孩子家庭不配合一段时间后叶某又出现了以前的问题。后来我又跟其交谈了一个钟头他说作业没记清于是我送他一本练习本请他每天记下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懂的可以问我他自责地说“李老师下回我再也不拖拉作业了”。我要求他每天同我交谈一次他答应了。矫正效果

又过了一段时间上午师生迎元旦联欢。我先预祝叶某新年快乐接着又问他联欢节目准备好了没有最后问他最近作业能否按时交因为我参加区政协次会4天不在学校他高兴的说一直按时交了我轻轻拍拍他的脑袋夸奖了他他高兴地跑开了。他真的做到了几位老师都证明了。期中考试由于他右胳膊骨折没能参加考试但是我一直关注他。第二学期开学有老师高兴地告诉我“你们班的叶某现在不再拖拉作业了他右胳膊还没好可是他坚持练习用左手写字”我赶紧找到他夸奖了他他喜形于色。策略调整这孩子的自制能力明显增强心情不再像以前那样抑郁也能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脸上常挂着笑容。所以改为请他每周主动找我谈心一次并主动跟老师交流。多方信息证明叶某不再拖拉作业了而且学习成绩上升与同学们也玩得很开心。共 904字

转化学生德育论文 篇2

在初中生群体中, 自卑学生占有一定比例, 据不完全调查, 这一比例不少于15%。其心理往往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 在与同学交往中畏首畏尾, 没有主见, 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缺乏自信, 缺少学习兴趣, 成绩下降等。

针对这一学生群体, 老师要给予格外关心。在教育中, 需要把握自卑学生的心理, 寻找对策,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实施有效德育。

首先, 班主任要有正确的育人观

在班级里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 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对每一位孩子一视同仁, 班主任不仅要关爱每一位学生, 更要把班级氛围营造成为有爱的大家庭。那天小丽突然发烧, 当时她妈妈在外地, 同学们送她去医院, 陪她挂水, 帮她买吃的, 照顾得无微不至。事后, 她告诉我, 没有想到生病了老师和同学这么关心她、照顾她, 让她切实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 觉得自己原来并不是那么渺小。

告诉学生人的生活方式各有差异, 但是人格是平等的。小丽总是觉得自己的出身是她不光彩的一面, 因此总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别人谈论自己的爸爸妈妈时, 她总会低头走开。我告诉她,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没有办法选择生活的家庭, 但是, 人与人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能够正视不够幸运的家庭背景,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反而能让我们自己更加坚强和勇敢。

其次, 老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自卑心理的学生需要从别人的肯定中找到自信。以“你的优点我来说”为主题, 我组织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 同学们都积极发言, 说出别人的优点。说到小丽时, 有说她善良的, 有说她乐于助人的, 有说她学习认真的, 有说她积极打扫卫生的, 还有说她尊敬师长的, 等等。我发现, 小丽脸上的笑容是自信的。

对于像小丽这样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 我会安排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我看她心很细, 就安排她去做学校分配到每个班上的文明值周工作, 她不仅认真负责, 还因为这项工作是要经常在其他班级或学校集体活动这样的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她也会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第三, 创造机会要让孩子有被重视的感觉

自卑感严重的孩子, 往往学习上是默默无闻的, 而且学习成绩平平, 他们往往成为了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因此, 我们要做到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 课堂上多让他们回答他们所能回答出的问题,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也享受被认同的喜悦。

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让更多的孩子发挥特长, 体会成功的喜悦、集体的温暖。小丽的特长是唱歌, 去年的元旦迎新, 文娱委员动员大家报名参与。小丽却没有主动报名, 甚至在文娱委员问到她时, 她拒绝了。大家都知道小丽有个好嗓子, 为了让小丽这类不够自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 我特意让她主持领唱了班上另一位同学的生日祝福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 她找到了自信, 元旦迎新活动她主动报名了。在集体活动中, 在班上同学的肯定中, 她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真正融入到了班集体大家庭中来了。

第四, 班主任要有意与家长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许多孩子的自卑心理是由不健康的家庭因素引起的, 是由他们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因此, 自卑学生的转化还必须从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 改变家庭氛围着手, 让老师成为孩子的“第二父母”显得尤为重要。

小丽的父亲是因为外遇的原因去世的, 小丽觉得很不光彩, 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总觉得别人是用异样的眼光看她的。而且, 小丽经历了失去父亲的创伤, 更害怕还会失去母亲。因此, 有一段时间她都是在担惊害怕中度过的。为此我进行了一次家访, 和她母亲进行了一次深谈, 并一起讨论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我对她的处境表示了理解, 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我希望她给到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让小丽能够感受到妈妈是爱她的, 妈妈是绝对不会离开她的。而且, 我明确表示, 我愿意成为小丽的“第二父母”, 经常关心帮助小丽。经过多次沟通, 我不仅让小丽与妈妈之间慢慢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 小丽和她的妈妈还与我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 我们无所不谈。这样, 小丽的安全感重新被建立起来了。

第五, 组织公益社会实践活动, 让孩子体验自身价值

自卑感的孩子, 往往更富有同情心。对于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会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当这些人需要帮助时, 他们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 毫无保留地去帮助他们, 当得到被帮助者的肯定时, 他们会找到自身真实的存在感。为此, 我组织孩子们为贫困者募捐, 给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小丽表现得十分积极, 每次活动她都是第一个报名, 活动中有什么活都抢着干。从她的笑容中, 我能感受到她心底里的幸福感与存在感。

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及转化策略 篇3

关键词:中职;德育;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8-0117-02

中职德育课程是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陶冶情操,进而能树立正确人生方向,其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法律、就业等多个方面。虽然德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传授知识,但其本身更是情感、人格的陶冶过程,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相比,其目的性远远大于工具性。对于中职德育教育而言,应更关注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认同、理解和感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求智的同时进行人格积淀。

在学校开设德育课已有多年,引起广大教师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丰富了德育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也为德育的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但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成效不足以适应新的变化。那么,中职德育教育怎样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取得良好教学实效、实现德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可从分析开展德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

一、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应从中职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探索中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1)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不足,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中职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社会阅历有限,一些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礼仪等存在诸多问题,而且不善于与人交往、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2)缺少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有些家长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因而得不到充分的亲情关怀,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只好由爷爷奶奶代管,结果过分溺爱。得不到正确的家庭教育引导,必然导致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出现偏差。这样,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就容易养成不良品德。

(3)社会偏见对学生的影响。社会上对中职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差生,对中职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将一些可以通过关心、引导从而教育成优秀人才的学生推向了社会的对立面,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2 学校方面。

(1)德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势令人担忧:一是多数学校比较注重专业技能、重文轻德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二是学生对学校的德育普遍持抵触和反感情绪;三是部分企业重技轻德的录用原则导致学校和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些现象都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德育教师工作经验、知识积累较欠缺。目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大多是普教转型或者非师范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么照搬或借鉴普教经验,要么凭借所谓的“师道尊严”在工作中靠“灌输”、“利诱”或“威逼”,忽略了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思想特征、个性心理等与普教的差异,造成工作实效不高,甚至适得其反的后果。

(3)德育课程特色不明显。中职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在德育课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没有“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有的德育课老师甚至只会讲条条框框,照本宣科。

3 社会方面。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存在许多消极影响。如颓废的流行音乐、网络和影视节目,极端化、物质化、金钱化的社会风气等,使得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是非善恶评价标准混乱,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缺失或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

由于中职德育教育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再加之中职生文化素质还有待加强,导致厌倦学习,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造成逆反心理,抑郁、消沉,抽烟、打架、上网、早恋现象屡禁不止,给中职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转化措施

面对中职德育工作所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采用以往一贯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已明显不能适应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学生方面。问题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推动力。德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把“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最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以,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端正思想观念,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精神: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允许学生有各种奇思异想,但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并倡导“自由、探究、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

(2)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的德育课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比较懒惰,课堂上不愿积极思考,更不愿回答教师的提问,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引起探究欲望,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破教材束缚,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特别是一些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热点,以及发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可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探索、发现;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布疑、激疑、质疑和存疑,让学生自主释疑、解疑。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常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提高德育教师的素质和职业水平。随着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学生生源素质的下降,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二者之间的矛盾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应首先加强对德育师资的培训,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育经验交流。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如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建立经验交流机制等,改进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促进德育工作手段的转变,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加强校报、校刊、黑板报、橱窗、图书馆、校服、校训、校歌及校史等校园文化载体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育人功能;还可定期去企业参观培训或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来校讲学或讲座,适时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行业劳动模范和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以他们为楷模。

转化学生德育论文 篇4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文社科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引导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健全机制,搭建平台,畅通转化渠道解决转化难的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就是社会主体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自觉接受社会科学成果的影响或应用社会科学成果的过程。目前,高校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占全国总数的1/4,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全国总数的1/3 以上,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占全国总数的70%以上。据统计,一所综合性大学的人文社科类成果数约占学校成果总数的1/3。近年来,国家通过狠抓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校许多自然科学类的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人文社科类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则存在明显的不足,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转化的现状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在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但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在质量、数量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许多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仅仅停留在发表的刊物上,即使有少量的成果进行了转化,也存在转化的层次偏低,影响力不够,不成体系的状况。由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需求日益迫切,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社会效用不断凸显。许多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不能适应这个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成果转化的效益无法得到保证。

二、高校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转化难的原因

(一)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自身特点决定

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成果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方式和产生的影响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大不相同。自然科学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可以像企业生产产品一样,从研发到投产,从生产到获利,能够比较精确地计算出成果转化的效率。社科成果一般不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力,而是与自然科学成果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它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一般是间接的、伴随性的,这就增加了社科成果转化的难度。

(二)高质量应用性人文社科成果较少

科研成果质量是市场转化的生命线。我国高校文科科研成果转化少、转化难的现实,与高质量应用性人文社科成果较少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是论文、论著和研究报告,一所综合性大学每年发表的人文社科类论文有上千篇,其中不少发表在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上,但通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论文推广和转化的价值较低,真正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更少。究其原因一是高校里有一部分文科类的教师主动与社会接触少,对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不深、不透,难以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开展针对性、前瞻性科研。如某一地方性本科学院,在申报当年所在市下达的社科科研课题时,很少申报与当地省情、市情结合紧密的课题,80%以上的教师都热衷于那些比较务虚的纯理论课题。最终的成果能直接指导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就少了。二是,高校文科科研中重数量、轻质量,重科研、轻转化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教师为了完成科研任务,不注重社会的现实需求,闭门造车,主观臆断,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所谓的科研成果不仅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而且难以进行转化,成为庸俗的文字游戏。

(三)对人文社科类成果转化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但是,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看, 谈到成果转化,各级政府部门、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首先考虑的就是进行自第三教育网海量教育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教育网海量教育资源免费下载

然科学类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国家设立的“成果转化基金”、“产业化项目”等资助的全是自然科学类的项目。国家1996年颁布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第二条中注明:“本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将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排除在可转化的成果之外。可见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1]。

三、促进高校人文社科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对人文社科成果转化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关键。社科成果一般不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力,而是经过转化作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武装劳动者。与自然科学类科研成果转化相比,有着软件性、滞后性、受众不确定性、效果不确定性、转化周期较长等特点。这就要求:一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官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只顾任期内短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指标。而应该高屋建瓴、具有前瞻性,如同重视自然科学类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样,重视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转化。二是高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的精神”,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潜心研究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和指导作用精神产品。

(二)加强引导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质量。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质量是转化的前提。社会需要大量的切合社会实际的、有转化价值的精品科研成果,这类成果的产生,需要引导和激励,需要科学的、客观的、适应于人文社科类科研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与科研人员特点相适应的激励措施。中国政法大学为了鼓励精品成果,制订的《文科科研成果评价办法》对在一定考核期内有一个精品成果的教师、科研人员即可以豁免其他科研成果项数,鼓励教师用足够的时间准备高水平的成果, 起到了促进科研、激励精品的效果,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省市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主持社科类科研课题立项时,应加强引导和管理,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与省情、市情紧密结合的课题,把纯理论性的、“空对空”的课题量规定在合理的比例范围内。

(三)健全机制,搭建平台,畅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渠道。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新机制。一是要加强高校自身的科研机制和体制改革,要变革那种纯学术、脱离实际的研究,而应将纯理论研究为主转向综合性、开发性、应用性研究为主;研究方式从无偿研究转变为有偿研究;只有实现了科研导向、运行环节、队伍结构等方面机制的转变,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二是探索建立社会科学成果的产权认定制度、价值评估制度和权益保护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社科研究机构与政府、党政、企业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社科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密切供求联系[2]。

要搭建起一个平台,全面调整产方—卖方—买方的关系,使成果的转化正规化、程序化。作为买方的决策人要用社会科学成果支持和检验自己决策,作为卖方的社会科学成果管理机构要承担起监督决策者的决策是否科学的职能,同时根据需求制定合理的科研成果生产计划。作为产方的科研工作者和科研机构要分析市场动态,使自己的成果能满足市场需要。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和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将不断加深。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必将到来。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篇5

----潘华

转化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能否做好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和班级的管理。

问题学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我班有个学生叫黄海涛的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曾有偷盗、带手机、串通他人辍学、违规违纪等恶劣行为。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们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面对现实。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一个让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一、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黄海涛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即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外部环境因素。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3、因为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受其他辍学学生的影响。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学校和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二、转化措施

1、家校联手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第一课堂,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与家庭相关、作为班主任要熟知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当然与家长建立必要的联系也很有助于管理孩子。对于问题学生更有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生及生活情况。

2、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安排品行好的学生同他俩做同桌、同铺。及时让同桌反映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3、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问题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依据没该生的实际情况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我同科任老师不同时期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4、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住就是个体注意的稳定性很差,在一个目标上停留的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发生转移。此类问题的表现常常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一事未完又换另一事,做事冒险或由头无尾,甚至是做出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我班类似于这一类学生比较多,上了八年级班级整体运转情况良好,以前班委均有思想端正的学生担任,鉴于这种情况,我有意让问题学生担任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课代表助理等,违规违纪学生情况统计员并在规定时间内对违纪学生进行问题处理。当然这一却都要有思想端正的学生做好监管。

如何转化问题学生 篇6

小龙是我们班的一名问题学生,大脑门,长着一副聪明相。但是,我却对他又爱又恨。爱的是该生聪明,可爱,恨的是他上课时总是接话把,无时无刻不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仿佛课堂上只有他,老师只能和他互动。我常常会因此分散许多精力,导致教学流程被打断。上课他的碎碎念被我多次无视后,小龙又采取其他方式吸引我的注意力――不完成作业。之后,我教育了他很多次,但是他虚心认错,却坚决不改。结果他月考试待达标,他自己却毫不着急。我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和其他老师商量对策。

数学老师张老师已经教了小龙两年多,对他十分了解。她告诉我,这是孩子对我撒娇的表现。这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一切以他为中心,习惯了。在他眼中,老师需要时时刻刻观注他。

为了解决小龙上课听讲和语文学习问题,我和他爸爸取得联系,和他进行了面谈。家长坦言,孩子在家很受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十分任性,好撒娇。小龙很好面子,喜欢表扬,所以一般家长都鼓励他,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

我回忆了一下和小龙相处的这段时间,我确实对他的负面评价过多,可能引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谁不爱听漂亮话呢,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孩子。

我和小龙爸爸商量好,那天回去后不批评他,而是告诉孩子老师今天表扬你了,说你聪明,很有学习的`天赋。据小龙爸爸说,那天小龙抱着紧张的心情等爸爸回家,本以为会遭到批评,结果却受到了爸爸和老师的鼓励。他高兴极了。

果然,第二天,小龙上课表现就好多了,不插嘴,还主动回答问题呢。摸透小龙的脾气,我逐渐摸到了和小龙相处的窍门。既然他得到希望老师的关注,那么在他碎碎念之前,及时给他一个关注的眼神,走到他那时,摸一下他的头,这样他就不会总想着如何出风头了。

小龙的作业我会认真批改,并附上许多鼓励的话语,渐渐地他愿意写作业了,作业晚交或不交的情况消失了。

期末考试时,小龙考了优。我在家长会上对他提出表扬,小龙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成了让我在学习上放心的孩子。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后进生转化 篇7

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不和谐的家庭因素等,对一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发展,这也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而教育者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往往更重视智力帮助,却忽视了转化心理品质的作用,以至于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反弹”。教育者即使注意到了心理因素,往往也只会停留在讲空洞大道理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因为做学生思想工作,不但没有使学生心理放松,反倒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背上了思想包袱,出现继续后进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施教者没有将心理工作放在首位,转化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足,实施转化的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很多学生虽然当时能“口服”,却难以真正“心服”。

笔者认为,在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后进信息”的基础上,教育者应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及时实施心理疏导,将心比心,以心塑心。在转化心理品质的同时,辅之于智力帮扶;以点滴的进步和成功做心理品质转化的“催化剂”;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把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恒心和爱心作为转化目标的重中之重。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真正内涵。的确,对于教育者来说,爱是一种具有强大威力的工具,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们要乐于施爱且善于施爱。“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这也是施爱的前提。在深入了解后进学生的方方面面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成绩差、品质差的后进生,除了个性原因外,往往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周围同学对他们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教师过多的责备训斥甚至打骂,同学的讽刺挖苦甚至“敬而远之”,家长的溺爱或放弃,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拉拢、网络“暗流”的“浸泡”,错误价值观的误导等是外因;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对学生时期的中心任务及其在人生中的关键地位不明确及有缺陷的个性等是内因。以心塑心的基础就是整理出不同后进生的“内、外因档案”,这需要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后进生转化中,教育者要以“爱”字当头。教育者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是基本要求。能否真正做到“心中无差生”,是对一位教育者“良心”的检测,更是“爱心”的内在要求。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一个后进生,他本人开始都是要求上进的,却因为教育者的口中、心中认定他们与优秀生比较是后进的,才会出现后进的情况。后进生不应是教育者的负担,而应该是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更是产生比教育者本人更优秀人物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当我们对后进生真正怀有这种激情和爱心时,我们才可以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教育者应真正尊重后进生,才可能使他们自尊和自信。这就要求教育者真正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观念。教育者的热心、真心体现在从后进生的闪光点入手,对学生从不吝惜自己真心的赏识,哪怕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环节中的一点进步。这种尊重要让学生感到自然、友好、和谐,那么尊重就成为激励和唤起后进生自我超越的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手段。“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我们这样做只是遵循了教育的规律。在后进生心理上感受到教育者的尊重同时会找回自尊和产生“新自尊”!

在数年如一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更深的体会: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尊而失去自信,因为失去自信而不再信任他人,与同学格格不入,自甘放弃,尤其对少数优秀学生和后进生更应注意“一碗水端平”。在优秀生和教师面前,后进生的自尊心尤其脆弱,哪怕是无意中对后进生的“冷落”都可能使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在后进生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刻,要为他们喝彩,让他们感到老师与他们共同收获快乐,有利于后进生及时肯定自我价值,这也是后进生转化的关键和自信心增强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耐心地等待后进生每一点成功,就像在前方保护并激励学走路的幼儿的父母一样!

教育者费尽心思地针对后进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是转化工作成功的支点。当后进生因自信而自强,不断地成功和进步时,不正是教育者转化工作不断成功吗?

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略谈 篇8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学;转化;结合

如今,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迫切要求进行德育教学的转化和结合,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的要求,作为老师也要更加注重德育,通过德育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广大初中生以后的学习拥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同时也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始终坚持德育思想理念

在初中教学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就必须始终坚持德育思想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方面,学校可以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要合理规划学校的体育场地,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体育资源,让学生在学校有限的体育场地达到更好地练习效果,同时还要加大对理论课的教育,要努力突出学生特色教育以及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其他科目中始终坚持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始终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积极参与到实践课堂中来,能够主动向老师提出课堂上的质疑,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或建议,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努力树立健全的德育教学观念,完善现有的德育教学体系

要更好地在初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初中各科目教师就要做到在具体的各科目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素质特性,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该树立起健全的德育教学观念,相应地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德育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而且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应该格外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理论,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促进他们思想的成熟。

三、努力加大教师队伍对德育教学转化与结合的熟悉程度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各初中学校就必须加大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使每个教师熟悉并掌握德育教学转化与结合,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不仅要加大对每个老师专业水平的培训力度,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水平,以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加大对其德育思想的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爱生意识更好地转化为实际行动,可以更好地做到热爱自己学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四、老师要引导教学,进行正面鼓励,侧面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在初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初中各科目教师始终要做到引导教学,进行正面鼓励,侧面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要努力解决学生的专项问题和对知识掌握程度问题,同时还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始终是人们进行学习的最好的记忆助手,促进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提高文学知识,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塑造更好的形象,注重塑造学生的健美体态;努力做到在体育等艺术性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五、努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要更好地在初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初中各科目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具体的科目教学,促进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发展性的原则,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无限的期望。在平时的德育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初中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在逐步的学习过程中变得具有可接受性,以更好地加强他们的可塑造性,老师要注意外界的指导,增加他们的知识,多给予他们帮扶和关爱,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六、建立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要更好地在初中实现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初中各科目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丢弃那种呆板说教的教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让优秀的学生带领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而且老师要做到一视同仁,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科学、民主的方法,以更好地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放下身价与学生进行谈话,努力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

在初中不断加强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广大初中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广大初中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广大初中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篇9

高二(2)班 王丽媛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饱尝了教书的甘苦,也饮够了育人的酸甜苦辣。特别是对那些“问题”学生,多次说教,天天请进办公室,可结果往往是朽木不可雕也,于是怨天尤人,不知所措。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令人头疼。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学校老师的话,他还能听点,家长的话,他是一句也听不进去,孩子大了,家长实在管不了。”一些教师认为:“当父母的都管不了,老师本事再大,又能怎样呢?”学生则说:“家里、学校没有人对我好态度,没有人真正理解我,在你们眼中,我是一点儿好都没有,怎看怎不顺眼。”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已经成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话题,而且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文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教育“问题”学生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注意研究形成这一现状的心理因素,只有剖析它形成的心理,才能找出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多年与问题学生接触,我深刻地体会到,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更需要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时更要注意的是: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转化的方法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力求实效。下面我谈一下,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各位领导老师一起分享一下,也请多多指教: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问题”学生形成的心理因素

一般来讲,“问题”学生的形成,通常有如下几种心理在抑制其正常发展。

1、失控与失望

失控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只有表现程度的差异,而无本质的区别。如有的完全失去了自制、自理的能力,知纪违纪,不该做的事却做了,不该表达却脱口而出;有的则表现为偶尔出现,给人的感觉是反常、突然、意料之外,无论对于哪一种,一旦表现出来,教育者对其成因都应该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否则,疏导不当,横加指责或写检讨,乃至请家长,都容易叫学生产生失望心理,使学生的心灵之光遭到扑灭,学习进步等向上的心理受到挫折。显然前者是后者发生发展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生发展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分析研究失控的现象,千万不可草率、武断,以防失望心理产生。

2、错判与错疑

“错判”是“问题”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对教师程序化教育所产生的一种适应心理。它的形成与教师对学生的公平程度有关。有时教师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使学生感到有些不公平,在这样一种前提下,容易使学生产生错判心理。例如:某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纪律差,教师对他的教育感到很棘手,并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因而当他与班上某同学争吵与打架的事情后,他是不愿意到老师那里接受调解教育的,因为他在生活经历中,“背黑锅”是老门径——无论谁之过,差生总是挨批评,此种错误的判断心理根源在于老师对差生欠缺公平,是其程序教育给予的惯性刺激所致。

“错疑”心理有时可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一般情况下,消极作用更大。例如:教师在评课中,为了调整课堂纪律,有时指出有的人不注意听讲,下课后我在找你算帐,这类无指向性的指责,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来讲,就会错误的怀疑老师在批评自己。看看同学,也好象都在注视自己,于是分散了学习注意力。在这种错误心理的支配下,一则容易与老师加深对立,二则容易产生自卑感,破罐破摔后“问题”学生的问题更大。

3、畏惧与对立

有些教师脾气暴躁、爱训人,凡见学生不正常的言行,都声色俱厉,而且爱算“老帐”,爱揭“老底”。这极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一方面,有碍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易使学生养成当着学生一套,背着老师又一套的坏品质,对其平衡发展,对其自主性、自觉性、学习动机等心理因素发展都不利。

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处理事情是不公平的,偏爱好学生;不尊重学生,损害自尊心,乃至耍“权威”,多训斥,都易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此种心理一旦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便不能顺利完成,越不顺利完成,教师就越认为学生差,教师越认为学生差,学生的对立心理就越甚。

好的教育方法是使学生感到严而不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下面就谈谈“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

1、会诊法

教育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教育工作如何开展?面对这种状况,必须家、校、生三方携手合作,摒弃偏见,多方努力,综合治理,教育才能见实效。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学校工作要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庭教育要得到学校的指导与配合,家、校教育方法得当,形成合力,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教育才会产生效果。“三方联席会,会诊问题学生”,就是基于以上的前提而采取的措施。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参加会诊的人员有问题学生本人,家长,班主任,所有任课教师,政教处领导。问题学生和众人平起平坐,气氛和谐。会上,学生是患者,家长与教师是治疗专家组,专家组所有成员对患者望闻问切,会诊开方。所用之方,考虑学生禁忌,悉心征求意见,力求对症,有效。在座谈会上,家长与教师个个发言,先讲优点,再提出不足,既明确要求,又指明方向。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不搞一言堂。整个过程充满爱心,充满真诚,民主和谐,平心静气,和风细雨,情真意切。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王伟,性格倔强,好打报不平。住在喧嚣的镇头,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旷课、打架时有发生,扰乱课堂秩序,不接受老师的教育,经常与老师顶嘴。班主任多次请家长来校,解决问题,旧问题解决没两天,新问题又出现,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长说,孩子太不争气,由他去吧,实在没脸再来学校了。情况反映到政教处,了解情况之后,政教处与班主任筹备了王伟同学三方联席会。会诊之前,电话联系家长,讲明会议的目的意义,要求做好发言准备。与每位任课教师也讲清会议的目的、形式,注意谈话技巧,切不可批评训斥铺天盖地全来。会场设在招待室,气氛要比办公室缓和得多。王伟对这种形式还是有点儿紧张,十二三个人给一个人开会。一人告自己一状,就够自己受的。但让王伟始料未及的是:家长、老师居然能平心静气地和他交流,多数老师还谈出了他的优点,有个一向严厉的老师还检讨了曾经不恰当的做法,希望他谅解,这下可使王伟坐不住了,主动站起来,说:“老师不怨您,是我不对。”有了这样的气氛,再指出问题,提出改正的意见,晓宁怎会不接受呢?一节课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而会议还没有完的意思。最后家长发言,政教处主任总结。整个会诊会,他是在惊喜交加,满心感激中度过的。家长感动不已,起立向老师鞠躬,以示谢意。会诊会成了王伟的转折点,他洗心革面,进步显著。

多年来,我们组织了多个会诊会,挽救了一些问题学生:会诊张妮,帮助一个内心失去亲情的孩子,寻求到了父母的真受;会诊郭威,让一名濒临辍学的孩子,又踏上了求学之路;会诊董楠,让一个网虫从网络游戏中挣脱。

会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其一,会诊会使教育形成合力,作用于一人,强化了教育力,实现了教育上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挽救了问题学生,使他们迷途知返。

其二,一些老师感到,对于“一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学生,真正的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交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诊会改变了老师偏颇的学生观。其三,在会诊会上,家长不但体会到了教师博大的师爱与美好的心灵,也感受到在教育子女上,自己的家长作风也要改一改。

2、情感法

“问题”学生更易与教师或家长形成对抗性逆反心理,所以教育者切不可恶语相加,更不可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而应对他们有超人的忍劲和过人的宽容,倍加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始终微笑的面对学生,用真心来爱他们,用真情去温暖他们,使他们从心底感受到你的浓浓的爱,包括一些很小的细节,你都要倾注爱。“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这是永远的中真理。一个情感匮乏和缺乏爱的人,是不可能在教育方面有所作为的。只有亲其师,方可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是教育的润滑剂。

3、赏识法

对“问题”学生应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寻找他们身上细小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赏,并在赞赏中提出新的希望。这样做可以使他们有成就感和被认可的心理满足,从而为克服他们身上弱点奠定基础。不能把“问题”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要鼓励他们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从而使他们树立克服缺点不断获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4、暗示法

对犯了错误的“问题”学生,教育者有时不要太清醒,更不能横加指责。可先假装糊涂,采用冷处理,给他们点面子;也可以静制动,采用暗示法,或用眼神、或用语言、或用手势,让学生自省、自悔、自悟,让他们主动找你承认错误,认识错误,这远比教育者明察秋毫、求全责备的效果好。

5、示范法

“问题”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可以说离不开成年人的影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教师或家长,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以身示范;凡要求孩子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要求孩子爱学习,那么教育者首先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要求孩子有礼貌,则教育者要说话文明,举止有修养,即用教育者的身教来感染、引导学生。也可选取身边的典型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从同伴中的好典型身上吸取营养,矫正缺点。当然,也可以选取反面的案例中汲取教训,认识到诸如沉迷网吧、打架斗殴、抹牌赌博等的危害。

6、激将法 利用青少年学生爱面子、爱虚荣的心理特点,有时可采用激将法来促使“问题”学生改掉错误。如对一个经常不按时交作业的学生可当着该生面向全体学生激将说:某某同学是不会落个不按时交作业的臭名声的;再如对一个有偷摸习惯的学生,你可以激将他说:你肯定对自己做的事后悔,你一定想痛改前非,获得个好名声;又如一个喜欢打架斗殴的学生,你可以激将说:你把别人打伤了,你肯定也痛苦,只是没说出来罢了,你肯定也想遇到激动时想个好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老师可教你一招„„,激将法比批评训斥的效果有时要好得多。

7、转移法

对有的“问题”学生,转化教育时单刀直入是不行的,可采用迂回战术,用慢慢转移牵引的方法让他们逐渐淡化恶习,走上正路。如对“问题”学生,我们可避开他们的问题,经常和他们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如武打小说中的人物、流行歌曲、明星、影星、时事趣事、治安案例等,这样长期坚持,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逐渐淡化他们的恶习,强化他们对科学与知识的探索和渴望,久而久之,你会慢慢发现他们身上的缺点在减少,他们身上可爱的成分在增加,并且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更融洽了,沟通更容易了,这时抓住教育转化的火候,可取得预期的效果。

8、情景法

“问题”学生并不是不可救药的,他们只不过是因为长期被训斥和指责的对象,心理上逆反性较强,实际上他们也有“立功赎罪”的。只不过被其外在的满不在乎所掩盖,作为教育者,应有意给他们创设立功和表现自己的情景,从而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促使他们的成就感和成功感,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如对热爱体育项目的学生,可有意组织体育比赛,让他们在赛场上展现魅力,得到认可;对有文娱特长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歌舞比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对家庭优裕的学生,可开展爱心资助贫困生活动,让他们倾听贫困生的故事。当“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点点成绩时,要借此机会向他们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要求,这样“问题”学生较乐意接受,并可能得到转化。

9、换位法

引导“问题”学生作转换身份的假设性思考,从而使他们的灵魂受到触动,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如对不尊重教师、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你可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或假设自己从事教师职业,他的学生如果不尊重他或在上课时在课下做小动作,他心中将是什么滋味,心中会不会好受,这样学生自然会感到内疚和不安,从而改掉坏习惯;再如对一个经常爱打人骂人的学生,你可让他们设想,假如被骂的人是你或你的亲人,你心中是什么滋味,你心甘情愿吗?用换位法让学生换位思考,认清错误之所在,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10、渐进法

“问题”学生的错误习性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故转化教育也非一日之功,而应有耐心。教育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宜急于求成。一是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训斥、多说服少惩罚、多容忍少急噪,要给“问题”学生认识改变错误的足够时间,发现丝毫转变都应及时肯定,不要希图立竿见影,更不要对学生求全责备。特别是对出现反复的学生,不要前轻易斥责为“不可救药”、“朽木不可雕”,要跟踪教育和转化。要清楚认识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更是一项饱含情感和高超艺术技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多管齐下,因势利导,多方配合,讲究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方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学生转化的艺术论文 篇10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许多的差生,他们中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纪律差,有的懒惰成性。能将他们转化成为一名品德优良、积极上进、技术过硬的技术工人将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相反,如果对他们的教育不成功,不仅对社会无益,反而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对班主任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现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取长补短以使之更加完善。

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尤其对于哪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好而纪律又差,老师经常批评他们,家长也恨铁不成钢,对他们经常打骂,同学们以及社会上的人大部分看不起他们,因此他们更渴望别人的尊重。一定不要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因为这样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对抗的局面。我们和他们真心交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认真倾听他们自己的心声,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远大理想,与他们做知心朋友对表现好的方面要当面大加赞赏,对不健康的东西最好不要当面当时指出,以后找机会单独和他和声细语地交谈。使我们的思想容易被他们接受,引导他们建立积极主动的人生观,培养他们艺术地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只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我们就成功了一半。

总之,在学校期间要努力把他们塑造成具有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劳动者。

第二,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这样的学生由于缺点多而优点往往被人们忽视。

所以他们更渴望别人的表扬。我们要努力去发现他们那怕是一点点优点,并且当众表扬他,说明这一优点对将来的工作和社会关系处理是多么的重要,这样他们就会从内心感到自己有闪光的值得别人去学习的东西。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他就会从各方面去努力做好,并且单独地指导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许多方法,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迅速见到成果。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去捕捉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并毫不吝啬当众表扬。如此长期反复不断地辛勤工作肯定会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内在动力并长久不衰。他们的积极性有了,是他们想要学而不是要他们学。他们的创造性和成就感就会使他们做好的办法更多。

第三,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改进不足

他们一点点优点的后面是长期形成的缺点,对缺点的处理更要讲究艺术。我们培育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后,还要象保护幼苗一样爱护他们。他们的缺点一次只讲一点,而且要用单独的和声细语的方式,使他们认识到这一缺点对将来会有多大危害。使他自己想尽快改掉。因为,不好的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掉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还要长期细心地工作,及时耐心地重复地做,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要允许他们再次犯同样错误,并给他们时间去改正错误,因为要改掉一个错误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及时发现并及时提醒他们。严禁用各种各样简单粗暴的方法去伤害他们,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鼓励他们去改进。最好不要开除他们,因为开除一名学生不仅仅证明我们教育工作的失败,而且他们到社会上没有一技之长就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有的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探索适合他们各自心里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地运用有效的方法去教育好他们,要把转化好一名差生看成是一种极大的快乐和享受,有很大的成就感。

第四,要充分利用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

他们中有一些同学因为以前学习的知识很抽象没有兴趣,再加上基础很差,所以积极性不高成绩就不好。但是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使他们很喜欢动手操作,他们到中等职业学校读书就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成为一名很好的技术工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激发他们解决生存实践中问题的积极性。实践操作中的需要反过来又要求他们知识全面,这样他们就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于是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起到全面转化学生的效果。

上一篇:游大浦乡村世界优秀作文下一篇:2023年株洲市中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