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创意设计

2024-08-23

平面设计创意设计(通用8篇)

平面设计创意设计 篇1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设计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餐饮的蓬勃发展,对家庭餐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面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严峻压力;另一方面,为尽早实现创意型餐桌能广泛的走向市场,把握先进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材料运用,以推动我们餐桌的发展市场。

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水平的提高,多数人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情趣。餐桌已经不单单满足人们用餐的需求了,多数人开始关注功能和造型、材料方面的设计,这更加要体现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便携式餐桌设计、儿童餐桌设计、户外餐桌设计、等等一系列的设计。餐桌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具,一套好的餐具设计能带给你的不单单的用餐快乐的体验还是一种身心的的愉悦。因为餐桌的形状,色彩,摆放位置等众多的因素能影响与人的相处,所以拥有一套称心的餐桌就能让你和你的家庭、朋友相处的更融洽。现有的餐桌面临的几个问题功能与结构的单一我决定是对现有家具在造型方面对不同人群进行创意设计。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图1 实木材料图2 高塑材料

图3 台球与餐桌的结合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图6 电视柜

图7 电视柜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图10 儿童床

图11 便携试餐桌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图14 创意型餐桌

(1)功能汇总:市场的餐桌主要包括折叠、旋转、废物带等功能和部件。(2)同类市场的造型样式如图一二。

(3)市场现有餐桌的价格范围:市场上适应普通热群适用的餐桌价格大约在2500-10000之间,高档餐桌价格不一。

(4)市场现有餐桌制造方式汇总:制造方式主要集中与实木、钢化、高塑以及多种材料混合的制造方式。调查总结

餐桌的形状对家居的氛围有一些影响。长方形的餐桌更适用于较大型的聚会;而圆形餐桌令人感觉更有民主气氛;不规则桌面的,如像一个“逗号”形状的,则更适合两人小天地使用,显得温馨自然;另有可折叠样式的,使用起来比固定式的灵活。

餐桌是格外需要烘托的。有人说一张餐桌就是一个任由您打扮的模特。为了要显出它独特的风格,可选择不同的桌布,如简朴的麻质桌布表现出一种传统风味,鲜艳明亮的桌布则能令人感到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息。另外,餐桌上方配以合适的灯具,既能让人领略美食的“色”之美,又能营造出一种迷人的氛围。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您对现有餐桌的功能是否满意? A 是 B 否 您是否觉得餐桌造型单一? A 是 B 否 您对现有餐桌有哪些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您对餐桌的造型设计有哪些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近期是否有购买餐桌的意愿? A 是 B 否

2.2.2问卷调查分析:

女生

人数男生54565860626

4图15 男女比例的调查

还可以不满意人数满意0204060

图16 现有餐桌的满意度调查

人数

产品设计课程设计---创意餐桌设计 设计定位

市场定位

市场主要针对中高端市场 消费人群

新组成的家庭 预计售价

5000-7500元 设计要求

外形设计要满足人机工学 产品经济、实用 使用方便,功能齐全 颜色搭配合理

平面设计创意设计 篇2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论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设计 篇3

关键词:平面广告;表现方法;图形;创意

设计,这一词兼具了古老和现代两种感觉,在现如今这个社会中,每一个人只要满足其行为,意在改变现状,使之符合既定的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其行为就是具有设计性的。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服务,设计是为满足人们某种表达需求而诞生的。因此,设计必须始终围绕需求展开。设计的内涵十分广泛,平面设计区别于其他设计有了明确具体的领域。平面设计不但具有功能上的合理性,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它既不是纯功能的创造发明,也不是纯精神的艺术创作,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混血儿。

1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图形本身就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比较直接、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图形作为整个设计版面的主要视觉元素,它的关键在于可以调动欣赏者最初的兴趣。图形表现趣味浓厚,人们就越有可能重视整个平面设计,才会想继续了解。平面设计中的图形是用来创造一个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图形创意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准确、灵活地表达整个平面设计的中心思想,使人们深刻地理解设计主题,并接受这样的设计。第二,充分利用视觉效应,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第三,猎取人们的心理反应,使人们被图形吸引从而将视线转向文字,以期进一步了解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将是一个图形的时代。图形将作为一种常用语言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载体,可想而知,平面设计更是离不开图形创意设计。只有融入了一定的图形创意,设计者才能更加清晰、准确地向人们传递设计的思想,帮助人们在阅读文字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设计主题。从宏观层面上说,这样有利于不同国家、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 平面设计中“创意图形”设计的基本要求

创意是需要打破陈旧观念,对事物注入新活力。现代的图形设计,从设计创意到表现形式,进入了一个新的设计层面,这种变化可以说是一个时代性的变化,特别是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各种现代艺术流派的波及,人们的设计观念已经冲破了原有专业的局限,许多图形设计家均以多元的知识结构和超常的艺术想象力,创造着图形设计的新风格,人们对图形设计的认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走向新的自觉。

2.1 创意思维的启发

人们多多少少存在着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的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和模式。思维定势本身就是一种空洞的模型,只有当实际的思维活动后发生之后才能显示出思维定势的存在以及不同定势之间的差距。思维定势具有无比强大的惯性,建立新定势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一旦建立就具有很强的稳固性和顽固性。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人先天具有的潜在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开发。创意思维就是在挣脱传统思维的束缚,用辩证的、联系的、运动的思维方式去联想、假设、创造,以及找到新的方法和新的意境的一种创意形式。创意性思维的关键在于突破常规思维和旧有观念的束缚,以独特、心音的观念来强调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其独特的创造性体现在设计艺术的运用过程之中。由物的形产生意的联想,形是一切物象受外缘轮廓限制而存在的平面或是立体的视觉形态,而意则是人类对于各种事物的感知认识和评价。创意思维的形式不仅是一种有意义的形,而且是充满深厚含义的形。

2.2 确定主题思想

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设计者需要先对整个市场情况有个基本清晰的了解。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主题元素的应用关系到整个设计方案是否具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要求设计者要有相当强的元素感觉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要求设计者能够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变化感知力。在设计前仔细研究设计的大方向,积极寻找所有可能需要的材料,在所有硬件准备妥当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开始新作品的创作工作,只有当软、硬件齐全之后,设计者才能将其实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才会有好的设计作品诞生。

2.3 分析主题

图形能够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左右广告

的传播效果。图形占据了羡慕的位置,重要的版面,甚至于全部的版面。图形往往比文字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并激发其阅读兴趣。因此,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我们都知道,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因果关系,设计也是如此,在初步确定设计的主题思想之后,需要做的就是对即将要进行创作的作品做一个细致、全面的分析,深入探究。探究创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碍,一一排除。只有在全面推敲,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方能掌控全局。

2.4 表现主题

完成前两个步骤之后,就进入最关键的环节了——表现主题。图形创意的实质在于怎样将一些有价值的、可信度高的事物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联系起来,再通过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表现设计的内涵和灵魂。图形作为设计者无声的话语,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如,苹果、西红柿、橘子等在体量差不多,但在本质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特征。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

3 结语

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参考文献:

[1] 孟春玲.中国“传统图形创意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孙晓洁.释放图形创意思维的激情[J].天津工业大学,2007.

《平面图形创意设计》教学设计 篇4

一、学情分析

绘画图形,学生从小就一直在接触,创意设计也容易使学生来劲头,怎样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新鲜感,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兴趣,完善学生从湘绣的空间中生成的有趣的图形,实现艺术形的表现,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提高,是本节课设计的要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和实践,学习想象造型与添加造型两种丛书的平面图形创意设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两种方法对自己记录的图形进行创意设计。

2.学习黑白灰、点线面等形式美方法,并能在自己的创意设计作品中加以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尝试从身边的物象发现图形、记录图形进而到图形设计 2.通过教学(寻找并发现——记录——探究——装饰——设计),使学生学习从自然图形向艺术图形提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艺术设计的过程,感受巧妙的创意设计带来的乐趣。

2.能较好的展示和介绍自己的设计作品,能尊重和欣赏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和运用想想造型与添加造型两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创意设计方法以及黑白灰、点线面形式美方法。

2.引导学生愉快自然的体验设计过程(寻找并发现——记录——探究——装饰——设计)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较好的运用想象造型和添加造型的方法,能加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设计出具有趣味和美感的艺术形象。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黑色记号笔 白纸两张 2.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 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1.画一画。在黑板上画出任意图形,让一个同学画三笔,然后让一个同学接着继续画,使先前的形象变成一个新的形象,看谁画的更有趣。

2.学生创意图形的设计方法,通过画图的方法变画变给同学介绍具体方法的应用。着重介绍添加发。画三张图分别介绍寓意性添加、联想性添加和纹饰性添加。

3.让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对任意一物体进行创意图形设计。教师对所学画图形进行讲评,说明运用了哪些方法。

4.对创意图形的方法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印象。

5.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创意图形的应用,老师用多媒体处事一些应用作品图片。

字体设计用于平面设计论文 篇5

一、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传递文化信息

平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为人们提供优美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向人们传达某一种信息,或是生活理念,或是审美品位。平面设计的信息传达通常通过文字、图片和色彩,利用这三种要素,向人们表达有用的信息。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传达的最直观体现,通过文字的表述,人们可以很容易捕捉到平面设计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内容。

(二)增加艺术感

字体设计是通过设计师的精心安排对文字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设计,达到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字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在增加美感的前提下,向人们进行信息的传达,所以字体设计也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在设计主题的引导下,加入艺术创意。

(三)强化视觉效果

文字与图形相比,视觉效果不够强,但是在平面设计之中,字体设计也承担了大部分的视觉效果调节任务。字体设计可以将文字进行多种形式的变换,并且搭配不同的色彩,形成个性化的设计,对平面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利用字体设计的审美效果,提高平面设计的整体美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平面设计视觉效果的传达,实际可以通过字体设计向人们进行情感的传递,利用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平面设计的意境。

二、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原则与应用

(一)字体设计的原则

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不能杂乱无章的进行随意安排,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需要具有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平面设计中的文字最主要的功能是向人们进行信息的传达,文字的.意义和内容是设计师首先要关注的焦点,不能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盲目的对字体进行改变3。在对字体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接受能力,使人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文字进行辨认,对内容进行理解,清晰明了的向人们传达信息。其次,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需要具有视觉冲击。平面设计的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继而使人们产生探知的欲望,特别是广告的平面设计,需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促使消费行为的产生。所以设计师在进行字体设计时,要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避免作品的相似性产生,禁止抄袭。通过具有个性的文字形象,给平面设计增添不同风格的视觉体验,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最后,突出文字的美化作用。平面设计的主体并不是文字,但是文字却是平面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平面设计之中具有装饰和美化的作用。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需要充分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文字进行艺术性的创造,通过优美的审美特性,实现对平面设计的美化装饰作用。

(二)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领域中都会应用到平面设计,而字体设计也跟随平面设计进入各个领域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在广告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商品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增强商品的竞争实力,商家纷纷加大了对商品的广告投放,招贴广告和产品包装都可以看成是商品营销手段的一种,招贴广告中的字体设计要足够醒目,在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特别是标题的设计,既要简单易懂,又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是书籍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文字,无论是书籍的内容还是封面,都离不开字体设计。书籍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需要根据整本书的内容和意境对字体进行构造,需要将作者的思想在整体上进行体现,通过形式和色彩的融合将书籍的内容进行视觉上的呈现。书籍中的字体设计不但要让读者感受到内容,还要使读者看到文字中的色彩,听到文字中的声音。

三、结语

平面设计创意设计 篇6

Residential Area Design equals to Urban Design

——浅谈城市设计对于住区设计的重要性

The important influences of urban design to residential area design

雷亮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研究了城市设计对于住区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对城市设计概念的梳理、对SOM公司的城市设计原则的分析,试图找出街区式住区设计的最关键点,为设计更好的城市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design to residential area design.It tries to analyse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urban design from the book of SOM,to find the key points of nowadays residential areas design.To make a better living environments of the future city, these principles are valuable to not only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but also every citizen living in the city.关键词:住区设计 城市设计 SOM

Keyword: Residential area design, urban design, SOM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区也在不断地变化:逐渐从过去的郊区大盘、城乡大盘模式转变为街区模式,从过去的“围城”封闭模式转变为开放复合模式。住区正在不断地积极融入城市当中。所以,对于建筑师来说,我们不仅仅是在设计住区,我们更是在设计城市。城市设计的知识对于住区设计至关重要。

那么,城市设计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城市设计的存在意义真的只是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衔接者就够了吗?住区怎么积极地融合在城市当中?街区模式到底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

二.住区是城市的一部分 | 住区需要积极地融入城市

笔者生活在深圳,这座一线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住区设计从大盘模式、城乡模式一步步地转向街区模式的历程。

过去的住区,出现了大量用围墙围堵的“孤岛”。无论是高层住宅、多层洋房,还是低层别墅,都遵循着一个“金边银角炒肚子“的规划价值观:住宅沿城市干道一字排开,不牺牲规划用地任何一个角部,肚子里面一定要想方设法留出一个或若干个大花园。这种模式非常符合市场的需求,也非常容易复制,所以层出不穷、屡试不鲜。

在城中心的大盘往往会在城市道路一侧设置沿街商业,但长度非常大,同质化的商业界面经常跨越两个或三个大街区。郊区大盘、城乡大盘大部分则往往只配套少量的生活性商业,城市界面基本上都用围墙代替。这种界面是呆板消极、冰冷自我、没有活力的。无论在这种住区旁边设计商业中心也好、还是办公中心也好,其活力都会被无情的隔断掉,住区会大大损害城市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过去的街区单边尺度往往超过了200米甚至是300米,按照人的平均步速60~80米/秒计算,走完一个街区需要至少要4分钟到5分钟以上。人们无法穿越街区,更无法便捷地到达其他目的地。

01超尺度的住区,用围墙保护的孤岛(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02 过长的城市界面,过长的步行体验(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理想的城市街区的确非常复杂,但我们至少有着一个共同的价值观:街区应该以人为本,给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多样化的路径选择;街区的界面不应太长太单调,应该有不同的表情和空间变化节点。

我们都喜欢在热闹的商业中心购物消费,我们都喜欢在多样的CBD里工作学习,我们都希望城市街区是可达性高、多样丰富、个性鲜明的。住区也一样,它不应成为城市街区的异类,它需要积极地融入城市格局中。

住区用地尺度不能过大,应该遵循“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设计原则,即边长150米或以下。即便是若干个住区统一开发,也应该把城市道路留给行人,把便利的可达性留给社会,提倡多样化的住区界面。

但是,仅仅实现“小街区密路网”的用地尺度控制就可以了吗?把便利性做够就能实现住区积极融入城市了吗?就能成为一个好的城市设计吗?在“小街区密路网“这个载体上,如何充分地实现土地价值?如何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综合诉求?这些都是城市设计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

三.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 SOM的城市设计原则

东南大学的王建国教授主持编写了《城市设计》,非常鲜明地指出:“从广义看,城市设计系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即对城市人工环境的种种建设活动加以优化和调节。”过去,我们片面地把城市设计理解为一个设计阶段,在城市规划之后、建筑设计之前。仿佛城市设计仅仅是衔接规划和建筑的过渡体。这是一种狭义、缺乏整体观的理解。

回溯城市发展史,“从古代直到工业革命,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基本上是一回事,并附属于建筑学。” “城市规划综合了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四者的规划,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城市设计所关注的是人与城市形体环境的关系和城市生活空间的营造,具有较多的文化和审美的含义,以及使用舒适和心律满足的要求。”

实际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中都包含城市设计的内容。”了解城市设计是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具有城市设计意识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城市设计理论产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人莫过于凯文•林奇。他在《城市意象》这本名作中提到:“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印象。城市意象的特性常常是概念性的,而不是被感知的有形体。最惊人的是,描述大都倾向于借助街道的名称和使用功能,而非视觉意象。”他提出设计师都耳熟能详的城市意象五元素: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很多设计师把这五元素等同于好的城市设计,仿佛只要设计中关注到这五点,就完成了一个满意的城市设计作品。这是本末倒置的理解。城市意象不等于好的城市设计。每一个城市都具有这五元素,无论是大尺度的区域中心,还是小尺度的街区。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头有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高颜值的明星。

城市意象的五元素是“认识论”,不是“方法论”。那么,方法论在哪里?谁在回答?

SOM回答得最清晰。

SOM之所以成为设计行业的领军者,主要是依靠“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城市设计业务,一个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业务。它出版了一本书《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非常完整地描述了他们在城市设计方面的价值观。对于凯文•林奇,他们是这样理解的:“凯文•林奇提出了他认为成功城市所共有的一些品质,并相信这些品质可作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城市的设计规范,他称这种方法为“城市设计的规范化理论”……基于林奇的部分理论,本书提出了一套原则,这套原则已经被证明在引导与传达城市营造理念过程中是有价值的。”

03 SOM的城市设计九原则(图片来源:《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

这九项原则代表了SOM的城市设计价值观。

第一个原则“可持续性”是一个宏观策略,是对于维持整个生态环境的基本态度,是“对环境的承诺”。首先要保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其次才是保证城市环境。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自然必须放在城市的前面。当设计范围内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或调整有冲突的时候,必须以自然影响最小化为先提原则。

第二至第五原则是具体设计方法:对于城市街区设计来说,可达性对应的就是“小街区密路网”,而多样性对应的是混合街区形式;开放空间概念涵盖大尺度的自然和小尺度的街角绿地,兼容性则是指城市街区中的建筑如何协调共生。

第六至第八原则偏重于政策层面:激励政策对应的是城市更新;适应性强调城市设计是一个持续改进优化的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开发强度与TOD紧凑型开发模式相关。

第九原则也是具体设计方法,识别性很好的对应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五元素的“标志物”。城市设计需要关注的识别性对象不一定都是建筑,它可以是一个雕塑、一个广告牌、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小广场、一幅画,这充分说明城市设计的范畴远远超越了建筑设计。

SOM在发表这九项原则之后并没有停滞不前,随着他们在全球各个城市的设计经验不断积累,以及城市发展不断发生的多元变化冲击,SOM在2018年前后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十项原则,公开发布在SOM的官方网站上。

04 SOM的城市设计十原则(图片来源:SOM官方网站)

05 SOM的城市设计从九原则发展为十原则(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这新的十原则关注视野更加宏观、策略性更加明确。与之前的九原则相比,SOM的城市设计范畴大大增加了,经济、食品、废旧、水源、能源、气候这六个要素都是新增加的。如果说之前的九原则偏重于方法论,那么新的十原则更倾向于认识论。

四.设计住区,就是设计城市

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城市设计的原则;对于建筑师来说,必须以城市设计为指引,将住区的规划、产品、氛围设计有机的整合,进行一体化设计。

1.SOM的城市设计原则对于住区设计的启示

对于以前的九原则来说,可持续、可达、多样性、开放空间、兼容性、识别性这六点最有用。

可持续性是一个宏观背景和要求,这一点前文已经简述。

可达性是在用地规划阶段影响最大的,我国当前已经采纳了“小街区密路网”理念,在法规层面对可达性给与支持。可达性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通行便利”,关键是“便于步行”和“以人为本”。众所周知,美国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严重的“城市空心化”问题:白天巨量的人流涌进城市内工作,汽车成了马路的主人,交通不堪重负。到了晚上,白领们都离开城市,涌回城郊的别墅区,城市变成了低收入人群的聚居地,黑暗、危险。必须把道路还给行人,必须把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那就是鼓励步行,减少车行。直接的策略就是建立适宜步行尺度的“小街区、密路网”。

06 可达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多样性强调的是不同功能的混合。这里有个明确的观点:不要担心过于严格的设计要点会扼杀建筑师的想象力,只要不同的建筑师来设计,再“不近人情”的“法规”下都会诞生多样的城市面貌。住区设计不能再重复以前的大盘模式:一种户型打天下、一种建筑图章化,这种过于功利的开发思路不能适应街区式住区的设计。为了融入城市,住区应该多样化,住区界面必须混合多元化,保持多样性与选择性。

07 多样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开放空间不等同于公共空间,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概念。无论是宏大尺度的自然栖息地开放空间,还是细小规模的绿地广场,都离不开“自然”这个主题。这一点对于住区至关重要,因为人都是喜欢自然的,好的城市必然是拥有自然的城市,住区不能独占资源,用围墙把所有的自然都包住,城市的开放空间和住区的开放空间需要贯通、交融。

08 开放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兼容性主要是指:对于整个住区的建筑群来说,每一栋建筑应该有着怎样的定位?这就好比一群上班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和外表特征,个性和共性如何兼容?主次如何分配?

09 兼容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识别性是与林奇的城市五要素中“标志性”相呼应的。我们对于标志的识别和印象,构成了我们对城市的重要心理图示。我们会更容易记住那些标志,更容易喜欢上那些“美”的标志。住区的标识性塑造也就是城市的标识性塑造。

标识性(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住区设计需要一体化

如果我们把住区设计概括为三个重要部分:规划设计、产品设计、氛围设计,那么这三个部分必须是互为影响、密不可分的,必须一体化。过去的大盘住区往往把规划设计等同于产品排列,忽视了产品与规划的互动,把氛围设计简单理解为建筑立面设计,忽视了建筑与景观、室内的互动。

住区的规划需要在产品排列的基础上基础,融入可达性、多样性和开放空间的理念,根据不同用地的城市属性、市场属性、政治经济文化诉求,综合进行空间规划。

住区的氛围设计至关重要。规划和产品决定了氛围的基调,建筑、景观、室内三者共同构成了氛围的营造。

首先,建筑的氛围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氛围,因此兼容性是设计的关键,设计师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城市界面由什么构成?建筑的主次、高低、前后等等关系如何把握?居住功能、商业功能、配套功能等等如何协调统一?

其次,识别性需要准确界定:并非所有的识别性都应该由英雄主义式的建筑物承担。令人难忘的住区印象,不一定是它的规模有多大、它的房子有多高、它的大门有多炫……也许,一个开放的街角公园,就能让人记住这里;也许,一个通往隔壁社区的跨街天桥,就能让人称赞不已;也许,一条热闹的商业内街,就能让周边所有的年轻人都汇集在此……

城市设计融入住区设计策略(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五.结语

过去的住区设计往往将围墙等同于城市界面,往往将自然空间封闭在一群居住建筑组成的大圈圈或小圈圈立面,这是一种“围城”:好像保护了居者的生活、保证了私密,但也将城市活力拒之门外;好像维护了居者的优越感、营造了尊贵,但也恰恰表现出了冷漠和自负。

住区的安全肯定不是只有围墙或街铺才能实现,街区式住区也不是意味着所有空间都要无底限地完全开放。城市设计需要正确地融入住区设计的各个阶段,设计师必须有城市设计的知识背景和主动意识。

以人为本、步行优先,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小街区密路网,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住区必然要遵守这个策略。尊重自然、文化、市场的要求,把可持续性、可达性、多样性、兼容性融入住区设计当中,创造宜人的开放空间、城市标识性,是SOM在城市设计方面总结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学习并融会贯通。

未来的住区和城市其他街区一样,将变得更低碳、更自然、更高密、更宜居、更高效、更人性。作为建筑师或规划师的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合格且与时俱进的城市设计师,为城市美好的未来添色增彩。

未来城市与未来住区共命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1

[2]约翰•伦德•寇耿,《城市营造:21世纪城市设计的九项原则》,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07

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研究 篇7

平面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

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之前,要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并了解客户的意图,以及客户想要表现的企业形象或产品形象等,这样才能把握好作品的中心与主题。在确定客户的想法后,就要以客户的要求为主,围绕客户的想法将平面设计的大体风格进行明确,这个过程非常的重要,对设计师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仅要使作品具有创意,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要将主题凸显出来,并要保持整体美观,这就需要设计师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同时也要注意色彩搭配、文字字体等方面的细节问题。这样才能使作品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同时,吸引人们的视线,使人们获得网页想要表达的信息。

网页设计的基本思路分析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确立一个目标,网页设计也不例外。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目标进行明确的认识以及把握。有了目标,理解了目标,才能够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具有鲜明主题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网页设计师要不断对网页设计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把握好中心,对网页的整体风格要有一个明确的想法。结合企业或产品的情况来对网页的主题以及方向进行确定,确定好设计方向后,就要思考应该选择哪些元素,哪些元素放在网页中能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对网页的布局、网页各部位的颜色、网页的大体风格、文字字体等方面都要进行思考,并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及有效的掌控。将这些主要元素确定后,再对网页进行细致的设计,考虑好色彩搭配、文字大小等一系列问题,将各项元素向设计的目标靠拢,并将要表达的信息合理的贯穿其中。这样设计出来的网页既美观,又能让用户在浏览中获取了网页想要传达的信息。在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个板块的衔接情况加以重视,同时设计师要尽情的发挥灵感,使网页作品能够有独特的创意。

关于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

1.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的关系解析

1.1网页设计是平面设计的延伸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以及企业的运行等都与网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一个网站的网页设计风格独特,色彩搭配合理,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浏览用户的视觉注意。因为用户在进行网页浏览时,首先注重的是看着能否舒服,如果网页看着给人以舒服的感觉,那么用户才有心思继续浏览。而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在某些方面具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以网页设计的发展前景综合来看,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不能完全分开,网页设计就是将平面设计通过电脑屏幕体现出来,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网页设计可以说是平面设计的一种延伸,也是平面设计的新局面。

1.2网页设计是平面设计的网络化结果

所谓网页设计,就是利用各种标识语言,然后进行一系列的专业化操作将电子格式的信息以图形的形式通过电脑屏幕表现出来。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都是为了给人以更好的视觉效果。只是两者的背景有所不同,网页设计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得到推进的,它属于一种新型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将平面设计网络化的结果。网页设计也是通过表现艺术来吸引人们的实现,而且在网页的设计过程中,它的表现方式也是根据平面设计的表现方式延伸而来的,具有着一定的相同性。所以说网页设计就是将平面设计网络化,它也是未来平面设计的一个新发展途径。

2.网页设计和平面设计的不同之处

2.1约束性方面

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约束条件,这种约束条件体现在多种方面。网页设计只能在电脑设备上进行创作,要想将它的艺术效果充分的表现出来,也只能借助电脑设备才能得到表现。而且网页中的设计作品在展现的时候可能会由于网速的影响而产生一些状况,例如显示不完全等现象,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平面设计受到的限制就比较少,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可以随时用任何方式进行展示,没有什么条件的限制。在进行平面设计的过程中,不管是颜色、字体大小都是可以自由创作的,而且这种创作很大程度上与设计师当时的心境有关。

2.2表现范围方面

网页设计与平面设计最大的不同就是表现范围的不同。网页设计的表现是仅仅局限在网络环境中的,经过精心设计的网页会将网站的整体艺术效果通过电脑屏幕传达给用户,使用户能有一个舒适的视觉效果,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网站上表达的企业信息或是产品信息有所了解,从而提升网站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平面设计的表现范围是比网络设计广阔的,它不受宣传方式、途径、工具等方面的限制,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是在二维空间里的一项艺术的表达方式。平面设计作品可以通过很多形式进行展示,从而达到宣传目的。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网页设计在媒体介质上有着比平面设计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3技术实现方面

网页设计只能局限在网络环境中,它离不开相关的设计软件,要想做好网页设计,必须要利用绘图工具来进行,而且只有强大的软件才能支持网页设计工作。而平面设计相对于网络设计来说,对软件的依赖性比较小,它更加注重的是印刷的过程。平面设计可以利用画图工具来进行创作与设计,也可使用相关的绘图软件来实现对艺术的表达,这是它与网页设计最主要的区别。

结束语:

平面设计中的汉字残缺设计 篇8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平面设计中的汉字残缺设计

Incomplete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graphic design

□陈涛

(重庆邮电大学 传媒艺术学院,重庆 400065)

残缺汉字的意蕴美在于,它利用局部缺陷反衬出整体的亮点,从而构成残缺美。汉字的残缺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知觉经验原则、简化原则和结构骨架原则,让观者在完形冲动的心理下补充完成残缺部分,从而实现设计主题的传达。

汉字残缺设计;视觉完形;平面设计

汉字作为中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和中国文化的脊梁[1],其独特性是其他文字无可比拟的,其特有的美感特征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因此,汉字本身的设计以及汉字元素在众多平面设计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其中有些设计作品对汉字运用了残缺设计的表现形式,即对字体本身的偏旁、笔画进行省略或替换,这种设计不但没有影响文字的可识别性,还有其独特的意蕴美,成为平面设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残缺汉字的意蕴美

残缺即不完整,是事物表象的破坏或不完美、事物恒常的破坏或夸大,是秩序的颠倒。当涉及图像的形状、轮廓、结构、肌理、质感等物理性质时,残缺与完整相对应。当残缺存在于整体中,局部的缺陷恰好可以反衬出整体的亮点,由此构成的残缺美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并留下深刻印象。

在视觉艺术中,残缺可分为有意性 (刻意)和无意性(偶然),由此产生不规则的痕迹和肌理,或呈现出不完整的形式结构。从视觉艺术的语言特征上看,一方面,刻意产生不完整的痕迹来自于个人对当时客观事物的特殊反映。在古人题墨中,就有许多刻意的残缺字。比如在泰山上有一块摩崖石刻,上面镌刻“虫二”两字,“虫”字上多了一撇,探其究竟:繁体字的“風”字,去掉外面的边儿;“月”字去掉周围的边儿,就是“虫二”。这两个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优美。另一方面,偶然产生不完整的痕迹来自于媒介材料的特性,它的残缺往往是自然的造化。以书法中的用笔为例,由于墨的焦淡、纸的皱平等因素,所书写出的文字都有着偶然性的、残缺的表象,如轮廓、笔痕等。从书法的角度来看古代的碑刻,虽然某些字个别笔画有些残破斑驳,但看上去仍不失美感,“因为笔画上的破损没有影响到字的笔画间气势的贯通,没影响到结构及整个字的神韵,自然也就没有影响到字的意蕴美 ”[2]。

残缺的形象很容易形成感官刺激,并成为视觉的焦点,引起视觉注意,这也是它最大的优势。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当不完全的形呈现于眼前时,会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的追求完整、达到和谐的愿望,这种愿望会使观者形成一股将它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从而刺激了知觉的兴奋,活跃了想象思维。对此如果运用合理,即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获得审美的满足。

二、汉字残缺设计的原则及其应用

汉字残缺并非都意味着美,唯有合乎秩序的残缺才能使人产生美感,而秩序即原则。

1.知觉组织的整体性原则

对残缺设计形式在汉字中的运用,为什么会“笔断而意不断,形散而意连”,还能具有准确的识别性呢?这首先要从人的知觉来寻找依据。“知觉是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连贯的映象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终产物是对特定对象的认知,形成该物体的完整映象。”[3](P58-59)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完成了知觉的整体性,其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完形心理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由韦特墨、考夫卡与苛勒于 1912年创始于德国,以强调知觉的整体性、独特性和重要性为特征[4]。“格式塔理论的合理性在于,人的视知觉实际上是一种视觉思维,它有着主动性和选择性。它有一种‘完形’意志,将不完整或不规则的图形联系起来。”[5]“这时候,虽然刺激物本身是残缺的,但仍能获得一个完整的知觉对象”,“线条画之所以能成功地把物体再现出来,完全得益于知觉的‘完结效应’,正是这种特殊的效应,才把轮廓线之内的形状转变成了物质实体”。[6]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不同的属性,并且由不同的部分组成。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时候,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大量离散的感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它们组成某个完形的整体。如图1中两种完全不同属性的文字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之”字,但并没有扰乱其视觉信息的传递。这是因为它紧紧抓住了文字形态的整体视觉感,人们在看到“之”字这一设计之前,它的整体视觉感就已经在大脑中存在。当客观对象的整体特征刺激作用于大脑,大脑便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将残缺文字与客观对象进行“对号”。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残缺文字所传达的具体意义了。下面这句话可以很形象地概括并解释知觉的这种组织判断规律:“把许多个单独的音符组合在一起,便能产生一支曲调,但这支曲调并不存在于任何单独的曲调之中。”[7]

2.视觉经验原则

小阿德尔伯特·阿姆斯曾说过:“有机体总是将他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事件的预测与他固有的意义框架进行比较。如果这些外部事件与他的预测相符,或说‘行得通’,他就不再对它感兴趣了;如果不相符,那么就对当时的情形作一番估量。”[8]这种估量实际上就是视觉的焦点和矛盾所在,观者往往在审视判断和评估中获得与以往经验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象。

“对于不完全的刺激,知觉倾向于完善,这是过去经验对当前知觉作用的一种表现,即部分刺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中存贮的信息能够补充该事物的其他部分刺激的信息”[3](P71),以产生视觉对形象的完形。换句话说,由残缺设计所引发的“文字信息中断,形成视觉焦点,使阅读受阻,造成心理的缺憾和焦虑,但视线很快又被替代物所占据,形成新的视觉焦点、中心。观者在新与旧、前与后的信息重叠中,通过自己的经验判断和知识重组”[8],来使汉字、句子或词组的残缺部分得以完整,重构一种新的语义,从而完成了信息的解读。最突出的例子是成语和诗句,如“龙凤呈□”、“雪中送□”、“恭贺新□”等。正是由于人们对某些事物的熟悉和了解,缺失并未影响正常的信息传达,反而增强了表达效果。

高明的设计师以敏锐的感知力,巧妙利用上述原理并把它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去,更好地实践了汉字的残缺设计,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如图2在设计中空出“油”字左边偏旁的两点,构成了残缺的“油”字,让观者通过大脑的储存信息自己去完善,使之形成完整的“油”字。这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观者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广告的诉求主题。图3虽然把“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的每个字都模糊掉了一半,但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阅读。如此残缺设计,使观者在惊讶之余深深记住了它,从而达到了广告诉求的目的。

3.简化原则

在视觉艺术中,由于简化所表现出的残缺的形式结构呈现了知觉简化的完型趋向,符合艺术简化的视觉艺术法则,体现了视觉艺术语言的一定规律,因而这一原则也被广泛应用于汉字的残缺设计中。中国书画更推崇以意写形的残缺的形式结构,如“留白”的处理手法会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中国书画把对不完整的理解,上升到宏观的哲学的美学高度”[5],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美学家库尔特·贝德特把艺术简化解释为“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这个本质,就是其余一切事物都从属于它的那个本质”。[9](P111)因此,在抓住事物本质的情况下,无论如何简化,“残缺的形式痕迹都蕴涵着丰厚底蕴,它是‘内在’简化原则的外在表现”[5],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表象的残缺,将理念融入其中,赋予残缺新的内涵,使残缺的形象得到艺术的升华,从而创造性地完成理念和信息传达。如图4,设计者巧妙运用残缺的设计手法对汉字“公”和“私”进行了极有创意的简化,把“公”下边的部分和“私”右边的偏旁简化掉,其文案“廉洁奉公光荣,损公盈私可耻”深刻揭示了廉洁奉公的广告主题。

4.结构骨架原则

一个视觉对象的形状并不仅仅是由它的轮廓线组成的。著名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曾说过,要想把一个物体画出来,“在动笔之前,画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眼前物体之主要线条的对比。在很多时候,主线条并不是物体的实际轮廓线,而是构成视觉物体之结构骨架的线条。”[9](P111-112)结构骨架是指主要轴线的骨架,其次还包括由主要轴线确定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独特对应关系。由结构骨架来确定一个式样之特征的事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要一个形象的结构骨架与观者个人的视觉概念的结构骨架相类似,这个形象就可以被观者毫不费力地认出来。[9](P67)因此,汉字残缺设计的魅力体现在不完整的形式结构中,其缺省的或残缺的部分则靠图形暗示和心理联想来补充。

所有汉字都有自己的结构骨架。从整体来看,汉字具有“方块性”。任何以汉字为元素的设计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要遵循汉字的结构骨架,否则就会产生误认。不难发现,汉字的笔画与偏旁千变万化,但书写起来它的结构骨架是不变的,具有稳定性。

设计师依据汉字的结构在进行作品设计时可以游刃有余,尽情发挥创意灵感。如图5中“美”字的左半部分被替换成五个手指印,与背景的半圆形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美”字,其创意别有一番情趣,传达出美与人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该作品的“美”字之所以没有被误认成“养”、“羊”、“丰”等字,主要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汉字的结构骨架。如图6肖勇的招贴设计《抗击非典》,画面中“非”字的两个竖笔画没有表达完整,“典”字右边少了一捺,“非”字同构在“典”字中间,并与红色的圆形禁止标志重合,视觉冲击力极强,清晰地传达出了设计的主题——禁止非典。

三、结语

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故也是设计师发掘创意的巨大宝库。在现代设计中,以汉字为主题元素的设计作品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发展,其中汉字的残缺设计颇具代表性。从古到今,残缺汉字给人们留下无数的“缺”,让人们去猜想和补全。现在的设计师们正是在这些“缺”中找到了美,找到了丰富的设计内涵。汉字的残缺设计不仅揭示了其形式美感,更被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中,让观者感受到那种把客观的缺失和主观的趋于完美的冲动相结合所产生的心理碰撞,因而回味无穷。

[1][英]帕默尔.语言学概论 [M].李荣,王菊泉,周焕常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89.

[2]许东方.“残缺美”之我见 [J].美与时代,2007(4):33.

[3]马谋超.广告心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4]秦波.完形心理理论对产品形态的作用与意义[J].包装工程 ,2005(2):153.

[5]叶明辉.视觉艺术中的残缺美 [J].理论月刊,2006(6):134.

[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 [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47.

[7]沈榆.现代设计 [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5:59.

[8]王宏香.残缺美的视觉表达[J].装饰,2004(6):79.

[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腾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J52

A

1009-3729(2010)02-0058-04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实践心得体会下一篇:青年员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