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体育馆

2024-08-27

丽水市体育馆(精选12篇)

丽水市体育馆 篇1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大力推崇, 再加上对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的破坏少, 因而, 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者对其日益重视。丽水市非常重视对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目前,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设施已经在改善中。通过事实证明, 对景区的旅游人文景点开发和建设, 是提高景区等级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丽水市来说, 应加强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 对景区的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效益和资源优势要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从而不断促进生态经济化的发展, 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丽水市发展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条件

1.1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自然优势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全市年平均气温16.9°~18.5°。丽水市境内农村山地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城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普遍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境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灵江、闽江、交溪等源头水系, 水库湖泊分布广泛, 主要水系的断面水质均符合Ⅰ~Ⅲ类标准。丽水市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 森林覆盖率达到80.8%, 植物资源有3800多种, 占全省约66%左右。素有“六江之源”、“浙南林海”、“浙江绿谷”、“华东氧吧”和“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中显示, 在全国2348个县 (市、区) 评价单位中, 丽水市九县 (市、区) 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秀, 全部进入全国前五十位, 其中, 庆元、景宁、龙泉、云和分列第一位、第五位、第八位和第十位。

1.2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人文优势

丽水市缙云县鼎湖峰相传为黄帝觞百神后驾龙飞仙之处, 黄帝祠宇的前身为缙云堂, 在仙都山苍龙峡内, 是古代公祭始祖之地。黄帝为中华养生的始祖, 养生文化在缙云及丽水市域源远流长。庆元县的“唐朝古语”、“宋代古桥”、“明代古居”、“进士村”、“香菇之乡”等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该县至今留有古老的习俗, 祭拜五谷仙、药王、真武、观音、土地、城隍等民间神氏。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该县的畲药和畲族养生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松阳县卯山是唐代道教宗师越国公叶法善的出生及修行地, 其道教养生文化影响深远, 内孟村为千年来孟子后代的定居地。遂昌县是汤显祖《牡丹亭》创作之地, 竹炭文化、昆曲十番、班春劝农源远流长。青田县是一代名相刘伯温、民国将军陈诚、前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的故里, 该县还是当今的“华侨第一县”, 有30多万人分布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丽水市还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拥有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两项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1.3 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地理优势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 同时又是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 西南与福建宁德市、南平市毗邻, 西北与衢州市相接, 北部与金华市交界, 东北与台州市相连;距温州126km, 距金华市122km, 距杭州292km, 距上海512km。它位于世界第六大都市群——长三角都市群和闽台 (环台湾海峡) 城市群之间, 具有开拓两大都市群生态休闲养生市场的区位条件。同时, 可利用上海、台湾、温州、义乌等地巨大市场, 开发有强大市场需求和具有都市群边缘地区比较优势的生态休闲养生产品。

1.4 发展生态体育养生旅游, 构筑养生福地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 丽水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 形成了发展生态休闲养生经济的比较优势。森林、水能、农特产品、矿产、野生动植物等资源总量均占浙江省首位。全市有脊椎动物505种,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60种。有植物3800多种, 是厚朴、元胡、茯苓、白芍等名贵中药的主要产区。其中, 食用菌、柑橘、杨梅、茶叶等农特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传统工艺品有驰名中外的青田石雕、龙泉宝剑和青瓷、云和木制玩具、遂昌黑陶和竹炭等。各县 (市、区) 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 分别被称为中国柑橘之乡 (莲都) 、中国香菇之乡 (庆元) 、中国青瓷之乡 (龙泉) 、中国宝剑之乡 (龙泉) 、中国石雕之乡 (青田) 、中国木制玩具之乡 (云和) 、中国竹炭之乡 (遂昌) 、中国绿茶之乡 (松阳) 、中国水电之乡 (景宁) 。丽水还是首个地级市级别的“中国摄影之乡”。

2 影响丽水生态体育养生发展的因素

2.1 周边同类旅游景区的竞争

丽水周边的金华、温州等地区的旅游资源与丽水很相似, 在旅游的发展上也比较好, 这就使丽水很大程度上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近年来, 金华市的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的非常迅速, 在旅游市场上, 与丽水产生了较强的竞争。

2.2 投入不足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浙江省中, 丽水市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 在经济发展上还比较落后, 这就会造成相关的投入不足。例如旅游营销、基础设施等方面, 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例如在一些通往景点的交通道路状况比较差, 这就导致了进入景区的可进入性不强;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 缺乏必要的生活休闲养生服务设施, 例如旅游厕所、道路等;缺乏留住游客的项目, 例如农家乐、特色餐厅等, 这些客观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2.3 旅游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

对于丽水市的旅游资源, 各县整合的还不是很强, 在旅游的发展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于旅游业的相对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无法带动比较落后地区的旅游发展, 这就会出现更加明显的地区差异, 这对于丽水市的整体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4 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 虽然丽水市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但是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在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 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旅游产品中, 龙头产品比较匮乏, 难以满足部分游客的高品位的知名旅游品牌, 许多旅游产品都是游览观光层次产品, 而比较忽视游客对休闲度和参与度的诉求。

3 对丽水市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开发的发展建议

3.1 精品化发展

将丽水作为“中国一流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名城”发展目标、利用市场的导向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 重点突出“休闲、生态、养生、体育、度假”五大主题, 应重点发展“温泉休闲养生度假区”、“城市滨湖养生之都”、“茶养生文化园”、“南明湖体育健身主题公园”、“森林疗养保健休闲养生庄”等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基地, 在建设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基地的过程中, 应将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养生和山水观光融为一体, 从而使生态体育养生旅游能够成为丽水市旅游的重要基地, 这样就可以丰富丽水旅游产品体系,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丽水旅游产品结构, 提高丽水市旅游综合效益, 从而使丽水市的旅游产业升级转型。

3.2 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 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 丽水市还处于发展阶段, 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矛盾, 例如经营规范、行业标准、基础实施等, 这些工作都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根据如今丽水休闲养生旅游业的产业地位, 在政策上为其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开发、组织、促销等于一体的平台。通过宏观管理, 这也能够使政府能够在政策制定、组织领导、管理监督、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有所作为, 充分发挥出政府的职能, 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3.3 在市场上定位于中高端的切入发展

集中力量, 通过有效的传播推广, 拓展发展的空间, 抢占国内的中高端市场。将市场定位于商务和白领市场以及在华外籍人员市场。为了能够带动大众市场, 就需要抓住中高端市场。在开展推介促销活动中, 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 加强手段和观念上的创新, 不断提升质量, 为丽水市的旅游产业树立良好的品牌。根据实际情况, 要利用周边城市市场, 将地区品牌升级为“区域牌”, 扩大发展的规模, 不断聚集人气。此外, 还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扩大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产业规模, 充分发挥其关联带动作用, 促进丽水市产业转型和功能完善。充分发挥丽水滨湖休闲养生、森林温泉休闲养生和文化休闲养生等生态休闲养生旅游资源优势, 大力推进高等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和全国知名度的品牌景区, 树立“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使丽水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巨型城市群的“后花园”、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和放松身心的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3.4 科学规划, 保护生态环境

丽水市的优越生态环境资源, 是丽水市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发展的依托, 因此在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的发展中, 应坚持科学规划, 以保护为本, 健康有序的发展战略。健康规划也就是要合理开发, 有序发展。根据实际的生态环境, 在开发项目的侧重点上, 应建立在规划、人才、资金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从而提高开发成功的几率。以保护为本, 就是要保护好丽水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民居建筑、体育养生旅游资源, 充分利用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非物质文化要素, 例如传统艺术、民俗风情等文化生态。健康有序的发展, 是根据生态体育养生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使生态体育养生旅游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有序发展。

4 结语

丽水市在生态体育养生旅游中,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因此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资源, 不断促进丽水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将其打造为具有生态体育养生旅游特色的名优产品, 吸引各地的游客, 使其得到可持续发展, 从而带动丽水市的经济。

参考文献

[1]廖金琳.对福建 (永定) 土楼生态体育旅游开发的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5 (5) :136-137.

[2]张兰, 王涛, 孟峰年.“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7, 4 (1) :55-56.

[3]马卫东.沿海地区生态体育旅游发展的作用、优势及路径[J].中国商贸, 2011, 12 (8) :102-103.

[4]吴贻晖.生态经济视角下的体育旅游发展价值与前瞻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6 (9) :41-42.

[5]王振.体育旅游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5 (3) :201-202.

[6]郎明媚, 刘超, 杨云.秦皇岛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价值、优势与导向[J].中国商贸, 2010, 3 (4) :63-64.

[7]蔡仁杰.海南国际旅游岛生态体育旅游模式[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2 (2) :198-199.

[8]瑞琴, 敬龙军.我国西部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前沿, 2010, 7 (2) :26-27.

[9]肖渊实, 敬龙军.云南生态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22 (1) :34-35.

丽水市体育馆 篇2

运动点燃激情,我们畅想运动的激情,舞动我们的活力!体育如同永远跳动的音符,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十一月是最具有运动色彩的月份,因为我们的校运动会在这个月份展开。我部门也将在这个充满运动的氛围中做许多工作!我部的十一月计划如下:.为十一月七号到十一号的运动会做好准备,了解大一新生,特别是有体育特长的,鼓励他们在运动会上拼搏为分院和班级争光。.各班体育委员文艺委员开会决定各班运动会开幕式入场式并进行排练。3.运动会前,我们将对各班排练情况进行考察,并加以改正和指导。

4.运动会上我部门里的几个体育特长生努力争取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为部门和分院争光,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后勤服务。

5.组织部门里大一的新成员进行篮球裁判培训,为分院里组织打篮球友谊赛的班级提供服务。

6.运动会后组织一场我们部门与其他部门还有教职工的篮球友谊赛,增加与其他部门和老师的交流。

这个月我们的工作步入正轨,分工协作成为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我们将努力工作,将这个团队建设成为分院里最活跃的部门,让分院所有的班级都看到体育部的成员在努力为他们服务。

丽水市南方红豆杉资源及保护对策 篇3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古树;资源;丽水市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6-120-02

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是白垩纪孑遗树种,1999年8月国务院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南方红豆杉被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为了有效保护南方红豆杉资源,2010年丽水市结合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对南方红豆杉古树进行专项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1 自然概况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辖庆元、龙泉、云和、景宁、遂昌、松阳、缙云、青田、莲都等9县(市、区),山脉属武夷山系,辖区内海拔1 500m以上山峰244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全年平均气温16.8℃,使该市植被的种类成分以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植物占优势,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植被的季相演替及垂直分布相当明显,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1999年丽水市被国务院批准设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2 调查方法

在2002年丽水市古树普查的基础上,于2010年结合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对丽水市南方红豆杉进行全面调查,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采用逐村、逐单位、逐株调查和统计汇总,对100a生以上的南方红豆杉古树各项因子采用实地访问和直接计数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古树的树态、生长状况和所在立地条件及土壤等则进行实地观察和详细记录,并对每株古树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拍照,建档保存。

3 结果与分析

3.1 古树资源和结构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的鉴定分析和资料的汇总,已知丽水市现有南方红豆杉共计8 773株,其中大树6 089株,幼树2 675株;分布面积约463.3hm2,蓄积量9 451.1m3,分布在各乡镇的路旁、村口、坟边、寺庙周围。其中100a以上的南方红豆杉古树1 979株,属国家三级保护古树1 427株,占总株数74.4%;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古树451株,占总株数22.8%;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共有56株,占总株数2.8%。极其宝贵的是保存了1 000a以上的南方红豆杉古树12株(表1)。

3.2 分布规律 从行政区域分布分析,南方红豆杉古树在9个县(市、区)都有分布,以遂昌县最多,计403株,占全市古树总株数20.36%;其次是松阳县300株,占15.16%;再次是龙泉268株,占13.54%;然后依次是莲都区、缙云县、庆元县、景宁县、云和县和青田县。从树龄与生长量关系分析,南方红豆杉古树的树龄以100~299a为主,计1 427株,这时南方红豆杉年生长量为最大,300a以上的古树随着树龄的增加,数量迅速减少,其年生长量逐年减少。从高生长分析,南方红豆杉古树最高为36m,平均树高为17.8m,其中30m以上的有16株,占0.80%;20~29m高的古树为916株,占46.29%;10~19m高的古树为1 016株,占51.34%;10m以下的31株,占1.56%。从粗生长分析,南方红豆杉平均胸径为85.2cm,最大胸径为278cm,其中胸径200cm以上仅4株,占0.20%;100~199cm的297株,占15.01%;100cm以下1 678株,占84.79%,此结构特点与树高的结构特点相吻合。

3.3 生境分析 从地形条件分析,丽水市南方红豆杉,多生长在边远山区中低山地貌类型地带,海拔高度在400~800m,多在北向阴坡、沟谷溪旁、山坡中下部水湿条件好的地方。经调查发现,丽水市南方红豆杉古树以东南坡、西南坡为主,共有1 026株,占总数的51.84%;东坡、东北坡次之,共512株,占总数的25.87%;北坡、南坡、西坡、西北坡则较少,共占总数的22.28%。从土壤类型分析,南方红豆杉在丽水山地自然分布于土层深厚的红壤中,其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pH5.5~6.5,立地质量等级Ⅰ级或Ⅱ级。从人为活动分析,现在南方红豆杉分布位置与人为活动有关,经调查统计丽水南方红豆杉古树主要分布在村旁,计1 345株,占67.96%;山坡276株,占13.95%;路边145株,占7.32%;田旁127株,占6.42%;寺院56株,占2.17%;水旁21株,占1.06%;宅院和其他9株,占0.45%。

4 存在问题与保护建议

4.1 存在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南方红豆杉存在一些问题,如南方红豆杉90%分布于丘岭、山坡、墓地或村头,由于这些地方的土壤贫瘠,营养面积少,或村里游人密集,地表受到大量的践踏,土壤板结,透气性降低,使古树的根系生长受到了抑制;或有一些地方在南方红豆杉的树下堆放建筑材料或在古树上乱画、乱刻,缠绕绳索,攀折树枝,借用树干作支撑物,使古树受到严重损害。或在南方红豆杉树干周围铺装面积过大,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或水泥砖或其它材料铺装,仅留下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下与地上部分气体交换。

4.2 保护建议 古树是自然的见证,是活的化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2]。建议通过这次调查后,建立南方红豆杉种群资源档案,采取挂牌保护措施,并加强宣传教育[3];在离树体10m范围内有建筑物的应及早拆除,树基破坏或根部有裸露的,筑土或围栏保护,砌坝保土,覆根培土,改善立地条件,增加营养面积,加强古树名木的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其抗逆力,地表有积水的要开沟排水;在古树上安装避雷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古树遭受雷击;在南方红豆杉古树群分布集中的山地,建立自然保护小区,保护种质资源,并进行人工繁殖,以适应南方红豆杉保护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永福.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出版[J]. 植物杂志,1999(5):3-11.

[2]林玉美,曾岳明,陈少华,等. 莲都区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措施[J]. 浙江林业科技,2003,23(5):69-72.

[3]朱志杰,王昌腾,吕贤良,等. 浙江省莲都区南方红豆杉自然分布情况与保护对策[J]. 浙江林业科技,2002,22(6):59-61.

丽水市体育馆 篇4

一、按需设课,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

自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丽水市各校体育教师在落实和实施课程改革方案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积累了不少的问题和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丽水市各校加快特色示范高中建设的步伐,体育教师因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迟迟没有出台,以及缺少专家的指导和引领,在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困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一些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实施感到迷茫和困惑;并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和技能特点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所要求开发和开设课程的任务;同时,还因为学校对教师评价机制不完善的原因, 限制了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理想失去信心,继而产生了职业懈怠。本次培训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举行,因此,培训方案设计团队在对各校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后,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和需求,安排了《高中体育教师思想和行动修炼》、《学校课程方案实施》、 《教学技能提升》等三个专题的学习。

1.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

三个专题的学习内容是针对目前丽水市普通高中学校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中,《高中体育教师思想和行动修炼》专题是针对教师们在思想、理念上的困惑和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理想,牢固职业思想为重点;培训内容包括三个环节:特级教师董玉泉老师作了题为 “因为喜欢,所以快乐”的讲座;丽水市体育教研员饶伟锋老师以“因为坚持,所以成功”为题介绍了自己的体会;特级教师叶海辉组织了游戏实践体验。三方面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如何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操守等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校课程方案实施》专题主要针对学校课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重实践、 轻科研的实际,提升他们的课程意识、科研意识,以解决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课程、特色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其内容安排了《青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设计思路》、《缙云中学体育与健康选项课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三个案例的学习。《教学技能提升》专题针对体育教师专项技能突出但不够全面的特点,选择了田径、体操、球类三个项目的技能学习和《游戏的创编和运用》的实践操作,以培养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的教师,进而更好地实施课程改革。

2.注重培训的实效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中将学习内容与体育教师学习的特点相结合,注重教师们学习的实际效果。《高中体育教师思想和行动修炼》专题主要以专家引领为主,注重榜样精神的传承和专家人格魅力对参训教师的影响。其中,董玉泉老师以生动的案例剖析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思想、思维的改变,并告诉参训教师“要跳出学科范畴, 以不同的角度和思维来进行课程改革”; 同时,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五十余载体育教育教学经历的感悟,有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教育的理解,有对体育教学的酷爱和执着、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有对教学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方法和艺术的不断追求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在讲座结束时,他还引用“人不要在乎从事的是什么工作,重要的是你如何去做。你把事情做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在固定的规范中精益求精,从技术提升到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于别人看起来,觉得很美妙,很值得欣赏,你就不妨享受‘踌躇满志’的快乐。”的哲言与参训教师共勉道:做教师也好,做其他工作也罢,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工作本身所蕴含的美感,并进而去享受其中的快乐!董玉泉老师的讲座,让大家感受到体育教师职业的重要与崇高,真正理解了“因为喜欢,所以快乐”。此外,饶伟锋老师也通过对自己三十多年教研员工作的回顾,用鲜活的例子让参训教师们认识到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的道理,明白了只有坚持才有收获,只有坚守才能成功。 在专家的身上,参训教师们学到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事业、因为喜欢所以快乐、因为坚持所以成功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

《学校课程方案实施》专题环节,三位市名师以实践总结为案例,注重实际的操作,以指导和帮助教师们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其中,王福林老师以“技术、体能、运用”构建模块计划,教学中突出篮球项目学习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总结了缙云中学篮球必修选项教学的经验。他指出,对于技术教学,由于基本技术学习比较枯燥,要让学生理解所学技术在比赛中作用的基础上掌握要领和方法,要通过适当的竞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能教学中,应以组合技术的练习为主,从组合结构和运用的角度确定学习内容,通过常见组合的练习, 让学生探索组合的规律,并运用组合的规律以及实战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大胆地设计和创编组合,教学中还要注意提高学习方法的针对性;在运用环节,要以实战技术学习为主,要提供一定数量的技术组合供不同的学生选用,并创设有利于学生运用实战技术的环境和条件(如特殊规则的限定性练习等),促使学生在实战技术练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动作方式,教学中注意加强练习方法的系统性。此外,项亮宏老师以青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选修+专修的方案设计为例,详细说明各类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实施方法,与参训教师分享了学校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的思路;何健老师以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就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课题研究的方法、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突出教师的个性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建设,或许因为每位教师和各校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三位名师的总结以及他们学校的经验不可照搬和复制, 但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科研上是有一定共性的,因此,三位名师的案例和总结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教师们解决疑惑和困难提供方法和启示,具有较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教学技能提升》专题,力求以实践的形式,通过体验和学习,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其中,《游戏体验》环节在内容安排、 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上根据参训教师的教学实际,结合高中体育教师的特点,突出实效,让他们切实掌握了所学游戏的方法和技巧;田径、体操、球类项目的学习环节,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帮助参训教师进行练习,培训中由3~5人组成的团队分工明确、紧密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由于培训讲师来自一线,与参训教师的关系非常亲密和融洽,大家不仅在一起探讨动作要领, 沟通练习方法,分享练习体会,达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效果;更因为培训讲师也是一线教师,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3.体现培训内容的先进性

培训教师具有代表性:例如,董玉泉老师是浙江省著名的特级教师,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是“浙派体育教育思想”的代表;饶伟锋老师有着三十多年市体育教研员的经历,在指导和培养教师成长方面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技能授课团队的讲师, 都是丽水市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自身的发展经历和经验都具有很好的学习价值。

学习内容具有先进性:三位专家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具有较好的引领作用;三位名师对实践案例的总结,更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例如,项亮宏老师介绍了《青田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设计思路》,该方案设计思路是从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和改革历程、学校对学生发展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优秀人才学习的体验等方面分析并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现状和学校实际而设计、选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构建“基础课程(必修)+拓展课程(选修)+特色课程(专修)”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框架。其中,基础课程是为完成国家规定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基础知识、 技能的学习,通过校本化处理形成“必修必学+必修选项+必修活动”的基础课程体系;拓展课程是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对校本课程进一步拓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校内、校外选修课程体系;特色课程是通过对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由于国家、省、市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方案的构建还没有具体的要求,该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培训方理念具有先进性:本次培训突出学科特性、体育教师的特点,有专家教育教学思想的学习,也有一线教师的实践总结; 有与专家的游戏互动,也有技能的实践和体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

二、高效、开放、优质的组织管理

1.高效的组织管理

为了让学员们高效地学习,考虑到体育教师的学习特点,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半天理论学习,半天技能练习,做到张弛有度。 理论学习要求固定学员位置,技能练习以学校为单位分组展开,并实行定时签到、不定时抽查,有效地防止了学员们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另外,由于技能练习项目较多、场地分散的原因,在分组轮换的组织中为减少时间和场地的浪费,在田径、体操、球类三大组轮换的前提下,在某一项目上再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轮换(如球类有足球、篮球、排球三项,需要再分成三组)。

2.开放的学习管理

开放的学习管理主要表现在授课教师与学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与探讨;营造了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参训教师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考核与评价以开放的过程管理为主,授课教师根据学员学习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以每位授课教师的评价为依据,结合考勤的情况, 对每位学员给出本次培训的总评。

三、思考与建议

1.教师的培训也要因材施教

虽然本次培训的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也基本了解到参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难,但是本次培训没有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别对待, 所以培训中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建议今后的培训按照教师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

2.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组建丽水市普通高中教研共同体

丽水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篇5

(2008-2012年)

一、发展现状

丽水是中国绿茶生产一类适生区,宜茶山地面积广阔,自然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优良,无性系良种比重大,茶叶种类繁多,以金奖惠明、松阳银猴、丽水香茶和金观音等为代表的丽水茶叶上市早、品质优、价格适中,特色明显,在国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全市九县(市、区)共有190个产茶乡镇3000多个产茶村,近25万人从事茶产业,茶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最具成长性农业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之一。

(一)基本情况

1、生产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通过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和发展名优茶生产,取得了茶叶面积、产量、产值持续增长的显著成效,实现了茶叶产值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二番的高速增长势头,至2007年茶园种植面积35.9万亩,实现茶叶总产量1.56万吨,产值8.1亿元,茶叶生产规模在全省排名由十五期初全省第七升至第三位,其中茶叶面积、茶叶产值排名全省第三,名优茶产量排名全省第二。

2、优势产区和优势产品初步形成

生产布局结构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主产区带状优势区域发展明显,我市茶区经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松阳、遂昌为中心的松古丘陵茶园、中低山、高山茶园等梯级分布的茶园结构为特征带状优势产区,全市九县(市、区)有五个县(松阳、遂昌、景宁、龙泉、庆元)列入浙江省茶叶优势产区。缙云、莲都等地近年发展势头也明显提速。二是主导产品初步形成。全市形成了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优绿茶,以扁形白茶、金观音(乌龙茶)为代表的特种茶,以香茶为代表的优质茶,以为茶饮料企业供应原料的原料茶生产的 1 多茶类生产格局。

3、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作用明显

我市是欠发达地区,近十年来茶叶收购价格整体稳步提升,农民种茶效益持续显著。2007年茶叶平均价为每公斤52.11元,是2001年每公斤27.51元的近1倍。同时2007年我市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值为2978元,是十五期初的2001年的平均亩产值1282元的2.32倍,与2006年杭州平均亩产值2950元相当,比2006全省省茶叶平均亩产值高11.8%。高效益主要得益于我市名优茶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无性系良种适制名优茶早生、高产、优质优势明显。

4、茶园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茶树无性系良种和绿色生态有机茶开发是我市近年二大主要科技兴茶手段。我市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自1999年起明显加快,全市累计繁育出圃无性系良种茶苗20亿株,发展无性系新茶园23万亩,十五期间无性系良种面积推广名列全省第一,2007年无性系良种总面积达到23.8万亩,无性系良种率66.4%。松阳、遂昌、缙云、景宁、庆元等8个县先后被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同时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中国生态第一市优势,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至2007年底,遂昌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县; 31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全市有36家企业1.8万亩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

5、茶叶品牌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

通过茶叶品牌整合,我市茶产业初步实现一县一品。金奖惠明、松阳银猴被评为浙江十大名茶,“龙谷丽人”等8个品牌获浙江名牌。其中松阳银猴形成银猴、白茶、龙剑、山兰、玉峰、香茶六大系列,基地生产面积10万亩,年产值3亿元。2007年我市茶叶企业中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积极推动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

6.浙南茶叶市场等骨干产地市场对产业推动明显

茶叶市场是维系茶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我市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杜桥茶叶市场和众多茶青(鲜叶)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仅浙南茶叶市场2007年营业额即达6亿元,对推动我市茶叶产业化经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二)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1.产能快速扩张,市场拓展和品牌问题。

一是近年全市年均新增投产茶叶面积3万亩上下,市场营销和拓展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品牌茶叶规模偏小,一县一品虽初步形成,品牌合力尚待加强。三是我市茶叶目标市场国内比重偏大,而国际市场开拓相对不足问题。

2.生产旺季劳动力(采茶工)短缺问题。3.产业技术队伍薄弱,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深加工尚待开发,茶叶高附加值潜力有待挖掘。4.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市茶叶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有的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综合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辐射影响力不大。丽水现在还没有一家真正上规模、上档次,集生 产、加工、品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5.茶叶卫生安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茶厂加工环境卫生条件差、加工设备陈旧,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影响茶叶品质和卫生安全,成为我市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无公害生产技术与产品质量追溯保证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和加强。

二、市场前景和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看:消费有市场

1、从国际市场上看。据世界粮农组织分析,近十年内世界茶叶消费量每年以2.9%的速度递增,其中由于绿茶饮用价值高于其它茶类,加上茶叶药用价值进一步开发,绿茶消费量也将得到更快增长。世界茶叶贸易总量增加与红绿茶比例此消彼长的新变化,将为丽水市茶叶拓展国际市场带来了较大商机。

2、从国内市场上看。近年来我国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在3%左右,2007年国内茶饮料生产已达500万吨左右。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丰厚茶文化的挖掘与弘扬,绿茶消费增长率在5%以上,名优茶消费增长在10%以上,北方市场逐步扩大,在市场上目前无公害、有机茶产品已成为新的需求趋势。丽水市做工精细、品质优异的绿茶特别是半烘炒机制香茶、高端的扁形白茶以及特色金观音茶等市场开拓空间仍然较大。

(二)竞争力分析:发展有优势

1、生态区位优势: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又具有大陆性气候回春早的特点。丽水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理想生产基地,丽水市是中国生态第一市,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上的优势,决定了丽水茶叶的品质和质量具有天然优势。

2、区域面积优势:丽水市的陆地面积是浙江省的六分之一,“九山半水半分田”,除现有40万亩茶园外,尚有宜茶山地50余万亩。为丽水市茶叶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3、茶叶品质优势:“高山云雾出好茶”,“惠明、银猴、龙谷丽人、凤阳春”等众多茶在国家及省级名茶评比中获得殊荣,高山名优茶的品牌效应凸现,为提高丽水市茶叶的产量产值奠定了良好基础。

4、生产成本优势:丽水属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此外,茶叶生产采摘期比较长,体积小,重量轻,耐储运,适合山区的交通状况。

5、文化底蕴深厚:如惠明茶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畲乡文化等等。6.有一批主打茶叶产品:我市拥有以惠明茶、银猴茶等浙江十大名茶为代表的一县一品名茶外,近年来,以香茶为代表的我市优质茶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这是一种近年来我市松阳遂昌等地根据市场需求,在原有炒青高绿工艺基础上创制的半烘炒机制绿茶,它以价格适中适合工薪消费和“条索卷曲、色泽绿明、风味清爽,香气浓郁“品质特征迅速赢得国内特别是北方市场,成为丽水市茶叶茶叶的主导产品,其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70%和50%以上;香茶产销突破了原来名优茶靠礼品市场的缺陷,靠市场更具发展前景;同时香茶市场更顺应劳动力短缺后的机械化采摘要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除国内市场外,香茶通过精制分级有望培育成类似传统出口眉茶的外销茶类。同时以扁形白茶、金观音(乌龙茶)为代表的特种茶也具较大发展前景。

三、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效益为中心,品牌为主线,依靠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优化改造,加强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强化优势区域,全面提升茶叶质量,大 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人才培养,着力提高丽水茶叶竞争力,推动茶叶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内挖潜力,外拓空间,再造丽水茶业新优势,再创丽水茶业新辉煌。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 全市茶园面积48万亩,产量2.5万吨。新茶园发展提倡控量提质,从单纯量的扩展转为质的提高为主。其中无性系良种37万亩,占投产总面积75%以上,全市茶叶总产值超过12 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2万吨以上,产值在10亿元以上,茶叶精深加工增值1亿元以上。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建立10万亩生态、有机、绿色食品茶生产基地。培育较大规模茶叶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强化以浙南茶叶市场为中心的产地茶叶市场作用,完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和产品培育,创立全国知名的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全市主导茶叶品牌1-2个。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更加规范,引导QS认证,市场准入率达90%;产业分工体系更趋完善,引导茶叶机械、茶文化、茶休闲、茶深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拓展茶叶产业链,构建浙江最具成长性的“浙江绿谷”特色优势茶叶产业带。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优势区域

丽水茶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遂昌的大柘、石练、妙高、云峰,松阳的古市、新兴、玉岩、板桥,景宁的澄照、鹤溪、沙湾,缙云的大源、大洋、三溪、东方、五云,龙泉的兰巨、八都、住龙、小梅,庆元的黄田、竹口,莲都大港头,云和朱村乡等乡镇。以现有“一县一品”的名优茶生产为基础,积极发展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丽水香茶和金观音(乌龙茶)等特色茶,打造以瓯江流域早生和中高海拔高山茶为重点的浙江绿谷特色茶叶产业带。一是在瓯江流域松荫溪、龙泉溪、好溪沿岸等低山缓坡海拔350米以下地段,大力发展龙井43等特早生茶园,建成早生名茶产业带,重点争夺名优茶早期市场。二是在海拔350-900米的中高山地段重点发展白茶、金观音等特色品种或高香型品系高山茶园,建成品质特色型的高山茶生产基地。其中绿茶以松阳、遂昌、景宁、缙云、莲都等为优势区域重点;新发展特色乌龙茶以龙泉等地为优势区域重点。

(二)主攻方向

围绕培育丽水茶产业核心竞争力,用工业理念改造传统茶产业,重点是品牌、技术、市场、资本,及管理。一是加强茶叶新产品开发,进一步优化品种、品质和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升级,巩固丽水茶叶生产在中国绿茶优势产区地位。二是主攻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以茶树良种化建设为抓手,稳步扩大茶园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改善茶叶生产基础。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绿色壁垒”,主攻有机茶、绿色和特色产品,走高效生态茶业之路,把丽水茶业融入到国际茶业大市场中去。四是以建设标准化名茶加工厂为载体,改善茶叶生产环境,全面推广茶叶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强茶厂改造与加工环境整治,加快推行QS产品认证制度,加快ISO9000、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确保茶叶优质、安全。五是加强名茶机械加工、机采机剪、茶树病虫害监控、茶叶精深加工等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六是以专卖店建设和茶叶市场建设为突破,运用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拓展市场,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五、建设重点及措施

制订相应的茶产业扶持政策,保持政策到位和连续性,每年安排相配套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网络、清洁化示范茶厂建设、高效生态示范基地、茶叶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生产、种子种苗工程、茶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与队伍建设等项目。重点实施茶产业六大工程。

(一)培育精品名牌工程

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在配合全省“浙江绿茶”全球推广计划和各县(市、区)“一县一品”的基础上,规划期内启动丽水茶叶公用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丽水茶叶公用品牌征集策划,重点打造 “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香茶”、“中国香茶生产集散地”等形象定位,积极加强品牌宣传、品牌推介、营销策划和强化市场监督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及其品牌在公用品牌创建中受益并发展壮大。规划期内每年开展以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的重大茶事活动1-2项。

(二)实施质量推进与标准化工程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叶生产,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严格控制茶园生态环境污染。推行清洁化生产,推广茶 叶机械化采摘、加工技术,从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加工过程、产品标准、出厂检验等方面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通过茶厂优化改造,力争实现全市“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的目标,建设一批市级示范茶厂,重点支持茶叶企业开展茶厂清洁化生产设备和设施技术改造,制定和完善茶叶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积极开展QS认证、ISO9000、ISO14000、HACCP、有机茶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相关认证。规划期内建设县级以上标准清洁化示范茶厂100家,标准化茶厂优化改造500家。

实施丽水生态茶品质提升工程,加大推广力度,加快标准化应用,建立从茶树育苗、茶园肥培管理、采摘、初制、精制、包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提高标准化水平,以质叫响品牌,以质赢得市场。

(三)茶叶科技创新与人才工程。

1、加强茶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针对茶叶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茶叶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支持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选育、产品质量安全、香茶工艺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等。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规划期内积极创造条件建设丽水市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大实用技术开发,增强茶叶科技创新能力。

2、实施茶树种子种苗工程。统一规划,多途径开展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规划期内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丽水市浙南茶树种质资源库。支持科研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究推广。进一步加快茶树无性系良种化进程,每年建设市级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示范基地20个,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过程中重点加大老茶园换种改植力度,逐步实现无性系面积从新地开垦向换种改植转变。

3、建立标准化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基地。规划期内建设50个生产集中连片,基地规模大,示范效果好的丽水市高效生态茶叶示范基地。实现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质量可追溯。

4、提升茶叶采制机械化水平。茶叶采制机械化工程。采摘与制茶是目前茶叶生产中用工量最大的环节,采制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不足、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7 的必然途径。结合农机化促进工程实施,引导茶叶重点生产基地推广实施茶园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摘和产后加工等机械化技术。规划期末实现茶叶机剪面积80%以上,加工机制率90%以上。重点开展实施香茶机采试点示范工程。

5、加大茶叶深加工开发力度,提升茶叶附加值,延伸茶产业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规划期内建设茶浓缩液、茶多酚、茶皂素提取等茶叶深加工企业5-10个。力争规划期末实现茶叶深加工产值1亿元以上。

6.加强茶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多渠道培养和引进茶产业人才,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规划期内举办全市茶叶技术骨干进修班,重点培养我市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龙头企业业主、合作社茶农,普及茶叶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等技术和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知识。加大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规划期内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一批茶叶生产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茶叶深加工人才、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茶产业创业团队。

(四)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产区茶叶流通市场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茶青市场和干茶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茶叶流通体系,促进茶叶大流通。规划期内重点完善松阳浙南茶叶市场、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缙云茶叶市场等产区市场功能,积极培育新兴产区建设产地市场。集中展示、批发、销售丽水优质名茶,提高我市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区域辐射力。规划期末培育建成年销售额8亿元以上市场一个。

2、鼓励和扶持民间流通队伍到国内外大中城市建窗口。规划期内培养建设丽水茶叶大中城市营销窗口100个,其中示范性营销窗口30个以上。

3、积极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博览会、订货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规划期内每年组织参展国内外大中型茶博会2-3个。

(五)茶产业组织化提升工程

1、发挥茶叶中介组织的作用。规划期内全市主产县市全部建立茶叶产业协会,发挥依法成立的茶叶产业协会在茶叶标准体系建设、打造丽水区域茶叶品牌、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茶叶信息网络服务、弘扬丽水茶文化、加强对外交往联络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使之成为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2、增强茶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规划期内重点培育规模型、带动型、科技型茶叶龙头企业50家。实行产业化经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茶叶生产经营机制。积极引导、鼓励工商企业投资茶叶龙头企业。

3、推进茶叶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政策。规范、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作机制,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领办茶产业专业合作社。规划期内建设规范化茶叶专业合作社100家。

(六)丽水茶文化宣传提升工程

丽水市体育馆 篇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推而广之,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要显现艺术的趣味,与“理”无关。

袁枚则说:“或云:‘诗无理语。予谓不然。《大雅》何尝非理语?何等古妙?”(《随园诗话》)诗自古就蕴含自然及生活的“理”,这又意味着文学作品需表现“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 (1) 题目自拟。(2) 观点自定。(3) 不得少于800字。(4) 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作文题旨在综合考查同学们针对文学创作中存在的现象进行立论并作出恰当阐述的能力。

【写作立意】

这两则材料讨论的是文学作品关于“理”和“趣”的艺术追求问题。第一则材料认为,诗也好,其他文学作品也好,作品应显现艺术的趣味,“与‘理无关”;第二则材料则认为,文学作品需要表现“理”。

综合两则材料,可有多种立意:(1)文学作品需表达“理”;(2)文学作品要有“趣”;(3)文学作品需要“理”“趣”并重。

以上三者皆可成文,立意无高下之分。

【评分标准】

审题准确,有鲜明、准确的观点,阐述道理深刻,论据恰当有效,讲究论证方法,论说色彩较为明显,语言通畅,结构严谨,可得49—60分。

审题符合题意,较多依靠举例说明观点,有适当论证,语言较通顺,结构完整,可得37—48分。

审题基本符合题意,以举例为主,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语言有一些语病及错别字,结构尚完整,得25—36分。

丽水市体育馆 篇7

为检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工程的实施效果, 进一步了解现阶段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和规律, 我们对天水市城乡居民的体育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旨在了解天水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体育活动的频度、锻炼时间、锻炼目的以及喜爱的项目等, 为政府及社会体育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和指导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天水市20~69 岁城乡居民。 研究方法:入户问卷调查法,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天水市2 区 (县) 8 个街道 (乡镇) 16 个居 (村) 委会, 共调查1280 人, 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274 例。 运用SPSS11.5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是否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 在过去1 年里, 天水市有37.0%的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 63.0%的城乡居民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 在参与健身活动的人群中男性占47.1%, 女性占52.9%;乡村人群占32.0%, 城镇人群占68.0%;不同年龄段中, 30~39 岁、40~49 岁、50~59 岁人群参与健身活动的比例相对较多, 而20~29 岁、60~69 岁人群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比例较少。

3.2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频度

天水市城乡居民平均每周参加5 次及以上健身活动的比例为19.7%, 平均每周4 次的为4.9%, 平均每周3 次的为10.4% , 平均每周2 次的为12.5%, 平均每周1 次的为9.5%, 平均每月1 次以上, 但每周不足1 次的占15.9%, 平均每月不足1 次的占15.6%。 从性别看, 女性平均每周参加5 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女26.5%、男11.9%) , 男性平均每月不足1 次和每周不足1 次的人数比例高于女性。 城乡比较, 城镇人群每周参加5 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乡村, 乡村平均每周2 次的人数比例略高于城镇。 不同年龄段比较, 高年龄段人群平均每周参加5 次及以上健身活动的比例高于低年龄段。 反映出天水女性、城镇居民、高年龄段人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持久性相对较好。

3.3 平均每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

天水市城乡居民每次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分别为: 不足30min占27.4%, 30~60min占39.4%, 60min以上占31.9%。 分性别统计, 男性锻炼时间不足30min的比例高出女性12 个百分点, 30~60min低于女性11 个百分点, 60min以上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分城乡统计, 城镇居民各时间段的比例均高于乡村, 从年龄来看, 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min的, 30~39 岁人群所占比例较高。每次锻炼30~60min的, 20~29 岁人群所占比例较高, 每次锻炼时间在60min以上的, 以50~59 岁、60~69 岁人群居多。

3.4 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时的身体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 与不锻炼时相比, 天水市城乡居民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时呼吸、心跳变化不大的占22.1%, 呼吸、心跳加快, 微微出汗的占45.6%, 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 出汗较多的占20.9%。 不同性别、城乡、年龄段人群在健身活动时身体感受均以呼吸、心跳加快, 微微出汗居多。 50~59 岁、60~69岁两个年龄段人群感觉健身活动时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 出汗较多的人数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 而20~29 岁年龄段感觉呼吸、心跳变化不大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

3.5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项目

天水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依次为健身走 (52.5%) 、跑步 (15.0%) 、小球类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 、健身舞 (广场舞) 等, 另外约有10%的居民选择了其它类健身活动。 从性别看, 除健身走、跑步外, 男性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大球类活动的比例高于女性, 而女性选择健身舞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城乡比较, 城镇居民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柔力球等小球类活动的比例高于乡村, 乡村选择篮球活动的比例高于城镇。 分年龄段统计, 低年龄段人群选择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活动的比例高于50 岁以上人群, 而50 岁以上人群选择健身路径和健身舞的比例高于低年龄段人群。

3.6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天水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依次为: 公路旁、 街道边 (21.1% ) , 广场、 场院 (19.9%) , 公共体育场馆 (13.5% ) , 单位或小区体育场所 (13.1%) , 另外选择在自家庭院和室内以及住宅区空地健身的亦占有一定比例。 从性别看, 男性选择在公共体育场馆和单位或小区体育场所健身的比例高于女性, 女性选择在广场、街边、公园健身的比例高于男性。 城乡比较, 乡村居民除在自家庭院和街道边健身的比例高于城镇外, 在公共体育场、公园等场所健身的比例均低于城镇。

3.7 经常参加健身活动场所距离家庭住地距离

天水市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距离家庭住地的距离小于1km的占45.9%, 1~2km的占30.6%, 2~3km的占15.9%, 3km以上的占7.0%。 乡村居民基本在距离家庭住地1km以内进行锻炼, 城镇居民选择1~2km和2km以上距离进行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乡村。 男性选择2km以上距离锻炼的比例高于女性。 不同年龄人群之间在选择上无明显差异。

3.8 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

天水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以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为主, 占36.8%, 其次为独自锻炼, 占29.2%, 与家人一起锻炼居第三位, 占19.2%, 另有11.9%的人选择其他形式的锻炼。从性别看, 男性选择独自锻炼的比例高于女性, 女性选择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比例高于男性, 男性和女性选择与家人一起锻炼的比例基本一致。 城镇居民选择与家人、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的比例高于乡村。 不同年龄人群除60~69 岁人群选择独自锻炼的比例较低外, 其他选项之间无差异。

3.9 体育健身活动中接受他人指导情况

天水市城乡居民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占5.1%, 接受其他相关专业训练人员指导的占4.4%, 其他人员指导的占5.5%, 接受体育教师、教练指导的占3.6%, 77.9%的城乡居民在健身活动中没有接受过指导。 从性别看, 女性在健身活动中接受指导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城镇居民接受指导的比例高于乡村。 不同年龄人群比较, 60~69岁、50~59 岁人群在体育健身活动中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人员的指导略高于其他年龄段。

3.10 体育健身习惯坚持的时间

天水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习惯坚持的时间以1~3 年居多, 占30.6%, 其它依次为6 个月以内, 占21.3%, 6~12 个月, 占20.7%, 5 年以上占14.5%, 3~5年占11.1%。从性别看, 男性除6 个月以内的比例高于女性12 个百分点外, 其他时间段均低于女性。 城乡比较, 城镇居民健身习惯坚持的各时间段均高于乡村。 不同年龄段比较, 50~59 岁、60~69 岁人群坚持健身习惯在5 年以上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 50岁以下人群锻炼习惯在1 年以内的比例高于50 岁以上年龄段。

3.11 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

天水市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消遣娱乐, 占26.4%, 提高运动技能、技巧, 占17.1% , 增加体力活动, 占14.3% , 防病治病, 占9.5%。 另外, 选择减轻压力、调节情绪, 减肥, 健美, 提高社交能力的也占有一定比例, 反映出居民的健身趋向具有多元化趋势。 从性别看, 男性选择消遣娱乐、防病治病的比例高于女性。 女性选择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和减肥的比例高于男性。 城乡比较, 乡村居民选择防病治病的比例高于城镇, 城镇居民选择提高运动技能、技巧的比例高于乡村。 不同年龄段比较, 20~29 岁、30~39 岁年龄段选择消遣娱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 选择减轻压力、调节情绪, 社交方式则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选择提高运动技能、技巧则随年龄增长呈现逐渐增高趋势。

3.12 影响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障碍

影响天水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障碍是家务忙缺少时间, 占25.6%, 工作忙缺少时间, 占13.8%, 体力工作多不必参加, 占10.8%, 身体很好不用参加, 占10.0%, 身体弱不宜锻炼的占7.7%, 13.9%的居民对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兴趣。 从性别看, 影响女性健身的主要障碍是家务忙缺少时间, 选择比例高出男性17.7 个百分点。 影响男性健身的障碍主要是工作忙缺少时间、 体力工作多, 不必参加, 其选择比例分别高出女性7 个和6 个百分点。 城乡比较, 影响乡村居民健身的主要障碍是家务忙缺少时间和体力工作多, 不必参加, 其选择比例分别高出城镇15.6 和16.2 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因为惰性而不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比例高于乡村。从年龄段看, 50 岁以下人群因为工作忙缺少时间而影响健身的比例高于50 岁以上人群。50~59 岁、60~69 岁人群因为家务忙缺少时间和因身体弱而不宜参加健身活动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

3.13 居民对国家促进大众健身的要求或希望

天水市城乡后居民对国家促进大众健身的要求主要是建设和完善与居民社区 (村镇) 相配套的公益性体育锻炼场所或器材, 选择比例占调查人数的48.9%;其次为健全各种体育法规和政策, 以保证公民享有的体育权利, 占15.9%; 加强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的普及和宣传, 占11.3%;尽可能地开放体育锻炼场馆, 占8.2%。 城乡比较, 乡村居民对体育运动知识、锻炼方法的需求高于城镇, 而成居民对尽可能开放体育锻炼场所的需求高于乡村。

4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按照每周锻炼3 次以上, 每次30min以上, 每次达到中等强度的标准统计, 天水市20~69 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15.6%, 其中男性为11.5%, 女性为19.7%, 城镇为19.9%, 乡村为11.4%。

5 结论

天水市约有4 成的城乡居民在过去一年参加过体育健身活动, 在参加健身活动的人群中, 15.6%的人达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标准, 经常锻炼的人口数较少。 城乡居民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为健步走、跑步。 选择健身场所具有就近的特点。 经常锻炼的场所为公路旁、街道边, 广场、场院, 公共体育场馆。 锻炼时喜欢与朋友、同事一起进行。 近80%的人在锻炼过程没有接受过相关人员指导。 影响居民健身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和家务繁忙。 居民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社区的体育场地和器材, 健全体育法规和政策, 普及和宣传健身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新平.甘肃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11, 1.

[2]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编.2014年6~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抽测测工作手册[S].2005.

[3]熊振强, 李小惠, 杨新平.甘肃省城乡居民体育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2.

丽水市体育馆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衡水市桃城区10个社区的200名老年人(60岁以上)。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搜索引擎详细阅读了有关社区体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

1.2.2 访谈法

针对本研究所设计的问题向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人员进行面谈,听取他们对本研究所涉及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对社区老年体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2.3 问卷调查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共发放《衡水市社区老年健身活动现状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卷178份,有效率为89%。

1.2.4 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后得到的数据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然后根据课题所要得到的相关信息,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衡水市社区老年体育开展状况

2.1.1 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较明确,总体是积极向上的;对体育运动的功能持肯定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和较喜欢体育运动的人群共占总数的61.43%,而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人群只占总数的14.61%。这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对体育运动具有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2.1.2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多元的,排在前两位的是健身治病和延年益寿。另外,有70.22%的老年人参加锻炼的动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现在城市中的老年人大都退休在家,每日独自一人呆在家里,很容易产生孤独感,时间长了就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而社区体育运动可以消除老年人的心理障碍,还可以使老年人在团体组织中找到归属感。

2.1.3 社区老年体育运动的项目

从表3可以看出社区老年人活动项目有:跑步、健身操、武术、球类等,其中跑步与健身操是老年人参与最多的运动项目,分别占到总数的26.41%和24.16%。分析其原因,这两项运动的技术性不强,而且对场地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对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心肌功能,提高肌体的能量代谢效率,控制体重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受到广大老年人的喜爱。由于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像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项目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另外,参加“小区健身小径”锻炼的老年人占16.29%。通过对老年人的访谈得知,虽然“小区健身小径”设置了各种运动器材,但是参加锻炼的人并不是太多,加上一些老年人对器材的功用和使用方法了解不够全面,运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有关部门要正确引导老年人从自身身体实际出发选择运动项目,同时,要努力研发并推广适合不同老年人身心特点、实用易行的运动项目,不断满足老年人体育锻炼多样化的需求。

2.1.4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通过调查得知,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固定,规律性强,这与我国老年人的起居习惯有关。老年人以晨练和晚练为多,早晨8点以前活动的人数占80.23%,傍晚5点以后活动的人数占56.49%,而在上午和下午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老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因身体条件的差异各不相同,调查得知,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人数占21.91%,3—5次的为53.93, 1—2次的为24.16%。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的占35.96%,0.5—1小时的占41.01%,0—0.5小时的占23.03%。大多数的老年人能够保证每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

2.2 影响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因素

2.2.1 活动场地缺少

缺少活动场地是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据此次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对现有的活动场地不满意。有43.26%的老年人认为场地器材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由于活动场地不足,多数老年人仍在马路、街头巷尾及家中锻炼。

2.2.2 活动经费缺乏

调查得知,社区老年体育的活动经费68.4%是由社区锻炼者自发缴纳的会费。他们用的健身器材、器械,以及组织各种活动的经费都是大家集体出钱来解决,只有23.6%的经费是由街道居委会和工会部门拨款,活动经费的缺乏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2.2.3 专职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缺乏

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业余指导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及专业知识较低等问题,也是阻碍社区体育发展的一大因素。据调查,绝大部分社区没有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而现有的指导员大多是由退休人员担任,其中仅有少数受过专门训练,多数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知识。面对需求各异的老年人,他们的作用仅停留在传统单一的技术传授,或非专业、低水平的服务上,因此盲目性大,体育活动的质量较差。

2.2.4 政府部门对社区老年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政府部门对社区老年体育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政府财政投入少,导致老年人体育活动场地、活动经费匮乏,严重影响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活动场地少,活动经费少,正式从事老年体育运动的组织工作人员较少,政府财政投入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的体育运动。另外,老年人体育运动组织自身缺乏创新能力,体育组织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的老年人体育组织,民间老年人体育组织比较少,力量比较薄弱,生存困难。

3. 结论与建议

3.1 衡水市社区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对体育锻炼的功能有较明确的认识,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呈现多元化,但锻炼的形式相对单一。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老年体育锻炼氛围,特别是使广大的老年居民自觉投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

3.2 衡水市社区老年体育的运动项目主要有健身操、球

类、跑步、武术等。建议有关部门根据衡水市社区建设和老年居民的实际情况,开展简便的健身、娱乐项目,积极推广老年体育新兴项目,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活动空间。

3.3 衡水市社区老年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活动经费缺乏等问题已成为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巨大障碍,政府部门应重视社区老年体育,加大投资力度,努力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条件。

3.4 根据多元化需求,有关部门应增加社区体育组 b学校应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向社区的输送,加大非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支有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指导员队伍,给社区体育发展注入新的能量。

摘要:本文作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衡水市社区老年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新时期衡水市老年体育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应对策略, 以促使衡水市社区老年体育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社区老年体育,开展状况,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庆石, 包晓辉.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分析及国际比较[J].人口经济, 1999.1.

[2]毕伟华.影响社区老年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山东体育科技, 2005.9.

[3]曹士云, 白莉.21世纪中国老年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0.1.

[4]杨洪云.运动处方与健康心理效应[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3, 17 (1) :30-33.

丽水市体育馆 篇9

1. 中学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合理度的评价

通过对继续教育相关部门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现行的继续教育课程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体育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体育学科知识、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及技能、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的知识、体育科学研究知识、与学校体育管理等有关的学科知识等。通过对参加过继续教育的教师调查了解到,他们认为目前学历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合理的占7.8%,合理的占21.45%,一般的占36.4%,不太合理的占24%,不合理的占10.4%(见表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都不满意,他们认为现行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他们的需求,没有达到他们期望的高度,尤其缺少一些实用性的课程,比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体育技能和健康评价、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演示等课程。同时大家还认为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中学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

2. 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

目前参加继续教育的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都来自于教学第一线,他们都有着一定的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期望从继续教育中获得有价值的实用知识、技能,并且将其迅速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达到学用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通过调查了解到,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需求排在前五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新兴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与信息,裁判规则,体育学科最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见表2)。调查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只有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才会佩服你,信任你,从而更有兴趣进行锻炼。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多媒体技术、高质量课件的使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网络的建设等知识也是中学体育教师需求较高的一项内容,他们想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己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资源共享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被应用到体育课中来,而且学生对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已经失去了兴趣,他们希望体育课充满挑战、充满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补充自己在所学知识上的关于新兴运动项目的空白知识。另外,裁判规则的学习,可加深体育教师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有益于体育教师科学地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与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3.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对策

3.1 转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思想。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领导要从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认识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把过去单纯为了解决学历和围绕竞技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主旨,转变到将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成具有现代体育信息与技能和素质教育的传播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建立一支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的基本任务上来。其次,体育教师应该领悟到接受继续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充分认识到职前教育所获取的知识已难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这一现实,所以要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吸取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使自己所从事的体育教育工作符合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3.2 改革教育继续教育体制,优化培养模式。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克服单调性、封闭性的职后教育模式,不要单纯把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成竞技运动项目的普及者、推广者或教练员、裁判员,而应该站在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的高度,实行灵活多样、多层次、多规格、高质量、开放性的培养模式,以培养体育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人文素质、体育专业素质、科学素质提高与思想的统一,全方位地参与到21世纪体育教育改革之中,并在其中迅速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 对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衡水市,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郑国庆.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探讨[J].理论界, 2004.

[2]李玲.方程:应对课程改革, 构建体育教师素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

丽水市体育馆 篇10

关键词: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衡水市,体育产业

1、衡水湖概况

衡水湖位于华北平原南部, 地处河北省衡水市境内。2000年7月,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成为河北省历史上第一个内陆湿地自然保护区。2002年10月, 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3年6月, 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衡水湖属于内陆淡水湖泊, 由草甸、沼泽、滩涂、水域、林地等多种生境组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 是极具典型性和稀缺性的国家重要湿地、华北单体最大的淡水湖泊, 有“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华北大地的绿明珠”等诸多佳誉。

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概况

随着马拉松比赛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国内外的许多城市竞相加入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行列中来。马拉松项目不需要特殊器材, 对场地要求相对较低, 在一经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开展, 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程度。而且这项运动体现了顽强不息和挑战极限的精神, 恰好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愿望。2012年3月22日,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将于9月22日在冀中明珠衡水市举行。在衡水市的滨湖新区成立了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筹备委员会, 与市组织筹备机构对口, 下设综合协调组、接待能力提升组、马拉松广场安置拆迁建设组等9个工作组, 招募1500名志愿者, 为衡水湖国家马拉松赛顺利进行打下基础。衡水市第一次承办大型国际赛事, 全市各个部门总动员, 自申办成功之后, 多次进行演练, 2012年4月7日, 共青团衡水市委、衡水市体育局、桃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格林杯”半程马拉松比赛, 有近300马拉松爱好者参加。还分别组织男、女半程马拉松 (21.0975公里) 、男、女迷你马拉松 (5公里) 、男、女全程马拉松 (42.195公里) , 特别是2012年8月30日组织的201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实战演练非常成功, 参赛运动员来自衡水市各行各业5000余名, 裁判员428名, 志愿者1000多名, 民警近3000人, 还在比赛路段进行了交通管制, 为2012年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打下基础。

3、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衡水湖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3.1、对游客数量及衡水湖经济收入的影响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能促进游客数量的增加 (至少是暂时的增加) 。今年以来, 到衡水湖旅游观光的游客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同时能够加大经济收入, 主要包括在衡水湖的购物、住宿、餐饮、纪念品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至少可以在短期内带动游客数量的增长, 有一半的被访问者认为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能为举办地带来更多旅游收入 (包括旅游外汇) , 但是认为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能为举办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

3.2、对衡水湖旅游基础硬件设施的影响

衡水市为了能够成功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从加快酒店、餐饮、场馆等相关硬件设施的新建和改造, 同时对城市道路、公路进行了整修, 加强水质管理、增加城市绿化、梳理下水道等一系列城市环境改善工作。

3.3、对衡水市旅游业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需要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而衡水市的现状这方面的人才匮乏, 这就必须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改善旅游环境, 进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加速衡水湖旅游企业的进程。由于在马拉松赛事举办前期组织者和旅游机构会针对即将前来衡水湖的大量游客精心设计特色旅游产品, 在赛事结束后利用设施、场馆、环境等资源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衡水市旅游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可持续的发展, 除了要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以外, 更需要具备旅游营销、管理等方面的软实力。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会涉及到各方面的事务, 一般情况会通过专业公司来进行整体营销策划, 而在衡水这样的体育中介公司基本属于空白, 我们通过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这样的大型赛事为衡水市体育中介活动的开展提供机会。

4、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衡水市体育产业的影响

根据《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的规定: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相关联的产业活动的集合。衡水市引进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整体提升衡水市体育产业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衡水市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用品的销售、体育旅游这四个方面有很大影响。

4.1、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影响

通过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这种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对我市体育产业中竞赛表演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 衡水市体育竞赛表演业近几年飞速发展, 承办了不少省级大型赛事, 而国际级大赛还是第一次, 在2012年8月30日进行的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实战演练中充分体现了体育竞赛表演业的重要性, 在开幕式中进行了大型的体育竞赛表演项目, 使人们大饱眼福。

4.2、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经营人才的影响

人才在体育产业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衡水市体育经营人才匮乏严重。在衡水市仅有衡水学院一所高校, 在衡水学院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开设了与体育经营人才相关的课程, 如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为培养衡水市体育人才打下了基础。在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申办和多次演练中, 就要求我们具备这样一支队伍, 衡水市体育局经过多次组织和培训, 吸纳其它领域的各种专门人才, 为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同时为衡水市体育产业的合理化发展提供条件保证。

4.3、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用品销售的影响

衡水市体育用品销售相对而言比较落后, 举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从一个侧面可以带动体育用品的销售情况。比如说参赛运动员的服装、鞋帽、运动饮料、运动芯片、药物等, 裁判员的服装、秒表、裁判用具等, 志愿者的服装、鞋帽等, 由于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参与人员数量的庞大, 对衡水市体育用品的销售也是一个机遇,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衡水市经济发展。

4.4、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对体育旅游的影响

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是围绕衡水湖进行的, 比赛的起点、终点均在衡水湖广场进行, 衡水湖美丽的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程度可想而知, 在非比赛的闲暇时间可能就会在衡水湖游玩, 这就为衡水湖旅游业开辟了市场, 增加了我市的旅游业收入。

参考文献

[3]孙班军, 李燕.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5) .

[4]陈永良.衡水市体育工作报告[Z].衡水市2011年第六次体育工作会议, 2011.

[6]牛晓东.我国大中城市体育产业结构探析——以徐州市为例[J], 福建体育科技, 2010. (29) .

丽水市体育馆 篇11

关键词 丽水市 社会钢琴 培训调查 研究

一、调查说明

(1)调查背景:近几年,丽水市的钢琴事业发展迅速,从最初的教师个别授课到现在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应该能够说是飞速发展。这种飞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社会办学的力量。随着钢琴事业专业水平的提高,近十多年来,钢琴在祖国各地都有了普及。钢琴普及的气势把更多的音乐工作者,乃至非音乐工作者都卷入到了钢琴奇偶教学队伍中来了。这个时段,国家开展了钢琴考级活动,钢琴考级主要由依靠音乐家协会与社会培训联合开展,社会培训负责报名,而音乐家提供考官,证书由音乐家协会颁发。对社会上的业余钢琴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普遍出现了拔程度的现象,使钢琴教学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受到破坏。研究社会钢琴事业的发展,对促进钢琴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2)调查方式与方法:本次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两种调查方式。通过对各培训机构各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然后进行相应归纳、类比和总结,发现各培训机构的特色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的个别访谈法,就是通过不同层次的钢琴教师、钢琴学员的个别访谈,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手段和方法。

(3)调查时间: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

(4)调查对象:丽水处州琴行阳光培训学校、丽水天目艺校、丽水括苍琴行附属培训中心、丽水青少年宫、艺海艺术学校等。

(5)调查情况:通过对丽水市莲都区的这些培训机构的调查,了解了各个培训机构的规模和培训机构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教材的使用等。同时了解了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的学员认为遇到的困难是练琴时间不足,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家庭作业多等。

二、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丽水市莲都区的钢琴培训机构可以了解到丽水市钢琴教学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1.各个培训机构的规模有限,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学的比例小于兼职教师的比例。大多数教师是在培训机构兼职,兼职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备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钢琴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

2.丽水市各培训机构所采用的教课书是中外结合的教材形式。社会培训是在私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培训的早期教材也是私教所使用的教材。最初是借鉴欧洲传统钢琴教学,钢琴教材主要采用的是《拜厄钢琴基础教程》和《小奏鸣曲》以及巴赫复调音乐等。在赵元任、萧友梅等人按照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编写过一些初级教材,不过教学仅仅是用于辅助练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材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现在的中国钢琴教材和欧洲教材基本上能够属于并存的地位。

3.通过调查可以知道丽水市钢琴培训机构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城市,他们大都是城市户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钢琴是被家长所要求的,只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自愿,他们学习钢琴为了增加自身的才艺。这部分学生只是想着会弹钢琴,并不想在钢琴方面有多大的建树。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是专业学习钢琴,他们会努力学习钢琴,他们想在钢琴学习方面有很好的成绩。

4.调查的过程中,通过调查,了解到有的学员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很多学员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没有充足的练琴时间,还有非常重的文化课学习任务,以及学生平时的家庭作业繁多等。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学员的因素是所有的初中几乎都是寄宿制,在学校里无法学习钢琴,这样导致一些优秀的学员不得不忍痛割爱,停止钢琴的学习。这些都是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了解了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找出丽水市社会钢琴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5.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使用重量钢琴弹奏法,还是沿用50年代的手指弹奏法,严重影了教学质量。丽水市钢琴培训机构所采用钢琴教学方法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很好地和现代的钢琴教学相结合。在50年代的时候,钢琴弹奏方法只是片面地强调用手指弹琴的方法,这种方法忽略了手腕、手臂和肩关节以至全身的放松。这样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这种方法弹出的声音是“虚”“干”,对钢琴的音色共鸣有严重的影响,也是我国老一辈钢琴家最初使用的方法。新中国成立50周年,我国的钢琴教学从质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1955年以来,国家一方面聘专家到中央音乐学院来传授整套办学方法和具体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又派遣了留学生去苏联和东欧国家系统地学习。引用了国外比较先进的重量弹奏法,这种方法对当时片面地强调用手指弹琴的方法是一次冲击,同时对钢琴的声音概念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能够算得上钢琴弹奏方法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培训机构的性质决定的,培训机构的上课时间不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培训机构的学生在学习完文化课以后才去学习钢琴,他们一般会选择在周末学习钢琴。这样学生学习钢琴的时间不固定,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钢琴。

(2)丽水钢琴教学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和周边地区存在的比较大的差距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丽水市音乐培训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根本上来改进教学质量,更好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3)钢琴培训机构举行一些公益性和吸引力的活动,希望教育部门可以对一些学校实行的寄宿制进行重新定位,鼓励学校可以允许一部分钢琴优秀的学员通校,这样有利于提高丽水市钢琴尖子生学员的发展。

(4)钢琴培训机构可以举办钢琴比赛,同时还可以从省外请优秀的专家来做评委,在比赛的现场由评委现场评出分数并亮出。这样保证了一定的公平性,避免了比赛中因为关系因素而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设性的建议:

(1)培训机构可以单设一些一师对一个学员的房间,这些房间可以留给那些在钢琴学习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学习钢琴方面有更好的成绩。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继续学习情况。这样丽水市钢琴培训机构的尖子生和其他地区的差异就会相对缩小,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丽水市钢琴教学质量。

(2)培训机构尽量招聘一些专职教师,缩小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丽水市钢琴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相对于兼职教师比较少,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教师把全部心思放在钢琴培训机构,势必会影响钢琴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因此,培训机构应该在这方面注意对教师的选拔。

(3)做好宣传,宣传的力量也比较重要。宣传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形式,有效的宣传是人们心灵深处一项比较重要的药剂。培训机构可以举行一些公益的演出活动,例如,可以让弹奏钢琴比较优秀的学员在全市进行演出,这样既激励了学员,同时还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这项活动可以让人们了解培训机构,也可以让人们了解钢琴。

(4)在钢琴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定期举办专家讲座,让学员学习,积极吸引先进的教学经验。培训机构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举办专家讲座,这样可以让学员加深对钢琴的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钢琴。

三、结束语

通过调查研究丽水市莲都区的一些培训机构,了解了这些培训机构的情况。同时也找出了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找到了解决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培训机构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丽水市钢琴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大岗主.编吴元等编.周广仁钢琴教学艺术[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96-97.

[2]秦川.音乐培训机构的师资管理(上)乐器(国家级核心刊物),2010(11):162-163.

[3]秦川.音乐培训机构的师资管理(下)乐器(国家级核心刊物),2010(12):63-65.

[4]周为民.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与发展[J].中国音乐,2010(02):35-36.

[5]孙牮乾,张望.浅谈幼儿钢琴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10):55-56.

[6]张瀚玉.浅谈成人钢琴教学与儿童钢琴教学的异同[J].大众文艺,2009(17):133-134.

丽水市体育馆 篇12

舞龙作为古老的体育项目, 在几千年灿烂历史的熏陶下, 汲取养分, 逐渐跨出体育的范畴, 表现为一种文化。从1985年首届舞龙表演至今, 通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 舞龙活动从传统的民俗欢庆活动逐渐向现代体育竞技转变, 由此开始由民间到社团再到高校的普及推广, 通过不断实践创新, 开始向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道路发展。随着近几年来的蓬勃开展, 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到舞龙的研究行列之中[1]。据统计, 目前有十几所体育专业院校开展了舞龙课, 全国也有近百家高校陆续引进了该项目, 其中以湖南、湖北、浙江、四川、广东、江苏等省市较为活跃。自2002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成立到2009年4月为止, 全国开展舞龙舞狮的高校有123所, 占高校总数的14.48%, 而加入大学生舞龙舞狮协会的会员也有50多所, 约占高校总数的5%[1,2]。2011年仅浙江省就有三所高校同时加入到大学生龙狮协会中, 并相继开展了舞龙选修课和龙狮俱乐部活动。丽水学院也因此加入到大学生龙狮协会的大家庭中。

1 丽水学院舞龙选修课现状

1.1 制定舞龙课程目标

1.1.1 总体目标

通过舞龙课程的教学, 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

1.1.2 具体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技术、套路和竞赛规则。

(2) 使学生了解我国龙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

(3) 通过舞龙课学习, 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1.2 舞龙课程的实施

1.2.1 舞龙教学内容的选择

舞龙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根据公共体育课教学大纲要求的一学年72学时, 舞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自选套路为宜。自选套路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动作内容。对于公体学生首先应选取简单易学的A级和B级难度动作。主要选取了游龙动作:举龙“s”行进、矮步跑圆场越障碍、快速曲线起伏行进;组图造型组合:“中”“国”“龙”组字造型、龙出宫造型、高塔盘造型;穿腾动作:穿八五节、举龙行进越龙身、龙穿身;“8”字舞龙动作:原地8字舞龙、行进8字舞龙、原地快速8字舞龙。这些动作通过集体配合既能单独练习又可以组合成套, 形成不同路径的小套路。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吸引他们逐渐对舞龙课产生兴趣, 并从中获得自信。

1.2.2 自编舞龙教材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条件之一, 目前大学公共体育都有专门的公体教材, 但现有的公体教材里很少或几乎没有舞龙项目的教学内容, 而专业的舞龙教材对公体的学生来说又不合适。因此, 为了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舞龙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笔者从专业的舞龙教材里遴选出一部分适合公体学生学习的内容自制成教材。并选取几本比较权威的舞龙教材供学生课后参考。

1.2.3 教具配备

一个新的体育项目在学校的顺利开展, 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硬件方面, 学校提供了两块约篮球场大小的塑胶场地供舞龙课教学使用。同时在器材的配备过程中, 也严格按照课程教学计划中所要求的教学用具进行配置, 学校一次性购入了六条18米长标准布龙, 专用鼓两只, 舞龙表演服装28套。

1.3 舞龙课程的评价

1.3.1 教学情况

1.3.1. 1 舞龙课开班情况

考虑初次进入公共体育选项表的舞龙选修课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 按照学校教务处计划开班数设计, 先在大一预设了2个班, 大二3个班, 每班计划招收30人, 男女无限。而实际网上报名情况是大一34名学生选报, 组成一个班;大二87名学生选报, 组成3个班。总计4个舞龙选修班共121人, 其中男生92人, 女生29人。

1.3.1. 2 学生对舞龙运动价值功能的认知

舞龙运动的价值功能主要包括祈求丰收 (祈雨) 、消灾纳福、旺丁兴族、节日欢庆、文化传承、健身、民族凝聚等方面[3]。通过学生对舞龙运动价值功能了解情况调查 (见表3) 得知, 近半数学生认为各地开展舞龙活动是为了祈求丰收、祈雨和彰显民族凝聚功能, 再者是节日欢庆和健身功能, 学生对舞龙活动有旺丁兴族、消灾纳福和文化传承的功能认知较浅。

1.3.1. 3 学生选修舞龙课的动机调查

根据笔者对学生选修舞龙课的动机进行调查发现 (见表4) , 近半数学生选修舞龙课的目的是觉得该项目很新奇, 以前从来没有在体育课中出现过, 一定会很有意思, 因此抱着好奇的态度想尝试一下。其二是作为华夏子孙、龙的传人, 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希望借助舞龙选修课习得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血脉。其三是因为其他体育选修课报名已经人满为患, 没有更好的选择才不得已报舞龙课。

1.3.1. 4 学生对舞龙课的态度调查

学习态度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积极良好的态度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而消极的态度将阻碍学生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得知 (见表5) , 多数学生喜欢新开设的大学公共体育舞龙选修课, 但也有小部分不爱好甚至讨厌该课程, 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以促进该课程的健康发展。

2 舞龙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薄弱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作为华夏民族的生活范式, 牵系着民族的感情, 体味着民族的风俗、伦理, 构筑着农业文明的多彩生活。[4]民族传统体育, 就整个体育运动的项目来说, 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区通行的, 如人们常说的田径、体操、球类等运动项目, 这类运动项目是由古希腊、古罗马竞技以及欧美娱乐活动项目发展起来的, 有人称这类体育运动为西方体育体系。另一类为东方不同民族特有的, 如我国的龙舟、武术, 印度的瑜伽, 韩国的跆拳道等, 都是从各自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健身、军事、娱乐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有学者把这类体育运动称之为东方体育体系。

当今大学生多数受西方文化、现代体育的渗透和传播较多, 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知之甚少。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学生选修西方的体育项目占比较大, 如篮球、网球、体操等, 而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最好选修人群最多的就是武术课, 但普及程度远不及西方体育。其次像龙舟、拔河、秋千等虽有部分学校开展, 但普及程度不高。舞龙选修课网报前很多学生不知道是什么运动项目, 对此很陌生更是好奇。这一现象说明高校缺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传播, 也凸显了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的薄弱。

2.2 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目前的几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都显示, 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与他们在中学, 尤其是高中阶段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高考的压力让孩子们基本上没了锻炼时间, 身体素质下降。到大学阶段, 他们延续了高中的惯性, 对锻炼仍不重视。公共体育课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院系不同专业, 他们的运动技能、身高体重、力量速度柔韧等差异较大。虽然对新开展的舞龙选修课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投入, 可他们的身体素质却不尽如人意, 舞龙课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 此外它还是一项团体项目, 需要团结合作的能力。因此,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学生很难完成舞龙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3 高校舞龙选修课的对策分析

3.1 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推动高校舞龙运动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 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寄托, 龙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关于龙的传说。千百年来, 龙文化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它的足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成为华夏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一种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舞龙课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推广和传播, 即让龙文化、龙精神有了传播的途径, 又使学生对龙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令他们感受到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学生既要在舞龙课中习得技术和套路, 又要从中理解龙的历史和精神。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进而传承和丰富这一古老的民族根脉。

3.2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五大项。舞龙属于力量耐力型运动项目。因此, 在选修课中如何制定合理运动量成为了关键。首先, 应根据学生目前的身体素质, 编排合理的动作, 套路中既要体现力量耐力又要强调灵敏柔韧, 运动量适中为宜。第二, 每节课安排力量耐力的专项训练, 如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俯卧撑、双手卧推杠铃进行。耐力训练可以安排12分钟跑提高学生体能。

3.3 进行合理的商业化开发, 参与各种节庆活动

龙作为吉祥文化的一部分, 在各种商业庆典中屡屡出现。因此, 借助社会力量, 对舞龙项目进行合理的商业化开发, 充分利用市场规律来促进舞龙项目的商业化发展。同时, 也使舞龙选修课的学生学以致用, 有机会接触社会, 参与地方合作。

3.4 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舞龙项目

浙江是舞龙运动的故乡, 在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舞龙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如宁波奉化布龙、湖州长兴的百叶龙、丽水的板凳龙、车龙等。每逢过节, 舞龙都是当地最为引人瞩目的传统项目之一。在学校开展当地喜闻乐见的板凳龙、布龙、草龙等项目既能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又能让学生传承地方文化, 可谓是一举两得。

4 结语

丽水学院舞龙选修课的开展无论从组织形式、宣传力度和教学内容上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很多环节需要不断调整改进。宏观方面, 各级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重视舞龙运动在高校的传播, 给予政策、经济和人才上的帮扶。微观方面, 深入调查分析影响舞龙选修课开展的各项因素, 并寻找方法得以解决。

高校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在高校开展舞龙选修课是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摘要: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对丽水学院公共体育舞龙选修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旨在为我国高校舞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体育,舞龙

参考文献

[1]周知华, 徐峰.我国高校龙狮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北京:首都体育学院, 2009.

[2]中南大学龙狮协会网站[EB/OL].http://www.csulongshi.com, 2009-8-8/2013-03-12.

[3]雷军蓉.舞龙运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19-42.

上一篇: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一篇:课堂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