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促进就业(共7篇)
参考促进就业 篇1
促进就业:我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作 者】蔡则祥/刘银凤
【作者简介】蔡则祥,刘银凤,南京审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
蔡则祥(1958-),男,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在职博士,长期从事金融和经济理论研究 ;刘银凤(1963-),女,南京审计学院副教 授,从事金融和证券投资研究。
【内容提要】从我国近年来实际经济运行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稳定增长、国际收支保持 顺差,唯有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严重,当前应将促进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为此,必须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大力发展小企业,加速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
【摘 要 题】政策选择
【关 键 词】促进就业/政策目标/市场化就业 /社区就业
中图分类号:F04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0-8780(2003)01-0006-04
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从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的实际结果看,物价平稳、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以上,国际收支保持顺差,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长7.8%,大大高出人们的预料。但是,就业形势却相当严峻,实际失业率已达到7%的警戒线(莫荣,2002),甚至有人认为,十五期间我国失业率可能会超过12%,达到14%(张曙光等,2002)。对此,我们认为,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严重,当前应将促进就业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选目标。
一、促进就业目标的意义
促进就业目标是从充分就业目标转化而来,是针对我国失业问题严重,下岗再就业难度加大,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实际提出的。宏观经济学所说充分就业,是指把非自愿失业率保持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内的一种高水平就业,强调的是就业的充分性。而我们所说的促进就业是力求失业率尽可能降低,就业人数尽可能增加,全社会各种类型就业尽可能多的一种积极就业状态,强调的是对就业的促进和推动。从我国实际就业状况来看,我国在短期内还达不到充分就业,还需要促进就业,使之在若干时期以后达到充分就业。换言之,促进就业是比充分就业要求低一些但更为迫切的一个宏观经济目标。我们之所以认为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首选目标,是因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中的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都不会存在大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突出,根据相机抉择原理,自然要将促进就业作为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选择促进就业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人问题的需要。就业是指一个有劳动能力又愿意工作的人找到了自己所适合的工作,从事创造和实现价值,服务社会。人,不仅是自然人、经济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就业不仅是人谋生、乐生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纳入社会关系总和成为社会人,并保障人的本质,随着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和不断升华的基本条件(刘福垣,2002年)。对于个人来说,劳动就业是最基本的人权。有就业条件个人不利用是个人放弃就业权,而个人努力社会条件不具备是社会的责任,即政府的责任。一个国家失业人口超过自然失业率就说明资源分配结构过度失衡,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偏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失业者的社会保障不过是保障其生存权,还没有满足他的发展权即就业权。选择促进就业目标是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的需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宝贵的要素,人力资源是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失业就是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超过自然失业率的失业更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追求的是个别资本的效益最大化,政府应该追求社会总资本的效益最大化。社会总产值的微观成本和宏观成本是不一致的。微观成本的节约往往是宏观成本的浪费,尤其是活劳动成本,它是产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货币表现。活劳动是一种潜在的不能储存的劳动能力,降低活劳动成本,微观经济效益提
高,但节约的活劳动如果不用于其他劳动过程,对社会来说就是一种浪费。因为产生这种劳动能力的必要生活资料从社会意义上说已经浪费了。只要劳动者继续生存,这种耗费就要继续下去。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是以社会资本运营为对象的,因而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失业人口,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只有千方百计增加就业,不断降低社会成本,才能达到宏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政府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运行调控目标的首位。
选择促进就业目标也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矛盾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非农领域,不能充分就业。所谓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本质上也就是就业问题。不解决就业问题,小农生产方式得不到改造,农业不可能发展,农民不可能富裕,全国农业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变农民为市民、农业现代化都需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所以,我们应该把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指标体系中第一位的基础目标和宏观经济形势运行的定性指标。
二、选择促进就业目标的依据
选择促进就业目标,不仅有前所述的理论依据,更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和现实依据。首先,创造就业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任务。当前,失业已经成为全球性发展的最大难题之
一,创造就业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最大任务之一。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成为长期性挑战;发展中国家不仅存在大量的公开失业人口,也存在着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口;新兴工业化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先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衰退的两次冲击,也导致失业率大幅度攀升。当今世界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通货紧缩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千方百计争夺国际资源,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以便直接为本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出口导向贸易与经济,扩大各类出口商品和贸易服务的国际市场,以便间接为本国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根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我国总劳动力人口为7.51亿,占世界总量的26%,相当于高收入国家总劳动力人口(4.35亿)的1.73倍,相当于欧盟国家总劳动力人口(1.36亿)的5.5倍,相当于美国劳动力人口(1.43 亿)的5.3倍(胡鞍钢,2002)。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面临中国这样的就业挑战,即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1.83%的国际资源为26%的劳动力人口创造就业机会。而美国则用世界上16.02%的自然资源、31.1%的资本资源、34.93%的技术资源、24.24%的国际资源来为世界上不足5%的劳动力资源创造就业岗位。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中国进入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结构调整。所谓结构调整就是创造性地摧毁,一方面在那些新兴产业、采用新技术的领域、新的经济成分中不断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那些传统产业、采用旧技术的领域、旧的经济成分中不断摧毁大量的旧的工作岗位。当摧毁旧工作岗位的规模和速度远远超过创造新工作岗位的规模和速度时就引发了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其次,促进就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给增量由于人口因素的推动有所增加,而劳动力需求增量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和加入WTO 等因素有所下降。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单位就业情况表明,当前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继续减少。2002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减少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6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同比减少462 万人;集体单位同比减少194万人;其他单位同比增加246万人。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同比减少130 万人(向笑颐,2002)。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和在岗职工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相当数量的国有和集体中小型企业转制,部分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减员增效以及各种原因产生了新的不在岗职
工。另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全国78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信息也表明,当前国内劳动力市场继续处于供大于求状况,失业人员占求职者的比例持续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且将持续较长时间。2002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登记招聘各类人员129万人,而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近176万,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
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劳动者所具备的素质不符合新增就业岗位的需要。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02年一季度全国78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看,劳动力市场对学历、技能要求有提高趋势,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68%以上,而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要求主要集中在职业资格五级、四级和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16岁到34岁之间的劳动者。总之,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较大,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制度创造而来的体制性失业,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周期性失业交织在一起,使失业矛盾错综复杂,就业难度突出。因此,促进就业已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三、实现促进就业目标的政策建议
(一)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但却未能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是过于注重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就业的增加。为此,应转变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选择以增加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采取九大政策措施(胡鞍钢,2002):实施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工作行动计划;建立更加富有灵活性与流动性的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实行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加快调整正规就业结构,积极促进非正规就业发展;促进私营和个体经济的发展,采用鼓励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市场,积极吸引外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工时、降低劳动参与率的政策增加就业机会;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旨在扩大就业、缓解失业、提高低收入人群就业能力的良治;促进城乡就业统筹,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纳入国家的就业规划;积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科技政策,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
(二)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政府不能对就业问题完全承包,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应建立市场化就业竞争机制,实现劳动力自主择业,用人单位自主用人,市场调节就业的新机制。首先,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劳动力流动,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城镇职工下岗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我国工业化中期所特有的就业矛盾,随着城乡壁垒打破,歧视性的地方就业政策被逐步清理,城乡劳动者互相竞争就业岗位的趋势愈益明显:农民兄弟进城打工,城市工人下乡承包。为此,政府只能疏导,制定有利于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鼓励城乡劳动者流动。同时,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其次,适应国际就业竞争需要,构建世界制造中心,扩大国内就业。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也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因此,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内在含义之一,就是中国正在参与对世界范围内有限就业岗位的竞争。争取把全球最稀缺的资源有限的就业岗位更多地配置到中国来,将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一个新的战略目标。再次,促进就业市场化的发展,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证。一是在设计有关社会保障制度时,保障水平要量力而行;二是要加大发展补充保障,用补充保险来弥补基本保险保障水平的下降;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将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城市中的民工纳入到基本社会保险中;四是要积极探索解决养老保险空帐问题的有效办法,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压力;五是要建立由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的养老模式,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养老和医疗压力。
(三)大力发展小企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密度。小企业、大就业是一条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大力发展小企业,不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也有利于就业机会的持续增长。首先,积极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进一步扩大小企业市场准入的范围,简化办事程序,清理有关税费,使各项工作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为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要适度放宽对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在外贸政策方面,应扩大小企业的进出口权与进出口服务代理权,使小企业享受间接的退税待遇与便利;在国内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小企业进入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的限制,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扩大市场,增加就业。同时还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主群体。大力提高小企业主的素质,主要途径有三个(杨宜勇,2002):一是加强对现有小企业主的培训,提升小企业的发展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小企业倒闭,而且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二是鼓励大学生创办各类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大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开设小企业创业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国家可考虑通过不断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为大学毕业生创办小企业提供实际经验。三是引导城市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或去小企业就业。国家可以出资,由政府各级劳动管理部门对失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获得一技之长,促进更多的下岗者自己创业、自己就业。
(四)加速城市化进程,为农业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表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化这个大前提,第二、三产业的大发展必须以城市化为根本依托,通过城市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中小城市规模的升级,是解决我国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唯一出路。由于中国目前是一个低度城市化国家,因此必须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大大削弱中国非农产业发展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壁垒,采取积极的城市化政策,继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解决国内需求在城乡分布不对称现象,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就业不仅不会出现大问题,而且有利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全社会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城市化真正成为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五)大力推进社区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社区服务、餐饮、商贸等服务业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领域。近期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是发展服务业和社区就业。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不同,社区就业岗位一般包括三大类:一是便民利民服务类;二是公益性服务类;三是后勤保障服务类。当前,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下岗、失业问题的加剧,社区就业逐渐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社区服务仍然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由于社区就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再就业应成为今后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和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为此,我们建议:一要重视发展社区就业。十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把降低失业率和新增就业机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要把发展社区服务业纳入本地区经济与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管理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就业的全面发展。二要积极倡导灵活多样的社区就业方式。社区就业大多属于非正规就业,它们既是正规就业的重要补充,又是就业的一个蓄水池。在肯定非正规就业的同时,要设计与该种就业形式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方式,以减少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的实现,从而真正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三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落实各种税收和减免行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鼓励人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业;努力提供灵活的社会保险入口,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人员,可以较低费率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商业银行要加大对社区服务小企业和个体户的贷款支持。四要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服务产业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服务市场化;社区服务规模化。五要加紧完善社区就业管理。实施分层管理,即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就业管理体制,使社区就业逐步走上正规;建立公益性载体,即社区服务机构,所有管理和服务均免费,其
经费开支由政府解决;协调合作,简化手续。社区就业所涉及的工商、税务、计划、劳动保障、城管、卫生等管理机构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协调配合,简化手续,为符合要求的经济实体提供方便,从而使社区就业真正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胡鞍钢.选择就业为中心的增长模式[N].南京日报,2002-5-25。
[2]向笑颐.2002年4月份宏观经济形势月评[N].金融时报,2002-5-24。[3]陈淮.就业岗位正成稀缺资源[N].南京日报,2002-6-10。
[4]袁钢明.把再就业放在突出位置[N].南京日报,2002-6-10。
[5]刘福垣.就业是首要目标[N].中国证券报,2002-5-28。
[6]莫荣.就业形势依然严峻.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R],汝信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7]杨宜勇.中国劳动力市场状况:2001-2002年.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经济蓝皮书[R],刘国光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8]张曙光,赵晓,高清辉.经济增长超预期,内在动力仍不足[N].中国证券报,2002-7-24。
[9]杨宜勇.以促进就业为国家重要责任[N].中国证券报,2002-7-20。
[10]杨宜勇.社区就业:中国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N].光明日报,2002-6-11。
参考促进就业 篇2
1 背景
近年来,医患纠纷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医患矛盾突出,不仅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诊疗秩序,同时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审案件的统计数据显示,医疗纠纷案件2007年收案11009件,2009年收案16448件;根据卫生部医管司的统计,2004年全国首次在医学会鉴定的医疗案件有9089件,2008年首次鉴定数为10929件,可见医患纠纷案件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北京市华卫律师事务所代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中,90%以上的患方在诉讼中均提及医院告知不完善的问题,很多纠纷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够造成的;在医疗事故鉴定中,90%以上的患方都提及告知不足的问题;在法院判决书中,多有因告知不足和病历书写缺陷的存在而判定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在中国医院协会法制专业委员会的调研中发现,各地区、各级别医院的手术知情同意书、名称、制式、告知内容皆不统一,也不完善,甚至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合法的问题。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其中第55条明确规定尊重患者知情权,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治疗时必须告知患者医疗风险和替代医疗方案,并征得患者书面的签字同意。将告知内容作为医务人员履行的义务。由此医疗知情同意书作为重要的凭证,在全国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本,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卫生部医政司2008年11月委托中国医院协会法制专业委员会,研究比较国内外医疗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分析我国医疗知情同意书在临床工作和司法实践中的现状,探索正确履行告知义务的途径,制定统一规范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情同意书规范本。
2 制定依据
根据《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人类精子库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规定的内容,参考孙东东教授编写的《医疗告知手册》、张宝珠主任编写的《医疗告知与维权指南(知情同意权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推出的《医疗知情同意书》样本和郑雪倩教授主编的《医疗纠纷典型案例与医院告知文书》一书,参考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疗知情同意书以及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医疗知情同意书。参考国内26家医院以及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各种现行使用的知情同意文本,草拟了医疗知情同意样本。
针对以往大量诉讼案例中常出现的问题,逐条逐字,仔细斟酌,反复修改,力求体例统一,内容全面,告知语言通俗易懂,既合理又合法,体现人性化的平等对话。广泛吸取社会各界专家、医院院长、管理者、患者、卫生法学教授、社会学专家、法官、鉴定机构专家等各界人士代表的支持和修改意见,考虑医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尽量简明扼要,程序合理,操作适用,同时体现规范医疗行为和保障医疗安全的功效,切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3 主要内容
该书分为公共信息类告知和手术、特殊检查、治疗同意书模板两部分。
3.1 公共信息类告知
是指医院各临床科室都通用的一般性告知内容,仅制定16个参考样本,包括:《就诊须知》、《急诊须知》、《住院须知》、《就医咨询指南》、《出院患者外出告知书》、《出院通知书(适用于拒绝出院患者)》、《患者授权委托书》、《自动出院或转院告知书》、《使用自费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告知同意书》、《病情危重通知书》、《死亡通知书》、《尸体解剖申请书》、《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告知书》、《医疗纠纷调解协议书》、《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图》。
《就诊须知》、《急诊须知和就医咨询指南》是一般性告知,有序的展示在门诊和住院大厅内,明确医疗机构已尽公开事先告知的义务,介绍相关信息,方便患者就医,并积极配合各项诊疗活动,是医患双方共同维护良好就医环境和诊疗秩序正常化的重要环节。此告知不需要患者方签字。
需要患方知情并选择决定的告知文件均需医患双方签字,一式两份分别保存。住院须知涉及多项患者需遵守的项目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故也需医患双方签字。
3.2《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知情同意书》模版
《手术知情同意书》模板的项目包括:术前诊断、拟行手术指征及禁忌症、替代医疗方案、建议拟行手术名称、手术目的、手术部位、拟行手术日期、拒绝手术可能发生的后果、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高值医用耗材、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患者及委托代理人意见。
《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模板的项目包括:检查前诊断、拟行检查指征及禁忌症、不同的检查方案介绍、建议拟行检查名称、检查目的、拟行检查日期、拒绝检查可能发生的后果、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检查费用、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风险、检查后主要注意事项、患者及委托代理人意见。
《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模板的项目包括:治疗前诊断、拟行治疗指征及禁忌症、不同的治疗方案介绍、建议拟行治疗名称、治疗目的、拟行治疗日期、拒绝治疗可能发生的后果、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治疗费用、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风险、治疗后主要注意事项、患者及委托代理人意见。
4 特点分析
4.1 公共信息类告知有三个重点
4.1.1患者在就诊或住院时,特别强调患者享有的权利,包括:
获得医疗救治护理和保健服务、了解病情和咨询、选择决定诊治方案及效果、保护隐私、复印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病历资料、拒绝试验和教学性的诊疗行为、投诉等权利。
4.1.2患者在享有上述权利的同时,还应负有相应的义务,包括:
提供真实的个人基本信息和病史病情的相关资料、签署规定的知情同意书、遵从医嘱、配合治疗、定期复诊、及时缴纳医药费用、遵守医院相关规定、尊重医护人员人格和权利、维护诊疗正常秩序、保护他人的隐私、主动配合临床试验和教学性诊疗行为等义务。
4.1.3医疗服务活动中可能发生和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法律责任及其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注意事项。
特别具体而诚恳地告知患者如何主动向医生咨询和沟通的内容和方法。
4.2 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手术知情同意书模版的特点
该模板体例上分成医生告知和患者知情同意两大部分内容,医生告知部分增加内容较多。增加的内容主要是在总结了医疗纠纷诉讼案例中,经常被患者提出、法院常常以此判决医院败诉的重要因素。
4.2.1 术前诊断。
该条款过去仅只有医生诊断,多数法律界专家认为应当有患者自己对病情的描述,可以提供与术前诊断和手术适应症符合一致的证据表述。故增加了患者主诉和主要病症的内容。4.2.2拟手术指征及手术禁忌症。该条款以往的告知书中没有记录,在实践中常常是医生口头告知,但由于缺乏文字记录,发生纠纷时无法证明医生已经在术前认真分析研究了患者是否具有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2.3 替代诊疗方案。
该条款是《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的告知内容。这条法律规定体现的是尊重患者的选择权,让患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以往医师也用口头告知的形式将不同的诊疗方案和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后果等向患者告知,甚至反复画图讲解,以达到让患者充分理解的目的,但依然是没有文字记载,无法证明患者术前已经充分了解治疗自身疾病的多种治疗方案,在知情的情况下自主作出选择。增加此款,规范了医生的医疗行为,尊重患者的选择,依法告知有理有据。并特别强调:“根据您的病情,目前我院主要诊疗方法和手术方式”,这句话是向患者表达当地医院所具有的诊疗技术和水平,也体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水平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2.4 手术目的。
该条款是为了进一步在手术前提醒医患双方明确为什么手术,让医患双方就手术目的达成一定的共识。
4.2.5 手术部位。
该条款起着强化提醒和反复核实的重要作用,是避免发生手术错位造成患者严重伤害后果的重要举措。
4.2.6 拟手术日期。
该条款以文字的形式告知患者准备手术的日期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并提醒医生在这个日期之前须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如须更改手术日期,应记录理由和执行日期。
4.2.7 拒绝手术可能发生的后果。
该条款是在患者拒绝手术时医师必须向患者说明的义务。由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者有时不能了解拒绝后可能产生后果,因此法律规定医师应当向患者告知拒绝手术可能发生的后果,并作为医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保证患者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行使选择权。同时也是提醒医生做好记录,一旦发生诉讼时可以作为免责的证据。
4.2.8 患者自身存在高危因素。
该条款过去告知书中没有,增加此款是让患者术前了解自身疾病的复杂程度及容易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风险,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提醒医生对手术患者自身疾病高危因素引起重视,准备相应的处理措施。
4.2.9 高值医用耗材。
该条款是指政府相关部门规定的自费或部分自费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使用,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在此仅提醒证明医师应尽使用前告知义务,同时提醒患者注意需要自费的项目内容。术中准备应用的高值耗材,术前还应另签《使用自费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告知同意书》。
4.2.10 关于术中术后的预防和抢救措施。
基于每一个手术均需要有常规的预防和抢救准备,存在医疗风险、难以避免、难以预见的并发症以及医生不能给予成功和满意的承诺,故以格式化的形式将这些内容予以表达,减轻每位医生都必须书写的工作量。
4.2.11 术后主要注意事项。
该条款,以往常常被医师忽略,但却是手术成功恢复的保障,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常见内容。因此,加入此条款可以提醒患者术后应当注意的主要方面,有利于患者配合医师诊治,也是提醒医生应当注意术后观察的重点,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措施。
4.2.12 术者签字、时间、地点及项目。
该条款以往术前谈话多由低年住院医师甚至实习医生即经治医师执行。没有时间、地点,发生纠纷后往往说不清楚。此次强调了术者的签字,为了提醒手术医师在术前亲自诊查患者,与患者沟通。记录时间到分钟,明确谈话的地点,均体现了医师对患者诊治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任,符合法律要求的严谨和适当,也可以作为证明事实的依据。
4.2.13 患者及委托人意见,即患者知情选择权部分。
此条款表达患者的知情选择权,为方便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操作,常用的内容以格式化的形式表述了医师的告知和患者已经明白和理解,为体现患者自愿的意志,要求患者或委托人亲笔写下:“我已认真倾听和阅读并了解第×到第×项的全部内容,我做以下声明”字样,写上“同意”或“不同意”,并愿意承担相应风险及后果,表达自身的真实意愿。如果患者拒绝签字,请医生注明理由。
4.2.14 加入了“患者授权医师在发生紧急情况下,没有时间与家属协商,或无近亲属时,有权选择进行适宜的抢救治疗”的条款,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救治患者生命,但不包括患者清醒时或有近亲属在场的情形。
如果有时间告知委托人或家属时,或更改手术方案或切除其他未告知的器官均应向患者或近亲属再履行知情同意书签字程序。
5 关于部分临床科室医疗知情同意书的项目名称分类目录
我们将26家医院提供的现用版医疗知情同意书,整理出16个科室或专业共436个项目名称,如果将436个项目均作出详细告知书样本,该工程较大,很难统一,故只列出名称目录供各医院参考,各单位各科室可以按照上述推出的模版自行修改套用。
6 需达成的几点共识
医疗知情同意书是《侵权责任法》要求规范的必需内容,作为医疗诉讼的法律文件,确实需要不断修改,逐步完善。模版的制定和推出,只是实现了文件上的规范,要真正地把医患沟通的工作落实好,还需达成如下共识:(1)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告知是应尽的法定义务。(2)履行告知义务不足的后果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3)履行告知义务不是走过场,让患者明白才是真正履行好告知义务,才是告知的主要目的。(4)让患者真正的知情,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以人为本的信念、需要通俗易懂的表达、需要有问必答的耐心。(5)建立医患互信的关系,是实现圆满告知的基本保证。(6)全面履行告知义务,是对重要关键内容相对、客观、精准的浓缩和概括,是医生执业的基本素质,需要不断学习逐步提高。(7)医疗告知内容记录的缺失,不能作为难以全面告知和工作繁忙的借口,法律是不会给过失机会的。(8)即使履行了告知义务,但由于医疗过错行为导致患者出现损害后果,并不能因为已履行告知义务而免责。
综上所述,由于医院的性质、级别、地域、专业、分科有较大差别,我们先将《门诊告知》、《住院告知》的一般性公共信息类、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知情同意书的框架和模板推出,供全国会员单位参考使用,希望在今后的医疗实践中,各单位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不断修改、不断完善。我们深知医务工作者工作任务繁忙,时间宝贵,力求制作的模板在告知内容上尽量全面,在符合法律证据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简化、实用,意在提高广大医务人员主动、全面告知的自律性,规范医疗活动中的诊疗行为,采用人性化的告知语言,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确实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摘要:介绍《医疗知情同意书参考指南》的产生背景和制定依据,并对其主要内容、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关于部分临床科室医疗知情同意书的项目名称分类目录进行特别说明,阐述了推行《医疗知情同意书指南》需达成的共识。
参考促进就业 篇3
关键词:活动设计;目标达成;案例
[?] 内容和内容解析
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的科学.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收集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统计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中第二章《统计》第三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内容.本节主要是探讨利用回归直线方程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预测,使学生理解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增强应用回归直线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意识,同时为选修2-3回归分析的应用奠定基础.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一节教材的教学共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区分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正相关、负相关的概念;利用统计抽样的方法收集生活中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二课时介绍回归直线的概念、意义;利用最小二乘法推导回归直线方程的数学思想;利用回归直线方程分析预测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立回归直线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可以让学生经历运用回归直线模型分析、预测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的主要内容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研究线性相关关系.主要概念有“相关关系”、“散点图”、“回归直线和回归直线方程”、“相关系数”等. 研究方法为先绘制散点图,直观表示观测数据,定性描述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类型、方向、相关程度. 然后应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具体表达形式,描述变量间的数量规律,并由一个变量的取值去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取值.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利用此思想借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求出回归方程,并利用回归直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 教学目标设置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根据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及回归方程系数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利用电子表格求出回归直线的方程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实例加强对回归直线方程含义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体会回归直线是“从整体上看,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最小”的直线,并通过类比转化、化繁为简,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感受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思想方法;
2. 让学生全程参与对实际问题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预测等过程,让学生真实感受统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增强学生对抽样方法、相关关系等统计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应用回归直线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 通过让学生参与利用电子表格处理回归直线方程,降低运算量,增强分析功能,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统计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生活中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并利用回归方程分析、预测变量间的关系,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统计思想的应用价值,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以及统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并感受到课堂教学与生活应用接轨时带来的成就和快乐.
(二)目标解析
1. 学生在学习了抽样方法和相关关系后,对生活中具有线性相关的变量较为关注,此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全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内驱力,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推导,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通过经历收集数据并利用回归直线分析和预测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类比等思维活动中获取新知,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等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 学生学情分析
1. 在学习本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基本掌握用样本数据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数据特征的统计思想,会进行简单统计图,例如:直方图、散点图的制作,了解统计图在刻画样本数据特征中的作用及不足,同时通过对上一课时 “变量间的相关的关系”学习,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众多变量中除了函数这一确定性的关系外,还有许多非确定性的关系,比如相关关系. 研究变量的相关关系能帮助我们对变量进行预测、估计,为决策提供相关的统计依据.
2.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中关于回归直线是最能体现线性相关关系中样本点“代表性”的直线,如何把这种“代表性”转化为点与线的接近程度,进一步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然后通过化繁为简转化为平行于纵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最后转化为用最小二乘法求一个二元函数最小值从而解决回归直线方程的过程. 这一探究过程是本堂课所体现的数学思想的核心过程,学生对这一过程的理解在认知上有困难,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取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在师生的对话中充分关注和发现学生的观点,对学生的发现给予积极的肯定与评价,让推导过程水到渠成而不牵强附会.
nlc202309030157
3. “最小二乘法”作为经典的回归方程估算方法:通过用数学方法刻画“从整体上看,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最小”这一直观的几何描述,并采取合适的数学处理方法,最终获得回归直线,对学生认可统计估算的科学性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此,如何把“从整体上看,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最小”用合适的代数符号刻画并化简,化几何问题为代数问题,是顺利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的前提;而如何化简复杂的代数表达式,学生缺乏处理的经验,在计算能力的要求上也较高. 要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接受“由系数公式得到的线性方程”为回归方程,理解此方程可作为两个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变量的代表这一回归直线概念本质,并体现相对于其他估算方法的优越性,又必须要求对给出的系数公式来源进行一定的说理.
4. 知识发展的要求与学生能力和经验的欠缺成为本节课将会遇到的最大矛盾. 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直接套用回归系数公式求解回归方程而回避说理过程;二是过多纠缠于数学刻画过程,甚至在课堂内花大量时间对回归系数公式进行证明说理. 这两种倾向,都脱离了实际情况,前者忽略了“最小二乘法思想”,迷失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者则人为地拔高了教材要求,脱离了本节课教学要求.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堂课的难点为:如何通过数学方法刻画“从整体上看,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最小”并在此过程中了解最小二乘法思想. 以及利用相关统计知识对生活中相关变量的收集、处理、分析、预测与评价.
[?] 教学策略分析
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针对“学生对统计有怎样的印象”曾经做过一次调查问卷,获得的信息大致有以下几类:(1)统计就是分类;(2)统计是计算;(3)统计就是做加法;(4)统计就是填统计表;(5)统计就是画统计图,或者是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问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对统计知识的教学出现了偏差. 我们的教学过多重视知识点的传授,对统计知识的考核也局限在知识点的考核.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有关数据的计算上,学生没有经历统计过程,难以形成正确的统计观念. 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 在参与活动中学会统计方法,渗透统计思想.
1. 本节课的内容“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生活紧密相连,清晰地展现出其应用价值. 基于此,本堂课关于教学策略的设计,笔者以“活动体验”为主线,以“问题导引”为核心,以“应用感悟”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组织教学,教学结构流程如下:
2.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回归方程推导过程的理解,为此,笔者通过设计层层递进、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六个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回归直线即从整体上看,各点与此直线的距离最小”这一关键转化,以及将距离由绝对值形式转化为二元二次函数形式的最小二乘法思想.
3. 为关注在逻辑推导方面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在数据收集、归纳整理以及汇报展示等方面的优点,并让他们与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较强的学生构成学习小组,优势互补,协作探究.
4. 统计知识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数据的处理、繁杂的计算,其应用价值只有让学生参与从问题提出、调查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处理、预测判断、评价反馈的全过程,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统计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价值.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关注学生在各个环节的表现,并给予团队综合评价.
听课教师评价:
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观念的建立需要人们亲身的经历. 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去.
本堂课,执教教师把活动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让7个研究小组根据自己的关注点,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通过全面参与统计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在生活中的预测、估计功能.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 经验性的观察积累了数据,然后从数据做出某种判断,这种活动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怎样将回归直线是“从整体上看最具有代表性的直线”这一直观感受转化为数学语言来描述并最终运用最小二乘法的数学思想求解,执教教师颇费功夫. 教师为此层层递进连续设计了六个问题构成的问题串,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转化思想的魅力.
本堂课例题的设计,执教教师跳出教材的限制,充分利用学生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与学生一起分析、分享、拓展,在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若是交流的时间再充分一些,智慧的碰撞再多生成一些,则效果会更好.
就业保障服务广告语参考 篇4
和谐人社全方位,保障民生零距离。
和谐人社真给力,服务民生零距离。
和谐人生,保障民生。
和谐社会,从你我开始。
和谐社会,造福人类。
和谐生活,共创未来。
和谐阳光人社,与您风雨同舟。
和众利民,爱国谐家。
惠及民生,社保先行。
慧眼伯乐,关爱民生。
急你所急,想你所想,真诚服务。
加强实论引导,推进政治公开。
建设靠大家,保障你我他。
脚踏实地,广告语只为民生。
竭诚奉公,安民福生
尽每一分力,尽每一份心 ,生活只有更美好。
精诚人事,谐美民生。
就业指导课调研报告参考 篇5
作者:何玲霞
来源:《教师·中》20xx年第01期
摘 要: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学生早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理想。通过调研准确把握企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需求,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培养出更适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就业课程;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依据,本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暑期社会调研,对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企业进行回访,对学校毕业生和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准确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推动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调研基本情况
1调研内容
主要调研20xx年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对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企业对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企业和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建议等内容。
2调研对象
调研企业:有合作经历和合作意向的企业,主要包括生化与药品企业、医疗卫生单位、生产制造类企业,共计40余家;
调研学生:有一定工作经历,但毕业时间不长的20xx级、20xx级毕业生,共计200余名。
3调研方式
①问卷调查法;
②座谈法;
③QQ群访谈法;
建设信息参考 篇6
北京市将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稳步推进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发展健康养老、乡村旅游试点。日前, 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明确提出, 到2020年提前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北京市将统筹规划建设雪上运动小镇、医养小镇、现代农业小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 形成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产城一体的新格局。
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新启动300个美丽乡村建设。推进通州区、房山区、大兴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推进北京市国有林场改革, 启动国家公园建设试点。2016年, 北京市将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环境, 新增绿化面积8万亩;实施人工造林6万亩、低效林改造6万亩、森林健康经营60万亩;加快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花卉园艺、森林旅游、观光采摘等绿色产业, 新发展规模化苗圃3万亩, 新建和改造提升果园4万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 加快建设环京津蔬菜基地、奶源生产基地和肉类供应基地, 推进产销对接。打造环绕京津冀、辐射全国的种业网络状发展格局。
●四川:全面有效指导全省乡村有序建设
今年初, 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订了《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 指导全省乡村有序建设。四川省在《实施方案》中确立了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着力推进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016年, 完成60个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制定落实乡村建设决策的5年行动计划和中远期发展目标, 并将其纳入县 (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二是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 到2016年, 全省累计完成1.5万个幸福美丽新村规划, 其中贫困地区新村建设规划5400个。以“新村扶贫工程”为抓手, 加快编制全省贫困地区新村规划。
三是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 2016年, 完成已命名的6个历史文化名村、84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四川省将制定出台《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加强名村自然人文资源现状和保护情况的全面调查。
●四川:年底前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近日, 四川省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 要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设市城市、县城要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编制。
编制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与小区、水系、排水防涝等相关专项规划时, 要把海绵城市建设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其中, 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 使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协调与衔接。
划定城市蓝线和绿线时, 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空间格局, 将河流、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纳入城市规划区中的非建设用地范围。
在建设工程立项、可行性研究、选址、用地、初步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 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重点审查内容, 将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纳入施工监理范围, 健全雨水设施质量检验检测等制度。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写明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
●山东:烟台市全面推进老旧管网改造
山东省烟台市计划从2016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 投资11亿元, 在全省率先全面铺开供水、排水、供暖、供气地下老旧管网一次性改造, 年内完成改造总量50%以上, 改造管网400多千米。
烟台市组织各责任单位组成强有力的项目工作班子, 按项目编制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 每个项目明确责任领导和项目责任人, 明确每月、每周改造进度, 倒排工期, 卡实责任。结合芝罘区计划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 科学制订供水、排水、供暖和供气各条管线施工计划, 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同时, 协调同一施工区域、同一条路上的其他弱电管线单位, 借此对老旧管网同步改造。
烟台市组织各单位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严格履行项目的发改立项、规划审批、土地预审等基本建设程序, 抓紧开展管线普查、路径选择、招投标等前期准备, 力争3月底前完成施工前期准备。2016年市中心区地下老旧管网改造全面铺开, 而且集中在老城区人口聚集区, 管网改造审批、组织施工等难度比较大。为此, 该市城管局积极协调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加快相关审批手续办理, 及早启动项目建设;相关区政府 (管委) 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 为改造施工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山东:全面取消建筑企业跨地域备案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
日前,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出通知, 3月15日起全面取消建筑企业跨地域备案, 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
通知针对工程勘察、施工、招标代理、工程质量检测等各类建筑企业, 全面清理妨碍企业跨地域公平竞争的九类壁垒, 包括擅自设置审批备案事项、违规收取保证金、强制扣押企业或人员证照、设置资质资格门槛等。3月15日起, 省外建筑企业进入山东承揽业务, 简化为通过山东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报送基本信息, 报送信息并验证后,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上网查阅有关信息, 企业自由在全省承揽业务, 不再进行入市、入县二次报送信息。
通知明确, 省内建筑企业凡已通过省一体化平台注册验证报送基本信息的, 跨市、跨县 (市、区) 承揽业务无须重复报送信息。通知要求, 加强统一开放市场的配套服务和监管, 认真做好工程项目合同备案管理工作, 强化市场和现场“两场联动”, 及时发现并依法处理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统一部署,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建立全省市际协调联动机制, 联动解决建筑企业在跨地域承揽业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福建:厦门出台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管理办法
为推进厦门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规范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管理, 近日, 福建省厦门市建设局、厦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共同制定了《厦门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厦门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完成3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改造后节能率不小于20%。《办法》中明确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申报的示范项目应满足的具体条件, 项目应对生活热水系统、供配电与照明系统等进行一项或多项节能改造, 改造后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节能率不小于20%。改造模式须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或PPP模式实施, 对办公建筑分散于多个区域的公共机构, 可以采用多区域联动方式实施节能改造。
新“资治”参考古学 篇7
2004年初,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推进农村改革,毫无疑问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极为关键的一次“赶考”。
农村治理的经验与代价
20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政策的推行,释放了巨大生产力,中国农村的历史性进步不容置疑。但无须回避的是,当前农村生产力同时面临传统生产关系的掣肘与对冲的危险。
农村矛盾日积月累结下一个怪胎,即债务问题。现在县乡村债务盘子到底有多大?李昌平曾经算过监利县村级债务5.5亿元,乡级债务(含管理区)3亿元,县级债务1.5亿元,三级债务近10亿元。全国有近3000个县(市),平均每个县的债务按2亿—3亿计算,全国农村债务大约在6000亿—9000亿元之间。
在农村推行的一些盲目主观决策也带来了恶果。《瞭望东方周刊》在湖北、四川、河南等农业大省采访,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农村普遍经历了“三热”:一是大办乡镇企业热,村村点火,乡乡冒烟,其实际效果却比市场成熟的沿海地区差许多,二是教育“两基”达标热,由于计划生育,农村出生率剧减,很多农民流血流汗新建的学校现在荒芜,有的作猪圈、牛栏;三是农村基金会热,但由于管理不善,政金不分,很多地方变味成了乡村两级组织的提款机,结果迅速夭折。
现在,社会各界对人员臃肿造成的财政包袱看在眼里,却对行政成本居高不下有所忽视。如一个县往往有公车数百辆,一年耗费数千万元。公车改革节省下的经费完全可以用于解决乡镇干部的钱款拖欠问题。
一些乡村治理的观念和方式还没有与时俱进得到调整。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很大,但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如今面临的却是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交易费用太高,信息不对称,所以农民的收入虽然有了一些上升,但是净收益却是捉襟见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力向城市转移,至今常年有2亿多民工大量流动。人的迁徙带来了计划生育、户籍管理、土地承包、农民工子弟教育、社会治安等诸多问题,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但是政府的管理却显得滞后。
农村变革进入思想活跃期
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农村矛盾,自2000年来,执政者频出“重手”。
就全国而言,在政治上,2001年到2002年,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开展了以“让干部受教育、让农民得实惠”为目标的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救活动。在经济上,推行了被称为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国家又对“粮改”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把对粮食生产的补贴绕开国有粮食企业,“直补”广大农户。
在这样的背景下,活跃在基层的广大有识之士,对解决农村矛盾也开始了新一轮积极探索。如果说4年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比较单一,那么4年后记者再访衡阳县,就有了一种各抒己见的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科学,能否践行,但对于开阔执政思维、提高执政能力无疑是好的“资治”参考。
刘放生提出的方案是撤销乡镇政权、设乡公所,同时对解决乡镇债务和人员分流问题提出了配套设想。而三湖镇党委书记陈文胜则认为,出路在于强化乡镇政权。还有一些乡镇党委书记在跟记者座谈时建议扩省、撤市、强乡、并村。
政治学者李凡因对四川步云乡乡长直选(据称是1949年来全国第一例直选乡长)的研究而知名,前不久到重庆、湖南、湖北和山东做农村调查,也去了衡阳县。他建言,在继续大幅度减低农民负担的同时,欢迎农民走合法化道路的政治选择。
“也就是利用农民的选票将农民利益的代言人选人村委会或者人大的代表,代表农民讲话并通过正常的法律运作方式表达和实现农民的利益。”李凡认为,要实践这种法治化的程序,就应该继续推动农村的村民自治和乡镇一级的政治改革。
全国其他地方的“三农”药方,也引起了衡阳县有识之士的关注。三湖镇党委书记陈文胜就对记者说,他有意引进乡村建设学院作为试点。2004年4月,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首期培训在河北定县开班了。发起人温铁军眼中的所谓乡村建设,“就是小农村社经济前提下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
记者理解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发动农民建立合作社、合作金融,以农民“健康的组织力量”,应对“地方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改善乡村社会的治理”。
就在《瞭望东方周刊》在衡阳县采访时,媒体报道了南平的改革,称“南平实验”的核心是靠5支队伍:一是科技特派员,这支队伍解决了科技导人农村的问题。二是下派村支书,他们使农村有了政治权威。三是金融助理,他们解决了农村的资金问题。四是流通助理,他们主抓市场服务。五是龙头企业总经理助理,他们为骨干企业献计献策。
报道高度评价南平做法,认为这对求解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参加这一运动的学术团体和教育机构达600多个,建立各种实验区1000多处。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是晏阳初先生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选择河北定县开展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但由于日本侵华,这些实验大多夭折。
时光流逝了80多年,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进步,但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许多矛盾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今日来自各个层面的解决农村矛盾“药方”日益活跃,也许暗示着自20世纪以来,中国乡村建设思想到了第二个活跃期。
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瞭望东方周刊》注意到,在各项设计中,涉及的—个核心问题是,广大农民有效参与乡村治理的途径还有待拓展。虽然国家推行村民自治,但是实际上仍有一些地方被乡村干部或黑恶势力操纵,老百姓对村里的事务尚难以管理,何况对乡、对县呢?
目前,对县乡党委政府的监督,主要是自上而下体制内的监督。农民在经营上的自主权有时被侵犯。农民的土地利益在征用上经常被损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原因,乃是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应有的权利有待于进一步落实。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中称,提高执政能力的目标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公报还要求,“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参考促进就业】推荐阅读: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参考07-06
质监爱岗就业的演讲稿参考10-08
就业率排名靠前的专业_志愿填报参考09-28
促进就业10-03
就业促进政策10-29
促进就业改善民生07-31
大学生促进就业08-13