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2024-09-23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精选9篇)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1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

实施办法的通知

天政办发〔2012〕11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市属及驻市各单位: 市残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人行天水中心支行制定的《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市残联 市财政局 市地税局 市人社局市工商局 市统计局 人行天水中心支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工作,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甘肃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甘政办发〔2011〕213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指本市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以不低于本单 —1—

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按依法缴纳的保障金。

本办法所称单位在职职工,是指在单位工作并取得报酬的各类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因季节性用工难以确定职工人数的,按单位年平均职工人数确定。

本办法所称在职残疾职工,是指符合法定劳动年龄,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含1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享有平等工资待遇和基本社会保险的职工。用人单位的离休、退休、离职或不在岗的残疾人员,不计入在职残疾职工人数。

第四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按实际差额人数,以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全额为基数,计算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算公式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单位上在职职工总数×1.5%-单位在职残疾职工数)×本市上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

第五条 市、县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其职责:

(一)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本办法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二)发布年审通告或通知,核定用人单位职工人数(含残疾职工),下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核定通知书》(以下简称《核定通知书》);

(三)向市、县区财政、地税部门报送《核定通知书》等相关资料;对逾期未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用人单位进行催缴和行政处罚等。

第六条 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下列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管理工作:

(一)市、县区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代扣工作。

(二)各县、区地税部门负责各类企业、团体、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等涉税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代收工

作;协助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做好代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代收资金的统计、信息反馈等。

(三)人民银行负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分级入库、管理及相关政策宣传、工作统计、信息反馈等。

(四)市、县区财政、地税、工商、人社、统计部门负责向同级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用人单位名称及职工总数等基本情况。

第七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年征收,每年征收一次。

(一)企业、团体、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下列程序征收:

1.3月15日前,市、县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通过公共媒体和有关场所,发布年审通告或通知;

2.4月1日前,用人单位填报《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手册》(以下简称《年审手册》),独立核算、独立纳税的用人单位,一律单独填报《年审手册》,不得在系统内合并填报。用人单位申报审核资料时,应当提供其安排残疾职工的身份证、残疾人证、劳动合同、参加社会基本保险等证件的原件,以及用人单位上的年报报表、工资领取单等;

3.5月31日前,县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认定用人单位申报的《年审手册》,出具《核定通知书》。用人单位对县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年审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核定通知书》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县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复核申请(逾期未提出复核申请,即视为同意)。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在10日内予以复核或书面答复;

4.6月10日前,县区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将汇总的用人单位名册和《核定通知书》等征缴资料报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后于6月25日前报送省就业中心;

5.7月1日至9月30日,各类企业、团体、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等持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下达的《核定通知

书》,向其所在地地税部门申报办理缴款登记,一次性缴纳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机关、财政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下列程序征收:

1.机关、财政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填报《年审手册》、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程序与本条第(一)项2、3目规定程序相同;

2.5月31日前,市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将核定的上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单位名单及金额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在下达各机关、财政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下预算时一次性扣除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开具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甘肃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用票据》。

第八条 市、县区财政、地税、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对征收到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规定做好分级入库工作。

(一)财政部门代扣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采取“本级所有,直接入库”的方式,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直接进入本级财政国库。

(二)地税部门按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核定通知书》核定的征缴数额,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并统一开具由省地税局监制的《甘肃省综合费金专用缴款书》。

地税部门代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采取“比例分成,就地入库”的方式,按政府收支预算科目编码(1030142),分两类直接缴入当地国库。一类为市辖区行政区,按省级20%、市级20%、区级60%的比例缴入省、市、区国库;二类为县,按省级15%、市级15%、县级70%的比例缴入省、市、县国库。

(三)人民银行应加强商业银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库管理,督促商业银行比照经收税款业务,准确办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的收纳,完整、及时地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划转到指定国库。

(四)市、县区地税部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定期与财政国库核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入库、到账情况,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收入准确无误。

(五)用人单位因客观原因多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需经单位所在地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认定后,在下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扣减。

第九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原则上不能缓缴或减免。用人单位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缴纳确有困难的,可向单位所在地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经同级残联和财政部门审核,报请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批准后,方可缓缴或减免。缓缴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

第十条 用人单位逾期未向残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年审的,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一律全额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对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逾期拒缴或少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单位所在地同级残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应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并直接进入所属县区指定国库。

第十一条 市残联会同市财政、地税、人民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和入库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对违规操作、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纪违法行为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 地税部门代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所需工作经费按10%的比例从县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财政部门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所需工作经费按5%的比例从同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2006年12月28日市政府发布的《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办法》(天政发〔2006〕141号)同时废止。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2

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财政部关于取消 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18号)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保障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

第三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第五条 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

第二章 征收缴库

第六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7%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上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第七条 用人单位将残疾人录用为在编人员或依法与就业年龄段内的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且实际支付的工资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可计入用人单位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用人单位安排1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1至2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3级)的人员就业的,按照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八条 保障金按上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和本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之积计算缴纳。计算公式如下:

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7%-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按上年本单位在职职工的年平均人数计算,结果须为整数。季节性用工应当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以劳务派遣用工的,计入派遣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是指上年本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实际人数,可以不满1年,不满1年的按月计算。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口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加班加点工资、津贴、补贴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项目。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未超过上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本单位实际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超过上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按上年北京市社会平均工资3倍计算。社会平均工资指北京市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差额人数,以公式计算结果为准,可以不是整数。

第九条 保障金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先到地税登记地所在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审核,再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缴纳保障金;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采取自核自缴的方式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

第十条 保障金按年计算征缴,申报缴费期限为每年8月1日到9月30日。

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征缴期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征缴期的最后一日;在征缴期内有连续3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在申报时,用人单位应当提供本单位上在职职工人数、经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后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 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应定期对用人单位进行检查,发现用人单位未按时申报缴纳、申报不实、少缴纳保障金的,应当催报并追缴保障金。

第十二条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配合地方税务机关做好保障金征收工作。

用人单位应于每年8月1日至9月15日向地税登记地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上年本单位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未在规定时限申报的,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及时向本市地方税务机关提供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第十三条 本市保障金征收采取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方式征缴。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征收保障金时,应当向用人单位开具税收票证。

第十四条 保障金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本市保障金的分配比例,按照4:6的比例由市和区分级使用。

第十五条 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对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未达到在职职工总数的1.7%,且在职职工总数在30人以下(含30人)的小微企业,免征保障金。调整免征范围后,工商注册登记未满3年、在职职工总数30人(含)以下的企业,可在剩余时期内按规定免征保障金。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遇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遭受重大直接经济损失,可以申请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

用人单位申请减免保障金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1年的保障金应缴额,申请缓缴保障金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

用人单位申请保障金减免或缓缴的,应先向地税登记地所在区的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区财政部门进行审核批复,报市财政局备案并将批复结果告知同级地税部门。

批准减免或者缓缴保障金的用人单位名单,应当由各区财政部门每年公告一次。公告内容应当包括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减免或缓缴保障金的主要理由等。

第十七条 地方税务机关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时限要求征收保障金,确保保障金及时、足额征缴到位。

第十八条 本市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减免或缓征保障金,不得自行改变保障金的征收对象、范围和标准。

第十九条 建立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及缴纳保障金公示制度。

各区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用人单位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各区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用人单位缴纳保障金情况。

第二十条 保障金退款由用人单位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提交申请。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审核有误的,应当先到地税登记地的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重新审核残疾人人数。办理退款手续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保障金纳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支持方向包括:

(一)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和职业康复支出。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含展能活动)支出。补贴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所需设施设备购置、改造和支持性服务费用。补贴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和运行费用。

(三)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经营场所租赁、启动资金、设施设备购置补贴和小额贷款贴息。各种形式就业残疾人的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手工业及其他形式生产劳动。

(四)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以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

(五)对从事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收入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的救济补助。

(六)经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用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保障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生活等其他支出。

第二十二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正常经费开支,由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第二十三条 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按照北京市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选择符合要求的公办、民办等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承接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职业康复、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工作。

第二十四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财政部门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布保障金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和保障残疾人生活支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擅自减免保障金或者改变保障金征收范围、对象和标准的;

(二)隐瞒、坐支应当上缴的保障金的;

(三)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保障金的;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将保障金缴入国库的;

(五)违反规定使用保障金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保障金,经主管税务机关催缴后仍未缴纳的,由财政部门按照〘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

第二十七条 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障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 附 则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3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工作,进一步推动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令第488号)、•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暂行办法‣(粤残联„2010‟216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上在职职工平均人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宜的工种和岗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法定比例的,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

前款所称的用人单位,包括省残疾人联合会委托的中央、省驻穗单位,在本市登记的外地驻穗单位和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条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法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按实际差额人数和广州市(或县级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职工年平均工资的80%计缴保障金。保障金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应缴保障金=上广州市(或县级市)职工年平均工资×80%×(用人单位上在职职工平均人数×1.5%-残疾人职工数)。

第四条 当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指标按当年实际用工月份计算。

安排1名盲人或一级肢体残疾人上岗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用人单位应为其安排适宜的工种和岗位,且其工资应不低于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中位数。

第五条 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应当由用人单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可以在劳务派遣协议中与用工单位约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缴纳事项。劳务派遣单位代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可比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事服务单位营业额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2]1095号)规定不征收营业税。

第六条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实行省、市、区及县级市统一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一)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区、县级市残联负责初审、广州市残联负责复审、稽查等工作。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具体工作并设立广州地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服务点(下称年审服务点),为用人单位提供就近服务。广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下称市年审机构)在每个年审点派驻2—3名工作人员,年审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二)地税部门负责保障金征收工作,保障金随税同征、同查、同管,并纳入目标考核管理。

地税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推进计算机互联网络建设,共同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征收相关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和工作流程一体化。

(三)财政部门会同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保障金的管理与使用。

(四)国家金库广州市中心支库及各代理支库应根据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对办理保障金上划、报解等情况开展自查。国家金库广州市中心支库及各代理支库应按规定的比例,在保障金缴入国库的同时办理划转手续上解统筹金,并及时将缴款书回单退给同级代征地税部门,同时做好与同级代征地税部门的对账工作。

(五)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税、工商、统计、质监等部门,配合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统计等工作,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向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用人单位相关信息资料。

第七条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行审核制度,审核按以下程序及方式进行:

(一)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发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通告和通知,告知年审期至6月底。

(二)用人单位应在每年6月底前,在规定的相应时间段内持•广州地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表‣和在职职工人数统计报表、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缴费记录等证明材料,到年审服务点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

(三)市年审机构应为已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用人单位开具•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安排残疾人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办理缴纳保障金手续。

(四)对超过6月30日仍不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用人单位,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由市年审机构依据地税、社保、统计等部门登记的在职职工人数,核定其应缴纳的保障金,并于每年7月31日前提供给地税部门代征。

(五)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存在困难的,应于6月30日前依法提出缓、减、免缴保障金申请,逾期提出的不予受理。

第八条 保障金的征收按以下方式进行管理:

(一)保障金由地税部门统一代征。地税部门收到市年审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由用人单位机构所在地的地税部门向用人单位征收保障金。

(二)保障金按年征收,缴费期限为每年的8月1日至10月31日。保障金征收统一使用地税部门的税收票证。

(三)已与广州市各区、县级市地税部门签订•委托银行代划缴税、费协议书‣(简称“ETS协议”)的用人单位,由机构所在地的地税部门直接划扣;其他未签订ETS协议的用人单位,到机构所在地的地税部门办税服务厅缴纳。

(四)逾期未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由地税部门依法催缴,并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对拒不缴纳保障金、滞纳金的用人单位,由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对多收重收保障金的,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残疾人联合会、地税、财政部门审核后,参照税款退库办法办理。

第九条 保障金是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保障金的征收,实行分级入库。即中央、省驻穗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入省国库,市属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入市国库,区、县级市属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入区、县级市国库。

用人单位的分级,在地税部门代征保障金前,已征收保障金的用人单位,仍按原确定的分级入库;地税部门代征保障金后,新增加的用人单位,根据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关系进行分级管理、分级缴入同级国库。

保障金的使用,由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按照保障金的规定用途,编制预算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地税部门征收工作经费,按上年实际缴入各级国库的保障金数额2%计算,由各级财政部门划拨到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具体由广州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编制部门预算)。

地税部门应切实加强征收保障金的汇统核算和管理工作,对征收入库的保障金应在•入库税金明细报表‣的“其它收入”项目分预算级次如实予以反映。)

第十条 各级财政、残疾人联合会应切实加强对保障金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保障金审核征收专项检查,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在征收、使用和管理保障金过程中,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在职员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不包括离退休返聘人员。

残疾员工,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8级),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按国家政策规定参加了社会保险,工资所得不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法定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简报 篇4

覃塘区地税局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多项措施,扎实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残保金的征收工作,建立协作机制。

覃塘区地税局主动向区政府领导汇报残保金征收管理情况,多次与财政、残联等部门磋商协调,形成了联合控管征缴机制。二是加强残保金征收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首先是组织税务干部参加残疾人保障金业务知识培训视频会议,再者在局内召开残保金征缴相关业务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让税务干部掌握残保金征管规范,同时也拓宽了知识面,为残保金的征缴工作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展相关政策宣传。通过办税公告、电话告知、下户辅导、QQ群及微信等渠道,积极向企业宣传解释政策,更好的地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四是夯实费源管理基础,主动适应新的征管模式和计算方法。据统计,截至12月19日,已有20户纳税人申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9.51万元。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5

关于印发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办法的通知

苏地税发„2006‟262号

各省辖市、县(市、区)地税局、财政局、残联,省地税局直属分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江苏省各市中心支行、各县(市)支行,省各有关单位,中央驻苏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省政府第31号令),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管理工作,我们联合制定了•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办法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

江苏省财政厅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管理,根据•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决定‣(省政府第31号令)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征缴范围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城乡各类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本单位上年末从业人员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安排未达比例的,应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

二、征缴标准及口径

按照规定比例计算,未达到残疾人安置比例的单位,根据实际差额比例缴纳保障金。

保障金计算公式为:(上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总数×规定应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末单位已安排从业残疾人员数)×统计部门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征收比例=应缴纳保障金。

单位从业人员:指在各单位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单位从业人员总数按照上年度末在册职工人数核定。

从业残疾人员:指在国家法定劳动年龄内,持有县级以上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依法享有平等工资待遇和基本社会保险的从业人员。

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根据市或县(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数据。

三、审核认定

(一)各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底前,到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及单位从业残疾人员的审核认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确认后,向单位出具•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抵扣审批表‣(见附件)。

(二)单位办理从业残疾人员核定手续,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1、从业残疾人员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正本及复印件;

3、单位与从业残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复印件;

4、从业残疾人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证明复印件。

(三)对逾期不报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及从业残疾人员审核认定的单位,一律视作未安置残疾人就业,由地税机关根据单位上年末在册职工人数计征保障金。

四、征缴办法

(一)保障金统一由地税机关代为征缴,实行按年征缴,具体征缴期由各省辖市地方税务局确定。

(二)缴费单位按单位上年末在册职工人数在规定的缴费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

(三)已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凭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出具的•江苏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抵扣审批表‣,在向地税机关缴纳保障金时用于抵扣。

(四)地税机关征缴的保障金统一缴入国库,其开具的凭证比照地税机关征收税款、基金、费开具票据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保障金属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在宁中央部属、省属单位缴纳的保障金金额缴入省级国库,统一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各市、县(市、区)征缴的保障金5%缴入省级国库,建立省级残疾人就业调剂金;95%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六)人民银行各级国库做好保障金收入的入库工作。增设“103014201市、县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03014202省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科目,分别核算缴入市、县(市、区)级国库的保障金收入和缴入省级国库的保障金收入;并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对账工作。

(七)保障金收入的更正、退库事宜比照税收收入办理。

(八)单位缴纳的保障金,可按实在所得税前扣除。

(九)地税机关在征缴期结束后一个月内将单位保障金缴纳、补缴、欠缴等情况反馈给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十)财政、地税、残联、人民银行应推进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五、缓缴及减免

(一)对按期缴纳保障金确有困难、需缓缴保障金的缴费单位,由单位向地税机关提出申请,经地税机关核实同意后,予以缓缴,缓缴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期满后须如数补缴。

(二)对遭受自然灾害或者严重资不抵债并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缴费单位,需减免保障金的,由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附经注册会计师验证后的上年度本单位财务决算报表),按规定报请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残联和地税机关批准,予以减免。

(三)未经批准逾期不缴或者不足额缴纳保障金的缴费单位,除限期补缴外,对逾期不缴的部分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保障金。

六、监督检查

(一)各级财政、地税、残联、人行应切实加强对保障金征缴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保障金征缴管理工作专项检查,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二)各级地税机关应按规定及时、足额征缴保障金,对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保障金的单位要做好催缴工作。

(三)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四)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应按规定加强对商业银行、信用社征缴保障金收入的管理。督促商业银行、信用社比照经收税款业务,准确、及时地办理保障金收入的收纳,完整地将保障金收入划转到指定收缴国库。对商业银行、信用社在办理保障金收入收纳过程中的延解占压、违规开设过渡账户等行为,人民银行各分支行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各相关业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障金征缴管理工作中,严禁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滥用职权,一经发现,按照•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对在保障金征缴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

七、保障金使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6

发布时间:2012-05-30 16:01:05 为规范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和管理,达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目的。根据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东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暂行办法》和《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征收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按不低于本单位上一平均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依法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

二、征收标准

(一)用人单位应缴保障金数额,按实际欠安排比例数和当地统计部门统计的上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标准的80%计算。

单位平均在职职工总数可依据社保、统计等部门登记在册人数核定。

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应缴保障金=当地上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80% ×(本单位上平均在职职工总数×1.5%-残疾职工人数)。

(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属政策性导向安置。用人单位应优先招用本市残疾人就业,确需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报主管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备案。

(三)当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指标按当年实际用工月份计算。安排一名盲人或者一级肢体残疾人就业的,按安排两名残疾人计算。

三、年审管理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驻佛山的中央、省属用人单位、市财政核拨经费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由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其它用人单位由驻地所在的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

四、征收方式

保障金由地方税务机关统一代征。

由财政核拨经费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或滞纳金从公用经费中列支。企业、民办非企业、财政核补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缴纳的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滞纳金从税后利润中列支。

五、年审方法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含保障金征收)实行审核制度。其中,每年的4-6月为年审期,8-10月为保障金征缴期。

(一)由主管残疾人联合会发布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通告,并向用人单位寄发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通知。

(二)用人单位应在每年的4月1日至6月30日年审期内,持《佛山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表》和相关资料;已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另需提供残疾职工在职参加社会保险记录等证明材料,到指定的年审服务点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

(三)主管残疾人联合会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以下统称年审服务机构)应为已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用人单位开具《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未安排或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办理缴纳保障金手续。

(四)在规定年审期内不办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的用人单位,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由年审服务机构依据社保、统计等部门登记在册人数核定其应缴保障金数额,并直接向其发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认定书》;用人单位对应缴保障金数额有异议的应当于7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向年审服务机构提出,逾期视为无异议或认可。

(五)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的保障金原则上不得缓缴和减免,因连续两年亏损、破产等原因需要缓缴、减缴或免缴保障金的,应在年审期间(即6月底前)向主管残疾人联合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六、地税代征

(一)年审服务机构应当在每年的7月底前,将用人单位应缴纳的保障金数据送交地方税务机关,作为地方税务机关代理征收保障金的依据。

(二)每年的8-10月,地方税务机关依据年审服务机构提供的数据,一次性向用人单位征收本应缴纳的保障金。

(三)地方税务机关应加强征收保障金的汇统核算和管理工作。

(四)地方税务机关为缴款单位开具的凭证比照其征收费款开具票据的有关规定办理。

(五)对逾期不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由主管残疾人联合会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由主管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按法律法规规定核定加收滞纳金。

(六)对多收重收保障金的,比照税款退库方式办理。

七、资金划解

(一)各区财政部门按上征收保障金总额的2%比例通过年初预算从保障金中安排给地方税务机关作为当征收保障金的征管、网络设备维护等工作经费。

(二)各区征收的保障金总额按15%比例采取就地分成方式上缴省财政,作为省统筹金。

八、职责与监督

(一)市地方税务局负责指导和监督、检查全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代征工作。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监督和检查全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工作的落实。市残疾人劳动服务部负责驻佛山的中央、省属用人单位、市财政核拨经费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年审和各区年审工作的指导。

各区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本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年审服务机构负责做好对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就业情况审核和应缴保障金计算审核及配合地税机关做好催缴工作;做好与地方税务机关信息数据的联网工作;帮助用人单位招聘培训残疾人就业,并做好有关服务工作。

地方税务机关负责保障金代征工作,协同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相关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工作。

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保障金的管理和使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应根据相关法规制度要求,对辖区国库经收处办理保障金上划、报解情况开展检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税、工商、统计、质监等部门,配合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统计等工作;每年3月底前,为年审服务机构提供用人单位相关信息。

(二)保障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收支情况由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接受社会监督。保障金的使用和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挤占、挪用保障金。

(三)在征缴、使用和管理保障金过程中,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九、相关事项说明

(一)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应当由用人单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可以在劳务派遣协议中与用工单位约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缴纳事项。

(二)对无正当理由拒不缴纳保障金的用人单位,由主管残疾人联合会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三)本意见所称在职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不包括离退休返聘人员。

残疾职工,是指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8级),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按国家政策规定参加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报酬所得不低于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残疾人。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7

第 108 号

《福建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已经2010年7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6日起施行。

省 长

黄小晶

二○一○年八月五日

福建省实施《残疾人就业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城乡范围内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

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

本办法所称的残疾人就业,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残疾人就业按照规定享受就业困难人员扶持政策的优惠待遇。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民政、教育、工商、税务、经贸、统计等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

作。

第五条 县以上残疾人联合会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履行

下列职责:

(一)协助政府研究、拟定和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的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

(二)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

(三)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劳动就业合法权益;

(四)表彰奖励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五)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其他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

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为残疾人平等参与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

用人单位每安排1名下列情形的残疾人,按安排2名残疾人就业计算:

(一)一、二级视力残疾的;

(二)一、二级肢体残疾的;

(三)三、四级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

不在岗、已经退职或者超过法定就业年龄的残疾人员,不计入安排就业数。

第九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比例的,应当按照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的6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统一征收。

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十条 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在劳动用工、晋级晋职、岗位培训、职称评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应当确保残疾人职工与本单位其他职工享有同等权利。

第十一条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残疾人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或者建设。

第十二条 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应当高于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工作人员的录(聘)用中不得歧视残疾人。对于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的残疾人报考者,招录机关不得以残疾为由拒绝录用。拒绝录用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应当责令改正,并

采取必要措施督促落实。

第十三条 企业在关闭、停产时,应当妥善安排残疾人职工的工作,保证其基本生活。

企业实行经济性裁减人员时,应当尽量避免裁减残疾人职工。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应当确定一定比例用于安排残疾人就业,并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岗位补贴。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和敬老院等相关社区服务机构在招聘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时,应当优先

招聘有从业资格的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

第十六条 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税务机关应当及时为其落实相关政策。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当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

品由其专产。

政府采购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同等优先的原则,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采用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的,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应当给予加分或者价格扣

除等优惠待遇。

第十八条 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对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对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

资金扶持。

第十九条 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下列扶持:

(一)享受创业培训、小额信贷政策;

(二)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依法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并给予适当的启动资金补助;

(三)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应当给予缴费补贴;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扶持政策。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采取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基地等方式,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

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职业学校每招收一名残疾学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每人每学期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给予该学校奖励。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每年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院)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第二十二条 残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以上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给予学费、培训费补贴或者奖励:

(一)参加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获得毕业证书、职业培训结业证书或者职

业资格证书的;

(二)获得中、高级职称的;

(三)参加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的劳动技能竞赛,成绩优秀的;

(四)通过自学等其他方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服务范围,有条件的应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公共就业服务。

第二十四条 县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组成部分,所需

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五条 县以上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下列服务:

(一)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

(二)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

(三)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四)为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十六条 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残疾人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还可以进行残疾人职

业技能鉴定。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县以上地方税务机关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依法加

收滞纳金。

对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县以上地方税务机关可以依法采取措施,直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

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贪污、挪用、截留、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对有关责任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8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切实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保障残疾人权益的实现。对于支持残疾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统筹安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事业经费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增加。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残疾人工作,检查和督促本办法的施行。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规定,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协助政府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适合于残疾人的服务活动。

鼓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建立助残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第八条卫生、财政、计划等有关行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根据国家残疾人康复计划,确定本市的康复计划和重点项目,并组织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在综合性医院设立残疾人康复医学科(室),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并充分发挥现有康复设施的作用。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支持社会团体及个人兴办残疾人康复医疗机构。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社会和家庭必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盲、聋、弱智儿童、少年的入学需要,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和辅读班,并采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普通小学和初级中等学校必须接收能适应学习生活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残疾儿童、少年,城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残疾人的子女和农村特困残疾人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交杂费和减交、免交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减免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

普通高级中等学校和高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市属高等学校、专科、职业技术学院,不得拒绝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拒绝招收的,当事人或者

其亲属、监护人可以要求市教育行政部门处理,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责令该学校招收。对在本市高级中学、市属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学校应当减免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减免的有关费用,优先提供助学金和助学贷款。

第十一条

专门从事残疾人教育工作的教师,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专门从事残疾人教育累计满20年的,发给荣誉证书;累计满25年,并在残疾人教育岗位上退休的,享受的特殊教育津贴计入退休金。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生活能够自理、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残疾人,组织职业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安排劳动就业。

第十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在职职工百分之一点五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前款规定比例的,按照规定标准给予经济奖励;达不到前款规定比例的,应当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收支分离,由财政专户储存,专门用于残疾人事业,接受审计监督。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工作由市、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省属、中央在汉单位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支持社会兴办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工疗机构、推拿保健机构等福利性机构,安排残疾人就业。对招用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人达到国家规定比例的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减免税收。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录用残疾人,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企业被兼并、撤销、解散或者破产时,应当妥善安排残疾职工的生活。

第十六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劳动监察范围,对残疾人劳动就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鼓励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者自谋职业。

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优先核发执照,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场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符合国家减免税收规定的,税务部门应当予以减免税收。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

他适合残疾人从事的生产劳动。

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资金供给等方面,对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给予帮助。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扶贫计划,在技术、资金和物资等方面优先扶持贫困残疾人。

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免除、减少无劳动能力残疾人和已就业残疾人的义务工、公益事业费和其他社会负担。

第二十条对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无法定扶养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人但扶养人无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指导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社会救济救助等制度,帮助无业贫困残疾人解决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问题。

城乡基层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活动。兴建大型文化、体育;娱乐场所,应当设有供残疾人使用的活动设施。文化、体育等行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扶持和组织残疾人参加文化交流和国内、国际性比赛。体育部门应当对残疾人参加运动训练、比赛给予指导,帮助其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文化、体育、娱乐管理部门和经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参与文体健身、娱乐活动提供优惠服务。残疾职工参加区级以上举办的艺术表演和体育竞赛活动,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参加活动期间,其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

第二十二条鼓励社会各界及海外团体和个人捐赠财产或者物资资助残疾人事业。捐赠人捐赠财产或者物资的,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享受有关税收方面的优惠。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所募集的资金中的一部分,应当用于资助为残疾人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

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依法进行残疾人事业资金募集和管理工作,并接受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保证募集的资金用于残疾人事业。

第二十三条残疾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下列优惠:

(一)盲人和下肢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含专线车)、电车和轮渡;

(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携带随身必备辅助器具;

(三)存车处免费存放肢残人的代步车辆;

(四)按照水陆运送平常信函方式寄送盲人读物免交邮费;

(五)到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活动,优先购票,优先入场;

(六)法定节假日免费进入公园、风景区;

(七)免费进入收费公共厕所。

残疾人的配偶、子女需要到城镇落户,且符合规定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当优先办理。

第二十四条

新建、扩建、改建公用设施、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城市道路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方便残疾人的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和建设。对各类无障碍设施应当加强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有效

使用。

第二十五条

未按照规定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从欠交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五的滞纳金,并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提出批评、警告。

当事人对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或者滞纳金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又拒不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滞纳金的,市、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七条侵犯残疾人人身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情节轻微,有工作单位的,由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给予行政处分;无工作单位的,由其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处理;

(二)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

(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部门给予治安处罚;

(四)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水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篇9

(2012年7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2012年7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3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河南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本法规的名称修改为《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二、将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督促、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的贯彻实施。”

三、将第六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康复、就业、教育、维权、扶贫、文体等专项经费,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省级统筹彩票公益金用于专项助残的资金应当逐步增加。”

四、将第七条第二款修改为:“残疾人联合会可以依法募集资金。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并定期向社会公开。”

五、在第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或者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开展志愿者助残等公益活动。”

六、将第九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宣传、普及母婴保健和残疾预防的知识,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一条:“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保障残疾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八、将第十六条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需求给予补贴。实施六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逐步扩大康复救助范围。”

九、将第十八条改为第十九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省辖市至少建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县(市)根据需要建立特殊教育学校。”

十、将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使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到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的子女,补助寄宿生活等费用;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对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的子女,通过减免学费、提供助学贷款和特殊困难补助、组织勤工助学等形式,保障其完成学业。

“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助学金。”

十一、将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免费的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十二、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

“民政部门对残疾人福利企业实行服务、指导和管理。”

十三、将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在职职工总数的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招录、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单列一定数量的岗位,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定向招录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

“凡达不到比例要求的,按照规定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安排残疾人数超过本单位应安排残疾人比例的,依照有关规定减免税收。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承担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具体业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招录、招聘工作人员,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报考,也不得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其他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鼓励和扶持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推荐等服务。”

十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六条:“残疾人持残疾人证进入旅游景区旅游的,免收门票,视力、智力残疾人和一级二级肢体残疾人的一名陪护人员免收门票。”

十六、将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七条,修改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要求,与无障碍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已建成未达到无障碍建设要求的,应当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改造。逐步推进小城镇、农村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

十七、将第三十八条修改为:“残疾人持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城市市区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其它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给予优先购票和乘坐;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及导盲犬,准予免费携带。

“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配置无障碍设备,并标明残疾人专用座椅,司乘人员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乘坐。

“公共停车场应当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并免收停车费用。”

十八、将第三十六条改为第四十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重度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日间照料、护理、居家服务给予补贴。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人或者赡养人的残疾人纳入五保集中供养或者居家安养范围。

“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设残疾入托养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十九、将第三十七条改为第四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补贴制度,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项目和特殊医疗需求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逐步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水平。”

二十、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由父母或兄弟姐妹扶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应当视为单独立户,全额施保;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应当给予护理补贴。”

二十一、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六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一)拒绝符合规定的残疾人报考、入学、就业或者在国家规定以外限制残疾人报考、入学、就业的;

(二)擅自辞退残疾职工的;

(三)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

(四)拒不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的。” 二

十二、将第二条第三款、第三十条第一款、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删除。

二十三、对下列条款作如下修改:在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人民政府”前加上“县级以上”,在第十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三十五条中的“人民政府”前加上“各级”,在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省”后加上“人民政府”,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中的“劳动部门”修改为“有关部门”,将第三十二条第二款中的“文化、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修改为“影剧院等娱乐场所”,在“图书馆应当”前加上“公共”,在“逐步开办”后加上“盲文图书室”。

此外,将第五章的章名修改为“文化生活和无障碍环境”,增加“第六章社会保障”的章名,对章的序号作相应调整,并对条文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12年修正本)

(1993年2月16日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10年7月30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12年7月27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康复

第三章 教育

第四章 劳动就业 第五章 文化生活和无障碍环境

第六章 社会保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第三条 残疾人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国家给予的特别扶助。

残疾人必须遵守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残疾人应当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第四条 国家和社会对伤残军人、因公致残人员以及其他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致残的人员实行特别保障,给予优待和抚恤。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工作,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督促、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的贯彻实施。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履行各自的职责,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中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规定。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体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康复、就业、教育、维权、扶贫、文体等专项经费,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年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彩票公益金的使用宗旨,逐步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省级统筹彩票公益金用于专项助残的资金应当逐步增加。

第七条 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残疾人工作机构的日常工作,协助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联合会可以依法募集资金。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并定期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全社会应当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履行各自的职责,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或者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开展志愿者助残等公益活动。

残疾人的亲属及监护人不得虐待和遗弃残疾人。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宣传、普及母婴保健和残疾预防的知识,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机制,针对遗 传、疾病、药物、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残疾人,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服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保障残疾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十二条 本省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康复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社会应当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卫生、财政、教育、民政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组成残疾人康复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康复工作,落实康复任务。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在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网、医疗预防保健网、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工作;向残疾人、残疾入亲属、有关工作人员和志愿工作者普及康复知识,传授康复方法。

第十五条 省、省辖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开展康复医疗与训练、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承担康复医疗任务的卫生、医疗单位,应当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设施,对残疾人实施有效的康复医疗。省辖市、县(市、区)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班),对聋儿实施听力语言训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班。残疾人学校、福利工厂、福利院和其他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方面应采取多种形式对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医学院校和其他有关院校应当有计划地开设康复课程,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各类康复专业人才。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需求给予补贴。实施六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项目,逐步扩大康复救助范围。

第十八条 有关部门对残疾人专用的辅助用具和特殊用品的生产、供应、服务依法减免税。

第三章 教育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中开办残疾人教育班(部)和随班就读。

省辖市至少建有一所达到国家标准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县(市)根据需要建立特殊教育学校。

第二十条 各类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招收残疾人就学,不得拒绝。

各类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应当把教育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第二十一条 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使具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到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的子女,补助寄宿生活等费用;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对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的子女,通过减免学费、提供助学贷款和特殊困难补助、组织勤工助学等形式,保障其完成学业。

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助学金。

第二十二条 省辖市应逐步开办残疾人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应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和社会应当对残疾人开展扫除文盲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二十三条 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教师应经过专业培训。

省人民政府有计划地举办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在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班(部),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或者讲授有关内容,使普通教师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

手语翻译、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二十四条 财政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专项列支特殊教育经费,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加逐步增加。征收的教育事业费附加划出一定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和捐资、捐物助学。

特殊教育学校校办企业依法享受校办企业和社会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第四章 劳动就业

第二十五条 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为残疾人劳动就业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免费的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为残疾人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

民政部门对残疾人福利企业实行服务、指导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对经过核准的残疾人福利企业事业组织,除继续执行国家现有的优惠照顾规定外,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税收、信贷资金、技术改造、利用外资、产品出口、外汇留成、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措施,进一步给予优惠照顾,扶持残疾人福利企业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在职职工总数的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招录、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单列一定数量的岗位,依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定向招录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凡达不到比例要求的,按照规定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安排残疾人数超过本单位应安排残疾人比例的,依照有关规定减免税收。

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承担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具体业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招录、招聘工作人员,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报考,也不得拒绝录用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第二十九条 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残疾人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凭残疾人证件,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优先核发证照,优先解决经营场地,并按规定减免各种收费;税务部门应当执行国家有关减免税的规定;金融部门在信贷方面应当给予照顾。

第三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扶贫规划时,应当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通过生产、科技、教育、救济、康复扶贫等措施,帮助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村民委员会应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中的具体困难;对从事农业生产困难较大的残疾人,应安排力所能及的公益性的辅助工作。鼓励乡镇企业、各类经济组织和有专门技能的人员带动残疾人发展生产。

第三十一条 对残疾职工作出辞退、除名等决定,应当征求其所在单位工会的意见,并告知当地残疾人联合会。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其他公益性岗位应当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鼓励和扶持职业培训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推荐等服务。

第五章 文化生活和无障碍环境

第三十三条 文化、体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创造条件,满足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三十四条 报刊、广播、电视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保护残疾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

影剧院等娱乐场所在国家法定节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应对残疾人免费开放。有关部门应当指定一些体育场馆、影剧院,对有组织的残疾人训练、比赛和演出给予免费。公共图书馆应当逐步开办盲文图书室、盲人有声读物场所,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开办盲人有声读物图书馆。

第三十五条 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文化、艺术、体育和其他有益活动,其在集训、比赛、表演期间,视为出勤。

第三十六条 残疾人持残疾人证进入旅游景区旅游的,免收门票,视力、智力残疾人和一级二级肢体残疾人的一名陪护人员免收门票。

第三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要求,与无障碍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已建成未达到无障碍建设要求的,应当逐步进行无障碍改造。优先推进与残疾人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改造。逐步推进小城镇、农村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残疾人家庭住宅无障碍改造提供资助。第三十八条 残疾人持残疾人证免费乘坐城市市区公共交通工具,乘坐其它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给予优先购票和乘坐;其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及导盲犬,准予免费携带。

公共交通工具应当配置无障碍设备,并标明残疾人专用座椅,司乘人员应当优先安排残疾人乘坐。

公共停车场应当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并免收停车费用。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扶助残疾人的活动,采取措施,组织好全国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第六章 社会保障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重度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日间照料、护理、居家服务给予补贴。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开展智力、精神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人或者赡养人的残疾人纳入五保集中供养或者居家安养范围。

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

第四十一条 残疾人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和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残疾职工享受与其他职工同等的保险待遇。鼓励残疾人个人参加社会保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补贴制度,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将符合规定的残疾人康复项目和特殊医疗需求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逐步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水平。第四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由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扶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应当视为单独立户,全额施保;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应当给予护理补贴。

第四十三条 夫妻一方或双方是残疾人,其中一方为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将其配偶及子女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

对两地分居的残疾人夫妻,应当优先解决其两地分居问题。

有关部门在办理上述手续时,根据实际情况减免各种费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其代理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五条 违反《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情节轻重分别给以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对残疾人扶养、扶助、教育义务的;

(二)歧视、侮辱、侵害、虐待、遗弃残疾人的;

(三)破坏、损毁残疾人专用的公共设施的;

(四)挪用、克扣、截留、侵占、贪污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救济、福利和减免税款等资金或者物资的;

(五)因工作失职发生事故,造成残疾的发生、发展的;

(六)其他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

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或者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一)拒绝符合规定的残疾人报考、入学、就业或者在国家规定以外限制残疾人报考、入学、就业的;

(二)擅自辞退残疾职工的;

(三)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用途的;

(四)拒不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的。

第四十七条 有关部门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应当优先受理;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残疾人的特殊困难,给予照顾,提供方便。

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及其他法律服务机构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其诉讼费、聘请律师的费用及其他法律服务费用,应酌情减免。

第八章 附则

上一篇:2022华夏毕业论文题目下一篇:我的班主任小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